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新变化(共8篇)
1.祖国的新变化 篇一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祖国的变化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祖国的变化
星移斗转,岁月如梭,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快60周年了,这60周年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从简陋的楼房到美丽的高楼大厦;从物质匮乏的情景到现在的丰衣足食,变化多大啊!听爷爷奶奶说:“他们那个年代实施计划经济,什么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吃饭要饭票,吃肉要肉票,穿衣要布票,连买包快食面都要粮票。现在实施市场经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物产丰富,当你走进市场,琳琅满目的海鲜让你挑个够;当你走进商场,各式各样、样式新颖的衣服随你挑;当你走在街上,随处可以看到“安德鲁森”、“澳联”、“向阳坊”面包店。”
二三十年前,爷爷奶奶刚进城,住的房子是租的,只有二十几平方米,既当厨房又当客厅又当卧室。一家四口人挤在一起,多不方便呀!现在爷爷奶奶住的房子既宽敞又明亮,奶奶常常对我说:“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从吃的住的用的样样满足,祖国的变化真大啊!你们这一代人可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啊!”
望着祖国新变化,盼着祖国快发展!我懂得了:祖国会越变越繁荣,作为接班人的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学本领,长大更好地报效祖国。
2.祖国的新变化 篇二
家乡的景美了。四面绿油油的稻田的中央是一墅墅白墙青瓦的尖房,显得古朴典雅。村里房前屋后的街道都是黑色柏油路,每条柏油路两边都是各种美丽的花草。村里南北、东西两条主干道的两边都是略大一点的沟渠,渠里注满了水,水面上到处是一簇簇,一丛丛被修剪成形的蒲笋和翠绿的水葫芦。渠边紫色的薰衣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每家每户的无公害厕所,让人忘记了苍蝇满天飞,大蛆地上爬,捏着鼻子,屏住呼吸进出的痛苦记忆。
瞧,南北主干道上有一处像高塔一样的标牌—“大唐紫韵生态园”,这便是远近闻名的百亩有机葡萄园。顺着古色古香的门牌楼一直向里走过百米仿古长廊,就来到了现代化规模化的温室葡萄暖棚,里面各类品种的有机葡萄栽培,散发出阵阵果香。每年一届的葡萄旅游文化节的场面更是盛况空前。葡萄园对面的大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水果市场,农产品展销大厅,旅游招待大厅,农家小型采摘园,洗浴、餐饮大厅,大小型超市……构成了北窑新村最繁华的商业一条街。通往向海大道的东西主干道的北侧是由花草树木绿化区和葡萄绿化区构成的绿化带,是北窑村一条最亮丽的风景线。时尚的文艺广场、体育健身广场、图书馆、街边随处可见的刊亭,展示了北窑村农民丰富的休闲娱乐生活。
家乡的人美了。过去女人们东家长西家短说东道西论是非;男人们三五成群酗酒、赌博、闹事。自从两个广场建立以来,女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地跳舞唱歌;男人们欣赏、打球和健身,到处是和谐欢唱的盛景。百姓们的觉悟提高了,村里一位贫困大学生面临辍学的困境,乡亲们知道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文体协会也牵头搞义演,为贫困学生募捐,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大学生顺利入学,体现了新农村的新风尚!
常言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北窑村的村支书杨震是北窑史上最年轻的书记,他带领的村领导班子是北窑村历史上最年轻的领导班子,他们充分发挥他们年轻的优势,在建设北窑村的热潮时期坚守一线,和群众一起劳动,他们迎朝霞,送夕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个个人黑了,瘦了,可各个都精神抖擞,无怨无悔,用他们的行动感化着村民百姓。记得燃气刚进村时,老百姓认识不到燃气的好处,全村千户人家没几户主动要求安装,面对严峻的挑战,杨书记带领村干部到村民家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没有人会拒绝真诚和热情,他们心贴心,面对面地零距离接触,拉近了干群间的距离。党员干部带头,村镇在职员工带头,百姓终于明理开窍,争先恐后报名安装,现已大部分安上了燃气,不仅方便快捷,省工省力还省钱,百姓尝到了甜头,直夸党的政策就是好!
为了更好的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镇领导带领村里的文艺骨干创立了北窑村文体协会。请有专业特长的艺人做指导,请退休的音乐教师做指导,大大提高了文艺队的专业水平。现在文艺队经常到外地参加各种文艺会演,多次获奖,在北窑村周边地区已较有名气。村干部也经常参加并主持村里的文艺联欢,搞一些有关环境卫生,道德规范的有奖知识问答,在争先抢答问题的同时,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在农民的心里扎了根。
景美了,人美了,再也不是“男人们为你累弯了腰;女人们为你锁愁眉”的时代了。村镇领导又发动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稻田经济。庭院里种植葡萄和油葵,又美观,收入又高。村里还免费为乡亲们发送水泥柱(架葡萄用的)和优质葡萄苗,为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给村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稻田里养河蟹,蟹田里的水稻不用打农药,因为蟹吃田里的害虫和水草,排泄的废物又营养水稻,又是省工、省力,还省钱的好事。
村里还经常组织召开民主会议,谁都能参加。倾听百姓的心声,共同研讨村里的事务。在一次民主会议上,杨书记坚定地说:“我来北窑是为北窑所有的百姓做事的,我们村八组因地理位置偏僻,一直被冷落了,我们一定要把八组建设的和其他组一样漂亮。”村支书,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他和我们有啥不一样?我们心里只有一个家,他的心里装的是村里的千百家!我们有了“新”的家乡,怎能忘记党的好政策,党的好干部。一幕幕感动人心的场面浮现眼前: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率领镇机关党员干部,在职职工,统一着装(绿色军装),利用每个星期礼拜日亲临北窑搞建设,搞绿化,环境不落一户。中午就在路边大树下随便吃一口,不动百姓一针一线,仿佛回到了红色革命时期……县里各单位也一样来到过北窑。真是一方建设,八方支援。
3.湖南林业的新变化 篇三
不打药能治虫,是采取“一物降一物”的生物防治方式,开展天敌昆虫繁育,实现不用农药也能起到除治森林病虫害的效果。过去防治树木病虫害,常用的方法就是喷洒杀虫剂,治标不治本,而且副作用明显。近年来,湖南省天敌繁育中心突破科研难题,解决关键技术,对病虫害的天敌实行工厂化生产,开启了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技术革命。目前,这种新的防治方法,不仅成为张家界、三峡、黄山、庐山、神农架等著名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常备部队”,而且也成为山林、果树、水稻等针对性病虫害的致命“杀伤性武器”,有效地增强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保护了生态环境和农林产品安全。
不砍树能致富,是按照“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要求,发展绿色经济,提高经营收益。近年来,湖南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挖掘林地生产力,以种植、养殖为主要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开启了绿色致富的新空间。同时突出区域特色,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延伸产业链条,让老百姓通过多种服务方式,获得了新的创业机会。这种“靠山吃山”的新途径,不仅有效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不跑腿能办事,是指林农不用进林业部门的门、不用看办事员的脸色、不用向领导打招呼、坐在家里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就能申报各类审批项目。近年来,湖南省林业厅已将行政审批项目从原来的59项减少到22项,在22项中又下放7项到市州,省厅一级的审批“瘦身”近2/ 3。在此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成林业数据中心和林业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互联网+行政审批”的运行机制。在申请进入第一道程序后,审批人员如不办理相关手续,就必须在网上说明法律或政策依据,否则就视为失职、渎职或滥用职权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强化了行政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4.祖国家乡新变化 篇四
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
初二(5)班
丁婷
我家对面有个小公园,小得很难从北京市城区地图上找到。爸爸戏称这是世界上最小的公园,应该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小虽小,可它居然也有名有姓,叫做“安乐林公园”。
在我心目中,安乐林公园曾经是脏、乱、差的典型。垃圾桶满了无人清理,公共厕所臭气熏天,萦绕在耳边的永远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们边抽旱烟边打麻将的吵闹声。如果运气不好,还会遇上一两位赤裸着上身的“膀爷儿”,提着鸟笼吐着脏话,此时你再好的心境也会一下子跌到谷底。这一切让我对公园望而却步,每当必须要经过的时候,我不是捏着鼻子就是捂住耳朵匆匆走过。
可悄然之间,伴随着奥运的“春风”,安乐林公园“变脸”了。
那天,我再次走过安乐林公园。一阵玫瑰花香扑面而来,让我放下了准备捏紧鼻子的手,耳边传来的和谐悦耳的锣鼓声和音乐声更是促使我的双脚迫不及待地踏进了公园。循声望去,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映入我的眼帘:公园中央,一群老奶奶身着粉红色的盛装,在重新铺好的圆形场地上跳起了秧歌舞,旁边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正在卖力气地敲锣打鼓,真是神气十足。南边新修建的棕色亭子旁边,一群人身穿宽松肥大的白色运动衣,伴着舒缓的音乐,很投入地打着太极拳,令我惊讶的是,几个十来岁的小顽童也跟着一起有模有样地比划着。大树下面,几位老爷爷在切磋棋艺,边上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蜿蜒的石子小路上,妇人们一边聊天,一边遛狗。小狗们或许是被这一番悠闲自得的场面所感染,不再狂叫。最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原来的那个公厕已焕然一新,马桶可以自动冲水,换气扇“嗡嗡”地工作着,随时保持里面的空气清新。
5.祖国变化我知道 篇五
401刘哲铭
平时也不太感到我家有什么变化,可是通过采访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从他们口中我才发现这些年我家的变化可真不小啊!
外公外婆结婚时,住的是单位分配的一间房子,只有一个房间,底楼有个公共厨房间,没有客厅,没有卫生间,生活很不方便。后来,我们家搬进了2室1厅的动迁公房。几年后,我家又住进了3室1厅的商品房,还有两个卫生间,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很是方便。
还有一个变化,我是有切身感受的:我小时候,每到周末节假日,爸爸妈妈会带我到公园去,要么乘公交车,多数是用自行车带着我。想当年,爸爸妈妈在学生年代时,只有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可是也不知从哪年开始,我家外出游玩的脚步越来越远:杭州、苏州、无锡、南京、诸暨、绍兴、黄山、庐山、三亚等等地方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交通工具则有汽车、火车、还有飞机。
现在的公交车又多又快,还有了畅通无阻、高效快速的地铁、高架,就像蜿蜒的长龙横卧在地面上下,要到哪里又快又舒适。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美国有线电视网(CNN)前驻华首席记者齐迈克感慨地说:“当我1973年第一次来到中国时,人们还把我当作外星人,不时上前围观。谁会想到30年后的今天,我会像外星人一样,在中国的巨变面前发呆?”
六十年来,祖国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底还有些什么变化呢?我决定采访一下外公和外婆,作为祖国的同龄人,他们的感受一定是最真切。
我问:“外公外婆,你们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吗? ”
外公外婆异口同声地说:“当然,很幸福喽。”
我问:“那你们觉得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
外婆说:“当然,要说变化可大了。就拿买东西这件事来说吧,过去是计划经济买任何东西都要凭票子,买米要用粮票,买油要用油票,买糖要用糖票,就连买鸡蛋都一定要有蛋票。”
外公忍不住插话道:“你想不到吧?就连买香烟都要烟票。哪像现在商店里的东西琳琅满目的,只要有钱都可以买到。”
我问:“除了买东西,还有什么变化呢? ”
外婆指着茶几上的电话说:“以前,家里没有电话,只有单位里有,还是那种老式的拨盘的脉冲电话。有事要打电话只能用公用电话,可不方便啦。渐渐地,家家户户都装上了按键的音频程控电话,而且通话质量也大大地提高了。现在还有了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巧玲珑的手机,多方便啊!”
这时,外公从抽屉里拿出几本相册。
我说:“外公,我的采访还没结束呢,你拿照片干吗? ”
外公说:“你不是想知道祖国的变化吗?来看看照片吧。”
我随手翻起了相册,前面的照片是黑白的,外公外婆穿的衣服颜色灰灰的,样子土土的。渐渐地,照片变成了彩色的,衣服的颜色也越变越亮丽了,样子也越变越时尚了。
对外公外婆的采访结束了,从他们那里我了解了祖国六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另外,我从网上也查到了一些资料,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了祖国的变化:
从收入看变化
中国在过去30年间,那些政府能力弱而政策不佳的国家,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5%,那些具有良好的机构能力和良好政策的国家,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约3%。这说明政府能力对一个国家的进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否拥有一个有效的、卓越的政府对于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完成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当前中国是否拥有一个有效且卓越的政府呢?或者说当前我国政府能力水平究竟如何?
中国政府能力就是指现代国家政府,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内,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积极而有效的公共政策,最大可能地动员、利用、组合、发掘、培植资源,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广泛而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理性地确立社会普遍遵从的正式规则并积极引导更为广泛的非正式的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形成有效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制度及其机制,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国家快速、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有效性是政府能力的核心概念。
政府能力从职能性质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能力:经济管理能力、政治和社会管理能力、行政组织管理能力。本文主要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实力的变化来评价当代中国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能力。
一、从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看中国政府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我国跟其他后发展国家一样,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型”的发展道路。二十多年的爆发式的持续的经济增长证明了我国政府是一个强大的有能力的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的时候为3624.1亿元,到1997年为74462.6亿元,2001年为95933.3亿元,2002年为102398亿元,2003年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运算,我国国民生产总值20多年来增加了近8倍。在1978至2003年20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0%左右,其他几个主要国家GDP年平均增长率为:美国2.7%,加拿大2.6%,日本3.3%,印度5.2%,法国2.1%,英国2.2%。对比后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
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80年我国为379元,1990年为1634元,2001年为7543元,2002年为7954元,增长了20多倍。1992年到2003年间平均年递增9.5%左右,而同期其他几个国家是:美国2.3%,日本0.8%,德国1.0%,法国1.4%,印度4.6%。经济结构优化显著。1978-1997年,三次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12%、10.6%,占GDP的比重也由28.1:48.2:23.7变为18.7:49.2:32.1。尽管我们的经济结构比例还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却显著高于它们。而且,我国农业增速远远慢于GDP增速,工业、服务业却高于GDP增速,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扩张期。
第一、对外贸易取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一直在增长,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5097.6亿美元,2002年的6208亿美元,年均增长约13.5%,不仅高于同期中国GDP的增长速度,而且比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速高出近8个百分点。进出口差额由1978年的-11.4亿美元(逆差)扩大到1986年的-119亿美元,而后开始上升,到1990年扭转为顺差87.4亿美元,2001年为225.4亿美元,2002年的304亿美元,成为世界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国际储备在1980年时为-12.96亿美元,到1990年110.93亿美元,1998年为1449.60亿美元,2001年为2122亿美元,2002年的2864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
第二、利用外资数额大幅增加。1985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44.6亿美元,到2001年496.7亿美元,2002年的550.11亿美元,增长了10多倍。我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世界排位前500名的跨国公司已有近四百家在中国投资。美国9·11事件和安然事件,促使大部分国际资本撤离美国,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资本聚集的中心。这些外资的引入,不但使我国获得了相对稀缺的资本,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机制和管理经验,同时也意味着广阔的国际市场。
第三、坚强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的凶猛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几个回合就把亚洲“龙”和“虎”打趴下了。它震荡着亚洲,牵连了俄罗斯,甚至影响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巴西、美国。离风暴中心最近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中国对外贸易承受了巨大压力,利用外资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市场疲软,消费不振,通货紧缩现象日趋明显,外有金融危机影响,内有通货紧缩作祟,为挽危局,政府叫响了“积极扩大内需”的口号,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人民币不贬值、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依法治理金融,强化监督管理等等。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中国政府进行的“技艺高超的宏观经济管理”使中国成功的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第四、成功加入WTO。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将在一个更为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下,以平等的条件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中国人均资源少,人力资源丰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提高对外依存度,无论从战略利益还是当前利益出发,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非常有利。而且,WTO的共同规则还将对稳定我国多边外贸关系、减少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深化,同时国家之间的竞争达到白炽化的程度。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尽管我国的经济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已经能够挥洒这把双刃剑,做到趋利避害,利用国际市场的各种资源条件,同时避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不良影响,成功地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
从看电视看祖国变化,京九风,京九晚报电子版,读报社区 世界在变,创新不变。爱读网-电子报刊报讯 时事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时尚文化艺术 找报 地域字母商业时事
从看电视看祖国变化
现在,说起看电视,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常的事,可是听了外婆的话,我对此却深有感触,很想说说以前看电视的事。
桌上是一个小小的匣子,匣子里黑白交错的图像变换着曲线,人们潮水一样挤在这个小方匣前面,津津乐道,人头攒动,场面蔚为壮观。我们这一代人很难想象,就在20年前,一台黑白电视机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一台黑白电视可以轰动几个村庄。在当时,电视是财富的代名词,是身份的体现。
那是1976年9月,伟大领袖毛主席不幸离开了我们。像这样的消息,当时只能在为数很少的收音机或小广播中听到。当时,大家是多么想再见毛主席他老人家最后一面啊。可是,都去北京不可能,外婆所生活的不小的村子里没有一台电视机,后来听说公社卫生院有一台小电视机。这可是方圆几十里唯一的一台啊!那天晚上,村里的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向十几里外的公社卫生院奔去。走着嫌慢,大家就跑了起来。外婆当时年仅14岁,也跟着大人们跑了起来。一会儿,大家就跑到了公社卫生院。卫生院整个南大院包括大门口,都是人山人海,但大家都神情肃穆地在看电视。电视里演的全是毛主席的事情,有他老人家的治丧情况和一生的光辉事迹等。外婆和大家一样有幸见到了毛主席最后一面,悲痛的心情稍有安慰。这是外婆一生中第一次看电视,也是非同寻常的一次。虽然事情已经过去30多年了,可至今仍记忆犹新,如在昨日。
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的电视业——1958年4月伊始,上海广播器材厂不分昼夜地进行研制,终于收到“中心发射台”发射的信号。测定结果告诉我们,国产的第一台电视机质量和稳定度甚至超过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通用牌”和前苏联的“红宝石牌”电视。
起步时的成功增强了中国人的信心,我们加速研发的脚步,中央电视台在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然而“彩电”毕竟稀有,为数不多的人,省吃俭用三四年,花出两年多的工资,才抱回一台小彩电。父亲说,小时候同村人买了彩电,尚未搬进家门,已然被围得水泄不通,一到傍晚,附近几个村的孩子们更是早早地吃完饭,跑来在电视机前占一个好位置,体验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感受光与声的灵妙。
直到80年代,电视机的价格才平民化,因而渐渐普及开来:茶余饭后,一家人聚在一起,欣赏电视节目,品味生活点滴,其乐无穷、温馨无比,已是常事。
到了1985年,外公买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我不敢说外乡外村有没有这“稀罕物”,但在我们这个一两千人的大村子里,也只有两三台这样的“宝贝疙瘩”。那年演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时,外婆家的小院里,坐着的、站着的有五六十人。
记得1993年我家买了一台21英寸的彩电,一直看到2002年,坏了,干脆又买了一台29英寸的彩电。而我出生后的没几年,电视机进入纯平年代、高清年代。踏入家电卖场,各式各样的电视机层出不穷,它们造型美观,清晰度高,丰富着的我业余生活,冲击着我的视觉感受,更在第一时间传达着信息,让我与世界保持同步„„
电视机的变迁正好比一部人人参与、体味的历史剧,跨度虽小,变革却深刻而剧烈。眼下,越来越多电视机的铭牌都印上了“中国制造”,更说明了中国电视业的腾飞与发展,从而也印证了祖国的变化迅速而猛烈。
现在的电视信号质量和频道数量也非昔日能比。以前是模拟信号,现在是数字信号,频道也多得让你不知选哪个台好。不仅如此,现在还有了网络信号。从看电视,我看到了祖国的变化,透过电视机发展的脚步,我想,祖国必将在今后的日子里愈加辉煌,愈加灿烂!
从衣着看变化
一、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二、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三、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从日益丰富的饮食 看变化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从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看变化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从四通八达的交通 看变化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6.祖国的变化 篇六
八(3)班 甘 星 宇
时过境迁,变化万般,转眼间我已有懵懂的女孩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姑娘回懵往事,点点滴滴,才发现身边的好多事都已经有了很多改变,不禁令人感叹:“世间万物是如此多变,一时间竟无法让人在短时间迅速分辨,改变,都在改变,随着时间的流逝,伴着我的成长……。
时过境迁,变化万般;时光流转,忆起从前……
小时候,常常站在泥泞的道路上,痴痴的看着那低矮泥土房子、漫山遍野的黄土轻轻的皱起了眉头;怀揣着已经揉的快要乱的几角钱,暗自窃喜 ;春季茶园开放时,就吵闹着要和大人一起去摘茶叶;常常在小河中玩水嬉戏、捉鱼摸虾、或光着脚丫站在田埂上漫步;用柳条编织草帽、采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插在上面戴在头上,便觉得好高兴。也常常因为邻里不和睦,大人之间们也时常抱怨:生活好艰苦,一天到晚工作挣钱好累呀!听见老人们诉说着往日的辛苦;还会因为家里缺钱而无法交上学的费用而苦恼,也曾经在梦中幻想着美好的生活……
时过境迁,变化万般,思绪飞扬,放眼现在……
如今我已是长大,恍惚间,家乡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常常会站在宽阔而平坦的水泥大道上,看着一幢幢漂亮的小楼房,路边是葱绿的大树,田野里绿油油的庄稼在微风的吹拂下不禁也露出了笑意,河流也越发的清澈了,山林也越发茂盛了,走在回家的路上,耳畔总会传来熟悉而又亲切的问候声,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也在一天天的完善。夕阳西下,老人们谈笑风生,沧桑的皱纹都好似不见了,活力十足。邻里之间不再是相互的抱怨声,听到的总是现在的生活如何的优越,国家政策是如何的体恤民众,朴实的话语,亲切的笑容,无不流露着如今生活的满足。小小的村庄处处都弥漫着幸福的气息,学校里,我们也住进了新的教学楼,环境更好了,一日三餐,愈加丰盛,生活条件变好了,学习条件也变好了,日子越过越好,多么令人高兴啊!
时过境迁,变化万般。一切的事物的确都已改变,可是究竟是什么让生活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好呢?我想这应该不难想到吧!聪明的你又是怎样认为的呢?
7.论信息时代会计观念的新变化 篇七
一、会计环境发生了变化
(一) 经济环境发生变化
因特网的建立, 使企业的资源配置、产品销售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企业之间的合作、重组也跨越了国界。企业通过互联网不仅向社会提供服务, 并且可以从事网络经贸活动 (即电子商务) , 使得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
(二) 金融环境发生变化
随着虚拟公司与网上银行的发展, 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再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钞票和单证作交易媒体, 而采用“电子货币”支付的网络贸易将成为信息时代的商务主流。电子货币的出现, 引发了货币革命与支付革命, 使资金在企业、银行间高速运转。
(三) 会计管理的范围延伸
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同行的竞争对手通过信息技术联成临时的网络组织, 以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 求得共同的生存与发展。技术变革要求企业采用松散、精简和更加灵活的结构。
(四) 技术条件得到改善。
以网络技术为主的各种信息技术为企业的会计管理提供了更广阔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企业可以以柔性技术为基础保持技术的领先;以信息网络为依托实现资源整合, 将网络与财务结合形成网络财务, 并且开发网络财务软件, 实行动态的、实时的财务管理。
二、会计核算有新的变化
(一) 会计核算的重点发生变化
信息经济时代下, 决定一个公司生存发展的不再是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赖以生存发展的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 而是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誉、信息资产等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由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会计核算的重点将从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
(二) 会计核算的及时性有了保证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会计, 不同于传统的手工会计, 也不同于计算机应用的简单模拟, 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和披露都向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现状。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运作协调同步, 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由于业务信息实时转化且自动生成反映各种经营业务的动态报表, 并报告财务信息, 财务信息作用者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 企业管理者运用实时的财务信息作出决策, 其准确性、实效性、风险可控性将更加显而易见。
三、会计职能发生变化
通过网络的连接, 企业能够实现整体管理, 可以对企业所有下属机构实现集中记账, 集中资金调配, 既可减少下属单位的人员和费用支出, 又可整合整个企业的财务资源, 能够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 从而改变过去财务与业务各行其是的状况, 使企业的财务资源与业务运作直接挂钩, 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 财务管理功能与其他相关功能可以集成执行。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与外部各相关机构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 极大地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管理者基于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地把握公司的财务脉搏及业务运作情况, 在线办公、移动办公、家庭办公都可实现。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结构化较强的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会计核算职能将由于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而弱化, 会计人员更多从事那些非结构化、非常规的会计业务, 故会计的管理职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四、树立财务管理新观念
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将随信息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的变化、技术方法的创新而变化。
(一) 树立合作竞争观念
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企业之间一方面因为信息的快速传播, 加剧了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又通过信息的网络化, 科学技术的综合化, 进行沟通和合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正确处理和协调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 使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和谐统一, 实现企业间的双赢。
(二) 梳理目标协调观念
全球经济成为一个整体, 一个全新的财富创造机制正在出现。企业财富的创造完全依赖于各环节上的及时通讯和及时的数据、思想、符号和象征体系的传递, 会计人员应使企业经营为整个产供销链条上的所有相关利益主体服务。
(三) 树立风险观念
信息时代除传统投资带来的风险外, 企业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会带来技术创新风险。此外信息工具的创新, 导致电子商务的出现、电子货币的出现和虚拟企业的组建等, 都会带来新的财务风险。
(四) 树立知识管理观念
8.官员考核变化的新趋向 篇八
在考核内容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倾向得到有效遏制
中国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以往GDP高速增长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官员考核“唯GDP”的倾向必须要予以纠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其实就是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官员考核内容进行的调整。已出臺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两份文件中,都强调了对“就业创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政绩考核要求,实际上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官员考核工作在具体领域的具体要求。除了上述两个领域外,相信在其他领域,具体考核内容的调整以及更加细化的考核指标体系也将会陆续出台。
事实上,对考核内容的调整在整个政绩考核体系中是十分正常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变化,甚至每年的重点任务也在变化,所以考核内容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要与时俱进。但是这种调整必须要依照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要依照法定的程序来进行,而不是凭借长官意识和主观臆断来随意调整。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近期官员考核内容的变化,正体现出这种依照国家发展战略和法定程序进行合理调整的趋向,从而使官员考核对实施国家战略和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在考核方式上,片面“唯分”“唯票”“唯绩”的倾向得到有效纠正
改革开放初期,官员考核的方式曾经较为粗放和简单,存在很多人为主观因素。但近年来,一些单位的考核方式似乎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片面追求量化数字,强调所谓“完全量化考核”,似乎领导和单位的绩效完全可以通过量化来解决,从而出现了“唯数字”“唯分数”的倾向;而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考核内容则简单地采取投票方式,又出现了“唯票”的现象。此外,在考核周期上,主要是以年度考核为主。尽管2009年中央出台的领导干部考核规定强调了任期考核的重要性,但由于目前地方和单位的领导调整频繁,任期考核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这种片面追求量化考核、短期考核的做法不仅在方法上不科学,而且在实践中也非常有害,极易导致官员动机和行为的扭曲,造成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从一系列针对官员考核的文件内容看,中央对官员考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13年12月中组部印发的《关于改进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考核地方政府债务状况”,“注重考核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的连续性”,“既注重考核显绩,更注重考核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2014年重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对干部考察更强调突出干部的“一贯表现”;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归纳起来,这些变化要求从更全面、更完整、更长远的角度考察评价干部。所谓更全面,就是从德能勤绩廉的标准、从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全面综合考察干部;所谓更完整,就是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不仅要看显绩更要看潜绩,要看一个干部的努力程度;所谓更长远,就是要把干部放到更长的任期内甚至跨不同职务任期进行考核,要看干部的一贯表现。
在考核工作透明度上,官员考核“对内不对外”“对上不对下”的现象有所减少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官员的选拔权实际上主要掌握在几个主要的上级领导手上,换句话讲,官员要想晋升必须首先得进入到上级领导的“视野范围”,而组织部门则根据主要领导的意图,依葫芦画瓢,用规定的考核办法走一遍。尽管考核办法中也有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民意调查等方面的规定,但对于其他大多数人来讲,由于对这些候选人的个人信息并不十分了解,通常也无关乎自身利益,因此基本上属于“局外人”,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多数情况下只是“走个过场”“走走形式”。因此,现有的考核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想要晋升的官员基本上还是抱着“对上不对下、对内不对外”的心态。
随着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作风建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当前反腐持续高压的态势下,各级党政机关的活动更加公开透明、官员的行为更加规范守法。这些活动的开展,客观上为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和多样化的渠道,为干部监督工作以及考核官员的“画像”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和更准确的信息。此外,下一步是否可以考虑进一步发挥本级人大、政协监督政府的作用,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绩效报告和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结果,交由地方人大审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可以就考核结果提出相关质询。加大政府绩效考核和官员考核的公开和透明力度,不仅为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和评价政府及其官员绩效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会大大减少现行政府绩效考核中时常出现的弄虚作假问题,提升考核结果的公信力,降低考核成本。
当然,作为世界性难题,官员考核仍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就目前我国的官员考核体系而言,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一是如何在坚持新形势下中央对官员考核总体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官员考核指标体系,使考核更具有针对性;二是如何处理好党政领导班子考核与班子成员考核之间的关系;三是如何针对不同核心功能区,官员考核指标体现出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四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避免官员考核的失真问题,等等。总之,做好官员考核工作在中国意义重大,但也充满着各种挑战。
(摘自《人民论坛》)
【祖国的新变化】推荐阅读:
祝福祖国·我与祖国共奋进庆祝祖国70华诞,描写祖国变化征文09-23
住宅在变化,祖国在腾飞10-10
腾飞的祖国变化作文600字10-11
庆祝祖国70周年变化个人心得感受11-02
喜看家乡新变化 我与祖国共美丽11-15
点赞,我的祖国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变化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09-22
描写建国七十周年变化初三考场作文怎么写 点赞,我的祖国优秀征文11-07
秋天里的新变化作文700字10-30
时代变化作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