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2024-07-26

三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共5篇)

1.三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篇一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编排特点及重难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用游乐园买票问题、运动会上的矿泉水瓶数等素材引出计算问题。)

游乐园买票问题。计算共有多少枝彩笔。计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开运动会时计算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计算运动场共能坐多少人。七仙女摘桃的神话故事。老寿星散步。

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

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法,在这儿,以表内乘法为基础,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而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如12×3就要用到10×3和2×3的口算),在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中又同时巩固了口算。

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再出现“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这样的算理叙述,而是以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方式呈现。再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计算,不再借助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以前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时借助小方块,教学进位时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本单元的难点:难点一,进位问题;难点二,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时划分(共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4课时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 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机动„„„„„„„„„„„„„„„„„„1课时 教学建议:

1.结合情境教学计算问题,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许多计算要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来进行学习,教材上没有专门出现计算法则的文字描述,教学时也不要求学生抽象地叙述法则,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提高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如果学生在理解算理上存在困难,还是应该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比如,可以像九义教材中一样,用一些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时借助小方块,教学进位时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

3.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估算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处处渗透估算的思想,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起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这部分内容课时减少了(原为17课时,现为12课时),主要是因为不进位的乘法删去了,教学的步子更大一些。但必要的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的,因为这部分内容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做准备的,如果基础不打好,后面就会出问题,虽然现在提倡复杂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但必要的训练还是需要的。

第一课时: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P68-69 例1,练习十五1-3题。

教学要求:

1、会用自己的方法口算整十或整百数乘一位数。

2、掌握灵活多样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

3、通过练习,感受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从而受到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会用自己的方法口算整十或整百数乘一位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提问: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说说它画的是哪儿吗?你到游乐场玩过吗?你从图上看见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的说)

明明对同学们有什么要求?你能解决吗?(要求学生说出完整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我们一起来看,书上的小朋友在玩的时候都提出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左图

“请看左图,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乐项目?(旋转木马)根据这个游乐项目,书上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请生读题,师板书)

“这个数学问题里有几个小问题?(两个)谁来解决第一个小问题?(请生口述算式,师板书)谁来解决第二个小问题?(师根据学生的口述列出算式)2×10等于多少呢?你怎样想?四人小组讨论后班际交流。(让学生充分说。只要算理正确,教师都给予表扬。)2.教学例1右图

“接下来请小朋友们看右图,看看书上又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现在,我们请一位小朋友来口述书上的数学问题,其余小朋友仔细思考:应该怎样列算式解决。(请生上台列出算式)20×3又该怎样算呢?告诉同桌你的想法。(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算理:

1、将20看作2个十,3乘2个十是6个十,所以结果是60。

2、20×3就是3个20相加,所以得60。„„)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1题。

(1)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引导学生思考:口算整十或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首先观察算式的规律,再观察积的规律。积的变化是哪个因数发生变化引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由此思考:整十或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相乘,有何简便方法?

2、完成71页练习十五 1题。

3、完成71页练习十五 2题。先结合图找出数学问题后再列式解决。

4、完成71页练习十五 3题。先让学生根据问题,从图里找到相关的数学信息后再列式解决。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2×9=18(元)2×10=20(元)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20×3=60(元)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70 例2,练习十五4-7题。

教学要求:

1、会用自己的方法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认识“≈”。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练习,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美。教学重难点:会用自己的方法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昨天,我们解决了发生在什么地方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接着来看游乐园里还有什么数学问题。请同学们看书P70例2。

二、新课教学

1.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生自己审题后请生口述出数学问题)2.思考:怎样才知道250元够不够呢?(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用29×8的积与250作比较,积比250小就够,否则就不够)谁来列出算式?(请生列算式,师板书:29×8)3.研究估算方法

师:现在咱们已经列出算式了,这个问题你认为怎样算就能比较快的知道结果?你是怎么想到用估算的呢?(这里不用求出积具体是多少,只要知道积是比250大还是小就可以了)4.你准备怎样估算?四人小组讨论后班际交流:将29看作30,30×8=240。(对于估算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说)5.认识“≈”

6.师:240是准确结果吗?(不是)在数学中,我们用“≈”来表示估算的结果。

师示范约等号的写法,生书空练习。

引导生比较等号与约等号的书写的不同之处。7.补充算式的单位,并根据生的口述板书出答语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师:“这里要求我们进行什么计算?你是怎么知道的?(估算,因为结果用的是约等号)

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请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估算的。着重讲评397×3的

2.完成72页练习十五 4题。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3.完成72页练习十五 5题。

请生快速读题并判断:用什么计算方法?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独立列式解决并订正。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让生充分的说)

4.完成72页练习十五 6题。

生独立解决后集体订正。5.完成72页练习十五 7题。

生审题后思考列出算式53×8并估算出结果:约等于400。师:结果刚好是400,那我们该作出怎样的判断呢?到底8分钟能打完吗?(同桌讨论)师:能打完。因为把53看作50的时候,估算结果会比准确值小,也就是说准确值比估算值400大,所以,8分钟能打完。

四、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解决问题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9×8≈240(元)答:250元够买门票。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练习内容: 教材练习十五8-12题。

练习要求:

1、能较熟练口算简单的十或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练习重难点:会用自己的方法较熟练口算简单的十或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具准备: 练习过程:

1.回忆:这两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2.完成72页练习十五 8题。

以游戏形式进行:赛一赛,看谁算得对 3.完成72页练习十五 9题。

生独立解题后订正。并请生说说是怎样口算90×4的。4.完成72页练习十五 10题。

处理方法同9题。

5.完成72页练习十五11题。

先由小组讨论并写出算式再全班交流写出所有的算式,并有规律地排列起来: 3×80 4×60 8×30 6×40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组算式有何特征。6.完成72页练习十五 12题。

生完成后订正。并指导学生学会作一名小小银行家,让自己地零花钱花得真正有意义。结束教学 课后小结 【反思】

本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笔者力图使计算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向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学生实践模式。从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自主提供新知识的探索材料到让学生尝试解答新知识、自己交流归纳算理、总结计算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较好地把握了计算教学的目标。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2、重组教材,渗透系统论思想。

布鲁纳在其《教育过程》中曾经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连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寿命。”教材把进位乘法分为一次进位、隔位进位、连续进位三课时编写,考虑到这几块内容有着共同的知识基础,也有共同的重点——解决进位问题。因此在具体把握教材时,笔者把这前两部分内容(不进位与进位)统一起来,合并在一堂课内进行教学,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与不进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构建的知识形成“链”,而不是堆砌的“知识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认识事物可以从整体入手,再去认识整体中的各个部分。教学实践证明,教材的重新组合,不仅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12×3、18×3为研究重点,通过尝试、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原理。再让经过有针对性地练习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乘法的算理算法。整节课与原教材相比,虽然内容增加了,但学生照样学得很轻松。

3、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思想。因为知识的内化,必须是学生个体针对问题对现有材料和已有知识加以分析,展开思维,才产生迁移的过程。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不同的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本堂课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如何解答一个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式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于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同时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计算一个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时,允许学生既可从高位乘起,也可从低位乘起,让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即进位)时,自己领悟哪一种计算顺序更简便。教师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4、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情境的设计历来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都会精心设计情境,将旧知与新旧,巩固与运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本课的设计在情境的设计上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呈现的方式也缺乏变化,这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是缺乏趣味性的,计算的应用性也难以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74 例1,练习十六。教学要求:

1、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3、在练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美。教学重难点: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题列出算式:

有三盒彩笔,每盒10支,三盒一共多少支? 集体订正答案并请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二、新课教学

1.导入:如果刚才的三盒彩笔每盒是12支,三盒又该是多少支呢? 2.生思考后请生列出算式,师板书:12×3 3.提问:怎样计算呢?如果生实在有困难,师可以适当提示: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然后让生充分说算理。

4.介绍列乘法竖式,师边板书边讲解:就像列加法竖式那样,列竖式的时候也要将数位对齐。将第一个因数12写出来,第二个因数3写在12的下面,3要与12中个位上的2对齐,乘号写在第二个因数的前面。

5.介绍乘法竖式的算法,师边板书边讲解:乘法的运算顺序和加法一致,也是先从个位算起。先用3与12中个位上的2 相乘,结果6写在个位上。在用3与12中十位上的1相乘,乘出来的结果30写在下面,也要将数位对齐,乘完后在30下面画一条横线,然后再将30和6加起来,得到积36。接下来写出单位和答语。

6.生练习“做一做”1.2两小题。师巡视、指导。并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出来。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纠正。

7.介绍竖式的简便写法。同样结合板书讲解:还可以将3与10相乘得到的30中的3直接写在6的前面。(解释:因为6的前面一位就是十位,这里的3也表示30)

8.生练习“做一做”3小题。师巡视、指导。并请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出来。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纠正。

三、练习

1.完成72页练习十六 1题。

先带着学生根据图和文字完整的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口述出来后再要求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笔算出来。最后,将学生的作业展示出来。2.完成72页练习十六 3题。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在作业本上完成72页练习十六2、4题。其中4题要将加法和乘法两个竖式都列出来。

四、课堂小结s 在今天的课堂上,你又学会了什么?你能说说怎样笔算乘法吗?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12×3= 36(枝)12

×3 ×3 6 3 6 3 0 3 6

答:一共有36枝彩笔。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76 例2,练习十七。

教学要求:

1、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初步得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3、通过练习,感受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从而受到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教学具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

21×4 11×4 14×3 请三名学生上黑板上做,其余同学在草稿本上做。然后讲评。着重讲评竖式的写法、运算的顺序。对于第三题,允许不会的学生不做。但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做。然后给出正确答案。并将解板书:3×4得12,满十 的时候和加法计算时一样要向前 × 13 进1.3×10得30后还要加上进上 42 来的十,所以,我们在十位上写40。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2。请小朋友们自己观察主题图,找出解决“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这一数学问题所要的数学信息。师根据生找到的数学信息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完整的板书出来。

2.生自己列出算式和竖式,并模仿复习时第三小题的算法计算。3.讲评:师将学生的做法展示出来(将不同的情况不分对错一一展示),然后请生思考:你认为谁的做法对。说说你的理由。4.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讲解:刚复习时3×4得12,12只有一个十,所以,我们向十位进1,而3×8得24,24里面有2个十,所以,在这里我们向十位进2。30加进的20就得50。所以在十位上写5。

三、练习

1.生做“做一做”

师注意巡视、指导。(尤其是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2.完成77页练习十七 2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图意,完整的口述这个数学问题,再让学生列式并笔算。算后将学生作业展示出来,讲评时强调该向十位进几。(在这里,2×7得14,所以向十位进1。)3.完成77页练习十七 3题。

处理方法同2题。也要着重强调该向十位进几。4.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练习十七1、4题。

四、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课堂上,你又学会了什么?今天的笔算乘法和昨天的有和不同?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一套书有18本,王老师买了3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

18×3=52(本)× 23 52

答:她一共买了52本。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书78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需要连续进位的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并能正确计算s。

2、培养学生的初步迁移类推的能力。

3、在教学中渗透团结友爱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连续进位的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0×4 30×9 9×8 6×50 5×7+8 8×4+3 估算51×3 36×4 298×5 121×2

二、探索学习例3

1、展示平台出示图老师说明:“学校开展秋季运动会,要给运动员们送水,知道每箱水有24瓶,要求9箱水有多少瓶?同学们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瓶?”请学生估算后再分组进行笔算抽生板演,集体评讲,要求回答。

2、师:“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会做了,那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能做吗?试一试”出示137×6,分组探讨、质疑,总结算法,揭示课题。

3、师:“通过你们的观察、讨论,你们知道了什么?”抽生回答,学生补充,得出结论。

1、从各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老师着重强调连续进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应用提高

1、基础练习(1)78页做一做学生看图说明题意后列式计算并回答。师巡视辅导。(2)、练习十八的1题,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实际应用练习十八的4题,分组提问,比比哪组提的问题最多。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同桌互说)。

五、作业布置 练习十八的2、3题。

板书设计: 二、三位数乘一位数

题略 24×9=216(瓶)×39

216 课后小记: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7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5—8题

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进行笔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的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掌握其方法 教学难点: 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 展示平台.教学过程

一、计算出示练习十八的5题的第一横行,247×6 832×4 765×7,学生独立计算抽生板演集体评讲。

二、1、合作学习例4展示平台出示例4学生分组探讨并明确“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后列式解答,集体评讲。(注意书写格式的要求)

2、个人检测79页做一做,生独立分析完成,师巡视辅导。

三、达标练习1、81页6题,明确题意后生列式解答,提醒学生注意格式。7题,全班进行比赛,看看谁算的又对又快。8题,生计算后把结果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知识阅读82页的“你知道吗?”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发言。

二、作业布置练习十八5题剩下的计算。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4、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个人?

634×8=5072(个)634 × 8

5072

答:运动场最多可以坐5072个。

课后小记:

第七课时 :连续进位的多位数乘法

教学内容:81—82页的9—13题

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的乘法。

2.使学生能合理的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续进位的乘法,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教学难点: 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黑板出示口算7×3+6 21×2 6×8+7 3000×2 32+18 240×2 31×3 600×8 120×4 450-80

2、笔算出示:27×3 612×8 253×3 181×5,生独立计算后检查方法和答案。

3、判断对错,81页9题,同桌一起检查,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二、练习1、82页10—12题,找出每道的条件和问题并勾画出来,10题学生独做 2、11、12题在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帮助更好的理解题意,抽生上台画出线段图。师巡视辅导,生列式解答。

三、思维拓展

82页13题,学生观察后讨论回答“这些算式有什么归律?”根据找到的规律说出99×4 99×5 99×6 99×7 99×8 99×9的积是多少。

四、查漏补缺同桌学生互相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根据学生的情况老师做小结。课后小记:

第八课时 :与0相乘的乘法计算

教学内容: 83、84页的例

5、例6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的1—4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的由来。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引入课题

1、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吧?孙悟空因王母娘娘没请它参加蟠桃会而把蟠桃林里的大仙桃给全吃光了,七个仙女去摘桃的时候一个也没摘到。”“一个也没有我们该用什么来表示呀?”“你能列式求出七个仙女一共摘了几个桃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在黑板上,0+0+0+0+0+0+0=0,“小朋友们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0呀?我们还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板书:0×7=0 7×0=0,“0乘7得0,7乘0得0,你们能不能猜猜看,0×3 8×0 0×9的积是多少呢?”学生回答。

3、师:“根据刚才的算式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基础练习83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注意运算符号。

二、新授

1、教学例6师:“我们知道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你们能不能自己解决这道题呢?”

2、平台出示例6,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汇报小结,说说是怎样算的,集体质疑总结出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3、基础练习84页做一做,生独立计算,请学生板演,集体评讲。

三、应用提高 1、85页的2、3题,生做,师巡视辅导。2、85页4题,学生回答并说出原因。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在做这类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85页1题。

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例5图略 例6老寿星每天步行3圈,每圈508米。老寿

星每天步行多少米?

0×7=0 7×0=0 508 0×3=0 9×0=0 0×0=0 × 3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524

答:老寿星每天步行1524米。

课后小记:

0+0+0+0+0+0+0=0 508×3=1524(米)

第九课时 :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教学内容: 86页例7及做一做,87页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使学生养成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 用简便方法计算时要把因数末尾的0写在乘积的末尾。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20×3 200×3 2000×3 12×4 120×4 340×2 师:“口算时是怎样简便的?”学生回答。

二、新授

1、教学例7出示例7生齐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列式。

2、小组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算?试着算一算”

3、请学生板演集体讲平师强调“用简便方法计算时,一位数的因数要写在末尾有0的因数的0前面一位的下面,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4、基础训练例7下面的做一做生独立做,师巡视,了解情况,集体订正,三、课堂练习

87页1题生独立计算,2、3题生明确题意后列式解答。

四、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

板书设计: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例7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80×3=840(元)

280 280 ×3 × 3

840 840 答:一共需要840元。

课后小记:

第十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87、88页4—8题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因数中间有0,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难点: 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时要记着在积的末尾添0。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0×12 30×2 0×0 4000×2 130×3 500×8 70×6 5×60 60×5 140×2

二、练习1、87页4题,生独立计算后把结果填在表中,集体核对。5题生计算并填出结果,订正。7题,生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6题,生审题,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2、思维训练88页8题学生观察,小组分析后填上合适的数全班评讲。

三、小结 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需要注意的地方 课后小记:

十一课时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 89页1—3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的复习整理,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教学难点: 灵活解决问题。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系统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学了些什么内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整理。

二、练习出示

1、估算694×5 107×3 298×2 302×7 97×9学生说出估算结果和想法。

2、口算23×3 2000×5 210×4 32×3 50×8抽生口答

3、计算96×4 428×7 207×8 2800×4生独立计算订正结果。

三、解决问题

出示89页的1、2、3题“请小朋友们自己读题后想一想,这几道题有合适的算法吗?该怎样想?”分组讨论列式解答,集体评讲,核对。

四、小结。课后小记:

十二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90页1—4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对本单元的综合练习,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计算和解题能力。

2、进一步加强学生团结友爱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一、口算

90页1题,生把结果填在书上,老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给予帮助。

二、练习1、90页的2题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师:“这道题用什么方法做合适?”明确了用估算后把结果填在书上。2、3题小组讨论“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得到第二行的数?”(都是乘4后得到的积)生把表补充完整。订正答案。

三、思维训练

90页的4题,分组讨论、质疑找出规律,比比哪组找的规律最完整。根据规律填合适的数。

三、总结。

四、课后小记

2.二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篇二

二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乘法口诀(二)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P72例1 教学目标: 1、利用2―6乘法的推导方法,学习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类推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7的口诀含义,知道每句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 : 熟记7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说图意,列乘法式。 ○○ ○○ ○○ ○○ ○○ ○○ ○○ ○○ ○○ ○○ ( )个( )相加 列式: 2、提问: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 二、新课。 1、谈话引入新课。 2、学生动手用七巧板拼图,学习例1。 (1) 引出连加的结果 。 学生汇报摆一个图形几块,摆几个图形用几块,在学习回答的基础上填好表格。 提问:你知道1个7是多少?2个7是多少?3个7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这些都是几个几个地加? (2)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 提问:你能依据刚才做的练习自己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吗?请学生试着推导,在书上填写。 口诀分别是什么?口诀的含义是什么? (3) 观察7的乘法口诀排列规律。 提问: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口诀排列有什么规律? 提问:为什么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就一个比一个多7呢? 提问:如果7×4=?你忘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想出吗? 3、多种形式熟记7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完成P73练习十六的内容。 N1和N2是巩固7的乘法口诀。 N3、N6、N11是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式最基本的计算形式,通过练习,达到准确、流畅、迅速和正确。 N5、N7、N8、N12以多种形式巩固乘法口诀,增强学生记忆口诀的兴趣,并熟悉口诀之间、口诀与计算之间的联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N4、N9、N10、N13、N14、N15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目的是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认识“倍” 教学内容:P76例2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使学生在直观上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并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含义。 二、新课。 1、分小组,每人用小棒摆出不同个数的正方形。 第一个同学:□ 第二个同学:□ □ 第三个同学:□ □ □ 第四个同学:□ □ □ □ 提问:摆1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 提问:摆2个正方形用( )个4根? 教师讲解:2个4根也可以说是4的`2倍。 提问:4的2倍是什么意思? 教师说明:4的2倍表示有2个4那么多。 提问:摆3个正方形是几个4根? 3个4根是什么意思? 摆4个正方形是几个4倍? 4个4根是( )的( )。4 的4倍是什么意思? 提问:请你说说几的几倍是什么意思? 小结:通过刚才摆正方形,我们知道有几个那么多,就可以说是几的几倍。几的几倍也就是有几个那么多。 2、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摆○。 (1) 第一行摆2个○ 第二行摆6个○ 提问: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那么多? 第一行有几个? 第二行有几个2? 第二行有3个2那么多,我们还可以怎样说? (2) 第一行摆2个○。 第二行摆4个2。 提问:第二行摆的是( )的( )倍。 (3) 第一行摆2个○. 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6倍,想想怎样摆? 3、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什么新知识?“倍”的知识。几的几倍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有几个那么多,就可以就是几的几倍。 三、练习。 1、看图填空。 (1) △△△ ○○○ ○○○ ○的个数有( )个△那么多,○的个数是△的( )倍,也就是( )的( )倍。 (2) □□□□ ○○○○ ○○○○ ○○○○ ○的个数是□的( )倍,也就是( )的( )倍。 2、按要求在下面画○。 △△ (1) ○的个数是△的3倍。 (2) ○的个数是△的5倍。 3、画一画。(用什么都可以) (1) 3的5倍。 (2) 5的3倍。 (3) 4的2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内容:P76例3、P77例4 教学目标: 在理解“倍”的概念基础上,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会应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应用“倍”的知识继续学习。 2、学生动手按要求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4根小棒,学生在桌面上摆。 (1) 学生摆的是老师的2倍,你怎样摆?为什么这样摆? (2) 学生摆的是老师的4倍,怎样摆?为什么? (3) 学生随便摆,摆几倍都可以。问:为什么摆的是老师的这么多倍?几的几倍是什么意思? 二、新课。 1、学习例3,师生共同摆学具。 (1)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几个?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 (2) P76的做一做 第一行摆:3根小棒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5倍 第二行摆多少根?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 求3的6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 求5的4倍是多少?怎样列式,为什么? 提问:从上面的学习,你能知道求几的几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学习解决问题。 (1) 学习例4 提问:图中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根据给出的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 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是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怎样计算?分小组交流为什么?然后全班交流。 (2) P77做一做,指导看图让学生完整地说图意。 3、小结: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总是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这样的题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 三、练习。 1、看图填空。 2、列式解答: (1) 7的4倍是多少? (2) 4的6倍是多少? 3、让学生独立去做练习十七的题目。 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P80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利用图形会独立推导出8的乘法口诀,并能熟记。 2、能应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8的乘法口诀的记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7的乘法口诀。 2、列式计算。 (1) 3个7是多少? (2) 5个7相加得多少? 二、新课 1、谈话导入新。 我们已学过2―7的乘法口诀,今天继续学习乘法口诀。 2、学习例5 (1) 看图要求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同学们在干什么?你从图上看出了什么信息? “学校军乐队每行有8人,站了8行” (2) 学生尝试看军乐队的图形,自己把下面的数轴线上的空格填出来。 (3) 学生汇报。 提问:你是怎样填的?你为什么这样填?看到这条数轴线,你想到了什么?根据数轴线,你能知道今天要推导几的乘法口诀? (4) 请同学推导8的乘法口诀。推陈出新导后向全班汇报。 提问:8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从哪句开始?到哪句为止? 每句口诀是什么?你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5) 观察比较8的乘法算式和8的乘法口诀。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掌握这个规律有什么好处,举例说说看。 (6) 多种形式读、背8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带领学生做书本练习十八的内容。 N1、N2、N5、N12是以不同方式来巩固8的乘法口诀,就加强练习,熟记8的乘法口诀。 N3、N6、N8、N11是基本计算题,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针对情况安排其他练习。 N7、N9、N10是巩固8的乘法口诀,这里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 N4、N13是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可让学生独立解答,针对学生掌握情况,教师再进行指导。 N15是包含多个信息的综合现实问题。此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后,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总是的能力。 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P8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后,会独立推导编制出9的乘法口诀。 2、认识9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和规律,熟记9的乘法口诀,会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计算 (1) 3个8相加得多少? (2) 8个6相加得多少? 2、背6、7、8的乘法口诀。 二、新课。 1、学习例1。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才能取得龙舟比赛的胜利? 教师说明:全队队员团结合作、奋力拼搏、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今天学习9的乘法口诀,也希望同学们拿出这种精神。 (1) 请小组同学合作。 从图上看出什么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结合图形把下面小袋鼠跳的数轴图下的空格填出来。 提问:从数轴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2) 学生独立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 (3) 学生汇报。 提问: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说说每句口诀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问:每一句口诀表示什么?这句口诀的积你是怎样知道的?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 (4) 观察找规律。 观察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规律? 教师说明:通过观察比较,你们找出了这么多规律,应用这些规律可以很快地记住9的乘法口诀。 (5) 判断下面的题对不对,并说出你的理由。 4×9=37 3、记忆和多种形式背诵9的乘法口诀。 4、数学游戏――手指上的9的乘法口诀。 方法:伸出两手,将掌心朝向自己,从左手大拇指起,依次表示1、2、3、4……8、9。几和9相乘就弯曲第几个手指,弯曲手指的左边有几个手指表示几十,右边有几个手指就表示几个一。也就是弯曲手指的左边的手指的个数,表示十位上的

3.一年级第六单元 数学乐园教案 篇三

数学乐园

三门峡市第四小学

杨素丽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82—83页。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下棋游戏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做事情要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在下棋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感受初步梳理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归纳整理知识的好处。

4、初步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倾听习惯。教学重难点:学会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践准备

(一)复习数一数

1、按要求一个一个地数(1)从9数到15。(2)从7数到17.(3)从20数到8.2、看图数一数。

帮他数一数,一共有几双袜子。

问一:一双袜子有几只。提示:可以2只2只地圈一圈。

二:除了袜子还有什么是2只一双的。(手套)

(二)数的顺序。

问:12表示什么?

(三)数的组成

问:2和6组成几?

8可以分成2和几? 10可以分成3和几? 1和8组成几?

9可以分成1和几?6可以分成几和5? 7可以分成几和4? 2和3组成几?

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 2个十是多少?

7个一和一个十组成几? 一个十和2个一是多少?

将15 20 17 12按顺序排一排。

(四)基数与序数

把左边的7只小动物圈在一起。

在从右数第7只小动物的下面画一个○。7只和第7只一样吗?

(五)算一算 连一连,和小伙伴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六)问题解决

舞蹈队一共有15名同学。还差3人没来参加活动。来了几人呢?

二、走进数学乐园

同桌2个玩一玩。

三、堂清检测

1、这些动物各有几条腿?

2、送信游戏。

4.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挂图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他们想和同学们比一比,看谁聪明。有信心战胜喜羊羊和灰太狼吗?

2、那同学们可要做好准备,看看它们出了哪些什么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第一关:小小神算手。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哦,闯过了喜羊羊的第一关。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关:小小玩具店。

五一期间,喜羊羊的玩具店开张了,懒羊羊也来到了玩具店,想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出示玩具)可是懒羊羊在买玩具时却遇到了问题。(出示喜羊羊说的话,生自由读一读)你们能不能帮助他?那么该怎样列式呢?(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1、这道题你会算吗?应该怎样算呢?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给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分组讨论,师参与讨论)

2、汇报交流算法。

3、同学们真聪明,也非常的有爱心,用自己的学具帮助懒羊羊解决了问题,自己还学会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真不简单。

4、巩固练习:书本练习十第1题

57-3= 99-6= 89-7=

65-4= 48-5= 26-2=

5、美羊羊也遇到了难题,你们还愿意帮助她吗?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算式师板书算式)

6、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7、汇报交流算法。

8、练习:(书本练习十二第2题)

30-10= 50-20= 76-40=

38-10= 57-20= 95-70=

三、加强对比,理解算法

1、小结: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懒羊羊遇到的问题,大家比较一下, 35-2=33,35-20=15这两题一样吗?(生:不一样。)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把35分解成30和5,减一位数从个位上减,减整十数从十位上减。)

2、小结: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3、巩固练习:

四、游戏练习,巩固新知

1、同学们你们真的很聪明,那就请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好吗?

前两天,我去逛书店,看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书,价格是26元,可是我只带了10元钱,同学们知道我遇到什么难题了吗?谁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谢谢你,明天我就再带上16元钱去买这本书。

你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战胜了喜羊羊,而且还帮老师解决了问题,真是令人佩服!

2、玩“爬楼梯夺智慧星”的游戏。

教师任选两组学生进行比赛,根据口令同时接力做题,先做完的小组拔智慧星。

(先选出一名学生当主裁判,其余学生当副裁判,然后请参加比赛的两组同学做好准备,按要求进行比赛。最后由主裁判带着大家集体订正,评议)

五、分享收获,感受快乐

5.北师大数学六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立方块组合成的)的形状,并能画出平面图;

2、能把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为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立方块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点:会按要求搭立体图形,并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难点:能把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为立体图形,并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具准备:课件,若干个正方体,彩笔,记录表,硬板。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用多个正方体可以搭出各种不同的立体图形,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立体图形,你们能告诉我它们分别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吗?你用什么方法数的呢?

2、师:搭积木是同学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边游戏一边观察物体搭一搭。(板书课题:搭一搭)P78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活动一: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按指令搭立体图形,观察并画出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师:第一个游戏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搭积木比赛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用5个小正方体积木,搭一个立体图形(如下图)

2、认真观察,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生动手搭,师台上示范)想一想,你们从那个方向进行观察的?我们来看一看小鸟、米老鼠、小女孩他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平面图形?(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上面、左面看又分别是什么形状?)

师: 用课件出示各面画出的图形。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

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生:符合师:这个立体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生:5个

师:这是一个我们熟悉的立体图形。所以很容易想像每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这五个小正方体排列得很规则,没有被挡住的,所以我们很容易就知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二)活动二: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游戏活动,老师这里也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也搭一搭,先看活动要求:

1、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立体图形(如图)。

2、从上面、正面、左面三个不同方向观察,想象它是什么形状,把它画在记录表上。(学生活动、教师示范、教师巡视、学生展示、教师评价)课件出示,板书。

师:这个物体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或4个小正方形?你知道为什么吗?

师:从正面看只看到了3个正方形,是不是只有3个正方体呢?生:不是。师:哪一个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呢?

师:从上面和左面,只看到了4个正方形,是不是只有4个正方体呢?生:不是。(小组里一起指一指被档住的小正方体)课件出示: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一想,要正确画出看到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体是隐藏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画好了以后还要进行对照就知道,看得见的就画,看不见的就不画。

师:下面我们来试一试,先搭出与老师同样的立体图形,再分别指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

(三)活动三: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个游戏活动比赛,小女孩用5块积木搭了一个立体图形,这是她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你能不能把立体图形搭出来呢,分小组进行先看要求:

活动要求:按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师:板书平面图形(学生活动、教师示范、教师巡视、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教师展示)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搭的?

师:引导学生说,我先观察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就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观察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就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观察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就搭出符合左面的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

小结:根据上面的形状我们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就知道隐藏在哪块下面了,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搭好了,那就是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只能搭成一个立体图形。

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请根据以下几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成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师:板书平面图形。(小组活动、出示课件、评价)

师:我们发现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能够搭出两种立体图形。(出示课件)如果没有限制小正方体的个数又应该怎样搭呢?有几种搭法?(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师:搭出这样的图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师生小结)

小结:从两个方向观察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的小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请同学们完成P78最下一幅图。教师评价。

三、全课总结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80页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讲故事:坐井观天

青蛙和小鸟到底谁对了?为什么他们看到的天是两个样子了?(让学生感受观察的范围不一样与他们的观察点有关系)

看来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

活动二:画一画

(贴图)秋天到了,桃子都成熟了,看!落的满地都是呢,有只小猴闻到香味赶来了,前面有一堵墙,什么都看不到了,真着急呀,没关系,爬树可是我的强项,爬到旁边的树上去看一看吧。

师:看,小猴子爬到了这个位置,它是从这一点进行观察的,(描出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观察点,我们把它确定为点A,那小猴在点A处能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它到底能够看到多大的范围呢?我们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学交流,发展空间观念。)

如果小猴继续往上爬,爬到B处或者更高的C处,那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1题:指名画,并说明画法,指出离墙最近的点和看到的范围。

2题:全班汇报交流。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与全班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结板书:观察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

活动三:试一试

1、画出夜晚路灯下杆子的影子。

(贴图)这里有四根同样高的杆子,你能画出它们在同一盏路灯下的影子吗?

如果我们把这四根同样高的杆子看作一个人,那刚才的问题你能解释了吗?为什么人的影子在路灯下会忽长忽短呢?

(学生独立试画,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并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如图(课件出示),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客车行驶到某一位置时(如位置①),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

(进一步感受观察范围的变换与观察点有关系。)

3、师:我们都知道猫和老鼠是一对天敌,当猫看到老鼠就会扑上去捉住它,有这么一只聪明的小老鼠就躲到残墙的后面,可是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可以在哪个区域活动又不会被小猫发现呢,你们愿意帮助它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图2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

足球场内的声音

教学内容:足球场内的声音(教材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用语言表达图中各种量之间的关系。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谈话: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一段音乐给大家。《金蛇狂舞》

你觉得这首乐曲怎么样呢?

这首乐曲的节奏强弱是不是始终一样呢?

师:对这首优美的乐曲节奏很鲜明,强弱变化也很大,时而轻而优美,时而有雄壮有力

激情四射,希望大家这节课也能这样活力四射。

师:大家可能都在电视上看过足球比赛吧!当有精彩进球时,足球场上会是什么状况?

这些声音是长时间一样大小,还是有变化的?有谁注意过这些声音是怎样变化的?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它们的变化情况。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足球场内的声音》。

(二)教学实施

1、下面我们听一段足球比赛时赛场上的录音。

谈话:你们感受到现场的气氛了吗?

2、课件展示描述某足球比赛插内声音的起伏情况的图

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在图上能了解到哪些有关足球比赛的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在这幅图中横轴表示什么?(时间)每一个格表示多长时间?(10分钟)纵轴表示什么?(音量)

3、获取信息。

从这幅图中你获得到哪些信息?

小组内交流,之后全班集体交流。

3、分析图意,研究从图片中得到的信息。

(1)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多长时间?

(2)比赛开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音量是如何变化的?

(3)上半场什么时间足球场内的声音突然变得非常大?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4)在半场休息时,足球场内的音量如何?

(5)描述下半场足球墙内音量变化的情况以及比赛的情形。

(6)比赛结束时足球场内的音量变得如何?

4、深化练习

(1)、问题解决完了,下面老师将这幅图的前半场配上解说请同学们边听边看图再一次感受足球场内声音的变化。

(2)、如果给你们5分钟时间准备同学们能不能将下半场的音量变化情况以及比赛情形用解说的形式叙述出来呢?

5、总结

观察图,横轴中的时间是一定的吗?纵轴中的音量是一定的吗?(他们都是变量)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图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好处呢?

板书:图可以直观的表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试一试。

同学们刚才我们依据图直观的分析和感受了足球场的声音变化情况,下面让我们再次根据对图的观察分析体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海水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定时涨落的现象。

让学生独立对图进行观察分析,体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练一练。

刚才我们是根据图回答了问题,如果让你们根据对变化情况的描述选择合适的图你们能完成吗?

示练一练:首先鼓励学生理解语言所描述的情况,然后分析答案中的三幅图,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点的分析。

3、将练一练选中的第三幅图单拿出来让学生用语言再复述一遍。

上一篇:征文:读书圆我儒商梦下一篇:乡镇政府部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