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2024-09-10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0篇)

1.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篇一

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心理处于健康正常状态,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从反面看,个体如果处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往往倾向于接受主流的社会规范价值观相悖的观念,对不良规范失去抵抗力从而形成不良品德。班主任在进行道德灌输的时候,如果忽视了每个受教育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不能使之处于乐于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学生往往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如发呆、走神、沉默甚至抵触。

2.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造成现今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家庭方面看,独生子生的现象使家长对子女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在物质享受上百般迁就;在学习上百般苛求,这样的管教模式会使青少年无休止陷入心理不平衡之中。从学校方面看,分数竞争激烈,学生对自我价值认识不足,自信心缺乏,难以发挥内在潜力,常处于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心理状态下。在班级管理中,成功的班主任懂得像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动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培养;运用心理输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消费、交际、择业、危机等方面的指导,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有做主人的感觉,容易形成上进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在学校,一个好的班集体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原因就在于此。

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成长中学生的需要

从幼儿园到小学,我们的学生是在家长的关心爱护下长大的。当进入中学后,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他们面临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面临理想和现实的种种矛盾,面临许多心理冲突和困惑。可以说,这个阶段是学生心理问题高发期,也是学生不良心理的最佳矫正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学生走向高一级学校或社会后各种不健康的心理不仅会反映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而且很难进行桥正。

2、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当今社会,法制日益健全,文明高度发展。但同时,也充斥着暴力、赌博等等不良现象。中学生辨别能力弱,耳濡目染,心灵容易受到这些社会阴暗面的侵蚀。如引言所述那位学生,其实就是受家庭暴力影响而导致的心灵问题。因此,和谐的社会呼唤心理健康教育。

3、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实施素质教育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必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为了塑造具有良好心理特征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与建功立业的必要条件。

三、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1、优化班级环境,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受制于先天因素外,主要决定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能起到引发、导向和定向的作用,因此,优化班级的种种环境,能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第一,优化班级人际环境。在学校生活中,人际关系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关系。这种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没有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没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爱护、宽容和理解,班主任工作便难以有成效,更不用说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我在工作中针对某些学生不合群、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开展合作性活动,多组织集体性活动,特别关照性格孤僻的学生,引导他们逐渐融入集体之中,同时通过让学生当“小助手”、“小班主任”、“我向老师提意见”、“我对同学发牢骚”、“找知心朋友”等师生、学生之间开诚布公的活动,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人际环境。

第二,优化班级人文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将培养目标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为此,我努力创造多种民主管理形式,通过做“特色班长(文艺、棋类等)”、“每周一星”值日制度,使每个学生多形式、多渠道地参与班级管理事务。同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开班会、心理专栏、心理讲座、公益劳动等,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形成浓郁的人文氛围,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消除已有的心理疾

病。

第三,优化班级心理环境。学校培养人,不仅是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形成完美的性格,成为个性心理上和谐发展的新人。因此,对处在性格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在班级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尤为重要。比如,针对学生没有上进心、无目标的问题,开展理想和前途教育;针对学生缺乏爱心,对他人对集体冷漠的问题,开展“献爱心”活动,通过帮助别人,让学生体验社会的温暖,从而形成爱集体、爱他人、爱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

2、调动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育活动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为情感的碰撞、交汇、化合提供足够的能量,他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景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等于是班主任打开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心中健康向上的意识,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比如,有一段时间,班级里发生好几起因小事而发生口角,既而恶言相向的吵架事例,严重影响到整个班级。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打五十大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和地了解情况。然后,我以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情绪高涨,竞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接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几个吵架的同学彼此不约而同地走向对方,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次班会后,同学们更体会到“包容”的涵义了,班级里形成了团结向上的班风。

3、成功激励,诱导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敏感而脆弱,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表现出自卑、胆怯、怯懦、焦虑等心理问题,他们需要鼓励和支持。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利用一切机会,让他们能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增进心理健康。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成功激励:

第一、悦纳自我,培养成功品质。中学生最易因学习或生理等其他方面的差异引发自卑、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工作中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启发学生对自己生理状况、学习状况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逐渐形成正视自己优缺点的品质,走出困饶自身的误区。比如班里有一个偏胖的女生,不敢参加抛头露面的活动,对她就进行了多次的个别辅导,使她最终慢慢地敢于到前面去演讲了。

第二、抓住亮点,提供成功舞台。根据学生的能力、擅长、喜爱、性格特点等情况,抓住学生的亮点,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成功的舞台,让其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不断地成功体验中化解自己的心理症结。比如利用出学校黑板报,让学生各得其所:喜爱交际、口才较好的当“小记者”,速记较好的当“记录员”,书法较好的“抄写员”,爱读报当“收集员”,全班倾巢出动,让每位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不让他觉得班中有没有他都一样,尽量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三、以强促弱,创设成功机会。作为班主任,应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智力、思维、个性和学习成绩的差异,应避免班级活动只是教师和几个活跃分子的反复表演。通过“一帮一”小组、找“知心朋友”等活动,让各方面的强者带起了相对弱者,为弱者创设成功的机会,全方位、多层面地调动他们参与班级活动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辟渠道,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激烈变化之中,对生活、学习中所发生的多种心理冲突不善于处理,心理和行为就更容易失常。因此,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辟教育渠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增强他们心理保健能力。比如建好学生心理档案,做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开展好心理辅导,构建好“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用师爱去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热情、心血和智慧去启迪诱导学生,使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意志和创造性活动。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应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发展,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和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使班主任工作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2.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篇二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学生自闭,不愿与人沟通。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学生家长的时间更多的是被工作所占据,自然是难以及时与孩子沟通。长此以往,学生们逐渐会产生自闭情绪,不愿意与人沟通。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小学,那些留守儿童成为小学心理健康教学的最大障碍,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如果这样的孩子不被及时引导, 学生们就会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在以往的班主任工作中,学生们与班主任的关系更像猫和老鼠,互相提防。学生们对教师往往是畏惧大于尊敬,如此一来,学生们遇到心理问题自然不会愿意与班主任交流。

(2)学生自私,缺乏尊重和理解。有很多人说:80后、90后的孩子是被宠坏了的一代,尤其是小学生。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不愁吃不愁穿,加上部分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 自私自利和唯我主义成为当代部分小学生的代名词。在家庭中, 有的孩子受到家长一味溺爱;在社会上,有的孩子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照。有些孩子甚至认为,将来只要继承父母的职业就好了。这样一来,有的学生目空一切,更不要说对师长必要的尊重和理解了。纵观目前的社会形势,孩子们是不会为吃喝发愁,但是,该有的理想和公民素养却逐渐衰弱。

(3)学生失去目标和方向。“我的孩子将来要当科学家。”“我的孩子将来一定是学者。”笔者在这些年的小学班主任生涯里, 听到过太多类似这样的话。在有的学校,小学与初高中一样,接受的是大锅饭式的教育。在一些学校眼中,成绩是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关键,于是,有的班主任拼命地强调学生学习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学习成绩也会逐渐下降。现在的孩子总是想得很远,而且更多的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有个别学生,在小学阶段就给自己灌输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直接导致学生人生的偏向。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笔者有着长期的小学班主任经验,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要想实现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必须从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出发,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目前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必须紧抓学生工作,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开设心理健康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突出,尤其是小学生这样的发育时期。对此,很多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可以说,心理健康课是班主任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关键途径。在心理健康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演讲、辩论、采访等众多形式,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只有学生们意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他们才会主动去改善自己,实施自我教育。心理健康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养。小学生的身心都处于发育阶段,班主任此时做的更多的应该是塑造学生人格,对学生实施荣辱观、审美观、人生观等教育,打开学生想象的窗户。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是学生主观欲望,学生才是健康教育课程的主导。

(2)营造优质的健康教育班级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的生活环境决定的。要想实现高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整顿班级不良风气,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面对那些缺乏勇气,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班主任需要加强学生思想工作,及时与学生交流。作为班主任,建立一个团结合作、和谐友爱的班级环境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目标。班主任可以开展学生活动,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例如,通过文体活动的实施,组织学生观赏影片、开展辩论会、举办校园歌手大赛等,只要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帮助的活动都可以采用。通过黑板报、校园宣传标语、学生心理咨询等措施,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作为班主任,更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早处理。

(3)把握时机,积极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笔者看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遇不可求。什么意思呢?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学生教学的方方面面,而不该是集中式的教学。当然,这两者也可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与知识的教学一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强调契机。只有把握住了心理教学的契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会高效、直接。新学期开始之时,是师生相处的一个崭新阶段,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时期。班主任要在此时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强化学生健康理念。班主任可以结合假期里的见闻,例举真人事例,调动学生情感, 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前后往往是学生们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也是教师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时期。此时,教师可以结合考试,对学生实施心理疏导,端正学生心理。

3.班主任工作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篇三

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是当前学校开展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顺利开展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学生良好的心理教育培养工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最直接工作者就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在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简要分析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性以及意义。

1、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性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其整体水平与先进国家水平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这些政策、文件进行补充、丰富。

小学生作为祖国发展和进步的“储备军”,其能否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健康地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亡,而心理健康发展是确保广大学生能够接受良好教育、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保障,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我国大部分省市区都已经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各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监督以及指导,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出及时的调整。

目前,各级中小学都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其中就包括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旨在全面提升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即便如此,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地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影响了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可见,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然性以及重要性。

2、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开展质量,国家颁布相关规定,将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划定为小学班主任的职责范围,不仅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势的重视,更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下面就简要分析一下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意义。

2.1丰富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在我国,传统小学德育主要是由政治、思想、道德三部分构成,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原有的道德教育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教育部门颁布了全新的《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规定中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以及职责做了新的界定,要求各小学班主任能够全面做好学生的综合教育工作,并积极协调学生对于各科知识的学习工作,做好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促进广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2创新小学班主任的观念和方法

国家教育发展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也能更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传统的小学班主任教育方式往往只是限定在说服、强制、引导等方面,习惯于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限定,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转变小学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对于促进“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使班主任能够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加强班主任与广大学生之间沟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 发展。

2.3全面提升小学班主任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已经逐步在小学教育中发展成为一种实践活动,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广大小学班主任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只有不断丰富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不断拓展和深化,才能确保广大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此过程中,在全面提升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小学班主任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使自己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不仅是小学教育事业的基本保障,也是全面提升广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3、总结

4.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篇四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用师爱去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热情、心血和智慧去启迪诱导学生,使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高段的教学中,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小学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意义

学生处于小学的高段时期,属于重要的成长时期,因此,为了使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得到良好地发展,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就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由此可见,小学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小学阶段属于学生重要的成长阶段,因此,为了使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具有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心理处于健康正常状态,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这是因为: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由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还不够成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引导和影响作用是很大的,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具有很大意义,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2.有利于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目前,主要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就是家庭、学校。由于很多家庭教育的`方式是不正确的,因此,或多或少的都会对学生产生一些不利影响,那么,学校教育对于小学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良好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健康成长,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教育和温暖,进而有利于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二、小学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小学高段时期的教学中,班主任在工作中,B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而且还能够促进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高段小学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学生成长中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顺应社会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时代的趋势。

1.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学生成长中的需要

在整个小学阶段,高段时期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成长时期,因此,为了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更好地成长,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就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小学高段的重要成长时期得到健康的成长,同时,高段时期还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矫正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学生成长中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顺应社会的要求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社会对文明发展也非常重视。但是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现象,小学生辨别能力弱,耳濡目染,心灵容易受到这些社会阴暗面的侵蚀。这些都会导致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影响,因此,小学高段班主任在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要顺应社会的要求。

3.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时代的趋势

新世纪是人才紧缺的时代,新世纪的人才要求,不仅体现在能力方面,同时,对综合素质、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因此,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那么,就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以及人格健康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三、小学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实施策略

通过对小学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意义,以及小学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必要性的分析,进而得出小学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实施策略,即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优化班级环境;调动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意识。

1.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优化班级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道出了环境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是小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么,班主任就要优化班级环境。首先,对人际关系进行优化。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建设和谐的校园关系。其次,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实际教学,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构建良好地人文环境。最后,建设良好地班级心理环境。学生在班级的时间,要比在家里的时间多,因此,教师就要在班级构建良好地心理环境,进而使班级学生得到健康地成长。

2.调动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意识

在高段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小学生得到良好地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不仅要创造有利的环境,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那么,班主任就要在实际教学中,组织一些促进学生交流活动,能够调动学生情感的主题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意识。

5.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篇五

文/胡雪燕

刘大明老师53期的讨论话题,《“慢”的教育艺术如何把握?》为了让参与讨论的老师对所谈论的话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从学生的学校表现、与家长的沟通、师生谈话记录、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写给老师的信等多个方面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文字资料,刘老师如此认真的态度,令人起敬。

对于此案例,陈斌老师的预案,从教师要跳出先入为主、把自己的想法判断强加的学生的学生观入手,并为达成师生间平等的沟通,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给了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如:用共情的技术,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关注正向因素,寻找例外;坚持个体差异性原则。并分享了自己在班级管理上的心得体会。方庆老师的预案,从如何重新认识文光,结合刘老师提供的案例,做了具体的点评,从中感受到一个老师的对一个学生向善的启发和爱的期待,让人觉得安全,温暖,令人鼓舞。赵坡老师则侧重从老师对学生说的话要把握好分寸的角度,警惕无意中的恶语更伤人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我从07年暑假开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8年暑假获得省是心理健康A证教师资格,以此为契机,我对家庭教育与学校心理辅导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我胡乱的阅读了一些家庭教育,心理咨询,个人身心成长方面的书籍。教师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也因为这方面的知识的渗透,从而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思路也开阔了许多。

对于刘老师提供的这则案例,我首先会关注学生的家庭(包括家庭教育、家长的性格、家人间的相处模式)、成长经历以及那些发生在家庭中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是如何对现在的他造成积极或是消极的影响的。为此,在与家长交流,和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要具备这方面的敏感性,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假如自己一实践无法对所收集的这些信息进行整合,绝不肆意评价,不乱给学生或家长贴标签,而是做好倾听者的角色,让对方把压抑在心底的“私话”掏出来,看看当事人的那些过去的情绪和想法是如何左右他现在的言行举止的。比如说:家长在与刘老师的电话中,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也很难过,我面对自己的孩子,非常无助,不知道怎样做,在孩子心理,我跟他爸爸不如一只‘手机’。“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说明母亲与孩子的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物质化了。为什么会这样?孩子绝对不可能生来就冷漠的,是青春期孩子与母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还是他们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再说,这样的情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于老师耐心的去询问、倾听。刘老师听了妈妈讲述事情发生的现场之后,说的是这么一番话”您别急,要慢慢纠正。上次您来,我就给您看过孩子的自我介绍,十分吓人!您孩子思想确实有问题,需要你们做父母的,我们做老师的慢慢纠正。“回答中可以看出,刘老师丝毫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可能存在问题,也没有意识到可能是青春期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是简单的归结到”您的孩子思想确实有问题“,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也没有深究根源的意识,在教育转化上过于乐观,简单的认为”需要你们做父母的,我们做老师的慢慢纠正。“

假如,这里反映出来的是家庭教育问题,那么老师要指导家长和孩子建立新的相处模式,如果是孩子观念认识上的偏差乃至错误的问题,需要老师转变孩子的观念,让他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过去。这背后的工作,远不是老师的慢慢”纠正“能够达到的。哪怕是方向对了,学生能转化多少,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方式是否有改善,也是老师与这个孩子、与这个家庭的因缘问题,不可强求的。据我所了解的,涉及家庭教育不当对孩子成长的消极影响,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的,只得交给时间,交给孩子自身的成长。

学点沟通技巧

想要深入的了解学生,仅靠学生观的转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一些具有有效的技巧,上文提到的倾听,就是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在心理咨询技巧上,它的名字叫做”无条件的倾听“,即是不带任何偏见、成见,不进行任何的道德评价的倾听,听的过程是全神灌注的,并通过表情或语气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注。

我从刘老师的对话中截取一小节,说说沟通技巧在这里的运用。

生:”我恨他们。他们不尊重我,侮辱我。“

师:”老师不相信。世上没有这样的父母。“

我:”恨“这个词,你用的很重呀!(内容反应)我想你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一定是不好受吧?(情感反应)可以跟老师说说,你的父母怎么不尊重你,侮辱你了么?

这里运用的”内容反应技巧“和”情感反应技巧“,让当事人感觉到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得到了老师的呼应,如果他信任这个老师的话,他会沿着老师的提问说下去。如果他不信任老师,也可能不愿意谈。这时候老师应该说:

”如果这段经历让你觉得不愉快,不想跟老师聊,也没什么的。什么时候,你想说了,再找我说吧!我会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而且绝对为你保密,不会有第三人知道我们之间的谈话。

这里涉及一个心理咨询方面的“保密原则”,这是建立与当事人互相信任,让当事人觉得安全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试想,有谁愿意跟一个口不严,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就把人家的私事拿出来讲的人呢?同时也要警惕,用这些信息去指责、讽刺、挖苦学生,哪怕是你与学生一对一的时候,也不要轻易的去触及他的伤口。除非心中有了改变他的新的措施,目的要令他警醒,如方庆老师说的“第二序改变”。

生:“他们老打我,有时候还脱了裤子打我……”

师:“每次打你,你犯错误了没有?爸爸妈妈会无缘由的打你吗?”

生:“就是一些小错误。”

我:你说的这个,我想起了我弟弟,小的时候他很淘气,没少挨爸妈的棍子。(、同理心、自我暴露)我很想知道,你的父母老打你,有时候还脱了裤子打你。都是因为一些什么事情呢?是不是跟我弟弟一样,因为淘气挨揍呢?

……

唉,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这个不好评价。(对学生讲述事件的回应,因涉及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保持中立态度。)我想知道这样的情形持续到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们不再打你了呢?

……

后来,你跟父母相处的怎样?(这个信息,是老师眼中看到的,这样的提问是进一步确认,是后续做家长工作的重要参考。)

上面这番话,涉及“自我暴露技巧”和“澄清事实”让学生概括含混的语言具体化两方面的技巧。这些技巧的综合运用,便可以达成良好的沟通了。我自从接触这些沟通技巧以来,与学生的沟通顺畅多了,也因此深受学生的信赖。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老师从交流中了解到的信息,仅供教师本人参考,接下来要采取怎样的教育措施,以及这么做的原因,一般情况下,这个过程无需向学生本人和他的家人提及,除非是情况特殊。比如说,家长自认为自己教育孩子有一套,听不进老师的建议,老师适时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理之后,向家长道出,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分寸把握不好,可能给当事人增加新的困惑与焦虑,还有可能无意中伤及他人自尊,无形中就削弱了教育的力量。

6.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篇六

班级管理,以“心”为重――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

文/朱丽芳

摘 要:班级管理是班级制度层面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班级的整体素质和面貌。心理学思想的发展是促进班级管理走向开明和进步的主流思潮。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有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塑造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不合拍的时期,自认为已长大的他们,心理却很不稳定,出现了自我、学习、角色及观念的混乱。不少班主任感到现在的学生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听话,班级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

教育部于6月7日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

一、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兴起,唤起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他们渴望有更多的老师来关心他们的内心。在这种情况下,几个兼职或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已无法满足一所学校全部学生的需求。而广大班主任的参加,则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出这种人力匮乏的困境。

面对社会的变化,学生的思想、心理的变化以及现代教育要求的变化,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感到困惑和迷茫。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恐学、逃学、说谎、恶作剧、斗殴等问题,沿用旧的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已显得无能为力。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兴起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班主任逐渐意识到学生的上述问题不全是思想品德问题,而可能是一些心理问题,不能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要区别对待,以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班主任只有掌握了有关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理论,并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班级不仅是开展教学的集体,也是学校中的基本生活集体。班主任在班级中接触学生的机会,要比其他老师多,条件也更优越,班主任有可能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交友情况、家庭状况及其他问题。因此,在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适宜也最能够把这一项工作开展好的角色,就是班主任。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最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班主任进行的常规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恰当的平台。班主任进行的班级管理,是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媒介。只要班主任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和技巧融入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就能使每一项工作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班主任与家长、任课教师的联系,为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力量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班主任在学校、家庭之间起着一种桥梁作用,他们不仅对学生及家长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任课教师中还有较大的发言权。因此,在良好人际环境的创建及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方面,相对于其他任课教师和家长来说,班主任能起更大的作用。

二、当前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初二上学期刚开学时,我对我班学生得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焦虑

这种心理在我班学生身上表现得比较普遍,占调查学生的92%。其中,89%的学生较轻微,持续时间也较短。然而也有3%的学生焦虑时间持久,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很敏感,他们入睡困难,易被惊醒,经常体验到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和心烦。这种心境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若不及时疏导和诊治,容易演变成一种稳固的.心理定势,久而久之就转变成为恐惧症等影响。

(二)抑郁

一些学生在情绪上表现出悲伤、孤独、颓废,自我评价消极,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对学习缺乏信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抱有恐惧倾向,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持悲观态度,这类学生约占3%。在日常学习中他们不影响课内外秩序,不妨碍教学和各项活动,但随着不良情绪的发展和内心紧张情绪的加重,他们会日益消沉下去,(范文网 )严重的可能发展为抑郁性精神病,有的还会做出自伤行为,具体表现为:

1.长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自信心偏低或丧失。从调查结果来看,发现学生的自信心水平偏低且个体差异显著,在调查的“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独立性”六个因素中,“自信心”因素的得分明显低于各个因素的平均得分。

2.由于生理上的成熟使学生早恋的现象发生,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困扰。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一般都会有与异性交往的心理需求,对自己的形体,尤其是性特征的关注有明显增强,有的急于确立恋爱关系,把这种所谓的“恋爱关系”作为了解异性的最主要手段。同时,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如,黄色书刊、网络淫秽影像的影响,加剧了小部分学生的不良需要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使他们陷于其中。

3.家庭环境的影响及不适当的教育方式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父母忙于工作,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造成家庭气氛的不和谐。家教方面,家长对孩子在物质方面的百般迁就、生活上百般呵护,而在学习上却又百般苛求,这就造成了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低下,难以应付挫折情况。

(三)社交恐慌

有社交恐慌心理障碍的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他们对社会交往行为有一种强烈的恐惧心理。他们常常会找借口回避,即使是与家人、老师及交往不密切的学生在一起,往往也会感到不自在。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入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之心,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局促、尴尬的异常反应。

三、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进行管理的心理策略

(一)师生关系中融入心理辅导理念

心理辅导,是指辅导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相互接纳与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改善情绪、减少阻抗、探索自我、增强自尊、提高自信。根据调查结果,我对有“焦虑”心理的学生进行了多次心理沟通。在沟通中我对学生投以真诚、平等、尊重,渐渐缩短我和学生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形成相互信任的心理和情感关系氛围。平时的教学也有意识地变命令为鼓励,变说教为赞美,让他们真正感到亲和、善良和美好,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正是因为那些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了班级管理的民主与学生行为的自律,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学习生活中。

(二)班级谈话中融入有效倾听技巧

班级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是人心的管理,其关键在于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在实际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隔阂,其原因就是教师不善于倾听和关注学生。而耐心认真的倾听比任何语言更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当学生取得成绩时,班主任要通过倾听,对其加以肯定、表扬。当学生遇到烦恼、挫折时,班主任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苦恼及想法,及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挫折的自信心。当学生之间有了矛盾和冲突时,教师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然后综合评判是非,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

对于班主任来说,倾听的习惯和态度比倾听的技术更重要。特别是纠结于“异性情缘”的学生,以倾听的方式和他们谈话,给他们以表达、倾听和辩解的机会。

【案例1】本学期开学不久,我正准备下班,一声“报告”打断了我。小L有些羞涩地问我:“老师,您有空吗?”

我说:“有呀!”

她说:“我现在很纠结,想找您聊聊。”

我说:“好呀。”我重新坐下来,专注地看着她。

可她却犹豫了一会儿,没说话。

我问:“有顾虑是吗?”

她说:“我怕说了后您会找我家长。”

我笑了:“别担心,我保证绝不‘秋后算账’。”

她也笑了:“老师,最近我喜欢上了我们班的一位男生,认为他很优秀。上课老是看他,没心思听讲。下课也是,一双眼睛总盯着他。现在连晚上睡觉也会梦到和他在一起……你前些天也因为成绩退步找我谈话,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是我管不了我的思想……”

她和我说了很长时间,到最后都哽咽了。我说:“需要我去找他聊聊吗?”

她摇摇头:“如果你去找他,他会看不起我,而且班上同学会嘲笑我的。”

“那你需要我帮什么忙呢?”我又问。

“不需要。我就是想和您说说心里话,我觉得您值得我信任。何况我现在心里好受多了。谢谢老师!”

那一刻,我很感动。我说:“下周一的班会课,我们开一堂青春期异性交往的主题课,专讲如何大方地与异性交往,好不好?”

她说:“那您不要点我的名。”

“好的,我可以从媒体上找些资料。”我说。

她很高兴,也很轻松地离开了。

这次谈话,我主要是在倾听她诉说。这种谈话决不能只是教师一人的“苦口婆心”或是“语重心长”,而是尽量让学生诉说、倾泻。因此,以倾听为主要目的的个别谈话应鼓励学生滔滔不绝、一吐为快。

(三)班级交流中融入心理沟通原则

1.真诚。真诚是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第一要素。班主任的真诚不仅表现在与学生沟通时,而且在平时的管理中,班主任也要说真话、办实事,给学生一个真诚、可信赖的印象。

2.平等。班主任要把自己看作是班级中的一员,以一个朋友的姿态与学生平等地进行对话,平等包含着尊重。因此,班主任要善于换位思考和协商沟通。

3.适度。从时间方面说是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学生进行沟通,从程度方面说是沟通到恰到火候。

4.情理并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法宝。没有情感的投入是无法走进学生的心里的,但同时一定要注意“动情”与“晓理”二者的相辅相成。在“动情”的同时必须“晓理”,情理双管齐下,才有更好的效果。

【案例2】小Z是一个很内向的男孩,不与任何人接触。因为父母多方面的原因,他很小就跟姑姑生活,所以对父母的爱特别渴望。他经常用离家出走的方式来吸引父母的关注,这也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他刚来到我们班时,我走进教室,就看到他坐在位置上发呆,我走过去问他晚上的休息状况。有的时候会从家里带点小零食给他,他独自一人走在路上时,我会邀请他到操场上去走两圈,给他讲些小故事。当他的作业正确率很高时,我会在他的作业本里夹张小纸条,画上笑脸,写上鼓励的话语。更多的时候,我会故意忘点东西在讲台上,让他帮我送到办公室来,或是让他帮我干些轻松的活……慢慢地,我发现小Z变了很多,会主动和我打招呼,会告诉我他又看了什么书,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他脸上的线条可爱了起来,加之班委们的轮流帮助,不让他掉队,他也很快融入了我们这个班集体,比如帮班里的饮水机换水、帮其他同学扫扫地。于无声处,特别的沟通,细心的关爱感动了学生内心,也为我的班级管理增添了和谐的风景。

总之,充分挖掘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应是每一个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切实推进班级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只要真正树立了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班级管理处处藏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班主任去探索和创新。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选择,而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莉。班级管理策略。当代教育论坛,(10)。

[2]郭颖。心理辅导视阈下的班级管理策略。现代教育科学,(2)。

[3]朱智纲。心理契约:班级管理的副本。教学与管理,2009(5)。

[4]黄溅华。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7.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篇七

在当今的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进而就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小学班主任, 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 有义务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 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保证学生能够正常学习。而在进行心理教育之前首先要了解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下面对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 家庭因素

盼子成龙, 望女成凤一直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 许多家长在重视孩子智力成长的同时经常会忽视孩子的心理成长。另一方面, 家长有时候对孩子会过分溺爱, 而有时候对孩子又会提出过分的要求, 这两种极端的行为就会使孩子不知所措, 从而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二) 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一直以来都要求整齐划一, 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具有思维灵活、个性张扬的特点, 这和学校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冲突。因此, 学校在这一方面也要积极改变, 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天性, 适当改良自己的要求, 坚决反对采取简单甚至粗暴的方式教育学生, 避免对小学生的身心造成摧残。另外, 作为教育的开端, 小学教育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小学学校要格外注意塑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积极避免学校环境对学生身心造成不利影响。

(三) 社会因素

社会的舆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的生活趋势。因此, 社会往往容易对人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小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多, 又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观, 在这一阶段接受的社会信息会对他们以后的心理状态造成很大的影响。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与社会契合起来, 很容易使小学生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蚀, 造成小学生的扭曲心理, 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伤害。

二、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 改良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 小学班主任把大部分的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 并没有认真思考采用何种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的教师在学生犯错后多采用说服式的教育方法, 告诉学生错在哪里, 要怎么做, 或者把班级中表现好的学生作为榜样, 告诉犯错误的学生要向他们学习等等。这种事后教育的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小学生树立是非观, 但是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来讲是远远不足的。因此, 小学班主任开展渗透式心理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在心理上认可并接受这一新的教育理念, 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体现基础性的渗透原则。在课堂教学时, 小学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教学技能与心理学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 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老师对自己心理品质的教育。

(二) 营造民主平等, 师生和谐相处的班级氛围

在班集体中, 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少数表现优异的学生身上, 大多数学生也因此遭到了班主任的忽视, 然而这种做法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 要站在每一位学生的角度上想问题, 尽量给予每一个学生关心与爱护, 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关系的和谐与生生关系的民主平等, 体会到和谐的班级氛围。其次, 班主任也要及时给予学生赞扬,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也会带给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师要积极通过这种方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愉快学习, 感悟生活, 热爱生活, 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地心理环境, 从而健康成长。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 其目的是让小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 并且能够发展成为我国的高素质、全方面的人才。因此, 小学班主任不能把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看做一门简单的说教学科。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只有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是非观, 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小学生远离来自各方面的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因此从以上两方面讲, 小学班主任只有把心理教育深入生活实践, 才能解决问题, 使小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注重实践, 多组织一些实践训练, 给小学生机会, 让小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心理健康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我国的高素质人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小学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深知自己的重任, 要用爱心、真心、责任心去教育学生, 并且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树立良好的道德观、是非观;帮助学生防御心理问题的产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深刻理解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积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积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让小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习。

摘要:目前,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德育教育事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配合新时期的德育教育工作, 小学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不仅要把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 更要积极寻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班主任们解决这一难题。渗透式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把心理教育潜移默化地与平时的教课相结合, 让同学们在自然的课堂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对小学心里健康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 2001 (7) .

[2]周爱军.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

8.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篇八

一、优化班级环境,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受制于先天因素外,主要决定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能起到引发、导向和定向的作用,因此,优化班级的种种环境,能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第一,优化班级人际环境。在学校生活中,人际关系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关系。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同学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这种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没有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没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爱护、宽容和理解,班主任工作便难以有成效,更不用说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我在工作中针对某些学生不合群、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开展合作性活动,多组织集体性活动,特别关照性格孤僻的学生,引导他们逐渐融入集体之中,同时通过让学生当“小助手”、“小班主任”、“我向老师提意见”、“我对同学发牢骚”、“找知心朋友”等师生、学生之间开诚布公的活动,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人际环境。

第二,优化班级人文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将培养目标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为此,我努力创造多种民主管理形式,通过做“特色班长(文艺、棋类等)”、“每周一星”值日制度,使每个学生多形式、多渠道地参与班级管理事务。同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开班会、心理专栏、心理讲座、公益劳动等,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形成浓郁的人文氛围,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消除已有的心理疾病。

第三,優化班级心理环境。学校培养人,不仅是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形成完美的性格,成为个性心理上和谐发展的新人。因此,对处在性格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在班级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尤为重要。比如,针对学生没有上进心、无目标的问题,开展理想和前途教育;针对学生缺乏爱心,对他人对集体冷漠的问题,开展“献爱心”活动,通过帮助别人,让学生体验社会的温暖,从而形成爱集体、爱他人、爱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调动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育活动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为情感的碰撞、交汇、化合提供足够的能量,他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景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等于是班主任打开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心中健康向上的意识,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比如,有一段时间,班级里发生好几起因小事而发生口角,既而恶言相向的吵架事例,严重影响到整个班级。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打五十大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和地了解情况。然后,我以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情绪高涨,竞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接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几个吵架的同学彼此不约而同地走向对方,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次班会后,同学们更体会到“包容”的涵义了,班级里形成了团结向上的班风。

另外,在“献爱心”活动中,姘识的一些小捣蛋都慷慨地伸出了援助之手。抓住这个时机,我谈了爱的含义,谈到了什么叫高尚,使同学们从奉献中体会到自身精神的愉悦。通过这样的“以情动人、以情导行”,学生处在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氛围中,促进了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成功激励,诱导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敏感而脆弱,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表现出自卑、胆怯、怯懦、焦虑等心理问题,他们需要鼓励和支持。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利用一切机会,让他们能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增进心理健康。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成功激励:

第一、悦纳自我,培养成功品质。中学生最易因学习或生理等其他方面的差异引发自卑、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工作中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启发学生对自己生理状况、学习状况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逐渐形成正视自己优缺点的品质,走出困饶自身的误区。比如班里有一个偏胖的女生,不敢参加抛头露面的活动,对她就进行了多次的个别辅导,使她最终慢慢地敢于到前面去演讲了。

第二、抓住亮点,提供成功舞台。根据学生的能力、擅长、喜爱、性格特点等情况,抓住学生的亮点,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成功的舞台,让其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不断地成功体验中化解自己的心理症结。比如利用出学校黑板报,让学生各得其所:喜爱交际、口才较好的当“小记者”,速记较好的当“记录员”,书法较好的“抄写员”,爱读报当“收集员”,全班倾巢出动,让每位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不让他觉得班中有没有他都一样,尽量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三、以强促弱,创设成功机会。作为班主任,应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智力、思维、个性和学习成绩的差异,应避免班级活动只是教师和几个活跃分子的反复表演。通过“一帮一”小组、找“知心朋友”等活动,让各方面的强者带起了相对弱者,为弱者创设成功的机会,全方位、多层面地调动他们参与班级活动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9.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篇九

渗透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的心理艺术

在市场经济和信息经济并存的环境条件影响下,中专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心理艺术的运用,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方法,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共情艺术、情感激励艺术、倾听和情景设计艺术以及群心理和暗示艺术的巧妙运用,将会使中专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

作 者:张滢 作者单位: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2刊 名: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英文刊名: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年,卷(期):7(12)分类号:G71关键词:价值观 人格教育 共情艺术 心理暗示

10.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篇十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工作报告

莱阳市府前中学课题组主持人

吕海峰 课题组成员:王艳华 刘采风 张少蕾 姜秀伟 徐娜

莱阳市府前中学承担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体系研究》课题是烟台市教科所 “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之子课题。至此,我校在总课题组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进展顺利,现将该课题研究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及目的

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过程看,其心理发展程度远不适应其生理的冲击,使初中学生心理产生压力、困惑、个别严重的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初中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初中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实,认识自己,学会适应,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新一轮课改的需要。

概言之,我校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工作,是教师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设计专门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并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受到培养和行为训练,从而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1)主动性原则:在心理健康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达到熏陶感染的目的。否则,没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始至终的参与,一切将苍白无力。(2)实践性原则:学生的主体性始终是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形成并得到体验的,离开了学习、班集体活动、生活实践,一切将成为空洞的说教。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实际的联系。(3)坚持尊重和理解的原则: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已经形成陋习,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换位,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给他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4)坚持发展、开放的原则: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他们留出进步的空间和时间。

课题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讲座法、心理疏导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7年7月,接到研究题目后,学校立即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领导小组,做到职责明确,管理到位,任务落实。这样,由上而下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保证了德育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

然后,我们针对初中学生在各年级阶段所出现的心理问题,通过各种形式汇总分类,安排全体教师进行相应的业务学习,明确年级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初一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初二学生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初三初四学生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作出合适的决定。

在此基础上,我们组建了精干的课题实验队伍。以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课题实验教师的课题实验小组,有了骨干教师的激情参与,为下一阶段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紧接着,我们通过课题小组研讨会,进行了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确立了课题的研究目标,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的研究方法以及课题的研究进程和实施保障等并建立了班级心理健康档案。

(二)实施研究阶段:2007年12月——2009年12月,两年时间内,我们课题组首先组织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我们继续进行了理念的学习并着力做好

以下工作:

1、学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我们课题组为了掌握第一手具体材料,首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学生自然情况调查》、《青少年自我认同感测试》、《青少年适应能力测试》、《青少年应对压力测试》和《意志力水平》等测试。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

2、编写德育校本教材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状况,结合我校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实际,我们编写了符合校情和学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教材突出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入学适应问题、学习方法辅导、人际沟通技巧、情绪调节、抗挫折教育及青春期教育等内容。

3、精心设计每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德育活动课教学不同于学科教学,我们努力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心理活动课,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活动”,重视“体验”。在心理活动课上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当然活动的选取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那些既生动有趣,又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让学生体会心理活动课的开放性,使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行为得到训练,情感得到体验,同时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彼此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4、探索科学合理的心育活动课评价标准,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规范有序开展。

我们设计了学生对心育活动课的反馈评价表,每学期末,我们都要对本学期的心理活动课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活动课的教学效果。以便及时改进心育活动课教学。

5、拓宽心育工作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心理咨询由专职心理老师具体负责,骨干班主任参与其中,共同为全校学生服务。同时学校还为每个新入学的中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定期开放,对咨询中典型个案写出了案例分析。为日后进一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6、举办专题心理讲座。针对学生心理的特点和实际遇到的问题,定期为学生举办相应的心理专题讲座,如:“如何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怎样与异性交往”、“青春期性保健知识”、“中考前心理辅导”、“人际交往的技巧”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惑;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8月课题组成员经过近三年的精心准备,已经认真地整理课题过程材料,分类归档,完成结题基本上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任务。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已有项目目录

莱阳市府前中学课题组主持人

吕海峰

1、课题研究前期调查问卷

2、课题研究计划

3、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4、班级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5、心理健康讲座稿

6、心理健康活动相关照片

7、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教学活动设计

8、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讲稿

9、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10、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11、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12、课题自我鉴定报告

13、实验教师课题研究成果

14、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子课题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研究报告

莱阳市府前中学课题组主持人

吕海峰 课题组成员:王艳华 刘采风 张少蕾 姜秀伟 徐娜

根据《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要求,府前中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是从2007年7月开始进行课题实验研究。三年来,在教科所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莱阳市府前中学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尝试探索,目前,已具备结题条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中学阶段,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然而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5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问题,如厌学、焦虑、攻击、退缩、耐挫力差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并且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有70%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导致作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出现了被主科占用、说空课就空课的不正常现象。这将使正在成长的学生失去补充心灵营养的加油站。

另外,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大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单亲家庭、隔代看管、留守、寄养等情况也较有存在,家校联系、家庭教育这一块薄弱。信息网络的迅速扩大,虽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技术、新条件,但是也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网络对学校德育、对学生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日趋明显。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主线,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引领感悟等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和耐挫能力,获得克服心理偏差的力量,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促进其有效地适应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

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和体现学校教育人性化方面所起的独特作用是其他“德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提供了构架方面的保证。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通过系统的教育得到促进。如果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模拟的或现实的生活经验。如果能够创设一种接纳和相互尊重的讨论氛围,学生就会养成合作性、自信心、责任感等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合理的行为、健康的心理是同过不断练习而形成并得到巩固的。由此,对于初中学生进行方式得当的心理教育是势在必行。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本着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的基本目标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重点: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将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恰到好处的运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我们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初一年级:

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具体内容(独立)1.驾驭中学的学习生活(学习方法)

2.众人拾柴火焰高(自我价值)3.做一个快乐的人(乐观开朗的心态)4.我是谁(自我认识)5.兴趣温度计(兴趣培养法)6.如何诊断行为习惯(自我测量)7.自我改变有妙法(行为矫正)8.筑起防范恶习的城墙(杜绝对烟酒毒赌的好奇心)9.当不幸降临的时候(心理承受方法)初二三年级:

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

内容(自控)1.镜中的我(悦纳生理变化)2.青春的快乐与烦恼(认识青春期心理)3.交往心态PAC(人际交往)4.学会说“不”,学会自我保护(抵御能力)5.不下苦功何有乐(意志培养)6.开发大脑有诀窍一一发散性思维和突破定势(思维方法)7.职业大舞台(择业意识)初四年级:

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作出合适的决定。

内容(耐挫)1.人生发展的六个阶段(心理发展知识)2.人的五个需求层次(需求理论)3.人生百味(人生价值取向)4.成功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意志力)5.成功者的个性特质(榜样启示)6.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择业指导)7.保持考前最佳状态(情绪与作息调适及处理压力技巧)8.告别母校,迎接挑战(情感与进取)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实验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互通有无。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通过撰写中学生心理健康优秀教案设计等活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讲座法、心理疏导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2007.7-2010.8)

(一)准备阶段:(2007.7-2007.11)

1、出台课题实验方案。

2、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07.12—2009.12)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进行专题研讨,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进行经验汇总。

(三)总结阶段:(2010.1—2010.8)

1、搜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预期成果:中学生心理健康优秀教案设计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工作报告等。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一)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07年7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初1-4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府前中学课题组主持人 吕海峰

课题组成员:王艳华 刘采风 张少蕾 姜秀伟 徐娜

(二)根据实际,实验研究

1、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为载体,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蓬

勃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

2、学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我们课题组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首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学生自然情况调查》、《青少年自我认同感测试》、《青少年适应能力测试》、《青少年应对压力测试》和《意志力水平》等测试。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

3、编写德育校本教材

在总课题组以及莱阳教科所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状况,结合我校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实际,我们编写了符合校情和学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教材突出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入学适应问题、学习方法辅导、人际沟通技巧、情绪调节、抗挫折教育及青春期教育等内容。

4、精心设计每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德育活动课教学不同于学科教学,我们努力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心理活动课,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活动”,重视“体验”。

我们深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

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切实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在心理活动课上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当然活动的选取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那些既生动有趣,又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让学生体会心理活动课的开放性,使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行为得到训练,情感得到体验,同时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彼此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5、探索科学合理的心育活动课评价标准,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规范有序开展

我还设计了学生对心育活动课的反馈评价表,每学期末,我们都要对本学期的心理活动课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活动课的教学效果。以便及时改进心育活动课教学。

6、建立用于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排忧解愁。学校心理咨询由专职心理老师具体负责,骨干班主任参与其中,共同为全校学生服务。同时学校还为每个新入学的中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室有固定开放时间,对咨询中典型个案写出了案例分析。为日后进一

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7、举办专题心理讲座。针对学生心理的特点和实际遇到的问题,定期为学生举办相应的心理专题讲座,如:“如何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怎样与异性交往”“青春期性保健知识”“中考前心理辅导”、“人际交往的技巧”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惑;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8、班级心理辅导工作走上新台阶,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我校充分利用班主任例会时间给班主任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举办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及方法技巧的讲座,如:班主任如何在班级中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辅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9、充分调动学生力量,加入学校德育工作行列。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课题组还建立了学生心理自助协会,由各班级性格开朗、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同学组成,专职心理老师担任协会指导老师,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使他们承担起班级督察员的重任。由于他们身在学生中,所以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对解决不了或重大的心理变故、行为异常的上报心理老师。由老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他们走出自我,走向充满阳光的生活。

四、课题研究的收获与困惑 课题研究的收获:

1、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立于其他工作之外的,它必须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学校管理和教学的点点滴滴。

2、要想把这项实验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学生付出全部与真切的爱。

3、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更应该体现出全员性,尤其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先于学生解决,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力创造条件,成就教育的事业,幸福教师的生活。

4、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立于家庭之外,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作用不可替代。家长的素质与修养对孩子的影响极大,而农场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更需要学校去做更多的工作。

5、心理健康教育要抓早,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和课程意识,而且要抓实抓好。

课题研究的困惑和不足:

1、由于缺少专业引领,我们的工作还处于探索的状态,尤其是对一些问题严重的学生还缺少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常规的成分多,研究的成分少些。

2、空巢家庭、单亲家庭在日益增多,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在某些方面学校显得很无奈,收效不大。

3、课题材料的积累和整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实验的提炼和总结还远远不够。

上一篇:要素比较法案例分析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捕鱼》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