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火灾形势分析

2024-08-21

电气火灾形势分析(共8篇)

1.电气火灾形势分析 篇一

矿井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其预防

随着我国煤矿采掘机械化和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外因火灾发生的比例也逐年增高。低压电缆着火、矿用变压器着火、架线电车电弧引燃木支护棚着火等电气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而且矿井中环境复杂,电气设备众多,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近几年多次发生的矿井电气火灾事故,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重大威胁,并造成重大损失。根据1949年~1995年的统计资料,我国煤矿共发生58次一次死亡3人以上火灾事故,其中电气设备引起火灾有27起,占总次数的46.55%。作者对矿井电气火灾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和对策。

1电气火灾主要特征

1)隐蔽性强。由于漏电与短路通常都发生在电器设备内部及电线的交叉部位,因此电气起火的最初部位是看不到的,只有当火灾已经形成并发展成大火后才能看到,但此时火势已大,再扑救已经很困难。

2)随机性大。矿井中电气设备布置分散,发火的位置很难进行预测,并且起火的时间和概率都很难定量化。正是这种突发性和意外性给矿井电气火灾的管理和预防都带来一定难度,并且事故一旦发生容易酿成恶性事故。

3)燃烧速度快。电缆着火时,由于短路或过流时的电线温度特别高,导致火焰沿着电线燃烧的速度非常快,另外再借助巷道风流及其它助燃物质,使燃烧速度也大大加快。

4)扑救困难。电线或电气设备着火时一般是在其内部,看不到起火点,且不能用水来扑救,所以带电的电线着火时不易扑救。此外,矿井井巷众多,电气线路错综复杂,给火灾扑救也带来难度。

5)损失程度大。电气火灾的发生,通常不仅会单纯导致电气设备的损坏,而且还将殃及井下众多生产设备。另外,电气火灾也会引发其它一系列的矿井事故,损失更为重大。

2电气火灾危害性

矿井电气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会在井下引起“连锁”反应,火焰借助电缆线、电气设备、矿井风流、瓦斯和煤尘等引发其它事故,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

1)造成矿井电气设备、生产材料的损失和破坏。

2)火灾可能会烧毁生产设备或破坏现场工作条件,给矿井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3)引发其它事故的发生。火灾往往会改变通风机原来的工作状态,导致井下通风系统紊乱,火烟弥漫井巷,烧毁巷道和井筒,有时甚至可能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等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4)造成矿井内部环境污染。矿井电缆、电线及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大多为易燃物,燃烧时会放出各种有毒有害气体,造成整个矿井内部或者局部的空气污染。

5)造成人身伤害。火灾时有毒气体会借助风流作用,波及的范围较大,使灾区或波及区的工作人员受有毒气体侵袭而中毒、窒息或死亡。

3电气火灾原因

在使用电能时,引起火灾的源由可能是电弧、火花,以及炽热与发热的高温导电部分。起初可能致使电气设备中的绝缘材料燃烧,接着火焰传到巷道的支架、煤尘、瓦斯及矿内其它可燃材料上,这就发生矿井电气火灾。引起井电气火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过载、短路、接触不良、电弧火花、漏电等原因。

1)短路。导线短路时,因有大量电流流过而使导体的发热特别快,在几秒钟,有时更快些,导体就炽热了,并且可能烧着与其连接的绝缘、木支架、煤尘和邻近的可燃物品,造成火灾。在有瓦斯及矿尘危险的矿井条件下,炽热的导体与含有瓦斯或煤尘与空气的爆炸混合物相接触,到达爆炸条件,就可能引起爆炸。

2)过负荷。当过负荷不是短接的结果发生时,导体的发热通常进行较慢,但是长时间积累,设备将达到使自己失去绝缘性能的危险温度,最后就常常引起电气设备中线路的短接而发火。

3)接地故障。中间接地的漏电,特别是矿内电缆线路两相短接时漏电也会产生火花引起燃烧。

4)接触不良。线路中个别部分接触电阻的增加,主要是接触不良的结果。实践证明,井下电缆与电缆或者电缆与设备的连接部分(接头)做得不好,往往是矿井巷道内因电流以产生火灾最常见的原因。

5)漏电。漏电是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更普遍更隐蔽。使用电器介电强度不够或电线绝缘材料性能不好等,都容易发生漏电。另外由于绝缘材料的性能下降是不能逆转的,因此漏电电流会逐渐加大,造成打火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而形成电气火灾。

6)静电。在井下,静电的产生可能是因为:砂砾或其它含在压缩空气中的混合物与橡胶管、金属管壁相摩擦,胶带与轮子摩擦,橡胶

带在带式输送机卷筒上摩擦等,从而产生电弧及火花。静电的电压能达到极高的值(约数万甚至数十万伏),极易引起瓦斯爆炸与火灾。

7)电气照明设备引起火灾。井下如果不很好地处理照明灯罩上覆盖的煤尘,有时也能引起火灾。细小的煤尘由于堆积在电灯的灯脖上或玻璃罩上,阻碍灯炮内部热量的扩散,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致使煤尘发火。

4电气火灾预防对策

矿井电气火灾仍要坚持“预防火主”的原则,严格参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确定。笔者认为做好矿井电气火灾的预防工作的基本对策有如下几处方面。

4.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的电气设计及防火的要求 1)井下电气设备的选用和安装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在特定的工作场所,如在井下存在瓦斯、煤尘等易燃、易爆场所,必须按照专业的安全规程选用特制的电气设备,如隔爆型电气设备,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为了防止电缆起火,必须选择矿用阻燃电缆,电缆线路的连接和敷设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不准许盘圈成堆或压埋送电,在使用过程中防止线路的过负荷,以避免出现短路失火等现象。

2)加强对井下电气设备的管理,做好日常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井下的各种电气设备,要严禁超负荷运转,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也要防止因设备内部的故障等原因导致设备起火。要定期检查电缆线的绝缘程度及设备的运行完好状况,并做好相应记录。此外,应经常加强对矿井职工安全用电教育,防止人为造成电气设备及线路的机械损伤造成漏电短路而引起火灾等现象。

3)矿井电气设备要有过流,过压、漏电和接地保护措施。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保护。在井下由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备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井下配电网路均应装设过流、短路保护装置。电太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4.2加强矿井电气管理,提高防火意识

1)建立、健全井下各项规章制度。井下电气工作人员要各司其职,做到每台电气设备都有专人负责。建立各种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建立矿井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制度,建立矿井电气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度、矿井职工持证上岗制度等等,用制度来规范预防电气火灾的具体要求。

2)做好矿工的安全教育,提高防火意识。对广大矿井职工进行安全用电教育,是落实“安全 4)建立矿井电气火灾应急预案,并进行必要的事故模拟演练。各矿井应当建立电气火灾的应急预案,并进行电气设备预防试验性事故演习,以及模拟电气事故处理演习,确保在一旦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具有相应的扑救、避难、救援等具体防范措施。

4.3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防灭火能力

1)应用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目前应用在电气防火的产品主要有防漏电报警系统、防过载报警系统、电缆温度报警系统等类型,其特点是能准确地探测到电缆线路的异常状态,通过处理将信息提供给维护人员,这样可以将电气火灾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积极开展对矿井电气火灾发生、发展机理和规律研究,不断研究开发矿用火灾报警设备、灭火设备和逃生设备;使矿井电气火灾在预防、监测和扑救三方面,实现立体化的防治措施。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预防矿井电气火灾的发生,减少因矿井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注重预防,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电气设备的使用、检查和维护;充分加强对井下电气设备的管理,做好职工的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建立应急预案,应用新技术和新装备,提高防灭火应变和防治能力。

《矿业安全与环保》(时训先、蒋仲安、何理)

2.电气火灾形势分析 篇二

1 电气火灾产生的原因分析

导致电气火灾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 但除了少数的自然因素之外, 大部分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1.1 电气工程设计不合理导致过载

部分电气工程并未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 例如在熔断器或电缆的选择时, 使熔断器的额定电流高于线路所能承受的持续载流量或者电缆载流量没有考虑恶劣环境或敷设方式的降容, 导致电缆或设备在过载情况下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过载保护。当电气设备或线路的过热现象达到一定限额时, 会严重破坏热平衡, 导致设备或线路的有机绝缘体自燃, 因而, 可以说, 引发火灾只是时间问题。

1.2 使用不当导致的短路

对电使用不当的主要情况有: (1) 导线由于摩擦、暴晒、水透等原因导致质量受损, 线芯脱落出来。当不同的电位导体经过时, 就会导致短路。 (2) 由于部分操作的不当, 使得载流导体的绝缘体遭到破坏, 绝缘层失效。两条不同的线路在接触时由于电阻很小, 会在瞬间之内发生金属性短路, 其短路电流是额定电流的数十倍, 巨大的放电能量会产生电火花, 引燃绝缘材料或周边的易燃物, 引发火灾。

1.3 部分电气产品的质量低劣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有的不良商家生产销售伪劣的电器产品。此外, 部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素质不高, 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 不考虑安全问题, 使用一些质量不达标的产品来以次充好, 给电气火灾埋下了隐患。

1.4 室内装修的不合理

人们在房屋的装修中, 为了追求美观而忽视了电路安全, 主要表现在可燃性材料的使用, 电气设备的随意安装, 未做接地跨接, 接头处理不精细等, 都留下了巨大的火灾隐患。

1.5 雷电的影响

部分建筑未安装防雷设备或安装设备不合格, 容易遭受雷电的影响。在发生雷电的过程中, 静电会因积累而形成高电位, 击穿介质, 并散发出足够能量的火花。放电时会毁坏建筑、损坏电路, 并伴随着着火、爆炸等现象。

1.6 后期维护管理不力

电气设备的后期维护管理对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由于保护开关和线路在长期运行中可能经受各种各样的故障, 有的故障复位后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 有的故障将会对线路或者开关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技术人员应定期检查, 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更换损坏元件。

2 电气火灾的防范措施

2.1 完善设计图纸

在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 查看是否有充分的电容量, 线型和线路的选择是否合理, 保护措施是否健全等, 以减少火灾产生的可能性。在导线的选择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在低压配电设计中, 当负荷性质不明且N线为保护时, N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积。对于大量集中使用会造成谐波源的设备的场所, N (PEN) 线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积的2倍。 (2) 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的材料, 同时还要因地制宜, 干燥的地段可选用一般的绝缘导线, 但在潮湿场所则必须采用有保护功能的绝缘导线, 在人流集中的场所应采用无卤低烟 (或无烟) 阻燃的绝缘线缆。 (3) 在导线的安装中, 应注意导线的保护, 避免其受到机械损失和磨损。

2.2 把握好电气材料的质量

对电器材料的严格把关能够有效地减免电器火灾的发生。一方面, 要加强电气产品的监管力度, 各级监管部门应该按照法律的标准对电气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 坚决打击市场上的低质伪劣产品, 提高市场上电气产品的安全系数。另一方面, 在施工过程中, 也应做好严格的质量把关, 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 施工人员应该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资格和质量审核; (2) 对报检的材料要进行随机抽查, 必要时可申请专业的审核单位来进行审核; (3) 在材料安装与敷设的过程中, 还必须重新确认材料的型号、参数和使用规格是否符合要求, 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

2.3 检查建筑物上的防雷设备

雷击主要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三种, 而每种雷击的防护措施也不尽相同, 分别是: (1) 通过屋面接闪器来保护好屋内的设备来防止直击雷的损害; (2) 通过完善建筑物内的金属接地来防止感应雷的损害, 避免感应放电现象的发生; (3) 安装SPD来限制雷电波的数值, 使之低于电气设备可承受电压, 避免由雷电波发生击穿现象而造成的火灾。

2.4 规范施工和安装

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施工验收标准, 规范的施工和安装是进行电气火灾防范的有效途径。而线路保护措施、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和接地系统等都是控制好施工技术的重点, 应注意: (1) 在通过防火墙进行电路设计时, 首先必须要符合防火墙的要求, 防止火灾的蔓延, 同时还应采用相同阻燃等级的材料, 避免电缆桥架贯穿防火墙时所产生的危险。 (2) 采用具有相同阻燃等级的材料来封堵电气线路空洞的间隙。在一般建筑的电气竖井中, 为了防止水流入竖井, 电竖井的地面应比同层地面高50~100 mm。 (3) 在进行电路敷设时也应注意相关设计。线路暗敷时, 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 mm;明敷时, 其保护管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4) 在进行导母线连接、铜铝接头、导线和电气设备相连等线路连接的过程中, 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标准进行施工。

3 结束语

总之, 要做好电气火灾的防控工作, 避免电气火灾的发生, 这不仅需要从技术层面进行防控, 同时还要从管理角度来提高防范意识。只有这样, 才能减少电气火灾的发生, 达到安全用电的目的。

摘要:电气火灾的危害性和多发性, 使对电气火灾的研究和防范显得更加刻不容缓。通过对电气火灾产生原因的分析, 提出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电气火灾,电流,绝缘体,线路

参考文献

[1]薛国峰.建筑中电气线路的火灾及其防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4) .

[2]吕俊霞.静电的预防措施和方法[J].照明工程学报, 2010 (1) .

3.电气火灾现场勘验要点分析 篇三

关键词:用电设备 电气火灾 现场勘验

中图分类号:U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073-02

据统计岳阳市三年内,电气火灾占所有火灾总数的40%左右,目前在城市火灾事故原因中,电气火灾已经排在第一的位置。电气线路短路、过负荷或局部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以致产生电火花或高温造成火灾。由于电气火灾往往涉及产品质量、使用管理、经销方式等多个方面,处理不当极易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就电气火灾现场勘验的注意事项与勘验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电气火灾现场勘验是在初步勘验的基础上,对火灾现场进行的一种更加深入细致的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起火部位、起火点,主要任务是为确定火灾原因收集证据。以下重点分析电气火灾现场勘验的几个基本要点:

1 确定为电气火灾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电路必须是接通的;二是在起火点,有电气线路与布线部件、或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结构;三是电气线路与布线部件或正常不带电的金属结构上,有明显的电气故障痕迹。比如表面部分变得坑坑洼洼,有凹凸不平的电弧斑点,导线绝缘物气泡等;四是除了上面三个条件外,虽然不是绝对必要的,但也应该再有一些火灾发生的环境条件,来证实火灾是由于电气原因造成的。比如绝缘老化,开关误操作,线路技术条件与使用环境不符,电气线路或有关部件安装不合理,线路偶然故障。或者不是电气火灾原因而是其他故障造成的火灾。

2 电源勘验要点

弄清电源性质和供电方式,对确定火灾是否是由电气原因引起来的,很有帮助。建筑物一般的供电电源有:引自电力网络,引自临时低压配电线路,用发电机直接供电,用蓄电池直接供电。如果在现场勘验中发现供电均不是上述供电电源,则火灾不是由电气原因引起的。

3 用电设备勘验要点

要弄清楚电气火灾形成的原因,需要弄清楚用电设备的类型及其所处的状态。如果现场勘验中发现起火区域中有用電设备存在,需要判定该区域中唯一的起火点是该用电设备,在现场勘验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现场重点勘验起火区域及起火点内有无用电设备存在,如有用电设备,是插座、照明设备、家用器具、电源布线、接线盒,还是电气连接部件或者电线终端接头。

(2)勘验用电设备主要确定一下几项:电源开关处于合闸状态;用电设备的插销插入插座,接通电源;用电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3)评估有无除用电设备之外引起火灾的可能性。

(4)在进行灭火战斗之前,用电设备有无发生过翻倒、撞倒、或部分部位存在损坏的情况。如有,还需要对物品进行归位。

(5)勘验用电设备所处的环境状况,使用情况。

4 易燃、可燃材料勘验要点

易燃、可燃材料于形成点火源的用电设备必须同时存在于一个环境中,才有可能形成火灾。在现场勘验过程中,需要查明火灾特征,如烟熏痕迹及烧损程度是否能表明火灾是从用电设备开始蔓延开来的;起火区域或起火点范围内是否有非电热热源,如烹调设备、蜡烛或自燃冒烟材料等;确定首先被点燃的材料,是木头、纸等普通材料还是易燃液体、蒸汽或粉尘等被电弧、电火花点燃,如果发生上述情况,要在现场查明有没有正在运行的可能产生电弧及火花的用电设备。

5 其它需要注意的要点

需要排除起火前发生了雷击事件,雷击一般在建筑物内、外都出现了一些异常的破坏痕迹,如:使金属变形,熔化;导线绝缘材料被碳化;原木炸裂;正常情况下不通电的金属构件,如电线管、水煤气管道等有被电加热或击穿的痕迹

6 电气火灾残留物的勘验

火调人员在现场勘验时,总会搜集到一些配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的残留物。对于这些痕迹物证,需要鉴别是短路造成的还是火烧造成的。即使是把痕迹认为是短路造成的,还要进一步弄清楚短路是在火灾前发生还是火灾后发生的。其中电气故障斑痕一般是由电弧、火花或者过热造成的,其特征是导线或连接处有凹痕;周围有金属熔融飞散物;导线内热会使绝缘体与线芯分离,如绝缘体松垂、剥落或变的干枯易碎;导线端部有熔珠;导线熔化;多股导线被熔融连在一起。其中熔珠、导线熔化及熔融在一起也有可能是火烧造成的,其区别是用金相分析法从微观特征进行区别。

6.1 电弧痕迹

电弧痕迹能够与线路的机械损伤和火烧熔痕痕迹明显地区别开来,电弧痕迹一般有一个明显的斑点,斑点是由许多彼此靠近的小电弧痕组成,呈现一个融化区,该区域内有一个光滑的凹槽,或者在凹槽中带一些凸出的部分。靠近电弧斑点的电线表面没有被烧熔化,保持完好。如果在电弧发弧期间,导线绝缘损坏处于裸露状态,那么金属熔融物就可能飞溅到附近的电线表面,留下电弧凹槽或把线路烧断。电弧痕迹在铜导线、铝导线中均能形成。

6.2 多股铜芯绞合线上的痕迹

电灯用的塑料软线、花线等电缆,多为多股铜芯线绞合而成,当这种多股铜芯线短路时,在导线上只形成熔珠没有凹槽。

6.3 接线盒中留下的痕迹

如果接线盒等金属壳体中,发生了电弧,在这些壳体中将会留下许多大小不一的金属颗粒。

6.4 导线上过电流痕迹

当导线短路过电流时,导线的线芯在短路电流的短时间作用下,会发生同时熔化,并使导线出现错位的现象。导线错位现象在电气火花现场容易发现,导线编制层的错位主要表现在线芯先熔化断开的地方。

6.5 导线上火烧痕迹

火烧与电弧痕迹不同,在火灾现场较易辨别。火烧熔珠一般表面光滑,熔珠与导线端头连接处一般留下一段没有被熔化的细颈。这是因为铜线在火灾热的作用下,由于熔点较高,有一个从氧化、变形到熔融流动的渐进过程,这种流动的结果就在铜导线的端头形成一个小熔珠。

6.6 机械损伤痕迹

线路上存在的机械损伤,从其刮擦的形状可以辨认出来。对于存在机械损伤的线路,当通过电流不超过允许的安全值时,在损伤部位产生的热量同样可以引起火灾。

6.7 导线上熔珠的鉴别

在火灾现场进行勘验时,对于发现的导线上残留的熔珠,一般可以分为一次熔珠、二次熔珠。其中一次熔珠形成的环境一般温度比较低,在低温下短路熔融物冷却迅速,凝固时间较短,形成的熔珠圆而光滑,并带有光泽;二次熔珠是通电导线在火灾热的作用下,把导线绝缘破坏,造成相间、相地短路后而形成的熔珠,由于短路熔融物与火灾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小,冷却速度慢,凝固过程低,因此形成的熔珠不圆、表面粗糙且无光泽,有时因为铜液下滴还会出现尖头。对于一次熔珠和二次熔珠的区别,应该取熔珠样本进行金相分析,通过观察熔珠内部空洞的颜色、大小、多少和显微组织结构的情况将其区别开来。

在电气火灾原因现场勘验中,要不断对发现的问题给予仔细地评估,不应该一开始就把电气原因当成唯一的原因,以提高电气火灾调查结论的真实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刚.当前火灾事故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3).

4.火灾(浙江省)形势分析及对策 篇四

目前,浙江省皮革、制鞋行业等使用了大量的可燃物品以及甲苯等易燃易爆溶剂,这些物品在使用时都极易导致火灾发生。而且这些物品燃烧后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氰化物等有毒气体,给员工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有些企业由于厂房面积较小,未设置独立的仓库,车间与仓库混杂,老板往往只重视防盗措施,却忽视 防火安全,认为安全只有投入,没有效益,甚至将生产的易燃物品堆放在疏散通道上,在火灾情况下,极易导致火烧连营的局面。

2.消防安全先天不足,火灾隐患十分严重

大部分民营企业周边建筑没有设置必要的消防车道,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快速地到达火场。与此同时,厂房之间、车间与车间缺少必要的防火间距,建筑毗连严重,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蔓延趋势。而且,民营企业的厂房、仓库、宿舍的建筑工程多采用简易结构。如钢铁棚结构,这种建筑多属三级耐火等级,一旦起火,火势蔓延快,抗御火灾的能力非常低,且较短时间内主体结构就会被破坏,扑救火灾的时间非常短,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部分企业租借他人厂房进行生产,这些厂房本身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未设置必需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以及室内外消火栓,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3.消防设施短缺

企业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公共消火栓的建设严重不足,消防用水严重缺少,火灾发生后难以扑救。有的工业园区消防给水管网管径过细,水压过低,无法满足消防用水的需要;而有的工业园区甚至尚未建市政消防供水设施。由于部分工业园区急于上马,企业厂房的设计、施工未经消防审核,厂区内未按要求设置室内、外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灭火器配置不合理、选型不符合要求,以致初起火灾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4.干部、职工消防意识淡薄

企业老板及员工对消防安全知识不足,不重视火灾的预防和管理,不懂消防器材的使用和初起火灾的扑救,致使火灾连续发生。同时,企业内部电气设备、照明灯具以及配电线路数量多、分布广,但厂房的电气线路、设备大多是由非专业电工安装。因为消防意识淡薄,厂房内电气线路及电器设备的选用、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电线乱拉乱接、闸刀裸露,应该防爆的场所未采用防爆电器的现象随处可见。违章操作、违章用火、违章用电的现象普遍存在,留下火灾隐患。5.人员密集企业,疏散宽度不足

浙江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分布广的省份。为确保消防安全,规定厂房必须有一定的疏散宽度,但实际况却是企业的疏散宽度严重不足,达不到规范规定要求。发生火灾后,往往造成疏散困难,再加上工人上岗前大多数都未经消防安全培训,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逃生知识,自救能力差,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

6.电气设备使用和设计不当

电气设备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有:电气设备过负荷、电气线路接头接触不良、电气线路短路;照明灯具设置使用不当,如将功率较大的灯泡安装在木板、纸等可燃物附近,将日光灯的镇流器安装在可燃基座上,以及用纸或布做灯罩紧贴在灯泡表面上等;在易燃易爆的车间内使用非防爆型的电动机、灯具、开关等。从而使小隐患酿成大事故,给企业造成致命的创伤。7.操作技术不够专业,保护措施不健全

违规操作是引发事故的导火线,如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极易产生各种静电,通常是操作不规范引起摩擦、撞击而产生静电。而因静电引起的火灾事故更是屡见不鲜。如易燃、可燃液体在塑料管中流动,由于摩擦产生静电,引起易燃、可燃液体燃烧爆炸;输送易燃液体流速过大,致使大量静电荷积聚,产生火花引起爆炸起火;在有大量爆炸性混合气体存在的地点,身上穿着的化纤织物的摩擦、塑料鞋底与地面的摩擦产生的静电,引起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等。

加强企业消防安全对策(3)各级消防和安全监察部门应对辖区企业所存在的火灾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督促整改,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要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建档立案,组织专家论证和分析原因,拟定整改方案,依法限期责任单位清除隐患。1.建立防火安全组织,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各级政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加强对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并把对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考评之中,确保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企业要按照《消防管理规定》的要求开展消防安全工作,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单位防火安全领导机色,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并将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规范电气设备和消防器材的配备。要督促企业规范加工场地的各类电气设备的线路敷设和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安装保护罩,防止粉尘进入电气设备引起短路而发生火灾。企业应设专职电工,经常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保证用电安全。要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修建可靠的消防水源,并设立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对单位较小或确有困难单独设立的,可以按照”共同出资、互助互利’的原则,共同设置消防水池,不断增加消防基础设施投入。对厂房内的灭火器材的配备设置应严格按要求进行配置,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对企业防火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或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企业主应从资金、人员上保证整改措施的落实,确保车间与仓库的防火分隔,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仓库,安全疏散设施,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电气线路的敷设,电气设备的安装,仓库的防火安全管理,仓库的照明灯具以及货梯的设置等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规定。2.加大消防监督力度,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在开展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同时,公安消防机构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组织对企业进行认真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及时核发法律文书,通知业主限期整改、消除隐患。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帮助业主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既可以较少的资金投入来整改火灾隐患,又不致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太大的影响。例如,因地制宜地利用天然湖泊、河流、地下井作企业的消防水池,调整车间的楼层位置,尽量使人员密集的车间设置在厂房的底层。而对那些拒不整改火灾隐患的企业,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要用好用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彻底解决安全疏散、车间与仓库的防火分隔、建筑消防设施等老大难问题,坚决预防和遏制企业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3.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企业应根据自己生产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组织机构,确定从厂部、车间、仓库到班组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明确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组织制定包括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仓库防火安全管理,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演练,以及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保障消防安全的各种操作规程,并将原料、成品仓库、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以及人员密集车间确定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实行严格管理。成立应急队伍,提高应急抢险能力。4.组织开展灭火演练

要根据企业的特点,组建群众性的义务消防组织,配备必要的器材,制定灭火预案并加强演练。以班组骨干、保安人员组成的义务消防队为主,每年组织一次灭火和紧急疏散预案的演练,通过检验灭火组织指挥、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扑救初起火灾以及通讯联络、安全防护和救护的程序和措施,不断完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增强员工的心理素质,提高企业抵御火灾的应变能力。5.认真开展防火检查

企业应当至少每月进行1次防火检查,重点检查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的运行情况,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安全疏散设施情况,仓库防火安全管理情况,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的防火防爆措施情况,并确定企业消防管理人员、水电工以及保安人员,加强对车间、仓库的夜间防火巡查,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保证企业尤其是夜间加班赶订单时的消防安全。自觉履行消防安全职责,配合消防部门开展消防工作,建立一套“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接受监督”的企业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着力提高企业的自防自救能力。6.加强宣传教育,实行全员防火责任制

企业要想有效地控制火灾,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可通过各种有效宣传,举办技能培训班等多种方式,使大家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提高企业内部电气设备方面的技术管理水平。对电工、电焊工及电气操作、运行、管理人员等特殊工作实行持证上岗。杜绝不合格电气设备进入企业、工厂,杜绝违规操作和有关电气设备隐患的失控漏管。加强员工消防培训。企业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采取丰富多彩、贴近工厂实际的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在提高员消防安全意认,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和消防技能的同时,积极引导员工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认真思考企业的防火措施、灭火方法,努力提高宣传教育培训的实效。7.提高员工火场逃生的能力

5.第一季度火灾形势研判与分析 篇五

为及时分析研判辖区火灾形势,提高火灾防控科学决策水平,根据总队下发的《火灾形势定期研判制度》要求,现对我辖区第一季度火灾形势研判如下:

一、火灾基本情况 一季度,我辖区共发生火灾10 起,死亡 0 人,受伤0 人,直接财产损失19850 元,过火面积 69平方米,受灾户数 5 户,受灾人数 0 人。无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火灾。接警17 次,出动 17 次、200 人次、51 车,火灾扑救 12 起,抢险救援 5 起,社会救助 0 起,救助 2 人,抢救财产价值 49.5 万元。

二、火灾情况综合分析

1、一季度共发生火灾10 起 按起火场所分:商业场所火灾1 起,交通工具火灾3 起,厂房火灾1 起,住宅火灾3 起,物资仓储场所火灾1 起,农副业场所火灾1 起。按起火物分:易燃易爆物品4 起,农副产品1 起,建筑构件材料1 起,家俱、设备及竹、木等制品4 起。按火灾原因分:自然3 起,生产作业类火灾2 起,电气火灾1 起,生活用火不慎及其他炉具故障及使用不当火灾3 起,遗留火种1 起。

2、一月份共发生火灾2 起 按起火场所分:农副业场所火灾1 起,物资仓储场所火灾1 起。按起火物分:植物纤维及其制品1 起,易燃固体1 起。按火灾原因分:活用火不慎及其他炉具故障及使用不当火灾1 起,自然1 起。火灾发生时段:早晨1 起,夜晚1 起。消防监督分级管理:派出所列管1 起,消防大队列管1 起。

3、二月份共发生火灾5 起 按起火场所分:住宅火灾3 起,厂房火灾1 起,商业场所1 起。按起火物分:易燃易爆物品1,家俱、设备及竹、木等制品3 起,建筑构件材料1 起,按火灾原因分:生产作业类火灾1 起,电气火灾1 起,生活用火不慎或其他炉具故障及使用不当火灾2 起,遗留火种1 起。火灾发生时段:早晨1 起,中午2 起,夜晚2 起。消防监督分级管理:派出所列管

6.电气火灾形势分析 篇六

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火灾形势分析及今后工作对策

通过对黑龙江省1980年以来火灾形势的全面分析,归纳火灾发生的`原因,找出火灾发生的规律,判断火灾发展趋势,为今后的消防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作 者:王肖虹 马恩强 曹顺学 王秋 杜长海 孙一飞 陈星 WANG Xiao-hong MA En-qiang CAO Shun-xue WANG Qiu-yu DU Chang-hai SUN Yi-fei CHEN Xing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消防总队,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刊 名:消防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4(3)分类号:X92关键词:火灾形势 火灾规律 对策

7.电气火灾分析与防治策略的研究 篇七

1电气火灾统计分析

1.1 电气火灾的基本情况

1997-2004年我国火灾及电气火灾相关数据的统计, 见表1。

1.2 电气火灾的时间分布

(1) 发生起数的日分布。1997-2004年我国电气火灾及重特大电气火灾的日分布统计数据见表2, 电气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是18∶00-22∶00, 重特大电气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是00∶00-04∶00。因为这段时间内负荷大量减少, 电压升高, 一些耐压差的薄弱环节被充分暴露出来, 人们没有认真检查电气线路、设备而留下的隐患所致。电气火灾及重特大电气火灾起数、起数所占比例的日分布, 如图1、图2所示。

(2) 发生起数的年分布。1997-2004年我国电气火灾及重特大电气火灾的年分布统计数据见表3, 电气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是每年1月和2月, 分别占11.16%和10.17%;重特大电气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是12月和1月, 分别占12.17%和11.09%。每年的冬季是用电高峰, 此时也是易发生电气火灾的季节。电气火灾及重特大电气火灾起数、起数所占比例的年分布, 如图3、图4所示。

1.3 起火区域的分析

1997-2004年发生的电气火灾222 533起, 其中, 发生在城市城建区的有111 313起, 占电气火灾总起数的50.02%;发生在县城、集镇的有55 528起, 占总起数的24.95%;发生在乡村的有52 517起, 占总起数的23.60%。1997-2004年我国电气火灾起数按区域的统计数据, 见表4;电气火灾起数及所占的比例, 见图5所示。

1.4 起火场所的分析

1997-2004年我国电气火灾发生场所的统计数据见表5。其中, 发生在房屋的电气火灾最多, 占总数的83.25%, 其次是交通工具电气火灾占12.45%, 房屋和交通工具是电气火灾的高发场所。统计显示, 电气原因引发交通工具火灾的起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而且增长速度很快。2004年交通工具电气火灾比1997年增加了近一倍, 由1997年的2 000起左右增长到2004年的近4 000起。对电气火灾及重特大电气火灾发生在不同房屋进一步分类统计, 结果显示:发生电气火灾最多的是住宅, 其次是厂房和商场商店;发生重特大火灾最多是厂房, 其次是商场、商店和住宅, 再次是交通工具、库房和集贸市场。电气火灾及重特大电气火灾起数所占比例按起火场所的分布, 如图6所示。

1.5 起火源分析

对1997-2004年444起重特大电气火灾起火源的统计分析显示, 电气线路是引发火灾的主要起火源, 占51.35%, 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低压电气线路上;其次是用电器具, 占15.32%;再次是电气设备和用电设备, 分

别占12.84%和10.81%;照明器具, 占8.56%, 这其中大部分是由日光灯镇流器长期处于工作状态, 产生过热或故障引起的重特大电气火灾。1997-2004年重特大电气火灾起数按起火源的统计数据见表6;重特大电气火灾起数及所占比例按起火源的分布, 如图7所示。

1.6 起火原因分析

对1997-2004年449起重特大电气火灾起火原因的统计分析显示, 起火原因主要为短路、过热和接触不良, 分别占41.20%、14.03%和12.03%。不同起火原因引发重特大电气火灾的统计数据, 见表7;重特大电气火灾起数及所占比例按起火原因的分布, 如图8所示。

2电气火灾特点及规律

对1997-2004年发生的电气火灾和重特大电气火灾统计分析显示, 电气火灾具有以下特点和规律:

(1) 电气火灾发生率及所造成的损失均位居各类火灾原因之首。

(2) 电气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段是18:00-22:00, 重特大电气火灾的高发时间是00:00-04:00;电气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是1月和2月, 重特大电气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是12月和1月。而冬季仍然是电气火灾高发季节, 夏季是电气火灾发生最少的季节。

(3) 电气火灾发生率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有明显区别, 城市城建区是电气火灾的高发区, 约占50%, 而城镇和乡村则次之。城市电气火灾明显高于农村的电气火灾发生率, 但农村的电气火灾也不容忽视。

(4) 发生电气火灾最多场所是住宅, 其次是厂房和交通工具;而发生重特大电气火灾最多场所是厂房, 其次是商场商店和住宅, 再次是交通工具、库房和集贸市场;商贸、集市、餐饮、娱乐、宾馆等第三产业的重特大电气火灾突出, 中小型企业电气火灾不可忽视。电气原因引发交通工具火灾的起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且增长速度很快。

(5) 电气线路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起火源 (约占50%) , 其次是用电器具、电气设备和用电设备。另外, 照明器具过热 (主要是日光灯镇流器长期处于工作状态, 产生过热或故障) 也比较突出。

(6) 短路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 (约占51%) , 其次是过热和接触不良。

3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根据电气火灾发生的特点规律做好电气防火工作。重视冬季的电气防火, 加强00:00-04:00、18:00-22:00的电气防火, 以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要特别关注厂房、住宅和仓库的防火工作, 尤其是商场商店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气防火;应重点做好电气线路、电热设备和照明灯具的火灾预防;避免因短路、电热设备过热和接触电阻过大而引发电气火灾。同时, 应重视城市电气火灾预防, 做好电气防火检测等预防性工作。

4电气火灾防治策略

抑制电气火灾, 降低火灾损失, 不仅是公安消防机构的工作任务, 更是全社会安全行业应该予以重视的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各界力量, 加强防灾抗灾的社会教育, 建立健全电气安全政策、法规, 广泛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 着力发展电气火灾预防和控制技术, 切实减少我国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4.1 管理体制和法规建设

(1) 管理体制和法规建设是拟制或减少电气火灾的先决条件, 应建立健全我国电气安全和电气火灾事故的管理体制, 加强电气安全规范制定工作。

(2) 加强电气安全法规的统一管理、实践验证及实效跟踪, 以理论和实践检验为依据, 确定规范修订周期, 保持规范相对稳定和连续,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发挥我国电气安全法规的法律效力, 依法对相关机构定期进行资质评估, 对导致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和单位应严肃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

(4) 对使用单位电气负责人的资格进行考核和评价, 提高电气故障预知能力, 改善检测手段, 使电气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4.2 消防队伍能力建设

(1) 电气火灾隐患潜伏期长、隐蔽性强、容易被忽视, 一旦发生火灾蔓延迅速、波及性广。针对以上特点以及电气火灾原因分析认定的需要, 要求公安消防机构的火灾调查人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 还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2) 开展电气安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电气火灾安全规范等知识的培训, 提高消防监督人员对电气火灾隐患的认识能力, 提高现场监督检查的实际水平。

(3) 加强电气故障火灾原因的深层次分析和调查, 获取电气故障和火灾发生的直接证据和分析结论, 为电气火灾安全防治规范和制度的编制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4) 加强我国电气消防安全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建设和实施, 加强对防灾电气设备 (消防电气设备、电气安全设备) 、特种场所 (易燃易爆、危险) 、重要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电气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

4.3 电气故障检测与电气系统安全评估

(1) 开展电气线路故障特性试验和电气绝缘寿命现场检测技术研究, 制定电气线路防火设计规范。

(2) 制定电气线路火灾隐患和危险性评估方法, 从工程实践中获取可靠技术依据, 提出电气火灾危险性分类级别, 提高评估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3) 根据使用场所的需要确定合理的电线电缆设计裕度, 避免先天隐患。对危重场所选择阻燃、防火或耐火电缆, 提高电线电缆的耐燃性, 并合理应用电缆深入开展技术及经济性研究。

(4) 对电气工程、改造工程安装产品和工程质量研究制定科学的检验方法及技术规程, 探索隐蔽线路发热区域检测的可能性, 研制现场检查设备。

(5) 研究电气保护特性, 合理选择电气保护级别,

定期对电气保护特性进行核定, 减少电气故障的发生。

(6) 研究短路快速分断方法和技术。 电气保护分断一般为几个周波, 应尽早设计和开发民用建筑或一般工业建筑早期短路分断电器, 以降低故障发热能量。

(7) 研究电气配电装置接点过热探测和报警设备, 降低因接点接触不良或小规模过流而引起接点发热的可能性。

(8) 研制短路电流抑制技术, 采用新材料, 提高短路时线路阻抗, 缩小短路电弧能量, 降低短路故障引起火灾的可能性。

4.4 电气火灾隐患的检测

电气火灾隐患检测是减灾的重要举措之一。红外、超声传感器和计算机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 为在线检测、诊断电气装置过热和火花放电外在表征信号提供了机遇和可能。红外检测法和超声探测法能够使我们在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下, 实施非接触式的快捷检测, 检测潜在的电气火灾隐患, 及时加以整改。另外, 要使电气火灾隐患检测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

5结束语

电气火灾的发生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只要根据电气火灾的特点规律, 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实施正确的防治策略, 则完全可以做到有效抑制、避免电气火灾的发生,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让电力更多地造福人类。

摘要:在对1997-2004年电气火灾及重特大电气火灾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了我国电气火灾及重特大电气火灾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起火时间、起火场所、起火源和起火原因等的规律特点, 并提出了电气火灾防治策略。

关键词:电气火灾,火灾原因分析,火灾防治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1998年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8.

[2]公安部消防局.1999年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9.

[3]公安部消防局.2000年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0.

[4]公安部消防局.2001年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1.

[5]公安部消防局.2002年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6]公安部消防局.2003年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

[7]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04) [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4.

[8]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05) [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5.

[9]郭铁男.2004年火灾形势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火灾趋势及防治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24 (3) :263-266.

8.电气火灾形势分析 篇八

关键词:电气火灾防治对策

1 我国电气火灾特点及存在问题

1.1 我国电气火灾特点

1.1.1 电气火灾呈现季节性 电气火灾多发在夏、冬季。夏季风雨较多,气候变化大,雷雨活动剧烈,架空线路以及室外的接户、进户线易发生断线、短路、倒杆等事故,引起火灾。由于气温较高,对电气设备的发热有很大影响,如果使用、管理不善,如使用功率较大的电器,或同时使用量过多,也会导线接头等发热着火或短路打火发生火灾。冬季天气寒冷,风多,干燥、昼短夜长,电器火灾也比较多。架空线受风力影响或大雪、大风造成倒杆、断线等事故,也会致使导线相碰放电起火。另外人们对电炉、电热器等取暖设施的使用不当,或空气干燥,大量的静电也会引起火灾。

1.1.2 电气火灾燃烧具有规律性 燃烧迅速,范围大:电气设备起火时,一般可燃物较多,而且电气系统的安装范围较大,火势蔓延相对容易,蔓延速度较快,燃烧的范围也大;发烟量大,扑救困难: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体多数为有机材料,当有机材料燃烧时会发出大量浓烟,火场能见度低,火场上的设备有可能带电,这样就给人员的疏散、火灾的扑救带来了困难。

1.1.3 电气火灾具有行业性 商贸、集市、娱乐、宾馆等第三产业的重、特大电气火灾突出,常伴有人员伤亡;而工业系统电气火灾造成损失一般较严重,工矿企业生产、照明用电多,用电时间长,用电设备多,安装不合理,管理维修不善,违反规章制度;工业系统是财富比较集中的部门,而电气火源本身能量大,是强点火源,且电气线路、电缆本身在一定事故条件下就是火势蔓延的途径,所以一旦起火,火势蔓延快,损失大。

1.1.4 电气火灾具有地域不平衡性 经济发展快的省份电气火灾发生起数及损失明显高于经济发展滞后的省份,且农村电气火灾比较突出。在一个地区,城市和农村相比较,农村火灾更为突出,而由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次数一般占总次数60%以上,随着乡镇企业的大发展,这种形势还会继续增长,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用电量也在上升。

1.2 目前防治电气火灾中存在的问题

1.2.1 制度上存在先天缺陷 我国电气安全法延续了前苏联的一些做法,只强调设备的自身保护,缺乏“以人为本”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建筑设计和施工部门,即使按建筑规范、电气安装规范设计,在电气安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先天缺陷。另外,电气火灾事故的防治是否纳入消防业务的范畴仍在争议过程中。把电气火灾隐患检测、电气火灾原因调查放在中介机构,但这些机构的资质评定、公正性审查无可遵循的技术法规,加上目前的电气隐患监督检查往往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现电气火灾隐患所在。

1.2.2 设计施工及使用不合理 根据电气火灾特点,电气线路火灾为电气火灾的发生的主要构成部分,比例占40-60%,形成的主要原因表现以下方面:在电气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选择线路截面小,导致电气线路超负荷运行,减少了电气线路的使用寿命;老式建筑变配电设施敷设的电线电缆绝缘性能下降,老化、龟裂、磨损等特征出现而不及时更换;电气线路通路上的电气附件不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是改造的电气工程,旧布线未完全清除,已启用的电线电缆仍处于带电状态;不同电压级别电气线路混乱安装在同一沟槽内或未按规范分清层次;电气线路安装未考虑环境的影响,如风力、温度变化、化学腐蚀、粉尘等;中性线或接地线路因负载因素引起的谐波效应。上述因素都可引起电气线路故障而引发火灾。

同时,电气装置设计图纸不科学、不合理、没有因地制宜,设置设计蓝图上仍使用落后淘汰的产品。不严格按有关电气施工规范施工,擅改设计图纸,不按设计标准选用电气设备及材料,随意变更线路参数或乱接负荷,电工不掌握施工规范的问题普遍存在。

1.2.3 鉴定电气火灾原因的技术手段不足 电气火灾事故原因主要包括短路、过负荷、接点接触不良、电火花、设备过热、静电和雷电等,对于火灾认定和成因分析往往仅限于此。没有准确分析火灾的先期故障原因,电气火灾的预防也只停留在低层次分析的水平上,对于国家制定规章制度、火灾预防规范、管理决策等,提不出良好的建议和可行的办法,从而产生很多空白点,使得电气火灾防治难度很大。

1.2.4 电气防火安全检查技术有待提高 传统的电气防火安全检查是依靠电工仪表和人的五官功能(目测、听诊、触摸、闻味),并借助人的经验,直接查找电气装置火灾隐患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用电磁法通过常用电工仪表可测出电气系统的电压、负荷电流、接地电阻等数据。用感官法通过直接检查可以发现很多隐患的外在表征和环境特征。但是,传统方法不能发现电气装置中局部过热或火花放电这些隐蔽性很强的隐患,致使电气装置长期处于隐患故障状态。

2 电气火灾综合防治对策

2.1 安全管理和法规建设 依照目前我国电气火灾的实际情况和引发原因,为制定出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电气安全、生命安全法规,建议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①制定电气安全规范应考虑既代表国家利益也照顾企业等各方面的利益,需要国家各部委协调组织,广泛吸收各层次的专家参与电气安全规范制定工作;②国家须加大力度,加强电气安全法规的统一管理、实践验证及实效跟踪,并以理论和实践检验为依据,确定规范修订周期,保持规范相对稳定和连续,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③应增强我国电气安全法规的法律效力,依法对设计部门、安装部门、检查验收部门、产品生产和流通部门进行定期的资质评估,对因工程和产品质量原因导致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相关单位应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④应对使用单位的电气负责人资格进行考核和评价,提高电气故障预知能力、改善检测手段,使得电气安全检查落到实处;⑤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条件不相同,各地区对电力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各省市根据国家电气安全法规和地域特点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电气安全法规,国家制定电气安全法规应能满足电气安全的最低要求。

2.2 消防监督及管理制度 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必将促进和带动电力工业、建筑业、生产制造业、商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消防建设也要保持同步发展,针对电气火灾隐患的潜伏期长、隐蔽性强、容易被忽视,一旦发生火灾蔓延速度快、波及性广等特点,以及电气火灾事故原因分析的需要,客观上要求消防监督机关的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消防设施建设,管理政策和制度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协调动供、用点单位,学校、居(村)委会、新闻媒体等部门,由政府进行具体分工,各负其责,形成链条式的工作机制,拓宽思路,立足预防,制定对策,重点加强宣传教育和加大检查、督促整改力度,以提高全民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一是,增强全社会抵御电气火灾能力为重点,以抓民众安全用电知识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形势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结合电力法律、法规和安全用电常识,把降低电气火灾的工作推向社会化、公众化。

2.3 电气故障的预防 针对电气火灾主要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各技术方面进行工作:①开展电气线路故障特性实验技术、电气绝缘寿命现场检测技术研究,制定电气线路防火设计规范;②制定电气线路火灾隐患和危险评估方法,工程实践中获取可靠技术依据,提出电气火灾危险性分类级别,提高评估的可靠性和可信性;③格局使用场所的需要,确定合理的电线电缆设计裕度,避免先天隐患。对危重场所选择阻燃、防火或耐火电缆,提高电线电缆的耐燃性并合理应用电缆开展技术及经济性深入研究;④对电气工程、改造工程安装产品和工程质量研究制定监督及科学的检验方法及技术规程。探索隐蔽线路发热区域检测的可能性,研制现场检测设备;⑤研究电气保护特性,合理选择电气保护级别,定期对电气保护特性进行核定,减少电气故障的发生;⑥研究短路快速分段方法和技术,尽早地设计和开发民用建筑或一般工业建筑早期短路分断电器,以降低故障发热能量;⑦研究电气配电装置接点过热探测和报警设备,降低接点接触不良或小规模过流引起接点发热的可能性;⑧研制短路电流抑制技术,采用新材料,提高短路时线路阻抗,缩小短路电弧能量,降低短路故障引起火灾的可能性。

2.4 电气火险隐患的检测 由于电气系统及所处环境的复杂性,要判断其当前处于何种火灾隐患状态,需要一整套综合性的防火安全检查方法和程序。对一定部位從不同角度交叉检查诊断,才能对隐患种类存在部位、性质、原因、危险程度作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而红外、超声传感器和计算机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在线检测、诊断电器装置过热和火花放电外在表征信号,提高了机遇和可能。

3 结束语

上一篇:高中周末作文400字下一篇:高中语文必备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