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重要人物

2024-10-17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重要人物(13篇)

1.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重要人物 篇一

不可不知的100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人物总结)

1、利托尔诺《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

2、孟禄

《教育史教科书》——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

3、叶澜

《教育概论》——教育的交往起源学说;

4、《中庸》 “修道之谓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荀 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

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环境决定论”;

《荀子》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荀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一词最早出处;

《荀子·劝学篇》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道德”二字最早合用;

6、《学记》

① 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相传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

②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③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的政治功能; ④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体性原理; ⑤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7、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8、《说文解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舒尔茨

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10、孔子

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②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性相近,习相远”;

最早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11、墨子

① 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 ;

②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环境决定论”;

12、老子

一切回归自然;

13、朱熹

“明天理,灭人欲”;

“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儆持志”;

《四书集注》《童蒙须知》《小学》——宋代以后封建社会

学校的法定教材; “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14、苏格拉底

“产婆术” ;“助产士”;

15、柏拉图

①《理想国》、《法律篇》;

② “天赋说”;

③ 最早提出“创造力是无意识”的观点;

16、亚里士多德

最早提出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思想;

“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 《伦理学》、《政治学》

17、培 根

①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与其它学科并列;

② 提出了创造力的“理性意识”学说;

18、夸美纽斯

①《大教学论》;

(捷克)

② 最早提倡“班级授课制”,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作用;

③ 提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明确指出教育中必须尊重人、按照人的自然天性塑造人。

19、康德(德国)

首开教育学讲座;

“教育是‘人最应尽力的最大而最难得问题。’” 20、赫尔巴特

① 《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建立了“四段论”教学体系,强调教育、教学的科学基础是心理学;

③ 最早阐述和论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④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⑤ 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成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从而使班级授课制

基本定型。

21、洛克(英国)① “白板说”——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随心所欲的做成任何样式”;

主张绅士教育;

22、卢梭(法国)① 《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 《新爱洛绮丝》;

② 提出“天赋人权”的社会契约论;

③ 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

④ “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本性,让他们身心自由的发展”;

⑤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

23、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和葛笃德》——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24、乌申斯基(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

25、斯宾塞(英国)

① 《教育论》——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教育;

②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国外最早出现“课程”一词的著作;

26、梅伊曼

① 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思想;

② 《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实验教学论》,囊括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全部内容;

27、拉伊

《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28、杜威(美国)①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既生长”“教育既改造”;

② 提倡以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③ 提出“做中学”思想;

④ 创办“芝加哥实验”;

⑤ 提出问题解决的“五步骤观点”;

29、凯洛夫(俄国)《教育学》——我国翻译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30、布鲁纳(美国)①《教育过程》——提出“学科结构”和“发现法”思想;

② 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

③ 提出三种不同的认知表征形式:动作表征、形象表征、符号表征;

④ 总结知识学习的获得过程包含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知识的评价;

⑤ 在教学中提出了 结构教学观、发现法教学模式、螺旋式课程改革模式

31、布鲁姆(美国)

① 《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基本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

作技能领域;

② 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32、巴班斯基(前苏联)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3、赞可夫(前苏联)

“教学与发展”理论;

34、苏霍姆林斯基

“全面发展理论”;

(前苏联)

“没有聪明能干的教师,就没有集体。”——说明教师个体劳动的重要性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主体性原理;

35、根·舍因(德国)

“范例教学”理论;

36、蔡元培

① 提出《对应教育方针之意见》,包含有德、智、体、美四育因素,体现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②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美德。”

37、陶行知

① 提出了“生活教育论”,包括“生活既教育”“社会既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部分;

②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③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8、杨贤江(化名李浩吾)

《新教育大纲》——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39、“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马斯洛、萨特; 40、“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

41、李秉德

把我国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有:①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

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② 直观感知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③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④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⑤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

法(发现法)。

42、华 生(美国)

《行为主义》一书中指出:“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环境决定论”;

4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

44、“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45、“当代人本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斯杰

46、“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施瓦布

47、“学生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杜威、罗杰斯

48、“社会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康茨、拉格和布拉梅尔德

49、孔颖达

“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我国最早“课程”一词的出处;

50、加里宁

“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51、伊拉斯谟

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文艺复兴时期);

52、贝尔、兰卡斯特

19世纪初期在英国创立“导生制”,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53、加德纳

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追求教学的“个性化”。

54、桑代克

①《教育心理学》——最早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的奠定,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确立为四个板块:人性问题、动物学习心理、教学测量评估、个别差异。

提出了“联结主义学习观”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总结出学习的规律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③ 提出“共同要素说” ——技能的迁移理论;

55、泰 勒

被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56、詹姆斯

《同教师的谈话》——强调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告诉教师:“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必须与心理学所提及的原理相一致”。

57、冯 特

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这门实验新科学的正式创立。

58、霍 尔

① 创办了《教育心理学》杂志,在儿童心理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遗传决定论”

59、卡特尔

从心理统计和测量领域开创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60、房东岳

1908年翻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书籍。61、廖世承

1924年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2、潘 菽

1963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标志着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已经基本形成。63、罗伦茨

首先提出个体发展的“关键期”概念。64、高尔顿

《天才的遗传》中指出:“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组织之受遗传决定一样”

——“遗传决定论”

65、维果斯基

① 提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和“最近发展区”思想;

② 强调学习要在“学习的最佳时间”内的观点;

③ 创立了“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学派(维列鲁学派);

④ 认为人的发展受三个因素的制约:社会文化—历史因素、个性因素、社会实践活动因素。66、格赛尔

提出“自然成熟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双生子爬梯”实验。67、皮亚杰

① 提出“发生认识论”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

② 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1932年出版的《儿童道德判断》一书,是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里程碑;

③ 创立了临床研究法(谈话法),设计了“对偶故事”;

④ 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主要因素);

⑤ 把个体的认知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四个阶段。

68、埃里克森

提出“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69、威特金

提出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为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的差异。70、卡 根

提出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为 沉思型与冲动型 的差异。71、吉尔福德

提出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为 辐合型与发散型 的差异。72、L.M.推孟

1916年制定了《斯坦福—比纳量表》。73、韦克斯勒

编制了《韦氏智力量表》,其中包括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

74、荣 格

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把性格分为 外倾型 和 内倾型。

75、斯金纳

① 提出了“操作强化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② 把行为分成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③ 设计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76、班杜拉

① 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② 被誉为是一位“行为主义的认知心理学者和行为主义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者。”

③ 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观察模仿学习;

④ 提出了著名的“三元交互作用论”;

⑤ 提出“品德发展理论”,强调“替代强化”的作用;

⑥ 最早提出学习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将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即强化作用分为三类: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77、加 涅

① 提出了“知道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

② 《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代表了20世纪末科学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极大成就;

③ 提出学习的要素包括:学习者、刺激情境和刺激、记忆、反应;

④ 将学习划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其中智慧技能的学习中分别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的学习、定义概念的学习、规则的学习、高级规则的学习;

⑤ 按知识学习的结果将知识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五类;

⑥ 提出“智力技能层次理论”,把智力技能分为五个层次: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78、安德森

① 提出了“认知表征学习观”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

(美国)

② 认为心理表征的实质是知识表征,知识表征的模式为单一性编码、多重性编码两种;

③ 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有关“是什么”的知识——陈述性知识 与 有关“怎么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智慧技能、动作技能 和 认知策略两类。

79、索 里

把学习类型分为五种:联想性学习(经典性条件作用)、尝试学习(工具性条件作用)、模仿性学习、顿悟性学习、含有推理的学习;

80、奥苏伯尔

① 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意义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② 按知识学习的难易程度将知识分为:表征、概念、命题、规则、高级规则五类;

③ 将陈述性知识学习分为三类: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④ 提出“认知结构论” ——技能的迁移理论;

⑤ 提出问题解决的“四阶段观点”,包括:呈现问题情境命题,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填补空隙过程,解答之后的检验;

⑥ 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驱动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组成,这三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

⑦ 同奥苏贝尔为同一人,中文翻译不同;

81、梅 耶

将学习分为:语义性学习、程序性学习、策略性学习;

82、麦卡尔

总结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83、布瑞安

最早用实验方法证明“高原现象”存在于练习的进程中。84、加里培林

提出“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将实际动作的内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动作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85、贾 德

提出“概括说” ——技能的迁移理论; 86、弗洛伊德

①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

② 提出影响深远的“无意识本能”学说;

③ 认为个体道德发展由彼此相关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 87、克里斯

提出关于创造力的“认知的初级加工”观点;

88、华拉斯

提出了创造过程的“四阶段理论”学说,认为任何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89、福 克

总结出创造力的“产生探索模型”,把创造力划分为生成阶段和探索阶段两个阶段; 90、斯滕伯格

提出了“创造力投资学说”,被公认为代表了“创造性研究领域的最新成就”; 91、柯尔伯格

① 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

② 开创了美感“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和“价值澄清运动”;

③ 设计了 “道德两难故事”;

92、路易斯·拉斯

《价值与教学》——提出品德心理的发展理论“价值澄清理论”; 93、马斯洛

提出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

94、麦克兰德、阿特金森

将莫里的思想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 95、德韦克

提出“成就目标理论”;

96、海 德

最早提出动机的“归因理论”; 97、罗 特

提出“控制点理论”,将人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

98、马 杰

①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提出了“行为目标的阐述理论与技术”,② 并提出写得好的行为目标应具有三个要素:①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②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③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99、罗森特

提出良好教师的人格素质具有以下四个维度:成就取向、人际取向、课堂行为、组织才能。100、拉托斯

提出了“教师素质结构葱形图”。

2.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重要人物 篇二

关键词:学校教育,科学教育,科技馆,有效结合,结合形式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 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 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 在专门的机构, 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 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 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 并涉及技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整体教育, 以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会科学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 把握科学本质, 养成科学精神, 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 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良社会文化, 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学校作为正规教育场所, 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职责。在学校里, 科学教育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进行, 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科学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学生按照这种设计好的思路进行科学启蒙, 这种单一、被动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放射性思维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这种教育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各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当前的学校科学教育无法突破传统课堂这种正式学习环境的局限, 很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学生们缺少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实践所学科学知识的机会“走出课堂, 迈出校园, 回归实际生活情境”———成为解决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因此, 正规教育必须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 优势互补, 相辅相成。作为重要的校外教育资源的科技馆是从事科学普及和科技教育的重要场所, 它通过自己动手参与, 手脑并动, 引导人们去观察、去思考, 从而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科技馆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可以弥补学校科学教育不完善的地方, 从而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的支持与配合。

科技馆是新型的社会教育阵地, 是学校正规教育的延伸, 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但是科技馆教育也存在一定不足, 科技馆对学校科学课程的设置、内容安排缺乏了解, 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是特别清楚, 所以科技馆无法科学的安排学生的科学教育。科技馆教师的特长是进行科技教育活动, 而对学校教育不熟悉;学校教师的特长是按教育规律施教, 而对科技活动不熟悉, 各自的特长和不熟悉造成了对学生“单腿”教育的现象。所以应大力加强科技馆教育与中小学正规教育的紧密联系与合作, 加强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热情, 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 更好的了解科学的本质,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充分发挥科技馆作为校外活动场所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提高广大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 把科技馆的科普活动送到学校, 使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特别是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结合起来, 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同时, 为社会各方参与开发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内容搭建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要明确定位是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 这并不是培养和选拔科学精英, 而是面向每一个儿童, 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合格公民。同时学校应认识到科普活动对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性, 要建设科普教育的教师队伍并与科技馆进行沟通, 设计符合自己学校学生具体情况的有针对性的科学活动。在学校的大力配合下, 科技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1) 科技馆没有教学时间的限制, 可以组织学校组织难度大的活动, 例如,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和复杂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科技馆中, 由于没有固定教学时间的限制, 可以组织能使学生充分探究的科学教育活动。2) 科技馆没有教学任务和内容的局限, 可以开展内容丰富的、拓展性的科学教育活动。比如, 关于物体的惯性, 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只做一个活动, 而科技馆中可以针对这个主题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把环推出去、弹出的扑克牌、旋转的鸡蛋等等。3) 科技馆具有专业人员优势, 科技馆人员多具有专业的科学背景, 可以协助学校教师进行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教学材料的设计和开发。

科技馆应与学校、教师、学生加强联系, 学习、研究学校的课程标准和科学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必须了解学校、教师、学生的科学需求。当前学校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实际面临很多困难, 科技馆在这方面可以考虑为他们提供帮助, 跟他们一起设计组织活动。从国外一些活动设计来看, 他们做的比较超前, 很多时候他们的活动直接与学校课程标准联系起来, 这样的活动就更有针对性, 也更容易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的需求。科技馆要主动研究学校使用的课程标准, 设计配合学校科学等课程的活动方案, 丰富学生各种课程内容的学习, 结合学校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探讨科技馆如何与课程标准和学校科学教育内容相结合。

在培养科学精神, 启蒙科学意识方面, 举办科普活动非常重要, 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可以引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青少年进入科学的殿堂,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于学龄儿童, 科技馆的“少儿科学乐园”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基地, 通过相关展品及表演科普剧、互动游戏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把科学性、趣味性及互动性融为一体,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启迪孩子们的创新意识, 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对于中小学生, 应该适时利用一些科技夏 (冬) 令营、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及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 这对培养青少年钻研科学精神、探究科学奥秘的影响是巨大的, 而取得的效果也是惊人的。

继续发挥流动科技馆作用, 促进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了扩大科技馆的功能发挥, 让更多偏远山区的孩子了解科技馆, 接受科普教育, 可继续推进流动科技馆巡展,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 将科普知识送到学生的身边。按照“广覆盖、系列化、可持续”的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科技馆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努力把科技馆服务送到最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公众身边, 让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地区同样享受到科普公共服务。

3.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重要人物 篇三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关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一个人从婴幼,到少年,到青年、中年乃至老年都是一个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今天的儿童少年时21世纪国家的栋梁,现代化建设的骨干,他们既是父母的后代,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后代。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市社会主义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目标,同时也是所有社会教育机构的共同目标。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施于一个人身上的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必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这是社会主义教育本质的要求。因此,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的培养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市社会主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共同任务。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孩子们在这种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受到系统的教育,是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社会是个大课堂,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社会的影响和教育,对于儿童少年的影响和教育更大。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施教作用应一致配合,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相得益彰,构成一个育人的整体。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要求。主要表现为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靠课内教育。这种传统的,封闭的教育,违背了儿童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乃至身体的发育规律。应明确的是他们是在社会的交往和活动中形成的,他们的活动场所,既在家庭又在幼儿园和学校;既在课室内,也在课室外;既在校内、园内,也在校外、园外;他们交往的对象,既有家庭成员,也有老师、小朋友、同学和其他社会成员。他们接受的信息,既有课本也有广播、电视电影、课外书刊和互联网等。特别是在信息日益发达的时代,儿童少年在社会上接受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因此必须改革,使我们的教育从单轨制转向多轨制,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而做好三结合的教育工作,首先应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上入手。

一、在家、校教育结合上,家长应明确几点要求

进一步明确教育子女是家长的神圣社会职责,极大的爱心与热情关心热爱孩子,培养教育子女,充分认识到子女不仅是自己的后代,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后代,因此,教育子女既是自己的职责,更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科学的规律办事。家庭处在教育子女的第一线,必须了解教育是科学,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只有教育好子女的愿望和责任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每个家长除学习政治、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学习教育科学,明确教育的本质,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等,从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经常了解子女们所在园、校情况和子女在园、校的表现。家长应多抽时间到校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了解教师怎样教,孩子怎样学,全面掌握子女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表现。

注意总结和交流家、校教育相结合的经验。我国家庭教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可以说建国以来的家庭教育实践是现实的家、校教育结合经验的主要部分,是千千万万家长心血的结晶,是千千万万的家长为建设四化,在家校教育的结合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因此广大家长当前和今后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总结和交流家庭教育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的经验,进一步促进家长们在家、校教育的结合上继续作出共同的努力。

二、“家访”“校访”“师访”是家、校教育结合的基本途径

1.“家访”

这通常是学校和幼儿园教师对孩子家长分别进行的访问,通过这样的访问,了解学生的家庭条件和他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交换教育学生的意见,与家长一起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研究教育方法,叮嘱家长不能采用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家访,教师和家长共同做工作,使得学生感到教师和父母都是爱护他的,因而易于接受教育。教师家访是,家长要细心倾听教师的询问和对学生优缺点的介绍、分析,对孩子在家中的表現,也要如实告诉老师。家长对教师的来访,要热情接待,无论职务大小、地位多高都要抽出时间,热情接待教师来访。

2.“校访”“师访”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要主动进行“校访”“师访”,即家长访问学校,访问老师,主动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下面向家长提供几种常用的方法:书信往来,定期不定期的由孩子带给老师,让孩子体会到这是正常现象,是对他的关心和信任;直接和教师面谈、交换具体意见时,可以适当让孩子参加,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家长和学校教育配合,同时也益于孩子的社交成熟;有准备地参加家长会;特殊联系,家长针对特殊的具体问题和老师直接取得联系,以期谋求妥善解决的办法,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如孩子在家里有异常表现、发生不轨行为、学习不努力、好习惯被破坏、成绩下降等,家长要处处留意,抓住孩子在事态变化中的思想、情感波动及时和老师联系,才有助于做好孩子的工作,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召集家长会议是家、校教育结合的基本方式

家长会通常是在学期的开始或期中、期末进行,主要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一般情况,介绍学校在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上的具体措施和要求,以及听取家长对办学的意见。家长会开得好,可以促进广大家长关心学校协助学校教育孩子,可以使整个社会重视教育。

4.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篇四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一个人的成长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从出生到进入学校前,一般家长都重视子女的关爱和教育,他的孩子上学以后取得家长就如释重负似的,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几乎全都推给学校,就是特别是现在,许多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家,更是无法顾及。

成人学校是有领导,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门教育场所,拥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在培养学生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学校教育仍然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提高育人质量。因为孩子即使入学后,大部分时间仍在家中度过。还因为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一个人交几十名学生,且精力和时间都无法与父母相比。

要教育如果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与知识,就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固有的血源情感,伦理道德上的内在关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起热前提性,长期性必要补充和助手作用。

家庭教育的意义

纵观人类进化文明史,始终没变的是:父母是儿女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终身的学堂。国民教育的平台是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支柱支撑的,现代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有法律的规范、科学的指导、现代技术的支持,而家庭教育几乎仍然是自然原始状态、缺乏科学指导、忽视甚至抵触现代技术的作用。

如果家庭教育这一支柱继续弱小,与另两个支柱形成巨大差别,那么,国民教育的平台就会倾斜,更不可能平稳、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此,国家必须为家庭教育立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都健康,才会有全社会的健康。只有以家庭的和谐为根基,才会有全社会的和谐。家庭教育“为民族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家庭教育立法是国家的责任,为教养子孙而修行是每个国民的使命。

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过: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这就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比较流行的家庭教育定义是三道教育,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简称为“3M”。即:

1、“为生之道”

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保健(健)、心理健康(乐)、安全适应(安)等三大方面组成;

2、“为人之道”

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由生命角色(本)、人格人生(志)、处世修养(交)等三大方面组成;

3、“为学之道”

5.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重要人物 篇五

一、重视和加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工作。因此,重视和加强学校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专家认为:“一个学生,智育不好,很有可能是一件废品;德育不好,必将是一件危险品。”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如果有德无才,不能成就事业,但是有才无德,虽然有能力和才干,却因自私自利,缺乏美德的规范,有的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甚至做出祸国殃民、伤天害理的事情,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当好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首要环节,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做好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而,对加强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究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给新时期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看,我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新时期未成年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70℅以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中学生当中不同程度的滋生;绝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少数中学生心理素质差,一遇到挫折就委靡不振如此种种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以上存在问题,追根溯源,总的来说,是由于目前三个方面:即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子女、学生、青少年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各方面还存在种种弊端和误区造成的。因此重视和加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6.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重要人物 篇六

枫岭头中学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

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开展家访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家校和谐、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当前学生家庭情况及家长的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富裕家庭不同程度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展好家访活动,有利于密切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家长理解、关心、支持教育,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有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关心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我校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开展教师“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校根据县教体局下发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精心组织实施。经过两个周的周密安排,我校全体班主任与部分教师于12月1日—2日两天分成五个小组下到各个行政村及村民小组进行家访,并且取得圆满成功。

7.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重要人物 篇七

1 企业80后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企业产业属于一个高危险的行业, 受到条件的限制, 与其他行业相比, 频繁出现事故, 企业管理一直呈现简单化, 企业员工思想工作建设效果不佳。在新时期下有必要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罪, 符合社会的特点,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已经做到了高投入高回报, 能够通过科学技术来开展工作, 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 企业管理理念也出现很大的变化, 当前企业很多员工都是80后青年职工, 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这些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很大的挑战。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 创新教育方式, 切实做好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理性的认识。

2 80后青年职工思想现状

当前企业80后青年职工存在很多的问题。不少的员工表现出难以融入企业的情况, 绝大部分的员工否是初次进入到矿山中, 与之前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别, 不少青年职工在心理上难以忍受, 不少因为难以适应工作为离开岗位。一些青年职工在参与到工作中时, 需要从基层的体力劳动做起, 这就导致部分青年职工失去激情, 无法发挥自己做学, 进而失去兴趣[1]。

青年职工对企业的高危新性认识不足。随着社会的进步, 虽然企业生产安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危险, 不少的青年职工对安全生产的意识不足。企业机械化程度高, 岗位操作很简单, 这些导致部分青年职工对工作的危险性认识不强, 盲目自信, 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目前企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但是职工的业余活动等方面并没有得到进步, 青年职工缺乏展示才华的平台。

3 80后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措施

3.1 重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进步和发展的灵魂, 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需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 增强青年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对青年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需要积极的引导青年职工了解企业文化, 使职工对企业产生亲切感, 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提早准备, 开展青年职工岗前培训工作的过程中, 不仅需要重视企业的安全、入井须知等矿经基本知识, 还需要重视企业文化课程, 让员工了解到企业的文化理念、安全观以及创业精神等, 并为员工讲解企业自身的典型人物事迹等。在开展青年制定形势任务教育工作中, 可以通过一些广播栏目等进行开展, 定期宣传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表达渠道方面, 可以利用一些网络科技产物, 如QQ、微博等, 通过这些形式收集青年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并分析青年职工面临的问题, 使员工能够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怀[2]。

3.2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安全教育问题

在岗前培训工作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安全培训工作, 通过师带徒、班前会学习等方式强调安全重要性, 在岗前培训工作中, 为正确引导青年职工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认识, 可以采用一些实际的事故案例来进行教育, 使员工能能够认识到企业的形式, 并自行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 在培训工作中的开展中可以定期开展考评, 硬性提高青年职工的安全生产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工作中需要注意宣传的作用, 可以充分利用走廊文化、安全简报等形式渗透教育理念, 青年职工创造能力比较强, 在安全教育中为提高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安全事故模拟演示等方式提高青年职工的安全意识。

3.3 加强引导工作, 使职工能够快融入速企业中

企业想要取得可持续性发展, 有必要引导青年职工成长成才, 在职工进入到企业的前期, 开展一些座谈会等方式, 做好青年职工的职业生涯导航工作, 积极引导职工进行学习, 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目标。当前青年职工的价值观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发展趋势,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需要理顺顺序, 在青年职工中积极调查职工思想状况, 分析职工教育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 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 准确把握企业的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 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举办一些人才技术小组等形式, 提高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为人才储备库提供后备力量[3]。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职业教育等, 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可以进步的空间, 有计划的开展岗位培训工作, 尊重创造性的思维。

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中需要重视人文关怀, 关心青年职工的生活和工作, 保证青年职工无后顾之忧, 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在企业环境的营造中需要大力培育矿区大家庭文化, 可以通过节日大礼包、职工工作日等美化狂气生活生产环境, 让职工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创新教育理念, 加强思想引导工作,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经营集合在一起,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整个经营活动中,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住房问题方面, 可以实施职工住房工作, 并普吉到普通员工。企业工作很多劳动强度非常大, 因此可以组织青年职工志愿者开展送温暖活动等慰问青年职工。

4 结语

综上所述, 该文主要分析企业80后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还面临很多新的挑战, 在发展中需要积极应对新形势的变化, 加大研究力度,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保证青年职工能够以积极地心态投入到工作中, 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助力。

摘要:目前在企业中80后青年职工已经是重要组成部分, 这批职工思想活跃, 具有创新精神, 但是同样也存在一定的思想问题, 该文则重点分析“80”后青年职工思想教育重要性, 并探讨其实施策略。

关键词: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李丹.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探析与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13) :64.

[2]郑俊杰.对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12) :21.

8.性教育,父母的行为和态度最重要 篇八

性的核心是人格教育、两性关系,不能把性教育仅仅理解为性行为教育。中国父母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就是打架当着孩子的面,但亲密却总是避开孩子,正确的行为应该是反过来的,这样更容易让孩子领会男女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其次是孩子会问到一些性问题,这种情况下,父母的态度最重要。父母应该用科学的艺术的解释回答孩子。不用担心解释得太清楚孩子会模仿,其实孩子的思维很单纯,即使模仿也是表面上的,而且是把它当作一种游戏,10岁以下的孩子没有那种动机和能力。当然讲解过程中应该告诉孩子责任和生命的重要性,所有的教育都不单纯是知识教育,应该是科学和伦理、道德以及审美等的结合。

有的孩子有一些不太好的习惯,比如喜欢玩弄自己的性器官。家长首先不能大惊小怪,更不能训斥。训斥会使孩子产生不好的想法,认为自己是坏孩子、是流氓。家长首先要从卫生角度告诉孩子手不干净,容易带细菌,会使自己的小鸡鸡生病。其次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讲他喜欢听的故事,或者做他喜欢的游戏,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把不良习惯改掉。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责编:王敬川

9.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重要人物 篇九

---转变观念,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职业教育是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是提升制造业产业化水平的关键。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我国现阶段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当前,我国来自社会、组织和个人巨大的人力资源开发需求与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要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建立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包括为学龄人口提供各级各类的正规职业院校教育,也包括为劳动年龄人口提供各种培训和继续学习的机会,这是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应提高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统筹规划,加强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与协调。应在各级政府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目标管理机制,把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列入相关部门特别是经济部门的业绩考核目标,制定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应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加快探索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规律的、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体制。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多种层面上建立相关的机制,如在政府层面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职业教育的重要问题,实现劳动就业政策、行业发展政策与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有机协调;在专业层面建立职业教育的行业协调(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指导某一行业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企业教育等方面的关系,促进企业参与和支持职业院校办学,提供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支持院校课程开发,实施教师培训。

---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应加强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和协调,统筹辖区内各类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应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应引导广大青年改变升学至上、文凭至上的观念,通过改革招生政策等措施,吸引优秀青年就读制造类相关专业。同时,建议政府普遍提高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地方应当建立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的最低工资标准,并把技能型人才的工资待遇、福利奖金等与技术等级切实挂起钩来,调动技能型人才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的积极性。

---增加投入,建立公平合理的投入和收费机制。建立稳定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建议政府在整体提高生均补贴标准的前提下,实行以市场需求和培养成本核算为基础的更为精细的分专业经费补贴办法,鼓励职业院校对资金需求较大但发展前途和就业前景良好的技术类专业进行投入。同时,建议国家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延伸到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制造业领域等市场紧缺、相对艰苦专业领域的高等职业教育,扭转高等职业教育与大学本科教育在学费标准上的倒挂现象。

10.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重要人物 篇十

治教育的重要法宝、摘 要:

针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形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真正解放思想,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开创高职院

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

解放思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十七大党的报告深刻揭示了“解放思想”对于我们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且进一步明确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创新发展理念、思路和举措,才能开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解放思想的必要性 1.当前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偏差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证。但在现实中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教师甚至是个别主管领

过分强化了它的管理功能,忽视了它在其他方面的应有价值,极大地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二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意识、理想信念、自律精神,而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难以给学习者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和直接的收益,使得有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专业学习、就业前途和为人处世中的作用三是受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及传统思想的束缚,有些人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历史传统上的政治课,认为是一门关于阶级、斗争、革命的学科。或者招聘毕业生时只看重技能、计算机、外语等资格证书,至于学生受没受思想政治教育、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如何从不看重。当前存在的这些认识偏差要求我们解放思想。

2.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当前在高职院校里有部分教育工作者长期囿于校园生活,对社会实际不甚了解,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缺乏关心,再加上平时不注重理论学习和研究,导致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只会讲大道理,采用简单粗暴、强制压服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严重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现状、政治诉求、择业就业需要,对大学生所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也无法作出有说服力的解析和引导。随着现代信息技

“人灌”转变为时下的“机灌”。这种单向呆板的教育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同时,由于受主客观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难得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接受的教育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检验,也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也要求我们解放思想。

3.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意识、理想信念、自律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由于思想政治品德本身难以量化,考核机制的设置也存在不足,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考核内容趋于教条化。这种考核无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公正、客观的评价,容易使他们感到缺乏实际意义和价值,无法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甚至造成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偏见,从而大大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建立科学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考核体系,同样需要我们解放思想。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解放思想的策略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育工作者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根据思想政治教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放弃权威思想,深入学生实际,深入社会现实;才能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和行为,赋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根据当前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新观点、新问题、新事物整合到教学中来,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模式。我国正处在社会深刻变革、价值观复杂多样的时代,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高职院校在师资和硬件上一时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针对这一矛盾,教育工作者只有解放思想,大力进行教育方法、渠道和模式上的改进,科学利用报纸、杂志、校园网站开辟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传媒和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畅通的沟通渠道和平台,确保主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3.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针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教育者只有解放思想,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立足学生的主客观需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一,改进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随着学生思维、观念的发展,教育者必须解放思想,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各种变

特点,把讲授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辩论法和问题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让教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向上的成长过程。第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在授课时应解放思想,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增加各种实践环节,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将所受教育内化为自身素质,并转化为积极的行为。

4.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也势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必须解放思想,变革现行的考核方式,用新思想、新理念、新价值观去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一是静态考核和动态相结合。在考核学生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即静态考核的同时,还必须结合学生因出身、经历等差异而产生的行为方式、思想认识上的不同,对学生平时的言行举止、思想表现进行考核,即动态考核。二是注重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体现教育者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其所倡导的教育风格,因而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为此,教育者要解放思想,注重辨析、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的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解放思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面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新老问题可能会接踵而至,层出不穷。对此,我们在从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时候,可能会由于自身的理论高度不够而打不开思路,甚至会出现认识偏差或判断失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充分认识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随时跟踪学习和研究国内国际最新创新理论成果并取其精髓、为我所用,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学懂弄通。要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需要出发,加快知识与观念更新,完善知识结构,练就创新思维,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的能力。

2.大公无私,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把国家、社会、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以大公无私的精神去适应新的环境,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真正解放思想。长期以来,部分教师把个人利益或部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拜金主义意识严重制约或束缚着他们的思想解放,使他们难以突破不合时宜的陈旧思想观念,缺乏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境界,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国家、社会特别是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根本,以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全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学生的新期待,以大公无私的精神消除各种私欲带来的偏见和束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放思想,才能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中达成共识,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3.充分发扬民主。解决学生思想认识的问题,我们不能采用压服的强制,只能采用讨论说理的疏导。可以借鉴历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成功经验,用讨论的方式推进思想的解放。一是广开言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放思想,就是要说真话、说新话,就是要对其现有的一些观点、理论、办法、机制和制度畅所欲言,充分讨论。二是不迷信权威思想。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特别是学术问题时,不能搞一言堂,要允许争论,这样才能有不同意见和观点,才是真正的民主。三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对

11.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重要人物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 G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7(B)—0004—02

教育督导室作为政府专设机构,应该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律、法规,协调整合社会资源为基础教育服务。因此,教育督导工作一定要将督政和督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实现督导的基本目标。

一、着力督政,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贫困山区经济的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在于经济,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归根结底,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不发展必然制约经济的发展。所以,如果政府不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单一地去抓经济,经济的发展只能是阶段性和短期的,没有长期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目前,不少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由于认识不足,投入不够,政府行为不到位,依法治教存在着差距,致使教育发展缓慢,经济落后。因此,必须把督政放在督导工作的首位,确保依法治教落到实处。具体而言:一是要督入学、督巩固。在贫困山区,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低,“普九”难度大,即使是自己“普九”的乡镇,适龄儿童入学率也只是勉强达到“普九”验收的最低标准。尤其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加之农村掀起进城打工热等影响,致使在校学生数量难以巩固。

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个问题,在校生还会大量流失,势必造成新文盲或半文盲的产生,影响全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所以,教育督导部门应该在同级政府授權下履行督政职能,对所属下级人民政府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的情况进行经常性地督导,敦促下级人民政府采取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促使辍学学生返校学习。二是要督投入。虽然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而言,教育投入偏低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西部地区贫困县财政只能保“吃饭”,根本无力保证其他教育经费的落实。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教育设备无力配置,办学条件较差,连维护简单的教学都困难。为此,必须通过督导工作,切实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各项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投入的规定,督促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促使各地实实在在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政府责任意识,确保政府的行为到位。三是督薄弱学校建设。教育应该具备民主性、公平性,义务教育更应具有全民性、平等性和强制性。发展和改革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必须依法办好每一所学校,只有每所学校都具备了大体相当的条件才能拥有办学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均衡发展。可是目前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两极分化严重,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势头。比如,基层学校的学生不愿就地上学,争着要上县城重点学校,而县城学校的学生争着要上省城学校,致使“择校”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因此,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教育督导,使政府统筹规划,增强扶持力度,加强薄弱学校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才能为适龄少年儿童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突出督学,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督学方面,学校的行政管理一直是督导的重点,而对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及其相关问题的关注却远远不够,致使督导工作不够深入和难得实效。其实,所谓督学,就是要深入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内部,挖掘影响其发展和提高效率的更深层次问题,进行细致评估指导,通过评估肯定成绩,剖析存在的问题,然后促使限期纠正,从而激活学校教育发展的内趋力。为了协调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关系,让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还要在以下方面加强督导:

一是督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能力真正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近年来,虽然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审美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认识不清、思想不纯,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乱办补习班或做有偿家教等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一些代课教师由于待遇低,迫于生计不得不搪塞学生、应付教学;还有一些民转公教师学历不达标,但由于年龄偏大无心接受继续教育;也有部分教师虽然学历达标,但有文凭无水平。为此,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督导工作的重点之一。第一要加强师德建设,广泛开展“练师能、铸师魂、树师表”活动,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规范教育行为,为人师表。第二要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智能达标训练活动,掀起苦练基本功的热潮,促使每个教师真正达到岗位训练的标准。同时,大力鼓励中、小学青年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本、专科进修,提高学历水平。第三要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定期评选“名师”和“明星校长”,激励广大教师安心从教。

二是督教学常规管理。部分学校教师对素质教育,存在着的片面性认识和狭隘理解,忽略课堂教学,以为开展几项活动或组织几个课外兴趣小组,便是素质教育,殊不知这样做是舍本逐末,离素质教育的本义相差甚远。抓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具有主渠道的作用。因此,要加大对教学常规管理的督导力度,定期开展教学督导评估、组织教研部门深入学校开展视导活动,确保把教学常规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是督教研教改。教研教改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为此要加大教研、教改的力度,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督导教研、教改工作,要求中小学教师做到“五有”,即有教改实验项目、有科研课题、有教改典型学科、有教改典型老师、有教改典型经验。还要组织各学科教学研讨会,联合攻关,分工协作,全面研究,定期研讨,交流成果,指导教改实践。大兴听课之风,重奖科研成果。

12.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重要人物 篇十二

一、音乐教育哲学是反思音乐教育的思想前提

音乐教育哲学借鉴哲学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教育理论全面、系统的反思, 从整体上认识音乐教育本质、音乐教育规律、音乐教育价值、音乐教育教学中知识认知等问题, 形成科学的音乐教育观;评价、批判和总结人类历史的音乐教育经验, 深刻分析音乐教育的现实问题, 科学预测音乐教育发展的未来;启发、激发和锻炼教师的音乐教育理论思维, 掌握科学的音乐教育学科研究方法, 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创造性。

哲学对于人生起的作用也正是哲学对一门学科所应起的作用, 例如音乐的哲学应为音乐“掌舵”, 音乐教育的哲学应“内在地塑造”音乐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如今人们如此热衷于讲究音乐哲学和音乐教育哲学的缘由。音乐教育必须仰仗音乐哲学的启迪、扶持与指导, 去识别和领悟其美与价值。缺乏哲学的基础与高度, 它势必流于一般知识或一门技艺。教师通过音乐教育哲学的学习, 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其基本知识, 深入理解其基本理论观点, 初步掌握其理论方法;形成音乐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 锻炼和提高音乐教育研究的理论思维能力, 进一步增强音乐教育研究的学术敏锐性, 开拓音乐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能应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分析音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并初步形成独立的有说服力的见解。

二、音乐教育哲学解释音乐的本质和价值

音乐教育哲学的目的就是力图站在最高的境界去揭示音乐本质的美与价值。我们告诉学生音乐很重要, 但重要的原因却往往是其他学科也可以提供的, 音乐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和必要性并没有体现出来, 这无疑是没有说服力的。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招生的分数线远远低于其他专业, 音乐教师的地位也由音乐考生的录取分数决定, 教师是否从提高审美能力的角度去组织教学已经不重要了, 只要带好音乐高考班就能得到社会的承认。然而, 这种承认不是对音乐教育价值的承认, 而只是对教育价值的承认, 甚至仅仅是对功利的一种承认。

音乐的教育作用, 是开发人们对音乐艺术力量与生俱有的反应能力, 而一旦非音乐性的强调超越了音乐本身, 就将削弱和淹没音乐艺术。因此, 我们必须依靠哲学中关于知识的价值和性质的观点, 对音乐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提供理论支持。哲学中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探讨, 有助于面对知识的多方面价值做出明智的选择。

三、音乐教育改革需要音乐教育哲学的引导

当今中国刚进行了一场浩大的教育改革工程, 从基础教育改革到高效管理体制改革等等, 正深入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改革往往是痛苦的, 却是必需的, 因为传统的中国教育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束缚了人的发展,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同样需要音乐教育哲学的引导。音乐教育哲学作为音乐教育学的基础理论, 是对一切音乐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反应了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 并且对各种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只有在教育哲学的引导下, 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教育价值判断。对于学校音乐课程来说, 哲学是其课程研究的最重要的基础, 音乐课程的理论、实践、设计需要哲学中关于知识的来源和知识性质观点的指导。然而, 并不是所有的音乐老师都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因此学校音乐教育理论研究需要在哲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音乐基础教育教学现象, 搞清教学行为背后的原因, 以便建立独立的学科观点和策略, 形成稳定的音乐课程教学风格。

当然, 哲学人文素质教育不会立竿见影, 与科学教育不同, 它是培养人之为人的灵魂, 而不是纯知识教育, 不可能短期见效, 所以要长期坚持。另外, 哲学在不断地发展, 新的哲学理论层出不穷, 哲学素质教育要与时俱进, 要注意介绍哲学理论的最新成果, 让学生了解哲学发展的现状。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哲学在音乐教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引导音乐教育工作者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将音乐课程问题放在哲学层面进行探讨和思索, 从而在正确的观点指导下进行音乐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2]马达、陈雅先.当代音乐教育哲学论稿[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3]内贝特·雷默, 熊蕾 (译) .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13.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重要人物 篇十三

一、小学教育管理中校风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校风建设是学校树立良好形象的需求。现代家长选择学校往往从多方面考虑,而校风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点。学校要发展、树立威信,不仅要在硬件方面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软件方面也能够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条件,只有如此,学校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形象,获得良好口碑,进而实现长久发展。

第二,校风建设是学生良好习惯、优秀品格形成的主要内推力。虽然人的发展先天因素很重要,但是后天环境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讲,要比先天因素更加重要,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后天环境因素对其未来成长更加重要。校风看似无形,却可能影响小学生的一生,因此校风建设对学生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二、小学教育管理中校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1.构建能力强、做事高效的领导团队

每个领导都要具备大局观念,拥有超前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家长服务的意识,同时要具备竞争意识。领导团队在执行各项权力时,要受到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尤其是要受到党组织的约束。教职工代表大会要必须形成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定期召开会议,对学校近期出现的影响校风建设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制订学校校风建设的下一个目标,真正地贯彻落实每一项校风建设方面的政策制度。领导团队成员能力强、对校风建设非常重视,而且在日常管理中能够高效率地解决各种问题,这对校风建设活动的开展与政策的执行必将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2.构建素质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

校风可以具体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为班风、学风、教风,而这三部分内容可以说都与教师有着莫大的关系。教师在规范学生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形成班风,通常情况下,教师自身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班风建设的好坏,而学风也同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教师经验丰富,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自然会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与学风可能与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教风则与每个教师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教学的仪态、教法都非常好,学生也会越来越喜欢听课,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构建素质水平高的教师团队对校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学校领导应该教师加强培训,让教师拥有责任心、敬业心;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着教师进行业务培养,要让各教师能够讲解出精良的课程。总之,教师的软硬件条件都要满足小学教学管理中校风的建设要求,只有如此,学校才能够建设出良好校风,提升品牌竞争力。

3.注重内部建设、强化外部形象

学校内部建设主要包含文化与环境建设。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可以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歌唱、书写等方面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新知;环境建设方面学校要加大投人建造花坛、树木等,除此之外,还可以修建微机室、小型运动场等,以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每天生活在干净清洁的校园中,心情非常好,学习效率也较高。

4.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校校风建设水平如何能够从每一位学生日常的生活表现出来,因此校风建设工作应该从学生入手,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就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而良好班风是校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良好习惯指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每天读一篇文章、写一篇日记等,还包括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看见废纸会随手捡起来,会主动爱护公物,看见师长会主动问好等。学生代表着学校,如果学生的习惯都非常好,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该学校的校风建设也比较好。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教师首先要依据班级具体情况制订规范,而且在日常学习中落实这些规范,每隔一段时间可以进行评比,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奖励,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一篇:寺台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主持词下一篇:缕缕棕香,滋润我的心田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