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作业证管理办法(共8篇)
1.特种作业证管理办法 篇一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以下简称发电公司)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提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引用文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549号令)
(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0号令)
(四)《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40号)
(五)《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电监会6号令)
(六)《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管理办法》(电监会15号令)
(七)《特种作业名录》(国家安监总局2006)
(八)《火力发电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标准》(神华集团)
(九)神华国能(神东电力)集团公司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明确了特种作业的范围、种类以及从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范畴,对特种作业岗位与人员的资质的确认、1 培训管理、档案管理、资格证书管理、健康管理等有关要求,指导和规范公司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等作业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本规定所称“特种(设备)作业范围”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锅炉司炉;压力容器操作;起重指挥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爆破作业;厂内机动车辆驾驶;机动船舶驾驶、轮机操作;电梯维护、操作;潜水作业等。(详见附件)
本规定所称“特种作业人员”是指从事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爆破作业;潜水作业等作业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本规定所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
本规定所称“特种(设备)作业证”是指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由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的部门或机构颁发的资质证明证件。其中《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考核发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考核发证。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发电公司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五条 生产技术部是发电公司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的归口部门,主要职责:
(一)按照本规定的规定及要求,负责制订和完善公司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实施细则;
(二)负责对发电公司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第六条 人力资源部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组织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取证、换证工作,保存证件原件;
(二)建立发电公司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档案。第七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负责完成培训任务,取得相应资格,持证上岗。
第三章 管理内容及要求
第八条 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未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之前,不能从事该工种的作业。
第九条 人力资源部应根据本规定,确认所涉及的特种作业的范围、种类以及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并根据特种作业岗位与人员对其所接受的培训情况进行核实,确认是否符合国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质的相关规定要求。
第十条 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以下的相关培训:
(一)发证机关指定的培训机构培训;
(二)为适应工种的技术更新及证件复审的培训;
(三)政府监督管理部门要求的其他所必需的培训;
(四)安全技能认证培训;
(五)日常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一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档案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人力资源部应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档案,做到一人一档,记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基本状况、历次培训情况、考试考核成绩、所获资格的有效期、培训投入的费用及其他与培训相关的资料。
(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所在的部门、班组也应建立相应的档案,主要记录内部和外部培训的情况及所获资格证书的有效期。
第十二条 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六个月以上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安全监察部门确认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三条 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健康管理,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身体健康状况应满足有关要求,不应有岗位禁忌症。
第十四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每 2 年进行一次体检,对身体条件差,不适应继续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调换工作岗位。
第四章 检查与评价
第十五条 生产技术部利用春、秋季安全大检查等各类安全检查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第十六条 人力资源部门与安全监察部门共同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
第十七条 对本规定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安全技术部部,并定期对本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安全技术部部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特种(设备)作业范围
附件
特种(设备)作业范围 电工作业 1.1 高压电工作业 1.2 低压电工作业 1.3 防爆电气作业 1.4 煤矿井下电气作业 2 焊接与热切割作业 2.1 溶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 2.2 压力焊作业 2.3 钎焊作业 企业内机动车辆作业 3.1 叉车作业 3.2 工程机械作业
3.3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作业 3.4 企业内准轨机车驾驶作业 4 高处作业 4.1 登高架设作业
4.2 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 5 制冷与空调作业
5.1 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 5.2 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作业
6 爆破作业 6.1 岩土爆破作业 6.2 拆除爆破作业 6.3 煤矿井下爆破作业 7 矿山安全作业
7.1 煤矿通风安全监测监控作业 7.2 煤矿瓦斯检查作业 7.3 金属非金属矿井通风作业 7.4 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作业 7.5矿山主提升机操作作业
7.6金属非金属矿山井下绞车操作作业 7.7石油天然气司钻作业 8 矿山应急救护作业 危险化学品装卸、押运作业 9.1燃爆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 9.2燃爆危险化学品押运作业 9.3毒性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 9.4毒性危险化学品押运作业 10 烟花爆竹生产涉药作业 民用爆破器材生产涉药、押运作业 11.1民用爆破器材生产涉药作业 11.2民用爆破器材押运作业
锅炉作业
12.1锅炉运行操作作业 12.2锅炉水处理作业 13 压力容器作业
13.1固定式压力容器运行操作作业 13.2氧舱维护作业 14 起重机械作业
14.1起重机械安装维修作业 14.2起重机械指挥作业 14.3起重机械司索作业 14.4起重机械操作作业 15 电梯作业
15.1电梯安装维修作业 15.2电梯操作作业 16 客运索道作业
16.1客运索道安装维修作业 16.2客运索道运行操作作业 17 大型游乐设施作业
17.1大型游乐设施安装维修作业 17.2大型游乐设施运行操作作业 18 压力管道运行操作作业
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其他作业。
2.特种作业证管理办法 篇二
油田特种作业车辆和台上设备, 在生产运行中由于个别操作者盗卖燃油, 提高了整个车队的燃油成本。这部分车辆上的台上设备进行现场作业, 油耗主要取决于作业时的工况和时长, 与行驶里程、出工时间等因素关系不直接, 油耗的考核管理难度较大, 管理和考核不到位直接影响车队的燃油和成本考核管理, 近年来因盗卖燃油带来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 我们研制开发了“油田特种作业车辆燃油管理系统”, 应用后解决了油耗管理的难题。
1 系统设计方案
1.1 设计思路
利用高精度燃油测量装置, 对特种作业车辆台上设备的燃油消耗进行准确计量, 并通过车载GPS终端通讯信道实时上传到监控管理系统进行展现和统计分析, 实现特种作业车辆台上设备的燃油消耗的合理、准确、实时、无隙监控管理, 既解决了特种作业车辆台上设备燃油消耗管理的难题, 节约了作业成本, 又有助于促进车队整体考核管理, 提高车队生产安全管理水平。
1.2 设计要求
从源头采取措施, 要采集车辆燃油消耗数据, 必须要在车辆燃油油管路中进行计量, 获得燃油的真实消耗数值;计量数据要能达到生产运行的精度, 以便应用于燃油的定量考核;检测车辆实时的油耗数据并将该数据直接实时上传到管理中心数据库, 不经过中间处理, 保证真实可信;数据检测采集间隔必须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 不超过一分钟采集一次, 保证数据不会产生较大突变, 不给盗油人员留有空隙可钻。利用胜利采油厂为生产车辆安装的GPS定位监控管理系统, 在加强安全和生产调度管理的同时纳入车辆行驶路线和里程以及燃油消耗的考核管理, 以图表方式进行展现和统计。
1.3 实施方案
经过详尽的调研分析, 提出了在特种作业车辆的油路中安装带有时间信息的数字流量传感器并与车载GPS终端联通, 通过GPS终端通讯信道将台上设备工作时间和时长及油耗数据采集到GPS监控中心, 进行实时处理和展示, 将台上设备的油耗及工作时长数据绘制出工作状态时序图、耗油曲线, 生成其它统计表格与图表。一方面实现实时动态油耗监管, 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处理完成台上设备工作时间和油耗数值的统计汇总功能实现车辆的油耗分析管理。
2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1 柴油机燃油消耗过程简介
柴油箱贮有经过沉淀和滤清的柴油。柴油从柴油箱被吸入输油泵并泵出, 经柴油滤清器滤去杂质后, 进入喷油泵。自喷油泵输出的高压柴油经高压油管和喷油器喷入燃烧室。由于输油泵的供油量比喷油泵的最大喷油量大3~4倍, 为了保持进入喷油泵进油室内的油压稳定, 喷油泵进油室的一端装有限压阀 (又称溢流阀) , 大量多余的燃油经限压阀和回油管流回输油泵的进口或直接流回柴油箱, 喷油器工作间隙漏泄的极少数柴油也经回油管流回柴油箱。因此, 柴油机的实际耗油量为输油泵输出的总油量减去回油管的回油量。
2.2 流量传感器原理及选型
经过多方论证和考察试验, 本系统中用来计量油耗的传感器采用椭圆齿轮流量计, 该流量计属于容积式流量计一种。它利用机械测量元件把流体连续不断地分割成单个已知的体积部分, 根据计量室逐次、重复地充满和排放该体积部分流体的次数来测量流量体积总量。本流量计采用高精度数控技术加工制造, 外形为方形, 有进油口、出油口, 体积微小, 重量轻巧, 耐高压高温, 安装较为简单, 零部件结构紧凑规格多样化, 无需安装支架, 将传感器直接串入油管中即可。同时具有宽量程, 精度高, 即便微小流量也无需用软件做误差补偿, 能精确测量柴油发动机怠速时最小油耗和重载时最大油耗, 有0.5m L油量变化都可表现出来, 精度不受颠簸影响。同一型号所有传感器具有通换性。同时具备以上的特点的流量计在国内市场上非常少见。
目前对车辆油耗的管理有几种不同的方案, 通过表1比较可以看出, 对有台上设备的车辆进行油量管理, 选用流量式方案最适合的。
2.3 系统组成
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见图1所示, 主要由油箱, 燃油滤清器, 流量传感器A, 发动机系统, 流量传感器B, GPS车载终端所组成。由于油箱中的柴油可能会存在杂质, 这些杂质的存在会影响到流量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 需要在流量传感器A之前串接一个燃油滤清器, 确保流量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而在回油回路中, 油路中几乎不存在杂质, 可以完全满足流量传感器B的工作条件。通过在发动机供油管路中串入流量传感器A, 可以测的供油管路中总流量:C1, 在发动机回油管路中串联流量传感器B, 可以测的供油管路中总流量:C2, 根据柴油发动机油路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实际消耗的油量C为进油和回油回路中计量数据的差值, 即:C=C1-C2。另外系统根据油路中是否有油料流动作为判据, 准确地计算出发动机的工作时间T。台上设备的油耗值C和工作时间值T可随GPS定位数据一起发送到中心服务器数据库中, 在GPS监控管理端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种方式不改变发动机的油路工作原理, 可靠性较高。通过对台上设备运行时间和耗油量的统计分析, 可实现对台上设备油耗的有效监管。
3 管理功能展现和应用情况
3.1 管理功能展现
根据需要选择时间段、车队或车辆进行查询, 便可展现所选范围车辆行驶里程、工作时长和油料消耗的统计数据。若对某台车辆有疑问, 可选择展现其工作曲线进行详细查看和分析, 见图2。有必要时可返到车辆定位监控界面, 结合车辆行驶和停靠轨迹查询进一步了解车辆的更多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3.2 应用情况及效果
该项目于2012年底在胜利采油厂综合大队安装有台上设备的特种作业车辆上进行了实施, 经过一年多的应用, 系统软硬件运行良好。经过对胜利采油厂综合大队安装了油耗监控管理终端的特种作业车辆2013年与2012年的油耗进行对比分析, 其中特车一队16台特种作业车辆的单车万元劳务平均油耗下降了44.2升, 特车三队3台特种作业车辆的单车万元劳务平均油耗下降了39.7升, 效果显著, 如果每年1200万元的台上设备作业劳务可节约4.7万升-5.3万升油料, 按7.5元/升计算, 可节约资金近40万元。
4 结束语
“油田特种作业车辆燃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解决了油田特种作业车辆和台上设备在生产运行中个别操作者盗卖燃油的难题, 生产运行中油耗明显降低, 推动了车队燃油消耗考核和精细管理的进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摘要:为解决油田特种作业车辆和台上设备在生产运行中个别操作者盗卖燃油的问题, 我们利用高精度燃油测量装置, 对特种作业车辆台上设备的燃油消耗进行准确计量, 并通过车载GPS终端通讯信道实时上传到监控管理系统进行展现和统计分析, 解决了特种车辆燃油消耗考核不能落实到单车的难题,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特种作业车辆,燃油管理系统,GPS车载终端
参考文献
[1]王广运.GPS卫星定位的应用与数据处理[M].测绘出版社, 2003.
[2]董安, 王谷亮, 肖云魁.柴油车发动机燃油供给系原理检修保养[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
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浅谈 篇三
关键词:特种作业 培训 质量反馈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X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248-01
特种作业事故频发,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分析了1510起特种作业伤亡事故,发现由于特种作业人员的过失造成的事故占67.6%,死亡人数占69.46%。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09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2009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380起,死亡315人,受伤402人,其中违规使用特别是违章作业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约占事故总起数的66%。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在总结了大量伤亡事故后提出了88∶10∶2理论,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纯属人为因素造成的,有10起是人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综合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
在统计数字和案例面前我们错愕,都说机器无情人有情,但是造成一起起血肉模糊的事故的罪魁祸首却正是我们自己。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够改变这一状况。
1 特种作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仅仅从定义中我们就能看出,特种作业人员工作的岗位是高危岗位,因而对其有更高的要求。
(1)特种作业人员应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事特种作业时能谨慎操作,不麻痹大意;(2)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较多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3)特种作业人员应有较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较高工作的可靠率,避免失误;(4)特种作业人员需要较强的应急能力,遇到异常情况时,能果断正确的采取应急措施,把事故消除在初始阶段,防止事故的扩大。
这就表明特种作业人员有着超乎一般作业人员的要求。他们除了必须接受一般员工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接受从事特种工种作业所要求的严格教育培训,因而为特种作业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安全教育培训已是刻不容缓。
2 我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现状
我国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使用的一套较完整的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安全培训考核更加规范,教育培训质量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但随着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的逐渐展开,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安全培训流入形式。这在企业和培训机构中都有明显的表现。不少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机构为了减少开支,没有按国家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的要求进行培训,减少了授课时数;有的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时,由于条件所限,只进行了理论考试,没有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
(2)只重技能不重意识。现在很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只是专业技能知识的讲授,而不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殊不知安全意识对安全工作亦是十分重要,国内外对特种作业工人安全胜任力的研究中均将安全意识放在首位。为此,我们的安全培训要注重安全意识的教育,实现特种作业人员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只有作业人员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了安全,从能在工作中充分运用所学到的安全技能,才能真正实现“三不伤害”。
(3)培训形式单一。虽然现在很多培训机构也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还是很单一,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这种培训方式的效果很大的程度上要依赖于培训教师的个人能力。并且受训学员的文化层次和对所从事工作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统一的大课堂讲授难以实现培训的针对性。
3 特种作业培训质量反馈评价
3.1 质量反馈评价的意义
多年来我们的为培训而培训。培训方式和方法没有得到及时和持续的改进。所谓培训质量反馈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对培训效果的反馈信息收集处理,对培训活动及其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的系统过程。培训质量反馈评价从本质上来讲,是对培训工作及其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其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检验效果、诊断问题、引导方向的作用。培训质量反馈评价不仅是培训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更是新一轮质量更高的培训工作的开始。
3.2 质量反馈评价体系的构建
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目的,是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真正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受训学员是培训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反馈质量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受训学员,评价的出发点建立在是否有利于学员的“学和用”上。特种作业培训质量反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制定目标、过程管理、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改进。其中每個部分相对独立运作,又密切联系,相互通信、互相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制定目标。培训目标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基础。培训目标,既要考虑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作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又要考虑受训对象的接受能力,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培训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该目标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应该根据反馈数据持续改进,逐步趋向理想。(2)过程管理。培训方式的选用、培训时间的控制,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通过对培训过程的管理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3)信息收集分析。收集整个培训过程中各方面的信息,例如受训对象对培训的反应、对培训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评价,培训是否使受训人员的行为发生改变,生产过程中存在特种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原因等。通过对有效信息的分析,准确了解活动各环节与预期效果的差距。(4)反馈改进。将信息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到相应环节,不断修正偏差,最终达到预定目标。反馈改进系统是链接整个体系的链条,其运转效果是该体系能否持续改进发挥作用的关键。
4 结语
特种作业人员事故频发,尤显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之重要性。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培训、考核等方方面面。我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虽已逐步走上正轨,但却仍存在种种不足。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郭建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与教育,2010(2).
[2]李立.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浅谈[J].现代职业安全,2009(6).
[3]王绍铭.“经验之塔”前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4]丁卫泽.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内部动因[J].药学教育,2004(1).
4.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办法 篇四
1、总则
为了加强电站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杜绝无证操作,预防不安全操作现象。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规定,结合电站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大容各发电分公司。2.管理职责
2.1 安全生产技术部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审查和安全监察工作,协助开展取证培训工作。
2.2 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复审、领证、证件保存等管理工作。
2.3 安全生产技术部负责各分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工作。
3.管理内容和要求 3.1 特种作业范围
主要有电工作业、起重机械作业、金属焊接作业(气割)作业,压力容器操作等。
3.2 特种作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条件
3.2.1 从事特种作业工作学习满一年的员工可申报考核发证。3.2.2 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3.2.3 具有本工种所需的文化程度和安全、专业技术知识及操 作技能。
3.3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
3.3.1 人力资源部应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做好申报、培训、复审的组织工作。
3.3.2 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安全技术培训包括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
3.3.3 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包括:设备的性能、结构和基本原理;设备控制部位和安全装置的名称;设备的作用与使用方法;设备安全操作的规程和技术;设备维护和保养的方法;一般常见故障、突发事件和事故的判断与处理方法;典型的事故案例分析等。
3.3.4 实际操作培训内容应根据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与技能的基本要求确定。
3.3.5 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得伪造、涂改、转借。
3.4 各分公司严格执行持证上岗,严禁安排无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操作。
3.5 特种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进行身体检查。
3.6 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经使用部门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7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从事特种作业: 3.7.1 未按规定接受复审或复审不合格的;
3.7.2 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或违章操作记录达3次以上的; 3.7.3 经确认健康状况已不适宜继续从事所规定的特种作业的。
3.8 凡在站内施工的外包工,零时工等均应按此办法执行。3.9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岗位职责
3.9.1 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特种设备安全职责
(1)总经理是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公司的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
(2)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建立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3)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法规、规章、标准和政策,加强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接受安全审核。
(4)审定安全生产规划和计划,确定本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批准重大安全技术措施,切实保证生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5)检查并考核同级副职以及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6)负责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充实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听取安全工作汇报,决定安全工作的重要奖惩。
(7)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8)研究解决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负责本单位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调查、处理和报告。(9)把安全工作业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发生重大事故的干部,要分清责任,严肃处理。
(10)按照上述安全职责,确定公司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部门安全管理的目标、任务。
3.9.2 副总经理(安全生产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职责(1)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上级部门有关规章、决定,协助总经理完成分管工作任务。
(2)分管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安全技术管理、特种设备管理等方面工作,并主管业余消防队建设。
(3)负责公司各项生产经营业务工作,组织编制上报、分解、下达生产经营计划指标,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4)负责公司安全质量工作,组织编制安全质量计划指标,定期部署安全质量要求,进行安全质量教育和检查,督促各部门改进安全质量工作。
(5)负责建立与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标准和规章制度,并组织贯彻落实。
(6)协调各生产、安全管理部门科学有序地开展工作,妥善处理紧迫和重大的生产安全问题。
(7)督促组织搜集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信息和资料,建立和建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3.9.3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技术生产部主任)职责 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总经理和生产副总经理的领导下,领导部门开展厂区安全工作,全面履行部门安全职责。
(1)认真执行有关特种设备安全和其它有关消防法规,组织实施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防火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2)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工作计划和任务目标,并负责实施建立健全公司特种设备安全档案资料。
(3)经常对公司职工进行特种设备和消防常识宣传教育,组织义务消防人员开展业务训练,使其具有自防、自卫和扑救初级火灾的能力。
(4)定期组织公司的防火安全检查,督促公司各部门的火险隐患整改工作,消除各种火险隐患。
(5)加强业务知识,专业技术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6)掌握公司建筑结构耐火等级,用火部位压力容器与动力电热设备的存放和使用的位置以及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储存方面的情况。
(7)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了解其性能,全面掌握消防设施的保管使用情况,定期检查和维修。
(8)加强对分公司的安全管理员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各级安全管理员的业务水平,进一步做好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3.9.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安全专责)职责(1)严格执行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本单位使用设备安全技术档案齐全完好。
(2)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出厂时所附带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特种设备运行管理文件包括:注册登记文件、安装监督检验报告、检验报告、日常运行记录、故障排除及维修保养记录等。
(3)抓好对新员工进行入厂前的安全教育的检查,让其了解电站的基本情况和存在危险性的设备或场所。
(4)制订培训教育计划,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岗位作业人员参加质监部门的取证和换证培训学习。
(5)确保司焊工、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质监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准许上岗。
(6)安排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每二年复审一次。(7)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档案和名册。
(8)对职工进行经常的安全教育,坚持每月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学习规章制度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事故安全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安全技术操作水平。
3.9.5 分公司经理特种设备安全职责
分公司经理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其职责是:
(1)保证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 制度的贯彻执行;
(2)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考核;
(3)督促员工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加强作业现场检查督促,及时整治存在隐患,纠正违章行为;
(5)组织安全生产活动,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及时处理违章者和奖励安全生产先进班组和个人。
3.9.6 运维部主任特种设备安全职责
(1)对本班组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2)组织员工学习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知识;
(3)教育员工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4)加强作业现场检查督促,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立即整改;
(5)督促员工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教育员工正确使用消防、安全设施和器材。
(6)发生事故时,及时报告和抢救,并保护现场和协助调查处理。
3.9.6 压力容器操作工安全职责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不擅离职守。(2)上班不做与岗位无关的事,精心操作,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应予抵制。(3)搞好文明生产,穿戴好防护用品。严禁当班喝酒和酒后上岗。
(4)认真做好容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持容器处于完好状态。
(5)认真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严密监视容器各参数的变化,保持最佳运行状态,并做好各项记录,内容须真实。
(6)遇有事故时不得离开岗位,也不得办理交接班,应周密考虑迅速排除。并及时报告有关人员,不得隐瞒事故。
(7)努力学习业务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事故处理能力。
3.9.6 起重专责安全职责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不擅离职守。(2)上班不做与岗位无关的事,精心操作,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应予抵制。
(3)搞好文明生产,穿戴好防护用品。严禁当班喝酒和酒后上岗。
(4)认真做好起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更换易损构件,消除不安全因素。
(5)认真遵守起重机械操作规程。严禁超载起吊,严密注意运行状态,并做好各项记录,内容须真实。
(6)遇有事故时不得离开岗位,也不得办理交接班,应周密考虑迅速排除。并及时报告有关人员,不得隐瞒事故。(7)努力学习业务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事故处理能力。
4.特种设备使用管理 4.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4.1.1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焊工、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工种)的培训教育管理,确保操作者本人和他人的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必须对新工人进行入厂前的安全教育,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危险性的设备或场所。
(2)公司每年制订培训教育计划,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岗位作业人员参加质监部门的取证和换证培训学习。
(3)对于焊工、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质监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准许上岗。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每二年复审一次。(5)公司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档案和名册。
(6)在采用新方法、添设新技术设备、制造新产品和调换工人工作的时候,必须对工人进行新操作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
(7)公司对职工进行经常的安全教育,坚持每月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学习规章制度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事故安全分析,自我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安全技术操作水平。
4.1.2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制度
(1)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起重机械、设施等 特种设备和所属附件(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2)在定期检验前,生产部要与市特检院协调好检测时间,及时对设备采取措施(如停用)并作好清洁工作,顺利完成设备定验,确保安全。
(3)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时间根据上次的设备检验报告确定。(4)定期检验报告要有专人保管,随时备查。4.1.3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特种设备操作工人要发挥主人翁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认真保养好设备。
(2)各岗位要实行操作工人为主,“机、电、仪”三结合的设备包机制,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只只仪表有专人负责,消灭无人负责现象。
(3)操作人员对岗位范围内的设备,必须做到“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严格执行岗位的操作规程。
(4)严格按操作程序与规定步骤。设备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要反复检查,停车后妥善处理,运行中不超温,不超压,不超负荷,不准在设备运行时离开岗位。
(5)对岗位范围内设备严格巡回检查制度,切实做到“四勤(勤检查、勤观察、勤联系、勤调节)”。操作人员发现设备缺陷能处理的 应主动进行处理,清除故障,一时处理不了的应及时报告检修。
4.2.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为设备管理提供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的依据,是管好设备和基础工作,必须认真做好。
(1)有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2)特种设备要有安全技术档案,并应逐台分别建档(一机一档),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使用证、注册注册登记表
3)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4)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5)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6)设备重大维修修、改造的有关技术文件; 7)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安全技术档案必须齐、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4)公司档案保管员负责保管和供应公司图纸、技术资料。(5)设备迁移或报废,其档案均随设备调拨,设备报废后,首先向质监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然后档案由公司档案保管员封存。
4.2.5 特种设备交接班制度
(1)接班人应与交班人面对面,对照记录上的各参数、阀门所 处的状态、各贮罐存量、工艺和设备运行状况是否真实进行核对交接。
(2)交接班人还应交接本岗位有关资料、报表、材料、工具和环境卫生。
(3)接班人与交班人,确认记录后,双方应在交接班记录本上签字。交接班后出现责任事故,应由接班人负责。
(4)交接不清,接班人可以拒绝接班,发现问题应立即向值长汇报。
(5)交接班地点应在各操作岗位。(6)接班人未到,交班人不得离开岗位。4.2.6 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1)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各时期的安全生产情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主动地做好预防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生产会议制度,至少应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会议,督促检查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工作。
(2)会议内容以特种设备安全为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了解特种设备的安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布置下一步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等工作。
2)学习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知识,传达上级部门的有关通知、文件精神。
3)通报特种设备违章违纪、先进事迹。不良现象和不安全行为。4)会议召集者在开会之前,应做好有关资料准备工作,会议上要讨论研究解决的问题应列出,重要会议会后要下发会议纪要。4.2.7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工作制度(1)工作依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六十三条:“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追究责任。”
2)《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2号。
(2)工作要求:
1)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
2)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情况和鉴定结果,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依照《条例》或《规定》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处理。
4)事故处理后,设备方可由具备修理资格的单位进行修理。
5.附件
5.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 篇五
一、目的
为落实我厂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规范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作业,保障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我厂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在我厂从事特种作业的外来人员。
三、定义
(一)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二)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的范围由特种作业目录规定。本规定所称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
(三)特种作业及人员范围主要包括:
1、电工作业。含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工,电气设备安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含焊接工、切割工;
3、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含起重机械(含电梯)司机、司索工、信号指挥工、安装与维修工;
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含在企业内及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行驶的各类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
5、登高架设作业。含2米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高层建(构)筑物表面清洗工;
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含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水质化验工;
7、压力容器作业。含压力容器罐装工、检验工、运输押运工,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
8、制冷作业。含制冷设备安装工、操作工、维修工;
9、爆破作业。含地面工程爆破、井下爆破工。
10、危险物品作业。含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品的操作工、运输押运工、储存保管员;
11、矿山通风作业(含瓦斯检验);
12、矿山排水作业(含尾矿坝作业);
13、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它的作业。
(四)职权职责
1、安环科负责对全厂特种作业人员的岗位核定,建立健全的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档案,汇总统计全厂特种作业人员,并对 全厂特种作业人员的生产作业活动进行安全监督和指导。
2、使用特种作业人员的车间、部门应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档案,汇总统计全厂特种作业人员,各部门不得随意变动特种作业人员的岗位。如遇作业者本人不适合该工作岗位或本单位因生产实际需要变动,必须事先报告并同意,方可变动。
3、安环科负责特种作业人员日常的教育培训管理。
(五)管理内容
1、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按照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经有资质的专业培训机构培训与考核合格后,持有相关行政管理机构核发的有效操作证件方能上岗作业。
2、特种作业人员应熟知本岗位及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操作。
3、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⑴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⑵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 ⑶具有初中或以上文化程度;
⑷热爱本职工作,工作认真负责,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遵纪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⑸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除符合前款第⑴项、第⑵项、第⑷项和第⑸项规定的条件外,应当具备高中或者相当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以下简称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禁止无证上岗。
5、特种作业人员作业前须对设备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查,清除周围影响安全作业的物品,严禁设备没有停稳进行检查、修理、焊接切割、加油、清扫等违章行为。焊工作业(含明火作业)时必须对周围的设备、设施、物品进行安全保护或隔离,严格遵守厂内用电、动火审批程序,具体要求按照《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临时用电安全守则》实施。
6、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严禁使用有缺陷的防护用品、用具。
7、安装、检修、维修等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作业技术规程,作业结束后必须清理现场残留物,关闭电源,防止遗留事故隐患,因作业疏忽或违章操作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的,视情节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或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8、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现场作业期间,必须有人进行现场监护,禁止单独作业。监护人发现或作业者自己发觉视力障碍,反应迟缓,体力不支,血压上升,身体不适等有危及安全作业的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任何人不得强行命令或指挥其进行作业,发生危险时,现场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必须组织抢救人员生命和公司财产,减少损失,避免事故扩大。
9、特种作业人员在工具缺陷、作业环境不良的生产作业环境,且无可靠防护用品和无可靠防范措施情况下,有权拒绝作业。
10、各车间、部门应加强规范化管理,对特种作业人员生产作业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
11、公司各级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员工或管理均有权利对违章从事特种作业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报告。
12、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和复审
⑴各车间、部门需要增加使用特种作业人员的,报安环科核准后,书面报告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由培训中心组织安排培训和考核工作。
⑵特种作业人员在培训期间,各车间、部门必须安排其参加脱产培训,受培训人员必须按时参加学习,参加考核。
⑶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到期复审和新增特种作业人员的初审,由各部门向安环科提供需要复审、初审的人员名单,培训中心进行安技培训。培训和考核结束后,将有关培训资料和证 件交到安环科负责安排。
⑷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件到期需要继续复审的,应当至少提前1个月将复审人员名单提供给安环科。
⑸各部门需要增加使用特种作业人员时,在招聘入职时由公司人事部门和部门各级担当管理进行证件的审核,不符合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要求的一律不得招聘使用,各部门招聘的特种作业人员最终由安环科核准后,纳入到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名册进行有效管理。
⑹参加外部培训的特种作业人员需到培训机构指定地点进行体格检查,体检合格的方可参加培训。参加公司内部培训的特种作业人员经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由培训中心发给相关资格证后方可独立作业。考核不合格者,可进行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须重新进行培训。
⑺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由主管部门统一安排,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凡是复审不合格者,可在两个月内进行一次复审。仍不合格者,收缴《特种作业操作证》。
⑻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岗位须保持相对稳定,公司内调动仍从事本工种作业,原发操作证继续有效,由调出部门通知接收部门备案。公司内调动不再从事本工种作业人员,由调出部门收回《特种作业操作证》并送交主管部门备案。
⑼特种作业人员从集团其他分公司调入我厂的,应在调入的当月纳入到本厂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范围。⑽特种作业人员自行承担培训费用考取的特种作业资格证可由自己保存原件,但必须向公司和所在部门提交有效的复印件。由公司承担培训费用考取的特种作业资格证由安环科负责保存原件,但必须向作业者提交有效的复印件。特种作业人员退休,应交回特种作业资格证给到安环科存档。
⑾外来人员在我厂范围内从事特种作业的,必须提交详细的工程作业方案和有效的特种作业资格证的复印件供本厂各级安全人员、管理进行参考确认。外来公司因工作需要,携带到我厂的特种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无牌无照、损坏淘汰、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禁止带入本厂范围内使用。
⑿外来人员在我厂范围内从事特种作业必须遵守本厂的各项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安环科及各工程所在的部门应将我厂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通过合适的方式传达到外来作业的单位和人员,明确安全责任和相关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安全作业。
6.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六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施 工 单 位:
工 程 名 称:
日 期: 年 月 日
关于印发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
管理制度的通知
总公司所属各单位、项目部:
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充分发挥特种作业人员的职能作用,确保总公司的安全生产,经研究决定:制定下发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望各单位接到通知后,及时传达,并严格落实。
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年 月 日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凡属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电气焊工、登高架设工、塔吊起重工、信号工、急救人员、机械操作工等工种),必须按国家建设部规定要求持证上岗。
2.特种作业人员,除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外,还应接受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门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严格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经有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凭操作证方可上岗操作。
3.特种作业人员由企业每年进行一次复审教育和参加体检,由企业安全部门负责进行考核,自发证之日起定期到发证机关进行复审考核。
4.工种发生变化时,应经企业安全有关部门同意,进行备案,一般工种转变为特殊工种时,应接受特殊工种安全技术教育,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责任心强,熟悉本工种业务技术和本工种安全知识和检查标准与操作规程,不冒险蛮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保存好自己的上岗证件,如有丢失及时汇报。
7.特种作业证管理办法 篇七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在一些特殊的行业,一些专业化的技术操作人员其实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在未来特种设备的应用以及发展过程中,如何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操作人才是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率先思考的问题。当然,我国目前已经有了比较具体以及系统的培养方案,但是,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些培养方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因此,人才培养机构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改,使其能够更好的培养技术操作人员并对其进行有效、专业的考核、管理。
1 我国目前的特种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在培养以及考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1.1 投入的资源与获得的效益不成正比
通常情况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企业的管理人员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升自身实力,或者是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而对于特种设备的使用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这主要是因为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特种设备的使用能够对它们的经济收益起到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它们的资本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却是,尽管对特种设备的技术操作人才进行了专门的培养工作,而且还对其进行了合理、科学以及专业的考核管理,但是,这些技术操作人才在使用特种设备时所产生的效益却与前期的资源投入不成正比,也就是说企业其实是在做一项亏本的买卖。这也就使得一些企业在后期不愿意继续进行设备的投入,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一个死循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种。其一就是企业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只注重最后的绩效考核,而忽视了培养过程中一些细节的地方,而这些细节却正是操作特种设备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企业在投入资源对特种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培养的时间不够以及时间的分配不合理。这也会使得这些技术操作人员疲劳学习或者是麻木接受知识而忽视了实践,从而使得在具体操作设备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进而不能够保证企业的利益收入。
1.2 没有对技术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系统化的考核、管理
和上述的问题相比,第二种问题也可以看成是第一种问题产生的原因。而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般来讲,企业在对特种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培养的时候,个人所获取的知识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这主要是根据每个人的接受程度以及理解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因为企业在前期投入资本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的财力,所以,在急于求成的心态影响之下难免会出现考核、管理方面的失误。
除此之外,企业在对特种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进行考核、管理的时候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或许会出现时间上的差异,而这也会导致评测结果的不同。另外,在特种设备技术操作人员接受培训的时候所涉及到的机构也许也会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如果继续采取这个机构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管理也势必会存在问题。
所以,在对特种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选择适当的机构以及材料,也会使后期的考核、管理相对方便一些,而且还会提高一定的评测质量。
2 能够有效加强特种设备技术操作人员培养质量以及后期考核、管理效力的措施介绍
2.1 增强企业管理者对于人才培训以及考核、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一般来讲,特种设备所应用的领域是比较复杂、广泛的,除包括石油、冶金以及医药等特殊的行业领域外,还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这也就决定了特种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专业水平的质量必须要高。因此,从这方面来提示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对技术操作人员的培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而且,特种设备和普通的设备不同,如果在使用这些特种设备的时候出现了操作的失误以及管理不当的现象就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灾害,尤其是对于国防部门的特种设备更应该注意,比如说秘密的泄漏。所以,对于企业来讲,有必要进行特种设备技术操作人员培养质量以及考核、管理重要性认知的灌输。
2.2 注重相关机构的培训质量以及效率
通常情况下,企业所选取的特种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的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也就要求企业在对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后期的考核、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也就使得企业在选择相应培训机构的时候格外注重它的培训质量以及效率。一方面是要考虑不同的特种设备需要的不同技术专业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口培养。而另一方面则需要这些培训机构在进行具体的培养工作时能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及高效率。这主要还是因为每个特种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所具备的相关知识水平存在差异性。当然,这些机构在传输相关的技术操作知识的时候也应该注重全面性的培养,即培训机构在对特种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些关于法律、常识的知识也需要对其进行传授。
2.3 注意培训机构的时效性
一般来讲,特种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根据企业不同的要求而有所不同,因此,这些特种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在接受培训的时候也应该接受最先进的知识。这也就要求企业在为这些人才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应该注重它的时效性,也就是这些机构能否给与特种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最新最完善的知识。
除此之外,企业在对特种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后期的考核、管理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企业自身的制度。这主要体现在相关设备的安全监督检察机制是否完善以及相关人员在对技术操作人员进行考核、管理时是否公平公正。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在培养特种设备技术操作人员的时候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说是矛盾,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而且,因为特种设备在具体的操作应用中和相关企业的经济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仅仅是从这一点来看,我国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在对这些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培养的时候也应该格外的注意,并且采取专业的手段对其进行评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考核以及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继兴,侯秀旺.如何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与管理工作[J].林业劳动安全,2015,22(4):5-7.
8.特种作业证管理办法 篇八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真正做好这项培训工作关系到能否更好地落实政府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政策,关系到企业、社会的安全生产问题。针对我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这几年开展的情况,我们发现了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特种作业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为加强危险岗位的有效管理而制定的一项强制性政策。近几年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得到逐渐加强,并步入正轨,企业和个人都会主动地组织和参加培训、考核,取证上岗,无证上岗的情况正逐渐消失。但是,在此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解决,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才能达到持证上岗的真正意义。
一、我省在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带来重复培训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国家经贸委《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13号令),已经明确了十多种特种作业工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其进行考核、管理。但事实上,建设系统、质量监督部门、电力系统等部门也有相关文件和政策,与安全监督部门存在职能上的交叉,责任权限不清,造成各部门、各层次都在培训,大有一哄而上的局势,造成重复培训,使受训单位和个人无所适从,加大了企业和有关人员的负担。
2.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界定不清晰。
目前按规定有13种特种作业,但实际中有很多应纳入的工种未能包含,如危险化学品操作工等;而有些未纳入的又以文件形式将其包含在内,如将加油站操作工列入特种作业人员,实际中法律依据不足,培训也很难开展。
3.培训机构资质、师资资格问题。
培训机构数量不少,但未具备资质的单位或机构也在培训,有的培训机构聘用的教师综合素质较差,不具备必须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未取得相应的有关部门的教师资格认可,导致整个培训质量差,企业有怨言,政府权威性受影响。
4.培训机构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进行培训的问题。
(1)有的没有经过认可的未取得培训资质的也进行培训,有的培训机构为了减少开支,没有按国家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进行,减少了“授课时数”;有的培训单位组织培训班时,由于条件所限,只进行了理论考试,不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核;有的培训单位考试要求不严,安排的是闭卷考试,实则开卷考试,更有甚者是由他人代考,自己只是签名。
(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基础工作薄弱。
有的培训机构安全培训管理工作基础较差,没有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档案。学员报名培训前未对“身体健康”项目进行核查,没有体检只要有单位证明即可,造成有的特种作业人员患有某种“禁忌症”,却仍在从事不得进行的特种作业;对“文化程度”一栏也睁一眼闭一眼,未达到实际文化水平的也参与培训;考核不过关的往往以“已收培训费了怎么也得让人家过”的说法千方百计帮助“过关”。学员的学籍档案未能如实完整建立等。
5.企业、工人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1)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虽然是逐渐得到大部分企业、公司的认同。但,事实上,仍有不少的企业、公司在这一方面认识不足,舍不得投入,认为对新进厂的员工进行的“三级培训”已包括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再组织特种岗位个人参加特种作业培训是重复培训,存在抵触情绪。产生的问题就是,一个特种岗位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只有一个有证,以应付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没有按规定持上岗。
(2)特种作业人员的复审不重视。企业不重视特种作业人员复审工作,认为取到证后就一劳永逸了,没有定期复审,每年复审的人数仅仅只占应复审人数的1/5。某些人员已离开原操作岗位或证件过期了,但仍没有进行再培训,就直接上岗。
除了以上5个方面的问题,在我省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中还存在着其它一些问题。如,培训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初次培训、一次复审、二次复审这三类培训教材的侧重点没有明显的不同,令参加复审的人员感到培训是反复的,都一样,从而导致抵触情绪的产生。
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严格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落实培训工作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不仅仅在于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安全生产知识,也不仅仅在于实现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更在于对实现整个社会的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在于体现政府的施政方针,在于落实“三个代表”。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培训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式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为进一步做好我省的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应该正确的面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下面,就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思路和对策。
二、抓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对策:
1.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开展特种作业人员范围的调整、确定工作,及早出台新的政策、法规,改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特种作业范围界定模糊不清,改变政府职能部门职权交叉,从而避免培训机构、企业、工人无所适从,减轻企业、工人的负担。据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已经在2004年5月开始着手开展这项符合与时俱进的工作,在《关于安全生产许可工作中有关培训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组织有关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开展特种作业人员范围的调整、确定工作。这是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它的出台将改变目前特种作业培训工作政出多门,特种作业范围界定不清的局面。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及监督管理应进一步加强。这是规范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前提,是加强政府权威性、体现政策严肃性的要求,也是提高证书含金量的要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过提高培训机构申请资质的“门槛”,对教学条件、培训内容要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通过提高对培训师资自身能力的要求;通过规范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要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方面都要注重,实现培训工作质量上的提高。此外,对培训机构实行必要的淘汰制度,对培训师资实行资质认可制度,培训教师应持证上岗。这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可行方法之一。培训质量上去了,企业和工人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工作才会认同,才会消除抵触情绪。
3.培训机构要认真落实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的要求,把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入门关”。特种作业不同于一般工种的作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从业人员也必须具备相应的特殊条件。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的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一是,年满18周岁,未满60周岁;二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三是,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禁忌症;四是,参加特定的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根据事故伤亡统计规律,我们知道,人的不安全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中占多数。事故的肇事者往往也是事故的第一受害者。特种作业是一种高危险的作业,所以各培训机构应严把这一道“安全门”。没有达到相应文化程度要求的不予参加培训,没有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身体健康的不予参加培训。为工人负责,也为政府负责。改变观念,不要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应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时,培训机构也应加强自身的教学条件,提高师资的水平,保证培训的质量,做好学员学籍档案的建立、维护和管理。
4.加强法制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工人的安全认识,使其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组织和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培训,持证上岗。《安全生产法》第2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必须在年审期内参加年审,没有参加年审或年审不合格的,证书失效。特种作业人员没有持证上岗或持失效证件上岗一样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所以,企业方面也应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按规定配备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而不是拿几本证应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保证经营的顺利进行,应将企业内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列入企业的日常工作表中,督促本企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培训、复审,实现特种作业人员个个持证上岗,并应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列入企业聘用的条件之一。另一方面,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日常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也应进一步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督促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为了国家的繁荣发展,我国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是越抓越紧。不管是培训机构,还是企业、工人都要注重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作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我们的目标是不断地、切实地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避免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应对问题,负责任的做法不是回避,而应是深入思考,寻找思路和对策。
(2004年12月)
参考文献:
黄玉治.2003.《对新形势下安全培训工作的认识》.安全文化网
杨存堂、薛水平.2004.《培训教育的通病及诊治》.安全文化网
【特种作业证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特种作业证管理制度07-29
江西省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办法09-20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0-23
辽宁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实施细则10-17
特种作业培训总结07-15
特种作业培训内容有07-17
电工特种作业模拟考试09-02
施工现场特种作业工种09-02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06-16
特种作业报名联系人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