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声声慢教案

2024-09-14

醉花阴声声慢教案(通用8篇)

1.醉花阴声声慢教案 篇一

《醉花阴》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体会词中意象,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过程与方法:

3、通过诵读感悟诗词,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情感态度价值观:

4、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难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你知道她是谁吗?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南渡后:表现伤时感乱,怀乡忆旧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这一类词中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刻下抹不去的伤痕。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调官异地。深闺寂寞,她深深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便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赵明诚。

《醉花阴》——佳节重阳孤寂思夫

四、品读鉴赏

(一)、一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二读,整体感知,体会感情基调

1、说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明确:感情基调:“愁”——相思、孤寂。

本词内容:淡烟薄雾凄迷朦胧,秋凉渐侵,又逢重阳佳节,一个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终日寂寞无聊、孤寂愁苦,形容憔悴,衣带渐宽。译文:

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 愁闷。那金兽炉中的龙脑香早已烧完了,(我的忧愁却不见半点消减)。又到重阳 佳节了,我在轻薄的床纱中枕着玉枕,感到半夜的凉气浸透了我的肌肤。

在东篱(菊圃)饮酒直饮到黄昏也难消忧愁,那菊花淡淡的芳香飘满双袖。别说不忧愁,瑟瑟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我)比黄花更加消瘦。

词人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的呢?

景物:薄雾、浓云、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等。时令:以清秋游乐的重阳佳节反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时间: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夜以继日无休止。

行动:独坐、难眠、自斟来渲染空虚无聊的心情。

(三)三读,咀嚼品味,引导学生抓住意象,体味感情,探究艺术效果。

1.感受在诗中看到的事物:薄雾、浓云、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等。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一句中,意象有何特点?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明确:“薄雾”、“浓云”,意象暗淡、凝重。

词人借景渲染孤寂郁闷的愁情。“愁永昼”,直接抒发愁苦之情,突出愁之长久。“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更烘托了词人的百无聊赖、寂寞难耐的愁情。

2.感受在诗中触到的:凉意。师生讨论交流:“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凉意从何而来?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第一问: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当下半夜凉意刚开始袭来,她就敏感的觉出了透彻肌骨的寒意。

第二问: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夫妻共同把盏赏菊、相依相偎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第三问: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一天,家人团聚,登高求福,饮酒赏菊,偏偏丈夫游玩不归,词人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感受在诗中嗅到的事物:菊花。小组讨论交流: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写菊花,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品味下片的艺术境界,你在哪些地方可以嗅到“菊之味”?“菊”如何寄托词人的情感? 明确: “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把酒”二字也是如此,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酒”字之前,也省略了“菊花”二字。“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俱现纸上。这是古人惯用的一种烘云托月的手法。

重九这天,寂寞无聊的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以酒消愁,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她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不能与君共赏,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这里寄情于景,盛满衣袖的哪里是菊香啊,正是满怀的相思寂寥!

4.听一个小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琅嬛记》)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词作妙笔生花的魅力,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望其项背的。提出思考,小组讨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明确:词人踽踽独行,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卷”起,用一“卷”字写出西风之大、猛,菊花凋零、脱落之状,环境更凄清、冷寂,寒意更浓。于是词人反诘、激问“莫道”,这份思愁能否让人失魂只有当局者感受最切!(1)以人瘦来形容人的长时间的相思之苦,这样更形象。

(2)以菊比瘦,这里用比喻,比直接将衣带渐宽要生动,菊的形象素淡,给人消瘦的感受,是得其形。

(3)菊的形象积淀着文化内涵,菊甘于素淡的品格,代表人的高洁的情怀,是得其神。(4)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四)四读:体会细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感情 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透”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比”人不至于比花还瘦弱吧?因此“比”强调的不仅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风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风傲霜,但帘内的词人却因为思念和孤独而萎靡不振,反衬人尚不如花。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黄花还瘦,可见词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五)总结:

上片 重阳思亲(写愁)下片饮酒赏菊(写瘦)技巧鉴赏

(1)善于用典(2)个性化修辞

①巧妙的比喻:以“花”喻己,表现因思念而悲伤的情感 ②反问的修辞:“莫道不消魂”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体现了因思念而伤怀的感情。(3)移情于物:将自己的愁绪寄托于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橱,使文中虽仅一个“愁”字,却“愁”遍全词。

培根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伟人在谈话”,其实读一首好词也就是与词人的穿越时空的交谈。学者沈曾植赞誉易安之词“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己。”

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漱玉飘香天地间,独领风骚万古流。

2.醉花阴声声慢教案 篇二

《醉花阴》与《声声慢》描写的时令都是秋季,共同选择的意象有:酒、风、黄花(菊花)。意象相同,意境却不同,情感也有异。先看《醉花阴》中所写:“佳节又重阳”“东篱把酒”“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佳节又重阳”。当时李清照在山东青州老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又到重阳佳节,一“又”字暗寓分别之久,相思之浓。接着又以婉转的笔调写道“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相思难寐,“凉”字不仅写出环境,更写出心情。

“东篱把酒”。过去每逢重阳,和她一起赏花品酒的应当还有自己的丈夫赵明诚。然而今年,两地分居,作者百无聊赖,只好黄昏独自赏花品酒,借酒排遣内心的寂寞。有精致的佳酿,有淡雅高洁的菊花和作者,然而却少了一个知情知性的赏花人。终于,作者写出了心声“莫道不销魂”,这是点明了“伤别”的主题,然而作者还是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写——“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秋风也,其气清,其意凉。西风卷起门帘,让作者看到黄花衰败,又反观自身憔悴,两相比较,“人比黄花瘦”。就此作结,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这一句可做修辞中的“强喻”来解,一则写出了自己跟菊花一样的芳华、清品、高雅与憔悴,一则写出了自己比菊花更甚,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

至此,开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情才表达出来。整首词意象鲜明,意境和婉清丽,表达感情含蓄婉转,自是婉约正宗。在李清照早期作品中,很多意象的选择都是这样,如“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等,意境浅淡清新。

良好的文学修养和相对封闭的闺阁生活,使其作品呈现出不同一般人的“词别是一格”的特点。傅东华认为:“她不向词的广处开拓,却向词的高处求精;她不必从词的传统范围以外去寻新原料,却只把词的范围以内的原料醇化起来,使成更精致的产物。”可谓一语中的。

再看《声声慢》中所写:“乍暖还寒时候”“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乍暖还寒时候”。过去,到了重阳节,作者想起自己的丈夫,整日忧愁。现在,不仅是重阳节,但凡到了“乍暖还寒”时候,作者都“最难将息”,生活的变故,作者怀想的不仅是丈夫,更多的是生活的遭遇与不幸。“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霜露既降,都带给作者身体与心灵双重的折磨。

“三杯两盏淡酒”。过去,作者每逢重阳节,都精心调制菊花酒,以备夫妻对饮;即使丈夫不在,自己也可以借酒浇愁。现在,作者根本没有心情去置酒,随便饮上三杯两盏吧,酒味清淡,不能给人长久的麻醉。借用她《临江仙》中的句子“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如今是“赏花无意思,饮酒没心情”。

“晚来风急”。若说《醉花阴》中,秋风气清意凉,那么此时的秋风,其势急,其声厉,其气悲,其意惨。作者难以将息,酒不解愁,年老多病,身心两衰,这凛冽的秋风,让作者如何抵挡?伤心,偏又看见了相识的大雁,更加难耐凄凉。作者早期作品《一剪梅》中有言:“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虽则充满离愁,但是还有甜蜜的希望与幸福的期待。然而现在,丈夫过世多年,哪里有什么希望;更加令人可悲的是:大雁从北方来,从家乡来,从故国来。家国两亡,伤心,伤心。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过去,黄花羸瘦,然而“有暗香盈袖”,给作者以慰藉。我们知道,诗词有比喻性意象,黄花换而言之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现在,作者看到满枝的黄花,却无心去采摘一枝,因为已无人可赠。只睁眼看着经过风吹雨打,黄花落得满地飘零,然后变得枯萎、消逝,带给作者无尽的感慨。花已落,人已亡,花落人亡自心知!另外,这里的风雨,已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更是政治和社会的风雨了。

最后,作者守着寒窗,伴着梧桐细雨,发出凄怆的哀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沈祖芬说:如果说早年的愁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那么这里所写的则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家国之愁。这首词的意象灰暗,意境凄清悲凉,感情低沉哀婉。在写法上,也有认为“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列入婉约体”,足见李清照晚年词风之变化。

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中,也多以此等意象入词,如“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归鸿声断残云碧”(《菩萨蛮》)、“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同上)等,但是塑造的意境转向低沉。

由这两首词的比较也可看到,国家的沦丧、家庭的破灭、生活的动荡使李清照晚期的作品境界更阔大,内容更丰富,情感更深沉,风格也由早期的清丽明快转到晚年的凄凉低沉。我们要探讨时代给作家带来的影响时,李清照能给我们以无尽的思考和启迪。

3.醉花阴 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3、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教法建议

1、朗读;

2、讨论;

3、比较拓展;

4、多媒体技术支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李清照!我们从对联中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来?

1、金石录是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赵明诚一起写的一本研究考古金石的论著。

2、漱玉集是李清照的作品集。后主,南唐后主李煜,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二、组织诵读

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可以男女学生比较诵读,齐读,老师示范朗读。

三、切入提问

1、找出全诗的词眼——愁

“愁”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好一个“凉”字,是心凉吧。

2、李清照表达的什么愁?从何处看出来?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即“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佳节又重阳”

3、李清照是如何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讨论。

把握表达手段:细节,形象,意象运用,情境,高超的表达技巧(不说而说的含蓄之美;真个事俗而词雅)。进而品词句,品意境。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紧紧扣住一个“愁”字分析。

季节:佳节又重阳 点出愁的原因。一个“又”字说出了与亲人分别的时间长。

时间:永昼、半夜、黄昏后 用时间的推移写出在家的空虚,无聊。

细节:愁永昼(时间长)、销金兽(空虚、无聊)、凉初透(不但写出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寒冷,彻夜难眠)、把酒(借酒消愁)

意象:人比黄花瘦 A、用人瘦胜似花瘦,含蓄表达离思之重。B、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人相比拟映衬,形神相似。C、花瘦而触及己瘦,物我交融。

情境:一个人的秋夜

——难以排解的“闺愁”(孤独、寂寞、渴望爱情)

这是“一个人”的独守,是一个失眠女子的倾诉。

4、诗歌的情感价值探讨

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要如此“说出”? 讨论。

而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盛行,这样敏感的话题也是直露不得的。“闺怨诗”是中国诗歌的重要传统,文学史上很多著名的闺怨诗的作者都是男诗人。这个话题,封建语境下的妇女是不敢坦白的。而李清照作为女性能够直接坦白这样隐秘的内心情感,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要知道这是封建社会,而不是今天的现代语境,不是今天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所以我们从《醉花阴》委婉、含蓄的文字中看见了一个真诚、率真的李清照

5、背诵

在明确上述问题之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明朗的态度了,可以安排检查背诵,看学生是否能够背出,是否能够以声传情达意。

如果时间富裕,可以再播放视频朗诵。

5、处理“研讨与练习”

对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三做一个当堂落实。对《醉花阴》的艺术表达作一个深入的讨论。适当讨论李清照如何表达她的“怨”,集中分析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方,人比黄花瘦。”具体落实到“诗歌的意象”分析上。但点到为止。因为仅仅这一首词就不必多说了。

抽象的“愁”通过意象的陈述,形象而生动,具体可感。具有感人的魅力。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之妙。也是我们对古典诗词鉴赏的重点。

可以就中国古典诗歌“人”与“花”的关系设计一个练习,看看学生的积累如何。要注意集中,不可散开。突出“花”的行色与人的情感的对应关系。诗意的表达都是具体形象的。

训练学生的想像与联想。并由此引入写作方法的借鉴,点拨之。

这个“瘦”字,可是全诗的诗眼。为何而瘦,因为诗人少妇强烈的寂寞和相思,相关的香炉里的瑞香也消损了身形,盛开的菊花也不丰腴。酒淡无味,黄昏暗淡,西风恼人。这是多么感人的深秋怀人境界啊。

板书:

“人面桃花相映红。”“芙蓉如面柳如眉。”“芙蓉向脸两边开。”

B、再次回到对《醉花阴》文学价值的提示上,北宋的美女我们肯定见不着了,但《醉花阴》却仍是鲜活的热血情感——李清照因此而不朽。

向下一课引导:李清照是一个只会“想丈夫”的家庭妇女吗?引出背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还是一个女子的婉约吗?这还是一个深闺少妇的爱情之怨吗?

引入下一课《声声慢》的预习,同样是在晚秋的季节里,看看“亡国”“飘零”“寡居”的李清照有了怎样的哀痛。这又是怎样的暮年的婉约。

六、附录板书

醉花阴

李清照

李清照的《醉花阴》,一个人的《醉花阴》!

千古才女,一腔闺怨,满腹情愁,真诚表白。

4.高二语文醉花阴教案优秀 篇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分析词中的意象。

一导入新课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或者说出一两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_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_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三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

南渡前:内容: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后期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三推进新课

(一)释题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二)朗读体味

同学们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注意停顿。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三)整体把握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

上片重阳思亲(板书“重阳思亲”)

下片饮酒赏菊(板书“饮酒赏菊”)

(五)鉴赏评价

1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

明确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2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愁)

3下面是我们的自主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这个“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1)现在看_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谁来分析这一句?

明确:“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好了,第二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应该怎么分析呢?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夜半凉初透”,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上片小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理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好了,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把上片背出来呢?(教师检查背诵)

4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确:下片是写作者在重阳节这天到菊圃饮酒的情形。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

问:“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明确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佳景衬哀”的作用。这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重阳是菊花节,菊花正值盛放之时。东篱下的菊花想必开得无比灿烂。黄昏之后,花香四溢,当然更富有情味了。可是对于端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问: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谁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瘦字

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3)下片小结:下片写黄昏后独自饮酒的愁绪。

六作业1背诵全词

2完成课后第二题

5.《醉花阴》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女子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大多数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

本单元以宋词文学为主,选取的是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的作品,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教学应指导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后,教会学生鉴赏词的方法,在课上努力做到文本、编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如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是作者分别在早期和南渡后晚期的作品。《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而《声声慢》则是作者南渡后,丈夫赵明诚病逝,形单影只的生活状况下完成的,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于戚戚。

两首词属同一人创作,而且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写的;再加上年代的特殊性,处于北宋和南宋交替、外民族入侵的时间。教授两词时,主要抓住词的感情变化,采用朗读和鉴赏相结合,将两词进行比较研究,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对词的语言、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进行鉴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归纳主题和品评内涵。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学生能介绍李清照的生平经历。

2、学生能找出词中重要意象,并分析说出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以及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及重点:

3、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一字一句入手,较准确品析词作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鉴赏宋词的方法,授之以渔。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词中蕴含的情感、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领略婉约词风是本单元的重点,因而定为本节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李清照的词以金兵南渡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总体上词风婉约。所以教学设计上,首先做到知人论世,先介绍李清照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在了解词人生活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她的思想情感。学习诗词,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对意象的分析在学习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侧重对词中的特殊意象的理解。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细读----品读----悟读;从方式上看,师范读,引导学生跟读、细读、个读、自由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问题讨论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我注重问题式探究学习方法,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设计一系列问题: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词中哪个字体现了对丈夫的浓烈的相思之情?(愁)

3、词的上片那些词语能委婉含蓄的表达出“愁”来?

4、李清照写愁,不仅秀出了心理体验,而且还写出了切肤感受,这一点异于他人。她的切肤感受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凉)

5、我们继续看下片。一个人有了愁绪,怎么办?任由愁绪来折磨自己吗?

6、如何消解愁绪?(饮酒,东篱把酒)

7、饮酒真的可以消解愁绪吗?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否化解忧愁?

8、从词中看哪个字可以看出没有消解掉?愁的最终结果如何?(瘦)

9、愁和瘦是什么关系?(因果,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

10、人比黄花瘦,这句用到什么修辞手法?

11、人和黄花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是形容女子的美貌,这个比喻形容什么?人的憔悴。)

12、这是外型上的相似,叫做形似。如果只是要表现出女子的外形消瘦,何必要用菊花呢,柳条又细

/ 2 又长,我们说杨柳细腰赛笔管,这样好不好?

13、菊花有什么特征?菊花除了外形消瘦外,还有什么意蕴没有?东篱把酒黄昏后,这一句有什么典故?(这里的采菊不指隐居,而言其清高孤傲,菊花之高洁,与其贵妇人身份相符合。重在神似)

三、说学法

这节课在教学中我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节奏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词的基本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探究活动。为此,安排大量的问题,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

郭沫若先生的一副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

南唐后主李煜,沈谦(清)《古今词话》“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第二步、朗读

请学生读。听录音,并评价。(节奏慢,感情真挚,即读出了节奏,读出了感情)小结:读诗词要用诗词中的内容和情感驾御节奏。第三步、分析诗文:

愁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许多名家大家都有写愁的诗句: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愁是有长度的);杜甫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愁是有数量的);秦观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不但有数量,而且有深度)

分四个小环节来实施。

(一)初读---找愁

1、指导朗读,整体感知。(注意读出停顿、节奏与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了解字词意,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3、学生概述了解整首词的大意,教师指正。

(二)细读---读愁、析愁(课件)

1、师生共同逐句学习词的上下片。(结合词的背景知识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意,再现画面。

(三)品读---品愁

赏读词作,品味美的语言、美的构思、美的意境。

1、愁和瘦是什么关系?(因果,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

2、人和黄花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四)感悟---议愁

1、李清照愁从何来?(边小结边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第四步、拓展延伸

1、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2、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第五步、反馈小结

小结:鉴赏诗歌,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对诗歌进行猜测性的解读,当我们对一首诗歌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进行猜解的时候,就表明我们已经进入的诗歌的意境当中了。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运用同样的方法预习《声声慢》,看一看,同样是黄花,同样是愁绪,同样是秋季,同样以酒浇愁,两者的愁绪有何不同?

6.诗歌:醉花阴 篇六

一树花丛芳影动,雅韵馨香弄。

娇媚卧黄昏,遮面含羞,醉赏妖娆共。

黛烟袅袅潮浪涌,唤醒葱笼梦。

美艳换新妆,景色斑斓,满目芳菲送。

(二)

玉润天然香满昼,朵朵含羞透。

旖旎满庭芳,美韵风情,独醉花阴后。

影姿婀娜娉婷秀,静伫情依旧。

何处可消愁,几度飘零,又惹相思瘦。

(三)

三月暖风吹碧树,沐浴晨曦露。

蝴蝶醉花丛,浅语呢喃,缱绻频回顾。

满园秀色馨香吐,袅娜和燕舞。

冬去又春来,云淡风轻,莫把芳华负。

(四)

纤眉慧目花一朵,靓丽枝头卧。

洁雅蕴高风,几缕幽魂,化作相思果。

管弦拨动流年磨,日转云烟过。

点点送芳姿,不用涂朱,娇嫩馨香裹。

(五)

水翦双眸凝望远,深邃含情恋。

灵韵闪流光,飞向心来,缕缕携温暖。

清纯俏媚青丝绾,惹却相思漫。

7.醉花阴教学反思 篇七

(二)昨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李清照的《醉花阴》,教完之后得在导入和诵读这两个环节作了一点思考。

一、导入与新授环节要紧密结合《醉花阴》是李清照南渡以前的作品,主要写对丈夫的思念,词的主旨不难理解。我设计用邓丽君演唱的李清照词《一剪梅》导入,试图带动学生的情感从而进入词作的赏析。随着音乐的响起,我把《一剪梅》词的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示,学生对词的内容很感兴趣,甚至有个别学生跟着一起小声哼唱。学生们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中,这个情境的设置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接下来我让学生说说她们了解的李清照,学生回答出李清照的词分前后期,两个时期的词风是不一样的,应该说学生在她们知识的范围内能答道这些也是很不错的,我于是对李清照的前后期词风进行了总结,围绕她的人生经历讲了很多,等到进入本课学习时原本营造的相思氛围已经一扫而空了。回过头来看,我想在导入之后就直接引入李清照爱情词及她早期的人生经历,进入本课的学习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因为本课属于前期词作,内容上并不复杂,后期凄惨的人生经历、背景不介绍对本课也没有影响,这些课后还可以再补充。导入的作用一般是为了引入新课,好的导入能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一堂好课必然会有一个精彩的导入,有了好的导入还必须和后面的环节紧密联系,不然就会失掉作用。

8.《醉花阴》教学设计 篇八

阴》教

一、教材分析:

1、文本分析。这首词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单元第七课,原文选登了《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李清照一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遭遇前后期变化巨大,诗词创作风格变化也很明显,她的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语言富有张力。课文所选的两首词分别是作者前后期的代表作,感情色彩悬殊。本课着重分析鉴赏《醉花阴》,此词弥漫着浓浓的相思,浓浓的愁绪,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品味,重在品味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

2、学情分析。时下的中学生,喜欢阅读一些文化快餐式的作品而远离了文学经典,很难再被一首首古诗词感动。很难再与古人的思想感情融合。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在美丽的古典诗歌家园里徜徉,让其心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高一学生多是一些单纯的少男少女,如何向他们描述李清照在词中所表述的“闺中恋情”,鉴赏北宋时代的“相思”以及“闺怨”,是现在的学生理解和鉴赏《醉花阴》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而爱情虽说都是美好的,学生又如何看待这样的爱情呢?这必有一个良性的引导和启迪。注意时代的“隔阂”,年龄的“隔阂”,这两个隔阂要求在教学中设计巧妙的环节予以打通。

3、教学构思。依着本真阅读的理念。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与诗词语言亲密接触,去感悟诗词内在的意义和神韵,发现其魅力,获得恒久的感动。教学以诵读为重,通过诵读,把握《醉花阴》的内涵与语言韵味。因为本词的内容是明白浅显的,要求学生能当堂成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过程与方法

1、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言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三、教学重点

1、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所创造出的意境唯美意境。

四、教学难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涵的细腻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

2、品味李清照词特有的语言美、音乐美,把握词中简单的语言所透射出的“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五、教学设计

1、课型:品味鉴赏课。

2、教学方法:诵读、品评、点拨。

3、学习方式:自主发现、自主品味、自主表达。

4、教学手段:运用音频文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亘古不变的爱情成为了诗歌中最广为歌颂的题材之一,“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好美!“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好美!“愿君如星我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好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好美!今天,让我们随着千古第一女词人的风韵,领略她独到的内心情感世界。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是最有才华的女人,被明朝徐士俊评为“千古第一才妇”。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幼时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出语惊人。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夫如擅朋友之胜,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诸领域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而她自己所创作的词亦为宋代大家,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她后期词风格顿变,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她兼擅小令和慢词,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有《漱玉词》一集传世,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三、文题解读

1、释题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之句,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2、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二人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岌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在外游宦为官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便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

四、整体感知

1、听配乐朗诵《醉花阴》,揣摩其中的字词语音停顿,感悟词中的情感。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注意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分析其中的感情基调:

明确

寂寞、忧郁是本词的感情基调。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词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所以文章中的每个词句都可能会有很深刻的内涵或者包含着丰富的情感。

五、鉴赏评价

1、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明确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2、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 明确:一个“愁”字。

3、那么作者为何而愁?现在我们紧扣住这个“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对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1)现在看第一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谁来分析这一句? 明确:“薄雾”指清晨稀薄的雾气;“浓云”指傍晚浓厚的云层;“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而且勾画出一种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染出一种阴郁的氛围。也衬托出女词人烦闷的心绪。“薄雾浓云”,可以说是抒情主人公心境过滤、染色后的景象,也可以说是她心中之愁云惨雾外化所产生的“幻景”。其实,暗淡阴沉的自然景观与孤独伤感的情怀已完全融为一体。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销”字写出香料慢慢燃烧,烟雾缓缓腾起:腾起的又何尝不是愁、不是苦?!时光悄然流逝,而相思之苦何时有个尽头!(2)好了,第二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应该怎么分析呢?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又”字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重阳节又是亲人团聚、共登高处、饮酒赏菊之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又”字包含多少美丽的回忆,而又包含多少委屈与无奈,伤感与愁苦!也有人认为,“又”字可以理解为“却又是”,在此处起递变和加重语气的作用。例如“去年元夜时,花与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又元夜,花与灯如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词人意在突出这个佳节不同往年的孤寂与落寞,更加体现作者思亲怀人之情的炽烈。“半夜凉初透”,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上片小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理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板书:重阳思亲、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确:下片是写作者在重阳节这天到菊圃饮酒的情形。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也点明饮酒赏菊,排遣无聊心绪的时间之长,再度渲染出作者的百无聊赖之心。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

问:“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明确 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佳景衬哀”的作用。这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重阳是菊花节,菊花正值盛放之时。东篱下的菊花想必开得无比灿烂。黄昏之时,残照映射金菊,当然更富有情味了。可是对于端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再与前文联系,“半夜”和“昼”“黄昏”一系列时间状语的运用,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思念之殷切,已达到了每时每刻之地步。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元伊世珍《琅缳(左应为女旁)记》卷中引《外传》:“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这个故事不见得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就是这最后三句。

问:这三句最为传神的字是哪一个字呢?

明确

“瘦”字。这个“瘦”字也是全词的词眼。正是这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与《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及《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三句,因为其独到的神韵,将李清照称为“李三瘦”。

问: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谁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瘦”字? 明确

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结尾一句是高潮,也是千古名句。人们都公认其言美妙无比。一则,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玉人相比拟映衬,境况类似。形神相似,创意极美;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无间,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刘乃昌《李清照词鉴赏》)(3)下片小结:下片写黄昏后独自饮酒赏菊却无法排遣的愁绪。板书:饮酒赏菊

六、小结全词

播放陈洁丽翻唱的音乐版《醉花阴》,在缠绵低郁的音乐声中再次体味全词的情感。

李清照的《醉花阴》是一个孤寂无聊的深闺少妇在佳节重阳时,把对丈夫最为诚挚的思念用最为真诚的语言表白出来,这位千古才女,用她那婉约细腻的笔触,浅俗而清新的书写着自己的一腔闺怨、满腹情愁。日本作家迟田大作说“好的作品,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心。”这首《醉花阴》正是这种类好的作品的代表。

在李清照的笔下,相思是如此美丽,而又如此凄苦。面对如此美艳绝伦的情感倾诉,你们是否也已经开始想在现实中苦苦寻觅一份属于自己的相思?但是,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情欲纵生的时代。还能存有有多少相思?所以,我想如果我们大家想体验这种莫名的情愫,只能请到《诗经》、《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宋词里去寻找吧!

七、布置作业

将《醉花阴》改写为一首散文诗或现代诗歌。

板书设计

李 清 照

重阳思亲

薄雾浓云

凄凉

愁 半夜凉初透

孤寂

饮酒赏菊

东篱把酒

惆怅

瘦 莫道不销魂

憔悴 教学反思

上一篇:正风提效工程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对标活动实施方案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