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2024-07-10

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精选6篇)

1.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一

城镇化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地区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的必由之路。作为现代化的主旋律,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是21世纪**县继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该县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了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县城镇化发展基本情况

1、乡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经过规划建设,**县包括城关镇分布着不同等级的乡镇16个。其中建制镇6个,占全部乡镇的37.5%。XX年末,该县城镇人口为17.41万人,城镇化率为26.1%,这一比例虽然低于省、市平均数,但比XX年的18.5%提高了7.6个百分点。

2、工业化、城镇化相互推动。没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就不可能有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同时工业的支持也为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础。近年来,**县一方面坚持“工业兴县”战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工业规模总量不断扩大,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利用城镇的聚集效应引导企业向小城镇集中,目前已初步建成了民营工业园区、高新工业园区、煤焦化循环工业聚集区,这些都极大地推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注入了活力。

3、深化配套制度改革,完善落实鼓励扶持政策。城镇化的主流和核心是乡村人口和资源向城市转移。为此,该县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创新,允许进城农民依法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保护其合法权益。同时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科技人员、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扶持引导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向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集镇集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集约发展。

二、**县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县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甚至与兄弟县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城镇化水平偏底,城乡差距偏大,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农村内需不足,进而也影响了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1、城市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目前的城市管理缺乏有效协调,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城管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高,存在重罚轻管、以罚代管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管理效能的提高。特别是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入城口、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等地域脏乱差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2、配套制度改革滞后。对外来投资者、进城务工人员在审批、收费、登记注册、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软环境欠佳,影响了他们创业发展的积极性。

3、市民整体素质不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在短时间内从身份上转变为市民,但其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转变缓慢,市民意识薄弱,不讲环境卫生、不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比较普遍,与现代城市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几点建议

城镇化是以农村为主体的社会向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渐变的过程,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是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实际,加快城镇化进程,**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宣传发动,营造推动城镇化的良好氛围。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农民真正懂得“小城镇、大战略”的内在意义。使农民跳出“农”字作文章,“洗脚”上岸自觉参与到城镇化浪潮中来,从而形成把城市和农民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看待的理念,鼓励农村劳动转移到城镇,办厂、经商参与各类劳务经济。

2、中心拉动,增强城市辐射功能。中心城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和载体。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一是实施“东延北拓”战略,拉大框架。改造老城区,完善现有城区,重点开发新区,做到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同步进行,不断扩张城市规模。二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吸引力。以建设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为突破口,重点抓好街景整治、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城市的吸引力。

3、重点带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必须以中心集镇发展为重点,以扩容提质为目标。只有扩容提质,达到合理规模,才能降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并提高其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其经济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形成规模效益。近年来,**县在群策群力扩大县城建设规模的同时,并逐步使小城镇发展成了人流、物流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集散地。

2.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二

一、园区建设要把科学合理规划作为基本前提

规划是龙头、是关键、是基础。规划决定建设的规模、方向和品位。要围绕产业布局的合理、污染的防治、环境的优化和资源的共享, 加强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宏观指导, 一是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要与城市化相衔接。把工业园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 做到一次规划、严格实施、逐步到位, 同时城市总体规划也要体现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的要求。二是要抓好工业园区内的规划布局。园区内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讯、治污等要有专项规划。三是要严把项目准入, 提高入园项目质量, 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防止具有投机性质的资本进行圈地炒作, 坚决杜绝没有项目支撑的空壳工业园。四是要按照“绿色环保”的要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逐步使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发展。

二、园区建设要以严格管理, 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为重要依托

要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主要手段, 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解决园区供地粗放、用地偏紧问题。建议制定一个适合市情、有利招商引资的园区准入门槛, 完善招、拍、挂供地制度, 健全园区项目用地约束机制, 实行园区供地、用地全程监管, 明确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等指标并加强跟踪监督;加大土地盘整力度, 根据土地出让合同和有关法律, 对全市园区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排查, 采取“过期收回、等量置换或退款”等办法盘活闲置土地, 充分挖掘现有土地存量满足发展需要。同时, 积极探索征地工作的新途径, 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 促使农民主动参与园区开发建设, 解决园区征地难问题, 并适当扩大政府土地储备, 满足入园企业的合理用地需求。

三、园区建设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兴衰关键

企业集群能否最终出现是工业园区兴衰成败的关键。国内外的大量事实都证明, 企业集群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市场, 是市场的需求决定着工业园区的命运。必须确立以市场需求 (投资者需求) 为核心建设工业园区的新观念。要不断增强园区与市场对接的能力。要从投资者的角度反思园区的产业定位, 明确园区的比较优势、核心卖点, 在产业链上寻求优势环节, 思考哪里的投资者、哪一类投资者需要这样的比较优势, 需要这样的核心卖点, 从而锁定园区的目标客户, 明确园区的主攻方向, 再以市场化手段向其推销园区。要确立:一是确立招商引资是园区生命线的意识;二是确立投资者是园区上帝的意识;三是确立全员招商的意识。从多个渠道增大投资者的赢利空间, 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四、园区建设要把融资作为有力保证

园区的基本商业模式是:收入由两部分组成:土地出让收入;财政收入;支出也由两部分组成:土地开发支出;园区运营费用。园区要运作正常, 必须研究收支平衡模式和赢利模式。欠发达地区特色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是累计收入小于累计支出, 要解决现金流必须靠融资。融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向银行融资。在自然人资本和社会法人资本一时难以进入的情况下, 银行资本是主渠道。向银行融资, 必须回答园区的赢利点在哪里, 只有这样, 才能增强银行对园区的信心, 才能增强银行对园区信用的看法, 从而增强园区的融资能力。我们的现实是, 一方面, 要以降低地价的办法吸引投资者, 另一方面, 又必须思考怎样以综合地价的出让收入和未来的税收来平衡让利于投资者的部分。因此, 建设生活服务区以获取土地溢出价格, 平衡工业用地差口;建立土地储备制度, 以规划土地未来的出让金为质押;以土地整治项目本身为质押, 向银行贷款, 就成为工业园区融资的三条主要出路。二是向开发商借款。可以向中标的开发商借款 (开发商垫资入场) , 开发结束园区支付一定比例的工程款, 其余以成本价土地抵偿, 规定招商用途和期限, 如果招进客商, 园区让利部分兑付给开发商;如果未能实现招商, 园区打折回购。三是向社会法人融资。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开放股权结构, 以增资扩股的方式融资。四是项目融资。如BOT (建设-运营-移交) 、准ABS (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 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 募集社会资本共同建设) 、PPP (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 、MBO (管理者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股份) 。

五、园区建设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持续动力

园区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真正实现政企、政事、政资分开, 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管理模式, 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要按照“经营园区”的观念, 对园区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对土地实行有偿使用, 对项目实行招标建设, 对物业管理、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实行市场化运作。同时, 在多元化投入机制、招商机制、企业自主决策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从体制上保障工业园区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摘要: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不仅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重大战略举措, 还是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客观要求。因此, 抓住机遇, 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是一切经济工作的重心。

关键词:工业园区,集群,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友金, 喻春光,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升级与工业园区发展战略[J].科学决策, 2009 (1) .

[2]、潘文亮.重庆特色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调查研究, 2008 (8) .

3.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三

工业园区,是指工业企业相对聚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全配套服务体系的工业制造生产区域。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应,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总体上看,我区**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势头喜人,已经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成为**区经济建设中的亮点。但与市其他工业园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规模比较小,核心大企业不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产业集中度比较低。因此,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缩短与其他工业园区差距,已成为当前工作中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如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值得各方关注和思考。

一、充分认识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设工业园区,引导区域工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是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载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是发展区域经济的突破口。工业化水 平相对低,是我区区域经济发展与先进地区最主要的差距所在,而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我们的工业园区建设规模小、实力弱、主导产业特色不鲜明,产业集中底低。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带,被誉为经济界的奇迹,其原始雏开就是一个个规模不等而产业特色鲜明、极具活力的工业园区。这些园区内的企业,不仅通过产业集聚和整合,实现了自身的流动发展,而且通过分工协作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链条,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结合点。工业园区建设已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推进力。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和小城镇的区域经济建设。通过园区开发,一大批人员在小区周围定居,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和小城镇第三产业的,促进城市和小城镇功能的完善和人口集聚。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可以为招商引资,提高经济开发度提供有效的载体。招商引资是全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是区工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化水平的动力所在。招商引资不可能凭空而招,必须有项目载体,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也就是要有足够的相对优势。我们的相对优势有哪些?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裕和价格相对低廉是我们目前的优势。我们现在建设工业园区就是为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建一个有效载体,为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 建设平台。

(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已忧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为区域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可以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和基础设施的共享性,可以为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充分利用,可以集中治理“三废”,强化环境保护,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关于加快我区**工业园区的对策建设

如何加快建设好我区**工业园区,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现就这一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建议:

广泛宣传,举全区之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要实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思想解放是先导,认识统一是前提,敢作敢为是关键,要着眼于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开拓创新,建设工业园区。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广泛深入宣传,介绍**工业园区,要把支持配合建设工业园区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讲深讲透,解决干部群众思想认识问题,解除旧的体制和政策束缚,消除消极因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使全区上下形成共识,聚成合力,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工业园区建设。

加强配套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从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实际来看,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在保证必要的政府投入的同时,主要通过市场化的办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园区基础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建设力度。科学编制好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扩大工业开发可用面积,满足工业项目用地需求,加强园区“七通一平”建设,完善供水不、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搞好美化、绿化、净化和亮化工程,进一步提高园区硬件设施的标准和水平。在园区建设的各个层面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注重配套生活服务、休闲娱乐设施,为投资者创造方便、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重点企业、品牌产品带动园区发展

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必须注重产业优势,突出特色,要在引进大型企业和新兴产业方面下功夫,争取引入和培育具有产业龙头领跑作用的大型企业,打造工业“航母”和经济增长引擎,以带动辐射一大批配套、协作、互补的中小企业,形成龙型产业群体。要深入实施品牌推进战略,积极鼓励优势企业创名牌,以企业品牌带动园区品牌,带动园区发展。

创新管理体制,切实提高工业园区的管理水平

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工业园区建设的两个转变:招商主体由政府为主转变为企业为主;园区建设由政府 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运用BOT方式,引进大财团、大公司来建工业园区,广泛吸纳国内外资本参与园区的开发经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工业园区管理和运行机制,实现道路、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的共享;建立健全质量检测、资金融通、信息咨询、营销网络、物流配送、职业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园区服务体系。园区管理部门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精简办事程序,切实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创造企业零费率营运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进入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

加大人才培养、引进的力度,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干搭建平台

4.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四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我县中小企业从80年代“五小”工业开始起步,经过多年发展,截止目前,无论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在全市全省都是举足轻重的。从调查情况来看,2004年,我县共有中小企业7969家,从业人数10.49万人,完成总产值116.44亿元,上缴税金3.05亿元。2005年上半年,型煤产量完成了9.2亿吨,占全市51.26%;生铁产量完成了107.6万吨,占全市71.73%;铸件产量完成了25.96万吨,占全市71.22%。共完成总产值72.78亿元,占全市41.64%;完成利润总额5.59亿元,占全市44.17%;上缴税金1.9亿元,占全市26.6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县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和总体实力是非常雄厚的,发展态势也是非常强劲的。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宏观调控的整体推进和新的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我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也是非常严峻的。从煤炭业来看,目前,我县共有175座矿井,按照我省煤炭产业“关小、改中、建大”的要求,到2005年底,生产能力9万吨/年以下矿井将全部关闭;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到2015年,将有三分之二的矿井资源枯竭。这就是说,我们不仅可开采的资源已经非常有限,而且煤炭开采的门槛越来越高,限制越来越严。从冶炼业来看,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多方挤压。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2007年300立方以下的高炉将全部关闭,1000立方以下高炉不再批建。按照这一政策要求,全县冶炼企业除了两个318立方高炉外,其余的高炉都在政策关闭范围。从铸造业来看,我县铸造业的发展起步虽然比较早,但到目前为止,除晨晖管业和金工铸业之外,其余的铸造企业都仍停留在原始的手工作业水平。而周边的高平、侯马、运城、临汾等地的铸造企业已经普遍采用了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我们在看到面临的严峻形势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我县的有利条件。从全县来讲,我县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企业主已经积蓄了雄厚的资金,具备了新建和技改扩建的条件;从全国来讲,中央提出了要大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我县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我县中小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赢得了先机。为此,要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步伐,必须正视我县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当前发展机遇,下大气力,动大手术,做大文章,迈大步子。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从我县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有利条件出发,我们初步确立了今后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整合煤炭、提升冶铸、延伸机加、发展新兴”的要求,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注重数量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由资源型产业向新型产业转变,切实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全力推进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发展目标为:以2004年指标为基数,到2010年底,全县中小企业总产值达到240亿元,增长106.89%,平均逐年递增12.88%;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增长104.08%,平均逐年递增12.62%;增加值达到80亿元,增长122.22%,平均逐年递增14.23%;工业产值达到180亿元,增长104.55%,平均逐年递增12.67%;利税总额完成40亿元,增长347%,平均逐年递增23%;上交税金完成15亿元,增长392.51%,平均逐年递增30.44%。到2010年主要产品产量预计为:煤炭产量达到1500万吨,产值达到45亿元;生铁产量达到200万吨,产值达到40亿元;钢材产量达到150万吨,产值达到50亿元;铸件产量达到100万吨,产值达到40亿元;水泥产量达到150万吨,产值达到3.5亿元;发电量达到125亿度,产值达到25亿元。

三、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要实现上述目标,加快我县中小企业发展,我们认为,必须按照全县争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走“整合、提升、延伸、发展”并举的道路。“整合”即整合煤炭。就是要按照省政府提出的“资源整合、关小上大、能力置换、联合改造、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24字改革方针,重点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整合企业组织结构。在努力做到国家资源不浪费,资源性资产不流失,投资者权益不受损害,农村集体经济不受影响,农民既得利益不受损失的情况下,鼓励和支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地方国有骨干煤炭企业等采取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整合。二是整合煤炭资源。通过企业自愿、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方法,对现有小煤矿资源,已关闭矿井的剩余资源,零星边角资源和待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保护,尽快使生产能力9万吨/年以下的矿井,经过技术改造和采煤方法的改革,实际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年以上。三是整合煤炭产业链。在煤变电、煤变焦、煤化工等方面,加快转化的速度,走一条以煤为原料,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增值增效的路子,力争到2010年建成两个150万吨、两个60万吨、二十个30万吨矿井,煤炭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完成利税15亿元。“提升”即提升冶铸。就是充分发挥民营铸造企业机制比较灵活的优势,努力实现四个提升:一是提升装备水平。力争在2--3年内晨晖管业、金工铸业、清慧铸业等龙头企业完全使用国内外一流的铸造设备,其它铸造企业完成手工或半机械化向自动流水生产线

5.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五

一、主要做法

(一)合理制定目标。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全县交通现状令人堪忧:没有铁路、水运严重萎缩,唯一的出境公路仅一条双车道的**3国道,县乡道路总里程不足*00公里,实现硬化的不足*00公里,很大一部分是极为粗糙的毛坯路,由于缺少必要的养护,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烂泥汤汤,群众怨声载道,道路交通的落后状况已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考虑我县财力的基础上,决定采取“政府引导、部门服务、社会捐助、村民自治、群众管理、典型示范”的建设模式,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一场全民修路的高潮。并明确了“全面加强乡村烂路整治,确保全县3*0个村晴雨通车;每个乡镇至少硬化一条机耕道;重点抓好*7条(34段)*80.94*公里县乡道路硬化(其中二级4.07公里、三级*3.*7公里、四级**6.648公里、等外6.9**公里);力争奋战*年,实现县内主干道基本硬化”的建设目标。

(二)广泛宣传发动。去年8月,我县召开了从县级领导到村支书、村主任等*00余人参加的农村公路建设动员会,并进行了现场直播;会后,各乡镇又层层召开公路建设动员大会,把县委、县政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精神传达到村组,动员到农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积极发动广大机关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带头对农村公路建设献计献策、捐资捐物;积极引导企业家和广大私营个体工商户“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捐资修路,造福一方;主动争取##籍在外人士对公路建设的关心、支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全方面、宽领域的宣传发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县上下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交通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和强大舆论声势,把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思想统一到了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截至目前,村民自治议决硬化机耕道38条**3公里、碎石路40条*8*公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县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已收到社会各界捐款*000余万元。

(三)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县上成立了以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为顾问,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四大班子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30个乡镇党政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领导包片、联系乡镇制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8个工作组,分别细化了工作职责,明确了目标任务。各乡镇也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今年初,县政府又把修建***公里通乡公路作为为民办好的八件实事之一。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求各联系乡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施工一线,切实为农村公路建设排忧解难;项目所在乡镇必须派专人到施工现场,搞好协调服务,切实解决好公路建设中的各类问题,为施工单位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县级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督促解决发现的问题。

(四)制定相应政策。我县根据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客观需要,由县委、县政府集体讨论研究后出台了6条政策。一是对实行村民自治和业主捐资自行修建的公路,免交公路建设建安营业税;二是企业自愿赞助、捐赠的修路费用,可计入企业成本;三是对实行村民自治硬化的机耕道和主干道,经县交通、农机、财政等部门验收合格后,分别由县财政每公里补助*万元、*万元。四是公路建设所涉及的行政性收费,县上所得部分全部免收。五是公路建设所需砂石,由水利部门在国有河滩地中划定,不收取任何费用。六是公路建设中拆迁的杆线、管道等基础设施,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负责,拆迁费用自行解决。这样,有力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在法律、政策的框架下规范、有序地展开,在严格标准、降低成本的指导思想下科学推进。

(五)规范工程管理。我县制定了《农村公路建设捐赠资金(财物)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来规范公路建设工程管理。一是严格工程招投标管理,按照“一路一策”的原则,工程发包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和中央、省、市的相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和无底价竞标。二是严格资金管理,建立规范、透明的资金管理制度,资金的使用及时向群众通报,绝不允许挪作他用。三是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把好设计、施工、原材料、监理、验收五道关口;项目主管部门、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工程法人代表及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负责人,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所负责的公路建设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交通、农机部门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标准,加强技术指导,确保所有工程质量达标。

二、几点体会

&nb

sp;

(一)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农村经济要发展,关键在交通。##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必须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打破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我县始终坚持把维护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充分说明了的这一举措合符县情、顺应民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

(二)根据县情财力量力而行是加快公路建设的根本。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投入大,涉及面广,在县财政十分紧张和广大农民并不富裕的情况,必须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县财政和广大村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按照“科学规划,一路一策”的总体要求,稳步扎实推进。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县上采取了有力措施千方百计大力支持;对群众积极性高,但财力不足的暂缓建设;对受益群众少、施工难度大、投入多的,暂不修。

(三)广泛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是加快公路建设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县广大农民受小农思想的影响,对交通制约经济发展认识不足,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必须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村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农村公路的成败与否,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不支持、同意不同意至关重要,必须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动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农村公路建设上来,把县委政府的决策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6.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六

1 对农业机械化结构调整

一是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 结合我县实际继续发展玉米、小麦、水稻、大豆和优质、专用、高效粮豆生产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烘干、精深度加工等机械设备, 延长产业链, 为粮食稳定增长服务, 为提高粮食品质服务;大力研制开发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加工的机械化;着力推进品种工程、优质饲料工程;积极推广有利于减轻污染、节约能源、保持环境的机械设备, 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是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次序从过去重产中、轻产后转变为优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设备, 通过精加工和深度加工进入国内外市场, 再根据市场需求和规模发展产中环节的机械化, 建立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是从过去主要侧重于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长转变为“量”和“质”的双重提高;由侧重于农机动力增长转变为向增加作业机具、配套农具倾斜;由侧重于小型农机具增长转变为向大中型农机具倾斜;由单项作业机具的增长转变为向复式作业机具倾斜。

2 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机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 选择不同的农机化发展重点。首先, 在我们北方玉米和大豆主产区要主攻玉米、大豆生产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 农机化要向提高农产品品质方向发展, 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其次, 要发展区域特色机械化, 重点发展牧草收割、青贮机械, 积极适我县发展畜牧业的迫切需要。

3 加强法规建设, 加大依法行政力度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 明确了农机部门在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执法地位, 下一步是如何找准位置, 确定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管理体制, 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 真正做到:吃透条款、落实责任、完善制度、规范执法。农机管理部门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 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 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 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全面监督管理, 依法对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农业机械的生产经营实行登记或者施行许可制度, 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依法对农机产品生产、销售、维修等进行质量技术监督,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权益。

4 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

上一篇: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下一篇:中秋节的习俗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