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梦学习体会

2024-08-31

中国教育梦学习体会(共8篇)

1.中国教育梦学习体会 篇一

中国梦教育梦学习心得

大方县星宿乡中心小学:赵云

中国梦不仅是民族复兴的大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小梦。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的梦想自然离不开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我的梦想就是脚踏实地,育出一批批的优秀学生,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这句话我非常反对,教师首先是人,教师要吃饭,教书育人就是你的本职工作,和千千万万的普通工人一样,不过是分工不同罢了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中国人编织的美好梦想必将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我是一位平凡的小学教师,因此我有一个平凡而又真实的梦,就是做好一名幸福的、优秀的小学教师。任何工作都会因工作的时间、工作的性质令工作者产生倦怠,任何工作也总会有困难和矛盾出现,会有烦恼和不快产生。幼教工作也不例外,因此能够对工作怀有幸福感,工作激情高涨,工作态度踏实,做一个幸福优秀的小学教师就是我所追求的梦想。

近日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内涵的同时,学校领导深入浅出的阐述了“中国梦”的重大意义,使我更加充分理解了“中国梦”内涵,认识到唯有立足本职,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实现中国梦,实现我的梦。此次活动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树立起更明确的目标,鼓舞我更激昂的斗志。

一、赏识孩子,尊重家长,从孩子的成长与家长的肯定中获得幸福感

1、欣赏、审美的眼光对待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们习惯使用命令的口吻让学生做这做那,这样严重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我们应该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学生身上的优点,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的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我们的教育活动更不能是灌输式的,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观点,更多的时候做学生的听众,做学生的观众,做学生的玩伴。因此,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会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学生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绽放孩子们的个性,体验孩子成长的幸福。

2、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家长共同关注,和谐相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在,未来所盼。家长对学生的评判和对教师的选择也显得尤为重视,因此家长工作不容忽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家长平等,真诚的交流沟通成了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使家长工作更加有效性,我们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为每个学生设定短期发展目标。目标不一定多大,或许是自理能力差孩子的一个系鞋带的行为,或许是学生改掉咬嘴唇的简单行为习惯,或许是语言表达能力差孩子一首儿歌的背诵,与家长共同关注,及时沟通,汇报学生的目标达成,家长看到了孩子的点滴进步为之心奋不已,学生同样为自己的表现有成就感。为此我将继续循序渐进的开展这项工作,学期末还要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修正。

二、不断的“充电”,从自身的成长与工作成绩中获得成就感。

新世纪是科技日新月异和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次性的学校“充电”,一辈子的工作“放电”现象已不再成为可能。尤其是经历的几年的小学教学生涯,如今重新步入小学教师的角色,光有对工作的热忱,光有对孩子们的爱是不够的,因此我想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通过参加业务系统学习,自身实践摸索,同行交流提高等等形式让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用幼教工作的先进理念武装自己,指导工作实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基本功扎实,业务上研究型的小学教师。

三、要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和谐的工作氛围中获得幸福感。

对积极追求进步、工作成绩显著的同事要以欣赏、学习的态度与他们交往,绝不能以嫉妒、轻视不屑一顾的态度远离他们,应多和这些“先进分子”交流,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心理。相反,如果,我们经常与工作中的“落伍者”为伍,久而久之,我们也会被他们那种消极的心态所感染,继而走进工作的倦怠状态中。

对领导同事要多交流多沟通。“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以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对别人的弱势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宽容之心对待。

四、要接受心理保健知识的继续教育,用积极健康的工作心态享受工作的乐趣。我们要以不断进取的精神去进行业务方面的继续教育,还应接受心理保健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使自己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来适应社会的需求;能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并在努力中体验到不断进取的快乐与成功。因此通过书籍阅读,网络平台交流等形式疏导自身心理的良性发展,用正能量来影响、调整心态,修正工作态度,释放工作压力,确保自身的全面发展。

做一个快乐健康、幸福优秀的小学教师是我所追求的梦,我也会终将用我实干踏实的工作态度实现我的梦想,因为这个梦想对人,对已,对社会都是有益的!

2.中国教育梦学习体会 篇二

一、“中国梦”教育的载体

教育载体, 是指在教育过程中, 能够传递教育过程和信息, 能够为教育主体所运用, 使主客体之间互动的平台模式。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载体,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种形式入手。

(一) 个人提升

个体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 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 需经历不同的阶段, 面临不同的任务, 参与不同的活动。因此, 活动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活动是人创造的, 活动又影响着人, 因而大学生的活动能力, 是体现其个体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较于本科院校学生, 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多的是自卑, 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 易于受到外界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应该积极参与一些集体活动, 增加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在集体活动中找回自信, 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 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逐渐的适应并享受大学生活。

(二) 家庭引导

在培养学生方面, 高校与家庭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 很多高校学生的家长并不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子女在学校的情况。高校应着手建立能够与家长保持长期有效联系的互动机制, 及时将学生在校受教育情况、奖惩情况、以及子女就读学校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家长。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 学校还应考虑信息的传递方式。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半左右来自农村, 他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新的传媒方式了解较少, 高校应尽量采取通俗普遍、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 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 不但加强了家长与学校间的交流, 也可使的学生未暴露的问题尽早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 社会影响

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创造人的是自然界, 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我们要正确认识到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因此,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他们更加需要社会的充分关注与大力支持。应致力于架起高校与地方合作的桥梁, 结合“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和“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等活动, 组织大学生特别是毕业年级学生到本专业就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开展就业信息调研, 到有就业意向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以“试就业”为主要形式的岗位见习活动, 丰富毕业生的就业经历。

(四) 学校教育

在高校实践教育中, 应按照“事业化规划、组织化推进、社会化运作、项目化支撑、特色化提升”的总体思路, 切实抓好大学生的实践教育工作。通过不断充实和拓展社会实践的活动渠道, 变单一实践”为“综合实践”;通过不断丰富和创新社会实践的活动形式, 变“要我实践”为“我要实践”;通过不断巩固和推进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 变“单一体”为“复合体”;通过不断突出和深化社会实践的育人功效, 变“社会实践”为“育人课堂”。

高校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的能动性, 促进社会实践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深化学生的社会实践实际功效, 提升社会实践的针对性, 促进社会实践向“效能化”方向发展;完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 提升社会实践的专业性, 促进社会实践向“课程化”方向发展;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提升社会实践的连续性, 促进社会实践向“常态化”方向发展;提升社会实践的特色性, 促进社会实践向“品牌化”方向发展。

二、高职院校“中国梦”教育的实施路径

研究高职院校实施“中国梦”教育的路径, 我们将分别围绕“传承”“笃行”“创新”三个切入点进行分析。

(一) 传承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对于教育有着深刻透彻的研究。他提出的“身体力行”“因材施教, 实际出发”“立志有恒”思想在当今教育界被继承并且发扬。“身体力行”强调在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身体力行的要求。孔子对于这两方面的关系, 着重强调的是践行, 他提倡身体力行, 他认为认识的真假与深浅, 要依靠实践的检验与证实。现行的教育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 对同一问题作出不同的回答, 这些回答往往针对学生的个别实际情况, 针对性很强。都涉及了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的因材施教的方法。

然而“立志有恒”强调的是个人不应该以现在物质生活为满足, 还应有将来精神上的更高需求, 就是说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如何对待个人的现在和社会的将来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说怎样实现青年梦与“中国梦”的完美结合。

(二) 笃行

在此重点强调实践性教育, 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应明确活动的层次定位, 做到“大型活动全校化、届次化;中型活动学院化、系部化;小型活动班级化、社团化”, 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的需求。

实践是教育的最初来源及最终目的。实践性教育的主体主要是在校大学生, 实践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化, 可以有班会教育、主题教育、校外实践等。除此以外, 实践性教育还应具有社会性, 其表现在实践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的社会性活动。个人的实践离不开全社会共同的协作。同时, 实践活动还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具有历史性。因此, 实践性教育是不断发展着的、世代延续的历史活动。

通过大学生的实践活动, 激励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坚定理想, 奋发图强, 创新实践, 发扬实践性教育的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通过多种路径实现实践性教育的目的, 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创新

1.开设“中国梦”专门课程。目前, 虽然有的高校已经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 但是学生没有足够的重视, 不能够起到开设此课程的预期目的和效果。在此建议, 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观看历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视频等途径来启发、引导学生, 激发起同学们的兴趣与热情。从同龄人的身上看到、学习到、了解到差距与差别, 比较容易引起思想上的重视。只有明确了未来的方向, 才有可能将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更好的联系起来, 才会真真切切的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与个人发展, 只有相辅相成, 才会相得益彰。

2.显性实践教育中的隐性思想教育。在推行高校教育方法上,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特点, “中国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1) 隐性教育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与之相对应的是显性教育, 两者范畴对应、作用互补。 (2) 开展显性实践教育, 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 例如文化沙龙、青年领袖培训班、创业实践等, 从而使“中国梦”教育在高职院校得以实践实施。因而将理论教育隐性化, 一点一滴渗透到实践教育中, 可以更好更切实开展对高职院校“中国梦”的教育。

3.个人学以致用结合集体学以促用。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途径, 其中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优势, 但同时也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意志品质、道德情感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为出色的“职业人”, 还要努力促进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全面人”。争取学以致用, 学以促用, 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切合实际灵活、准确、变通的使用到实际操作中去。集中教育可以通过集体来对高职院校学生实施“中国梦”教育, 学以促用。个人毕竟融于整体, 利用整体的力量可以更好地实现“中国梦”的教育, 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结束语

本文由十八大新词“中国梦”引出, 以“青年梦”入手, 将大学生的“青年梦”与“中国梦”完美结合, 融汇于高校教育。本课题结合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以高校教育改革为目的,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贴近实际, 有助于帮助高职院校对大学生“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得到更深层次的推进与开展。

在高校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 是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任务, 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本质上是将青年学生的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紧密结合起来, 以“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 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实现的有效途径, 希望本文的研究对高职院校开展和深入“中国梦”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周贤, 刘光明.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中国梦”[N].人民日报, 2013-1-4.

[2]习近平.习近平阐述“中国梦”: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Z/OL].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2013-3-17.

[3]伟大“中国梦”的动力源[N].新华日报, 2013-2-1.

[4]胡鞍钢.世纪“中国梦”伟大“三部曲”[N].新华日报, 2012-12-2.

3.中国梦,教育梦,教师梦 篇三

【摘要】在中国农村特定的背景下,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其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对提升农村初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 初中教师 职业幸福感

【分类号】G635.1

一、概念界定

檀传宝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也称教育幸福。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味构成教师的幸福感。陈艳华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

基于以上对幸福感的理解,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则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职业理想能够自由实现、潜能得以发挥、自身和谐发展得以实现,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李郭保的农村初中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向农村初中老师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65份。其衡阳市蒸湘区发放了80份调查问卷,回收68份,回收率85.%;珠晖区发放了7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64份,回收率91.4%;雁峰区发放了6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51份,回收率85%;石鼓区发放了9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82份调查问卷,回收率91.1%。旨在了解影响教师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希望从教师中得到好的建议。

三、农村初中教师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不同性别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农村初中教师中男女比例存在差异,有效问卷回收中,男教师95人,女教师170人。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时,发现农村初中男女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及各维度幸福感并无明显差异。

2.农村初中不同学历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调查问卷中显示,农村初中教师中高中、中专学历占7%,大专学历占72%,本科学历占21%。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学历上的差异。发现在领导管理方面的幸福感差方面中专学历的明显最高,其次是在收入福利方面本科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的,其余无显著差异。

3.农村初中不同年龄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在农村初中教师中年龄层次结构分布不均,据问卷反馈信息显示,年青教师较少,教师队伍老龄化比较严重。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年龄上的差异中,社会支持方面差异30岁以下和51岁以上尤为显著,领导管理方面差异41岁以上的老师较为明显。

4.农村初中不同职称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从问卷上来看,农村中学二级、一级与高级职称的配比还比较合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职称上的差异时,发现初中老师的职业幸福感都没有明显差异。

5.农村初中任教不同科目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在初中开设的课程有英语,语文,数学(主课);政治,地理,历史(文综);物理,化学,生物(理综);体育。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任教科目上的差异时,只有在收入待遇方面教非中考科目老师高于教中考科目老师。

6.农村初中任教不同年级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在分发问卷时,考虑其任教的年级主不同。300份问卷中,担任初中一年级教学工作的老师88位,二年级89位,三年级88位。采用独立樣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任教科目上的差异时,结果为无明显差别。

7.农村初中不同职务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职务老师上的差异。发现领导在职务认同方面的幸福感明显高于普通老师,学生支持以及领导管理方面领导都略高于普通老师。

四、提升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建议

1.减轻教师压力

领导、家长、学生、考试等,都会给初中老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教育出现任何问题,矛头便会自动指向老师,让老师承受巨大压力。工作压力大、机械繁琐,这是农村初中教师教师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各级教学部门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评比与检查,让教师专注于教学活动。

2.提高教师薪酬福利

调查显示,收入福利、社会地位低以及要求高是农村教师幸福感缺失因素选择中比例最高的,也是幸福感各维度中得分最低的两个因素。在福利收入上,教师幸福感取决于两个比较,一个是个人劳动和报酬纵向的、历史的比较;二是个人报酬和劳动在当时社会中的比较。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对教师要求高,但是教师实际劳动报酬和社会地位较低,这种比较和反差最终必然会导致幸福感的缺失和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下降。因此,各级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应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努力提高教师的增加福利、工作报酬,并维护教师的声誉和职业尊严。

3.提升教师地位

学生不尊重教师,看轻教师,经常给教师出难题。这让很多教师不得不把有限精力分散在处理各种学生事故上;家长和教师在教育目标、方式上不合,家长不理解,粗蛮对待教师,教师必然会感到委屈,极大地降低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所以各级教育部门采取各种措施让学生尊师重道,向家长解释相关教育理念,让家长理解老师的教育方式。

4.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系统

农村初中教师的实际社会地位较低,在经济、声望、权益等方面的比较中均会有较大的心理落差。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期待一直太高、要求太多,教师根本无法达到被期望的状态。社会媒体应多宣传农村初中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和先进事迹,培养社会对教师的信任感。同时,让家长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参与制定教育目的、教学内容,让他们了解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复杂性,对教师有更多的理解,减少误会,从而更多地关心教师的教学工作,减少对教师的苛责,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 2.

[2]陈艳华.谈教师的幸福[T].济南大学学报,2003, 13 .

[3]赵汀阳.论可能生活——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学习“中国梦”教育心得体会 篇四

通过学习“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坚定了“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的思想意识。结合本人自身实际和工作性质,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坚定理想信念梦

要把实现中国梦作为工作重要的目标和行动的指南,切实用中国梦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凝聚思想共识。立足工作实际,努力实现中国梦、事业梦、个人梦的“三梦同心”,在工作实践中将个人抱负和远大理想转化为助力中国梦的具体行动。

二、把握工作事业梦

矢志不渝地追求事业之梦,锤炼政治品格,坚定民心党性,体现公道正心,富有时代精神,做到担当求实。强化业务本领,努力做到站位高、视野宽、脚步实、本领强。要勤勉用心工作,有积极进取之心、精细专致之心、感恩宽容之心、使命责任之心、勤奋实干之心,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

三、激发改革创新梦

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始终走在改革创新的最前列。要学习总结改革实践,把基层实践成果、群众集体智慧转化为创新成果。要研究比对改革困难,既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又要审慎从事、制定预案,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要探索创新改革之

措,积极创新方式和方法、载体和内涵、制度和规范、体制和机制,使管理更加科学,实现打基础、管长远的目标。要完善提升改革成果,不仅要研究业务,还要研究、创新、提高人才管理工作。

四、要凝聚力量智慧梦

5.中国梦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学习篇目 篇五

2.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2013年3月17日)

3.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4月28日)

4.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5月4日)

5.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 2013年5月12日四川日报头版

6.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开展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

7.用实干托起“中国梦”——2012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8.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一论同心共筑中国梦2013年3月2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9.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二论同心共筑中国梦2013年3月22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10.凝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三论同心共筑中国梦2013年3月23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6.中国教育梦观摩学习汇报讲座 篇六

2014年5月23日,赴赤峰参加“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全国小学特级名师易博、刘茯苓、许卫东、华应龙、钱守旺、刘德武分别执教观摩课二年级的《秒的认识》、四年级的《小数的认识》、四年级《平均数的练习课》、三年级《亿以内的数的认识》、四年级《埃舍尔和他神奇的骑士图——密铺》,除了易博,其他几位老师都进行了讲座。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这几位教师。

易博,北京实验二小教师。参加工作5年。非常年轻。但是他的课却让我们感觉远远超越于他的年龄。

华应龙,北京实验二小副校长。1984年8月,分配到乡村工作,先后任乡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中心初中副校长、乡镇教育助理等职,1995年11月,调至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任副校长,2002年3月,调至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学处主任、党总支委员。现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著作——《我就是数学》、《我这样教数学》我只读了他著作里某个片段,有兴趣的老师可以买来读一读,真的很享受。

刘劲苓:北京实验二小教师。原哈尔滨的一名小学教师,2005年直调北京,因为2001年参加“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荣获一等奖;

钱守旺:原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刘德武: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小学教研室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

好多老师以为,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是北京的老师,起点高。其实不是,他们中的教师有的曾经与我们一样,起步于县城,毕业于师范院校。那么是什么成就了他们?是自身不懈的努力。是工作以后的自我提升与学习。比如华应龙老师,华应龙的专业成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读书。读书、思考、教学、读书„„因为爱读书,他迅速成长为当地为数不多的特级教师;因为爱思考,他从县城来到北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因为爱教学,他成为名师,并继续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他认为数学的教学不是辛苦也不是勤奋,而是享受幸福。他刚参加工作时,工资基本都用来邮购书籍,他说好多老师抱怨没有时间去思考,他说正是因为不去思考,所以才会没有时间。大家想一下,他们和我们一样上课,一样工作,还能出书立传,还能各地讲学。他们用功的时间要远远高于我们。所以刘劲苓老师说,用功的人不会吃亏,要自我超越,实现职业价值与生命价值的完美统一。

一、易博执教的二年级《秒的认识》

易博老师的课真实、朴实、扎实、充实。这种特色源于对学生的爱,源于她的教学理念,源于她对教材的深人研究和精心的教学设计。易博老师营造的数学课堂让我们耳目一新:数学课原来如此快乐,如此有趣。一个年轻的男教师可以让学生几分钟内喜欢他,喜欢他的课堂。

课前老师与学生沟通,用一分钟介绍自己的学校,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时间,课前让学生猜测然后在课堂上一一得到验证。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潜能。各种方式的鼓励,赞赏的语言,对学生的认可,欣赏的动作都给了学生求求知的欲望,学习探究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找到学习数学的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眼睛送你一张表扬信”因为你坐姿端正。当学生回答问题想不出来的时候,告诉其他学生,“别急,等待是最好的帮助。”“通过自己的调整,不断的发现问题。”他看重学生之间的评价,课上学生回答好的时候,他会把大拇指送给你等等。

二、华应龙老师执教的《平均数练习课》与他的讲座《融错,减负增效之良策》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华老师在学生之前学习了平均数的基础上再精心设计了这样一堂课,颇受启发。在华老师的课堂里,他总是大胆地放手,凡是学生能说的、能做的、能自己学会的,教师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不再包办代替。让学生在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其实,“放开”说起来很轻松,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放开”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小结的时候,华老师与众不同让学生畅谈“平均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孩子们的回答各式各样,有说神奇的、公平的、奇怪的、会忽悠人的、有趣的、狡猾的、中立的等等。华老师还说他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并告诉孩子们诸葛亮不姓诸,姓诸葛;平均数也不姓平,姓平均。这句话的其实是说平均数不是一个原始数据,是个统计数据。

在华应龙的课堂上,我真切地体会到,他教授给孩子们的,已不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而是整个数学文化。借助数学,他不仅引领着孩子们去探索真实的数学生活,更“不失时机”地帮助孩子们领悟人生的真谛。华应龙说:“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下是很兴奋的,玩过之后有笑声,笑声之后有思考。这样的课才更有意义。”“带着你所了解的数学世界走进学生,这样你才会感到数学教学的生动与多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思考也才可能丰富多彩。作为数学教师,你必须借助数学这个通道,引导学生去感悟世界的奥秘,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数学的好玩,学数学的有趣,也就在这里。” 华应龙说,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抓住教学的重点,攻克教学中的难点,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孩子的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

“容”错——尊重孩子的“不同”

担任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的华应龙,上课已不是很多了,但是每学期他都会在自己的学校上几堂课。华应龙说:“每一次上课,我都怀着期待的心情想,今天孩子又会给我什么样的故事?”

因此,在华应龙的课堂上,他关注的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多的是对儿童“独特之处”的发现。在华应龙看来: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要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种树那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

于是,华应龙提出了“融错教育”的教育理念。“融错教育”首先是“容”错,包容孩子错误。有容乃大,因为包容,课堂才会活起来,才能洋溢着生命力。

错误是一种反证,对教师也是一种提醒和帮助。因此,对孩子“不同”的声音,他总是特别好奇。每当课堂上只有一种回答的时候,华应龙就会不停地去问,“还有没有不同的?”他说:“有时候我是有预设的,这个问题,还有着怎样的答案。更多的时候我只是给孩子一个空间,你会发现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很独特。”

“尊重孩子的‘不同’,并且一定要去追问这个‘不同’背后的解释。”这是华应龙经常对老师们讲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学生的作品,学生的回答,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解说,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对的。孩子既然表达出这个作品,肯定会有想法”。

所以,华应龙说:“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一种观念,学生不是我们的对手,而是帮助我们缔造课堂生活的另一只手。在课堂上,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但是错误的一定是创新。当出现不一样的东西时,孩子一定是动脑筋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课堂上的生命体,都是应该尊重的。”

“融”错——差错是一种资源

华应龙说:“差错本来就是一种资源,这是我研究的课题。早在1993年我就开始关注学生差错的问题。我发现真正有效的教学,就是面对学生的错误,帮助孩子解决它,让他下次不再错了。这些年来,我的教学成绩都很好,就是因为我在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了错误,并且是从根上解决问题。”

对于数学来说,正确答案也许是唯一的,但是错误的回答却有它不同的故事。华应龙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计算上的错误,老师往往认为学生粗心,其实计算问题往往是一种综合的表现。比方说24乘3,学生常会得出92的结果。经过调查他发现,这有三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三四十二,写二进一,二进了一等于三,三乘三,变92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三四十二,写二进一,二四得八,进了一,得九;还可能是写成了23乘4。所以同一道题,错误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原因却可能不一样。“明白的学生明白的道理是一样的,不明白的学生就各有各的困惑”。

感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之后,华应龙在和年轻老师交流的时候,常常会告诉他们:“要更多地去琢磨学生错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只有找到了这个原因,你才能去帮助他,而不是枯燥地、简单、机械地去强调规则,那是根本没用的。只有当他找到错误的原因自己醒悟了,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否则,学生今天错了,明天还会错。“

因此,“融错教育”的第二层含义是“融”错,把错误融化。

“荣”错——犯错也是一种贡献

“很荣幸,我错过,错是一种贡献。”这是“融错教育”的第三层含义。华应龙说:“很多老师认为学生不该‘错’,而我认为学生可以‘错’,学校、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犯错的地方。”何况爱因斯坦也说过:“失败就是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这对科学就是很大贡献。”

因此,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我们会听到学生这样说:“老师,刚才我是这么错的。”在这里,孩子们不再把犯错误当作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而是充分认识到错误是有价值的,所以才会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华应龙说:“在这样一种融错的教育中,积淀下来的就是孩子创新的人格。在学习的过程,他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养成了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错了、失败了,他会去分析,然后再不断地探索。这种教育能帮助孩子磨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和学生分享精神大餐

在华应龙的课堂上,传递给孩子们的不仅有他对数学的理解,还有他对数学的热情和深深的热爱。“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都是活的。你想有一个永远可以使用的技巧,这种追求就是错的。只有‘道’才是永恒的,这个‘道’就是李烈校长说的‘以爱育爱’。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以你对学科的爱,对课堂的爱,来育学生对这个学科、对这个课堂的爱。”华应龙身体力行地告诫身边的同行——只有你爱自己的课堂,孩子才会爱上你的课。

在华应龙看来,上课是老师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来跟学生分享。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一堂课应该是一顿精神大餐,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教学相长,师生共进。华应龙说,学生不是我们教出来的,我们只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学科的兴趣、热爱去影响学生,把学生沉睡的潜能唤醒,并激励他们思考。

“老师的作用就是影响、唤醒、激励!”华应龙如是说。

听华老师的课,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学生有了问题不是问题,关键是教师怎样对待问题,只有把问题的解决作为学生成长进步的阶梯,才能创造出生命化的课堂。

四、钱守旺的‘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

全国数学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的报告,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对话分享是教学策略,动感课堂是教学的追求。对话是要与课本、同伴、教师对话,分享个人理解、分享经验教训、分享情感。也就是让我们教师放权、让位。动感课堂是学生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课堂40分钟应是学生思考、分享和互动的40分钟,学生彼此的交流和互动,会让课堂变得富有生技,富有活力,富有动感,会让学生产生更多个性化的理解。钱守旺老师为打造动感课堂提供了24个策略,使我感悟最深的有:

1、在“策略2”中钱老师提出要“读懂学生,高效对话”。

第一、要读懂学生首先要读懂学生的特点。第二、要读懂学生的基础。第三、要读懂学生的需要。

第四、要读懂学生的思路。第五、要读懂学生的错误。第六、是要读懂学生的情感。想想自己在平时的备课中只是简单分析一下学生情况,便根据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在课堂上很少去读懂学生的需要。通过听讲座我豁然开朗,生动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去关注学生的的思路、情感、需要„„

2、在“策略9”中钱老师提到“渗透思想,增加深度”。

我们现在的教学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在课堂上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加深度

3、钱老师的讲座中还提到作为教师要注意资源的积累。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最重要的就是积累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注意积累,只有积累了才能厚积薄发。以前用过的,写过的东西我一般不喜欢保留,认为那没有什么用处,就扔掉了,从今往后,我应该学会积累。

钱守旺老师在报告中提出的“24个教学策略”,既是钱老师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总结,也给我们指明了提升教学素养的捷径和方法,钱老师的报告非常精彩,我重新回味整个讲座,感觉自己对怎样正确解读教材、解读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我更加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白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五、刘德武老师执教的《埃舍尔和他神奇的骑士图-密铺》。

刘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艺术家埃舍尔的神奇骑士图,充分的结合了信息化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实际,展示了骑士图的变化特征,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动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在进一步的学习中通过探究学习各种图形及能够区分密铺的图形。在学生的画图操作中鼓励和提倡学生尝试练习,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最后在欣赏埃舍尔的作品中使堂课首尾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具备了高度的灵活性和实践性,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发展。刘老师在示范课结束后的讲座中几句精炼的话语更是说明了教师在实际教学要善于研究和总结,提升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以及语言概括能力。例如他通过简单的四字“通同统痛”一语概括了五年级数学分数这一单元的内容,“通”即通分,“同”则是同分母相加减,“统”为统一分数单位,最后学习才会“痛快”了。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细细观察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细细留心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一举手,一投足,细细品味课堂中流淌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虽然这些细节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点、一个侧面,但从中我们能够透析出教育行为背后的内隐的但却是自觉的教育思考、教育智慧和教育观念。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及时反思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真正把新课程理念的种子播撒到教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之中。

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

7.中国教育梦学习体会 篇七

为丫更大范围满足广大职教T.作者展示研究和教学成果的愿望, 鼓励全国的职教7:作者一同加入到探索中同职业教育未来发展之路的活动中来, 从2016年一月开始, 《现代职业教育》编辑部将与丹青少年 (北京) 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以“中国职教•中同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活动要求如下:

一、征稿对象:全国听有职业院校 (高职、高专、中职、中专) 教职员丁以及在校学生, 包括职业高师生撰写的文章

二、征稿内容:职业教育新思想、新方法、新措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与校企合作探讨;新时期职教学校学生技能培养的多种选择;各学科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职教学生品德培养新思考等等

三、征稿要求:参加有奖征文的作品须具有新颖的学术观点, 通过向己提;丨丨的观点, 用研究成果或实加以佐证, 做到条理清晰, 语言流畅。《现代职业教育》只刊发首发作品, 因此’作者必须保证为原创作品, 且未在其他报刊杂志发表过, 否则, 不予发表

四、征稿格式:参加有奖征文的作品, 如果是纯文字内容, 以3200字为宜, 通过w od文档的方式发送品。如果有丨?!片、图表、公式的文章, 可参考字数统计酌减文字内容。

五、征稿时间:从2016年丨月1日至201碎6月30日。在此期间, 作者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将作品传送组委会。同时, 请作者在论文标题后面注明“有奖征文”字样, 以方便统计。

六、征稿评奖:征文活动结束后, 组委会将组织知名教育专家和文化学者担当评审, 选择出一等奖论文篇;二等焚论文6篇;三等奖论文10篇, 分別给予1000元, 500元和200元奖金并颁发证书, 同时评选!H—枇优秀论文芡并颁发证书另外, 组委会还将适时安排获奖者进京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中同职教•中同梦”主题征文顺应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所需, S*在职业教育领域营造更好的学术氛围, 让全国的职教丁作者认识到m家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重大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R职业教育T.作者责无旁贷, 让我们携手把“中国职教•中S梦”主题征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投稿信箱:电子邮箱:rlanqingshaoniiu-i@vip.sina_ (.oni QQ) 群号:303902335

《现代职业教育》编辑部地址:太原市并州北路31号咨询电话:035丨一4061852 13716898899

8.教育托起“中国梦” 篇八

关键词:中国梦;民族振兴;教育;力量源泉;基石

G521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和《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工作的通知》、《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梦想照亮未来,学习成就人生”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通过学习,我深刻领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领会了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领会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学生懂得个人幸福与国家梦想的关系,了解自己真正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发展好而努力奋斗。

梦想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是国家和民族的奋斗目标,是人类前进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重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绘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这是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中华民族向着伟大的中国梦奋勇进发的时刻,一百多年以来的民族复兴梦正成为国家意志和人民的共同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阐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崇高理想,描绘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这是实现中国梦必须把握的三个未来前景。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而教育是国家富强的力量源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是中国古代教育强国思想的最早体现。中国古代政治家管仲曾说:“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唐朝战略思想家李筌在《太白阴经》中也指出:“国愚则智可以强国,国智则力可以强人。用智者,可以强于内而富于外;用力者,可以富于内而强于外。”以智强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对教育的重视,必须发展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强国之梦。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提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要搞四个现代化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指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邓小平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教育强国的思想精髓。温家宝总理也指出:“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都是国家意志。”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需要建设教育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人才强国,需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更需要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国是世界潮流,是竞争保障。只有教育的强大,才能赢得经济的强大,国家的强大。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民族振兴,而教育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就在于教育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奠基,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基,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互为因果、互为基础,教育是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统一,教育通过培养人,来为人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从而也为民族的振兴奠基。报告明确地把教育的位置放到了社会建设的领域,而不再是文化建设的从属部分。社会建设是关注民生、以民生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构,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深远、关系重大。教育的发展在十八大报告中被提到了社会建设的首位,可见教育对于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以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十八大报告对于教育的认识是深刻的、定位是科学的、选择是明智的。指出振兴的民族既是一个社会全面进步、个人全面发展的民族,也是一个教育兴旺发达的民族。报告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的高度和广度,来审视教育、来要求教育、来发展教育,让教育以其手段和目的的意义,为民族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是当今全球开发人力资源以增强综合国力的大趋势,也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抉择。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人类历史上一場伟大的实验,是中国政府和全体人民的历史使命。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把教育大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所在,也体现了人本理念,是13亿中国人民对全人类进步可作出的伟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说,打铁还需本身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党在十八大中对教育的阐述,钻研业务,志存高远,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意奉献,做一个专家型教育工作者,有能力担负起为民族复兴培养人才的重任。为民族复兴培养人才的重任落在了教育工作者的肩上。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应再怨天尤人,要振作起来,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去。在辛亥革命时期,就有很多教育家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办学校,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到处募捐资金,宣传他们的教育思想,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没有国家的支持,没有人民的觉醒。现在中国共产党人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让全社会都重视教育,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可以这样说,我们教育的春天到来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扬眉吐气教书育人,要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明天,可以无愧地说,我们为国家富强出过力。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而教育是人民幸福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教育发展的实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让人人获得最大福祉、社会获得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必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好的教育,必然是同时令世界美好、国家强盛、民族强大、个人幸福的教育。这充分说明教育在21世纪推进国家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崇高使命,说明教育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无比重要性。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时代课题。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呢?我个人认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该是:学生满意、家长满意、老师满意的高质高效的教育。教育是否让人民满意,家长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家长是与子女上学、就业关系最密切的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人成才是家长的最大心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即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我国,人均GDP现已超过2000美元,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家长们对教育有了许多新期待、新诉求。家长们既希望自己的子女取得优越的成绩,在考试中考出高分,将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又希望子女能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德智体全面发展,将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学好书本知识,考出好成绩,还必须有时间开展课外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方面,我们要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开拓进取,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好事,做有益于教育发展的实事,做能促进本职工作的具体事。另一方面,更要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并在不断学习中努力充实自己,练就务实、干练、坚定、从容、精业的本领,为办人满意的教育添砖加瓦。

中国梦美,教育任重。教育担当着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没有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便没有国家现代化的未来。时代呼唤走在前面的奋进者、開拓者、奉献者。

我们应当坚信,当中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时,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成为现实。身为教育工作者应抓紧每一天时间,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件小事,让青春的价值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中得以展现,让自己的热血为国家和民族兴旺燃烧奔腾!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实习报告徐盼盼下一篇:城市规划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