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鉴赏的心得体会(共10篇)
1.中外美术鉴赏的心得体会 篇一
艺术,我们存在的理由
——美术欣赏课程随想
内容摘要:美术欣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管我们有多么不同,不管多么的有个性,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被艺术影响着。
时代变迁,各个时代有它不同的主流艺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终于有人意识到人性的意义。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艺术家们创造了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以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为首的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为了回归人性的自由,他们高举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创造出的人物形象或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或秀美典雅,高于平凡。艺术不再被教条所禁锢,人文的力量再一次被发扬出来。看着那个时代的不朽之作,即使是色彩不再光鲜,甚至不再完整,我依然可以想象出它们当年所能引起的轰动。同样在看到古希腊、古罗马的那些完美绝伦的雕塑时,我也一再惊讶于他们那天神一般让人只能仰视的造型。复兴,这个词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那一切曾经发生过,也会一直焕发夺目的光彩。在描绘教堂壁画的时候,米开朗基罗可以仰着脖子几天几夜,即使自觉已到极限,依然无法停下手中的创作;为了逼真的描绘人的肢体动作,达芬奇不惜去盗取人的尸体,只为了解人体的构造,在那样一个时代,这样做是难以被世人所认同的。对于达芬奇,似乎有一句很著名的话,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我并不十分赞同这句话。艺术创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出来的。所以它们必定要经历某些不寻常的过程,而我们大多看到的只是结果。而且,就算是在做不是普通人会做的事情,他们很清楚他们在干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更加理解那些过程,我相信,这些艺术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享受。
尼采说,美术(form art)是日神的造物,而与之相对的酒神则是掌管音乐的祭司。前者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如颜色的调配,画布的尺寸,是一种节制的艺术。而在我看来,二者的美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能带给人心灵的震颤。而那种美所带给人的享受,将拯救人于苦难的水火之中,甚至在人太过沉醉时发出警告——它总是在关键时刻告诉人们——这就是人类存在的意义。某一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构成的时代特征,让那个时代的人选择接受什么样的艺术。因而如今你的我们在看美术的历史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字眼:“17世纪出现了巴洛克美术”、“18世纪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被主流大众所接受,才能流传至今的东西,被我们看成当时的艺术,而能够名留青史的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人。因而有时我也会想,如果你发现了某幅因为种种原因而保存到现在的一幅画作,如果它的一切特征都在显示这是一幅印象主义的作品,而最终你被告知它完成于17世纪,而书上没有告诉我们17世纪曾经出现过印象主义。是不是想为那位不知名的画家叹息呢?但时代的作用是巨大的,这种情况我想也不会经常发生,首先就算有,因为当时不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因而连流传至今的可能都没有。更何况历史也会出现断层,我们能做的只是在欣赏过去的同时不断前进。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男孩想知道什么是文化,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学习,最终得出了答案。“文化就在饺子里。”当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真正可以引申为,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结果——像已经包好的饺子一样等待人们去品尝。文化是包饺子的过程,饺子的历史,为什么会有饺子这种东西,为什么是中国人发明了它而不是美国人,可人们大多都会认为这种东西很美味,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文化。文化就是这样,即使不是自己的,也会得到尊重。它是人类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的过程。而美术,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是人类将想象力和模仿力发挥到了极致的结果。
时代造就人才。从一个角度来说,人的一生太过短暂,因而他的成就,他的知识,他的信仰,总会打上时代的印迹,逃脱不了时代的局限。当然这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说,想要看得更远是哲学家的事情,画家们只用将生活中的美用他们神奇的画笔展现出来。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因为时代的不同,人类才创造出了如此纷呈缤兰的文化,从早期的古罗马时代完美的雕塑艺术,到后来的印象主义,洛可可艺术,巴洛克,哥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信仰,时代将他们筛选出来,形成不同的流派,让他们的创作得以流传至今。
当然,那些从事发扬美的画家,无论他们笔下的美是来自美好的事物或丑恶的事物——对于艺术家来说有时候丑恶中也有美存在,那种唤醒生命的,惊人的美。在他们的画中也有思考,哲学的思想,并不为所有人所理解的,而不仅仅是表现美的,当然对于理解它们的人来说那也许是美的。比如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印象主义的画,人们一开始还因为太抽象而将之视为劣质品。
最后我们欣赏到了中国的美术。外国的绘画或建筑艺术,无论他们有多精致,多写实,总给人一种疏离感。而中国的艺术,那些黑色的墨迹,行云流水一般在白纸上酝开,所表达的意境尽在不言中了。大象无形,至美无华。而中国的建筑艺术,其结构上巧夺天工一般的设计,与其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诉说着更为贴近自然的情感。看着那些亭台楼阁,想象自己走在那雕廊画栋之间,觉得心都可以宁静下来,感受周围一丝的风吹与草动。那是一种真正的回归。
我一直都认为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才能对艺术品表达自己的鉴赏力,但我想有些人对好的艺术品有着天生的鉴赏力,因为美是共通的。而学习这门课程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渠道,去了解和感受美术背后的故事。如果说科学技术教会我们的是如何生存的话,那么美术和其他艺术形式,则教会我们的是看待生活的方式。有了它们,生活才是完整的。
美术鉴赏课更好的培养我们,提高我们的素质,最根本地是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美术鉴赏有益于我们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我们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我们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我们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我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我们的艺术审美兴趣,而这对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2.中外美术鉴赏的心得体会 篇二
一、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美术鉴赏课在具体的要求上,比美术欣赏课要更高一些。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能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提高这方面素养的方法主要有两点:
1. 要通过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如教师要想弄懂“什么是美术”这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必须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来获得。
2. 从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美术教师应该经常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所举办的展览,除了关注经典美术作品外,还应该关注当代美术的发展动向,了解当代美术的特征,从中学会鉴赏,学会评论,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也可通过上网查阅,获得各类美术信息,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此外,还应积极思考,加强交流,在与他人思想火花的撞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以迎接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二、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课堂结构
传统的课堂结构是由“组织教学一检查知识一讲解新知识一巩固新知识一布置作业”五个环节组成的,这五个环节,每一个都离不开老师的参与,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导演”下完成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重教不重学的教学模式,对于以应试为目的的传统教育来说或许是有效的,但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实在是过于死板。因此,根据美术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应该变“以教为主”的课堂结构为“以学为主”的课堂结构,建立“赏、问、议、讲、练”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互相之间并无固定顺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优化组合)相结合的新课堂结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这里,“问”可以是教师问,也可以是学生问;“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方式;“议”指的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讲”,指的是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练”,指的是课堂练习,这在美术课堂中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一般都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三、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意蕴的活动。在以往的中学美术鉴赏教学中,一般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十分不利。往往一堂课过去,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筋疲力尽、昏昏欲睡。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主动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因此,教师要多多运用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来开展美术鉴赏教学;鼓励学生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视觉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料;组织学生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当地的艺术作坊等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展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以及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合作性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等等,都是为了保证能把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教师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几条原则
1. 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理解某一件艺术作品,而是为学生提供机会,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这种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是不能教会的,只能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
2. 要注意平时的搜集整理。
在进行中国民间美术鉴赏的教学时,可要求学生到农村、街道去搜集旧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从报纸杂志上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同学们在搜集过程中能亲眼见到民间艺人熟练的剪纸功夫,不用草稿,一幅洋溢着喜庆气氛的《五谷丰登》和一幅生动活泼的《喜鹊》便跃然纸上。还有质朴自然的草编的虫、鱼等玩具;皮影戏和春节期间张贴的年画等等,这些都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教学资源,学生不仅能获得甘醇如美酒般的民间艺术的熏陶,而且可以被劳动群众的质朴、热情和醇厚的情感深深打动。
3. 举办展览,为学生提供一较高下的机会。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作品需要修改时,说明他们遇到了困难,这时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在题材、风格和作用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作品进行展览、比较。
总之,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利用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经验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而且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总结的习惯。只要用心,教师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来的。
3.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体会 篇三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 传统 兴趣 师生互动
如何上好一堂美术鉴赏课?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感触颇深,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当中得出的几点体会:
一、弘扬传统,酿酿感情
众所周知,当下的美术鉴赏为非应试科目,所以学生不太重视也在常理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重视这门科目,是每位美术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所以在上第一堂美术课之前,我重点介绍和讲解了美术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美术在人类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并且使学生认识到美术鉴赏乃至日常生活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意义。
新课标下的美術鉴赏课本汇集了美术的各个门类,主要包括古今中外的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大量的国画珍品都是我们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很多山水画作品都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当然,在弘扬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借鉴西方绘画的优点,区分中西方绘画的艺术特色。了解各门类美术的艺术特点及其不同流派的不同语言,才能与之交流与对话,进而知道怎样从感性入手进行形式分析,用心、用感情去深入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才能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二、提升教学,培养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仅仅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听久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应当拓宽知识面。如:我在讲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虾》的时候,前一节课搜集资料,从网上下载了介绍齐白石生平及绘画作品的视频供学生观看,学生很认真地观看了这段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引导学生从齐白石的三个艺术阶段,即摹古阶段、写生阶段、创造阶段中总结出白石老人每个阶段绘画虾的不同艺术特点。课后要求每位同学写一篇一百字的观赏心得。到下一课上课之前我查看了同学们写的观赏心得,并当众表扬了写得优秀的同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能发现有些同学上课时会自觉地做些笔记补充课外知识,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尝试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美,产生探究欲望。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和声音的感染来理解作品。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大家所熟悉,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欣赏作品时从画面的右侧徐徐看起,从郊外清寂的小村庄到热闹非凡的都市,画面随着古筝曲从清静到车水马龙,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快感和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三、搜罗资料,拓宽视野
由于版面有限,美术课本中有很多国画作品都是局部图,老师在讲授、学生在欣赏时存在局限性。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在上课之前搜集相关的绘画图片,以全卷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赏。如:张萱的《捣练图》,书本中的局部图只描绘了全图中的右边一组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的情景。全图共分三个部分,另外两个部分学生更感兴趣,观看了全图之后,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通过讲解很快了解了唐代宫廷妇女勤于女红、进行捣练的劳动全过程。
讲到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时,我用一幅完整的印刷品展示给学生观看。当一幅六米多长的宏伟巨作展现在眼前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观赏。这幅巨作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通过讲解发现让学生感兴趣的不是它的艺术特色与绘画技巧,而是这幅画得以流传下来曲折的背后故事。现存的《富春山居图》真迹分为两部分,一小部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大部分藏于台北博物馆。
四、师生互动,活跃氛围
“师生互动”这个环节,我一般是分为两个部分来完成。
(一)理论部分
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师生“互动”氛围。 老师提问学生,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可根据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部分向学生提出疑问;学生提问老师,这是鉴赏课上师生“互动”的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发现问题;学生提问学生,这是新型的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活动的双方激情燃烧起来,整个课堂既摆脱了静止,又呈现出动态,审美主体完全处在一种自主的状态,生生互动,自主释疑,自主创新,问题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交流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这互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自主地获得了新知识。
(二)实践部分
在讲到《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时,在课前我就准备好了剪刀、彩纸等工具,在课堂中动手演示剪纸,请会剪纸的同学一起上台参加,共同完成这项民间美术中的剪纸艺术。这种“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热情飞扬。
五、总结
4.中外美术鉴赏的心得体会 篇四
鼎是我中华祖先所创制最早的一种器皿,在发展过程中由食器变成祭祀神器。千年来,鼎一直被沿用,在不同时期它有不同的社会含义从而在中华物质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铜鼎,有一个更神圣的意义,那就是国家政权的象征。自夏商时代,那就是国家政权的象征。我中华,自夏商时代起,就把铜鼎视为国家的宝器。所谓“鼎宜见于祖祢,藏于帝廷”,表明只有王室才有权拥有和使用。久而久之,宝鼎成了国家政府的象征。在春秋战国时代,周王室衰弱,诸侯长期混战争霸,无非为争夺政府,取代周王而统治天下。其是所谓“定鼎中原”,就是在中原取得了天下,即立国之意。把鼎视为国家政府的象征,是人们给鼎所赋于最神圣的社会意义。
1946年6月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司母戊鼎是青铜鼎的代表之一.司母戊鼎是商后期铸品,据考证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此鼎铸成时间约为商后期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形制雄伟,气势宏大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司母戊鼎以范料塑模及底范,阴干后即可在其上翻制外范,鼎腹每一面由—块内嵌六块分范的整体范构成,共四块。六块分范构成鼎腹上、下包括扉棱在内的各一组兽面纹以及两侧的兽面纹,各块分范可分别翻制再嵌入整体范中成复合范。每一面的鼎腹和鼎足用同—块范形成,采用分范制作纹饰并且整体的铸造连接一气呵成。司母戊鼎成形技术代表着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从中可窥视二三千年前先人高超娴熟的技艺。司母戊鼎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反映了殷商青铜冶铸业的技术水平,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器形厚重,装饰华美,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此时的饕餮纹已不再是简单的带状布局而是层次分明、富丽繁缛而神秘的新风格,而是占据了器皿较大的空间,向通体满花的方向发展,且向立体多层装饰发展。
5.美术鉴赏课的心得体会 篇五
我从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已很多年了。课本也已换了很多不同版本,但是总的来说内容变化并不大。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听的津津有味,不感兴趣的话题根本不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今美术课堂中最迫切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不良现状,美术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2009-2010年高一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紧张繁忙的一学年过去了,我们在学校党支部和行政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工作条例》,圆满完成了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任务。
一、定期举行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大胆探讨教学改革,对我们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注重针对性、实用性,不断寻找改革措施,并且落实到实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素质。
二、从抓常规教学入手,向课的45分钟要质量。常规教学狠抓了教师的课前制定计划、备课、课前准备、课的基本形式、组织教法、讲解示范、运动量的合理安排,学生着装、课堂纪律。此项工作教研组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互相督促检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成立了学生兴趣小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今在此作一番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层楼。
、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鉴赏学校安排的课时(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果的喜人。如高中一年级部分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大大提高,欣赏的眼光也提高到一个深层次。、本人一直兢兢业业,敬岗爱岗,把满腔热情倾注在三尺讲台上,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行工作。组织观念强,能遵纪守法,坚守工作岗位,一年来从来未旷工、迟到、早退现象,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每次都认真参加学校的例会学习。、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美术欣赏课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
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欣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的情况。
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在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我思考一些对策。
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如在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即只有一支横斜在画幅中间的梅花,作者用墨色画梅,画中还有题诗等。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欣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欣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欣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欣赏一段爵士乐;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一边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一边会使人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欣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欣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不良现状,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体现学生主体的美术鉴赏教学
在高一年级美术教学中,运用感知、记忆、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意蕴的活动。它是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只有二、三名同学回答了问题,更多时候是教师指名回答或是越俎代疱。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洗耳恭听。为什么到了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就越不愿回答问题呢?是学生没有答案吗?显然不是。是旧的“一言堂”、“满堂灌”、保姆式的教学方法,使他们习惯于坐享其成地听权威答案;是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使他们习惯了当“配角”。久而久之,美术鉴赏课上,教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时常思考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高中美术新课程》总目标第一句就提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在美术鉴赏模块课程标准中第一条就是通过“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我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把“主体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结合起来,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主体教育的基本精神。1.创设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鉴赏课的前提。在一个教学主题开始以后,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作为美术鉴赏课通常情况每一主题都会在课前做一个多媒体课件。如在《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的导入中首先学生看到的是曾侯乙编钟,听到的是用曾侯乙编钟演奏的《楚商》,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本主题的文化情境,再由楚王问鼎的故事把学生引领到商周青铜艺术的教学中,并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衬以青铜古乐,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如在集体备课时一位教师在《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一课中,由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玉印导入,引出中国玉石文化,形式新颖,内容紧扣教学主题,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鉴赏课的情境创设要切题、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后面的自主学习中去。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各学科课堂教学都应承担的任务,美术鉴赏课也不例外。所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的中介和桥梁。问题的提出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筛选和确定问题;或者由学生提出问题。如在《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我提出了以下一系列问题:剪纸:研究一下剪纸的历史;剪纸如果按它的表现方式来分可以分成哪几类,并举出具体的图片例子;列举各地比较有名的剪纸及其剪纸艺人,并总结南北剪纸各有什么特色。皮影:皮影的起源发展与现状;皮影造型的艺术风格;皮影戏人物的角色造型设计。年画:什么是年画;年画的用途及艺术特色;江苏桃花坞年画的发展以及艺术特色。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教师按照学生的自主选择进行分组编排,让学生在电子阅览室进行探究性学习。无论是哪种方式提出问题,都是为了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所以提出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征:问题要明确;问题要适度;问题宜小不宜大;问题宜具体不宜抽象。
3.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实施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生生互动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生生互动主要是指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的参与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达成学习的目标。如在《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设计中,第一课时安排在电子阅览室进行,教师课前准备了相关的问题及资料的来源和查找方式。各组分别查找和搜集小组所选任务的学习资料,进行阅读和电子文本摘录;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民间美术某一类型中数幅作品,进行小组讨论评述,组内交流,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小组共同认识成果,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并提出问题,对作品中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录。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通过组内合作和帮助,提高学习的效率。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分工、交流、生生互动,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第二课时进行组际交流,交流各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的学生代表小组,学生和教师共同分享小组成果,并解决小组对作品的疑问。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把现代美术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之中,这对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合作精神,增进教学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合作学习的实施,应注意以下策略:树立新型的课堂教学交往观;变革座位的排列方式;正确进行分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形式有效配合。
4.全员参与,引导学生体验内涵。
新课程理念注重“人”本位,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和每个学生的发展,全员参与就成了它的重要特征。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去,亲历探究过程。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欣赏作品,对作品内涵的体验,但并不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动动手,或临摹作品,或进行创作,这样更有利于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打破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美术鉴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美术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亲自尝试美术的创作,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在《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动手剪几幅窗花,或亲自创作几个小阿福,或照着年画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
在组织学生亲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参与的广泛性;活动的指导性;组织的有效性;形式的多样性;过程的开放性。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行探究创设必要的条件和提供必要的方法。新课程理念强调“启”和“导”。学生经过了探究过程,必然要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归纳、推理、演绎的提升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对过程的体验,运用谈话、提问、研讨等方法,指导学生得出问题的结论。这里强调的是指导,绝不是各种形式的灌输。这就要说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定位。教师应该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服务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做到到位不越位,指导不指定,参谋不代替。5.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进行多元评价、主体评价和发展评价,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审美个性,充分肯定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敦煌莫高窟第112窟壁画中的反弹琵琶画像时,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造型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运用美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是“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中的体现。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亲近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体现学生主体的美术鉴赏课,教师精讲、点拨、评价所占时间一般是一节课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如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尝试体验等。主体的主动积极作用在认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美术鉴赏课能够满足学生表现、参与、交往、合作的欲望,充分体现美术鉴赏教学的“主体教育”理念。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当老师”的教学方式
2004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率先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省实施。随后,江苏省于2005年实施高中新课程。2006年,福建、浙江等东部省份也进入高中新课程。高中新课程实施之后,美术学科由原来单一的欣赏教学拓展到9个系列内容,其中,作为必选课程的 “美术鉴赏”模块教学,也有别于以往的“美术欣赏”。以往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只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基本的介绍,比如作品的风格、流派,画家的生平、奇闻轶事等,也有教师对绘画作品的形式加以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鲜有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知、经验来评论美术作品的。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对“美术鉴赏”是这样定义的:“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①要让学生真正经历“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的思维过程,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欣赏教学模式。新课程的“美术鉴赏”要求教师重视新型教学方式的研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学生当老师”就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以往单一的“注入式”教学行为变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欣赏的综合性教学活动,从而使“美术鉴赏”的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一、“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的理论依据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提倡的先进教育观念。“当代的教育观念中提倡教学法的多样性和贴切性。为了成功,所有的学生都应该通过各种各样适宜于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和个人性格的方法和情势来学习。”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③“学生当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它有利于学生在新的知识领域里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高中生正处于青年的初期,在心理和生理上比初中生更趋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烈,记忆清晰。其智力特点主要表现在观察能力不断增强,注意力较稳定而持久,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对环境具有较高的评判意识。他们对“保姆式”呆板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渴望自己的思想能获得知识性的支持。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教师有必要探索、整理出一套更切合高中生心智特点的教学方法,即在系统地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正如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Viktor Lowenfeid)所言:“高中的教学单元要想有效的话,必须是基于成长中之青年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必须为青年提供表现其理念或感情的机会,他必须接受提示与鼓励来实验材料和艺术媒介,且为自己的‘探险’和发现而奋斗,而不是追求教师强加的完满性。”④
二、“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的基本特点及实施过程中教师职能的转变
“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自主、合作、探究、欣赏”。这种教学方式的具体形式是:
1.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美术水平、美术能力或兴趣爱好,三至五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研究不同的课题,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自主探究、交流沟通、合作发展。
2.课堂上,由课题组的学生作为教师走上讲台给其他同学上课,讲授他们研究的成果。每节课变换不同的课题和授课者(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张扬个性。
3.在课题组的学生作为老师授课的基础上,营造讨论、沟通、质疑的氛围,让坐在下面的其他同学大胆地挑战授课者(朝夕相处的同学而非带着专业权威色彩的老师),坦率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4.在“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欣赏”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获得充分的审美享受。要有效地实施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灵气的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职能必须随之转变。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课堂交给了学生,我们教师做什么呢?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一定程度的控制下,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的活动。在“学生当老师”的教学方式中,我们切不可因为学生走向讲台而忽视了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讲人变成了课前的指导者、课中的助教者和课后的评价者,可以说,教师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了,教师工作的挑战性也增强了。就像美国课程专家多尔(William E.Doll,Jr.)所描述的:“在对话和反思的框架中,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言人,而是探索过程中的参与者与协调者。为了使对话保持继续、使探索不断延续下去,探索过程中隐喻的、描述的、诠释的方式取代了逻辑的、分析的、科学的思想方式,而且这种转变可以使我们‘看到我们没有看到的’而不是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我们已经看到的’”⑤。
在“学生当老师”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一个随时可能出现各种变化的课堂,要在这种复杂情境中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智慧。首先,教师应深入了解课程开发的特点,随时优化课程结构,熟悉与掌控课程自组过程中的可能情况、突变情况;其二,教师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过程中起积极作用,促使其向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其三,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对突变情况应采取有效的应变措施;其四,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高效,教师还须经常反思,并促进学生积极地自主反思,积极与文本对话,创造出更多灵感。
三、“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工作的具体操作
“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疏于指导或者指导不到位,对课堂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敏锐的洞察力,而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课堂教学秩序失控,授课学生知识讲解不到位,听课学生随意发表意见而影响授课质量,那么其效果肯定会比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还糟糕。因此,实施“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的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课堂指导、课后评价与反思方面多花精力,下足功夫,才能促进该教学方式的良性发展。在“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中教师的指导工作,大致可以参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1.课前准备 ⑴教材整合
新课程实施之后,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由以往单一版本变为多种不同版本并存。不同版本的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具有各自的优势,教师可以依托本校所使用的教材,兼收并蓄其他教材的优点为我所用。除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外,教师还可根据学情、校情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选择与利用。在教材整合过程中应打破以历史学科为中心和以西方艺术发展为中心、帝王文人艺术为中心的欣赏习惯,而以“①个人审美能力的聚集和提高;⑵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③多元文化的解读和交流”为目的。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还应重视对地方资源的开发,拓展美术课堂教学的视野。地方性的美术教学资源是当地人们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立足于本土,适应本土民间民俗的习惯,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地学生对地方资源了解相对要深刻一些、更便于接受。因此,教师在执行国家教材的同时,也应努力发掘地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以单元教学、课时教学的形式,或者是在课时教学的导入、重难点突破等相关环节将地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认同与归属感,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⑵指导学生
课前指导学生主要包括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备课指导、学生课件制作指导三部分。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指导,主要指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各项潜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美术水平、美术能力或兴趣爱好,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适当的分工。其组员的分工大致可根据资料搜集、教案的撰写、课件的制作、上课主讲等不同任务来进行。可以是每人负责一个项目,也可以是两人或多人交叉承担不同项目。如厦门市禾山中学李荣富老师在指导学生准备人美版教材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一课时,是这样分工的:学生1是该学习小组的组长,同时担任上课主讲人;教学方案的编写由学生2和学生3承担;课件的制作由学生2和学生4承担;学生3和学生4另外还担任课堂教学中导入部分与结尾部分预设的书画拍卖活动的拍卖者与竞拍者。教师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充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指导学生备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教师需要针对如何备课以及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作适当的示范与讲解。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更要关注学生备课过程中资料的搜集与运用,以及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还应认清“学生当老师”与教师主讲之间的区别,切不可苛求当“老师”的学生与教师本身上课一样全面而深入。担任“老师”的学生可自主选择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议题,并且围绕议题查找相关文献、上网查寻资料,如果是涉及地方资源、社会议题的,还可采取观察、访谈、摄影、录音、笔录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为课堂教学做好前期准备。在学生备课过程中,要求他们能较准确地使用美术术语,凭自己的观点和视角,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艺术流派或艺术现象,并适当穿插相应的背景知识。在指导学生制作课件时,除了对学生适当进行技术指导外,还应让学生明确美术教学课件应注意知识性、科学性、技术性、趣味性的统一。2.课堂指导
学生上课时间一般可控制在35分钟左右,留下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教师对学生上课未涉及的知识作进一步的补充,或者也可由其他同学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课堂指导部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随时注意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及时帮助授课学生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必须关注学生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深度、广度与准确性的把握,让课堂教学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得到新知的了解与延伸,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如厦门市乐安中学陈慧真老师在人美版第16课《中国民间美术》一课中的课堂指导就有可借鉴之处。当授课学生展示桃花坞年画 时,由于该作品风格与平时同学们在精品店里所看到的日本工艺品的风格比较接近,所以就有同学脱口而出:“桃花坞年画很像日本工艺品的风格!”陈老师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议题,于是在学生授课结束之后,及时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是日本的工艺品象我们民间艺术的风格还是桃花坞年画像日本工艺品的风格?”通过讨论,不仅使学生对产生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桃花坞年画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而且引导了学生辨证地看待民间美术,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之上升为自觉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当老师”这样一个新型的教学方式,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课堂教学评议部分,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评议的多主体评价,尤其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提供给学生的自我评价表格,应综合考虑知识的获取、合作学习的配合情况、课堂教学的表现状况,以及课件制作的水平。总之,评价要围绕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进行。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包括学生反思与教师反思两部分。
在课堂指导中,我们谈到了课堂教学评议,而我们这里所指的“学生反思”有别于课堂教学评议,课堂教学评议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引导,采取了便于操作的表格形式。而这里所指的反思,是指学生对当“老师”以及参与“学生当老师”教学活动的感想和体会,一般可采取短文的形式。如“记第一次《美术鉴赏》课的执教”,或以第三者的身份,评议其他同学执教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堂课。
在“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中,教师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课堂助教过程中需要反思这样一些问题:⑴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是否兼顾了学生的不同特长与全面发展?⑵在备课指导过程中,是否能采取有效的办法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如何指导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⑶学生上课时教学内容的深度是否超越了他们的承受能力?⑷当学生资料搜集遇到困难时,是否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方法与途径?⑸是否能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重新建构或解构,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通过反思,促进课程不平衡产生的同时限制这种不平衡——不让它变成不可控制的破坏(甚至毁灭),保证下一步向更高水平发展。
除了过程性即时反思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对课前准备、课堂指导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反思与改进。课后反思一般可采取即时性撰写课后反思、撰写教学案例或者邀请同行参与听课、评课的方式进行。
四、结语
6.美术鉴赏心得体会 篇六
1、美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
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我们大家熟悉的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他以中国的传统故事“愚公移山”为素材,重新创作的一件作品。整幅作品,画家用不多的人物,造成群体性的场面的景象。呼吁全国人民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当我们看到这件作品时,无疑会受到教育,会使我们产生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因此,通过美术鉴赏对美和艺术增进理解,无疑对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4、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
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如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其中对各色人的生动描绘已成为人们认识宋代社会、服饰、风俗、技术、建筑、市场等的第一手资料。就是在这种鉴赏活动中,是美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种种与他人产生共鸣的经历与感受,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并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
5、美术鉴赏可以娱情怡神,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
通过鉴赏不仅使人视觉愉悦、心情舒畅,更在于美术作品都是通过点、线、面、色彩、空间、肌理等形式组成,所以画面上的节奏感、韵律感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进而使人产生联想。因而,当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不管是遇见那些赏心悦目的写实作品,还是一些现代派艺术家的抽象作品,都会使我们获得一种喜悦与满足。认识世界。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也更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热情与创造能力。
7.美术鉴赏课教法的探讨 篇七
关键词:课堂形式,教学效果,课堂氛围,创作空间
新一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席卷整个中国。 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含量, 提升学生的艺术涵养,要正确树立审美观念,从而让学生进一步陶冶情操,真正达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由此看来,美术鉴赏的意义非常深远。 正如马克思所说:“ 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 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主要是中外古代艺术的鉴赏,涉及、展示了古今中外的各个美术领域中的重要成果和美术现象,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而且可以给予我们很好的艺术享受。 然而, 中外美术鉴赏中的大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陌生且无法企及的,因此在课堂上自然也很难提起兴趣,激发其主动性。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创造必要的条件,进而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
一、一堂课要有着精彩的导入以及新颖的课堂形式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在欣赏古今中外美术作品时,要引起这些生活在现代的高中生的足够重视,愿意去钻研, 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 目前来说是一个比较难实现的现状。 所以,精心设计好每堂课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要找准切入点,既能够容易被接受,还要有一定的新意。 高中美术鉴赏比较适合实地教学,譬如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 教学场所”,但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实在有限, 很难实现实地教学。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将旅游作为休闲度假的方式,而美术鉴赏的内容及性质刚好能够与旅游这种形式很好地契合, 就想到将每节课模拟成旅游的形式,将鉴赏的内容巧妙地转换为旅游途中的不同站点,让学生对每次“ 艺术之旅”都充满期待以及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去挖掘其中的内涵,既能赏心悦目,同时又掌握了本课内容。
二、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数字化为主宰地位的当今社会, 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视听效果更加的明显、清晰,并且已经成为新的教学引领形式。 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上的内容准确、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将多媒体形象直观、声画合一、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信息量大、 传递迅速、形式活泼、表现力强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进而让一些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通过画面的展示,不仅诠释得更加到位,而且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遐想空间,整个的学习过程是享受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易如反掌。
三、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好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 学生的课堂表现也会变得活跃,自然而谈就会积极去思考,去跟老师搞好教学配合。 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确保课堂由学生主宰,教师只是辅助性引导,整个教学过程要始终围绕学生展开,收放自如,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发问、敢于探险,有利于学生潜力挖掘,整个课堂一片和谐。 总之,要广泛地借鉴优秀课堂案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被动学习方式,多多开发新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 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实践一段时间以后, 甚至可以将整个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掌控,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而教师只要做好那个放风筝拉线的人,相信课堂效率一定会达到最大化、最优化。
四、做好知识过渡
中外古代艺术虽说精彩, 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难免多了些冰冷的感觉,尤其是外国的古代艺术。 所以,欣赏完中外古代艺术,一定要将学生领回现代,努力寻求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古代艺术的影子,让学生找回艺术的真实感,同时也引导学生努力搜寻,中外古代艺术是如何巧妙、通过怎样的形式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通常是有什么用途的?也就是本文的核心之一,即古为今用。 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总结其中的规律,很自然地将中外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真实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知识的汲取也会得心应手,从而信心十足,高中美术鉴赏课也不再是难解决的问题。
五、给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
知识掌握得再牢固,如果落实不到实处,也只是纸上谈兵。 所以,课堂上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用来作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时间, 可以是绘画、手工等各种可以灵活运用的形式,此阶段也就是本文的另一个核心点,即触类旁通,知识的活学活用。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鼓励每位同学参与其中,还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标准,教学效果更是会大大提升。
六、结束语
教师和学生努力钻研、完美配合,为的都是能够上好每一堂课,做到最大程度地汲取知识,但中外古代艺术作品品种繁多,优秀作品浩如烟海,只通过课堂上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就像旅游一样,每走过一个地方,只是游山玩水,只有停留下来,才能真正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查阅相关资料,多寻找机会亲自到美术馆、博物馆和相关自然资源馆进行参观、调查等,从而对高中美术鉴赏做到全方位地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苏德利.浅析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体验式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2(20).
8.美术鉴赏与批评心得体会 篇八
莫春华
学号20104941117
通过这四周的学习,我增长了很多知识;从中国的敦煌莫高窟到兵马俑,再到古埃及艺术,再穿越到西方的油画史、西方现代艺术;再回到中国近代艺术。这次赏析有着的大量信息是我以前没有接触到的。比如:古埃及艺术、西方现代艺术。对我们中国的莫高窟、兵马俑中国两大艺术瑰宝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我就取三个我印象深刻的艺术大类谈谈我的感受。
一、敦煌莫高窟:
中国一大艺术瑰宝,因为在戈壁沙漠,人迹罕至的地方建造,这个艺术被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加上以宗教的信仰的艺术,为这个沙漠的小世界带着庄严又神秘的艺术气质。以前对敦煌的认识只见于电视上,这次深入了解到的绘画方法和绘画环境,非常感叹敦煌艺术的绝妙。虽然只是图片和视频欣赏,敦煌的画深深打动了我,每幅画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我想像脑海中在敦煌辉辉的过程中。每个虔诚的画匠真诚的画着每一幅画;每幅画都经过数遍的更改。毕加索曾经说过:“真正的艺术在中国。”这句话我很是认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以线条来绘画人物,和西方大师以简单的线条来描绘人物比起来并不逊色。敦煌的艺术成就是我们学习绘画得去更多了解和学习的。
二、西方油画艺术史:
油画是西方发明的绘画艺术,传到中国不到一百年。西方油画历史源远流长。给我最大震撼的是文化复兴时期文艺三杰的作品和印象派时期的作品。每个时期的油画历程都有着里程碑的人物,推动着油画的发展。油画的魅力:可以逼真写实、可以从色彩绚丽、也可以随意抽象。我最喜欢的是印象派时期莫奈、马奈、雷诺阿,这些大师的作品。他们对颜色的解读和表达,以及画面的效果和光影变化都表现的让人称奇。比如莫奈的名作《日出印象》以捕捉一瞬间的感觉,画出来的印象画。画面画得很薄;正好把日出前朦胧的感觉画了出来,这是一幅很打动我的画。看到的人仿佛感受到了日出时的朦胧光线,这种表达方式表现大自然的美,很自然的打动看画的人。画面中似乎也看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惊叹。学习西方油画是我们学习以后的绘画少不了的内容,对发展我们中国现代的油画有着莫大的关联。第三中国现代油画艺术:
这个部分是我最喜欢的,这个部分上课的内容虽然不多,我平时都有在关注学习。中国的现代绘画艺术发展远远超过了现在西方绘画艺术。徐悲鸿把油画和西方画法带入中国,把中国的艺术大大的拓宽了,国现在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当代油画家。如:何多苓、冷军、孙为民、周春芽、陈丹青、刘小东、张晓刚等等。我以前查阅这方面的知识,也很感慨;原来油画也可以这么画!这些优秀的油画家有的写实、有的梦幻、有的情感充沛;多样的油画风格形成了当代油画的百花齐放。他们开启了我们中国现代油画的新的篇章。中国现代油画艺术中,我喜欢的画家有很多,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比如张晓刚的回忆照片系列,把60、70年代的老照片新意有意思。还有何多苓画的人物朦胧,着一股冷冷的神秘气质美。我觉得现代油画在我门学习绘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自己国家的现代艺术感到骄傲并且支持发扬他们。
9.高中美术鉴赏学习心得 篇九
高中美术鉴赏学习心得美术鉴赏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随着多媒体使用信息量增大,学科课题综合化都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欣赏的容量。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列为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美术选修课等构成全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突现了美术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须突出普及和审美二个方面,才能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取得主动。不能认为开了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了,观念不转变美术照样搞应试教育(如重技巧、轻欣赏,重课外、轻课堂,重特长生、轻多数学生等)。美术教育要跳出低层次,实现其阶值就必须改变以掌握专业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美术欣赏(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学也必须更多融入欣赏内容,对于特长生更应当重视美术欣赏及文化素养),纠正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顽症:艺术教育不艺术(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无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轻理”过于强调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赏评作品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和情趣,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
美术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每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无不与历史、科技、经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受到政治、宗教、民族、地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人类对美的不懈追求构成的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文明史,同样有力的推进着社会的进程。进入现代社会美术更是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融为一体成为文明的显要标志。就人类知识来说是一个统一整体,文理之间,学科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纪教育、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清华大学在组建成立美术学院时就宣告: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流。从孤立的本学科跳出站在大美术的角度去思考、探讨教学方法,安排教学内容就易于恰当地使学科教学方法免于呆板单一。把学科教学和相关学科内容联系起来,在较为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欣赏美术有利于把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形成互动、对话的教学特点,有利于综合的或跨学科课题的提出,这样更便于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地选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探讨的兴趣,构筑起大美术的框架,更加有效地实施美育,推进学科综合化进程。
10.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篇十
首先, 就是要纠正学生对美术理论课的偏见和错误的认识。让学生知道, 高职高专中的美术理论课不是培养艺术家, 而是提高审美水平, 也要让学生明白美术鉴赏能力和普通学科一样, 可以通过学习逐步提高, 并能有助于他们在软件课中的艺术性的体现与发展。在第一节《培养审美的眼晴》课里, 我在屏幕上投影出几款造型、色彩各异的碟子产品造型, 告诉学生说:“现在你们在商场里看到这四款碟子, 你需要买一个, 那你的选择会是那一款呢?”这是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 学生回答都非常积极, 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选择, 原因更是五花八门, 从而使本来沉闷课堂立刻就活跃起来, 作为已成年的高职高专学生, 他们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 使学生很愿意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审美能力。最后通过小结, 让他们明白:“同学们所选择的碟子没有好与坏之分, 因为你们的选择是通过你们的审美认识所决定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对艺术都有一种艺术感悟的天性。只是审美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你品味和品质。有一句广告语说的很贴切‘品味改变生活’。所以具有一双审美的眼睛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们学习美术鉴赏的原因之一。”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课堂活动, 生活里的例子, 让学生明白学习美术鉴赏对他们的生活、学习还是有积极的影响的。比起空讲鉴赏的理论学生好理解, 也容易接受。同时, 也让学生明白美术鉴赏课开设的原因, 而在日后的教学里, 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时要多与生活联系起来, 艺术本来就是源于生活, 不要让艺术脱离了生活, 只是艺术也高于生活, 所以才值得我们去鉴赏。在课堂上, 也要不断地渗透这种思想, 让学生主动地去鉴赏美术作品, 这才是纠正学生对美术课的偏见和错误的认识的根本方法。
其次, 是课堂内容的选择。作为准备进入社会的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里, 各种练习比赛、社会实践繁多, 承受的精神压力也较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对比较枯燥乏味, 如果在美术理论课的课堂上, 教师也是一样照本宣科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美术作品, 学生肯定不爱听。所以, 要上好一节美术课, 内容的选择是要慎重的。根据新课程标准, 找出一节课里的重点难点, 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作品进行教学, 并以此作为激发学生美术兴趣的突破口, 唤醒起学生对美术的情感。创造出一种相对比较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 既能学到丰富的美术知识与人文精神, 又能缓冲学生学习上的压力, 起到一种精神上的“休闲”。如在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一课里, 说到价值, 学生很多时会把一幅名作的价值与钱挂钩, 课堂的开始我选择了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开了一个小型拍卖会, 让学生投价, 虽然学生出的价钱不尽相同, 但也体现出他们对作品的一些看法。如有些学生认为, 色彩与男孩的精神面貌搭配很和谐, 看起来很舒服, 值1万;有些就认为很普通, 就是男孩的神情表现得不错, 就1千元。最后我告诉学生这幅作品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 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 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的时候, 很多学生很意外, 也很好奇, 这作品为何会如此值钱, 它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 这时候再进入课题, 大部分学生的精神都集中起来, 想要了解作品的价值是如何去体现的。
再次, 是课外内容的选择, 可以选择现代新兴、流行的一些美术形式。美术界的变迁极为迅速, 但教材的更新比较慢, 课堂内容如果只是局限于教材, 那学生的学习都只能停留在“古代”美术。其实, 选择一些现代的艺术形式给学生鉴赏, 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 如行为艺术的鉴赏, 这种艺术在中国相对来说是比较新鲜的一种艺术, 很多学生听过, 但并不了解, 更多是不能够理解。在《行为艺术》这节课里, 通过几个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来让学生了解行为艺术的特征及作者的目的。在课堂讨论的环节里, 让学生探讨《@21》这个由成都美院四川音乐学院学生所创作的作品, 这作品在当时已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 那在这些同龄人的眼里又是一个怎样的作品呢?大部分学生都基本明白他们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图案, 因为“@”是象征他们这一代人的符号, 在同年人的心理上来说这是比较好理解的, 但他们更多的是去探讨为什么要用裸体来表现?通过这一个与学生年龄相近的人所创作的作品的探究与学习, 学生对行为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而动漫, 绘本更是绝大部分的艺术类学生的心头爱, 可以说看这类作品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但仅作为休闲娱乐, 而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绘本作品或动漫作品给他们鉴赏时, 学生很容易就产生情感共鸣, 对他们的人生及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
最后, 是在美术教学上也应该注重了学生美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现有的教材、更多的是一种美术知识上的传授, 而对于美术技能与美术实践涉及很少。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美术技能的训练与实践相对需要的时间会多一些, 对高职高专学生而言, 寸阴如寸金, 把大量的时间放到这方面根本不可能, 而学生自己恰恰对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去亲手实践一下, 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更感兴趣, 更好理解, 并且也更具实际意义。所以在美术鉴赏课堂上, 我都尽量安排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如在《抽象艺术鉴赏》一课里, 把学生带到广东省美术馆观看十九世纪文艺复时期的作品, 然后让他们把感受用文字形式表达并且让他们自己也用抽象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思维与创作;并且结合最新的服装流行色或房屋装内装饰流行风格等, 让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美的审视, 并且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让学生尝试利用身边的事或感受而进行绘本的创作, 学生的作品很多时候都会出乎我的意外, 他们的表现方式有时很特别, 很有个性, 有些想法是我们从没想过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 想比起他们单单地去看美术作品, 印象要来得深刻, 更利于他们日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更能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在高职高专美术教育课堂上, 教师更要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了解学习美术鉴赏的真正意义, 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 让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激发学习兴趣, 这才是有效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现今高职院校艺术课的教育理念, 研究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着重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用创新教育给学生提供美术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为学生日后的艺术设计灵感来源打下基础。
【中外美术鉴赏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中外美术史论文课件资料07-28
美术鉴赏答案07-16
美术鉴赏1209-10
中外建筑的异同08-08
大学生美术鉴赏07-13
美术鉴赏第七课07-17
高中美术鉴赏课论文08-24
中外关于美德的故事10-10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设计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