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2024-09-0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12篇)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篇一

一、实现互动, 双向交流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 是双方的互动行为, 是一个互听互说的双向交流, 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升华为一种“与人相处”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口语交际训练中, 让学生学会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一定的说服力。因此,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安排听故事, 讲故事, 续编故事, 听童话, 演童话之类的教学内容。如: 上完《狼和鹿的故事》后, 让学生续编故事;上完《只有一个地球》后, 让学生上台演说如何保护地球,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也可以让学生扮演各种动植物, 呼吁人类保护它们。

二、激活课堂, 变换形式

1.依据教材, 上好口语交际课。现在的教材都安排有口语交际训练, 内容丰富, 形式活泼, 每次口语交际都配有图画, 还精心设计提示和问题, 体现了每次口语交际的主题, 明确提出了训练的内容及要求。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 用好、用活教材。要紧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图画, 只有观察有序, 讲述才会有条有理, 清楚明白。在口语交际课上,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看说结合, 听话结合, 演说结合, 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

2.设计教学问题善于读说结合, 利于口语交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口语交际内容, 采用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训练方式, 自由开放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意见或作为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表达出来, 为学生创造足够的口语交际训练机会。例如一下这些训练形式:

模拟表演。对于故事情节比较曲折, 人物对话比较多, 人物个性比较鲜明的课文, 可以利用小学生表现欲望比较强的特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 让学生表演课文戏。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 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分组扮演“剧中人”, 模拟课文内容表演。通过表演,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还训练了学生多方面的交际能力。

续编、续演课文故事。有的课文故事情节比较曲折, 课文结束后还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跳水》等课文。对于这类课文,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展开丰富想象, 续编故事情节或续演故事。上完《跳水》一课, 可创设这么一个情境:小孩被救上来后, 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水手们、船长又怎么说?怎么做?这样的表演, 不但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巧设辩论。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 可组织学生辩论“假设将来地球上的资源全部枯竭, 人类是否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去住”这个问题。把学生分成两组,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展开激烈辩论。正方说需要移居, 反方说不需要移居, 双方都能从课文内容出发, 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 融进自己的理解, 滔滔不绝, 唇枪舌剑, 互不相让。辩论的结果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辩论这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 学生敢于据理力争, 发表自己的见解, 敢于对他人的见解进行反驳,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 争论的过程也是语言运用的过程, 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

学做导游。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不少游记、写景的课文。在进行此类课文的教学时, 我们可让学生扮演“小导游”这一角色, 根据课文内容, 向“游客”介绍时, “游客”如有不明之处, 可随时向“导游”询问, 要求“导游”要有耐心、有礼貌地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学生为了能准确介绍景物特点, 就会想方设法把课文中一些词句记下来。通过这种情境, 不仅让学生对课文加深印象, 积累好词好句, 而且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3.作文教学, 先“说”后“写”, 说写结合。在作文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积累语言, 搜集素材的习惯。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 学生构思好了, 列出提纲, 打好腹稿, 先让学生说一说, 接着大家评议, 互相启发, 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 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文章写完以后的讲评环节,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可让学生听、评别人的文章, 听别人的意见, 说自己的想法观点。这样, 学生的思维能力、听说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三、创设情境, 重视实践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篇二

[关键词] 小学英语;口语训练;情景对话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交流的能力。所以,英语教学的重点就是进行听说能力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口语知识和交流技能。在小学开展口语训练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和目标。在日益全球化、互联互通的现代生活环境中,英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必备的基本素质。而口语表达作为主要的英语交流方式,日益突显出其重要性。近年来,随着英语课堂改革的深入,对于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主要研究课题。

所谓英语情景对话,即教师创设逼真的社会交际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

脱离了具体情境,语言就失去了其自身意义,就不足以发挥其交际、交流的基本功能。而英语情景对话的创设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生活场景和交流话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且情景对话具有多元化、实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既可以作为口语课堂的教材内容,也可以为课外口语训练搭建有效平台。它是英语口语学习中最有效、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也是学习英语的不竭动力。

一、学生英语口语现状

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读懂一篇英语文章,会写几句话,更重要的是为了能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然而,许多学生虽然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却羞于开口用英语与他人进行对话和交流,最终学成了“哑巴英语”。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对口语教学的不重视。有的教师为了学生考试拿高分,只重视书面测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说的训练。2. 英语语境的缺乏。目前的中小学大班化教学普遍存在,课堂上的口语训练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开口训练的机会。课后,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机会也非常少。3. 教师自身英语口语水平偏低,教学手段单一、陈旧,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对话对小学英语口语的促进作用

首先,情景对话激发了学习激情。情景的创设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都可以体验到英语交流的魅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

用表格进行对比说明: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明显看到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得到有效的提升,运用英语交流对话的积极性有所增强,词汇记忆能力有了显著的改善。

其次,情境对话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在经过情境对话教学后,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高昂,主动进行口语交流的意识得到增强。如:校园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问候;与朋友、家人亲切的问好;部分学生能够看懂一些简单的英语漫画书或故事书,并可以在课堂中用英语表达出来;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同学间可以展开积极的讨论,并借助于工具书自行解决等。通过情景对话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学生的听力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学生能够听懂教师的英语问题,使课堂更趋于全英化教学,这样促进了学生的听觉记忆,同时,这些又反作用于英语课堂,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有新的提升。

最后,情境对话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情景对话不是某一个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多个小组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参与进来,需要生生、师生间的互动合作。在此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协作精神。同学们在互相帮助、合作中培养了自信心,锻炼了能力。

三、情景对话在英语口语表达训练中的运用

1.创设对话情景,强化英语口语表达训练

英语教师应成为对话情景的设计师和总导演,为学生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元、表现方式多样的英语对话场景,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能主动、大胆地开口表达,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上课伊始,教师:What day is it today? 学生:It is Friday.再如,课堂上,教师出示提前准备好的各种不同的物品,问学生:What is this? 然后让学生逐一回答,既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英语词汇记忆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再如,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灵活地重新组织编剧,把原来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如,打电话邀请好朋友来家里做客,邀约成功后可以模拟朋友到家后的情景,问:May I come in? 回答:Yes, please come in.或者是其他的问题,例如:Who are you? What is your name? 等等,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想象和运用空间,极大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教育目标。

2.创设游戏情境,寓教于乐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探究未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教师设计符合孩子天性的教学游戏情境,往往会使英语教学收到意外的成效,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游戏可以把单调枯燥的单词记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提高注意力,减少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如,在教学人体器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英语比赛游戏:把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在黑板上画出五个没有五官的人头像,然后让各小组选出一名学生读出相关五官的单词,让另一名学生在头像相应的位置画出形状并标明,直到结束。也可以让一个学生指出单词所代表的身体部位,让另一个学生画出其判断的部位。完成头像后,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单词表达的意思,就会出现五官不在原来位置的可笑结果,引发同学们开心大笑。在这种有趣、活跃、竞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为了取得优异成绩,往往会积极、主动、努力地记忆词汇,高效掌握英语单词,克服机械记忆单词枯燥和易忘的困难。同时应注意,教学游戏应根据教材知识和学习目标来设计,为教学服务,而不能只是为了游戏而游戏。

四、在情景对话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情景对话“一刀切”会导致差生兴趣低下,信心不足,优秀生则兴趣浓厚,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心中有数。设计有层次的情景面向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口语锻炼的机会。

尽管英语情景对话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它可以激发英语课堂的学习热情,使英语学习不再只是朗读和记忆,而是变成了对话和交流,使课堂呈现得更丰富多彩,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欲望,使学生在激情、欢乐、紧张、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尽情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在愉悦的情境中轻松学习,真正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总之,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口语训练是学生生活和更深层次需求的基础。学生口语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启蒙期,也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黄金时期。所以,做好这一时期的英语口语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抛弃传统的、应试式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素质教育方向入手,不断创新和完善英语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潜力,培养其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和习惯,才能有效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焕敏.英语课堂的情景对话教学[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6,(7):74.

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篇三

摘 要:语言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在人们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几种方法,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文 口语交际 教学

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课堂中的口语交际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进行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逐步地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小学口语交际的现状

口语交际是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地位。现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被提了出来,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语文综合能力一起在每个学段的目标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尽管如此,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策略、评价手段和方法,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仍处于自发的阶段。广大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推行新课程标准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口语交际的训练途径

1.利用故事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课本是学生不断进行语言积累的范例,也是学生扩展口语交际训练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本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学生往往会把自己听到的或看到的故事转述给自己的家长或者自己的同学得听,而在课堂上要求就更加严格了,学生能否把故事从头到尾复述得明白无误,这就是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强弱的表现。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在讲授生动形象的包含一定的故事情节的课文内容时,可以引领学生开展复述训练。

可以鼓励学生在不改变课文原意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细致合理的想象,当然还可以结合自己对课文的认识,选择恰当的语气、运用适当的表情进行复述,那样效果将会更好。

例如,大家所熟悉的《西门豹》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文中主要写的是西门豹破除迷信活动的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我积极组织学生把这篇文章排练成一出表演剧,把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邪恶的具体过程向其他同学描述得淋漓尽致。这篇故事情节非常精彩的课文非常适合学生即兴表演,通过表演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在表演前先组织学生感情朗读,并指名复述课文情节;然后再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到讲台前向大家表演;同时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可以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充当观众,要在表演前后对表演的同学进行不同的评价。这样既锻炼了表演的同学的口语能力,也训练了作为观众的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还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一举多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创设和谐、融洽的口语交际氛围

好多同学在课堂上发言不积极,归根到底查原因,主要是内心存在一定的担心:有的学生怕发言不准确、举止失措而被同学耻笑,有的同学担心万一说错了会受到老师的责备批评。这些问题成为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障碍。所以,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最主要的是要加强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努力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心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自己只不过是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走向学生的生活,把握学生的心理,和学生之间真正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信任的关系,营造出自由平等的氛围。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口语交际环境中也有着重要的潜在的影响,课堂上一个学生在发言的时候,其他学生如果不认真倾听、不积极配合课堂口语教学,甚至进行讽刺挖苦,那么可能就导致这个同学失去自信,很难创设一种宽松自如的课堂气氛。因此,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当做重点来抓,要鼓励同学之间学会互相尊重,使学生既能明明白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学会尊重别人的课堂发言,学会补充同学的回答,学会帮助同学,进一步创建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心理氛围。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是言语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当前口语训练的症结所在,寻求对策,加强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能局限于口语交际课,还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际机会,多渠道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玉兰口语训练就这么简单[J].辅导员,15期。

[2]陆小平邵彩仙浅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02期。

[3]朱云玲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文教资料,14期。

4.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篇四

一、以“读”练“说”

在我长期的语文实践中,我认为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叶圣陶说:“不出声,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充分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使每个学生在朗读中都能学会欣赏,有所感悟,完成积累,我具体的做法是:要求学生从预习课文开始,养成用普通话大声朗读、背诵课文的习惯。不仅要在课内朗读课文,还要求学生课外朗读报刊杂志,让学生在朗读中,注意读音准确,吐字清晰,语速恰当,表情自然。此外,开展课文朗读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进行朗读训练。为了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在班里设立了朗读的各种奖项,凡是获奖的同学,除了给予物质上的奖励之外,还要给予精神上的奖励,那就是在他们平时的量化考核上加分,作为学期结束时评优的一个条件。平时休闲时间则多播放文质兼优的播音员的朗读材料,让学生于有意与无意间受到熏陶和感染。另外,我根据职高生好动、爱新鲜、爱表现的特点,编演课本短剧,让学生在排演中去读去背。这也是加强朗读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以“答、论、讲”促“说”

近年来,我开始尝试以“答、论、讲促说”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答”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老师精心设计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回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我在教《项链》这篇小说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丢项链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面对如此高昂的代价,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们沉思片刻后纷纷发言,有同学说他可能会逃跑;有同学说他可能会买一串假的去欺骗他的朋友;有的同学说他可能会耍赖;有的同学说为了做人的根本,我会像主人公玛蒂尔德一样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赔偿,只有这样我才能活得有尊严……对于这些想法,教师要积极给予肯定和引导,指导他们多角度地去表达自己的心声,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论”就是讨论、评论、辩论。这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些活动中,老师可以规定一个主题,或针对某一现象、某一人物、某一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展开讨论、评论、辩论,让学生在实际的说话训练中,掌握说话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辩的能力。

“讲”就是讲解,讲述,讲演,这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较强的训练。这种训练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综合素质上,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文化功底,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观察敏锐,思维敏捷。张志公曾经说过:“经济改革的大潮开始把口头交际推入了语文教学的视野,并且提出了有待我们解决的课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应把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重点,“讲”的训练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前面“答”与“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讲的技巧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只要我们有步骤地安排学生讲故事,复述课文,搞讲演,因势利导,总结经验,分析方法,以讲助说,以答练讲,就能够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社交能力的目的。

在这方面,我先从引导学生看文艺作品做起,每周开一节文学作品讲读课,采用最通俗的方式——讲故事,把世界文学名著一部一部介绍给大家,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组织读书报告会,每月一节课,由学生来谈书论书,谈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喜欢。这种对人物的评论往往反映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同时又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长时间开展讲名著活动,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自然,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三、以“听”助“说”

5.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篇五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口语交际训练课中的运用

用任务来驱动,运用典型案例,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作 者:李小和 作者单位:温州机电高级技工学校,浙江・温州,3250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009“”(7)分类号:G712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口语交际 即席发言 案例

6.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篇六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使学生“要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早在西周时期, 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见解。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无意识记忆仍占优势, 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 因此, 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在“口语”训练中, 教师如果能借助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 围绕“口语”内容, 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 就可以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 使儿童主动说、积极说, 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如何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情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已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如在教“Happy birthday!”一课时, 正好是班里某同学的生日, 我把教室布置成为一个生日晚会。上课时, 组织学生为这位同学唱生日歌、切生日蛋糕、吹蜡烛、送生日礼物并学用英语祝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英语的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 在实践中运用英语, 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意直观教学, 发挥想象, 使学生“会说”

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 空间概念不深刻, 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要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教师首先要根据学情, 重视利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 让学生有话可说。

1.理清思路法。

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的基础上, 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 把话说具体、有次序, 教师可以借助电教媒体的可剪辑性,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 理清思路,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 分清主次。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图片、实物、简笔画、动物表情、CD机、录音机、投影机、卡通画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 做到音画交融、直观形象、生动活泼,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 积极性高, 注意力集中, 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如在教“worker”时, 我利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工人的画像, 通过这样一画既吸引了学生的目光, 又直观生动、幽默风趣。又如我在教新标准第一册第7模块的单词时, 我先出示一个铅笔盒, 让学生感知“铅笔盒”这一物体后, 自问自答地讲:“What’s this? 这是什么呢? It is a pencil-box、a pencil-box。”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口型跟读几遍, 再教学生拼读。这样使得单词的教学音、形、义相结合, 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既排除了母语翻译的干扰又遵循了视、听、说领先的语言教学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模仿、朗读的语言实践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口语”训练详细得当, 条理分明, 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2.再现生活法。

这是指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不受时空限制, 可以扩大范围的特点, 使许多在教室里或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景象, 通过电教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把他们的视野引向古今中外, 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各个领域, 全面提高观察效率, 是降低“口语”难度的一种方法。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单词和对话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材。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 如投影仪、实物、挂图、卡片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 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氛围, 激发起学生的“兴奋点”譬如:在教购物时, 我利用投影仪打出背景, 用实物把讲台布置成一间商店, 创设一个买东西的情景, 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买有卖的交流。使学生学习起来加倍亲切, 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学生更容易接受。可见, 电教媒体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 并将有着相似之处却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 引发学生想象, 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干涩, 语言不再贫乏, 他们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3.音响联想法。

所谓音响联想法, 就是利用电化教育手段, 以生活中诸多音响为中介, 刺激学生感官, 唤起学生联想, 从而提高“口语”能力的一种方法。它以听觉为组带, 继而引起大脑听觉、视觉、言语等运动中枢的兴奋, 使学生闻其声, 如见其物, 如临其境, 同时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使他们思路开阔, 语言流畅, 言之有物。如在教到某些动物单词时, 如果能利用电教手段, 播放一些动物世界或动物园里的片段, 立刻就能唤起学生的联想, 头脑中的表象一下子清晰了, 一个个活生生的动物画面顿时显现在学生眼前, 这时再要求学生说动物就不难了。

三、辩析词句, 加强训练, 使学生“说好”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他们在练习“口语”时常常出现语病,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辩析、纠正, 但是说过的内容一晃即逝, 要保存它并对其进行辩析, 就需要借助电教媒体。电教媒体能按教者的意图, 将部分“口语”内容反复出现, 有利于学生辩别正误, 培养学生敏锐的听力和分析能力, 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来进行以下几种辩析训练:

1.常用词的辩析。

主要是收集学生容易用错或意思容易混淆的词, 编在句子里, 录成磁带, 让学生反复收听, 找出毛病所在, 分析原因, 及时改正。

2.句子的辩析。

主要是根据学生平时“口语”中易犯的语病, 如缺主、谓语, 罗嗦重复, 次序颠倒, 不合逻辑等, 编成若干句子, 把它和正确的句子混杂在一起, 制成录音, 让学生听后辨别哪些句子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不正确的原因何在, 该怎样改正。

3.自我辩析。

在语音室或教室里, 学生练习“口语”时进行同步录音。说完后自己反复听, 保留优点, 弥补不足。这样, 利用电教媒体能保留声音资料的特点, 在日积月累的辩析过程中, 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自己修改口头作文的能力, 使他们越说越好, 越说越爱说。

7.小议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训练 篇七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口语交际过程其实就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交际活动。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口语交际训练的前提,只有在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情况下,教师的亲和力才会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才会缩短,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才能才会得到彰显和发展,才能专心听教师讲课,并适时接话,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就会自觉地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沟通与交流,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搭建交际平台

口语交际训练的关键是要让交际者有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要做到有话可说。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教育和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社会、关心自然,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给口语交际增添活水资源,使学生有交际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积极创设情境,用心捕捉生活现象,适时给学生提供交际平台。

三、努力实现家校联动

学生的第一学校是家庭,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其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如果说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家庭就是孩子们生活的另一部分,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争得家长的支持,实现家校联动,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宣传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意义与要求,让家长知道如何进行配合;其次,可以通过校讯、电话等形式,将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和注意事项告知家长,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并进行检验,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老师与家长的互动训练中无形地得以提升;再次,要注意课后反馈,可以通过班级博客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长状况,并进行分析。

总之,口语交际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它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贯穿于形形色色的课堂上,展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里,相信教师们只要用心去思考,大胆去探索,积极去实践,孩子们一定会在训练中快乐成长,口语交际教学也一定会有实质性的突破,结出丰硕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湖口县第三小学)

8.小学生日常英语口语训练 篇八

家住杭州的初一学生张宁,便是口语宝的受益者之一。原本英语一直不及格的他,竟然成绩一路飙升,在期中考试中,考出了92分的好成绩。

面对周围人的好奇与惊讶,张宁的父母却非常坦然,“从小学接触英语开始,张宁的成绩一直不理想,以前每次考试都不及格。2010年开学后,我在问学堂官网上给他买了口语宝,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现在已经能从之前的不及格,一直上升稳定在90分以上。最高的时候,考上了96分。这次期中考试,92分也是班级的第二名。以前报过很多培训班,花了不少冤枉钱,也没这个效果。”

张先生认为,口语宝独特的设计思路,很适合中小学生。“它的内容跟学校课程同步,但形式上能让孩子放松,敢于开口练。用起来也方便,回家了,插上电脑,孩子自己一个人对着电脑,跟里面的动画人物对话。说得不好也不怕,口语宝会告诉他哪里不对,怎么纠正,孩子愿意接受,自己也跟自己比赛,有了一点进步,口语宝就会说‘真棒’,孩子很开心,学得很有劲,在学校里也敢开口了,老师也表扬他,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口语宝“专业美籍外教教发音+自动语音分析纠错”双管齐下,众家长力挺口语宝

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篇九

一、集中培训,提高教师普通话语言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普通话语言能力,教师的普通话语言能力起决定性因素,而我市教师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加上本地方言根深蒂固,完全没有说普通话的氛围。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有:

(一)找出方言与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拼读音节等方面的对应的规律,学习难点,掌握其突破方法,读准并记住常用字词的普通话正确读音。

1.学好《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读音,能准确流利地拼读所有音节。

2.找出声、韵母学习难点和对应规律,学会突破难点的方法,帮助记忆容易读错的常用字词。

(二)普通话常见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和常见音变现象的规律,提高普通话朗读水平。

1.常见多音字词的定音方法。(据词定音定调)

2.普通话常见的音变规律。(上声的变调;“

一、不”的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单音叠字形容词的变调等。)

(三)懂得方言常用词汇、语法和普通话词汇、语法使用的对应 规律,学会说标准的普通话,提高普通话语言能力。

此外,还要求老师课堂上一定要用普通话教学,课后用普通话交流;每天用普通话读书半小时;每天看普通话播音的电视节目半小时,并跟着主持人发音等。

二、营造氛围,提高学生普通话语言能力

教师的普通话语言能力提高了,我们就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普通话语言能力。具体的措施与方法是:

(一)在校园、教室里贴一些推普的宣传语,如:普通话,不普通,从小学起不放松;说好普通话,热爱我中华;普及普通话,世界看中华;普通话,给你美丽的人生增添一份精彩……

(二)要求师生、生生日常交流全是用普通话,要是偶尔说了方言的,也要用普通话再说一次。鼓励学生离开学校后也一样说普通话。

(三)语文课堂教学用足与课文相关的录音录像资料,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听感,形成有效语言输入。具体做法是一般至少使用三次:课开始听一遍初步感知内容;课中间听一遍加深印象,与文本对应;课结束听一遍,回顾全文。

(四)每天利用课前的三分钟进行听故事或口语训练游戏。

(五)每天利用学生到校后而又还没到上课的时间播放儿歌或故事的普通话朗读录音。

三、善用评价,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调控、诊断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正确把握粤方言区小学生说普通话的特点和规律,运用课堂 评价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自信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激励法

表扬和肯定几乎对所有的孩子都产生正效应。但是表扬和赞许并非是无原则的,而是以有效为前提的。因此,一定要掌握激励的技巧,使得表扬和赞许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方法。其要点有二:一是善于找出表扬点;二要善于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实施。

(二)容错法

学生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交际时,难免会出观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老师只着眼于指出学生的失误,并要求立即改正,那么大量的时间就会花费在“出错——改错”上,久而久之,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敢开口,也会影响教学进程。在这种情况下,对主要目标以外的失误应当暂时放过,以免分散注意力而影响主要目标的实现。暂时放过绝非不管。例如,在孩子们在为说什么而犯难时,就不要纠缠语音的问题;可以在另一节课或另外的环节解决语音的问题。这样,各个击破,一课一得,积累起来,学生存在的失误会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减少。

(三)竞赛法

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朗读竞赛活动,可进一步促进朗读教学,开展的形式有师生竞赛,生生竞赛,男女竞赛,小组竞赛等,朗读后还可评一评,说说优点与不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每一学期,坚持开展一次大型的关于普通话方面的竞赛活动,既有集体竞赛又有 个人竞赛,如“故事大赛”、“演讲比赛”、“美文诵读比赛”等。通过竞赛,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学生普通话的实际状况以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和训练效果,从而为更好地提高普通话水平改善朗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10.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方法分析 篇十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方法

一、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国教育部门一直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水平,对其也具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干扰因素,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口语交际的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对于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方法来说,最大的不足就源于思想上的认识不足。许多语文教师都没有认清口语交际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也有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将口语交际的训练和阅读、写作以及识字等相关教学内容相混淆,这使得在现实的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存在极为严重的形式化现象,虽然教学的主题是口语交际教学,但是在实质内容上讲授的却与口语交际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同。在这种教育和训练环境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很难得到质的提升,进而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口语交际训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与此同时,通过对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的分析我们能了解到,要想找到其中的内在逻辑性十分困难,而无法找到这种内在的逻辑关联又将造成难以发现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科学性依据,这无疑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训练加大了难度要求。相对于其他语文教学活动而言,口语交际仍然处于初期的摸索阶段,虽然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各个阶段应当实现的学习目标和成果,但也只是概括地将其划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些目标仍然有待进一步清晰化和系统化。并且就口语交际的训练来说,各个阶段之间缺少明确的递进关系,这些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很难找到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要想使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取得应有的成果,使学生们的实际能力得到提升就必须先从思想上对口语交际训练给予重视。教师们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口语交际训练同其他语文课程的学习区别开来,针对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在这方面,教师应当注重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努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学习兴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多年来始终是我国启发思维的教育原则,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了学习的欲望,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时要尽量构筑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适宜口语交际的氛围。由于我国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使师生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学生仍然普遍存在一种对于教师的畏惧感,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使学生做到口语上的更好表达和交际,因此,树立牢固的师生平等意识和思想至关重要。最后,教师还应当尽自己的努力去拓宽学生的口语交际渠道和应用范围,将口语交际教学融入现实生活中,将此门课程延展到课外活动,通过对相关情景模拟活动的组织来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在课内能够进行良好的口语沟通和交际,更要将这种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逐步强化和提升。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训练不仅是对学生知识上的强化和补充,更是对其生活能力的一种提升,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一定要遵循从简到难的原则,保证训练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邱娟飞.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薛小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06).

11.英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篇十一

一、将英语口语训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⒈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应使用英语教学, 教师的口语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最好的教育。教师的语音语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音语调, 所以要想让学生说出流利的有味道的英语, 教师要注意课堂用语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语音语调要正确, 口齿清楚;话语组织要合理;语法正确, 用词准确;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教师流利的口语、优美的音色也是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潜动力”。

⒉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课上要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英语的氛围, 使他们初步形成的对英语的兴趣能够持续下去。多给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机会, 创设一些有趣的情景使他们有说的愿望。英语课堂上的活动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师生问答, 学生与同伴的合作活动, 小组讨论等, 都能让学生们参与到说英语的活动中。例如, 我在讲“What do you think of…?”句型时, 教师用自己穿的一件新衣服引起大家的注意, 问他们这件衣服怎么样。大家发表了看法的同时新的形容词就被引入了, 还能扩展一些课外词汇;然后又针对一些学生不爱穿校服的现象, 听取他们对校服的评价, 有同学提出了改进校服设计的方案。部分男生头发过长, 听到多数同学不喜欢这种发型的观点后, 第二天自觉地将头发剪短了。这样的讨论既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还解决了一些令班主任头痛的班级管理问题, 可谓“一举两得”。

⒊创设民主、宽容、和谐的口语交际环境。初中学生由于受英语信息刺激较少, 且因母语的干扰, 在面对全班同学和老师用英语交流时有许多顾虑, 有时不免出错和胆怯。因此, 教师要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在学生出错时, 不要立即打断学生纠正错误或过多的指责, 以免挫伤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若只着眼于向学生指明错在哪里和要求学生改正错误, 大量课堂时间则花费在“出错—改正”这一循环往复之中, 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却得不到提高。事实上, 每个说英语的人, 都不可避免地产生着“错误”, 发现一个改正一个, 就等于扔掉一个“错误”, 说得越多, 错误扔掉得越多。只要能大胆地说, 错误就会越来越少, 最后也就没有错误了。教师也可以课下将学生们口语中常犯的、难改正的错误集中在一起, 分析出错的原因, 研究怎样才能帮助大家尽量克服, 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⒋恰当的评价。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学生们的闪光点, 以鼓励为主, 让每位学生都能走进老师精心设计的语境, 走出羞于开口的困境, 有意识地让他们从“说”中获得成就感, 从而树立说英语的自信心。

二、将口语训练向课堂外延伸

⒈第二课堂的开辟。长时间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 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沉闷感、压抑感。如何将输入学生头脑中的语言材料运用于生活中, 让同学们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有效的措施就是开辟不受时间、人数、地点限制的第二课堂活动, 强化说英语的能力。有计划地举行英语情景剧、英语晚会、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也是提高口语能力的有效手段。

⒉布置“说”的任务。课堂时间毕竟有限, 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后任务, 让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体会英语的交际功能。如在学习“How much...?”这种提问价钱的句型时, 我安排学生们分组到卖服装、卖杂货、卖蔬菜水果的学生家询问价格, 做个调查表, 第二天向全班同学做汇报, 这样就避免了到别的店铺做调查时售货员不配合或不会英语的尴尬。

⒊正面引导, 自觉提高口语水平。教师要引导大家重视口头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下有意识地自觉提高口语水平, 并向大家传授一些有效的方法。经常性地跟着磁带或英语影片读英语是一个锻炼和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方法, 这样可以较准确地矫正自己的语音语调, 体味地道的英语口语;也可以让他们主动担当“小老师”, 教一些想学英语的人, 教他人的过程也是自己口语提高的过程;将文章或对话反复诵读, 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 增强语感, 进而把书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形成精炼、准确、流利的英语表达风格。

总之, 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是英语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只有对此高度重视, 才能切实体现英语学习的价值。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的, 贵在坚持。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给他们留有足够的空间、时间去交流、去体验。给学生创设和谐、愉悦的口语交际氛围, 让他们从“让我说”转变为“我要说”。

参考文献

[1]浩瀚.流畅英语口语[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7.

[2]佳禾.英语口语句无霸[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9.

[3]罗素.教育论[M].靳建国, 译,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0.

[4]鹿焕武.新课改实用教学策略[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3-4.

12.教学口语训练 篇十二

教学口语训练

教学时间安排:

六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课堂教学环节中经常使用的导入语、讲授语、过渡语、提问语和小结语的要领和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重点和难点:

导入语、讲授语、过渡语、提问语和小结语的要领和技巧。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欣赏、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导入语和小结语的要领和技巧,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导入语和小结语的要领和技巧。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练习

抽两学生练习一分钟说话《我所在的集体》、《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两学生自由练习一分钟说话《我所在的集体》、《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师生一起点评。

二、新授

⒈导入语(1)定义

导入语是指一节课开始时所讲的话,即所谓“开场白”或“入课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导入语的设计。

(1)导入语的功能 导入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从教育心理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沟通心灵

课堂导言是师生之间建立关系、沟通情感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赢得学生的信赖和认可。举例:俞老师借“姓”发挥自我介绍。

我姓俞,按《说文解字》讲,俞的本义是“船”。我觉得我作为一个教师,就好比一条船,载着你们几十个同学一起在求知的大海中航行,抵达成功的彼岸。

②活跃气氛

高明的老师善于运用独特的开场白活跃气氛,创造良

好的教学氛围。

例1:钱梦龙老师以自己的名字编谜语。

例2:惯性的导入语。

一天,一个女生坐车,到站停车时,旁边的人没站稳,撞了她一下。女生气愤地说:“你这人真没有德性。”这个人礼貌地回答:“对不起,不是德性问题,而是惯性问题。”③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言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例1:朱雪丹老师教《太阳、地球、月亮》的导语。

小朋友,夏天晴朗的夜晚,你们常常抬起头来仰望天空,只见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多美呀!太阳、地球、月亮也是天空中的星星,所以说,我们是生活在地上,也是生活在天上。今天,老师一起带你们认识太阳、地球、月亮好吗?

例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导入语。

两千年前,古希腊出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的一生有个很重要的贡献是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和用字母进行一些运算,他是近代符号代数的鼻祖。可惜的是,他的年龄和生平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唯一可供参考的是他那别具一格的墓志铭。全文是这样的:“过路的人!这儿埋葬着刁潘都,下列数字可以告诉 您,他一生度过了多少个寒暑。他一生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才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五年后儿子出世,但孩子在世的光阴只有他父亲的一半。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四年,终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请你算一算,刁潘都活了多少岁,才和死神相见?

例3:《项链》的导语:

同学们,平时大家经常听到一些歇后语。如“癞和尚戴花—疯美”,“睡在棺材里还擦粉—死爱脸”,“厕所里开电风扇—出臭风头”等等。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新的。这个“歇后语”就叫,路瓦裁夫人借项链—穷出风头;路瓦裁夫人丢项链— 乐极生悲;路瓦裁夫人赔项链—自讨苦吃。你们说这是不是歇后语?对,不是。因为歇后语是约定俗成的,为群众所认可的。而以上这三句是我个人杜撰的。但这三句话有没有道理呢?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我出个上联“一夜风光项链即锁链”,请大家细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对出下联,要求对仗基本工整,能表达出你对主人公的看法。(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十载艰辛可怜实可鄙。)

④诱发思考

导语是启动学生思维的第一站。古人说:“学源于思,思源于学。”教师一开讲便巧设疑点、布置悬念,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思维,诱发他们探究问题、掌握新知。

例1:《太阳》一课的导语。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照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了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了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为什么射箭的人不把十个太阳都射下来呢?

刚才同学说的是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但为什么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美丽的世界呢?这就是今天语文课的学习任务。

例2:《海底世界》导入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

生:喜欢。

师:我也喜欢大海,今年暑假我去海南看过大海。大海是那样辽阔美丽,白矾点缀着碧蓝的海面,洁白的海鸥在水天之间翱翔。望着这美丽的景色,我很想知道: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有没有阳光?有没有声音?有没有峡谷?有动物、植物和矿产吗?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想知道这一切?

生:是的。

师:那么海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海底世界》。

⑤承上启下

导语是沟通“旧知”和“新知”的媒介。由旧入新的导语既能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又能帮助学生复习旧知,掌握新知,提高学习效率。

《<呐喊>自序》的导入语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许多小说,能回忆一下吗?

生:《一件小事》、《故乡》、《社戏》、《孔乙己》、《药》。

师: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鲁迅的小说,有《祝福》、《阿Q正传》。以上这些小说选自他的哪一本小说集?

生:《呐喊》。

师:除《祝福》选自《彷徨》外,其余都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本小说集。我要问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把第一本小说集取名为《呐喊》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学习《<呐喊>自序》,看看鲁迅先生是怎么解释的。

(3)导入语的方式 ①引趣式

运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轶闻、趣事、故事、谜语、诗歌以及富有趣味的特殊修辞形式和修辞手段引入新课的导语。

一位数学老师在讲“等比级数求和”时,引用印度的舍罕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的事。

传说印度的舍罕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西萨说,我想要点麦子。您就在这棋盘的第一格赏我一粒麦子,第二格赏两粒,第三格赏四 粒……依次都使后一格的麦粒比前一格多一倍,您就把麦粒的总和赏给我吧!国王听了,连连说:您的要求太低了!同学们,你们说这个要求真的太低了吗?(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079551615一串数字。)

这就是西萨要求得到的麦粒的总和,这些麦粒以重量来计算,约5270亿吨,竟是全世界两千年内生产的全部小麦。

国王为什么吃亏,这样大的数字怎样才能迅速算出,学了“等比级数求和”,我们就知道了。

②设疑式

紧扣教材布设疑障,激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引入新课的导语。设疑 式的基本语言形式是设问。

举例:物理老师讲“摩擦力” 的导语。

有一块大石头放在地上,一只蚂蚁能不能推动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石头 的重量,而在于石头和地面间摩擦力系数的大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 “摩擦力”。③描绘式

用形象化的手段描述客观事物或以情境以引入新课的导语。

例1:地理老师讲授“经纬网”时的导语。

在茫茫的大海上,有艘轮船突然发生了故障,失去了控制,报务员立即发出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于是临近它的船只纷纷前往营救,不久直升飞机也出现在这个海域的上空。而海洋上没有其他的目标,遇难船只是怎样报告自己的位置,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呢?原来他们靠的是“经纬网”。

例2:丁玲《果树园》的导语:

当曙光冲破黑暗,太阳刚从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一轮红日跃出海面,将 万道金辉洒向人间。于是,村舍、山峦、树木、田野、河流……都镀上一层金色,显得那么神秘而富有诗意。那金色的霞光、晶莹的露珠、清新的空气,构成一支美妙的晨曲,激荡着人们的心灵。晨光中的大地是美好的,那么果园的清晨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让我们走进作家丁玲的文章去观赏一下《果树园》清晨的美景吧。

④关联式

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日常的生活经验以引入新课的导语。

举例:《茶花赋》的导语:

同学们,散文家杨朔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可以说每个学期都要和我们见面。第一次他奉献给我们的是美丽的香山红叶,第二次他请我们品尝了广东甜香的荔枝蜜,今天,他将捧给我们春城昆明的一丛鲜艳的茶花。

⑤悬念式

通过问题和矛盾,造成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引入新课的导语。

举例:初中数学“方程”一课的导语。

让我们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想一个数,不要说出来,把这个数除以2再减去3,然后把运算的得数告诉我,我可以猜出你想的那个数是几?(有三位同学给了老师数字)同学们一定非常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把你们脑子里的想的数算出来的,当你们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后,你们不但能像老师一样迅速算出别人脑子里想的数,而且还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4)设计导入语

教材153页5、6、7题。

⒉小结语

(1)定义

小结语又称课堂教学结尾语,断课语。是指一堂课或某一教学环节、阶段将要结束时,教师对前面的教学进行巩固和强化所用的总结性语言。

(2)小结语的重要性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节课或一部分内容教完以后,说一段小结语,很有必要。其作用如下:

①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教学是由一系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组成,知识点比较分散。如果教师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能从所教学内容中总结归纳出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就可以起到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的作用。

举例:自然课《青蛙和蟾蜍》的小结语。

今天我们学了《青蛙和蟾蜍》,要懂得:第一,青蛙和蟾蜍有能适应在陆地上生活的外形构造特点.第二,青蛙和蟾蜍都会消灭大量的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当保护它们.第三,青蛙和蟾蜍的生活史。第四,青蛙和蟾蜍小时侯在水里生活,用腮呼吸;长大后到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它们都是两栖动物。

②指导实践,培养能力。

学生感知、理解、记住了知识,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识。如果教师在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或对课后的学习活动提出一些要求,对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举例:语文课《动物过冬》的小结语。

小朋友们,你们还想知道鱼,鹿,苍蝇,蜜蜂,袋鼠这些动物怎样过冬吗?老师介绍一本书给你们看。这就是《少年科学》。(出示书)其中一篇《动物过冬》可有趣了,看了以后,会得到不少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如果有兴趣,老师再介绍两本书给你们看,一本是《有趣的动物》,一本是《中国动物故事集》。好了,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

③承前启后,过渡自然。

任何知识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每节课后或每个章节之后,用小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在总结的基础上预告新的学习内容,使前后内容连接紧密,过渡自然。

举例:一位数学老师讲完等差数列,下节课将讲等比数列时的小结语: 数列:20,10,5,⒉5,⒈25…的第10项是多少?(这时学生立即活跃起来,有的在一项一项地算下去,有的企图寻找什么规律.老师抓住学生此时的心理继续说.)其实第10项是很容易找到的,等下一节课我们讲了等比数列就知道了。

④置疑问难,发展智力。

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争论,或提出新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进行观察、思索、探讨,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这样既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可以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

例1:《司马光砸缸》的小结语

师:司马光采用砸缸的方法救人,如果你碰到小朋友落进大水缸,你会想什么办法去救他? 例2:《蝉》的小结语

师:这一课我们学完了,可是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蝉有没有听觉?课文里说“恐怕没有”。那到底有没有?大家课后去认真观察研究,也可以去请教别人,希望有一天你们能把这个谜揭开。

(3)小结语的种类 ①归结式

在完成教材的新授任务后,采用教师总结,学生回忆和师生讨论的方式,对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系统理解和记忆。

分数基本性质的小结语:

师:今天我们学习分数的性质。通过这堂课,你们自己说说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只要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

师:看来,今天大家都学得很认真,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帮助我们以后解决约分,通分和分数计算等等许多问题。

②练习式

通过指导学生在课上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练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扎实地巩固所学知识,获得完成课外作业练习的方法和范例,把知识转换为技能技巧。

例:《猫》的小结语

师:请把书合上,我们作个仿写练习。做练习之前,我们先讲两点要求:第一,要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的性格,不写外形和其它,专写性格;第二,用总起分述的写法。为了能写好,咱们先讨论一下:你们最喜欢,最熟悉的动物是什么? 生:猴子。

师:如果写猴子,那咱们写它的什么性格? 生:淘气。

师: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它淘气? 生:它一下就爬到笼子顶上,它爬山可快了,还一下子就钻到山洞里。小猴还叫老猴背着爬。猴子还玩打秋千,玩得可好了。有些猴子还叫别的猴子挠痒痒。

师:一般是谁给谁挠痒痒? 生:妈妈给小猴挠痒痒。

师:好,先讨论到这。我们这篇文章的总起句可以怎么写? 生:猴子可真淘气!师:接着可以分别写它在地上,山上,打秋千玩,还可以专门写猴妈妈照顾小猴,背它玩,给它挠痒痒。咱们就这样向课文的作者学习,一定会写好的,再见。

③活动游戏式。

教师在教完谜语诗《画》后,建议回家背给家人听,并在课堂上沿袭一下,教师自己扮演老奶奶:

生:奶奶,今天我们学了一个谜语,你能猜吗?

师:好,我很喜欢猜,你说说看。

生:“远看山有色……”

师:什么,远远地看到山上有蛇?那这蛇一定是大蟒蛇吧。

生:不是蛇,是色。

师:好好,奶奶耳朵不太好,那“色”是什么意思?

生:色是颜色的色。就是说远远看去山上一片青翠的颜色。

④探讨式。

举例:语文课《刻舟求剑》的小结语。

师:那个人的剑没有捞上来,我们同学能不能想个办法,帮他捞上来呢?

生:叫挖沙船把剑挖上来。

生:用鱼网捞上来。

师:用鱼网捞,行吗?

生:不行,因为剑会把鱼网戳破的。

生:用块吸铁石,把剑吸上来。

师:这个方法好不好?

生:不好,如果是铜剑就吸不上来了。

(4)练习:设计《桂林山水》或《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小结语。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导入语和小结语的要领和技巧,希望同学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

思考题及作业:一分钟说话《一次难忘的旅行》、《我喜欢的节日》。

主要参考书目:

⒈《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⒉《教师口语》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版。

⒊《教师口语训练手册》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

⒋《口语训练》董兆杰著,语文出版社1990年7月版。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讲授语和提问语的要领和技巧,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讲授语和提问语的要领和技巧。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练习

抽两学生练习一分钟说话《一次难忘的旅行》、《我喜欢的节日》,两学生自由练习一分钟说话《一次难忘的旅行》、《我喜欢的节日》,师生一起点评。

二、新授

(一)讲授语

⒈讲授语的重要性

讲授,是指教师系统连贯地向学生讲解教材、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语言形 式,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学语言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讲授的形式传输给学生的。讲授语言的好坏,更为直接地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⒉讲授语的要求

讲授语除了符合教师口语基本要求的有关内容外,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通俗明白,深入浅出。对于教材中难懂的词句、深奥的道理、陌生的概念、定理、规则,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易把握。教师的讲授必须善于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做到通俗明白、深入浅出,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接受新知。

举例:一教师给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解释“轮流”。

轮流是指依照次序,一个接一个,周而复始。周而复始是指结束以后重新开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勾玄提要,突出重点。

教师讲授时,应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地进行表述,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春》:盼春,绘春,颂春

《荔枝蜜》:厌蜂,爱蜂,赞蜂,变蜂

地理老师讲授降水过程:上升—冷却—凝结—降水 历史老师讲授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国困—民穷—兵弱 一教师对小学语文《党费》中“乱葬岗子”的解释: 你们懂吗? “乱葬岗子”就是胡乱埋死人的地方。解放前有,解放后没有了。解放前“乱葬岗子”有三种。有的是地主,大地主的坟墓特别高级,特地盖个房子,还有人看着,怕狗给扒了。还有一种不是地主,也不是农民,是生活还可以的人家,是不用人看的。第三种是贫农,没有钱买棺材,卷领席,挖个坑,往里一扔就得了。到时候就尸首堆满了,满山都是,这就是“乱葬岗子”。为什么要立牌子呢?怕狗给扒了。狗是专门吃死人的。上学期就有一课《小英雄雨来》,形容日本鬼子像吃过死人的野狗。同学们见过野狗吗?它吐出长长的舌头,露出利剑似的牙齿,谁见了都害怕……

(3)连贯周密,语义畅达。

第一,话题要集中。有时在讲授时受到意外因素的干扰,不得不暂时偏离话 题,但也要善于调控,及时拨到正题上来。

第二,层次要清楚。在一个话题之下,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怎么讲,要有 一个妥善的安排。

第三,衔接要得当。在一个讲授单位中,语句之间、层次之间要注意衔接。(4)把握讲授的时间。

小学生连续注意的时间不太长,低年级可持续10到20分钟,高年级也不会超过35分钟。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把讲授的主要内容安排在这一时间内。

⒊讲授语的方法

(1)直陈法。用平实的语言把教材内容直截了当地陈说出来的方法。这是最基本、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讲授方法。其特点是使用简便,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讲授直接迅速地感知教学内容,掌握新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是什么意思?(生:早晨)“夕”呢?(生:晚上)早上的花到傍晚才去把它拾起来,从《朝花夕拾》这个题目就可以知道这本散文集是作者的回忆。那么,这本文集所写的事情发生在鲁迅先生一生中的哪个阶段呢?从“朝”—早晨,这个词,我们可以知道这本文集写的是鲁迅先生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那时还是清朝。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哪些生活。

数学老师讲述“黄金分割律”的使用价值:

在数学中有个基本而重要的定律“黄金分割律”,它表示1︰0.618的比例关系。乍看起来,它与生活无关,可是试验美学家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一个长方形,当它的长宽比满足了黄金分割比时,看起来最美最和谐!奇怪吗?毫不奇怪!数学来自自然,只不过是用数字、符号、图形来表示自然规律罢了。数学定律所提示的和谐当然与自然界的美是高度统一的,这就是说,数学是追求美的最有力的工具。一旦认识了这个问题,数学定律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了:利用黄金分割律,在绘画与摄影时,避免了把主景放在画面正中而造成呆板的对称;人们完美设计了电视屏幕、门窗等;发现并应用了重大经济效益的快速优选法;姑娘们的发束也偏侧到脑袋的一侧,增加美感。

(2)具象法。指借助形象化的描绘语言,阐述有关教学内容的方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它能利用人们熟悉的、可以直觉的、能唤起思维表象的事物帮助人们掌握那些陌生的、不易直接感知的事物或道理,引导人们自然地进入理性知识的王国。

一教师讲“惯性”的概念:惯性就像某个人具有的急躁性格,即使这个人睡着了,他的急躁性格还存在,只有当他遇事时才会表现出来。

语文老师讲授文章的材料和结构:这好比一个书店,书店里琳琅满目,但没有分类摆放。各类书籍杂乱无章地放在一起,顾客要书不知从何找起;另一个书店,书籍分了类,而且摆放整齐。可就是书籍很少,顾客不愿去;还有一个书店更糟,不知怎么搞得,书架上空空荡荡。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关门。

一老师讲黄河每年输往下游泥沙重达⒈6×109吨时说:这些泥沙可绕赤道垒一道宽3米,高8米的堤坝,用载重1800吨的火车每天运2500车次,一年才能运完。

(3)例举法。是通过讲述实例来阐明概念、定理、规则等含义的方法。这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讲授方法,不同学科的概念、定理、规则大都可以通过举例来阐释。

胡裕树教授讲语法,讲到汉语的句式时念了一首古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化学老师讲分子的特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例如,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就干了,樟脑丸放在衣橱里不久就变没了,盐在水中很快就不见了,这些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4)比较法。是把两个或几个有同有异的事物、概念、词语、定理等联系起来,分辨其异同或高下的方法。

“忸怩” “腼腆” “扭捏”三个词语的辨析:这三个词都有不大方的意思,“忸怩”是形容词,指不好意思,不大方。“腼腆”也是形容词,意思是害羞,怯生生。而“扭捏”是动词,只不大方的举止。

(5)引用法。是指援引名言、警句、诗词或有关资料来阐述、论证讲授内容的方法。恰当地使用引用法,能增强讲授的说服力。

地理老师讲梅雨季节的气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政治老师讲矛盾互相转换的原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政治老师讲一分为二的分析法: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6)联系法。是使用新知与旧知、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彼此接上关系,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方法。

数学老师讲解文字题:

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

天空飘着云。

⒋8加上⒉1的和除以⒌2与⒊4的积。

和除以积。

(⒋8+⒉1)÷(⒌2×⒊4)

(7)借助法。是借助实物或标本等的操作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方法。运用借助法,具有直观形象的效果。

物理老师讲授“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时,给每个同学发一块硬纸片和软纸片,要求学生从高两米处同时自由落下,观察纸片落地的先后。

⒋练习讲授语:教材137页-140页。

(二)提问语:

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钻研以加深理解的教学语言形式。

⒈提问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那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可见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则强调:“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就把“善问”看成“进学之道”,作过精辟的论述。

可以说,善教者必善问。反之,不善问者必不善教。⒉提问的要(1)提问要明确。

首先,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即: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 么问题。

其次,所提的问题本身要明确。如果问题不明确,学生就无法正确地回答问 题。

《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提问语:

一、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笑?

二、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恨?

三、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鄙?

四、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爱?

五、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骗子行骗为什么会一路绿灯?

(2)提问要适时。提问要与学生认知的进程相吻合,要在学生有疑、有思、欲问、欲解而又苦于不知如何表达之时提问。失时而问,便达不到好的效果。

如:一教师在学生刚预习了《祝福》就问:“祥林嫂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什 么?”

于漪老师上语文课《宇宙里有些什么》:有学生问:“这些恒星系里大都有一 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中的“万万”是多少?全班同学发笑。同学又马上说“我知道了,是“万万”是“亿”。于老师:刚才这个问题我不用回答,可我要问,既然“万万”是“亿”,课文为什么要用“万万”,而不用“亿”?

(3)提问要适度。这主要指问题的深度和难度要适当。所提的问题不能低 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太容易,学生会觉得没劲。问题太难,学生又回答不出。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即:“跳一跳,够得着”。

另外,适度还指提问的数量要适当。不可无节制地“满堂问”,也会使课堂 秩序散乱,学生厌答,影响教学效果。

(4)提问要能启思。陶行知说“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这“巧”与“笨的 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启发思维。提问的“巧”主要通过形式和角度的创新来体现。没有启发性的提问体现为:简单化,机械化,没有回味的余地。

如:白求恩有多大年纪了? 又如:滥用“X不X”的形式提问。

(5)提问语要注意教学策略。一是面向全班。二是因人而问。三是不可逼 问。四是问有沟通。五是把握好语气,语速不宜过快,语音要清晰。

⒊提问的类型

按照答题的思考方式,把提问分为判断型、论证型、说明型、想像型四类。(1)判断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判断,着重培养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形成正确判断的能力。常用“是什么”的语言形式来表述。运用这类提问应避免简单化和机械化。

如:大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谁?

这里的“妻子”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

(2)论证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论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综合能力。常用“为什么”的语言形式来表述。比判断型更有思考价值,有时两者常配合使用。

如: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

本文通篇写祥林嫂,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呢? 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

论证型问题比判断型问题更富有思考价值,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两者经常配合使用。

如: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3)说明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说明,着重培养学生说明的能力。常用“怎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述。也常与判断型提问配合使用。

如:你是怎样构思这篇文章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清晨果树园的幽美景色的?

(4)想像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想像,并予以描述,着重培养学生合理想像的能力。常用“会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述。

如:路瓦裁夫人如果不丢失项链会有什么结果? ⒋提问的技巧。

(1)巧设矛盾、激疑设问。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通过提问揭示这些矛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愚公到底愚不愚?不愚,为什么课文又称他为愚公?

《有的人》一课中,作者为什么用“骑”,而不用“压”?

(2)由易到难、连环设问。一开始就提高难度的问题,容易把学生难倒,使他们失去兴趣。若先提一些浅显有趣的问题作铺垫,让学生尝到一点解决问题的乐趣,再加大难度,就不会觉得太难了。

(3)故布迷津、迂回设问。有些问题本可以照直提问,但那样往往缺少启发性,学生的印象也不深;若采取“迂回战术”,改变提问的角度,有意布设迷津,让学生思路拐一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并加深印象。

《狐假虎威》一课: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

问: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这一前一后是谁在前?谁在后?你的根据是什么?

(4)叩其两端、正反设问。这种提问方法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能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思辩能力。

如: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坚持实事求是会怎样? ⒌ 练习提问语:教材148页。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讲授语和提问语的要领和技巧,希望同学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

思考题及作业:一分钟说话《我喜爱的职业》、《我向往的地方》。

第五、六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评价语的要领和技巧,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通过欣赏特级教师授课实录,进一步掌握教师口语的基本技能。教学重点和难点:

评价语的要领和技巧。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欣赏、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练习

抽两学生练习一分钟说话《我喜爱的职业》、《我向往的地方》,两学生自由练习一分钟说话《我喜爱的职业》、《我向往的地方》,师生一起点评。

二、新授

评价语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点和估价的教学语言形式。⒈评价的功能

(1)沟通教学,提高效率。

例:于漪老师教《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对比的方法来写?

生1:叫人家去玩。

生2:做广告。

师:这样说不恰当。作者这样写很具体,不仅比出了沿途景物的细微差别,而且表露了作者的感情。

(2)调动情绪,激发热情。

例:钱梦龙教《故乡》:

生:迅哥儿是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

师:这话说得多好啊!语言多丰富啊!录音机已经把这句话录进去了。⒉评价的方式

(1)直接评价

肯定式:

师:“死海不死”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 生:简洁。

师:对,简洁。因为题目只有四个字。回答也很简洁,只用了两个字。还有吗?

生:我觉得题目很新颖,看起来是矛盾的,读起来并不矛盾,跟一般题目不一样。

师:讲得好!否定式:

师:什么是事物的特点?

生:事物的特点就是事物的样子。

师:这样回答不确切。应该 说……

肯定否定式:这位学生的朗读声音响亮,音色优美,可徐节奏没有把握好,以后多加注意。

补充式:

师:“致使”是什么意思?

生:以致。师:你讲对了一部分,应该是“以致使得”。

(2)间接评价:这样说对吗?这样做正确吗?这样回答合理吗?你能否说得确切些?请说得等准确些。请仔细看题目。

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经常结合使用。师:楚王冷笑时,表情怎么样? 生:想得很高兴。师:是很高兴吗? 生:显得很得意。

师:再准确一些。生:显得很高傲。

师:对,是很高傲,更恰当的说法是“傲慢”。显示了楚王很看不起晏子。⒊评价的要求(1)态度明确

例:钱梦龙教《变色龙》。

师:这里的坏蛋到底指谁?

生:指赫留金,因为他没有拿到钱。

师:能独立思考很好,但还要深入地想一想,这段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其什么作用?奥楚蔑洛夫再说这些话时,他在做什么?

(2)准确客观:不能一概肯定,都说“好好” “对对”。也不能随意否定。要实事求是。

(3)讲求方法:钱梦龙老师、朱雪丹老师“夸奖式评价法”、黄逸萍老师“命名式评价法”,还有老师用“点睛式评价法”。

三、欣赏欣赏特级教师授课实录。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评价语的要领和技巧,希望同学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

上一篇:得奖有深度的发言稿下一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