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课件制作

2024-08-16

网络环境下的课件制作(精选8篇)

1.网络环境下的课件制作 篇一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反思

【内容提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多媒体课堂教学仍存在照搬课件,展示课件等三个方面的弊病。对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强大功能,就应在教学做到多媒体资源与认知过程的整合,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手段的整合,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的整合。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教学反思 【正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数年不变的教学模式已渐渐淡出神圣课堂。大多数地区的学校都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普及。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师忙起来。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教育改革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笔者自感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照抄,照搬课件。就目前农村的现状,课堂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手段集中体现在课件的使用上,而课件的制作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还好有宽带网,打开网页,应有尽有。问题恰恰也出来了,我们一些教师在使用下载的课件时,只是照单全收,没有结合教情,学情消化,整合资源。其结果教学效果达不到甚至落后于课堂教学。

二是多媒体课堂教学实际上是课件的展示。课件下载或制作后,在使用过程中,教师一边讲述一边不断地点击鼠标,展示出讲授的内容,学生则看着大屏幕听。一节课下来,教师的能动性尽在冷冷的屏幕上,学生的主动性多为生动的画面所吸引,至于思考几何,动手几何,创新几何,则不得而为知了。

三是极端依赖教学设备,教学基本技能退化。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引发了教学手段的革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学习的速度、内容的丰富、学习的研究性、知识构建的合作性、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等方面,相比传统课堂有无可比拟的长处,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得到了广大老师、尤其是对新事物特别敏感的青年老师的青睐,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教育教学作用。但我们也注意到,部分老师对技术设备产 生了极端的依赖性,一旦设备故障或停电,则惶惶然手足无措,教学风采顿失。透视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的是部分老师教学基本技能退化的严峻事实。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技能退化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如果教师不重视专业技术的培养与锻炼,过于依赖设备,将本应由老师亲自完成的工作全部交给机器去承担,教师指导作用会日趋淡化,最后发展为“机灌”。“机灌”与“口灌”一样,都是对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多媒体教学要突破以上三个方面,真正发挥其强大的教学功能,我认为应在多媒体教学中把多媒体资源与初中生的认知过程、与传统手段进行有机的整合,将现有的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充分整合,那将会使计算机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加熠熠生辉。

一、多媒体资源与认知过程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思品课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与学习主体的认知融为一体,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交互”。如在讲《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时,给学生展示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对比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必须依据“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注意课堂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强大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分析,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导航器,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那种让计算机教师把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就是按键和顺序播放的做法,只不过是由“教师中心”演变为“电脑+教师中心”,由“人灌”变成了“机灌”,它强化的只是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甚至于教师也成为计算机的“奴隶”。

二、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手段的整合

计算机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多媒体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特别是动态演示更是常规教学手段所能企及。但常规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果在教学中纯粹以计算机代替小黑板和挂图,单纯让计算机“唱戏”,而忽略教师的板书、语言和教态,那将会使历史教学变得更加呆板和僵化。实际上,教师的讲授仍是目前思品课教学的主要形式。生动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 蔼可亲的教态,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

实践也证明,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技术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某种电教手段(如用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播放影视),那对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灌输,只不过是从教师的“满堂灌”变为“电灌”。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整体的功效。那种“用鼠标代替教鞭”,“用屏幕代替黑板”的提法未免过于偏激和片面。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只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现代手段与传统完美整合,灵活运用,才能提高学习效益。

三、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的整合

初中多媒体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由于硬件设备缺失、相关课件的匮乏和制作的困难、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等原因,使得课件的利用率很低,往往是公开课现形,随堂课匿迹;即使是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的精制的课件,也仅在公开课上露露脸,而在平时教学中则被束之高阁了。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将现有的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充分整合,另辟蹊径,才能化难为易,让更多的课件走进课堂,把更多的精彩呈现给学生。

一是给课件“减肥”。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应该围绕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使之能够帮助师生在教学中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因此设计课件时应集中精力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上,切忌堆砌素材,面面俱到;图片的处理宜简洁,切忌滥用色彩,哗众取宠。否则就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淡化授课效果。七年级学生宜更多的播放音像资料和动画,增强直观性,八九年级学生可适当增加理性分析。

二是可采取“拿来主义”。一方面,网络中的现成课件各有千秋,只需我们牺牲一点时间就可以下载下来,然后采用抓图、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合加工制作,即可在教学中使用。另一方面,“拿来”也是教科研,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捷径。

新课程体系下的历史网络教学,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历史教学的新春天;让探究争鸣激起历史教学中共鸣的火花;让体验教育激发历史教学的情感震撼,一定能开创历史教学美好的新明天。

2.网络环境下的课件制作 篇二

篮球运动是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公共体育教学中必修的项目。该项目具有独特的健身性、竞技性、娱乐观赏性及攻守对抗的激烈性, 使在校学生和社会群体掀起学习篮球的高潮。但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下所要获取的知识不全, 存在课内外篮球运动过程中篮球意识薄弱、规则、裁判法模糊不清等现象, 以此引发出篮球教学质量的问题。

二、课件特色

1、自主研发、广泛应用

研发技术采用FLASH, 它的优点是:文件小;矢量动画无级缩放不变形;交互式多媒体集成;非常方便的素材库;打包成可执行文件。研发人员全部是一线教学教师;目前课件十分成熟, 经过两轮教学试验, 从2008年开始使用经过几次修改, 形成了目前正式用的教学课件。

2、繁难动作直观化、深奥原理简单化

(1) 化难为易

篮球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不同, 很多内容需要教师反复讲解和示范, 即使这样也不能等到好的教学效果, 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并不是几次示范就能被学生接受的。例如投篮部分有5个下级菜单: (1) 技术动作 (2) 瞄准点 (3) 出手动作 (4) 抛物线 (5) 球的旋转。在这个教学阶段, 需要学习投篮用力技术、速度和角度以及球的旋转、球的飞行轨迹。如果凭借简单的语言和文字, 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技术要领。所以课件在每一部分都有学习内容、教法提示、录像演示, 使学习者能全方位地了解投篮技术教学的方法和步骤。在这里列举抛物线的教法提示如图1。

(2) 化繁为简

课件将教学内容展示规范、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易于接受, 具有启发性。例如在篮球战术部分中, 战术模版部分包括立体战术平台和平面战术平台。两个平台上的球员都可以随着鼠标的拖拽放在合适的位置如图2和3, 这样十分方便教师讲解战术配合。

(3) 化静为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将传统的文字叙述演变为动态的FLASH动画示范, 并且在动画播放的过程中可以随意暂停, 反复播放。课件制作时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及模拟仿真组合恰当, 编制合理。如图4所示在传切配合部分时利用动画是示范整个过程。

三、课件目标和内容

1、《篮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目标

《篮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目标是满足篮球爱好者的学习需求以及体育教师的使用。体育教师可以控制整个课件的展示, 在解说的同时, 通过对章节中内容、图像和动画的控制, 让一个个抽象的问题或篮球技战术中高难度动作简单化和形象化,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完全不动粉笔, 不仅能使表达生动, 而且大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2、《篮球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

《篮球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包括7大部分和若干个子部分。主要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

结束语

3.网络环境下的课件制作 篇三

【关键词】Webquest专题网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本期所学的WPS和Word两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文字处理软件的各项知识,来学习制作图文声并茂、生动形象的电子报刊。本节教材中又新增了在Word中加入声音的知识。本节着重引导学生从如何分析任务需要着手,学会从需要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和策略,从而实现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电子报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学生分析

学习者知识结构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字(字体、字号、颜色)和段落的修饰,图片的插入(艺术字、剪贴画、来自文件)及修饰,图片版式的设置等知识。学习者差异分析:有部分同学,他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很差,甚至使用鼠标都不会,而有的同学对本节课的内容已经有所掌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熟悉掌握如何通过网络收集处理信息,了解电子报组成元素及版面设计要素,会在电子报制作中综合应用WPS或Word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电子报要应用到多方面的知识,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促进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溶入自己的个性,制作出新颖、吸引人的作品;通过小组合作、组外评价使学生形成团队协作能力和形成竞争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以电子报刊形式表达意图,即文本框,自选图形,艺术字的使用,多个对象的组合,移动步长的改变;如何利用网络收集电子报的素材;电子板报的版面设计,设计要点,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电子报刊的版面设计,特别是电子报刊的设计要点;熟练的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并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充分的表达主题内容。

五、课时分配

这一节的教学内容设计的是一个短期的Webquest,准备用三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制作电子报的基本步骤和所需要采用的技术要点。第二课时:确定主题、材料的收集、组内讨论确定制作方案。第三课时:制作作品、展示成果、组内小组成员的相互评价、组间同学评价、教师评价。

六、课前准备

制作好Webquest学习网站,并将网站运行在服务器上。将班级同学每四人分为以小组,指导选出组长和每位同学的分工任务。

七、Webquest专题网站描述

分为前言、任务、过程、资源、讨论、评价、总结几个栏目,下面具体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和作用:

1.前言,介绍本课的重点和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为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做一份电子宣传海报。

2.任务,本次课要完成的任务:

(1)制作电子报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电子报刊的整体布局主要有哪几种,在布局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电子报刊制作过程中所必备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4)采用哪些方法可以避免自己的电子报刊成果被盗版?

(5)电子报刊的评价标准有哪些?

3.过程,这里的过程,是针对在“任务”,具体作出指导,每个课时都有相应的学习目标。

4.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两部分的学习资源。一是,完成报刊制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的相关视频。二是,提供给学生制作报刊所要参考的资料,避免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网络浏览上。

5.讨论,在webquest中设置一个讨论区,学生可以在讨论区里面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我认为,因为班级里面要分为多个小组,学生必将有很多的问题要提问,如果靠教师在教师走动要回答学生的问题,这样既费时间,也会难以兼顾每个小组每个同学的提问需求,所以如果可以有一个讨论区,学生可以在里面向教师发问,这样教师可以在电脑上同时回答很多小组和同学的问题。而且一个同学提问,另外的同学可以看到这位同学的提问和老师的回答,使得不会出现重复的问题,节省时间,用于自主学习。

6.评价,组织组间评价,并对作品提出参考性意见。小组成员组内的自我评价。评价后,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修改。

7.总结,对整个的学习过程做简单的点评,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合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八、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启发学生要自己设计一份电子报刊,对专题学习网站有初步认识。操作方法是向同学们展示往届同学做的电子报刊,激起学生的注意力;介绍专题学习网站,介绍每个栏目的作用和学生应该注意的事项。

2.自主学习电子海报的制作。学生们分小组在专题学习网站中自主学习,并完成专题学习网站中给出的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讨论区回答学生的问题,监视学生在讨论区中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提问和交流。

3.学习成果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各个小组选出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完成每个任务的成果,一个小组选择一个任务;学生在专题学习网站中的评价栏目,对展示的学生进行评价。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在评价中听到他人和自己的声音,作品展示过程中,既是对表达能力的培养又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4.总结。教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好的方面进行鼓励,不好的方面做出指正。

九、教学反思

4.网络环境下的财务工作 篇四

作者分析了财务网络的现状,并提出了实现财务网络安全的途径和方法,希望能够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网络 财务 现状 安全

在当今社会网络极大普及的背景下,国内各财务软件厂商开发了各类基于互联网的财务软件,并逐步深化到每个企业的业务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方方面面,已形成了构架在因特网上的全面管理信息系统。

在如此形势下,如何做好财务工作并在实际应用中给予关注,成为各企业财务部门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笔者拟从信息的应用和处理、人员要求及网络安全工作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的应用和处理

基于现行的财务处理平台,根据用户的使用范围及企业的保密程度进行划分,把各类信息分为三种:公开信息、半公开信息和保密信息。

其中公开信息是应当向市场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和公众公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主要是企业自我宣传、介绍的资料以及向股东等人员披露的财务信息等等,把它们放置在企业的主页等公共栏目上,这样任何人可以通过公共的渠道获得

半公开信息指被企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主要是用于企业内部或者特定人员使用的,不便或不必向外界披露的一些资料信息;保密信息则是事关企业的经营计划、重大决策、资金状况等重要的信息。

财务工作中产生的绝大部分数据属于后两者。

按照信息的保密程度的不同,财务部门对数据的处理和传播方式上也必须有不同的要求。

公开的信息资料可直接放置在企业的主页和公开宣传网页上,并形成系统的文字性资料,方便所有公众知道与了解。

半公开的资料则是涉及企业其他相关部门,如物资、人事等部门,需要共同处理的一些资料,这只能通过企业内部的网络、内部文件、内部资料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并需要办理相关资料的交接和加密手续,尽量控制信息的传播范围。

保密信息则涉及企业的重大机密,对于保密的资料信息一方面需要进行加密存放,同时需要严格控制知情人员的范围,确保数据本身的安全;另一方面在信息的传递上也要保证路径的安全,防止信息的被窃和毁损,还要制定相关的保密制度与措施。

以上就是在财务网络上需要进行处理的信息状况。

按照上述分析,企业得财务网应是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由于其自身的财务特殊性,相对于其他的子系统,它又应具有很强的相对独立地位,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务必进行隔离,并且严格控制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二、对财务人员的要求

在会计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工作特点和方式,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财务人员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事业管理人员所认同。

此外,各项新制度的不断出台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一方面需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各种后续教育,掌握计算机技能及网络应用知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数量将大量减少,会计核算变得更加程序化、系统化,人在其中的作用更多的是控制和处理信息,使用经提炼的信息。

这就需要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财会人员进行管理与培训:

(一)加强各种业务的学习,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知识

新形势下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既要求软件的开发者具有很高的会计知识,同时还要有较高的企业管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于财会人员要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在复杂的软硬件环境中有效地应用和完善系统,就必须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完成各种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管理工作。

(二)财会人员要转变传统观念,既要关注信息的处理,还要把注意力向信息的使用和分析上转变,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可靠的信息

(三)财会人员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工作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网络环境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客观要求。

广博浩瀚的信息是人们创新的源泉,创新意识具有开拓性、独创性、联想性等特征。

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有活力。

具有创新意识的人,能够脱离传统习惯势力和世俗偏见的束缚,敢于开拓创新,提出新颖且独到的建议,勤于联想,从而开辟出新的思维空间。

创新是提高各企业财务人员工作能力的不竭的源泉。

(四)培养财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律性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财会人员要面对各种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主观的处理,而这些数据信息反映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具有实际价值的。

财会人员必须对这些数据信息的合法和安全负责任,同时财会人员还要具备很好的自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保证不会危害企业数据处理及企业的经济信息安全。

三、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属于网络安全。

现今的网络,给企业生产经营、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等方面都提高了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给企业财会系统带来质的变革的同时,也增加了对某些或有价值的数据被滥用、盗用的风险,所以安全性是网上信息的关键所在。

目前基于网络基础上的财会系统所面对的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企业需要从内部制度和技术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环境和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保护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多个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从而保证整个财务网络系统安全运行。

此外,企业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应在内部采取一系列奖励与惩罚机制,避免由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财务网络化的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用户可以通过因特网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以及远程审计等远程处理和其他各种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和远程处理要求财务系统的开放和数据的共享,这又增加了提高安全性的要求,安全性又成为内部控制的重点。

财务网络安全要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内部控制:1.对远程操作实施控制,即实现对远程记账、报账、查账、制表、审核、网上报税等操作实施安全控制。

2.对网上支付实施控制,即保证支付信息的机密、支付过程的完整、交易双方的合法身份以及可操作性,实现安全支付。

3.对电子凭证实施控制,即控制电子凭证的正确收发、真伪确认、格式转换和安全传递等等。

可以说,没有网络安全,也就没有网络财务。

参考文献

[1]刘港.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实现.《数字技术与应用》,08期.

[2]刘维杰.会计电算化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安全与控制.《现代商业》,第26期.

5.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篇五

利用多媒体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与素质教育更紧密集合起来,因此,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的建成,农村小学也已具备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的条件。下面,我就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猎奇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多媒体课件在这一方面就具有其它方式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小数》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个小朋友测量身高和体重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读出图中身高和体重数据,从而引出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实际上就是来源于生活,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二、讲解重难点时,利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师精讲,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一把四条腿的椅子,让一个小朋友坐上去,结果椅子变形了。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接着课件继续出示用两根木条与原来的椅撑组成一个三角形固定在椅子下面,再让小朋友坐上去结果椅子变得牢固了,同学们看到这是三角形起得作用,这样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就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又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该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用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6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12等份,24等份,48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一关键的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操作,学生亲自经历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就突破了本节课知识的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有利于体现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我在教《三角形的分类》时,先用课件出示各种类型的角,并提问下列各是哪一种角?导入新课后,学生很自然地明白这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和范围。紧接着教师投影出示多个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然后分组讨论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数一数每个三角形中锐角、直角、钝角的个数,并填入老师下发的表中,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学具。小组通过集体讨论、操作后,选派代表上台展示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老师又引导“你能把这些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分类吗?”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投入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之中,这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多媒体优化组合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层练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利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多媒体技术在分层教学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制作了分层练习。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这一章节的练习课的课件中,把习题划分为容易、较难、难三个层次。学生从容易入手,每做一题都可以立刻得到评分,并及时的得到鼓励。在完成了基础题后就可以向较难、难这两个层次挑战,这样不仅能使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完成容易的题目,得到成功的喜悦,恢复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增强了探索钻研的精神,使每个学生学有所成,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在思维困惑处得到点拨、疏导。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特别是理解有关几何形体的组合图形是比较困难的。在他们思维困惑处适时介入多媒体,呈现“切割”、“旋转”、“平移”、“提取”等动态过程,有利于及时点拨疏导,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产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两者的区别。此刻,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通过了多媒体的操作演示并稍加提示,使学生明白“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对此解法突破了思维困惑,从而化难为易,化隐为明。

6.网络环境下的山地科学论文 篇六

科技期刊在网络时代逐渐开始适应网络环境,并且经历着充分利用网络科学环境求新、求变的蜕变历程。文章从编辑部网站、网络出版模式、电子邮件和网络搜索功能在编辑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山地科学学报在网络环境下的成长和发展进行了介绍和初步探讨。

0 引言和JMS简介

信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信息社会蓬勃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不仅是信息的大量涌现,更主要的是信息传播与获取手段的变革[1]。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能够被跨时空集成、传递和检索。网络用户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也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充分感受网络信息的快捷方便,享受资源共享的好处。

作为以传播先进科学技术信息为宗旨、以科研人员为主要受众群的科技期刊也逐渐开始了适应网络环境,并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求新、求变的蜕变历程。下面就对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山地科学学报(英文),以下简称JMS)在网络环境下的成长和发展作一个介绍和探讨。

JMS是初创刊的国际山地科学英文杂志,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多学科作者提供的与山地环境、山地生态、山地灾害、山地资源、山区发展有关的研究论文和技术文章。

JMS,从的从零开始新创刊,到被收录入SCIE(SCI扩刊版),走过了一路艰苦奋斗的历程,也逐步完成蜕变,走向成熟。

JMS顺应科技时代的发展,重视网络技术,开拓思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办好期刊,发展期刊,使得网络在JMS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1 建立编辑部网站

期刊建立初期并没有考虑建立网站,只是在本所网站上挂靠了一个简单的网页,信息量少、页面设计粗糙,得到的关注度很低。随着期刊的逐步发展,编辑部意识到一个完善的期刊网站是现代化特别是国际性的科技期刊必备的组成部分。期刊的网站如果设计精美、人性化,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广告,有利于树立期刊的品牌形象,而且现如今国内外广大科研工作者利用网络资源都非常普及,网站的建立对于目前的和潜在的读者群和作者群进一步了解期刊、扩大期刊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所网络中心和一家网络公司的`技术支持下,JMS编辑部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构建了一个编辑部与作者可以快速有效传递信息的平台。网站版式设计合理、界面清晰、图文并茂,目前拥期刊介绍、编委信息 投稿指南、定购信息、在线讨论、意见反馈、公告栏、期刊全文上网(自从20和Springer合作以后,实行文摘上网,全文链接方式)几个版块和栏目。网站的公告栏及时公布最新的期刊情况, 并且在网站上罗列近期审稿人名单以示感谢。

网站的建设为期刊开设了一个网上的窗口,打破时空格局,使得全世界对山地科学感兴趣的读者和作者可以了解和熟悉JMS,网站访问总量已达到96 533人次,并且访问量还在不断增长。

建立独立网站和与下面提到的期刊网络化,是JMS在网络环境下发展的两大重要举措。

2 JMS网络出版模式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予传统的纸质期刊巨大的冲击和机遇。纸质期刊发行量不大,成本偏高、流通时间长。网络化发展拓宽了科技期刊的发行方式和传播范围,期刊不再限于一定范围的读者和地域,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普通读者都能查阅相关信息,扩大了科技期刊的读者群[2]。目前的网络期刊出版方式主要以纸质期刊为蓝本上网,也就是编辑在对纸质期刊作相应的处理后,在网络上进行发布[3]。

作为一个国际性期刊,JMS也尽早认识到期刊网络出版的优势。JMS从年开始与德国科学出版集团Springer的正式合作,由该公司代理其国外发行和电子版出版。JMS“借船出海”,采用这种网络出版方式,实现了网络的集约化,解决了财力、技术等众多编辑部无力承担的问题,并且借靠Springerlink这个大的搜索平台,扩大传播范围,并使得读者获得JMS的信息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传统的印刷版期刊并不会被数字化期刊所取代,因为它不需要任何电子装置便可随时随地阅读,尤其便于读者对深邃的文字进行反复研究与揣摩,白纸黑字使读者和期刊的感情交流专注而热烈[4]。本世纪将是印刷型期刊和数字化期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时代,采取两种形式并存的出版方式,将会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扩大宣传和增加效益。

因此,JMS采取了纸质版和网络版“双管齐下”的出版方式,而这两种出版方式前期工作实质上是一致的,而在后期纸质版较为耗时的印刷过程中,电子版已在Springerlink平台发布,国内外的学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在网上阅读到作者的研究成果,缩短了

科技论文

相关信息

环境法学研究影响性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CSSCI法学基于CSSCI(―)的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知基于SCILAB与Tcl/Tk构建中学几何教学的方式分析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English Serie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Science China

传播的周期。众所周知,科技论文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论文发表的速度越快,所含信息也就越新颖,价值越大。刊物网络出版的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在JMS的独立网站中,自2007年取消了全文电子上网,而转变为Springerlink的链接。JMS独立网站具备自主性和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仍然不可替代,反而恰恰弥补了使用一站式电子出版的不足。每期文章题目、摘要仍然出现在独立网站上,期刊最新动态等信息不断在公告栏上更新,网上独立网站的另外几个栏目,继续发挥着和读者、作者及相应专家进行交流和反馈的作用。

3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网络最基本、最重要的服务功能。它采用电子方式通过网络发送文件,传递信函,加快了邮件传递速度。电子邮件,是JMS编辑部与作者、读者、审稿人以及编委的主要联系手段。除了电子邮件有传递速度的优势,而且因为JMS是国际化期刊,很多联系人都在国外,存在时差问题,另外相关科研人员多有野外调查任务,所以无论何处何时都可以接收的电子邮件成为了编辑部对外联系最方便的联系方式。

作者投稿、送审、接收并转发专家的审稿意见、作者发送修改稿、对清样的确认等一系列工作都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快速的传递,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编辑外出时,也可通过电子邮件了解编辑部近期事务,及时回复邮件,并进行相关事务的一些处理。

4 网络搜索功能

4.1 选择作者和审稿人

积极向专家组稿,而不仅满足于“守株待兔”被动等待作者投来稿件,是获取优质稿件的重要保障。如何在国际山地科学界这么一个广大的研究领域,选择合适的专家约稿,如何获取他们的相关信息并与之建立联系渠道,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审稿在学术刊物编辑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审稿人的选择又是重中之重[5],但现在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出现,来稿涉及领域众多、地域广泛,致使大部分编辑部都为寻找审稿人而犯难。除了同行推荐、从作者中寻找审稿人、从参考文献中寻找审稿人、在学术会议中寻找审稿人外,网络搜索功能也是现代科技期刊寻找审稿人的重要手段。国内国外各大高校、研究机构等的主页上罗列了一系列专家的信息,这都是值得编辑部利用的信息。如果能在网络上得到相关专家信息库和审稿人信息库,就更是对编辑部刊物发展的有利保障。

4.2 寻找相关知识信息

网络时代是富于挑战的时代,科技进步加快,知识更新加快,创新知识与信息可在瞬间传遍世界,谁的创新知识传播得快,谁就得到世界的认可,就会得到最大发展[2]。编辑人员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搜索新资料、新成果、新知识,掌握最新学术动态和学科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保证所办的刊物永远保持年轻的活力,立于不败之地。

学术期刊也是宣传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窗口,JMS面向国内外发行,社会影响范围广泛、深远。而JMS发表的文章中很多涉及到西藏边境和印度边境问题,因此需要我们编辑具有敏锐的政治意识和相关的知识。面对纷杂的信息,要保持清醒、辨明真伪。对待模棱两可的问题,在手边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就可到国家测绘部门网站等信息可靠的网站中查询相关资料,进一步核实。

5 结论

JMS作为20创刊的这样一个比较新的期刊,能够取得现在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支持密不可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贯穿了选题、组稿、审稿、编辑、排版、校对这一整个编辑出版过程,减少了重复性劳动,使编辑手段及时、快捷、增效,保证了期刊的编辑质量和科技水平。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网络技术,还有很多编辑日常工作也和计算机网络息息相关,如利用局域网实现办公资料共享、追踪快递传送进程、通过即时通讯工具(MSN 和OICQ等)与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和交流等等。网络贯穿于编辑部每天的工作,并在JMS不断前行的道路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7.网络环境下的课件制作 篇七

关键词:非编网,节目制作,SAN,服务器集群技术

0 引言

非编制作网是电视台后期制作的关键组成部分, 2010年青海电视台的基于全台网的大洋非编后期制作网系统搭建成功并且正式启用, 主要用于3个日播节目、1个周播节目以及一些专题节目的制作。本系统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上, 是一个集视音频节目上下载、编辑制作、网络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完整系统, 在网络架构设计上采用广电业内成熟的FC-SAN网络架构, 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1 系统设计原则

1.1 高安全性、高质量原则

系统的设计把高安全性放在首位, 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内容安全、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本着提高效率、降低质量损失的原则, 确定了媒体文件的编码格式及封装格式。

1.2 实用、高效性原则

节目制作对素材的共享和节目效率的要求比较高, 那么要求应用软件的实用、高效, 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模式。简化系统的交互流程, 适配本台的业务需求。

1.3 先进性、可扩展的原则

尽量采用新技术和先进设备, 选用的产品全部为主流产品, 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在存储设备的扩容、网路接口的扩展等方面应有冗余的考虑。

1.4 开放性原则

为适应多厂商、多硬件的平台, 保障全台各系统的互联互通, 立足已经建设成功的系统, 以“CPU+GPU+I/O”编辑技术实现目前的业务支持和今后编码技术的发展, 支持多种的播出和发布模式。

1.5 高性价比原则

根据本台实际情况, 既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 保证新系统的可扩展性, 又要考虑实用性和稳定性, 应借鉴成熟的系统运行经验, 保证系统有最高的性价比。

2 系统业务流程

青海电视台后期制作子系统中, 内部业务流程为:在上载站点上载节目→素材到有卡编辑站点进行编辑→审片→审核通过进行打包→成片最后提交到演播室播出或者提交到媒资系统以供资源共享。后期制作系统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同时, 通过收录系统采集收录节目, 然后通过主干网传递给后期制作系统。后期制作系统同时还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内部数据流程为:媒体数据打包以后经过在线盘阵传递给各个系统或者楼层的接口服务器, 传到主干网EMB服务器;各种元数据信息经数据库服务器、接口服务器, 传到主干网ESB服务器。

后期制作子系统根据电视台非编制作的实际需要, 提供了灵活的非编制作流程。在本系统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素材上载→视音频编辑→音频制作→配音→审片→修改→复审→通过→提交演播室播出或者提交到媒资系统合成。后期制作系统数据流程如图2所示。

高级编辑工作站和编辑工作站同时采用I/O板卡作为数字模拟一体的板卡, 具备丰富的数字模拟接口。系统中还配置了原先大洋制作网中的8台工作站作为上下载工作站。同时系统配置5台高清编辑工作站, 可编辑高清8 bit无压缩、MPEG-2 I帧 (100~300 Mbit/s) 、DVCPROHD、HDV, 标清8 bit/10 bit无压缩、DV25、DV50、MPEG-2 I帧、MPEG-2 IBP等格式, 同时系统中所有配置的无卡工作站、配音工作站采用统一的资源管理器模式进行设计, 可以实现上述软件的资源完全共享。在后期制作子系统建设完成后, 可以实现专题或综艺节目通过多种方式上载、编辑制作等功能。

3 网络拓扑结构及核心系统的选择

3.1 网络拓扑结构

系统采用“FC+以太网”的双网结构设计, 选用光纤存储设备, 传输协议为SCSI。视音频文件通过FC网传输, 元数据用以太网传递。后期制作系统的视音频素材数据量巨大, 系统需要高带宽, 双网结构更有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出于安全性考虑, 所有的关键核心服务器全部采用主备冗余的设计模式, 这些服务器的系统盘和数据盘也全部采用冗余配置, 以便保证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中心存储体也是采用双控制器的设计模式, 使用专门的存储管理软件管理所有工作站对中心存储体的访问, 需要在系统中指定MDC服务器用于管理。

3.2 核心系统的选择

服务器都集成RAID控制器, 本系统中采用了主备MDC服务器模式进行管理, 充分保证系统的安全。也就是对中心存储系统指定一台服务器作为主MDC, 另一台作为备MDC。主备MDC服务器上都运行管理软件, 客户机看到并访问的只是虚拟MDC服务器和虚拟数据库服务器, 也就是说编辑站点无须重启机器就可实现MDC移交。在中心存储体中开辟一块共用空间作为主备MDC服务器的共享数据盘。数据库服务器设计是重点, 采用了Dell2950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先进的双机容错技术, 2台服务器通过软件建立1个虚拟服务器, 一旦主机瘫痪, 备份机可以在1 min之内接管数据库服务, 客户端工作站无须重启, 网络能够正常运行。

Web服务器采用Dell2950服务器, 主要为台内的检索用户提供标准的HTTP服务, 负责接入, 而不负责处理事务逻辑。应用服务器的核心功能是提供BS资源管理器, 部署BS编单软件, 提供给办公网或其他业务系统使用, 实现全台统一的数据检索与调度。在本系统中, Web应用的实际负载较小, 最终采用与数据库服务器共享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Web应用。

以太网交换机采用Cisco WS-C3750G-48TS-S1 (每台有48个千兆端口) 和Cisco WS-C3750G-24TS-S1 (每台有24个千兆端口) , 共计72个千兆端口。2台交换机通过堆叠能够组成1个多端口的千兆交换机, 可以避免由于交换机级连带来的带宽瓶颈问题。系统建设完成后还预留13个以太口。FC交换机采用2台32端口交换机, 共64个端口。4 Gbit FC交换机, 配满SFP模块, 系统还预留10个FC接口。

4 存储管理软件

4.1 数据库

数据库采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3操作系统, 使用的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同时采用数据库服务器双机热备方式, 提供数据库的在线热备份切换等功能。SQL Server 2005通过提供一个集成的管理控制台来监视和管理关系数据库, 从而简化了管理工作。数据库管理员能够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例如编写和执行查询、查看服务器对象、管理对象、监视系统活动和查看联机帮助。考虑到数据安全性和应急策略的特殊要求, 以及在系统故障时的可瞬间替换要求, 采用服务器群集技术, 即双机容错技术。该工具具有管理所有类型的服务器的能力, 为数据库管理员们提供了更强的生产效率。

4.2 存储管理软件

存储管理软件在SAN架构模式下, 需要选择存储管理服务器用于存储管理, 也就是需要选择合适的文件管理系统用于对中心存储体的管理和访问。目前比较成熟高效的SAN共享文件系统软件有IBM的Tivoli SANergy和ADIC的StorNext File System等。基于成本以及稳定和成熟程度的考虑, 采用SANergy软件。SANergy支持的文件系统主要有NTFS, UFS, QFS, EXT2, JFS2等。在SAN-ergy软件体系中, 对于每个文件系统来说, 有且只有1台服务器作为元数据控制器 (Meta Data Controller, MDC) , 其余主机均为客户端, 由MDC对客户端的读写进行授权和控制。SANergy软件本身不建立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的类型由MDC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决定。

5 存储体与网络带宽

本系统的带宽参数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 极限读写性能要求为760 Mbit/s, 考虑到实际并发通常在70%左右, 因此实际带宽约为532 Mbit/s, 但是以后会与媒资相连, 还需要打包服务器和文件传输服务器按160 Mbit/s带宽计算, 最后极限读写性能达到920 Mbit/s, 因此实际带宽约为650 Mbit/s。

采用表2的参数作为系统主要的编解码格式和文件格式。

在中心存储系统提供校验和冷备硬盘。系统硬盘采用RAID1方式。要求系统的存储体达到10 Tbyte, 系统占用总带宽达到650 Mbit/s。使用的存储体都可以提供800 Mbit/s以上的带宽, 这样就还有150 Mbit/s的扩展空间, 按照普通编辑站点的需求计算, 至少还可以扩容15台普通编辑站点。如果进行升级的话, 因为各个盘箱中都不是满配置硬盘, 所以在以后的扩容中可以通过增加硬盘数量或者增大每个硬盘的容量来增大整个盘塔的存储容量。本系统中提供2台交换机, 共72千兆以太网口、64个FC接口, 所以还预留13个以太网口和10个FC接口可供扩展。

6 系统模块功能描述

6.1 上下载编辑模块

系统中每台站点均配置了1394卡, 支持1394采集, 支持PII和蓝光盘的上下载, 视频接口支持SDI、模拟分量、模拟复合、Y/C、1394、S-Video等, 支持4层50 Mbit/s实时编辑。音频接口支持ANALOG (XLR) , SDI, AES/EBU。高级上下载编辑工作站实现7层50 Mbit/s实时编辑, 支持同时多个故事板文件的编辑, 故事板间随意切换, 可方便地进行故事板间的块操作, 可以方便地制作唱词、滚屏字幕、标题字, 唱词可在故事板编辑轨上展开, 进行逐句调整, 可以制作逐字播出的“打散”效果, 支持多层实时字幕播出。支持标清视频格式有YUV无压缩、DVSD、DVCPro、DVCPro50、MPEG-2 I帧 (10~50 Mbit/s) 、MPEG-2 IBP、MPEG-4。

6.2 配音模块

能够实现高效率电视节目配音, 配音工作站完成对节目的网上配音功能。配音方式可后期配音 (根据画面配声音) , 也可前期配音 (直接采集声音) , 配音音量实时可调。可直接对声音进行打点、预听、逐帧编辑, 具备调音台功能, 支持5.1环绕声AC-3和DTS合成及编码, 轻松制作合唱、变调、降噪等音效, 支持多种音频特效插件。

6.3 高清上下载编辑工作站

支持实时二维特技、实时三维特技、基本颜色校正/二级颜色校正/局部颜色校正、色键、亮键、图文键抠像、大洋CPU及GPU特技等。能够实现4层高清视频的实时输出。支持高清视频格式有YUV 4∶2∶2@8 bit, MPEG-2I帧 (100~300 Mbit/s) , DVCPRO HD, XDCAM HD, HD。

7 系统安全

制作网安全不是单点机器的安全, 而是整个系统的安全, 需要从物理、网络、系统、应用与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考虑和分析。

7.1 物理安全

它是整个系统安全的前提。如果存在管理不善或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 轻则造成数据信息丢失, 重则损坏整个设备。

7.2 网络的安全

误用和滥用关键、敏感数据和计算资源, 网络管理员无意透露其用户名及口令, 这样都会给节目部门带来很大的影响, 影响节目的正常制作。

7.3 系统的安全

系统安全是直接面向用户, 对于软件本身的应用熟知程度都会导致系统能否继续稳定运行, 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尽可能熟知软件的应用以及软件本身功能的限制, 减少因应用系统而导致的安全风险, 而且系统FTP数据传输的网络端口固定, 对非编所有业务站点的光驱、软驱、USB进行屏蔽, 只有在重装系统时打开。

7.4 媒体数据及数据库数据安全

要防止媒体数据及数据库数据的损坏、丢失, 可采用数据库定期备份, 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冗余配置, 保证节目编辑应用不间断。网管或者编导有意或无意地把硬盘中重要信息目录共享, 长期暴露在网络邻居上, 可能被无意修改或者删除, 所以需要必要的访问控制策略。

7.5 管理的安全

管理是网络中安全得到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权不明、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因此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除了从技术上下功夫外, 还得依靠安全管理来实现和保障。

8 与外网的互联

本系统通过接口FTP服务器实现对外实现元数据和媒体数据的交互与传递。接口服务器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的ESB服务器和EMB服务器与其他系统的接口服务器进行信息的交互, 同时传送元数据信息, 从而实现元数据信息的传递。ESB服务器将获得的消息提供给传输服务器, 传输服务器通过FTP模式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互。采用异构性能够更好地通过WebService来实现跟全台的互联, 在数据交换中心的ESB和EMB服务器进行原数据和媒体数据的交换工作, 各个应用子系统中的接口以及FTP服务器配合数据交换中心进行交换工作。

8.网络环境下的分层教学 篇八

2.提供资源、自主学习、分层施教。在试验的过程中,分层指导除了体现在目标上分层、学生上分层、练习上分层外,更注重考虑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学生的个性、学习风格来设计合理的学习方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则利用网络功能对学生进行监控,多屏查看,当学生需要帮助或个别指导时,则利用语音教学或电子板进行分层指导,进行点拨和遥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完成学习任务。

3.分工合作、共同探究、分层提高。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利用资源网上提示的研究方案自行进行探究活动,使有不同特长和不同爱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中学主题活动方案下一篇:Lcig10年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