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2024-09-17

小蝌蚪找妈妈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共10篇)

1.小蝌蚪找妈妈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一

设计思路:

近段时间我们班一直在进行“拜访大树”的主题,《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们带孩子走进社区,让他们看到、听到、闻到、摸到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树,为了实现《指南》艺术领域中“感受与欣赏”目标1中提到的“喜欢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事物”,于是我们引导孩子有意识的感受、发现、收集与树有关的美的事物,如树上掉落的树叶,修剪的树枝、藤条等。让孩子去感受、发现和欣赏这些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以及它们的特征,从而鼓励孩子用这些树身上美的事物大胆的、创造性的进行组合拼贴、编织、拓印、绘画等。教师创造条件和机会,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用这些物品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来布置我们的环境、美化生活,提高孩子的成功感和成就感,满足自我实现的愿望。既而也实现了指南艺术领域中“创造与表现”里目标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作力”“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的目标。所以,我选择了这个主题并设计了这个活动,引导孩子发现、收集生活中、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既而用这些美的事物进行艺术的提升和创造,使我们的环境更加的美化。

活动目标:

1、能感受、发现和收集树身上美的事物,如树叶、树枝、树块、柳条等。

2、能用收集的树身上的物品和其他辅材运用画、粘贴、缠绕等方法装饰打扮作品,并能用制作的作品打扮教室。

活动准备:

半成品:树枝做成的小树、柳条编成的花环、用树枝、树叶等做成的画框、木板画。

每桌提供的材料:树叶、树枝、果壳、野果、玉米粒、彩色毛球、扭扭棒、彩色皱纹纸、白色泡沫球、剪刀、保丽龙胶、油性笔、大头针、小橡皮筋等

作品欣赏PPT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自主发现)

引导幼儿装扮自己的作品来打扮教室,激发创作欲望。(边说边播放PPT1)

师:新年快到了,前两天我们用树身上的朋友制作的作品来打扮我们的教室,因为时间有限我们还没有完成,今天我们继续来完成自己的作品。

二、拓展思维,初步创作(自发的表现)

1、引导幼儿观察桌上材料,讨论:

(1)交待要求,明确目的。

——共有四桌,每一桌的材料都一样,选择一桌看看桌上有什么材料?

——带着三个问题边看边想:看看桌上有什么材料?你想用什么材料装饰作品?怎么装饰、打扮?

(2)讨论如何装扮出不一样的、有特色的、与众不同的作品

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创意:你想用什么材料来装扮你的作品?怎样来装扮?

2、欣赏课件(播放PPT2),进一步拓展思维

——进一步讨论你还会用哪几种材料,怎样来装扮你的作品呢?

——幼儿两两互动讨论,教师巡回倾听

三、选择材料,自主创作(自主创作)

1、引导幼儿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装饰教室。

3、引导幼儿注意使用美工工具时的方法、安全及良好的习惯。

四、分享作品,打扮教室(自主欣赏)

1、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创作的喜悦。

2、鼓励幼儿和大家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喜欢?

3、幼儿带着作品去打扮教室。

2.小蝌蚪找妈妈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二

1.通过欣赏倒影画的基础上学习表现垂直对称的倒影,进一步感受对称。

2.巩固运用点彩的方法表现模糊的倒影。

3.通过活动感受倒影画对称、均衡与和谐美。

活动过程:

一、欣赏倒影画的基础上学习表现垂直对称的倒影,进一步感受对称。

1、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倒影。

2、教师出示倒影画,请幼儿观察。

3、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水中的倒影和岸上的图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幼儿观察后回答:水中的倒影。颜色一样、图案一样、能重合,我们说他们是对称的图案。

5、我们小朋友都画过对称的图,可是倒影它和我们平时画的不一样,他是倒过来画的?你觉得应该怎么画。

6、出示一幅只有岸上图案的图,请几个幼儿尝试着来画一画。

7、分散幼儿,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对称。

8、集中幼儿介绍自己的绘画倒影的方法:

(1)我是直接倒着画的。

(2)把纸转过来画就行了。

(3)我是对折描着画的。

9、教师肯定幼儿多种绘画方法。

二、引导幼儿巩固运用点彩的方法表现模糊的倒影。

1、在画倒影的时候看看老师还用了什么方法?(点彩)

2、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3、因为水中的倒影比较模糊,等会你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画。

三、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要求:

(1)画的时候要注意看清图案的位置,遇到不会画可以试试小镜子观察画面。(用小镜子比一比能够知道大概在哪个地方绘画).

(2)岸上的景色尽量丰富些,不要雷同,尽量和同伴不一样。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大胆表现绘画,岸上的景色和色彩可以丰富些。

帮助能力一般的幼儿完成作品,图案可以简单一些。

四、评价活动。

1、展示作品,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同伴作品。

3.小蝌蚪找妈妈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三

活动名称: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引导幼儿用与物体相应的颜色作画。

3、培养幼儿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

难点: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我们已经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出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张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别人把几张画连起来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幼儿讨论,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把故事分成6幅图,在画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画之前,请幼儿先想好如何构图。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注意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幼儿介绍作画经过。

教学反思:

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805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我的老师》》:大班教案《我的老师》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细微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大胆表现,学习画人物的画法,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我的老师》教案吧。

4.小蝌蚪找妈妈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四

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的情节。

2、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丰富对春天特征的感受和认识,欣赏有关描述春天的语句。准备:

1、幼儿已在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并观察到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故事的录音、图片或幻灯。过程:

1、出示“小蝌蚪”图片,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今天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

2、教师讲述故事一遍,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

(2)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妈妈吗?

3、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碰到了谁?为什么会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妈妈?

(3)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4)小蝌蚪最后怎么变成青蛙的?

4、再次倾听故事,感受优美的语句。提问:“你最喜欢故事中哪一句描述春天的话?

5.小蝌蚪找妈妈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活动,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乐趣。

2、学习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书一本(自制);故事磁带、录音机。

2、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各一;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教师: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教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请幼儿凭以往经验先自由讨论,再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愿望。

(1)结合自制大书,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小蝌蚪们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了”),一边用手指着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建立图画和口语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内容。

(2)设疑,创设自主探究的阅读环境。

教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会相互说些什么话?“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请你们快去看看书吧!

3、幼儿分组自主阅读小书,教师巡回观察,并根据幼儿阅读情况分层指导。

对于能基本正确读懂内容的幼儿,建议他们想像角色的对话,把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对于不明白个别地方的幼儿,建议他们看看前后的画面,推断故事的内容。

4、引导幼儿围绕重点开展讨论。

(1)结合鸭妈妈与小蝌蚪对话的这张图画,帮助幼儿归纳观察画面的策略:依据后面的图画,推测前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学习鸭妈妈的语言。

(3)用同样的方法推测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的话。

教师:你们知道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了什么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结合大书,师幼共同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始部分,再分别请幼儿轮流讲述故事后面的情节(找到鱼妈妈,找到龟妈妈,找到鹅妈妈,找到青蛙妈妈),最后部分由教师讲。

6、集体欣赏配乐故事,进一步感受故事语言的优美与生动。

播放语言磁带,师幼共同欣赏配乐故事。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摆放故事中动物头饰,分区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导幼儿绘制《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

教学反思:

在集体教学中,这是一个语言活动,讲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内容简单,容易让幼儿理解,易懂。通过图片让幼儿理解故事,给予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在和同伴交流的时候,大胆描述故事内容,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参与其中,活动内容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活动形式有点单一,只是通过图片让幼儿来学习,所以部分幼儿兴趣点不是很高。

在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了故事内容图片以及绘画材料,请小朋友先观察图片,然后在纸上绘画涂色,自己制作故事图册,最后装订在一起。提供好看的图片请幼儿欣赏,激发幼儿自制图书的兴趣。活动中也存在很多不足,韦雪小朋友在区域的时候,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制作图书,在绘画的时候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但是过了一会之后就不太认真的了,绘画内容简单,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容易分心。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集体教学时,应注意方式方法,根据内容的不同为幼儿提供不同活动形式,设计新颖的活动环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同时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在语言活动中要多给幼儿表达的机会,让幼儿在交流中学习。在区域活动中,大班孩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观察到图片中细节方面,在绘画的时候有很大的进步,很多活动都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也有部分较弱的幼儿需要帮助和指导,有的技能还需要加强,例如:在涂色以及装饰的时候,有的孩子会不认真对待,随意涂色装饰,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要多多提醒幼儿,在细节方面也要做好。

6.小蝌蚪找妈妈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六

活动设计背景:

结合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为了让孩子对妈妈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手指压印作画,以及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爱好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对事物的细致观察

2、掌握曲线添加的方法

3、对蝌蚪各种动态的表达

活动准备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PPT、黑色颜料、黑色水彩笔、抹布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呱呱呱、宝贝们听一听,是谁在讲话呀?”(课件里呈现青蛙妈妈)

老师:“原来是青蛙妈妈呀!可是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不开心的样子,我们一起来问问它是怎么回事吧!”(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贝在到处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原来青蛙妈妈担心它的宝贝找不到它,那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紧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呈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乐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课件里小蝌蚪是往不同方向游动的。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多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示,把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老师这里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资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我们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假如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四周环境的整洁。(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资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

4、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7.《小蝌蚪找妈妈》大班教案 篇七

1、、在做做玩玩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物数对应,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对数的形成的认识。

2、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小蝌蚪找妈妈,从而获得成功感。

二、重点与难点:

1、在做做玩玩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物数对应,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对数的形成的认识。

三、设计思路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周围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我们为了让幼儿感受到春天一些动植物的变化。主题一开始,家园共同收集一些有关春天的资料:如:小蝌蚪、青蛙、蝴蝶、蜜蜂、蚕宝宝还有有关的春天的图书、图片等等。因而,关于春天的学习需要创设一个与幼儿的情感态度、已有经验、认知习惯相切合的情境,而不能把客观的现成的知识简单的机械地塞给幼儿。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我班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的都很好奇,他们都能积极探索。再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幼儿的学习因根据幼儿兴趣、以有的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此活动主要是在熟悉故事故事内容、做做玩玩中让幼儿对数概念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材料创设:

小蝌蚪胸饰若干只(正面小蝌蚪,反面青蛙,青蛙背上标有1——10数字)、幼儿人手一份小动物(有二条腿、四条腿、八条腿各种动物,但没有青蛙),

五、活动指导:

(一)、情景导入:

1、春天来了,小河里的水变暖了。池塘里游来了一群小蝌蚪。(出示小蝌蚪)数一数,有几只小蝌蚪?(10)

2、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啊游,真快活。可是有一天他们想起自己的妈妈来了:“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帮助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二)小蝌蚪找妈妈

1、幼儿扮演小蝌蚪。

2、小蝌蚪游啊游,碰见了鸭妈妈,鸭妈妈正着急得嘎嘎叫呢!原来鸭妈妈的孩子找不到了正着急呢。小蝌蚪说:我来帮你找吧!鸭妈妈说:好啊,好啊!我的孩子身上都有记号,……………请您们快点帮我找一找。(幼儿扮演小蝌蚪帮助鸭妈妈找小鸭。让小鸭回到妈妈身边,师生共同验证正确与否)小蝌蚪看见小鸭子在妈妈身边多快活,真羡慕,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问:“您认识我们的妈妈妈,您知道他是什么样吗?”鸭妈妈笑着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大概就在前边,你们快去找吧!”

3、小蝌蚪继续向前游去,咦,他们看见了什么?原来有许多动物朋友在一起,小蝌蚪想:“这里有没有我们的妈妈呢?”请幼儿找一找,找出四条腿的朋友。有这么多啊,小蝌蚪说:“你们谁是我们的妈妈啊?”大家都笑了,“我们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二只大眼睛,白肚皮,穿着绿衣裳。”

4、小蝌蚪又向前游,看见前面荷叶上蹲着一个大眼睛、宽嘴巴、四条腿、穿着绿衣裳的家伙,难道这是我们的妈妈?你们说是不是啊?青蛙妈妈看见,说“娃娃,我是你们的妈妈呀,你们已经变成青蛙了.”(幼儿转过胸牌,露出小青蛙)“不对不对,你们有的是我的孩子,有的不是,你们还有的妈妈正在捉害虫呢,瞧,他们来了。——出示青蛙妈妈,(肚子上有点子卡)孩子们,快游到你们妈妈身边去吧。

(幼儿找到自己的妈妈,并相互验证)

(三)(活动延伸)小青蛙捉害虫

小青蛙跟着青蛙妈妈跳到岸上,跳到田里,天天捉害虫,保庄稼。

8.美术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八

这个月来,我们班开展的是主题活动《春天来了》。春天到了,到处是春意浓浓。一天,我发现我们班的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的可热闹了,我悄悄的走过去想偷听她们在说什么。原来,李乐涵昨天和她的爸爸散步时,在田埂边发现了青蛙的卵,几个孩子正热闹的讨论小蝌蚪呢。于是我决定选取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开展一次活动。这篇童话故事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配有图文形式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以及最后变成青蛙的有趣过程。从教材编排看,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童话中对话较多、重复式结构较多,幼儿很感兴趣,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最佳范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3、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小蝌蚪鸭鱼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在班级的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然角里饲养的小蝌蚪,组织幼儿观察并谈论小蝌蚪。

二、引导语: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妈妈,那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 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蝌蚪变成青蛙的挂图。

活动反思:

9.中班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 篇九

1、选材的思考:

春天来了,孩子们将小蝌蚪带到了教室里,同伴们都非常感兴趣。《小蝌蚪找妈妈》是幼儿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故事,故事中动物的形象生动有趣,基本特征较为明显。通过前期活动的开展,幼儿累积了运用图形组合表现物体基本特征的经验。本次活动通过帮小蝌蚪找情感线索,引发幼儿迁移已有经验,利用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图形进行组合表现动物的基本特征。

2、环节设计的思考:

第一环节为观察欣赏:在观察、讨论中事,感知发现不同动物的基本特征;第二环节为幼儿绘画:尝试用图形组合的方式画出动物基本特征;第三环节为分享交流:激发幼儿进一步绘画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活动目标:1、尝试用多种图形组合表现动物的基本特征。2、在帮助小蝌蚪找过程中,体会助人的快乐。活动重难点:运用图形组合表现动物的基本特征。活动准备:背景图、纸、音乐、勾线笔、展示板等活动过程:一、观察欣赏(环节意图:在观察、讨论中事,感知发现不同动物的基本特征)●第一张范例:大鱼关键提问:有一天,小蝌蚪要去找妈妈了,它们游啊游,瞧!它们遇见了谁?这是一条长得怎样的大鱼?

小结:圆圆身体,三角尾巴,身穿漂亮花花衣,原来是大鱼妈妈游来了。●第二张范例:大白鹅关键提问:这个白白肚皮的会是谁呢?为什么?

教师示范画大白鹅。

小结:大大圆圆的身体,长长弯弯的脖子,小小圆圆的脑袋,还有半圆形的嘴、半圆形的冠,原来是大白鹅妈妈。

个别幼儿示范画鹅。

2、●第三张范例:乌龟关键提问:圆圆白肚皮,四条腿,它是小蝌蚪的妈妈吗?小结:大大圆圆的身体,半圆形的四条腿,圆圆脑袋,三角尾巴,原来是乌龟妈妈!

●第四张范例:青蛙关键提问:荷叶下面藏着谁?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子?

小结:大大圆圆眼睛,又宽又大的嘴巴,白肚皮,四条腿,身穿绿衣服,真的是青蛙妈妈!

二、幼儿绘画(环节意图:尝试用图形组合的方式画出动物基本特征)1、关键提问:你最想请哪个动物妈妈来帮小蝌蚪找妈妈?就把它和小蝌蚪的故事画下来。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1)可以请哪些图形宝宝碰一碰,变出你想请来的朋友?(2)你还想请哪个动物妈妈来帮忙?帮助幼儿完成意愿。

三、分享交流(环节意图:激发幼儿进一步绘画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今天一共请出了几个朋友来帮忙?

2、你用哪些图形碰一碰请出了动物妈妈?

10.小蝌蚪找妈妈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十

今天学习的是一篇传统老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在初步接触课文后,一个孩子忽然把手举得高高的。“出了什么问题吗?”我边想边示意他站起来说。那孩子一脸疑惑地说:“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害得小蝌蚪不停地寻找妈妈呢?”

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热闹开了。“是啊,怎么不说清楚啊!”“他们真不负责任!”“他们是在考验小蝌蚪吧?”……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教室里迟迟不能安静下来。这一问的确出乎我的意料,怎么办?暂时不理他,继续讲课,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可是他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孩子问得确实没错啊!理他,那我该怎么引导呢?而且这样的节外生枝,教学走向确实难以预测。看孩子们对刚才这个问题这样有兴致,一个让孩子们就这个问题进行说话训练的念头产生了,于是我顺水推舟地说:“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没有说清楚呢?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

孩子们一听,开始低下头读书、画线了,毕竟这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所以学得特别认真。过了一会,开始有孩子发言了:“鲤鱼阿姨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乌龟阿姨只是说,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还是没说完整。”我笑着说:“如果要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这一问正中孩子们下怀,纷纷举高了小手,有孩子说:“把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话合起来说。”还有孩子说:“编个青蛙的谜语让小蝌蚪猜一猜。”更有一个孩子说:“把青蛙妈妈的相片直接拿给小蝌蚪看。”“哈哈哈……”听着这样有趣的办法,孩子们也不由地大笑起来。我看时机成熟,就抛出这样的问题:“你们的办法真不错。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把你的想法跟他说一说吧。”此时,孩子们就像一束被点燃的火把,一听老师布置这样的任务,马上迫不及待地交流起来。

接下来的个别交流更是精彩纷呈。

“告诉你,小蝌蚪。你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你们的妈妈不是鲤鱼,也不是乌龟,是可爱的大青蛙。她鼓着大肚皮,张着大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色的外衣。她是庄稼的好朋友,名字叫青蛙。

“小蝌蚪,荷叶是你妈妈的歌台,她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你到荷花池边去找吧!”

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我也不禁赞叹道:“你们真了不起,灵活运用学过的句子,说得多棒呀!小蝌蚪遇到你们这样既热心又聪明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妈妈了。”没想到孩子们还有更精彩的想法,一个孩子说:“其实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另一个孩子又说:“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对小蝌蚪说完整的。”还有这样的见解,我和孩子们听了都感到很惊讶。我忙问:“为什么?”“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说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自己去找妈妈。”

听着孩子们这些闪烁着创新火花乃至于哲理意味的精彩发言,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为孩子对课文语言的运用,也为这堂课顺水推出的别样精彩。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与课文主题毫无关系的话题,在给了孩子们与文本直接面对面时间的同时,他们的智慧正在催放,情感正在撞击,这是比任何设定的所谓知识的目标更为可贵的资源。它让我那么真实地享受到了顺水推舟的精彩,感受到了动态生成的无穷魅力。反思这个小插曲,我自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尊重学生,别样精彩的基石

课堂不是一个简单进行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阵地,我们应该关注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真实生活与真切的成长,尊重他们的想法、看法。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虽然看似与课文毫无关系,却充分体现了那位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我们的学生真的不是无知无能的被动体,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与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倾听不同的意见时,他们的智力在接受挑战,他们的思维在接受挑战。当这种挑战来自同学或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只要老师懂得以爱心与智慧去引领生命,在预设目标的实施中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体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他们奉献给你的将是无尽的潜力和生命的亮丽,我们的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有令人叫绝的“柳暗花明”,才会呈现出不曾预期的精彩。假如我抑制了那个孩子的质疑,这堂课一定是“波澜不惊”的。而那位男孩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堂虽然变曲折了,但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整个课堂仿如注入了一股神奇的活水,充满活力。孩子们是如此的机智、敏慧,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激活文本,别样精彩的阵地

古希腊神话中力大无穷的安泰离开了大地就软弱无力,不堪一击。可以说,文本就是阅读的阵地。只有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比较,学生对生活、对生命才有自己的体验,才能获得与文本、与生活深层的对话,语文的三原色才会幻化出五彩缤纷的图画,我们的课堂才会活力四射。以上案例的成功就在于我没有急于给学生确定的答案,而是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文、讨论、角色表演等形式自觉主动地探究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人物。老师捕捉到了文本中宝贵的教学资源,真正用活了文本,在学生深层的体验与感悟中提升了文本的价值。试想如果当时我急于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会完全抛开文本语境和意义天马行空,各说各的,将使文本自身的生命、情态、气韵消失殆尽。这样的生成犹如教学垃圾,只会成为教学沉重的“包袱”,成为教学无形的“伤疤”。

三.巧妙引领,别样精彩的“助产士”

上一篇:增值税计算作业题答案201下一篇:冬天为主题的幼儿园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