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2024-10-14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共13篇)

1.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一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自主学习、迁移推理的能力,在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认识,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的掌握,对后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本课时内容包括剪拼图形、总结公式、试一试、练一练和问题讨论五个环节,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通过猜想、动手操作、实际运用等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平移、切割这种转化思想,为后面学习其它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要注重让学生掌握这种转化方法,通过逐步深入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探究和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原型:平行四边形

3、探究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师: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关于平行四边形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认识了它对角相等,整个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师:你知道的可真多。

生2: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教师演示)师:你还知道什么?

生3:我知道平行四边形还具有不稳定性。师:这是咱上节课认识的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节课咱继续来研究平行四边形,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探究与解决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是我直接告诉你们呢,还是想自己动手探究一下 生齐:自己动手探究。

师:那请同学们先大胆的猜想一下,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

生1: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师板书)师: 还有不同的猜想吗? 生2:我的猜想是底乘以四。师:有同学需要补充的吗?

生3:我觉得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等时,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生4:我也觉得不对,因为底乘以四是周长。师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都是底乘以四吗 生齐: 不是 师 :为什么不是呢 生1: 底的长度不一样

师 :周长可以用平行四边形个边的和来表示。还有别的猜想吗? 生1: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把三角形向右平移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所以我觉得是底乘以邻边。(师板书)师 :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 我们分组验证好不好? 生齐: 好

师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卡片和学具,就放在你们面前,在验证之前我们要有一个规划。(课件展示)师:那开始吧!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来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并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组1汇报:我们验证的是底乘以邻边,我们得出的结果与数方格得出的结果不一样,所以底乘以邻边的猜想是不正确的。

师:你们验证出底乘以邻边这个猜想是错误的,真棒!还有不同方法吗?

小组2汇报:我们是这样操作的,先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画了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剪下,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把三角形向右平移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最后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小组3汇报:我们的方法和她们的差不多。但我们是在平行四边形的这边任意取一点,沿这点画一条高,沿这条高剪下,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直角梯形,把左边的梯形向右平移也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我们也发现这样剪拼后,它们的面积不变,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是太聪明了,能想出这么多方法,还发现了这么多知识。你们的操作跟她们的一样吗? 师 同学们剪下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行吗?同学们一起验证一下吧。师 :那为什么要拼成长方形呢? 生 :长方形的面积好计算。

师 :我们是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是利用了什么方法呢。生齐:平移和转化。

师 总结教学过程,通过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就学会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训练与应用

师:老师这还给你们带来两个平行四边形,你们能帮我求出它们的面积吗?

师:第二个平行四边形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同学们。你能帮我求出底边10厘米所对应的高吗?(学生解决)

师:从以上练习大家可以发现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要知道它的一组底和高,而且底和高要相对应的一组。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看来,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知识,是啊,只要你们今后继续勤动手,肯动脑,你们还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二

教材地位:《标准 (2011) 版》中对扇形的要求是“知道扇形”因此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扇形, 理解圆心角, 感受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学生初步认识扇形, 为后续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的物品, 认识扇形, 了解扇形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 探索出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扇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准备:圆片、活动角、课件

教学片断: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1) 师:拿出你手中的圆片, 任意折叠成一个扇形, 举起来, 仔细观察, 扇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二:认识扇形的基本特征)

生:扇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有几条对称轴?折折看, 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动手操作, 并总结出扇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只有一条。

(2) 师:放下手中的图形, 请看黑板, 在这个圆中有扇形吗? (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在圆中放了一个活动角, 活动角的的长度与黑板上所画圆的半径相等, 活动角的顶点放在圆心上——图一左一)

生:有扇形。

师:这个图中的扇形中哪儿, 谁能帮我指出来, 它的圆心角又在哪儿呢?

指名学生上到黑板前指出来。

师:仔细观察:这个扇形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现在呢? (教师多次拉到活动角的一边, 使活动角变大——图一)

生:变大、变大、变大。

师:我是通过改变什么而使扇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生:圆心角的大小。

师:观察真仔细!再观察, 现在扇形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 (教师多次拉到活动角的一边, 使活动角变小——图二) ?

生:扇形变小了, 变小、变小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 你发现了什么?

生1:改变圆心角的大小, 扇形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生2: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师:还有谁说得更详细一些吗?

生3:在同一圆中, 圆心角越大, 扇形越大, 圆心角越小, 扇形越小。

师:我们通过下面这个图再来验证这一结论:仔细观察, 在这个三个扇形中, 哪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最大?那这个扇形是不是最大?哪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最小?那这个扇形是不是最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同一个圆中, 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的大小。教师板书。

三、教学反思

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 我通过让学生任意折叠成一个扇形, 加深了学生对扇形的表象认识;再仔细观察图形手中的扇形;最后动手操作折一折来研究扇形的对称性,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体会了扇形的轴对称性。

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的关系, 虽说简单, 但是要想使学生能理解, 并且印象深刻, 教师通过活动角直观动态地呈现扇形的大小变化, 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有关。在这之后我又通过同一个图内三个大小明显的扇形以及它们对应的圆心角来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 有利于深入掌握扇形的特征。

在本节课中, 我开课简洁, 开门见山, 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导入, 在生活与数学问题之间巧妙的建立起一个联系的纽带, 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为高效课堂迈出了第一步。

教学流程的设计上, 体现了“以学而导, 学导结合”的教学理念,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上我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在观察, 交流和动手操作中, 使学生真正地读懂扇形, 了解了扇形的特点。让学生成功的亲历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 实现了预期目标。

练习设计合理, 有梯度, 并注重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如在认识了圆心角之后, 马上出现了一组图, 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圆心角, 讲练结合, 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圆心角的认识。在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的环节中, 设计了4 个练习:分别是根据扇形的含义, 在生活物体找扇形;判断哪些图是扇形;把画圆和画角结合起来画扇形, 培养学生作图能力;拓展介绍扇环的相关知识, 求扇环的面积。练习题层层深入, 既考查巩固了学生对扇形特征的理解, 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课前, 我认真研读了教材, 合理地把握了扇形概念的教学要求。《标准 (2011 版) 》中对扇形的教学要求是“知道扇形”, 所以只要学生“能用实例说明对象的特征, 或者能根据特征辨认和举例说明对象”即可。对教材的处理比较恰当, 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适当地补充了扇形的轴对称性。

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三

(一)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能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三、教学准备

PPT、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

(一)板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这落花生啊,其实就是我们常见常吃的花生,那你知道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吗?谁来说说?(学生交流)是的,这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同学们请看,花生在地上开花,花败之后形成子房柄,子房柄钻入土里发育成果实,这就叫落花而生。所以,花生又叫“落花生”。明白了吗?

(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1.课前大家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词语会读吗?(出示词语)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两个小组展示、评价)?全班齐读。

2.大家来看这个字“茅”,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拿起笔,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哪个自然段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哪些自然段写了吃花生、议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1

吃花生 议花生2—15

(指着板书中的数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学生能说得有详有略。

预设二:学生说不出。引导:大家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只用了一个自然段,其余的自然段都是写吃花生、议花生的,这就是有详有略。

那文章重点写的是什么?(学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叫详略得当。

(三)品读文本

1.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出示)谁来读?大家看这个词“居然”,什么意思呢?种花生收获了是很平常的事情呀,怎么就意想不到呢?(学生谈理解)透过这个词,你能体会到“我们”心情如何?

大家再看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读一读,平时词语和词语之间一般用顿号隔开,在这里为什么用逗号呢?如果我换成顿号,谁来读一读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再来读一读原来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用逗号不用顿号了吧?对啊,这4个词语代表着4个过程,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2.花生收获了,大家聚在一起吃花生、议花生,他们在议论花生的什么?(学生交流)请大家默读6~15段,画出描写花生好处的句子。(学生读文、交流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可父亲说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10段)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句子中有个词“爱慕之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一见桃子、石榴、苹果就产生爱慕之心呢?生谈理解。(出示图片)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桃子、石榴、苹果吗?那花生呢?(出示花生图片)我们来看文中怎么说的?找到描写花生的句子再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花生的果实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鲜红嫩绿吗?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它并不好看,用一个词形容:朴实无华(板书)。花生不但没有华丽的外表,它还矮矮地长在地上,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什么?默默无闻(板书)花生虽然不好看,但它仍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果实,正如父亲所说(引读: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就是花生的最可贵之处。

老师有一个问题,既然要说花生的好处,为什么父亲还要提到桃子、石榴、苹果呢?(生说)这是对比的写法,是为了衬托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3.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生:他在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

师:像花生一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生:是有用的人。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呢?生说。(出示第13段)

什么叫“体面”?你们看,老师今天特地穿了一件白衬衫,好看吗?这就叫“讲体面”。那什么是“只讲体面”呢?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

是啊,我们应该做有用的人,引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正是因为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四)学习写法,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借助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其实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大家请看微视频(借物喻人)。你还从身边的哪些事物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4.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非常高兴,能同咱们××小学的同学们共同上一节数学课。我来的时候就听说,××小学特别有名,××小学的同学们特别聪明,特别会感恩。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我特意到咱们××小学来看看同学们的表现。同学们可能想知道老师来自哪里?我特意制作了一个短片,你看完之后可能就知道了。)(课前课件展示沂蒙拍摄基地画面,随机介绍基地景观)现在知道我来自哪里了吧(沂蒙老区,电视剧《沂蒙》的拍摄基地就在我的家乡)在这里我诚挚邀请同学们有机会到我家乡进行红色旅游。现在咱们可以上课了吧?

师:(课件出示“沂蒙古道”画面)同学们,刚才欣赏完了我们的沂蒙影视基地,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目前,随着沂蒙影视基地在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旅客也越来越多,因此基地打算在沂蒙古道两侧各建一个停车场(出示效果图)。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师:这个呢?(平行四边形)可是工人师傅们遇到了一个难题,

师:他们想知道这两个停车场的面积分别有多大,以便于准备材料。你能帮助他们吗?

生:能。

(设计意图:通过修建停车场这样一个现实情境生成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尝试解决。

师:这是这两个停车场的相关数据(结合出示的课件),长方形停车场的面积能计算吗?

生:能。

师:赶快动手算一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思维过程。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设计意图: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为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依据。)

师:平行四边形的停车场面积能计算吗?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

首先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数据试一试,好吗?

学生尝试计算。

汇报交流:

……

(设计意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尝试计算,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这一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为下一步的转化作了铺垫。)

2.合作交流,探究公式。

(1)独立思考。

师:刚才同学们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平行四边形停车场的面积,出现了这几种答案,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才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独立思考探究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

师:我看到同学们思考的很认真,现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长记录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一会到上面来展示。

(2)组内交流。(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3)展示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一下你们探究的结果?

生1:(边演示边汇报)沿着高剪下一个三角形,平移到右侧,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师:为什么沿着高剪下?

生:沿高剪开出现直角,才能拼成长方形。

师:继续说。

生1: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变,长方形的长就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高就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

师:说得真好!哪个小组还有其他的方法?

生2:(边演示边汇报)沿着任意高剪开,也能组成长方形。我们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也是底乘高。

师:其他小组呢?还有不同的方法或其他结果吗?

生3:先沿两条高剪下两个直角三角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再和剪后剩下的长方形组成一个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可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重复的略去)

(设计意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与实效,充分展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师:(结合教具演示进一步说明)看来同学们都很善于动脑思考,从同学们研究的几种情况看,无论我们采用哪种方法,只要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都能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并且,它们的面积不会变,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板书),现在长方形的长就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乘高。(随机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请同学们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这个推导过程。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可以写成……

生:s=ah(齐读)

师:同学们想一下,如果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得知道哪些条件?

生:底和高。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展示的不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转化的特点:无论哪种方法,只要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都能转化成长方形。方法不同,结果相同,从而让学生明白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科学性。)

师:学贵以致用,既然同学们已经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那么就请同学们帮工人师傅们把停车场的问题给解决了,好不好?

生:好。

结合学生板演,评价答题情况。

(设计意图:例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既是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初步应用,也是对前面尝试计算停车场面积结果的验证,从而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出示作业纸):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2.有一块平形四边形麦田。底是250m,高是80m,共收小麦14吨。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

拓展题:用木条做成一个长方形框,长18cm,宽15cm,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

(设计意图:巩固应用环节让学生从基本应用、综合应用、思维拓展三个层次进行了练习,基本应用的题目旨在应用公式的同时,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根据问题寻找条件的分析问题能力,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综合应用题目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思维拓展让学生理解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随着高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S =  ɑh

S=ɑh=50×40=2000(m )

出示课本主题图,要知道哪个花坛大应算出他们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会算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今天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放到方格纸上数一数,完成填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猜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教学反思:

5.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五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只有经常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其成因,才能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现在结合学生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节课中的学习情况,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多机械记忆,缺灵动思考

课堂上每一个组合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无论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还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从操作、比较,到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公式,整个过程环节分明,条理清楚,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组合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

(二)面积单位进率严重遗忘

有关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在学生三年级时教学的,现在五年级再用到,学生基本都忘了。另外,诸如千克和克,小时与分等单位之间的进率,遗忘也很多,有待于在复习梳理中加强记忆。学生为什么遗忘得那么严重呢?有人说,我们的教材知识点分得太散,不利于学生的记忆,这也许是原因之一。但是我想,学生在当初学习的时候,也许体验也不够深刻,所以导致容易遗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平时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复习容易遗忘的知识点,达到常温常新的目的,以减少遗忘。

(三)审题不清,甚至不会审题

批改学生作业时,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审题的习惯。就拿这次单元测验来说吧,“压路机的作业宽度是6米,每小时前进6千米”,“一块长方形布长4米,宽16分米”等,单位名称不统一,应转化后再计算,结果,很多学生拿起来就做,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不好;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纠正不良习惯。

总之,从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发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有待于今后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准备把做好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策略,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每日一题”的练习,拓展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确保学生扎实、有效地学好知识。

(四)、教学后反思

1、引入复习。在一开始课的引入,老师创设了一个抽奖的情境,让学生猜一猜,礼盒里有什么。从而引出、复习五种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提问:这种图形叫什么图形,从而引出今节课的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接着让学生说出这些组合图形是有哪些基本图形构成的。这部分内容只是复习引入新课,所以时间控制在5分钟。

2、创设一个买新房的大情境,通过学生帮小华铺地板,粉刷墙,让学生在已有的基本图形面积的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索,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一情境中,使学生明白,组合图形分割的意义,以及分割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分割的方法不同,但思路都是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力,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由学生合作探索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肯定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我认为本课时的重点是使学生发现理解掌握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放在学生思考理解把简单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已经学过图形的方法,明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路。本节课教学过程也说明,学生在理解发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时,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6.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六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图形?(学生观察)师:好,下面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的图形? 生1:我在斑马线上找到长方形,地砖上找到正方形。生2:我在房顶找到三角形,在校门口找到左边的花坛是长方形,右边的花坛是平行四边形。

生3:我找到车窗是梯形的。生4:我找到车轮是圆形的。.......师:同学们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图形。看来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图形的世界里,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几个漂亮的图形。

师:(出示一个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 生齐:长方形 师: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 生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出示一个平行形)这是什么图形? 生齐:平行四边形

师:对于平行四边形,你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

生1:平行四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生2补充: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也相等,四个内角和是360度。生3补充:平行四边形还具有不稳定性。

生4补充:我还会给一个平行四边形画它的高,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那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师:(教师再同时出示刚才的两个图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图形,你觉得哪个面积大?

生1抢先答:我认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大。生2反驳: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生3反驳:我认为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谁猜对了呢?用我们学过的数方格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师:老师已经把这两个图形画在了方格纸上,(出示一张P80的方格纸)以前我们数长方形的面积时都是一整格的,今天数平行四边形时碰到了不满一格的情况。所以请听清楚老师给你们的友情提示:这里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都按半格计算。同学们会数吗?

请同学们自己独立数一数,并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师:好,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1:我是这样数的,先数长方形每行有6格,一共有4行,面积就是6×4=24(平方厘米);

再数平行四边形整格的有20个,半格的有8个。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8÷2 = 24(平方厘米)。我发现了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生2:我长方形的方法跟她一样,而平行四边形我是这样数的,我先数一行有5个整格的,两个不满一格的合并就是又1个整格的,一行共6个整格,下面几行道理一样,这样共4行,也就(5+1)×4=24(平方厘米)。⑶观察表格中的数据。①先竖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②再横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

师:通过数方格我们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乘高来进行计算呢? 那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 生齐:想。

师:怎么验证呢?我们已经学会长方形的面积,而且我们在数方格时大家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我们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 师:怎样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把你们手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注意在你们操作时,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你们边动手边动脑,思考这三个问题,看看有什么发现?(小黑板出示问题,学生默读。)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检查。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来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并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组1汇报::我们是这样操作的,先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画了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剪下,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把三角形向右平移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最后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有没有不同的剪拼方法?

小组2汇报:我们的方法和她们的差不多。但我们是在平行四边形的这边任意取一点,沿这点画一条高,沿这条高剪下,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直角梯形,把左边的梯形向右平移也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我们也发现这样剪拼后,它们的面积不变,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还有一种不一样的方法也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你们想知道吗?

教师演示。(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斜边的中点向各自邻边画两条垂线,沿这两条垂线剪下两个小直角三角形,把左边的向右平移,右边的向左平移,也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相比,也发现了同样的道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也去再操作一下。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可以表示为S=ah。

全班齐读公式。

是:那么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需要知道什么? 师:有了这个计算公式,今后我们要求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方便多了。现在我们来试一试吧。

提示格式:要先写公式,再代入公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老师这还给你们带来两个平行四边形,你们能帮我求出它们的面积吗?

师:第二个平行四边形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同学们。你能帮我求出底边10厘米所对应的高吗?(学生解决)

师:从以上练习大家可以发现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要知道它的一组底和高,而且底和高要相对应的一组。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看来,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知识,是啊,只要你们今后继续勤动手,肯动脑,你们还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五第1、2、3题。附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例1

图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7.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七

关键词:思维导图,一对一教学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在一对一网络环境下, 语文教学在积极探索着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最佳模式, 但一直蹒跚前进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之一是, “语文教学难以构建简明易学的可操作性知识和能力体系, 首先是因为没有明确清晰的概念体系作支撑。学生最基本的概念不明, 是语文教学的硬伤”。[1]所以积极探索一对一网络教学环境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是提高语文教学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构建一对一网络教学平台

我校实行一对一网络教学, 是在深圳市福田区政府推动下进行的, 我校参与网络教学实验班的学生使用的是e Class网络平台。

●思维导图在一对一教学环境中的作用与价值

1.有利于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训练

思维导图有一定的形式, 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 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提示, 不同的学生可以做出形式不一的思维导图, 这样, 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一对一环境下的思维导图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平台、提供媒介。学生们针对某思维导图作品进行欣赏、评价, 对作品中出现的缺少知识点或知识层次等问题, 及时提出建议, 作品的作者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或订正, 实现了作品时时交流, 打破了传统教学条件下, 学生作品只能由教师评改的限制。

3.有利于形成资源共享的开放空间

登录e Class平台的“互动课堂”, 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思维导图后, 点击“提交”, 教师的网络平台就会呈现每位学生所作的思维导图。想查看哪位学生的作品, 只需点开通过“投射”, 全班即能欣赏到这位学生的作品, 大家可以对其作品进行点评、补充。这样, 教学空间实现了开放, 也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4.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e Class网络平台是个性化学习平台, 特别是思维导图功能区, 不仅有文字叙述, 还兼带画板、画笔、橡皮擦、各种颜色、符号、小装饰等功能。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 可以随心所欲, 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语, 如读后感、体会等;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贴图装饰, 满足自己的视觉。

●思维导图在一对一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1.教师的设计策略

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 (单元整合) 为例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 以思维导图为线, 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 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渗透, 有机整合。在分享教材上有关动物的感人故事的同时, 唤起学生热爱动物, 保护动物, 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习者分析:笔者的班级从五年级上学期便开始充分利用一对一网络平台进行常态教学,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 笔者又开始尝试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列习作提纲, 升入六年级后, 一直在尝试单元整合教学, 即把整个单元的课文用思维导图贯穿起来, 有了前面几个单元做铺垫, 笔者认为在本单元 (整合) 用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可行性很强。

导学目标:1继续练习用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2学习作者将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3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引起人们自觉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制作网络教学“互动课堂”:利用网络平台“互动课堂”, 笔者设计了“本单元学习目标、思维导图理解本组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感、学习内容及时检测、欣赏图片说故事、谈感受、及时上网找相关新闻与故事并交流分享”等学习活动。尤其是针对课文用思维导图理解, 笔者依托e Class网络平台的思维导图功能给出了学习支架。

2.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前, 笔者提前进入“互动课堂”, 学生用自己的账号也登录进入。

师: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 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细心呵护, 怕人的珍珠鸟能和他和谐相处, 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生命, 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 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就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走进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主题阅读。 (生齐读课题, 默读并知晓本组课文学习要求)

(1) 自主学习提素质

要想达到真正的自主学习,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特别对于小学生,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慢慢形成, 给学生的导学案不能过难, 也不能过于简单, 并且要求一定要具体。目标要能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 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组课文学生根据教师给的导学案, 自己在书上或本子上提前圈点标注, 写体会;有的小组做成了简单的PPT。课堂上, 根据本组课文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笔者给出了做思维导图的三点提示:每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每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每篇课文的写作有什么特点?

(2) 小组合作促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笔者从四年级接班始, 就积极探讨小组合作学习, 班级现有39人, 6~7人为一组, 每组都有从1~6 (7) 号的编号。这样笔者的班级按异质分为六组, 每组有学习组长、纪律组长、作业组长及成员。针对本组课文, 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了思维导图。因为“概念图是实现课堂互动、开展协作学习的有力工具”。[2]所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从1~6 (7) 号逐个交流, 大家对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 笔者来回巡视, 给予指导与补充。最后各组向全班推荐做得比较好的思维导图, 和全班学生交流、讨论、修正, 在互相质疑中达到学习效果。

(3) 学习效果——迁移学习拓思维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全班质疑、讨论修正, 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本组课文的基本结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写作特色。这样, 使用一对一教学平台,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达到了目前各个地方提倡的高效教学。当然, 学生用思维导图理解文章的能力也潜移默化地迁移到了其他学科、其他领域, 如习作、英语课、复习课等, 学生也开始使用思维导图梳理习作提纲、理解概念、梳理课文, 这就大大开拓了学生思维能力。

3.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整合的一节课。课前学生充分预习, 组长分配任务, 组员各司其职进行找句子、说体会、诵感情、制作PPT等。课中, 制作思维导图的环节充分显示出一对一网络教学作品共享的特色。

一对一网络环境下, 思维导图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 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 帮助学习者建立整合的、结构化的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的工具, 把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管是新授课、复习课或其他学科的课, 最终都能促使学生快乐、高效、有创造、个性化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迎春.概念图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改教学·课堂, 2011, (12) :62-64.

8.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八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我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并且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剪切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难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渗透“转化”思想,让所积累的经验为新知服务“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我在教学本节课时采用了“转化”的思想,现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谁有关,该怎样计算,接着引出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什么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9.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九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梅花魂》

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细节成就完美。当我们工作时,我们要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认真负责的心态对待每个细节。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趋完美。就拿上课来说,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一次与学生共同完成教与学的的过程,每一节课都有该完成的教学目标,只有每节课都达到应有的效果,才能切实完成好教学任务。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手段,从细处着手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梅花魂》是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有关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我在设计之初就始终坚持以文本为依托,希望引导学生对课文展开深入学习,从而使学生逐步明了课文中“梅花魂”的意义所在。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围绕课文展开了一层层教学,学生们基本上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深入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 灵魂”、“ 骨气”,从整体上,我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可是细节的处理不足使课堂效果有所减弱。

不足一:朗读不够充分。

在进入课文学习时我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同学们围绕要求展开朗读。同学们很认真地开始了学习,可是由于我急于让孩子们进入下一环节,当我让学生停止学习时,同学们有一小半还未自学完。学生学习时间不够充分就削弱了孩子们学习的效果。

不足二:课件使用不够充分。

为了让学生对“梅花”及“梅花魂”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我在导入课文学习时我就播放了用多幅梅花的图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乐的课件,同学们在惊叹梅花的美丽之时,对梅花开放时的环境状况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但我的课件使用还不够完善,课后,我反思到应在课的后半段应再用一次图片展示,也就是同学们理解了梅花魂是什么时再一次演示课件,让孩子们在优美的乐曲声和美丽的梅花图的氛围中对“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升华,使他们再一次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对梅花情有独钟,为什么身处异国的外公会对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

10.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十

在《鲸》一文中, 多处运用了比较这一常用的说明方法, 使鲸的特点更为突出、鲜明。

一是与人比较。如“人站在它嘴里, 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 以人的身高加臂长“还够不着”来表现鲸张开嘴的高度;用“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 还显得很宽敞”来说明鲸嘴张开的宽大空间。由此, 我们可以想象出鲸的头部有多大, 那么整头鲸的体积就可想而知了。

二是与猪比较。如“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突出了鲸体积大、体重沉的特点, 一条鲸舌就相当于几十头大肥猪了, 那整头的鲸该有多重呢?

三是与牛羊比较。一处是“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 生活在陆地上”, 说的是它的生活环境;另一处是“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 说的是它的呼吸特点, 这些都说明鲸与牛羊一样, 属于哺乳动物。

四是须鲸与齿鲸比较。用“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说明它们所吃的食物不同, 吃食物的方法也不同;用“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 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 又粗又矮”说明它们呼气的情形也不同。

比较可以使说明更通俗, 更容易理解。让我们在阅读课文时好好地体会吧!

《新型玻璃》中的过渡

要让两岸畅通, 必须在河上“架桥”;要把文章的上下段衔接起来, 必须运用“过渡”。《新型玻璃》一文就很巧妙地用了过渡的技巧。

1.分类过渡。如第二自然段的开头:“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用“另一种”从第一自然段介绍的“夹丝网防盗玻璃”过渡到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的开头:“还有一种‘变色玻璃’, 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用“还有一种”承接上面介绍的“非常坚硬”的玻璃过渡到介绍“变色玻璃”。这样的过渡承上启下, 使文章的叙述顺当、自然。

2.想象过渡。如第四自然段用“你可能会想, 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 那该多好”作过渡句, 通过设想、想象的句子引出另一段内容来, 把上下两段意思不同的内容连为一体, 使文章的脉胳畅通。这样的过渡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3.设喻过渡。如第五自然段用“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这样的比喻, 讲了噪音不好对付;接着又用“尽管……还是……”的句式来说明“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引到介绍“吃音玻璃”。这样的过渡也是通顺流畅的。

学会给文章的段落之间“搭桥”, 使自己的文章过渡自然, 文气贯通, 这也是一个需要下力气学习的技巧。

《圆明园的毁灭》的“情”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堪称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 却毁于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仅存的残垣断壁, 诉说着百年的耻辱。《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是一篇教育学生树立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好教材。

1.惋惜之情。课文一开始就明确指出,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个“!”, 表现了深深的惋惜之情。而课文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作结尾, 首尾呼应, 更是在痛斥侵略者罪行的同时, 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 不仅中国人民而且全世界人民也深感惋惜。

2.赞叹之情。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 先讲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讲圆明园的种种景点, 两个“有……也有……”“还有……”“不仅……还有……”等句式突出了景点之多, 而“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 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等句子充满诗情画意, 突出了景点之美, 说明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然后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 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其中的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它的“举世闻名”的确值得我们自豪, 值得世界人民赞叹。

3.仇恨之情。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 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 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从“他们把园内……任意破坏、毁掉”, 从“凡是……统统掠走”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侵略者的极度贪婪;从“实在……任意……”的句子中可以看到侵略者的极端残暴, 毫无人性。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 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踏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 令人痛恨。

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狼牙山五壮士》的“壮”

《狼牙山五壮士》全文突出了一个“壮”字。

1.壮气惊人。在日寇“大举进犯”的严酷形势下, 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艰巨任务。五个人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 又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使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这都展现了革命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壮言动人。面对生与死的抉择, “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一个“走”字, 体现出他的判断之果断, 态度之坚决, 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当子弹打完时, 班长带着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大声喊:“同志们, 用石头砸!”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语言, 充分表现了革命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

3.壮形感人。第二段塑造了五壮士痛击敌人的英雄群像: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 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 胡德林和胡福才“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第四、五两段集中描写班长的英雄形象:负了伤仍指挥战斗;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群;带领战士以石砸敌,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 向敌人头上砸去”。这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形象实在感人至深。

4.壮举撼人。狼牙山形状特别像尖利的狼牙, 直指云天。山势陡峭, 尤其是山顶路依山崖, 笔直无底的崖壁令人目眩。而五壮士临危不惧, 舍身跳崖, 显得那样镇静:班长“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 第—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昂首挺胸, 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这惊心动魄的壮烈举动, 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

《难忘的一课》中的修辞

《难忘的一课》一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突出了中心思想。

1.三处反复。课文中“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先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台湾教师“一笔一画地写着”“很认真, 也很吃力”。第二次是“我”和孩子们跟着老师, “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越来越“起劲了”。第三次是“我”和台湾教师握手话别时“激动地重复着”, 心中涌现出无限的感叹。三次反复突出了文章的“魂”———深深的“光复”喜悦和浓浓的爱国情感。

2.两个对比。课文中用日本统治时代“不准许”学习祖国文字、讲祖国语言与台湾教师偏偏认真写中国字、说中国话, 并且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来进行对比;又用礼堂两面墙上“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 而现在是“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来进行对比, 抒发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无比激愤、痛恨之情和对祖国的无限眷恋、钟爱之意。

3.一句反问。课文的最后以“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吗”这一反问句作结尾, 发人深思, 耐人寻味。它从“我”的深受感染出发, 提出问题, 激发读者深思, 从而更加凸现了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在这里, 言语不多含义深, 一句反问力千钧。

《太空“清洁工”》的说明方法

《太空“清洁工”》是一篇科技说明文, 讲的是太空“清洁工”的来历、作用和本领。它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

1.数字说明法。如“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 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这里就运用了数字来说明它体积不大, 却花费不小, 价值不小。

2.诠释说明法。文章中对太空垃圾的概念就运用了诠释说明:“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设计寿命极限的报废卫星, 有的是发射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 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3.比喻说明法。首先课题就是把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地球卫星比成太空“清洁工”。又如“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的控制, 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 横冲直撞”这句话里用“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来比喻太空垃圾的“横冲直撞”, 说明它极大的破坏性。这些都是比喻说明。

4.拟人说明法。如“一旦看到太空垃圾, 它就立刻靠过去, 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清理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把太空“清洁工”当成人来写, 能够像人一样去“抓”“牺牲”, 同时把太空垃圾戏称为“捣蛋鬼”。

11.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1.关于大纲对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求。大纲指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践中应用,以利于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关于本课知识在整个学段,在本册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本课知识是对前面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知识的发展、巩固和应用,梯形的面积是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为后面的组合图形的求积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做好铺垫。学习梯形的面积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关于教材的编排意图:

(1)本课教学的知识点是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本课知识在编排时是按照知识的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进行有序编排的。第九册中的几何初步知识是在学生学过直线和线段、角和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而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梯形的概念、特征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之后进行的,尤其是在学习过三角形的面积之后,学生对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已学过的图形的计算方法已初步掌握,这为本课学习求梯形面积的思想方法打下了基础,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放手指导学生根据旧知识自己发现规律,在掌握运用规律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4.关于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会计算一些简单的有关梯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结合教材教育学生,梯形面积计算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要认真学好这些知识,以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通过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初步懂得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观察事物。

5.关于教学重点:掌握和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6.关于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教学指导思想及教法、学法设计:

(一)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改意图

1.充分体现现代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把数学学习过程变为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数学教学的新观念,改变传统的以传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地指导下亲自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想一想、看一看,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动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的数学心理素质,加深数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3.充分体现练好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在练好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适时渗透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考策略,对数学知识进行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推理,提高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法、学法设计

1.运用电教、实物演示、操作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利用投影仪显示图形的合并、分化过程,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切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剪拼图形的实践活动中感知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巧妙地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拼图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发现“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身于数学规律的探索之中。

3.运用迁移规律学习数学新知。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识是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两个基础知识以及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正迁移。

4.运用尝试教学法。①在探索梯形面积公式时,进行尝试;②学习例3时进行尝试。

5.运用化归的思维方法学习本课知识。化归法就是将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经过转化,归结为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本课教学中,先把梯形的面积转化为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又把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转化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和梯形的高,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可以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分化点,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6.讲练结合,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在新授过程中依*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探索规律;揭示公式之后,立即学习例3巩固新知;在巩固练习中,设计有坡度的题目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堂完成,及时反馈,培养学生正确的技能和思维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及若干制好的图片,铅笔刀、粉笔。学生自制若干梯形图片、一个平行四边形图片、一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图片、剪刀一把。

三、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设计,本课按以下几个教学步骤进行教学: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约3分钟)

首先投影出示一组平行四边形图形,并复习近平行四边形公式,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然后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图形,并复习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再投影出示一组包括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各种梯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怎样判断它们是梯形,指出它们的底和高。这一过程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准备工作。

(二)游戏导入,激趣引新。(约4分钟)

先让学生用准备好的若干梯形纸片拼图,并有目的地选择几个图形在投影中显示,如图:

(岗亭)(轮船)(台灯)(飞机)

然后让学生用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图片分别在图中的各种梯形中“铺”方格,提问能否很快准确数出究竟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

在此基础上,教师巧妙提问:“能不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我们熟悉的图形,来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此时,教师用彩笔将图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圈起来,学生定会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启发,积极动手拼图。这一过程可以较好地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状态。

(三)操作思考,探索规律。(约12分钟)

第一步: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动手操作,将游戏拼图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

第二步:将学生操作过程反映在投影上,观察双片投影演示:先显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再抽移转动图片,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出示思考题。

①原来是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上、下底及高有什么关系?

提问板书: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上底+梯形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

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提问后板书: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第三步是学生再观察教师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切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带的平行四边形也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思考:

①把平行四边形剪开后得到什么图形?

②剪出的梯形上底、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

③剪出的一个梯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第四步是判断推理、得出规律。提问根据板书和操作,你认为梯形面积怎么求:

根据提问板书:

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底×高÷2(平行四边形)

=(上底+下底)×高÷2(梯形)

第五步是将梯形的面积公式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加以对比,强调“÷2”的道理。

第六步是看书进一步验证自己推导公式的思考方法是否正确。

这一过程通过“拼”和“剪”的两个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适时进行转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看、听、动、思等活动充分感知公式的推导过程。加深对公式中“上底+下底”和“÷2”的理解。

(四)学习例题,运用规律。(约5分钟)

先提问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同时告诉学生梯形面积公式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要学好它,为祖国建设服务,然后出示例3,读题后教师用铅笔刀垂直切下一支粉笔,告诉学生小刀切后出现的图形叫做“横截面”,最后让学生独立尝试解题,计算后看书对照。

这一过程是教育学生梯形面积公式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再让学生尝试运用公式进行解题,理解并运用公式。

(五)及时练习,反馈巩固。(设计课堂检测,约8分钟)

第一题是基本题,一个梯形的上底是5米,下底是8米,高是6米,面积是平方米。让学生对照条件将数字带入公式进行计算。

第2题指出拼图游戏中的一个梯形的上、下底和高的长度,口头列式求它的面积,这样照应开头。

第3题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变式的梯形进行口头列式求出面积。

第4题是课本第71页第3题,看图中堤坝中的数字进行列式解答。

第5题是选择填空(如下图)。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地找出图中的上底、下底和高,求出面积。

题目是:正确的求积算式①(15+8)×4÷2

是()②(15+8)×10÷2

③(4+10)×15÷2

④(4+10)×8÷2

第6题是设计一条发展智能的提高题给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题目是:将三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连接横放,后锯掉两边正方形的一个角,形成一个梯形(如图),求梯形的面积。

这一过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前面1、2、3题是口头回答,第4题完整解答,第5题进行讨论解答,第6题是智能发展题,一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外完成。

(六)完成课堂作业,进行课堂总结。(约8分钟)

课堂作业是练习二十第1题三条题目,课后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课堂总结提问: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梯形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它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一过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进行课内作业,当堂完成,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娇正。课堂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进一步理解公式中“除以2”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三角形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

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

=底×高÷2

12.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地位:本节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知识学习为以后学习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圆的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以及在第三学段几何图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另一方面主动探索研究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这样既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材中的插图给出了转化的操作过程,以便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同时渗透转化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体会转化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红领巾、交通警示牌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为了把握本节课的重点,放手让学生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拼摆活动,在操作中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三角形的关系。

对于难点的突破方法是让学生应用拼摆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解释拼摆的过程。让学生在解释中,理解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三角形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但是在知识和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虽然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时,对图形的转化、公式的推导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自然也有不同层次,因此本课的学习就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次渗透转化的思想,让他们参与新知识的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后能做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究新知,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学法:根据本课可操作性的特点,以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先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再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三角形的联系,从而发现并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为切实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四、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从中获得启发,运用转化的思想,也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面积计算的平面图形。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将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明确了探索的目标与方向。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探究

让学生应用准备好的学具动手实验操作,看能拼成学过面积计算的哪些平面图形?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交流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2、引导学生总结

(1)请学生交流后说说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并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加以点拨要让学生清楚必须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因而在此环节设计了不是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否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个问题。(2)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结果试着自己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几个学生说说推导的过程,让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理解并记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的叙述可能不够准确、全面,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总结推导过程,板演推导过程,并指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这个操作探究的环节让学生在操作、实验、讨论的过程亲身经历体会、感受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个过程也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尊重了学生为主体地位,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与应用拓展

接下来,我设计了多层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已学知识:

1、教学例2(以红领巾为背景,进行新知应用,将爱国情感蕴于课堂教学中。)在做题时让学生明白要求红领巾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做的过程。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进行讲解。

2、第2题为各类三角形面积的简单计算,直接请学生口答。

3、第3题以生活中常见的交通警示牌为背景,这个题的设计主要让学生清楚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需用相对应的底和高来计算,并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以及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4、这道思考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四)、回顾总结:

最后的课堂小结我采取为收到的信改错的方式来回忆本节课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印象。

五、板书设计:

旨在强调公式推导的转化的思想,再现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本节课任务。

以上只是我的对本节课的设想,由于课堂是动态的,现实的课堂与预设之间会产生一些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根据教学主线结合学生动态随时调整,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十三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七课《古朴精美的华表》,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材料的图腾柱及北京天安门的华表,一个个古朴精美或造型别致的华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造型的能力。

(一)认真研究教材把握知识点。什么是华表,华表的起源,什么是图腾柱,学生都很陌生,所以我让学生课前收集了大量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图腾图片资料,结合精美的图片讲解,给学生感性经验。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教学用书上的教学建议——由华表入手,制作一个有趣的图腾柱。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体现本节课的文化承载,又利用图腾有趣的艺术特征引领孩子真正自主的进入华表,进入造型表现,进入设计应用。

(二)开门见山的导入,直击主题。从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入手,将祖国悠久的历史与本课内容相结合,从美术的角度出发,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精美的课件引领学生了解华表、图腾、图腾柱等文化概念及内容,并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将整堂课的各个环节紧密自然的贯通。系列

有趣的图腾柱图片的展示也为学生的作品创作提供了素材,使学生在交流创作构思时可鉴之物。

(三)在教学中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学生提问,学生介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四)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如果济南也要建一个图腾公园,作为设计师的你怎样来设计这些图腾柱呢?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使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得到了巩固,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上一篇:万科物业案场服务提升下一篇:2018年最新的名字大全男孩女孩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