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关爱体系方案(11篇)
1.学生关爱体系方案 篇一
银花镇中心学校
关于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和女学生
工作的实施方案
各学校、幼儿园:
加强留守学生和女学生关爱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和创新学校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后顾之忧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需要。加强留守学生和女学生关爱工作,给予广大留守学生和女学生多方面的关爱和帮助,弥补亲情缺失,使其具有阳光心态和健康体魄,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县教体局的要求,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育部、全国妇联、中央综治办、团中央、中国关工委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女学生和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
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目标任务
1、通过对留守学生和女学生的调查分析和与他们的沟通交流,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和女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2、及时妥善的解决留守学生和女学生在文化教育、家庭生活、心理健康、社会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让所有留守学生和女学生“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监护有人、健康有保、安全有护”。
3、加强留守学生和女学生受教育的全程管理,建立学生档案。
4、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心身健康的活动,鼓励留守学生和女学生积极参与,缓解其孤独情绪。
5、加强安全教育。增强留守学生和女学生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预防溺水、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对学生的伤害。
6、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及时发现和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预防留守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预防留守学生和女学生受到不法侵害,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保障学
生人身安全。实现全面覆盖、关爱到位,力争做到无盲点、无漏洞、零事故。
三、主要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和女学生领导小组,中心校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和女学生办公室,由中心校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心校女副校长和完小以上女副校长为成员,办公室设在中心校。中学、完小也要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和女学生办公室,由各校校长、负责人担任组长,女副校长为副组长具体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班配备的重点负责师德师风建设关爱留守儿童和女学生的副班主任为成员具体配合女副校长的工作。加强对留守学生和女学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明确责任与分工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学生和女学生档案。在新学期学生报名时,学校要认真做好留守学生和女学生入学管理工作,学生报名时,分管女副校长和各班的重点负责关爱留守儿童和女学生的副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和女学生学籍变动情况,将保障留守学生和女学生按时入学。全面建立留守学生和女学生档案,将其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和监护人变更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并及时更新,准确掌握留守学生和女学生信息。各初小和教学点,有中心校女副校长具体负责,各教学点负责人做好配合。
3、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和女学生的谈心制度。要求完小、中学女副校长和负责师德师风的各班副班主任每周对留守学生和女学生每人谈话一次,中心校女副校长和教学点负责人对教学点留守学生和女学生每十天谈话一次,并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和女学生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开展家校联动组织工作。完小以上女副校长和负责师德师风建设的班主任每月要对留守学生家访一次,并做好记录。对留守学生和女学生集中的学校分管女副校长要组建家长委员会,要遴选家长和监护人参加。家长委员会要引导外出务工家长以各种方式关心留守学生,协助学校加强留守学生教育,支持、推动学校对学习和生活困难的留守学生和女学生的帮扶。分管女副校长要对留守学生和女学生家长、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增强其做好做好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学校还应采用多种方式加强留守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如开设亲情电话、视频聊天、亲情书信等方式,是留守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5、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
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和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从分发挥心语室的作用,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自我保护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7、对留守学生和女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组织学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及刑法中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观看法制宣传片、宣传画、开展法制教育等,使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8、大力开展关爱女学生、留守学生、住宿生活动。各校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访、代理家长、心理辅导、学习困难和家庭困难学生的帮扶活动等,进一步加强关爱工作。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工作力量。教体局为全县完小以上学校配备女副校长,充实加强留守学生和女学生关爱工作的领导力量。各学校不得随意调换女副校长工作岗位或安排其他繁重的工作,导致师德师风和关爱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对于留守儿
童和女学生较多的学校,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为各班配备师德师风、关爱留守学生和女学生的副班主任,重点配合女副校长开展工作,确保此项工作万无一失。2.各校也要实行关爱留守学生、女学生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直查直处直通车”,设立办公室,负责关爱留守学生、女学生和辖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开展相关工作,向社会开设监督电话,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实行“两代表一委员”评议学校师德师风制度。以镇为单位每学期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对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进行评议,按评议结果定为良好、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档次,对评议为不满意的学校,要制定整改方案,查找主要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并实行责任追究。3.实行一级向一级负责工作机制,镇中心学校校长要与辖区各学校校长签订工作责任书;中小学校长要与分管女副校长签订责任书。分管女副校长与负责师德师风、关爱留守学生和女学生的副班主任签订目标责任书。
4、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分管女副校长在关爱留守学生、女学生方面与校长负有同等责任,分管安全工作副校长负有一定责任,违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职工负有直接责任。
银花镇中心学校
2013年8月27日
2.学生关爱体系方案 篇二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支部生活需要不断创新
(一) 构建更加丰富多彩的党支部文化生活
作为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 大学生的党支部文化生活应当与时代紧密地联系起来。每年每个学期, 高校党支部都有向党组织输送新人的任务, 每天的工作任务是十分繁重的, 因此要想营造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氛围, 就应当改变当前的党支部工作形式。党支部的文化学习生活应当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纲要的指导下, 丰富党支部活动的内容, 不仅要体现出较强的时代特点, 还要能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帮助。这样的党支部活动才是真正顺应了学生需求的活动, 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活动开展方式。随着党中央深入落实马克思荣辱价值观, 党支部的活动应当有一定的侧重点, 确保党员以及发展对象能准确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念。
(二) 全新的支部生活模式
传统的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形式已经沿用了很多年, 一般都会采取开会、读报、学习中央文件等形式, 这种活动模式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乃至世界环境当中已经失去了优越性, 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 也不乐于主动参与到党支部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改变这样的形势, 党支部可以规划出全新的活动形式, 可以将读报改成观看影音资料、将讲座改成主题教育讨论等, 都能吸引学生加入到党支部活动中来。为了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象, 党支部活动策划可以设计相应的模拟环节, 让学生通过对时事的模拟来增强对价值观的理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到学校来举办讲座或是见面会, 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与高校其它学生组织和团体形成联动机制
(一) 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领导作用
为了保持学生党支部的先进性, 有关各方应当加强先进党员的引进工作。无论如何, 党支部只是由学生组成的一个小机构, 因此也并不能做到多大, 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还需要与青年团学组织相互合作。除此之外, 随着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青年团学组织当中, 各个学生会也如火如荼地建立起来, 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学生会的影响范围也十分广大。党支部应当与学生会起到相似的作用, 不仅能策划组织一定规模的党支部活动, 还要能通过这些活动来学习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确保党员与积极分子的先进性。
(二) 有条件的党支部还可以开设课程班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大部分学校都采取了学分制这种国际范围内广泛采取的教学制度。在学分制的教学理念当中, 班级只是学生聚集在一起的一种形式, 但是在教学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一个课程班当中, 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班级, 专业也不尽相同。每个学期, 学生都会在特定的时间进行选课, 选取的教师也是自己喜欢的教师, 因此课程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较强。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 党支部应当改变传统的工作形式, 通过增设党员课程班的方式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同学们平日里上的马克思主义课程无法面面俱到, 因此在党支部开设党员课程班能有效扩充学生们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层面, 以便于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三、加大高校学生党支部实践作用发挥的方法研究
(一) 通过优秀的党员来对其他个体起到带头效果
党员的先进性是很显著的, 为了对其他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党支部应当多给党员同志安排任务。在学生群体当中, 党员是先进的代名词, 也是所有学生都希望达到的高度。党员学生应当自觉贯彻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会带动其他学生共同上进。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当中, 优秀的人总会得到重用, 因此在学校中也应当突出道德高尚、品行良好的学生的作用,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当中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带动大家的积极性, 共同进步。
(二) 提升党支部管理的效率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层面的, 无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学校中, 所有的工作都是建立在一个个群体之上的。为了更好地开展管理活动, 高校的党支部应当建立起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工作体系。为了确保党支部活动的规律性, 就应当制定严格的活动制度。日常活动中对党支部学生进行考察, 并收集群众对党支部活动的意见与建议, 将其反映到下一次的活动之中。党支部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仅需要一套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还要能给党支部学生的学习生活予以一定的帮助。在这件事上, 党员应当起到模范作用, 带动各个积极分子, 吸引更多群众加入到这个过程中来, 扩增先进分子队伍。
结语
为了建设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需要很多人的长时间努力。而高校人才云集, 充分利用高校党支部的先进性, 能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加速达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学生党员应当了解到自己的关键性作用, 在学习生活中自觉为其他同学起到榜样作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还需努力, 我们相信经过多方的共同工作, 我们终将建立起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参考文献
[1]徐进.论高校党建的创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J].商情, 2013, (36) :16.
[2]侯峻.高校基层党支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J].传承, 2011, (9) :22-23.
3.学生关爱体系方案 篇三
关键词:农村;五位一体;留守;未成年人;关爱;体系
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心理发展的异常。通过五位一体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可以帮助他们正确面对人生,学会自信自强,从而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加强对留守学生关爱体系建设的宏观指导
留守未成年学生的成长需要各级部门的重视,政府要加强立法和宣传。我国在1992年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又在1999年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填补了我国少年司法的空白,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现有法律、法规由于线条过粗,因此我国现有法律还需进一步完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探索有偿代理监护制度。还要进一步加大对侵害留守儿童犯罪的打击力度,针对侵害留守儿童的犯罪,公检法机关在依照法律及时办理的同时加强宣传,提升法律威慑作用。农村留守未成年学生不仅仅是教育和生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要教育和关爱作用
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教育的主要阵地,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机构,学校对他们成长的影响尤为关键。教育部门应加快解决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入学就读的问题,在实际中解决好城市入学门槛高、经济条件限制等问题;还要加强农村普通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尽量实行学生寄宿制。学校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要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同时,还要培养其独立自主能力和与人合作互相协调的能力等,要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品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要加强法制教育,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学校要开展法制平安讲座,促进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的开展。社会在发生着急剧地变革,教师也应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和教育方法。对待留守儿童要因材施教,对待留守儿童还要更多耐心和关怀,要多鼓励学生、赞赏学生,帮他们树立信心。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随时洞察学生心理,通过家访、座谈、结对帮扶等办法,给这些学生以更多关心。
三、提高家庭对留守子女的重视程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在农村留守成年人关爱体系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健康发展的方向。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阵地和基础,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产生正确的价值趋向。留守儿童父母应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在外出打工之前,一定要将自己在外打工的情况、联系方式等告知学校,并主动地和学校及监护人加强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状况。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要加强和子女的交流和沟通,最好每天联系一次,还要经常和临时监护人保持联系;要利用打工的淡季,尽可能多回家和孩子团聚,做到挣钱和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教育孩子过程中宽严有度,对孩子要爱而不溺,宽而不纵,不能因为长期不在身边就过分溺爱,总以为多给物质刺激就是好父母,也不能发现问题后简单地呵斥和棍棒教育,缺乏耐心的沟通交流和人文关怀。不在孩子身边更要尊重孩子,赏识孩子,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理想意识逐渐增强,而父母的赏识尤为关键,要多鼓励多安慰多支持。
四、营造适合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每一个人成长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尤其对未成年人更是如此。人的思想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智慧的发展是靠他自己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慢慢建构起来的。大力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监督,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氛围。各媒体、单位、组织、个人都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留守”儿童成长做出努力,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适当开展留守儿童活动,弥补儿童离开父母后的空虚感。有关部门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整治,加大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共同营造孩子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政府除了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外,社会组织和各级机构也要为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的设施的办学条件做出贡献,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倡导社会尊重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权利,大力开展城乡儿童手拉手等活动,增进城乡儿童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五、合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正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它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伙伴。作为网络应用人数不断提高的未成年人,尤其是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他们更容易依赖网络、迷恋网络。他们从网络中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和获得能力,但网络的隐蔽性、信息的复杂性、自由性等特点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最严峻的挑战。搞好网络环境需要国家网监部门、网络建设者和学校教育者等共同努力,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各级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广大公民都要关心支持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要加强农村生活环境治理,学校和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彻底清除一些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等,要加大惩腐力度,让未成年人远离暴力、远离色情,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要合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在外打工的父母要定期通过网络和子女进行沟通和交流,学校也要利用微博、微信、聊天群、社区等网络功能积极引导学生,以便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各级组织和机构也应建立各种有效网络平台让留守儿童在网络中学习和娱乐。
【参考文献】
[1]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
[2]王瑞娟,石新岩.浅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5(4).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不一样的成长: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呵护孩子的童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4.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实施方案 篇四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关于农村留守学生关爱活动实施方案
各村(社区)党支部、村(居)委员会,镇属各部门,驻镇各单位:
关爱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是新形势下社会和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和社会工作的一大难点。为加强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特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调查摸底,建档立卡。由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和村(居)工作督导组,抓紧时间,深入村社、学校、农民家中,进一步摸清留守儿童、问题学生、特困学生、辍学在外的闲散儿童现状,全面掌握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监护等具体
情况,在校学生主要由xx职业技术学校、xx小学负责摸排;非在校的留守儿童由村(居)负责摸排,并统一要求建档立卡。
二、优化环境,确保安全。要加大力度整治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一是对学生上学、放学必经之路加强交通、水上、地质灾害、雷电等安全隐患的经常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立即整改。二是派出所、工商所、文化站等部门对发廊、游戏室、台球室的整治和监管,坚决取缔接纳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网吧。三是深入开展“警校共育”,设立校园警务室,学校要配齐协勤人员,积极开展“法律三进”活动,定期举行法制教育讲座,增强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四是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坚持开展“五清理(清理管制刀具、清理D级危房、清理食品卫生隐患、清理学生中的不法团伙、清理校园黄毒书刊),三整治(整治校园周边治安隐患、整治校内安全隐患、整治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工作,防止学生打架斗殴、以大欺小、拉帮结伙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五是学校成立护校队,有领导、有队员、有设施、有标志、有制度、有记录,组织教师在上学、放学时的重点路段进行巡逻,确保学生安全,建立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校内安全应急机制,当遇到伤害时,应该在第一时间告知代理监护人,尽快告知在外务工家长,并在2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学校的“两免一补”经费要尽可能向留守儿童、特困学生重点倾斜,确保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完成学业,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三、十大举措,关爱留守儿童。一是学校建立“留守儿2
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要准备必须的生活用品,也可适当开展现金借支服务,“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热心关爱工作、身体健康、品德高尚的无私奉献的自愿者。积极探索运用社会力量建立“留守儿童托管所”。二是每位留守儿童有代理家长,代理家长由留守儿童父母在其亲朋好友中委托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人员担任,学校要登记清楚代理家长情况,并督促其履行好监管职责,务必做到每个留守儿童都有一名固定的代理家长。学校要大力推广“校讯通”,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广泛交流,方便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三是每所学校每班每周必须上一堂安全课、法制课,每半学期分别举办一次留守儿童法制、安全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知识。四是每所学校每月举办一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五是学校充实图书藏量,指导每个留守儿童读一本好书。六是指导每个留守儿童参加一项课外兴趣活动小组,丰富其课余生活,陶冶其高尚情操。七是每个教学班为每个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生日开展一次快乐生日班队活动,组织学生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等健康活动,让每个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过上一个快乐的生日。八是引导每个留守儿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九是每所学校为留守儿童安装一部以上亲情电话,方便他们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节假日与家长联系,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十是学校每学期给每个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家长写一封信,鼓励家长为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教育出谋献策,引导每个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家长生日给在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信,致以祝福、汇报学业、述说家事,报告喜迅等,对学生进行
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让他们健康成长。
四、奉献爱心,帮扶帮困。
积极开展留守学生关爱活动。政府及各部门的干部职工和学校教职员工要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党政事业干部“一帮四”、学校教职工“一帮N”。帮扶工作要做到:一是参与帮扶的人员每月到校1次,了解他们在校的学习、表现和生活情况;二是参与帮扶的人员每半月与帮扶对象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沟通1次;三是参与帮扶的人员每季度向帮扶对象家长通报1次其在校的表现情况;四是留守儿童生日的时候,配合学校开展以“快乐生日”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五是参与帮扶人员适当给留守儿童购买一些学习用品、书籍等;六是学期结束时,帮扶对象向帮扶者以书信的形式汇报本期学习、生活情况。
积极开展“问题学生”帮教活动。学校为问题学生落实一名有爱心、责任心的帮扶教师,对特困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教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帮教活动,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帮教效果。大力开展“问题学生”“五个一”活动,即“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学生”,充分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慢慢进步。针对问题学生心理上有自卑、孤僻、不合群等特点,大力倡导“大手牵小手,大家连小家”的活动,让他们在师生的关心帮助中潜移默化,矫正自己的行为。
积极开展特困学生帮困活动。为每位特困学生落实一名帮扶对象。各校设立“爱心驿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坚持正确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4
积极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增强他们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关爱特困学生基金”,加强对资金的管理,确保帮扶资金落到实处,努力解决特困学生的生活、学习困难。
五、逗硬奖惩,严格考核。建立关爱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考核制度,把关爱留守儿童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职工及学校考核和教师年终考评、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量化评估办法,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关爱工作作为学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常规教学等工作同等严格考评,逗硬奖惩。镇督查办要对学校、部门关爱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与工作考核及干部年终考核和职务晋升有机结合起来。定期召开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展评选“十佳留守学生”、“十佳代理家长”、“十佳帮扶对子”等活动,充分树立并发挥身边榜样作用,感召师生,感召社会。
2011年6月5日
主题词:留守儿童 关爱活动 实施方案
抄 送:县委办,县府办,县社会治安集中整治办公室,县政法委,县教育局,县委派驻合流督导组。
xx镇党政办 2011年6月5日 印
5.08。3关爱留守学生活动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由于打工经济的兴起和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将儿女委托给祖父辈或其他亲戚照管。切实加强农村外出务工农民留守子女的教育和管理,让留守学生在学校能安心地学习,特开展此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教师中倡导“温馨”教育、“赏识”教育,让“留守学生”感受学校、班级温馨的“家”的氛围。
2、让每一个班主任都成为心理咨询的行家里手,让每一个办公室都成为留守生的心灵驿站。每个教师每周不少于一次与“留守孩”谈心、交心。班主任每两月撰写一篇留守生工作随记。
3、班主任每周至少一次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家长或托管人联系,家长及托管人每月至少一次通过书信、电话与学校联系。家长与学生也要增加亲子互动与沟通。
4、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制度。要求教师要重点做好留守生的家访工作,每位教师对留守生每学期实地家访不少于5次,每月与留守生家长至少联系一次,促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5、建立结对帮扶制度。一是组织教职工与 “留守孩”结成对子,加强个别辅导,实行全程跟踪教育。二是组织同龄优秀学生与“留守孩”结对子,开展生活、学习互动互帮活动。
三、具体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确定专人负责。
在学校建立关爱“留守学生”的领导组织,制订工作方案,安排专人狠抓落实。建立德育、心理教育辅导制度,辅导“留守学生”学习;以班级为单位设立“留守学生”互助小组,并登记造册;两周召开一次“留守学生”会议;设立亲情热线,周末安排“留守学生”和家长通话交流。
(二)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
内容包括学生姓名、班级、性别、年龄、父母姓名、打工地点、联系电话、学生监护人、学习成绩、行为道德、思想品质、学校帮教人等。逐班逐生登记造册,摸底排队,建立档案;做到“七有”:有常规制度,有工作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有总结,有档案,有专人负责。(三)管好“留守学生”的学校生活。
安排专人照顾“留守学生”生活,建立留守学生帮扶制度,给“留守学生”过生日;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发现他们在思想上、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予以解决。
(四)、积极发挥团组织作用。
团支部积极组织团员和“留守儿童”结对子,一帮一;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联谊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
(五)、办好家长学校。
开好两次家长会,一次安排在寒假,“留守学生”家长打工返乡的时候,利用这次家长会,相互交流学生的学习、思想等各方面情况,指导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另一次安排在学期中,邀请全体“留守
6.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实施方案 篇六
近几年来,农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把自己的子女有的交给爷爷奶奶管理,有的托给亲戚朋友照看,有的甚至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让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少年”,也就是我们的“留守学生”。“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学校的一个大难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国务院《
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以及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乡各中小学实际,特拟订**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学校的关爱,让学生不孤独、不自卑。
2、通过学校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家庭温暖。
2、通过学校的关爱,让学生养成自主、自立的良好习惯。
4、通过学校的关爱,让学生树立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理想。
三、主要内容:
1、有计划地安排生活费。
2、与其他同学正常交往。
3、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4、养成自觉学习习惯。
5、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6、孝亲敬老、讲诚信。
7、培养自我约束能力。
8、珍惜时间、珍惜青春。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全乡成立以**乡中心学校校长为组长,**乡中心学校基教干事和**乡中小学校长为副组长,全乡完小、初小校长和干事为成员的**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基教干事为办公室主任。要求各中小学要成立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实施方案。
2、做好10项工作。(1)利用寒、暑假搞好摸底工作,开学报名时由学生填好“留守学生”登记卡,交班主任处保管。(2)、由班主任造好“留守学生”登记册,交学校汇总成册,学校将汇总册和“留守学生”统计(电子表格)表交中心学校备案。(3)各班要认真落实部分“留守学生”教师“一帮一”,学生“一带一”任务,并认真开展好“一帮一”、“一带一”活动,学校必须将“一帮一”、“一带一”情况汇总,并交中心学校备案。(4)尽可能地开通亲情电话,设立“留守学生”专用寝室、食堂等。(5)确立班主任与“留守学生”父母定期电话联系制度,并如实填写“留守学生”登记卡,学期结束交学校存档备查。(6)学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对关爱“留守学生”的帮扶,开展部门联动。(7)开展家校联动,搞好“留守学生”监护人的培训工作。(8)把“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9)学校要及时总结、交流关爱“留守学生”的典型经验,并将典型材料交中心学校“留守学生”办公室。(10)学校要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与关爱“贫困生、德困生、学困生、残疾生”工作相结合。
3、完善10项记载。(1)亲情电话记载。(2)与“留守学生”谈话记载。(3)与“留守学生”家长联系记载。(4)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联系记载。(5)具体关爱行动记载(6)“一帮一”、“一带一”活动记载。(7)“留守学生”个案成长、进步记载。(8)典型案例记载。(9)社会、部门联动记载。(10)“留守学生”中的“优秀干部”、“优秀团员”或“优秀少先队员”、“学习标兵”记载。
7.学生关爱体系方案 篇七
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群体。相关调研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如何让这近一亿儿童幸福的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的成长。妇联等相关部委在行动——
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全国妇联、中央综治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联合开展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在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13个省市确立了26个市县区作为试点,其中包括18个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8个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截至目前,试点工作已使100多万留守流动儿童直接受益。
广东省中山市、东莞市东城区推行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制度,以积分排名的方式为外来流动人员安排入户和入读公办学校的指标;
浙江省绍兴县、江苏省张家港市等地分别制定出台了《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新市民同城化待遇步伐的实施意见》等,为新市民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参加医疗保险等提供政策依据;
山东省德州市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数据信息库,初步建立了留守儿童动态监测电子信息平台;
……
2011—2012年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评估报告显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26个试点地区党委政府出台了有关惠及留守流动儿童的政策文件119个,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为优化留守流动儿童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此外,试点地区还努力构筑教育管护网络、基层帮护网络、社会帮扶网络、安全保护网络,一年来,共新建关爱服务阵地7000多个,初步建立了学校、家庭、社区相互衔接的关爱服务网络,其中建在学校和乡镇、村的分别有3000多个,建在社区的有近800个。
评估报告指出,在试点工作实施过程中,试点地区结合实际,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富有实效的关爱活动,努力使留守流动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生活有助、安全有保。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关爱服务模式,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模式包括:多位一体关爱模式;点阵式关爱模式等。流动儿童关爱服务模式包括: “五同”关爱模式 ;“妇工+社工+义工”关爱模式;“五有”关爱模式;积分管理关爱模式;蒲公英家园关爱模式等。
评估报告认为,从评估结果看,开展试点工作适应了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的需要,符合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取得了预期效果。因此,2013年,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综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深化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在深入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大调研力度,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力争在完善机制、制度保障、政策支持、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提升试点工作水平,彰显试点工作的示范效应和社会效应。
8.学生关爱体系方案 篇八
一、指导思想:
近几年来,农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把自己的子女有的交给爷爷奶奶管理,有的托给亲戚朋友照看,有的甚至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让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少年”,也就是我们的“留守学生”。“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学校的一个大难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怀化市关工委《怀化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则》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实际,特拟订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学校的关爱,让学生不孤独、不自卑。
2、通过学校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家庭温暖。
2、通过学校的关爱,让学生养成自主、自立的良好习惯。
4、通过学校的关爱,让学生树立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理想。
三、主要内容:
1、有计划地安排生活费。
2、与其他同学正常交往。
3、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4、养成自觉学习习惯。
5、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6、孝亲敬老、讲诚信。
7、培养自我约束能力。
8、珍惜时间、珍惜青春。
四、具体措施:
1、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组长:张智群(校长)
副组长:冯宗刚(副校长)
成员:毛成彩(主席)、杨芳敏(教导主任)
胡海霞(办公室主任)、各班班主任
2、(1)、利用寒、暑假搞好摸底工作,开学报名时由学生填好“留守学生”登记卡,交班主任处保管。
(2)、由班主任造好“留守学生”登记册,交学校汇总成册。
(3、各班要认真落实部分“留守学生”教师“一帮一”,学生“一带一”任务,并认真开展好“一帮一”、“一带一”活动。
(4)、尽可能开通亲情电话,设立“留守学生”专用寝室、食堂等。
(5)、确立班主任与“留守学生”父母定期电话联系制度,并如实填写“留守学生”登记卡,学期结束交学校存档备查。
(7)、开展家校联动,搞好“留守学生”监护人的培训工作。
(8)、把“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
(9)、学校要及时总结、交流关爱“留守学生”的典型经验。
(10、)学校要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与关爱“贫困生、德困生、学困生、残疾生”工作相结合。
3、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9.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 3 篇九
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帮助外出务工的农民解决后顾之忧,根据我校留守儿童多的特点,特制定本体系:
一、各班级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档案要求填写清楚留守儿童家庭住址,临时监户人姓名,父母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二、实施帮扶留守儿童责任制度,建立教师与学生交心谈心制度,让有条件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
三、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平时要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身心健康,使留守儿童能深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亲切感和信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
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针对一些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里障碍问题,教师要定期开展情感教育,给学生以温暖。
五、以人为本,做到“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体差异,分组及个别进行辅导。
2、生活上做到优先关心和照顾,教师要做到对留守儿童实行多瞧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孤独的心灵。
10.学生关爱体系方案 篇十
2.2创造条件鼓励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减少家庭离散。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这是减少留守儿童的重要途径。要减少家庭离散,只有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了,才能促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广大农民才能真正留在家乡。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吸引外来投资,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促使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打工。第二,重视小城镇建设,发挥小城镇对于劳动力转移的带动作用,促使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靠拢,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第三,针对农民工教育程度比较低的情况,尝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农民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激励引导农民主动接受培训,实现农民工就近择业,减少农民工家庭同时或者长期在外打工,进一步减少儿童与父母的分离状况。
2.3创新工作形式,形成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创建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民间组织等多维立体互动的社会资源整合平台。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推动现有群团组织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动员妇联组织兴办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动员共青团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志愿者活动;动员社会慈善机构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捐赠活动;动员社(村)委会建立务工人员和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和随访工作,督促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与教育义务。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在兴办职业代理家长服务、托幼、文化补习、暑期托管、文化娱乐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
2.4发挥学校的作用,弥补家庭功能的弱化。学校是承担留守儿童社会化的主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中介功能,弥补家庭功能的弱化。首先,要加强教育投入,发展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规范化的管理与集体生活,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看管、照料等问题,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消除留守儿童安全隐患,解除务工家庭的“后顾之忧”。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农村教师编制,确保健全、合理的教师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减轻教师过重压力,聘任有责任心的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强化教师责任感,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真正让留守儿童感觉到温暖,远离孤独。再次,完善学校监护体系。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通过动态监测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管教;设立“代理家长制”,组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及时且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各种困难,真正担负起临时家长的职责。
3结论
作为中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家庭、社会与农村学校都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而关爱“留守儿童”则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亦或是家庭都应该积极相互配合,给他们以关爱与关注,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就能更好的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实现,才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国良.努力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J].当代教育论坛,(6):14.
[2]和秀涓.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一个生态学的视角[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125.
11.学生关爱体系方案 篇十一
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和争创自治区文明县“四连冠”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县文明办有关“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部署要求,推进学雷锋活动走向常态化、经常化,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根据县文明委“三关爱 ”活动实施意见安排,决定在全校范围广泛开展“学雷锋、倡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全校兴起“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热潮,营造文明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为使活动有效开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扎实推进“三关爱”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不断提全体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领导机构
为有效推进本次项活动活动顺利开展,特成立活动领导小
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实施,...同志兼任办公
室主任。
三、主要内容
以“弘扬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为主题,广泛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理念,大力倡导“当好人做
好事长好心有好报”的价值取向,广泛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
活动、关爱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关爱自然服务活动。立足工作
实际研究设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使学习雷锋志
愿服务活动真正融入时代生活、走进人们心灵、引领社会风尚、服务发展大局。使广教职工在参与活动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
高尚情操、增强社会责任。
(一)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扎实推进“学习雷锋、奉献爱
心”志愿帮扶活动,重点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子女和关爱残疾人等几个重点群体志愿服务活动,让这部分社会弱势群体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能够享受到他
们所期盼的幸福生活。利用“服务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劳
技活动”、“参观访问”等形式,大力普及“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理念,成立雷锋志愿服务队,开展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做到常态化,持续化,感激父
母养育之恩。通过鼓励和动员学生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
知心话,父母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祝福的话,给父母送生日礼物,为
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使学生懂得父
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老师教诲之
恩。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组织学生向老师表达感激教诲之恩。
以学校的名义动员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通过写一封信、谈一次
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花、送一句话等真挚朴实的方式,来表达
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感激同学帮助之恩。开展“牵手同学、共同进
步”等主题活动,以及给身边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
有益的事,培养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习惯,增进同
学之间的友谊。
(二)开展关爱社会志愿服务。重点在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知
识、维护公共秩序、引领文明交通、文化体育、网络文明传播
建设志愿服务,引导人们知礼仪、重礼仪、讲道德,推动文明的社会风尚、良好的社会秩序以及优质的社会服务的发展和形
成。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环境、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体会到党领导人民坚持改革开放30年来取
得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变化;体会到党和国家、社会对他们健康成长的无限关爱,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他们“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
厚情感。
(三)开展关爱自然志愿服务。关爱自然,善待环境。崇尚自
然,义不容辞。向广大师生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广泛普及低碳
生活方式,大力开展城乡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开展
义务植树、爱绿护绿、清洁环境卫生等志愿服务,共同营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生态环境。使广大师生了解到“志愿”不是法律
规定的义务,不是血缘附加的担当,而是个人自我认定的社会责任。
志愿服务光荣,奉献社会可敬。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主动、满腔
热情,投身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中去。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学习、传承、弘扬雷锋精神,争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志愿服务精神的实践者。
四、开展“文明餐桌”志愿宣传服务活动。以“文明用餐,节俭惜福”为主题,营造和谐文明的用餐文化,把精神文明融入师
生的日常生活,充分利用晨会、班会、教师政治学习、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加强开展“文明餐桌行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动员。结合学校开展的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
动,通过主题班日、主题队日、主题团日等实践活动,加大宣传力
度,提高广大师生“文明餐桌行动”知晓率和参与度。通过“小手
牵大手”的方式,将“餐桌文明”理念通过学生带给家长,带入家
庭,影响更多的家庭参与进来,扩大学校教育的辐射作用。
五、开展志愿者道德讲堂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宣传渠道,开展好学校志愿者道德讲堂活动,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道德讲堂”
主题教育班会,通过讲述“三关爱”志愿者队伍中“志愿者之星”的事迹,及以自我推荐、自我宣讲等形式,讲学生自己和身边的道
德故事,来为广大师生树立榜样,推动“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
使广大师生在行为上由“他律”转向“自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
善自我,提升素质,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把对学校重点
人群的教育引导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使学生在参与中认知、感
悟、接受、提高,人人争做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先行者。
六、方式及途径
1.队伍要丰富化。要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宣讲队伍,一是要发挥
学校骨干老师、优秀班主任、学科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二是要整
合家庭、社区资源,邀请其中的优秀代表参与学校教育,形成育人
合力;三是要特别重视发动各级美德少年、五好少年、优秀少先队
员、三好学生作为宣讲员,发挥身边好人的作用,邀请他们现身说
法,以点带面。
2.形式要多样化。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
为主要模式,设计多样化宣讲形式,使广大学生易于参与,乐于参
与。一是“我听”:以培训报告、讲演等形式,听道德故事,悟优秀
品质;二是“我看”:以演绎展示、学习发现等形式,把典型事迹和
品质形象化、具体化,使之更加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三是“我讲”:
以自我推荐、自我宣讲等形式,讲学生自己和身边的道德故事;四是“我议”:以辩论讨论、评议总结等形式,评议身边的好人故事,挖掘精神实质,不断升华自身道德境界;五是“我选”:以学生评选、菜单式宣讲等形式,由学生评选先进人物,由学生选择每一次宣讲的人物、主题和时间等;六是“我行”:以实践转化、提升素质为目
标,引导学生在认知、接受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后,见贤思齐,转
化行为。
3.时间要经常化。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宣讲,利用国旗下讲话
进行集中宣讲,结合民族精神月建设统一开展活动;要将“道德讲
堂”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学
【学生关爱体系方案】推荐阅读:
九年级一班关爱学生主题班会活动方案10-17
关爱学生案例08-14
关爱学生心得体会08-17
关爱学生演讲稿10-08
老师给学生关爱的10-20
小学生关爱老人作文08-03
关爱学生经典演讲稿09-14
关爱学生的心得体会09-21
写关爱的小学生作文07-21
大学生关爱活动进社区策划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