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健康论文

2024-08-03

大学生性健康论文(共8篇)

1.大学生性健康论文 篇一

财经学院

11级会计22班

姓名:陈红艳(3)班

学号:11205012261 性别:女

大学生与性健康学期总结

这个学期上了大学生与性健康这门课程,在这学期觉得自己学会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有些或许是家长老师难以启齿的青春难题,但上了这门课程以后觉得其实这是正常的也正是中国学生所缺少的一门教育课程。提到性知识,大人小孩都觉得这是个隐秘的话题,是不雅的,为什么中国人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其实是中国的传统制度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尤其在封建制度。

在人生发展的不同时期,人都会面临不同的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随着性生理方面的快速发育,产生强烈的性欲望和本能的性冲动,同时他们的性心理也得到发展,产生强烈的性意识,他们有活跃的性情感,性思维,使他们对性问题极为敏感、好奇。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民族、国家、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其中包括道德责任。性道德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后备人才,对他们进行性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通过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将爱情、性及婚姻有机的统一起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性伴随着人的一生,他也有着生长、发育、成熟、衰退的过程,随着性生理的变化,人的性心理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反应。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性心理和性生理都趋于成熟,大学生迫切的想了解性,想与异性交往。在这一时期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理及心理的变化;能够指导大学生很好地处理与异性之间的交往;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恋爱婚姻观,学会尊重身体及生命,有利于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发生性关系,最大的问题就是避孕措施。最常见的有安全期避孕,物理避孕,药物避孕但有的时候,由于性在中国来说还是比较保守,认为很隐私的事情。很多人会羞于去便利店买避孕套,或避孕药,而冒险采取安全期避孕,导致意外怀孕。然后就会出现之前所提到的状况。根本问题还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影响。一方面因为传统思想的存在,中国性观念相对保守,不像西方国家对性很随意。另一方面,它也阻碍了人们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性依然是很隐私的话题,人们不能真正了解是否拥有正确的性观念。

现在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两个人相互爱慕,建立恋爱关系,到最后感情升温,发生性关系是普遍问题。随之而来的,意外怀孕,堕胎等事,总是会让还不能勇于承担这么大责任的两个人退缩。最后的结局几乎都没有爱情刚来的时候那么浪漫,分手是最后结局。但怀孕,堕胎对一个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打击是巨大的。传统观念还是深刻存在于现在社会。女生感情脆弱的多,与男友分手本身就是打击,因为男的不能承担责任不欢而散打击更甚。又为舆论所抨击,自身也会有一种自卑感,罪恶感。堕胎是所有人都会选择的办法,而作为学生从心理上来说不会告知父母,自身有没有经济来源,那些便宜不正规的小诊所就成了唯一的选择。那样的手术会对女孩身体有很大影响,重者还会由于大出血死亡。性疾病的防范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尤其是近些年AIDS感染人数急剧增加,AIDS是现在最可怕的,没有办法医治的一种免疫疾病。性传播是AIDS最主要的一种传播方式。没有保护措施可能感染上。避免传染上性疾病,除了在性行为时戴避孕套,慎重的选择,单一性伴侣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毕业后不久就会面临爱情,性,婚姻。自由恋爱婚姻为主导的社会,离婚率不断增加,只有提前进行正确婚恋观的培养,才能让大学生们在之后的人生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既然人的一生都无法离开性,那我们何不庄重的面对它呢?我们只有通过认识它、理解它、读懂它,才能更好的面对它、处理它。真正的爱情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肉体的亲呢仅是它的结果。因此,我们的性健康教育要坚持“性与婚姻的统一”,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爱情观、家庭择偶观和人生观教育,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2.大学生性健康论文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和昆明师范专科学校6所院校的大学生进行基线调查,并实施1 a的社区干预及效果评价。基线调查实发问卷1 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147份(有效率为95.5%),其中女生727名(63.0%),男生420名(37.0%);年龄为(20.36±1.46)岁。干预后效果评价发出问卷1 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 085份(有效率为94.3%),其中女生688名(63.4%),男生397名(36.6%)。

1.2 社区干预

以联合国《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政治宣言》和《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开发领导层,使领导和职能部门对校园“禁毒防艾”达成共识,并获得教务处、团委的支持。在云南省6所高校开设“大学生性健康”选修课,以“服务学习”理念和师生互动模式,通过课堂讲解、课程论文、专题讨论、辩论和座谈、团体辅导、专家培训核心主持人(TOT)培训,让大学生认识毒品与艾滋病的关系,思考“性与爱”的责任;采用面对面和网络/电话咨询,为有性健康问题者提供服务,为减少“伤害”建立心理治疗和康复的“绿色通道”。

1.3 方法

在个案访谈基础上自行设计匿名调查问卷,内容有禁毒防艾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对HIV/AIDS感染者的态度等。干预前后的调查均由培训后的调查人员在统一指导语下,以班为单位进行,问卷当场回收后整理录入,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禁毒防艾知识

由表1可见,干预后男、女生对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多选题(由9个行为组成,包括孕妇可将HIV传给胎儿,使用血液及制品可感染HIV,性行为可传播HIV,忠实1个健康性伴可预防AIDS,貌似正常者可能携带HIV,坚持使用安全套可预防HIV,HIV可经医源性交叉传染,蚊虫叮咬可传播AIDS,与感染者共餐可传染AIDS)的完全正确判断率从28.1%和30.3%提高到79.6%和82.6%(学生对经性、血、母婴传播正确率高达98%,但对蚊虫叮咬、具体医源性感染途径正确认知率为27%~30%),分别提高51.5和52.3个百分点;在有关HIV检测知识问题中,男、女生对“曾有危险行为,但HIV检测阴性,意味着对AIDS有永久免疫力”和毒品的正确认知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了20.3,20.1和33.7,34.2个百分点。

2.2 性态度/行为

干预后认同性道德的正性作用和反对“一夜情”、婚前性行为的显著增加,赞成婚前性行为的显著减少。见表2。

注:*该题为多选题,由9个可能传染AIDS的行为组成;()内数字为正确率/%。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3 性行为及其自我保护技能

由表3可见,干预后0.5 a内男、女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较干预前分别下降了18.7,11.4个百分点,且在性行为时能正确使用安全套的干预前后男生分别为64.1%(91/142),78.3%(47/60);女生分别为58.1%(72/124),76.9%(30/39),分别增长了38.1和41.8个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56和4.506,P值均<0.05)。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4 对HIV/AIDS感染者的态度

干预后男、女生对艾滋病人持同情帮助态度分别上升了25.5和23.8个百分点,对艾滋病人持强制管理态度的男、女生分别下降了8.1和4.8个百分点。见表4。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3 讨论

随着《艾滋病防治条例》的出台,近年国内有关学校预防AIDS的调查和健康教育全面开展,但多停留在“6·26国际禁毒日”、“12·1艾滋病日”等特定时期的宣传上。因缺乏对该群体性态度和行为日趋开放及其性健康需求与服务的深入研究[5],我国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于2006年3月22日发布了“学校禁毒防艾关注度低,未能提供方便有效宣传教育,降低了AIDS预防在大学生中的影响”结论。令人担忧的是,身处艾滋病重灾区的云南省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者已达80.1%,婚前性行为从1993年的2.74%上升为2000年的6.79%和2006年的23.2%,而在性行为中能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仅为52.9%[6,7,8]。为最大限度减少AIDS对青少年的威胁,笔者以健康促进、三级预防为框架[4,9],针对基线调查得出大学生性健康的需求,建立了教育、心理/行为干预、咨询和医疗服务为一体的青少年性健康干预模式,经过2 a的前瞻性干预,收效显著。笔者的体会如下。

3.1 建立高校AIDS预防/性健康教育体系,并将其纳入高等教育设置

在6所高校开设“大学生性健康”全院选修课(2学分/36学时)。坚持做好每年6期师资培训,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青年学生性健康指导》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计划、教案和课件,建立试题库。知识的传授注重全面、系统,贴近大学生生活,通过案例,以鲜活的影像资料和多媒体手段,引发大学生思考“性与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4,5,6]。学生选课踊跃,旁听、重复听课,场面火爆,学生称之为“最实用的公选课”,建议开成必修课。

3.2 大学生心理/性健康朋辈辅导

以性健康课为平台,与学生社团和团委合作,在教学互动中发现骨干,开展TOT培训;通过座谈、专题讨论、辩论会、情景剧和角色扮演,以及禁毒防艾的外展(流动人口、农村、戒毒所),推进朋辈辅导与同伴教育。从课堂教学的“脱敏”到发展性与治疗性小组,对热恋中男生性冲动的控制、女生拒绝技巧的提高以及婚前性行为和失恋、性病及非意愿妊娠的危机干预均收到显著的效果。

3.3 青少年性健康问题支持网络建立

以性教育课为平台,开设面对面、电话、电子邮件等咨询服务,为有性困惑、两性情感危机、紧急避孕、非意愿妊娠、性病等有性健康问题的520名大学生提供具有人文关怀、私密心理、医学咨询服务和医疗、转介服务[10,11]。青少年生殖健康1~3级预防体系的建立,为青少年生殖健康提供后续而有力的支撑[12,13]。

3.4 大学生性健康社区干预的效果评价

3.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篇三

【摘 要】当代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不仅具有生物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所以性健康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本文从正规教育的视域论述性健康教育的体系,把性健康教育分为六分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了性健康教育六个方面的属性问题。以性健康教育课程、目标、评价为依托结合非正规教育途径研究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对策。

【关键词】性健康教育 当代大学生

前言

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导致当代大学生对性观念认识的差异化。“严设男女大防”(孔孟)和“人类的性教育一定要教”。[1]性健康教育夹杂在传统性观念与通识教育的中央,艰难的发展。性健康教育不仅是大学生的教育内容,也是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性的价值观很容易发生异化,呈现多元发展。性健康教育的缺失带来的是传统责任感的散失和性信任的边沿。衍生很多大学生失恋、早孕、人流手术的问题。失恋跳楼、校园凶杀案时常见报道。大学是为爱而来还是因“大学者……为求学而来”(蔡元培)。所以,性教育的问题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问题,也是构建安全校园的问题,还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遵守社会主义特色的性规范与节操,提高大学生处理性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能力是高等教育永恒的课题。

1 正规途径:设置性教育课程

爱瑞克·先德沃尔Erik Centerwall(瑞典)认为:“性教育……需要被改变的人反而是教育者。”开设性教育课程,把性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或者必修课放在第一个学期内进行教学,并占一定的学分。让性知识、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伦理、性法制灌输于当代大学生的脑海中。这些性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以及对同伴、后辈有持续良性循环的影响。因为性教育课程作为一个教育课程,它有符合性教育需求的教材、案例,拥有专职的性教育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拥有教学硬件设施和资金支持。性教育课程本身具有正规性、科学性、系统性与完备化,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和教育的针对性。

1.1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体系

性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有着完整的体系。性健康教育涉及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是身体发育渐渐完善的人,已“成年”。一方面,生理发育的成熟,性生理有了基础;一方面,又受到性道德的约束,社会准则的约束。性教育的缺失或者性知识来源途径的不当,极可能歪曲了性价值观。大学生从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当注意力转移的时候,性生理的发育远大于性心理的发展。设置性健康课程,理解性健康各个内容的属性,对于大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表1 性健康教育体系

性健康教育体系 属性 具体教育内容

性生理教育 自然、社会属性 性器官的构造、性发育规律

性心理教育 社会属性 性态度、性思辨、性焦虑与吸引

性行为教育 自然、社会属性 避孕与节制

性法制教育 社会属性 法律法规

性伦理教育 社会属性 合乎传统观念的性道德

1.1.1性生理教育策略

性生理教育具有社会属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生殖系统的结构、生理规律、发育的规律。性生理教育是一门科学,它与色情淫秽是截然不同的概念。鉴于中国传统谈“性”色变的观念,提倡性健康教育就成了举步维艰的行动,需要学校以行政的手段,配备专职教师、辅导员对性生理进行正面的教育。开设人体解剖室、性器官展示、男女生理期的保健与健康。理解动物性行为与种族延续的关系。从正面出发,讲解生殖器生理健康,干预大学生对性生理知识的认知。

1.1.2性心理教育策略

性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无师自通,人类性行为具有社会的属性也有自然的属性,社会属性比如性道德、性责任,这是人与动物性现象的区别——社会习得性。性心理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性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异性交往的心理认知技能、性责任感的态度与责任。

表2 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分层与要点

策略 要点

确认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性健康理念、性健康支撑点

性心理健康 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辅导员、专职咨询师、外聘专家

教育策略 性心理健康的自我优化 自我调节、控制

性心理是基于性生理成熟之后的衍生物,主要有性意识的发展变化、性心理的调控。建立纯真的异性交往,学会梳理冲动和困扰。当代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也是性健康教育的范畴,对性心理的教育就要建立在性生理基础的基础上。

第一,加强当代大学生对身体观念的认识。基于生物基础是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始。承认人具有的生物性,自觉认识男女性别差异,给予性心理健康的教育地位。加强身体锻炼,增加社会交往范围,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

第二,学生辅导员和大学生接触得最多,应该作为反馈信息的中枢枢纽。另外,应组织专职教师、外聘专家多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举办性心理健康知识问答活动。

第三,不良性心理的自我发现与转移。大学生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能明辨是非。充分认识感情与生活、人生的关系。在情感上自行发现和清除不良心理,主动辨别性纯洁教育和淫秽色情的差异,自行抵制不健康行为,度过性心理障碍。

1.1.3性行为教育策略

“女大学生中的性行为率较高,她们中存在性暴力和性滥等问题。”[2]性行为主要分为性梦幻、性自慰,边缘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性行为是性生理发展到一定成熟的阶段,通过发生性行为以到达性心理平衡的行为。对于性行为的教育要从性行为的本质出发。比如性梦幻行为,性梦幻行为是个体对异性产生好奇的心理,当这种心理不能在现实中得到满足,通过假象、假设、意境的途径满足心理的性平衡而得到心灵的满足感。性行为教育要与性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教育相结合。endprint

1.1.4性法制教育策略

性法制观念是性教育具有强制功能的补充。性法制包含着由性问题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性法律准则、学生的性保护法规。对性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遵守性规范,并以此来约束自己和他人的不良性行为。懂得性犯罪的严重社会后果,做到知法、守法、用法的统一。认识对违规网络传播与各种出版物的处理办法,形成自觉抵制不良性信息,预防和防止性犯罪,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1.1.5性伦理健康教育策略

性伦理道德是最能体现人类性行为和动物性行为的本质——社会属性。性伦理道德是共同遵守的性准则,关系着家族的和谐健康、社会的和谐稳定、人类优质基因遗传方向。性伦理是在新的时代赋予的新内容,丰富并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从我国2006年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骄奢淫逸为耻”就知道性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提出更高的性伦理规范要求。性伦理教育是性健康教育的道德教育层面,性伦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讲究“效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有些人为钱财而违背人类的性伦理,把感情作为商品交易的筹码。性伦理教育让大学生理解我国传统的纯洁性观念,明确“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性伦理观,洁身自好,对自身乃至对后辈都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另外要把性生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

2 制定性教育目标

对性健康进行正规的教育必须要有教育的目标。大学生的价值观正逐步走向稳定的时期,确定性教育的目标,是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错综复杂的文化冲击下形成的。在性观念羞涩与模糊中,明确性教育的目标,有效帮助大学生解决性困扰。从性教育的本质看,制定性教育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测的。

表3 性健康教育的目标

性教育目标分项 具体目标

性教育的 性生理能说出生殖器官结构、生理卫生防护

目标 性心理性心理疾病的产生与预防

性行为能说出性行为的意义、人与动物性行为的区别

性法制说出性违法犯罪与责任

性伦理说出性纯真的人类学意义

大学生处在价值观碰撞激烈的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理论和多元价值观充斥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学生需要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性教育帮他们走出各种性迷惑的困境。减少日益突出的大学生性健康问题,培养具有健康的性生理、性爱观、性意识、性情感、性行为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大学生是大学性科学教育的目的。概括地说就是促进大学生性健康的发展,包括性生理健康的发展、性心理健康的发展和性社会健康的发展。

3 构建性教育评价与反馈机制

进行性教育要讲究教育的时效原则,其中建立健全合理的性教育评价与反馈机制是直接检验性健康课程实施的效果。性教育评价,要对教材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总之,这是一个对性教育硬件和软件设施实施的效果进行的一种具有教育性质的价值判断。性教育评价需要一定的教育测量工具和教育统计方法对性教育的结果进行诊断和评判、反思、改进。

3.1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

这是现代课程评价目标最基本的方法。性教育评价的主体必须有学生、任课教师、他人(家长、朋友、同学、同伴)的共同参与,应主要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为主。自我评价的特点是时效性和及时性的统一,也是为大学生学以致用着想。

3.2评价的内容必须全面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主要是指性教育所指的各项内容都要进行评价。强调评价的可测性,是测量当代大学生对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度和灵活应用的程度。如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异性交往技能,能在异性交往中做到适可而止,掌握分寸,会用性知识解释性生理心理现象,学会性自我保护,是评测的主要内容。

3.3评价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过程性评价是根本,因为性教育最主要是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把大学生从禁锢中解放出来才可以谈性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的评价主要从性健康记录袋、交谈推测、问卷调查、同伴讨论等方法。总之,以制度为约束,增加性教育的学分就能保证性教育的成功开展。

4 非正规性教育途径:更贴近,更有优越性

鉴于性健康教育与我国传统性观念中的博弈,因此在研究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时要从大学生的可接受性心理来考虑其教育的特殊性。在常规开始性教育健康课程的同时,还需要借助非正规性教育的方法来实现对大学生的性教育。

4.1建立性健康咨询中心

必须由具有心理辅导资质的教师担任咨询顾问。性健康咨询中心设立电话、QQ、微信、微博、网站。学校要把部分预算支出投入到性健康咨询中心来,健全各项硬件设施,为性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4.2重视同伴性教育的作用

同伴性教育应当作为性非正规教育的主体。同伴性教育是指同年龄同辈分之间,以自己的经历和认识为真实的教育内容向同伴讲述性认知,以达到对同伴有教育意义的效果。同伴性教育的优越性在于无隔代性和天然的宽松交流空间,使得讲的人,讲得更生动,听的人,听得更专心,彼此产生巨大的共鸣。

4.3举行各类性教育活动

比如定期举行性健康辩论大赛、性健康知识问答活动等方式,让性专家、性学者做顾问和评判,最后以达到性教育的目的。

结束语

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任重道远,特别是在我国传统的性观念影响下,要相信性教育的成效是显著的。在性传统规范和现代性亚文化的发展中,如何保持大学生性健康意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是教育的一项大工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健康观念,就会对各类“艳照门”有清晰的认识,拥有自己正确的判断力。本文仅从性健康概念出发,研究性健康的六大体系,用分层分类的方法研究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刘达临,胡宏霞. 儒家文化影响性文化[J]. 中国性科学,2010(04):3-5,11.

[2]左丹,等. 4769名女大学生性行为调查[J].武汉大学学报,2007(05):614.endprint

1.1.4性法制教育策略

性法制观念是性教育具有强制功能的补充。性法制包含着由性问题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性法律准则、学生的性保护法规。对性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遵守性规范,并以此来约束自己和他人的不良性行为。懂得性犯罪的严重社会后果,做到知法、守法、用法的统一。认识对违规网络传播与各种出版物的处理办法,形成自觉抵制不良性信息,预防和防止性犯罪,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1.1.5性伦理健康教育策略

性伦理道德是最能体现人类性行为和动物性行为的本质——社会属性。性伦理道德是共同遵守的性准则,关系着家族的和谐健康、社会的和谐稳定、人类优质基因遗传方向。性伦理是在新的时代赋予的新内容,丰富并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从我国2006年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骄奢淫逸为耻”就知道性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提出更高的性伦理规范要求。性伦理教育是性健康教育的道德教育层面,性伦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讲究“效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有些人为钱财而违背人类的性伦理,把感情作为商品交易的筹码。性伦理教育让大学生理解我国传统的纯洁性观念,明确“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性伦理观,洁身自好,对自身乃至对后辈都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另外要把性生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

2 制定性教育目标

对性健康进行正规的教育必须要有教育的目标。大学生的价值观正逐步走向稳定的时期,确定性教育的目标,是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错综复杂的文化冲击下形成的。在性观念羞涩与模糊中,明确性教育的目标,有效帮助大学生解决性困扰。从性教育的本质看,制定性教育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测的。

表3 性健康教育的目标

性教育目标分项 具体目标

性教育的 性生理能说出生殖器官结构、生理卫生防护

目标 性心理性心理疾病的产生与预防

性行为能说出性行为的意义、人与动物性行为的区别

性法制说出性违法犯罪与责任

性伦理说出性纯真的人类学意义

大学生处在价值观碰撞激烈的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理论和多元价值观充斥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学生需要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性教育帮他们走出各种性迷惑的困境。减少日益突出的大学生性健康问题,培养具有健康的性生理、性爱观、性意识、性情感、性行为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大学生是大学性科学教育的目的。概括地说就是促进大学生性健康的发展,包括性生理健康的发展、性心理健康的发展和性社会健康的发展。

3 构建性教育评价与反馈机制

进行性教育要讲究教育的时效原则,其中建立健全合理的性教育评价与反馈机制是直接检验性健康课程实施的效果。性教育评价,要对教材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总之,这是一个对性教育硬件和软件设施实施的效果进行的一种具有教育性质的价值判断。性教育评价需要一定的教育测量工具和教育统计方法对性教育的结果进行诊断和评判、反思、改进。

3.1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

这是现代课程评价目标最基本的方法。性教育评价的主体必须有学生、任课教师、他人(家长、朋友、同学、同伴)的共同参与,应主要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为主。自我评价的特点是时效性和及时性的统一,也是为大学生学以致用着想。

3.2评价的内容必须全面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主要是指性教育所指的各项内容都要进行评价。强调评价的可测性,是测量当代大学生对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度和灵活应用的程度。如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异性交往技能,能在异性交往中做到适可而止,掌握分寸,会用性知识解释性生理心理现象,学会性自我保护,是评测的主要内容。

3.3评价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过程性评价是根本,因为性教育最主要是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把大学生从禁锢中解放出来才可以谈性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的评价主要从性健康记录袋、交谈推测、问卷调查、同伴讨论等方法。总之,以制度为约束,增加性教育的学分就能保证性教育的成功开展。

4 非正规性教育途径:更贴近,更有优越性

鉴于性健康教育与我国传统性观念中的博弈,因此在研究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时要从大学生的可接受性心理来考虑其教育的特殊性。在常规开始性教育健康课程的同时,还需要借助非正规性教育的方法来实现对大学生的性教育。

4.1建立性健康咨询中心

必须由具有心理辅导资质的教师担任咨询顾问。性健康咨询中心设立电话、QQ、微信、微博、网站。学校要把部分预算支出投入到性健康咨询中心来,健全各项硬件设施,为性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4.2重视同伴性教育的作用

同伴性教育应当作为性非正规教育的主体。同伴性教育是指同年龄同辈分之间,以自己的经历和认识为真实的教育内容向同伴讲述性认知,以达到对同伴有教育意义的效果。同伴性教育的优越性在于无隔代性和天然的宽松交流空间,使得讲的人,讲得更生动,听的人,听得更专心,彼此产生巨大的共鸣。

4.3举行各类性教育活动

比如定期举行性健康辩论大赛、性健康知识问答活动等方式,让性专家、性学者做顾问和评判,最后以达到性教育的目的。

结束语

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任重道远,特别是在我国传统的性观念影响下,要相信性教育的成效是显著的。在性传统规范和现代性亚文化的发展中,如何保持大学生性健康意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是教育的一项大工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健康观念,就会对各类“艳照门”有清晰的认识,拥有自己正确的判断力。本文仅从性健康概念出发,研究性健康的六大体系,用分层分类的方法研究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刘达临,胡宏霞. 儒家文化影响性文化[J]. 中国性科学,2010(04):3-5,11.

[2]左丹,等. 4769名女大学生性行为调查[J].武汉大学学报,2007(05):614.endprint

1.1.4性法制教育策略

性法制观念是性教育具有强制功能的补充。性法制包含着由性问题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性法律准则、学生的性保护法规。对性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遵守性规范,并以此来约束自己和他人的不良性行为。懂得性犯罪的严重社会后果,做到知法、守法、用法的统一。认识对违规网络传播与各种出版物的处理办法,形成自觉抵制不良性信息,预防和防止性犯罪,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1.1.5性伦理健康教育策略

性伦理道德是最能体现人类性行为和动物性行为的本质——社会属性。性伦理道德是共同遵守的性准则,关系着家族的和谐健康、社会的和谐稳定、人类优质基因遗传方向。性伦理是在新的时代赋予的新内容,丰富并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从我国2006年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骄奢淫逸为耻”就知道性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提出更高的性伦理规范要求。性伦理教育是性健康教育的道德教育层面,性伦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讲究“效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有些人为钱财而违背人类的性伦理,把感情作为商品交易的筹码。性伦理教育让大学生理解我国传统的纯洁性观念,明确“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性伦理观,洁身自好,对自身乃至对后辈都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另外要把性生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

2 制定性教育目标

对性健康进行正规的教育必须要有教育的目标。大学生的价值观正逐步走向稳定的时期,确定性教育的目标,是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错综复杂的文化冲击下形成的。在性观念羞涩与模糊中,明确性教育的目标,有效帮助大学生解决性困扰。从性教育的本质看,制定性教育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测的。

表3 性健康教育的目标

性教育目标分项 具体目标

性教育的 性生理能说出生殖器官结构、生理卫生防护

目标 性心理性心理疾病的产生与预防

性行为能说出性行为的意义、人与动物性行为的区别

性法制说出性违法犯罪与责任

性伦理说出性纯真的人类学意义

大学生处在价值观碰撞激烈的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理论和多元价值观充斥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学生需要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性教育帮他们走出各种性迷惑的困境。减少日益突出的大学生性健康问题,培养具有健康的性生理、性爱观、性意识、性情感、性行为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大学生是大学性科学教育的目的。概括地说就是促进大学生性健康的发展,包括性生理健康的发展、性心理健康的发展和性社会健康的发展。

3 构建性教育评价与反馈机制

进行性教育要讲究教育的时效原则,其中建立健全合理的性教育评价与反馈机制是直接检验性健康课程实施的效果。性教育评价,要对教材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总之,这是一个对性教育硬件和软件设施实施的效果进行的一种具有教育性质的价值判断。性教育评价需要一定的教育测量工具和教育统计方法对性教育的结果进行诊断和评判、反思、改进。

3.1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

这是现代课程评价目标最基本的方法。性教育评价的主体必须有学生、任课教师、他人(家长、朋友、同学、同伴)的共同参与,应主要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为主。自我评价的特点是时效性和及时性的统一,也是为大学生学以致用着想。

3.2评价的内容必须全面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主要是指性教育所指的各项内容都要进行评价。强调评价的可测性,是测量当代大学生对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度和灵活应用的程度。如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异性交往技能,能在异性交往中做到适可而止,掌握分寸,会用性知识解释性生理心理现象,学会性自我保护,是评测的主要内容。

3.3评价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过程性评价是根本,因为性教育最主要是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把大学生从禁锢中解放出来才可以谈性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的评价主要从性健康记录袋、交谈推测、问卷调查、同伴讨论等方法。总之,以制度为约束,增加性教育的学分就能保证性教育的成功开展。

4 非正规性教育途径:更贴近,更有优越性

鉴于性健康教育与我国传统性观念中的博弈,因此在研究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时要从大学生的可接受性心理来考虑其教育的特殊性。在常规开始性教育健康课程的同时,还需要借助非正规性教育的方法来实现对大学生的性教育。

4.1建立性健康咨询中心

必须由具有心理辅导资质的教师担任咨询顾问。性健康咨询中心设立电话、QQ、微信、微博、网站。学校要把部分预算支出投入到性健康咨询中心来,健全各项硬件设施,为性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4.2重视同伴性教育的作用

同伴性教育应当作为性非正规教育的主体。同伴性教育是指同年龄同辈分之间,以自己的经历和认识为真实的教育内容向同伴讲述性认知,以达到对同伴有教育意义的效果。同伴性教育的优越性在于无隔代性和天然的宽松交流空间,使得讲的人,讲得更生动,听的人,听得更专心,彼此产生巨大的共鸣。

4.3举行各类性教育活动

比如定期举行性健康辩论大赛、性健康知识问答活动等方式,让性专家、性学者做顾问和评判,最后以达到性教育的目的。

结束语

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任重道远,特别是在我国传统的性观念影响下,要相信性教育的成效是显著的。在性传统规范和现代性亚文化的发展中,如何保持大学生性健康意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是教育的一项大工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健康观念,就会对各类“艳照门”有清晰的认识,拥有自己正确的判断力。本文仅从性健康概念出发,研究性健康的六大体系,用分层分类的方法研究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刘达临,胡宏霞. 儒家文化影响性文化[J]. 中国性科学,2010(04):3-5,11.

4.大学生性健康课程总结和反思 篇四

作为始终与含蓄为美德的中国人,我们的性传统文化都是保守和隐秘的,似乎有人谈到性就会觉得窘迫不自在,所以在大学里开设这门可是有必要的!

通过对张老师的大学生性健康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了解一些对性方面的知识。

在课堂上看了《生命的孕育》,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母亲的伟大。也知道一些在怀孕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项。它的最后一幕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生命的诞生,和生命来临时的喜悦。《茉莉花开》告诉我们一个家庭对于孩子成长是多么重要,家庭关系的和谐,父母关系的融洽……也许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小时候的记忆很能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不过,当遭遇过不幸的事情之后,我们也可以选择勇敢的站起来,走下去。不仅只是说步伐,更重要的是心里面。要从心里面战胜阴影,给自己灌入阳光,那样才能真正的走好,才能真正的坚强起来。当命运让我们遭遇不幸时,我们才是我们自己的救世主!要坚强的走下去,女人要靠自己要有智慧,要理智,要成熟,要有自己的经济来源,要明事理!幸福终究会来敲门的!真正的鼓舞了我要学会坚强,坚强的面对人生,微笑面对人生中的喜怒哀乐!

张老师在课堂上说道人要自尊自爱。特别是对于我们大学女生来说自尊自爱自重。在我通过对性传播疾病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性传播疾病的种类概念和危害最大的性病,我更知道了针对性传播疾病的措施,我想这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有用的。在大学生性健康这门课程将要结束的时候,最后一个课时张老师给我们讲了男生女生的卫生保健,使我了解到了以前我不注意的地方,提醒我在以后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卫生,认识到了卫生保健的重要意义!

5.大学生性健康论文 篇五

姓名:*** 班级:正选课程班级 成绩: 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大学阶段我们最好把两性关系发展在恋这一阶段,有关“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1.0分)

1.0 分

 A、两性相恋可以促使人的亲密能力成长

  B、相恋的人可以完全打开身体边界

  C、相恋需要无条件悦纳他人

  D、相恋的时候不那么主张发生性关系

我的答案:B 2

大学阶段性心理的矛盾性表现不包含()。(1.0分)

1.0 分

 A、生理成熟与心理不适的矛盾

  B、传统性观念与开放性观念的矛盾

  C、男女两性性心理的矛盾

  D、生理需要与社会规范的矛盾

我的答案:C 3

在亲密关系中,你还没有准备好要与对方分享你的身体时,可以做出的预先干预不包括:()。(1.0分)

1.0 分

 A、着装避免过分暴露   B、晚上十点以前和他说拜拜

  C、在寝室单独相处

  D、严肃的提醒他要对结果负责;

我的答案:C 4

“性交合动作的本身,就是一种厮磨的动作,而其最关键的部分便是触觉”。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1.0分)

1.0 分  A、弗洛伊德

 

马斯洛 B、 

斯金纳 C、 

霭理士 D、

我的答案:D 5 弗洛伊德认为的性心理发展潜伏期指6-14岁,这一时期快感的主要来源是()。(1.0分)

1.0 分

 A、两性接触

  B、释放、排便、控制

  C、学习、发展、友情

  D、对异性父母的依恋

 我的答案:C 6

弗洛伊德认为的俄狄浦斯情结期指的年龄阶段是()。(1.0分)

1.0 分

0-1岁 A、 

2-4岁 B、 

4-6岁 C、 

6-14岁 D、

我的答案:C 7

以下选项不属于原始女性偶像的共同点是()。(1.0分)

1.0 分

 A、面部刻画细致

  B、肥大的躯干

  C、硕大的乳房

  D、夸张的女性生殖器

我的答案:A 8

美国金塞提出的性取向的计分法中3分代表()。(1.0分)

1.0 分

 A、绝对异性恋

  B、素质性同性恋  

双性恋 C、  D、自我不和谐同性恋

我的答案:C 9

对性乐彻底排斥,提倡禁欲是()的观点。(1.0分)

1.0 分

道家 A、 

佛家 B、 

儒家 C、 

法家 D、

我的答案:B 10

在医学上,()是人体的最大的器官。(1.0分)

1.0 分

 A、胃

 

肺 B、 

皮肤 C、 

肝 D、

我的答案:C 11

性学的三大支柱不包括()。(1.0分)1.0 分

性医学 A、  B、性生理学

  C、性心理学

  D、性社会学

我的答案:B 12

“樱桃小口、燕语呢喃、弱柳扶风”是形容()女性的常用词汇。(1.0分)

1.0 分

唐代 A、 

西周 B、 

宋代 C、 

元代 D、

我的答案:C 13

唐代女性在性文化方面的外在表现是()。(1.0分)

1.0 分

 A、束胸、裹脚

  B、守节、遵循“三纲五常”

  C、可以离婚、再嫁

  D、深居闺楼

我的答案:D 14

人类对性欲产生依赖的主要因素不包括()。(1.0分)

1.0 分

 A、生理因素

  B、心理因素

  C、环境因素

  D、遗传因素

我的答案:D 15

第三性征主要是指男女的社会性别,其影响因素不包括()。(1.0分)

1.0 分

 A、父母教养方式

  B、性别刻板文化   C、基因遗传

  D、社会不同要求

我的答案:C 16

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性文化的典型特征的是()。(1.0分)

1.0 分

零散 A、  B、非中心化

 

系统的 C、  D、多元化、碎片化

我的答案:C 17

某男性常以穿着异性服装来达到性欲的满足。由此可以推断该男性可能患有()。(1.0分)

1.0 分

 A、恋物症

 

异装症 B、 

窥阴症 C、 

露阴症 D、

我的答案:B 18

坚持安全性行为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是底线。(1.0分)1.0 分

禁欲 A、  B、固定性伴侣

  C、拒绝肛交

  D、正确使用安全套

我的答案:D 19

男孩性早熟认定的年龄是()。(1.0分)

1.0 分

 A、八岁前开始性发育

  B、九岁前开始性发育

  C、十岁前开始性发育

  D、没有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C 20

下列选项对同性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1.0分)

1.0 分

 A、大部分同性爱会发展出双性恋色彩

  B、同性爱者不会有异性恋

  C、同性爱是一种自我性选择权

  D、同性恋形成与早年生活遭遇有关

我的答案:B 21

关于心理学的性压抑理论的观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 A、性欲望是一种生命能量

  B、当性欲望被压抑时,会寻找替代出口

  C、所有性压抑都是好的

  D、社会人对金钱、权力的追求实质上是性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替代形式

我的答案:C 22

李子勋老师忠告女生们:在恋爱中,我们最好避免喜欢上一些性格怪异的男性,喜欢上这样的人,会使两性交往出现问题的机率增大。这种人不包括()。(1.0分)

1.0 分

 A、酗酒、有暴力色彩的人

  B、意志软弱、没有主见的人

  C、性格稍有孤僻的人

  D、有家族精神病史的人

我的答案:C 23

男性与女性在行为方式上的差异通常称之为()。(1.0分)

1.0 分

性别 A、  B、性别角色

 

性 C、  D、性别认同

我的答案:B 24

青年期常见的性心理障碍不包括()。(1.0分)

1.0 分 

恋物癖 A、 

露阴癖 B、 

同性恋 C、 

窥阴癖 D、

我的答案:C 25 社会性别一般可以分为()种性别。(1.0分)

1.0 分

 A、  B、  C、  D、 我的答案:D 26

美国金塞提出的性取向的计分法为()。(1.0分)

1.0 分

1-7级 A、 

1-5级 B、 

0-6级 C、 

0-5级 D、

我的答案:C 27

关于自性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身体的抚慰,下列关于自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

1.0 分

 A、自性是懂得如何关爱和取悦自己

  B、“泡脚”都是自我关怀和悦纳的方法

  C、老年期没有自我取悦的快感

  D、人一生的头15-20年都是自我性欲

我的答案:C 28

两性心理发展动力理论是谁提出的?()。(1.0分)

1.0 分

 A、弗洛伊德

 

皮亚杰 B、  C、艾瑞克森

 

冯特 D、

我的答案:B 29

下列选项不属于青春期的第二性征的是()。(1.0分)

1.0 分

 A、女性月经初潮

  B、女性乳房隆起

  C、男性遗精

  D、生殖器官的发育

我的答案:D 30

金塞的学术贡献不包括()。(1.0分)

1.0 分

 A、《人类男性性行为》

  B、《人类女性性行为》

  C、潜意识理论

 

性向轴 D、

我的答案:C 31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艾滋病治疗起始时间应提早到患者CD4细胞计数少于()个/立方毫米的时候。(1.0分)1.0 分

350 A、 

400 B、 

450 C、 

500 D、

我的答案:D 32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认为童年期的性意识与性经验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0分)

1.0 分

 A、弗洛伊德

 

皮亚杰 B、 

华生 C、  D、艾瑞克森 

我的答案:A 33

男男性行为中最核心的艾滋病易感因素是()。(1.0分)

1.0 分

 A、多性伴侣

 

肛交 B、  C、不使用安全套的肛交

 

口交 D、

我的答案:C 34

两性亲密等级划分不包括()。(1.0分)

1.0 分

 A、一般的亲密

  B、亲密关系

  C、高级亲密

  D、低级亲密

我的答案:D 35

性是两性关系中的最高等级,由此在法律上夫妻关系是()。(1.0分)

1.0 分

 A、第一顺位关系

  B、第二顺位关系   C、第三顺位关系

  D、第四顺位关系

我的答案:A 36

亲人之间,与父母之间,好朋友之间可以碰触我们裸露的身体与皮肤部分,这种亲密等级属于()。(1.0分)

1.0 分

 A、亲密关系

  B、一般亲密

  C、高级亲密

 

非亲密 D、

我的答案:B 37

胎儿在外型上可以分辨男女,形成第一性征的时期是()。(1.0分)

1.0 分

 A、胚胎第1-3周

  B、胚胎第5-8周

  C、胚胎10-16周

  D、胚胎26周

我的答案:D 38

生殖崇拜是原始人自发的一种图腾意识,图腾物不包含()。(1.0分)1.0 分

 A、女性的肚子

  B、女性的乳房

  C、女性生殖器

  D、女性的躯干

我的答案:D 39

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性道德是情爱双方都要思考的问题,那么我们应遵循的一般的道德标准不包括:()。(1.0分)

1.0 分

 A、只有获得没有给予

  B、言行一致

 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D、洁身自好 

我的答案:A 40

男性与女性性心理特点具有明显差异性,通常情况下,女性性心理特点不包括()。(1.0分)

1.0 分

A、

被关心

 

B、

被依赖

 

C、

被了解

 

D、

被尊重

我的答案:B 41

李子勋老师在关于“自我”的讲解中提到脂肪时所持的观点不包括()。(1.0分)

1.0 分

 A、脂肪是生命中最具灵性的组织

  B、构成大脑、神经系统、酶系统主要是脂肪

  C、人的面容耐不耐看取决于脂肪对我们的塑形   D、追求塑形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减少脂肪

我的答案:D 42

皮亚杰两性心理发展动力理论中,个体运用已有的图式来理解新事物,以加强和丰富已有的图式,这一过程被皮亚杰称为()。(1.0分)

1.0 分

同化 A、 

顺应 B、 

平衡 C、 

不平衡 D、

我的答案:A 43

下列选项不属于女性在生理上的三个特别时期的是()。(1.0分)

1.0 分

6.大学生性健康论文 篇六

第二章 健康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导语:

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个人心理成熟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在大学生人格形成和人格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只有比较客观准确的认识自我和了解自我,并对自己持一种接受和开放的态度才能可能发掘出自己的潜能,才有可能保持心理健康,顺利成长。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自我意识确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自我意识趋于稳定、全面、丰富和深刻。在这一时期,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方面趋于协调发展,自我意识的核心—世界观和人生观已基本确立。下面从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方面看一下特点。

1.大学生自我认知方面的特点

(1)自我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大学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新世界使得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关心的社会问题也多了,社会对大学生的的期望也比较高。这时,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气质和性格等一般问题,还涉及了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责任、自我价值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达到了新的广度和高度。

(2)自我认知更具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学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预热阶段。在这期间,他们摆着这样深刻的问题:我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我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等。学生们总是十分感兴趣而急切思考着这些问题,并且会付诸行动。相对于少年时期,大学生自我认知更有自觉性和主动性。

(3)自我评价能力增强。由于大学生活的历练,大学生不仅知识增加了,社会经验也丰富了些,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总结等手段全面客观 快乐学习、轻松考试、重在成长

地看待和评价自己,自我评价逐渐走向成熟,自我评价的能力也逐步增强。

2.大学生自我体验方面的主要特点。

(1)丰富性。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逐渐提高,使得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更加丰富。

(2)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还在不断进行中,个性还不够成熟和稳定,也缺乏驾驭情感的意志力量,因此其情感体验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同学们可能因一时成功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也可能会因一时的挫折而低估自我或丧失信心。

(3)深刻性。学生的自我体验不仅与自己的个性特点相联系,而且还与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格倾向相联系。

3.大学生自我控制方面的主要特点。

(1)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进入大学后,随着知识累积和生活阅历的增加,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水平增强,学生能够根据别人的评价和自己行动的结果进行反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这说明大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2)自我设计的愿望增强。据调查,大学生普遍抱有设计自我、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

(3)拥有较为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大学生在生理发育上已完全具备了成人的特点,心理成熟和社会成熟也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大学生的成人感特别强,希望摆脱往日的监督和管教,独立意识强烈。大学生各方面的优越条件使得他们具有产生自信心的生理基础、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把这些因素分为两大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

(1)理想的影响。理想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理想的感召力。人树立 快乐学习、轻松考试、重在成长

了理想,就有了精神支柱,有了动力。大学生如果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就会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反之,夸大个人理想,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对立,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二是理想的现实基础。理想总是有一定现实根据的,有许多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不利,理想得不到实现,就是没有根据现实确立理想,理想我和现实我差距太大,甚至无法统一。

(2)价值观的影响。不同的价值观就有不同的自我意识。在个人利己主义价值观念影响下,认为社会只是为我发展提供条件,这样是脱离社会的理想我的构建,这和现实我冲突就不可避免。而集体主义价值观指导下,树立理想我,不是一切以自我为出发点,而是考虑到社会现实,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对待自我价值,从而形成符合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自我意识。

(3)思维模式的影响。辩证的思维模式能全面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在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各种冲突矛盾中,进行辩证的思维,有机整合和统一自我矛盾;偏激的思维模式则相反,不能辩证分析处理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冲突矛盾,很难将理想我和现实我整合统一,从而使得自己陷入焦虑和痛苦。

思维模式中,不同的归因方式也会影响个人的自我意识。将个人的失败归因于运气、机遇等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的人,是趋于自我保护和防御,缺乏正视现实和挫折的勇气,不利于自我认识;将个人的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等内在因素,又易于丧失自信,导致自我畏缩性行为。只有辩证地归因,才是最好的。

除此以外,由于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性格方面缺陷等都会影响其自我意识的发展。

2.客观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社会日益变动的时代,这既为学生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心理压力与矛盾。社会竞争激烈,既会鼓舞他们,也将不确定性、不安全感带给了他们。这样的社会环境既能刺激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也可导致心理失衡和自我失落。加上社会风气的影响,会加剧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

(2)文化氛围的影响。包括三方面。一是社会主导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主 3 快乐学习、轻松考试、重在成长

导文化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受这一思想的影响,当前青年学生自我意识主流是奋发向上,推动社会进步。二是社会亚文化的影响。一般来说,亚文化与主文化的可融性较少,并常常以反主流或逆主流文化的面孔出现,青年学生难免受影响。一部分学生渐渐难以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对自我认知与评价不免偏颇。三是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能正确分析对待,另一部分学生则会丧失自己的原则,过分追求个人利益。

(3)个人人际环境的影响。个人人际环境主要指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及其人际氛围,如家庭,学校,团体等。进入大学,教师和学校对大学生自我意识 发展影响最大。

一、学校是特殊的社会环境,是有计划,系统地把各个因素统一起来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内容最集中体现社会对未来继承者的要求。通过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使得大学生具有社会所希望的精神、理想和价值观。

二、教师的言行、品德、信仰和精神境界等,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并受到学生的效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独特的。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冲突

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但同时由于大学生生活阅历的局限,在发展自我意识的过程中难免有许多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等。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存在问题

1.过度的自我接纳和自我拒绝。自我接纳:是建立在对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特别是心理自我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对自我的长处给予恰当的评价。“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过度的自我接纳是大学生自我接受的极端表现,常常夸大自己的长处,而看别人一无是处。自我拒绝:自己不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这些缺点和不足常常抱怨和自责。过度的自我拒绝,往往是受挫折后,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的各种确定上,这无疑是摧毁了自己生活的全部兴趣。

过度自我接纳和过度自我拒绝是两个绝对相反的命题,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对人的心理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过度的自我接纳往往使个体扩大现实的自我,形成不切实际的理想自我,不容易被他人接受和认可,从而导致人际 快乐学习、轻松考试、重在成长

关系紧张。过度的自我拒绝会使自己讨厌自己,丧失自信,从而失去应有的进取心,压抑自我的积极性,可能引发严重的情感损伤。

2.过强的自尊心和自卑感。自尊心:是一个人接纳并尊重自己,对自己持肯定态度。是一种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维护自我尊严的自我情感体验。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情感体验,是消极的,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缺乏独立主见。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提提出:人人都有自卑感,无论他是成功或是失败,伟大或是平凡。据调查,4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候很自信,有时候很自卑。适度的自尊心和自卑感是促使个体活动的动力,能够催人奋进。过强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则是自我体验的两个极端,对于心理健康的发展是百害无一利。过强的自尊心会引起虚伪、做作和装腔作势,即使受到轻微伤害也无法忍受。这种心态的大学生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和批评、爱慕虚荣。如果过强的自尊心屡屡受挫,他们便会羞愧无比,无地自容,使得其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的自卑感。这种情感状态容易产生严重的自责、自怨等挫折反应。产生自卑心理后,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与人交往,甚至会封闭自己。自卑感严重的人看不到未来,看不到生活的光明和希望。

案例:2009年,小李从山东农村考进了位于北京的一所高等职业学院,成为一名大一新生。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条件十分艰苦,家中也没有什么积蓄。小李从小就很懂事,学习也很用功,最终以高分考入大学。小李的父母为了能让孩子读书,东拼西凑借齐学费,但供不起小李的生活费。于是小李就找了几份兼职来挣钱谋生。由于大城市生活水平高,小李的生活过的紧巴巴的。小李平常生活非常节俭,不舍得多花一毛钱,可他回到宿舍听着舍友们谈论着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名牌,吃着自己从来没舍得买过的零食,他感到万分自卑。同学们谈论的一些话题他根本就闻所未闻,根本插不上话。从此,小李不再跟舍友一起聊天一起吃饭了。渐渐地,小李变得形单影只。有一天小李家里告诉他他母亲病了,得经常吃药,家里的经济负担更重了。小李觉得自己拖累了家里,愧对父母。在学校里也没有朋友,没有人愿意接近他,他觉得自己成了多余的人。而小李的室友则说,刚认识小李还感觉他挺好的,但慢慢发现小李愈发内向,越发不爱和他 快乐学习、轻松考试、重在成长

们交流,凡事独来独往,室友们以为他不爱搭理别人,也就很少主动和小李接触。

分析:小李在学校因为自己的生活状况而担心被同学瞧不起,从而对室友采取回避的态度,追根究底也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在作祟。这种回避态度使得他室友们认为是他内向而不易亲近,这样小李自然不会有朋友。但小李却没有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他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即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帮助自己建立积极自信的心理。

3.自我中心观和从众的倾向。自我中心观:是个体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上只从自我的立场出发,而不能从他人或社会位置去思考问题或处理问题的认知方式。从众的倾向:是自我中心观的对立面,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就是说随大流。在人类的婴幼儿时期,由于认知发展不全面,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来观察周围事物和处理相关事情。这是在正常范畴以内的。但对于大学生来说,认知已发展较为全面,再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就属于自我意识的缺陷。这类学生过度关注自己的感受,只会从自我的角度进行思维,只注意自己的心理需要,往往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追名逐利,且自我感觉良好。因此自我中心者不易赢得他们的好感和信任,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这种心理倾向会日益增多,应该非常注意。

从众:大学生中还有一种倾向就是从众,他们有这样的心理定势—多数人的意见肯定是正确的。大学生不当的从众行为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是有危害的,会阻碍大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导致成长缓慢。而正确的从众行为则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宿舍效应和班级效应。这是良好群体中的积极行为。当一个宿舍或班级形成良好的风尚的时候,对宿舍和班级的影响是积极的,成员不自觉中受到好风尚的熏陶,就能够形成整体的鞭策力,使得成员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庸俗的从众行为则会导致班风校风的消极落后。

4.过分的独立和逆反心理。多数大学生表现出了自立自强、独立思考、善于明辨是非等积极的心理品质。这是其成熟的体现。独立意向可以算作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自我完善的标志之一。但少数学生的自主独立过分,要求独立的心理意识太强,甚至以孤独为荣,在人际交往中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对立面。6 快乐学习、轻松考试、重在成长

不辨是非的处处与学校、家长、同学作对,并以此为荣。这部分学生是混淆了独立和孤立的概念区别,将积极的独立等同于消极的孤立了。这都不可取。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观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心理学大辞典》)逆反的实质是表现个性自我,寻求自我肯定。部分学生为了抵抗和排除在他们看来是压抑自己的外在力量,表现出符合年龄段的逆反心理是正常的。但逆反过度,即对一切事物都采取排斥和抵制,最终只会阻碍大学生新的经验,阻碍成长。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矛盾冲突

自我意识冲突:心理冲突一种,是个体在对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中所形成的自我分析和评价时出现的心理冲突。大学生由于心理没有完全成熟,肯定会存在许多冲突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

1.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自我分为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主体自我:一个人对社会情景做出的反应,是自我积极的一面。客体自我:主体自我在社会他人和自己眼中的反应。二者统一,是个人对客体的认识与个人愿望的统一,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和形成所反映的,是良好意识的标志。但是由于个人所处环境的差异,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并不总是统一的。大学生的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的矛盾就较为突出。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对积极进取的主体自我能够感知,但是他们又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对社会的切肤感受。现如今,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科学轻人文,成了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这也是对大学生客体自我的认识。当大学生也认识到自身的状况时,矛盾冲突就产生了,大学生回归本位,身上光环的消失导致失落的产生,既承认自己又否定自己,从而出现了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的矛盾冲突。

2.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个人追求的目标,是个人想要达到的完美形象,它对个体实现理想中国的自我起着引导作用。现实自我:是对现实中的自我的各种特征的认识,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得出的认识。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学生怀着无数美好的憧憬进入大学校门,每个人都渴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天空。有理想就有动力,因此,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就很强烈,有抱负,有追求,为自己设定了完美的理想自我,对大学生活进行了理想化的设 快乐学习、轻松考试、重在成长

定。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现实与理想形成极大反差,大学生的现实自我在能力、经验、知识等方面与理想有差距。在对理想自我的追求中,现实带来了更多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陷入趋避两难的冲突中,是采取积极的行动使得理想更近,还是就此消沉而放弃理想。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中,大学生却失去了自己生活的方向,这时,积极的自我调适就极为重要。

案例:佳佳考上了某名牌大学,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的父母喜极而泣,因为在穷乡僻壤能出一个名牌大学生真的很不容易。佳佳也是个争气的孩子,一直成绩优异。得知被名牌大学录取后,佳佳对未来充满了向往,觉得自己依然会很出色。带着这份向往,佳佳走进了大学校园。慢慢的,佳佳发现一切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大学里人才济济,她觉得自己在这里就是丑小鸭一个,无人理会,也没有展示自己的平台。佳佳就此陷入迷茫和矛盾中。

分析: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迷失了方向。其实,我们应该首先明确一个观念:能够进入大学,证明我们本身是优秀的,同样同学们都是优秀的。在这种信念的鼓舞下,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同学中来,而不是自怨自艾。

3.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冲突。这对矛盾自我体验冲突的典型表现。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都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孩子吃喝用度达到最好,且一味表扬不忍批评,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并且大学生是在社会认同,家庭赞扬,同龄人羡慕中长大的,这使得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从而建立了强烈的自尊。自尊和自卑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尊表现强烈的人往往也是极度自卑的人。大学生遭遇失败和挫折时,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行自我否定,甚至于自暴自弃,陷入自卑中。这种从自尊到自卑的强烈反差给大学生带来的焦虑、忧郁和悲观,这都归因与大学生的自我定位不准确。

4.独立与依附的矛盾冲突。进入大学,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独立,希望摆脱管束,以独立的姿态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希望能自主处理所遇问题。但是由于社会阅历和经验缺乏,大学生还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在现实中还得依靠成人,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格独立。因此,他们既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还得依附别人,这就产生了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矛盾冲 8 快乐学习、轻松考试、重在成长

突。大学生带着独立意识的追求和无奈,在渴望独立与摆脱不了依附的冲突中徘徊。这对矛盾一直困扰着大学生们。

5.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矛盾冲突。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归属和真爱,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希望能向知心人倾吐对人生和生活的看法,盼望能有人分担痛苦和分享快乐。同学们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望与人探讨人生的真谛,也希望自己成为群体中受欢迎的人。但同时大学生又存在自我闭锁的倾向,许多人往往不愿主动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心灵藏匿很深,在公开场合很少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有些同学与他人交往时有较强的戒备心理,有意无意保持距离。有些同学因为考虑不周,交友心切,不了解就过于坦诚,则往往受到伤害,受伤后就心灵闭锁。正是这种矛盾冲突,使得不少大学生感觉十分孤独。

案例:赵玲是个乖巧的女大学生。她很聪明、兴趣广泛、有主见,但是她没有知心朋友,很苦恼。她觉得自己很孤独,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另类。等到大二年级的时候,赵玲这种感觉更强烈了。赵玲讲,小时候她父母不鼓励她和小朋友来往,她经常呆在家里。高中时由于班主任严格,不允许同学间的过多交往。因此,赵玲也很少和同学来往并且在与人交往时产生了紧张感。现在越发严重。赵玲说,上课时老师看她,她都觉得紧张,还影响听课。参加集体活动,她也觉得很紧张。另外,赵玲觉得和同一宿舍的人交往也觉得困难。赵玲觉得自己身上确定太多了。

分析:赵玲的情况属于典型的社交恐惧症,她总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于是在自己身上围了一堵墙,不愿意与人交流,将自己闭锁。赵玲的社交带有主观性、极端性和情绪化色彩。这是由于她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社会经验不足造成的。对此,赵玲应形成对自我的客观评价,在紧张来临时适当运用自我暗示法,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最终克服社交恐惧。

6.激情与理智的矛盾冲突。这是自我意识的自我控制的冲突。自我控制:个体摆脱监督和支配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随着身心的发展,大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理性思维日渐成熟,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和客观。青年大学生,最大的特点事感情易于冲动,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甚至有时被人利用,听到赞扬容易忘乎所以,受到责难时立刻怒发冲冠。常常理智让位于情感,导致做出一些错事 9 快乐学习、轻松考试、重在成长

7.大学生性健康论文 篇七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以教学目标为轴心, 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 教学方法的选用必须以教学目标为轴心, 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及学习特征等因素, 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而性健康教育是集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安全四位一体的人格教育, 是促进性别人格健康发展的综合教育。这种特殊性就决定了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指导课必须以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就学生的实际而言, 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和较贫困的地区, 由于父母和学校对性教育的忌讳很深, 在中学阶段学习的唯一愿望就是努力考上大学, 他们的性知识十分缺乏。至于大学生选修这门课的目的, 据笔者的课前调查, 除了好奇心的驱使、为了积学分以及从众心理以外, 大部分都是“希望学习性知识, 接受性教育” (占71.5%) 。学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依次是“了解异性性生理、性心理”“了解全面的性知识”“怎样面对异性的求爱和性爱要求”“如何减轻婚前性行为的心理压力”“如何解决性失控和性道德的冲突”“怎样疏导性冲动和性压抑”。于是为了学生的需求以及性健康教育本身的属性, 我们在实践中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第一, 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性知识, 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律、性吸引和性形象、性疾病、性侵犯、性行为规范等。

第二, 帮助学生建立负责任的性观念, 培养良好的人格, 树立健康的性形象, 包括懂得性健康、理解性权利、在获得性知识的基础上负责任地选择性行为、塑造完美的性魅力等。

第三, 帮助学生理解两性交往的规范, 学会相互尊重与关爱, 建立健康的两性关系, 为今后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奠定基础, 包括在沟通的基础上对爱与性选择“是”或“否”、学会保护自己、预防性病和性问题的出现等。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以互动为基点,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根据性健康教育的实践要求, 考虑到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 这门课需要营造一个逐渐开放的、安全的课堂氛围, 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的课堂关系。鉴于此, 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1. 小组讨论

为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进第一堂性健康教育课, 笔者先把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 先交流认识, 建立起相互关心和信任的学习集体。然后组织同学们以每一小组为单位在纸上用“性”组词, 随后小组代表大声地念出来并分别写在黑板上。最后通过老师引导和分析, 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相互信任的氛围中懂得了“性”的科学含义, 懂得了“性”并不下流、诡异, 性是一门科学。

在讲“性心理”的相关内容时, 则把男女同学各分成若干小组, 分别讨论“你心里最想问异性哪些问题”, 然后全班交流, 男女同学互问互答。整个学习过程热烈而富有竞争, 男女同学分别在好奇和腼腆中, 时而勇敢、时而害羞地向对方发起“进攻”, 课堂里充满了笑声和辩论声, 教师不断地给予引导, 帮助大家解除了异性神秘感, 看到了男生普遍关注“性”, 女生普遍关注“爱”的心理特征。

事实证明, 小组讨论的确能让教学内容走进同学们的心灵, 使同学们放下了心理包袱, 能大胆、坦然地面对各种“性”的问题。

2. 多媒体展示

为了使同学们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 我们在实践中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 这样就更加形象生动。如在讲授“性生理”内容时, 先播放资料片段,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 男性、女性优美的酮体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对同学们来说, 这是一堂极富挑战、惊心动魄的课, 尽管课堂上充满了唏嘘声, 但老师的鼓励让同学们勇敢地抬起了头, 在充满信任的气氛中, 通过大量的图片了解了男性、女性生殖器的形状和构造、功能。

3. 情境教学

性健康教育指导课除了介绍知识以外, 还有很多内容要求同学们观念的认同与转变, 这就需要设置教学情境, 让同学们在设定的情境中学习讨论。如在讲到“性保护”这部分内容时, 为了让同学们明白不负责任的婚前、婚外性交行为有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可能。我们做了一个签名游戏来设置情境, 老师让几个自愿者给全班每人发一张纸, 每个同学分别找5名同学签名, 自愿者只找一个人签名。签名结束, 先让同学看看, 背面有特定记号 (有两张是老师做了记号的) 的同学站起来, 编为第一组, 在自己的纸上写“1”, 凡是找第一组的同学签过名的编为第二组, 写下“2”, 依此类推, 最后编到第五组, 写下“5”。凡是被编组的同学请站起来, 结果大部分同学都站了起来。这个游戏的象征意义在于: (1) 每签一次名, 象征着发生一次性交关系; (2) 第一组的同学象征着性病、艾滋病感染者, 凡是被编号的同学则有被感染的可能; (3) 你随便找人签名, 意味着你不知道对方有性病就轻率地与其发生了性交关系; (4) 每人找5个人签名象征着你的多个性伙伴或多次性交行为; (5) 签名的既有男生又有女生, 象征着性行为既可以发生在异性之间, 也可以发生在同性之间。 (6) 自愿者只找一个人签名, 象征着只有一次性交行为或一个性伙伴。

当老师把这些象征意义讲完后, 全班议论纷纷。最后趁着这热烈的气氛, 全班讨论了以下的问题:当你被宣布感染了性病艾滋病时, 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认为自己有责任吗;有些什么责任;自己被感染了, 抱怨有用吗;该采取什么措施;这个游戏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当然最后通过讨论得出这样的启示:性病、艾滋病是以链式、网状的结构传播的, 速度很快, 性病、艾滋病不仅在异性也在同性间传播,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 保持婚前性纯洁是很重要的, 对于已有性行为的恋爱者, 要求你有安全健康的性行为。整个学习过程轻松、自然, 同时也给同学们强烈的震撼。

4. 课堂辩论

对于一些重要的观念性的认识是需要辩论的,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认识活动中, 对同一客体不同的主体可以有不同的评价, 如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但对一些重大问题我们应努力从社会历史主体出发, 从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一致性上去进行评价, 所以只有辩论才能明辨是非。例如, 对于女性处女膜的认识, 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处女膜修补术”现象, 笔者安排同学们进行了一堂课堂辩论———“处女膜修补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分别从市场经济现象、中国传统贞洁观、现实生活中处女膜破裂的种种原因、修补术对不同的人所起的不同作用、男性的感受和同学们的看法等方面进行了自圆其说的辩论。通过辩论, 让同学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处女膜, 我们要抛弃传统的“唯处女膜是尊”的封建道德的贞洁观, 树立一种与社会主义道德相适应的对男性、女性同等重要的新型“贞洁观”。事实证明, 辩论更加有利于同学们阐述自己的观点、抒发情怀, 更加有利于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5. 案例教学

在整个授课的过程中, 笔者还结合每节课的需要, 把个别教育和整体教育相结合, 通过典型个案深入地、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启发和教育。比如, 在性道德教育中, 笔者与同学们一起分析了一名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遭抛弃的案例, 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案例中的女主人公的遭遇令人同情, 错误全都在那名男生头上吗?大家的看法呢?”通过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生活讲究平等, 性生活也是如此, 问题的关键不是谁抛弃了谁, 重要的是作为一名现代女性应当学会独立思考, 不要失去了自我。尽管将有婚前性行为的人一棍子打死是不明智的, 但也并非赞同婚前性行为, 因为女性天生的生理特征会导致未婚先孕, 甚至是堕胎, 这对女性的身心是一种摧残, 很多痛苦的婚前性行为经历会成为今后婚姻生活的一道裂痕, 给今后的婚姻生活投下阴影。对于男生, 笔者对他们说:“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去伤害你最爱的人, 男性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他的责任感。”事实证明, 只要教师用典型案例分析, 用较人性化的观点和活泼的内容, 学生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6. 问题教学

在性健康教育指导课的进行中, 由于教师能给予同学们以信任, 通过电子信箱咨询的很多, 所以笔者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穿问题教学, 每次上课我都会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发在我邮箱的问题融在教学内容之中, 无论是用来作为问题情境还是作为案例、现象, 都是同学们自己经历或身边发生的, 这样同学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乐于融入教学中,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效果也很好。

三、课堂教学方法的评估:以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客观实际作为标准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价值, 是否有成效, 评价的主体是见证课堂教学的大学生, 评估的标准不是名家和权威的认可, 而是大学生的认可。大学生的认可包括他们的主观感受标准和客观实际标准。主观感受标准是指他们是否感受到了在课堂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 是否感受到自己更有信心去解决“性”际交往的困惑;客观实际标准是他们在课程结束以后原先最渴望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否解决了, 以及学生是否能用所学知识自行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在课后调查中, “你认为性健康教育课是否解决了你的最为迫切的实际问题?”回答“是”的占65.6%, 可见大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解决了他们在两性交往中最为迫切的实际问题。另外, 笔者在期末考查中要求每个同学写一篇感想以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 现摘录部分原文如下:“本学期选修的这门课, 学习了很多内容, 如性生理和性心理、性吸引和性形象、性道德与性法律等相关内容, 由最初的脸红到后来的正确认知, 我体会到它的重要性, 而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性吸引和性形象这部分, 让我明白了性感并非就是‘暴露’那样简单和直白, 性感是一种风格, 一种魅力……同时我还学会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性’形象, 成为大方的有涵养的女大学生。”

“在我看来, ‘性’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字眼, 我还把‘性’当做一个坏的名词, 只要说起这个字的人我就会把他 (她) 归入‘不三不四不正经’之类的人群中, 我从没想过什么性健康。但我庆幸的是我选了这门课程, 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性方面的各种知识, 如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如何避孕等……另外, 我认识到了‘性’这门知识应该像其他知识一样, 可能在以后我教育自己的孩子时, 能够科学地引导和教育他, 避免我们的父辈在这个问题上走的老路……”

“老师的授课方法值得肯定, 新颖而灵活, 让我们成为课堂的一个成员而不是一个听众, 不管是热烈的讨论还是激烈的辩论, 是动情的多媒体还是感人的案例, 都让我们大家能够在互动中懂得道理, 在参与中获得心灵的震撼。几乎每次课后我都会向同学、朋友很坦然谈论性的有关问题, 用我们学到的正确的知识去影响和感染他们。”

从以上同学们的课后感想中可知, 我们所进行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和方法的选择实施都是很有成效的。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你认为性健康教育课是否解决了你最为迫切的实际问题?”回答“否”的占30.4%, 没回答占4%。这就说明教师今后还应该更多地了解和研究同学们的实际情况, 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以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杜文东, 等.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曹红梅.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概念、内涵和相关问题[J].中国性科学, 2008 (6) .

8.大学生性健康论文 篇八

【关键词】加强;心理;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现代社会的健康不仅要求身体健康,更要求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基础,更是他们将来投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在校的中学生却暴露出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缺乏坚韧的毅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心理素质水平较低等。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的甚至对他人和社会都产生了不良影响,而且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孩子今后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因此,现代教育应该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关注心理健康。欣慰的是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已日益被学校、家庭、社会所重视。作为一名健康教育工作者,本文对影响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拥有健康的心理、高尚的品格,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很难相信,没有健康心理、不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老师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途径。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好多教师认为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只是一味地批评、责骂,有的甚至当众点名,这样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心理出现问题。教师应倾注真爱,促进内化,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學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久而久之,性格变得比较孤僻,心理变得比较脆弱。也会引起不正常的心理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有意识地关注哪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爱活动,不爱与人交往的学生,多给他们提供发言、展示自我的机会。多发挥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努力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深入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使其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对他人能理解、尊重、宽容;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的愉悦。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能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在学习活动中满足学生合理需要,引导树立正确人生观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中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中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中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中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中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比如打架、说脏话、小偷小摸、抽烟喝酒等等,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能根据心理方面的知识,及时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感于讲真话,说实话,从而帮助他们正确解决问题,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四、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受到社会其它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每个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这在一些学校组织的意在锻炼中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夏令营或者青少年军校的活动,却被塞满高级食物的书包和每隔两三天一次的探望而搞得变了味道的教育现状中得到充分体现。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因此,学校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渠道与宣传,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现代的、科学的人生观,促使家长参与;应该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创设出“家校合一、社会支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五、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多层次、全方位追踪学生心理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涉及的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身体状况、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情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遵循保密、真实、客观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在保证他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蔚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张兰兰.《谈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学周刊》,2010

上一篇:廉政风险预警信息采集制度下一篇:交通运输防抗台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