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收获群文阅读之我见

2024-09-22

听课收获群文阅读之我见(共4篇)

1.听课收获群文阅读之我见 篇一

群文阅读听课有感(体得体会)

11月27—29日,第四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暨全国第二届群文阅读教学大赛在重庆人民大礼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台湾等十多个省份3000余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就群文阅读、全民阅读展开研讨。其中,活动中间,十一堂群文阅读课例在现场进行了对决与展评此次活动是以赛课的形式进行,所以非常精彩。

我校分两批人去观摩了此次互动。我和陈俊英是11月29日去的,总共听了来自...3位老师的课,通过这次的观摩,让我受益匪浅,并有如下体会:

值得一提的是,阅读和阅读教育在今天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阅读素养也必将是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才的“必需品”之一。

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文本单一,缺少思维碰撞,无法满足学生阅读力的培养,更无法推进全民阅读的切实开展。

为此,不少与会专家指出,在新课改背景下,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改革应运而生,是未来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杭州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研究所所长、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倪文锦表示,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是教科书阅读教学的有力补充,顺应了语文课程发展的需求,契合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

而著名出版家、作家、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在大会中表示,全民阅读要从娃娃抓起,学校和课堂,特别是语文课堂可以说是未成年人开展全民阅读的主战场。(根据录音整理)

据了解,群文阅读就是指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群文阅读究竟有哪些优点,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究竟有哪些帮助。为什么非要进行群文阅读呢。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知识量的增加。我们一个学期的教材往往只有不超过25篇的文章。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现有的知识已经很难对孩子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很多孩子上课无精打采,看课外书,听讲不认真等,我们很难再硬性的要求孩子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而我们只有几百字的课文反反复复上了两三个课时。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没有了求知的欲望,毫无学习兴趣可言。

第二,面对真实的阅读教材。由于课本教材的局限性。编者不可能把大段的文章放在教材中。所以我们教材里的文章往往是经过删减的结构想对简单的文章。而在现实中我们每天要于都哪些内容跳跃,穿插倒叙,插叙,结构成网络装的文章。教科书中的文章都是连续性的,而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非连续性的阅读”,报纸,杂志,说明书,宣传页。。。图文交杂,呈现方式复杂多元。群文阅读就是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多结束真事、完整的文本。

第三,练习真实的阅读方式。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往往讲朗读作为教学的“首选手段”讲朗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就跟我教学一样。好像一节课不让孩子们读书,没有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就不是语文课一样。内容短的文章一节课还可以读几遍,而内容偏长的课文如果齐读几遍,剩下讲解讨论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一篇五百字左右的文章要两课时,教师当然要讲讲细教,精讲细教的后果是老师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而生活中用得最多默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却被忽视。要知道现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流动速度都越来越快。倒逼着我们不断加快自己的阅读速度。有的人认为默读等无声阅读无需练习,其实完全错了。现在我们的孩子写试卷只有两篇阅读,往往作文没有写完的同学居多,所以我们平时作文习作练习的比较多。但是随着高考的改革,语文分数所占比重提升。当下负责语文教材编写的曹文轩和温儒敏两位教授,他们都是作家。试卷阅读分数的提高已经提上日程。有人就这样说,往后的语文试卷可能跟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样。会有5-6篇阅读。学生会出现时间不够用,做不完的情况。所以说默读还是需要我们进行训练的。

第四,多读书,读好书。既然学习内容增加,那么增加的内容从哪里找呢。途径有两种,一是专门进行群文阅读研究的机构编著的教材。这些教材是编者经过自己的分析,将内容整理好,呈献给老师和学生来进行学习。第二种就是教师和学习小组自己去搜集教学内容。这无疑增大了工作量。虽然老师会感到很累,但是既然选择了教育这条路,读书将会伴随我们工作的始终。还发动学生让他们组成学习小组,任务就是去找教材,让他们去读书,对于学生发现的好文章,我们可以当做教材,在课堂里讲。学生学自己的文章,这对于他们来说将会是多么大的鼓励,也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去学习。

群文阅读并不是要取代单篇阅读,单篇的精读同样由优点。如那些名家名篇名段同样需要我们精读。去感受写作的方法,字词的妙用,去体会修辞手法,语句变化的魅力,去品读作者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感。这些是群文阅读是无法取代的。但是单篇阅读同样也无法取代群文,他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有一种完整的语文阅读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的阅读。

当然群文阅读也不是一哄而上,靠一时的激情。首先是打基础,让学生读书,学校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的氛围。学生有阅读的基础。否则群文阅读会大打折扣。其次是需要伙伴。群文阅读是一个近几年兴起的热词,有很多东西不能过拿来就用,需要去研究,去探寻。如果单凭一己之力,是很难的。如果我们有研究伙伴,遇到问题可以去讨论。对同一件事就会有几种不同的简洁,也会让自己不会觉得孤单。不是有这样一句话,要想走得快,需要你独行。要想走得远,需要结伴而行。所以说,一个学校能有几个老师共同来做,其实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虽然我们现在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如生源不好,家长不配合,教师经验不足,害怕别人笑话等等等等。但是如果我们老是再说困难,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但是,纵使有那么多的困难。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培养优秀的学生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愿望。所以说改革就是一次次的尝试。如果不去尝试,那就只能原地打转转。甚至停止不前。有一句我觉得十分经典的话:我虽然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

2.听课收获群文阅读之我见 篇二

(一)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 教师已经习惯了仅教教材, 一学期就学那二三十篇课文, 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咀得烂、嚼得透。如此反复, 枯燥乏味, 也难怪语文教学被一些专家指责为“少、费、差、慢”。

(二) 学生阅读资源缺乏

要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首先要有足够的阅读材料。但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导致学生手中除了教科书以外, 很少有课外书籍。学生除了学习一些课本知识和从电视里了解到的知识外, 基本没有其他知识来源。经调查, 本校学生一年读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孩子不到10%, 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备课时也会伤透脑筋, 因为学校图书室里书籍少, 网上查阅也不方便, 很难找到某一主题相应的文章组合。

(三) 课外阅读缺少指导

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 教师更多的只是告诉学生读书可以丰富知识, 而缺乏具体的指导。这种说教式的宣传、鼓动无法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二、提高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策略

根据群文阅读特点及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现状,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一)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打好群文阅读基础

1. 精心设计问题, 让群文横向联合。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是教学的手段。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做基础, 重点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整合信息。教学时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 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 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阅读能力, 使学生、作者、教者的心灵火花进行碰撞, 让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主题得以升华。

立足群文阅读的比较性问题设计。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四篇童话故事后, 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就会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 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立足群文阅读的迁移性问题设计。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 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 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 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 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 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立足群文阅读的冲突性问题设计。在群文阅读教学中, 由于给学生提供的多篇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着差异, 可以设计激发学生认知冲突, 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如蒋军晶老师教学的《孔子的故事》, 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 让学生深入思考: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教学《创世神话》, 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创世神话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点后, 让学生深入思考:创世神话是先人的想象, 不是科学, 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 渗透阅读策略, 让群文功效综合。

阅读的方法可以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等几种,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 大多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 却忽视了略读能力的培养。群文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 综合归纳, 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方法, 提升阅读能力。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爱”, 在对课本中的四篇课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上, 开发拓展了5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钓鱼的启示》《落花生》《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几篇文章内容丰富, 风格各异, 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爱”的主题, 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之美。

(二) 开发阅读教学资源, 拓宽群文阅读范围

1. 利用课本资源。

现用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单元编排的, 每单元无论从内容还是重点、难点上, 都有明确的主题。教师可以利用单元内所呈现的几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训练。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组合, 学习这组课文后, 笔者让学生去寻找与春天有关的内容, 如诗词、歌曲、图片、文章等。当学生查找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资料后, 又及时组织学生开展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的班会, 如“我会唱春天的歌、我会背春天的诗、我会跳春天的舞、我会画春天的画”等, 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可以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

2. 利用课外读物。

引导学生共同阅读优秀作文, 可以是写人的、写景的、写事的, 把相同类型的作文放在一起, 让学生阅读或感受语言的优美之处, 或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把课外书拿到班级共享, 这样集腋成裘, 群文阅读的文本资源就多了。

3. 推荐优秀读物。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 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 并进行阅读指导。比如一二年级的学生, 我们可以推荐一些儿童诗或童话、神话故事, 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神奇;三四年级可以推荐一些科普读物和校园小说;五六年级推荐一些中外名著等。

3.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农村小学 群文阅读 教学现状

一、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教师已经习惯了仅教教材,一学期就学那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咀得烂、嚼得透。如此反复,枯燥乏味,也难怪语文教学被一些专家指责为“少、费、差、慢”。

(二)学生阅读资源缺乏

要进行群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有足够的阅读材料。但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导致学生手中除了教科书以外,很少有课外书籍。学生除了学习一些课本知识和从电视里了解到的知识外,基本没有其他知识来源。经调查,本校学生一年读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孩子不到10%,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备课时也会伤透脑筋,因为学校图书室里书籍少,网上查阅也不方便,很难找到某一主题相应的文章组合。

(三)课外阅读缺少指导

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更多的只是告诉学生读书可以丰富知识,而缺乏具体的指导。这种说教式的宣传、鼓动无法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二、提高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策略

根据群文阅读特点及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现状,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一)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打好群文阅读基础

1.精心设计问题,让群文横向联合。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教学的手段。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做基础,重点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整合信息。教学时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阅读能力,使学生、作者、教者的心灵火花进行碰撞,让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主题得以升华。

立足群文阅读的比较性问题设计。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四篇童话故事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就会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立足群文阅读的迁移性问题设计。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立足群文阅读的冲突性问题设计。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给学生提供的多篇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着差异,可以设计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如蒋军晶老师教学的《孔子的故事》,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教学《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创世神话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点后,让学生深入思考:创世神话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学,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渗透阅读策略,让群文功效综合。阅读的方法可以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等几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大多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略读能力的培养。群文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爱”,在对课本中的四篇课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开发拓展了5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钓鱼的启示》《落花生》《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这几篇文章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爱”的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之美。

(二)开发阅读教学资源,拓宽群文阅读范围

1.利用课本资源。现用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单元编排的,每单元无论从内容还是重点、难点上,都有明确的主题。教师可以利用单元内所呈现的几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训练。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组合,学习这组课文后,笔者让学生去寻找与春天有关的内容,如诗词、歌曲、图片、文章等。当学生查找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资料后,又及时组织学生开展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的班会,如“我会唱春天的歌、我会背春天的诗、我会跳春天的舞、我会画春天的画”等,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可以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

2.利用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共同阅读优秀作文,可以是写人的、写景的、写事的,把相同类型的作文放在一起,让学生阅读或感受语言的优美之处,或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把课外书拿到班级共享,这样集腋成裘,群文阅读的文本资源就多了。

3.推荐优秀读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并进行阅读指导。比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推荐一些儿童诗或童话、神话故事,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神奇;三四年级可以推荐一些科普读物和校园小说;五六年级推荐一些中外名著等。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崭新的阅读教学形式,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困难,但只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努力探索新的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就一定能使群文阅读教学从“少慢差费”走向“多快好省”。

4.听课收获群文阅读之我见 篇四

“群文阅读”之我见

“群文阅读” 是在引导儿童开展课外阅读这一大的课改背景之下,”如何切实提高儿童的阅读量,反复思考,大胆尝试后提出来的。班级读书会”的重要内容。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

当前国内的新教材有很多种,不管哪一种,几乎都是以“主题单元”来选编课文的。这样的编排方式,不仅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和课外阅读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陶冶情趣和训练阅读的功能,而且加强了“三个维度”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仅就一篇篇课文进行孤立的教学,而应把它们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用同一个主题进行整合。比如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就是以“感动”为主题组织课文的。“群文阅读”就是依据新教材主题单元编写的这一优势在实施的过程中,与传统教学相比较的基础上发现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

“群文阅读”从操作层面上看,是“班级读书会”的课内形式,它也有其自身的积极意义。

1、适应主题单元教学。它以相同主题的一组文章为阅读和交流对象,旨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阅读的数量和阅读的能力得到提升,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2、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班级读书会”往往是师生课外共读一本书或几本书,然后利用课内进行交流。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很难在一学期内让班上每个学生买上一本或几本相同的课外读物。

以低段为例,一年级拼音教学单元的《同步阅读》承担了练习拼音、巩固拼音方法、熟悉汉字、提前阅读的任务,多读、多拼、多练才能学好拼音。我们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告诉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阅读老师布置的《同步阅读》的篇章,与孩子共读,帮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每篇读三遍,流利准确的记三颗星,其次为二星、一星。

一周进行一次班级展示,被家长评为三星,在展示朗读中表现优秀的孩子获得一张喜报,由于《同步阅读》的加入,课本的拼音单元掌握得特别好。

一年级下期,学生可以读有几个自然段的短文了,也要求写一两句通顺的话了。这时,通过《同步阅读》指导学生巩固识字,圈画好词、好句,积累词语,培养语感。在交流展示课上,告诉大家认识了哪些字,朗读选出的好词、好句、好段,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些,懂得了哪些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老师从勾画、朗读、表现、讲述等方面做星级评价,小伙伴也对同学的表现做星级评价。综合评价授予孩子“阅读小能手”的称号。从“一篇”到“一群”,“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意味着老师不可能提太多问题,意味着老师不能发起太多讨论。老师话多了,问题多了,对话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此长彼消,这群文章,学生就读不完了。所以“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后呼应、高潮迭起„„过于精致细腻的课堂,往往是连结和环节偏多、转换频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间接地侵占了孩子自读自悟的时间,没有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群文阅读”就不可能实现;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了。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这种分析性阅读的典型特征是:20字的《登鹳雀楼》,在小学二年级要条分缕析35分钟,热热闹闹一节课,数数字数20个。在“群文阅读”里,老师不可能这么上,很简单,时间来不及啊;意味着老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步步扎实„„“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意味着老师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一则时间上不允许,因为有感情朗读是特别费时间的;二则无限放大有感情朗读,势必会挤占掉一些更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尝试与学习。老师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必须更多地尝试更真实的、更实用的类生活化阅读。以最大的真诚,充分信任儿童母语学习的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为主要特征的精读教学一统天下的状况,通过全面的阅读指导,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引领孩子的阅读生活。构建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2通过学习“《教研组进行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反思所在学校校本研究实际,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校本研究的问题之我见

校本研训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被教师所认同,校本研训是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自己研究,同伴交流得出结论,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从科学发展观的观点来讲,校本研训的目的是发展,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研训活动在学校也逐渐得到开展,但是我发现,校本教研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行动上和观念上偏离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校本研训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效果极不理想。

一、开展校本研训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

校本研训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合称,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培训形式。它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通过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活动。它具有以特征:教师是研究的主体,研究的实践性,研究目的指向性,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关性。

只停留在“活跃教学教研气氛”这一肤浅的表层上。没有认识到校本研训的目的就是从实践中找出问题,通过研究探索解决问题,再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2、校本研训形式相对单一

学校教研的主要形式是听课、说课、评课,校本研训的目的、形式、手段和内容是相互依赖的,任何一种校本研训的内容要得以实现,并取得实效都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和适宜的形式,然而从目前校本研训的形式与手段来看,缺少个体研训、集体研训、校际研训,缺少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设计、实践、反思的共同参与活动形式。而各个学校的校本研训还只是停留在听课、说课、评课上,对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没有很好的去研究。还有就是只研不训,或者是只训不研,不能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研究并应用于实践。

3、校本研训不务实

真实的研究必须指向常态下教学,其中的各种问题,对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在研究中注重注意维护教师的职业自尊心,不能直率地指出教学中的不足,造成“真话不言”,“心灵封闭”。另外,教研活动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是为了迎合学校检查而做的不务实的研究,所研究的课题大,范围广,时间长,作为农村小学不可能去研究,也没有研究的基础。

二、对开展校本研训的几点建议

针对校本研训中的实际情况,引发我们思考,学校的传统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且日益成为探索的中心,传播知识,科学探索将成为现代学校的主要特征,学校首要的重大使命是打造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因此开展校本研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研训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观念是行动的向导。认清目的与作用,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校长要不断吸收新信息,自觉实践新理念,开展研训活动,从而架起一座“先进的课程理念”与“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桥梁,做理念与教学双层面结合的促进者。面对新课程,教师不是用教材,还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学法等等,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探索新课程,教师成为研究者,反思性实践者。学校要因地制宜,立足发展突出特色,必须切实把教学研究与教育培训做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形成以校为本的合作的、对话的教研文化。

2、创新研训方式

在新课程的教研活动中,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是教师平等中的首席,是创导有利于发挥教师创造性的方式,鼓励教师个性教学;灵活运用参与式,课例分析等各种交流与合作的教研方式进行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和谐、互助、友善的互动场所,改过去的“一枝独秀”为“百家争鸣”。

3、采用灵活多样的研训形式。

任何研训主题要得以实现并取得良好效果都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和适宜的形式。因此,我们必须综合考虑,体现校本研训的整体视野。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研训。

(1)个体性研训。个人自主学习与研究是校本研训最常见一种形式,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目标,向教师提出明确的学习主题内容,并每学期提供必读书籍,让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计划。教师也可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想方设法“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研究与学习。

(2)群体性研训。主要是在个体研训的基础上,教师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经过研究再与同科教师集体研究,经过多次研究交流和学习、查资料,最后解决问题并应用于实践,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全员性研训。是学校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确定的研训主题,如课程培训、师德培训、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集体备课等,它除了一定时间的讲座外,还辅以较多的其他形式,以达教学目的,体现校本特点。

4、立足课堂,提高研训效益,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是教师校本研训的基地,也是学校教科研的源泉。校本研训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扎实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三、开展校本研训的措施

(1)抓自我反思。针对已确定的研究对象,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作理性反思,自我检查在教学中对问题所解决的程度,用“课后反思”形式归纳出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思考,总结经验教训。这种方法对于一线教师来讲是最实际、最可行的“校本研训”。

(2)抓案例分析。抓住自己或他人的某一典型的课堂教学或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深入评析,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解剖,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这种方法对于解决已确立的研究对象,特别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大有裨益的,是最有效的“校本研训”。

上一篇:网站运营商业计划书下一篇:秩序维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