浙美二年级上美术教案(通用5篇)
1.浙美二年级上美术教案 篇一
中国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传世名画,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感受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视频欣赏、图例解构、比较分析、观察探索等方法,欣赏认识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魅力,以提高对中国传世名作的鉴赏能力
3、认识不同时期中国传世名画的创作形式和内容,感受中国传世名画带给后人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动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搜集、欣赏、交流与评述中国传世名品,感受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2、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欣赏评述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欣赏、小练习等
五、教学设计:
1、谈话导入
考一考,说说你所知道的名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画的传世名作,去领略它们的艺术魅力
2、名作第一印象
(1)欣赏、观察、走进中国传世名画,用简短的话语记录对每一幅传世名画的第一印象
(2)说一说,分一分这些名作属于哪一类?
3、走进名画人物篇(1)全图欣赏,感受其美感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走进《捣练图》,看看画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从中你了解到什么?
面对这样一幅画,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设想学生想知道阎立本为什么会画这幅画,画中的人为什么都那么胖?他为什么能把不同年龄的人物都画的那么传神?)
(2)解构式欣赏,感受唐代人物画
通过解构名画人物轮廓形态、放大部分人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脸型、体态等,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唐代人物画风格。小练习: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这两 幅唐代人物画,找一找,选一选画中人物的特征(3)延伸式欣赏,走进唐代人物画
唐代是人物画非常繁盛的时代,人物从神圣转向世俗,题材广泛,描绘侍女、历史故事、贵族生活等
视频欣赏,随着《步辇图》的故事,再次走进唐代人物画,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组分析,自主欣赏、解读《步辇图》,并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收获(4)还原式欣赏,认识工笔人物画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引导学生认识一幅白描稿工笔人物画完成的过程,认识工笔画的艺术魅力
通过《捣练图》与《富春山居图》的初步对比,让学生对工笔画与写意画有大概的了解
出示《写生珍禽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除了用工笔表现人物,还很细致地观察生活,描绘各种花鸟鱼虫
(5)对比式欣赏,学会区分工笔与写意 第二课时
1、激趣导入
这节课,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剩山卷》,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观察、思考 问题设计
问题A:为什么这幅画会被叫《剩山卷》呢? 问题B:这幅画跟《富春山居图》有什么关系?
3、揭秘名作
播放视频“传世杰作为何一分为二” 《富春山居图》的坎坷经历
3、细品名作
(1)中国画中的留白(2)中国画中的墨色(3)中国画中的用笔(4)找一找画中的笔墨变化(5)比较南北方山水的不同(6)分辨中国画的不同表现形式(7)中国画中的意境表达
4、课堂小结
中国画无论是笔墨、构图、还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意境美
5、课后拓展
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欣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世名画及相关知识
2.四年级浙美版美术教案 篇二
四年级浙美版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奖杯的构成特点和造型的形式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体育的热情,加强设计造型能力。
重点: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教具准备: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陶泥或彩泥。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直入主题。
教师手持奖杯,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自由回答:美观、新颖等。
教师:看到奖杯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想到中国健儿的努力拼搏,想到领奖等。初识奖杯,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2.挖掘奖杯内涵。
教师: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回顾中国健儿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激动时刻吧!课件出示经剪辑的影像,学生观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小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金灿灿的奖杯是体育健儿付出汗水的回报,是奋发向上的见证,是荣誉,更是献给祖**亲最好的礼物。
3.探索奖杯的艺术特色。
教师:正因为奖杯如此重要,所以奖杯都经过艺术家精心的设计和制作。
提问:在生活或影视中大家见过比较特别的奖杯吗?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简单画出奖杯外形。
教师出示各种有代表性的奖杯图片提问:(1)你最喜欢哪个?(2)你能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吗?(学生欣赏、评述)
①学生归纳,教师板书。共同点:奖杯的设计和所要颁发的奖项有较大的`联系。
②不同点:不同外形种类,不同材质种类(金质、铜质、水晶、合金等)
师生讨论小结:有的造型简洁大方,有的精美华丽,有的形象可爱。
获得更多的感性素材,进一步认识奖杯,为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作铺垫。
教师:xx年北京奥运会就快到了,让我们为中国体育健儿们设计一座特别而又新颖的奖杯吧!
请学生们谈论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奖杯,可让学生先表达自己的想法,启迪。
教师及时总结学生想法的亮点,并罗列学生设计的类型:植物类、动物类、抽象类。
师生探讨,如何预料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4.泥塑奖杯。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草图自由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提醒制作时奖杯各部件的连接要素。
5.学生作业展示。
小结:有我们这么多同学的鼓励和祝福,在xx年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一定能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3.浙美二年级上美术教案 篇三
6、动漫宝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动漫的各种特点,加强对动漫的认识和喜爱。
2.初步学习运用夸张、拟人、添加等手段设计动漫形象,培养创造能力。3.丰富生活情趣,树立动漫意识,为创造富有特色的中国动漫形象而努力。教学重点:
运用夸张、拟人、添加等设计方法设计动漫形象。教学难点:
同一动漫形象的不同创意。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动漫的图片、故事等,准备纸、水彩笔等常用作画工具。(教师)范作、课件等。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及最喜欢的动漫形象。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动漫形象? 教师小结,揭示课题:《动漫宝宝》。新授。
思考:为什么要设计动漫宝宝?动漫宝宝有什么作用? 怎样设计动漫宝宝?
教师示范,把一张纸设计成一个生动的纸宝宝,强调运用夸张手法,可以让纸宝宝的头变大,身子变小,纸宝宝会显得更加可爱。
欣赏各式动漫宝宝,打开创作思路,说一说:你想设计怎样的动漫宝宝? 教师对比海燕宝宝图片,总结动漫宝宝的设计方法。板书:夸张、简化、添加、拟人
(5)欣赏同一主题、不同设计的动漫宝宝,打开动漫宝宝的设计思路。(6)试一试:将五角星变成动漫宝宝。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设计思路?(7)欣赏不同表情、不同动作、不同服饰的动漫宝宝。(8)欣赏同学们的作品。3.布置作业。
创作建议:(1)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把它设计成一个可爱的动漫宝宝。(2)设计一个动漫宝宝的多种形象。
2017.3.1 最新版
4.学生设计,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1)可以把自己设计的动漫宝宝剪下来,做成头饰进行展示。(2)可以分小组创编简单的动漫故事,扮演其中的角色。6.课外拓展:
(1)欣赏成套(系列)的动漫宝宝设计。
(2)希望能运用动漫宝宝的设计方法为学校艺术节设计吉祥物。
4.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篇四
教材分析本册为中国古代的玉器欣赏。这儿选取的四件作品都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玉器作品。中国玉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方的红山文化(见图1,图2),红山文化是北方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中较重要的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在历代玉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只有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堪与其媲美。当时的玉器造型具有朴素稚拙的风格。商周时代的玉器以形象单纯、神态突出。春秋战国时期玉器更是精益求精(图3)。秦汉玉器在艺术风格上趋向雄浑豪放(图4)。唐、宋玉器色如羊脂,光泽莹晶,禽兽花卉的题材和玲珑剔透之器增多,写实能力大为提高,开始出现世俗化的倾向,在形神兼备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这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元明清时期南北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技艺成熟达到空前的高峰。教学目标1.以各个时期各个年代典型的玉器纹样来展示我国古代玉器的发展,通过对几个典型玉器的介绍让学生初步学习欣赏古代玉器。2.初步了解有关我国古代玉器的知识。3.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本国的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古代玉器图片及相关知识。教师:教学过程设计共案 个案本栏目的内容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评述的欲望。学生可以在课内或课后学习。内,减少了油烟污染,起到了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长信宫灯从整体艺术造型上看,宫女形象生动逼真,身着汉代流行的曲裙深衣,端庄的表情、清晰的线条与合理的比例,使之成为一件精美的人像雕塑艺术品。宫灯不仅体现了高深的艺术造诣,更将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地结合。教学后记
四
年级上
册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课题第一课
台灯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要求学生进行台灯设计,教师可以借助号称“中华第一灯”的“长信宫灯”的欣赏引出新课,直观的画面一方面打破了学生对台灯形象的固有认识,一方面拓宽了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再到生活中寻找设计灵感,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个性化台灯;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台灯的认识深入生活搜集废弃物品,并根据材料的不同特性探究“如何利用物与物的巧妙组合制作台灯、如何让它稳稳的站起来”等问题,在观察与了解材料特性的组合设计中,学生的创作将更具实效性。教材所选的四组台灯摄影作品,处处都流露出时尚而简洁的现代气息,且每盏台灯上都有一处闪亮的细节,因此,在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思维时还可引导他们在设计作品中体现拨动心灵的细节美,让一盏盏台灯点亮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1.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2.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具一格的台灯。3.培养学生体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或制作台灯的实践能力,并意识到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一只有创意的台灯或利用废弃物品制作一只台灯。难点:如何在台灯的设计与制作中,既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又不失独特的创意。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根据教材提示就地取材的废弃物品。(教师)台灯实物,示范作品。教学过程设计共案个案1.认识材料。(1)说说各组准备的各种材料。(2)动手感受:材料还可以变出新形态吗?(3)揭示课题:利用材料的多变性设计台灯。2.造型游戏。(1)出示“我的台灯”,提问:根据台灯各部分的形态选择适合的废弃物进行大胆的“实物替换”。(2)组内讨论设计方案——如何利用所带废弃物的不同形态组合台灯?解决:各个部分之间如何连接?怎样利用材料的多变性让台灯稳稳的站住?(3)邀请有不同构思的小组汇报并演示让台灯站稳的方法。(4)教师演示另类创意:利用同一种废弃物重复组合可以变化出不同的形(如利用铁丝或细木棒等材料的特征捆扎成球状、圆柱体或不规则形),引导学生联想可以应用于台灯设计的哪些部位。3.创意小细节。(1)教师变出多个台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局部小创意的制作方法(剪、镂空、粘贴、缠绕、镶嵌等)(2)结合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美化细节的小创意。4.学生创作。(1)要求:充分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让台灯站起来并表现出细节的美。(2)注意:制作中注意安全和教室的卫生。5.互动交流。(1)交流各组作品最满意的地方。(2)说说制作中觉得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6.拓展延伸。我们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哪些材料制作出更有创意的台灯。教学后记
四
年级上
册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课题第二课
水资源教材分析教材力图让学生了解水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对水资源的危机感,唤起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画个有创意的图标或充满想象力的画面难度并不大,但是要利用一个简洁的画面来传递一个主题思想、一个有着深远意义的警示,那就需要更高的美术修养。因此生活中有关水的现象这一素材的选取与处理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广泛的水的相关知识、大量的水资源现状及现象,以此来储备创作之源泉,同时向学生展示各类利用不同手法来表现的招贴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招贴画写实、装饰、抽象、漫画的艺术风格以及夸张、拟人、想象的手法,通过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读懂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同时,启发学生广泛的创作思路。教学目标1.知识: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2.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3.情感: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用美术特有的方式来宣传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难点: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创作一幅个性化的招贴画。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水资源有关资料,小组一块海报板,彩色纸、绘画工具、剪刀、固体胶等。(教师)水资源破坏相关资料,宣传板报范例,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各种创作工具和材料。教学过程设计共案个案1.引入。(1)板画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为什么?(2)引入新课。2.艺术作品的欣赏。展示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绘画图片、生活用品上的花纹等),学生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3.综合探索实践。(1)出示图标:猜猜这是什么标志?(认识中国国家节水标志)(2)节水,有必要吗,教师叙述一组数据和出示一组图片:全球用水短缺达12亿人。每年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人数为300万——400万人。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约35亿人为水所困。全世界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没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3)节水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一起来策划一次宣传活动,学习制作板报:出示一板报范例,观察发现板报的内容是怎样安排的?怎样突出主题?用了哪些不同的形式?(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资料,制订宣传方案,合理分工:有目的地筛选已有的资料,有主题的补充制作添加资料,共同解决以下问题:①选择哪些关于水资源的资料?②采用那些形式?③怎样使宣传板报更美观?④利用什么美术材料工具来制作?⑤制作时注意什么?(5)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各组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4.宣传与展示,评价总结。(1)组织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间相互点评:哪组设计最有新意?哪组内容更有自己的见解?(2)说说本课所得。教学后记
四
年级上
册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课题第三课
漫画与生活教材分析《漫画与生活》一课在浙版六册《漫画欣赏》与《自画漫画头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学习。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深受人民喜爱,是一种“笑的艺术”,被称之为没有国界的世界语,并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第九艺术”。漫画的题材大到政治题材的讽刺漫画抑或小到生活题材幽默漫画,它们都具有令人发笑、深思和启智的功能。从而我们总结出,大凡漫画都具有引人开怀;发人深思;启人心智的三大特质,这三大特质就是漫画的基本特征。漫画是视觉艺术,与其它绘画有着同样的共性,然而,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其它绘画,它与其它绘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事物提出看法并加以评论,同时还具有幽默的特性。所以讽刺和幽默构成了漫画最基本的属性,漫画艺术就是讽刺和幽默的艺术,也是逆向思维艺术。学生对于漫画这一绘画艺术形式在生活中常有接触,漫画的表现方式幽默、夸张,非常贴近儿童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读画明理,在视觉享受中明白是非,感受漫画带来的乐趣,体验漫画的表现力。同时也学习基本的漫画语言来简单地进行漫画创作。教学目标1.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漫画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3.了解生活中的幽默因素,培养学生开朗的个性,并通过观察与思考来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夸张的方法设计形象,表达思想。难点:能针对要表达的思想来设计,构思巧妙、幽默。课前准备(学生)自己喜爱的漫画图片或漫画书,自己了解到的漫画创作故事或漫画家,绘画工具。(教师)漫画资料、图片等。教学过程设计共案 个案
1.激趣导入。(1)出示一漫画图片:试添题目。(漫画《画画》,学生看看想想,加上题目并说原因?)(2)与我们平时的画比有什么不同?(小结:漫画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生活中的某些现状,用讽刺、幽默的手段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3)揭题。2.欣赏,进一步理解漫画与生活的关系。(1)出示《半分》,想一想,给它加个题目并说理。(2)出示第三幅四格漫画《原来如此》,仔细观察,体会其意,试加标题。2.交流、分析。(1)你喜爱的漫画形象是谁?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夸张他这一点?(2)交流看法。(小结:漫画的形象夸张、造型简练,能表达一定的思想。)(3)大家熟悉的三毛形象,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大师张乐平爷爷创作的。大师的经验:漫画来自于生活。3.学习实践。(1)出示儿童喜爱的“三毛”,观察并考虑: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样画的表现目的?(2)让学生也动笔试试,学画三毛,并且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来创作新时代的三毛形象。4.作业反馈,小结创作心得。(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刚才的创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结:夸张与变形都是为自己的要表现的思想服务。5.寻找创作题材。(1)漫画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有哪些情节或感受可以用漫画形式表现呢?(2)思考、交流,启发思维。6.学生创作。(分层教学)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四格漫画的前
一、两幅,让他们用自己的想法来接着创作结果。7.作业展示。8.课外延伸。介绍我国的漫画大师丰子恺。介绍其他漫画类型。教学后记
四
年级上
册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课题第四课
戏曲人物教材分析戏剧是一门古老且流传广泛的艺术活动,其程式化和虚拟性的审美特征与中国传统绘画“虚实相生”、“以形写神”的写意性追求不谋而合。全国各地不仅有京剧的表演,更有如越剧、昆剧、豫剧等各种地方戏的表演,通过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本课特别强调对戏曲人物神态、动作的解析与表现,强调抓住戏曲人物的典型动作,并把其服饰、眼神、脸谱等加以夸张,运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稚拙、天真地加以造型表现,增添戏曲人物的艺术光彩。教材中具体安排了12幅不同表现形式的戏曲人物图片,便于教学时欣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难点:对戏曲人物神情、动作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稚拙、天真地加以表现。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教师)、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水墨画工具。教学过程设计共案个案1.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2.导入激趣。(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材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2)知识抢答,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①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你知道有哪些剧种?②中国戏曲有哪四种基本的角色?③你知道哪些有名的戏曲作家和表演艺术家?④你喜欢哪些戏曲人物?(3)揭示课题:《戏曲人物》3.感知引趣。(1)欣赏戏曲表演片段《霸王别姬》、《三岔口》等,学生感受戏曲表演的艺术特色;(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戏曲人物相关图片资料,引导观察戏曲人物的眼神、服饰和动作的表演特征;(3)请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戏曲人物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润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体会水墨语言的大胆运用)(5)欣赏儿童水墨画作品与戏曲人物图片比较,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4.尝试探趣。(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5.评价延趣。(1)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2)教师小结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教学后记
四
年级上
册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课题第五课
喜气洋洋教材分析中国传统节庆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如春节、元宵节、三月
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庙会、结婚等等。目前,我们祖先数千年创造的包括传统节庆日在内的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正在与我们渐行渐远,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在出现严重危机。在中国传统节庆日逐渐式微的同时,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却大行其道。正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本册教材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掌握了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对于剪纸课他们是比较喜欢的。教材在二年级《手拉手,好朋友》的二方连续的基础上来进行,剪一个简单的不带装饰的双喜,从技法上学生不存在问题。本课的教材没有把本课单单从一个剪纸技法课来上,而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收集与喜庆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掌握剪简单的双喜字。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收集与喜庆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掌握剪双喜字。2.学习暖色知识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学会剪简单的双喜、带装饰物的双喜。3.通过收集、了解、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收集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有关的美术作品,学会剪简双喜,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难点:了解传统喜庆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拓展简单双喜,剪出带装饰图形的、变化丰富的双喜。课前准备(学生)各种方便携带的喜庆用品、彩纸、剪刀、胶水。(教师)《喜洋洋》音乐磁带、红绸带。教学过程设计共案 个案
第一课时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材料工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2.激趣导入。(播放《喜洋洋》乐曲)(1)说说听到这个乐曲有什么样的感受。(2)出示红绸带,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谁能用它为音乐配上动作?(指名学生表演)(3)请学生选择自带的喜庆物品,随音乐尽情地舞起来。(4)揭示课题《喜气洋洋》。3.欣赏感知。(1)提问:在我们中国,哪些日子是喜气洋洋的?人们用什么表现节庆日的喜庆气氛呢?(2)欣赏教科书第12、第13页图片。(3)提问: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最喜欢用什么颜色?为什么?(高兴时人心里都是暖洋洋的,所以宜用暖色)(4)重新回顾刚才的图片,了解用暖色表现喜庆气氛的特点。(5)欣赏教科书第14页图片,说明在以暖色为主的作品中适当加点其他颜色,会使色彩更丰富,喜庆的效果更强。4.创作表现。(1)提出要求:用彩纸把教室布置成喜气洋洋的气氛。(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方法。(3)播放《喜洋洋》乐曲,学生分组创作。5.交流评价。(1)小组互评。(2)提问: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有什么样的感受?6.课外作业。(1)搜集带“喜”字的物品。(2)向大人学剪一个双喜字。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带“喜”的物品,向家长学剪“喜”字,红纸、剪刀。(教师)不同特点的双喜字范作若干,红纸、剪刀。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准备情况,安稳学生情绪。2.激趣导入。说说与喜字有关的成语、故事。3.展示交流。(1)展示带“喜”的物品,说说这些“喜”都有什么特点。(2)提问:为什么这些“喜”都是“双喜”?(成双成对)(3)展示课外学剪的“喜”字,交流评价。(4)交流双喜字的剪折方法,说明折法的道理。4.欣赏激趣。(1)出示有变化有装饰的红双喜范作(改变笔画形状,改变外形装饰)。(2)说说这些双喜有什么特点。5.探究方法。(1)提问:这些不同外形,或有装饰物的双喜是怎么剪出来的?(2)小组讨论折剪方法。(3)反馈学生交流结果。(4)根据学生描述,教师示范。6.学生创作。剪一个有变化装饰的双喜字。7.展示评价。8.课后延伸。用剪双喜的方法剪其他表示吉庆的字,如“吉”、“福”、“寿”等。教学后记
四
年级上
册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课题第六课
龙的传人教材分析本课是以“欣赏评述”为主,融“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与一体的美术课。它是传承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学生创造、表现的良好契机。本课分4页面。前两页主要是“欣赏评述”,在选择内容及版式风格上主要体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气息。书中首先选择了故宫九龙照壁(局部),作品为了突出龙的形象,采取浮雕技术塑造烧制,富有立体感;并采用亮丽的黄、蓝、白、紫等颜色;使得九龙壁的雕塑极其精致,色彩甚为华美。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其次是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龙,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龙”起源的久远,了解原始阶段龙的造型。隋代赵洲桥石栏上的双龙、明代北京故宫太和殿前云龙纹,为大家展示了不同时代龙的造型变化,以便了解龙的演变过程。在今天,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也是借龙的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龙的文化、历史,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小组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塑造一个龙的新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引导学生体会龙的精神,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以我们是龙的传人为荣。通过集体完成一件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对龙的欣赏,创作一条有个性的龙,并因我们是龙的传人而荣。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龙的传人,正确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龙的图片资料、身边动物的图片、水彩笔或油画棒。(教师)课本及相关图片资料。教学过程设计共案
个案1.谈一谈,引出《龙的传人》。(1)提问:你认识龙吗,能用你的语言给同学形容一下吗?你知道有关龙的故事吗?说说你最喜欢的故事。(2)引出:龙的文化、历史,“龙生九子”的传说,我们是龙的传人。2.找一找,龙的形象特征。龙是中国古人对鱼、鳄、蛇、马等动物和云、虹、雷、电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形成的一种象征性神物。(1)请学生找一找龙的各部位各自分别具有由哪几种动物的特征?(2)你还在哪里见到过龙的形象:展示、交流、丰富感性体验。3.议一议,富有个性的龙。(1)“龙”作为吉祥的化身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你觉得龙还有其它动物的一些特征吗?(2)根据你的思考你能用上其他动物的一些特征来创造一条,你心目中的龙吗?4.画一画,寄托美好心愿。(1)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创编你心目中的龙。(2)自我评价,体验审美情趣,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有关龙的图片、能折成纸三角的适宜纸张。(教师)课本及相关资料。教学过程1.展示交流、丰富感官。(1)书本中的内容、学生收集的图片、教师收集的图片——展示了不同材质制成且不同造型的龙的形象。(2)小组内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全班展示。2.龙的活动、集体参与。(1)澳门回归——舞龙庆祝。(2)端午节赛龙舟——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现已发展成国际赛事。提问:怎样才能赢得胜利?——集体合作的团队力量。(3)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用鲜花堆成的巨龙,象征中华民族的腾飞。3.探究学习、纸接龙舟。(1)分小组进行,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意识”。①纸接龙舟的元件——纸三角,是怎样制作的?②龙头、龙脖子、龙身体、龙尾巴分别怎样插接?③纸龙个部分的颜色怎样搭配?(2)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纸龙最美、最长、最牢固。——“竞争意识”。4.展示评价、审美提高。自我评价、同学建议、教师点评,体验审美情趣,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课后:布置学生画画龙舟赛。教学后记
四
年级上
册美术
学科
备课组长
备课人
备课时间课题第七课
线条的魅力教材分析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语汇。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垂直线有升腾、挺拔感;斜线有危急或空间变化的感觉;短线水平排列则产生跳跃急促的的节奏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课本中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神奇的线条:生涩、古朴的线产生稚拙美;斑马身上黑白相间的自然曲线产生韵律美和装饰美;钢构的大桥和建筑简括、挺拔,有一种力度美;缀满露珠的蜘蛛网飘逸连绵、纤细雅拙。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新课标第一网教学目标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教学难点: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课前准备(学生)铅笔、彩色笔。(老师)制作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共案 个案
(一)讲授新课。1.认识线条——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老师用电线变出许多线的造型性。你能给这些线条的取个名字吗?直线、曲线,是长线、短线,是粗线、细线……线条,还是我们的好朋友,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找到。2.找一找,教室里有哪有线条?3.出示图片,发现自然界中的线条。4.欣赏艺术作品。(1)吴冠中的《春如线》(线条富有变化、跳跃)。(2)毕加索的《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线条既有变化,又有一定的秩序)。讨论:①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②用了哪些不同的线条?③给你什么感受?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二)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1.欣赏学生作品。讨论:这些学生作品哪些线有变化?用投影讲解同一种图案添加不同线条产生的不同效果。2.欣赏范例。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三)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欣赏范例,了解用线条可以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分组练习,用线表现一幅作品。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5.浙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 篇五
1、悠悠北山街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通过探访活动,了解、感受历史街区建筑物的文化特点,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结构等美术语言,来描绘有特色的历史建筑物。2.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观察、感受、写生、描绘等探访记录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造型表现力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探访能力。
3.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探访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尊重、热爱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 点
重点:通过用美术的手段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探访、记录、写生等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和尊重传统历史文化的情感。难点:经过有效的探访活动,通过记忆思考后进行创造性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探访活动:探访时用的速写本或相机,写生铅笔或钢笔,收集北山街相关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料(希望与家长沟通)。课前准备钢笔或铅笔水彩的创作工具。探访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载表:(教师)有关北山街的风光、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的课件,创作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导课,出示课题。(1)对北山街风光的认识和感受。课件出示北山街风光,如北山街夜景、栖霞岭、宝石流霞等,感受西湖边悠悠北山街的风光。(2)小结:北山街,是一幅绝佳的西湖山水画,是一条风光秀丽的街道。(3)板书课题:悠悠北山街。2.对北山街的文化背景感受。(1)小结出示:北山街文化遗存,如秦始皇缆船石、栖霞岭摩岩题刻、紫云洞诗词题刻、宝石山稚僧担物造像等,教师讲解。(2)小结:北山街,是一座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一条历史悠悠的北山街。3.对北山街的历史文化建筑探访。(1)趣味导入。教师先出示几张北山街历史建筑物的局部,如孤云草舍局部,让学生猜猜是杭州哪里的建筑物?再出示建筑全貌,请学生看一看,说说是什么建筑。(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杭城要进行整体改造,这几处建筑是否该拆除?(3)探究活动。先请探访这几处建筑的同学分小组交流探访活动调查表,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进行讨论。再请各组代表说明本组探访活动的情况,按探访记载表分析,对探究问题作出答复。(4)激发写生创作兴趣。现在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逐渐消失,我们必须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可讲述有关后人想寻找一些名人曾在北山街居住过的历史建筑,由于文字图片记载缺乏而费尽周折的故事,激发学生除了文字图片的收集探访外,还可进行美术写生创作,以艺术形式描绘、记录自己喜爱的历史建筑物。4.写生创作指导。(1)对比北山街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杭城建筑,区别表现在哪里?让学生看图片对比分析,更清晰地了解历史建筑的特点,帮助启发学生能够抓住历史建筑特点进行描绘。(2)欣赏绘画艺术家用线描、色彩速写描绘建筑物的作品,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构思。(3)欣赏儿童优秀作品,鼓励创作信心,讲究创作的童趣性。结合欣赏,教师可演示如建筑与树木的主次关系,构图的疏密、饱满,以及先线描后色彩的创作方法等。(4)作业设计:用速写与摄影的表现手法,创作题为《值得珍藏的建筑》的作品,全班可装订成《悠悠北山街》的图册,并配上文字简述。学生创作用纸可事前打孔以便用线装订。5.学生独立创作,教师设计封面、目录。6.展示作品,创作点
教学后记
五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2、安全标识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认知各种常用的安全标识,知道它们的特征和作用。2.初步学习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能用安全标识的三要素(色彩、图案及形式)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合适的安全标识。3.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追求平安幸福的生活。
重点难 点
重点: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美术元素设计安全标识。难点:设计的标识要做到既美观,又实用。
课前准备
(学生)图案绘制工具(铅画纸、记号笔、水粉颜料),收集一些常用的安全标识,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准备一些常用的安全标识图片、范作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提问导入。(1)教师提问:你见到过哪些安全标识,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和作用?(2)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安全标识可以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等,具有禁止、警告、提示的意思。它利用一定的色彩、图案和形式等美术元素刺激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起到警醒的作用。3)引出课题:《安全标识》。2.分辨标识。(1)课件播放:出示有禁止攀爬、当心触电、小心轻放等安全标识的情景录像片段,学生观察这些标识的色彩、图案及形状,以及张贴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等。(2)分辨安全标识:出示一些常用的和特殊的安全标识,考考学生是否会分辨,如:禁止抛物、禁止触摸、当心滑倒等。(3)提问:为什么好的安全标识能起到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作用? 3.设计安全标识。(1)提问:校园内外应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2)探讨:怎样设计才使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形状的含义清楚而醒目?(3)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交流。(4)要求: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5)设计建议:运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色彩、图案及形状等);合适的标识用色,如红色和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标识,黄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标识,绿色等其他颜色可以作提示标识;考虑制作材料的多样性,如在露天的地方张贴,材料纸张应当防水、防晒,颜料可以采用丙烯等。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对制作中存在的共同性和个别问题加以指导。5.小结与拓展。(1)小结本节课的内容。(2)课外分小组把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合适的位置。(3)布置下节课上《安全标识故事》的准备事项。
教学后记
五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杜芳娟
备课时间
课题
3、童谣童话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 点
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选好自己喜欢的童谣等。教师)配有童画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范作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新知教学。(1)播放课件《荡秋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2)教师为此童谣示范作画。(3)教师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4)小结: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5)揭题:《童谣童画》。2.欣赏作品。新 课 标第 一 网 1)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2)欣赏书本中的童谣、童画和教师收集到的作品。(3)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3.尝试创作。(1)师生共同评价童谣《荡秋千》(选取的创意角度,艺术特点等)。(2)学生尝试为此童谣创作童画。(3)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4.评价作业。(1)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5.小结与拓展。(1)小结本节课内容。(2)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了解童谣的历史背景、风格及创作等情况。(教师)准备编排童谣童画集。教学过程 1.朗诵童谣。(1)请学生朗读童谣,交流此童谣的含义。(2)探讨自己喜欢的童谣及创作童画的思路。(3)教师小结:童谣的历史背景、风格及创作等情况。(4)教师提供创作建议:从不同角度思考,再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角度进行创作;考虑不同画种的特点;注意为童谣配上音乐,能够体会到更强的艺术效果。2.学生创作。(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童谣。(2)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单独或连续的均可)。3.评价交流。评价建议:(1)能基本表达出童谣的意境。(2)色彩、构图、画面具体氛围等。(3)选用的工具材料是否恰当。4.小结拓展。(1)把全班学生的作品编印成集等。(2)收集更多童谣童画的资料。(3)有兴趣的同学进行童谣童画互配练习。
教学后记
五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4、大盒子小舞台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以纸盒为基本制作材料,通过绘画、剪贴、捏塑等综合方法,制作一个微型舞台。2.从学生平日随手可得的材料入手,通过合理的想象、艺术的再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用多种视角观察身边的事物,关注、热爱生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重点难 点
重点:能根据普通的纸盒,通过合理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特定场景。难点:刀等工具的应用;组织场景,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
课前准备
(学生)一个较大的纸盒,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等。(教师)范作,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录像,裁纸刀,纸盒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组织教学、欣赏导入新课。大纸盒怎样才能够变成一个具有特定环境的、富有情趣的、属于自己的小舞台呢?(1)教师出示范作: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这个作品一定让同学们觉得,普通的纸盒通过作者的巧妙构思和制作居然变成一个漂亮的小舞台。它是怎么制作的?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舞台场景?(2)引出课题:《大盒子小舞台》。2.制作森林舞台台基。教师:要制作森林舞台,首先要设计一个台基,我们一起来研究台基的制作方法。(1)盒子的选定和切割。①长方形的盒子造型。斜切取其中的部分。(图一)平切取其中的部分。(图二)展开其中的边。(图三)其他的特殊形状。(图四)②圆形盒子的造型。③其他形状的盒子造型。(2)在制作舞台时,你认为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些什么?(纸盒破了,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效果„„)(3)纸盒子切割注意事项。(教师示范)①用线画出需切割的部位。②将纸盒固定不让其摇晃。③由轻到重,先割破外层,再切出形状。3.为森林选择茂密的大树。树多才成林,林多才称森。各种各样的大树是我们舞台的主角之一。树木种类、色彩表现、前后关系等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1)树的种类及大小。教师拿出一些图片或录像,让学生感受森林树木的多、大、壮、茂,观察树的基本形态,概括出其中的几个主要外形。(杉形、松形、香樟树形等以及落叶后的形状„„)(2)制作树时的注意事项。①树的大小与纸盒相配。②树枝要留得粗壮些,以便着色,粘贴,竖立。③着色用水粉时应采取干画法(水多会使纸板变形,影响直立),色调与整个盒子及场景一致。(3)树的制作步骤。①先画好树的轮廓。②着色。③剪下。④固定(下一节课再研究)。4.学生制作森林场景的台基及大树,教师个别辅导。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台基的制作技巧。5.评价小结。(1)教师及时将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反馈。(2)教师:本节课主要让我们同学展开想象,运用准备的材料通过看、想、摆、割、画进行场景台基和树的制作。同学们积极主动,也体会到制作的乐趣和辛劳,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有好作品的产生。6.课后延伸。(1)收拾自己的材料和工具,保管好半成品。(2)想一想《森林里的聚会》的内容怎样编排。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盒子台基等半成品,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或陶土等。(教师)范作,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录像,裁纸刀,纸盒子等。教学过程 1.组织进入,设想一个心中的森林舞台。教师简单评价上次的作业,今天我们继续完成《森林里的聚会》。2.植上牢固的大树。同学们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大树牢固地竖立起来?(看教科书上的范图,学生想想其他办法,教师简单示范。)(1)将物体的下端折曲一小部分,然后粘在盒底。(2)在物体的背部粘一个支架或纸盒。(3)在纸盒的底部堆上土或者橡皮泥等。(4)将纸质树通过十字交叉、三个循环等办法做成立体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栽下一棵棵大树,让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的大树最牢固。3.用泥塑制作森林中的成员。(1)你的森林中有哪些成员?它们在一起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2)教师出示动物的图片或录像。(3)教师讲解泥塑的制作步骤。①用大块泥塑造动物的身躯和头颈部分,并从中捏出前后肢及尾巴(注意动物的个别特征和与其他动物的大致比例)。再用其他彩泥添上五官、花纹等。②把彩泥分出大小几块,分别捏出动物的头、身躯、四肢、尾巴,然后拼装。(注意动物的动态是走、跑、立、卧、爬„„)最后用其他彩泥添上五官、花纹等。小结:不管选用哪种方法制作,我们都要先捏出整体,然后再进行细部刻画。4.制作森林舞台。(1)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完成。(2)学生中有好的办法及时肯定,并通过实物投影等进行介绍。(3)盒子中场景和动物的摆放进行个别辅导。5.学生作品展示,交流评价。(1)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里的故事。(2)班级举办一个森林大聚会,同学一起来编一编其中的趣闻趣事。
教学后记
五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5、民间木雕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欣赏传统的民间木雕,了解其艺术特点、雕刻方法等。2.学习简单的雕刻造型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雕刻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 点
重点:选择适合雕刻的材料创作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难点:雕刻的作品要有一定的特点和创意。
课前准备
(学生)雕刻工具,并制作好石膏模版,收集木雕作品及资料等。(教师)雕刻工具,雕刻作品及资料,雕刻制作程序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录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播放录像:木雕艺术作品的欣赏。(2)让学生谈谈对作品初步的印象。(3)引出课题:《民间木雕》。2.介绍木雕,了解相关知识。(1)木雕的历史: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木雕的特点:实用而精美。可作装饰材料,也可独立成工艺品。(3)木雕的分类:按材料分有黄杨木雕、紫檀木雕等;按地域分有东阳木雕、潮洲木雕、闽中木雕等。(4)雕刻的方法:圆雕、浮雕、半圆雕、镂空雕、贴雕等。3.欣赏作品,感受艺术特点。(1)欣赏教材中的木雕作品,让学生说说木雕的艺术特点。(2)教师小结:东阳木雕的特点是雕刻细腻华美,人物形象饱满;黄杨木雕的特点是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如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4.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摩。(1)课件播放雕刻程序。(2)教师示范用石膏模版制作(见教科书第13页制作步骤2-5)。①将凝成固体的石膏板,用细砂纸将表面磨匀。②先用铅笔在石膏上画草稿。③用雕刻刀依线条雕刻出凹凸的效果,做出模版。④在模版上涂色后进行拓印。5.学生制作,体验雕刻魅力。(1)学生制作,教师现场指导。(2)提示:在使用刻刀时要注意安全,别伤到手;雕刻时拿刀要稳,刻出“刀”味来;尝试用不同纸材印刷,画面效果不同;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6.讲评小结,升华本课主题。(1)讲评作业,师生共同交流。(2)把民间木雕艺术讲给家长、同伴听,大家一起欣赏、感受。(3)下节课准备好肥皂或蔬果及雕刻工具等。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肥皂或蔬果,雕刻工具等。(教师)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雕刻工具等。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感受雕刻魅力。(1)选出优劣不同的作品,师生互评。(2)说说雕刻艺术的魅力。(3)课件欣赏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与学生作品比较。(2)师生交流作品的特点。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2.教师示范,感受不同特点。(1)教师讲述蔬果和肥皂的雕刻特点和方法。(2)教师选择一种材料示范。(3)小结:要根据蔬果和肥皂的材质特点进行塑造,雕刻时要认真思考,做到心中有数,提刀稳当;轻重合适。3.学生创作,体验材料特点。(1)教师巡视指导,对存在共同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评。(2)创作提示见“第一课时5”的提示。4.共同总结,全面拓展学习。(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内容、作业,体会不同雕刻材料的制作特点。(2)有兴趣的同学进行雕刻练习,举行作品展览。定期全班交流。
教学后记
五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3)收集资料档案,(6、门的装饰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通过教学,能将想象中的大桥在画面或泥塑中再现。
2、通过描绘和泥塑大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理解。
重点难 点
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外的门饰。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一定的装饰风格。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或剪纸的工具材料,收集门饰的图片资料等。(教师)范作和中外门的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介绍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门饰的知识:传统的门饰;门饰的雕刻技法、民族特点;中外门饰的区别等。(2)引入课题《门的装饰》。2.欣赏相关作品。(1)欣赏范作,提问: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表现在门饰上面的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翎毛走兽等。)(2)欣赏中外门的图片,提问:与我国传统的门饰相比,欧洲建筑的门饰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传统的门饰精致、华美,欧洲的门饰简洁、厚重等。)3.学生构思创作。提示: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或剪纸形式表现,注意表现出门饰的风格。4.教师巡视指导。对创作中普遍的问题作集体和个别的指导。5.小结本课内容。结合本课内容讲评作业,下节课上《我心中的门》。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合适的工具材料,调查本地门和门饰的设计情况,思考未来门的设计等。(教师)范作(其中几幅写好创作说明)等。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评作业。(1)抽取好、中、差作业的代表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意见。(2)师生互评,学生合作评价。(3)小结:提出改进的方向。2.探讨改进方法。(1)学生汇报调查门和门饰设计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2)欣赏范作,体会其创作思想。(3)提问思考:怎样设计门和门饰?(4)交流讨论,主要从未来建筑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构思。3.想象创作作业。(1)要求:创作一幅《想象的门》的设计图。(2)提示:运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制作,把材料的特性发挥出来;注意着重表现门饰的特点和风格;大胆创新,作品富有创意。4.教师指导创作。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在外形、装饰、色彩和创意等表现形式作指导。5.评价学生作业。评价提示: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否有创意;门饰精致美观的特点和风格是否很好地表现。6.课外延伸拓展。(1)课外查找有关门的更多的资料,做好保存和交流。(2)有兴趣的同学进行门饰的速写练习等。(3)有条件的班级在黑板报上进行展览。
教学后记
五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7、生动的泥塑人物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的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2.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摆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人物动态的美好瞬间,来适当夸张表现人物动态,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造型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立体造型能力。3.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
重点难 点
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现力。难点: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
课前准备
(学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组一只,工作服或围裙袖套。(教师)泥塑基本工具一套,作品展示台,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出吹糖人。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新课 标 第 一网 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五官特征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力的四肢等等。(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多媒体先出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作品,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整体如一充满气的圆球;重点观察艺术家对五官、身体、四肢的细部写实刻画。让学生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继续出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学习艺术家对直立人物不同姿态的泥塑方法。对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态特点,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的细微变化,从人物比例、不同身体姿态、表情、衣服、五官去观察。3.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教师可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看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的方法进行捏塑。4.探究学习泥塑人物动态稳定性的方法。教师出示不易稳定的泥塑人物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表演体验、实践尝试、小组合作等方法探究学习。(1)想一想, 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 学生探究一:稳定的动态本身就很容易用泥塑表现。让学生寻找哪些动态是很稳定的,如坐、蹲、直立、倒立、睡、躺、趴等身体呈垂直或水平线时较稳定。如身体倾斜时,手脚的张开或支撑地面时会较稳定。(2)注意泥塑时人物身体的稳定性。学生探究二:实践演示泥巴上下用量的多少与稳定有关。如泥塑时,腿部可适当夸张,加粗腿部,下大上小些,泥塑人物容易站稳。学生探究三:演示不稳定泥塑人物,让学生探究怎样放稳。也可用添加辅助物支撑的方法,使人物动态稳定。5.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主题创作。(1)多媒体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儿童各种有趣的或天真活泼或夸张的动态,体味儿童泥塑的稚拙美,激发创作。(2)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动作瞬间,进行创作构思,可选几位构思好的同学演示自己想表达的主题动作。(3)教师对泥塑创作方法作进一步深入指导:创作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要求。6.学生给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题,稳定的表现动态,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可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几人合作完成一组人物群像。7.写上作品主题标签,展示作品,集体观摩,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自评。评价建议:(1)能否抓住动态特征表现主题。(2)能否将动态稳定地表现出来。(3)能否将身体与头部、四肢粘接固定。(4)能否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保留手捏质感。(5)是否对捏塑人物感到兴趣。8.收拾整理:将剩余的土回收至桶,桌面擦干净。注意抹布、竹刀及碎土不要直接在水池清洗,可先在水桶内洗,最后在水池冲洗,以免泥浆、泥块堵住水管。作品每个部位结合处要特别粘紧,在专用教室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要碰坏。
教学后记
五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8、收获的季节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观察秋天,欣赏各种表现秋天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形式的多样性。2.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重点难 点
重点:感受和表现秋天之美。难点: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水桶、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教师)秋景挂图,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浙美二年级上美术教案】推荐阅读:
浙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07-01
浙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07-17
美术四年级上08-08
三年级美术教案上10-07
二上年级美术教案10-09
七年级上美术总结09-20
美术三年级上彩墨游戏09-29
新浙美版三上美术教案09-09
浙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