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呼唤新作业观议论文

2024-08-10

新课改呼唤新作业观议论文(精选8篇)

1.新课改呼唤新作业观议论文 篇一

传统数学作业个性色彩淡化,大一统的作业内容、形式、时间,严重束缚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压抑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新课程尝试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笔者发现了以下几种新型数学作业。

一、实践型。实践型作业是指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作业。学生通过实践型作业,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能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活动中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如教学《圆的面积》后,我让学生设法求出校门外一棵树桩的横截面积。学生们兴致勃勃的带着尺子、笔等工具,三四人为一小组开始测量起来。他们有的量出树桩的横截面直径,有的量出树桩的周长,很快求出了树桩的横截面积。实践型作业是学生非常乐于从事的一项活动,它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任务。

二、开放型。开放型作业是指解决方法多样化或问题结果不一样的作业。它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放射性思维训练,多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促使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数的整除》的复习课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题:找出下面数中与众不同的一个:2、4、6、9、10。有的同学观察后发现:2是唯一的质数,有的说:10是唯一的两位数,有的说:9是唯一的奇数。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三、自主型。自主型作业是指把作业内容的决定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完成的作业。如教学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后,我布置学生课后自由选择统计内容,完成一幅条形统计图,并做简单分析。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内容各不相同,有的统计的是几个月家庭经济收入,有的是自己一学期各单元的学习成绩,有的是家庭农作物的耕地面积┄┄一切是那样的真实。自主型作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调动了学生的情智等积极因素,完成了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自主型作业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探究型。探究型作业是指隐藏着一定规律或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的题目,题目本身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如教学了《最大的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之后,我 布置了这样一道题:先求出下面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再观察它们的乘积与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关系。(几组数为:5和7、12和16、6和18)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两数的乘积等于他们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乘积。探究型作业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的无穷奥秘,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在探究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健康 学习的学习品质。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改革数学作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它也是数学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作业形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新课改呼唤新作业观议论文 篇二

关键词:新课程,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 是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式学习, 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一、准备阶段

在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 使学生产生想要合作的动机, 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引入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

二、实施阶段

确立学习任务之后, 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 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组员角色任务, 分工合作, 探索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 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 学会收集资料。

一般来说, 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 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 通过什么途径, 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 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 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 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3. 学会讨论问题。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 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 可能有不一致之处, 这就需要讨论, 攻克难点, 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 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 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才能以诚相待, 荣辱与共, 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 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5. 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 不要有依赖思想, 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评价阶段

“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 合作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更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形成“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尤其是“基础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则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合作学习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 有利于我们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四、合作学习下的新型师生观

合作学习中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发展程度的晴雨表。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 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 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 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 共同提高。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学生由于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 会把学习当乐事, 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 同样也有助于教师的提高。

3.新课改呼唤“新三好” 篇三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以“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为标准的“三好学生”评比,对于学生的荣誉感、上进心是一种有效督促;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起到了激励和促进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局限性日益显现:第一,现行“三好学生”评比有被“异化”成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和体育的评价模式的趋势,评选时,往往考试成绩说了算,德、体则被有意无意弱化,使孩子们产生“学习成绩最重要”的错觉,影响其全面发展,甚至容易挫伤那些学习成绩一般、创造力却卓尔不群的孩子的自尊;第二,现行“三好学生”的评价标准容易被误解为人的发展仅靠德、智、体三个维度,使家长与教师都按照“三好”模式去教育孩子,忽略孩子个性塑造和潜能开发,显然对孩子成长不利;第三,现行“三好学生”评比有悖“教育公平”原则,因为重点班的比例一定高于普通班,重点校的指标一定多于普通校;第四,现行“三好学生”的评选,教师的印象和意见占有的权重极大,这与新课改提倡的多元化和发展性评价理念不符。另外,现行“三好学生”的评选程序主要在班级内完成,因此榜样的影响力有限,对全体学生的教育意义不大,加之一些学校因趋利而出现造假的行为,更削弱了“三好学生”的教育辐射作用。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笔者建议将现行“三好学生”的评比更改为“新三好学生”的评比。

“新三好”的标准是:在家是好孩子,在校是好学生,在社会上是好公民。即作为家庭成员,应该尊老爱幼,讲孝心,有责任感;作为在校学生,应该健康阳光,讲文明,有进取心;作为社会公民,应该遵纪守法,讲公德,有好品行。

“在家是好孩子”这项指标,可以通过家长评价和学生自评来完成,以“家长评价”为主,以“学生自评”为辅。家长的评价不能是抽象、简单的概括性语言,应该以具体、翔实的孩子成长叙事的方式呈现,也可以用有效的证件来呈现。学生自评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分析自身的不足,寻找努力的方向,自评结果按一定的权重加入总评分。

“在校是好学生”这项指标,可以通过“学业成绩+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操作,建议三者按4∶3∶3的权重计入总评分。学业成绩包括期中、期末和平时表现成绩三部分,可按3∶4∶3的比例折算此项得分;同伴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有利于促进“生生”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评价应该倾向于质性评价,要防止给学生贴标签。

“在外是好公民”这项指标,可以借助社区评价、学校评价和奖惩记录来落实。社区评价最好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方面,可以由学生本人提供深入社区服务、参与社区建设、开展社区活动的相关资料,作为评价依据;另一方面学校对“三好学生”候选人,可以深入社区进行回访,获取有关材料和意见。学校评价这一块,学校可以成立一个由部门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委会来具体执行,简单易行的办法是让评委会成员根据候选人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民主投票。学生在行为表现和公益活动等方面的获奖记录可以作为加分项计入总评分,反之,有违法和严重违纪记录的,则应实行一票否决。

“新三好学生”的评比优点在于:其一,从评价内容上看,它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其二,从评价功能上看,它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发展性评价,既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位一体教育体系的建立,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其三,从评价方式上看,它不再局限于从课堂和智力因素去评价优秀,而是同时兼顾学生的社会角色和非智力因素,这既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也保证了评价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发挥“新三好”的榜样作用。

诚然,像任何一种评价制度一样,“新三好”评价标准的科学性、评价方式的操作性和评价功能的有效性还存在许多需要讨论研究之处。笔者提出这一评价模式的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三好生”评选问题。

作者单位

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

4.新课改呼唤新作业观议论文 篇四

【摘 要】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教师应该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形成一套适合新课改的作业设计理念与方法。

【关键词】语文作业 设计 新课改

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载体。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索对于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作业数量过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往往是抄写生字词,解词造句写作文,反复写写要求背诵课文的篇章或段落,甚至连课后一些供理解课文内容之用的思考题也让学生抄抄解答。这种陈旧的作业设计和练习,虽然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弊是远远大于利的。

第一,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爱玩,可大量的作业充斥了他们课外活动和自由生活的时间与空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有的甚至造成精神萎靡不振,产生厌学情绪。第二,学习的兴趣被埋没。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包袱使学生个性得不

到发展,特长得不到培养,智能得不到及时的开发,势必对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潜能和创造智慧造成极大影响。第三,作过多的作业造成学生疲于应付,结果是书写越来越潦草,形成作业习惯、书写态度与作业质量的恶性循环。多年来,语文课外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种封闭、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

针对以上情况,改革作业结构、方式、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势在必行。现阶段,我们提倡的“减负增效”的内涵不应只是减少作业量,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作业设计,为学生长远考虑,让学生愿学、乐学,学有所值。

二、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1、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这是基于语文作业设计的基础性上提出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因此,作业的效果不仅是体现在对于基础性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发展,进而为他们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好的作业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在作业的形式上下工夫,增加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让学生体验乐趣,感受成功。

3、注重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也做出了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语文作业设计的几个类型

经过教学实践,我设计了以下几种学生感兴趣的、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主的多元化作业类型。

(一)阅读与写作

1、模仿写作。借助范文指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

2、联想写作。要求小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合理推敲故事的发展趋向,这样形式的练笔,能够培养小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小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如《滥竽充数》

结尾写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逃走,像这种滥竽充数的人逃跑后又会怎样呢?这就给小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此,可让小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续写。

(二)课外阅读

新课标强调: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拓展性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开阔小学生视野,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1、开展预习性的课外阅读。让小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探究性的阅读。这样既可以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了阅读实践。

2、与课文内容结合开展课外阅读。这种阅读是在小学生学完课文后,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参与语言实践。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入手,将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言语表达需求,使小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表达欲,从而实现语言与精神共生的目的。

(三)体验探究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

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我经常设计做做类型的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看重的并不仅仅是结果,更看重的是体验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从中悟到的创新学习的原理和科学的精神。

(四)再现情境

对于那些意境很美的课文,教师可以采取画图的办法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一画,再现课文的情境,让学生从画图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色彩鲜艳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教师布置一些涂涂画画的作业,让学生在画中学,学中玩,无疑会有好效果。再现情境作业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充分运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实际画图的能力,达到了身心互动、手脑并用的训练效果。

(五)进行表演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表演,通过表演,再现课文情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演类型作业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语文教学只有超越课本、超越课堂,引导小学生走向现

5.新课改下的语文作业设计论文 篇五

在传统的教学中,布置课后作业成为一个固定的模式,老师认为,课后作业是教学的一部分,而作业的内容,往往是固定的模式具有重复性和单一性,作业的内容枯燥,缺乏趣味,使很多学生对做课后作业没有兴趣,只是在硬着头皮应付差事。这样,作业的效果也没有达到。其实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很多老师忘了布置作业的`初衷,布置作业的真正的目的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所学知识的巩固、各项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在新课改的要求,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也要有新的变化和改革。

在布置语文课后作业的时候,老师要注重语文作业的趣味性,让兴趣成为学生的老师。老师要在作业的设计上下工夫,让课外作业充满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去完成,组织学生做一些略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游戏,并在游戏中鼓励学生去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和得到快乐,并且游戏后学生有表达内心想法的渴望,并且促进学生的思维开阔,并且使学生渴望下次作业。

6.新课改理念下的思品课作业反思 篇六

作业布置要立足于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让作业成为张扬个性的手段。因材施教是孔子倡导沿袭至今的科学教育观。在作业布置上,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因此,作业在体现前后知识的相关性与衔接性、系统性与渐进性,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开放性的同时,还应体现层次性、自主性和选择性,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要给学生有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如初二学生学了“违法和犯罪”的知识后,围绕“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等问题就可设计这样的作业:让擅长写作的人写演讲稿,让口才不错的学生以演讲的形式讲给家长和亲朋好友听,让有书法特长、绘画特长、版面设计特长的学生一起编辑《法制手抄报》。这样的作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照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就会乐此不疲。

二、新课改下作业改革的内容、形式、要求

1、符合课程标准和要求,有助于理解、记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四精五必”:布置运用规律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总结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宽视野、引导探究、提升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布置处罚性作业,不布置占用时间多收获不大的作业。作业布置还要精选、精练、精批、精评和有课必练、有练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作业布置还分为必做作业与选做作业。规定完成的作业符合学生一般水平,选做作业应有利于优秀生发展。

7.英语新课改呼唤课堂高效率 篇七

关键词:英语学习,新课改,学习效率,学习方法

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经历, 可以深切体会出新课改对英语学习过程带来的改变和影响, 教育单位始终都在强调课堂学习的效率, 又由于很多学校没有认真贯彻新课改的教育思想,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紧张。英语学科的学习过程是需要一个气氛活跃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实现的, 由于新课改带来的影响, 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学习时间, 以至于英语课堂的学习效果一直没有得到提高。

一、高效率的英语课堂必备的条件

1. 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课堂

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只有对英语学科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更主动地去学习英语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这种课堂的学习氛围也是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在以往的英语学科的课堂上, 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死板的教学方式, 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没有很大的兴趣, 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非常低。在新课改的教学指导下, 要求学生加大自主学习的能力, 懂得从学习中发掘自己的兴趣, 从而来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英语学科的学习是很有难度的, 学生总是不能很好地掌握学习的要领, 所以, 在英语学科的学习过程中, 老师要及时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困难, 逐渐加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2. 成为学习气氛活跃的课堂

英语的学习是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时代的, 是一个长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在新课改没有出台之前,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不能以学生为中心去讲解知识, 单纯的以为只要讲解了知识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 课堂的学习氛围也比较低沉。新课改出台之后要求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使学生畅所欲言来发表自己对英语学习中的看法, 以及要及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知识内容, 从而使自己学习的效率提高, 使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活跃。有了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是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

3. 形成平等和谐的课堂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由于英语的学习非常有难度, 学生总是会有很多的疑问, 但有的学生又不会及时的询问老师, 使英语学习的学习效率一直很低。所以, 在英语课堂上老师要与学生形成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 不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压力, 对老师有惧怕的心理, 有了疑问要及时的询问老师, 老师要多于学生沟通, 成为学生可以倾诉的对象。形成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教师要认真做好新课改要求的教学内容, 以提高学生英语成绩为目标, 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注意英语课堂的教学氛围, 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二、改进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

1. 开展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活动

新课改出台之后, 对学校的教学模式也提出了要求, 要让学生可以享受学习的过程, 不断从学习中发掘自己的兴趣, 学校以及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配合新课改提出的要求, 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活动, 使同学积极的参与进来, 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开展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活动, 既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是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大力发展的项目。

2. 开展小型的英语竞赛

不断的挑战是有利于人们进步和发展的, 英语课堂的学习过程中, 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规模的英语竞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且学生可以通过竞赛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开展小型的英语竞赛也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英语的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 学生通过参加英语竞赛之后, 也可以向排名靠前的同学学习英语学习的方法, 通过不断的谈论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英语的方法。

3. 多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

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没有活力的, 也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去学习,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多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时间和机会, 让学生来对学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而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扰。学生在课堂的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还可以使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的活跃, 这样也实现了学生的民主学习权利, 可以自由发表对于学习的看法, 也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的教学模式。

三、总结

新课改出台之后, 对我国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观念提出了很多改进的方法, 相关教育部门要充分的学习新课改的内容, 并贯彻落实好执行新课改的教学任务, 要把英语教学作为提高的重点, 不断完善我国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新课改执行以来, 人们不断呼唤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英语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及时听取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意见和要求, 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教师要不断改善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 可以通过增设自主讨论以及组织英语竞赛等方式, 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只有教育单位持之以恒的发展和提高, 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世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10, 12 (10) :452-45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25-127.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452-453.

[4]王朝一, 殷刚魁.英语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开发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2, 20 (10) :12-13.

8.新课改呼唤有效教学 篇八

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指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促进教学有效.

可见,在我国全面进入新课改的今天,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呼声越来越高.现笔者就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二、有效教学的评价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具体地说,有效教学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师生在教学中的自我感觉要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常反思,要倾听学生的意见,静下心来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让教学反思成为常态.

2.学生参与教学的思维量要大.一节课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明确有效,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在问题解决时,则要给学生留足思维的时间,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

3.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知识与技能:要从教学规律出发,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去实现,这是最为基本的,也是一节课必须实现的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包括学生学到的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能力上得到提高,促使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者拓展加深,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能提出新的问题,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学.

三、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要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学中就应注意:

1.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与新知识关系最直接的准备性知识.

2.教师在分析研究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找准并向学生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关系形式.

3.教师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出发,提出有一定启发性、思考性、方向性、逻辑性的问题,紧紧围绕这些问题或讲解或适当、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交流.

4.教师适时、及时地引导学生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多种方法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从中受到相关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5.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训练学生用学科语言清楚地表达所学内容、表述思维过程,调整思维方式.

6.教师为学生提供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综合过渡的应用性练习题,并用多种方式组织练习和评价,而后再做部分练习题(变式题或思考题)或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7.教师要注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机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学后用.

四、有效教学的一个有效模式——问题教学法

1.问题教学的含义: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问题是学习的催化剂;难易度适宜的问题是学习的很好的载体;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学生创新的源泉;很好体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

2.问题教学的步骤:一是新课讲授前,必须让学生先自主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教师要做到不预习不讲课;二是在讲授新知识时,必须让学生充分探究、评议,在讨论中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同时,还要提出更新的问题,并正视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教师要做到不议论不讲课;三是在讲授新知识后,必须当堂训练,让每一个学生或在本子上练,或上黑板演练,或上课台讲述,在这个环节,要能暴露学生的错误思维,教师要做到不训练不讲课;四是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对预习、探究、练习拓展等方面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价.

3.落实问题教学法,使教学有效的两个教学原则:学生能说的教师坚决不说,学生能写的教师就坚决不写.主动地把黑板、讲台让给学生,使黑板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让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真的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上一篇:苏醒的小乌龟作文下一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的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