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的含义

2024-09-05

时间管理的含义(共8篇)

1.时间管理的含义 篇一

组织企业生产,必须重视设备管理。机械制造企业的设备管理,从包括的设备范围来说,首先是工艺设备的管理,如各种金属切削机床、铸造设备、锻压设备等等的合理;其次是辅助生产设备(如动力设备、起重运输设备等等)的管理;此外还有研究试验设备、管理用设备等等的管理。

企业设备管理,从包括的工作内容来说,概括了设备运动全过程,即从选购设备开始,在生产领域内使用、维护、磨损及补偿,直到报废退出生产领域为止的全过程的管理。其中存在着网种运动形态;一是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包括从设备的选购、迸厂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等;一是价值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最初投资、维修费用支出、折旧、更新改造资金的支出等,

设备管理应当是包括对设备这两种运动形态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前者由设备管理部门(机械动力部门)承担,后者由财会部门承担。

设备管理是工业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设备管理,合理地选择设备,正确地使用设备,精心保养、修理设备,使设备经常保持完好状态,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下正常进行。

加强设备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的经济效果。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现代化工业生产条件下更是如此。由于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由人操纵机器设备,由设备直接完成的,因此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技术状况。同时,由于机器设备的日益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设备投资越来越火,与机器没备有关的贺用,如折旧贵、维修责等,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因此管好设备对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成果有着重要作用。

加强设备管理,搞好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及时地补充新设备和更新旧设备,有利于实现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加强设备管理,不仅可以保证企业顺利地进行简单再生产,而且有利于实现扩大再生产。

2.时间管理的含义 篇二

关键词:正确理解,since从句,含义

初中英语 (人教版) 八年级Unit6 2a录音对话中出现这样的句子:

Reporter:How long have you been skating?

Alison:Since I was seven years old.

学生学了这句子之后, 因不完全了解since在时间状语中的确切含义, 作业里写出一些理解错误的句子, 例如: (I have a good friend.Her name's Li Ting.We often study and play together.But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term, she went to Guangzhou with her parents.)

在这个画线的句子里, 学生显然把句子理解为“自从她住在广州以来, 我没有见到过她”。这是错误的。

为了说明为什么错, 先要弄清楚since在时间状语从句中的确切含义。我们知道, 英语中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在中文里表示“自从……以来”, 或“自从……之后”, 主句一般用现在完成时, 或用在“It is…since…”这样的句子中。Since从句的确切含义是由它的谓语动词的性质并结合它的时态来确定的。因此, 要正确理解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就要从它的动词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时态相结合的情况来分析和理解它的正确含义, 以便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一、当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谓语动词是一个延续性动词 (a verb of duration) 时

当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谓语动词是延续性动词时, 这个动词可以是一般过去时, 也可以是现在完成时, 但两种时态所表示的时间概念完全不同。

1. 一般来说, 延续性动词的过去时表示动作或状态

的结束, 计算的时间点应该从动作或状态的结束时算起, 因此它的含义和动词的词义刚好相反, 具有否定的意义。例如:

Mary's mother has never been to see her since she was ill.

玛丽病好以后, 她妈妈从没去看望过她。 (不可理解为:自从玛丽生病以来, 她妈妈从没有去看望她。)

I haven't seen him since he lived in America.

他离开美国后, 我一直没见过他。 (不能理解为:自从他住在美国以来, 我一直没见过他。)

上面两句在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 都用了两个一般过去时的延续性动词was lived, 前一个表示was ill这一状态已经结束 (因为动词用了过去时) , 意味着“病愈”、“康复 (got well again) ”, 时间点要从康复时算起;后一个表示lived这一动作的完成, 意味着“不居住”、“离开 (left) ”, 时间点应从离开后算起。所以, 上面学生作业写的句子应译为“自从她离开广州以来, 我没有见到过她”, 显然学生的句子把要表达的意思弄反了。

2. 如果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用了延续性动词

的完成时态, 这时则表示这动作或状态一直延续到现在时刻, 并且可以包括现在时间在内。这时, 时间点要从动作发生时算起, 句子的意思和动词的词义相一致, 具有肯定的含义。例如:

I have often seen him since he has been in our class.

自从他来到我们班以来, 我经常见到他。

Our English teacher has worked here since she has been ill.

我们的英语老师生病以来一直在这坚持工作。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 since从句里的谓语动词用延续性动词现在完成时和用一般过去时, 意义明显不同, 前者的内容与形式相一致, 意味着肯定;后者的内容与形式相互矛盾, 也就是说否定的内容寓于肯定的语法形式中, 所以具有否定的意义。试比较:

I haven't heard of him since he has been in Japan.

自从他到日本后, 我就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了。

I haven't heard of him since he was in Japan.

自他离开日本后, 我就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了。

以上两个句子since引导的从句, 用的都是be动词, 当我们在完成时用它时, 它表示肯定意义, 在一般过去时用它时, 它却表示否定意义。这是因为“he has been in Japan”用了现在完成时, 表示“他现在在日本”;而“he was in Japan”用了一般过去时, 这表示“在日本”是过去的时间, 现在人已离去。

但是, 用ever来加强since的语义时, 句子中用延续性动词的一般过去时并不表示否定意义, 而具有完成时的那种肯定意义, 即动作和状态的时间不是从结束时算起, 而是从发生时算起。例如:

He has been in low spirits ever since his father stayed here.

自从他的父亲在这里以来, 他的情绪一直很低落。 (如果去掉ever一词, 则句意为:“自从他父亲离开这里后, 他的情绪一直很低落。”即含有否定意义。)

必须注意, 如果since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不是延续性动词, 而是终止性动词, 即使加了ever一词, 也不会改变since引导的从句的意义。例如:

Our school has been great changed ever since the new headmaster come here.

自从我校来了新校长以来, 学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句用或不用ever, 都不影响句意。)

二、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谓语动词用一个“终止性动词” (a verb of termination) 时

如果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用了终止性动词的一般过去时, 根据一般过去时的基本概念, 其意义表示动作的完成。时间的起点应从该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完成时刻算起。终止性动词, 特别是其中的那些瞬间动词, 其动作的发生和结束于瞬息之间同时完成, 因而动词的语法形式和它的词义之间相一致, 具有肯定的含义。例如:

Mr.Zhang has worked here since he come to our school.

张先生自从来到我校以来, 一直在这工作。

She hasn't heard from him since he left school.

自从他毕业离校后, 她从没收到他的来信。

He hasn't been back home since he went to Beijing.

他自从去了北京以后, 从没回过家。

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其谓语动词的本质为终止性动词时, 一般只用过去时, 不用现在完成时。

三、在“It is…since”结构中, since从句里的谓语动词为两种性质时的区别

1.“It is…

since”结构表示过去某一时刻起到现在为止的一段延续时间的总和, since从句里的谓语动词通常用过去时。其结构中的it无实在意义;谓语动词通常用一般现在时 (间或也用现在完成时) 。Since从句里的谓语动词过去时不管用哪一种性质 (即不管是用终止性动词还是用延续性动词) , 都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完成, 时间点从该动作或状态完成的那一刻算起。例如:

②It is a month since our new math teacher come here.我们的新数学老师来这里一个月了。 (since引导的从句的谓语动词come为终止性动词。)

②It is twenty years since Mr.Zhang worked in our school.

张先生在我们学校工作二十年了。

(since引导的从句的谓语动词worked为延续性性动词。)

2. 在“It is…

since”结构中, since引导的从句里的谓语动词是终止性动词还是延续性动词, 其意义是不同的, 这一点和上面所讲的情况是一样的。试比较:

It is over five years since my friend came back from Australia.

我朋友从澳大利亚回来至今已有五年了。

(终止性动词came在此表示肯定意义。)

It is two years since I lived in the old room.

我搬出那间旧房间已经有两年了。

(延续性动词lived在此表示否定意义。)

3.“It is…

since”结构可以和它意义相近的句子替换, 但由于since从句里的谓语动词性质不同, 替换的形式亦有差别。

(1) 如果是终止性动词, 可以用“…ago”的过去时态的句子替换。例如:

①It is three years since he went to the university.=He went to the university three years ago.

他上大学三年了。 (不能说:He has gone to the university for three years.)

②It is ten years since the library was built..The library was built ten years ago.

这座图书馆建起有十年了。 (不能说:The library was built for ten years.)

(2) 如果是延续性动词, 除了可以与“…ago”的过去时态句子替换外, 还可以与包含for的一段时间状语完成时态句子替换, 这时句子应为否定形式。例如:

①It is three months since my friend was there.=My friend was there three months ago.=My friend hasn't been there for three months.

我朋友离开那里三个月了。

②It is a long time since he left here.=He left here a long time ago.=He hasn't been here for a long time.

他离开这里好久了。

3.科学管理之“科学”含义 篇三

一个案例

日本最大的一家服饰连锁公司在日本有超过200家零售店,针对经济萧条,总部决定关闭一些(连续五个月业绩下滑)零售店铺。两年过去了,公司陆续关闭了50多家零售店。

山田诚是一家零售店的经理,他的店已经连续三个月业绩下滑。区域经理谷川小林约见他谈话,要求他延长开店时间,增加货架、品种,在店外扩大广告面积……在谈话后山田诚想,过去三个月自己不都是按谷川小林的要求做的吗?提高销售业绩的出路在哪里呢?

在办公室左思右想理不出思路,他感慨自己对许多款式、颜色判断不准,库存也有积压,资金流动不起来,就没有钱进新的品种。于是,他将过去一周的录像调出来,分析每天客人更多地在挑选哪些服饰。不经意间,他发现一个男人似乎在挑选衣服,却总是不试,看的多数还是女式服饰,什么都没买就走了。他打开电脑核对库存记录,上周确实有六款女式服装的数量对不上。他狠狠地说:“看我怎么抓住你。”周末再看库存,他发现这六款服饰销售一空。莫非这是一个对商品的流行很有预见的小偷?

那个人又出现了,保安问要不要报警,山田诚要求保安将这个男子看过的服饰款式记录下来,然后不做任何动作,偷走也不在乎。当天下午,山田诚照着保安的记录给总部下了这个月更大的一笔订单,还摆在显眼的位置挂牌促销。果然,一周销空。小偷仍然每周出现一次,他不知道自己拯救了一个零售店。

连续三个月的销量上升惊动了谷川小林,他邀请山田诚吃饭,想请教一下起死回生的经验,以便在本区域内分享。山田诚陷入了忧愁:这经验该怎么介绍呢?

山田诚说:“我在京都区聘用了25个大学生作为市场调查员,分析与预测市场动态,尤其是对就要流行的服饰进行预测。我就是归纳一下,再决定进货,减少库存积压,资金转起来,业绩就上来了。”谷川小林兴奋地说:“公司期望你能够继续摸索,形成科学、系统的文字方案,以便全区推广。”

回家的路上,山田诚不慎将头摔伤了,在家休养三个月。第二天,小偷被副店长抓住并交给警察,被判蹲三个月监狱。三个月过去了,在副店长的带领下,店员每天加班加点,但营业额只是原来的一半。山田诚又被请出来收拾烂摊子,他的条件是先将副店长调走。

山田诚回到店里,店员们十分高兴。透过店里的橱窗,可以看到小偷也在窥视店里的情形。营业额再次回升,山田诚却十分忐忑:只能靠着这个小偷来提升业绩吗?

思考与启示

读到这里,你在想什么,想问什么问题吗?这是麻省理工最新的高级经理领导力课程中,市场战略管理课上给出的教学案例。教授要求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我所在的小组提出了这样10个问题:

1.山田诚纵容小偷对不对?如何用合理的逻辑解释山田诚的管理行为?

2.山田诚改善零售店经营应该做什么?

3.山田诚对区域经理谷川小林讲采用市场调研的方法,对不对?要解释其合理性。

4.在吃饭后谷川小林对山田诚的要求是否全面?还应该提什么要求?

5.山田诚还应该做些什么?

6.这家零售店铺业绩上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根据被偷窃的品种进货不是本质原因)?

7.这个小偷是什么背景?谁最该问这个问题?

8.科学的市场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9.对一家服装零售店来说,来自市场的真正挑战是什么?

10.在经济萧条背景下,零售店竞争力的重点应该在哪里?

当我们小组完成了案例讨论并给出了我们的思考后,教授要求小组之间交换思考题,并回答从别的组换来的思考题。多数小组的讨论思考题类似,不过还是有不同的问题,比如:

1.谷川小林应该如何运用该区域内其他连锁零售店的销量数据?

2.库存积压的本质原因只是经理的判断失误吗?

3.小偷偷走的服装做什么用途了?

4.这个案例最终应该得到什么具体的有操作意义的启发?

5.与非萧条时期相比,经济萧条情况下零售连锁店的品种选择策略有何不同?

在中国,多数企业家对MBA课程是有质疑的,认为课程与现实市场脱节,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其实,关键还是看教学的方式,案例讨论中强调科学化地看待社会科学的问题,要坚信天下的事物总有其逻辑必然。看似偶然的事件,只要深入思考,就能够找到逻辑的必然,从而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这样的小组讨论要用掉半天时间,组员倾力投入,贡献各种想法和智慧。第二天是六个小组的汇报以及教授的点评。现实市场背景的案例没有正确答案,只有在讨论过程中彼此得到的思考方法和最有价值的启发。市场科学决策课程就在讨论中结束,教授发放了新的资料。东京大学的市场决策教授与麻省理工的教授共同参与了这个案例的调研、考察,并汇总了如下的信息:

1.小偷将偷来的服饰倒卖到了京都周边的摊贩市场,在摊贩市场该服饰的售价仅是店内的三分之一。

2.经济萧条后,白领们到京都周边逛摊贩市场的比例提高了。

3.进货销量提高的时间节点多数在被偷后的第四天。

4.调研者对购买这几类服饰的客户进行了随机访谈,发现37%的人见到办公楼内有该款式衣服。这些人没有去过摊贩市场。

5.小偷有时自己决定偷的品类,有时是摊贩指定的品类。

6.对摊贩调研获知,摊贩已经意识到有不少来自京都地区的客人对品类品质更加在乎,反而不在乎价格(与原来的客人群体相比)。

7.在经济萧条前,山田诚的进货决策多数是依靠每月的品类销量分析的。在萧条后,仍然依靠同样的方法决策。实际上,经济环境变化了,决策方法必须变化。尤其在选择摆放在显著空间的品类时,需要更多的环境经济情况的变化参数。

8.山田诚具有对微小的变化保持敏感的性格,所以发现了小偷偷窃的品类会销售一空的事实,从而开始将两者联系起来去思考。而其他店铺的经理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却没有找到小偷偷窃的品类。就算找到了品类,也没有关注该品类随后的销量情况。他们没有下意识地将看似没有关联的事件联系起来思考因果。

9.山田诚编造的调研故事确实发生过,他自己也知道那样做是无效的,只是在经济兴旺的时候曾经有效。仍然是经济环境变化后的决策,问题是做法的调整能否与时俱进。

10.如果区域经理也能有山田诚的思考意识,那么,根据全区域的数据应该可以得到更多有启发的商业决策思路,而不是依靠偶然的小偷事件来做进货决策。高一层的经理更应该具备数据决策的意识,更应该具备经济条件变化后决策模式也应随之变化的意识。

麻省理工的这堂课的名称是:科学的市场决策。这堂课最初的设计目的有如下三条:第一,培养对商业过程中偶然事件的敏感意识。管理者应能够将偶然事件进行逻辑因果的联系,并设计验证因果假设的市场操作流程和方法。第二,掌握市场变化情况下的数据关联方法。管理者应学会运用量化统计进行变化情况下的科学决策。第三,压力能够唤醒沉睡很久的主动思考的潜力。不能等到将要倒闭的自然压力来了再刺激管理层的主动思考能力,平时要设计以激发主动思考为目的的管理层压力。

三天的短期课程,不是MBA的系列课程,而是麻省理工科学领导力的课程,专门为美国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提供的。我得到的启发是科学决策有两个最基础的本质:首先是科学的意识。不靠决心和胆量,不靠发誓和口号,建立一种强烈的本能,遵守科学的本能,凡事都必须要问因果。其次就是掌握科学决策的工具。学会三种最基础的数据加工方法,并通过统计工具进行快速加工,并提出分析报告。

对于案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将你的感受、思考发到我的邮箱(Yes4you@gmail.com),也可以告诉我专栏可以提供哪些你最需要的内容。

(进一步的问题或探讨,请登录http://sunluhong.cmmo.cn)

4.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的含义 篇四

在现代汉语中,“企”本是“期盼”之意。但是,要用管理语言来描述的话,这种期盼,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一种“目标或战略”。企的意思就是指:“任何人都必须有自己的目标,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的标准,任何组织都要有自己的战略定位”。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否则人一定走不远,事也很难去做好。

在古汉语中,“企”还有“踮脚”之意,即“踮起脚尖”看东西。但众所周知,踮起脚尖时人会很累,感觉不踏实。所以,老子就有“企者不立”之说,其意思是“踮脚而立”的人难以久站。用管理的语言来解释就有三重意思:不踏实工作的人难以立足、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还不能远行,同样,企业的战略目标也不能定的太高,否则就难以达成。

从字型上看,

“企”可分为“人”和“止”,也即“人需要前进但也要学会止步”。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里边也有两重意思:企业无人则止,没有人就没有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是,人或事也要知道“适可而止”——该放弃的人或事一定要放弃,要聚焦自己的核心优势和核心员工,要锁定自己的目标,专注于自己的战略,才能成就自己的团队。

相对而言,“业”字在词典上有10多20种乱七八糟的解释,很是复杂。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业”指的就是事业或者过程。但从字形上看,“业”必须立足在坚实的基础上,必须不停进步、积极向上,过程必须公开明朗,否则,都将难成“大业”。

“企业”二字合在一起,就是一种“正在努力实施的事业”。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要达成这种事业,做企业的人就必须树立并聚焦自己的目标和战略,必须重视并不断开发自己的人力资源;更需要制定自己内部人、事、物的最基本标准,需要重视并规范实施目标的所有过程,当然,还需要不断的持续的努力。

5.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篇五

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一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战略的关系,二是战略性人力资源体系的具体内容,三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区别。

基点:基于公司战略的人力资源战略

比尔•盖茨曾经就这么说过:如果把我们最优秀的20名员工拿走,微软将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公司。

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是组织中最有能动性的资源,如何吸引到优秀人才,如何使组织现有人力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每一个领导者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也正是为什么企业的最高领导越来越多来源于人力资源领域的一个原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力资源是组织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了公司通过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各个方面,如图1所示。

图1:公司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的关系

一方面,企业战略的关键在于确定好自己的客户,经营好自己的客户,实现客户满意和忠诚,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如何让客户满意?需要企业有优良的产品与服务给客户创造价值,能够带来利益;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需要企业员工的努力。所以,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而竞争优势正是企业战略得以实现的保证。

另一方面,企业要获取战略上的成功的各种要素,如研发能力、营销能力、生产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等等,最终都要落实到人力资源,因此,在整个战略的实现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位置是最重要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强调通过人力资源的规划、政策及管理实践达到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强调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的匹配,强调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实现组织战略的灵活性,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战略性让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的地位,就是系统地将人与组织联系起来,建立统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

体系:理念→规划→机制→平台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不是一个概念,是一个有机的体系,由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职能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四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灵魂,以此来指导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是航标,指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的方向;战略性人力资源核心职能是手段,依此确保理念和规划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得以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构建和完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图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个核心理念:以人为本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视人力为资源,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认为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职业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企业鼓励员工不断的提高职业能力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重视人的职业能力必须先重视人本身,把人力提升到了资本的高度,一方面通过投资人力资本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人力作为资本要素参与企业价值的分配。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认为开发人力资源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一个有利于价值发挥的公平环境,给员工提供必要的资源,赋予员工责任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授权,保证员工在充分的授权内开展自己的工作,并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对员工能力、行为特征和绩效进行公平评价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激发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价值。

一套战略规划:实现人和战略的匹配

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随着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传统的人力资源规划认为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对企业人员流动进行动态预测和决策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预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可能的供给,确保企业在需要的时间和岗位上获得所需的合格人员,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相匹配。在规划过程中,重点放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度量上,也会适当注重人力资源规划和其他规划的一致性和偕同性。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吸取了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和战略管理实践的重要成果,遵循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高度关注战略层面的内容。一方面把传统意义上聚焦于人员供给和需求的人力资源规划融入其中,同时更加强调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在对内外部环境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不足,清晰的勾勒出未来人力资源愿景目标以及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制定出能把目标转化为行动的可行措施以及对措施执行情况的评价和监控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战略系统。四大核心职能:打造战略所需的人力资源队伍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职能包括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评价和人力资源激励四方面职能,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招人、育人、用人和留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如图3所示。

图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

战略性人力资源配置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基于公司的战略目标来配置所需的人力资源,根据定员标准来对人力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引进满足战略要求的人力资源,对现有人员进行职位调整和职位优化,建立有效的人员退出机制以输出不满足公司需要的人员,通过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任务是对公司现有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培养,从素质和质量上保证满足公司战略的需要。根据公司战略需要组织相应培训,并通过制定领导者继任计划和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来保证员工和公司保持同步成长。

战略性人力资源评价的核心任务是对公司员工的素质能力和绩效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一方面保证公司的战略目标与员工个人绩效得到有效结合,另一方面为公司对员工激励和职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战略性人力资源激励的核心任务是依据公司战略需要和员工的绩效表现对员工进行激励,通过制定科学的薪酬福利和长期激励措施来激发员工充分发挥潜能,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个基础平台: 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有效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并得到并发挥预期的效果的前提是组织要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个必要的平台,这个平台包括人力资源专业队伍、人力资源组织环境、人力资源专业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基础建设四个方面,为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供相应的组织保证和专业能力,如图4所示。

图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人力资源专业队伍是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专业队伍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界定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和职权,对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对直线经理参与和配合人力资源管理也作出明确的要求,从各个方面保证人力资源专业队伍能成为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基础。

合理的组织环境是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外部条件。要求从公司战略出发,设计出一套适合公司战略需要的组织结构,并细化每个职位的设置,并根据公司外部环境进行优化,为公司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体系提供相应的组织环境。人力资源专业化建设是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专业保障。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明显的专业特征,通过专业化建设为有效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奠定专业基础,人力资源的专业化建设内容包括:组织系统的岗位分析以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职权、工作条件和任职资格;根据公司业务和职位特征设定相应的定员标准;组织系统的岗位评价,作为制定薪酬序列的重要依据;根据公司战略需要和岗位类别开发出相应的素质和能力模型。

人力资源基础建设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保证这个系统能够得到正常运行还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基础管理体系,包括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高效为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客观的信息,开展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比较: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

到此,我们已经知道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存在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存在于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形式、管理方式等各个领域,如表1所示。

表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6.时间管理的含义 篇六

1.配送中心的含义

配送中心是指接受并处理末端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运来的多种货物进行分拣,根据用户订货要求开展拣选、加工、组配等作业,并进行送货的设施和机构。从配送中心的涵义可以看出,配送中心专指为有效保证商品流通而建立的物流综合管理、控制、调配机构。它从供应商手里接受多种大量的货物,进行包装、分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要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

2.配送中心对特许经营的作用

随着我国特许经营稳定持续的发展,配送中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特许经营中,如果不根据用户需求不间断地供货,特许经营企业就无法生存发展。配送中心对特许经营的主要作用如下。

(1)降低进货成本。配送中心的统一、批量进货,可以提高厂家和批发商的发货业务效率,降低发货成本。同时,由于批量进货,长期稳定的需求可以争取供应商在价格上的优惠,从而降低商品价格,使特许经营企业以低价位参与市场竞争。

(2)变分散库存为集中库存,降低库存成本。由于配送中心能稳定、保质保量、适时地配送商品,特许经营门店就不需要较多的库存,可以把库存面积用做营业面积,提高销量。同时,集中库存总量大大低于分散库存总量,既减少资金积压,加快了资金周转,也增加了对门店的调控作用。

(3)进行流通加工,提高商品附加值。随着特许经营的发展,特别是便利店的飞速发展和普及,配送中心的加工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充。许多商品由生产地高效运抵消费地后,在配送中心进行细分、小件包装、贴附标签、条形码等,并组建具有了蔬菜调理、食品冷冻加工、食品保鲜等功能,提高了商品的附加值和作业效率,降低了门店管理费用,并有利于实现企业统一的管理和企业形象的建立。

(4)传递商品流通信息,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特许配送中心通过对生产商、批发商的供应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情况分析,能较客观地了解市场信息,并及时向特许经营门店传递消费动态,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7.幸福的教学含义 篇七

对于幸福是什么, 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 就像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一件作品一样。视角越多越精细, 对幸福的解读就越清晰, 越有利于全面把握幸福。关于幸福最主要的争论之一是享乐主义传统和奉献主义传统之间的分歧。享乐主义的方法认为幸福和美好的生活就是追寻快感和回避痛苦, 而奉献主义的方法则认为幸福和美好的生活是一个人潜能的全面实现。[1] 虽然享乐主义的幸福观不够全面, 但追寻快感和回避痛苦确实给人带来了快乐的体验;虽然奉献主义幸福观也有自己的缺陷, 但人内部潜能的全面实现也同样能给人带来成功的喜悦。如果我们坚持一个观点而放弃另一个观点显然是不负责任的。但如果对二者进行简单的折中也会损害幸福的整体含义。泰勒·本-沙哈尔博士 (Tal Ben-Shahar Ph.D.) 认为, 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这种解释绝不仅仅限于生命里的某些时刻, 而是人生的全过程, 即使有时经历痛哭的感受, 但在总体上仍然可以是幸福的。[2] 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不管是快乐, 还是对意义的追寻, 都不是限于体验而产生的, 也就是说, 人肯定先有对客观世界和事件的感知, 通过感知产生符合个人价值标准的意义体验, 从而上升为一种幸福感的。所以, 我们把幸福定义为“人对同类感知及其意义持久、积极的体验”。

既然幸福是人对同类感知及其意义持久、积极的体验, 那么幸福就与人对事物、事件的感知和思量有密切关系。人脑使用的第一手资料都是从感觉通道进入的, 如果感知的结果没有被及时加工并保持在长时记忆当中, 这种感知可能很快就要消失;如果这种感知被加工且保持在长时记忆中, 人们才能真正对感知对象进行再认识, 进而产生意义体验。在感知层面上, 人感受到的是“快乐——痛苦”维度上其中一种可能的体验。与感知体验不同, 思量是对信息意义的权衡。感知是对描述性信息的认识, 集中于感官体验上;思量是由冲突引发的, 是当前信息与原有信息在认知结构中的整合。如果当前信息与原有认知一致, 就导致当前信息与原有认知的上位整合, 这时人感受到的是认同的快乐;如果当前信息与原有认知不一致, 就导致原有认知对信息的拒斥或改造。在思量层面上, 人们获得的是“平淡——意义”维度上其中一种可能的体验。不同的感知可能获得同样的意义体验, 不同的意义体验可能在更高的概括水平上实现体验的同一。在这个过程中, 起决定作用的思维操作是“概括”。维果茨基在《言语和思维的关系》一文中就指出:“认识的基础是心理过程本身的概括, 它导致对这些过程的掌握。”[3] 显然, 幸福不是感知和意义本身, 它完全是一种“感知之知”和“意义之知”。

幸福具有生活性。生活对个体来说是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及其内容, 个体对生活的整个过程及其内容的积极体验就是人的幸福。人总是通过扮演角色实现生活的, 扮演什么角色决定于生活的需要, 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就决定了生活的具体内容, 从而人也就开始了对自己生活角色的体验, 积极体验将导致该种生活的幸福。可见, 幸福来源于生活, 也使自身成为生活的内容。

幸福具有情境性。幸福是对生活的感知和意义体验, 个体赖以生存的生活世界是有差异的, 生活世界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个体幸福内容的差异性。这个差异性的幸福是与其产生时特定的生活情境相联系的。这里的情境一方面指当前的情境, 另一方面指先前经历过的同类情境。

幸福具有体验性。体验根据其概括水平的不同可分为感知体验和意义体验。体验又有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之分, 它们是“相对而成”的, 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消极体验和积极体验。比较是产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当人在比较中获得优势的时候, 就会有满足感, 产生幸福体验。幸福是一种体验决定了它不等同于一次具体的感官满足, 而是感知积累的结果, 是感知积累基础上的体验。当然, 生活中不会出现完全一样的感知内容, 差异的同质感觉才能使感知体验通过意义体验最终通向幸福。

幸福具有文化性。不管是感知体验还是意义体验, 体验的过程都有主体内在文化价值判断的参与。“标准的幸福”不仅由既存的社会价值等级序列所决定, 同时也需要根据一定社会的发展目标与价值理念使“标准的幸福”与人的主观心境结合起来。[4] 个体自身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一致程度往往决定着幸福的具体性质, 如果人们追求的体验符合自身的价值需要, 但与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相冲突, 人就不大可能获得幸福;当个人的幸福观与社会文化主流幸福观一致时, 个人的幸福信条就得到了社会文化的支持, 个人幸福便获得了公共文化价值的滋养。公共文化价值决定个体内在的文化价值, 那些被个体内化并指导个体行动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将对感知体验和意义体验进行能动地归类划分, 形成主体幸福的文化遗传基点。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幸福的内容、层次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存在脱离特定社会文化价值的幸福体验。

幸福具有层次性。幸福是一种持久的积极体验, 这个体验包括感知体验和意义体验两个方面, 二者不是孤立存在的。由于人对感知和意义的概括程度不同, 会产生不同概括水平的幸福体验, 在这个不断发展的体验链条上客观地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幸福。同时, 判断幸福的标准来自于个体所在的社会文化, 文化核心地带的幸福观更加稳定, 文化边缘地带的幸福观容易变迁。从文化边缘地带到文化核心地带就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幸福观, 幸福观指导下的幸福体验也是多层次的。

二、幸福的教学含义

幸福是“人对同类感知及其意义持久、积极的体验”。那么教学幸福就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生活中同类感知及其意义持久、积极的体验。”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当中人的因素, 是“相对而成”的概念。他们是教学当中最活跃的成分, 也是教学幸福的主体。绝不能把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当中分开来看待, 也不能把教师的幸福和学生的幸福看做相互孤立的存在物。虽然教师获得的教学幸福和学生获得的教学幸福在内容和性质上存在差异, 但二者产生的源泉 (教学活动) 是相同的, 都是教师和学生协同活动的结果。教学幸福具有特定的范围, 它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活动中感知到的信息及其意义的价值判断。持久、积极的体验对教学有稳定的促进作用, 从而要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 限制消极情感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体验一方面说明幸福是不可授予的, 它从不会像相互交换苹果一样从一个人的手中到另一个人的手中;另一方面说明要让学生自主经历教学过程, 去获得个性化的体验。

幸福的生活性要求追求教学幸福不但要立足教学生活, 还要把教学幸福和追求教学幸福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试教育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 轻视人和人的情感, 师生体验到的是失落、压抑、沮丧、焦虑等消极的情感体验, 给教师和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摧残。教师和学生决不能被动地适应破坏师生幸福的应试教育, 而要彻底地改造应试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活动的需求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在角色生活中寻求积极的情感支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是有独立个性的学习主体。教师角色作用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才能实现, 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有赖于教师合理的指导和促进。所以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还要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 让自己和学生在各自的角色扮演中积累感知, 生成意义体验。这样, 在教学幸福来源于教学生活的同时, 也使教学幸福和追求教学幸福成为教学生活的重要内容。

幸福的情境性要求教学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师和学生等因素构成的教学情境相联系, 精心地设计教学情境, 注重教学的全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幸福的情境性要求教学活动一定把学生的原有经验和新学习的经验紧密结合;幸福的情境性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设置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 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各类素养。幸福的情境性同时要求问题情境的设置要适合学生的学习, 创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幸福的情境性也意味着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把情感教学当做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第一道门户。

幸福的体验性要求教师和学生不但要积累教学生活中的感知和意义体验, 还要通过观照同伴和反观自己, 在教学活动中发现、比较优势, 确证自己在集体中的合理位置, 形成正确的问题归因方式。“幸福源于每个人自己的创造性行动, 每个人的可能生活在自己的创造性行动中被开拓出来并且落实在个人身上, 幸福主要与自己的行动方式和努力相关。”[5]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完成。长期被失败和压力所困扰的教师或学生体验到的不会是快乐和欣慰;长期享受成功喜悦的教师和学生体验到的不会是沮丧和绝望。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和困难的能力, 更要在学生形成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积极的情感体验去克服消极情感体验带来的不良影响。

幸福的文化性要求教学要建立在教学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教学文化是“教师和学生所共同分享的教学观念和行为。”[6] 其产生于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中。当人们认识到情感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把幸福教学作为促进教学活动的手段时, 幸福才获得了产生、发展和提升的土壤。专制的教学培养专制的教学文化, 民主的教学培养民主的教学文化, 专制教学文化培养出来的学生人格以依赖为特征, 民主的教学文化培养出来的学生以独立为特征, 能够自主寻求积极持久的意义体验。所以, 构建教学幸福需要努力创建民主的教学文化, 让每一个人都可能获得幸福, 让每一个人都为别人获取幸福创造条件。

幸福的层次性要求教学要立足于全体, 正视差异, 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幸福地成长。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学习成绩高的学生往往能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 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在教学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分数把学生从“教学文化核心地带”到“教学文化边缘地带”进行排列, 形成应试教育文化格局。幸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 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培养学生获取幸福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他所需要的发展,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方面得到发展, 包括幸福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lan Carr.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郑雪等,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39.

[2]Tal Ben-Shahar.幸福的方法[M].汪冰等, 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34.

[3]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余震球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217.

[4]王露璐.幸福是什么[J/OL].http://www.gmw.cn/content/2007-12/02/content_697003.htm.

[5]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43, 154, 162.

8.时间管理的含义 篇八

关键词:金融资产;住房资产;财富效应

中图分类号:F0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11-0023-05

收稿日期:2007-06-27

作者简介:骆祚炎(1968-),男,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

一、金融资产与不动产财富效应的时间特征值得研究

近段时期来,随着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Dreger等,2006)和各种新假说的提出,国际上财富效应的研究呈现一个新的特点,即,对各种资产的财富效应进行分类研究。这种研究内容的变化,实际上隐含着一个重要的理论转变。财富效应理论过去假定,各种资产具有相同的边际消费倾向,对消费产生相同的影响;现在财富效应理论则认为,各种资产的边际消费倾向可能不同,进而对消费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理论上的转换,也推动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模型发生变化。从理论上说,财富效应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资产流动性的强弱,资产回报率期望值的高低,消费者的收入分布和收入状况,与资产相关的税收政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心理账户和消费计划等。正是因为财富效应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以及实证分析手段的差异,导致各种研究在两种类型资产财富效应的比较上出现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不动产(住房)的财富效应较小。Levin(1998)认为,住房资产对消费基本没有影响。Tracy(1999)等人认为,虽然住房价格的变动带来的财富变化可能比股价变动带来的财富变动要大,但是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可能要小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对于计划长期居住房屋的消费者来说,住房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有利的财富效应可能被使用住房的成本上升所抵消。Poterba(2000)认为,自己居住而不能兑现的房地产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自住性房产通常被看作是一种长期资产。Campbell等(2005)研究发现,年纪大的自有住房者对住房价格的变化比较敏感,而年轻租房者对住房价格的变化不敏感。

然而,更多的观点似乎支持住房资产要大于金融资产财富效应的观点。Case(2001)等人通过分析14个国家25年的面板数据,及美国各州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数据后发现,住房价格上涨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大于股市的财富效应。Bayoumi和Edison(2002)利用16个国家30年的数据分析发现,住房财富对消费的影响要大于股市对消费的影响。Benjamin等(2004)以美国1952年第一季度到2001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不动产增长1美元使消费增加8美分,而金融资产增加1美元只能使消费增加2美分,房地产的MPC要高于金融资产的MPC,不动产的财富效应抵消了其负面影响,持有不动产能够平滑消费并减少消费的波动性。

从国内看,中国财富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市财富效应的分析上,对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理论研究很少,对其实证分析则更少。例如,卢嘉瑞等(2006)分析股市财富效应的机制并进行检验。段进等(2005)、骆祚炎(2004)和李振明(2001)对股市财富效应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贺菊煌等(2000)和臧旭恒(1995)分别分析1996年和1995年以前金融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对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研究的典型文献是,刘建江等(2005)对房地产财富效应作用机制的分析。他们认为,持续上涨的房地产市场,能扩大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促进消费和经济的增长。该文没有对房地产财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从上述国内外研究看,财富效应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国外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没有对两种资产财富效应进行动态比较,没有体现出两种资产财富效应的时间特征。国内研究的不足则更多,既没有对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进行静态比较,也没有对两种资产财富效应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中国正处于改革的过程中,经济结构、经济利益关系、各种制度等不断进行调整,金融资产和不动产的财富效应,应该具有较强的时间特征。因此,鉴于上述研究的某些不足,以及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住房)对促进消费的意义,本文主要基于资产流动性的角度,运用协整分析和状态空间模型,以年度数据为样本,对中国居民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财富效应进行静态比较和时间特征分析,并以此提出通过资产财富效应促进消费增长的对策。

二、两种资产财富效应比较的理论模型构建

(一)理论模型的构建

Muellbauer(1994)认为,资产流动性和所有权的不同会引起不同种类资产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根据Benjamin(2004)的理论,家庭从金融资产St和实物资产Ht取得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被分为转移性收入Gt和工资薪金Yt。不包括财产性收入在内的可支配收入为Zt=Yt+Gt。一些因素将这两种收入转化为资产的价值。假设这些转化因素用bY和bG代表,则不可观测的人力资本和转移财富分别为bYYt和bGGt。工资薪金所得和转移性收入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它们形成的资产也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家庭从金融资产上获得的收入缺乏流动性,因为金融资产中存在一些受限制的如养老金和保险金等账户,利息、红利和资本利得不会轻易被用来消费。住房资产也是如此。假定金融资产相对于住房资产的流动性为λS,则按照流动性加总得到的总财富,包括人力资本、转移资产、经过流动性调整后的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即:

(二)金融资产相对较强的流动性使金融资产略大于住房资产财富效应

Benjamin(2004)认为,美国居民金融资产相对较低的财富效应,与美国居民金融资产集中在受到限制的几个账户如养老金和保险金等有关,限制了资产的流动性。中国的情况则相反。居民的金融资产主要是不受限制的储蓄资产。1980年—1988年居民金融资产几乎是储蓄资产。1989年—2005年期间,除2000年和2001年的储蓄资产比例为90%以下外,其他年份储蓄资产比例均在90%以上。储蓄资产的平均比例接近95%。居民所持有的股票资产占金融资产的平均比例为3.18%,其对消费影响较小。1989年以后,出现少量的社会保险资产,其占居民金融资产的比例在3%以下。由于受到限制的账户相对较少,使金融资产及其产生的收益产生相对较强的财富效应。

(三)住房消费的条件限制、价格过快上涨及流动性约束,抑制消费的扩大

Benjamin(2004)认为,在应税收入中可以扣除住房的抵押贷款利息,较低的借款利率以及一个全国性较安全的住房市场,使居民通过增加债务来增加住房消费。中国目前缺乏像美国这样的住房消费条件。同时,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中国绝大多数居民购买住房都是自住,无法使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发挥出来。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近年住房价格涨幅过大。例如,全国2001年—2004年房屋销售价格环比增长指数分别为2.2%、3.7%、4.8%、9.7%。骆祚炎(2007)认为,人们产生大额刚性支出的预期,迫使居民减少当前消费而增加储蓄。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Engelhardt(1996)发现,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具有不对称性。住房资产的价格上升对消费几乎没有影响,但是住房资产的价格下降1美元却可能使消费下降30美分。中国近年来住房价格较快增长,引发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发挥,抑制消费的增长。此外,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制约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杜海韬等(2005)认为,19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走低的收入增长率直接抑制消费需求的增长,仍然偏紧的流动性约束和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增大了预防性储蓄动机,也制约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发挥。

(四)消费对收入存在过度敏感性使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微弱

中国居民对消费存在过度敏感性。彭文平(2001)认为,流动性约束、利率的内生变化和非生命周期理论等可以解释中国近年来的消费过度敏感性。宋冬林等(2003)认为,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在经济转型期表现出过度敏感性,为使拉动需求的政策更加有效,有必要采取措施矫正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骆祚炎(2007)认为,居民面临的收入不确定性和日益增加的支出预期,使消费过度敏感性增强。消费对收入的过度依赖,必然削弱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

六、发挥资产财富效应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一)增强政策的可预见性,形成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稳定的预期

居民资产发挥财富效应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资产价值的平稳增长。在增值性资产中,股票和房地产是两项重要的内容。维持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稳定的预期对于资产财富效应的发挥尤为重要。要采取措施促进股市的长期发展,从制度上解决股市的长期稳定发展问题。当前股市的发展过程中,结构性风险有所增加,需要采取平稳措施加以调节。同时,防止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增强房地产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二)增强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促进居民财产的增加

当前,要继续促进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丰富股票市场的投资品种,健全股市交易和监管制度,平稳有序、渐进式地进行股票市场的国际化,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对于一些受到限制的金融资产(例如五种社会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一方面要继续增强其社会保障功能,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投资提高其增值能力,住房公积金账户要强化为居民当前住房消费服务的功能。

(三)适度增强住房资产的流动性,并促进住房市场的平稳发展

有一种观点认为,持续上涨的房地产市场,能扩大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并促进消费。但要注意的是,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发挥,是以住房价格平稳增长为前提的,而且收入的增长不能明显落后于住房支出的增长。从当前看,最迫切的任务是控制房价的过快增长,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和需要。当前,要继续维护本轮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成效,同时培育一个健全交易的住房市场,适度增强住房资产的流动性。在民生和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上,要取得一种相对的均衡。

(四)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居民消费存在过度敏感性,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成为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一要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二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要加大对贫困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四要加强财政的公共服务功能(政府储蓄率上升成为当前储蓄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五要改善居民在接受教育和医疗服务方面的待遇和条件。

七、小结

居民资产财富效应呈现四个特点。第一,从静态比较看,金融资产大于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第二,从时间特征看,总体上几乎每年金融资产大于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第三,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尽管有差距,但差距很小。第四,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都很微弱。这种结果与居民的消费特征和两种市场的发展状况有关。金融资产的相对平稳增长和金融资产相对较强的流动性使金融资产略大于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住房消费的条件限制、价格过快上涨及流动性约束,抑制消费需求的扩大。消费对收入存在过度敏感性使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微弱。为了通过资产的财富效应来促进消费,必须增强政策的可预见性,形成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稳定的预期;增强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促进居民财产的增加;适度增强住房资产的流动性,并促进住房市场的平稳发展;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财富效应,可能和居民整体体现出来的财富效应不尽一致。这将构成本文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Dreger C. and Reimers H. Consumption and Disposable Income in the EU Countries: the Role of Wealth Effects[J]. Empirica, 2006,(33):245-254

[2]Laurence L. Are Assets Fungible? Testing the Behavioral Theory of Life-Cycle Savings[J]. Journal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Behavior, 1998,(36):59-83

[3]Tracy J.and Schnedder H. and Chan S. Are Stock Overtaking Real Estate in Household Portfolio[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Current Issu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1999,(5):1-5

[4]Poterba J. Stock Market Wealth and Consump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2000,(14):99-198

[5]John C. and Cocco J. How Do House Prices Affect Consumption? Evidence from Micro-Data[R]. NBER Working Paper, NO.11534.2005

[6]Karl E. Case and John M. Quigley and Robert J. Shiller. Comparing Wealth Effects-the Stock Market versus the Housing Market[R], NBER Working Paper,2001

[7]Bayoumi T. and Edison H. Is Wealth Increasingly Driving Consumption?[R]. IMF Working Paper, October. 2002

[8]Benjamin John D. and Chinloy P. and Donald Jud G. Real Estate Versus Financial Wealth in Consumption[J].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4,(3):341-354

[9]刘建江等.从消费函数理论看房地产财富效应的作用机制[J].消费经济,2005,(2):93-96

[10]骆祚炎.教育、医保和住房支出压力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VAR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1):58-62.

[11]彭文平.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假说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上海经济研究,2001,(5):15-17

[12]宋冬林等.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实证检验与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5):29-35

[13]骆祚炎.消费过度敏感性的状态空间模型检验——基于广东数据的分析[J].当代财经,2007,(1):12-16

(责任编辑:姜天鹰)

上一篇:超市经理下一篇:函授本科会计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