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08-28

锅炉的危险因素分析(精选8篇)

1.锅炉的危险因素分析 篇一

作者:扈清荣,王德英,温兴红 【关键词】

护士

职业危险因素自18世纪医学之父Bernadio Ramazini提出这个概念后[1],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是集手术、治疗、检查或抢救于一体的重要场所,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每天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及各种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X线、传染性手术等。因此手术室护士具有较高的职业危险。为了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职业危险因素,必须首先明确职业危险因素的相关因素,才能更好地采取相应措施。

物理性危险因素

在手术过程中常见的物理性危险因素有长时间不协调的工作姿势,如低头、扭颈、站立等造成的肌肉骨骼系统损伤、针刺锐器伤、X线等的损伤。

1.1 不对称的工作姿势造成的损伤

颈椎系统损伤是手术室护士中最常见的一种物理性损伤,由于手术的需要,手术护士必须长时间低头,不断的转动颈部来完成手术器械的传递;已有研究证明这种长时间斜肩扭颈易引起颈椎曲度变直、增生等颈椎损伤;长时间处于站立的体位,脊椎负重时间过长及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及腰椎系统病变。

1.2 锐器、针刺伤

在手术过程中要接触各种锐利器械及污染的针头、缝针、手术刀片、骨科用的打孔器等,都易造成伤害。手术中需要抽取各种血标本及抢救危重患者容易造成针刺伤,被患者污染的血液随针尖等器械进入伤者的体内,会引起某些疾病的传播[2]。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或锐器传播,其中最常见的是HBV、HCV和HIV。这些都对手术室护士构成一定危险。

1.3 X线损伤

骨科手术经常使用X光机对患者进行透视定位,根据周文娟等的研究,X线对手术室护士的敏感部位(乳房、性腺、甲状腺、卵巢)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3]。在90kV、4.5mA条件下,器械护士10s、30s 4个部位的辐射量为0,随着时间的延长辐射量加大,其中卵巢10min为14μGy,15min可达到56μGy;在相同条件下巡回护士10s内接受的辐射量为0,15min可达到36μGy,穿铅衣则可明显下降[3]。因此,应尽量劝说医生缩短X线曝光时间,最好控制在30s内,必要时要穿铅衣,佩带眼镜,并与球管保持在1m以上距离。

化学性危险因素

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其所含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尚未完全清楚,但有些化学消毒剂明确标有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甚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要多年以后才出现症状。常见的化学性危害因素有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及各种内置的填充材料。

2.1 消毒剂

戊二醛、甲醛是手术经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戊二醛有一定的挥发性和刺激性,长时间吸入或空气中混合浓度过高,可造成眼结合膜炎等眼睛损伤、皮肤过敏、胸闷气喘等;常用的熏蒸消毒剂甲醛等,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毒副作用,长期接触用其熏过的电刀、导线、内镜器械易引起职业性哮喘,严重者可致癌及胎儿致畸[4]。其他如熏房间用乳酸、臭氧也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手术间较小,通风效果差,使用频率高,更加大了消毒剂对人体的危害。

2.2 各种内置填充材料

骨科使用的骨水泥、骨黏合剂等,据调查有一半以上对人体有刺激性,特别是含有丙烯酸酯类的材料,Smith等调查发现,其易引起皮肤红肿、触觉过敏或者脱皮等,严重者可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哮喘[1]。

2.3 空气污染

全麻手术中和手术后排放的废气,含有较高浓度的乙醚及CO2,易引起头痛、头晕及呼吸道不适、刺激性流泪等;房间照射消毒时的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眼睛都有一定损伤,长时间在紫外线浓度高的环境中,易引起视力下降、皮肤老化,甚至引起皮肤过敏。最好的方法是提高防范意识,要戴防护眼罩等。

生物性危害因素

手术室护士每天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感染的器械,易造成感染,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不仅会造成自身感染,也可以引起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3.1 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

含有HBV、HCV、HIV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器械是手术室护士不可避免要经常接触的,我国属于肝炎高发流行区,据统计有10%~20%的人为HBsAg携带者,它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血液传播性疾病,被针刺伤一般只需0.004μl血液就可以致病[5]。急症手术患者无法做肝功及其他检查,更容易造成危害。据报道,易感人群发生一次HBV针刺伤后的感染几率为6%~30%[6],另外,乙肝病毒的生存能力很强,在干燥环境中可生存1周。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患者的血液及被患者污染的器械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感染。HIV患者的血液、唾液、体液、眼泪中均可分离出HIV病毒,专家认为同一锐器接触HIV患者再刺伤,医务人员造成的感染几率为0.4%,接触HIV的患者的眼、鼻、口腔分泌物感染率为0.1%,完整皮肤几乎不感染。尤其是基层医院,不具备检查HIV的能力,这就更加大了其危害,对于HBV可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保护率在70%~90%,免疫效果可持续3~5年,目前HIV、HCV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可靠的疫苗,手术室护士更应加强对病毒的认识和防护。

3.2 各种传染性手术

各种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患者手术时,因其具有空气传染性,对消毒隔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不当,不仅会危害医务人员,更可能交叉感染给其他手术患者。此类手术在免疫力低下及特殊时期(哺乳期、孕期、月经期)更易引起感染,应尽量避免接触,必要时做好防护措施。

心理社会因素

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又由于医生及患者的要求及法律意识不断的增强,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时间繁忙、紧张的工作,使护理人员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业绩,但持续的高压易造成负面影响,身心疲惫,特别是与医生配合不协调、人际关系紧张、对工作前景担忧、一时疏忽引起的器械敷料清点失误等都可以引起烦躁、焦虑、抑郁,严重者可产生偏激及不当的应对机制,如自杀倾向、心理疾病等[7]。

除以上的职业危险因素外,还存在着长期戴乳胶手套,电灼伤、电刀烧灼的烟焦味等因素危害,并且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新手术的开展,新的职业危害因素会不断出现,因此有待于进一步去发现和研究,并且寻找更好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邓立梅,赵佛容.口腔医护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57-59.杨晓华,周莉.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与预防.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52-653.周文娟,孙晓红,高波,等.X射线对手术室女护士敏感器官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00.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胡菁颖.口腔科护士在工作中锐利器械伤害的现状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737-739.胡正英.医院感染管理和薄弱环节.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6,6(4):237-239.侯美凤,江利秋,孙细玉,等.手术室护理风险及法律问题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19-120.

2.锅炉的危险因素分析 篇二

锅炉在运行时, 其本体受压元件、辅助受热面、附件、燃烧室、主烟道、钢架、炉墙等发生损坏, 且被迫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或锅炉在进行水压试验时其本体受压元件发生损坏的现象, 称为锅炉事故。或者也可以简单定义为锅炉点火或运行中, 因锅炉受压部件、安全附件发生故障或损坏, 以及因运行人员失职或违反操作规程, 使锅炉受到损伤和被迫停炉, 称为锅炉事故。

锅炉在计划停炉后的检修过程中, 发现锅炉本体受压元件有裂纹、变形、渗漏, 燃烧室、主烟道及炉墙变形、塌裂、损坏、钢架变形等, 不作为锅炉事故处理。但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改进管理, 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锅炉在运行 (包括试运行) 时, 因燃烧设备、通风设备、电气和自动控制等附属设备的故障或损坏, 水处理设备及给水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 造成锅炉停止运行的, 称为锅炉故障。

2 油田燃油注汽锅炉事故产生的原因

造成锅炉事故的原因有很多种, 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2.1 安全附件不安全、不灵敏

没有安全阀或安装不合理、未定压、粘住等。

仪表或设计安装和使用不良。

没有压力表或不符合要求。

给水设备损坏或止回阀损坏。

排污阀关闭不严或失灵造成严重泄漏。

2.2 不执行操作规程, 管理不善

运行操作无章可循。

操作人员不懂操作或擅离岗位, 违反操作规程或误操作。

设备失修, 超过检验期限。

无水处理设施或水质处理达不到标准。

2.3 其他原因

锅炉本身有先天性缺陷, 金属材料不符合要求, 焊接质量不合格等, 改造、检修质量不好等其他原因。

3 油田燃油注汽锅炉危险点分析与控制

3.1 危险点名称:水处理不合格造成锅炉炉管结垢

危险因素及危险分析:

(1) 操作人员再生时操作不当

(2) 盐水浓度不足

(3) 化验人员粗心造成化验错误

(4) 树脂中毒或失效

(5) 气动阀出现故障造成进盐不足

控制措施:

加强操作人员和化验人员的责任心

配备足够浓度的盐水, 及时用盐水浓度计检测盐水浓度

对树脂进行化验检测, 必要时更换树脂

及时对气动阀进行保养

3.2 危险点名称:超温超压造成事故

危险因素及危险分析

(1) 热电偶有故障

(2) 补偿导线断路

(3) 报警继电器坏

(4) 仪表未校好, 使显示值超过真实值

(5) 仪表坏

(6) 实际温度过高

(7) 线路接点接触不好 (如补偿导线接点、接头等)

控制措施

(1) 检查热电偶

(2) 用万用表测量排除短路

(3) 更换报警继电器

(4) 重新校验仪表

(5) 更换仪表

(6) 增大排量、降低火量

(7) 拧紧各接点螺丝、使其接触良好

3.3 危险点名称:锅炉炉管爆管

危险因素及危险分析:

(1) 管材质量问题

(2) 炉水含氧超标造成氧腐蚀而引起爆管

(3) 偏火引起爆管

(4) 炉水硬度超标造成炉管结垢引起爆管

(5) 过热引起爆管

控制措施:

(1) 加强注汽锅炉的材质管理, 更换合适材质炉管

(2) 对炉进水进行加密检查, 加强对化验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化验人员的责任心

(3) 加强巡回检查, 观察火焰燃烧情况, 及时调整火焰

(4) 及时调整干度, 防止干度超标带来危害

4 预防事故的措施及处理锅炉事故的要求

4.1 为了预防锅炉事故的发生, 应采取以下措施:

设计、改造锅炉, 应遵守锅炉有关的安全规程和技术条件要求, 材质应合格, 结构应合理, 计算应准确。

制造、修理、安装锅炉, 应按技术文件和图样施工, 严格执行工艺和质量检验制度, 确保质量。

锅炉上的安全附件必须齐全、灵敏、可靠, 并定期校验。对失灵的安全附件应及时更换。

搞好锅炉的水质处理, 严格控制给水和锅水指标, 做好排污工作。

认真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以及定期进行内外部校验, 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防范事故发生。

配备熟悉设备的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锅炉, 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 完善的规章制度, 切实做好锅炉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操作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在工作时间内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 熟悉设备情况, 经常进行反事故演习训练, 努力提高操作技术和判断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

4.2 事故处理的一般要求

(1) 锅炉一旦发生事故, 操作人员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要惊慌失措, 应立即判断和查明事故原因, 并及时进行事故处理。处理事故时要“稳、准、快”。发生严重损坏事故和爆炸事故时应保护现场, 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和监察机构。

(2) 操作人员一时查不清事故原因时, 应迅速向有关领导报告, 不得盲目处理。在事故未妥善处理之前, 不得擅离岗位。

(3) 事故后, 锅炉管理人员应将发生事故的部位、时间、经过及处理方法等情况详细记录在锅炉设备档案中, 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找出主要原因, 从中吸取教训, 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

(4) 发生严重损坏事故和爆炸事故的单位, 应尽快将事故情况、原因及改进措施以书面形式报告主管部门和监察机构。

5 结束语

要有效地控制危险点避免事故发生, 必须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认真学习、掌握和运用危险点预控理论来指导日常工作, 坚持每月、每周、每日的危险点预测分析制度, 彻底杜绝习惯性违章作业, 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上岗到位监督管理的责任心, 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好安全教育活动, 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设施。努力消除危险点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就能保障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向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要:锅炉在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承压设备。但是由于长期在高温高压下运行, 并不断受到烟气和锅水中有害杂质的侵蚀和飞尘的磨损, 或者由于锅炉制造安装的质量不佳, 存在缺陷, 加上管理不善、操作不当等原因, 往往会发生事故, 轻则停炉影响生产, 重则发生爆炸, 设备损坏, 人员伤亡, 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 认识和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 预防事故的发生以及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正确处理事故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锅炉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本文主要对油田燃油注汽锅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及对策应用, 达到控制锅炉事故的发生和提高处理锅炉事故的能力进行论述

3.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 篇三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复发;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41-01

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肺外型结核疾病,脊柱结核大致占到了总结核患病的3%。脊柱结核会对患者的骨组织造成严重的破坏,致使病患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脊柱结核患者大部分在手术后能够恢复身体健康,但还有一部分病患会出现复发症状。为了分析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文章选取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70例,对其展开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70例,将其中20例在术后出现复发症状的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范围为21~56岁,平均年龄为22.3±5.9岁,属于颈椎结核的患者5例,胸腰段结核患者5例,腰椎结核患者8例,骶椎结核患者2例,其复发时长范围为3~26个月,平均复发时长为7.8±2.3个月。同时将50例在术后未出现复发的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范围为19~58岁,平均年龄为28.8±8.6岁,属于颈椎结核的患者8例,胸腰段结核患者18例,腰椎结核患者22例,骶椎结核患者2例。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自身营养状况、病灶清除度、病灶制动是否严格等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其中自身营养状况评价采用观全面评价法(SGA):①体重变化:6个月内体重下降,5%~10%之间为营养不足,5%以内为正常 ;②饮食变化:是否存在饮食减少、不进食等情况[1]。

1.3 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和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脊柱结核患者的研究发现,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较差、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以及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等。因此,想要有效避免脊柱结核的术后复发状况,则应对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较差、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以及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最大的帮助。

3 讨论

3.1 患者自身营养状况与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联: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中,患者自身的营养不良因素是较为重要的。脊柱结核属慢性消耗性疾病,大多数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惡心、呕吐,甚至饮食减少、不进食,导致贫血、体重减轻[2]。本组患者中大多数的脊柱结核患者来自于较为偏远的区域,其经济条件状况较差,因此在营养的补充方面略显不足,极易引发脊柱结核的术后复发。脊柱结核患者应适当地将自身的体质状况进行增强,改善免疫系统,对肝肾部位的功能进行合理维护,同时还应注重维生素的补充。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为了将营养状态调至正常,患者应根据医师的指导,做到合理饮食,运用膳食方式对自身的营养所需及热量进行补充,以此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减小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概率。在特殊情况下,相关医师还应给予患者高能营养合剂及输血等,以此防止出现术后复发的情况。

3.2 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与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联:通过分析研究表明,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也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一大危险性因素。术后病灶的严格制动主要是指内外双方的固定,其作用是将患者的脊柱进行有效稳定。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椎体间残留较大空间,由于脊柱前中柱结构的破坏,脊柱出现不稳状况,脊柱稳定性重建是结核愈合的条件[3]。患者脊柱结核病灶部分的稳固才能实现其最终的痊愈。在本组术后复发的20例患者中,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的有15例,其主要原因为在病灶清除后,患者未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及石膏固定。虽然有人认为将固定器放置到患者的病灶部位会出现异物排斥反应,致使其病灶范围扩大。但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内固定器的置入能够提高脊柱的稳固性,促进其恢复。在术后患者应时刻保持一个正确的休养体位,对病灶部位进行科学严格的制动,以此保持其稳固性,并对可能出现的骨折、塌陷等状况进行有效避免,将患者植骨的融合了有效提升,从而减少出现病灶复发的概率。

3.3 病灶清除不彻底与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联:病灶的清除度与脊柱结核的整体疗效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往对脊柱结核进行病灶清除时,通常是将重点放置在脓液以及肉芽等方面的清除,很少会对硬化骨质进行注重。在硬化骨质中存在着大量的结核杆菌,一旦未将其彻底清除,那么极易引发术后的复发状况。加上硬化骨的血液流通状况较差,如未清偿彻底,其与植骨之间的紧密度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导致出现假关节。因此,相关医生在进行脊柱结核手术时,应积极运用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并保证自身的操作技巧纯熟,认真严谨的对待工作,以此将病灶进行彻底清除,减少其复发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赵宇,杨开舜,李绍波.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J].中外医疗,2013(02):47-48.

[2] 金格勒,姚立东,崔泳,阿依努尔,盛伟斌,艾尔肯·沙德尔,曹力.[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7):516-519.

[3] 唐接福,李峰,满益旺.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J].实用骨科杂志,2009(100): 496-498.

4.锅炉的危险因素分析 篇四

工艺流程简介

工业黄磷呈石蜡状,谈黄色至微黄绿色,带有蒜臭味;黄磷的自燃点为35℃~45℃,暴露于空气中易自燃并生成P2O5和磷的低级氧化物。为了防止其自燃,必须隔绝空气,在存储或运输过程中应浸放在水面下;黄磷剧毒,对人的致死量为0.1g。人经常吸入磷蒸汽和它的低级氧化物能引起慢性中毒,导致下颚骨严重坏死、牙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大量的磷蒸汽能使人急性中毒,被磷烧伤的伤口不易愈合。

一般采用电炉法进行黄磷生产。工艺流程为:将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磷矿石、硅石和焦碳按所需比例混合在一起,通过皮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送至炉顶料仓,再经下料管连续缓慢地加入到密闭的电炉内。由电炉变压器通过电极输入三相电流,在电炉内以电阻为主和电弧为辅形成热能,将炉料加热,使炉料熔化并进行化学反应,生成磷蒸气、CO、SiF4、炉渣和磷铁等产物。含磷炉气经导气管进入3个串联的冷凝塔,分别与热水和冷水顺流、逆流接触,达到冷却、除尘和收磷的目的。被冷凝的黄磷液体依次进入受磷槽、粗磷槽和精制槽,最后在精制槽中经过加热、漂洗、静沉、保温后,得到液态成品黄磷,再经虹吸管进入计量槽和包装铁桶中。从冷却塔出来的尾气一部分作为标志性火炬燃烧,大部分经水封和水环式真空泵输送到尾气净化利用系统,用于原料工段干燥窑的磷矿石烘干。从冷却塔出来的含磷污水经污水沟流到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返回系统循环使用。电炉定时排除的熔融炉渣流入淬冷水池,再经抓斗天车装入汽车,运至废渣场。炉底排出的熔融磷铁经自然冷却成型后外销。

为了进行安全生产,有必要对该厂电炉法生产黄磷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下面从原料准备、电炉制磷、黄磷精制、成品包装等4个主要工序进行分析。

原料准备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1

火灾爆炸

原料回转干燥窑以煤气为燃烧介质。在生产过程中若供气突然中断,导致窑内熄火,操作人员未关闭燃气入口阀。当回转窑内降温且充满空气时,一旦自动恢复供气情况,导致尾气进入窑内,当CO含量达到爆炸极限后,则可能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另外干燥窑检修或长时间停炉后,若操作不当,造成燃气在窑内大量积累,遇明火造成爆炸。另外管道阀门泄漏,煤气大量聚集,遇明火造成燃烧爆炸。若空气进入尾气洗气塔负压段,与尾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也可能引发爆炸事故发生。

2.2

起重伤害

原料生产过程中每天大量固体物料要通过装卸、起重运输至黄磷电炉炉顶料仓中,工人昼夜在行车工作,一旦发生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均可引起起重伤害事故发生。

2.3

机械伤害

在物料装卸和输送过程中,使用较多转动、输送设备、机具,如设备设施故障防护装置不良或出现人为操作失误、安全确认不够、违章作业等都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2.4

锅炉爆炸

锅炉属压力容器,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如安全检测装置失灵,操作失误,检修维护不够,未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等都可能引发锅炉爆炸事故。

2.5

电离辐射

用于计量的核子秤,如管理、使用不当,发生放射源被盗或由于操作失误发生泄漏都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2.6

噪音和粉尘危害

5.锅炉的危险因素分析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超声波是一种超出人听觉范围的__机械振动波。A.超频率 B.高频率 C.低频率 D.微频率

2、[2011年考题]起重机械的断绳事故是指起升绳和吊装绳困破断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下列状况中,是造成吊装绳破断的原因是。A:吊钩上吊装绳夹角大于120° B:限位开关失灵

C:吊装绳与重物之间接触处旋转了垫片保护 D:吊钩缺少护钩装置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3、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不包括__。A.设置防火标志 B.业务培训与宣传

C.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D.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违法实施的免除或者减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的行为,可处__的罚款。A.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C.1万以上20万元以下

D.足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5、__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定期或及时地发现体系运行过程或体系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确定问题产生的根源或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A.管理评审 B.检查与评价 C.改进措施 D.实施与运行

6、__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需经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即可任职。A.危险物品的储存单位 B.建筑施工单位 C.非煤矿山

D.员工300人以上的钢铁公司

7、[2009年考题]依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民用爆炸物品销毁前应当登记造册,提出销毁实施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部门、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组织监督销毁。A:质量技术监督 B:国防科技工业主管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D:环境保护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8、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负责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验收工作的单位是()。A:行业主管部门 B:投资主管部门 C:建设单位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9、在生产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及强发光体等可成为__辐射源。A.射频 B.红外线 C.紫外线 D.激光

10、[2009年考题]人机系统中,人与机器的特性有很大差别。人优于机器的能力主要是。

A:图象识别、创造性 B:操作速度高、精确性高 C:输出功率大、耐久力强 D:重复性好、反应快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1、石油天然气井下深未超过__m时,不应检测井内的枪身或爆炸筒。A.100 B.200 C.300 D.500

12、为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__。A.安全防范措施 B.安全规章制度 C.事故处罚条例

D.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13、道路交通系统的基本三要素中,__是环境的理解者和指令的发出和操作者,它是系统的核心,路和车的因素必须通过人才能起作用。A.驾驶员 B.行人 C.乘客 D.交警

14、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关于工伤保险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工伤保险是法定的强制性社会保险

B:是通过对受害人实施医疗救治和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以保障其经济权利的补救措施 C:从根本上说,它是由政府监管、社保机构经办的社会保障制度 D:具有惩罚性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5、在工业毒性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方面,如果接触可引起肝癌。A:皮革粉尘 B:联笨胺

C:氯乙烯单体 D:苯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6、__安全装置是一种阻止身体的任何部分靠近危险区域的设施。A.隔离 B.跳闸 C.自动 D.控制

17、《建筑法》规定:房屋拆除应当由具备保证安全条件的建设施工单位承担,由__对安全负责。A.现场责任工程师 B.建筑施工单位负责人 C.施工操作人员 D.企业法定代表人

18、《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A:擅自拆除 B:停止使用

C: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D:停止维护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9、根据《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安全生产检测检验资质分为个等级。A:一 B:二 C:三 D:四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0、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试运行,目的是检验体系策划与文件化规定的__、有效性和适宜性。A.充分性 B.必要性 C.合理性 D.系统性

21、电路由电源、中间环节和__三部分组成。A.变压器 B.分配系统 C.负载

D.家用电灯电器

22、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的,采取现场处理的措施表述不正确的是__。

A.重大事故隐患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并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限期排除隐患 B.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C.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并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限期排除隐患 D.能够立即排除的,应当责令立即排除

23、下列不符合动火分析规定的是__。

A.取样要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要保留到动火作业结束

B.取样时间与动火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如超过此间隔时间或动火停歇时间超过60分钟以上,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C.若有两种以上的混合可燃气体,应以爆炸下限低者为准

D.进入设备内动火,同时还需分析测定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18%~22%

24、[2008年考题]在压力容器中要联合使用安全阀和爆破片时,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爆破片的额定爆破压力。A:略低于 B:等于 C:略高于 D:高于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25、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审查的单位是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监理单位 D:设计单位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铁路列车应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进行编组,列车长度应根据运行区段各站__确定。

A.技术作业条件以及线路长度 B.电气集中控制情况及线路长度

C.线路的长度并预留30m的制动距离

D.到发线的有效长度并预留30m的附加制动距离

2、轨距为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轨距标准规定为__。A.1345mm B.1435mm C.1391mm D.1931mm

3、禁忌物料的含义是__。

A.化学性质相同而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 B.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 C.化学性质相同且灭火方法相同的化学物料 D.化学性质相抵触而灭火方法相同的化学物料

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病人依法享有__的权利。A.工伤社会保险 B.提出赔偿要求 C.提出变动工作 D.提起诉讼 E.提出仲裁

5、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包括。A:罚款

B:限制人身自由

C: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D:没收违法所得 E:责令停产停业

6、《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__,应当根据化学危险物品的种类、性能,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火、防爆、防毒、监测、报警、降温、防潮、避雷、防静电、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A.使用和储存化学危险物品的企业 B.生产和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企业 C.储存和运输化学危险物品的企业 D.生产和储存化学危险物品的企业

7、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__日内交至行政机关。A.1 B.2 C.5 D.7

8、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的灭火器是__。A.干粉灭火器 B.卤代烷灭火器 C.CO2灭火器

D.化学泡沫灭火器

9、当存在静电火花的危险时,所有金属设备、装置外壳、金属管道、支架、构件、部件等,一般应__。A.相互连接 B.静电直接接地 C.绝缘

D.相互独立

10、某电梯制造厂发生3人死亡,9人重伤事故,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部门组成 A:当地人民政府 B: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C:市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局 D:市总工会 E:市公安局

11、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安全发展”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D:“以人为本” E:食品生产企业

12、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拒绝签字的,检查人员应当__。

A.通知被检查单位的其他负责人到场签字,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B.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予以罚款处罚,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C.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D.依法对其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13、__是指人们通过肉眼或使用仪器观察与分析金属材料或金属构件损坏后的断裂截面,来探讨与材料或构件损坏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种技术。A.金相检验 B.硬度测试 C.断口分析 D.耐压试验

14、人本原理中的激励原则,是指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实现有效的管理。A:潜在需求 B:内在潜力 C:合作精神 D:创造热情

E:食品生产企业

15、对__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的方法来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A.手工生产 B.流程紊乱

C.不能采取湿式作业 D.不能采取干法生产

16、依据《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 A:警告 B:徒刑 C:罚款

D:没收违法所得 E:行政拘留

17、某石英砂加工企业为提升生产效率,公司董事会通过技术改造项目议案。该项目于2012年3月1日开始施工,6月1日项目竣工验收并投产。根据《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该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变更的最迟日期是 A:2012年3月31日 B:2012年4月30日 C:2012年6月30日 D:2012年7月30日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8、x月x日16时48分,某县城关镇西街居民陈某家发生火药爆炸事故,共有1 500 kg制鞭炮用药物爆炸,冲击波波及300 m,造成27人死亡,轻重伤18人。爆炸波及73户,严重损坏房屋141间,损坏各种家具、家用电器200多件,直接经济损失18.7万元。该县外贸中转站电工陈某(停薪留职),县十五里店乡外贸经营处退休干部何某、十五里店乡冯湾村村民李某等3人,在没有任何申请、未经公安部门许可、工商部门注册、税务部门登记、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和镇政府批准的情况下,非法生产烟花爆竹。村民李某将430 kg制药原料铝镁合金粉(强还原剂)、高氯酸钾(强氧化剂)等称好后,叫工人混合,筛在原存湿药地面上。因地面湿,外面雪后空气湿度大,药物吸湿性强,镁、铝合金粉遇水产生氢气,使混合药物内部升温,产生化学反应燃烧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如下:1.违反烟花爆竹生产管理规定,把工厂建在居民稠密区,非法生产。2.生产技术负责人根本不懂药物性能和安全操作技术,只是凭所谓“广告”去学了2 h的制鞭炮技术。3.严重违反爆炸物品存放规定,干药、湿药、成品、半成品超量、混存,超量百倍配制药物,并且房屋结构不符合安全规定,生产工序紧密相连。4.没有防火防爆设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A: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B:具备危急情况下的救护能力 C: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D: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E:熟悉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19、《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A:地区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B: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C:国家标准或者地区标准 D:国际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0、__主要是使人知道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A.安全教育对策 B.安全技术对策 C.安全防范对策 D.安全控制对策

21、《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A:通过交叉路口 B:同车道行驶 C:载人行驶 D:载物行驶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2、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事故隐患治理,下列关于实施事故隐患治理安全防范措施中,错误的是

A:事故隐患排除前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

B:事故隐患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C:对可能产生生命危害的隐患,合理时间内无法治理的,可暂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D: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3、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核心是__。A.防止事故的发生 B.安全发展

C.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4、依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举办焰火晚会和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主办单位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规定,向有关人民政府的部门提出申请,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办理《烟花燃放许可证》。A:公安

B:安全生产监管 C:卫生行政 D:环境保护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6.火车槽车卸油作业危险因素分析 篇六

摘要: 本文对当前铁路运输油库中火车槽车卸油作业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在对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从管理、人员操作、卸油工艺、油品物料的危险特性等角度,论述了槽车卸油过程中具有较大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词: 卸油作业 危险因素 分析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油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石油销售企业油库的油品周转量也随之扩大,储运过程中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性随之增加。卸油作为没有使用管输油库的唯一进油途径,为确保日常生产储运安全平稳,必须对油库卸油的各种危险源尤其是具有较大潜在危险性的和普遍性的危险源加强管理与控制。因此研究卸油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如管线闸阀开启错误、监控未到位、静电积聚放电、电火花的产生等导致的混油、憋管溢罐和火灾爆炸等,是油库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

2、槽车卸油作业中危险因素特点

2.1 槽车卸油过程危险因素产生机率高

事故的产生一般由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和不良环境引起。槽车卸油过程事故危险因素产生机率高,这是因为它的装卸油料的危险特性、作业环境的不良、和人员的操作失误等所决定的,如静电、高温、达到爆炸极限的油气浓度、火花、高空坠落、碰撞等。

2.2 槽车卸油过程中危险性大

槽车卸油过程中危险性大,是由油料自身的特性、涉及的危险物质数量、操作流程的复杂性和不良的作业环境所决定的。

(1)油品的自身危险因素。汽柴油自身具有易燃易爆、易积聚静电荷性、易挥发等特性;

(2)卸槽作业中人员流程复杂,涉及人员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事故的产生。

(3)槽车中汽柴油的数量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不良的作业环境。由于在夏天,气油的易挥发特性,作业常在夜间操作,人的自身身体特性和光线的不良等因素,也加大了人员的操作失误。同时卸槽外部作业的环境较差,也存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碰撞等危险因素。3 槽车卸油过程中危险因素分析方法与分类

在安全评价的过程中危险因素辨识是非常重要的程序之一,应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的原则。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才能保证安全评价结果的客观、科学,并具有针对性[1]。

在辨识过程中,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危险、有害因素的分布(分类);

(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方式和途径;

(3)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影响范围;

(4)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结合油库实际情况,常采用直观经验分析方法。根据可供的参考先例、和油库以往经验,使用分为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

根据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对卸槽作业中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GB/T 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明火等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控错误;其他错误等其它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4 槽车卸油过程中危险因素

解决作业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是保证卸槽作业的安全运行的前提。对危险因素的辨识主要从危险因素如何产生入手,按照危险因素的分类,结合实际作业由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三方面查找。

4.1 汽柴油的危险特性

汽柴油的易燃易爆性、易积聚静电荷性、易挥发等特性。汽油是原油中的最轻产品油馏分,比重一般在0.71-0.74左右。其油液洁净透明,挥发性很强,闪点低(-500C),极易着火爆炸。轻柴油是柴油汽车、拖拉机等柴油发动机燃料。摄氏20度时与水的比重为0.84-0.86,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2]。而油库成品油料的装卸比较频繁,而且数量较多,尤其是在夏天的高温天气,槽车经过长时间爆晒温度较大,蒸发较大,比较容易出现高浓度的油气挥发,达到爆炸浓度。

4.2 设备和工艺未达到本质安全

在槽车卸油过程中,由于汽油润滑性较差,同时过滤器密封老化或杂质过多,从而使泵房内的油气浓度升高,达到爆炸浓度等危险.。

4.3 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槽车卸油作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以下方面:

a.调度人员的指挥错误。调度人员在整个卸油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调度员将工艺流程弄错,将会导致混油冒油事故.b.计量人员的操作错误。卸油作业前,计量员由于计量失误把油收到罐区将会引起溢油冒油等数量事故.c.卸槽司泵人员的操作错误。在卸油作业时,如卸槽司泵人员将卸油工艺流程开错将会产生混油事故。

d.卸槽工的操作错误。在进行卸油作业前,车辆油品未静置30分钟, 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穿工作服释放人体静电等将会发生油品火灾;在卸油作业时,如卸槽司泵人员将卸油工艺流程开错将会产生混油事故。

e.化验员未及时化验。在进行卸油作业前,化验员未及时取样进行化验,如油品质量不合格将其收取进入库区储油罐将会产生重大质量事故。

4.4 管理缺陷

油品属于高危物质,在进行卸油作业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回顾以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故,大都由管理疏忽所致。因此,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好,势必会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安全问题应受到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的重视,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针对本单位对卸油作业的安全管理,我认为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或者说目前的管理还存在一些缺陷。首先是对员工的培训问题,没有对卸油操作工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定期的专业培训能让员工及时的了解新的安全知识,能加深他们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让他们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其次是卸油的操作规范没有及时的更新,还是以前的老规范。新规范能提高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的发生机率。最后是操作场地的安全设备没有及时的点检,一些安全设备坏了却不知道,可能导致一些小事故得不到及时控制而变成重大事故。

4.5 静电积聚、和油气浓度聚集

卸槽过程中火灾爆炸事故的产生主要是静电、油气浓度、火源三个危险因素引起的。油品在卸槽作业过程中,油品分子之间和油品与其他物质之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其电压随着摩擦的加剧而增大;同时人体自身也带有静电,必须在进入泵房前释放人体静电。如不及时导除,当电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两带电体之间跳火(即静电放电)而引起油品爆炸着火[3]。静电电压越高越容易放电。由于静电的产生是由于大量静电荷的积聚,故要避免静电灾害,就必须从控制静电的产生、积聚、同时对静电荷进行监控三点进行控制。要避免出静电因引起的灾害,找出潜在的危险根源,就必须就静电的产生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

油品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遇有火源即可发生爆炸,所以,油品卸槽作业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如果未掌握油品的闪点、自燃点和爆炸浓度上下限,没严格遵守按分类等级划分的油料收发、运输、储存、使用等

项管理制度,就有可能导致爆炸的危险因素存在。对油库卸槽危险区域的油气浓度进行有效的监控,确保其处于可允许的范围之内。根据产生油气火灾、爆炸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三要素来进行控制,具体包括对可燃物油气浓度进行监控、对可能产生的火源加强管理,防止电火花的产生。改善措施

针对以上一些因素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做到防范于未然,争取杜绝一切安全事故。

2、对卸油员工严格管理,树立起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严格按照标准作业进行操作,争取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是标准化的。

3、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及时了解新的安全知识,加深他们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让他们从思想上加以重视,让他们时刻把安全放在心上。和周边油库进行技术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

4、及时更新操作规范,针对实际操作情况及时更换操作规程和操作看版。

5、定期对安全设备进行点检。制作安全设备点检卡,争取每天都能对安全设备进行点检。6 结论

本文主要对卸槽作业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槽车卸油作业中危险因素的特点,然后介绍事故危险因素辨识的原则和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的分类方法,最后以此为依据就结合实际就卸槽作业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油库的卸槽作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坤等.库安全评价方法现状,石油工程建设,2006年,第1期 [2]编委会主编.油与销售安全技术,第1版,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10 [3]张清河.静电接地线谈油库、加油站防静电管理,石油商技,1997年,第5期

作者简介

7.青年胃癌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篇七

关键词:青年胃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严重危害国人的健康。既往, 胃癌的发生率在50岁开始逐渐达到高峰, 40岁以下青年胃癌非常少见, 但据报道, 当前我国胃癌患者中30岁以下年轻人的比例已由上世纪70年代的1.7%增加到3.3%, 呈现年轻化的趋势[1,2,3], 此外, 青年胃癌大都恶性程度高, 发展迅速, 早期漏诊误诊率高, 因而常常预后不佳[4], 由此提示重视青年胃癌一二级预防的重要性。

根据既往研究, 胃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 感染[5,6,7]、不良饮食生活方式[8,9]、心理因素[10,11]等相关。遗传因素不变、HP根治日益受到重视, 腌制食品逐渐淡出生活, 国内青年胃癌发病比例却呈现增多趋势, 提示可能存在新的饮食生活习惯[16]或心理等因素, 成为青年胃癌的发病危险因素。

本研究通过对近7年我院收治的青年胃癌患者病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从饮食方式、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等方面积极探寻青年胃癌发病的易患因素, 以期为早期青年胃癌的筛查和青年人群的疾病预防和健康宣教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

入组标准: (1) 同意且能够参加调查, 排除其他部位肿瘤的胃癌患者; (2) 年龄≤40岁, 无精神疾患及非临终患者, 根据入组标准选取;对照组入组标准: (1) 选取年龄±3岁, 居住地区、工作环境与病例相近的; (2) 同一时期在我院就诊的, 排除病情严重及思维不清晰的非肿瘤患者或患者家属。对照组的例数与病例组一致, 参与研究前均与患者及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并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见表1。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的健康调查表来进行调查。包括: (1) 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学历; (2) 相关病史情况:肿瘤家族史、慢性胃病史、HP感染史; (3) 生活习惯:饮酒、吸烟、熬夜; (4) 饮食习惯:腌制食品、熏烤油炸食物、4种不良饮食方式 (不吃早饭、常吃夜宵、三餐不定、吃饭快) ; (5) 心理因素:性格、情绪状态、负性生活事件。

1.3 主要暴露指标的定义:

(1) 吸烟:每天吸烟多于1支并且持续>6个月; (2) 饮酒:每周饮酒多于1次并且持续>6个月; (3) 熬夜:每周超过12点睡觉>1次, 连续>6个月; (4) 饮食习惯 (喜食腌制食品、熏烤油炸食物、夜宵) :每周食用>1次并持续>6个月; (5) 性格类型:急性子, 遇事急躁, 做事希望尽快解决并看到效果;慢性子, 遇事冷静, 有事希望逐步妥善完成; (6) 精神焦虑:常觉紧张焦虑, 影响睡眠每周至少1次, 持续6个月以上; (7) 起病前曾有相关事件影响情绪持续6个月以上。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来筛选自变量, 计算比数比 (OR) 以及95%可信区间 (CI) , 然后选取单因素分析中具有显著意义的自变量来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本次调查共收集病例和对照各71例, 病例组年龄29~40岁, 平均年龄 (36.20±2.25) 岁, 中位年龄36岁;对照组28~40岁, 平均年龄 (36.04±2.29) 岁, 中位年龄35岁。经均衡性分析, 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1, P=0.54) , 此外, 两组性别 (χ2=0.03, P=0.87) 、职业 (χ2=0.97, P=0.74) 、文化程度 (χ2=0.33, P=0.87) 、居住地 (χ2=0.03, P=0.87) 家族史 (χ2=0.23, P=0.63) 、HP感染史 (χ2=0.76, P=0.72)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单因素回归分析:

将变量逐个引入非条件L o g i s t i 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在α=0.05的水准获得有意义的因素。对单因素分析中饮酒、吸烟、熏烤油炸食物、腌制食物、熬夜、不良饮食习惯、急性子、焦虑情绪、负性不良事件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 饮酒 (OR=2.002) 、熏烤油炸食物 (OR=3.389) 、腌制食物 (OR=1.993) 、熬夜 (OR=3.612) 、急性子 (OR=3.603) 、精神焦虑 (OR=3.007) 是胃癌的发病危险因素, 见表2。

2.3 多因素回归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P<0.05的变量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 引入变量和剔除变量的检验水准均为α=0.05, 通过向前逐步回归法 (Forward LR) 拟合胃癌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 消除各单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熏烤油炸食物 (OR=13.05) 、熬夜 (OR=7.739) 、急性子 (OR=7.665) 、精神焦虑 (OR=8.669) 为青年胃癌的危险因素, 见表3。

3 讨论

既往针对胃癌病因的研究表明, 除遗传因素和HP感染外, 行为因素中腌制食品、高盐食物、吸烟、饮酒以及过少使用新鲜蔬菜水果为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1,8,11]。

本研究中, 青年胃癌患者与青年健康组的单因素分析提示腌制食品和熏烤油炸类食物都是青年胃癌的危险因素, 但在多因素分析中, 仅提示熏烤油炸类食物而非腌制食品与青年胃癌发生具有相关性。分析原因主要为: (1) 现代生活中, 由于冰箱的普及, 腌制食品已经淡出生活, 因而年轻一代较少接触腌制食品, 使得腌制食品与青年胃癌发病联系呈现减弱趋势; (2) 现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特点为社交活动多, 工作繁忙, 因而在外就餐或快餐饮食增多, 而烧烤油炸类食品因为简单方便适合年轻人口味成为年轻人饮食新宠; (3) 熏烤油炸食物所含的亚硝酸盐、苯并芘等化学有害物质长期食用会对胃产生慢性损伤。熏烤油炸食物本身具有与腌制食品相似甚至甚于腌制食品的有害物质, 且在青年人群中食用频率较高, 因而可能成为青年胃癌发病的重要饮食危险因素, 而我们初步的研究已得出显著相关性的结果, 值得关注。

与既往吸烟者罹患胃癌的风险显著增高[12], 吸烟与胃癌有中度相关性[13]的报道不一致的是, 我们未发现吸烟与胃癌发病的显著相关性, 分析原因可能与青年组吸烟年限普遍较短, 尚未达到吸烟致肿瘤的高危临界值有关;与此同时, 我们在分析饮酒与胃癌发病相关性时, 同样未得出饮酒是青年胃癌的危险结果, 亦与既往报道不一致[14], 除与年轻患者饮酒年限相对较少以外, 考虑与青年人饮酒常不规律, 按照所定标准进行统计可能会遗漏一部分不规律不定期酗酒的情况, 导致分析该危险因素时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差。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年轻人对规律饮食普遍不够重视或者爱美怕胖等原因, 进食快、不吃早餐、常吃夜宵、三餐不固定等行为在年轻人中普遍存在, 理论上讲, 上述不良饮食方式易致局部胃黏膜损伤、胃酸胃液分泌紊乱等情况, 长期如此可致胃黏膜防御机制减退, 而引发各种慢性胃部疾病。鉴于这一原因, 本研究对这些不良饮食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发现, 在单因素分析中, ≥3种以上不良饮食方式, OR值为2.033, P值为0.051, 接近达到统计学意义, 存在加大样本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此外, 长期熬夜显示出了与胃癌发病较显著的相关性, 有研究显示, 由于熬夜可能导致身体免疫调节系统的紊乱, 降低身体的自身修复能力, 熬夜可能与乳腺癌等肿瘤发病相关[15], 由于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力和修复能力密切相关, 因而, 这种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成为其他肿瘤的危险因素, 现代青年人群, 夜生活成为时尚, 本研究中加入这一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我们得出了熬夜为青年胃癌的较为明确的危险因素 (OR=7.739) , 值得引起充分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 心理因素在青年胃癌危险因素中占有较为显著的地位, 本研究所选性格、情绪与不良负性事件3个因素中, 急性子、焦虑情绪为青年组胃癌的危险因素。既往研究发现, 长期紧张、焦虑、压力等因素会影响机体的各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 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或损害, 因而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也有研究发现生计压力与胃癌家族史造成的焦虑情绪可能会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10], 我们得出的焦虑与青年胃癌发生之间的显著相关性与上述报道一致;此外, 我们在分析胃癌患者性格特点时, 发现急性子与胃癌发病有显著相关性 (OR=7.665) , 分析原因可能为急性子所具备的性格急躁、遇事急于完成、急于看到效果等特点, 使得该类人群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尤其在工作压力较大的现代社会, 可能成为易焦虑人群从而成为胃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这在指导胃癌一级预防进行心理疏导时有一定参考意义。

8.锅炉的危险因素分析 篇八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儿童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8-0020-02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miae,MP)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急性炎症,常并发肺外多种系统的损害,主要累及消化、心血管、泌尿及神经系统等[1],是儿童时期肺炎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近年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为研究MPP发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收集了我院儿科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88例MPP病例,以非MPP病例为参照,比较两组的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8月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189例经过确诊的儿童肺炎患者,其中MPP组88例,非MPP组101例。MPP组中,平均年龄(7.36±3.59)岁,最小8个月,最大14岁;男52例,女36例;病程1 d~2个月;发病季节分布:春季16例,夏季20例,秋季29例,冬季23例。对照组(非MPP组)中,平均年龄(5.95±2.84)岁,最小6个月,最大13岁;男65例,女36例;病程2 d~2个月;发病季节分布:春季24例、夏季37例、秋季19例、冬季21例。

1.2 纳入标准

MPP病例符合如下诊断标准:①持续剧烈咳嗽,X线可见肺部斑点或斑片状或大片阴影;②有起病缓慢、早期乏力、头痛、咽痛、中等程度发热,突出症状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少量黏或浓痰;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增高;④血清肺炎支原体IgM阳性。

1.3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由专人及时调查病例资料,记录病例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症状、体征、病程、实验室检查结果、X线检查结果等。抗体检测:血清IgG、IgM、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根据MP抗体检测试剂盒(日本富士株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盒,SERODAMYCOII明胶颗粒法)说明书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将单因素有意义的变量纳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逐步回归法)。

2 结果

2.1 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支原体肺炎病例为病例组(y=1),以非支原体肺炎病例为对照组(y=0),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有意义的变量有10个:年龄、胸痛、白细胞升高、IgM、大片实变影、斑片状实变影、结节影、磨玻璃样影、树芽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见表1。

表1 影响支原体肺炎发病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有意义的10个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最后有意义的变量有5个,分别为年龄、IgM、结节影、磨玻璃样影、树芽征,均为支原体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再将逐步回归的结果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来评价模型效果,发现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95%CI:0.829~0.930),说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效果较好,见表2。

3讨论

MPP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肺部感染,发病率高。它主要通过呼吸道的飞沫传播,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随着婴幼儿发病率的增加,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及合并其它病菌感染,肺外脏器损害增加,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严重影响儿童健康[2]。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其发病率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30%,而国外文献报道为50%[3],且有逐年上升趋势[4]。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间质性肺炎和急性细支气管炎,通常以头痛、不适、发热和咳嗽逐渐发病,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也可发生无症状感染,对于轻型感染患者,因为临床症状不明显、影像学检查不典型、诊断不明确,容易导致误诊[5,6]。此外,由于早期未引起足够重视而滥用抗生素治疗,除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外,还极容易导致耐药性、药物毒性等严重后果。为此,有必要了解MPP区别于非MPP的临床特征,对于临床鉴别诊断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影响MPP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① IgM血清抗体,起病2周后,1/2~3/4患者冷凝集素试验出现阳性结果,且滴度越高越具有诊断价值,但是IgM抗体产生较晚,且阳性结果可见于病毒感染和溶血性贫血,其敏感性与特异性不是很理想。随着单克隆抗体免疫应激法、核酸杂交技术和PCR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其高效、特异而敏感等优点,对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有重要价值[7]。②年龄 年龄因素的OR值为1.462(95%CI:1.190~1.735),是MPP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组资料中的MPP感染主要集中在5~9岁年龄段,1岁以下感染者少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加,MPP感染率也有增加的趋势,与张瑛等[8]报道结果相似。这可能是因为初次感染时多见于婴幼儿,但多为隐性感染,出现临床症状者常为儿童或青少年,为发病的高峰年龄段;初次感染时使幼儿致敏,再次感染时发生I型变态反应产生较重的临床特征。③影像学特征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影(OR=2.724)、磨玻璃样影(OR=3.369)、树芽征(OR=12.954)均为危险因素。胸片上肺部X线表现较临床上肺部出现体征早,可表现多样化,但无特异性,肺部浸润多呈斑片状、均匀的模糊阴影,中、下肺野明显,有时呈网状、云雾状、栗粒状或间质浸润,严重者中、下肺结节影、树芽征,少数病例可有胸腔积液[9,10]。胸部CT可早期发现病变,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综上所述,儿童MPP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影响其发病的临床特征较多,血清学IgM检测仍为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临床上为了有效鉴别MPP感染和非MPP感染,除了调查病例的一般资料特征、既往接触史、流行病学史等情况,早期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给予初步判断,晚期(2周后)可通过IgM血清抗体检测给予进一步确诊。在秋冬季节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咳嗽时间较长、治疗效果较差的6~9岁年龄段患儿,尤其是体质较差的患儿,且有支原体接触史者应高度怀疑支原体感染,尽早给予确诊、及时治疗,同时指导家属注意预防。

[参考文献]

[1] 任长娟.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9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9(9):210-211.

[2] 蒋俊晔,曾兰芳.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临床儿科杂志,2009,27(7):692-695.

[3] 张含,尚云晓. 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J].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3,30(5):236-238.

[4] 徐慧香, 张慧燕, 车大钿, 等.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06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7, 22(1): 51.

[5] 张先华.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1):1301-1302.

[6] 严小荣, 钟政武, 王月武.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24例误诊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2008,15(10):48.

[7] 陈建伟,陈卫宇,胡秀华.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测研究[J].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5):548.

[8] 张瑛,张敏. 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2, 1(2):137.

[9] 吴立文,叶滨.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136例临床分析[J]. 现代医院, 2011, 11(3): 58-60.

[10] 王玉梅.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40例临床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2008,15(11):20.

上一篇:写新年的祝福语下一篇:庆典服务合同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