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发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4-11-30

对农发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精选8篇)

1.对农发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一

对加强农发行二级分行机关状态作风纪律建设的认识与思

近年来,农发行二级分行机关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执行能力,在谋划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指导基层、推动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特别是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进步,确保了党委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这是主流,应该充分肯定。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二级分行员工在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工作纪律以及执行力方面仍然存在与事业发展和职能作用的发挥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

――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二级分行机关党支部是机关党组织建设和机关自身建设的核心,是组织和带领党员群众完成二级分行党委工作任务和部署的组织保证和战斗堡垒。二级分行党委要切实重视机关党组织建设工作,每年要召开1至2次机关党建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机关党建,帮助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机关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保证让机关党组织有地位、有作为,使其真正起到战斗堡垒作用。同时,结合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员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教育和监督党员按照党性要求严以律己,保持先进性,真正发挥作用。

――加强机关状态建设。对党员干部来讲,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有所为”,就必须树立靠素质立身、靠政绩进步的观念,把岗位当平台,把工作当追求,把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有所坚守,有所舍弃,不懈追求,不能干得顺心顺利时“在状态”,不太顺心顺利时就心不在焉;处于进步、晋升时期“在状态”,一旦职务到头、进步无望时就得过且过;更不能眼睛一味盯着“官”字,心里想着“我”字,压根就没真正进入状态。要加强状态建设,除了首先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外,关键是尽心、尽力、尽责。“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有所为”,以良好的状态勤勉努力工作是我们每一个干部员工的职责所需、使命所系、为人所要,对一个有责任的干部员工来说,没有做好本职工作,就应该感到内心不安、脸上无光,起码在做人的良心品格上有所自谴,感到惭愧。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第一,强化服务。“服务”是机关的核心职能。服务型机关最本质的特征是对自身角色的准确定位,那就是以服务对象满意为根本目标,按照服务对象的愿望提供服务产品。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基层行、全辖员工、企业客户、经济社会;服务的要求是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优、服务手段精、服务效率高;服务的努力方向是切实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这就要求机关干部在头脑中要淡化和强化一些意识。第二,转变思维方式。一是研究工作要立足于“成”。二是遇到难题立足于“破”。三是推进工作要立足于“争”。第三,真抓实干。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用实实在在的付出,求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是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本色。

――加强机关纪律建设。纪律是一个单位、团体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和条文。纪律一旦形成,我们的行为就要受到制约,必须服从和遵守,违反了必然也受到惩罚和制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纪律制度面前不存在特殊党员、特殊员工。用思想统领人、以纪律规范人是事业成功的“制胜法宝”,是我们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原则。

――加强机关执行力建设。提高执行力的主要途径:一是建立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执行机制。二是把握用人导向,激发抓执行的潜能。三是求真务实抓好落实。提高执行能力就要把功夫下在抓落实、见成效上。

――加强机关和谐环境建设。环境好,人人奋进,环境不好,滋生懈怠。一是要积极倡导、培育机关和谐文化。要注重思想引导和人文关怀,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机关干部,努力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团队环境,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有严明纪律,又有团结活泼的政治氛围,使机关工作和生活更加扎实、民主、生动、愉快、活泼。要形成团结和谐的局面。团结是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维护团结是我们机关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和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人心齐,泰山移”,“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团结”,这是我们常说的话,非常实际、很有哲理含义。机关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关系就是在统一意志、共同目标下的友谊、谅解、协调、支持、配合、共享以及责任、监督的关系,而六个关系是一个团队内部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干好分管的事、服务全局的事、支持别人的事,要端正自己的人格,尊重别人的人格,对上级不耍心眼,对同级不耍权术,对下属不耍权威,对基层不耍权力,不然上级不信任、同级不尊重、下级不支持,工作就推动不了,成绩就出不了,更形成不了团结共事的和谐氛围。对一个单位、一个团队来说,如果形成意志统一、领导开明、组织协调、人心凝聚、风气良好、齐心协力、诚心相待、心情舒畅的团结和谐的氛围和局面,那就会产生巨大的战斗力和创造力,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就会取得更大的辉煌。

――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在当今充满竞争的时代,学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本质、最持久的竞争力。机关要把强化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作为机关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倡导学习风气,引导机关干部树立终身学习、以学习求发展求进步的理念,为带动全辖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要克服“五多五不够”现象。即忙于事务性工作的时候多,学习的自觉性不够,零打碎敲学习的时候多,系统学习不够,应急仓促学习的时候多,持之以恒学习不够,看文件、看报纸的时候多,真正读书不够,议论问题的时候多,研究问题不够。要通过学习增强素质,增长才干,使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更多的人不仅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而且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有一定的理论修养;不仅有本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而且有与时俱进的信息量;不仅熟悉自己工作范围内的情况,而且了解外部大环境和事物未来发展趋向。要努力提升学习力,增强竞争力,激发创造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精神状态,转化为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同时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要有压力和动力。要完善机关学习制度规定,建立“评学、考学、述学”的激励机制,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全行和部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岗位选学、学历再学、培训互学相结合的全员学习制度和机制,使学习风气蔚然成风,把学习型机关建设抓出成效。

――加强机关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拒腐防变、廉洁自律,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对党员干部的一项严肃的政治要求。这是我们保持良好状态、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也关系到一个干部能否健康成长。当领导、当机关干部首先必须严于律己,必先管住自己。平时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组织的要求,凡是要求下级和群众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凡是禁止下级和群众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严格约束,主动防范。在廉洁自律方面,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强化四种意识:一是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任何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不能回避监督、反感监督和害怕监督,要鼓励监督、欢迎监督、主动接受监督。要认识到监督是对干部的政治关怀、政治爱护和政治保护。对有问题干部来说,监督能起到政治上救死扶伤的作用;对没问题的干部来说,监督能起到健身强体的效果。二是严格自律意识。党组织对干部的要求有两种,一种是要求做到什么,一种是要求不许做到什么。对组织上要求做的,可能会受到客观条件和能力水平、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局限,不一定都能完全做得好;但是对组织上要求不许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理由一定要去做,因为这是主观上完全能够控制得了的。三是管理意识。作为一名机关干部特别是中层以上干部,仅仅做到“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必须对辖区内和分管范围内的内部管理、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全责。要知道,带队伍是一种政治责任,是一种境界、一种良心,决不能让一个干部犯事掉队,决不能让一个家庭出现不幸,要把每一名员工安安全全带到退休。四是表率意识。机关干部特别是中层以上干部,在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方面应该为群众、为基层、为部下做出表率。我们要求干部干事成事的同时,必须要求不出事、防败事。干事是态度,成事是本事,不出事是境界。要常修为政之德,要常思贪欲之害,要常怀律己之心。薪水如泉水,虽然不多,却终生受用;外财如洪水,水势虽大,却会带来灭顶之灾。恩格斯说过,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要把好“小节关”、“交友关”、“亲情关”,在单位要当好干部好员工,在家里要当好家长好丈夫、贤内助“廉内助”;在个人利益上,要克服攀比心理、特殊心理、侥幸心理,要修身重德,提高境界,净化心灵;在生活上,要远离“灯红酒绿”,拒绝“糖衣炮弹”,挡住“金钱美色”,加强自我保护,筑牢抵御腐蚀的坚固防线,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2.对农发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二

一、职工之家建设中取得的经验

(一) 领导高度重视, 组织机构健全, 是“建家”工作的重要保障

支行党组始终高度重视“职工之家”建设活动, 将此项工作作为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的重要手段, 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 不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 深入讨论研究, 督促落实, 使职工大会制度、群众合理化建议、工会主席的“两项待遇”、职工之家“三室一场”建设以及活动经费等规定要求都得到了较好落实, 逐步形成了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的“建家”机制, 职工入会率达100%。

(二) 健全民主管理, 发挥参与职能, 是“建家”工作的基础平台

1. 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每年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审议工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经审报告, 征集职工提案和合理化建议, 并提交党组专题研究落实, 力争答复到位, 确保职工满意。2014年开始, 在昆明中支工会的指导下, 按照“简化形式, 突出主题”的要求, 将确定的会议主题提交职工讨论, 职工积极参与, 为支行发展建言献策, 成效明显。

2.积极推行行务公开。支行把行务公开作为完善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来抓, 制定了《呈贡支行行务公开实施细则》, 明确了行务公开的原则、行务公开的内容及行务公开的形式。无论是中层干部竞聘还是重点决策、重大支出, 都在职工大会上通报, 切实加强我行各项管理工作。

3.发挥民主监督的管理作用。2011 年, 支行按照上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 建立行务公开员制度, 在支行内部推荐选举了3 名群众监督员, 并结合实际, 制定《呈贡支行行务公开监督员管理办法》, 明确监督员的条件, 监督的内容、监督的形式。

(三) 开展多种文体活动, 增强职工凝聚力, 是“建家”工作的重要手段

1.积极营造读书学习氛围, 引导职工读好书。支行在为职工办理区图书馆借阅证的基础上, 还先后为职工购买《我的人生思考》、《民以何食为天》、《伟大的搏奕》、《漫步华尔街》等10 多本书籍, 并结合“创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 开展了读书征文比赛, 对优胜者进行了奖励, 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开展丰富体育活动, 增强职工身体素质。支行立足现有条件, 先后组织开展了羽毛球、气排球比赛、爬山、游泳、学习太极拳等活动, 职工积极参与。把坚持把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上升到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 积极促进单位协调发展。

3.发挥基层央行在辖区金融机构的牵头作用, 组织开展大型文体活动, 为辖区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构建平台。近年来, 支行工会先后组织开展了呈贡区金融系统业务知识竞赛、建党90 周年党的知识竞赛、金融系统气排球赛等大型文体活动, 活动不仅受到辖区金融机构的欢迎和好评, 同时也得到了上级行的肯定。

(四) 维护职工权益, 职工爱行如家, 是“建家”工作的目标

1.坚持“送温暖”活动。一是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支行工会每年节假日会同有关部门对离退休职工、遗属、职工家属进行慰问, 职工及家属住院、职工生日、职工家属 (近亲) 去世、“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建军节必探访必慰问;二是组织职工向受灾地区、贫困大学生、见义勇为基金会、央行“青年林”等捐款。2008 年以来, 支行职工累计捐款52690 元, 支行捐款13000 元。

2.关心职工健康。一是组织每年一次的职工体检, 掌握职工健康状况, 建立职工健康档案;二是认真贯彻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每年组织一次女职工妇检, 为每位女职工购买一份特殊疾病保险, 切实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三是搭建平台, 力促支行男职工自费参加昆明中支统一办理的重大疾病保险。

3.关心职工生活。支行职工食堂开办至今, 始终坚持为职工服务的宗旨, 为职工解决了很多困难和后顾之忧。职工高兴的说, 有了职工食堂, 就不必为吃饭操心, 也就能安心上班、学习。

经过多年全行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支行先后被授予成都分行“模范职工之家”、昆明中支文明单位、昆明中支先进党组织先进集体称号, 2011年被成都分行授予“创新金融服务, 支持经济发展”业务竞赛活动先进集体。2012—2014年支行连续三年被昆明中支目标管理工作考核为A级单位。职工之家建设工作在有效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为促进支行业务发展提供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职工之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人员年龄老化, 工作缺乏活力

基层央行工会干部都是兼职, 既要干业务工作, 又要兼顾工会工作, 工作上缺乏创新, 基本上是沿袭原来的老传统、老模式开展工作, 满足于开展好活动、做好职工慰问及基本权利的维护的状态, 对如何更好地把职工之家建设与支行业务工作相结合的研究不多, 也不深。而且支行职工70%都在40 岁以上, 少部分新入行的年轻人, 又是多与手机交流,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太高。

(二) 部分制度不够完善

比如, 送温暖活动无具体的管理办法, 多年来送温暖活动慰问的对象、金额等都是传承上一届工会委员会, 难免会有遗漏及前后不一致的情况, 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三) 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

支行近几年来一直把抓职工教育放在首位, 工会也对职工教育加大投入, 先后为职工购买书籍十余本、办理区图书馆借阅卡及书店书卡等, 对营造支行读书学习氛围, 提升职工素质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收效不是很好, 部分职工书籍成为书柜的摆设品。

三、进一步加强职工之家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第一, 提高工会干部对“家”的认识, 把职工之家建设从“硬件”建设转移到加强职工之家的“软件”建设上, 加强思想建设、民主建设、素质建设, 特别要深入了解年轻职工所想、所需, 充分调动年轻职工的积极性, 提高职工对“家”的信任感、归属感。

第二, 积极认真落实“建家”的各项制度和措施, 加大职工权益保护, 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完善制度, 避免操作中的随意性, 确保各项工作开展更加规范。

3.对农发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三

在座谈会上,全体干部职工认识到在“三农”问题当中,农村金融始终是一个重点,金融服务“三农”不仅包括了如何向农村地区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也包括了如何加快资金在这些地区的流转,以及如何降低这些地区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而后者正是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意义所在,事实上在中国经济变革的大潮当中,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正在经历着一场重要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不断地在为农村支付环境的改善提供着新的机遇,同时也遇到了新的问题。

一、农村支付服务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

桦甸市农发行会计出纳部是支行内设的负责组织、管理、支付结算系统建设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负责全行支付结算体系的发展,建立高效、安全的现代化支付体系,为农发行向粮食收购及粮食加工销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支付环境。这些年,在各界共同努力下,支付体系建设的成效也是比较显著的,桦甸市农发行支付服务环境得到改善,支付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为社会经济活动和资金运行提供了“大动脉”,票据、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得到广泛地推广和使用,支付服务市场多元化进程也明显加快,账户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应该说支付结算监督管理的法规制度也日益健全,效率不断提高,其中粮食收购支付服务环境的改善也是会计出纳部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从四方面入手

一个农发行基层行的支付结算体系,大概有四个组成部分:账户体系、支付工具体系、支付清算系统以及对上述要素的管理体系。账户是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基础,支付工具是资金转移的载体,比如支票、汇票、本票包括银行卡都是;支付清算系统是资金清算的渠道,管理体系是支付结算体系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相对于农发行而言,农村地区的支付体系发展是滞后的,因此说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也要从账户、工具、系统和管理这四方面入手,农发行在过去几年来也是在这些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的要求和制度的安排。

根据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桦甸市农发行以此为起点,加大了有关工作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粮食收购企业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农发行的积极性,推动支付网络向纵深延伸,满足偏远农村粮食收购企业的基本金融服务需要。

一是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也相继提出具体目标,如“户户有银行卡、处处都能办结算”等目标,现在我们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二是解决企业支付结算难的问题,因为农发行是提供粮食收购支付服务的主力军,桦甸市农发行在改善企业支付环境工作中,一直把解决企业结算难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多种渠道,拓宽他们的支付清算路径。包括吸收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入人民银行大额、小额支付系统,改善其异地支付手段,专门办理企业汇兑和银行汇票清算业务,组织开展银行卡支农、惠农服务等等。

三是我们也充分发挥央行的协调功能,组织推广了两个比较有特色的项目,一个就是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再一个就是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通过这两个项目,推动改善农村支付环境。

三、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

可以说,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桦甸市农发行支付结算部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规划协调两方面的作用,总结经验,建立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改善工作的长效机制。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改善工作争取必要的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加强与上级的协调力度,形成合力。

一是健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制度办法,完善收费机制。结合推行新农合、新农保后,广大农村居民迫切需要就近缴纳新农保、新农合的需求,增加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代缴、转账等业务功能,逐步将服务点打造为综合支付服务点,并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提升农发行对服务的管理能力。

4.对农发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四

摘 要:本文从信贷文化的概念入手,详细分析了农发行信贷文化的三大特性和四项基本功能,并结合农发行发展实际,就如何建设优良的信贷文化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关键词:信贷文化 特性 功能 建设

1.农发行信贷文化

1.1 农发行信贷文化概述

信贷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在长期的信贷业务活动中所形成、沉淀和积累的有关信贷经营管理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信贷对象选择、信贷风险认知、信贷业务取向等内容。①

农发行信贷文化是一种共识,它是指农发行所有的管理经营层面、操作环节都清楚地认识到政策、市场和客户的重要性,都正确树立了市场和客户的观念。农发行信贷文化也是一种意识,它是指农发行所有的管理经营层面、操作环节都应该有大局意识、市场意识、客户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成本意识和忧患意识。信贷文化还是一种机制,它是指农发行所有的管理经营层面、操作环节都是在同一目标指引下开展自己的工作,使银行的每一个层面和环节的工作动机和努力方向必须符合银行的发展目标。②

1.2 农发行信贷文化的特性

1.2.1 政策性

作为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的所有贷款都体现了国家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意图,这是农发行履行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的基本要求。农发行的商业性贷款,同样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只能说是执行了商业性的操作手段和管理方式而已,它的支农政策性特色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贷款决策上,农发行注重以政府信用为基础,而不仅仅以客户的自身信用为基础。农发行所有贷款的发放与管理,都是以执行国家政策为前提,政府的规定性意味着贷款投向、投量的规定性,最终的风险负担也具有较浓的政府信用色彩。如粮食流转贷款中相当一部分是为执行中央和地方政府调控市场、保护农民利益政策的,部分企业本身并不具备农发行贷款条件和资格,但经地方政府指定,农发行也须为其发放商业性的粮食收购贷款。因此,在贷款决策上,特别是传统业务,农发行在借鉴商业化贷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更多地是注重政府信用。

在还款来源上,农发行注重第一还款来源,而不完全依赖于第二还款来源。农发行贷款结构以短期贷款为主,贷款企业业务经营以流通领域为主,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企业本身的积累有限,相对于所需贷款数额,企业能够用于抵押担保的有效资产远远不够,第二还款来源相当有限。加之,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农发行对粮棉油贷款的封闭管理被证明行之有效。因此,农发行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来自于第一还款来源,加强对库存物资的管理仍然是农发行信贷管理的重点。

在贷款方式的选择上,农发行多选用信用贷款方式,而不是不顾实际地强调担保贷款方式。农发行客户主要以粮棉油流通的贸易经营为主,流动资金需求量大,季节性强,固定资产相对较少是其共有的特征,能够提供作为抵押的有效资产有限,而且粮棉油全行业的企业基本上同是农发行的客户,相关企业之间的担保实质上是互保。因此,农发行依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贷款方式多采用信用贷款方式。

在贷款的使用监督上,农发行注重资金运动的全程监督,而不是风险形成后的控制与化解。

1.2.2 营销性

随着农发行贷款业务范围的逐年扩大,树立客户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建立农发行特色贷款营销体系,对于农发行改革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贷款营销是提升农发行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核心竞争力是农发行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客户营销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农发行改革和保持可持续发展中起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按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构建农发行特色营销体系,针对不同客户,实施多目标营销策略,把客户作为重要的资源,完善客户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保证实现客户价值,从而更好地为农发行创造利润,提升农发行的核心竞争能力,保证商业性贷款业务的顺利拓展,促进农发行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其二,贷款营销是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管理理念、实施优质客户战略的重要措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客户营销,积极主动了解客户需求,营销信贷产品和服务,培育忠诚客户和挖掘客户价值,发现和巩固优质客户,重点支持一批管理能力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贷款客户,成为农发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

其三,贷款营销是贷款决策流程的首要环节,也是防范信贷风险的首要关口。通过客户营销,全面认识和掌握我行贷款对象的情况,了解和掌握客户经营管理、资信状况,以及客户所属行业状况,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决策风险。

其四,贷款营销是实现农发行信贷职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客户营销,对我行贷款支持对象进一步细分,针对不同类型客户,以及客户在我行贷款支持的不同阶段,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同时,通过客户营销,为我行信贷服务关口前移,向客户传递农发行信贷产品和服务理念,广泛传播农发行的社会形象和农业政策性银行品牌形象,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1.2.3 创新性

创新是指各种形式的创造、革新和发展。金融创新,概括地说,是整个金融领域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资源和管理制度等构成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地说,是由于运用新技术和新理念来开展融资服务活动,而引致支付系统、清算系统和技术管理水平的变化,导致金融产品、金融管理手段、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变革。③农发行贷款产品的创新就是不断调整和开发新的贷款产品,增加金融产品的数量和多样性,或根据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向客户提供新的产品类型,或提供只在某些地区和市场范围的新产品,或在原有产品线上开发和延伸各种新产品,满足客户不同融资或交易需求,丰富业务范围、经营工具和市场竞争手段,进而推动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金融创新,尤其是贷款产品的创新对于农发行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贷款产品的创新是按照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的需要。当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工具层出不穷,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农发行只有投入到金融创新的浪潮中,才能按照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贷款产品的创新是加快业务发展、增强支农能力的需要。当前,中央一号文件对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发行的贷款业务范围也随之进一步扩大。但由于农发行长期从事粮棉油贷款封闭管理等传统贷款业务,贷款产品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需求。因此,加大贷款产品创新力度,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服务,是增强农发行支农能力的需要。

第三,贷款产品的创新是农发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需要。金融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为保持银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这是农发行加快金融创新、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基本理论依据。特别是当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粮棉油购销主体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原有的以粮棉油购销贷款为主的政策性贷款产品业务量有所收缩,来自于政策性产品的收益降低,传统购销贷款业务进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为提高农发行自我发展能力,发挥好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职能,必须加快贷款产品创新。

1.3 农发行信贷文化的功能

一是引导员工行为规范的功能。信贷文化通过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完备的管理体系、公平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符合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符合信贷产品创新的需要并最终实现个人目标与银行目标的一致。

二是提升信贷管理水平的功能。当前,我行在信贷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而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这些误区,使得每一个客户经理都懂得怎样分析现金流量、怎样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怎样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它对现有信贷管理模式的改造是扬弃的和科学的。

三是整合金融产品的功能。健康的信贷文化能激发员工创新金融业务、改进金融服务、追求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愿望。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盈利水平低、风险相对较高的信贷产品将被摈弃退出或重新整合。

四是塑造农发行形象的功能。通过健康信贷文化的社会渗透和宣传,让广大客户感知到农发行通过信贷产品、信贷衍生产品以及中间业务的优质服务,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简便、高效、丰富;感受到农发行为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让员工感受到农发行对员工长远利益的回报,使农发行形象在健康信贷文化的衬托下,散发出迷人的光环。

健康的信贷文化是在信贷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良好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具备企业文化功能的主要特征,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不健康的信贷文化,或者根本没有信贷文化,极有可能助长借款人赖账风气的滋生和蔓延,使农发行的资金和信誉蒙受损失。

2.建设农发行优良信贷文化的途径

银监会刘明康主席曾经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根本上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必须积极培育和建立健康的信贷文化”。信贷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需要经历“全行倡导——制度强化——经营管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信贷人员自觉地在工作中诠释”这样一个过程。因此,构建良好的信贷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农发行长期地、持久地倡导和培育,着力建立“六种机制”。

2.1 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的信贷审贷机制

信贷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农发行建立一个分权集权适宜、专业分工明确、纵横相互制约的多层次信贷管理体系。信贷审批、操作各流程既要讲程序和制约,更要讲科学和专业;既要讲控制,也要讲效率;既要讲民主,也要讲问责。特别是要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信贷审批流程,逐步建立具有农发行特色的审贷分离、专业审贷、独立决策的贷款审批机构,最大限度地防范信贷审批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避免信贷决策过程中的经验主义和行政色彩。

2.2 奖罚分明,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农发行应根据自身实际明确信贷业务评估标准,包括业绩评估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此

外,还应有明确的业绩评估程序,通过实行“按业绩取酬、凭贡献领薪”的分配制度及“赛马场上选骏马”的用人制度,运用内部利润核算、内部价格转移、市场成本和资产质量等指标,核算信贷人员的业绩并与其收入、晋升挂钩。同时,全面推行信贷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对违规者严加追究、从严惩处,从而促使信贷人员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享其利。

2.3 以防为主,建立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信贷风险,应坚持预防为主,因此,农发行要以推行十二级贷款分类法为切入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十二级贷款分类法将贷后管理的要求加以制度化,有助于从流量上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有助于在信贷风险出现之前争取主动。同时,还要对信贷风险进行准确的估价,早做处置准备。信贷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涉及信贷操作的相关个体,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无疑是调整和统一个体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信贷风险最大限度地量化,使农发行内部相关个体对信贷风险的预测和评估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统一尺度。

2.4 规范处置,建立系统的风险处置机制

信贷风险具有不可回避性,银行不仅不可能完全杜绝信贷风险,而且还应当允许一定限度的信贷风险存在,这是银行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所决定的,是客观的现实,也是银行经营与发展的需要。因信贷风险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除非不经营,否则就会有风险;但不经营、不发展,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但农发行应以信贷风险预警为基础,对信贷风险进行全程控制、适时处置,同时,对信贷风险的处置应建立统一的操作规范,并且形成体系,使涉及信贷风险处置的相关业务都有章可循。

2.5 树立品牌,建立现代的营销服务机制

农发行的信贷营销应积极推行信贷品牌战略,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从“请客户注意”到“请注意客户”、从“业务营销”到“服务营销”的转变。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内部可控因素,对外部可控因素做出积极的动态反应,用已有的或积极创新新的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系列化金融服务,即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个性化信贷服务,从而持久地赢得客户、强化客户的忠诚度、树立农发行的信贷品牌。

2.6 以人为本,建立立体的员工培训机制

任何文化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人,信贷文化也不例外。因此,构建良好的信贷文化,必须重视农发行信贷队伍的建设,重点抓好二个方面:首先是“德”,即职业道德和职业忠诚,诚信和道德的重建是信贷文化确立的根本;其次是“能”,即业务素质和学习能力,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才能保证信贷文化有质的飞跃。为此,一是要强化文化同化,通过感官感知型和行为感知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让信贷人员对农发行的信贷文化实现从“了解”到“理解”,直至“溶解”的文化同化;二是要加强信贷人员专业素质培训,培训应侧重于财务分析、政策解读、创新能力、市场营销及法律知识等方面,不断改善员工的心智模式、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研究室.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2] 尉士武 等.商业性贷款业务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05.

5.对农发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五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上饶县支行

近年来,在上级行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农发行上饶县支行的综治保卫工作正在实施跨越式发展,随着“电子监控”系统的陆续安装应用,上饶县支行综治保卫工作的“安防科技化”程度正在进一步完善,“安防科技化”的完善,似乎也给正在发展中的上饶县农发行吃了一颗“定心丸”。然而,综治保卫工作是关系到全行改革发展、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重要工作,因此,仅仅靠操作好电子监控系统是不够的。笔者通过深入细致的了解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层行综治保卫工作进行了思考。

一、必须认清科技防范是综治保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综治保卫工作的重点还应以人防为主。科技防范手段是对人力防范手段和实体防范手段的功能延伸和加强,对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在技术手段上进行补充和强化。人力防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无论是人力防范还是科技防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始终要放在首要位臵,通过不断的探索、学习,一方面加强科技防卫的应用知识,另一方面锻炼安保人员处理安全事故的的应变能力,从而能够及时发现、阻止、震慑犯罪,为及时有效地证实和打击犯罪提供良好时机和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要充分发挥科技、人防的效能,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并加强落实。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是金融机构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也是衡量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标志。具体涉及到综治保卫工作,管理者就要根据支行安防科技、人防的现状,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而内控制度的落实要依靠管理者的监督、保卫人员的执行、安防科技设施的监控来完成。针对安防科技设施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修订完善人力防范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如保卫人员培训上岗制度、后续教育制度,从制度创新着手,立足人员素质提高,自发学习岗位知识技能,激活岗位人员的工作潜力,不断适应安全防范科技化的需要,促进安防科技设施效能的发挥。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把安全防范责任制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搞好内部治安管理,定期分析安全形式和岗位人员的思想情况,积极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全体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在此基础上,为实现保卫工作目标的完成,保卫部门负责人应与企业签定保卫安全责任书由保卫部门负责把各项保卫工作目标进行量化,实行按月考核,同工资奖金进行挂钩,自发学习岗位知识技能,激活岗位人员的工作潜力,不断适应安全防范科技化的需要。以此来充分调动保卫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实现由静态管理向动态转变。企业保卫工作要转变观念,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只单纯的管理治安的传统工作和只在办公室静等问题上门再去处理解决的方法。保卫工作人员必须走出办公室,深入到办公楼的边边角角以及一些防卫重地,如营业室、机房、监控死角等,进行现场管理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这样一来,不仅是对安保人员自身能力的一个提高,更能够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让大家时刻能够保持警惕,促进全行综治保卫工作落到实处。

四、制定安全事故预案,不断增强保卫人员掌握使用现代化物防技防设备的能力和妥善处臵突发事件、抗击制服犯罪分子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事故预案,对于保卫人员处理突发事故是大有裨益的,列如在发生火灾情况下,如何开展自救,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和减少损失,在很多时候,事件发生时,大多数保卫人员的思维是混乱和慌张的,根本就没有很好的应变能力,这样一来,在发生突发事件后,保卫人员没有清醒的认识和处理事故的方式方法,便无发保证在第一时间内将事故遏止在萌芽状态。制定预案要在日常演练中落实,列如开展消防演练,动员全行职工参与,认真学习使用各类消防器材;开展“反抢劫”演练,增强交箱人员抗击制服犯罪分子的能力等,将制定的预案切实落实到工作中,以此来提高全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6.对农发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六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发行业务范围的逐

步扩大,该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三农”的新思路、新措施,进一步拓宽信贷支农领域,加大信贷支农力度。近三年时间,贷款余额年增幅均超过50%,分别为58.19%、81.01%和76.99%,成为全省农发行系统贷款投放增幅最大的地市分行。信贷投向上,在继续做好传统政策性业务,积极促进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商业性信贷业务,加大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为重点的商业性贷款投放力度。2007年底,商业性贷款余额首次超过政策性贷款余额,去年底已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7.88%。但是,该行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低。近三年时间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只有17199万元,仅占各类贷款累放额的13.38%,占商业性贷款累放额的19.6%。至2008年末中小企业贷款仅占商业性贷款余额13.89%。中小企业贷款投放总量及增速大大低于其他贷款投放量及全部贷款增速,与涉农中小企业贷款资金需求量大形成很大反差。

二、原因分析

该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不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从银行层面分析:一是受农发行发展战略定位的影响。一方面农发行贷款局限于涉农类企业,相对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支持范围窄,而且中小企业贷款开办时间短。另一方面农发行的信贷投向主要侧重于政府重点关注、社会影响大、与“三农”息息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自开办商业性贷款业务以来,该行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中长期贷款累计达70550万元,占商业性贷款累放额的80.4%,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占全部商业性贷款余额的86.1%。二是受机构及人力资源的制约。该行包括市分行本级有9个机构,在岗67人,而且所辖的县(市)机构为清一色的信贷组,每个信贷组最多的4人,少的仅有2人。至2008年底,全市系统人均贷款占有量已接近1700万元,远超当地国有商业银行人均贷款量。三是服务功能不完善。由于信贷组人员少,不能办理会计结算业务,除一个县信贷组委托当地国有商业银行代理会计结算业务外,其他7个县(市)的开户企业均在市分行本级开户,办理存取款业务极不方便,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且成本高,大大降低了该行的服务效率,并严重制约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四是经营管理体制不配套。第一,缺乏适应服务中小企业的专业化信贷服务体系和制度。由于农发行开展商业性信贷业务时间不长,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少,信贷管理制度办法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第二,中小企业信贷准入门槛高。信贷准入审批权均在省级分行。贷款审批权,除贷款500万元以下的农业小企业贷款外,其他所有商业性贷款在省级分行或总行。第三,经营考核对不良贷款无适度的容忍比例。目前资产质量考核与费用、工资挂钩,不论一个行不良贷款比例高低,造成不良贷款的原因,出现不良贷款就直接影响到该行的费用及员工收入。与此同时,对工作量大、成本高,风险也相对大的中小企业贷款未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不仅没有调动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性,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贷款投放。

(二)从企业层面分析:一是中小企业基础差、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是白手起家,存在先天不足。另外加上金融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融资渠道狭窄,严重制约其发展壮大。二是法人治理结构缺位。中小企业主要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

一、权责不明,家族性质较浓,甚至还处在“丈夫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夫人是会计兼出纳”的原始局面。企业主存在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不愿借用“外脑”。该行曾经扶持过的一家养殖企业,无专职的财务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以父子俩为主,缺乏财务知识,支票也不知如何开,但信贷人员多次动员他们为企业请一位财务人员,最终是死活不同意。三是财务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企业由股东直接经营,企业账户与经营者个人账户具有一定连通特点,为了方便,企业往往原材料采购资金先打到个人信用卡收购,产品销售货款直接打入个人账户。这样不仅使银行难以掌握企业资金使用流向情况,而且获取信息成本很高,造成银行更愿意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贷款,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服务。四是贷款抵押担保难。中小企业自身资产少,可提供的抵押物不足,有实力的企业不愿为其担保,担保公司收费高,企业难承受。为解决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该行曾先后探索并开办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方式,如折

地指标质押贷款、电费收益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以及林权抵押贷款等方式,但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仍然严重。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指明了农发行业务发展方向,提出“拓展农业发展银

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与此同时,作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共同形成合力,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情况下,帮助中小企业“过冬”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是政策性银行要体现先导示范职能和扶持弱质产业、弱质行业的职能要求;另一方面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扶持培育农发行自己的优质客户,扩大业务,才能保证农发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服务体制机制,增强支持有效性。一是进一步加大机构网点升格力度,提高服务能力。建议对贷款余额超过亿元的信贷组升格为县支行,并增加结算业务等服务功能。二是增加人员。随着该行近年业务快速发展,现有人员数量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是要求国家相关部门给政策,增加人员数量,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素质,促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三是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加强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建设的同时,完善不良贷款考核机制,科学合理地确定风险容忍度,并且对信贷人员尽职后发放的贷款,因客观因素造成不良的,不追究其责任,充分体现尽职免责原则,以切实提高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完善服务功能。一是根据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健全、不规范的实际,建立独立的企业信誉状况评价方式。选择易于获取且能够反映中小企业实力和经营管理状况的非财务指标,如年纳税额、年销售归行额、年运输量、加工企业年用电量,企业主信誉、注册资本、抵(质)押物,设备加工能力等情况。二是存款账户资金往来情况作为后续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企业与农发行建立信贷关系后,即要求企业的购销、加工等经济活动的资金往来通过在农发行开立的存款账户,以便信贷人员根据存款账户资金往来情况,结合企业流水账、库存商品账进行分析,更为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经济实力、负债情况,弥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与银行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三是注重第一还款来源,防范贷款风险。重视企业经营收入作为贷款第一还本付息来源,降低以抵(质)押担保作为防范信贷风险的依赖度,适当提高信用贷款比重。为确保企业经营收入能足以还本付息,贷款管理必要时可借鉴收购资金管理办法,实行封闭管理。信贷人员对贷款的发放、使用、回收进行全程跟踪、监测,掌握情况,防风险。四是根据企业需求开发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如中小企业自助循环流动资金贷款,创新中小企业贷款还款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企业信贷服务需求。五是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信贷抵(质)押担保方式。对于探索并取得成功的抵押担保方式,要进一步推广应用。如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加大林权抵押贷款力度。六是进一步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积极探索信贷组代理网点撤销后贷款监管新模式,既解决贷款监管难问题,又方便企业资金结算。

7.对农发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七

一、数字货币的定义

(一)数字货币的产生背景

货币是商品是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质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交换媒介、价值尺度、贮藏手段等职能。 一般来说,成为货币的商品必须具有五方面的特征:一是容易标准化,以便价值尺度职能发挥;二是易于分割,可以衡量不同价值的商品;三是携带方便;四是普遍接受;五是材质稳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货币形态经历了商品货币、贵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四个阶段。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支付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货币形态也必需顺应时代发展、实体经济需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货币形态虚拟化、数字化、全球化成为趋势。 在此背景下,数字货币随之产生。

(二)国际上对数字货币的界定

国际上部分机构对数字货币给予了界定, 如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将数字货币定义为一种价值的数据表现形式,通过数据交易发挥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及价值储存的功能, 但同时指出, 它并不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法定货币。 IMF近日发表数字货币的研究报告界定数字货币是指价值的数字化表示, 由私人发行的自定义面额的账户单位,可以通过电子形式获取、存储、访问和交易,用途多样化。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国际上主要机构将类似于比特币(Bitcoin)、莱特币(Litecoin)这类货币均归结为数字货币。 对待此类货币,世界各国的态度也有所不同,美国国内税收署发布通知, 指出虽然比特币之类数字货币可以像货币一样流通使用, 但其在任何私法管辖区都不享有法定货币的地位;欧洲法院则裁定,在欧洲比特币以及其他数字货币应该和传统货币一样免征增值税。

(三)国内对数字货币的界定

2013 年末, 人民银行等5 部委联合发布公告:《 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下文简称为国五条), 明确指出比特币不具有货币等同地位, 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从性质上来看,将比特币之类界定为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 近日,人民银行近日公开指出将发行数字货币, 并且明确数字货币必须由央行来发行。 显而易见, 国际上各机构所指的数字货币和人民银行所指的数字货币非同一概念。 央行所指的数字货币是由货币当局发行,是法定的货币,表现为法定货币的电子化、数字化形式,由国家信用为担保,确保其发行、流通的正常运营。

综上所述,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所谓的数字货币虽然具有部分货币的职能,在被认可的领域可以流通,但由于其价值波动加大,且无法被普遍接受,并不能成为真正的货币。 另外,从法律视角上来看,严格意义上货币是由中央主管机关(如中行银行)发行的纸币和硬币,具有独特的法律权利。 因此比特币之流的所谓数字货币并不能满足作为货币的条件,本文将这类货币统称为“ 算法货币”1;数字货币仅指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化形态的货币,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

二、数字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国五条的界定, 比特币之类在中国被视为一种虚拟商品,而在学术界,不少学者仍将其定义为虚拟货币或数字货币,前文已经界定这类数字货币为算法货币,下文对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与比特币之类的“ 算法货币”做一详细比较:

一是在发行方面:数字货币由货币当局发行,是法定的货币。 和传统货币一样,货币当局发行的数字货币量是根据实体经济运行的状况而定。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从数量和供给方面来看是适应经济需求的。 算法货币是通过计算机生成,谁都可以通过参与算法货币的发行。 如比特币产生可以通过“ 挖矿”的形式,找出符合条件的一串随机代码, 然后将这代码同其他交易信息打包成一个区块,记录在公共的账本里,这样就获得了一个单位的比特币。 从数量上来看,比特币总量是限定的。

二是在流通方面: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因其是法定货币,由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确保在持有者可以在特定区域内使用限定货币实现市场交换。 算法货币虽然具有部分货币的职能,比如支付手段,但是其流通的范围比较狭窄。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算法货币更多像私人货币,流通范围只能在被认可的范围内。

三是在结算方面:央行发行的数据货币结算方式预期也将采取“ 去中心化”方式,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结算的数字化、快捷化和个性化;算法货币的结算不依赖任何第三方机构,在特定的区域内操作。 如比特币的结算是在区块链里,在区块链里记录了交易时间、时间等所有信息。

四是在风险方面:和纸币类似,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同样面临技术防伪问题;相较于算法货币,数字货币也面临着网络安全风险。 但构筑在国家信用和法律体系基础之上的数字货币,有较强的公信力支撑,防范风险能力较强。 而算法货币构建在单个企业信用或个人信用的基础上, 其发行者经营和管理算法货币的能力都影响着算法货币的币值和流动,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五是在监管方面:数字货币流通、交易流程受中央银行监管,而算法货币,在全球范围内,没有监管当局将此类货币纳入货币体系来监管, 其发行量的大小以及交易的流程完全在监管当局管控之外。

三、对我国当前发行数字货币几点的思考

(一)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算法货币因其高效率而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而这类由私人或企业部门发行的这类算法货币对加大了国家对货币政策的调控的难度, 同时由于其去中心化特征更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因此,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数字货币, 一方面适应了当前互联网发展和全球范围内支付便捷的需求;另一方面能有效解决算法货币在流通、交易及价值稳定方面存在的缺陷。

(二)数字货币发行和交易中的安全性问题

数字货币发行、 流通和结算均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的, 从产生到交易使命的完全均是依靠现代科技力量来实现,因此对网络安全、计算机技术的要求较高。 现有的算法货币尽管采用一条严密的密码学体系, 但是51%攻击的威胁仍然存。 从实践的情况来看,数字货币交易的网站被攻击和账号被盗等事件时有发生, 此外由于这类算法货币存储于移动设备、计算机或者在线钱包中,如果设备丢失或损坏, 拥有的算法货币很可能也会随之丢失。 因此,安全问题一直是这类算法货币发展过程中的面临的较大问题。 诚然,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同样也需要解决发行和交易中的安全问题。

(三)数字货币流通过程中公众的接受度问题

与传统货币相比, 数字货币因其货币形态的无形化使得普通消费者接受度较低, 对资产的安全没有直观的感受。 以当前全球交易最为活跃的比特币为例,比特币总市值约为702 亿美元,流通中的美元约有1.4万亿,相当于0.5%的美元流通量,规模较小。 从2008年比特币起源到当前也已历经7 年之久, 虽然市场认知度有所提升,部分商家也开始接受比特币;但由于比特币和高科技技术相关联, 其持有或使用者还是相对局限在特定群体中,很少有普通大众对其持有或使用,导致其总体仍然规模较小。 在货币形态演进历程中,大多数人使用货币的习惯还是那种可以感受得到的货币,这是长期形成的固有思维,短时间内很难发生实质性改变。 预期未来数字货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与纸币同时存在。

(三)数字货币发行后货币政策调控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货币形态, 随着数字货币加入实体经济,将给现有的货币政策调控格局形成挑战。 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来看, 货币供应量的调控仍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之一。 根据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标准,将货币供应量分为M0、M1、M2 等几个层次,数字货币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可以在瞬间实现流通货币与储蓄、活期与定期之间的转换。 数字货币发行后将使得货币层次划分趋于模糊, 加大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测算与分析难度。

四、政策建议

(一)强化软硬件环境,提升数字货币的安全性

从硬件方面来看, 需研究数字货币发行相关技术研究,提升安全性。 加强对现有的算法货币的研究,借鉴其发行、运行的相关机制经验,如比特币区块链技术等等,为我国发行数字货币提供参考。 此外,还需深入研究数字货币涉及的其相关配套技术, 如移动支付和密码算法等等。 从软件方面来看,需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法律体系,严厉打击网络黑客行为, 为数字货币的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二)加强宣传与引导,提高公众认知度

相较于传统的货币形态, 数字货币以科学技术为依托,无形化形态的特征让消费者难以理解其发行、交易和流通等环节的原理。 在此背景下,在正式发行数字货币前,要加强数字货币相关知识、互联网和金融知识的宣传;与此同时,明确现有的算法货币和数字货币间的区别,引导社会公众对数字货币的理解,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三)加强分析与监测,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

8.对农发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职工之家;建设;发展

当前,在不断深化的电力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企业的大旗下,职工之家既高度概括了基层供电工会的目标,又形象性呈现出基层供电工会的要求.我们在持续推进职工之家建设中,方向已经明确、目标业已清晰、制度基本健全、基础日渐扎实。我们已有这样的优势,根据要求、按照目标、利用条件,怎样务实地开展职工之家建设,发挥与时俱进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务实职工之家建设,必须统筹“务实”和“务虚”的关系

虚和实是一对矛盾,而我们在实际建家过程中,不可避免遭遇到所谓虚事实事。有人认为直接为员工服务、直接体现员工利益就是实事,其他事做不做无所谓;还有人认为建家的细则实施好,上级的任务要完成好就可以了;更有人认为建家本身是一种虚的东西,我们只要竖起建家形象即可。总之,产生这样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理解的狭隘和认识的偏执所致。如果任其长期发展下去,建家要么嬗变成机械简单工作,要么沦为一种形式主义。因此,我们作为“管家”,要正确理解建家内涵,统筹务实和务虚的相互关系和联系。

1、虚事要“实”做

这里所谓的虚事是相对实事而言的,并非是无用之事。我们建设职工之家大量纷繁复杂工作中,像收入分配、生活福利、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等直接关乎员工切身利益,对于基层员工来说是最关心的问题,而一些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活动却成了员工认为可有可无的鸡肋。也许,这就是一些职工心目中所谓的虚事。然而,这些所谓的虚事,恰恰是作为企业文化的关键部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些建家的文化活动还没真正落到实处,做到员工心中。

因此,作为基层供电企业工会,我们开展这些直面员工精神层面的活动尤其要加以重视。要做实这些“虚事”,笔者认为首先要紧紧围绕上级公司发展战略,把建家的精神文化活动融入企业文化中并且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到广大员工的思想深处,使员工对职工之家不断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要做好征询调查,认真分析研究员工兴趣点、关注点和兴奋点,把员工津津乐道的话题烙上建家活动的印记,把员工寄托的需求转化成建家活动承载对象,把员工本质的情感凝聚成建家活动的全部;第三,必须对这些活动精心组织、尽心安排,本着为了员工、服务员工、方便员工的思想去开展好每个精神文化活动;第四,每次建家活动必须听到员工褒奖和批评的声音,必须总结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并不断注意积累、改进和创新。总之,要做实各项工作,工会工作者应该有主动的姿态深入基层、贴近一线,去解民情、察民意,以积极态度当好员工知心人、知情人,让员工有家的感觉,有家的归属感。

2、实事要“虚”做

这里“实事”涵盖了建设职工之家的一切工作,包括所谓的实事和虚事。这里的“虚”做,既不是轰轰烈烈走过场,也不是飘飘渺渺虚无主义。我们建家过程中势必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开展工作,如果我们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一声不吭,致使广大的员工感受不到、体会不深或者理解不了,很可能使员工会产生一些“理所当然”等一些非常的想法,我们相当一部分工作可能因此白费力气或者吃力不讨好。

所以,我们“实事”要“虚”做。一要在形式上讲究。我们应该花费一定的气力,根据每项工作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过程,选择合适的形式,同时,形式也要常建常新,甚至要别具一格,以让员工更容易接受为出发点,让传递的实事达到吸引员工、凝聚员工的根本目的。二要在宣传上注重。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不论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还是组织严肃有序的职工维权工作,要使得影响最大化,有声有色的宣传是有效的途径。我们在宣传过程中,不光要注重在工作上,还要表现到自身,这样才能让员工真正了解“管家”们全心全意、不辞辛苦为员工服务的现状,才会得到员工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三要在载体上考量。我们几乎每项工作都是通过载体来实现的,如会议、座谈、慰问等等,每个载体又承载我们工作的具体内容,如民主管理、关爱员工、劳动预警等等,因此,不同的内容应量体裁衣选择适合的载体,这种载体上考量换句话说便是“实事”实做。

二、务实职工之家建设,正确理解“配合”和“配角”的定位

我们工会组织由《工会法》赋予了应有的地位。然而,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一些涉及行政工作的事情,特别是配合行政开展活动时,往往由于认为自身在人力、专业等方面的原因,在行使自己权利和职责的时候,不由使自己从属于行政,致使一些工作走过场,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全总提出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要求。

1、配合不等于“配角”

“配角”相对“主角”是一种依附关系,如果我们工会工作者把这种错误思想带到“职工之家”的建设中,这就质化成行政的从属,那《工会法》赋予广大员工及其代表者——工会组织的“群众监督”作用也就无从谈起,员工的一些合法权益、一些诉求难以得到保障和解决,像生产安全巡查等这些对企业发展最直接、最经常、最有效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是观念的定势,总认为在配合行政行使自己的职责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这一方面体现在自身业务能力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行政的迷信上。这时,往往参与一下、报个到,自己无主见无见地,沦为一种依附的习惯性思维;二是行为上的惰性,自己在参与活动中,不深入基层听意见、不主动到一线作调研,对行政听之任之,落得个全身清闲;三是老好人思想作祟,自己总认为工作要取得行政的支持,各项工作开展需要依靠行政,一些牵涉到员工权益的问题何必和行政计较,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以上三种情况,根本上还是对自己的定位缺乏认识。作为职工之家的“管家”,必须清楚认识自己是员工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在建家过程中必须突出维护原则。要在企业发展中维护、在改革中维护,在参与中维护,行使起神圣使命,这对于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2、配合中发挥“主角”作用

我们建设职工之家,在行使维护原则的同时,还需要配合行政、服务大局。这里的配合并不意味着服从。我们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把建家活动作为企业和谐发展的助推器。如安全生产,我们就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安全教育送到一线、送到班组、送到每一位员工。我们要把员工的意见、建议、提案,把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问题反馈到行政,并督促其整改落实,真正建设成“安全之家”。我们还可以广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凝心聚力广大员工到企业建设中来,通过降成本、抓质量、增效益促进企业向“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迈进。应该说,我们建设职工之家大有可为,关键是建家中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形成自身活力,把建家活动贯穿到行政各项工作中,在企业发展的广阔舞台上,做好配合发挥主角作用。

三、务实职工之家建设,认真把握“大家”和“小家”的关系

“大家”和“小家”是相对而言的。“大家”的建设是“小家”建设的方向和指针,“小家”建设是“大家”建设的基础和阶石。“小家”建设不能对“大家”照搬照抄,不然成花架子;“大家”建设不能是“小家”的堆积,否则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我们在建家过程中,先要吃透理解上级精神,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不折不扣当好上级工会的执行者和创新者。同时,我们要分门别类、应实策对,当好基层单位的指导者和督促者。

1、立“大家”,必须持“小家”

对于建设“大家”来说,建家活动是基层工会工作的综合反映,是促进工会工作的有效载体。然而,“大家”制度订得再完善、措施做得再具体、计划编得再详实,如果没有通过“小家”来好好落实,一切将成为空谈。因此,立“大家”之基在于持“小家”之实,就是充分利用“小家”务实、灵活、特色的独特优势。

务实就是最接近员工、最契合实际、最符合需求。在“小家”建设中,接近员工,能更清楚员工的所思所虑,更觉察到员工的所言所行,就很容易掌握员工心理动态,对非常情况尽早预警,对建设意见及时采纳,化解不利因素,营造有利条件;契合实际,就是能因地制宜开展各项活动,可以利用生产时间开展劳动竞赛,可以利用休息时间举行文体活动,可以利用工余开展技术创新等等,这样既推动了“小家”建设,又促进了安全生产;符合需求,就是员工喜爱什么、员工渴望什么?我们可以开展适应性的活动满足员工的需求。员工缺乏什么、员工不足什么?我们可以组织有针对性的工作来弥补员工的缺漏。

灵活就是结构简单、组织方便、应对快速。“小家”相对“大家”来说,由于人数少,结构相对简单、直接,让人一目了然,对于开展的活动宜分宜合,宜聚宜散。同时,还可以有效结合日常工作,更可以对一些应急性、变化性的工作能及时作出调整。

特色就是优势条件、新鲜内容、鲜明个性。在基层供电企业中,由于专业不同、分工不同、环境不同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每个“小家”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小家”都有独特的个性,在建设“小家”过程中就是要抓住这种特色,成为吸引员工、关爱员工、团结员工的牵引力。这样才能把职工小家打造成了民主、安全、温暖、和谐的 “特色之家”。

2、建“小家”,必须靠大家

“小家”如同枝桠,它的茁壮成长得到粗壮树干的支撑,它的枝繁叶茂来源于根基不竭的养料。同样,“小家”的建设离不开“大家”的指导示范,离不开“大家”的统筹安排,更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帮助。

上一篇:数学教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教案5则范文下一篇:民政局局长工作会议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