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阵地建议书

2024-06-21

建设阵地建议书(共8篇)

1.建设阵地建议书 篇一

关于职工文化阵地建设的研究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王兆国在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第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各级工会要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推动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工会文化、职工文化,唱响新时代工人之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相应,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要在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工会文化的导向、凝聚、弘扬等作用,发挥工会文化在职工文化中的独特优势和应有作用。

一、职工文化阵地建设需要重视的问题

纵观公司情况,一线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枯燥,高档、高消费的娱乐场所他们进不去,为了消闲,闲暇时候聚在一起汹酒、赌博等不正当的活动成了他们业余生活中的主要内容,由此,很容易引发治安问题,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就迫切需要工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场所,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才能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首先,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之成为广大职工群众普遍认同的基本共识,既是进行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也是构建和谐文化的主要成分和基本要素。

其次,职工队伍覆盖面广,群众中蕴藏着文化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真正有价值的原创性的文化创造往往来自民间,来自大众。只要把广大职工群众和艺术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我们的职工和谐文化建设就会焕发出无穷的创造活力和蓬勃生机。

第三,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在繁荣发展职工和谐文化的进程中,职工文艺工作者应当有放眼世界的胸怀,有面向世界的气概,推出精彩纷呈的具有时代性的作品,展示主流,更好地引领和推动时代发展。

第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分的惟一标准就是是否以赢利为目的。一方面以繁荣文化事业为前提,另一方面又能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为承载职工文化事业发展的工会宣传阵地,其目的是面向广大职工群众,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提高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建设职工和谐文化的过程中,职工文化的载体,即工会的宣传教育阵地,包括刊物、俱乐部等,它的文化特性和本质就是它的创造性和公益性,其根本目的是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一类文化是本质最重要的文化建设,它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相应的必要的扶持和引导,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繁荣相互依存。

二、采取多种形式推进职工文化阵地建设

1、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工会要积极开展对职工的职业技能和文化培训,推动企业重视职工职业生涯成长,重视对职工的技术和文化培训,给职工提供发展个人特长的机会,拓展事业成长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工永远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要优先选用企业中有强烈事业心、高度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职工作为文化建设工作者,采取多种渠道把他们带出去,到一些先进企业参观取经,学习先进理念,开阔眼界,增强认识,并通过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对他们灌输企业文化理念、政策形势教育等,加强培养他们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其逐步领悟职工文化的真正内涵。同时,工会可开展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劳动竞赛、班组建设、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使工会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2、维护职工民主权利。

工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要非常重视和强调企业民主,否定歧视和不平等,尊重职工。要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形式,推动企业如实、定期地向职工汇报企业生产经营和盈利分配情况,公布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情况,以及一些重大的发展事项,让职工代表有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机会,代表职工的利益提出合理意见,并监督经营管理认真执行,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利,从而达到尊重职工的人格尊严,关心和团结职工,培养职工良好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

3、创新工作方法。

工会应进一步加强职工教育工作,打造高层次企业文化。在抓工会工作品牌建设的同时,深化工会文化的建设;在抓自身建设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会制度文化建设。

4、建立职工活动阵地。

基层工会组织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职工活动中心,配备电教化设备,开设乒乓球室、棋牌室、图书室等活动阵地,为职工群众特别是外来职工提供了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还在一些有条件的企业中开辟活动场地,添置活动设施,尽可能的满足企业职工的文化需求。

5、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

文体活动是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也是工会工作的传统和品牌。工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要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考虑到职工群体不断变化的具体需求,以及企业改革过程中职工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及企业自身软、硬件情况,把准职工的心理脉搏,在形式上和内涵上不断创新、拓展,打造一个拥有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文化建设平台。

6、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由于企业追求企业价值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往往忽视职工利益,甚至克扣职工工资。这就需要工会组织积极参与,尤其是源头参与,甚至需要“斗争”,从而推动企业尊重职工的劳动价值,公平合理地分享企业取得的经济利润,让职工能充分享受企业成功发展在经济上所带来的好处,进行相应的激励,才能让职工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产生归属感和敬业精神,增强职工与企业共生共荣的整体意识和凝聚力。

7、发展自身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以反映、汇集、传播文化精品的节、奖、赛等项目为载体,形成一种新的工会职工文化建设体系及其发展机制;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和职工特点,开展一些职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来吸引职工、组织职工、凝聚职工,形成自身的工会文化特色。

8、组织好职工的文体活动,创新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使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使职工在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从而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得到提高。

各级工会组织可抓住“五一”、“国庆”、“元旦”等契机,组织职工篮球邀请赛、职工演唱大赛、工会干部联谊会等活动。此外,还可以通过工会橱窗举办职工书法、绘画、摄影、劳模、职工风采展,创办工会工作杂志等,为职工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为职工全方位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总之,职工文化建设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敏锐地把握职工文化所依存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带来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坚持文化观念的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职工文化创新,增强职工文化活力。必须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体作用,开展生动活泼的文化创建活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在推进以人为本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中,维护好职工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民主权益、精神文化权益、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在更高层次、更大空间、更宽领域实现职工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此文浅谈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是我们在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许多理念性的观点,也仅仅是在探索之中,有不尽人意之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同探讨新形势下职工文化活动的新课题。通过共同的努力,撑起群众文化工作的今天,去迎接美好而又灿烂的明天。

2.建设阵地建议书 篇二

近年来, 很多地方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得到了一定加强, 农村的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从整体上看,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特别是地处偏僻的乡镇还相对落后,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与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还不相适应, 还存在很大差距, 急需进一步加强。要想改变当前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就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同时培养一支年富力强扎根农村广阔天地的文化队伍, 下大力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硬件设施, 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 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当前文化形式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关键在于培养先进文化建设队伍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必须具备“有人管、有经费、有场所、有活动”, 才能增强其吸引力, 才能得以普及。邓小平说过“有了成批的杰出人才, 才能带动整个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乡镇要将一批政治思想好、懂业务、热爱文体事业, 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优秀人才选拔到乡镇、村的文体岗位上来;要信任他们、支持他们、关心他们、培养他们、让他们安心基层, 发挥各自的业务特长, 为乡镇文化事业的发展大显身手, 让我们的文化事业后继有人。要充分发挥民间“草根”艺人、文化能人、农村文化带头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 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群众基础。从“面向农牧民、服务农牧民、依靠农牧民”, 让农牧民成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出发, 充分利用农村现在的闲置资源, 如:电视机、影碟机、收音机、小喇叭及其他文化娱乐设施, 使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一开始就走向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二、地方政府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责无旁贷

在某种程度上,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 就是当地政府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没有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具体表现。如: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在文化建设工作上还存在着思想不统一的问题。存在着一种模糊认识, 认为文化工作不就是唱唱、跳跳, 能把钱跳出来?唱出来?如乡镇每组织一次大中型文体活动, 主要领导重视不重视、参加不参加, 都有明显的差别。领导重视了、也参加了, 活动的组织安排、人员到位、经费投入就能一帆风顺, 最后取得好成绩。反之, 领导若不重视不参与, 活动组织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说搞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乡镇领导的重视与否很关键。要改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滞后的局面,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村支部、村委会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在有条件的村组建设一批文化服务点, 作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农牧民健身、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三、举办形式多样、具有特色的农村文化阵地活动

要让文化阵地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就必须培育特色文化。要让特色文化成为文化阵地的核心内容。例如:“新疆曲子”的发展。据光绪十九年 (1893) 台州壶道人黄浚所著《红山碎叶》记载, 当时的迪化诸多演唱活动活跃, 尤其以新疆曲子“刮地风”“太平歌”等曲调为主的坐唱演出特别盛行。作为与迪化齐名的三大商都之一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自然也被这种传唱风所“侵袭”。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是新疆曲子在巴里坤县发展的鼎盛时期, 而发展的重点就在大河镇 (原大河乡) 。当时乡政府和各村专业班社、自乐班社纷纷兴起, 成为了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活跃在大河镇各村年龄在六、七十岁的老艺人就是最好的见证。但自80年代开始, 随着电视机等现代文化娱乐传媒的普及、传统的文艺形式逐渐被新的文化娱乐方式所取代, 小曲子逐渐远离舞台, 会唱小曲子的艺人已经不多, 濒临失传的危险。

小曲子由于小曲子曲词曲调生动活泼, 能够紧密联系当地实际, 能够紧扣时代主题, 深得农牧民的喜爱。目前, 小曲子演唱已经是大河镇节日庆典、婚嫁喜事、闲暇消遣必不可少的文化生活。2008年1月, 巴里坤小曲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意味着小曲子即将迎来复苏和新生。大河镇小曲子艺人们近两年联合创作的部分小曲子作品有《十八大精神暖人心》《新农村新面貌》《新编采花》等优秀小曲子作品, 其中有的小曲子在县级小曲子大赛上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大河镇综合文化站充分利用节假日、农闲时节广泛组织开展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镇农牧民自乐班和村业余文艺演出队在农闲时节精心编排节目进行演出, 有舞蹈、小品、快板、皮影戏、小曲子、眉户剧等,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每年举办的手工艺品比赛和传统美食大赛, 是全镇汉哈“刺绣高手”“美食高手”的大比拼, 她们在此时交流技术, 互相促进, 使大河镇民间传统刺绣艺术和美食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如今以小曲子表演唱为主的大河镇农民自乐班每到农闲时节就会活跃在村村落落, 他们的表演也是广大老百姓最喜爱和接受的。在他们的影响下, 现在的大河人大多都能哼上一两段。唱小曲子、看皮影戏、耍民间社火——狮子这些独具大河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已经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以上活动的开展, 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并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也充分体现了大河镇农牧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安居乐业, 社会发展的喜人景象。

四、农牧民群众共享文化阵地建设发展成果

3.强化阵地建设 拓宽服务领域 篇三

领导重视是关键

息烽县委离退局(无老干活动中心)业务用房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面积仅400余平方米,如今房屋屋顶漏水严重,组织老干部开展活动无场地、无设施、无经费,且该办公地已列入县城南门片区旧城改造范围。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新建息烽县老干活动中心,面积控制在2000平方米以内。项目于2012年5月启动建设,今年6月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为给老干部提供方便,办公用房设置了公用电梯,购置了部分健身器材和必要办公设备,总投资近500万元。

为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资金协调不到位、工程进度慢等问题,县委书记张定超、县委副书记县长钟阳以及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方志立等领导亲自召开专题会、协调会解决,明确将建成县老干活动中心纳入“十二五”规划并作为2012年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今年7月,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王小乐一行,在贵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宗玲玲一行陪同下,对息烽县创建“县级示范性老干活动中心”进行验收,受到验收组的一致好评。

规范管理是前提

全县目前共有科级(含副科)离退休干部404名(其中离休干部23名、县级退休干部51名,科级退休干部330名),离退休干部遗属遗霜132名。为做到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老干部的服务工作,一是健全完善离退休干部信息台帐,将离退休干部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做到一目了燃,心中有数。二是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产生了老干活动中心主任,明确了活动中心管理人员,确保了老干部开展活动有人服务。三是按照“动静分离”的原则,设置办公区、活动区。活动中心功能相对齐全、设施较完备,是县老干部集学习、娱乐、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每天都吸引了众多老同志前来参加活动,极大地增进了老同志的身心健康。四是将老干部工作纳入县的综合目标考核。特别是领导重视、重大节日期间走访慰问、为老干部解决特殊困难及信访维稳等方面进行规范,真正做到服务老干部的事有人做、老干部反映的问题有人管,从而确保老干部各项政策、待遇的落实。

思路创新是源泉

一是创新老干部工作的思路。在老干部工作中,要主动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结合开展“三找”(找问题、找差距、找目标)大讨论活动,认真查找老干部工作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问题。

二是创新老干部服务管理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探索开展“亲情服务”,做到生病住院、生活发生困难、各项待遇落实发生困难、思想有顾虑必访等“八个必访”。

三是创新老干部学习活动方式。依托新建成的活动中心,结合老干部生理特征和兴趣爱好,规范设置健身、书报、棋类、麻将等功能相对完善的活动室,努力为老干部学习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四是创新老干部工作体制机制。为把老干部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今年将老干部工作纳入县直各部门、社区、乡镇目标绩效考核,真正从制度上保证老干部工作落实到位。因此,要从适应老干部工作需要的大局出发,在体制机制上予以保证,以推进老干部事业长足发展。

阵地建设是保障

息烽县老干活动中心的建成,为全县老干部提供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学习、活动场所。老干部活动中心作为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的重要阵地,在满足离退休干部终身学习的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努力拓展离退休干部社会生活空间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要坚持“四个相结合”,即外部建设与内部建设相结合、传统工作内容与创新工作内容相结合、日常活动与节日纪念活动相结合、老干部自我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结合。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完善规章制度、积极创造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老干部的“幸福感”。

4.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篇四

2006年

网络潮头把好舵——如何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互联网有哪些新的变化?

如何看待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以及负面影响? 对互联网怎样既用得好又管得住?

1987年中国向世界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我们迈入互联网时代。从1997年到2006年,不到10年间,我国网民人数从62万上升到1.11亿,增加近180倍。可以说,互联网已覆盖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另一方面,人们对互联网内容健康性的满意程度并不高。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近的一次调查中,网民满意程度“一般”和“不满意”的占72.5%。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推动互联网进一步健康发展,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广大网民发自内心的呼声。

近年来互联网有哪些新的变化?

自2005年开始,一个陌生的名词――“博客”频频进入大众的视野。许多网站推出博客频道,展开博客大赛。2006年2月13日某知名女影星在新浪网博客的点击量突破1000万。建博客、看博客的热潮,在网民中持续升温。“博客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互联网发生的新变化。

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互联网的面貌已是今非昔比。对此,有的学者作了这样的概括: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过去是互联网1.0时代,表现为网民主要通过网站来获取信息;现在是互联网2.0时代,表现为网民与网民之间平等交流,信息在网民之间自由发布、流通。打个比方说,过去的互联网,就像大家共读一本书,网民们只能围着少数的网站转,从它们那里得到信息;现在的互联网,就像每人都自己写书,然后互相换着看,每个网民都可以轻松拥有一个自己的“网站”,自主地发布信息。这样的概括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但它对互联网新变化的描述确有合理之处。

概括来讲,目前互联网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博客的大行其道。博客英文为BLOG,说白了就是你在网上的一个日记本或私人空间,一切由你作主。每天用几分钟,写下当天值得记录的人和事,发几张对你来说有趣或值得纪念的照片,等等。任何一个网民,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在网上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博客,抒发自己的感受、看法。据统计,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中国博客数量有1600万,而预计2006年年底中国博客数量将达到6000万。

二是播客的出现。播客一般人可能不熟悉,但是你可以把它看做是博客的“升级版”。博客是自己写东西,播客则是自己录和拍东西。如果说博客是个人网络报纸,那么播客就是个人网络电台和电视台。由于提供的信息量大,播客很有代替博客的潜力。2006年我国播客数量预计将达到50万。

三是即时通讯的广泛应用。即时通讯是指网民之间通过相应的软件实现文字、声音、视频等信息的实时交流。它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又比拨电话更节约、方便,是目前最方便的网络通讯方式。大家熟悉的“QQ”、“MSN”等都是即时通讯软件。只要拥有一个QQ号,就可以同亲朋好友保持即时的联系,十分方便迅捷。2005年我国即时通讯用户达到8500万,并且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预计今后几年内,即时通讯将会超过电子邮件,成为网民最广泛使用的通讯手段。

四是对等联网的使用。“对等互联”听上去特专业,但理解起来并不难。很多人叫它“P2P”,意思是“伙伴对伙伴”,也就是说,不通过网站,个人与个人之间直接进行数据的互传共享,让高速下载、海量下载成为现实。近年来得到广泛使用的下载软件“电驴”、“电骡”和BT等,都属于对等联网技术的使用。

五是RSS的崭露头角。RSS是一种阅读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译名,但并不妨碍我们去使用它。形象地说,它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邮递员,不停地把我们订阅的报刊送上门来。有了RSS,我们就可以自己订阅感兴趣的信息,不用一个网页一个网页地去找了。而且一旦信息有了更新,它还会主动提醒,再也不用我们反复刷新网页了。

除以上这几种新的技术应用外,近年来互联网本身的“硬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是“道更宽”了。想想仅仅几年前,大多数网民使用的还是速度慢、不稳定的电话拨号上网,而今各种宽带迅速普及。2005年我国宽带用户已超过5300万。一个是从“有线”到“无线”。无线网络和手机上网的发展,使人们可以摆脱线缆的纠缠,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在线,互联网成为随身携带的工具。而且,互联网本身也在更新换代之中。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CERNET2)已经正式开通,速度和容量都有巨大的提升:速度提高1000倍以上,传输一部电影不到一秒钟;地址容量从2的32次方增加到2的128次方。有人戏言:世界上每一粒沙子将都会有一个IP地址!

新技术的应用,各种软硬件的整合,使得互联网的面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进一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0

如何看待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以及负面影响?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正式开通运行。这是我国网络发展史上的一个大事。从此,普通公民可以与中央政府“零距离接触”,标志着政府上网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之深。

现在,很难设想离开了互联网,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虽然互联网的应用也就是十来年的时间,但它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乃至于思维方式都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了。很多人了解信息,他们直接去新闻网站、娱乐网站;学习查资料也不用总去图书馆了,“百度”一下收获就很大;嫌逛商场人多,可以去网上商城,价廉物美还送货上门;什么水电费、电话费、煤气费,以前缴费要排队,现在鼠标一点就轻松搞定;亲朋好友就算远在大洋彼岸,也不用担心高额电话费,QQ、MSN随时聊天,还可以视频;写写博客、上传自己录制的音频视频,没准哪天还真能一举成名呢„„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更快捷方便,让我们的一些梦想更容易实现。

不单是个人,我们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已经深深地打下了网络时代的印记。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发

展,网络也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新途径。2006年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通自己的博客,与群众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交流;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强调群众通过互联网给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从中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政府的期待和鞭策。

然而,互联网让我们看到的并不仅仅是笑脸,它更像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与舒适,同样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无奈甚至陷阱。

一是网络不文明行为令人生厌。只要是经常上网的人,几乎都会遭遇如垃圾邮件、强制弹出广告等网络不文明行为的侵扰。这些骚扰行为看似小打小闹,但实际上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并不少。据统计,垃圾邮件给我国国民经济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60.69亿元人民币。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有的人在网络上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混淆视听;有的人在网络聊天室相互谩骂,站,它们假冒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的正规网站,通过骗取用户账号密码而牟利,这种诈骗网站被称为“钓鱼”网站。网络诈骗呈现出案发数量与涉案金额大幅增长的趋势。

四是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他们利用互联网,无中生有,以偏赅全,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集中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攻击我国的新闻制度、司法制度,妄图搞乱我们的社会,破坏我国的稳定。

互联网开放的特性,不可避免地导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我们既要看到互联网发展的巨大潜力,充分利用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网络带来的负面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净化“网络天空”。

对互联网怎样既用得好又管得住?

2006年4月,在北京市少年劳教所举办的“网络不健康内容毒害与后果”专题报告会上,5名正处于花季的失足少年,用亲身经历控诉了网络不健康内容对他们的毒害,深深震撼了在场的近300名网站高级主管、编辑及网吧业主。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肩负起社会责任,配合政府部门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创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一场强调自律的“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热潮席卷神州大地。

互联网的复杂性,使得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对其不加引导、放任不管,区别只是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号称“自由之国”的美国,虽然没有专门管理互联网的法律,但却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对互联网实行严密的监控。法律授权政府或执法机构可以截取嫌疑人的互联网通信内容,网络公司有义务向政府提供网络用户的有关信息和背景。法国的网络管理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在电子商务的诚信及数字签名、互联网通信的安全管理等方面均有立法,并实行实名上网,个人在网络公司登记的资料必须是完全真实的。在新加坡,对网络监管比较严格,设立了专门机构监控网络有害信息,要求内容提供商履行对色情、政治、宗教、种族方面的有害信息进行过滤的义务,对黑客、垃圾邮件、非法下载等行为的惩处非常严厉。当然,如何真正做到对互联网高效有力的管理,现在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有1亿多,居世界第二,并且还在快速增长。对如此广阔的虚拟空间进行管理,确实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应该说,从互联网产生初期开始,我国政府就十分重视互联网管理问题,在信息安全、域名管理、网络新闻发布等方面都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互联网本身开放、高速、海量的特点,网络技术处于不断的迅速发展中,使许多问题还难以很快得到解决。在互联网管理方面,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体制。近年来,中央适时提出了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目标,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现在的关键,是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要求,切实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可喜的是,有些地方已在管理体制方面做了有益尝试,成立了专门的网络综合管理机构,加大了网络监管的力度。

我国加强对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公约一览表 《文明上网自律公约》(2006年4月)《中国互联网版权自律公约》(2005年9月)

《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2005年7月)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2005年5月)

《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2005年3月)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2005年3月)《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2004年6月)

《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2003年7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年12月)

同时,要在互联网从业者和广大网民中间,积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切实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文明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进一步推进行业自律,引导人们从自身做起,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始终把国家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加快互联网立法进程,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法律体系,既做到有法可依,又加大执法力度。

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研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没有技术的保障,管理往往也会落空。需要加强对网络防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防攻击入侵检测技术、不良信息监控过滤技术、加密与认证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的研究和开发,培养这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以应对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需要,构筑起有效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

总之,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互联网的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建立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运用适应互联网特点的管理方法,就一定能够既大力促进互联网的应用,又保证其健康发展,从而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和良师益友!

2009年

褪尽“俗装”换“雅装”——怎么看网络反低俗行动

为什么要治理网络低俗之风? 为何网络低俗之风不易禁止? 如何才能使网络天空更洁净?

“迷信网站没头脑,网上暴力像魔爪,互联赌博是强盗,不良网站不得了,上来之后停不了,生活工作被打扰„„”这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在“抵制网上低俗”主题班会上的一段陕板表演。目前,这样的主题班会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中小学陆续开展,同学们以辩论会、小品、情景剧等形式,讨论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呼唤网络褪尽“俗装”换“雅装”。

2OO9年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在全国展开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截至4月上旬,共曝光了十批存在低俗内容的网站,并依法关闭了严重违法违规的网站。重拳一出,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欢迎,许多人或来信或在网上跟帖,纷纷对这一举措表示支持。

为什么要治理网络低俗之风? 1987年9月20日,中国向世界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我们迈人互联网时代。从1997年至今,我国网民人数从62万上升到3.38亿,增加了500多倍,居世界第一。网络,于无声处,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现在,一些人了解信息已经很少读报、看电视,他们直接去新闻网站、娱乐网站;学习查资料也不一定非要去图书馆了,“百度”一下收获就很大;工作中的培训、会议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省时省力省钱;觉得逛商场人多,可以去网上商城,价廉物美还送货上门;以前缴纳水电费、电话费、煤气费要排队,现在鼠标一点就轻松搞定;亲朋好友就算远在大洋彼岸,QQ随时聊天,还可以视频;写写博客、上传自己录制的音频视频„„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更快捷方便,让我们的一些梦想更容易实现。不单是个人,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已经深深地打上了网络时代的印记。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发展,网游产业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步伐。网络也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新途径。如今,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通自己的博客,与群众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交流;各级党政领导非常重视互联网的作用,重视通过网络与网民在线交流。网络文化则展示了作为“平民文化”的魅力,网络小说、网络音乐等对传统图书与音像市场的影响已不容小视。

然而,互联网让我们看到的并不仅仅是笑脸,它更像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与舒适,同样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无奈甚至陷阱,低俗、色情、暴力的阴影也伴随着虚拟社会的成长日渐弥漫。有的网站在“播客”、“相册”、“聊天室”之类网页中播放有低级下流动作的视频,借“性开放”搞色情诱惑;有的网站借低俗内容传播极端自私自利的、没落颓废的腐朽价值观;一些影视网站、点对点网络和博客,下载、传播淫秽色情、血腥暴力、恶意谩骂、侮辱他人等内容;更有一些网上违法犯罪团伙利用视频聊天室组织网上淫秽色情服务。这些不堪入目的黄色低俗、血腥暴力的图片、文字和视听信息,严重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网上秩序。

网上低俗暴力和淫秽内容日益浸染我们的生活,不仅严重影响互联网健康发展,而且严重侵蚀人们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成为一种社会公害。2008年9月,一项“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的评选活动受到网友们热烈响应,最后,聊天室谩骂、网络色情聊天、传播他人隐私和下载、炒作低俗内容等赫然在列。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是时下最为人诟病的网络恶疾,而且已经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社会,成为扰乱人们日常生活的一股力量。2008年,无论年初的“艳照门”事件,还是年底“死亡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开庭审判,这些极端事件一次次地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侵犯人们的名誉权和隐私权。相关调查表明,八成以上网民对淫秽、色情、低俗信息的骚扰强烈不满,要求严惩违法违规网站。

网络低俗化和色情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令人担忧。中国3亿多网民中,30岁以下的人超过60%。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阶段,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色情、暴力内容的吸引,一旦沉迷于其中便难以自拔,从而影响身心健康,严重的还会诱发犯罪。据媒体报道,成都市某位母亲反映,她十来岁的儿子学习成绩本来很好,就是因为痴迷网络,整天念叨上网,一回家就冲进自己的房间上网,甚至观看黄色电影,导致成绩一落干丈,她更担心儿子在现实中干出违法的事情。有资料显示,网络不良信息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80%的青少年犯罪和上网成瘾有关。

不能让低俗之风毁了互联网,更不能让低俗之风毁了孩子们17个部门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行动。许多网民表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应该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为何网络低俗之风不易禁止?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让我爱你没商量,让我恨你太无奈!”这是许多网民对互联网的肺腑之言。与其他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一样,互联网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往往会带来麻烦。在互联网出现不久、初步显示出其巨大发展潜力时,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确立了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先后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推动其健康发展。2004年,公安部成立了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办公室,中国互联网协会也成立了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这几年,相关部门发起了多场整治行动。2005年7月开始,历时3个多月,l4个部门组织了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2007年4月,历时半年,10个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清理打击网络色情,并将无线互联网纳人整治范围;2008年1月至10月,10个部门又继续开展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专项行动,清理了一批网上传播的淫秽色情视听节目、图片、文字,破获了一批淫秽色情网站大要案,关闭了一批违法网站和网上信息服务栏目,依法严惩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净化了网络文化环境。虽然这几年保持了严打的态势,各项具体措施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是网络低俗之风却难以除根,往往一阵严打之后又沉渣泛起。人们不禁要问:网络反低俗为什么这么难?是什么影响了网络整治的效果呢?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独特性,为低俗内容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互联网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是最容易实现信息传播自、最难控制的传播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3亿多网民,6亿多手机用户,都有可能成为信息 的制造者、提供者、传播者。而且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上网不需要身份识别和认证,这就使信息传播具有了一定的隐蔽性,溯源难度相当大。特别是互联网的无界性,需要国家间、地区间的协调,给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比如,一些违法犯罪分子身在境外,或者把服务器转移至境外,这样,公安机关采取行动,只能把“下线”打掉,却很难捣毁整个淫秽网络。由此可见,互联网的监管难度之大,超出预想,与传统媒体不可同日而语,想把低俗内容拔草除根是很难的。

低俗内容界定难,使一些网站打“擦边球”有了空隙可钻。我们经常用的几个词,如淫秽、色情、低俗等,他们的内涵界定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相对淫秽、色情来讲,低俗内涵的界定就更难了。对于什么是低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度,往往有不同的标准。即使有一些共同的认识,在有关法律中作出了规定,但低俗又不完全是一个法律的范畴,其相关限制的表述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规范。这次整治行动涉及的13种低俗

内容,是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听取互联网业界和专家的意见,并归纳一段时间以来公众举报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的。这一标准公布以来,社会各界的反映是积极的,互联网业界和广大公众是认可的,但是列举的方式不能穷尽网络中出现的新的现象,还有很多没有涵盖的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

网络低俗之风难以根除的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其独特的利益链。目前国内网站的基本营利模式还是以广告收入为主,而广告主要选择具有一 定浏览量和点击率的网站进行投放。一些网站以此为标准,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流量、争取广告,不但对论坛、博客、播客等互动环节的管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低俗内容的传播,甚至主动迎合少部分人追逐低俗信息的要求,增加低俗内容的制作、传播,用各种庸俗撩人的字眼来吸引网民。网络低俗内容推动了广告市场,广告投放的高额利润又反过来助长了网络的不正之风。难以割舍的诱人利益使得不少网站消极待网络整治行动,有的能熬就熬、能拖就拖,和管理部门“捉迷藏”;有的干脆暂避“墙角”,打起了“游击战”;有的改头换面、巧立名目,玩起了“易容术”。这也增加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难度。

如何才能使网络天空更洁净? 冲刷网络尘埃,净化网络环境,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一场文明与腐朽的斗争。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必须把堵和疏的方法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打击网络低俗不手软,同时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疏,就是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扶正才能祛邪,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让低俗内容失去“吸引力”;鼓励网站文明办网,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平台,使低俗内容无处存身;引导网民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特别是家庭处于抵御网络低俗之风侵害青少年的第一线,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学习、了解网络世界,一起面对网络中的问题,引导孩子适当地使用网络,不能任由他们在虚拟世界中“随意畅游”。堵,就是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网。一些网站有恃无恐地顶风贩俗,关键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加快完善立法进程,构建法制化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至关重要。既要从国情出发,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治理互联网,又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加强对网络管理和网络内容的立法,使互联网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目前整治低俗之风的主要手段是“罚”,但很多网站罚完再犯的情况屡有发生,这就需要出台更为严厉的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减少模糊地带,彻底清除低俗网站的“幸存”空间,使“擦边球”现象无藏身之地,让违反规定的网站知道“疼”、感到“怕”,从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同时,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使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认真落实注册登记备案制度、年检制度、例行巡查制度、处理公示制度,加强对网站的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加大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利用和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智能搜索、内容监控等技术系统,推广安装使用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切实增强对网上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辨别能力、处置能力,依靠有效的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和完善网民举报制度,聘请一批社会责任心强,有一定政策水平的网友为义务监督员,协助有关部门监管网站,把网民举报与技术监控结合起来。

抵制互联网低俗之风,还需要网络运营者和广大网民树立应有的网德。网德,是衡量上网文明程度的标志,是网络世界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产物。应该看到,我国大多数网站和网民已渐趋成熟,但是一些网站和网民的道德自律仍然比较欠缺。网络上的“相册”、“博客”、“贴图”、“社区”,是互联网最热闹、互动性最强的地方,也是低俗内容最容易藏身之地。作为网络文化的消费主体,广大网民应自觉遵守网上公约,不查阅、不制作、不传播淫秽色情等低俗内容。作为网络建设的生力军,网络运营者有责任、有义务筛选网民的文章和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和语言。

5.德育阵地建设工作方案 篇五

为了更加重视学生德育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德育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二、领导小组:

组长:

三、具体措施:

除充分发挥共青团、班主任的组织作用外,我校还必须注重以下“四个阵地”建设。

(一)校园环境阵地。

1、时刻保证校园环境整洁。

2、办好文化长廊,争取两周一更换内容。

3、美化校园内原有景点,书声广场,读书亭,智慧泉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景无时不成为鞭策、激励学生的眼睛。

4、校园广播建设,做到天天有内容。

(二)课堂教学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好各科知识的同时,收到德育熏陶。

(三)课外活动阵地。

1、组织学生读经诵典活动,阅读中华传统美德读本、爱国主义教育读本等书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美德意识。

2、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

3、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举行文艺汇演、书法、绘画、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4、定期组织团员到象河福利院进行慰问演出,对学生进行孝敬教育。

5、组织学生在后山林地进行植树劳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爱劳动等教育。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渗透。

(四)社区德育阵地。

1、利用家长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感恩演讲。

2、组织学生到盐池社区进行打扫街道等公益劳动,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社会的良好品行。

6.村级阵地建设情况汇报 篇六

一、发挥基层主阵地功能,不断提升村党组织凝聚能力。

针对过去部分村干部办公场所不固定、党员活动不经常、群众办事不好范文版权所有方便的实际,着力从两个方面发挥村级活动阵地在村级组织建设中的主舞台功能,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能力。一是把活动阵地建成村干部办公中心。根据村级组织的设置,分别设立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妇联、村团支部、村民兵连等六大组织的办公室,使每个组织都有了固定办公场所。同时,统一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和平常轮流值班制度,方便群众办事,既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又较好地解决了过去村党组织执政形象不佳的问题。二是把活动阵地建成党员学习场所。在党员活动室内统一悬挂党徽、党旗、入党誓词、党员的基本权利义务,设置党组织结构示意图、党员荣誉台、学习心得体会栏等,让党员活动室既庄重典雅,又简洁大方;利用活动室定期开展“四会一课”,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议事,开展党的活动,使农村党员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激发了党员作用的发挥。今年全县开展的“十百千万工程”中涌现出党员致富标兵1000名,帮带农户10000户,极大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发挥民主议事聚集地功能,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参政意识。围绕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充分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扩大基层民主,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参政意识一是把活动阵地建成村务公开的发布点,积极推行村级组织“四务一榜”公开。在村级活动室位置醒目的地方,对涉及村年度发展计划、宅基地划分,集体资金的使用,安居房资金的发放,机动地的发包、群众办事程序、计划生育指标的发放等上墙公开,同时利用村务公开栏坚持固定公开、定期公开和随时公开三类。每月公开一次村级财务的收支情况;每季度公布一次土地征用、宅基地的安排、计划生育情况。随时公开工作工程中出现的重大事项、新规定等。通过村务公开,有效激发了村民自主管理村务、办好村务的积极性。二是把活动阵地建成民主活动的议事堂。凡涉及本村经济发展规划、村级财务预决算、村内兴办公益事业和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让老百姓自己说了算,有效激发了群众自觉参与村务、管理村务的积极性。xxx村党支部在2.5公里村级道路改扩建工程中,按照“八步工作法”要求,做到广泛听取民意、尊重民意,以“党员干部带头出力”的办法,积极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出工出劳,降低了建设成本,节约了建设资金。最后群众一致讨论通过花12.5万元建设资金,节约资金3.5万元。

三、发挥实用技术培训场功能,不断提高干部群众致富本领。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干部群众致富本领,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把活动阵地建成实用技术的培训中心。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全县建立了337个电教播放网点,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民观看农村实用技术电教片,今年全县共播放电教片600场次,群众受教育面达10.5万人次。开展党员“绿色证书”培训,目前全区共有4619名农村党员获得党员“绿色证书”。二是把活动阵地建成先进技术的传授课堂。邀请区内外农技专家定期为村民传授葡萄、奶牛、好范文版权所有芦荟等农村实用种植和养殖新技术。今年全县区各乡镇先后邀请农技专家185人次,培训农民1万人次。三是把活动阵地建成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邀请本村专业大户交流致富经验,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科技知识水平。xxx村三队邀请葡萄种植大户xxx为群众讲解种植葡萄技术,使全村已发展种植专业户30多家,年人均收入增加100元以上。目前,全县形成了以甜菜、葡萄、花生、蔬菜等为主的特色村17个。

发挥先进文化传播站功能,不断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围绕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时代要求,着力将村级活动阵地营造成为先进文化的汇聚和传播中心。一是把活动阵地建成先进文化的宣传站。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在全县开辟村级书报阅览室74个,共存各类书籍12万册,每天免费向村民开放借阅,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同时,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民观看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等电教片,起到很好引导作用。二是把活动阵地建成群众健康活动的娱乐场。立足为村民提供健康向上的休闲娱乐方式,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建起了棋牌室、健身室和文化中心等场所,引导广大群众开展积极向上的休闲娱乐活动。三是把活动阵地建成便民利民的实践地。

全县每个村级阵地都设立了计生服务室,开展优生优育监测和为村民提供生殖健康资讯服务;设立了村卫生室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同时,在村活动阵地还设立了治安报警室,接受群众报警、提供警务信息,为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7.建设阵地建议书 篇七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 是著名的沂蒙革命老区, 现辖9县3区和3个开发区 , 总面积1.72万平方千米 , 总人口1083万。面积和人口各占山东省的九分之一。近年来 , 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 , 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 , 以“四大人群”和“四大工程”为载体 , 探索建立了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 , 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 主要措施如下。

1 加强领导 , 扩大宣传 , 完善科学素质工作运行机制

调整充实以市委分管副书记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 制定实施意见 , 建立工作制度 , 明确职责分工。市政府与各县区签署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共建协议分解落实任务目标 , 确定每年为科学素质工作做若干件实事。把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县区科学发展考核指标 , 制定《临沂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考核规范》。市人大、市政协定期对科学素质工作进行专题视察 , 提出意见建议。每年初召开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 , 对全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14年召开4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调度会 , 全市各县区也相继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建立“临沂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专门网站 , 在市政府网站、《临沂日报》开辟提升科学素质专栏 , 在临沂电视台开设专题节目。

2 场馆建设 , 提升品牌 , 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场馆等科普设施建设 , 把科普场馆建设纳入创建全国文明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 , 纳入市委、市政府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十件实事 , 建立了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席会议制度 , 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 , 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 , 合力推进科普资源建设。

2.1 深入实施科技馆提升工程

为提高我市公众科学文化素养 , 临沂市科技馆2010年开馆 , 目前 , 在布局上分为“一综合两专题”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 各具特色 , 相辅相成。一综合 , 即临沂市科技馆主题馆 ;两专题 , 即临沂市科技馆经济技术开发区分馆和中心城区分馆。

主题馆以“体验科学、启迪创新、服务沂蒙、促进和谐”为理念 , 建筑面积达近3万平方米 , 展品展项320件 , 2014年12月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设有常设展厅、儿童科学乐园等7个展区 , 拥有4D影院、球幕影院、动感环幕影院等7个特效科普影院 , 配有梦幻剧场、激光剧场等两个互动表演剧场 , 配有青少年科普体验培训区、学术交流中心、科普文化传媒制作中心等功能区。集展教、影视、培训、学术报告、观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自开馆以来 , 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的科普教育活动 , 打造出“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万名沂蒙学子“科普之旅”等活动品牌。平均每年举办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110场次 , 参与人数40多万人次。

临沂市科技馆经济开发区分馆在临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国家示范项目中 , 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 , 包括常设展厅、“做中学”工作室两个部分 , 2014年7月建成开馆。临沂市科技馆中心城区分馆面积1360平方米 , 将于2015年进行布展建设 , 并投入使用。

2.2 加强县区科技馆及社会科技馆建设

抓住全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时机 , 积极协调有关县区党委、政府建设和设立科技馆。目前 , 郯城、沂水、罗庄等7个县区已建成科技馆 , 费县科技馆已竣工 , 临沭县科技馆正在建设 , 平邑县科技馆已完成规划设计。莒南、蒙阴、河东等县区建成了科普活动中心。发挥市科协作为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 , 整合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的实验室、展览室等设施资源 , 组建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馆、市气象科普馆、金锣健康科技馆等5个专业科普展馆。积极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建设科普教育基地 , 建成47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 19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 7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3 推动山东数字科普工程分控中心和科普动漫工作室建设

在罗庄区、河东区、郯城县、沂南县、沂水县等12个县区安装320台数字科普终端 , 全市共有数字科普终端620台 , 率先实现了全市15县区全覆盖。为更好的管理运行数字科普终端 , 建立了市分控中心 , 建设了高标准动漫工作室、多媒体工作室 , 配置了专用网络服务器、高端印制设备等18件 (套) 设备 , 配备专业维护人员4名。依托市分控中心, 建立科普文化传媒中心, 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数字科普工程的实施 , 有力地提升了全市科普工作效率和水平。

2.4 推进社区科普活动场所建设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 , 实施以“站、校、网”和“组、会、员”工程 (即社区科普服务站、科普学校、科普网络和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科普协会、科普员) 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科普阵地标准化建设 , 制定出台了深入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建成403个校园数字科技馆 , 552个科普活动中心、科普学校、科普讲堂 , 3613个科普活动站 , 356个高标准社区科普画廊。河东区龙车辇社区建成临沂市第一家社区科技馆 , 沂水县在高桥镇小翁山社区建立科普馆。

2.5 资源共享 , 建立市、县、乡镇三级科普宣传教育网络

依托市级科技馆科普教育阵地 , 结合社会热点、群众关心话题 , 举办各类临时展览活动。争取中国科技馆的支持和帮助 , 先后举办了《心理与健康》、《童话科学》、《运动科学》、《玩具中的科学》等11个主题展览 ;联合市地震局、市卫生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等市直部门举办了《防灾减灾科普展》、《环保科普知识展》等专题展览10个 ;自行策划举办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立体画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展》等特色展览11个。临时展览常换常新 , 极大地吸引了公众的参与 , 多次掀起观众参观热潮。

中国流动科技馆、山东省县域流动科技馆走进县区级场馆 , 为县区科技馆注入了活力。在沂水、沂南、罗庄等12个县区站点进行巡展 , 受益观众约50万人次 , 为提升沂蒙老区公众尤其是农村青少年科学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流动科技馆的到来 , 使沂蒙革命老区的县城的科技馆 , 真正成了公众感受科学魅力、参与科学实践的活动场所。

2006年中国科协为我市配备了Ⅱ型科普大篷车 , 并多次更新配套展品 , 科普大篷车工作队共深入到三区九县的277所基层中小学进行了巡展 , 受益学生人数达55万人次。2012年 , 科普大篷车深入基层农村学校 , 开展“科普百校行”活动 , 深受广大青少年欢迎。连续多年精选了100余部优秀科普影片和爱国主义影片 , 开展“科普电影进校园、进农村活动”, 先后放映300多场次 , 观众达25万余人。

3 志愿服务 , 共同参与 , 引领科普品牌活动

通过搭建社会化科普平台 , 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 , 为科普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3.1 组建各极科技志愿服务队伍

建立科普大篷车工作队 , 深入社区、乡镇、学校开展科普巡展活动 , 每年开展服务活动20多场次 ;县、乡 (镇、街道) 普遍建立了科协组织 , 现拥有市、县级学会62个 , 会员2100余人 ;企业科协112个 , 会员8600余人 , 高校科协1个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4300余个 , 会员60余万人 ;老科协组织实现市、县 (区) 、镇 (乡) 全覆盖 , 村级老科协试点达到32个。初步形成了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科协组织体系。

3.2 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电视竞赛活动

为推动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开展 , 完成全市到2015年底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5.5%-6.5% 的考核指标 , 组织开展全市“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 联合教育部门与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数字科技馆青少年科学知识竞赛”等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 竞赛形式分常规和网络两种形式。竞赛场内容涉及环保、公共安全避险、节约能源资源等 , 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 检验公众对基本科学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 , 参加竞赛的人员为各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体人员及市内中小学老师、学生等约1万人。在全市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良好氛围 , 促进了全市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年科学素质的提升。

3.3 围绕科学素质工作主题 , 组织开展社会化科普活动

各级组织部门和党校把科技知识作为干部培训、选拔的重要内容。举办《沂蒙干部大讲堂》80余期 , 培训的各级各类干部1万余人 , 继续教育培训等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与此同时 , 我市各类中小学普遍开设科技课 , 设立了科技辅导员 ;连续十多年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开展“大手拉小手科学家进校园”活动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阳光校园科技馆大讲堂等活动形成常态化。

4 结论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经过各地、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 , 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展 , 公众科普文化素质明显提升 , 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 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 , 部分地区科普基础设施还不健全 , 优质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实施《科学素质纲要》,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的社会系统工程 , 事关长远、意义重大 , 要群策群力 , 齐抓共管 , 搭建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平台 , 动员政府、高校、企业等一切社会力量 , 才能不断加强地方科技文化阵地建设 , 提高基层公众科学文化素养。

摘要:临沂市科学技术协会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统领, 加强领导、扩大宣传, 不断完善科学素质工作运行机制;加快场馆建设, 提升品牌, 推动基层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志愿服务,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打造科普活动品牌, 群策群力, 齐抓共管, 搭建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平台, 不断加强地方科技文化阵地建设, 提高基层公众科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科学素质,阵地,基层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年) .

8.建设阵地建议书 篇八

关键词:档案文化档案编研档案宣传

一、结合社会时事热点,适时推出专题展览

几年来,昌平区档案局围绕重大纪念日和重大活动、时事热点,选取主题,策划举办《忆历史沧桑,展英雄风采——十三陵水库建库五十周年纪念展》、《小物件见证大发展——昌平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图片实物展》、《奥运周年回顾展》、《我们一路走来——建国六十周年精品报纸展》、《共颂祖国——建国六十周年图片展》以及《定格昌平2009——城市记忆摄影展》、《毛泽东与昌平》等专题展览、巡展,参观人数累计达20余万人次,社会各界反响良好。其中,《小物件见证大发展——昌平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图片实物展》共展出反映昌平改革开放30年巨变的图片近500张、小物件300余件。这种文字、实物、图片和影像相结合的方式,新旧对比强烈。《忆历史沧桑,展英雄风采——十三陵水库建库五十周年纪念展》以大量的史料、史实,再现了十三陵水库的建设和发展场景,讴歌了劳动人民在水库建设中表现出的一往无前、锲而不舍、无私奉献、奋发有为的伟大力量,展示了国家领导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毛泽东与昌平》图片展是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区档案局从2万余字史料文稿和30余幅照片的编研成果中,精选出22幅照片设计制作而成,其中有5张罕见老照片及毛泽东相关手迹是首次对公众展出,参观人数逾5万人次。《北京日报》、《京郊日报》、《北京档案》等大篇幅报道,昌平电视台、《昌平报》更是连续报道。该展览巡展地点之多,参观人数之众,社会反响之好,打破了区档案局办展记录。

二、突出区域发展特色,精心策划固定展览

以档案原件或复制品、仿制品的陈列展出为手段,昌平区档案局先后举办了《京张铁路南口段历史图片展》、《老照片展》、《昌平档案事业成就展》、《珍贵档案展》、《京畿昌平区情展》等。其中2011年推出的《京畿昌平区情展》,以昌平区功能定位为主线,采取图片、文字、多媒体、档案史料、实物、解说相结合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昌平建置两千余年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愿景。其展览面积300平方米,投资100余万元,利用照片近500张,实物100余件,展出内容随着昌平的发展变化适时更新。该展览不仅吸引了众多“老昌平人”慕名而来,而且是全区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学员了解昌平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的现场教学内容。

三、突出馆藏档案编研,编辑档案文化精品

近年来,昌平区档案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主要纪念日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充分利用和挖掘馆藏资料,坚持档案编研为基层群众和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沉潜于历史,反观乎现实,深度开发档案资源,成果丰硕。先后编撰《和谐宜居新昌平画册》、《十三陵水库画册》、《昌平档案五十年》、《昌平档案利用成果汇编》、《政务信息汇编》等,同时与区党史办合作编制《北京昌平图鉴》、《北京市昌平区区(县)级领导干部名录》等一批精品编研资料,充分彰显了档案文化魅力,深受读者欢迎和好评。其中,《政务信息汇编》是区档案局于2005年推出的编研精品,主要以现行、公益、民生为主线,将国家、北京市、昌平区有关民生的政策信息,及时以期刊的形式向全区公开发行,范围包括党政群机关、镇街、农村、社区、国企、非公企业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每期发行数达3000册,总发行量超过260万册,700余万字,惠民政策、信息达到2000余项,现已成为打造“阳光政府”形象和公众了解民生资讯的重要平台,并连续10年被列为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

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打造科教文化品牌

2009年,昌平区档案局被北京市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作为北京化工大学志愿服务基地,区档案局每年暑假期间为近百名在校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岗位,社会实践是双方共建活动的一个常规项目,为了让大学生们尽快熟悉了解档案和档案工作,区档案局通过举办业务知识培训、岗位指导和经验交流,使他们切身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

为充分挖掘大学生潜能,区档案局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展览讲解工作,在组织讲解培训的基础上,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竞赛活动。2013年,国家档案局组织云南省60余名档案系统培训学员来昌平区档案馆参观考察,由大学生组成的讲解队伍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负责讲解的《中国人的骄傲——京张铁路南口段历史图片展》、《辉煌的历程——昌平档案事业成就展》,讲解全面到位、生动精彩,深受参观人员的赞扬和欣赏。工作中,区档案局还依托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深入挖掘大学生头脑灵活、知识面广、善于创新的潜能,与大学生联合举办《中国梦·时代的记忆》图片展览,深入到社区展出,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参观,受到社区居民普遍好评。今年,结合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校地合作,联合推出系列宣传小折页,弘扬传统文化,宣传档案文化理念。

五、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筑牢文化强区基础

档案资源建设是文化强区建设的立身之本,关系到文化强区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区档案局始终坚持指导服务与执法监督并举,不断拓展档案工作领域,从最初的处级机关单位,扩展到目前的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学校、医院、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大活动、基层社保所、区属国企和非公企业等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还全面加强了未来科技城、沙河高教园、创新基地等重点功能区、重大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管,确保重点项目档案的收集、归档齐全完整。对奥运会、农业嘉年华、草莓大会、昌平历史文脉梳理工程等重大活动全程跟进,无偿给予指导和服务。目前,区档案馆馆藏各门类档案共168个全宗,纸质档案353157卷(件),年接待群众11787人次,查阅档案13563卷次,文化强区建设基础性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上一篇:龙场镇2011年度扶贫工作总结下一篇:《各具特色的民居》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