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第1课时

2024-11-01

巴西第1课时(精选8篇)

1.巴西第1课时 篇一

第10周第1课时总第39课时

九下第一单元 第1课 《我爱这土地》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4.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能独立完成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能根据需要进行缩写、扩写和改写。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6.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能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材分析】

1、《我爱这土地》这篇课文通过一只小鸟的歌喉抒发了对历经磨难的祖国的挚爱。这首诗文化历史感厚重,但主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教学时可重点介绍诗歌产生的背景,以及作者创作该诗时的沉痛心情;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这首诗的语言特点,重点放在体味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上。象征手法是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拟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通过“诵读感知—揣摩领悟—鉴赏熏陶”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研读诗歌,获得审美体验。

2、教学重点

领悟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教学难点

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七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几首现代诗歌,对于这一体裁已经比较熟悉,而且学生们也有朗诵和背诵诗歌的兴趣。

1、学生能够大体理解诗中情感,诵读这首诗,达到背诵的程度。

2、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音韵节奏、情感表达均了解不多。所以教学本单元时宜从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现代诗歌的技巧入手,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的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含的情感及意义,引导他们领悟诗中丰富的人文内涵,逐步激发起他们赏读诗歌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理解诗中暴风雨,土地,河流,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2、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4、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中所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1.情境创设:运用多媒体播放日军侵略中国的音像资料,创设学习情境。2.背景链接: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入侵中国,在这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正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诗人艾青于1938年11月创作了《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恨。

3.作者链接:艾青(1910-1996),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9年赴法国学习绘画,开始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年回国,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因思想激进被捕入狱,在狱中写出了他的代表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诵读全诗,走进文本。可采用齐读、范读、跟读等形式。2.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全诗。

(1)关于全诗的思想内容——这首诗以鸟儿眷恋土地作比喻,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深情,从而鼓舞人民为民族的解放而斗争。(2)关于全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3.诵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 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为了增强诵读效果,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师作适当的诵读指导:(1)把握语气、语速,朗读这首诗时语气、语速应该是沉郁缓慢的。(2)注意节奏和重音。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4.诵读评价:

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并根据诵读指导的要求对诵读情况进行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

【设计意图】为了达成教学目标1、4

三、交流探究

【活动二】把握象征手法,品味诗句:

1、把握象征手法(1)了解象征这种修辞手法。(2)找出诗中具有象征性的意象,联系写作背景探究它们的象征意义。

2.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可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进行评析、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示例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中的“也”和“嘶哑”用得好。“也”表达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语气坚定,具有感染力;“嘶哑”用来形容鸟儿的歌唱,给人以悲壮之感,可以把它理解为诗人为抗日救亡而奔波呼号。

【设计意图】为了达成教学目标2、3

四、综合建模 【活动三】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我爱这土地》

【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歌唱:土地

河流

黎明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教学反思】

2.巴西第1课时 篇二

●教材分析并能够甄别信息。3综合利用多种网络老师计划十一假期自驾游,你能帮老师本节课是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信通讯工具深入开展网络合作与交流,做个出行计划吗?有哪些渠道可以获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单元“走进信息世拓展学习空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得这方面的信息?界——信息获取与管理”中的第1课,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将小学生:问旅行社、问做导游的朋友、上材的内容主要从操作层面完成信息的与初中的知识进行衔接,在生理和心理网查……获取和管理。本节课内容比较实用,也上适应新的学习环境。2自觉遵守信息师:我们现在用什么途径最好、最比较重要,因为信息获取是使用信息技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增方便?术的基础,如果学生能养成良好的搜集强技术应用中的责任感,能够合理地引学生齐声说上网。信息的习惯,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则用他人观点或使用他人成果,养成尊重师: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如何通过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对今后的学习也会他人著作权的习惯。3能综合多种因素网络快速查询信息。我们先分析一下大有益处。来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养成从权威网站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有哪些。●学情分析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2.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在网●教学重点、难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如下(如图1)。络中查找信息的能力,但搜索方法单重点: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网上第一步:定位信息需求(需获取怎一,搜索效率不高,大部分时间都耗费信息。样的信息)——时间、地点、出行方式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搜集到的有效信难点:全文搜索引擎中关键词的提(十一假期、皖南乡村、自驾)。息不多。炼技巧。第二步:选择信息来源(通过哪些●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途径来获取信息)——问旅行社、问做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信息需求1.情境引入,引发思考导游的朋友、上网查……(感官获取、工是获取信息的前提,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教师播放几张色彩丰富的皖南乡具获取、文献检索、听广播、看电视、浏样性,总结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并培村风景图片,并配上优美的轻音乐。览网络、调查研究等方式)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2了师:秋天的大自然是绚丽多彩的,第三步: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并解常见的几种搜索引擎的特点,尝试使十一长假马上到了,你们计划好去哪儿获取信息——上网搜索。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并总结提玩了吗?高搜索效率的经验。学生立马兴奋过程与方法目标:1熟悉获取信息起来了。的基本方法和途径。2能根据需要确定师:刚才大家看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信息,到的是皖南乡村图片,图1第四步:评价信息(获取的信息是在因特网上,各种搜索引不是正确的)。擎的功能、侧重点及排序师: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应用的今算法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天,大家已经养成了有问题找“度娘”的搜索到的网页往往不尽相习惯,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度娘”那么学同。大型搜索引擎的数据识渊博呢?我们先了解一下搜索引擎的库储存了因特网上几亿到工作原理。几十亿的网页索引,数据3.从因特网获取信息量达到几千吉字节,甚至搜索引擎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全文几万吉字节。即便如此,这搜索和目录搜索。也只占因特网上普通网页图2全文搜索的工作原理:1抓取网的30%,而不同搜索引擎之页。每个独立的搜索引擎都有自己的网好搜http://www.haosou.com间的网页重叠率一般在70%以下,所以,页抓取程序爬虫(spider)。爬虫会顺着搜狗http://www.sogou.com我们应根据需要使用不同搜索引擎来网页中的超链接,从这个网站爬到另一在使用全文搜索引擎时,应该先搜索不同的内容。个网站,通过超链接分析连续访问抓确定所找信息中的关键词,以便快速地2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到的网页(网取更多网页。被抓取的网页称之为网页搜索到所需信息。站)数目越多,是否意味着该搜索引擎快照。由于互联网中超链接的应用很普4.课堂实践的搜索效率就越高?遍,理论上,从一定范围的网页出发,就活动一:分别打开“百度”和“必搜索到的网页(网站)数目越多,并能搜集到绝大多数的网页。2处理网页。应”搜索引擎,查找有关“手机有哪些污不意味着搜索效率就越高。由于各种搜搜索引擎抓到网页后,还要做大量的预染”“有机污染”的信息,观察搜索结果索引擎使用自动搜索和标引技术还不处理工作,才能提供检索服务。其中最与期望结果是否一致;关键词不同,搜够智能,检索结果常会含有大量的重复重要的就是提取关键词,建立索引和索索结果是不是也不相同。信息。所以,搜索数量不代表搜索质量。引库。其他还包括去除重复网页,分词活动二:在关键词中运用空格和半6.知识拓展:搜索技巧(中文),判断网页类型,分析超链接,计角双引号,分别搜索有关“手机污染”的1关键词提炼。算网页的重要度、丰富度等。3提供检信息。空格和双引号有什么影响?例1:眼皮上落着一只苍蝇谜底索服务。用户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搜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得出结论并例2:下水道盖子圆的回答索引擎从索引数据库中找到匹配该关填写下表。2细化搜索条件。键词的网页;为了便于用户判断,除了网5.深层思考、讨论思考例:数码相机使用指南页标题和URL外,还会提供一段来自网1分别在百度和必应中使用相同3用好逻辑命令(如下页图3)。页的摘要以及其他信息(如图2)。的关键词进行检索,你发现了什么?4强制搜索。添加英文双引号用于全文搜索引擎的搜索对象是因特不同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也不同。精确匹配,如果输入的查询词很长,百网上能够访问的网页,也称网页搜索引“百度”搜索结果“必应”搜索结果度经过分析后,可能关键词(条目数)(条目数)擎。目前常用的全文搜索引擎有:手机有哪些污染给出拆分的查询词。如百度http://www.baidu.com手机污染果想要不拆分查询,手机污染必应http://cn.bing.com“手机污染”就可以给内容加上双引号强制搜索,在搜索诗句、名言警句习兴趣,让其形成学习动机,这是等时格外有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和7.目录搜索前提,从学生反应来看,效果很好,目录搜索引擎,顾名思义就是将网导入很成功。最后,再次引用该实站分门别类地存放在相应的目录中,如例,让学生学以致用。新闻、娱乐、科技、财经、教育等。图3选用不同关键词搜索的课堂Hao123和搜狐目录分类都是我们实践,学生做得很好,基本上能总经常用到的目录搜索引擎。目录搜索引结到点上,但在应用练习中,大部擎完全依赖于手工操作,用户提交网站分只找了一个景点的路线、门票、后,目录编辑人员要浏览你的网站,然后吃住等信息,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根据一套自定的评判标准甚至编辑人的规划安排,也没有考虑到天气员的主观印象,决定是否接纳你的网站。图4和交通的因素,这和他们的年龄有8.两种查询方式的对比(如图4)11.课堂小结关,以后的教学要慢慢加以引导。9.应用练习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信息的本课在设计时,尽量按照新课程学生制作一份十一期间去皖南乡获取,在获取信息之前一定要先明确你标准的精神,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村自驾游的出行计划。的信息需求,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获取信体,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培养学10.学生作品展示息的途径,在全文搜索时,关键词提取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课堂实践和应教师请几位小组代表说说计划,要准确、简明扼要;在目录搜索时,要对用练习,学生信息搜索能力得到了进一点评后并评出最佳出行计划。查找的信息进行准确归类,否则难以查步的提高。师:在刚才的应用练习中,各小组找到需要的信息。我们还要清楚,因特成员都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并给出方网不是我们唯一获取信息的途径。案,十一假期老师就要带着你们的最佳●教学反思方案去检测一下。十一假期你也可以回本课上课时刚好要迎接十一长家为你的父母安排一次有意义的旅行。假,所以实例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点评本节教学内容是信息的获取,也是初学案例。作者针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信实例分析总结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接中教学的基础环节,只有快速准确地获取息搜索能力,设计了一个凸显学生探究学着拓展了网络搜索引擎的工作原因,知识点所需信息,才能让后续的信息加工和应用习的教学方案,在遵循课标要求和提高学连贯顺畅。教学还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究学更加高效,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搜索能力两方面达到很好的统一。文章习、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网络搜索能力,但是如何在网络中获取有看似教学实录,实则渗透着尊重学生主体、围中收获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但对效信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等思想。本节课在于关键词的选择,讲解还不够深,不够细,本文是一个成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设计时先用生活中的事例导入,接着通过有待改进完善。(点评人: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教研员史弘文)

3.《研究磁铁》(第1课时)设计 篇三

1.会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一块磁铁的磁力大小变化规律。

2.认识条形磁铁磁力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小的规律,知道什么是磁极,知道每一块磁铁都有2个磁极。

3.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了解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磁极、探究磁铁磁力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平底烧杯(掉有回形针在内的、并装有水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准备了一些做实验用的回形针,可是一不小心掉在了装有水的烧杯内,谁有办法,在不碰到水的同时又快又好地取出这些回形针。

生:我有办法,用吸铁石吸。生上台用老师提供的大磁铁沿杯子边缘吸出回形针。

师:吸铁石的科学名字又叫“磁铁”(板书磁铁),你怎么想起用磁铁的?

生:因为磁铁能吸铁。

师:你懂得的科学知识真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二)认识磁铁

师: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形状给它取名称,你认识黑板上的磁铁吗?(师挂出黑板)

生自由发言:条形、马蹄形(U形)、针形、菱形、环形……

(设计意图:拓宽视野、提高认识)

(三)探究性质

师:除了老师带来的,生活中还有其他形状的磁铁,请课后多留心观察。

生1:隔着物体吸铁。生2:指示方向。生3:相互吸引……

师:磁铁主要吸铁,除此还吸铬和镍,像这种吸铁的性质我们把它称之为磁性。(板书画线处)那磁铁各个部位吸铁的力量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实验,用磁铁各部位去吸铁,比比哪头吸得多。

(设计意图:结合常识、顺势引入)

1.实验(一)比较同一块磁铁各部位的磁力大小

师:怎样证明哪种猜测是对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磁铁。

实验前先请学生上台分别示范用磁铁两端和中间吸小铁钉的实验,师适当指导。

师请组长上台领取实验材料——装有许多小铁钉的信封和一块大条形磁铁。

生分组实验、填表、汇报(实验时师下位指导,汇报时师用展示台展示,并请其他小组补充)

师结合学生汇报小结:磁铁两端磁性较强的部分,我们称之为磁极。(板书画线处)

师:每块磁铁有几个磁极?生:2个。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研究相结合,保证实验质量)

2.实验(二)磁铁可以指南北

师:同学们前面说了磁铁除了吸铁的性质,还有指方向的性质。它的两极到底能指哪两个方向呢?

学生猜测,教师板书同时指导学生认识教室中的四方。

师:怎样证明呢?你能根据桌上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吗?

生:用实验证明,把磁铁放入泡沫中,等静止后观察所指方向便知。

师:实验时注意不能在附近放有与实验无关的磁铁,磁铁要放在泡沫中间,泡沫放在水槽中间。(边指导边示范)

生分組实验、填表、汇报(实验时师下位指导,汇报时师用展示台展示,并请其他小组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行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思维)

3.实验(三)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师:结合学生汇报小结:磁铁指北的极称为北极、用字母N表示,磁铁指南的极称为南极、用字母S表示。(板书画线处)刚才有个小组实验总是不成功,经过查找原因——原来有位同学故意在桌底藏有一块磁铁,你知道实验前老师说附近不能有其他磁铁的原因了吗?

生:因为两块磁铁靠近会相互产生影响。

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学生自主实验后汇报,师小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板书画线处)

(设计意图:结合失败的实验,查找原因,结合实际,顺势引入,自然过渡,体现真实课堂的生成。师逐步由扶到放,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实验方法。)

(四)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磁铁的哪些性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磁铁的性质?

学生小结磁铁的性质——吸铁、两端磁性最强、指南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师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司南(同时简介指南针是四大发明之一)进行总结:同学们,磁铁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课后请做个有心人,用你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你智慧的大脑去创造,争做小小科学家,好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做“小小科学探索者”,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五)反馈练习

如果有一块磁铁没有标明磁极,你有办法找出磁极吗?

四、反思与重建

指南北实验中所用泡沫的形状如做成圆形,所遇阻力最小,更易于完成此实验。与此同时如能准备较多的实验材料供学生选择效果会更好。

五、附板书

研究磁铁

主要吸铁—磁性 指示方向——N表北极、S表南极

两端较强—磁极 相互靠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4.《春》 第 1 课时 篇四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熟读成诵,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清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每当听到这熟悉的儿歌,在我们的眼前似乎就展开了一幅春天的画卷,花草树木,飞鸟虫鱼无不竞自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一起去领略春光吧!

二、走进作者:

朱自清(1898·11·21——1948·8·12)生于光绪年间,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三、知识积累:

1.读音辨识:请为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①酝酿()②鸟巢()③撑伞()④应和().⑤发酵()⑥黄晕()⑦水涨()起来 ⑧蓑衣()

【学生整理,指一生板演】

2.本文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3.词语巧解: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①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②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体会词汇的含义,尤其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体会】

4.古诗收藏:文中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请你将这首诗的全文默写在下面。

【注重古诗词的积累,日常教学中就应多读多记】

四、初读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语气、体会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感情。思考:1.《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课文对“春”的描写可分为三个部分,试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部分的内容。

2.朱自清先生用生花妙笔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你能给这四幅图各配上一句反映其特征的诗句吗?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3.从文章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幅描写春天的图画,然后自己分析。【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并搜集相关情况】

五、预习诊断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un()hong()托 yun()酿 花枝zhao()展

2、本文作者,字,抓住 的特征,用诗意的笔调描绘了 五幅图画,抒发了 的感情。

【学生完成后及时了解情况】

六、自我小结:通过本文的预习,我有哪些收获?

5.第1课时 折扣(教案) 篇五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2.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回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重点难点】

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概念较多,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百分率、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实际问题。再如,百分数和分数虽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意义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5课时:折扣1课时 成数1课时 税率1课时 利率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折扣

【教学内容】

折扣(教材第8页的内容,练习二第1~3题)。【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1.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新课讲授】

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电脑显示)

①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②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③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 ④橡皮,原价:1元,现价:?

(3)动脑筋想一想: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5)讨论,找规律。

A.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

B.学生汇报寻找的方法: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或查书等等。

(6)归纳,得定义。

A.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八五折呢?

B.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C.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一般情况下,不把折扣写成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形式,写成分数时,有时会出现小数(例如八五折就会写成(7)练习。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问题(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 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② 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原价×85%=实际售价

8.5),不便于计算和理解。10

③ 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80×85%=153(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出示问题(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① 导学生理解题意:只花了九折的钱怎么理解?以谁为单位“1”? ② 学生试算,独立列式。③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第一种算法: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便宜多少钱。160-160×90% =160-144 =16(元)

第二种算法:原价160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160×(1-90%)=160×10% =16(元)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知道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0%。3.典例讲析。

在某商店促销活动时,原价800元的某品牌自行车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几辆车,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最后的几辆车售价多少元?分析:原价800元,第一次打九折出售,价格是原价的90%,再次打八折出售,价格是第一次打九折后的80%。可以先求出第一次打折后的价格,再求出第二次打折后的价格,即为现在的售价。

解:800×90%×80%=720×80%=576(元)答:最后的几辆车售价是576元。【课堂作业】

1.(1)爸爸买了一个剃须刀,原价240元,现在只花了八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A.打八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B.学生试做,讲评。

(2)判断:

①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②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练习题。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

说明:第1题是一道开放题,有多种可能,应注意给学生提供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练习后可指出“五折”也可以说成“半价”,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2题,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9.6元表示的实际含义,它与八折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明确9.6元就是打折后比原价少的钱数,它相当于原价的1—80%,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出方程或算式。

答案:1.(1)240-240×80%=48(元)(2)① √ ② ×

2.第8页“做一做”:52

73.5

30.8 3.练习二第1题:

(1)1.5×50%=0.75(元)2.4×50%=1.2(元)1×50%=0.5(元)3×50%=1.5(元)

(2)(此题答案不唯一)可以买一种面包,也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合买。单独买各种打折后的面包:

①3÷0.75=4(个)合买各种打折后的面包: ②3÷0.5=6(个)

33÷1.5=2(个)○④3÷1.2=2(个)„„0.6(元),再买1个打折后0.5元的面包。⑤可以买3个0.5元的面包,买2个0.75元的面包。

可以买1个1.5元的面包,买2个0.75元的面包„„第3题:分析:按原价的八折买,优惠价占二折,9.6元占原价的20%,求出原价,用除法计算。解答:9.6÷20%=48(元)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 折扣

八五折180×85%=153(元)

九折160×(1-90%)=160×10%=16(元)

总结: 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在分析折扣时,不要把打折后的价格当作定价,正确区分定价、进价和售价是解决折扣问题的关键。

第2课时 成数

【教学内容】

成数(教材第9页内容)。【教学目标】 1.明确成数的含义。

2.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3.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1.成数的理解。

2.成数的计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教师: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汇报相关报导)【新课讲授】

1.介绍成数的含义,会把成数改写成分数,百分数。(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1)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这些“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板书:

成数

分数

百分数 二成 十分之二

20%(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

①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这里的“三成”表示什么? ②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这里的两成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2.运用成数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①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②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今年的用电量=去年的用电量×(1-25%)

③学生独立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④全班交流。

方法一:350×(1-25%)=350×75%=350×0.75=262.5(万千瓦时)方法二:350×(1-25%)=350×75%=350×75/100=262.5(万千瓦时)【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答案:15000÷(1+20%)=15000÷1.2=12500(人)【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对成数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成数

第3课时 税率

【教学内容】

税率(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练习二第6、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重点难点】 1.税额的计算。2.税率的理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30×5%(4)学生尝试计算。(5)汇报交流。

30×5%这个算式有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30×5%=30×=1.5(万元)100方法2: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30×5%=30×0.05=1.5(万元)【课堂作业】

1.巩固练习:教材第10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答案:

1.(5000-3500)×3%=45(元)2.300×3%=9(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教材第14页第7题。

第3课时 税率

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100%30×5%=1.5(万元)

答: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 1.5万元。

第4课时 利率

【教学内容】

利率(教材第11页有关利率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难点】

1.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新课讲授】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4,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例如:王奶奶2012年月8月1日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两年,到2013年8月1日,王奶奶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50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50元,共5150元。)(注:这里不考虑利息税)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计算方法:

若按照2012年7月的银行利率,如果王奶奶的5000元钱整存整取,两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5000×3.75%×2=375(元)

加上王奶奶存入的本金5000元,到期时她能得到本金和利息,一共5375元。

【课堂作业】

本题是有关“打折”和“纳税”的问题,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在练习时应让学生说说自己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并进行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教材第14页第9题。

第4课时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任何一种存款,在计算利息时,都要乘以存入的时间,如果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单位应是年,如果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单位应是月,不要一律按年计算。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材第12页例5)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口头列式。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5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2)爸爸这个月工资由原来的6000元涨了一成五,爸爸现在工资是多少?(3)爸爸的月工资是6000,扣除3500个人免税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4)小云将压岁钱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4.25%。到期支取时,小云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师:这几道题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学生交流,汇报。【新课讲授】 教学例5。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教师:“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让他们计算并给出结果。板书:A:230×50%=115(元)B:230-2×50=130(元)A

提问: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A商场更省钱,在什么时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

反思:看起来满100减50元不如打五折实惠。如果总价能凑成整百多一点就差不多了。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答案:A商场:120-40=80(元)B:120×60%=72(元)B商场更省钱。【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6.第1课时《荷花》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是从那几方面介绍荷花的。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三、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荷花表象的激活

1、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美丽、可爱、鲜艳、洁白、粉红、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千姿百态„„)

2、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3、看后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雪白雪白、莲蓬、花骨朵、饱胀、翩翩起舞„„)

二、荷花视像的投射

1、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预想:作者是在仔细地看荷花、全神贯注地看荷花、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如痴如醉地看荷花„„)

2、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3、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荷花意象的建构

1、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

3、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四、荷花形象的重现

1、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

2、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五、课外拓展

其实这样美的荷花是很多作家爱写的,连古人都不例外,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就是描写这个景色的,能回忆起来吗?(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2)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老师找到一些,你们读读看!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 [唐]王昌龄

7.巴西第1课时 篇七

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活动不是老师的单向活动而是师生双边多向活动, 所以老师不是课堂的主宰者, 而是引导者,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因此, 针对基因工程内容的抽象性和复杂性, 采取“引导—互动—探究”模式, 即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 并安排学生制作模型活动来切身体会基因工程基本工具的作用和基因工程“剪、拼、接、转”的主要过程, 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 体验手脑并用和互动合作的乐趣, 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二、教学分析

(一) 教材分析。

基因工程是现代四大生物工程之一。《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第2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分两课时讲授。第1课时简要介绍“基因工程的原理”, 第2课时介绍“基因工程的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第1课时的内容是“基因工程的原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基因工程的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等基本原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先分别介绍几种“工具”, 再简要介绍基因工程的连续过程。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入基因工程的概念。由于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生物工程, 在高中阶段不可能直接让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操作, 所以教师应在备课时作充分准备, 如准备相关的课件通过电脑动画来表现这一动态过程, 并安排掌握制作相关模型的活动来模拟基因工程的“剪、拼、接、转”的主要过程。本节课主要是进行第1课时“基因工程的原理”的教学设计。这课时的侧重点在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大致过程上, 在教学深度的把握上应定位在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过程和方法, 而不必引入过多的专业术语和详细的操作技术, 语言力求形象生动, 避免不适当的扩展, 增加深度和难度。

(二) 学情分析。

对于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步骤, 内容抽象和复杂, 学生接触少, 会出现掌握不好, 甚至理解错误的情况。虽然经过必修1的学习, 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较扎实, 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基因工程一节对学生来说难点较多, 如果处理不好, 会变成简单的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通过老师生活化打比喻的方式和模型建构活动及采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化教学, 并在教师引导下适时加强学生解决问题和运用图解等生物学语言归纳结论等方面的能力。

(三) 教学条件分析。

借助多媒体设备和自备教具 (如环状红硬纸片、透明胶、剪刀、一段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黄纸片、蓝纸片、蓝杯子、白杯子等) 进行教学。

(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概念、工具、操作步骤) 。 (2) 教学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性目标:a.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b.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c.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2) 能力性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动手构建DNA模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a.通过基因工程的简介,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科学创新;b.通过讨论交流、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所带来的乐趣。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激趣原则, 通过展示色彩绚丽的转基因生物图片和“蓝色妖姬”视频入手, 引出基因工程的概念, 采取“引导—互动—探究”模式, 即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 借助老师生活化打比喻和多媒体动画并安排学生制作模型活动从而使抽象的课程内容具体化, 直观化和形象化。

五、教学设计流程图第1课时“基因工程的原理”

六、教学过程

七、作业设计及板书设计 (略)

点评:《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1课时) 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制定明确合理, 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情设计教学内容、程序和方法,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投入, 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主导的理念, 达成了三维目标。

1.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方面, 能根据学情适当拓展相关内容, 使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认识得更加到位。

2.在导课环节, 通过学生欣赏图片和观看视频,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自然引入新课。

3.在新课教学环节,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采取“引导—互动—探究”模式, 充分利用课件、图片、视频和自备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 使课堂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内容丰富而不乏味。例如:

(1) 结合视频案例“如何培育蓝色妖姬”的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和关键步骤, 并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构建重组DNA分子模型来理解工具酶的作用, 体验手脑并用和互动合作的乐趣, 从而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合作精神。

(2) 利用动画课件展示基因工程的四步曲, 并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获得发光老鼠”, 突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紧紧相扣, 层次分明, 思路清晰, 教学流程顺畅,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8.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教学设计 篇八

“细胞增殖”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6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通过分裂方式进行增殖、有丝分裂、无丝分裂。本节内容与前几章所学的细胞器功能联系紧密,既是学习细胞分化、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的基础,也是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故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内容从微观上解释了生物的生长现象,对学生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起到重要作用,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起到重要作用。

其中无丝分裂、细胞通过分裂方式进行增殖比较简单,学生自己经过阅读便能掌握。细胞不能无限长大这部分内容有一点难度,教师稍微指点一下学生,学生也能掌握。而有丝分裂的过程比较抽象且很复杂,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在这个内容的教学上。而当年科学家在研究有丝分裂过程的时候,将细胞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绘出多个分裂过程的图像,接着将这些图像进行分类和排序,最后才了解细胞分裂的真实过程。故可以提供一系列有丝分裂过程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亲手进行分类和排序,主动探究有丝分裂的过程,在分类和排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染色体、细胞核等的变化,理解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主动建构有丝分裂的过程。学生在进行排序后,对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此时再进行细胞周期的学习,便于学生的理解。教材中没有提供染色体的计数依据以及DNA和染色体等的数量关系,故在教学中应提供,便于学生建构有丝分裂染色体、DNA等的变化曲线。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不强,需提供一定的素材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在学习各个时期特点的时候,其实就是将各个时期图像进行对比,总结、归纳出各个时期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往往不能准确地写出各个时期的全部特点,这跟学生的分类思维有关。此外,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有待提高。数学建模一般是先收集数据,接着处理数据,然后利用数据作图。学生往往不懂得如何处理收集到的数据,这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发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主动探究能力,课堂上应创造机会给学生交流和表达。根据教材、学情和课标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细胞周期的概念,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二)能力目标

尝试将各时期图形进行排序,比较分析各时期特点,进行科学探究;制作各时期染色体、DNA等变化曲线。

(三)情感目标

体验有丝分裂过程的奇妙,养成质疑、求实、辩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

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DNA数量的变化。

六、教学设计理念(依据)

以学生为主体,建构主义,核心知识高效教学理论,过程决定结果(哲学)。

七、教法(学法)

教师: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指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对比观察法)

八、教学设计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教师打印有丝分裂过程示意图(见附件1)并剪下来用信封包好,上面写着:高等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图,讨论:1、将下列的图形分类 2、按时间先后排序。待上课时候用。

(二)导入

(上课前将有丝分裂过程图分发给学生,2人一份)

投影:科学家的来信。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科学家,正在研究有丝分裂的过程,我们将细胞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出多个分裂过程的图像。但是我们遇到一个难题:这些图像的先后顺序是什么?现将有丝分裂过程图寄给你们,诚邀你们一起探讨。请你们以科学家的身份,将手上的图进行分类,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但是要有自己的分类依据,分好类之后再将这些图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我们静候你们的回信,谢谢!

科学家

2015-1-19

短短的一封信,道出了科学家的谦虚和求实的科学态度。那我们不能让科学家们等得太久,现在就开始行动,同桌2人一组,将手上的图进行分类,分类好之后再进行排序,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教学意图:吸引学生;培养学生求实和谦虚的科学精神)

(三)指导学生探究

投影:细胞部分结构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讨论,了解他们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排序。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哪些组的学生是根据有无核仁进行分类、哪些组的学生是根据有无纺锤丝进行分类、哪些组的学生根据有无染色体进行分类等等,便于请学生上讲台展示和学生的交流。

如果大多数学生不懂得怎么去分,教师应该加以指导,可以根据细胞核的有无、纺锤丝的有无、染色体的有无等进行分类。学生在分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解答和提供适当的帮助。

(教学意图:为分类图像和排序做好铺垫;给学生适当的指导,便于进行分类和理解各个结构的变化,进而建构有丝分裂的过程。

(四)展示探究成果

组织:请4个不同分类的组把自己的分类结果写在黑板上

分别提问:你是依据什么来进行划分的?对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要适当加表扬(比如,这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非常佩服你),对于分得不好的学生要加以鼓励。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疑问?你们赞同不赞同这组同学的分法,为什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提示其他学生帮助回答,如果都没有学生回答得出来,最后教师才帮助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作为主持人,主持学生的展示活动。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会提及纺锤丝、染色质、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核膜核仁、细胞板、赤道板等。对于学生说得不清楚的概念、过程等,教师要加以纠正、补充和说明。学生一边展示,教师和全体学生一起分类、排序,最后经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慢慢形成正确的分类和排列顺序。

总结: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完成了分类和排序。可见科学探究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冷静思考,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大胆地质疑和推理。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大胆质疑的精神。)

(五)各时期特点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有丝分裂的模拟动画过程,比较一下我们的分类是否和动画过程相符合。

播放:有丝分裂模拟动画。

设疑:各个时期有什么特点呢?

讲解:间期主要特点为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指导:请观察、对比间期和前期两个图,间期哪些结构消失了?哪些结构出现了?由此可以总结间期的特点是什么?

指导:请用观察对比法,总结中期的特点、总结后期的特点、总结末期的特点。

小结:在学习各个时期特点的时候我们用观察对比法,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接下来我们再用观察对比法,学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高等植物有丝分裂有何不同。它们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产生两个子细胞,这两个子细胞和原来的那个细胞染色体数目、DNA数目是一样的,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我们在学习各个时期图像特点的时候,用的是观察比较法,细心观察各个结构发生哪些变化,我们会得到很多信息。可见留心图形细处,处处皆学问。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有丝分裂[间期:合成DNA、蛋白质分裂期M前期染色质→染色体核膜核仁解体出现纺锤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末期:反前]

上一篇:新闻业下一篇:杜甫诗三首必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