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就业信息

2024-08-23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信息(共8篇)

1.财务管理专业就业信息 篇一

信息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转)

我们信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我们接触的课程很多很广,它要求我们这个专业培养出来的都是社会上急需的复合型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所以我们能够有比别的专业更多的选择余地。我自己划分了一下感觉我们这个专业有三个大的方向:一是往计算机方向的;二是往管理方向的;三是财务会计方向的。然而这三个专业又可以细分为很多我们可以从事的相关行业,如:市场营销,会计,项目管理,物流,电子商务,软件编程,数据库,网站建立与维护,管理咨询,计算机网络等等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行当,所以大三这一年就是让自己找准好自己的发展方向,然后猛的向着自己所选定的方向发展的宝贵时间,俗话说的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要将自己的学习机会失去的时候再想着从头再来一遍,这是最为愚蠢的!

想考研的我想问一下大家为什么要考研?考了研对你以后的发展或者对你以后从事的行业有帮助吗?先搞清楚这两个问题,你再决定是否考研,如果是家庭的逼迫,或者是为了找份好的工作,我奉劝有这样想法的一些人乘早打消考研的念头,因为我可以说以你们大学这四年所学的和现在的能力已经足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因为有一些大中型企业宁可招该专业本科生也不愿意招相同专业的研究生,因为一来是本科生成本相比研究生底,二是有些岗位本科生本可以做得很好要研究生也是资源的浪费,三来也是研究生在一些企业依仗着自己是研究生完全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架子大,工资拿少了不干有情绪,一些稍微差一点的工作又不想干,自认为是大才小用。所以很多本科生毕业了不要慌只要自己真真正正的在大学里没有荒废这四年,你们完全有能力将一些研究生比下去!

信息管理

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信息收集就是对原始信息的获取。信息传输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因为信息只有及时准确地送到需要者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信息加工包括信息形式的变换和信息内容的处理。信息的形式变换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变换载体,使信息准确地传输给接收者。信息的内容处理是指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深入揭示信息的内容。经过信息内容的处理,输入的信息才能变成所需要的信息,才能被适时有效地利用。信息送到使用者手中,有的并非使用完后就无用了,有的还需留做事……信息系统

从技术上说就是为了支持决策和组织控制而收集(或获取)、处理、存储、分配信息的一组相互关联的组件。除了支持决策、协作和控制,信息系统也可用来帮助经理和工人分子问题,使复杂性可视化,以及创造新的产品,从商业角度看,一个信息系统是一个用于解决环境提出的挑战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组织管理方案。我们用“信息系统”这个词时,特指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系统。

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软件、硬件、存储和电信等技术为核心的人机系统。

就业方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系统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和信息机构从事信息(资源、系统和网络)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个专业打了个擦边球,管理和计算机二不像,想靠这个专业找工作的赶紧打住,自己找个方向学习才是出路。我是过来人。

我是一个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就听不少人说计算机专业不像几年前那么好就业了。我现在有点迷茫,我知道学习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必不可少的,可还需要学哪些实用的东西?各个与计算机专业的公司企业需要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哪些要求?毕业后都能从事哪些工作,大家能帮帮我吗?

我在一个计算机公司负责人事,我也是学计算机的,但后来改了,我负责招聘的印象最深刻,我们是在51job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找程序开发人员5人,网络工程人员5人,结果只两天时间,各收到将近500份简历,可见这类行业竞争有多强。太热不是好事,我建议现在还盲目认为计算机专业好找工作的同学要冷静了。你认为你自己的竞争能力真那么强吗?

计算机专业究竟是冷还是热

2007-11-06 13:46

近十年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国内很多高校里都是超级热门,深受考生和家长们的青睐。新浪网考试频道进行了一项题为“2007年高考,你准备报考什么专业”的调查(31208人参与),排在首位的是工学(24.0%),其中计算机专业预报人数最多。首届全国人才网络招聘大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按用人单位职位需求数来分,计算机专业排名首位;按求职者的专业分,计算机专业居于第二位。计算机专业由于其研究领域不断更新、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等优势,已成为我国高校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然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考试频道近日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共有4680人参加)表明,计算机专业以31.7%的得票率排在“滞销榜”第四位。

计算机专业究竟是冷还是热

一项调查显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排在首位,而另一项调查则表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两组对比鲜明的数据让我们感到矛盾,那么到底是调查出了错误,还是其中另藏玄机呢?

行业发展暗潮涌动

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形势及前景究竟如何呢?

首先,我国IT人才总量不足。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未来10~15年将是世界IT发展的重要区间。今后五年,我国将在信息产业方面投资5000亿美元,市场规模将比2000年翻一番,继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4.5%提高到8%。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00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40万人以上。

其次,市场需求不平衡,在IT行业发展艰难。目前IT业主要就业方向有软件开发、技术支持和网络服务等。比较而言,软件开发工作更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职业发展空间大,但进入门槛相对较高;网络服务的人才缺口较大,进入门槛不高,但职场发展空间有限;技术支持人员工作传统,起点也比较低,个人发展同样有限。

其他行业需求很不平衡。我国有1023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截止2005年底,我国大学和软件学院在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总数超过90万人。供应总量并不少,但在具体领域需求很不平衡。通信业的需求明显下降;金融业和运输业竞

争激烈;传统工业的需求持续增长;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还有就是计算机专业教师缺编严重。区域需求差异显著。北京、上海、深圳等热门城市就业的比率逐渐降低,对计算机人才的接受能力逐渐下降,需求标准逐渐提高,对普通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相对饱和。而信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需求大量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最后,就业竞争激烈。买方市场已经形成。随着IT泡沫的破灭,众多IT企业不断调整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把辽宁省2006年5月份高校毕业生最新统计信息与人才市场发布的该省一季度人才走势分析图作个简单比较不难发现,人数最多的计算机专业在人才需求中仅位列第三。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用人单位普遍提高门槛和降低起薪。社会需求愈来愈向名牌大学集中,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地方大学计算机专业就业率为60%~80%。专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次就业率低于50%。地方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就业受冲击也越大。

扎堆导致贴身竞争。北京和上海对IT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但是供应量也很大,市场也日渐饱和;而一些二级城市比如成都、重庆、武汉虽然也有大量的需求,但是学生多不喜欢留在那里。即使这样,今年上半年重庆市 局欲招录1名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的人员,考录比例仍高达109:1。2002年全国电子信息类学科共招生44.3万,随着2006年及其后数年毕业生人数剧增,计算机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等相近专业间挤占就业岗位现象将更加突出。

说说就业的环境吧,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中国软件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2005年中国软件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907亿元,增长率达到33%。2010年左右,中国软件产业将步入成熟期。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一定数量、结构和质量的IT人才队伍是IT产业发展的支撑,一个国家的IT人力资源储备、IT人才培养及使用状况决定着该国IT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也可以说,IT产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IT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走向IT产业大国和强国的前提条件。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会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聚集各种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制约,在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现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加强创新,促进IT产品更新换代,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并进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所以,无论是从大的方向讲,还是从小的方面讲,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IT人才都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这两个方向是不是矛盾呢?其实不然,我想这也是计算机专业连年扩招的原因吧。据统计,中国当前软件从业人员3/4以上来自于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与软件相关专业,来自职业技术学校及各社会培训机构的软件从业人员尚不足总数的1/4。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中国软件人力资源主要来源于高校及科研机构,这恰恰是形成中国当前软件人才结构不合理、应用型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软件人才的供大于求只是个表面的现象。因为中国高校普遍存在软件教育脱离实际,无法学以致用,很多十几年前的教材,现在的高校生还在学习。高校教育的稳定性与软件产业的急速发展不能相互适应,社会缺乏的是有实际能力,能实际动手操作型的软件人才。市场需要的是计算机专业人才,而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才会有抱怨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说法。解决办法还是靠自己吧,大学四年,不要像上面说的无所事事,对自己的专业有所熟悉并且精通一个方向,相信前途会是美好的。

计算机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1、网页制作,将来去网站工作!

2、学习3D MAX等软件,去作动画!

3、学习美术设计!

4、网络,将来考个CCNA,去专业组网!

5、在保证能顺利毕业的前提下,去疯狂玩游戏,做个职业玩家或做一个或几个网络游戏的GM。

6、做程序员,搞软件开发。

当然看你自己对计算机哪方面感兴趣,然后再去发展自己的爱好......一定会成就一番辉煌

电影《铁窗边缘》

出品人:翁鹏监制:鸡吧M

导演:陈涌涌武术指导:谷念萍

主演:翁鹏 陈涌涌 谷念萍 鸡吧M 肛肛

友情客串: 大伯 丝丽 周*鹏 烂HI人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有些好笑。不就练了一天摊,至于吗?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市场开拓来说,纵使你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如果你突破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迈不动步、开不了口,终究还是百无一用。

2.财务管理专业就业信息 篇二

一、财经类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总体情况。从表1 可知,2010—2013 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2.71%、89.80%、89.32%和95.65%,其中2013 年最高,高出2012 年6%左右,也比平均就业率91.77%高出近4%左右(考虑到公务员等正式录用都是在年底才有结果,这里的就业率是以当年12 月31 日为统计截至时间)。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岗位类型。由表2 可知,从事财务管理岗位的最多,达到37.35%,超过1/3;其次是市场营销和其他岗位,平均分别达到19.05%和14.29%;而从事数据库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和软件开发岗位的相对较少,平均分别为8.96%、12.89%、7.28%,三个岗位合计为29.13%,不到1/3。

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行业分布。从就业行业分布看(如下页表3 所示),非IT企业人数最多,平均达到54.34%,超过半数;其次是事业单位和IT企业,分别平均为17.09%和16.81%;平均有8.4%考取公务员;其他平均只有3.36%,也就表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考取研究生比率不高。

二、财经类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定位难。首先是受中国教育体制限制,政治、思想教育等非专业课程学时占比过高,相应造成专业主干课程课时少缺乏深度,教师教学仅停留在“蜻蜓点水式”的表层,缺乏深度,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毕业后不能具有较强的任职能力和发展后劲。其次是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各项知识衔接不好,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与技能“两张皮”,使人才培养很难达到“复合型”人才的标准。这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数据库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和软件开发等三个岗位不到1/3 的根本原因。

2.教学内容整体更新迟缓。首先是教材,虽然我们正处在大数据等信息海量产生的时期,但从全国看,由于整个专业发展较慢,具有专业特点且实用的教材相对稀少,而能够贯彻全课程始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更为缺乏,这极大地影响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水平。其次是专业教师,当前财经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师基本来自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和领域,知识更新慢,管理学、经济学等交叉性知识不足,知识广度不够,缺少实践经验,无法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方式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

3.教学方式方法缺乏创新。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多数课程的学习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虽然也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但还是单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保姆式”教学为主,缺乏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缺乏案例教学、论文式和讨论式教学的支持,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4.学生社会实践及动手能力不足。课程体系沿用“基础教学+ 专业教学”的模式,课程内容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造成了学生是“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中的侏儒”的局面,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际上,据调查,30%左右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三四年后,还不能明确自己到底是偏向技术还是管理,仍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模糊不清,对就业前景持悲观态度。

5.学科专业宣传力度不足。在求职时,很多招聘管理岗位的单位将财经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当作学计算机的,而招聘计算机岗位的单位将他们归为管理类,使学生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局面。

三、对策及建议

1.制定多模块的培养方案。单一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需求,必须科学合理地细化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实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培养方向上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及能力,可以制定信息管理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服务管理、电子商务应用等多个模块的培养方向。

2.课程设置中突出财经类院校特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下的三级学科,并将管理科学作为自己的学科基础,它的研究对象是高效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一个组织进行管理,更强调信息的组织管理与决策应用。同时,课程设置中要突出财经类院校特点,因为超过1/3 毕业学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突出重点,增加财务管理类课程,对学生加强信息组织与管理以及财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训练。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素质是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首先要结合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对原有专业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增加其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国际金融等经济管理类知识,熟悉经管领域实际的业务流程,掌握行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理解行业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成长为既懂计算机技术,又具备经管领域行业知识和实践研究能力的实用人才;其次是直接引进高水平人才,如专业博士、教授等。

4.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首先可在课堂教学中多增加实例的讲解,注重研究现实问题,强化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其次可在社会实习中可结合统计调查、专业实习中可结合信息经济学、毕业实习可结合信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来完成。目的是要求学生认识社会,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学从“知识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转变。

5.加大专业宣传力度。首先是建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宣传平台,如建立能超级链接到校园网的专业网站等;其次是树立良好外部形象,如教师带领学生团队,承接各类企业信息调查、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采购项目等,对外树立教师和学生技术过硬、诚信踏实的工作作风形象,达到口碑宣传的效果;第三是内部宣传,一是鼓励科研能力强、项目任务多的教师,在学生中开展专业讲座,在展示为社会服务取得的成果的同时,吸引部分学生进入研究团队;二是邀请部分毕业后事业取得成功的学生,回校开展讲座,介绍经验,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更好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四、总语

3.财务管理专业就业信息 篇三

【关键词】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对策

一、前言

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交叉型专业,在实际教学和管理中发现,本专业一些学生经常反映一些问题,比如,学习的专业内容太多太杂、专业技能学习不精,管理也学得不好,好像学了很多知识,但又觉得就业时都用不上,对今后的就业十分迷茫。实际上,由于是一个交叉学科,一些学校在专业设置时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到底将该专业放在计算机专业里还是应该在管理专业里,也各有说法。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复合型专业,各学校也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方向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一些专业教学目标里看,本专业具有综合性、边缘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重点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作为学校应该认真研究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和优势,围绕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尽早树立职业方向,为毕业就业打下基础。

二、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学习和就业情况

1.课程内容多而杂,学生就业方向迷茫

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管理和技能要求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涵盖了管理学、经济类、计算机等各方面的知识,而各块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理论,内容不够系统,有些课程甚至只是让学生有个初步了解,学生很难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到了大三都不太清楚自己的专业目标,感觉做管理知识不够,做技术自身技能又不精通,就业方向很迷茫。

2.缺少实践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不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校内可以开展一些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和实践。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对于所学的管理类、经济类的知识实训较少,特别是管理能力的训练,因缺少实践锻炼,学生普遍缺乏管理人员需要的组织协调和沟通交流能力。因此在就业时出现专业技能比不过计算机专业,经济知识比不过经济类学生,使得学生就业信心不足,就业压力较多。

3.就业实习机会不多,就业能力有待提高。因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课程交叉较多,他们在毕业上岗前很少能够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有的学校也想方设法联系了一些单位,但因专业对口情况不理想,很多学生也不愿意前往实习,因此导致学习内容全而杂又都不精且实践能力较差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很难满足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因而也就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三、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对本专业的认知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新兴的专业,是一个新兴复合型专业,无论是学生、教师和社会对其的认知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是对本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定位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作为一个复合型专业,其教学体系、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中形成的,当前由于时间短,没有可以参考的现成经验,都是在摸索着不断提高。在教育部的专业指导意见中,确定了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明确确定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三大学科的基础。但是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各高校由于学科专业建设不同,培养计划也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很大。

三是学生对专业学习认知不足,没有规划好学业。很多学生在新生入学时对本专业没有系统的了解,学校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没有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做好科学的学业生涯规划,导致一些学生大学四年比较迷茫,没有抓住学习重点,导致毕业就业也比较迷茫

四、提高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专业教育。从目前教学和学生就业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反映是专业学习内容太多、太杂,感觉没有其他普通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技术方向明确。实际上,该专业有它的优势,它是一个交叉型专业,从当前就业的方向看,学生可以适应多种工作岗位。从目前社会需求看,复合型人才才是未来企业需要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因为既懂管理,又熟悉技术,一专多能,再经过企业锻炼,必定成为今后企业的骨干。因此,课程多而雜也是该专业的优势。所以要求高校应提炼专业特色,加强专业教育,融合教学内容,为社会培养适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专门人才。

2.引导学生积极学好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作为一个复合型专业,需要掌握多门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如今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也才能很好解决企业生产和管理中遇到的各类专业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正视专业教学课程的要求,积极做好个人学业生涯规划,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合理安排好学习和实践,掌握更多更广泛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3.注重培养和锻炼个人综合能力。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是集管理、经济、计算机于一体的复合型信息人才,在校期间除了要学好专业技能外,对于今后走进社会需要的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也需要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课余时间加强锻炼,以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因此,在校期间,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类学生组织,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等,积极与社会接轨,主动与他人接触和交流,不断拓展自身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努力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总之,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复合型的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这需要学生积极看待专业发展的优势,需要学校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需要企业能够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锻炼机会,相信不久的将来,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定能发展的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潘旭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2005(02).

4.财务管理专业就业信息 篇四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各个学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专业都有所不同,偏重计算机技术,涉及管理范畴,确切的是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类信息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原理、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综合作业、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实训、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等课程。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具有硬件组装与维修、软件开发、系统维护、信息统计分析与处理、网络运行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计算机与信息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能力、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维护能力。

5.财务管理专业就业信息 篇五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概况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由原来的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信息学、农林信息管理这五个专业合并而成。我国教育部为规范本专业的发展,在1998年7月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上述5个专业统一命名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并从1999年开始正式以这个专业名称在全国范围内招生。根据2006年在张家界召开的全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计研讨会上获悉,截至2005年末全国共有403所高校已经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自1999年招生以来,一直是全国理科热门专业之一。在各高校的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入取分数中,信息管理专业的入取分数线一直最高,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我校的信息管理系于2001年7月成立,并于当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如今已有两届毕业生,共有8个班253名在校生。信息管理系已毕业的05届和06届学生的就业率,位居当时全校52个本科专业的第一名和第三名。考上研究生和公务员的比率,05届为14.8%;06届为21.2%。01、02、03级获得过沈阳师范大学学风优秀班级、优秀团支部等称号,有多名同学获得过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奖项。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性质

我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本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

毕业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是: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是: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二、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生就业方向

1、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计算机科学知识和应用技术,具备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能在国家各类管理部门、工商企业、教育、科研、金融、图书情报等单位承担信息管理工作,1

从事各种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的综合型、实用型高级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概括而言就是:培养在各单位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的人才。信息资源管理人才,主要是指从事信息的获取、整理、存储、加工、传输等方面的人才;信息系统建设人才,主要是指从事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等方面的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信息资源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这两个方向是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而信息系统是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言以蔽之就是:培养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支持下的信息系统建设人才。

2、本专业的职业定位

本专业毕业生应从事的职业是:在国家各类管理部门、工商企业、教育、科研、金融、图书情报等单位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工作。这个职业国外叫做信息主管(CIO),而国内叫做信息中心主任。

大学毕业生成为信息主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开始可从事信息系统的维护和一般性的信息处理等工作,而后可承担系统分析师、系统设计师等中层信息管理人员,其后才能晋升为信息主管工作。

3、信息主管的主要工作和职责

一个单位的信息主管所应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1)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3)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

信息主管的主要职责是:(1)参与高层管理决策;(2)制定信息部门的发展规划;(3)负责开发和管理信息系统;(4)管理信息资源;(5)管理信息部门的日常工作。

4、信息主管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要成为各单位的信息主管,需要具备很多知识和能力,但首先要具备管理科学知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信息主管,需要具备一般的管理者所应具备的决策与规划能力、分析与组织能力、沟通与协调等能力,还要具备作为信息领域专业管理者的技术素质,如:掌握信息的获取、整理、存储、加工、传输等方面的技能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信息系统方面的技能。因此,要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具备上述信息主管所应具备的管理能力和技术素养,既要学习管理科学知识也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专业人才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技术型的专业人才,后者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

5、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为了使本专业学生能够胜任将来所要从事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本专业学生

应在大学期间主要学习三方面内容:一是由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等课程组成的管理学科知识;二是由数据库、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和编程语言等组成的信息技术;三是由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分析与决策等课程组成的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6、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致可分为三种:信息系统开发工作、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咨询与服务工作。

(1)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可在信息系统开发公司就业,如金碟、用友等都是著名的信息系统开发商,中小型的开发商也有很多。

(2)信息资源管理工作。这项工作遍布各行各业,几乎所有的组织机构都已经或即将成立独立的信息管理部门,有的称为信息中心,有的叫信息处,还有的叫信息办,不管怎么称呼,其职能都是负责该组织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正常运行,这些部门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信息系统咨询与服务工作。信息系统咨询与服务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是一个中介性质的行业,它独立于系统开发商,为企业等组织提供关于信息系统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公司犹如雨后春笋将会不断出现。

(4)信息管理专业研究人员

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通过考研等途径,从事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教学或理论研究等工作。

(5)IT企业市场营销人员

(6)IT企业行政管理人员

(7)IT方面的公务员

(8)IT企业培训教师

软件学院信息管理系

6.财务管理专业就业信息 篇六

一直以来, 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 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在几年前的就业市场曾经遭遇过低谷。目前, 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类专业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落后的传统课堂教学之间的矛盾;在校大学生只学习理论知识, 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矛盾;教师注重传统教学, 缺乏工程实践背景的矛盾;在缺乏和企业的有效沟通下培养的学生和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矛盾等等。

为了解决以上的矛盾, 必须先着手回答两个问题, 首先, 信息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其次, 这些素养该如何养成, 学校应该实施怎样的教育措施?

2 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历时一个月的时间, 对近万名毕业生进行调查, 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统计软件, 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发布了一份《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 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依然最受求职者关注, 其次是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反道德修养、组织能力、独立能力、协作能力、进取心、刻苦精神与工作热情等被用人单位与社会所看重的基本素质, 却被求职大学生相对忽略。

这说明目前我们高校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上与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单纯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生优秀程度的判定依然体现在学习成绩的高低上, 必然会忽略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 学生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

3 目前本科院校信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模式与存在问题

建立专业实训基地, 让一部分企业走进来, 一部分学生走出去, 深入了解和学习真实的企业文化和企业需求, 掌握现实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明确写道: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

3.1 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模式

以兰州工业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为例, 从2009年开始, 对信息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学院先后与北京行知汇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安鼎力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等十余家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签署了校企合作战略协议。

除了让学生走出去进行课程综合实训外, 学院与企业进一步合作, 将一部分课题引进校园, 由校方提供场地, 企业工程师进校指导, 将企业的软件工厂概念引入学校, 通过“项目引入、文化融入”的方式, 由企业工程师现场指导学生实训, 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 实训基地对学生的培养方法

从2010年起, 软件工程学院每年都会安排一年级学生赴西安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10天的校外实习。由于一年级新生, 对专业课学习最多的就是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 因此, 在校外实训期间, 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 逐层深入, 系统掌握语言工具的使用, 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十分有益。同时, 学院也会安排高年级学生根据专业要求去校外进行相应的实训。从反馈结果来看, 学生普遍认为在专业机构进行实训, 能够更强烈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 更有效地形成团队协作的意识, 更能够增加对已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3.3 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实训基地的建设普遍受到学生的肯定和好评,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各地政府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主体作用有待提升。

建立专业实训基地, 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搭建合理有效的沟通平台, 使用人单位能够及时发布需求信息, 学校根据需求信息及时修改培养方案, 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始终紧跟着市场的步伐, 是极为重要的。通过政府牵头引导企业和学校之间, 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合作, 建立更加适应双方需求的校外实训基地, 对两者而言是互利共赢的。

(2) 学生在校外实习周期短。

学校从学生安全、实习费用等综合因素考虑后, 现在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的时间平均每次只有十天左右, 显然, 如果想要深入系统地进行专业实习, 这样的时间是不够的。

(3) 跨行业、产业的校企合作尚未有效开展。

信息类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十分广泛, 通信、软件、金融、交通、医疗等领域对信息类学生都有需求。可是从当前建立的实训基地来看, 绝大多数仍然是和计算机相关的企业合作。如何进一步拓展实训基地的领域, 实现跨行业、跨产业的融合也是未来实践需要考虑的问题。

4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类专业实践基地的思考

根据信息类专业的工科大背景, 通过近几年来的教改实训表明, 培养一名合格的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 必须理论课程和实践训练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学生经过校外和校内的综合实训后, 不仅增强了工程实践意识,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掌握了工程文件的规范化书写和归档, 而且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使用,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基础。目前来看, 信息类专业实践基地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 还应加强以下几点的建设。

(1) 建立更完善的学生校外实训管理制度。

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学习实践是方法, 管理制度是手段, 不仅要有好的方法, 也需要完善的管理手段来配合。因此, 和企业进一步沟通, 达成管理上的一致。对校外实训表现优异的同学, 可以通过一定方式予以表扬和奖励。对纪律性较差, 没有按时达到实训效果的同学, 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分。

(2) 利用校企平台积极有效开展毕业设计工作。

毕业设计环节是信息类专业在校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门课程, 毕业设计也是考查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综合运用的最后一道关卡。如果能够结合企业实际的课题和项目, 开展大学生在校的毕业设计, 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部分课题研究, 并在现场进行毕业设计, 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 而且也能在设计中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又丰富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了解了学科发展最前沿的动态, 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经过这样的毕业设计环节, 能够使学生缩短在单位的适应期, 实现多赢的目的。

(3)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信息类专业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教学资源, 加大开放实验室力度, 建设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将教师的一部分科研任务分解, 使优秀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创新平台的建设便于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创新实验, 高年级学生可以带动低年级学生, 通过传帮带形成良性循环, 逐渐形成大学生创新团队。创新团队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创新团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5 结语

在当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下, 如何提高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符合市场对学生的需求, 是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文章经过两年多的调研, 结合兰州工业学院软件工程学院学生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实际, 分析了目前信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实训后的反馈意见, 提出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类专业实践基地的思考。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完善学生校外实训管理制度、利用校企平台积极有效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和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建设等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信息类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4) :62-66.

[2]崔立功, 赵大一.校企合作共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模式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2 (7) :243-245.

7.财务管理专业就业信息 篇七

关键词:中职;信息资源库;优化管理

一、中职生就业状况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革,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用工需求量日益增加。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659.0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636.40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56%。其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537.72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19.70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65%;虽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很高,但就业稳定率非常低,这加剧了企业的用工荒和岗位空缺。

笔者以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就业的702名2008-2010级毕业生和78家相关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跟踪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从毕业生方面来看,就业过程中主要存在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追求高薪、轻视后续发展;不能吃苦耐劳,没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工作中人际关系感到无所适从,产生畏惧心理等问题。因此,做好中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十分重要。

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试图通过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的改革尝试,来阐述它对中职生就业的作用,尤其是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目的。

二、中职学校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的内容

就业信息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信息,二是学校和学生信息。

企业信息是指用人信息,是推荐就业的前提。它包括企业用人数量、工作岗位、工资薪酬、工作时间、福利待遇、教育培训、企业背景、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等信息。

学校和学生信息是企业选择用人的依据。它包括学校基本情况、专业特点、学生整体素质等;学生信息,如学生个人基本情况、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等。

目前中职学校常规的就业信息管理,大都是将学校搜集到的企业用工信息直接张贴或是发布给学生即算完成,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就业率高,但稳定性低。

三、优化就业信息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企业信息资源库。

1.广泛收集企业信息。

一是主动深入到用人单位去采集信息,与各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二是从各地的人事部门和人才市场中获取信息;三是学校全员行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四是通过新闻媒体以及信函、网络等方式获得就业信息。就业指导部门要将获取的就业信息即时进行发布,发布内容包括用人单位情况介绍、用人条件、工资待遇等,让毕业生自主选择。

学校成立相关机构:①组成信息小组,收集、甄选就业信息,提高毕业生查找相关信息的效率;②成立就业信息分析、统计小组,成员由相关教师担任,负责对信息收集小组的就业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和甄别,然后有针对性地发布就业信息;③就业信息的跟踪小组,负责对本校、本班学生投递简历的情况做好登记,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④就业网站,加强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网上进行快速的“双向选择”创造条件,保证就业渠道的畅通。

2.分类整理信息。

在前述广泛搜集企业就业信息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这些信息,剔除对学生无用的信息,再进行科学地分类整理,如表1所示,可按招生企业的地域、性质类别、行业类别、所需的专业和岗位类别、工资薪酬情况进行分类,也可按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或特殊需求进行分类,以满足学生对地域、企业性质、行业、岗位和工资薪酬等的需求和企业的需要。

3.研究开发企业信息资源库。

在进行上述信息整理、分析过程中,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即时进行更新,及时和学生交流。因此将这些信息利用信息化技术处理,开发信息资源库就是最好的选择,它利用校园网、多媒体、电子屏幕等形式能及时、快速地和学生交流,实现信息高效快速流动,甚至还可以实现与其它学校的信息资源共享。

(二)加强学校宣传、树立学校品牌。

学校品牌、知名度的建立与推广,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的效果与效率,因此在进行就业信息的管理时,也需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其流程可以与建立学生信息资源库同时合并进行。

(三)建立学生信息资源库。

学生在校期间的信息材料,记载着学生成长经历、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个人特长等各方面信息,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学生资料信息的收集可采用入学填报、定期修改、调查(如表2所示的调查表)等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生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籍贯等信息;学业情况;行为表现情况;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学生的心理素质情况;学生技能水平情况;社会活动情况及效果,学生在校任职情况及评价;信用情况以及企业的其它需求等。

(四)建立就业信息开放平台。

就业信息平台包含两方面工作,一是指导教师平台,二是资源信息化平台,即前面所建立的两个信息资源库。

1.就业指导教师平台。

通过就业指导教师平台,能使这些就业信息经过指导教师的吸收、消化后转化为学生就业的有用信息。因此就业指导教师的平台建设,应包括了学生班主任、骨干课任教师、学生管理部门人员、就业管理部门人员、学生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相关计算机程序开发人员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等。

2.信息化平台的建立。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融合相应学生就业资源库,即将前述的企业信息资源库、学生信息资源库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库,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相关企业开放,真正实施快速、高效、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实现高就业率和高稳定就业的局面。

四、方案实施前后学生就业情况对比

通过优化管理学生就业信息方案的实施,学生在高就业率的背景下,成功实现了就业的高稳定性,表3列举了该方案实施前后跟踪调查某中职学校500多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五、结论与分析

(1)高的一次就业率既是市场的需求,也是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的优势所在,通过优化管理就业信息资源库后,高就业率一直保持,历年的一次就业率都在100%。

(2)从2008届和2010届毕业生的用工企业数来看,相差不大,企业类型和需求也基本一致,而学生入学时的基本条件是越来越差,但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程度却大幅度提升,这说明了学生和企业,通过全面、细致的信息资源库,都找到了双方满意的对象,都是自己所需要的和喜欢的,企业能留住学生,学生也愿意在企业工作,真正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

(3)一次工作年限和专业对口率的大幅度提高,也得益于就业之初学生、企业双方的深入了解,这正是通过学校的就业信息资源库才能实现的。

(作者单位:朱文生,安徽化工学校;储则中,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杨梅,陈宝森.浅论开展职业生涯指导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企业家天地,2008,(2).

[2]陈嵩.上海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8-2-14.

[3]郑桂年,贺湘辉.职业规划与成功就业[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

[4]王滨有.中职学生就业指导研究探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5]李东.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邝孔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8.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排名 篇八

 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4.5.6.7.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8.9.10.11.12.工程结构分析 13.14.15.16.17.计算机软件 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 40.41.42.43.44.45.医学信息工程 46.47.48.49.50.资源科学与工程 51.52.53.54.55.信息与通信工程 56.57.58.59.60.食品科学与工程 61.62.63.64.65.地质工程 66.67.68.69.70.测控技术与仪器 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

 84.85.86.87.88.89.数字印刷 90.91.92.93.94.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95.96.97.98.99.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100.101.102.103.104.矿物加工工程 105.106.107.108.109.生物功能材料 110.111.112.113.114.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

 128.129.130.131.132.133.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134.135.136.137.138.真空电子技术 139.140.141.142.143.刑事科学技术 144.145.146.147.148.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149.150.151.152.153.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154.155.156.157.158.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 172.核生化消防

上一篇:生育保险申领案例下一篇:承揽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