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精准扶贫计划(共8篇)
1.幼儿园精准扶贫计划 篇一
教师个人精准帮扶计划
沙峁九年制学校
郭静
为了落实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争取早日脱贫脱困,依据学校“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育人为本”的导向,以“教好每一位学生,温暖每一个家庭”为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根本目标,弘扬师德大爱,展示自我师德风范,形成“比爱心,比奉献,比育人”的浓厚氛围,特制订教师个人精准扶贫帮扶计划,为推动教育工作健康、均衡、和谐发展助力。
一、活动主题:
全面关爱,精准帮扶,做仁爱之师
二、活动目标
坚持教育健康、共享、和谐发展的目标,从根本上树立热爱学生、关爱学生之心,真诚理解、关爱、引导、教育每位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采取有效帮扶措施,为他们营造健康、和谐、平等的成长环境。
三、活动措施
师生结对,实现点对点,人对人的帮扶,走进贫困家庭,走近学困生中,真正理解他们、了解他们、关爱他们,让在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减轻负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断进步,做到“教育扶贫,扶心扶志,助其成长,不落一生”。
1.学习辅导。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制定阶段性帮扶计划,明确阶段效果,加强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的训练,帮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使其进步。培养主动学习,勤学好问的精神,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2.生活资助。首先了解帮扶对象的生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帮扶对象给予一定的帮助,让学生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学习,快乐成长。
3.情感关怀。帮扶教师做好代理家长,用心呵护帮扶对象,让他感受到亲情与温暖,心理上坚定信心,不因困失去生活的希望;定期与帮扶对象的家长沟通,了解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思想上激发上进,发奋读书,改变现状,努力形成在校教师帮,在家家长督促的良好共育局面。
五、帮扶对象:郭雄伟
二〇一八年二月
2.幼儿园精准扶贫计划 篇二
★到2017年底,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
特色农牧业贡献920元左右;劳务经济贡献1000元左右;农村现代服务业贡献200元左右;财产性收入贡献100元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5.3%。
★到2020年底,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左右。
特色农牧业贡献2000元左右;劳务经济贡献2500元左右;农村现代服务业贡献500元左右;财产性收入贡献200元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5.5%左右。
主要措施
★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
1.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贫困地区累计新增100万亩全膜玉米和脱毒马铃薯, 人均增收300元左右;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 力争户均新增2头牛或10只羊, 人均增收500元左右;促进优质林果、设施蔬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人均增收120元左右。
2.培育提升特色产品:因地制宜发展油橄榄、茶叶、花椒、核桃、百合、玫瑰、油用牡丹、甜高粱、青稞、油菜、藏中药、小杂粮等地方性特色农产品, 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3.推进标准化生产:到2017年底, 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 “三品一标”农产品覆盖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村。
★积极突出发展劳务经济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能人带动务工;积极开展劳务信息服务;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吸引“乡贤”和能人回乡创业。
★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目标:到2017年底, 贫困县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40%, 辐射带动5万贫困户;到2020年底,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 辐射带动10万贫困户。
1.引进培育壮大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培育一批外向型企业;倾斜支持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仓储、冷藏、市场建设;
2.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
3.扶持每个贫困村发展小微企业或工商户;
4.鼓励贫困户以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5.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都要采取切实措施, 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1.加快贫困地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2.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
3.大力发展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4.努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优先建设464个列入全国计划的旅游扶贫重点村。
★提升农业科技扶贫能力
1.派驻科技特派员。
到2017年为每个贫困村派驻1名科技特派员, 指导贫困村应用先进实用技术;鼓励科技人员带着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 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或创办产业项目。
2.培育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
每个贫困村培育2~3个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贫困县建成2~3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
4.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
确保建档立卡的每个贫困户有1个科技明白人。
5.强化农技推广服务。
建设“农业科技网络书屋”, 农技推广“云平台”, 加强“12316”三农服务热线建设。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1.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三年内全面完成所有贫困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土地流转率达到20%以上。
2.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农村金融产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快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建立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
4.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 按股分享经营收益。
5.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
率先在贫困县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运行规则, 推动贫困户资产变资本, 资本促增收。
6.强化惠农政策落实。
全面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各项奖补政策并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全面落实并逐步提高农村低保、农民养老、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补助等政策标准和补助水平, 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完成时限
★到2017年底, 特色优势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比例达100%, 全面完成第一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
3.创新扶贫机制 促进精准扶贫 篇三
关键词:创新机制;精准扶贫;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32
目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设定了到2020年完全脱贫的目标,而各省也确定了今后扶贫工作开展的原则,即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思想为指导,对重点贫困县、特困县拓展扶贫政策,从而达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面奔小康的目标。笔者就创新机制促进精准扶贫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 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主要是指政府扶贫过程中应当具有系统化理念,即通过由上而下进行逐个地区、逐个村镇,逐户逐人进行核查,然后按照指定程序锁定准确的扶贫目标,即入户评议、地区公开、政府审核、市检查以及省备案的逐层程序,从而准确掌握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同时本着统筹以及持续发展的眼光,从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入手,可以分为居住条件、家庭负担、经济来源三个方面,然后将锁定的贫困目标再次分为三种:特困人口,即没有基本生活保障;五保户,即只有低保来源,生活困难;一般贫困户,即难以维持未来发展,从而进行识别和区分,采取相应的手段,差别扶贫,进而将扶贫工作有效落实下去[1]。
2 明确救助
明确救助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在救助过程中应当明确救助机制以及底限,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强低保标准,即对不同困难程度的低保户每月可以发放不同数额的特殊补助金,而且可以根据低保类型配合新型标准完成扶贫目标;二是强化资源统一,即对更多发展困难户,解决相应的生活资源缺乏问题,诸如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交通问题、饮水问题等,发挥教育、住房、交通以及水利部门的联合效益,体现系统化扶贫方法,若暂时无法解决相应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对贫困人口进行相应补助,特别是一些残疾类贫困人口;三是优化保障,主要可以对供养进行统一或者分开落实,主要目标就是保证五保户的基础生活条件,例如以福利院、敬老院等形式对贫困人员进行集中供养等[2]。
3 教育扶助
教育扶助也应当遵循从个人到户再到村、镇的循序渐进原则,即通过省、市、镇、村四级协助,从而加大扶贫政策宣传,特别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宣传,主要是提升贫困人口整体劳动素质以及就业能力,特别是一些特困户,家庭内部包含正常劳动力,则可以通过特殊招聘的方法优先分配就业。另外强化在校特困生的学业资助,避免因为学费问题而导致辍学,同时也能减少贫困代际传递。
4 服务落实
加大服务落实也是扶贫的一种特别有效的策略,特别是对于公共服务项目来说,应当抓住项目落实,进而将其深入推广到家家户户,例如对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农村地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投资方式建立自来水厂,然后根据地区贫困人口情况,酌情进行免费安装和提供自来水服务。可以联动地区集市、银行、交通以及娱乐等服务推广,让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得到相应改善。另外,着重加大地区危房改造力度,同时村镇规划、农村改造等服务,引导贫困户建立特殊居住区,从而推动搬迁扶贫策略实施。
5 动态管控
要保证扶贫是“真扶贫”,政府部门还应当加大动态管控力度,主要也可以从三个方向入手:一是构建动态管控机制,目标主要是根据“抓观点,精引导,细清除”入手,从而构建起准确的贫困人口数据库以及脱贫流程记录,同时每年跟脱贫人口数目定期进行审核和注销,若出现返贫,则应当二次审核,并且进行记录;二是强化区分监测机制,主要将贫困户归纳为民政局的监管职能,以救助扶贫的方式介入,同时诱发市场的推动例,开展开发扶贫策略,另外对一些“暂时贫困”的人口,则应当仔细监督管理,同时利用社会扶助,从而达到参与扶贫目标;三是通过科学评估体系构建,获得扶贫具体效果。例如将贫困人口平均生活水准以及脱贫人数作为判定指标,进而每季度核查,每年一验收,从而保证扶贫策略循序渐渐,逐步落实下去。
6 结语
创新机制促进精准扶贫是目前政府部门急需落实的政策,也是改变目前我国贫富差距的最好方法,要保证扶贫工作的完全落实,必须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落实,配合多种制度联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海涛.创新机制促进精准扶贫——龙凤镇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探索[J].政策,2014,06(06):49-50.
4.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四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一)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xx”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扶贫系统必须紧紧围绕减贫增收这个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X中、X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为总抓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减贫摘帽”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完成“xx”扶贫开发规划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XXX万人以上,实现道真自治县和全市XXX个以上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围绕“乡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标,加快推进产业扶贫进程。全面落实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构建形成运行规范、监管严谨、充满活力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切实做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公正扶贫和廉洁扶贫。重点工作:
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四大改革”
着力破除扶贫攻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25号)及《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xx〕23号),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规划、创新机制、先行先试、探索路子,在同步小康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
1.创新精准扶贫分类指导机制。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更新,建成运行精准扶贫信息平台。针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逐户找准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在产业扶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实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
2.创新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按照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要求,全面落实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制度。全面规范扶贫项目工作流程,严格执行“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检、县级验收、乡级报账”工作机制。
3.创新金融扶贫服务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小额信贷到户扶贫形式,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通过贴息帮扶支农再贷款,探索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的问题。认真抓好世界银行扶贫贷款项目的启动和实施,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小额保险试点工作。
4.改进扶贫开发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把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扶贫开发精准度和“六个到村到户”作为主要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与同步小康、目标考核指标相衔接,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促使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二、以脱贫致富为核心,加快拓展“八大行动”
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各级扶贫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精准发力,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自身奋斗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1.在思想先导上拓展新高度。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扶贫工作的关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判断部署上来,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扶贫新机遇,又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深化拓展新常态下对扶贫攻坚的新认识、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
2.在减贫摘帽上拓展新成就。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大争取投入和扶持力度,整合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资金,全年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力争增长XX%以上。适时启动“十三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实施重点区域、重大民生事项和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武陵山、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全力加强对道真县“减贫摘帽”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收官之作”收得精彩、收得圆满,全面完成重点县“减贫摘帽”。到20xx年底,确保全市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XXX个以上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XXX万人以内。
3.在产业扶贫上拓展新水平。围绕全市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扶贫专项规划,大力扶持发展核桃、中药材、草地畜牧业、特色茶叶、商品蔬菜等八大优势扶贫产业,加快“中部蔬菜、干鲜果产业带,西部竹业、高粱产业带,东部茶粮烟产业带,东北部草地畜牧业和茶果烟产业带”的山区扶贫产业示范区建设。巩固提升9个扶贫产业园区,建立完善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农业扶贫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扶贫项目实施效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4.在结对帮扶上拓展新境界。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推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发挥驻村帮扶干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特色经济。健全完善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挂点、部门挂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直机关部门挂帮一类重点乡镇,省、市、县、乡干部驻村,县(区、市)领导干部联户,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度。
5.在社会扶贫上拓展新成效。认真做好上海对口帮扶遵义工作,实施对口帮扶项目XXX个,完成投资5XXX万元,重点向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倾斜。大力推动帮扶工作向合作发展延伸,推进双方在教育、医疗、人才、金融、文化旅游、农副产品展示展销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园区共建取得更大成果。积极筹备在上海召开沪遵对口帮扶第三次联席会议。进一步整合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省级“集团帮扶”的项目资源,进一步动员市级部门深化拓展“集团帮扶”的载体。大力支持集团帮扶乡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改善民生事项,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摘帽、不脱钩”。积极落实社会扶贫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认真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
6.在就业扶贫上拓展新实践。围绕“四化同步”目标和教育“9+3”计划,继续推进“雨露计划1户1人”培训,采取职业教育进校区、进工厂,农业实用技术进基地、进园区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开展农民职业化教育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逐步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适用技术,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培训全覆盖。20xx年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XXX万人(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39XXX人,完成各级各类贫困地区干部培训1XXX人。
7.在队伍建设上拓展新风貌。按照市委提出“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的要求,以“提高队伍素质,服务精准扶贫,打造标杆团队”为核心,深入践行“一切为了贫困群众”理念,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正、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扶贫干部队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把抓领导、抓关键、抓载体作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促进转职能、转作风。深入开展“四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积极创新支部活动内容和载体,在市扶贫办机关创新开展“一讲二晒三评”系列活动,全面加强机关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勇于创新、团结务实、热情服务、廉洁为民的良好氛围。
8.在廉洁扶贫上拓展新气象。坚持一手抓扶贫攻坚、一手抓廉政建设,深入贯彻中共遵义市委《关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八项规定持续发力的通知》,制定出台《中共遵义市扶贫办党组关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坚持用改革方式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扶贫系统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的政治纪律,做到守纪律、讲规矩,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十二项规定,模范遵守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和作风建设“十不准”。重点针对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的项目审批、资金监管,大力整治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滞留滞拨、擅自调项等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扶贫项目资金审计和清查清理工作,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有效,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贫困群体得实惠最大化、干部成长安全最大化。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二)
XX年,xx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全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的限制,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备件差。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五以来我镇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镇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xx镇XX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XXX户XXX人,耕地面积15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XX.X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投资XX.X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XX.X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XX.X万元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XXX万元,群众自筹XX.X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xx镇XX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XX.X%。
二、农村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三、20xx年工作计划
针对我镇的贫困现状,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即: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问题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二是要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全镇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实行农科教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我镇现有的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5.精准扶贫个人帮扶计划 篇五
精准扶贫个人帮扶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精神为引领,紧紧抓住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的重大机遇,围绕县委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和乡人民政府的安排,切实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努力促进全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按帮扶对象所原则。采取“技术性帮扶、微小产业扶持”。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二)帮扶工作深入一线,深入农户家中,通过走访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了解村情民意,找准贫困原因和发展瓶颈,围绕群众最盼望、最希望解决的问题落实帮扶重点,从产业扶持、基础设施、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扶贫生态移民等方面入手,明确帮扶任务,细化帮扶措施。
(三)建立一个帮扶台账。摸清贫困户存在的困难、急需解决的生产发展项目等情况的基础上,要逐户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建立帮扶对象台帐,把贫困户急需而自己无力解决的实际困难及时向民政部门汇报。
(四)整合一批帮扶项目。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发挥部门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协调和技能培训等方面为贫困户提供扶持,保证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注重整合涉农部门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支持扶贫对象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计划执行人:
精准扶贫个人帮扶计划篇二:
按照《绍兴镇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年)》、《绍兴镇2014年精准扶贫帮扶实施方案》等总体要求,结合__村实际,紧紧围绕“六个到村到户”,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贫困优先、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__村位于镇驻地北15公里,地处六背山腰,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6亩,其中稻田面积436亩,旱地面积60亩。苗族聚居,村驻地__寨,海拔910米,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山体滑坡较严重。地质构造古老复杂,有5个自然寨,有5个村民组,207户,922人。主导产业为水稻、养殖和外出务工。2013年__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2013年全村粮食产量261吨,人均占有粮食283公斤。今年重新审定后划为二类贫困村。贫困人口419人,贫困户107户。公路通村,有民办小学一所。
二、致贫原因分析
__村属全省苗系贫困村之一,是黎平县二类贫困村。从人均收入指标看,与全镇总体水平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处于全镇倒数。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至目前,尚有村组步道没有完全硬化。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人畜饮水困难率居高不下,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村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按照国家贫困标准,全还有贫困人口419人(含农村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和残疾人口),贫困人口一直居高不下,其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之深,自我发展能力低,返贫率高(贫困发生率31%),返贫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扶贫的压力,要稳定地摆脱贫困,任务十分艰巨。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52亩,且大部分为25度以上坡耕地,土层薄,土壤质量差,旱涝不保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脱贫致富难。传统的“水稻、薯+养猪”模式是__群众的生活支柱,生产结构非常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较少,土地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生产受损、生活困难、农民减收、贫困加深,返贫突出。由于交通条件差,造成经济发展缓慢。公路路况差,政府和群众无力养护公路,大量生产生活资料难进入,农产品难运出。加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农业生产仍实行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致使多数群众生产难发展,贫困状况难以摆脱。由于思想消极保守,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思维观念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上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大的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没有发展动力,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正是由于以上原因,__寨举家外迁的一拔接一拔,目前全村外出的有72户,324人。外出劳动力110人,目前主要是“妇幼、老弱、病残”人口,致使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即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较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尽管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__村极大支持和关注,但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大部分人口仅解决了温饱,普遍没有现金,生产投入不足,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也无钱购买,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贷款,缺资金成为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三、帮扶计划
一是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以__寨为中心,倾力打造“特色养殖”养殖示范基地。计划在岑友、得潘等自然寨实施能繁母牛300头,共需资金20000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500000万元,金融扶贫贴息贷款50万元;
二是种植业2015年新建中药材(桔梗)基地200亩(每亩补助670元,合计13.4万元)。
二是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种养植等培训3期,概算共需资金15万元,培训400余人次,让闲臵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饮水: 2015年实施修建人饮工程1处,管道长4公里,新建蓄水池800立方米(投资合计60万元)
2、通村公路:2015年修通__至高亚6公里水泥路,每公里40元,计240万元。
3、硬化道路:2015年硬化村寨道路7千米,每千米4万元,计28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该计划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由村两委统一组织实施,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
1、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村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每年需要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落实到牵头责任单位,村干带头包户,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扎扎实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2、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精准扶贫个人帮扶计划篇三:
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总要求,通过对大元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村支“两委”的工作部署、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以及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使大元村群众尽早脱贫致富,特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大元村位于乐安县鳌溪镇南西方,大元村地形主要以山地、小型盆地为主,山间平地较少。气候以亚热带季风为主,适宜水稻、土豆、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烤烟、辣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
大元村是鳌溪镇十八个村之一,共有人口1387人,耕地面积1420亩,现有干部4人,其中农村干部3人,共有1个党支部,12个自然村,8个行政组。其中大元组是大元村政治、文化中心,山下组、排下组、小代坊组以发展蚕桑为主,种植大户刘秋华、平中华等,大元村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好,这将加速大元村奔小康,走向富裕、文明、法制、民主的生活。
二、贫困状况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内12个自然村,8个行政组,其中8个行政组处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这些村边远偏僻,分布不集中,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田土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如陂下、竹员、新树岭行政组存在部分零散分布,人数多、贫困度深。2014年,期末农村人口1387人。调查扶贫对象为79户278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0%。二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干旱、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三是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大元村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总量不小,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可谓杯水车薪,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教育设施薄弱,村级小学设施落后。大元村无村级卫生室,患病无法及时在村里治疗,使得大小病只能出村,给老百姓生活带来负担,致使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
三、致贫原因分析
对大元村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四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五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四、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
一是加大大元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危房牛栏拆除改建、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完善大元村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通讯等民生设施。二是加大对贫困户扶贫到户帮扶力度。辖区内共有贫困户79户,贫困人口278人,需要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一方面对精神病、残疾等无能力脱贫患者在制度上给予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帮助解决饮水、吃穿等衣食住行等问题;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三是增加扶贫项目支持大元村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村融资体系落后,农民融资困难,农户产业规模化的巨大阻力,同时可以帮助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其他硬件设备,如道路、水电等。五是加大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加其收入。
五、帮扶计划
通过对大元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本村村情民情,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尽早脱贫致富,使大元村广大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每年实行轮作,需要烤房修建、供电等费用问题;计划在古罗江组实施桑叶种植100亩;对种植大户进行扶持。二是技能培训。针对种植大户、村民技术缺乏,计划举办烤烟、蚕桑等种植技术培训。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难题,计划在大元组新建一座现代化桥梁,需投入资金82万元,同时硬化小代坊至塔元路1.5公里水泥路,硬化陂下至芦元路1公里水泥路,需投入资金75万元,可解决涉及8个组465户1378人的出行问题,同时可解决涉及四个组258户682人的安全出行问题。
六、工作要求
(一)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6.个人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篇六
一、基本情况
全乡辖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总人口X人,幅员面积近X平方公里。全乡属地形,海拔差约X米。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X余元。
(一)产业情况。全乡以传统农业为主,未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为油菜。本乡盛产大豆,全乡种植大豆面积X余亩。近年来,新培育生猪养殖大户X户,肉羊养殖大户X户,流转土地规模种植猕猴桃X亩。
(二)基础设施情况。
1、乡村公路。全乡村社公路里程共X公里,村道X公里,已硬化X公里,社道X公里,其中合并村村道X公里。
2、水利设施。全乡有山坪塘X余口,蓄水池X口,小(二)型水库X座。
3、新村建设。全乡已规划聚居点X个,大梁山村甘子垭聚居点正在建设之中,已建成农房套,完成了小区管网配套、路面硬化、环境打造等工作。
(三)党建情况。全乡共有党员X名,乡党委下辖X支部,周公寨支部活动阵地老旧、破败不堪,居委会支部活动阵地为临时租用。支部被市上评为落后支部,支部战斗力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好。
7.幼儿园精准扶贫计划 篇七
方案出台暖风来
去年,汪洋副总理对瑞金视察后,许锐书记就精准扶贫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赖联春市长、胡立安副市长加强调度。春节前省长鹿心社又亲自挂点扶贫瑞金。省长要求:瑞金的贫困群众在小康提速中绝不能掉队,精准扶贫工作要为全省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模式。根据鹿心社省长的要求,瑞金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精心安排、精心设计实施方案提纲,市扶贫和移民办集思广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精兵强将加班加点,拿出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初稿,提交市委常委会专门进行了讨论通过。《意见》出台后,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评价:瑞金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一是归纳为三个加强、四个瞄准、五个确保,简洁好记、通俗易懂便于操作执行;二是“干货”实在管用,有市财政预算安排每年1000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资金,有各级扶持具体标准,更有“一票否决”、“黄牌警告”、“提拔重用”等奖惩措施。现在该文件已转发全省各县市,对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给饱受寒冷的贫困户送来强劲暖风。
真抓实干动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要真扶贫、扶真贫、真实干。瑞金市虽然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但如果不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再好的文件也枉然。为此,瑞金市又出台了《瑞金市单位和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结穷亲、帮谋划、扶真贫、求实效”的总体工作思路和“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市有档”的四有要求,坚持以干部下基层开展“连心、强基、模范”为工作主线,真帮实扶。采取“321”结对贫困户的方式,县处级领导每人结对3户,乡科级领导干部每人结对2户,其他干部每人结对1户。文件出台后,各单位闻风而动,干部纷纷下去找准目标与贫困户“连心”结亲体察实情;“诚心”与群众建立感情;“真心”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市委书记许锐冒着蒙蒙细雨深入到叶坪乡黄沙村排坊下、华屋、陂下、下坑尾等小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查研究。实地查看了大棚蔬菜、养蜂、毛竹、油茶等特色产业,召开了扶贫专题座谈会,与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交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现场指导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期间还到联系户刘水庆家听取了他今年的生产计划及诉求。四套班子也纷纷效仿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到扶贫和移民一线调研解决实际问题。九堡镇精准扶贫念好“早勤精准”四字经;春节上班第一天就选派389名干部为联系户拜年贴年画。现已确定470户贫困户1955人进行帮扶结对。全市干部3755人,结对帮扶4969户贫困户人口共20230人。市扶贫和移民办干部一马当先18人深入到叶坪乡下罗村、山岐村结对帮扶22户贫困户,为联系户分别制订今年生产发展规划。根据贫困户的实际量身定做“一户一策、一户一法”落实帮扶项目:有的养鱼,有的种香芋,有的种烤烟、蔬菜等,并为他们解决资金投入、种子种苗、农药化肥、技术产销等方面的服务。获得贫困户的一致点赞。
执行机制严起来
为了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把精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瑞金市主要采取的措施:一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党政是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每季度一次精准扶贫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让做得好的在台上作经验发言,做得差的作表态发言,以此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二是强化考核,严格奖惩,科学制定了考核细则,重点加强减贫数量,贫困人口收入增幅,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情况的考核。对年度考核不达标的单位,追究其主要领导责任,实行“一票否决”制。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考核并通报,对连续两次倒数一、二名的单位予以黄牌警告;对于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提拔重用。3月8日瑞金市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拔英乡等相关乡镇做了典型发言介绍了经验做法,不仅唱响了贫困户不脱贫就摘掉领导干部的帽子,不解决贫困户的饭碗问题,干部就不得脱钩和走人。各种措施环环扣紧,步步主动,迅速掀起了精准扶贫工作热潮。
8.扶贫之变:精准扶贫的多元之路 篇八
贵州省侗族小伙罗沙最近很忙。春节时,26岁的他辞掉浙江温州打工的工作回乡创业,成为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黄道乡“农村淘宝”服务站的“操盘手”。除了要帮乡亲们网购各种商品、把村里的土特产通过互联网卖出去,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他和伙伴们近来正在筹备电商培训班。“我希望用自己的实践经验,让村里人了解电子商务、慢慢学会用互联网这个工具致富。”罗沙说。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提出“1000万以上”的年度减贫目标。2015年初,国务院扶贫办将电商扶贫工程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
以阿里巴巴、苏宁、京东为代表的中国电商企业正借助市场的力量,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拓展农村市场,进而带动创业创新,助推“互联网+”发力精准扶贫。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部门正在作出努力。贵州省铜仁市将吸引人才返乡创业的“雁归工程”与电商企业的人才需求对接,引入人才返乡创业,电商企业也在县级服务点进行定期业务培训,为当地就业人员建立交流圈子,形成良性互动。
罗沙只是“互联网+”时代国家精准扶贫的受益者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六亿多,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扶贫开发的任务依然艰巨,进入扶贫开发的新阶段,贫困问题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减贫难度激增,迫切需要国家贫困治理体系作出调整,不断创新机制,借用综合性的政策“组合拳”,来应对多元贫困的现实。
事实上,建国以来,我国的扶贫模式经过历次改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的指导性文件,各级政府也以更为开放的姿态鼓励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开发事业。
救济式扶贫模式演变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极低、社会普遍贫困,40%—50%的人口都处于生存贫困状态。基于此,我国开始实施以解决大多数人基本生存困境为目的救济式扶贫。这一目标任务下的扶贫模式是典型的输血式救助,即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以国家财政为经济基础,通过财政补贴或实物救济等途径保障贫困群体最低程度的生活水准。
相关资料显示,从1949年到1977年,实行以平均分配制度和城乡分割体制相结合为显著特征的救济式扶贫。在城市,主要通过工业汲取农业的方式,依托保障充分就业,公平享有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严格价格控制和定量供应,以及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等手段,带动国民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农村,主要通过三级所有的人民公社体制依托重新分配生产资料,实行农业合作化,建立合作医疗制度等措施,来解决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实现减贫。
这种输血式扶贫在赤贫人口生存困境中起到暂时性缓贫作用,却不能真正培养起贫困群体的自我“造血”的能力。一方面切实保障了普遍贫困状态下多数城市居民的临界生存需求,另一方面却严重阻碍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截至1978年,农民年人均收入只有134元,人均收入增速仅为1.9%;贫困人口规模高达2.5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达30.7%。
1978年到1985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取代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制度,生存救助为主的无偿救济开始转向生产帮助兼有的部分有偿救济。体制变革彻底打破了平均分配主义,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迅速缓解了农村贫困状况。1985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到397元,年增长率高达16.5%;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1.25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8%。社会普遍性的绝对贫困状况基本解决。
针对国家区域性贫困和结构性贫困的状况,国家“七五计划”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开始了生产救助与生活救助相结合的,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开发式扶贫。
这一目标下的扶贫模式是典型的发展型援助。
在扶贫主体上,成立了各级专门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在扶贫方式上,仍然是以经济扶贫为主,但改变了单纯生活救济的办法,致力于在贫困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生产条件,帮助贫困地区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在扶贫资源的传导上,改变单纯由财政渠道拨款救济,扶贫资金无偿使用的方式,转向以财政支付和银行贷款相结合,无偿与有偿相结合的扶贫资金投资。
从1991年起,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明显减缓,1991—1993年平均每年只解决了250万人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域偏远、农业资源匮乏、生态失调、文化教育落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的地区。
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扶贫开发行动纲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重新划定了贫困县的标准和范围,调整了国家扶贫资金投放的地区结构,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脱贫措施,农民人均收入提高到1347元,农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减少到3000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
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将扶贫工作的重点从县级瞄准转向村级瞄准,在全国确定了14.8万个贫困村,以整村推进为切入点,以产业化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扶贫开发目标的瞄准性,实现了基础建设、社会服务、文化培训等各方面的融合发展;2006年起免征农业税、2007年实施两项制度衔接、2008年进一步提高了低保补助水平、2009年实行了1196元的新扶贫标准,随着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支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我国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截至2010年,按照年人均纯收入1274元的扶贫标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从2.5亿减至2688万人,农村贫困人口的比重下降到2.8%。
nlc202309031109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已经解决了绝对贫困,但仍存在严重地域性的成片的绝对贫困。”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李小云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认为。
十年开发 “扶贫”求变
2010年,随着综合扶贫开发模式下扶贫任务的圆满完成,我国农村地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全面解决,扶贫开发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进入到一个更加注重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突出问题的扶贫开发新时期。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下称《纲要》)明确提出了“两不愁,三保障”(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扶贫目标任务。在扶贫主体上,强调调动全社会力量,构建大扶贫格局;在扶贫方式上,改变了以生活救济为主的“输血式”扶贫,强调生活救助和能力扶贫的“两轮驱动”,并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在扶贫资源的传导上,除继续加大财税和信贷支持力度外,更加注重以金融服务体制的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民间借贷的规范发展、征信体系的建设等为重点的金融服务环境的打造。
根据这一目标任务,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
新的扶贫目标的提出以及扶贫标准的相应调整,将绝对贫困人群和低收入人群都统一纳入了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对象范围,表明新时期我国的扶贫不再仅仅局限于脱贫领域,而是要实现在脱贫基础上的稳步致富。经过近几十年的规模化、系统化扶贫,新时期,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部分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的连片特困地区。针对这一现状,《纲要》提出了要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主战场,并在民生保障、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明确了相应的政策倾斜。
由此,扶贫工作从过去相对狭义的开发性扶贫进入到相对广泛的大扶贫领域。在《纲要》中,这种“大扶贫”格局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扶贫对象“大”,即以“中央标准+地方标准”确定扶贫对象。《纲要》明确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事实上地方各级政府在保民生、保稳定的过程中,也确实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不同的扶贫措施,其扶贫对象远大于中央政府确定的扶贫对象数量;二是扶贫力量“大”,即《纲要》明确提出了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国际援助”的“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并就如何充分调动政府扶贫机构、政府所属各部门、社会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财富拥有者等力量共同参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减贫效应”逐年递减,与过去相比,同样的投入、同样的方法难以取得应有的“产出”。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式扶贫”有必要在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扶贫之路。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据介绍,2014年全国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
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实施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精准扶贫成减贫新战略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向全国全世界立下了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军令状。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6次国内考察,有3次主要涉及扶贫,2次召开座谈会。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扶贫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从“输血式”的生活救济型扶贫向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开发型扶贫转变,从“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到“滴灌式”的精准扶贫转变,开创了扶贫开发的新战略、新模式和新路径。
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贫困户情况登记册上,贫困户的家庭收入水平、劳动力数量和教育程度、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一目了然,原州区信用社针对每一户的家庭状况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并据此提供扶贫贷款和支持帮扶举措。
“对缺少资金的贫困户,将依据评级授信情况给予贷款支持;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户,将为他们提供职业教育培训机会;对找不到致富门路的,将引导他们发展当地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固原市扶贫办主任王世明说。
固原所在的“三西”地区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和最困难地区,“三西”是宁夏西海固、甘肃河西、甘肃定西的“统称”,因其地理位置相邻,而贫困人口集中。通过创新扶贫开发理念,“三西”地区开辟了开发式扶贫道路,创造了扶贫新思路、新模式、新经验。
宁夏扶贫办主任董玲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宁夏已对去年识别出的1100个贫困村的80万贫困人口,明确了安居房、农田、增收产业等8项脱贫标准,对有发展能力的贫困农户给予“普惠+特惠”的政策支持,对低保户实施民政救助,逐渐实现全面减贫。
据了解,在贫困人口集中的中国西北其他省区,精准扶贫也在全面推进。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政府提出按标准补贴贫困户,将危房危窑改造成抗震框架房;修建集雨水窖,一处补助4500元;增收项目定为养牛,群众自选品种自主购买,一头补助5000元,乡村负责核实是否真实买牛等。这些措施实施后,部分贫困户增加纯收入至少在2000元以上。
nlc202309031109
“滴灌式”扶贫开发让农户正在逐渐摆脱贫困。2014年,中国完成了规模浩大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以前没有建档立卡,扶贫政策大多像大水漫灌,一享受都享受,一不享受都没有。”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认为,现在是让有限的扶贫资源更精准地指向真正需要的人,发挥出最大效益。“建立精准扶贫战略,意味着在扶持对象确定、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上都要体现精准扶贫的理念,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移民搬迁安置、低保政策兜底、医疗救助扶持等多种途径,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2014年,中国各级政府向贫困村派出了12.5万个工作队、驻村干部达43万人,他们成为精准扶贫的“传感器”和“带头人”。刘永富表示,今年开始推进的精准扶贫十大工程成为有力抓手。“比如整村推进工程,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来完善村组道路等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服务和发展特色经济。再比如扶贫小额信贷,给他们启动资金,就能给生计带来很大变化。还有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都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2015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扶贫资金补助地方部分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8%,目前所有资金已拨付完毕。据了解,2015年,中央财政将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攻坚。
此外,中国不少省份还调整了对扶贫工作的政绩考核,推动精准扶贫措施落到实处:甘肃取消了对绝大多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市、区)的GDP考核,而完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县级领导干部,将面临一票否决;广西也对贫困县采取了取消或降低GDP考核的举措,把考核结果与贫困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挂钩。
全面脱贫:机遇和挑战并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要确保7000多万人口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十分艰巨。
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介绍说,近年来,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2013年减少贫困人口1650万,2014年减少1232万人,连续两年都完成了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2015年上半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全国农村平均增幅。尽管也有经济下行、就业难度加大等压力,按趋势判断,今年再完成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有望实现。”洪天云表示。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那么未来五年,我国将如何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呢?
前述《建议》指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吕方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精准扶贫是新时期连片开发的基本理念和灵魂,是对过去地方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但仍要注意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的关系。应该赋予基层政府自由裁量空间,反对一刀切,真正做到管好放活政策资源,“要尊重地方特殊性和内在的发展逻辑”。
前述《建议》针对性地提出: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
消除贫困不可能一蹴而就。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向德平表示,贫困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应该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消除贫困的阵营中,“社会扶贫”就是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与此同时,我国已开始探索以金融资本撬动扶贫开发。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我们现在一年的专项扶贫资金400多亿元,平均下来一个人只有几百块钱,靠这脱贫显然不够。要把这笔资金放大,撬动金融的钱。”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冲刺期,单纯依靠一个政策、一项举措让上百万人脱贫已不现实,扶贫政策边际效应不断递减。顺应这一趋势,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职业技能培训、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保障兜底等举措将成为扶贫开发工作“主轴”。而这些举措的实施,将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给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幼儿园精准扶贫计划】推荐阅读:
幼儿园教育扶贫精准资助宣传制度10-23
幼儿园教师扶贫总结11-04
幼儿园扶贫助学金工作08-23
幼儿园扶贫捐款倡议书09-15
“幼儿园小班周计划”幼儿园工作计划08-12
幼儿园帮扶幼儿园工作计划06-27
幼儿园计划08-10
幼儿园幼儿保教计划安排10-08
幼儿园中班保教计划与幼儿园中班保育员计划10-27
幼儿园食堂计划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