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认识分数

2024-06-21

教学设计认识分数(共9篇)

1.教学设计认识分数 篇一

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P36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说明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以及认识分数单位。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分数的意义。教学准备: 例1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分数,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举例说说。

大家说得都不错,下面这题,谁能解决?(出示例1挂图)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提问:你能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追问:你能说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同桌交流后班内汇报)。2)逐图分析

第四幅图与前三幅有什么不同? 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得出:

第一幅图像一个饼这样的可以称为一个物体; 第二幅图长方形是一个图形; 第三幅图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 而第四幅图可以看作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一个物体 一个图形 一个计量单位 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但这个1的含义与我们数数时1的含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所以我们要给它加上双引号,在数学上称之为单位“1”。3)理解单位“1”

在第一幅图中,是把一块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表示这样的三份。(教师示范说,其余三幅图学生模仿说一说。

4)认识分数意义 出示2/3 提问:2/3是把()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2份的数? 学生讨论交流,班内汇报。

猜测:可能是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追问:在这几个图里,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提问:你能试着说说什么是分数吗? 教师引导概括分数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就是分数的意义

你觉得在说分数的意义时,哪几点一定要说清楚?

2、练习: 1)练习六第3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核对。核对时注意第3小题的单位“1”是谁 2)出示练习六第4题:

先引导学生明确单位“1”,再依次出现平均分的点,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并说说想法。

3、认识分数单位

1)谈话:整数、小数都有计数单位,你能举个例子吗?(例如:整数18的计数单位是1,18里面有18个1,1.8的计数单位是0.1,1.8里面有18个0.1。)那么分数里有没有计数单位呢?

与整数、小数类似,分数中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例如3/4的分数单位就是1/4,3/4里有3个1/4.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互说后班内交流。

你们说的这么准确、熟练,是不是发现什么好方法了?谁来介绍一下? 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分数单位。3)口答完成练习六第1题。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六第2题 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2/3。

个别读题,认真理解题目意思。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展示有代表性的作业,集体订正。

有什么问题吗?同样是2/3,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3、练习六第5题

独立完成,说一说所填写的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五、总结评价

今天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谁来说一说。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可以自我评价一下。

2.教学设计认识分数 篇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7~78页。

教材简析: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 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关注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努力揭示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本课的内容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应用问题做了充分的准备。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 有一定的收集信息能力。生活中存在较多的百分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见过或听过。这些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生活经验基础, 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资源。学习新课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过分数, 知道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少部分学生能说出每一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收集、整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 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 感受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 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认识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并结合相关信息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 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并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 贯彻新课标的精神, 并结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内容

同学们, 昨天老师去超市买果汁, 看到三种果汁, 上面分别标注果汁的含量为:100%、60%、30%, 同学们, 你们猜猜老师会买哪一种?请说说你的理由。通过大家刚刚的回答, 看来你们对这几个数有了一定的了解, 你们知道100%、60%、30%这些数叫什么数吗?它们都叫做百分数。同学们, 百分数在生活中运用得很广泛,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 (板书:百分数)

二、自主探索, 抽象概括

1. 游戏探索

同学们, 下面我们来做猜一猜的游戏。

有3杯糖水, 请你猜一猜, 哪杯糖水最甜?

第1杯:糖18克, 糖水20克, 第2杯:糖43克, 糖水50克, 第3杯:糖21克, 糖水25克。

先让学生猜, 再通过通分比较, 得出第1杯糖水最甜。

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小结:百分数便于比较, 应用广泛。

2. 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

这些百分数不是长度, 不是价钱, 不是重量, 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用百分之几的形式来表示的, 所以,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 或百分比。 (完善板书)

3. 百分数的读法、写法

4. 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

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表示两个数比较的结果, 是一个比率。因此, 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 后面不带单位名称。

5. 探索百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 在生活中你见到过百分数吗?下面, 我们就利用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资料进行讨论。要求:

(1) 读一读你找到的百分数。

(2) 试着说一说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生1:我拿的是袜子, 棉80.3%, 表示棉这种成分占袜子成分的80.3%。

生2:我拿的是爱尚非蛋糕, 能量20%, 表示能量占蛋糕的20%。

生3:我拿的是北京二锅头, 酒精度56%, 表示酒精占这瓶酒的56%。

师: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巩固训练, 拓展延伸

1. 说一说

(1) 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2) 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

从这两句话,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说一说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你还能想到什么?

(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看, 我国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 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 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品德教育。)

2. 猜一猜 (用百分数表示)

百发百中 () 百里挑一 () 一箭双雕 () 半壁江山 () 九死一生 ()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各样的练习,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 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发现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总结提高, 课外延伸

同学们, 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认识了百分数, 下课前, 教师用百分数送给大家一句话:成功=1%的灵感+99%的汗水。一个人的成绩, 不仅来自1%的灵感, 更重要的是99%的汗水。如果每节课都能有一点收获, 日积月累, 相信你们100%都能获得成功。

教学意图: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是体会百分数、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我创设了一个买果汁的情境, 引导学生从购物入手学习数学, 让学生发现购物过程中也有数学问题,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 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 但对百分数并非一无所知。因此, 我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 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认识到知识对于个人的意义, 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些学生找到了衣服商标上的百分数, 如:100%羊毛;90%棉;葡萄汁80%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我让学生们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全班交流。应该说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较好, 学生们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生活中的许多事例都与数学知识有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 能主动寻求其实际背景, 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时, 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为他们提供观察比较、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的机会,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就在日常生活中。

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经过五次试教,在不断的反思中形成了以下学案。

一、引入

1.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装在信封里,现在倒出来看看,有哪些学具?

2.请同桌把这些学具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到几个?

3.分一分。(有学生认为多了一个圆形就放在中间,有学生把一个圆也平均分成2份)

4.汇报分的情况。

5.师:分时遇到了什么问题?(1个圆形不能平均分成2份)有人分了吗?怎么分的?

二、学习新知

1.认识1/2。

(1)每人分到2个,用2表示;每人分到1个,用1表示;每人分到半个,该用一个怎样的数来表示呢?请大家想想办法,想好后可以到黑板上来写一写。

(2)你用哪个数来表示?(0.5、1/2、2/1)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呢?你在哪里见过?

(3)大家很有办法,用自己创造的数来表示半个。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半个,也就是说每人分到这个圆的1/2。跟谁的方法一样?

(4)谁听见老师是怎么读这个数的吗?又是怎么写的呢?

(5)1/2也是一个数,说得更具体些,它是一个分数。

(6)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同时比一比,看谁跟分数最先交上朋友。

2.探究1/2。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同桌再分一分、说一说。

(2)再次汇报分的过程及结果。

(3)你怎么看出平均分成2份的?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2份看得更清楚?(把折痕画出来)

(4)(指名)你分到多少?在哪里?为了跟你同桌区分,把你的作个记号,划上斜线。(指同桌)你呢?

(5)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这份是这个圆的1/2,那份也是这个圆的1/2。也就是说,任意一份都是这个圆的1/2,或每份都是这个圆的1/2。

师:还可以说得更简单些,即每份是它的1/2。

(6)读一读,你觉得哪些字词比较重要?为什么?

(7)观察图:有几个1/2?2个1/2合起来是多少呢?划斜线的这份是圆的1/2,那么整个圆是划斜线的多少呢?空白部分呢?

(8)刚才找到了圆的1/2,再任选一个学具,折一折、画一画,并划上斜线,表示出它的1/2。

(9)展示:上面图形中,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吗?为什么?(指名说说怎样得到的1/2)

结合图,说说1/2中的2、/、1分别表示什么?

(10)看着图,有问题提吗?或有什么话要说?

3.创造1/()。

(1)刚才把图形对折1次,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图形的1/2。

还能继续对折下去吗?(能)那么,其中的1份是这个图形的1/()呢?请大家用刚才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颜色的方法创造1/()。

(2)创造1/()。

(3)展示、汇报。

如1/4:你是怎么折的?这个1/4表示什么意思?从图中还能找到这样的1/4吗?共有几个这样的1/4?4个1/4合起来就是——1。

(4)猜一猜、想一想。

看着图与分数,如1/8,它是怎么折的?1/8表示什么?看到1/8,还想到什么?

(5)1/4、1/8与1/2一样,都是分数。从图中,可以看出1/2、1/4、1/8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4.创造()/()。

(1)刚才把图形对折1次、2次、3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只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得到1/2、1/4、1/8。那么,能不能涂2份、3份,甚至更多呢?又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分数呢?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继续创造分数。

(2)先思考准备涂几份,再创造分数。

(3)汇报:你创造的分数表示什么?

如2/4,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2份涂色,涂色部分是它的2/4。联想:看到2/4,还想到哪个分数?(2/4、4/4等)各表示什么?

(4)2/4、3/4、4/4也是分数,与前面的分数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5)你认为分数还有吗?写一个,并读一读。

如7/8,其中的8、7各表示什么?7/8呢?看到7/8,还想到哪些分数?

(6)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如7/8,8是分母,/是分数线,7是分子。

三、练一练

1.观察主题图,用分数说一说图意。

2.看图写分数。

3.出示一条彩带。

(1)猜一猜:平均分成几份?这一份是多少?

(2)补充:1分米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然后看图填空。

(3)汇报:你是怎样想的?除了这三个分数,还想到哪些分数?

(4)出示第二条彩带。想一想:哪条长?为什么?

四、总结

1.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你脑中的分数是怎样的?

2.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认识分数的?(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等)

课后反思:

1.在磨课中,学会课前研究。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钻研教材,通俗地说就是读教材、理解教材,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本单元是第一次接触分数,主要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分数的简单加减法。由于是初步认识,本册教材涉及到的分数,分母都不超过10。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抽象地学习分数的一般意义与各种性质,并且所有形式的分数都在研究范围之内。所以本节课中,不能盲目地提高教学要求。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是以“平均分”为基础,与倍数也相通,同时又是后继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基础。

钻研教材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对教材作出恰当的处理。本教材是将“认识几分之一及几分之一比大小”作为一课时。笔者将“认识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整合为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对分数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将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在磨课中,学会处理课堂上的生成。

课前预设教学流程时,要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学中,教师最希望学生能按预设的程序进行,害怕出现生成不会处理。其实,课堂上可能会因为生成而精彩。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折出圆形的1/2时,学生说这条折痕就是圆形的对称轴,其他学生检查自己的图形后表示赞同,此时教师没有发表意见。在创造几分之一时,学生介绍1/4的折法时,说:“把长方形对折再对折,把对称轴的折痕画出来,平均分成了4份,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这1份就是长方形的1/4……”不等该学生说完,就有学生举手表示有意见。他们认为:这2条折痕中只有1条是对称轴,不能说把对称轴的折痕画下来,确切地说是把平均分的折痕画出来。创造1/2时,折痕是对称轴,辨析的理由不充足,所以暂时放一放;创造1/4时,争辩时机到了,折痕中有对称轴,也有不是对称轴,所以给时间让学生辨析,达成共识,再次加深学生对图形对称轴的理解。因此,一旦课堂上出现生成,教师不要手忙脚乱,而要思考:要不要处理?何时处理?怎么处理?

3.在磨课中,学会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逐步转化过程。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潜能外化的规律,所呈现的教材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理想状态是:认识1/2后,学生能创造几分之一,接着会创造几分之几。其实这样想、这样做的教师把学生估高了,到最后只有几个学生在主动学习,其他学生都很茫然,学习气氛沉闷,原因就是把要求拔得太高。“从整数的认识到分数的认识是一次质的飞跃”是有道理的,1/2还没认识到位,学生怎么会去创造其他的分数呢?所以在教学时,应这样设计:(1)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引出1/2;(2)重点认识1/2,理解1/2的意义,并折出图形的1/2;(3)创造几分之一;(4)创造几分之几。这样设计,从集体学到自主学,学生具备了学的条件。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从不会到会,从学会到会学,更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

在课改中磨课,给我的启示很多。要设计好一节课,应从目标的定位、学习材料的选择、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的认知起点与认知规律等多方面考虑,让学生先学扎实,再学创新,逐步提高要求,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提高和发展。

4.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这样一份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能说明几分之一的含义,拓展对分数的理解,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分数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复习旧知

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朋友。请看(出示猴妈妈)

师:猴妈妈要把一个桃分给2只小猴吃,怎样分才公平呢?(板书:平均分)师:把一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 师:“1 ”中的“2”表示把这个桃平均分成()份,“1”表示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2份。生答,教师板书。

师:如果把这个桃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生: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 六分之一。

师:如果平均分给10只小猴呢?生答。

师:这就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内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学生读一读。

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几分之一。(板书课题)

二、探究交流,内化体验

1、认识整体的二分之一

师:吃完了一个桃,小猴们觉得还不够。于是猴妈妈又拿来了一盘桃,准备把这盘桃都分给两只小猴吃。小朋友猜一猜,这盘桃子可能有多少个?学生猜测,教师板书。

师:不管这盘里面有多少个桃子,猴妈妈都会把它平均分成几份?(2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份?(1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子的几分之一。(二分之一)

提问:猜一猜盘子里有多少个桃? 学生自主回答,老师倾听并板书(课件展示同学的一种猜想)

提问:如果这盘桃有2个,你能将2个桃平均分成2份吗? 介绍:把2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2个桃圈起来,课件展示),平均分成2份,(用一条虚线把圈起来的2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1/2。(板书)学生自己在学习单上圈一圈,分一分,涂一涂。

提问:如果这盘桃有6个,你能将6个桃平均分成2份吗? 介绍: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6个桃圈起来,课件展示),平均分成2份,(用一条虚线把圈起来的6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1/2。(板书)

追问:每份是什么意思?指一指。是谁的1/2?(分别写上1/2)每份是几个? 提问:如果这盘桃有4个,把这4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出示集合圈圈起来的4个桃)又该怎样在图中表示这盘桃的1/2呢?

师:如果这盘有8个桃子,怎样将它们平均分成2份?请小朋友分一分。

2、对比。

师:比较刚才几次分桃子,每份个数都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呢?(都是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1份。)

总数不同,1/2 所表示的数不同。师:如果这一盘有100个桃子呢?

3、师:分了这么多次桃子,可是盘子里到底有几个桃子,大家想知道吗?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想一想:如果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动手分一分。

4、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先分一分、填一填,再和同学交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5、比较:这两题都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为什么分的结果有的用1/2表示,有的用1/3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

分的份数不同,每份表示的数不同

三、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第一关:填一填,说一说

指名回答,并说说想法。

小结:把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第二关:分一分,涂一涂

说一说图的含义,并用分数表示。

第三关: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18根小棒。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

(2)教师提出要求: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3)提问: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提要求,另一人拿小棒。

第四关:趣味思考

四、全课总结

5.《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五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在小学阶段,分数的学习是个难点,很多孩子对分数的意义并没有从本质上理解,只是停留在记忆、套用的层面上,所以遇到稍微灵活的题目,孩子就不知所措。因此,我们老师要从分数的本质设计教学——分数其实和整数一样,都是通过单位的计量得到的。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者很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就用几分之几表示。这节课在这个基础上,抽象出单位“1”,进一步深化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分数的本质。

【教学目标】

1.认识单位“1”和分数单位,知道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2.突出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沟通分数与整数的联系,把分数放到数的体系中来认识

3.在学生反复经历感知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单位意识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

【教学过程】

一、单位“1”的认识

1.温故知新

(1)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人拿一份,是。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2)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呢?

生: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人拿一份,是。

师:有问题要问吗?生无语。

师:老师有疑惑:(1)每份不到1个苹果,用来表示,可

是(2)每份是2个苹果,怎么也用来表示呢?

生:因为这里8个苹果是一个整体,每份2个不到1个整体。

师:奥,我明白了!原来这里把8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2个

当然不够1个整体了,也就用表示了。

师:现在你对的认识是不是更深刻了,你能说一说在这

里的含义吗?试试看!

同桌之间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强调:把谁看成一个整体,谁

是谁的。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这节课就直接从分一个苹果入手,再到分8个苹果,每一份为什么都用来表示呢?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得出“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结论。

2.提升经验

师:如果把80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生:每人分得20个,是这些苹果的。

师:如果2000个苹果呢?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生:每人分得500个,是这些苹果的。

师:如果是一堆苹果呢?

生:每人分得这些苹果的。

师:从分1个、8个到80个、2000个、一堆,什么在变,什么不变?

生:苹果的总数在变,每人分得苹果的个数也就变了,但是每人

分得的苹果都是占总数的。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人拿一份。

师:那这个几分之一的分母是由谁决定的呢?

生:是由平均分的份数决定的。

师:与苹果的总数有关系吗?

生:没关系。

师:也就是说不管是1个、80个、2000个,还是一堆,都是把它

们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分,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设计意图】从分1个到分80个、2000个、一堆,让学生体会

什么在变,什么不变。不断促使学生思考,体验分数的高度抽象性,自然而然地引出单位“1”的概念。

3.认识单位“1”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师:这个整体在数学上就叫做单位“1”。

师:单位“1”可以是1个苹果、80个苹果,也可以是2000个、一堆,那单位“1”到底可以多大呢?

生:无限大。

师:往小想呢?生举棋不定,有说最小是1,有说还可以更小。

师:看,这是1个苹果的。我们还可以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

生:。

师:是谁的?

生:是那一块苹果的。

师:也就是说这里我们是把1个苹果的看成单位“1“。

继续分下去,单位“1“就会越来越小了,到底可以多小呢?

生:无限小。

师:除了一堆苹果可以看成单位“1”,还有呢?

生:一堆西瓜、一个学校、一吨水„„

师:单位“1”真神奇,它无所不容,无所不包,可大可小。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单位“1”,体会单位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1”无所不包、可大可小的特点。同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着“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现象,初步渗透极限思想。

二、分数单位的认识

课件出示平均分成4份的8个苹果

师:其中的1份是。2份呢?3份呢?4份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这几个分数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

师:是由几个组成的?呢?呢?

师:你看我们是不是创造了一个单位呀?

师:由于是分数的单位,我们就把它叫做分数单位。

追问:分数单位是分谁得到的?

生:单位1。

师:刚才我们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了4份得到了这个分数单

位,还有其它分数单位吗?

生:还可以平均分成2份,得到分数单位。

生:还可以平均分成8份,得到分数单位。

师:除了、、还有其它分数单位吗?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生:、、、、、„„

师;写得完吗?

生:写不完。

师:所以分数单位有无数个,回想一下分数单位是怎么得到的呢?

生: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那个几分之一就是分数单位。

师:你回答得真好!

【设计意图】其实学生已经知道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了,但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分数也像整数那样是由若干个计数单位得到的,只不过整数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万„„,而分数的计数单位就是分数单位。

请看图说出单位“1”和分数单位,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设计意图】这一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单位“1”、分数单位、分数的认识,又使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清晰、明了。

三、拓展延伸

师:我们描述分数离不开单位1和分数单位,看到分数单位你想到什么呢?

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

师:很好,这些单位都是用来度量的,比如我们可以用厘米来度量线段的长短,那么分数单位能不能用来度量呢?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如果我们用

这条线段代表1,那么请你用一个数表

示下面的线段。

学生很容易发现下面的线段是上面的2倍,所以可以用2来表示。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克

知识改变命运

6.《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六

1、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几。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认识分子的含义和几分之几与几分之几的比较。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认识几分之几

1、出示:分西瓜场景图(用圆片代替西瓜)

(1)问:他们一家打算干什么?

(2)教师口述:小红吃了一块,妈妈吃了三块。

问:小红和妈妈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同桌说一说

追问:什么是3/8呢?

(3)问:剩下的爸爸吃,那么爸爸吃了多少呢?

追问:什么是4/8?同桌讨论一下

(4)师:3/8 4/8也是分数(教师板书:分数)

(5)师:今天学的分数跟我们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2、出示:一张正长方形纸,

要求: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给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

展示交流:你涂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3、出示:一张长方形纸

提问:你能折出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请你折一折,并涂上颜色

学生折一折,涂一涂

展示交流

4、那么,如果把一张纸平均分成10份,涂了2份,是(2/10);涂了3份呢?4份,5份呢?

教师小结:涂了10份中的几份就是(十分之几)?

5、出示:试一试

提问: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观察判断,同桌交流想法

独立填写,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二)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比较大小

1、出示3/5和2/5

提问:3/5和2/5谁大谁小?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

小组讨论比较方法,全班交流

(1)折一折,涂一涂

(2)推理:平均分成5份,取3份

平均分成5份,取2份

2、练习:出示书本P103 第4题

(1)涂一涂,比一比

(2)指明学生介绍自己的作业。

3、如果没有图,你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

出示:1/32/3 4/73/7 4/95/9 5/83/8

(1)小组里交流

(2)出示

1/2 1/4

1/2和1/4分子一样大,它们相等吗?

(3)总结方法:分母相同,就看分子。

4、比较大小:

5/63/6 2/75/7 3/52/5 3/124/12 9/1001/100 1/61/5

(1)和同桌比一比(2)交流

5、出示:3/9 <( )<8/9 1/7<( )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红领巾试验田)这块地的3/9种了西红柿,1/9种了茄子,4/9种了青菜。

(1)你知道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交流。

师:还剩下多少?你打算干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除了学习了几分之几外,还学了什么?(分数的比较大小)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几

1/4 2/4 3/4 4/4

7.教学设计认识分数 篇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2~93页“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存在,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设计思路]

通过组织开展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结合生活实例说说带“几分之一”的话,寻找并剖析教室、校园以及其他环境中的分数,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逐渐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意识。

[教学设计]

一、初步参与,理解的意义

1.体验的产生过程。

师:老师带来了四块饼,分给这两位同学,一人3块,一人1块。这样分合理吗?分得"一样多”,用数学的语言说叫怎样分呢?(板书:平均分)

师:这位同学也想把自己的两块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能分到几块呢?这位同学还想将自己的一块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每个同学又能分到多少呢?(一半)

师(请一个学生从中间把"纸饼”切开):好极了,两边切得一样大,也就是把它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一份就是刚才你们说的“一半”。(师板书: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这“一半”也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有谁知道吗?(清楚地展示写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分饼”这个熟悉的生活事例着手,调动先前经验,体验的产生过程,同时激发起认识分数、探索分数的热情。)

2.说的意义。

师:谁来说说看,刚才我们是怎么得到一块饼的的。(指名学生说后,让同桌相互说)

3.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的数叫做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4.折出长方形纸片的。

师:刚才我们得到了一块饼的,你能折出这张长方形纸片的吗?折好后,用彩笔在部分画上斜线。

教师将三种不同折法贴在黑板上,具体如下: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纸片的呢?这就是说,不管怎么折,只要把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5.辨析不同图形的。

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在()里画“√”。

师:无论是一块饼,还是一个图形,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设计意图:在揭示课题后,由“折长方形纸片的”入手,逐渐发散到“辨析不同图形的”。由做到思,充分感受认识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尝试迁移,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

1.折出纸片的几分之一。

师: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师根据学生说的写在黑板上)

师:你能不能也用一张纸折一折,再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分数呢?

2.说出纸片的几分之一。

师:谁来说说“你将纸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指名学生说后,组织同桌相互介绍)

(设计意图:用认识的方法来学习自己想要认识的分数,探索各种图形的几分之一,让学生感受到越研究越有趣,自主地建构起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同时,这样的设计也使认识“几分之一”有了层次感。)

3.看分数,涂颜色。

4.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的比较。

教师把学生折过的相同大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其中涂色部分分别占。

师:仔细观察涂色部分,比一比,大还是大?想一想,假如再表示出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片的比,哪个大?

(2)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通过以上这些分数大小比较以后,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后,组织交流并概括)

(在观察、比较、想象中,感性地认识到分数有大小;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又直观地概括出几分之一大小比较的规律。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习活动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5.写几分之一。

(1)跟老师写。

师:学习了那么多的分数,你会写吗?(师范写,生书写一遍)

(2)看图写分数。

三、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分数

1.说一句带分数的话。

师: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一句带分数的话吗?

2.黑板报上的分数。

师:老师发现教室里的黑板报上也有分数,(课件显示)左边的这块《校园生活》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世界之最》又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明明分成了三块,怎么会是呢?

3.旗杆上的分数。

师:我们到校园里去寻找分数。操场上正在举行升旗仪式,升旗台上的这根旗杆中有分数。

教师课件逐次显现:国旗上升到离旗杆顶部还剩处、处。分别叫学生估一估并验证。在离顶部处时,叫学生说一说是怎么估出来的。

师:国旗还要上升,离旗杆的顶部还会出现几分之一呢?越接近顶部出现的几分之一将会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呢?

4.课外延伸。

师: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分数,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下课后,同学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分数吧。

8.《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 篇八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84-85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四1-4题。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感受为什么需要产生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并学会将所接收的信息进行交流、表达和比较,从而筛选出有用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及百分数数感的培养;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百分数的意义

1.百分数的产生和价值

师:老师想在三名同学中选一名参加篮球比赛,这是李星明、张小华、吴力军(化名)三个同学的训练成绩:(出示第一列“投中次数”)师:你说,王老师该选谁去?为什么不能决定?(再出示第二列“投篮次数”)师:现在能确定了吗?(能)那怎么确定?到底是比什么呢?请小组商量商量。

2.分析比较,感知百分数的优越性

(1)指名报计算结果,教师完成统计表。(出示书上完整的表格)(2)师:现在能立刻告诉我,决定派谁吗?有点困难,是吧。那看来还得要怎么做才能马上比出来?生:通分,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师:现在你能立刻告诉我,派谁去比赛?在生产生活中,为了比较起来更方便,我们通常把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也就产生了百分数。但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3.读、写百分数

师:先写分子64,然后再写上%。百分号在书写时,是上面一个小圆圈,一条斜线,下面再一个小圆圈。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读作百分之六十四。下面两个会写吗?指名板书。

4.揭示定义

(1)师:64%表示什么意义?(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六十四?)65%?60%呢?这三个百分数都表示什么意义?(多让两个学生说)(2)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百分数。比如刚才的一份信息,这里的32%表示什么意义?(谁是谁的百分之几)(课件出示)47%和52%分别表示什么意义?(3)师:谁再来说说你收集到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4)师:大家说了这么多的百分数,那到底什么是百分数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生: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出示)

二、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课件出示)老师这里有两句话,其中哪几个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哪几个不能用百分数表示?为什么?

(1)一堆煤■吨,运走了它的■。

为什么第二个可以,而其他不行呢?有了单位说明什么?

(2)■米相当于■米的■。为什么?

师:看来,百分数和分数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那么,百分数和分数究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小组讨论一下。讨论得出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相同点: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同点:分数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

三、巩固新知,理解升华

(1)一根彩带长(  )米

A.■    B.60%

师:为什么不选60%?

生:因为60%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

(2)某校六年级有学生98人,今天全部出勤,出勤人數是全班人数的(  )

A.98%   B.100%

师:为什么不选A?为什么是100%?你怎么想的?把总人数看成是100份,全部出勤说明就占100份。所以是100%。

(3)今年我国的农业产量和去年比较提高了,今年是去年的(  )

A.90%   B.105%

师:为什么不选90%?谁比谁提高?把谁看成单位1?单位可以用100%来表示,既然今年比去年产量提高了,肯定是大于100%。看来百分数的分子不但可以小于100,等于100,还可以大于100。

四、全课总结

9.《认识分数》教学过程设计 篇九

班级:松阳实验小学三(5)班

执教:徐远敏

一、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徐远敏(板书),你们可以叫我徐老师。初次与你们见面,我本该先自我介绍一下,可我这个人没什么特点,也没什么优点,更没有多少的缺点,让你们马上记住我,难呀。你能记住我了吗?为什么?

谢谢你们,能记住我。

走进这幢房子,我就感觉自己像似一个灰姑娘(灰姑娘的故事听过吗?我现在就是灰姑娘),魔术棒给了我一次和你们三(5)小朋友交流和学习数学的机会,我真是太幸运了,所以我今天也一定要记住我们三(5)班的每一个同学,你叫什么?谁能介绍一下我们三(5)班的一些情况。我们班共有几个人?女生有几人?

我们通过交流相互都有些了解了,相信接下来数学学习会让我们成为知己。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师生问好!

[目的:1、调节紧张的气氛;2、收集有关班级信息。

效果:与学生初次见面,就想和他们交朋友,学生好像不太喜欢,似乎还是有点紧张,学生没有放开说话。

感悟:调节学生紧张的气氛,做游戏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如让学生做与老师的话相反的动作,学生在游戏中一下就放松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产生需要。(约5分钟)

1、如果我把这四苹果分给他们两个,我可以怎么分?

生:每人两个。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这样公平。

师:这种分法,数学上叫什么分?

生齐说: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谁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均分。

生:4 2=2(教师板书)

2、我再想把这2个苹果平均分给这两个小朋友,每个人几个?用哪个式子表示。

生:2÷2=1(师板书)

4、我再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后面两个小朋友,(师用小刀切出苹果)每人又得到几个?用哪个式子表示

生:1÷2=0.5(师板书)

5、半个,可以用0。5表示,还可以用怎么表示呢?(学生40妙钟没有学生发言,但在思考,教师也没有引导,)

6、师:你们想知道数学上还可以用什么表示吗?生:想

7、师:数学上还可以用这个数来表示(板书1/2)

师:谁知道它怎么读?

生:一分之儿;

生:二分之一;

师:它叫二分之一,我们应该从下往上读(师在分数旁边画上一个箭头)

生齐读

师:这个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目的:通过分苹果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冲突,学过的整数已经不够用了,必须产生一种新的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可能由于学生还处于紧张状态中,尽没有学生说出半个可以用1/2来表示,这与预设有点不一样,所以我只有直接引出分数1/2。

感悟:教师在预设时,必须站在不同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从而设计多个教学预案,只有这样在驾驭课堂的时候,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自主建构1/2(约10分钟)

1、师:分数由三部分组成,中间这条线叫做分数线,下面的叫分母,上面的叫分子。

2、1/2这个数,它表示什么?怎么来的?(教师拿着切揣的苹果)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师根据学生回答做分的过程,用动作强调是其中的一份)

师:谁再来说一遍?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1/2(师强调就是这个苹果的1/2)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这个苹果的1/2

师:说得很好,刚才我看动一个同学在听别人说的时候还加上了动作。师模仿那个学生的动作,完整的讲一遍。

师:你们能试着说一说吗?

生自由说

3、师;半个苹果能用1/2表示,那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一半,用斜线标出它的1/2吗?

生动手操作

师巡视收集学生的作品

反馈:师:现在请同学停下来,看黑板上的这些作品。这是谁的作品,你是怎么创造的?

生:把长方形对折,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其他同学你们和他的.方法一样吗?

4、现在,请同学们看上面这么多的1/2,你和什么话要说?(生沉没10秒)

师:比如他们的形状?

生:他们的形状不同,有三角形,有半圆……

生:他们的大小不同。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原来的那个图形不一样大。原来大的,它的1/2也达大,原来图形小,它的1/2也小。

师:说得非常好。

5、在这些图形,我们找到了1/2。那你们能从我们身边找出一些1/2吗?(学生沉默10)

师:我先来说一个:如果我把这块黑板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能用1/2表示吗? 生:能。

师:现在谁来说。

生:我把这本数学书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我把铅笔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对他的话,有意见吗?

生;没有平均分。

师:你能再说一遍吗?(生重新再说一遍)

生:我把窗户……

生:我把文具盒……

6、师:图形、黑板、铅笔,其实就是把什么平均分成两份?

生:物体、东西

师:其实就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的它的1/2。

7、如果我把这个一排同学人数看作是一个东西,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生:1/2。

师:那这个1/2里有多少个人?

生:4个。

师:如果我把全班同学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这个1/2里又有多少人。

生:1/2

生:18人。

[目的:1、认识1/2及所表示的意义。2、通过1/2,体会分数的意义: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可以表示一种数量关系。

感悟:第一、数学中,有些内容让学生充分的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如1/2所表示的意义,我先让学生用完整的话说苹果中的1/2,再迁移到平面图形中的1/2,生活中各种物体中的1/2,学生在边思边说中掌握了1/2所表示的意义;第二、在观察比较中,激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学生有话想说,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认识其他分数(约8分钟)

1、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只只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两份,有时候可能要分成3份、4份……更多的份数。

师:现在,我要把这个圆形平均分给四份(教师对折,再对折),我取其中的一份,用一个什么分数来表示?

生齐答:1/4

师:如果取其中的两份,又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生:2/4

师:你知道我要出哪个分数?

生:3/4

师,那我要取几份?

生:3份

师生齐叫出4/4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分数?他们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都是平均分

生:他们都是把圆形中的一部分

师:请同学们听清楚老师的问题:是观察这几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的分母都是4

师:为什么都是4?

生:因为他们都是把圆平均分成了四份

生:分子一个比一个多。

师:为什么?

生,分子代表他们取的份数,所以才会这样

师:那也就说分子表示的是……

生:涂色部分的份数。

生:所取的份数。

2、如果我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生:1/8(板书)

师:5份又是几分之几?

生:5/8(板书)

师: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又是多少?

1/100(板书)

师板书29/100,它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29份。

3、师:现在,你能说出一个分数吗?

生:2/5,3/9、23/50……

师:我们能把所有的分数都说出来吗?

生:不能,有无数个。

目的:1、认识其他的分数;2、让学生知道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感悟:学生在观察比较1/4、2/4、3/4、4/4的特点中,知道了分子和分母所表示的意义,这一环节的教学很成功,在后面的练习中得到了验证。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分数,全班36个人,3/4的人得到了发言,学生参与面广。

四、巩固练习(约8分钟)

1、师: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那我要考考大家,哪些小朋友是真正了解分数? 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3/4 2/3 3/5 1/2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3、看到这个图,你会想到哪些分数?

五、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约5分钟)

1、今天,我们通过分一分,认识了分数这个新朋友。那我们回顾头来看看,分数与我们的老朋友除法,有没有联系?

4 ÷ 2 =2

2 ÷ 2 =1

1 ÷ 2 =1/2

1 ÷ 4 =1/4

1 ÷ 8 =1/8

学生观察后:

生:有联系。

生:分子就的被除数,分母就是除数。(教师用箭头表示)

师:其他同学,也发现了吗?

师:如果,我写一除法式子,你知道等于多少吗?1 ÷ 8

生齐答:1/8

师:板书2 ÷ 3等于多少

生:2/3

师:真得等于2/3吗?这个知识大家可以课后去研究一下,以后我们也会学到。

2、通过练习,我们发现很多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善于发现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那我们就一定能学好数学。

六、课堂总结(3分钟)

师: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钟声马上要响起,魔力马上就要消失了,在最后的这一分钟的时间里,我想做一个调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收获吗?静静地想一想。

师:有收获的请起立?用一个分数怎么表示?

生:36/36

师:我采访几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分数。

生:用分数表示必须要平均分。

……

上一篇: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下一篇:安全教育升旗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