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24-06-29

新形势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精选8篇)

1.新形势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篇一

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管理也逐渐趋于正规化、国际化,更多的新型管理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作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重,建立健全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成为了各类企业的首要任务。然而人力资源理念由于成型较晚,在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施过程中就陆续出现了各类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导致企业管理出现混乱。本文的重点就是在于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让人力资源管理能够真正的发挥实效,保证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HR是近几年的热门职业,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成为一名HR是很多年轻人的就业方向,就连书籍与影视剧中都有专门刻画HR形象的代表,广为熟知的非《杜拉拉升职记》莫属了。剧情精彩,节奏紧凑,无论是原著还是影视,都给人很深刻的印象,《杜拉拉升职记》之所以被人津津乐道,除了剧中的故事引人入胜外,对于职场的描写更是运用了大篇幅来叙述,可以说,这本书已经成为都市白领驰骋职场的必备教材。这本书告诉读者的不仅仅是职场的残酷的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向读者全面介绍了HR这一带着陌生感的身份,也让读者全面的了解到HR的责任和义务,以及HR在企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所谓HR就是人力资源经理,全面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HR的火爆职场也从侧面说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这六大板块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框架,也打造着企业的用人核心。企业的管理,更多的是对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囊括了企业人员所有事物、流程等各类事项的管理,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越完善,对于企业的发展就越有利。但事实往往并不能随人愿,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并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与漏洞,下面就以人力资源六大板块为蓝本具体阐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新生事物的冲击,世

贸组织的成功加入更是让中国的企业走入了国际化,为了配合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的企业管理业逐步走入正轨,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优势与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一)认识误区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

很多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不清,还停留在旧有的观念中,将人力资源管理仅仅误认为是劳资、人事等部分模块的管理,以偏概全的片面认识导致人力资源无法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的只能是具体事务上的问题,而无法真正的进行系统的管理,无法发挥体系效应。例如在众多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只是在从事工资发放、考勤记录、缴纳保险等基础业务,甚至于需要兼职人力资源业务范围外的其他不相关工作,使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了一个后勤部门,失去了人力资源的真正意义。人力资源其他模块的缺失也会引起企业内部管理的冲突性混乱,致使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最终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损失。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很多企业中普遍存在缺乏人力资源规划,这也在另一方面说明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解读还不够明确,尤其是对人力资源规划不了解,认为人力资源规划是可有可无的部分,这种理解是十分错误的,需要企业进一步的加深认识。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开篇部分,就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人力资源规划是直接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缺乏人力资源规划就会让企业失去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持与源动力,导致企业遭遇“发展瓶颈”,惨遭用工危机、培训危机等。同时也阻碍了员工在企业中的发展,不利于员工能力的发挥及提升,进一步加快人员流失,致使企业面临灾难性打击。

(二)培训开发不健全导致整体素质偏低,人才流失严重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形态也以同等的速度进行着变革,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转变意味着在当今新形势下,人们的关注点更多的转移到了精神层次上,不再满足于温饱而是更注重是意义,就业工作也同样如此。面对大多数都不曾为温饱发愁过的80后就业者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今天,在个人的职业规划中,稳定、福利、薪资等待遇都只是就业的一项选择,而不是选择就业唯一标准。现在的求职者更看重的是发展、是锻炼。如果企业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培训计划,将直接导致求

职者对企业失去信心,这样与个人职业规划相违背的企业也必定不是求职者的最终选择,即便有人入职,最终也逃脱不了人才流失的结局。并且缺少培训开发力度也会影响企业内部员工能力的提升,企业中素质偏低的员工比重增多,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最终利益。

除了企业人力资源自身的管理弱势导致培训开发不健全之外,企业本身的认识不清也影响着培训开发的力度。很多企业可以加大招聘、薪酬、绩效等力度,却往往主管忽视培训开发,认为培训开发是一项投入远远大于回收的工作,并且更多的企业认为培训员工是一种资源浪费,是一种给予员工跳槽机会的行为,因此大多数企业并不认同培训开发管理。这就会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自身发展,最终导致员工价值在企业中得不到实现而离职,造成人员流失。特别是无法满足大中专学生毕业生对于培训开发的渴望,使人才流失严重,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缺少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

目前在不少企业中都存在激励制度薄弱现象,很多激励制度过于简单化,不能够满足企业对于人员的要求,也无法真正意义上达到激励员工的效果,企业往往过于重视管理制度的制定,缺少人性化的激励制度与管理,片面的将激励制度定义为高工资,认为高工资就是留住人才的砝码,忽视了激励制度中的积极成分,让激励制度成为尴尬的存在,员工也因为这些制度的随意性与人为性而对企业失去信心或心生抱怨,失去工作激情,影响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二、解决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高度

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需要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想匹配,只有合理的规划才能创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首先就要走出认识误区,明确人力资源的整体性,更要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人力资源规划是其他模块的基础,具有引导作用。其次就是要有专人负责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将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能够提出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保证企业用人需求及企业人才的培养,只有人才实现持续发展才能够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素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新型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必须配备有高素质人才负责此项

工作,只有在专业管理者的组织运营下,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够有序进行,人力资源各模块的具体工作才能够得到完善。只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素质,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得到完善,使培训开发、激励制度等薄弱环节得到系统提升,保证企业人才的合理配置与开发,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结语:

新形势下宏观经济的进一步调控,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直面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方位的寻找解决的办法,是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让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机制,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各企业也要与时俱进的将企业管理侧重点放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相信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必定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的人力成本提供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淑梅.浅析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0,(24).[2]李彦君.论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华章,2010,(14).[3]于丽娜.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经营管理者,2011,(4).[4]陈琛.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困境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7).

2.新形势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篇二

一、正确认识乡镇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一)乡镇档案是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这是1994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第一个关于档案工作的文件,是新中国历史上党中央、国务院全面系统指导档案工作的又一个纲领性重要文献。《意见》明确提出以建立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乡镇档案是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最基层,也是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乡镇档案直接面向群众,一些重要的民生档案,例如农村干部任职档案、农村宅基地档案、农村土地确权档案等与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二)乡镇档案是档案利用体系的重要一环。

乡镇档案事关基层干部群众切身利益,在解决农村干部待遇问题、调处土地纠纷及化解社会矛盾方面都发挥了突出作用。仅以山东省荣成市档案馆已进馆档案的利用情况看,每年利用档案人次在900多人次,其中,查阅农村干部任职情况,解决农村干部待遇问题,涉及土地、宅基地纠纷及其他民生档案的利用方面占到总利用率的25%左右。可以说乡镇档案已成为档案利用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乡镇档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不够重视档案工作,保障条件不足。

在一些地区,对乡镇档案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甚至一些乡镇没有专门的档案室,没有专门的经费保障,档案管理硬件设施投入明显不足,无法保障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管理不到位,制度形同虚设。

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中往往档案制度上墙,但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档案移交、档案接收归档、档案管理和利用过程中失去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档案人员离岗不履行档案交接手续,应归档档案无法做到及时归档,档案利用不按规定办理查(借)阅手续,甚至有的乡镇对已形成的档案在利用过程中随意抽取,造成档案缺失。

(三)执法力量不足,对违法行为监管处罚力度不够。

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由于人员少,执法力量不足,档案违法案件很难及时发现和查处。另外,由于乡镇人员流动大,档案工作人员更换频繁,也为档案违法案件的取证和查处增加了难度。正是由于对档案违法行为监管处罚力度不够,对档案违法行为难以起到警示作用。

(四)人员流动大,档案人员队伍不稳定。

乡镇工作人员往往身兼多职,不少乡镇没有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另外,乡镇工作人员流动快,档案人员更换频繁,造成乡镇档案人员队伍不稳定。最近几年,这种情况尤为明显。从我们每年举办的档案专业人员培训的情况看,参加档案专业培训的乡镇档案人员年年都是新面孔,人才培训的速度跟不上人员更换的速度。不少乡镇档案工作人员都是由新招收的大学生村官或公益性岗位人员兼任,一旦其他岗位有需要,马上就会进行岗位调整,造成乡镇档案工作缺乏连续性。

三、做好乡镇档案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档案宣传工作,提升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一是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依法管档、用档意识,宣传档案部门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新举措、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新成绩;二是以“6·9国际档案日”为契机,集中开展档案宣传。按照国家档案局的统一部署,2016年6月,山东省荣成市档案局以“档案与民主”为主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档案宣传,在《荣成市讯》上刊发了国际档案日专版,与市电视台“时事解读”栏目合作录制了专题节目,并且在“6·9国际档案日”当天,走上街头、走进社区、深入镇(街)乡村开展主题宣传,现场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三是利用档案业务培训班等机会开展档案法制宣传和培训,对乡镇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档案违法行为进行剖析和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将乡镇档案工作纳入考核机制,提升档案工作自觉性。

目前,不少地区都将乡镇档案工作纳入年度百分考核,对乡镇档案工作经费投入、硬件设施、档案工作开展情况列出详细的考核标准,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统一考核打分,与乡镇工作业绩、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挂钩,提高了乡镇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调动了对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显著。

(三)加大执法力度,推动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要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健全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和其他档案管理制度。在档案收集上应做到应归尽归、应收尽收。凡是应归档的文件材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对损毁、丢失档案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查处,并督促档案形成单位积极予以补救。

(四)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保证档案在岗人员稳定性。

3.新形势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新形势

教育部通过对部分高校专业、经费、招生等方面的管理,引导一批高校在办学模式上向技术型高等院校转型。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办公效率较低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办公效率的高低,直接可以反映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在学生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诸多纰漏,无法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会给学生树立不良范例。无法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活动场地、参会人员都,时常会发生参会人员过多,会议场地空间不足,致使会议现场噪声一片,杂乱无章,从而影响现场工作效果,这不仅浪费他人的时间,而且还令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学生对此会产生反感,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也不能立威信于学生之间,使得二者无法达成默契,关系尴尬。

2.放任性管理

所谓“放任性管理”,顾名思义,即只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疏于管理,而学校只起到一种引导的作用。这样的管理模式会带给学生一种相对放松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长此以往,学生会变得散漫不羁,不受纪律和管理制度的约束而难以管教。所以,这种“放任式管理”是一种过于放松的管理模式,体现的是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的态度。然而,相对于“放任式管理”,还存在另外一种极端的管理方式——“封闭性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恰恰与前者相反,类似于军事化管理,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学校都要参与到对学生的管理中。而这样的管理方式,只会令学生感到压抑、束缚,成为阻碍学生自主发展的屏障。“放任”和“封闭”,这两种方式都不能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发展,使用这样极端的管理方式只会适得其反。

3.主观性干预

这种现象存在于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任何一种任命方法都不可能一劳永逸。而由院校的管理决策者通过自身“任人唯贤”的观念选择的人才,主观性过强。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基层管理者的选拔过多干涉,并不会为学生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相应对策

1.管理科学化

科学化的管理,无疑会使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也是实行科学化管理的最根本目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学习科学管理知识,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并建立起一个高效率的科学管理系统,这样一来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节省了自己与他人的时间,还能与学生建立起相互的支持关系,避免被管理者反感。

2.管理开放化

区别于“放任性”“封闭性”的管理模式,无论实行什么样的工作,都要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为学生设身处地得着想。现如今的高校学生自尊心强,对学生的管理不能仅限于对其行为的管教,而是要让学生朝着健康向上的状态发展。首先,要引导学生扩大视野,给学生机会培养自身自主创新的能力;其次,应当适时与学生保持情感上的交流;再次,尊重学生的课余时间,但要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而了解他们的课余活动。从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把握学生的发展状态,这样的开放式管理会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生活。

3.管理大众化

大众化管理针对的是人才决策,不应一味地自作主张,而是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己特长、发现自己优势的机会,采取“公正、公平、公开”的民主制度选拔人才,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独立能力。另外,还要做好民主监督,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认同所选拔出来的学生,无论是选学生干部还是贫困生、奖学金获得者,都应该秉承着透明的原则,实现全员监督。这样才能令学生管理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当逐步迈向科学化、开放化和大众化,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让学生都能在一个健康的平台上茁壮发展。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一切做到“以学生为本”,做学生的知心人。

参考文献:

[1]王国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的探究[J].电子制作,2014,6(6):144.

[2]曹婷.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对策[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6):137-138.

4.新形势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篇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我们农机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确立了我们农机部门的执法地位,同时也对我们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过几年的实践,农机部门在依法行政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离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对依法行政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

一是农机部门依法行政的法律措施不足。《道路交通安全法》虽然规定了农机管理部门行使上道路行驶拖拉机及驾驶员的牌证管理权,却没有赋予道路执法监督权。执法区域被限定在法定道路外,没有授予道路检查权,使农机管理部门依法管机的力度减弱,从而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

二是由于宣传不到位,没有造成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机执法的良好氛围,致使部分领导对农机执法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谈不上群众、农机手对该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的把我们的正常依法管理,说成是乱收费,加重农民负担,从而造成农机执法开展难的现象。

三是农机执法的对象是农机手、拖拉机,主要分布在农村,面大量广,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从事公路运输;既能行驶国道、省道,又能行驶乡村、田间,作业场所分散且复杂,增加了农机执法的难度。

四是农机执法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和装备差,农机执法程序、执法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机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做好农机执法工作,须从以下做起:

一是要坚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宣传。一是认真抓好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二是要加强对农机手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广大机手遵纪守法、自觉服从管理的意识。三是通过宣传领导、宣传群众,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农机执法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一个都来关心支持农机执法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农机执法机构建设。一是应加大各级财政投入,改善农机执法装备和工作条件,使之适应农机执法工作的需要;二是要解决农机部门无上路检查权的问题,探索多部门联合执法模式,把农机执法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三是强化农机执法手段,加大农机执法力度,要充分利用现有农机执法力量,加大对农机违法行为的查处,把农机管理纳入法制管理。同时,要特别加强与安监、公安交警、交通管理部门的配合与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以克服法律法规对农机执法的限定,确保农机执法的顺利开展。

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机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要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原有执法依据、程序进行梳理完善,做到执法依据、程序合法,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5.新形势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篇五

(2)转变观念,提升服务创新意识。高职院校要借鉴当代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不断贯穿服务创新的理念、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和依法治校的理念。一是要在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中贯穿创新就是发展的理念,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二是要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生管理工作中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真正做到治校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三是要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将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到法律法规体系中,科学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办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依法治校。

(3)加强管理人员专业化队伍建设。行政管理人员是高职院校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是要加强对兼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轮岗、挂职等方式,培养一批素质过硬、能力较强的“双肩挑”教师;二是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入口招聘选拔关,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招聘的学历和职称标准;三是要专项针对管理人员制定长期全面规范的培训计划,让管理人员有进修培训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机会;四是要制定管理人员晋升晋级政策和奖惩制度,引导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4)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一是要通过组织管理人员参加政治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学习、礼仪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二是要通过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公文写作、计算机操作、应急处突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要着力培养管理人员敢于奉献、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精神。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因此,必须加大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手段和方法,就能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充分发挥出行政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发展进步中的最佳效能。

参考文献

[1]姚青春.新时期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J].山海经,(2):153.

[2]刘宇.浅析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率[J].人力资源管理,(12):149-150.

6.新形势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篇六

近些年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它关系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与建立,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为了有效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进程,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保障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展开。本文结合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作用,分析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保障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贯彻党的正确方针

现今基层企业是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进程,承担着科技创新、民生就业、缴税纳税的重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对于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十分重视,相关政策规定明确指出了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保障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落实,推动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贯彻党的正确方针,让国有企业内的党员更具法律意识和政治觉悟,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做事办事。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以及领导作用体现出来,可以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监督,有效的治理,依法行使各项职权,以便国企基层党组织能够开展得更加有效。

(二)有利于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内取得一席之地,要想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确保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一切工作的展开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治方针。由此可见,党的正确领导是企业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新时期背景下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党建工作进行深入开展,能够强化现有的国有资产,加大监管力度,让国有资产实现最大化增值,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使得企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重视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不仅能保障硬实力的增强,还能优化企业软实力,企业内部的党员有着较高的政治觉悟,在一切工作展开时都会有更全面的考虑,更宏观的规划,使得企业具有长远眼观,党员的示范作用同时能够影响企业的其他员工,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有利于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繁荣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有着重要影响。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展开,有利于为企业创造一种和谐、健康、积极、尊重的文化氛围。我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就是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加强企业党建工作能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企业上至领导下到员工,在工作中都能发挥创造、奋斗的精神,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下,企业员工更能发挥自身的价值,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让企业的发展更稳定。

二、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企业党建职责落实不到位

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基层党建工作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各岗位人员需要做到人尽其才,每个人都要确定自己的职责、工作范围、工作要求,只有明确职责,才能更好的展开工作。然而在现实党建工作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企业党建职责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对于谁是主导者谁是辅助者认识不到位,使得工作展开有难度。这对于日常工作中领导者的指挥与战略部署有着阻碍作用,使得党建工作落实不到位,发挥不出真正的作用,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党建工作没有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如今在科技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企业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在现实情况中,很多企业没能将党建工作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得企业机制的创新程度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得出现“虚化、弱化、淡化、边缘化”的“四化”问题,使得企业的党建工作不能与时代共同发展。

(三)企业基层党建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

在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还有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党建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企业基层党组织没有正确认识到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展开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使得党建工作固步自封,成为应付上级任务的方式,不仅没有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基层党建工作上手段单一,还是过去的思想汇报、会议总结、宣传口号等方式,没有结合社会背景以及企业自身的需求,让党建工作沦为形式化。在管理模式上,不能够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与工作存在脱节的情况,经常会出现要求性任务多,指导性工作少的情况。在一些企业中,基层党组组的号召力薄弱,没能起到示范领导的作用,阻碍了党建工作的发展。

三、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对策分析

(一)树立党建意识,明确落实党建责任

新时代背景下,很多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都是党建意识不到位造成的。要想落实党建工作,推动企业持續发展,就需要企业树立党建意识,从党组织、党员开始,影响至企业的每个人员,提高全员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在思想上行动上与我党保持一致,紧跟党的步伐,顺应时代的发展,让党的精神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持此之外还需要明确落实党建责任,每个部门组织以及个人都要做到人尽其才,明确工作范围和内容,合理有效的对党建工作进行分配规划,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结合时代特点,健全完善党建体系

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有效避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就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需求,科学的对党建工作体系进行完善,严格按照规定制度展开工作,保障基层党建的有效落实。健全完善党建体系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党建工作规章制度,让一切工作都“有法可依”,提高党组织的工作效率,增强责任感。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搭建网络党建平台,实现大数据与智能化的应用,让党建工作不在只局限于线下,线上平台的搭建同样重要,只有两手齐抓,才更让党建体系更加全面化,才能贯彻落实党的指导方针,加强党对基层企业的领导。

(三)创新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理念

创新能让一个企业永葆动力,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展开过程中,也需要创新工作理念。能够将内部构建相对完善的现代化体系与新时期党建工作有效的融合起来,紧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确保党建工作的执行更加有序。党建工作的创新工作理念,也是为了培养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让员工们也重视起企业的发展,在了解了党建工作理念和内容时,通过党的精神,使其自身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愿意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理念,能够将企业上下力量凝聚起来,大家子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共同推动企业的进步和发

(四)将基层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相结合随着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的领导者开始明白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展开,有利于为企业创造一种和谐、健康、积极、尊重的文化氛围。将基层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相结合,以文化的力量为依托,为党建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增强员工的认同感与责任心,提高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我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就是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加强企业党建工作能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企业上至领导下到员工,在工作中都能发挥创造、奋斗的精神,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下,企业员工更能发挥自身的价值,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让企业的发展更稳定。

(五)强化党组织的整体素质

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力量就是党组织,强化党组织的整体素质就是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企业应加大对党组织的培训力度,定期展开培训活动,使其充分了解我党最新政策和方针,紧跟党的指挥领导,在企业中展开良好的党建工作。同时企业应该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加大时间和成本上的投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广招贤才,让最有能力的人才进入到企业党建工作中来,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在他们的组织下,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积极展开党建工作,保障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

(六)创建企业激励体制

企业激励体制是为了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创造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让大家更够能充满动力,积极面对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创建企业激励体制,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促进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创建激励体制时,一定要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则,只要这样才能发挥其作用,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激励体制是面向全员的,对于党组织来说,激励机制能够提高他们的责任感,不断学习先进的党建知识和管理经验来提升自我,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对于普通员工来说,这更是一种鼓励。在了解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后,基层员工能够积极跟随党组织的脚步,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学习党的奋斗、奉献精神,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价值。激励体制除了增强员工的竞争精神,更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所有人团结一心跟着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7.新形势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篇七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繁荣和科学文化事业的不断进步, 出版行业出现了繁荣景象并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同时, 图书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民营书店异军突起, 发展迅猛, 打破了国营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格局, 而计算机等技术在图书发行方面的广泛应用, 又大大提高了图书发行的速度和效益。这些新变化给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

1.1 图书出版和发行的市场化变革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图书出版和发行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首先过去由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局面彻底被市场化、多元化的出版发行所打破。一方面, 出版发行的主体引入了出版社自办发行及集体、私营书店发行和著者个人发行的竞争机制, 除了国营的新华书店以外, 既有各大出版社的网站, 又有网上书店;既有书海云集的图书城, 也有出版单位或代理商直销的批发市场。其次出版发行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现在除传统的三大书目报以外, 利用网络技术在网上发布出版信息, 各种形式的图书博览会、订货会、书市或是由出版社、书店直接提供的书目信息报等都成为获取出版发行信息的重要来源。

1.2 图书出版量过大但图书质量良莠不齐

出版业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逐利倾向渐重, 出版质量受到冲击。一方面, 一些出版社出现大量的选题“撞车”现象, 重复出版, 缺乏精品。甚至有些竞相迎合市场, 反复抄袭。目前书市上某类图书畅销, 书市上立马出现仿抄之作。但另一方面质量高、创意新颖、专业性强的图书少, 新增学科的专业书更是匮乏, 出现了学术著作冷寂的强烈反差。科学所需要的高品位的理论书籍相对较少, 造成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难以买到适合研究型读者需要的书籍。甚至有些出版社为了迎合市场低层次的需要, 出版一些五花八门、粗制滥造的消遣类图书, 而质量高、专业学科窄的专业图书、学习性图书越来越少。

1.3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刺激了新兴学科图书的需求

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以后, 我国调整并实施了一系列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办学规模的扩大, 新兴学科与专业的涌现, 科研重心的转移, 新教学目标的确立正是高教改革不断深化的最好体现。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却普遍存在着馆藏图书学科分配比例严重失衡, 甚至有些专业至今尚无可利用的馆藏图书。这种馆藏质量与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 致使利用率降低, 难以保证读者多方位的需求, 不能适应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这一形势的需要。

1.4 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图书采访的形式和内容

信息时代现代图书馆正向数字图书馆转型, 当前我国各类商用信息服务公司、文献提供商、出版发行商等竞相在网上推出产品和各种新服务项目, 除了提供书目、索引、文献以外, 还向用户提供最新目次服务、定题服务、全文传递服务等。他们不仅能在网上查阅数据库本身的全部内容, 还能链接到相关的数据库和专业学 (协) 会的网页, 帮助读者扩大信息来源。另一方面, 图书采访工作也完全摆脱了原来的手工操作, 查重、验收、录入、订购等工作都可以在网上操作完成, 有效地缩短了采购人员花费在繁杂工作环节上的时间, 使采访工作变得科学有序, 为开展调研工作创造了条件, 为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与质量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

2 我国当前图书采访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图书采访内外环境的变化,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应该根据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但是我国多数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图书采访模式, 这样在图书采访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及不足。

2.1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采访观念落后

大多数图书馆的采访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状态中, 观念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受传统图书馆理论的影响, “即小而全、大而全”单一分散的馆藏建设模式, 制约了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图书结构和馆藏特色。其次, 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影响, 采访工作缺少开拓进取的精神, 更缺少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实践, 使采访工作达不到应有的重要作用, 甚至流于形式, 只采不访, 使采书和用书脱节, 严重削弱了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2.2 图书采购招标单一

图书采购招标是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选择图书供应商的一种模式。在招标工作中, 由于多数参与招标工作的人员来自学校其他一些部门, 是非专业人员, 对图书馆业务工作不熟悉, 因而往往将图书供应商的书刊折扣率、资质等方面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 而对图书馆在图书供应商处所需要获得的服务与工作上的配合考虑较少, 从而制约了图书馆整个工作流程的改进与优化。

2.3 图书采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 许多高等院校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也扩大了招生规模, 开设的学科专业和科研课题年年增新, 读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近几年, 随着文献信息急剧增长, 文献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 现在中文图书的价格平均每册为35元左右, 与图书的经费增长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近几年高校的图书经费有所增长, 但是所购的藏书仍然不能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尤其是高校的扩招、教学体制的改革、专业的调整、新兴学科的建立等。高校的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工作, 有限的图书采购经费, 根本无法满足这些变化的需求, 结果使读者对图书馆产生了很多怨言, 图书馆也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2.4 图书馆采访人员素质不高, 人员比例不合理

就我国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图书采访人员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采访人员知识结构、知识更新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采访人员的素质从某种程度上说决定着馆藏质量的高低, 一名称职的采访人员应具备三方面的能力:知识能力、信息能力、操作能力。而目前, 图书馆的采访人员一般只是具有图书馆方面的专业知识, 对其他学科的知识知之甚少, 这就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藏书质量;二是采访工作人员人数过少但工作量大而复杂, 势单力薄, 不能更好地从事复杂而重要的采访工作。

3 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采访工作的对策

完善高校图书采访工作, 有利于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馆藏建设, 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便利的教学、科研环境, 是高校发展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高校图书采访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 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3.1 加强图书出版发行法制建设

对于目前图书出版发行出现的诸多问题, 一方面国家应加强出版发行法制建设, 大力整顿图书市场, 规范图书出版、营销行为, 依法惩治任意出卖书号、剿窃盗印、非法出版的投机者, 严禁伪劣图书上市, 禁止相互抢出热门书、畅销书;另一方面要着力于公正的出版竞争机制、营销机制、价格机制和管理机制建设, 宏观统一、微观调控出版计划, 严格审查图书出版报批手续和书号的使用, 加强成本核算, 堵住“高定价”、“高回扣”的促销漏洞;另外还要规范新书征订目录, 严禁虚假的书目报道, 增加新书目的报道量, 确保新书征订的系统性、完整性。

3.2 采访手段逐渐向网络化转变

图书采访的网络化能提高采访的速度和效率, 现在很多出版社、供应商都建立了网站, 从互联网上可直接登录到这些网站, 直接了解出版发行信息, 同时也可直接将采购要求从网上传递给出版社和供应商, 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 缩短了时间。现代化的高效采购方法能将采访人员从低效状态中解放出来, 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解、获得和掌握文献出版情况, 了解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上。图书馆采访部门也能减轻选书和订购的负担。这些都有利于提高采访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降低了图书采访的成本。

3.3 建立高校图书采访信息系统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套图书采访信息系统, 首先是建立文献信息子系统。这个系统必须囊括足够文献资源信息, 以便熟悉国内外各出版机构的出版动态与出版特色, 及时地了解每一种文献的具体情况;其次是建立馆藏信息子系统。建立有关本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文档, 方便采访人员进行查重与审核, 从而减少重订和误订现象的发生,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再次建立专家支持子系统。由于采访人员知识结构的局限性, 不可能对每个专业学科都十分地了解, 因此, 采访人员应加强与学科带头人、专家、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提高采访的质量;最后建立信息反馈子系统。便于读者和采访人员沟通的反馈系统, 有利于采访人员根据反馈回的信息, 及时地掌握读者对文献的需求, 对藏书的数量和质量, 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以便及时地、适当地调整采访计划。

3.4 把电子型和印刷型图书有机结合起来

电子图书以其所具有的信息新、价格低廉、体积小这些优势得到迅速的发展, 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 (下转第71页) (上接第148页) 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校园网以及遍布校园每个角落的网点和终端为电子图书的利用提供了先进的网络条件和优良的阅读环境;几大著名的电子图书系统针对我国高校的特点所采取的资源购销模式, 即将所拥有的几十万种电子图书资源和先进的管理系统以打包的形式提供, 通过镜像站等方式为高校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一天24小时的信息服务, 极大地拓展了高校文献信息资源总量和服务范围。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电子图书与印刷型图书、电子资源与印刷型资源的优势互补, 构筑起强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正是这两者的优势互补, 使得电子图书在高校得到了大规模的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S

摘要:图书采访工作是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个环节工作的质量决定了一个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体水平。图书采访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图书馆藏书建设质量的好坏, 把握着图书馆藏书结构与质量的命脉, 在图书馆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采访工作环境的变化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采访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采访,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初景利.图书馆实施创新简论[J].图书馆杂志, 2002 (3) .

[2]徐树栋.网络时代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创新工作的若干思考[J].情报杂志, 2003 (4) .

[3]刘兴坤.浅谈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J].图书馆表报工作, 2002 (6) .

[4]陈定权.论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变革[J].情报杂志, 2002 (3) .

8.新形势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政府政策法规的大力推动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数量的增长并不等于质量的提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投资的重点放在教学设施和设备等硬件建设上,师资队伍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研究高职院校如何从量的飞跃达到质的飞跃——由重外延发展向重内涵发展过渡,应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双师”素质较弱

“双师型”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影响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深化改革,这一问题是我国高职院校都普遍存在的问题。距离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明显不足,亟待提高。高职教师知识传授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等方面都处于弱势,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要求差距明显。

(二)教师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教师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来源渠道是接受应届毕业生。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来源的主要途径仍然是从相对窄范围的师范院校和对口高校引进应届毕业生,从企业调入数量不多,据统计,大学毕业直接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占86.5%,而从企业调入的所占比例为7.4%。

(三)外聘教师比例较低

目前,高职院校优秀的兼职教师不容易聘请,大量的外聘教师又会经增加费支出,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再加上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好管理等主观认识偏差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的比例偏低。[1]

二、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的发展程度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地方财政拮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地方政府投资资金非常有限,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很难拿出足够的经费用于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和资助教师学习培训;二是国家、地方政府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程度和资金投入水平,各个地方和各个学校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导致在办学条件、设施设备,福利待遇等方面,地方高职院校缺乏引进优秀人才的吸引力;[2]三是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种低人一等的地位,虽然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发挥了它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整体素质等方面的作用,但人们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对其的看法,仍认为它是一种“次等教育”。

(二)内部原因

一是办学观念不清晰。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很好的认识自己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办学观念还比较滞后,甚至于还存在一些误区,只是抓住学校的规模,领导的功绩,招收的学生数,学校的利益等方面,忽视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师资质量的提高;二是教学经费短缺。经费问题是阻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了学校的硬件设备建设中,使得本身的基础更加薄弱,教学经费出现短缺,对本校专任教师培训的投入不足,教师的素质很难提高;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师资管理和人事管理等各方面一贯固守计划式的封闭的管理模式,缺乏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完整且规范的管理制度,这不仅不利于师资队伍的稳定,也会影响学院的正常发展。

三、加强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进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是反映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德国各联邦州的法律规定,职教教师需要不断进修,每年每个教师有五个工作日可脱产带薪参加继续教育。美国社区学院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实行的是“弹性多元进修计划”。根据我国实际要求,所有从事高职教学工作的教师都要参加上岗前的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参加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职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委托国家和地方的高职培训中心培训,加强与企业联合,派教师去企业和实习基地兼职、挂职,带学生实习。

(二)工学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等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最突出特色和创新举措,也是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重点和核心所在。工学结合不仅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且是确保教师水平与日俱进的根本途径。[4]无论是参加过专业培训的教师,还是从生产一线引进的教师若长时间在校园限于课堂教学,势必会知识陈旧,实践能力退化,难以再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要经常地参加科研、生产和社会实践,接触实际,继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采取多种途径,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培养各行业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高职院校教师不但要有很好的教学水平和扎实的理论基,而且要有很专业的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拥有本专业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实践操作经验少,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教学工作量大,没有及时更新知识,没有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最新的技术发展。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力,高职院校可以针对某些专业课程,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可以将他们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专业实践能力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实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出更多爱社会和企业欢迎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使专兼职教师相结合,这是高职教育的类型本身和培养目标决定的。

参考文献:

[1]畅通.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2007(2):75-78

[2]胡克军、黄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100-103

[3]刘明.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建设与管理[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56-60

[4]马树超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6-125

[5]姚秀群.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53-57

上一篇:数据保密协议书格式下一篇:四年级上第八单元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