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经验(共7篇)
1.北大清华经验 篇一
北大清华学子分享高考临战经验 核心提示:高考,“决战”时刻即将到来。如何让自己在考场上发挥出最高水平?去年毕业于泉州五中、现就读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管系的理科生黄子晔,毕业于泉州实验中学、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文科生陈章萍,就高考心态调整、应试策略等方面为高三的学弟学妹谈谈临战心得。
考试中切忌执著于钻研难题
陈章萍同学认为,高考考验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心态。如果将高考考场比作战场,每一个初上战场的士兵需要做到的就是在强敌压境、气氛紧张的状况下,依然能够清醒地做出反应。良好的心态将成为考生在高考战场上最为锋利的剑。
当高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很多人越来越紧张不安,总是希望通过多做些题、多看些资料来缓解这种不安。实际上,经过一年的系统复习,大多数同学对于基础知识都有了比较好的把握,在高考来临前需要做的应该是增强自信。
高考前的几天不应用于继续攻克难题,而应该注意调整心态。不妨尝试复习知识框架,既可以加深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又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多负担,加重紧张的情绪。在复习间隙到操场慢跑,在课间跳绳,或是饭后和同学一起散步,都能够很好地缓解压力。
良好的心态还来自于对高考的正确认识。高考固然十分重要,但不应该把高考当成是人生的一切。高考更像是一块试金石,仅仅是用来检验自己这三年来的学习成果。我们需要做的是发挥出正常水平,在这基础上争取有所提高。当我们能够对高考不抱太重的得失心时,心态也会渐渐平和,而这对于考场发挥十分有利。
考生进入考场后,应该尽快地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可以尝试通过做深呼吸来逐渐使自己放松,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在考试过程中,考生总会遇到一时难以找到头绪的题目,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的是保持冷静,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的实力,如果经过思考后仍找不到突破口,也不应灰心,应该集中注意力到下一题,在做完全卷后集中精力解决难题。
考试中切忌执著于钻研难题,这不仅会耽误大量时间,可能无法完成整张卷子,而且会对后期的解题造成心理压力,影响完成度、准确率,得不偿失。在单科考试结束后,应该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并且积极地投入到下一科目的考试中,不应关注前一科目的结果,更不要与同学对答案,以免因为答案的不同造成心态失调。
无万分把握,不要乱改最初选择
黄子晔同学认为,在考场上,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好让大家发挥出最佳水平。比方说带条擦汗的手帕,检查每支笔的剩余墨水,在分发的草稿纸上写下一句激励自己的话等等。而拿语文来说,大家一定要保证字迹清晰工整,能拿到的分数绝不放过。另外要注意语基和作文的时间分配,想要在作文上出彩的同学请为写作留足70分钟,但不要超过70分钟。数学考试中要有全局观念,有时候放弃解不出的难题,选择验算,反而会收获更好的结果。另外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忘了填涂选做题的题号,这种低级错误在高考中是很致命的。而在你遇到瓶颈或者检查的过程中,不要忘了“特殊值”的妙用。
作为最后一科,英语可能是很多理科同学的短板,但是和语文一样,工整的字迹也会为你加分。而想要在第二卷作答得较完美的同学也请留足40—45分钟。如果说英语有什么答
题技巧的话,那就是请各位考生坚信自己最初的选择,没有万分把握千万不要乱改,尤其不要在交卷之前作无把握的赌注。
相对前三科,不管是理综还是文综都是题量最大,最费脑子的一场考试,在开考之前大家就应该对各部分的时间安排心里有数,严格遵循,同样不要遗漏任何需要填涂的区域。最后,请大家重视选择题,以及同数学一样,始终不要忘记“特殊值”这项法宝。
有许多考生可能会和我一样,在考完某一科之后会念念不忘,不断回想自己写下的每一个答案,甚至还会疑神疑鬼,怀疑自己是否正确填涂了答题卡。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自己和大家的安慰是大局已定,多思无益。实在放不下的考生不妨去听首舒缓的歌,甚至在白纸上一遍一遍抄写英文单词来转移注意力也不失为良方。
2.北大清华经验 篇二
:长等互动及三校联合行动Interactive Activities•三校校长现场互动交流2014年3月25日, 在第三届创新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上, 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共同宣布三校将展幵深度合作, 联合实施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工程。这是三校首次向外界公布这一消息, 而中学之间联合开展改革试点项目在国内也属首次。会上,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翟小宁,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 北大附中校长王铮, 三校顾问美国著名中学托马斯杰佛逊理科高中科技部主任保罗*凯莫博士, 就三校联合一事以台上座谈的形式进行了介绍与互动。同时, 三校教师分别展示了各校在教学改革方面所做的探索。该项试点工程是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而提出的。三校都附属于国内一流的大学, 也都是国内一流的中学, 都在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方面进行过诸多探索与实践, 同时又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有鉴于改革难度和广度的增加, 三校决定进行合作, 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为推动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入开展贡献力量。根据实施方案, 试点工程将开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立德树人、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四个项目。中国基础教育呼吁公平、需要均衡, 其关键是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从三校联合改革实施方案来看, 根本思路也在于此, 他们是要通过三校联合, 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 探索改革方案。与此同时, 更是要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将三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全国各地辐射, 帮助更多的学校成为优质校。这一项综合改革试点如果取得成功, 将会对中国全面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供深刻的借鉴与启示。清华附中教师汇报
3.清华、北大,我来了 篇三
我们先去了北京大學,一到那里我们就“傻眼”了——等待进入参观的人在校门口都成了人海。足足等了两个小时,我们才进去了。
北京大学的校门古色古香,令人敬仰,一进去就可以看到很多坐落有致的教学楼。我和妈妈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北大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有4千多个座位,藏书容量可达650万本,成为亚洲高校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图书馆,革命家李大钊曾当过馆长,毛主席青年时还当过图书管理员呢。
参观过北大以后,我们又去了清华大学,刚进校园,就有一位清华大学的热心大哥哥带我们先后参观了新图书馆、校长办公场所、清华学堂、古月堂、工字厅、大礼堂、近春园、作家朱自清生前办公地等地方。
他一路给我们讲解清华大学的人文历史和清华学子的勤奋学习精神,听得我如痴如醉。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有两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可见这里真是人才济济。
考上大学是我学习的方向,能到北大、清华更是我学习的动力。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发奋、认真搞好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多做贡献,我要为了我的梦想而奋斗。
(河南省郑州市经三路小学指导老师:陈欣)
4.北大清华经验 篇四
朱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数学是我最讨厌,也是最头疼的科目之一。不过,它对于文科生又至关重要,成为衡量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的最重要的尺度。我高一高二时,数学基础不好,时常不及格,因此心里对它实在是有些害怕。高三数学复习要经过三轮,第一轮先将各知识点重讲一遍,第三轮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比较有系统性,第三轮则是做综合试题。每一轮都离不了大量的题目;如若题题都做,实在精力不逮,况且其他几科的复习又都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此事实上我做的题目连20%也没有、我更注重于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才会运用,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况且高考试题又都不是很难,花费大量时间去钻所谓难题以提高能力实在不值得去效仿。做数学题比做其他习题更注重技巧,比如数学中的解答题,参考答案标明了每一步骤各有多少分,少一个步骤就要丢掉多少多少分,实在很可惜。我做题就是步骤尽可能的繁富,以期别人抓不到破绽。我觉得这个方法还蛮有用。再有就是碰到过难的题,也要尽量多写;实在写不下去,只好混猜一个结果,以图侥幸。至于有些选择题、填空题技巧,一般老师都多有秘诀,我在这儿就不多说了。
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贵州省市考理科状元)
数学的复习。数学是理科的支柱,数学基础不好往往影响到理化成绩的提高,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高中的数学可以分为几个大的“板块”,一是函数板块,二是三角板块,三是立体几何板块,四是解析几何板块,五是数列极限板块,六是排列组合板块,七是复数板块。其中第一、二、四板块是尤其重要的,比较难的大题大多出自这三块,因此可以多花一些力气。复习时可以先按照大的板块复习,争取搞清每于个板块的各种题型,并做到能熟练地对付每种题型。这可以找一本系统复习的参考书来练习,最好是能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并稍超前些,复习起来就比较轻松了。虽然大家都不提倡“题海战术”,我也不主张,那大费精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做足够数量的习题就能把数学学好,这一点必须引起注意。买的参考书和老师布置的习题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做,空着不做会留下遗憾记的空白。
关于做题难度的选择问题,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首先.高考题的难度分布为30%的简单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这意味着基础题占了120分,它是复习中训练题的主要部分,决不能厌烦它,要知道,高考不仅考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做题的速度,许多同学就是在高考时因时间不够,丢掉了平时能做出来的中等难题才考砸的,这些教训值得大家三思。鉴于此,我建议大家多花时间在中等以下难度的题上。做难题并非做得越多越好,只能根据自己的程度适量地做:这一是因为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做难题感到很头疼,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二是做难题过多太费时间;三是因为大多数难题是由中等难度题组成,基础题做熟练了,再来做难题会相对容易些。我的数学老师说过一句话,“越是表面复杂的题越有机可乘”。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而高考的难题绝大部分就居于这种表面复杂的类型,它往往给出较多的条件,仔细分析条件的特点通常都能击破它。做难题的关键在于平时总结,自己总结一些小经验、小结论并记牢是非常有用的,能力也提高得快,有余力的同学不妨试试。
另外,还要特别重视画图的作用。数学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图形给予直观简明的表示,因而常便繁琐的题目简单化;特别地,通过图形发现的一些几何关系有时正是解题的关键,因此要掌握各种函数图象的特点。达到熟练的程度。
邓芳(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江西省高考文科状元): 数学相对文科生来说则属于偏理的科目,因此也是很多文科生的弱项。所以,学好数学 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是占有极大优势。我觉得,学数学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公式、原理,其次就要懂得灵活运用。第一步背公式,稍花点功夫大家都能做到,而要学会灵活运用公式、原理解题则需要一定的训练。我的意思不是搞“题海”战术,题目是永远都做不完的。我认为,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校发的卷子,只要适当精选一两本课外参考书就够了。有些人买一大堆参考书,结果手忙脚乱做不过来,到处象征性地“靖蜒点水”一下,最终还是一无所获。与其这样,还不如集中精力吃透一本参考书的效果好。学习数学,思考总结非常重要。很多人做题象完成任务似的,做完就不管了。还有的人一旦做出一道难题就欣喜异常、大受鼓舞,想乘胜追击解出下一道难题,因而又把做出的那道题扔在了一边。这两种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我们每做一道题都要注意思考总结,做完之后回想不下自已的解题思路,从中总结出这一类型题目的一般解法,尤其是做完了难题,更应从中掌握这种题的特殊技巧。对于错题和没做出来的题,则要搞懂答案的解题思路,并和自己的思维方法作对比,看看问题出在哪一环。只有这样,做过的题才算真正消化吸收,变成了你自己的东西、否则下次碰到同类的题又束手无策,那就白练习了。所以,学数学主要就在背熟公式、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的例题的训练,从中掌握一些题型的基本解法和某些特殊技巧,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在练习过程中要重视基础题,不能光想攻克难题,钻牛角尖,因为试卷上的难题毕竟不多,大多数还是容易题和中等题。而且有些难题也只是在基础题上稍作变化而已。
刘阳(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黑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 有人说“文学是谎言,数学才是真理。”这肯定是失之偏颇。不过却道出了数学的重要性。我要为那些数学不太好的同学或是在数学上有潜力但由于兴趣不致于此而不愿过多投放精力于此的同学们敲敲警钟。你想想,我们是学文科的,可以说在一样的学习环境下,居于同一档次的学生在历史、政治、语文等科目上的感悟差别不会太大。但是如果数学有差距,相去十几、几十分也不是很难。尤其是那些为了逃避过重数学而选文的人,一定要做好思想上的调整,不要重文轻理。对于数学,我的方法是多做题,多思考。对于做题,我认为择选目的数量、质量及类型十分重要,切忌盲目的以为多多益善,投入题海中奋勇搏击。如果你不分质量、类型的乱做,就会导致劳动资源的消费或是知识结构的畸形。举个例子,如果你选题不慎,函数占了60道(设总题量为100道),而实际上,可能40道就够了,这样相当于浪费了20道题目的时间;同时,在知识结构中,函数部分得以巩固,但可能导致其它部分的薄弱。高考中,出题人对大部分知识的要求程度是差不多的。另外,高三时间宝贯,哪容得浪费,因此做题不可不挑选一下。还有,那些思维较敏捷、反应较快的同学在平时做题时可以在头脑中几步合并,节省时间,但在考试做大题时,千万别“自作聪明”,否则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丢掉步骤分,而这纯属“无谓送分”,是最令人心痛的啦。切忌把自己当成做题机器,拿来题就做,不思考一下题目的特点、结论和意义。这样会导致你有些题做过了,再碰到还是雾水一头。或是原本是一个小题,在大题中可直接搬用,做为条件。但由于你没有记住,没能理解也就没法运用,等于你那道小题白做了。为了避免这点,我采用重复演算的办法。当然不是连续做。我的数学题都是按套编上号的,题量不是很多,但有计划地循环做。实际上,高考题目虽说千变万化,但是全新,让你一点摸不着套路的题是很少的。大多是一些你见过的题目的全新组合。如果你能对结合前的题目有充分理解,何患组合后的不会解呢?如果你保证每一道做过的题目都记住了,理解了,那你就赢了。请大家不要误解我这里的记住了,它不等同于把题目、答案背下来,我所要记住的是题目的类型、原理及解题技巧。另外,还是那句老话“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这些都源于书本上的基本原理。因此一定要把书本记牢、吃透。还没有谁能建起“空中楼阁”呢!何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甘肃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比起其它几门课,数学是客观性较强、评分的伸缩性也较小的一门,因此数学是最容易丢分的,但也是最容易拿分的。从我学习数学的经验来说,我认为高考数学题目虽然较难,但都与课上的基本定义、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复习数学首先要注意定义、定理,把定义、定理做为一个点,掌握它的内容、证明、逆命题、推广、应用等。弄清了单个的定义之后,还要纵向横向看它与其它的定义、定理的联系,以及这些关系的应用。这样,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便成了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应用起来就比较自如了。当然,做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做练习,可以加深对各种定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作习题时一定要注意立足点的问题,不能为了做出高考中的最后两题而去一味地攻难题。数学题可谓“难无止境”,做出一道,总有一道更难的在前面等着你,遇到的不会作的题多了,一方面会降低你的自信,另一方面,由于钻难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未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必然会对其它几门课的复习造成冲击,并且容易使人忽略一些看似简单的基础问题和细节间题,在考场上丢了不该丢的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对待练习中低、中、高三档题的态度应立足于低档题,重视中档题,适当做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高档题以提高思维品质。实际难题只是若干个基础题的组合,只要能把基础知识融汇贯通;许多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高考时如果能做到低档题不丢分,中档题少丢分,高档题拿点分,实际加起来就是高分。不用去追求把所有的题都解出来、解正确,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你甚至可以提前制定出计划放弃最后的一至二题,但要争取做到做一道题就对一道题,这样,考试时就不会因为平时做习题要注意格式,尽量做到规范化,弄清哪些步骤可省,哪些步骤不可省;否则在考场上会因为这些问题而丢分。担心时间不够而紧张慌乱了。另外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答卷时头脑应冷静,千万不要“绊”在一道题上,应该尽量把自己掌握的都答出来。对于两道分值不等但都会做的题应采取先高后低的“战术”,先做分值高的,后做分值低的;对于两道难易不等的题自然是实行“先易后难”的原则。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数学练习也应当持续进行,量不要大,但要每天都做几道题,否则考试时往往会出现忘公式、忘技巧的问题。
耿德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安徽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数学贵在“联想”,即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基础理论指的是书上的定义、定理和公式,基本方法不外乎综合法、分析法、图象法、三角代换法、归纳法、构造法等有限几种。《大纲》也明确规定:高考不考查特殊方法。你可以观察;每一道再复杂的题目,用的都是我们学过的最基础的理论和最基本的方法,难就难在运用上。故而,我们可以得到启示,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课本上基础知识灵活、扎实、熟练的掌握;二是大量练习,当然要同时避免上面提到的两个误区。
陆慧(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甘肃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复习数学时,许多同学觉得似乎题做得越多越好,不少人也认为“题海”战术是最有效的。事实上,我认为做数学题“贵精不贵多”,做一道题要学会“举一反三”,用心揣摩这一类题的解题方法。其实高三阶段老师、学校发的资料已经很多了,认真地做完这些典型样题已经很不容易了,不用再花很多钱去购买其它的参考书,多而不精,往往是事倍功半。课外的书只要挑好一两本就足够了。最后挑那种很全面、很系统,每章有小结、有较为详细的例题分析和练习题及解法分析总结的书,这比那种纯粹的习题要有用得多,往往可以从书的总结讲解中学到不少解题技巧。另外,做题要用心,要善于归纳。平时 测验后要分外留心做错的题,认真系统地总结相似题型的做法,争取每一类题错过一次之后下次决不再错。时间一久,会做的题也就越来越多,考试时可将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
此外,我顺便谈一下数学考试中一些应注意的地方。数学考试题量较大,若是安排不好时间;很容易就会出现答不完卷子的情况;而且数学考试中,心理也最容易变化,往往一道题能否做得出来会较大的影响考生以后答卷的情绪。许多同学所以考试之前一是要休息好,保持较为轻松的心情,尽量避免神经过于紧张。有的同学一进考场就心里发慌,脑中一片空白,结果连简单常用的公式也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答题时要沉稳,一拿到卷子就不要再多想,立刻让自己全心投入。遇到不太顺利的题也不要慌乱,尽量先把会做的都做完,做正确,特别要避免因简单的计算错误而丢分。然后再回过头看没做的题,这时情绪已经比较稳定,注意力也已经比较集中,可能会比刚答卷时更容易进行思考;对于实在做不出的题目也不要死守着不放,不妨先放弃,因为在一道题上耗时过多,必然会影响下面的答题,而且越想越乱,越做越急,反而会打乱整个思路和情绪。一定要力求将会做、应该能做的题都做对,这样即使最后是因实在不会做的题而丢了分,那也没什么遗憾的。我在高考数学时,就放弃了一道不会做的大题(12分),但却用争取到的时间认真修改了前面做错的选择和填空(共4道约20分),考后想来仍很庆幸自己的选择。另外,有的题目是不必长篇繁琐地推算的,特别是解析几何的题,有的可以直接将四个选项代人原题,符合题目已知的即为正确答案。当然,这只是在万不得巳时为了节约时间而用的方法,平时做题宁可做错也别投机取巧,因为只有平时扎实的基础才会有考场灵活的反应。
总之,数学复习要讲“细”、“扎实”;考试时要讲“稳”、“冷静”、不骄不躁,争取发挥应有的水平。平时练习时尽量不要大意,把每一次小测验都当做一次高考预演,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答题方法。
焦朋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安徽省高考理科第三名): 数、理、化三门的复习有许多相似之处,都需要做相当数量的习题,都需要对一些理论知识加以融汇贯通。在高考试题中,高难度的题可以说没有(近几年如此),所以在平时练习中不要找过难的题,而要把精力放在一般题型和中等水平的题目上,要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做题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同一类型的题目做几个就可以了,不必花太多时间,有些题目有特殊解法,对这样的题应注意归类,并归纳其解题方法。对知识要进行系统化,可以运用类似、相反等关系把相应知识连结起来,组成一个个体系,例如数学中的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必须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才能掌握住各个的特点。课本中有一些公式理论比较复杂,对此应注重理解,自己可以多推导几遍,从头至尾弄清楚了,记起来自然就会容易些。
另外,数学要注意一些技巧运用,物理要在头脑中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化学则要十分注重分析与推导。
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重要还在于练习。勤练、精练、巧练,就是练习最基本的方法。“勤在于劳手,精在于长眼,巧在于用脑”。也就是说,要注意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见多识广,才能触题生辉。找一些“新鲜”的解题方法如在数学方面这是最紧要的。思路越开阔,方法才能找上你,而不是冥思苦想不得其法。俗语说“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就不玩。”平时练的得法,上什么“战场”也是临危不惧。当然说得再多都不顶用,要的是“战术”。
解题需要巧精,而不在多杂。题海战术给你的只是见题就做,而多是做而错或不全。解题首先得破题。所谓“破”是指你的一般思维而言。读题时把重点的词勾出来,有数字、单位的要着重指出,还有就是对提问的分折,看见了题首先要想的不是如何解出来,而 是如何把前面的题设与之相连接。有了以上复习数理化的一般认识,下面我就具体谈一下这三种的复习: 数学的复习主要是基础知识。每一章的复习开始前一定要把课本看一遍,定理、公式记住自不必说,一些典型例题的解法也要注意,特别是立体几何,在以前的高考中曾多次出现课本上的例题。读者最好能选一本好的参考书,在复习一章的过程中把对应的题目仔细做一遍,不过要特别强调的是切不可采用题海战术,题海浩瀚无边,一时陷入就难以自拔了。数学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它有许多固定的题型,比如函数中的定义域、值域、反函数问题,圆锥曲线中过定点的弦的中点问题,定长弦的中点轨迹问题等,这些固定的题型都有一些固定的解法,如果掌握了这些固定解法,在遇到相应的题目时就可从容不迫。还有一点就是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提高运算能力,特别是解析几何,有的题目能列出方程,但只要解不出来得分就很少了。
楚军(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生,北京市高考理科第四名): 数学同语文一样,也是最基本的工具学科。与语文相比,它更需脑子的灵活。学习数学,最基础的是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了概念才能去分析解决各种题目。数学离开了题目是不行的,只有能在解题中熟练运用各种概念、定理和分折方法,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数学。做题目要用脑筋。借一句话,不能“死做题,做死题,做题死”。说实话,经过这么多年的练习、高考,各个知识点的各种类型的题目也差不多都出遍了,很难再出什么新花样。我们可以有系统的进行练习,一边做题一边总结题目的类型,找到每一种类型题目的解题办法。不论题目外表怎么变化,只要是这种类型的题,用这种办法肯定能解出来。虽说这样做有点像做八股文,长此下去会束缚人的思维;但这不失为应付考试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考场上的时间有限,如果在很长时间内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会导致考试的失败。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能力的培养,两者要相辅相成才能收到最大的功效。我相信,经过认真细致的归纳总结后,决大多数的题目会迎刃而解,为考试节约了时间;只要再做到认真细致,就能够得到比较高的分数。至于一些新颖的题型,就要靠自己平时培养的能力去解决了。
张雅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湖南省高考理科第四名): 数学,它是一门很基础却又非常灵活的学科。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只有在学好数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学好物理和化学,但同时,它又是很不容易学好的,主要是由于太多的基本概念须要掌握,不仅如此,还需要你能够很清楚地区分它们,这就须要大家下一定的功夫。功夫应该下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数学中主要有几个重点和难点要求掌握好,包括函数、三角和解析几何,因为这几个部分是出题率比较高的,尤其是分数较多的大题;另外,在综合题中也经常涉及到这几个部分的内容,所以,你无论如何都要把这几个部分复习好。其次,数学是非常讲究解题技巧与方法的,数学题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灵活性,它虽然不是那么难,但仍需要你的脑筋转转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要经常进行总结和归纳,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不要以为这是多么难做到的事情,或者借口自己没有数学细胞而放弃,毕竟凡事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你用心去发掘,没有什么办不到的。最后,数学的题量相对而言是比较大的,大家在做题时必须注意自己的速度,以免出现时间不够的现象。要想提高做题的速度,不妨用用这个办法:先有目的地找一些题目,自己估量一下做题的速度。看看自己哪种类型的题做得比较快,哪种类型的题做得化较慢,再好好分析分析,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影响了你的速度,然后根据情况改进做题方法,或是改变做题思路,这样慢慢提高速度应该较为可行。牛强(清华大学热能系学生,辽宁省高考理科前十名): 高中数学内容庞杂,有幂函数、数列、复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虽然相互之间常结合起来做成综合题,但实际上,在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解题技巧上关联甚少。所以复习时宜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先掌握每一部分的内容再处理综合问题。
现在许多同学热衷于做难题,认为“难题掌握了,简单问题也不在话下”。但实际上,难题常偏重于考查技巧,而疏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考查;这样,许多同学费力甚多解出了难题却在基本的小题上失去许多分,结果得不偿失。而且,须知,数学这一科目如果深究起来是深不可测的。一些数学竞赛的题目更是与高考题目少有关系,所以除非确实有极高的天份与兴趣,否则,就不要无限度地去做难题,而应以把握基本概念为主,深刻体会基本例题中的求解方法与技巧。下面再让我分类谈一谈。
在学习幂函数时,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图象的重要住。事实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图象都可以给我们以很大的帮助。在对数列的学习和复习中,我们不仅仅要牢记那几条公式,而理解甚至牢记那些公式的推导过程。考试中题目的解法很少会是套用公式,却常常含在书中的例题、公式推导中。
有一位老师说“三角是数学中最简单的部分”。这么说是因为三角题目常有极强的规律可循,通常有“遇到积就化和差,遇到和差就化积,遇到乘方就降次”的说法。一般地,如果能牢记那些公式,解题可以有一定把握。
在学习复数时,要熟练掌握复数的两种表示方法和它的计算公式。高中复数是比较粗浅的,只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我们应注意体会它的几何意义并与代数中的其它内容对比。
立体几何是有趣的,它将我们的思维从平面移到了空间,充分开发我们的空间想象力。复习时我们应以最基本的画图开始 好的图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既要想象出空间形状;又要把空间图形搬回平面上,用平面几何的方法解立体几何的题目。
解析几何是很难的一部分内容,常作压轴题出现。几类二次曲线的应用常使学子们束手无策,大量的运算常令人望而生畏。其实只要理解它们的概念,用焦点与准线的定义解题,常可以避开大量的运算。
另外还要说一点,有一部分同学一遇到复杂的计算就跳过不做,认为“知道思路就可以”。其实数学是理科的基础,而计算又是数学的基础,我们应踏踏实实的掌握这一个基本功。
徐凡(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北京高考理科第二名保送入清华大学): 高中数学,与其它学科一样,可分为概念、定理、应用。临考复习,各章节也当遵循这三步。数学本身是很抽象的,掌握起来也就不很容易。我以为学习或复习的方法为理解概念,做题与总结三个环节。说实话,这并不是一条捷径,是条大路,好找也好走些,不过时间自然要用长些。
掌握概念,包括定理,是最初的一环,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这却常常被人们忽略。这是由于这些概念表述往往很简单,看一遍就可以记住。然而记住并不意味懂,与应用更是相去甚远。概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头脑中只有一个个孤立的概念,解题时必然找不到思路。因此,学习或复习时就是努力建立这些联系。比如,复数这个概念,想到这个概念,首先应该想到复平面,然后是复数的向量表示,模与方向;复数加减──平行四边形法则,复数乘除 旋转与伸缩;复数乘方──连续旋转与连续伸缩,复数平方──等分圆周„„如此等等。这代表了一个方向,即将抽象的代数概念放入具体的坐标系中,考察它的几何意义。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借助图形的形象性,正是解复数的思路之一。另一个方向是考虑复数集,它与实数集及其它数集的关系;复数相等、复数共扼与其它数集中的相等与共扼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这不仅有助于澄清概念,而且将复数概念延伸出去,与实数联系起来,也是一种“温故知新”吧。
关于概念与定理还要言明的是有些概念在实际中并不常用,常用的是它的等价命题。如“共扼复数”这个概念,原始定义为“两个复数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复数叫共扼复数”,而实际中常用的是“两个复数为共扼复数等价于它们的和与乘积都为”实数“。一方面,我们要接受并消化这种引申定义,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它更有针对性,更方便;然而也不能就此忽略原始定义,它更具普遍性,这在后文还将有所论述。
下面谈谈做题。虽然题海战术己被批驳得体无完肤,然而每到高考复习阶段,各种参考书、习题集便蜂涌而出,名目繁多,装侦精美而且价格不菲,然而有些书内容实在让人无话可说。毕竟每年这会儿财神爷必然光顾,家长自然是不借本钱,学生这时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因此盲目性很大。为了压缩投入,提高产出,不妨征询老师的意见,依靠老师的经验当是一条捷径。
做题量大小,依各人情况而定。你若有精力,有时间,偏要多做题,谁也管不着。我以为,复习阶段是需要一定的做题量的,不过做得过多,超过一定量后,收效的增长率也会随着投人的再增加而递减。与其如此,不如把时间投到其它科目。我的老师就是这样教我的,即lx5大于5xl。
这就是说一道题分五种方法做,其效果比做同类的5道题要大。先看这样一道例题: 已知抛物线y2=x上存在两点P、Q,使得P和Q关于直线y-l=k(x-l)对称,试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详见96年9月西城区教研中心编(高三数学复习指导》30l页例题三。)书中给出了三种解法如下。解法一:设P(x1,y1)、Q(x2,y2)为抛物线上两点且P、Q关于直线y-l=k(x-1)对称。(以下略)将所有关系有方程表出,共有4个方程5个参量,消去参量后用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解,这无疑是最常规的办法,而对所有解析几何的题目,这种方法在理论上都是行得通的。虽然这种方法较繁琐,但由于它的通用性很好,切不可忽视。何况以现有的评分制度,写出上述四个方程,捞得也不少了。我学习有懂、会、熟、巧四个阶段,到”熟“的境界己相当不易,”巧“字更需平日功夫。然而在高考中时间紧迫,一心取巧也许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优秀的学生尤慎之。”常仙解题“乃吾师之诲。
如果在成绩上想更进一步,上述解法一的”理论上可行“在实际中对有些题目也许就行不通了,这是由于消参后式子太过复杂,无法化简,且极易出错。如果平日训练有素,可看出较简便的解题方法,请看解法二:设直线PQ方程x+ky+m=0与y2=0联立,消去x得y2+ky+m=0。
∵与抛物线交于P、Q两点∴Δ=k2-4m>O.又y1+y2=-k∴PQ中点纵坐标为k/2(以下咯)这种解法的中心就是取出这个中点。用判别式保证PQ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由于y-l=k(x-l)垂直平分PQ的垂直性已在设PQ方程时保证,再用中点为两直线交点保证平分就构成了这种解法的基本思路。
解法三同样取出中点,但利用了该点在抛物线内部以保证即与抛物线交于两点。由此可见,后两种方法较第一种方法要简单很多,但思路难于寻找。做题时想不到这种做法并无要紧,但看例题解法是切不可走马观花,而要作出些切实的分析,并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以利提高。实际上概念,做题与总结三环环环相扣,把它拆开来说是不很恰当的。做题时就要进行方法的总结。对于某种类型题,要对可能的方法进行列举,选出常规方法。有些比较巧妙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也有一定的通用性,也可记为常规方法;例如取中点对于点点对称问题往往很有效,这样你的思路就拓宽了。对解题步骤也要有所归纳。有时,对于有些题目,你会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呢?这就要寻找到切入点。例如 对含多个参变量方程进行讨论,首先要选取只影响一个变量的条件。这里就不再举具体例子了。实际上,这种对步骤的归纳在大学数学学习中是很普遍的。
对概念,定理进行总结。也许你会以为这没有什么好总结的。其实,所谓总结就是迸一步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将它们连成一个彼此交通的网络。我们都知道生物进化的树状结构,我以为数学知识,至少在局部上也应具有这样的结构。正如前文所叙,原始定义也从它引申出来的等价命题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知识树状体系中越靠近根部越具有普遍性。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定义。也就是说在使用某种方法行不通时,使用定义往往可以获得解决。比如立体几何中,如果几个垂直关系间能使用三垂直定理,不妨试一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如果证明圆与直线相切不能用圆心到直线距离或其它方法求出,老老实实用切线定义当会有所收获。这里的例子也许并不恰当,实际应用中,这种思想当有用武之地。
我想以上所述概括了数学学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应该是有效的,但是需要投入较多时间。在一道题上投人时间过多,心理上要能承受。临考复习改变方法如同临阵易师,要盲一定风险,望诸君镇之。
王新(清华大学电子系学生,湖北省高考理科第三名): 首先,你应该对高中所学内容按章节全面地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我高三那年,数学课上采用的就是这种复习方法。我当时态度十分认真,为数学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复习的过程中,最好能做一定量的习题(我并不要求大量。应该说,做题贵在精。那种对概念要求高,自己易做错的题比较好)。举个例子,比方说,这两周,你集中精力复习复数这一章,然后认真做一套复数题,检查自己复习中的漏洞。通常,你做错一道题,可能有四种信况:概念不清或根本不理解题意,计算过程中出现失误;方法不当或虽知道题意却不知道如何做;对题意理解失误。针对第一种情况,你应该找到课本,认真看一看弄错了的概念,对弄该有针对性的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否则试想:如果在高考中发生因计算出错而失分,岂不太冤!对题意理解失误,本质上与计算出错差不多,不可忽视。至于方法,这是数学解题中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每一章中,总有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每一个题目,都有自己的解法。如果你能掌握好这种解法(或者说是,见到类似的题目时,能熟练正确地套用这种解法),这将对你的解题十分有利。
在你切实地做完第一轮的系统复习后,就可以做一轮综合复习。综合复习,所做的练习是那些在章节之间有跨度的。比如,一道题可能同时对于你的集合函数知识及不等式应用等知识同时进行考查,诸如此类。显而易见,没有第一轮系统复习的扎实基础,这一轮复习将是举步艰难的。同时,我建议能在这一阶段复习中,对一些题的解法作更进一步的归纳总结。举一个例子,在你进行完第一轮解析几何中关于椭圆曲线这一章的复习之后,你应该对如何求点的轨迹方程这一类问题的解法进行小结:可以按定义,直接写出符合题意的轨迹方程;可以先设一些变量,用方程来表示不同的曲线或直线,然后联立方程,消去参变量,求得这些曲线、直线交点的轨迹;或者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找出所求点满足的几何条件,进而设点的坐标。用方程表示这个几何条件。同时,你还应了解,做这种题时,还要去掉一些不合适的点。这些都是第一轮复习中应该做到的。在第二轮复习中,你应该进行更深人地归纳:你应该比较三种不同方法时所给的条件,尝试一下在同一条件下其他方法能否可行,如可行,其计算量有多大。这样,你就会特别注意,为什么这种条件下应这样做,而那种条件下却那样做,想一想为什么,在进行过这样的思考之后,你再拿到这种题时,根据题目的条件,头脑中会立刻反应出可行的解法,并能大致知道解法的大致过程,估计每种解法的计算量,最终找出一简单可行的方案。
我以上所说的两个复习阶段,说实在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如果能真正落实好第一个阶段,则己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对于基础较好的 同学,在做完第一轮的复习后,继续进行第二阶段的复习,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刘海涛(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生,青海省高考理科第六名)
数学知识是一个纯逻辑的体系,我感受最深的是要努力掌握各知识块内部及各种知识块之间的联系,因为这个联系把握得越深,知识就用得越灵活。打个比方,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总要强调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价转换的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我高中学数学时,对这四个数学思想方法颇有体会,发觉它们实在是数学知识内部深层次上的联系。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贯穿了代数、平面解析几何这两大知识块的始终,代数第一册以函数为主,依次讲了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第二册中也讲了不等式(已知函数因变量范围求相应的自变量范围,主要用函数的方法解决)、数列(自变量为自然数的函数)等与函数联系紧密的知识块。解析几何总体上分为两部分,即已知动点运动条件求动点轨迹方程和已知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其中二元方程若以其中一者为自变量,另一者为因变量则转化成了一元函数,而方程的曲线则相应地转化成了函数图象,即解析几何的实质是函数,关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可在函数图象、解析几何及复数的几何意义中得以体现。函数(一元)图象、平面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即是把平面上的点与一个二元实数对相对立,而这即是数形结合的思想,复数几何意义是用平面向量沿两个正交方向的分量来对应复数的实部与虚部。数形结合实现了”数“与”形“的转化,可以把复杂的代数运算转化为简单直观的几何运算,也可以把复杂的几何运算转化为易于操作的代数运算,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而等价转化的思想支配的领域就更广了,它实质上是一个逻辑规律,而数学就是一个逻辑的体系。数学上问题的模式是根据已知条件,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待求结果。而将不易用的已知条件等价转化为另一些易用的命题,则可实现百分之百她用上已知条件,克服了通常的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其必要条件而得不出待求结果的毛病。”若将不易求得的结果等价转化为易求得的结果,则避免了通常的分析法易犯的无法满足待求结果过强的充分条件的毛病。而分类讨论的思想,其实质也是一个逻辑规律,综上所述,可见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是很深的,统领数学知识的四个数学思想方法即是一例。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去把握这些联系,这是最根本的方法。
魏少岩(清华大学电机系学生,平时成绩优秀保送入清华大学): 对一个考生来说,最难拿分的部分恐怕就是数、理、化,下面我重点谈一谈怎么复习才能有比较大的效果。绝大多数学校高三复习都是从对书本的复习开始的,我们不妨称之为高三复习的第一阶段。有些同学认为复习课本没有必要,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本是所有基础知识的发源地,只有对书本上的知识全面掌握才能谈得上“拔高复习”。在以往的高考题中,曾经出现过课本上例题的原题,比如“对射影定理的逆定理的叙述和证明” “证明异面直线上点的距离公式”等,有些题目也是由书本例题改编的。虽然它们的难度不是很大,但许多同学由于对基础知识不热(比如搞不清哪个是射影定理哪个是射影定理的逆定理)而白白丢了分。
建议:如果老师对课本复习比较粗略(比如只利用一两节课的时间串一遍),你自己要利用课余时间补上“这一课”。首先要重新认识、理解、记亿每一个《考试说明》上所要求的公式和定理,第二要留心每个定理公式运用的条件和范围。第三,认真看书上的例题。但要注意:课本复习虽然重要,但不宜把时间拉得过长,一般以两到三周为宜。对书上课后的习题,最好不要花时间专门去做。
几乎所有的学校复习的第二阶段都是以课上老师讲方法,讲题为线索的。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因为老师所讲的东西包含了各类问题的常规思想、误区、一些重要专题,一些 很适用的巧法妙解所以课上必须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对于课下老师留的练习要认真完成。因此只有认真做老师留的练习,才能熟悉掌握课上老师讲的规律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注意:①如果觉得老师留的题目不够做,可以自己利用课下时间加做一些题目,但千万不能搞题海战术,必须明确做题是为了巩固知识,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自己最好准备一两套复习资料(注意资料不宜过多),且保证资料一定要精,如果自己拿不准买什么样的好,可以征求老师的意见。利用资料时注意应该有选择性,一页接一页地做题一般不太好,最好的方法是:某一章节自已过去学得不好,老师给留的题目不足以达到练习的目的,这时做一做资料上的相关部分,而对其它自己学得不错的章节,认真做老师留的习题就足够了。②在第二阶段复习中,必须注意对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准确完成每一道会做的题目的能力。高考试卷分析中经常发现,考生做错的题目中一大部分是由于马虎大意造成的,所以必须培养自己严谨认真的素质。不管是审题还是计算,必须认认真真,保证做一道对一道。第二个能力是以较抉速度完成题目的能力。参加过高考的人都可以体会到,考试时间不是时很充裕。因此在高考中能争取到时间至关重要。做题速度必须通过做题来培养,但同样避免题海战术,我认为培养迅速解题能力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想提高自己解题速度的意识。也就是能否把做习题看成考试,让自己“紧张”起来(注意这里“紧张”的真正含义),题目给的是什么条件,考的是哪方面知识,有什么常规方法,这些思考过程都要在尽量少的时间内完成。开始动笔,要有意识地提高计算速度。但千万注意,提高准确率比提高速度更为重要,后者必须建互在前者的基础之上。③复习方向要明确。复习中重点要提高的是以常规思想,常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掌握一些巧解、妙解或非常规重要思想(如图象法、代换法、构造法、待定系数法等)是有必要的,但不能苛意追求,近年高考题的选择题中,可以用特殊值法、猜值法、排除法等解决的题目越来越少。况且,从历届高考题可以看出,可以用巧妙方法解决的问题用常规方法也并不困难。从命题者的命题角度看,他们考的是常规方法。总之,只有牢固掌握常规思想、常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不要刻意追求难题,对于一个学习尖子来说,花很多时间搞难题也不是一个好现象。④要重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学习方法非常重要,两个智力和勤奋程度差不多的人,方法好的可能会优秀很多,这里我只提供一个比较适用的方法:自己准备一个笔记本,把平时做题中出现的错误都整理上去,写上造成错误的原因和启示。如果你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如一张练习卷要错五、六处或更多,抄错题恐怕得不偿失,这时你可以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识,在题目的旁边写上评析,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翻着看一看,好处会很大。在看参考书时,也应注意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识,这样以后你再看这本书时就有所侧重了,不必再整个看一遍。⑤要不耻下问。只有平时对知识透彻理解了才能保证在做题时不在概念上出现偏差;所以有不明白的地方,必须要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多数学校把高考前二个月划为复习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每隔一周便有一次模拟考试。考试间隔的几天中,老师在课上分析试卷,对试卷中暴露的问题做出复习指导。也就是通过模拟来练兵(感觉一下高考)和查清补缺。但对于每个同学来说犯的错误是不同的,老师强调的只是同学们犯的错误中较典型的那部分。这就要求你自己对老师没分析过的错误加以分析,有必要可以翻开关于这方面内容的笔记式习题,重新复习一下。
应该注意的是:①许多学校往往在这一阶段中只是做模拟、分析模拟,连平时作业都是各省市的模拟,很少要求学生抽出一些时间看看基础知识(这是广义的“基础知识”,是指应该掌握的公式、定理,第二阶段中所复习的常规思想、常规方法),这就要求你自己应该意识到回头看一看这些东西的重要性,有许多同学由于在第三阶段中只是做题结果连最基本的公式和某些题目的常规解法都忘了。另外,这时候也应把以前做过的错题回头看一看。②注意在这个阶段培养自己对高考的适应性即把每一次模拟看作高考,培养 自己的答题策略,也就是在高考中怎样答题才能得到自己的最高分,由于模拟题的信度、难度和高考都不太相似,所以建议翻看一下往年的高考题。从高考题可以看出,试卷的难度梯度很明显。一般说来,对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同学来说,选择题一般只一至两道会感到稍稍有些困难,填空题一般也是有一至两道会感到有些困难,大题(按六道计算),应该有三至四道是可以得绝大部分分数的。因此,如果你在高考的考场上,一道一道地往下做题目,不如把感到有些棘手两三分钟还没思路的跳过去(这些题目毕竟占少数,如果跳了好儿道,就不正常了),把有把握的大题做好,并且保证前面已经做过的选择、填空、大题一定正确,然后来考虑那些原来跳过去的题目。这时即使你做错了或都做不出来也不会很后悔,因为毕竟水平有限,会做的全做好了是最大的事情。当然,对于这部分较难题目也不能完全放弃(空着不做),会多少做多少,实在不行也可列上几个相关公式,要知道高考中短一分都是很宝贵的。
模拟题的特点是,选择、填空比高考稍难,大题前三道稍难一些,而后二道,尤其是压轴题则比高考要容易。鉴于此,不要把模拟完全等价于高考,在模拟中适用的策略在高考中不一定适用。模拟考试中反应出的成绩和高考考出的成绩(同一个考生)对于不同水平下是不同的。比如学习尖子的模拟成绩要比高考成绩高一些,中等和中等偏上同学的模拟成绩和高考成绩相差不大,而中下等水平同学的高考成绩高于平时模拟成绩,所以不要把模拟看得太重,我们是要通过模拟高考练习适应高考的能力和通过模拟检查知识的漏洞。
孟宪飞(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生,平时成绩优秀保送入清华大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内容丰富,题型灵活多样,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多年来高考题目的研究,重点在于定义定理的灵活运用。灵活运用的基础是对定义定理的熟练掌握。只有对基础知识了解透彻,清楚了各部分知识的联系,触类旁通,解决问题的时候才易于启发多条思路,选择最佳方法,并且在一条思路遇到阻碍时能够及时转换到其它思路上去。比如说求值域有多种方法,常见的如判别式法、观察法,不等式法,图形法等等,遇到具体问题时能立即反映出可用什么方法解,用哪种方法更简单,学习就算清晰透彻了。
具备上述水平需要一段时期的训练和提高。首先,要把各部分基础知识学好。数学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相当紧密,因而上课要认真听讲,及时复习,遇到疑难问题及时解决,以免影响以后的学习,并且注意多做总结,想清楚各部分的层次关系,让知识形成体系。体系的形成代表着基本功水平的提高。
学习了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多做些习题必不可少。只学习了基础知识,或许对定义定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意识到它可能的演化。做题的过程时也是对定理的强化,既加强了记亿,又使理解深入其内涵。多数题目都是针对某项基础知识的不同方面而出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包装,做题是要去伪存真,抓住事物的关键所在,找到解题的依据,这就是所谓的能力。不管什么科目的教学,都是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有了能力就可立于不败之地,走向成功。
做题时不免要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何处理很关键。有的同学做题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做过之后不问对错就放到一边不闻不问了,这种做法很不科学。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是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做错的题目如果轻易放过了,那部分知识永远变不成自己的,再遇到类似问题肯定还会出错。长此下去能力没有提高,水平只能停在原来的高度。这样做题就成了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多数有用的经验都是从错误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发现了错误及时研究改正,并总结成经验以免再犯,时间长了就知道做题的时候有哪些方面应引起注意,出错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
李宏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黑龙江省高考文科第三名)数学是同语文差异很大的基础学科,它着重培养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史类考生的学习调节剂,在单调的人文科学中增加一点自然科学的情趣。数学学科复习的重点是所学定理定论的灵活运用。数学方面的复习参考书目名目繁杂,需要我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慎重选取,尽量做到少而精。数学的模拟试卷很重要,它从题型和题量两方面体现了高考数学的模式,所以我平时很注重模拟试卷的总结,从每一道做错的题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是计算不够精确,速度不够快,还审理解上有偏差,思维不够严密,找出失误的原因,然后再有针对住地进行训练。
数学中的基础题目固然很重要,它是得高分的基础,但得高分的关键则是综合性强、难度大的最后两至三道大题,即俗你的“拉分题”。“对于立志考名牌大学的学生,这十几分至关重要,所以我在复习备考时就有规律性地选做这类的习题。由于这类习题一般很费时间,所以每次做的量不要太大,一次做四~五道即可,而且类型的选取要典型、全面,同一题型的题两二道即可,要注重方法的积累和移用。在一定周期例如两个星期后要进行小结,把解题方法进行汇总,选取能同时运用两三种方法的试题进行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要努力做到看到与做过题型有相似之处的题目时能迅速联想到原题的解题方法,高考中的难题经常是几种解题方法综合运用的考核,因此我们的训练也要有侧重点的进行。以上是我复习数学的一点浅薄经验,但它却是我在学校的历次模拟考试中勇夺桂冠的法宝。
扬临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学生,毕业于安徽省枞阳中学): 数学在文科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及重要性,拿到数学高分,你的高考总分便会十分理想,数学最大的特点便是熟能生巧,多做适当的题你的头脑就会越来越灵活;你的思路就会越来越开阔。学好数学第一步是弄清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函数,你就必须弄清什么叫函数,函数定义域、值域、函数单调性和反函数等一系列内容。第二步是做有益的题。文科数学的要求不高,注重基础,反映到做题上应该是先做容易的题,多做中等程度的题,少做难题,在复习阶段中最好少钻牛角尖,那样费时费力且对高考并无太多益处。数学就应夯实基础,有了扎实的基础什么都不必担心,问题会清晰明朗而变得易于解决。高考数学的选择题分数多,应引起高度重视,那种考卷一发就动手去做后面分值大的难题的做法是绝对不妥的。选择题不可死做,那样浪费时间,应运用科学方法比如赋值法、代人法、以偏概全法、图形法、换元法等,具体题目灵活运用,这里就不再举例说明了。在高考答卷时,对后面大题应抱着拿一分算一分的态度,切不可望而生畏不敢动笔,主动放弃。现在的题目一般都是渐进式的,经常会分为几个小问题,因为每个小问题的独立得分,所以能解决一个算一个。拿到一道综合性的数学题,首先应逐字通读二遍,再仔细把它翻译成数学语言、弄清已知条件和待求问题,再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及桥梁,说起来也可算是“解剖麻雀”法。采取个个击破法,难点一个个扫除,基本上一道题就能顺利地做出来了。
玉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
先谈一谈我是如何做好知识准备的。知识准备指的是掌握各科的知识结构,把《高考说明》上所列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抠细、抠精,从而把各科的基础知识牢记在心;在把握好各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自己的答题技巧、应试能力。文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点多而且碎,并且要求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因此做好知识准备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 力的,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第一,服从老师的教学计划和复习安排,不要急于求成。进人高三以后,基本上就开始高考前的总复习了。总复习共有三遍,第一遍是按章节进行复习,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弄清楚每个知识点;第二遍要打乱章节顺序,按专题进行复习,目的是让学生从宏观上对知识有一个再认识;最后一遍复习是进行查漏补缺,主要是对前两遍复习后学生仍未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复习。由于各个学校高三的任课教师水平都是最高的,因而他们的复习安排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每个考生都应遵循。我在这个问题上曾出现过失误。因为我的基础打得比较好,所以所以高三上学期进行的第一遍复习的内容,我几乎都会。所以刚上高三时,我便没跟着老师的进度走,而是盲目地做一些高考模拟题,结果时间没少花,却没有任何效果。大约过了一个月,我才发现自己对某些基础知识并没有真正掌握,因而做一些综合题并不会提高我的水平。从此以后,我便一直跟着老师的进度走.第一遍复习取得圆满成功。许多同学认为知识复习的次数越多,效果就会越好。其实并不一定,如果复习质量不高,复习多少遍也不会把知识掌握牢固。如果真是踏踏实实地按老师的安排复习三通,参加高考就一定没问题。而许多高三的学生往往都有急功近利的心理,他们确实很努力、很辛苦,他们看不起每一科最基本的定义、定理,认为高考不会考这么容易的东西。所以他们赶在老师安排之前,狂做高考模拟题、这样必然造成基础不扎实,从而使提高答题技巧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要仔细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发现考试的规律,从而提高应试的技巧。第二轮复习后,每个考生在基础知识方面都不应再存在问题了。而这对于参加高考是非常不够的,因为高考中基础题占20%,中挡题占60%,难题占20%,所以还必须继续努力,么好对付了。这三个题之所以难,主要是思路不容易找到,计算比较繁琐。但这些题即使是一点思路也没有,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技巧,也不会l分不得。原因就是高考是按步给分,而且这三种题都可以分别用一套”通法“来写上几步,从而得上几分。不要小看这几分,也许正是这些“小分”关系到你能否上线。当这几个题没有思路时,应用题就把题中所有未知量都设成未知数,然后由题目条件列出几个方程;数列题也分别按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列出方程即可;解析几何题更二话别说,先把直线和圆锥曲线联立,消去一个末知数,然后令判别式大于零,解这个不等式,一般到此即可得总分的l/3左右。
从上面我举的例子可以看出,对高考试题研究以后,就会对考什么以及考到什么程度有个了解,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安排好复习,在考场上也可随机应变,大大提高自己的成绩。由此可见,研究以前的考题还是很重要的,但这样做的前提必须是有扎实的基本功。
田蕾(清华大学建筑系学生,山西省忻州地区高考理科状元): 再来谈谈数学,对于学理工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最基础的,数学学得好坏直接影响到理化的解题。有的同学认为学数学只要多做题就行了,多做题虽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毕竟可以开阔自己的解题思路,增加自己的解题经验,但是在高三这个分秒必争的阶段,我们应尽量争取从最少的付出中取得最大的回报。我的建议是,可以先将公式、定律等所有应该记亿的东西都整理出来,反复地记,将它们刻在头脑里,因为它们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石,其次在自己做的每一道好题下面都做好笔记,例如可以分析一下,它用到哪些知识啦,它有哪些十分重要的隐含条件或根制条件啦,应如何分析才是最正确的分析思路啦,不妨将自己的这些想法都转化成文字记录下来,这一整理的过程其实已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对该题的认识又深化了许多。我同样认为,关于数学的参考书也不宜太多,一两本足够了,但这一两本必须是“精品”,不妨多去书店转转,不妨多向老师请教,当你找到一本编写质量较高适合你自己阅读习惯的参考书以后,就要争取将它吃通吃透,看看编者是以怎样的线索将各个知识点组织起来的。我认为相当重要的方面还有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最好能找到近5──6年的高考题,按时间顺序模拟高考情境将它们做一遍,你会感到尽管题目的难度有反复,但是可以看出,命题者一方面在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另一方面在突出对考生能力的考察。最后几道大题,题目是趋向灵活的,为了适应这种种变化,不妨参阅一些专门研究高考的杂志,如《试题研究》、《考试》等,这些杂志上常会刊登一些符合高考命题变化趋向的题目。
袁南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学生,毕业于信阳市高亩级中学): a、认真看课本。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首先要能准确地背下书上每一个公式,每一条定理。做到准确,全面很不容易,是个日积月累的硬功夫。第二步,就是学会把”薄书看厚,厚书看薄“。即能够深入到课本中去。前者指看课本时,能够以课本为题纲,一下带起一系列有关的知识。例如,在看代数书时,当读到幂指数时,你是否能立刻反应出它的、、,你能主动地去考虑当指数分别为1/4,2/3,4/5,──1/3„„时对应的图象吗?能想到去列一个表归纳一下它们题,把握住大局,复习是很有意义的,既有利于对综合问题的处理又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b、做大量的习题。高中三年是艰苦的,想不吃苦就考出好成绩,是不可能的”题海战术“听起来是很过分.但必要的一定量的习题是必须做的。高中时间很紧张。每天大部分时间要上课听讲,完成课上作业,所剩时间本来就不多了,看书再占去一部分,可以说自己做题的时间的确少得可怜。但越是这样,就越要挤出时间来做题。(当然前提在于要保证合理的睡眠时阿)高中生活对学生的要求本来就是快节奏、高效率。所以做习题一定要注意时间性和准确性。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加快做题速度,定时完成习题并保证质量。可以刚开始时一天只做三、四道题,然后再慢慢加量,提速,不骄不躁,稳住情绪,日积月累,你的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c、上课听讲。这一点似乎是老生常谈了,从小学到大学,时时总有这句话在耳旁涝叨,但具体做来,却真不容易。我觉得要想学好,听讲时思维一定要抢老师前面,不要等老师一点一点告诉你该怎么办。要先自己考虑该怎么办,再听老师讲怎么办,之后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这样你等于掌握了两套东西──自己的和老师的。而只等着老师告诉你怎么做,自己仅仅是听懂了,我想你还是没有真正掌握。因为高考现在考查的是”能不能“,而不是”会不会"。而好学生与差学生的区别往往就在这儿。比如上数学习题课,老师会讲一些习题,你不要坐在那里等着老师把题一道一道解给你看。你应当取出纸笔先争取在老师讲之前把这道题解出来。(如果时间不够或你的程度还达不到,就先想一下大致的解题思路和步骤。或多或少。你必须先自己想。)然后再认真听老师解题,关键是抓住老师的思维方法。这样一道题做下来,收获却并不只是那区区一道题了。
5.北大清华经验 篇五
北大与清华
传统中国人的精髓,除已溶入我们血液中的那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很多只有在象北大这样少数一些地方,还活着。清华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他所爆发出来的活力,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是可以寄予希望的所在。
很多人生平的第一次骄傲感,是从戴上北大或清华的校徽开始的。这种骄傲感使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往往在几十年沧桑之后,依然自称“北大人”或“清华人”--以缅怀那个留住他们黄金岁月的地方。
但是北大人和清华人之间,却从来多少有些互相看不大起。
清华人挺起坚实的胸脯说:在两校无数次的对抗赛中,你们赢过几回?北大人则斜倚着门框以唇相讥:你们连跑步都喊着号子,没有比你们更乏味的人了。
这是北大人文主义和清华科学精神的对话,也是追求自由和遵守纪律的对话,更是传统之花与今日之果的对话。我们从中明晰地看到中国人的两副面孔、两种精神。诚然,他们都是巨人。
在弹吉他唱歌的日子里,北大图书馆草坪的夏夜是最令人难忘的。但往往是清华来的吉他手最终坐在了草坪的中央,因为他们技高一筹。北大学生弹琴在于娱乐和表达,清华人则更在乎技法而于此道痛下功夫。
有一次,一个北大女生去清华的舞会跳舞,一个清华男生请了她。正跳着,那男生突然说:“我记得你来过。” 然后准确无误地回忆起那是几月几号,她穿了什么衣服,跳过什么曲子。这女生惊呆了,以至以为他有什么居心,一曲终了就飞逃而去。这故事在北大是作为笑话流传的:看看你们清华人,高达6:1的男女比例失调竟使得你对我们的女孩记性好到这般地步。
尽管有些纯朴的清华学生甚至到毕业时都还没有尝到过恋爱的滋味,但很多“我们的女孩子”还是被清华男生的执着专一打动了芳心。她们造了未名湖畔才子情调的反,在清华人那里找到了更实在的感觉。我们班上第一个结婚生子的女生,就是嫁给了一个清华人。他们今天正在新大陆上过着或甜或苦的日子。而我们班上的许多男生,至今还处于“光荣孤立”的状态,经常啸聚于通宵的饮酒或牌局中。
这两所大学的情形,颇类似于英国剑桥和牛津。剑桥在两校间著名的传统划船比赛中几乎很少占到上风,但他们依然可以嘲笑牛津的绅士们:你们懂得什么叫浪漫吗?“你们有未名湖吗?”北大人常以此耻笑清华的书呆子们,但这也正是清华人看不起北大才子的理由:未名湖有什么了不起?除了能淹死诗人还能干什么?这种争吵持续了几十年,并且还将由新一代北大人和清华人持续下去,因为他们都对两校彼此间截然不同的传统和精神充满信心。
虽然是北大人而不是清华人最早喊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但整整一个世纪以来,北大人身上却似乎一直保持着中国原生传统的一些特质。换句话说,北大人由于对酒和女生不能忘怀的情调,而使他们的生活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就连他们无数次试图干预社会生活的行动,其特征似乎更象大学生请愿和“公车上书”精神的延续。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每天扶杖徐行于未名湖畔的老先生们的背影中就一目了然了。在年轻学子倾慕的目光里,他们本身就是生活和爱的化身。以至一位校园歌手仅用一句就唱出了全部的意境:“有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
与北大流淌的文人气相反,清华则以其理工科学院的特点,把现代文明追求精确重实干的精神表露无余。这无疑是一群最具朝气的人。每次我走进清华的大门,都会感到仿佛
他的每一个毛孔里都在向外弥漫着精力和斗志。与北大人悠闲甚至显懒散的脚步不同,清华人更象一张拉满的弓,他们步伐更迅速,眼神更坚定,表情更肃穆。
在清华园里,你会最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天降大任于斯人”。北大以其人文精神,很自然称为首都以至全国各高校的精神领袖。几乎在每一个需要学生们挺身而出的历史时刻,各高校都会首先把目光投向北大:你们打算怎么办?清华则显得默默无闻得多。明确的纪律感和使命感赋予了清华人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品质,即使在最躁动的日子里,仍有不少清华学生可以踏踏实实地把自习上到熄灯,然后上床倒头便睡。这在北大是不可想象的。那些游离于焦点之外的人,至少会成为同伴嘲笑的对象。以北大传统中著名的宽容,这种现象是很奇怪的。清华人更接近一个自我中心者,在学生时代社会参与意识相对淡漠。不用督导,他们知道目前他们应该多读书而少去分心劳神。他们更象一些苦修者,他们清楚他们还缺乏干预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手段,他们在有意识地为将来的一飞冲天积蓄力量。这种不近人情的沉默使他们变成一些“怪人”,可谁若是因此轻视或嘲笑他们将大错特错。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群学理工的人,后来成为更优秀的管理者和行政者,并且有望升迁到更高的决策层。而北大人,则在短暂地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后,更多地是以布衣的身份游离于社会之外而终了一生。
从更大的时间跨度上审视,清华人会轻而易举地成为社会的主流。北大人作为一个批评者而不是建设者,则永远带着异端式的怀疑的目光。是北大人天生的抗拒做官吗?不是。是过早的爆发使他们在走到青春的顶点之前就耗尽了心灵的动能,甚至未老先衰。这是北大人至死不悟的悲剧,而他们却往往更愿意将其归结于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偏见。
由过早地入世到过早地退隐,北大人往往意识不到道家的精神是如何地渗入了他们的灵魂。来自未名湖的吟唱使他们更醉心于体味某种轻愁薄怨的情调,然后纵情于诗酒之间。而清华人在科学与自律的外表下则更接近于真正的儒家。他们从来不是机会主义者,他们会选择在最适当的时机做全力一搏。读书时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入世精神。设想若他们象北大人一样,在读书室就时刻准备着拍案而起,那么他们未来的身影则很可能与潦倒的教书匠或卑微的科员形象重合。那时,他们可能会在酒后大骂清华害人不浅。而北大人虽以这种普遍不得志的处境,却对自己的母校无怨无悔,甚至以其为终生精神的圣地和灵魂的归宿,北大实在有其独特的迷人之处。
北大这种魅力的核心,就是告诉她的孩子们:你是一个人!你要独立行走于天地之间。这也许注定了你苦难的命运,但你应该以此为傲。因为你是众生的俯瞰者,虽然不是救世主。北大人是以傲气著名的,以至于不屑于在世俗中为了某一目的而呼朋引类。清华人则不然,他们似乎天然具有群体合作的精神。读书时,他们常常以这种精神在体育馆对抗中把北大的散兵游勇打得落花流水;走上社会后,他们也是以这种精神互相提携,一荣共荣。在这个意义上,北大象雅典,而清华则象斯巴达。我常想,中国今后的历史,很可能是清华人来写,北大则永远会以一种精神漫游者的形象被归入另类。他们的上者成为寂寞的先知,中者成为不为人理解的狷士,下者成为潦倒的流浪汉。清华人,则上者成为坚定的领袖,中者成为稳健的官吏,下者成为可以信赖的士兵。当然,清华人更多的会成为成功的学者和工程师,以上不过是一种不太恰当的比喻。
北大的历史比清华的更长些,但北大人从来没有学会经纶世务,从来没有养成更深的城府。若以一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作比,则北大是青年,清华是中年。青年人的敏锐中往往会有盲动和偏执的成分,有走上歧途之忧;中年人的务实往往会流于刻板,有只顾眼前而陷入僵化之虑。
只有北大精神与清华精神的结合,才更接近于完善。
当北大人徘徊于未名湖的时候,当清华人鼓着腮帮子奔向球场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中国人的两副面孔:追求娴静的心灵和追求刻苦的劳作。这两种特质是如此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过去甚至未来,以致我愿意把这两者共存的关系用孔子的一句话来作比喻:“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不同在于:西方人在精神上都已太理性太科学化了,以致连他们自己都有一种走进了死胡同的困惑。所以北大源于中国传统的这种风范和魅力,也许要在将来,人们才能认识到其价值和影响,甚至要高于她曾经首倡的一些最明确无误的精神和教义。
传统中国人的精髓,除了已溶入我们血液中的那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很多已渐渐死在图书馆和博物馆里了,只有在象北大这样少数的一些地方,还活着。这是弥足珍贵的财富。清华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他没有沉甸甸的过去,所以他无忧无虑地轻装上阵。他所爆发出来的活力,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是可以寄予希望的所在。
6.北大清华学子交流 篇六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暑假励志游学快速报名!
主办:北大清华凯旋游学中心(长期接待团体、个人北大清华游学)预约电话:010-5846-4563(认准网站预约电话,谨防假冒)
主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校内参观游学和状元学习艺术讲座。
大家好!
今天,我来到这里和大家欢聚一堂,感到非常的高兴。
今年,我女儿杜婵十八岁,学文科,考入了北大,我儿子杜攀十六岁,提前半年被清华大学录取。同一年,两个孩子一个清华,一个北大,在许多家长眼中,我是成功的家长。作为母亲,我只是觉得尽了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尽量让自己做一个无悔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拥有一个无悔的人生.仅此而已,没什么神奇的,在坐的大家如果愿意努力,都可以做到.大家都是家长,有着共同的心情和愿望.从心理上,我感到和大家非常亲近。今天,我要把我自己十几年来的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酸酸苦辣和大家共享。如果我的感悟和体会能使各位信惠,我将非常的欣慰。
首先,我要说说我带孩子的理念.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有家长充分得关注,陪伴,投入还支持。这种陪伴和管理不仅仅是物质的,更多的是心灵和精神上的。比如,有的家长爱给孩子吃美食,穿名牌,带他们到处旅游,不去仔细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真正需求,总以为在孩子身上舍得花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爱,于是,小学学不好,花钱给孩子找最好的初中,初中学不好,考不上高中了,又花钱上了高中,高中学不好,花钱上大学,大学混下来,再花钱找工作。唯独不愿话费的就是自己的时间,他们宁愿整宿的打麻将,出去跳舞唱歌,不知疲倦地上网,逛街,没完没了的应酬饭局,就是不愿静下心来陪陪孩子。检查今天作业完成的质量如何,在校学了什么,学了多少,学科上的困难究竟在哪里,怎样去引导他们走出困境;也有的家长说,顺其自然,不要给娃娃太大的压力,我认为这种说法在某种意义上是家长逃避责任,不愿辛勤付出的托词。
教育问题,是我们每个家长肩上很沉重的问题。对待这个问题,包括对待生活中的任何问题,要解决好它。我觉得首先要取决于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时刻重视和关注,而且持之以恒的去努力,就是我对待孩子教育问题的态度。
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约97年的时候,我的俩孩还在初中,我在一起偶然的闲谈中听说,我们榆林东山师范学校,有位丁树文老师,他的俩孩子姐弟都考上了清华,我当时很震惊,当然也很羡慕。对这件事,很多人或许是听听就了事,我的态度就是,我必须要见见这个伟大的家长。于是,我和丈夫到处打问这个人的住址,并且很快就拜访到了这位老师。丁老师很客气的接待了我们。我和丈夫很多好奇的问题,似乎在他那找到了答案。通过这件事,让我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动力,找到了经验。更是找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努力,任何奇迹都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这就是我想说的态度。果然,我今天也和丁老师一样,也
是姐弟两孩子梦圆了清北。大家说这是机缘还是巧合。里面就没有态度问题的存在吗?
每个孩子都是代着圣洁和灵光来到这个世界的,起点都是一样的,最后的好与不好,是教育和成长的结果。
我的两个孩子,我可从来不让他们放任自流,对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有时,近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从小就关注他们的爱好,兴趣,善于发现他们各自的潜质,例如我儿子就是一个较聪明的孩子,4岁时,由他奶奶带着上我村的幼儿班,他们当时只学10以内数的认识,而他已经就会口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记得我当时随口考了他一道23-19,他立即就说出了正确答案,我很惊喜,觉得他对数字特别敏感。尤其在五年级时,她姐姐是六年级成绩很好的学生了,但他经常帮助他姐姐解答六年级的数学难题,我发现他小学的数学了如指掌。从这点上我清楚的悟到儿子的聪明很适合提前教育,所以和丈夫做了大胆的决定,没让他上六年级,直接跳级,和我女儿同时上了初中。俩个孩子从初中开始就在一个班里,这样他们姐弟在学习上就可以很好的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竞争。
后来到初高中,我都要求他提前预习,大量的学超前的知识,尤其刚上了高一,他除了学习学校正常的六门课学外,还搞了数学,物理两科竞赛。一年下来就把这两科所有的高中内容的基础知识学完了,高二一年主要突破重点难点,主抓竞赛,有的模块,甚至涉及的大学内容。这样,高三前半学年,刚开学的时候,也就是在去年9月中旬举行的全国物理中,获得了陕西赛区一等奖,10月中旬举行的全国数学竞赛获得了省赛区二等奖。凭着这两个奖项获得了参加清华大学保送考试资格,在去年的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12月25日顺利的通过了他们的保送考试,被清华大学提前半年录取。
我女儿呢,从小就喜欢看书爱记日记,写随笔,我发现她对文兴有浓厚的兴趣,就让她大量的去阅读,刚开始她的弱科是英语,记得她上完三年级,学了一年英语,结果写不出几个单词。我就发现,英语是一门很难入门的课程,老师在课堂上,泛泛地讲,孩子们不开口不动手根本不行的。当时我儿子也面临英语入门的问题,虽然比女儿小一级,但当时水平都一样,于是就买了一套《黄波儿童英语》。让他们一起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让他们坐在一起,我放录音让他们反复去听,听懂后跟着录音机读,最后写下来,与原文对照,查漏改错。第一句这样过去再让他们听下一句。这样一句一句听写下飞去,然后合上书本,我念汉语,让他们用英语快速流利的复述出来。每晚听一小时左右,到了星期天和寒暑假,就放在早晨,一听就是三四个小时。这套教材听完了又听了《李阳疯狂英语》,新概念英语一、二、三、四册。这样天天坚,持雷打不动,一直坚持到高一才停下来。听、说、背、写同时进行,克服了英语教学中那种“哑巴式”的学习方法,即提搞了听力,锻炼了口语。又熟练了掌握了大量的单词,时间一长还培养起了很好的语感。写起作文来也得心应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方法,效果非常明显。我女儿刚上高一就敢做高考试卷,高
二、高三在英语上再没多花时间,今年高考英语考了145分,作文扣了3分,前面的客观题仅扣了2分,她感慨的说:“妈妈,我英语之所以学的这么轻松,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都是坚持听写的结果’。
今天我看到家长们带来许多小学的孩子,我希望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大家,英语是一门语言,它是没有界线的,所以学得越早越好,从一年级二年级开始我认为效果会更好。
所以说关注孩子就是用实际行动去引导他们,让他们从小懂得时间的保贵,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重要,让他们从小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顺着优势的方向发展下去,当孩子觉得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优秀的时候,他会更有信心地去保持自己的优势。我想对大家说,在工作之余,少说说闲话,少打打麻将,或者少玩玩电脑,少看看电视,尽量推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多和自己的孩子相处,真心的去了解他们,然后给予他们最切实际的帮助和扶持,我觉得在这种付出和给予的同时,我们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踏实。
高中阶段是他们最艰苦的时期,是他们全力以赴的三年,首先就让他们做好吃苦的准备,高中课程面大,量广,难度很高,他们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远远不够的,要先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就得多买一些教辅资料让他们练习。每门工课都准备两至三套资料,从简单到难,逐一去练习,今天排数学英语,明天物理语文,后天化学生物,周而复始,点的不漏地做好第一套资料,来巩固最基础的知识。第二套资料注意提高正确率加快做题速度、让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少出错误,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练习第三套资料,主要是为了拔高,做做相当于各省竞赛预赛难度的题,让他们有一定的处理偏题难题的能力。一定让孩子知道珍惜时间,积累起点点滴滴的时间,把功课安排的井井有条,一丝不乱。
如果孩子学理,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即使得不了奖,也可以在参加各大高校的自主考试中受益,学文的孩子平时多看书,包括经济方面的,政治方面的,哲学历史方面的。多了解时政热点,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说到这里我想提醒高中的家长,平时多留心各大高校的自主考试信息,他们每年都会自主命题,提前对高三的应届毕业生进行选拔考试。成绩特别好的给予10至30的高考加分。例如清华大学,今年理科上线分好像是691分,如果一个孩子在之前获得他们自主考试20的加分,那么他高考考了671分,加起来691就可以上清华了,而如果是另一个孩子没有加分,即使考了689分也会落选,我女儿就参加了北大的自主考试,笔试面试都顺利通过。数学居然得了满分。北大给她加了30分。拿着这30分的优势参加高考,自然孩子会轻松很多。当然,要获得这些加分相当难,自主考试的题要比高考题难得多。平时就得让孩子们多吃点苦,朝这方面努力当然要付出很多额外的努力。
也许有家长会说,孩子们太苦了,怕他们学不了。苦是肯定的,我的两个孩子每天早晨7点就背着沉重的书包出门了,到晚上回来一直学到12点半甚至1点,有时学着学着就爬在桌子上睡着了。我女儿怕瞌睡,干脆就一直站着学,桌子太低,她就在桌子上放个小桌子站着学,一站就四五个小时。实在不行就让他们爬下来睡十分钟后或半个小时,然后端一盆热水擦擦脸泡泡脚,清醒以后继续学,尤其是我儿子,他13岁就上了高一,和他同龄的孩子大概才上初一,个子在班上最低,除了要学正常的课程,还得搞两科竞赛,许多人说我让他学上学太早了,是在拔苗助长,面对繁重的课程,看到他疲惫的小脸上很少露出笑容,我不知偷偷流了多少眼泪。曾经不停的问自己,我是不是犯了个天大的错误,是不是真的在拔苗助长,让他那稚嫩的双肩过早的承受如此重任。是不是对他的身心都是一种摧残?我在不停的疑问中咬紧牙关,竭尽所能的去帮助他们,不断地给他加油鼓劲,常对他说,你在妈妈眼里是最棒的,让他有一股谁也不服气的决心和自信,从而让他慢慢成熟起来,强壮起来,让他小小的肩膀逐渐变得坚实有力。
上了高三,对越来越严峻的现实,我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孩子们疲惫的面容,忙忙碌碌的声影,沉甸甸的书包,一门也不敢轻的课程,每天早晨从床上艰难的睁眼的时刻,都深深的刺痛着我的心,特别是看到他们此时取得的成绩,离他们清华北大梦那么近的时候,我更得毫无闪失的照顾好他们的一切,默默的承担着这一切,这一切的一切,谁也无法代替,谁也无法理解它的沉重和代价、谁也无法知道其中的执着与内涵,只有我知道,我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手牵手心连心,不抛弃不放弃,无怨无悔的执着着、承受着.......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让孩子们这么辛苦,我认为通过艰苦的学习,不仅是他们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同龄中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这艰苦的学习过程是对孩子们意志的磨练和考验,是孩子们人生目标和人格的构造过程,这一过程让孩子们明白了奋斗的价值和梦想的意义,坚持不懈的努力将成为孩子们一生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能使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精神面貌更加饱满,对社会对人生会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和认知,这样的人会变和沉静、安祥不浮燥,不轻易为外物所役,他们将更加懂得奋斗成果的不易与难能可贵,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一个能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人是坚不可摧的。
我带着激动的心情和大家说了这么多,感觉到自己言不达意,远远不能够表达我和孩子们在奋斗过程所经历的喜悦和焦虑,幸福也好,痛苦也罢,我觉得这一过程是美好的,以我的点点滴滴和大家其勉。我相信你们所有的人将和我一样,而有的人会比我做的更好,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只有不懈的努力,生命才会出现奇迹。愿天下所有的孩子拥有幸福的父母,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得到令自己骄傲的孩子。
7.清华北大抢生源怪相丛生 篇七
这并非清华北大为争抢优秀考生第一次“交手”,梳理近几年的报道可发现,两校抢人的花样不断翻新,招数也日渐充满“火药味”,上演了一幕幕怪相。
怪相1:提前报喜,派专人贴身跟踪 6月24日,在重庆高考查分系统未开启前,重庆高考文科状元刘楠枫就接到了喜报。报喜的人不是他的班主任,而是北京大学在渝招生负责人。刘楠枫说,听到消息后,他蒙了好几秒。
这些高校如何“神通广大”地提前拿到考生分数,不得而知。接下来的比拼手段,更让人跌破眼镜。
据媒体报道,当时接到电话的刘楠枫还在成都游玩,原本可以早一点坐动车回渝。由于北大与清华招生方争抢刘楠枫,北大方面为表达诚意,执意派专车去成都接刘楠枫。于是刘楠枫回重庆的时间,被多耽搁了4个多小时。
不仅仅是专车接送,为抢状元,清华北大还委派专人贴身跟踪、游说。
据报道,在广东省,北京大学招生办派出了一支专门的蹲点团队,被分配到广州不同的名牌中学,联系高分生,向其推荐学校的专业。而从报道中也可以发现,清华采用的也是类似的专人负责模式。
怪相2:当面互掐,为抢到谈话优先权不惜争吵、出手 专车迎接、专人负责可以说是最“温柔”的竞争,这几天流传在网络的当面互掐,让竞争充满了“火药味”。
据报道,在广州执信中学,全省理科前十名的叶彤遭到北大清华的面对面争抢。媒体采访一结束,两个北大招生办负责人和一名清华招生办人员迅速上前。原来叶彤之前已经跟清华大学有接触。见北大招生办的人也来接触叶彤,清华的人赶紧说:“你们这样来抢人,不行的噢!”“你们这样开车把人接走更不安全。”北大的帅哥回应道。后来,在北大的坚持下,获得了与叶彤面面谈15分钟的机会。
还有更过分的。近期,有北大招生部门的人员爆料称,有一名考生已经上了他们的车,清华的人不肯放弃,最后造成交通堵塞。在此过程中还发生了身体上的冲突。
不少网友评论:这还是我们的名校吗?为什么要为一个高分搞成这样?
怪相3:暗中互黑,冒充对手劝考生调换学校 互黑也是清华北大争抢高分考生的必备“暗器”。
去年,清华大学福建招生组发布微博提醒报考清华的考生:福建有部分考生接到不实电话,要求他们取消谈妥的专业。如果接到这类电话,考生们应立刻打电话给之前联系自己的清华老师核实情况。随后晒出了部分微信联系的内容。
消息一出,有人将矛头直指北大,而另有人认为清华在自导自演,真相至今不明。
今年的互黑动作依然持续。最典型的是今天上午,北大四川招生组发布微博谴责“某校”输红眼。之后,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通过微博“接招”回应,指责北大以重金“挖人”,“非要超越政策,拿钱诱惑考生,就不怕教坏小孩子吗?”
怪相4:利诱考生,优惠条件不断加码 利诱也是清华北大抢生源的招法之一。
奖学金的诱惑。在今天上午爆发的清华北大四川招生组“口水仗”中,其焦点就在奖学金上。高额奖学金,不仅对考生,对家长也是一种诱惑。还有的家长,干脆拿孩子的分数为筹码,向北大清华两边要价、抬价。
专业的诱惑。据媒体报道,清华北大在招生时,都会在推荐自己学校的同时,推介自己的专业。为了表达诚意,他们会拿一些热门的专业来抢生源。
情感的诱惑。除了硬碰硬的比拼,清华北大还打出家长牌、校友牌。在招生过程中,北大清华的招生老师为了抢生源,甚至直接跑到考生家里找考生家长,通过说服家长搞定考生。
此外还利用校友,说服考生报自己的学校。近期,在青岛2中,为了增加亲切感,北大负责招生的老师甚至还搬出来当年“校长推荐上北大”的师哥曹光宇。
怪相5:分数至上,不看考生怎么样只看分数够不够高 今年的招生大战中,还出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据报道,2015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是来自绵阳中学的高志华,语文123分,数学142分,英语142分,综合282分,总分689分。但清华和北大的招生老师介绍,该考生在此前的清华和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中,连笔试都没过,这次却考出了689的高分。
成了状元的高志华如今又成了清华和北大“争夺”的对象。因此,有舆论就此调侃,“真是分数至上,不看考生怎么样只看分数够不够高!”这让自主招生情何以堪。
摘自《人民日报》
【北大清华经验】推荐阅读:
北大清华学生励志07-05
北大清华青少年领袖营09-19
北大法硕经验一07-17
北大国际法考研经验08-18
北大金融学考研经验10-16
2018年清华大学法学院考研复试经验分享【盛世清北】06-16
北大讲话07-27
北大听讲座09-30
北大面试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