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10-25

《寓言二则》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共11篇)

1.《寓言二则》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相信自己  挑战自我          学会协作 享受快乐

北师大版  六 年级    语文科(上)《寓言二则》导学案

班      级 六年级 课题 《寓言二则  》 课 型 问题解决课

主备课教师 樊元元 授课教师 樊元元 备课时间 9月

预设上课时间 、9、18 教学准备  三单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性很强的寓言,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东施效颦》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楚王好细腰》说明刻意追求--适得其反。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借助译文,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寓意。

2.朗读,诵读古文寓言,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品味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及含义深刻,给人启迪的语句,增强语言感受能力。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学生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提高生活品味。

3.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

1、熟读成诵    2、反复诵读 ,理解感悟。

情感与态度价值

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人。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寓言和寓意熟读成诵。

2.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3 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4.用心领会作者写作意图,联系历史上的人物进行评论,鼓励学生多元思维。

程 教学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激情

导入

检查

预习5分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美与丑”,生活中我们能发现许多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行为、美的心灵,同时也有一些丑的事物和行为。那么,什

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二则》从中来感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1、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引导学生读文,了解课文背景资料。              1、交流预习中发现的难词。2、小组互读,指名朗读,教师随时纠正字音、停顿。 3、看译文与原文对照。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自主

学习

合作

交流

多元

展示 30分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楚王好细腰》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和“楚王好细腰”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适时点拨。 1、各组学生激烈讨论。

2、各小组学生积极展示,其它同学互相补充。

小结

归纳

训练

拓展

5分 同学们,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和大臣们的丑陋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我们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美。 概括总结, 请同学们查找自身和身边类似“东施效颦”的事例,思考“什么的真正的美?”(结合事例) 再读这篇寓言,去体会一下寓言的情境,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或表演的方式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寓 言  二  则

东施效颦      西施颦     生搬硬套

东施效     事与愿违

里人避

楚王好细腰     起因    好士细腰

经过    以一饭为节        祸国殃民

胁息带 扶墙起     举止丑陋

结果    皆黧黑之色

《寓言二则》学生学习活动单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樊元元

导读检测

同学们,请拿起课本,一边读,一边勾画,并做出相应的批注,阅读至少三遍以上,然后认真思考并查阅相关资料,请认真完成下列各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吧!试一试,你一定行哦!

一、整体感知:

《东施效颦》选自         ,他是           之一,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写了 ,《楚王好细腰》选自 ,他是

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

二、基础知识:

1、我认为难写的字有: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效颦(   )     挈妻子(    )     捂着(    )

比期年(    ) 胁息(    )     屏住(    )

3、我认为重要的词语有:

(至少写8个)。

4、通过文言文与译文对比,我知道了下面字的意思:

颦: 病心: 里:

亦: 挈: 妻子:

去: 走: 好:

节: 带:比:

期年:

三、我的发现:

寓言故事一般都是通过一个 ,告诉我们一个

四、读文质疑:

我的问题

我的解决方法

我的解答

小组问题归纳

问题生成评价

同学们,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完成下面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展示吧!

问题一:《东施效颦》中的东施为什么皱眉?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

问题二:西施皱眉捧心的样子为什么美?丑人皱眉捧心的样子为什么丑?

问题三:《楚王好细腰》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起因:

经过:

结果:

问题四:这两则寓言故事各告诉你什么道理?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东施效颦》告诉的道理:

我的感受:

。《楚王好细腰》告诉的道理:

对我的启发:

训练巩固评价

亲爱的同学们,敢于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请认真完成下列各题,相信自己一定行哦!

一、比较组词。

误(    )  皆(     )摒 (    ) 频(     )期 (     ) 挈(     )

捂 (     )   谐(     )屏 (    ) 颦(     )斯(    )挚(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

(2)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

三、开心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二疑邻人之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天雨墙坏。(        )(2)暮而果大亡其财。(         )

2.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同伴评价           组长评价           老师评价

[《寓言二则》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2.《寓言二则》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那年春天,父亲(李大钊)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dāidài)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么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燒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zhezháo)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的反义词。

清楚( )严肃()

3.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4.用“ ”在文中画出这段的中心句。

5.这段主要表现了(选对的打√):

A.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

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三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两个人向弈秋学习下围棋,由于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全班讨论解决,老师辅导。

2、逐句理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其一人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听得很专心,只要是弈秋说的,他都听。)

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讲着,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象着拉开弓用箭射天鹅。)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但是不如他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3、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体会文章中心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2、请大家谈谈学习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四、背诵课文

4.《寓言二则》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70-71页主题情景图“买文具”,认一认,填一填。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重点:1、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2、掌握元角分的关系。

3、体会一元的币值。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人民币之间的正确兑换。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要购买这些文具需要什么?

3、揭示课题

二、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

2、看“认一认”

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

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3、游戏

我举你认,我说你举。

三、开展换币,购物活动。

1、说说元角分的关系

2、进行换币活动。

3、那一元能买多少东西呢,我们来开展一项购物活动。

出示主题图,图中文具个卖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完成71页练习。

四、填一填

独立完成

五、本课小结xkb1.com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有什么用处?

2、买衣服

教学内容:教科书72页主题图,认一认,说一说,73页练一练和数学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体会人民币的用处。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教学难点:能正确清点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看人民币认读。

2、听币值,找出或组成相应的人民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主题图,理解图意。

2、提问

想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人民币支付吗?

你有别的办法让付钱更简单吗?

(用大额人民币)

三、认识大额人民币

1、说说自己认识的大额人民币

2、师举生认

四、开展购物活动

1、交流,大额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下面老师要看看谁会用这些大额人民币购买主题图中的衣服。

3、抽生购物

4、同桌互相进行购物活动。

五、练一练

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讲故事

感受银行和储蓄功能。

七、本课小结xkb1.com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去商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元角分单位间的换算,掌握最简单的元角的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元角单位间的计算。

教学难点:元角单位间复名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xkb1.com

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元、角、分及其相互间的简单换算,而且也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为此,本节课创设一种购物的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今天这节数学课呀,我们的好朋友小淘气也来了,请看。(课件出示:我是小淘气,我要和大家一起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你们愿意吗?出示第72页的图。)

1.活动一:

(1)小朋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老师都看得有点眼花缭乱了,这里有你需要的东西吗?你需要什么东西?买这些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价钱,并且注意指导他们对计算过程的思考,提示大家,相同的单位相加,即元和元加,角和角加。)

(2)该怎样付钱呢?请小朋友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钱来试一试。

还有不同的付钱方法吗?

(3)小组内讨论,互相说说自己要什么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并且付钱。

(4)刚才在购物广场买东西的时候,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小淘气心里非常高兴,他现在给大家出了6道题想考考大家,看谁写得又对又快。请打开课本第72页填一填。(放一段音乐。)

填空后大家对题,并且注意纠正错误。

2.活动二:

就要到了,小淘气要到游乐场去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一段录像,内容是小朋友们在游乐场玩的欢快场面。)

碰碰车13元,跳跳房9元5角,空中飞人15元5角,抬花轿7元,小朋友,如果你有20元钱,你想做哪些游戏呢?你的钱够花吗?

(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汇报。教师注意提醒学生20元钱的限度。)

3.活动三:

(1)小朋友们,小淘气有一个新的想法想要告诉大家,你们想知道吗?

请大家讨论一下,给自己的店起个什么名字?再选出一个售货员。

咱们的货物就在课桌斗里,请你们拿出来吧。

店名有了,售货员有了,货物也有了,万事俱备,咱们开张吧!请大家轮流当顾客,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售货员和其他小朋友注意看看他付的钱对不对。

(2)小朋友,我们到兰猫专卖店去看看吧,你买了什么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钱?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元、角单位的计算,在计算上要注意相同单位的数才能加在一起,如果整角数已满十,要把10角换算成1元。

板书设计:去商店

买牙膏和奶糖:2元6角+6元5角=9元1角

买书包和铅笔盒:38元+12元=50元

买铅笔和钢笔:3元7角+1元2角=8元9角

第四课时应找回多少钱

教学内容:人民币元、角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人民币元、角单位间的换算及最简单的元、角单位间相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元、角单位间的计算。

教学难点:单名数减复名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复习:

5角+2元4角=14元9角+1角=

3元+8元=100元+82元=

27元4角+10元2角=1元-8角=

二、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

1、说一说每件物品各多少钱?

2、根据统计表要求填一填、

(1) 乒乓球拍9元,付出了10元,从付出的10元中去掉买乒乓球拍的9元,应找回1元。

(2) 跳绳的价钱是6元5角,付出的钱是1张5元和1张2元,合起来是7元,去掉6元还剩1元,1元-5角=5角。

(3) 乒乓球是7角钱,付出2元,应找回多少钱?

(4) 足球18元4角,付出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

(5) 乒乓球拍和乒乓球一共用多少钱?付出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

(6) 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多少钱,付出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

小组活动,用不同方法计算。

三、数学游戏:小小百货店

小组活动要求:1、每人准备2~~3件小物品,标上价钱,进行分类,组成小小百货店。小组内同学轮流当售货员。

2、顾客用附页2中的钱,到小小百货店购物。

四、课外作业:回家后和妈妈一起玩付钱、找回钱游戏。

板书设计:

应找回多少钱

10元-9元=1元

5元+2元-6元5角=5角

2元-7角=1元3角

20元-18元4角=1元6角

10元-9元-7角=3角

5.《寓言二则》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宋国有一个农夫,总是担心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帮助禾苗长高了,可把自己累坏了。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已经全都枯死了。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人们常用的一句成语,也作“拔苗助长”,它的出处就是这则寓言故事。它告诉人们:任何事情都有它们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不能违背它,改变它。违反了客观规律,光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情,尽管用心是好的,但结果必然碰壁,把事情办坏。

在这则故事中,“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一句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起因。“苗则槁矣”则交代了故事的结局。“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寥寥数语便刻画出写了“宋人”疲劳奔忙,自以为是的愚蠢形象。特别是“芒芒然归”的疲惫不堪与“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的得意洋洋、自以为有功的鲜明对比,以及两次使用的感叹号,都更加突出了宋人的蠢笨,可笑、可气、可叹。课文没有具体描绘宋人揠苗的具体情境,而“其子趋而往视之”几个字里又包含着几多无奈,几多心疼,几多焦急„„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讲的是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航行’,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这个故事后来也演变为人们常用的一句成语,用来讽刺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这则寓言一共三句话,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接着点明找不到宝剑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发表了议论——“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此为原因;作者因此大发感慨——“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揠苗助长”、“刻舟求剑”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在今天的生活中,违反规律、急于求成、不努力做事却心存侥幸的人和事依然存在。因此本课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教学建议: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并不是很多,课程标准在高年级的阅读要求之一是:“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因此,学习本课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一是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二是对照注释或通过查阅工具书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三是明白故事中所揭示的道理。

1、教师范读,让学生试读课文。

2、指导朗读,让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在反复读文中,初步弄懂句子的意思。在学生练习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教师还要加强指导。两则寓言的朗读,除了需要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如: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予/助苗长/矣”;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最后,讨论、理解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宋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此环节可结合语境想象理解,如借助关于“急”的成语(如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过急)小结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展开想象,体会农夫做法的愚蠢,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2)楚人为什么求不到剑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这一问题比较简单,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3)教学中注意下面词语的意思。长(zhǎnɡ):生长,成长。趋:快走。

往:去,到„„去。坠:落、掉。是:这里。求:寻找。

6.《寓言二则》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六

第一课 动画达人

教学目标:认识Scratch软件。教学重点:欣赏Scratch软件中的样例。教学难点:了解Scratch软件界面。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介绍Scratch软件

Scratch是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采用“搭积木”和“ 可视化”的编程方式,帮助我们轻松地创作出交互式故事、游戏、音乐等有趣的作品。Scratch是由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并开发的一款适合儿童的图形化编程工具。

二、学习新知

学一学

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下这款软件吧。

1、认识图标(幻灯片展示)。

2、启动Scratch软件。

3、认识软件的界面

菜单栏

工具栏 执行按钮 舞台区 角色列表

介绍各个工具栏的功能。

三、练一练

欣赏Scratch软件的作品。点击菜单栏中的“打开作品”窗口,双击文件夹就可以看其中的作品。

四、想一想

打开Scratch作品,想一想这个作品的脚本中应用了哪些模块?

五、学习经验和心得交流和。

第二课 猫和老鼠

教学目标:学会用外观模块显示角色的说话内容。教学重点:学会用声音模块控制角色发出声音。教学难点:学会用多种方法执行脚本。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通过外观模块控制角色说话,以实现猫和老鼠之间的打招呼,并使用声音模块使猫发出“喵”的声音。

二、学习新知

1、创建一只会打招呼的小猫(1)启动软件

(2)创建新角色(3)修改角色属性(4)为角色创建脚本(5)运行脚本

双击脚本区模块运行脚本

应用“小旗”标志执行脚本 并运行脚本 应用单击角色模块运行脚本 应用键盘按键运行脚本

2、创建一只会打招呼的老鼠(1)增加新角色“老鼠”(2)编辑新角色“老鼠”

3、保存作品

教师示范讲解后,学生分组操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经验和心得交流。

第三课

飞翔的小鸟

教学目标:掌握循环结构的应用

教学重点:熟悉动作模块中的移动命令。

教学难点:领会外观模块中造型切换的动画效果。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利用软件自带的素材中小鸟的造型,设计出可以通过方向键来控制小鸟飞翔的方向,实现小鸟扇动翅膀的动画。

二、学习新知

1、创建角色

(1)在角色区选择角色1,右键单击,创建新角色。(2)打开文件夹,选中小鸟,单击确定(3)选中“缩小”“放大”按钮,调整角色大小

2、让小鸟挥动翅膀

(1)打开【造型】选项卡,单击【输入】按钮新增造型(2)利用【控制】模块把执行的模块拖到脚本区并组合。(3)利用【外观】模块,修改时间参数。(4)重复上一步骤,切换到造型

3、控制小鸟飞行的方向

师操作 生观察后学生分组操作

4、保存作品

三、学习经验和心得交流。

第四课

龟兔赛跑

教学目标:掌握“等待时间”在动画中的应用技巧 教学重点:在循环结构中使用判断命令 教学难点:认识侦测模块的功能。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要根据龟兔赛跑的故事,制作一个动画。

二、学习新知:

1、创建角色

这个动画需要五个角色,五个角色要求自己绘制(出示幻灯片)

(1)绘制标题

(2)绘制终点

2、绘制背景

背景由蓝天、草地、树、以及跑道组成。

3、搭建龟兔对话脚本

呈现标题

龟兔对话

裁判

(师演示

生操作

合作探究)

4、保存作品

三、学习经验和心得交流。

第五课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教学目标:学会添加多个舞台背景 教学重点:学会编写舞台背景脚本

教学难点:学会舞台背景切换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要设计一条在海里不停游动的小鱼。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知吧。

1、舞台背景切换

启动SCRATCH 添加舞台背景

师操作

生演示 再操作

2、小鱼的游动

添加新角色小鱼,设定小鱼坐标,设置背景,进行动作操作。

3、执行并保存脚本

第六课

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了解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

教学重点:学会创建变量。

教学难点:掌握数值与逻辑运算模块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数学课上,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在SCRATCH中设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脚本。

1、新增角色 增加一个新的角色

2、创建变量

打开【变量】模块窗口,点击【设置一个变量】

2、搭建脚本 搭建“角色1”脚本

3、添加数值和逻辑运算模块

4、保存作品

第七课

找数字

教学目标:学会动作模块中“移动”的应用

教学重点:学会动作模块中“移动”的应用。

教学难点:学会各模块间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要制作一个找数字的游戏。

1、绘制舞台、角色 启动SCRATCH 删除“角色1”——小猫 利用角色列表区操作

2、绘制角色

绘制三个角色:数字

2、鼠标、找出数字2

3、搭建脚本

把【鼠标】这个角色拖动到脚本区 把【移到】拖到脚本区 进行判断 重复命令

4、运行脚本 单击执行按钮

5、保存

第八课

快乐打地鼠

教学目标:学会用变量作分数统计

教学重点:学会控制模块中的循环、判断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学会各模块间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SCRATCH程序中的【控制】【动作】【外观】【侦测】【变量】【数值与逻辑运算】等模块的运用,今天我们就综合运用这些模块,制作一个完整的交互性游戏。

1、绘制背景,创建角色

单击【舞台】进入【绘图编辑器】窗口,打开编辑器,绘制新的角色,单击文件夹,选择新角色,单击【确定】

2、编辑锤子脚本

选择【控制】模块和【动作】模块,把要执行的命令拖动到工作区。

3、编辑地鼠出没的脚本

4、编辑主程序

7.《寓言二则》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七

复习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面的旋转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第二单元变化的量

正比例

画一画

反比例

观察与探究

图形的缩放

比例尺

复习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单元

1、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指示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持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填空反

1、三角形面积一定,底与高成()比例关系。

2、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为2.4,其中一内项是0.3,另一个内项是(8)。,3、圆的直径与周长成(正)比例。

4、在一幅地图上,用2.5厘米代表10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0)。

5、把一根长5米,底面半径3厘米的钢条截成4段,表面积将增加(169.56)平方厘米

填空6.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高是4分米,底面积是(9)平方分米。7.将一个圆柱体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是6立方分米,这个圆锥体木料的体积是(3)立方分米。238.甲×-甲:乙﹦(9):(8)3﹦乙×-49.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10.这个比例尺叫0 50 100 150米()50)米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 : 5000)把这个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11.在比例尺是1:2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米。12.在比例尺是1:25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2.5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判断

1、做10道题,已经做了的和没有做的成正比例()

2、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

3、一堆煤的总量不变,每天烧去的数量与烧的天数成正比例。()

4、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2厘米,高是6.28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5、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判断题:

6、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7、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8、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选①成正比例①成正比例①每块砖的边长①成正比例择③不成比例③

1、三角形的底一定,面积和高(①)。②成反比例②成反比例

2、小芳的身高和体重()。③不成比例

3、铺地面积一定,(②)和用砖块数成反比例。②每块砖的面积③块砖的周长③不成比例②①)。

4、如果y =2x,那么x和y(②成反比例

5、一个数(零除外)与它的倒数(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B6、每公顷小麦产量一定,种小麦的面积和总产量()。A.不成比例B.成正比例C.成反比例C.7、会议室的面积一定,里面人数和每人所占的面积()A.不成比例B.成正比例C.成反比例

8、在等式a×b=c(a、b、c均不等于0)中,当c一定时,aB和b成()。A.正比例B.反比例C.不成比例

9、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白纸卷成一个圆柱体,卷成的圆柱体的侧面积是(ABC)。A.300平方厘米B.3平方分米C.0.03平方米

10、一个圆锥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B)立方厘米;A.8立方厘米B.72立方厘米C.48立方厘米

教学反思:

课前布置学生如何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转化后的图形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学生预习效果很好。第一单元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节课提示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解决圆柱的体积问题,可以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那么怎样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同爱们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多,练习的时间较少。圆锥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又以学过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体验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教育心理研究表明:数学知识不是学生听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动手操作更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我首先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深刻体会到: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明确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即v=1/3sh。从中也体会到1/3的意义。这样在愉快的气氛中,在师生共同参与和评价中,学生可以随时质疑,教师也可以设问挑疑,达到了循序渐进、优化思维,推陈出新的效果,使学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数学源于生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导入的:直接出示一个表格说这是我们班某某的体重变化情况,学生比较感兴趣,然后问这个表中哪些量在变化?他十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然后让学生把答案写下来。(让学生写的目的是让学生全体参与)得出结论:通过看图表能够看出量的变化。然后出示骆驼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看到骆驼会想到哪些变化的量?然后出示统计图,让学生回答问题还是写下来,然后进行交流。得出结论:通过看统计图也能看出变化的量。再出示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写一写关系式。得出结论:看关系式也能看出变化的量。

《比例尺》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本节课还存在的问题:

1、计算出错多。本单元的计算都牵扯到圆周率,计算比较麻烦,出错率高,因此让学生背诵从1×3.14到10×3.14,提高学生计算效率。

8.《寓言二则》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八

美国一家著名杂志社近日特邀全球知名科学家和未来学家,让他们联袂畅想未来的交通工具将会是怎么样的。火车下海、飞机入地、汽车上天……这些听起来令人吃惊,好像是只可能发生在神话世界里的幻想,其实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不久,它们都会变成现实,展示在人们的眼前。

“海底”列车

,俄罗斯铁路专家向新闻媒体透露,再过,俄罗斯将投资500亿美元完成一项铁路“超级”工程,即修建白令海峡海底铁路。届时,这条分别连接俄罗斯涅兰和美国阿拉斯加诺姆的全长为90千米的贯穿太平洋的海底铁路,可以让旅客从纽约乘火车到北京、莫斯科,甚至到英国伦敦,整个列车可以横跨美、亚、欧大陆。铁路专家指出,修建一条安全的海底铁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尽管美俄两国陆地在白令海峡相隔为37千米,但是供海底铁路使用的隧道长度必须要增加一倍以上才行,与此同时,修建海底铁路还要解决诸如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难题。尽管俄美技术专家没有进一步透露更多的技术细节,但是他们对完成这个“天才”计划充满信心,人们实现乘坐火车穿越大洋的良好愿望并不会太遥远。

“地下”飞机

20世纪末,日本流体力学家提出制造一种能在地下隧道里飞行的飞机的大胆构想。经过几年来的科学论证和计算,这种时速可达600千米的“地下”飞机可分为上下两层客舱,总共可容纳400人乘坐,机身长50米、高4米、宽2.4米。“地下”飞机的整体造型呈流线形,机翼设在机身的中部,外形为长方形,飞机末端则设有垂直的尾翼,在飞机的下部配置有两对轮子,供飞机着陆以及时速在300千米以下时使用,飞机的动力来自喷气气流,在隧道内飞行时仅距地面1米左右。“地下”飞机所需的机场、航站等设施也同时设置在地下,两个机场之间用直径为50米的地下隧道相互连接,隧道分成上下两层,分别供“地下”飞机来回飞行。专家们认为,这种“地下”飞机具有许多优点:一是,它完全不受气候的影响,旅客再也不会遭受诸如大雾、雷电、大风等坏天气致使旅程延误的苦恼;二是,它绝对没有坠机的危险,令人惨不忍睹的空难事件再也不会发生,旅客的生命安全有了可靠的保障;三是,地下机场随处可建,空港须建在郊区的惯例也将成为历史,旅客可免受长距离往返机场之劳累;四是,它可以彻底解决飞机起降噪声等严重污染环境问题,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文明、更优美。

“公交”飞碟

最近,俄罗斯的航空设计师们正在试图将科幻小说中的飞碟变成未来的公共交通工具。他们把初步构想的“公交”飞碟命名为“生态与进步”,以示未来公共交通的新概念。航空设计师们称,这种“公交”飞碟的外形酷似科幻电影中的椭圆形飞碟,它可以供1000多人乘坐,它的空中飞行速度可达到每小时700千米。在“公交”飞碟的底部安装有一个气垫系统,以保证它能在包括山地、水面等各种复杂地形上垂直起降。专家们认为,它既不同于普通的直升飞机,也不同于其他运输工具,它不仅可以用来替代诸如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传统的大型公共交通工具,而且使用起来十分方便灵活,有望成为未来的“公交之星”。

“飞行”汽车

美国科学家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堵塞问题,正在研究一种能够上天“飞行”的空陆两栖的新型汽车。这种会“飞”的汽车实际上是将汽车和飞机两者相互结合在一起,它的外形呈蝙蝠状,在地面行驶时可以将机翼和尾翼折叠起来。它与普通汽车最大的区别是除了配备有供飞行的机翼和尾翼之外,还有8个发动机带动8个螺旋桨,其总动力高达88万瓦,因而它可以不需要跑道做最初的冲刺便能直接飞上天空。“飞行”汽车与传统汽车一样可以乘坐4个人,其飞行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660千米,飞行高度为1.5千米至3千米。专家们称,这种“飞行”汽车将采用诸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电子计算机自控系统以及卫星控制技术等高端科技装备,因此,驾驶“飞行”汽车也就变得十分简单,驾驶员只要按照显示在挡风玻璃上的路线指示图飞行,就可以安全、正确地到达目的地,无须掌握像飞机飞行员那样的高难驾驶技术。

《未来我们怎样出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浏览课文内容,能用简短的话语介绍书中提到的几种出行方式。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四种出行方式,感悟科学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热爱。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本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教师板书“怎样出行”:同学们,现代人们出行主要靠哪些交通工具呢?

2、学生自由说说。(步行,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

3、教师激趣导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你们想象过未来的我们会怎么出行吗?今天我们就穿过时间的隧道,到我们的未来去看看我们的出行工具吧!(补充完整课题)

二、学生自渎,理解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主阅读课文的方法。

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1)、读通、读熟课文。

(2)、思考:课文介绍了那几种未来的交通工具?请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这些未来的交通工具。

(3)、边读边想,把你的感受旁批在边上。

3、教师巡视指导。

三、集体反馈,理解内容。

1、教师出示下列词语,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联袂 媒体 涅兰 隧道 包括

2、指名反馈: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未来的交通工具?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这四种交通工具。

4、指名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这四种交通工具。

5、教师小结:依据科学,科学家们畅想着未来的出行方式, 有”海底列车“、”地下飞机”、“公交飞碟”、“飞行汽车”等等。这些并不是胡思乱想,是有科学根据的,也是可以实现的。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要发明这些交通工具呢?现在的交通工具有什么不足,而未来的交通工具又有什么优势呢?

6、集体交流反馈,教师进行引导、归纳。

7、教师小结:虽然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已经很发达、便捷,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科学的日益发展给人们带累的生活变化。利用科学依据,创造出更先进的交通工具是科学家一直期盼和探索的目标。

四、拓展延伸,大胆想象。

1、指名说:你最喜欢文中的那种交通工具,为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们都是科学家,你们想创造出怎样的未来交通工具呢?

3、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名反馈,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胆的想象是实现梦想的开始,但是梦想的实现还得依靠科学的支持。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将这些大胆的设想变成美好的现实。

六、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向自己的父母介绍未来的交通工具。

《未来我们怎样出行》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

本篇课文重在了解“海底”列车、“地下“飞机、”“公交”飞碟、“飞行”汽车这四种未来的交通工具,并引导学生想象我们未来的出行方式。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课件简明,重点突出;学生积极性较高。但在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准确,对学生的评价语较单一,需要丰富课堂评价语言。

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课堂表现亮点:

除了课件出示的图片外你,在巩固练习部分,我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畅想并画出他们心中未来出行的方式,并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大家,学生的回答让我很惊喜,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染了我。

一个女生回答:“我发明的是一种会飞的公交车,轻便。能减轻交通拥挤的现状。”

一个男生回答:“我发明的是一种能进入太空的公交车,上面有避雷针、螺旋桨带动、湿度每小时1000千米。我想带着大家去太空遨游。”我说:“等你发明出来要去太空遨游时,要记得带上我呀。”

9.《寓言二则》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九

编写:夏建立老师审核:付书现

班级姓名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14分)

xiâzhìmòǎorónɡpáoqiàn()煤幼()寂()棉()驼()()子抱()

tánshìhánzǔzhòuzhānjǔ

天方夜()()好蕴()()()()帽()嚼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6分)

召唤(zhàozhāo)炙(chìzhì)烤咬文嚼字(juã jiáo)...

旋律(lǜlù)唯一(wãi wâi)面面相觑(qùxū)...

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4分)

10.《寓言二则》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十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附:板书 琥珀

一万年前(化石、琥珀)夏天,热辣辣(大地的松脂)蜘蛛捕苍蝇

陆地下沉,海水上涨、淹没

11.《寓言二则》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十一

习三教案

练习三 教学目标

通过“语文与生活”中精彩片段的阅读,品味不同人物的笑,积累有关笑的词语,掌握其用法,体会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练习写钢笔字,掌握钢笔字的章法与行款格式。积累描写孙悟空的词语,丰富语汇。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课时安排 两 课 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前导入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我们下面要阅读的这个片段,主要是围绕众人笑的神态展开的。片断中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笑的形态,笑中又尽显各人的性格。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他们。语文与生活

自己读读片段,根据片段前的提示,说说文中描写的各人笑的形态。

第 1 页 生:史湘云笑得喷饭,可见她开朗活泼。生:林黛玉笑得叫哎哟,可见她娇弱婉约。生:贾宝玉恃宠,贾母娇惯。

同是写笑,笑的神态各不相同。同学们能联系一下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大家愿意再现当时的情景吗?现在,我们的教室就是那富丽堂皇的贾府,你们就是一个个的小演员,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一下当时的场景。(生分组表演)

小结:同学们的表演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老师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贾府里,众人听到刘姥姥的一番话笑倒的热闹场面。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笑的词语?

(讥笑、狞笑、微笑、冷笑、哄笑、大笑……)

读读下面四个句子,看看每个句子该填什么样的笑?你能结合每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写好钢笔字 指导。

读这段话,指出出处——《读书要有选择》。

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第 2 页 练习。

生描红。师巡视、指导。师小结。诵读与积累 诵读词语。自由认读。

同座讨论词语的意思。

第一组词语从情节上说是因孙悟空大闹天宫而获得“齐天大圣”这一美誉。第二组讲的是孙悟空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不避风险,不辞辛劳。

第三、四、五组词语讲的都是孙悟空的通天本领。第六组词语讲的是除恶务尽,才能天下太平。

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副画面?这副画面中发生着什么故事?

表达:你能用其中四、五个词语描述这个画面吗?或者简单讲讲在这里,发生着什么故事?如果你能用上所有词语更好!积累。练习背诵。集体练读、练背。第 二 课 时 口语交际

第 3 页 启发谈话:《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他们当中一定有你熟知的,现在久让我闷一起走进三国,说说各自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吧。

阅读准备:阅读《三国演义》,或回忆看过的三国故事的电影、电视,选择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英雄做重点准备。课堂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漫谈、交流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英雄。

评议:谁漫谈的人物最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读读《三顾茅庐》中刘备、关羽、张飞之间的一段对话。分析、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学写毛笔字 指导学生观察。自由练习,巡回指导。拓展引申相同结构的字。展评。

上一篇:基于卫星产品保证的并行工程的研究下一篇:中国移动无线宽带使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