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评价的特点与方法》学习感悟

2024-11-02

《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评价的特点与方法》学习感悟(精选7篇)

1.《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评价的特点与方法》学习感悟 篇一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学习感悟

南阳路第三小学

葛玲燕

为加强我区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更好的学习借鉴先进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实践经验,金水区教体局组织主抓体育学科的领导和体育教师参加了教育部于2006年11月27日---30日在无锡市举办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作为参加这次活动的教师之一,我认真观看了展示的优质课和教育部领导对这次优质课展示的活动综述,它让我们看到了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体育课,为我们体育教师的发展和如何上好体育课指明了方向。

仔细研究这次展示的优质课, 会发现它们存在着很多共同点, 其中既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也有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闭幕式上教育部领导的总结使我深刻地明白了这些共同点的所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这些展示的优质课都较好地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并能根据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从展示的课上我们可以看到:选择的教材内容都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强的教学因素;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比较明确具体;注意了以身体练习和技能教学为载体,把各项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并突出了教学重点;重视通过体育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身体,重视课堂教学中运动负荷安排。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沈阳市回民中学的杨丹老师给高二的女生上的“艺术体操---彩带操”一课,虽然展示的过程中在注意学生的运动负荷方面有些不足,但是她选择的这个教材有塑造美和展示美的价值,深受高中女生的喜爱,而且她通过了彩带操的教学即使学生掌握了运动技能,又使学生的身体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其次,既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较好地确立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次展示的优质课中,教师们都能较好地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并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而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如江苏省江阴市高级中学初中部王建伟老师的一节“自编棍术组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情绪的调节方面做得特别好,不管是哪个环节都能引导学生很快地进入状态,并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说出内心感受,能指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练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再次,注重组织教法的有效性与多样性,教学步骤比较清晰。这次展示的优质课的教学设计都比较合理,教法步骤过渡衔接自然,整个的教学过程都比较流畅。这主要体现在每一堂课都能紧扣教学目标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能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且教师的讲解精炼,示范优美及时,最终达到了与预计的教学目标相差不大的教学效果,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季顺治老师的一节“跆拳道”课就给我们作了最好的榜样。

在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这次展示的优质课为我们广大教师展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如郑州市第七中学陈珂老师的“手球进攻基本技术交叉换位”和南京市人民中学程智老师“腰旗式橄榄球”,都体现了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精神,健身性和趣味性较强,而且技术含量也比较高,非常适合中学生的学习与锻炼。

从所有展示优质课的教师来看,这次活动中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高。他们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对教育教学充满激情;教学组织能力强,教法运用好;讲解精炼,重点突出,示范正确,动作优美;保护帮助的方法得当有效;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如北京市石油学院附属中学的索玉华老师,她年龄已经是47岁了,在给学生示范双杠动作杠上前滚翻成分腿坐的时候却毫不犹豫,动作准确有力,身体姿态非常优美;她还自制了双杠保护带及袖标标志等教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且在选用教学方法上针对性强,实用性也较强。这正给我们广大年轻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要高,综合素质也要高。

尽管这些优质课给我们展示了近两年来中学体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有一些值得我们注意和改进的问题,我认为其中有三个方面表现最明显,即教学手段的运用、教案的设计和探究式学习。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有的教师比较注重组织与布置学生练习,但有的讲解不够精炼,示范也比较少,或者是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其他的教法手段也比较缺乏。在学习方式的运用上,有的教师从形式上考虑的较多,但往往实际效果却不太好;教案的设计方面,有的体育课教案比较抽象而不具体,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也存在多而全,重点不突出。有的教案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课的练习密度与强度没有预计,以至不能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在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然表现不够,如何把探究的任务转化为学生自主练习的行为是值得我们所有教师思考的问题。

针对以上两点不足,我认为体育教学既然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那么教师就要教给学生科学的练习方法,运用精炼的讲解语言加上直观性的正确示范,留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达到练习效果;教案的设计要严谨科学,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重点突出,便于评价。另外,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各项练习的时间和次数,作出比较具体的预计;如何把探究的任务转化为学生自主练习的行为,主要取决于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怎样让学生跳进你事先挖好的那个“坑”。

我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很少,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加强自己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行动起来,把理论应用于改革实践,借鉴在这次优质课展示活动中学到的有价值的东西,改进存在的问题。认真备课、上课,作好后反思记录,积极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每一堂课的质量。

2006年12月7日

2.《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评价的特点与方法》学习感悟 篇二

在新一轮课改中小学体育课评价体系倡导的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学生学习评价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学生学习评价集中体现着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影响课程发展的方向。特别是课程目标主体取向评价的提出,更加强调每一个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反省意识和能力”。

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强调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提倡学生学会用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并从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学生,从而为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因此,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主要体现为:

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

小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是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相比,现在小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主要观点表现在以下方面:用全面的、辨证的评价代替片面的、不公平的评价。要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成绩,辨证地评价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成绩。

鉴于此,在小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摒弃“差生”一词,全面而辨证地评价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长处和优点。尤其是对那些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学生,更要注意评价手段的正确使用,让他们不断地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以激励他们全面发展。

体育学习评价具体操作方法:

评价流程 :自我评价 →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自我评价。体能项目评价。先测试与学习项目有关的体能原始成绩,要求学生如实填入表中。单元学习结束后,再把测试成绩填入,“提高程度”栏采用等级制填写,用累计记分法确定等级。

“体育健身知识与技能”、“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课堂情感意志与合作精神”评价。单元学习结束后,每位学生根据自己运动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在本单元每节课学习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同学合作精神等内容的表现,分别填写四个等级”A”、“B”、“C”、“D”。同时,针对本单元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学习体会等方面,填入“自己的话”栏目。

2.小组评价。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习内容确定每组6——10人进行。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小组评价,根据组内成员在单元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结合平时在每节课中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情况的表现,组内成员发表意见,最后由组长确定等级。同时把具有代表性的优点表扬和存在问题及建议填入“同学的话”栏目中。

3.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单元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的情况,最后确定等级。同时,把观察到的学生表现,学习目标达成度,对学生优点和希望等内容,填写“教师的话”栏目。

今后理想的体育学习评价的标准为:

一、小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

3.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思考 篇三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是一种具有优越性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1兴趣分组,优化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们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他们进行引导,并且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分为一组,做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的教育要求下,教师不仅要做“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且也应该做学生思想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这样才能更加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从而改善教学质量,为课堂增添更多趣味。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羽毛球,教师可以把这些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分组,两人为一组。教师给学生讲解运动时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并且进行必要的演示和模拟,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练习,再开展羽毛球双打比赛,并且对比赛结果进行记录。比赛结束后对结果进行名次的评比,并对第一名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使得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2训练分组,学习资源优势互补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分组训练,这分组训练就是标准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中要扮演一定角色,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其他成员要形成依存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合作学习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小组人员构成要合理,运动天赋、运动基础、性格特征等因素,都需要考虑周全;小组分工要合理,责任心强的做组长,活动能力强的做“指导员”,组内的团结气氛需要靠大家努力。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体育课堂学习内容众多,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分组。在进行花样跳绳运动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六人小组,两个学生执绳,四个学生跳绳;在进行排球训练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人组,而且是自由组合,进行排球对接运动;在进行篮球运动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十人组,进行对抗赛;在进行羽毛球活动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人组,进行轮换比赛。通过科学分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热烈而有序。

3科学引导,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引导和矫正。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散漫、自由主义等现象,要进行针对性教育;要注意引入小组竞争机制,让学生在竞争中凝聚向心力;要注意时刻关注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并对合作学习内容、方式等作出适时调整。小学生运动意识和自觉性并不是很高,需要教师跟踪指导和监督。在进行“耐力跑”训练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了男、女生两个大组。男生跑的时候,让女生当观众为男生加油;女生跑的时候让男生来为她们加油。因为有了观众,枯燥的耐力跑就多了很多情趣。为了提升运动情趣,教师还可以将耐力跑游戏化,让男生饰演“小偷”,女生扮演“警察”,先让男生跑出去,女生追逐,将所有男生都抓住,游戏结束。由于有了角色介入,学生感觉有了一些责任在身上,就会自然生发出内驱力。

4开展竞赛,提升合作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兴趣点及个性特点出发,探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在学习思想方面有所跨越。贪玩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把要训练的项目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们在游戏当中达到训练的目的。比如要对学生进行跑步能力的训练,可以采用踩气球的方式进行训练。给学生分好组,把吹好的气球绑在学生们的脚上,让他们在小组间相互追逐,先把对方组的气球踩破的一方为胜,先胜的一组再和另外胜出的一组进行比赛,直到定出最后的胜利组才结束比赛。这样能使学生在相互配合中找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生的竞争力被激发出来,这无形之中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恰当评价,激励学生合作热情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分为阶段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种形式。阶段性评价是综合性评价,对学生的运动表现作出结论性评定;而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给出的实时评估。现代教学提倡鼓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在具体实施评价措施时,教师可以选择小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总评等形式,提升评价的制衡效果。在进行跳远训练时,教师并不是看谁跳得远才给予表扬,而是看学习小组整体成绩的高低给予评价。这就要求小组成员要精诚团结,每一个成员都不能出现失误。因为有了集体的责任在身上,每一个学生在起跳时,都做足了准备工作。教师再组织学生成立评定小组,对学习小组成员的每一次成功试跳进行成绩测量。学生运动热情被点燃,都想以更大的努力赢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教师评价方式个性化,给学生带来了运动激情,这样的评价就是高价值的。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标指导下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在现阶段对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不仅对学生们体育成绩及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帮助,而且在合作学习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该对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认真研究并灵活运用,使之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使体育教学在方式、内容及目标等方面得到有效改革,使人们对体育教学有新的认识。

作者:李树发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镇郊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许佳.团队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2014(8)

4.对小学美术作业评价的教学感悟 篇四

新乡市第二十四中学 赵红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评价改革的方向。但美术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使教师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评价很容易步入误区,其体现如下:

传统评价误区: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年龄特征。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兴趣的调动。

主观评价误区: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就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上好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评上差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抑制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则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单一评价误区: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完成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这样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和美术教育的特殊性。

本人在过去教学中,对作业评价的方式也是经常浅尝辄止,试试这种试试那种,井是挖了不少,却挖不了深井。因此,本人将扎足随堂教学,收集最真实的材料,反映最真实的问题,研究能真实反效到课堂操作的策略。为此,我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进行了一些思考,并作了如下尝试:

一、从多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

如果用唯一的一片滤色镜去评价学生的作品,那么许多珠宝将会失去光彩。我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采用了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的方法,对那些富于创造力、想象力的作品,特别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例如,在上“大树的故事”这一课时,有的同学作画态度十分认真,某些细节画得十分仔细;有的同学线条肯定;有的同学使用色彩十分大胆;有的同学想象丰富、奇特......对这些各具特色的作业,我都给打了“优”。一位同学的画画得并不怎样,但它的想象特别丰富,画了海底的大树,树上游着一群群的小美人鱼,从整体上看,这幅画并不怎么样,构图偏了,画面色彩单一,但我还是给打了“优”,同时在课堂上对这幅画作了评讲,以此引导学生在画画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书签设计》,学生除了以绘画形式表现外,还使用了树叶、花瓣、草根、蝴蝶翅膀等实物进行剪贴、描绘来制作风格各异、五彩缤纷的趣味书签……这些富于幻想的创造思维,教师不但要十分尊重,还必须充分肯定他们是具有合理创意、大胆创新的结果,哪怕是极其细微的,也必须充分肯定,甚至在某种场合上还可以“加大”肯定。

在评价的形式上,我也并不仅仅是全部打上一个分数或等级,而要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哪一方面好。特别是对高年级的同学,往往还要加上一两句简单的评语;对低年级低的同学,则常常是在上新课之前,将前一堂课上的优秀作业在课堂上展示,并口头讲解它的成功之处。

二、注重过程性评价

学生画画,很多人认为只要照着书本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

美术课上总有那么几位学生忘记带工具的。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作美术作业,当你问他的时候总会以没有工具为借口。学生总认为只有彩色笔、蜡笔才能画画,当他的手上只有平常写字的笔的时候就无从下手了。为什么学生会有这种想法呢?我想这和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和老师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有关。

其次,我们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喜欢色彩,有的学生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我们应该对学生的作业有个贴切的认识: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作为美术教师应该用欣赏者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比如画劳动,学生能正确画出人在劳

动时的结构与动作关系,并能扩展成一组人就是很有创造力的作业。因此我在批改作业时放弃了“一刀切”的做法,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闪光点进行表扬

还有,学生作业时总会问我:“老师,我这样画可不可以?”“老师,我这样画对不对?”学生为什么会这样问我呢?艺术是没有对与不对之分的,也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培养学生的并不是要要求每个人以后都能成为艺术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是如何审美的能力和如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会告诉学生:“你想它是怎么样的都可以,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画的不一样。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没有对不对的。”学生听了我的话后,很积极的表现他们的想法,纷纷把他们的画拿给我看。这回,孩子们不再问我对不对了,而是说:“老师,你看我的画,我是这样想的„„”所以说对于学生作业我们不能只注重作品所呈现的专业性美感,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其作品作出具体分析、合理评价,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只重视最后完成的美术作品、而不考虑学生的创作过程,我认为这种评价是不全面的,在某些情况下,我觉得创作过程甚至比最后的作品更重要。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技能的掌握、素质的培养,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努力创造,即使最后的作品不理想,仍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因为最后的作品不理想只是一种表面的、暂时的现象,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是最本质的东西。

重过程的评估不仅是重视对学习活动全过程的评估,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对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局部都可以作出评估。例如我在巡视学生的创作活动时,只要一发现闪光的思想火花、艺术灵气,个别或在全班给予肯定、表扬,以期给其他同学启发。这种评估,是不打分数、不打等级的评估,但它对学生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是十分

巨大的,而且它的反馈及时、评估具体、导向明确,这些都是最后对成品作业的评估所难以达到的。

三、多种评价形式

在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上,我采取了老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模式。

要求学生每次作业时必须留出评价区,鼓励学生欣赏自己的作品,充分挖掘作品的精华之笔。首先给自己的作业打个分或打个五角星亦可。然后找自己信任的同学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价,还可以让全班同学评,最后把作业交给教师批改。教师可以写下鼓励性评语,也可奖励几个星星,对评价结果不满意的学生,允许重新评价。这样每个学生的作业通过自评、互评、全班评价,加上教师评价,使评价更为客观准确。学生做起作业比过去认真多了,一件件充满童趣的妙作、精品也应运而生。

记得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评价方式,是“一对一”的,我一张一张、一件一件的批改,再发给学生,有心的同学还看看分数,高兴了再修改修改;不上心的同学根本不看成绩。长期以往学生对美术的评价方式已习以为常。

当我对美术作业评价方法了解之后,我就开始将学生的作业展示出来。学生画完作业,有时让学生同座位互评,有时分小组讨论,有时全班轮流参观,有时还让学生把美术作品摆在讲桌上,或贴在黑板上,这时的学生们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还有脖子伸得老长的,既兴奋又喜悦。这种亮相带给学生的激动是让学生始料不及的,这也是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的气氛轻松活泼,带有观赏性和愉快性,即学生享受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其实是现代教学评价观念的一种体现。在学生的记忆中,能被老师展出的作业,必须是选拔出来的,而现在看到自己的作业能展示给大家看,能不激动、能不高兴吗?这是由静态向动态在转换,以前的作业都批着老师打的分数,带有定向性,即使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也只是悄悄地议论一下就算了。而今展出的作业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开阔了眼界,能将自己的画与其他同学的画作比较,找距离,畅所欲言,这就是享受评价。帮助学生营造一个可以自评互评的环境

是很关键的。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下课时学生笑逐颜开,能说会道,而上课了,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其实这是环境和心情的影响。

我们在设计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内容和方式,更要想到能够保障评价设计正常实施的环境。宽松、愉悦的评价环境是促成有效评价的重要因素,更是产生教学效益的基本条件。有了这样的环境才能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进步。

老师的评价是必需的,能起到无可置疑的导向作用;而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评价往往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更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这种评价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课堂上评讲作业时,有的让学生自己讲,因为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创作主题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能使其他同学理解自己的作品,得到某种启发。对 “学生互相评价”,我也都要求大家认真对待,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角度来评价同龄人的作业,学习他人的长处,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自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评价的客观程度。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直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多方面。通过评价使学生体会到努力程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从中受到启发。

5.书法学习方法与感悟 篇五

和大家一样,我也是一名“在路上”的普通书法爱好者,在我的心里也有一个线条散步的梦。虽习书有年亦收获颇丰,但是对照自己的目标,差的还很远很远。回顾习书路上的点点滴滴,我走的弯路实在不少,对于歧途之误、耗时之憾我感慨良多。很荣幸,6月份当上了版主,在这个论坛我收获了很多,现如今作为版主我有义务、更有责任适时地给广大书友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是建议,避免他们走我走过的弯路。

艺术离不开批评,批评是为了更好的进步。我比较喜欢说不足,许多书友可能不大喜欢,但平日里我的点评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一定对,但一定是我最真实的观点,取舍的自由在每个书友。言归正传,就我看的一些帖子而言,我发现大家有几个很明显的共性问题,我觉得有必要专门发个帖子一吐为快:

1.理论读得少,甚至是不读。我不是理论狂,也不喜欢为了明细某个概念而纠缠,但是我非常看重理论的作用。特别是书法这样一项博大精深的艺术门类,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一定不可能取得多大的艺术成就。拿咱们这个论坛来说,临习版多数是临帖的作品,那么,什么是碑,什么是帖?什么是笔法?碑帖笔法有何区别?什么是绞转?什么是线质的扁薄······可以说多数书友对于这些必须要搞懂的概念却仍然处在一种含混的状态,故而说不清、道不明、写不出,笔下难以见到甚至见不到原作最核心的精神。

2.取法的问题。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任谁也无法说个高低之分,但取法一定是有高低之别的。举个例子,仅就隶书的线条质量这一点看,恐怕谁也无法否认《石门颂》的圆实、高古、灵动鲜有匹敌者,这就是取法高。按照这一法则,对于看重隶书线质学习的书友而言,最理想的取法是不言自明的。我想,书友们都希望自己花时间得到的是最精华最高妙的宝贝,没有谁希望自己苦苦临池学到的是一些没多少含量的东西,如此,请看重”取法高”这三个字。

3.看字以及学习的方向。平日里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我们都要避免“眼高手低”,而书法的学习恰恰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眼高手低”,原因很简单,写字和看字都要有一定的功夫,会看字才能看出自己的问题,知道什么该加强、什么必须杜绝。看字的功夫和下面的学习方向的把握又是密切相关的。记得欧阳中石先生有个观点“学习书法有三个问题要搞清楚:从哪来、站在哪、往哪去”(大意如此),可谓精辟,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要知道自己在过去临过帖子里学到了什么、当下的得与失分别是什么、下一步该学什么?由此来看,不少书友的学习十分盲目,各种帖子穿插,而且风格毫不相干,临习也没有一个侧重,这样的学习只能是浪费精力,书友不可不为戒。

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肯定不止上述的几点,但是恐怕都离不开上述几个问题的范畴,今天,我着重说说解决的办法,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不一定适合每个书友,取舍的自由在大家。

1.中国书法一路“写”来,在历史的长河中凝结了浩如烟海的理论经典,在理论经典的选择上对于当代的今人而言,如何着“眼”的确要费一番功夫(古人很喜欢意象化的比喻,对于今人而言可能不是那么好懂)。理论读多了会增强人的思维逻辑、加强大脑的思辨性,会让人更聪明,所以我很看重理论的作用,这个部分我尽量说的细致一些。对于有古文基础和一定技法功底的书友而言最合适的就是抱着上海书画版的《历代书法论文选》《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硬啃,坚持下去,对于各种理论上的障碍一定都能够打通,但是这个办法不适合多数书友。

第二个方法就是针对多数书友的捷径方法(分三步):第一先从今人的理论读起。原因很简单,现当代艺术家的语言和文章写作习惯比较接近我们这个时代,读起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如何取舍呢?艺术要盖棺才能定论,对于当世的艺术家,相关的评论多少会有顾忌,作为后学的我们不一定会听见真实全面的声音,但是对于逝者,相对比较客观(不管是对书家书风的评论、还是书家本人的理论见解,多数都有一个比较公允的社会评价,拿来参考大致不差)。像林散之先生(一生临池不缀、游艺于碑帖之间)、白蕉先生(以箫散、高远、淡雅的书风直追晋人)、沈尹默先生(海派“二王”大家,二王笔法较为纯熟)、陆维钊先生(碑学大家、对于理论多有个人精辟见解)等等等等,这些老先生的书名基本不存在太大争议,理论也较为大众所接受(而且他们的学习取法都很正统),拿来细读肯定不会走弯路,最有利于理论的快速积累和一些大致共通的审美评判,一句话,读懂这些逝去大家的理论就基本树立起了一个明晰的、纯正的理论标尺,对于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大有裨益。记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刘正成先生主编的《现代书家书论》,大家可找来看看,非常经典的一本书。第二,慢慢涉猎一些当代书法理论,这典型的就是学院派的一些理论。

何为学院派?学院派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最完备的训练体系和最为前沿的理论体系(能不能立得住要留给历史检验,但是可以作为一种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参考)。本人首推中央美院的邱振中教授,他有着很深的西方哲学和美学修养,行文习惯偏西化,许多书友读起来可能不太习惯,但是对于一些概念,个人认为他讲的透彻简结,没有太多的弯子和古人书论里头惯用的意象化比喻,读了就一目了然,他的一些著作大家可找来看看。还有就是张俊东先生的《二王笔法及其流变》,对于写帖的朋友会很有帮助,大家也可找来看看。第三,有了一定的理论积累以后,就可以关注网上各种观点了(不局限于书家,正所谓高手在民间,许多网友的理论也是很新颖独到的),有一定的理论鉴别力就要在广度上进一步加强了。这个就不胜枚举了,像经常有书家在网上和书友们在线交流,里面一定会有我们没听过但却很有道理的只言片语,我们就要注意收集,做个学习的有心人,学习无止境嘛。

2.取法的高低离不开书法的眼界——这既牵涉到理论水平又和审美能力密切相关,理论水平的提高在上一部分我做了细致的分析,下一部分我着重说说审美的提高方法。

3.眼界的提高。眼是一定要高于手的,不然何来眼界、何来审美?首先要读理论(我本人因理论空白的桎梏而导致歧途不断,书友千万引以为戒,重视理论的作用)。其次要多看(这部分有两块):一是要多读帖,临帖要读帖(着眼于每个字的细节,求形似),这个大家都知道,读得越细越好。平时有时间也要读帖,揣摩字形、笔法、章法(求神似),两者结合,对于临字的功夫会有长足的提高。二是古代看经典法帖,现代看各大名家经典名作(这部分涉及一定的鉴别,大家要注意),当代看各种国展、兰亭展、中青展里面的精品,也许一开始看不懂,但养成习惯,有时间就看那么几张,久而久之给你一张字你慢慢就会有一个情感上的导向,也许没办法系统地讲个一二三,但能看出好还是不好了、属于上品还是中下品了,这不就是进步么?再次,看名家的点评文章,当代首推福建师范大学的朱以撒教授,他的评论最为全面客观,从字法、章法到墨法——一张作品里所涵盖的必要信息他都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作出准确的分析,如果你抄录的是现当代的散文,就连文字内容的好坏他也能给你说上几句,有些书友可能看过他的评论但不喜欢,但我认为他的评论特别开阔审美视野,不读可谓憾事。

最后,当你到达技法层面对自己已经不存在障碍的时候就到了该回归大道的时候——美学,书法是线条的美学,要从根本上提高审美水平和构建线条美能力就必须从美学上寻求进一步的突破(当然,一书友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读读美学,一定有好处的)。美学的效果不温不火,你求她来她不一定来,但是在某个无意间她就悄然飘进了你的笔毫,在墨的摩挲下和纸面擦出了前所未有的氤氲和韵致(也许这就是“无意于佳乃佳”?)。这部分如果要展开讲,恐怕不是一个小小的帖子能够说完,在这里我推荐几本简单易懂又隽永耐品的经典之作给大家:李泽厚《美的历程》(厚积薄发的一本小册子,但是才气横溢,时有经典之笔)、宗白华《美学散步》(像一个长者,谆谆引导你对美学展开体验)、朱光潜《朱光潜谈美》等等,中国古代对美学有深入的体验式叙述,但是不成系统,散在诸子百家(《庄子》比较多)、历代文论画论之中,想了解的朋友可以找来中华书局过去出版的一套《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仔细看看,对于传统之美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如果有兴趣拓展视野,可看看西方康德、黑格尔等人的一些经典之作,讲得很细致、深入,但是读起来会让你想撞墙。

个人经历的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愿读者诸君有以谅我、大方之家有以教我。

6.《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评价的特点与方法》学习感悟 篇六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更新观念,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不同标准评价不同学生,达到不同目标,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的方式注重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善于保护学生自尊心,建立自信心,认识自我。关键词:课堂教学 评价 学生 教师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水平、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实践与探索。

一、更新观念,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

维情感的重要纽带,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不再是不管学生水平差异,答对就表扬顶呱呱;答错就唬着脸说:“不对,下一位”;答不上就严肃指责“听没听课”;不再是只有老师评价学生,老师说了算;不再是只评内容。师生评价互为主客体,达成师生互尊、互爱、互敬、互帮、互教,走向教学相长,体现人文关怀。

二、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水平差异。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是的,十个手指伸出都不一样长,何况是一个班学生呢。不论是哪个学校,哪个年级哪个班,都会出现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思维的快慢。《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 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达到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跳起来都能摘到桃子,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只是优等生的天堂,学困生只有听的份的现象。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后,出示如下一道练习题,制定了这样的三个目标: 目标1:能用1种方法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目标2:能用2种方法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目标3: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并能归纳出最简单的方法。在检查时发现有如下几种解法:

A、(5×5+5×10+5×10)×2 B、5×5×2+5×10×4 10

C、5×5×10 5 5 D、5×10×5 5

此设计体现了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达成目标,老师在评价检查中,并进行表扬,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目标,有成功的喜悦,学困生能达到目标1,中等生能达到目标2,优等生能达到目标3,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弊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的起点上获得发展。

三、注重评价语言,展现评价的激励功能。

马克•吐温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人人都希望听到赞美的话,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因为赞扬蕴含着老师的鼓励,蕴含着老师的爱与期望。当然错的终究是错的,要看你怎么评价,不是说放弃批评。我们总是看到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魔力”,那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善于利用课堂评价语言。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的亲切性。

“亲其师则信其道”。名师的课前的热身导语,都是以好朋友一样的话语,学生一下子接受他,喜欢他,师生融成一片,课堂气氛轻松和协,学生思维活跃,达到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在课中称学生为小伙伴、孩子们、小朋友等,都体现出亲切性。

2、评价语言注重准确性。

要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评价标准。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评价语言充满激励性。

比如:“今天你又有进步了”、“还需努力”、“再细心一点”、“没关系,你已经尽力了”等,用激励性的语言,善待我们的每个学生,树起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抬起头迎接每一天。

4、评价语言充满人文关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我们老师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用爱心正确评价,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

如:我在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时,黄展鸿(学困生)回答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脸也红了,这时我微笑着说:“你积极回答问题,声音又响亮,真不错,刚才有点紧张,把三角形的面积说成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了,没关系,想一下,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呢?”只见他很快地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2”。“真不错”我拍着掌说,全班同学也意会老师的用心同时为他鼓掌。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当时我假如也跟着同学们的笑声批评他,岂不是雪上加霜,他也许再也没勇气站起来回答问题了,就是我说出答案他也不一定听得到了。当他听到我表扬他而没有批评他时,便能轻松地想起答案,并能及时地说出,又听到大家给予他的掌声,整节课都很开心,在日后的课堂上也能看到他的积极的一面。

四、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重视学习过程。

《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历程,改进老师的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通过即时评价,老师可以把握课堂学习状况,调控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也存在挫伤学生自尊心与错过思维训练的好时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我采用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间的讨论和评价,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还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评价。例如:在学习了分数乘除应用题后出示以下练习:

1、动物园里有20只小猴子,比大猴子多 ,大猴子有多少只?指名回答时,做出如下解答:20 ×(1+)=20 × =25(只)

师:“写得真整齐,老师这里还有一题,想请你帮忙解答,好吗?” 生:可以.我又出示了一题:

2、公园里有小猴子20只,大猴子比小猴子多 ,大猴子有多少只? 这位学生很快写出了算式:20 ×(1+)= 20× =25(只)

这时他发现怎么两题的答案一样啊,可是题不一样啊,引起了他的注意与思考.下面的同学也在吵着说:错了。这位学生手摸着头,一急想不出来,站着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我笑着说,谁有不同的看法吗?只见学生做出以下的回答:

生1:第1题错了,第2个条件说小猴子比大猴子多,小猴子只有32只,大猴子不可能是40只。

生2:第1题错了第1题的单位“1”是大猴子,是所求应该用方程或除法解答。生3:第1题错了,这题的单位“1”是大猴子,是所求,我认为应该这样解答: 20 ÷(1+)= 20 ÷ =16(只)。

答错的同学也说:“我明白了,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看单位”1"是否知道。这时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肯定了他们精彩的讨论和积极思考问题的态度,并肯定了答错的同学认真听讲,并勇于改正,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如果我当时马上做出评价,不但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伤害,更会使学生失去一次很好的思考机会。经过评价,使学生受到启发,加深印象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的思维品质中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方面。它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获得新颖独特的成果。而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活动多数是建立在猜测、联想、顿悟和直觉思维之上的,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时,难免有不完善、不规范、犯错误的现象。如果老师这时马上给予否定的评价,很可能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受到扼杀。所以说学生的创造思维稍纵即逝,教师要把握时机,适当延时评价,不能妄下结论。从学生各种思路中捕捉住创新思维的火种,并使它蔓延。

如:我教学“化简比”这个内容的过程中,在学生掌握化简方法后,出示了一道练习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 : 0.8:

我在巡视检查中发现一位学生化简 : 时直接写出答案 : = 7:9,很明显答案是错的。当时我没有责备他,而是让他写在黑板上。很多学生都发现是错的,他也红着脸,我笑着问:“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他不好意思地说:“我发现前项和后项的分子相同,所以等于前、后项的分母比。”我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观察,会动脑筋,接着问:“化简后的比跟前、后项的分母到底有没有关系呢?”这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还在纸上写写画画,最后发现分子相同的两个比,它们的比就是分母调换位置写成的。这时我表扬了学生“真聪明,同学们发现了一种化简比的新方法。”这时又有同学举起手来说:“我发现分母相同的两数比,分子比就是原来 的整数比,再化简。比如: : =2:3,: =9:7。”由此看来,正是利用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才让学生燃起创新的火花,并使学生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巧妙相结合,灵活运用,既能及时掌握情况,做出反馈,又能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多用“为什么”对学生进行追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发挥评价的交流功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鼓励自我评价

只有当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以及对达到的目的程度负起责任时,他才是真正的学习,才会对自己学习方面真正的负责。自我评价法,树立现代的评价观,使评价外部的转化为内在的,从形式的转化为实质的,从被动的转化为主动的评价发展方向。自我评价确立了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中,在全课总结时,提出问题“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么样?”“哪些方面表现很棒,哪些方面还需努力”等,让学生在自评中反思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对知识进行总结性记忆,同时认识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二)互评

“互评”是指互相评价和反馈,针对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肯定或否定,或作补充,并陈述出自己的理由。在评价过程中,由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能够看到他人的长处,同时也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前进。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是采用互评的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观点进行反思。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十分重要的疑问:对于这部分知识,我掌握了多少?班上谁掌握得多,谁掌握的最好?有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和差错?在课结束总结时,互评谁表现得最棒等等。长此以往,学生不仅知己,而且知彼;不仅知对,而且知错,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对方的评价中得到启发,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互评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意识会使每个人勇于表现自己,使他们奋发向上,确立更高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也进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评价老师这节课的表现,有利于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7.《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评价的特点与方法》学习感悟 篇七

[摘要]: 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小学体育教材进行了改革并开始实施到教学过程中去。由过去的旧教材转变为现在重新改换具有时代气息篇目的新教材,既然是新教材,它与旧教材相比,到底有哪些变化,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是怎样来体现新课标的要求的,在这些年的实施过程中我也进行一些比较,哪些教学方法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哪些内容符合我们的学生?这样才能更好的有助于教师在使用体育教材时更好地、更自觉地贯彻《课程标准》, 实现课程目标。

[关键词] 新旧教材 教学对比 感悟

小学体育新教材的使用到现在也有六年了,使用过程中我也常和老教材进行比较,通过粗浅的比较发现新旧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上都有不同之处,下面我就谈谈这些年来所对比出的点滴感悟。

一、教学内容的对比.我们体育教师都知道:原有的教学大纲,我们教师的教学习惯是:新学年开始,一切依照大纲要求,按部就班,不用思考,按体育课本教学内容写好教学计划,进度和教案就成了,教学内容和时数是不能自主变动的。那些教学内容不管学生是否喜欢,场地是否能行,基本上都必须按大纲的要求执行,去完成教学任务,严重捆绑了教师的手脚,抑制了学生的体育兴趣,这种数十年不变以竟技运动为主的教学体系早已滞后。然而以前的教材也有他的好处,就是教师上课不用想太多,按部就班就行了。

而新教材的内容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及兴趣爱好和运动兴趣的培养,,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合理地划分为体育基础常识、基本活动和游戏三大部分。这种划分改变了以运动技术体系为目标,每项教材内容都为运动技术的发展打基础的方法,不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受运动技术系统的制约,而是以小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基本活动中的走、跑、跳、投、小球类、对抗、角力等基本活动与游戏相结合,使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体育的基本动作和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这样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生动、活泼、愉快、主动地学习。另外,内容的编写改变了以往的程式化,加强了教材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对同一个教材内容,新的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各种思路,以便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如跳跃教材:“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不是给教师固定框子,而是通过启发引起体育教师的联想、思考与创造,体现了小学体育教材自身的价值所在,而旧的教材确做不到这一点.在实践中,新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对此兴学生趣非常浓,效果非常好.在新教材的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学校各水平教师根据课程目标体系,结合我校和各水平阶段学生的特长、性别、兴趣、爱好等选编教学内容,也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作灵活调整。同时,对不同水平阶段学生制定的体育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所选用的教学内容,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有能达到的。同时结合我校现有的体育场、体育器材等情况来选编教学内容。于传统教学大纲、以规定教学内容和时数是绝缘不同的。我校进行体育新课标实验选编教学内容的具体操作情况是这样的,比如:水平一(即:

一、二年级)教学内容,是根据该水平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游戏的教学内容和时数比例相当大,师生经常自编游戏进行活动。在其它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简单、易学为原则。又如:水平三(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偏重于有一定运动技能,相对有一些对抗性,如球类,活动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是尽量做到学生能达到100%的投入,其它教学内容次之。教学内容,从传统的教学大纲(不变的),转变为新课标可自主选编。在教学内容动作技术的形成,组合动作的编排,同样师生经常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没有大纲的条条框框,约束限制。从这几年我校进行新课标的试验情况看,教学内容可下放到学校自主选编,师生共同选编教学内容,学生喜欢,教师更要动脑筋。相信教学内容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的时侯恨快就到来,优秀的自编教学内容会层出不穷。

二、教学方法的对比

以前我们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二种;一种是传统式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教,至于学生怎样学并不重要。换言之,教师重视的是“跟我做”。这种教学法在学生的技术动作中完全看到老师的影子。老师教的很用力但是学生学的不一定好,这种教学法看上去很好,但是效果不明显,也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磨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更谈不上什么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种是系统教学法;这种教学法非常重视学生技术动作学习的系统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系统性地传授技术动作。比如教小学生的蹲踞式跳远为例:先教学生跑三步起跳,然后三步起跳后落入沙坑,接着腾空步练习,待学生学会基础的练习后,才让学生学(7——9步)助跑起跳蹲踞式跳远动作,再学全程助跑的脚步丈量方法等。上述两种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是为教师设计的,根本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如果训练专业运动员情有可言,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就不感觉兴趣,难怪慢慢地以往的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

而在新教材中,明显的改变了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而教师只是个指导者,比如教水平二(即:

三、四年级)学生的短跑,完全抛弃上述两种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跑(不要求过多的技术动作),自由组合去跑,随意的追逐跑等。强调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跑得快的学生都让他出来展示,谈跑得快的心得体会,并及时用启发、探究、合作的方法来弄清和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用传统的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腿和短跑的其它专门性练习等来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高兴地跑,自然地跑。使那些短跑自然素质较差,有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100%的投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步一点点也给予认真表扬和激励。关注学生的个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体育课程标准五领域,三层次的递进关系,课程目标统领一切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一起设定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努力实现已定目标,在体育活动中提供更多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展示,帮助和提高。所以,我们在水平一、二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而水平三阶段不仅采用情景教学法,有时也采用些发现教学法。这样就进一步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了。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对比

下面简单逻列一下原大纲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行政教学班为主的组织形式、分项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还有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传统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程序既严重束绑了教师的手脚,也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绪和积极性。用比较坦诚和理性的思想来思考一下,当在教室里久坐的学生来到操场上的时候,他们需求的是什么?不就是想舒展一下僵直的筋骨,放松一下疲惫大脑。有那位学生想一来到操场就“立正、稍息”,面对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等,学生能喜欢这样的教学法组织形式吗?答案是否定的。

而现在我们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上课前由班体育委员带领全班同学到指定的上课地点,上课铃响后,体育教师在学生中一站(学生在教师周围随意站立),教师宣布本课目标,学生根据本课目标向老师提出活动所需的场地器材,由教师、活动组长组织各种形式,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教师巡视、检查、辅导和一起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有目的的准备活动也在其中完成)。在见不到传统的严密教学组织,军事化整齐的教学队形,也听不见教师整堂课都在发号施令的宏亮声音。真正把教师在传统教学组织的指挥者角色,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帮助者角色。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很喜欢,更能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全方位的沟通,学生只当作教师是一位可信赖、有知识、肯帮助人的阿姨来相处。我校在小学体育新课标实验中的教学组织,大部分采用合作、友情、随机和同质的多元化分组形式。

通过对比我认为,组织形式还是和原大纲的组织形式想结合比较好,这样既让学生有军事化整齐的队形又有自由放开的空间,使学生更能健康的成长。

四、教学评价的对比

以往我们习惯地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成绩评价内容,基本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就是终结性的评价。就是对学生的体育成绩打一个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合作、身心、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评价。学生无论在体能、技能、兴趣、个性自然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同时,在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过程中,有各种方面很大程度上是教师说了算,学生无可奈何。这样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际上是很不公平的。如果一个学生体育成绩差,就很难评价为优秀的。就算是进步了也只能是从不合格到合格,这样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小学体育新教材对学生的评价做了重大改革,在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方法的设计中,突破了以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倾向,淡化了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体现区别对待和纵向发展与鼓励的评价思想,构建了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以反映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达到提高兴趣、促进发展、鼓励进步、增进健康的目的。

现在我们总体的评价方法是:教师在技能方面评学生,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学生期末体育成绩=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上课行为+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这种多元化的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很高兴,就算技能课不好的学生,现在其他方面也能拿到好的成绩了。真正体验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这种评价方法对发展学生的体能,增进健康,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减少压力,乐于接爱不同观点,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快乐,会评价他人和自己所获得的成功感,对进一步促进完善新课标的评价方法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体育学科的特点,以身体练习和运动技能为主线,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可行性的参考性的建议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奠定基础。当然,旧教材也非一无是处,目前的新教材也非一好百好,我们在对比中也发现,新教材中.个别教材的划分,不符合《课程标准》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基本理念,小学体育教材中对“跑”内容的划分仍没脱离竞技体育的影子,如各种姿势起动的自然跑、自然站立式起跑、30米自然加速跑、30米快速跑、各种方式的接力跑、各种方式的追拍游戏、400~600米的走走跑跑、400~600米的一般耐久跑等。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一种误导———对学生进行专业运动员一样系统的训练,如此又回到过去的竞技教学模中。若把“跑”分为:不同距离的跑、不同姿势的跑、各种姿势起跑、与器械结合的跑、合作跑等,就更符合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另外,投掷教材的选择、加工与处理,与以前的旧教材在内容上区别不大,基本上以竞技教材的形式出现,体现不出在新标准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内容变化,不符合水平一学生的身心特点。当然这只是我的点滴感悟罢了。最后让我们在对比中继续探索,在创新中继续成长。

上一篇:树形象比作风比贡献下一篇:夏天的夜写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