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024-07-21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精选12篇)

1.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一

为期一天的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出校门,送还到家长手里后,自己也拖着疲惫身子回到家。躺在床上,却难以入睡。耳畔还响着孩子们嘹亮的歌声,眼前还闪现着孩子们的笑脸……一天的活动中,留给我的惊喜与感动不断。

早晨七点钟,我们就乘着大巴出发了。孩子们都是第一次与同学们一起外出,大多数学生表现得特别兴奋,大家说着,笑着,唱着……汽车行驶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孩子们开始拿出各自带的.零食,开始分享。一位女同学拿着一盒薯片,沿着过道,从前往后,每人发几片;后边的一位男同学又开始给大家分发橘子,就这样,这一个还没坐下,下一位又站起来,每位同学手里都有好几样食品,他们一边说笑一边享受着美味。

圣牧奶业基地到了,司机刚停下车,我正准备指挥学生有序下车,这时我班的刘衡同学拿着一大袋吃的来到司机跟前,把袋子递给司机,并且诚恳地说:“叔叔您一路辛苦了,这是我们给您的,您趁着休息时间吃吧。”说完转身下车了。

看着陆续下车的孩子们,我感到特别欣慰,我看到了课堂上所不能看到的:他们懂得分享,知道感恩!

从圣牧奶业出来,我们继续前行,车子转入山路。这时晕车的人就受不了了,听说坐在前面或靠窗户会好一点儿,于是座位在前面的同学、靠窗户的同学就主动给晕车人让座。尽管如此,王子豪还是忍受不了,吐了出来。顿时,难闻的气味弥漫了整个车内……我赶快从包里找纸,找塑料袋,在我还手忙脚乱之际,坐在王子豪身边的两位女同学已经行动了,一位给他撑着塑料袋,让他继续吐,一位蹲下身子一下一下地擦拭车上的污渍……

下车的时候,一位同学把脚崴了,旁边的同学赶快把她搀扶起来,她们你扶着我,我依着你,一直走着。

短短的一段行程,车上车下,孩子们彼此关心,互相帮助。

很快,我们来到了阿桂庙。站在山脚抬头望,阿桂庙坐落在群山之间,金碧辉煌,十分壮观。好奇心驱使着孩子们,都想上去看看。但是,当走上那陡峭的台阶上,部分同学害怕了,准备打退堂鼓。我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于是激励他们说:“想看到更好的风景就得登上去。一步一个台阶,跟着我,上!”我开始登山,孩子们随后跟上来。虽然一个个汗流满面,但是没有一个叫苦叫累,一股气登上山顶。

一天的实践活动,我们师生不仅仅是获得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友谊;而且实践活动所带给学生的教育效果是任何说教所不能达到的。

2.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二

一、中小学开展实践活动的常见误区分析

误区一:对其功能、价值认识不足而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盲目性、形式化”

在中小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一些学校在思想上存在以下模糊认识:在有的学校看来, 社会实践就是春游、秋游, 每年做一次就可以了。有的学校把社会实践当成安排给学生的硬性任务, 没有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 更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专长等。有些学校担心长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会影响学校的日常教学,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些学校担心学生外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能会遭遇安全问题, 抱着“宁可不出门也不能出事”的态度而对此应付了事。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之下, 原本旨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实践活动变成了“完成任务”甚至是“走过场”。

误区二:对社会实践的特征理解不到位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低, 活动实效差”

社会实践的本质是学生开展实践学习。有的学校在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时, 仍然把教师作为中心, 单方设计和安排活动, 既不考虑学生既有的经验与能力, 也不关心学生活动的需求, 学生被动参与活动或执行教师意志, 结果导致学生对活动不感兴趣, 参与度低, 活动的实效性差。

误区三:“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在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重点应该关注学生实践学习的成果呢?还是以学生的实践过程为主?有的学校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 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活动结果上。看重的是学生“是不是参加了活动”“是不是有活动的总结”, 而对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实践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方法, 有哪些体会, 则关注甚少。

二、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

(一) 科学规划、建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保障

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要进行科学规划。规划中应该对开展社会实践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首先, 要认真分析社会实践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 对学校周边的各种资源进行挖掘和分析。设定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的目标, 规定出各年段或各年级之间的不同的目标。针对实施中的一些基本的问题, 如包括课时的分配与使用, 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流程, 管理的基本方法, 教师设计和指导学生活动能力的培训, 开发资源的组织与安排, 对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评价, 活动的安全保障等诸项内容进行分析。

其次, 制定出实施规划之后, 还应建立相应的教学制度规范, 保障活动的有效实施。主要涉及的是与教师、学生开展活动有关的制度。涉及教师的制度具体包括指导教师工作职责的规定性、培训制度、工作量的认定制度、激励与评价制度等。要形成教师工作的基本规范, 明确教师承担的工作任务及要求。建立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制度, 鼓励教师的参与热情。要帮助教师设计学科中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实践课程;帮助学校教师设计跨学科以及多学科协作的学生实践学习活动;帮助班主任设计主题和专题性学生体验活动:帮助综合实践教师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帮助教授地方和校本课程的教师结合区域资源的特点开展相关内容的衔接和拓展教学。还应该制定与学生有关的制度。具体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流程规定与任务规定, 学生服务过程资料的积累, 学生服务感受与体验的展示与激励机制, 制定学生外出实践的安全预案和相应保障制度。通过积极有效的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体验。

(二) 有效组织、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活动体验

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功能与价值, 体现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 还体现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 学生更加关注和观察生活, 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 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有所创新;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实践, 实践与反思能力逐渐增强, 交流与合作能力明显增长等。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价值还体现在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应该是实践性学习的过程。学生应该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 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活动的设计者、方案的制定者、方法的实施者和结论的验证者。作为教师, 应该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主动参与, 使其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 用自己的心灵发现问题, 用自己的智慧解读问题并提供服务。同时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体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实践的过程, 历练自我的完善。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促进学生的身心各方面发展, 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鼓励他们在服务他人的责任中成长并能充分意识到志愿活动对社会的价值。

(三) 评价引导、建立对教师和学生社会实践指导与实践的评价方案

对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一项课内外结合、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操作程序复杂的工作来说, 建立教与学的评价方案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促进教育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 也是课程管理的重要手段, 发挥着导向和监控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及时指导和帮助学校、师生改进教与学的活动, 促进此项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不断成长。还可以反映学校教学和管理的观念与水平, 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探究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性 篇三

一、设计富有新意的目标

在进行主题活动目标的设计时,教师应根据学龄段教育的性质、活动任务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确定,在此基础上,应结合活动任务特点,大力发掘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明确德育目标,增强思想品德教育主动性、实效性,对相应年龄段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所应达到的标准做出一定的设想和规定。同时应该注意各学段德育目标间的承接与递进,各学科德育渗透的衔接与统合。

二、开发以育人为主的资源

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性决定了设计主题活动时,第一位教师都必须以本年级学生具体情况为基础,深入细致地研究、开发、重组和利用地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就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为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资源主要有学科资源、校內与校外资源、文本与非文本资源,涵括物质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及信息资源等。在这极其丰富的活动资源中,蕴含着许多德育资源,如自然景观、英雄豪杰、科学发明、历史事件等,无不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教师们如不能适时发掘、整理和利用,将失去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

我所任教的小学地处水暖之乡,与此有关的资源非常丰富,为了使学生了解水暖之乡的由来,感受它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变化,学校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设计了“我爱水暖之乡”的主题活动。

在设计这些活动时,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四年级通过让学生寻找家乡的变化,来了解“暖之乡”正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年级通过参观水暖集团的工厂,让学生感受工人劳动的不易和企业经营的有序性。六年级组织学生参观“水暖集团的企业总部”,感受水暖集团发展的历史和经营企业的不易,使学生懂得创新进取的重要性。在这一案例中,德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挖掘、整理和利用,真正发挥了育人价值。

三、安排具有适应性的内容

德育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从而形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这一切都无法脱离德育内容而进行。如何选择德育内容以及如何组织和编制这些内容,对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和目标要求决定了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的开发必须以社会生活为主线。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纷繁复杂,如何从中筛选出具有教育意义或教育意义相对较大,适合相应年级学生理解、领悟、接受的德育内容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战胜自己”主题活动

主题一:调查

主题二:“小雷锋”在行动

主题三:战胜自己

这是我们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主题活动。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设计了“挑战自己”主题活动。通过多形式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来自家庭、身边人的关爱,学会感恩;逐步体验挑战自己的真切感受,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清明节期间开展的“我会调查”活动,由于学生们有较浓的探究兴趣,活动自觉性强,主动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清明节这一天大家都在做什么?在“学雷锋” 。“我来帮帮你”这一活动主题,通过来让学生学会如何帮助别人,体会别人需要帮助的热切希望,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挑战自己,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在活动中均获得了发展。

四、选择有创新性的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提升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可根据主题活动目标、内容和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创设道德情景,创新德育方式,开展研究性活动、体验型活动、实践性活动、生活活动等,把学校的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五、实施有导向性的评价

4.小学社会实践的活动总结 篇四

1、推普周开展啄木鸟在行动的活动,利用周六、周日时间,开展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寻找社区、村庄、商店不规范用字,并一一做好记录,(有照相机的同学可以拍摄记录),并向有关单位反映,让他们及时进行纠正。

2、重阳节,少先队大队部的全体成员、雏鹰小队及学校小记者站的部分成员到下山后参与了下山后村老人协会庆祝第二十个老人节暨祝寿仪式。仪式上,队员们向老寿星献花,致祝寿辞,然后是慰问演出:太极拳表演、歌曲演唱、重阳节古诗展示、承诺卡大串连、最后还为爷爷奶奶捶背、揉揉肩、搀扶老人、与老人聊天等与老人共度重阳节。仪式上,庄头小学少先队员向老寿星献花,下山后村老人协会向新增满80周岁的老寿星赠寿匾,庄头小学队员代表向老寿星致祝寿辞,然后由庄头小学通过太极拳表演、歌曲演唱、重阳节古诗展示、承诺卡大串连、为爷爷奶奶捶背、揉揉肩、搀扶老人、与老人聊天等与老人共度重阳节。

3、少先队大队部、雏鹰小队与学校综合活动团队一起组织队员到前蔡福源盼盼公司及阿一波两个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实践,再一次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队员获得了不一般的实践体验。

4、1月6日,庄头小学的小园丁们在劳动实践基地负责人和顾问的指导下进行收菜行动。当小园丁们把一筐筐的蒜和白萝卜准备好后,就意气风发地前往庄头村菜市场找摊位卖菜去。这是小园丁们第一次到庄头村菜市场体验卖菜生活,虽然一开始没人光顾让他们有点灰心,但急中生智的他们马上行动起来,走出摊位主动到菜市场的叔叔阿姨身边介绍起蒜和白萝卜,他们的办法果然奏效,买菜的人慢慢多了起来,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他们把带去的蒜和白萝卜卖个精光,虽然所得钱少得可怜,但却意义非凡。

5.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五

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每位队少先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虚心地去学习,认真地去观察,用心地去思考,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育效果,所表现出的良好的精神面貌也深得老师们的好评。实践期间,学校领导班子亲自带队,确保了每一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通过对本次实践活动的讨论,实践队对本次活动的特点、收获和存在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主题突出

本次活动是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对少年儿童爱祖国爱家乡教育,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的背景下开展的。

二、目的鲜明

本次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在活动中得到放松,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 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在与动物的亲近中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在了解古蜀文化的同时见证成都的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作为成都人的自豪感。

三、注重利用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活动期间,少先队员们来到了动物园,沈阳故宫,北陵公园,利用那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培养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感。活动结束后,队员们表示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四、加强交流与学习

在这次实践中,学习交流是一大特点。在实践中注重向社会、向向群众,向老师学习。同时实践队非常注意加强内部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在每一阶段结束后,都会进行讨论,在大家集思广益后总结收获与发现不足并提出展望。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是也存在者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关注细节还不够,在教育的形式上还要多下功夫。社会实践的成果意识有待加强。

6.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六

2012年5月21日 — 5月25日,我校初一年级103名同学在10名教师的带领下,来到淄川区教育实践基地西校区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既紧张有序,又生动活泼,既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磨练了学生的意志,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同时我们带队教师也得到一次师德修炼。这次实践活动,给我们全体师生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现将本次实践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带队教师认真负责

本学期开学初接到劳动实践任务时,学校就非常重视,专门召开校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进行了前期准备。校长多次询问准备工作进展情况,并亲自召开全体带队教师会,给予具体指导。在基地的每一天我校领导都有一个跟班,领导的关心及榜样的示范作用,极大的鼓舞了基地的全体师生,增强我校基地师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我们全体带队老师严格按照校领导的要求,处处注意自己的师表,育人先严已。两天中我们老师不请假、不掉队,与全体同学们同吃住,共同劳动,同拉练,自始至终,从早到晚,每天一次总结会,精心策化,老师们全身心投入,即是老师又是父母更是朋友。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三个班主任老师表现突出,他们即要安排同学们一切活动,更多的还要关心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身体状况、思想状况,白天活动结束,他们要一个个地找同学们谈心,了解情况,当同学们犯错误时,他们那句严厉的话语后面包含着一片苦心。晚上同学们就寝,他们要一个个房间检查,同学们被子掉了,是他们一个个的盖好,夜深人静时,同学们进入梦乡,我们的老师还在考虑,第二天的工作安排。二.基地管理有序,活动安排合理

我们进驻基地后,不论是劳动,还是训练,还是饮食起居方面的安排,基地领导都给予我们极大的关心和帮助,从而使我们在基地各项活动都能顺利开展,并且取得了很好效果。室内外军训活动中,基地两位教官耐心示范,认真指导,使每位营员都掌握了基本要领。另外活动处两位主任对我校营员各项活动进行精心安排指导,在学生饮食方面,后勤处要求食堂每天不断变换花色品种,同时保证师生及时用水方便。在两天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基地各位领导及时协助,做到管理严格,制度健全,使学生各项活动开展井然有序。

三.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使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首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国防知识等教育,5月21日上午一到达基地,我校学生就开始自己打扫卫生、整理内务,下午劳动军训,听环保知识讲座。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先后参加锄地、抬土、浇水、电器安装、手工制作、帮厨等活动,并且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干,洗衣、整理内务,打地、打水、洗澡等一系列的活动。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和制作能力,体会了劳动者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

我们在基地里,还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叠被子比赛,内务卫生评比比赛,主题班会评比、军训会操评比,文艺汇演评比,先进班的评比,先进个人的评比等等。开展写一份家书活动,举办心得体会征文。这些活动开展,增强了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各排的凝聚力,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完善,自我表现的舞台,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心素质。

四.教师团结协作,学生互帮互助,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这次活动之所以取得了优异成绩,得益于我们全体师生以“磨练意志,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为出发点,时刻牢记我是东联师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东联形象。我们的老师团结协作,师生打成一片,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总之,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团结友爱,关心他人,吃苦耐劳,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的良好风气,已在每个营员的心中俏然形成,同学们都达到了不同的转变,磨练意志,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锻炼,让我们牢记这五天的喜悦和欢乐,辛酸和眼泪。当我们走出基地后,望我们能铭记这五天的生活,把在这里养成的优良作风,好的传统带到我们生活学习中去。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7.小学科学的实践活动探索 篇七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而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小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植物的种植正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一项社会活动,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种植科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 感受生活体验。然而现在的学生严重的脱离了农业生活, 对于种植知识一无所知。因此在学校的教学中能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对我们的学生进行科学的种植技术的培养, 开展一些活动, 加深老师、学生对科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 显得非常有必要。如何做好科学种植实践活动, 我就我校开展的种菜活动做进一步说明。

一、立足教材, 做好前期工作

我校使用的是苏教版科学教材, 三年级教材中有一大项内容是关于“生物”的, 其中植物就是一大分支, 教师要帮助学生科学认识植物分类、各部分名称作用等, 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在其他年级, 科学教师要进行一次对学生的植物知识回顾课, 唤起学生对于之前讲过内容的记忆, 加深他们对于植物的理解。教材上这些内容正好为我们开展种植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讲这些课时候, 教师有意的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 看看他们是怎么生长的, 并且在探究植物生长条件时, 可以先让学生种最简单的大蒜, 让学生初步获得植物生长的经验。老师进行了一系列课堂教学之后, 学生开展课外种植实践活动就顺理成章了。

二、根据实情, 确定种植对象

由于种植活动的对象是植物, 所以教师在进行实践前对本地气候土壤水源等有个充分的认识, 选取适宜种植的植物。我校地处温带半干旱地区, 热带亚热带植物很显然种不了。另外选定植物时教师还需考虑学生年龄特点。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 对科学课抱有极大的热情, 他们很乐意投入到课外的种植活动中。但是这一阶段儿童好动, 热情来得快去的也快, 没什么耐心, 如果教师选的植物种子发芽时间和生长周期长的话, 很多学生往往产生焦急失落情绪, 进而厌弃这项活动, 所以在种植活动开始前, 教师一定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生长信息, 如近年来草莓种植越来越普及, 学生也喜欢种, 但是草莓发芽较慢, 一般需要20天左右, 从播种到开花约需要90天, 思虑了再三, 还是放弃了草莓。后询问农业站的技术人员后, 确定种植对象是发芽快生长周期短的生菜和油麦菜。这样学生的种植活动可以在一个学期时间内完成, 不会有虎头蛇尾的结果出现。

三、方法指导, 落实细节

科学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做主角全程参与的过程, 那么老师的角色和定位是什么呢?老师着重于方法指导, 做科学实践活动的“助推器”,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解决学生实际中遇到的困难,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种植蔬菜种子的过程中, 学生种植活动历时数月, 从育种、养苗、间苗、田间管理、收获这些过程, 学生细心呵护, 小心培育, 投入了极大的心血, 感受一个生命从破芽而出到衰老死亡的整个过程, 整个生命轮回的直接接触, 就是一次完整生动的学习过程, 也是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进行科学知识传授及情感教育的实践过程。教师主要起两个作用, 一是指导学生如何才能种植好植物, 解答学生种植中出现的问题, 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了减轻教师工作量, 发种子的时候就做第一次系统的种植培训, 并发下去种植建议和种植记录本。二是做个监督者, 对学生种植蔬菜的全程起督促和引导作用, 利用好发下去的种植记录本, 提醒学生在植物生长的每个阶段做好什么工作。尤其是在种植中期, 每个学生几乎都会出现病虫害现象或“疯长”现象, 也就是如何进行田间管理这块知识学生相对缺乏, 对此教师要进行专门的针对性指导讲座, 解答学生各种疑问。

种植活动虽然结束了, 但是它的影响依然还在, 我们也尝到了特殊的喜悦。其实, 小学的科学实践活动开展并不难, 只要学校高度重视, 教师组织得当, 学生积极参与, 每次活动都可以取得不一样的效果, 谁能否认几年之后中国的“牛顿、爱迪生”不会在这帮孩子中间诞生。这次科学实践活动成功举行, 丰富了科学课程的教材, 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并且为我校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实践活动拉开了帷幕。

参考文献

[1]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科学饲养和种植的研究.课题研究.

8.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八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短线活动 指导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线活动和短线活动。所谓短线活动是指耗时相对较短,一般能在一至两个课时内完成的活动,且该类活动一般研究角度较小。短线活动的主题主要来自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疑、所惑等,有时也可以是即时生成的。短线活动主题的选择要从自然、自我和社会三个维度出发,在活动指导中还要注重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一、探秘型主题——“打破砂锅问到底”

探究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性质,它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常见的探秘类主题包括探究自然现象和探讨生活常识,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探索自我身心类活动,且此类活动是教师容易忽视和不易把握的。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自我认识类的短线活动。首先是对自己身体的认识活动。如:“指纹探秘”这一活动,通过指导学生拓印指纹、观察对比指纹、认识指纹名称特点等,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其次,开展基于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短线活动,如:某教师组织的“我的情绪我做主”这一短线活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情绪对身体、记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探讨情绪管理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悦纳自己、充满自信的良好心理。再次,开展基于自我保护的实践活动。例如:“急救知识知多少”这一活动中,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如:流鼻血、骨折、溺水等,与学生一起探究造成伤害的原因,并了解常用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最后通过模仿演练让学生得以掌握。这三类短线活动的开展,能有效达成综合实践活动关于自我反思与管理的相关能力目标的要求。

二、游艺型主题——“玩出来的精彩”

游戏是孩童的天性,在学生的游戏中我们能找到丰富的活动资源,但是不能将综合实践活动等同于游戏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目标要求。在游艺型短线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创新等多方面能力。

1.传统游戏创新玩。

在电子产品、网络游戏充斥学生课余生活的当下,传统游戏无疑成了学生新的兴奋点。通过对传统游戏的研究与改良,学生尝试玩耍,其乐无穷。然而,传统游戏受时代演变、技术发展的影响,在道具、玩法等方面存在不少缺陷,因此,经过创新的传统游戏可以成为理想的短线活动。在“传统游戏变变变”一课中,指导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分析参与过的某项传统游戏,了解参与人数、道具要求、游戏规则、奖励方法等,接着要求学生结合玩耍时的感受,在道具、游戏规则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创新。如:有学生对“夹弹珠游戏”进行了创新,对夹弹珠的工具——筷子进行了改革,将筷子变长变粗,从而增加了游戏难度,也提高了娱乐性。在创新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创意设计、动手实践等方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常见游戏探索玩。

游戏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使学生在亲历中得到体验与感悟,质疑的种子能够在此萌发。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观察、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如:某教师发现近期学生比较热衷玩吹肥皂泡游戏,而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对肥皂泡形状的描述却是五花八门,那么,肥皂泡到底是不是球形呢?由此教师组织开展了以“泡泡的秘密”为主题的短线活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供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让学生充分体验、观察,同时,提供铅丝等实验材料,鼓励学生自己创新设计新型的吹泡泡工具,通过尽情地体验与实验,学生最终得到认识,由于肥皂泡表面张力作用和空气压力的原因,离开吹泡泡工具的肥皂泡确实是球形的。学生在亲手实验、亲眼观察中,获得了可信的结果,质疑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提升。

3.热门游戏学着玩。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自己摸索、尝试、改进,从而获得认识,而游戏无疑是最生动的学习情境,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013年《开学第一课》中“不落的纸飞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随之而来的“飞机热潮”也涌进了校园。如何才能让飞机不落?控制飞机飞行的要素又有哪些?指导教师敏锐地发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开展“飞机冲浪”为主题的短线活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到了影响飞行的要素:飞机制作材料、推飞机的塑料板、推动的角度和速度等。在视频和说明书的指导下,学生练习制作纸飞机,学着进行飞机冲浪。在游戏中,学生自觉地控制、调整影响飞机飞行的变量,如自己前进的速度、推板与飞机的距离等,努力使自己的飞机不落下。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动手制作、合作参与、分析判断等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策划型主题——“我的生活我做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规划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可以从学校、社会等不同的生活范围来展开,创设让学生乐于参与的短线活动。

1.整合学校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活动型课程,它是继承学校原有传统活动基础上的超越与创新,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学校传统活动虽然理念陈旧,但是可以经过整合、创新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例如:某教师对传统的春游、秋游进行了改良和整合,组织开展“我的春游我做主”短线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指导中,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对春游景点进行了解,在课堂指导中重点分组开展游览路线的规划,学生民主讨论确定小组游览景点和项目,然后根据景点分布进行时间分配规划,关注来回路程、交通、饮食、休息等。在整个策划过程中,做到了民主协商、集思广益、科学规划、张弛有度,学生的策划能力不仅得到了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得以达成。当然,其他如班队活动、科技节活动策划等也都是很好的综合实践短线活动主题。

2.体验社会生活。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的领域之一,它超越了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前,需要学生开展有序的策划准备活动。例如:某校开展的社区送春联活动,在活动前,组织学生开展策划,小组讨论确定赠送对象、春联内容、书写者、赠送时间、联系方式等。看似一个普通的活动,学生却在活动过程中深刻体验到策划的重要性,培养有序做事的良好习惯。

当然,除了以上主题类型外,还有制作类型的主题也是学生非常喜欢开展的活动。短线活动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活动,也可以作为长线活动的前期热身。小主题蕴藏大能力,它引领着学生翱翔在综合实践活动这片自由、广袤的天空里!

9.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九

我校自建校以来,努力实施新课改,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关注自然,体验生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的思想素质的提升,激励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

根据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确立的课程目标,为体现校本化的观念,在我校一至六年级分别确立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三个分目标,同时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现就我校今年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作一汇报。

一、贯彻新课改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利用本校有利资源,引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我校把科学课搬到我校的认知园来上。充分利用认知园的丰富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不论春夏秋冬,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滴水成冰的严冬,我校始终坚持每周五下午由科学老师带领两个班的学生前往认知园劳动参观学习。看着学生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认知各种植物后兴奋的表情,老师们总忍不住为这些孩子感到高兴:一颗爱科学的种子就这样在孩子们纯真的心中扎根了!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珍爱生命、珍重健康,我们特和在学校附近的菜农联系,带领学生前往参观学习。

二、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走向社会,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社会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所在庄进行统计调查,结合数学学科所学的列表统计的知识,并以书面报告形式进行总结,针对菜农种植的蔬菜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近两年农村的迅猛发展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想象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学生还利用上网的机会获取最新的信息。

10.小学实践活动心得总结 篇十

我们让所有小朋友一起动手,用废弃的酸奶盒、雪碧瓶或精美的花盆亲自种植绿色植物,同时学生管理自己的种植物,给他们浇水、施肥,然后通过观察,写观察日记,写观察记录,最终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在种植中体验种植的乐趣,知道劳动的不易,劳动人民最光荣,并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活动开展了近一学期了,结合学期初制定的活动计划,现将我们的具体活动过程作一个总结。

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废弃的酸奶瓶、雪碧瓶或精美的小花盆,并装上泥土,贴上标签,没有贴的老师帮忙贴上,然后整齐地排放在班级外的走廊上。下午班队活动课上,首先让学生们自己给泥土浇了水,然后让一组一组的学生拿出准备的大蒜和青菜籽,最后亲自指导学生如何种在盆子里。学生们小心翼翼、专心致志地种植着。在他们的脸上我们看到了惊奇,看到了欢笑。当学生们亲自种下大蒜和葱后,我又教给学生们一些护理种植角的方法,以及一些观察记录的方法。首先,我让孩子们做下面的三件事:1.每天来校后去看一看自己种的和别人的大蒜、青菜;2.定期给自己的大蒜、葱浇水;3.及时观察,及时写观察记录和观察日记。接着,我在班上给学生们演示如何记观察记录,如何写观察日记,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每天早晨来校后观察,课间观察,放学前浇水,回去后写观察记录和观察日记。两个月后,孩子们种植的大蒜长出了嫩绿的蒜叶。与此同时,我们的孩子也通过观察和记录积累了许多的资料。记录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可爱的一面。有的用画画出了蒜的,有的用简短的几句话写出了蒜、青菜的生长过程,虽然只有简短的一些话,却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用心。孩子们人人参与种植活动,在种植中体验到了快乐。

12月22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下午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将把种的大蒜收割起来,一起品尝劳动的喜悦。孩子们剪大蒜、挑拣,忙的不亦乐乎。中午,在食堂阿姨的帮助下,孩子们品尝着自己亲自种的大蒜,个个脸上笑开了花。在活动中,同学们也有了很多的困惑:“在不同的土质种出来的植物是不是不一样呀?”“浇水有什么学问呀?”

11.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十一

一、 源于学生生活,提出活动主题

生活是丰富的、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例如,本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就迎来了中秋节。我问:“最近,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吃月饼,为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说:“要过中秋节了。”“过中秋节为什么选择吃月饼呢?”安静了好一会也没人回答。看来,同学们对中秋节不陌生,都知道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但中秋节蕴含的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企盼团聚的意义同学们知道的就不多了。我接着问:“你们想知道哪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同学们思考后,叽叽喳喳说开了:我想知道中秋节的月亮为什么那么圆?我想知道中秋节的来历,有什么传说?我想知道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有哪些习俗?我想知道过中秋的意义是什么?同学们热烈的提问和高涨的情绪也感染着我,就这样,我们定下了这次实践活动的主题:“七嘴八舌话中秋”。

二、 尊重学生兴趣,选择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教”始终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好活动主题。笔者认为,只要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的,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都可以是我们的选择对象。在此框架内,以学生的兴趣为选择导向,更有利于活动的实施,再制定出具体的活动细则,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比如,秋天到了,每次上课,桂花那甜而不腻的幽香暗暗围绕着我们,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我问学生:“桂花飘香,这是什么季节了?”“秋天来了。”“你喜欢秋天的什么?”有的说:“我喜欢秋天的水果,又多又好吃。”有的说:“我喜欢秋天的树叶,好多颜色,很漂亮。”有的说:“我喜欢秋天的菊花。”有的说:“我喜欢秋天的天气,很凉爽。”……同学们喜欢这么多的事物,充分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于是,我说:“你喜欢的也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这样吧,我们全班同学举手表决,提出我们最想研究的问题。”

三、 依据已有知识,确定活动主题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常常发现学生的心中其实藏着许多“为什么”,每当遇到学生提问时,无论问题如何,我总会及时用“小博士”“小问号”“问题大王”“智慧星”等称号来表扬和鼓励学生,目的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保护他(她)那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积累、能力限制等,他们提出的诸多问题不一定都适合拿来研究,因此,教师要当好参谋,把握好活动主题,让学生少走弯路,顺利、有序、高效地开展好实践活动。

四、 关注社会生活,提取活動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可以成为活动主题的来源;我们周围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资源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比如,中央电视台每月都会提示“值得关注的日子”。这些特殊的日子,给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主题。比如3月12日的植树节,4月22日的世球地球日等就是受到普遍关注的环保问题,这个时候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6月6日是爱眼日,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谈谈近视眼的苦恼,开展“保护视力,告别眼镜”的活动,大受学生欢迎,还起到很好的“爱眼护眼”的教育宣传作用。9月20日的爱牙日,我借机开展“爱牙健齿强身”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等有关知识,养成注重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借助社会生活中生动活泼又切实可行的资源作为活动主题,才能真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活动主题的选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教师只有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感受、体验,在生活中观察、探究,在实践中设计、操作,才能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中的一朵奇葩。

12.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十二

根据重庆市教委中小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 我校结合县教委的部署积极开展了学生课程辅助活动。为此, 我们学校组建了课程辅助科技特长班, 并开展了一些列小学生可行的科技活动, 叶画制作就是其中一项。

二、指导思想及活动目标

叶画是用植物的叶组成的画, 是科技作品, 又是工艺品。叶画制作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丰富的想象力和成熟的动手能力并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从小热爱大自然, 欣赏大自然, 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活动适应的对象及活动方式

叶画制作适合小学任何年级的学生, 可利用课外科技活动的时间分组合作完成或个人独创完成。

四、活动内容

1.欣赏叶画作品。2.准备制作工具。3.采集植物叶片。4.压制叶片。5.设计制作叶画。6.展示评比活动。

五、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组织

组织愿意参与叶画制作活动的学生报名并参加集中学习培训, 布置本次活动的内容, 时间安排, 讲解此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活动方法指导。要特别强调活动的成败在于准备是否充分, 是否有耐心。一定要能够持之以恒地完成本次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组织教师的联系电话, 以便对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与指导。

第二阶段:欣赏叶画作品, 提出叶画制作的重点、难点

观赏叶画作品, 感知什么是叶画, 通过观赏由各种不同的叶片组合而成的图画, 欣赏植物以及植物叶片带来的美, 从而激发叶画制作的兴趣。

在欣赏叶画作品的同时, 给学生提出制作的重点是搜集各种不同形状, 不同颜色, 不同大小的叶片, 一幅好的叶画作品需要的叶片量较大, 而且种类要多, 这样在制作时才有可供选择的材料, 才能完成一幅好的作品。叶画制作的难点是构图, 要利用叶片的自然形状和颜色 (不能用剪刀修剪叶片) 构出具有艺术性和创新特色的作品。这需要留心观察生活, 善于联想才能制作出一幅幅描绘大自然, 描绘生活的美丽图画。

第三阶段:准备

工具材料准备:各种废杂志或成叠的废报纸、乳白胶、剪刀, 镊子、餐巾纸, 八开卡纸 (台纸)

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课外时间在家长的带领下采集叶片 (也可以利用学校科技活动的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山林采集, 注意强调安全问题) 。要求采集带有叶柄且形状、大小, 颜色不同的叶片, 每种叶子多采一些。太大的叶片不要采集, 腐烂、破损、有虫卵的叶片不要采集。注意那些生长不正常的叶子, 这些叶子形状特别, 构图时会有特殊用途, 采集时要留心。注意采集树叶时尽量了解植物的名称, 不要损坏花草树木。

整理和精选:把叶子从枝条上摘下, 选精去粕, 数量尽量多一些, 以备选用。

压制和分类:压制的目的使叶片变得既干燥又平整, 也就是给叶片定形。没有经过压制的叶片是不能使用的。把叶片按叶形进行分类, 把同一类的叶片放在一本杂志中并压上重物便于取用。要用吸水性强的杂志压制叶片, 隔三四天把叶片换个位置, 便于叶片尽快干燥, 避免发霉。

第四阶段:制作叶画

1.构图定名:构图是制作叶画关键的一步, 叶画的内容非常广泛, 可以是植物类、人物类、情景类、景物类、科技、故事类、舞蹈类等。构图时要注意合理、巧妙和新颖。由于受到叶片形状的限制, 构图大多采用会意、夸张的手法。构好图后, 还要给叶画一个好的标题, 也就是命名。

2.上台纸:上台纸是把创作一张叶画所需要的叶片放在台纸上, 按照设计好的构思摆好, 用一个手指轻轻按住叶片的中央, 可在台纸上滑动, 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取叶片最好用平头的镊子, 不致损坏叶片。

3.固定:把摆好的叶片用乳胶贴在台纸上, 保持画面的干净, 多余的胶可以用餐巾纸擦掉, 不要留下指纹的痕迹。

4.保存:叶画上面落有尘土很不容易去掉, 如果要长期保存叶画, 可以在上面加上一层玻璃纸, 也可以把叶画放在镜框中, 然后挂在墙上。

完成了这样的几个步骤, 一张美丽的叶画就做成了。

六、展示评比活动

以学校的名义, 开展叶画制作比赛活动, 让每个孩子都参与, 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比赛办法:1比赛可以分个人和小组、班级团体赛。2每张叶画必须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叶子组成。3叶片不能用剪刀修剪。4叶画不能用彩笔上色及文字说明。5不能用植物的其他器官制作叶画, 只能用叶。6用八开白板台纸。

叶画内容自选, 要求健康美观。

评选办法:1构图50分, 要求合理、新颖、有创造性。2选叶10分, 要求形、色、各种叶兼顾, 有一定数量。3画面10分, 要求整洁、平展、无其他痕迹。4叶片30分, 要求平整干燥。

从分数高低, 评出一、二、三等奖, 并将优秀的作品在全校展示。还可以将特别好的作品挂在学校的走廊, 楼道的墙上, 美化校园。

七、总结延伸

上一篇:企业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下一篇:综治维稳工作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