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2024-09-26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通用8篇)

1.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篇一

油镜便于观察的原理是什么?

用油镜观察时在油镜与载玻片之间加入了和玻璃折射率相近的香柏油,使进入透镜的光线增多,视野亮度增强,使物象明亮清晰。

1.细调节器每旋转一周使镜筒上升或下降0.1mm.一。培养基的配制

原理: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营养需要,培养基即人工培养物,为其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营养的基质。培养基配制好以后必须经过灭菌方能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实验。一次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是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基本的操作,通过本次实验学习微生物实验室中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灭菌方法。

1.称药品的钥匙不要混用

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因为某些成分如蛋白胨极易吸水潮解

调PH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回调。

配制培养基应注意哪些问题?

要选定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基成分要称量准确;PH要适宜;灭菌要严格。

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为什么要立即灭菌?已灭菌的培养基如何进行无菌检查?

防止细菌污染培养基

一旦细菌污染了培养基,由于培养基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菌会段时间内大量产生

这样子就会跟培养物争夺营养物质,另一方面,细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致使培养物死亡。放在37℃的恒温箱中一两天后,培养基上没有生长任何微生物的就可以使用(若有微生物则是以菌落出现的 肉眼可以看见)

二。细菌的单染色技术

原理:单染色法师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所以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碱性染料并不是碱,和其他染料一样是一种盐,电离时染料离子带正电,易于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而使细菌着色。

制备染色标本时的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菌龄的细菌;固定时避免火焰直接烘烤破坏细菌形态;染色时间要适宜;水洗时水不能直接冲在涂片处。

制片为什么要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油和水之间会分层,油就不能与标本接触还有光会发生折射等等原因,这样不利于油镜观察

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原理: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紫色不被脱去,为G+,有的可被脱去,为G-.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乙醇脱色。脱色过度,阳性细菌被染成阴性细菌,脱色不足,阴性细菌被染成阳性细菌

涂片务必均匀,切忌过厚,以免脱色不彻底造成假阳性

要用活跃生长期的适龄菌,老龄菌因体内核算减少或菌体死亡,会使阳性菌被染成阴性菌,故不建议使用。

为什么革兰氏染色所用细菌的菌龄一般不超过24h?

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关键在于细胞壁的通透性的改变,使结晶紫染液可以脱色透出。

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才能保证你的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找事先已知的且和未知菌形态明显不同的G+和G-分别做混合涂片,当和G+做时G+正确显紫色和当和G-做时G-正确显红色,看这个未知菌分别显什么色,若一致,则可确定此菌为G+

或G-。再回过头单做此未知菌的革兰氏染色,显现正确那就证明此染色技术操作正确。

四。细菌的鞭毛染色法

原理: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让他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

1.镀银法染色染色液必须现配先用,不能存放。

Leifson染色法受菌种,菌龄和室温等因素的影响,且染色液须经15~20次过滤,要掌握好染色条件

细菌鞭毛极细,很易脱落,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药小心,防止鞭毛脱落。

染色用玻片干净无油污是鞭毛染色成功的先决条件。

哪些因素能影响鞭毛染色结果?如何控制?

选取的细菌菌种及菌龄要适宜;镀银法染色液必须现配先用;

操作要小心,防止鞭毛脱落;染色用玻片干净无油污

鞭毛染色的菌种为什么要连续传种几代,并且要采用幼龄菌种?

因为菌龄较老的细菌容易失落鞭毛。

五。细菌数量的测定

原理:镜检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有杂质或杂菌常不易分辨。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故细菌不易看清。

1.有压线的菌体,每格只统计上方及右方线上的细胞

因菌液在血球计数板上处于不同的空间,要在不同的焦距下才能看全,所以观察时必须不断调节细螺旋方可找全。

每个样品重复2~3次,若两次差别太大应重测。

哪些因素会造成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误差,应如何避免 ?

仪器的准确度和操作的规范性

所用器材均应清洁干燥,计数板的规格应符合要求或经过校正;必须一次性充满计数室,防止产生气泡。

六。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原理:放线菌细胞一般呈分枝无隔的丝状,纤细的菌丝体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采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将盖玻片倾斜约45°角插入琼脂表面,然后将放线菌接种于盖玻片与培养基接缝处,经培养使放线菌生长在盖玻片上。观察时将盖玻片取下,贴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1.用玻璃纸法接种时,注意玻璃纸与培养基之间不能有气泡,以免影响其表面放线菌的生长。操作过程,切勿动玻璃纸菌面上的培养物。

玻璃纸培养和观察法是否可以应用于其他微生物类群的培养和观察?为什么?

可以应用于霉菌。

镜检时,如何区别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基内菌丝分枝繁茂,无色或产生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而呈现黄、绿、橙、红、紫、蓝、褐、黑等各种颜色。气生菌丝颜色较深且较基内菌丝粗,直径为1~1.4μm,直形或弯曲状,有分枝,有的产生色素

七。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原理:酵母菌是多行的,不运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已有明显分化,菌体比细菌大。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他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活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是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1.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再盖上盖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而影响观察。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美蓝染色法对酵母细胞进行死活鉴别时为什么要控制染液浓度和染色时间。

美蓝浓度高和染色时间过长都会增加酵母菌的死亡,美兰有氧化性,浓度太高会使活菌很快致死,浓度低老龄细胞与活细胞不易区分;染色时间短,活细胞还没从蓝变无色,观察到的活细胞数量会比预计的少,染色时间长,活细胞数量也会减少

显微镜下,酵母菌有哪些特征区别于一般细菌?

酵母菌菌体呈圆形、卵形或椭圆形不同于一般细菌的形状;酵母菌菌体比一般细菌大。

八。霉菌形态的观察

原理:霉菌营养体是分支的丝状体,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又可分化出繁殖丝。不同霉菌的繁殖丝可形成不同的孢子。霉菌的个体比细菌和放线菌大的多,故用低倍镜即可观察,常用的观察方法有直接制片观察,载波湿室培养观察法和玻璃纸透析培养法三种。霉菌菌丝体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且孢子丝易飞散,故在直接制片观察时常用乳酸石碳酸棉兰染色液。其优点是:细胞既不变形,又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还能防止孢子飞散。染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使物象更清楚。

1.琼脂块的制作应注意无菌操作

载玻片培养时,尽可能将分散的孢子接种在琼脂块边缘,且量要少,以免培养后菌丝过于稠密影响观察。

制片时,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加盖时勿入气泡和移位。

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主要区别?

放线菌与细菌需要在油镜下才能观察清楚,而霉菌和酵母菌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

细菌:为细而短的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微小),主要形态有:球、杆、螺旋状等。(部分杆菌还可形成芽孢)

放线菌:存在分枝丝状体和菌丝体,革兰氏阳性菌,有孢子丝和孢子(球形、椭圆形、杆状、柱状)。

酵母菌:单细胞,菌体呈圆球、卵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柠檬形、尖形等。菌体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部分处于出芽繁殖过程中菌体还可观察到芽体,大多数菌体上还有芽痕。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到几十倍,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并还可看到孢子囊梗、囊轴、孢子囊、包囊孢子等。

九。酸奶的制备和乳酸菌的分离

原理: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发教程乳酸使其PH降至酪蛋白等电点附近从而使牛奶形成凝胶状;其次,乳酸菌还会促使部分酪蛋白降解,形成乳酸钙和产生一些脂肪,乙醛,双乙酰和丁二酮等风味物质。发酵过程通过双菌或多菌的混合培养实现。其中杆菌先分解酪蛋白为氨基酸和小肽,由此促进了球菌的生长,而球菌产生的甲酸又刺激了杆菌产生大量乳酸和部分乙醛,此外球菌还产生了双乙酰这类风味物质,达到了稳定状态的混合发酵。

酸奶制作为什么混菌发酵?

为了发酵均匀和完全

十。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原理:在pH 12.0-12.6碱性环境中,线性的大分子量细菌染色体DNA变性,而共价闭环质粒DNA仍为自然状态。

将PH调至中性并有高盐浓度存在的条件下,染色体DNA之间交联形成不溶性网状结构,大部分DNA和蛋白质在去污剂SDS的作用下形成沉淀,而质粒DNA仍为可溶状态,通过离心可除去大部分细胞碎片、染色体DNA、RNA及蛋白质,质粒DNA尚在上清中,再用酚氯仿抽提进一

步纯化质粒DNA。

1.注意提取质粒DNA的各步骤应始终在低温下进行。

2.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篇二

关键词:DSRC,通信机制,专用短程通信,智能交通

1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交通安全、舒适、高效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诞生了。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简称DSRC)是智能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通信协议之一。研究该通信协议对于ITS的普及应用有着关键的意义。国际上已经形成以欧洲CEN/TC278、美国ASTM/IEEE和日本ISO/TC204为核心的标准化体系。2007年我国正式颁布了系列国家标准(GB/T20851-2007),推动了DSRC在国内的研究和开发。

本文对专用短程通信协议(DSRC)的体系结构以及通信原理进行了分析,为实现ITS中最重要的高速车辆间通信提供了重要参考。

2 DSRC体系结构概述

参照开放系统互联(OSI)体系结构的7层模型,现有的DSRC可划分为物理层(L1)、数据链路层(L2)和应用层(L3)。在此基础上DSRS协议结构如图1所示[1]。

B-K E—广播核心单元

I-KE—初始化核心单元

T-K E—传输核心单元

2.1 DSRC体系结构组成分析

2.1.1 物理层

该层位于体系的最底层,规范了传输媒体及其上下行链路的物理特性参数。该层提供同步、定时功能,同时控制信道的激活、保持、切换和释放,并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借口参数,其中包括:载波频段、通信速率、调制方式、通信系统、误码率等。

2.1.2 数据链路层

该层位于体系的中间层,定义了帧的具体结构,提供可靠传输、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该层可氛围L L 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MAC(媒体访问控制)子层[2]。

LLC:该层主要是进行PDU(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化,解释收到的命令P D U并生成相应的相应P D U,以及执行数据流的控制和差错控制、校正。

M A C:该层主要进行帧控制,对L P D U的分段和重组,P D U的收、发却仍,C R C校验等。帧结构是M A C层甚至是整个协议的关键性内容,对比国外标准可知,DSRC协议最主要的差异是帧结构的不同,即帧中包含的各个时隙的时间长度是否一致。而我国采用的标准和欧洲一致,即采用变长结构。

2.1.3 应用层

该层为DSRC协议的最高层,主要是讨论应用程序用于同网络通信所需要的各种技术。

该层是在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提供特定的应用服务,如实现通信初始化和释放程序、广播服务支持、远程应用相关操作等。

2.2 DSRC系统的组成分析

专用短程通信设备基于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简称DSRC)规范,主要包含路侧设备(Road Side Unit,简称RSU)和车载设备(On Board Unit,简称OBU)两部分,通过路侧设备和车载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实现路网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流。DSRC是一种小范围无线通信系统,它作为车-路的通信平台,通过信息的双向传输将车辆、道路有机地连接起来[3]。如图所示2。

RSU是OBU的读写控制器,由加密电路、编解码器电路和微波通讯控制器等组成,以DSRC通讯协议的数据交换方式和微波无线传递手段,实现移动车载设备与路侧设备之间安全可靠的信息交换目的。

OBU是一种具有微波通信功能和信息存储功能的移动识别设备。OBU本身既可以作为独立的数据载体成为单片式电子标签,也可以通过附加一个智能卡读写接口,实现扩展的数据存储、处理、访问控制功能,而成为双片式电子标签。智能卡的引入,不仅使电子标签的扩展存储空间大大增加,可以容纳更多的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电子钱包形式的金融储值卡使用,大大降低了系统营运的风险[4]。

3 DSRC协议的通信原理分析

结合实际的需求特点,可以将DSRC协议的通信流程分为建立连接、信息交换、连接释放3个基本流程[5]。

首先,建立连接。对比TCP/IP协议中的3次握手过程,路侧单元利用物理层下行不断地发送帧控制信息,当车载O B U驶入有效发射区域时接收到该信息,回复相应的请求。路侧单元收到请求后做出响应,然后发送给O B U。之后O B U进行确认,路侧单元收到确认后进行信息核实,连接建立成功。

第二,信息交互。利用前面建立好的连接,针对应用服务类型进行数据交换。此过程最重要的是差错控制。可以通过重传计数器,控制重传等待时间等方法解决。

最后,连接释放。R U S向O B U发送释放连接信息,O B U接收信息,确认要释放连接,设定连接释放计数器,由连接释放计数器释放连接。整个数据流如图3。

4 DSRC技术关键问题研究

虽然DSRC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是还存在如下有待解决的问题。

4.1 RSU发射功率及其分布

对于不停车收费系统,只需要在特定的位置安装一个或者几个RSU单元即可。但是对于某些系统,需要安置多个R S U单元,这样RSU单元之间的距离,抗相互干扰等成为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今后的研究要着重于如何设计R S U的发射功率和分布。

4.2 布网问题

DSRC技术不可能做为首要的通信技术,所以载体平台不会投入太多,这样就导致有限的资金投入如何最大化建设基础设施。所以D S C R技术是否能利用目前的公网设施实现通信也是待解决的问题。

4.3 应用层程序设计问题

DSRC技术能用于哪些层面,需要设计者在应用层程序上进行不断的开发,对比Wifi等相关技术,真正区别其能否广泛应用,在于未来应用程序是否能和D S R C标准相连接。

参考文献

[1]陈凌旭.DSRC协议数据链路层的研究及部分实现.西南交通大学,2005-04-01.

[2]范庆彬.DSRC技术及其通信机制的研究.研究与开发,2010-06-10.

[3]杜水荣.电子不停车收费应用中的DSRC技术比较.企业技术开发,2009.

[4]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2007

3.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篇三

[关键词]通信原理实验 实验效果 改进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通信专业的学生和科技人员不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有较强的工程概念和动手能力及开拓创新和快速适应工作的综合能力。《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内容广、难度大,为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扎实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通信基本问题的能力和积累一定的方法,配有相应的实验课程。传统的本科通信原理实验课程多以实验箱进行验证性实验为主,只需学生在相应的接口中插入导线,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正确连接即可实现,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也起不到通过实验加深理论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有部分高校进行了改革,如采用EDA平台进行通信系统仿真设计[1]和FPGA平台+单片机进行系统设计[2],但由于学时、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往往不能在通信原理实验课程中实现,而只能在通信专业课程设计环节中完成这方面的教学工作,对实验课程的效果改进帮助不大。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进的基本思路

通信原理实验的学时数多为16-20学时,实验时间是在课堂教的相关内容结束以后交叉进行,能够进行8个验证性实验和1个综合性实验,典型的实验内容为PAM调制与解调、PCM调制与解调、FSK调制等项目,由通信原理实验箱实现。

我们在通信原理实验课程中选用的实验箱是南京恒缔公司的HDB621B,该实验箱能够满足验证性实验的基本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通信原理实验环节的教学效果,在现有的实验学时的条件下,需要挖掘原有的实验设备的潜力。HDB621B实验箱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单次实验中学生只能使用其中某一部分,还不能模拟设计一个接近真实的通信系统,学生的实验侧重在数字技术,对一些常用的模拟技术并不涉及,这跟现在的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不是很相符,也欠缺对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的训练。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该实验箱配套的实验指导书规定的步骤,可以完成一系列通信原理实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验证性实验的主要缺点是扩展性、操作性不强,学生除了按照事先规定好的步骤完成实验外,并不能根据实验原理实现额外的操作,只能被动地实验,其结果是完成实验以后,学生可能记录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波形,但是对这些数据的产生原理和目的,却没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实验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针对上述问题,在不额外购置新实验设备的情况下,较好的作法是深入挖掘原有实验箱的潜力,结合通信原理课程的特色,对实验箱进行改进。例如,实验箱原有的各种载波信号都是固定不变的,而这些载波信号是由高频振荡电路生成并引入各个模块,于是可以将原有的高频振荡电路中的电容由固定电容替换成可变电容,以此来获取各种不同的载波信号,学生可以自己改变可变电容的值,获得各种欠调节或过调节信号,经过与理想调制信号相比较,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入的实验效果。在每次实验之前,由实验指导教师,将改进之处的电路结构和原理解释清楚,并要求学生着重加强在改进步骤处的实验,同时,指导教师应该强调在实验报告中对这部分内容的总结,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对PAM实验的改进

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脉冲幅度调制)实验是通信原理实验的第一个系统性实验,下面将以这个实验为例说明本文所提及的对实验电路改进的方法。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抽样脉冲去调制基带信号,将幅度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幅度离散的已调信号,奈奎斯特低通抽样规定当抽样频率大于等于两倍的信号最高频率时,可以实现无失真抽样。在实验箱中,由555定时器生成了16kHz的方波信号作为抽样脉冲,但由于振荡电容固定,此方波信号的频率不可变。学生在做这部分实验的时候,只能得到一个16kHz的已调信号,过程和结果比较单调,不会产生很大的实验兴趣。

为了加深实验效果,可以将电路进行如下改进,将图1中CA601处的电容焊下,引出两个触点,在做PAM实验的时候提供一个可变电容箱给学生,要求他们在实验中将电容箱接入CA601对应的触点,并调节电容箱输出电容的大小,因为CA601电容是555定时器的输入振荡电容,就可获取多个不同频率的抽样脉冲,例如小于信号频率、约等于2倍信号频率和远大于两倍信号频率这3种信号,以这些抽样脉冲去调制原始信号,会产生过调、欠调和正好匹配的三种情况。于是,学生可以从实验结果波形(图2)明显感受到低通抽样定理的作用,实验效果良好。

图1 555定时器生成抽样脉冲电路图

(1)欠调信号 (2)过调信号 (3)适调信号

图2 PAM实验结果波形

在上述改进方法中,电路的改进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任课教师在每次开始实验之前,应将改进的原因结合实验对应的通信基本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并要求学生按照实验原理自己设计频率范围,做到在实验的时候心中有数,而不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实验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提高做实验的效果。

总结

本文主要论述了对通信原理实验的一些改进思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综合考虑实验学时和设备的限制,在不对原有系统进行大规模更新的条件之下,对已有实验箱进行简单改造,成本低、见效快。(2)在验证性实验中依托通信原理的基本内容引入部分设计性元素,增强实验的操作性。(3)起到了良好的互动作用,可以部分地解决实验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激发学生在实验之后主动去理解实验原理的热情。实践证明,在对通信原理实验进行改进之后,学生对通信原理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性都很高,从实验环节反馈到课堂教学环节的收获也有所提高,实验效果显著改善。

项目基金:贵州省科技基金(黔科合J字[2007]2201号),贵州省精品课程项目(2007)。

参考文献:

[1]张秀丽,鲍程红.通信原理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12):14-17.

[2]寇艳红.通信原理开放性实验项目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1):105-107.

[3]樊昌信,等.通信原理(第6版) [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4.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篇四

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容量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下的一个相对量、当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的集聚超过一定的极限,将造成人们最基本的环境要求,超出了人们的忍受程度,并使社会、文化环境遭到破坏,而再也难以恢复时,也存在一个绝对量。城市环境容量是相对量和绝对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平衡的稳定值。城市形态:由结构(要素的空间布置)、形状(城市外部的空间轮廓)和相互关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所组成的一个空间系统。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交通预测: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土地使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客、货运输的发展趋势、交通方式的构成、道路的交通量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估量。

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以及三位空间环境的设计。“二书一证”: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工程必须呈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包括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个基本环节,通常称“二书一证”。

历史地段:历史地段在我国统称也称历史街区。它是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风貌想对完整的地段。对于城市中的历史地段而言,还应具有具体的生活内容,通常称历史街区。

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是指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城市战略发展计划: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前的先导研究,在我国近几年规划编制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其关注点是对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因素的先行研究,即有关城市长远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物质环境的主要因素。公交优先:是一种新型的交通管理模式。在繁忙的大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主导作用。

简答题 1、17世纪巴洛克时期罗马改造以及绝对君权时期的巴黎改建的城市设计特征。

巴黎改建:1分离贵族和贫民区2完成大十字和两个环路的建设3重视绿化与公园的建设4把城市分区5改善城市排水、供水、电力等市政设施。评价:巴黎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未能解决城市平民窟问题,也未解决交通问题。但巴黎改建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但其大胆改革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罗马改造: 17世纪巴洛克时期,封丹纳作为改建罗马的的规划师,修直了几条街道,建造了几个广场和25座以上的喷泉。开辟了3条笔直的道路通向波波罗城门。它们的中轴线在城门之间的椭圆形广场上相交。在交叉点上安置一个方尖碑,作为3条放射式道路的对景。他用高的方尖碑来标识这个城市北门的主要入口的关键位置。这个时期轴线构图被广泛运用,重要建筑物往往属于教皇或权臣,放在城市的中心。建筑物的体积构图受到了强调。多数教堂采用单一空间的集中式构图,具有更强的纪念碑性格。这种构思符合教廷建立中央集权帝国的梦想。

2、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要求和内容与文物建筑保护的要求和内容有什么不同? 文物建筑保护单位本身应该采用保存的保护方式,即在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的基础上,作必要地维护性的修缮、加固和恢复性的修复,以不改变其原貌为原则。如果和城市建设发展有冲突,或者存在的环境已经被破坏而无法改变时,可以对其采取整体移位或原地原样、原材料复建的方法。对尚未完全探明的地下历史遗存,应采用冻结保存的方法。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要保持历史地段的风貌特征和城市生活,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即在保存其真实的历史遗存和历史风貌的同时维持并发展它的使用功能,保持它的活力,促进城市繁荣,使该地段居民的生活条件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并使该地段适应城市整体发展的要求。内容可归纳为建筑的保护,街道格局,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的保持三方面。3、6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和变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世界中形成和发展了丰富的后现代社会思潮,西方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思潮都处于混沌交锋的大转折时期。在城市规划领域,从强调理性的现代城市规划转变为注重社会文化的后现代城市规划,人本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的思想核心。注人类环境—行为的研究,深化设计方法,把城市环境主要理解为一种综合的社会场所。按照使用者的要求,在环境中寻求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理想和爱好的场所与形态。这一时期各国都把历史遗产保护提高到了重要高度,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突出贡献:马丘比丘宪章 发展了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思想

4、居住用地和规划原则?P96 1)居住用地规划要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组成部分,协调和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关系,在规模、标准、分布与组织结构等方面,确定规划格局与形态。

2)居住用地的规划组织要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的秩序与效能,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3)居住区用地规划,要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使居民更多地接近自然环境,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

4)居住用地规划要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和标准,在位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区环境的前提下,确定建筑的容量、用地指标,并结合地理的、经济的、功能的因素,提高土地的效用,保证环境质量。

5)城市居住区作为定居基地,具有地域社会即社区的性质,居住用地规划要为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提供空间与设施支持。

比较田园城市与美国新城市主义的思潮? 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理论形态特征?

2、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背景、作用及内容

3、通过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向和特点分析我国公交优先的原则

5、城市设计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6、我国环境保护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7、居住区用地规划的原则

8、“田园城市”理论与80年代末流行的“新城市主义”设计思潮的异同。

9、举例

一、两个典型城市,试述西欧疏散于限制发展各大城市的尝试。10、60年代城市规划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和变化。

5.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篇五

1.信息是客户事物的属性和相互联系特性的表现,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或运动状态。

2.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3.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的具体物理表示形式,具有确定的物理描述。

4.通信系统主要由5个基本系统元件构成:信源、转换器、信道、反转换器、信宿。源系统将信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适合在传输系统中传输的信号形式,通过信道传输到目的系统,目的系统再将信号反变换为具体的信息。

5.通过系统的传输的信号一般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表达方式:模拟信号是一个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即在时间特性上幅度(信号强度)的取值是连续的,一般用连续变化的电压表示。数字信号是离散的,即在时间特性上幅度的取值是有限的离散值,一般用脉冲序列来表示。

6.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1)信道带宽:是描述信道传输能力的技术指标,它的大小是由信道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信道能够传送电磁波的有效频率范围就是该信道的带度。(2)数据传输速率:称为比特率,是指信道每秒钟所能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数,记为bps,常见的单位有Kbps、Mpbs、Gbps等,数据传输速率的高低,由每位数据所占的时间决定,一位数据所占用的时间宽度越小,则传输速率越高。(3)信道的传输能力是有一定限制的,信道传输数据的速率的上限,称为信道容量,一般表示单位时间内最多可传输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4)波特率: 是传输的信号值每秒钟变化的次数,如果被传输的信号周期为T,则波特率Rb=1/T。Rb称为波形速率或调制速率。(5)信道延迟=计算机的发送和接收处理时间+传输介质的延迟时间+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响应时间+通信设备的转发和等待时间。(6)误码率:是指接收的错误码元数占传送总码元数的比例,即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7.数据的传输方式有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两种,并行通信用于较低距离的数据传输,串行通信用于较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8.通信线路的连接方式:点对点连接方式、多点连接方式。9.信道的通信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10.信号的传输方式: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11.常用的同步技术有两种:异步传输方式和同步传输方式。

12.通信系统的模型组成:信息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受信者和噪声源。13.信息源(简称信源)的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14.发送设备的作用是产生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即使发送信号的特性和信道特性相匹配,具有抗信道干扰的能力,并且具有足够的功率以满足远距离传输的需要。因此,发送设备涵盖的内容很多,可能包含变换、放大、滤波、编码、调制等过程。对于多路传输系统,发送设备还包括多路复用器。

15.信道是一种物理煤质,用来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

16.接收设备的功能是将信号放大和反变换(如译码、解调等),其目的是从收到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电信号。

17.受信者(简称信宿)是传送消息的目的地,其功能与信源相反,即把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如扬声器等。

18.模拟通信系统:

20.信道:控制信道用于携带信令或同步数据,可分为广播信道、公共控制信道和专用控制信道。

(1)广播信道(BCH):包括BCCH、FCCH和SCH信道,它们携带的信息目标是小区内所有的手机,所以它们是单向的下行信道。

(2)公共控制信道(CCCH):包括RACH、PCH、AGCH和CBCH,RACH是单向上行信道,其余均是单向下行信道。

(3)专用控制信道(DCCH):包括SDCCH、SACCH、FACCH。

21.模拟调制系统:载波调制与解调的定义:载波调制即按照原始基带信号(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高频载波某些参量的过程。

按照载波的种类可划分正弦载波调制和脉冲载波调制。按照调制信号的种类可划分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正弦载波模拟调制可分为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

22.数字基带传输系统:(1)数字基带信号:未经调制的数字信号,它所占据的频谱是从零频或很低频率开始的。(2)在某些具有低通特性的有线信道中,特别是在传输距离不太远的情况下,基带信号可以不经过载波调制而直接进行传输。

(3)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有:单极性非归零波形、双极性非归零波形、单极性归零波形、双极性归零波形、差分波形和多电平波形。

(4)信道信号形成器(发送滤波器)的功能是产生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5)误码产生的原因:(1)码间串扰(2)信道加性噪声

(6)无码间串扰的条件:(1)时域条件;(2)频域条件(奈奎斯特第一准则)(7)眼图:是指通过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基带信号波形,从而估计和调整系统性能的一种方法。

23.数字带通传输系统:(1)数字调制:把数字基带信号变换为数字带通信号(已调信号)的过程。

(2)数字解调:在接收端通过解调器把带通信号还原成数字基带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解调。

(3)数字调制技术有两种方法: 利用模拟调制的方法去实现数字式调制;通过开关键控载波,通常称为键控法。

(4)基本键控方式:振幅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

(5)振幅键控(2ASK):是利用载波的幅度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其频率和初始相位保持不变。

(6)2ASK/OOK信号的产生方法通常有两种: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

(7)2ASK信号解调方法 :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和 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法)(8)频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频率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

6.通信原理考试总结 篇六

通信目的是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信息的时空转移,即把消息从一方传送到另一方。

2.为什么要进行载波调制呢?

第一,通过调制,把基带信号的频谱搬至较高的载波频率上,是已调信号的频谱与信道的带通特性相匹配,这样就可以提高传输特性。

第二,把多个基带信号分别搬移到不同的载频处,以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提高信道利用率。

第三,扩展信号带宽,提高系统抗干扰、抗衰落能力,还可以实现传输带宽与信噪比之间的互换。

因此,调制对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3.门限效应:输出信噪比不是按比例随着输入信噪比下降,而是急剧恶化,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解调器的门限效应。

4.频分复用是一种按频率来划分信道的复用方式。在FDM中,信道的带宽被分成多个相互不重叠的频段,每路信号占据其中一个子通道,并且各路之间必须留有未被使用的频带进行分割,以防止信号重叠。在接收端,采用适当的带通滤波器将多路信号分开,从而恢复出所需要的信号。

时分复用:借助把时间帧分成若干时隙,各路信号占有各自时隙来实现在同一信道上传输多路信号。

1k=05.无码间串扰的时域条件:h(kTS)=0k为其他数

6.无码间串扰的频域条件:∑ H(ω+2πi/Ts)=Ts|ω|≤π/Ts

7.随参信道:特性随机变化的信道称为随机参量信道。

8.信道容量:是指信道能够传输的最大平均信息速率。

9.通信系统的组成功能:

①信息源: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②发送设备:产生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即使发送信号的特性和信道特性相匹配,具有抗干扰的能力,并且具有足够的功率以满足远距离传输的需要。③信道:是一种物理媒质,用来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

④接受设备:将信号放大和反变换。其目的是从受到减损的接受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信号。

⑤受信者(信宿是传送消息的目的地):功能与信源相反,即把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

10.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功能:

①信息源编码与译码:

一、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即通过某种数据压缩技术设法减少码元数目和码元速率。

二、完成A/D转换。即当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信号时,信源编码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②信道编码与译码:信道编码的目的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③加密与解密:为了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

④数字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就是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

⑤同步: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一致,是保证数字通信系统有序、准确、可靠工作的前提条件。

11.眼图,是指通过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基带信号波形,从而估计和调整系统性能的一种方法。

眼图可以定性反映码间串扰的大小和噪声的大小,眼图还可以用来指示接受滤波器的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改善系统性能。同时,通过眼图我们还可以获得有关传输系统性能的许多信息。

12.由于在2PSK信号的载波恢复过程中存在着180°的相位模糊,即恢复的本地载波与所需的相干载波可能同相,也可能反相,这种相位关系的不确定性将会造成解调出的数字基带信号与发送的数字基带信号正好相反,即“1”变“0”,“0”变“1”,判决器输出数字信号全部出错。这种现象称为2PSK的“倒π现象”或“反相工作”。

1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一、误码率:①对同一调制方式,采用相干解调方式的误码率低于采用非相干解调方式的误码率②若采用相同的解调方式,在误码率相同的情况下,所需要的信噪比2ASK比2FSK高3dB,2FSK比2PSK高3dB,2ASK比2PSK高6dB,③若信噪比一定,2PSK系统的误码率比2FSK的小,2FSK系统 的误

码率比2ASK的小。

二、从频带宽度或频带利用率来看,2FSK系统的频带利用率最低。

三、若传输信道是随参信道,2FSK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14.时分复用的优点:便于实现数字通信、易于制造、适于采用集成电路实现、生产成本较低。

15.伪随机噪声具有类似于随机噪声的某些统计特性,同时又能够重复产生

16.m序列是最长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

17.本原多项式:一个n次多项式f(x)满足条件①f(x)为既约的;②f(x)可整除(xm+1),m=2n-1;③f(x)除不尽(xq+1),q

18.简述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在发送端被传输的信息序列上附加一些监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以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规则检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一旦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将受到破坏,从而发现错误,乃至纠正错误。

19.2FSK通信系统中若“1”码与“0”码对应的信号幅度不相同,对传输信息有影响吗?为什么?

答:没有影响。(3分)

因为2FSK通信系统中,数字信号调制在载波的频率当中,频率对应不同的数字信号,和幅度没有关系。

20.脉冲编码调制:通常把从模拟信号抽样、量化,直到变换成为二进制符号的基本过程。

7.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篇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应当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高等教育本身的创新。以教育创新实行创新教育,而教育创新的内容包含思想和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模式和内容创新、方法和手段创新、政策和管理创新。

作为教师,首先关注的是教育模式、内容以及方法等直接元素的创新,探索每个教学过程的新模式,将是实现创新的有效手段。因此,寻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涵实现的最佳切入点是教育创新的关键所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正是这样一个切入点。

1 研究现状

《通信原理》是电子与信息类专业(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的重要必修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是现代通信的支撑技术。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各种现代通信技术、设计各种通信系统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目前国内《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基本立足于以往的教学方法即传统板书模式或者多媒体课件(电子板书)形式,课程设计为一周理论设计。

2 主要研究内容

2.1 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板书、仿真课件、电子课件(教案)三者结合并用,且以板书为主。

(1)传统板书:关键章节采用传统板书教学方法

板书教学方法适用于理论公式推导多的课程,如数字通信原理课程。

其优点:用笔尖带着学生思路走,能够集中学生精力。如数字基带信号频谱分析过程,需要复杂的理论推导过程,使用板书教学,通过一步一步公式推导,学生能跟上思路。

而用多媒体电子板书教学,不可能把所有细节都展现给学生,学生对内容理解半生半熟,结果造成课堂精力分散,产生困倦感,效果不佳。

(2)仿真课件

对于抽象的内容,比如2ASK、2FSK、2PSK等的误码率分析,通过MATLAB仿真课件对其进行仿真,很轻松地获得三种动态曲线,而且可随时修改参数把最佳状态展现出来。既明了又有说服力,而且可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透彻的传授。见图1所示。

(3)多媒体电子课件

在每节课讲授新内容之前和讲授新内容之后,分别利用多媒体电子课件进行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再就是对叙述性多的,公式推导少的章节如第1章绪论、第4章信道,利用多媒体电子课件可节省课时,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2.2 充分利用网站资源

(1)网站建设及资源

本网站基于ASP技术和Access数据库构建。网站除了能显示丰富的信息资源外还实现了如后台登录、留言、教师简介、课程介绍、教师介绍等模块功能。

主要内容有教师介绍、多媒体课件、仿真课件、习题解答库、历年校通信原理考研题、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实验讲义、课程设计题目等等。学生随时进入网站对其任何内容浏览学习。最方便的是通过网站实现在线答疑,因此大大方便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部分网站页面见图2所示。

(2)后台管理系统

随着学科的发展还要经常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如图2(c)所示,更新网站内容,完善网站内容,随时增加学科前沿技术,以利于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2.3 课程设计内容及设计手段的改革措施

以往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理论设计时间为一周,匆匆茫茫提交上来,没有实质结果。

从06级开始进行了改革:设计内容采用SIMULINK进行系统设计和仿真,所设计的系统要求实现硬件制作,而且要求测试。那么实现过程必须到实验基地去完成。每个环节都是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的。

下图是学生采用SIMULINK设计的匹配滤波器及其仿真图例。当接收端输入矩形脉冲时,输出波形见图3(b)所示。图3(a)是匹配滤波器结构模型。

3 结束语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以往相比学生掌握的知识更透彻,更系统;基本掌握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了运用MATLAB软件及SIMULINK工具进行建模和仿真;丰富的网站资源不但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程设计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后续学习及其在IT领域的工作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主要针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课堂教学以传统板书为主,多媒体课件和仿真课件为辅的思想;课后学习依托所建通信原理网站;在课程设计方面提出:理论设计、仿真与实际相结合的改革措施,所有举措经实施后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宋彦浩,等.ASP建网技术源代码公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8.如何上好一节《通信原理》课 篇八

关键词 通信原理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06-02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与改革,如深空通信、无线移动通信、水底通信、微波通信,种种通信技术的方式和手段在现在生活中频频出现,并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项专业基础、人才素质培养的教育课程,是信息通信技术(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学生培养的一门基础学科。随着4G技术的商用带来的巨大利益与潜能,5G技术的探讨和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通信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新颖和创新,注重教学PPT和板书的合理准备和讲授,注重学生互动环节,注重教学效果,以及课后辅导与反馈环节。让枯燥、难懂的通信原理专业课真正的吸引着在校学生,给所参加上课的学生构造一个充满活跃气息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在互动和思考中学习知识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不仅让他们知道专业的通信名称,还让他们能够分析出实际生活中的通信实例的通信原理和传输机制,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会知识。

二、精心设计课程导入环节

专业课程的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学习的动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引入入胜、新颖的课程内容导入,会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也让学生清晰的明白这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奠定良好的课堂环境和课程知识的清晰教授打下基础。不同类型和不同学科的课程导入的方法和重点强调的内容差异很大,要做到很好的课程导入对通信专业教师来说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能引人入胜,直观、动感的课程导入是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关键点。对于通信原理这么专业课程来说,我不认为直接的内容板书或者PPT的演示是好的课程导入,我会在网上找到关于神州飞船或者天宫一号等用到通信的高科技、社会热点方面入手,让学生先观看一下视频,看完后,就询问你们从这个里面看到了通信技术的应用吗?遥测信号是如何发射、接收及检测的呢?这样带着问题,他们就知道原来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通信技术应用的例子。我会接着提问,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到通信技术的呢,学生们会带着好奇心去寻找身边的答案,如手机通信、对讲机等生活实例。这样就很好的跟学生互动和课程导入,从而让我很自然的引入了通信原理这么课程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这么课程的学习,同学会慢慢了解通信系统的架构,思考通信系统的设计,在这样轻松和开放、互动的方式下进行课程导入,会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越来越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三、创意设计通信原理课件

一门理论课讲述的好坏,不仅需要一个好的开端,即美好的课程导入,还需要科学的设计教学的内容、时间等方面的安排。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分散的过程,课堂开始的前十分钟注意力最集中,随后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逐渐降低,四十五分钟左右基本就是没思考的状态。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需要在学生注意力下降的时候,在课件的对应内容出增加设计一个刺激点,如将一个内容相关的段子或者提问,或者跟学生互动,做小游戏等,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时候,先讲解各个专业名称的意义,如信源、信道、编码、调制、接收机等。但是这样学生刚开始听到这些的时候是记不住的,也不方便他们理解性的记忆。因此,在此处需要设计一个互动和提问的环境。信源就是信息的源头,也是信息发生地,如江河湖海水的尽头一样,可能是一个泉水的开端,也有可能来自一个湖泊,这些泉水眼、湖泊这些就是大海的信源,而经历过的各种道路、小溪就是水经过的道路,也就是信道(信息传输的通道)等等。让学生思考剩下的专有名词,这种交叉和变换的课程设计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在课程中也可以加入一些动画,让学生明白信息如何在通信系统里面传递。PPT在设计上也需要字体得到,颜色对比度高,让学生看的更加舒服,更好的融入课程。黑板板书的重点内容,也让他们清楚的明白所学内容。课程最后,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回去自行找答案,可以让学生课后更加巩固的学习和温习所学内容。

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对应通信原理这类专业性强的理论课程也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灵活多变、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会让一堂课程如行云流水一样顺畅,也更像一首交响乐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比如,一直采用演示法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学生只会当时能记住几个幻灯片,但是课后也是没记住主要核心内容;一直采用陈述式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觉讲述内容枯燥无味,让他们对课程内容不敢兴趣,课程的重要性从而也荡然无存,有些甚至会在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等不良行为。一直采用互动的方式教学,学生有可能只记住了教学形式,玩的很嗨,但是没学到什么。一直采用讨论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抓不住所学内容重点,也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掉以轻心。因此,综上所述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注定在当代的课堂上是行不通的,特别是现代的90后,独立思想性强、维权意识也强,如果他们感觉老师讲的特别差、学不到什么东西,会造反,甚至会告到学校,让授课老师下不了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课程教授效果,应该采用灵活多变、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去上好一堂课。课程的讲述、重点突出、视频辅助讲解、互动、提问等都需要融入到一堂好的通信原理课程教案或课件中。

五、课后评价及激励学生

以上都是基于课堂上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对应设计的对策,但是课后的学生学习和辅导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后教师自己要设计通信原理课程的评测表,让学生进行测评和统计,哪些对于学生是难点,哪些是容易弄错的知识内容,教师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有待改进的地方。通过这些问卷调查表的设计,从而使得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改进和提升自己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从课堂上让学生受益多多。另外,从教师角度考虑,也需要对学习优秀,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表扬,可以树立榜样,让同班同学课后或者生活中向他学习或请教,这样可以促进共同进步。与此同时,教师应该设定一定的课后答疑时间,让需要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和学习提升。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小的通信系统,如对讲机、红外收发等设备,在课堂中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的结合,也会促进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加课程的兴趣度和投入度。

参考文献:

[1]樊昌信等.通信原理(第6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2]李国权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探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218).

[3]李晓峰等.通信原理(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上一篇:12 四级范文作文下一篇:《彩虹》第二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