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4-07-19

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精选9篇)

1.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一

我国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

近些年来,红色旅游的异军突起,对中国的旅游市场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发展红色旅游,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使老区的旅游品牌和形象更加鲜明,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得到更好地整合。发展红色旅游对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推动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及现状进行梳理的同时,提出了红色旅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现状 问题 发展策略

Abstract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the “ Red Tourist” developed so fast and made a great change in China’s tourist market.Through the“ Red Tourist”,We can offectivety protect and make use of revolutionary historic cutural heritage and make tourist brand, and combine enviromental resources with historic resources of human.Developing the “Red Tourist” contributes to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devolopment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eal condition of China’s “Red Tourist” and bring up some problems, and then propose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Key Words:the Red Trip;Status;Problem;Development Strategy

目录

序言„„„„„„„„„„„„„„„„„„„„„„„„„„„„„„„ 第1章 我国红色旅游的现状分析„„„„„„„„„„„„„„„„„„„ 1.1 红色旅游的定义 1.2 红色旅游的物质载体分类 1.3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 1.4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轨迹 1.4.1 建国初期的瞻仰、参观活动

1.4.2 “文革”期间革命纪念地的“朝圣”活动 1.4.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转变 1.4.4 新世纪红色旅游全面发展

第2章 我国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 2.1 盲目发展,一拥而上。

2.2 行政区划壁垒,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

2.3 景区所在地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欠佳,可进入性差。2.4 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览形式以静态参观为主。

第3章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策略„„„„„„„„„„„„„„„„„„„ 3.1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3.2 加强红色旅游行业规范

3.3 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

3.4 融入地域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序言

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它由有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孕育衍化而成。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支持下,“红色旅游”在中国大地上迅猛发展着,不仅初步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道亮丽的文化奇观,引起世人高度关注。据国家旅游局网站消息,2011 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国内旅游人数23 亿人次,增长9%;国内旅游收入1.4 万亿元,增长12%。在国内旅游急速升温的形势下,在建党90 周年的大背景下,2011 年的红色旅游活动必将升温。

1998年,随着“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宣传促销口号在江西省率先提出,红色旅游便逐渐兴起而发展。2004 年初,江西、陕西、福建、河北、广东、北京和上海联合发表《七省市共同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决定就发展红色旅游进行区域协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链。200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真正把红色旅游提升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发展战略的层面。2005年2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召开全国发展红色旅游工作会议,对全国范围内深入持久地发展红色旅游进行了全面部署。从而使得红色旅游更加蓬勃发展,成为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展红色旅游的指导思想是: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改进和完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中,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多方参与的基本原则。坚持多方参与的原则,就是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广开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1章 我国红色旅游的现状分析

1.1 红色旅游的定义

2004 年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颁发了《2004—2010 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将红色旅游定义为: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在实践层面上,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往往都被视为红色旅游的一部分。至于何谓“红色”?近期重庆市宣传部部长何事忠的解释颇有新意。他认为: 谈到“红”,少数人反对,以为是搞“左”的一套,甚至与走“文革”老路联系起来。这完全是错误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红色。“红”是汉语中褒义色彩最强烈的词。红色代表生机、活跃、青春、热情,代表明亮、鲜艳、力量、奔放和充满生命力。所谓红色文化,从理论上讲,是指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所形成的时代精神。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就是“红色中国”。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它既包括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精华,也包括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是先进文化、进步文化的统称。1.2 红色旅游的物质载体分类

目前,红色旅游的物质载体包括纪念地、旧址、遗址、纪念碑、陵园、故居、纪念馆、惨案遗址、历史遗产等等,不仅存量庞大、内容丰富,而且分类较细、针对性较强。一般可以分为“旧址”类、“遗址”类、“祭奠”类、“遗产”类。

“旧址”类红色景区是指我们党在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经历过的重要会议、伟人故里、重要事件和党、人民军队的驻扎地等,一般都内涵丰富、时间跨度较长。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旧址、韶山毛泽东故居等。

“遗址”类红色景区是指战役、战斗、惨案、重要事件发生地等。这类景区的共性是时间跨度较短、事件背景深刻、感染力强。如:平型关大捷遗址、南京大屠杀遗址等。

“祭奠”类红色景区包括纪念碑、纪念馆、陵园、雕塑性建筑等。这一类景区的共性是文物资料存量较多、观瞻性鲜明。如: 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西 柏坡纪念馆等。

“遗产”类红色景区包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遗留下来的历史遗产和自然遗产。这类景区的特点是,容易激发爱国主义感情,增强红色旅游对游客的叠加效果。

因此,对于游客来说,要依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安排目的地,才能满足 自身的需求。此外,我们更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红色旅游的形成和发展。1.3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

我国现阶段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将目的地建设成为以观光为主的传统旅游目的地体系的传统开发模式;二是将目的地建设成为注重游客参与和体验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体系的体验经济开发模式;三是混合开发模式,将传统型与体验经济型有机结合,使旅游目的地既有传统项目,又有新项目。

1.4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轨迹

总体上说,由革命纪念地演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演化为红色旅游景区,就是中国红色旅游的发展轨迹。1.4.1 建国初期的瞻仰、参观活动

中国国际旅行总社于1954年成立,并成立了15家分社,主要从事涉外接待。1964年7月22 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成立了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几乎与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步,1951年,文化部和内务部联合发文,要求修建革命事迹纪念馆和保护革命文物。1960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含33处革命纪念地和遗址,主要是接待国内外参观访问者,包括外国的国家元首和贵宾。比如: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在1951年2月6日对外开放,1961年改书“毛泽东同志旧居”。在新中国成立及以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旅游工作一直属于民间友好往来的范畴,对宣传新中国成就、加强国际友好往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国内民众而言,这一时期的瞻仰、参观、学习,并不具备旅游的属性,革命纪念地也只是政治接待而不是旅游经营。不过,这一时期为红色旅游的形成提供了一些基本物质条件。1.4.2 “文革”期间革命纪念地的“朝圣”活动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相较而言,6 革命纪念地倒是幸运的受到了保护和利用。在这一特殊时期,以红卫兵大串联为主要形式,全国大中学校学生大批拥到革命圣地参观学习,使革命纪念地接待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1966年11月,红卫兵大串联达到高潮,毛泽东同志旧居和纪念馆昼夜开放,该年的参观者达290万人次。虽然,这些游客是以“朝圣”为目的的,也没有休闲、消费、娱乐的旅游属性,但这为后来红色旅游的开发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1.4.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转变

“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以当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更名为中国国家旅游局。1983年,中国被世界旅游组织接纳为会员。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全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被认可。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崛起,国家在计划安排的旅游基本建设投资中,每年都要安排一部分资金,帮助革命老区和革命纪念地发展旅游产业。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了第一批110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推动了革命纪念地逐渐从政治接待向旅游接待、旅游经营转变。1.4.4 新世纪红色旅游全面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全国很多地区都把本区域内的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2001年,国内部分革命纪念地发起成立了区域性的红色旅游协作组织。2004年11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河北考察工作时,对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意义第一次做出了全面、深刻、权威的阐述。同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2004—2010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国红色旅游由此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第2章 红色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自2004 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红色旅游工程开始,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中共中央高度重视,部门大力协同,城市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并带动建筑、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我们仍然要清晰地认识到红色旅游火爆场景背后存在的问题。2.1 盲目发展,一拥而上

低水平重复建设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受到区域经济基础、旅游基础设施、可进入性、管理体制和景区知名度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各地红色旅游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事实上,红色旅游景区除了少数地方,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开发较好,大部分则刚刚进入市场尚属开发初期,但却随着“红色焰火”大兴土木, 纪念馆、碑林、广场项目偏多,甚至贫困地区的名人故里也要建规模宏大的纪念地,环境容量不足的地方也要坚持建大纪念馆、大广场,盲目过度和不分重点地开发,以致造成自然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有的甚至为了政绩而劳民伤财,十分不利于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红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2.2 行政区划壁垒,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

当初的中央苏区、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大多建立在几省交界处。新中国建立至今,许多革命老区仍属于不同的行政单位管辖,有的甚至跨越数省,这对于红色景区的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各省市为发展本地经济,往往忽视景区间差异,阻碍生产要素的跨行政区域流动。从而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边界共有资源争夺等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2.3 多数红色景区所在地经济基础薄弱,旅游基础设施欠佳,可进入性差

基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我国大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 基础设施的不健全仍然是阻碍其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区位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公共设施落后、服务质量较低是制约一些红色旅游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限的资金制约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客源市场的拓展。红色旅游热潮的突起,使得景区的综合配套服务上的问题凸现出来,影响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2.4 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览形式以静态参观为主

多数红色景区的开发未能融入到当地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 展现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和地域文化的独特,带有显著的政治色彩。主题单一,在展现形式上,以革命活动、名人故居、纪念馆等传统平面的、静态形式的展览陈列为主,开发方式粗糙,表现手段落后,枯燥乏味,不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渴望更多参与性和自主性的旅游者的消费倾向,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2.5 红色景区经济来源单一

票收入是红色旅游景点进行维修和日常开支的重要来源,然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不买门票在许多红色旅游景点成了常事,有的地方只有三分之一的来客买票,在一些地方借“红色旅游”刮起了一股吃喝风,下到基层要吃要喝,增加了当地的经济负担,有悖于红色旅游教育的初衷。

第3章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策略

3.1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先选择一批资源价值高、发展基础好的重点景区,率先开发,加快培育,形成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红色经典景区,提高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发展红色旅游要突出产品特色,不能片面强调建设规模,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必须坚持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的原则。要根据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价值品位、交通区位等因素,制定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则,按照发展次序,分步推进,合理布局,防止无序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使作为旅游吸引物和主要载体的红色资源得到保护,并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的维修和进一步开发,实现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双向互动和谐统一和良性循环地发展。3.2 加强红色旅游行业规范

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时,要特别注意协调好红色旅游与相关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风景名胜、文物保护等规划的衔接,使红色旅游的发展真正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更大作用。红色旅游区域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加大本土特色的红色旅游商品研制和开发力度,提高旅游购物品的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同时,要加强对旅游购物品销售流通环节的管理工作,建设大的旅游购物中心,按照“小商品、大市场”的思路进行行业规范管理和监控。3.3 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

突破行政划分界限打破行业壁垒、地区封锁,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统筹兼顾区域内、区域间的旅游资源开发、景区经营和宣传促销等。加强区域内旅游合作区域间交流互助,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的流动。同时,在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集聚效应,在全国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联系互动效应。3.4 融入地域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还不是旅游产品,要把红色旅游资源变成旅游产品,必须进行产品创新。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特色打造,在“红色”中再挖“特色”,避免出现产品的单一化和雷同化。将红色旅游的主题融入到当地的地脉和文脉中去,将红色旅 游资源与当地特色资源有机结合,开展生态旅游、地质风光游、民俗风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从而与革命观光旅游一起形成优势互补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产生叠加效应。由此,保证了旅游产品的独特性,丰富了旅游的内容,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结论

红色旅游是一项重大的政治、文化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也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经济工程,还是培养红色下一代的重大教育工程,充分认识到发展红色旅游是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开发红色景区的过程中,要善于协调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做到开发和保护相互协调,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谋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走一条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东朝.红色旅游[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5(10).[2]范方志.论发展中国“红色旅游”[J] , 恩施职业技术学报.[3]张群.论红色旅游的深度开发[J].经济论坛, 2006(21).[4]方世敏.湖南红色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J] , 商场现代化, 2007(9).[5]庄军.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7(4).[6]王晓洋.试论中国“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J] , 高职论丛,2006(2).[7]史玉江,唐雯.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对策新论[J].商场现代化,2008(14).[8]孙凯.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 消费导刊, 2007 [9]范方志 林澍.论发展中国“红色旅游”[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年第18 卷

2.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二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确定为了“智慧旅游年”,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利用网络等资源发展旅游市场,改变了原有的单一旅游方式,促进了旅游文化、景点、城市建设,革新旅游经营模式,并使得国人的旅游消费习惯逐渐向现代化方式转变,开辟出了旅游发展新模式。

“智慧旅游”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衍生出的全新命题。在2008年IBM“智慧地球”的背景下提出,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利用新科技和新模式改变着旅游行业的方方面面,高度系统化地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和信息服务,带动旅游业发展。

二、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智慧旅游”建设逐渐成为热点,其核心是以电子信息技术改进原有的旅游产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产品品质和游客满意率。

(一)智慧旅游驱动行业升级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旅游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而随着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旅游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二)改革试点建设蓬勃发展

国家旅游局印发《意见》对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提出指导方向,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并未给出明确方案,因此,有条件的各个省市地区纷纷开展旅游综合改革摸索试点,地方多点开花,资本多方试水,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辅以现代化的智慧旅游云系统,科学谋划,促进其地区在旅游业的发展跨越。

(三)智慧旅游运行的机遇与挑战

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为为传统旅游业运行带来机遇,新型旅游业通过信息化改变其经营管理模式,通过现代化革新旅游服务理念,通过国际化扩宽旅游发展渠道与规模,

在今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建设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大数据的集成,可以预见,智慧旅游已由地方扩展到了全国网络大范围。

但是,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业的信息化的超然突进,也使得部分盲目跟风的地区出现资源滥用、经济损失的情况。并且,笔者认为,目前国内的智慧旅游出现了的广告噱头高于实际功能的现象,而相对于旅游行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旅游行政管理确是处在了“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三、智慧旅游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未来智慧旅游的发展在于服务,信息化的智慧技术已经为游客的旅游提供了吃住行游购的各种便利,但高精尖技术的终究要“落地”,发展需要避免进入被技术、金钱和传统理念所绑架的误区,旅游者的需求终将是正当高位,满足游客日益增长个性化需求会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的完善与成熟。智慧旅游发展将在更大范围拓展和更深层次延伸上寻求突破,更加理性务实。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国民出游率将达到4.5次,加上入境旅游,将是超过60亿人次的庞大市场。旅游者对于目的地信息、往返交通等旅行效率的需求;对于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生活便利的需求;对于旅游品质和服务质量的追求等,都需要市场主体去有效地满足。旅游经济运行已进入了国民已广泛参与到了旅游经济运行体系中来,智慧旅游的市场体系也将随之健全发展。

四、我国智慧旅游发展建议

3.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三

[关键词] 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发展趋势

21世纪的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进入营销时代。传统旅游时代对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而新经济时代的现代旅游业,营销、管理、创新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决定着市场竞争的胜负。因而旅游业也被形象地称为“点子”产业、“眼球”产业和“创新”产业,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有效推广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都离不开市场营销。显然,旅游市场营销,在未来的旅游事业发展进程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旅游市场营销观念

旅游市场营销就是从了解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起点到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终结的全部企业经营管理循环活动。旅游市场营销,说到底就是卖地方的山、卖地方的水、卖地方的人。卖地方的山水很好理解。卖人,怎么理解?就是要把当地人“贩”到外地去,把外地人“贩”到当地来,旅游营销就是要当好这个“人贩子”。“贩”进来的人越多,“贩”出去的人也多,说明你这个地方的旅游就越发达。这个买卖的过程,就是旅游营销的过程。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研究旅游市场营销无疑会对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好酒还怕巷子深”,没有吆喝,就没有旅游。这是国内外旅游市场营销的经验之谈。但就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这样一些方面问题。

1.缺乏售后服务体系

现代旅游市场营销中,旅游产品是一个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的整体概念。它不仅要求要给予旅游者生理上、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要给予旅游者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这就要求旅游企业把游客视作“上帝”并为之服务,否则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现在绝大部分旅游企业没有一个较好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有的旅游企业甚至认为根本没这个必要。

2.依然存在削价竞争

一些旅行社为了争夺客源,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在旅游线路的促销中,对线路的报价甚至低于成本。且不论其做法是否违法,如果旅行社以这样的营销战略长期进行营销,只会影响旅游企业的产品形象,损害旅游企业自身利益。

3.法制意识淡薄

现在的许多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经营,大都采用的是承包经营的运作方式。有些旅行社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法制化经营。经果造成因旅游合同未能履行而发生大量纠纷和旅游投诉。如有的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或者冒用其他旅游企业的品牌等等。这种做法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破坏了国家的法制,使旅游市场供需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

4.缺乏长期营销计划

在大部分中小型旅游企业中,没有几个旅游企业在年初即拥有自己完整的《年度营销计划书》,更别说中、长期旅游营销规划了。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与营销计划尚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能深度挖掘,更不用谈什么旅游市场营销计划控制、旅游市场营销成本利润控制、旅游市场营销信誉控制和战略控制。

5.可持续竞争意识不强

我国很多旅游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追求短期销售目标,在旅游市场营销上缺乏可持续竞争意识。旅游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找不到旅游服务创新突破口,缺乏旅游品牌形象创立意识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旅行社在旅游市场上的可持续竞争能力。

6.忽视旅游整体营销

随着旅游开发的日益深入和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同一区域内部的旅游恶性竞争日趋激烈,造成低成本倾销和双输甚至多输局面。单纯的产品竞争导致一些旅游城市非但没有获得者得更多的旅游收益,反而因旅游团、旅游散客忽略城市,长驱直入景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造成人均停留天数缩短,旅游收入下滑的局面。由于长期对某些产品的过分突出宣传,使许多新建景区在竞争中难以与传统景区匹敌,中等城市留不住客人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三、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1.变“旅游产品营销”为“旅游目的地营销”

当前,旅游营销由单纯的产品营销发展到区域目的地整体营销已成趋势,这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与大多数国家从国内旅游到国际旅游的常态发展轨迹不同,中国旅游业是先有国际入境旅游,期后国内游和出境游才蓬勃发展起来,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步由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转变。与此相应,中国的旅游产品必然有一个从景区、宾馆等简单的旅游设施到旅游带、旅游区域的建设发展过程,这使旅游营销从20年前行业层次人景区、宾馆独闯天下,发展到今天由政府组织、各相关行业、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目的地整体营销。中国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既是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旅游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中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今天,旅游的竞争就是目的地之间的竞争。

2.变“孤军作战”为“整体出击”

所谓“整体出击”,就是由以前单个旅行社的营销宣传发展到旅行社联盟的整体宣传,由单一的旅游产品营销发展为旅游目的地的整合营销。这不仅包括旅游相关机构、旅游企业、潜在旅游者或社会公众,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而且还包括旅游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等方面。把这一系列因素作为营销的整体。未来的旅游市场营销,不再是以单个旅游企业或旅行社进行宣传促销,而是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景区、旅游企业之间的联手出击,并逐步走向区域大联合的营销方式,这就变“孤军作战”为“整体出击”的现代营销方式。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旅游营销领域,并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信息技术使旅游市场主动权逐渐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旅游者对目的地及产品的影响力更加直接有效。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旅游者参与到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营销中来,充分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使旅游市场营销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营销是旅游市场营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强势品牌的有效手段。在互联网营销中,诸多要素如:品牌、渠道、促销等要素都会在互联网营销中体现,而互联网营销更为营销各要素带来新的形式与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企业可以廉价的成本寻得最好的供应商和最低的供货价格,以价格最低的原料制造产品,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互联网还能有效节约顾客成本:网络商城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张,里面可以陈列无限多的商品,消费者在网上可以很低的成本搜寻产品信息,并订货;网上销售,顾客只是下订单,商品的送交由卖方或物流公司承担,节约了顾客的精力和体力、时间成本。

如充分利用网络游戏开展旅游目的地营销。网络游戏互动性强,时空约束小,费用不高,拥有无穷的创造性与极强的黏性,利用这些特性,完全可以把网络游戏融入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实现虚拟产品与现实产品相结合,电子商务与网络游戏相结合,在游客、成本、方便和传播等方面充分发挥网络游戏的作用,实现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整个流程的再造。通过网络游戏中虚拟的旅游吸引物、交通工具、住宿设施、导游服务等要素的电子商务化,潜在游客可以纯粹玩游戏,也可以利用搭建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网络游戏安排旅游的一切事务(订票、交通、住宿、导游、饮食等)。只要潜在游客愿意,他随时可以把这些虚拟的东西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4.“品牌”整合营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经济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现代旅游产业的竞争同样也是旅游品牌的竞争。在现代营销理念当中品牌可以说是营销的核心和灵魂,品牌作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全面简洁的向消费者传递本身所代表的独特形象和旅游产品吸引力。品牌是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既是某种标志、符号又是消费者消费某种产品的体验和感受。每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一种产品和服务支撑品牌的形象和理念,但同时品牌又必须超越这种产品或服务,而相对独立存在。品牌整合营销在国际上都有许多成功先例。香港每过几年就推出一个主题,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旅游者。旅游是一种预消费产品,消费者不能象传统型的消费活动一样可以直观的挑选商品并在付款后形成快速消费。因此购买过程中旅游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显的尤为重要。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产品要靠形象的传播,使其为潜在旅游者所认知,从而产生旅游动机,并最终实现出游计划。

4.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四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去乡村去参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乡村空气清新,环境清幽,人们可以亲近大自然以缓解日常城市生活的压力;有些地方地形复杂,刺激冒险,有的地方历史文化厚重,遗迹丰富,可以给大众提供参与室外运动和个人兴趣爱好的机会。

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开始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乡村旅游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我国已建成的4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000亿元;“十一”和“春节”两个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1亿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强化规划引领,突出重点、亮点和示范点

发展乡村旅游,要认真调研分析本地旅游资源,做好乡村旅游规划,通过科学的乡村旅游规划引领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乡村旅游在同一地区不能一哄而上,以数量增长代替质量增长。这样会导致乡村旅游迅速泛华,产品同质化。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制定发展规划,筛选出地区、各省的重点、亮点和示范点。

二、发展个性化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之所以会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主要原因是市场选择和需求趋向个性化。到乡村旅游的人,大部分是以家庭、情侣或是自驾车为出游方式,他们要求看到的乡村旅游点应有个性和独特性。几年前去过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

乐”,在几年以后如果还是依然故我,旅游者不会再选择它,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市场变化,策划出自己的特色项目,使景观、产品、接待、管理都实现个性目标。

三、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相结合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美丽乡村”要求达到“四个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发展乡村旅游经过实践证明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乡村旅游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农副产品、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使许多农民成为旅游从业者,农民既可以通过办旅馆、摆小摊、开餐馆、加工纪念品等方式增收,还可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入股分红增收。乡村旅游带来的许多新信息、新理念,对农民素质和乡风民俗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文化、学技术成了一些农民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了农民素质。乡镇通过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使广大农民兄弟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当地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乡村旅游开发要注重保持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

乡村原生自然和人文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个性特征,是城市居民前往游览的追寻目标。特别是作为乡村原真性的景物、景观,更不能改变其原真形貌。但保持原真性,绝不是在保护乡村环境的落后面。

五、乡村旅游要注重产品的多样性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在一个地区,必须有多样化的乡村旅游类型,如成都市的“五朵金花”就是以梅花、花卉、菊花、荷花、菜园为主题发展的不同乡村旅游品牌,每个品牌又有一系列的观光、参与性产品。游人对乡村旅游品牌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体验的差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旅游目的地就要尽快改变产品雷同、内容泛化的局面,创新产品的特色,使游客增加更多的选择,包括交通出行的自主化,旅游事务的自主化,订房、订票、订餐的自主化,游览乡村景物的自主化等。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指出,乡村之美,固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要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前期的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做好各渠道项目建设的整合;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突出农民主体,注重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通过让农民

5.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五

班级:2010级旅游管理1班

学号:2010128134

姓名:麻艳团

广南坝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异地文化的体验,农村相对与城市来说,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喧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乡村旅游随之纷纷开展起来。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它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社会活动。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

广南坝美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近年来,坝美将乡村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坝美也因此走进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发展乡村旅游给坝美当地村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查阅相关资料和思考,对坝美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从而对坝美,对乡村旅游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1 坝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坝美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北部的阿科乡和八达乡交界处,属喀斯特地貌,村子四周环山,不通公路,进出寨子主要靠村前村后两个天然的石灰熔岩水洞,村民们主要摸着岩壁趟水、撑竹筏、划独木舟、坐小船,经过几公里长的幽暗的水洞才能进出。

近年来,坝美村的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乘船进出坝美村,感受田园风光已经成为近年广南县旅游的热点。结合坝美原有旅游的开发,今年以来,广南县政府着力打造了普千地母文化和农耕文化体验基地,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世外桃源”一日游旅游圈。坝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旅游产业发展意识不强

广南县是国家级贫困大县,贫困面积大、程度深,旅游投入十分有限,产业

经营意识不强,全县重视旅游开发的氛围尚未形成。

2.2旅游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坝美旅游交通条件落后,有的区域尚未通公路,基本处于原始状态,给旅游者带来诸多不便,无法满足游客基本的食、住、行、游、购、娱需要。

2.3旅游管理力度不够

景区还没有严格的控制性规划,群众保护意识不强,生态环境不同程度遭到破坏,违章建房、乱砍乱伐等情况依然存在。从一定的程度上看,对坝美的可持续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2.4旅游管理人才缺乏

坝美参与旅游发展的基本上是当地居民,当地居民参与度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对当地旅游发展是有利的,能促进旅游业与居民的和谐发展。但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低,因此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的管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的发展。

2.5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坝美是壮族人民聚集生活的地方,有浓厚的壮族文化。但坝美旅游发展过程中,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不完善,没能把坝美当地壮族文化充分展现给旅游者。

2.6居民旅游观念滞后

一些当地居民有“画地为牢”的落后观念,他们不了解外来旅游者的思想和观念,使当地居民与旅游者的沟通出现困难,这也严重阻碍了当地旅游的发展。

3.坝美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坝美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不免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也有着来自外部如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云南旅游发达的地方的压力。但是,坝美可以凭借着原生态自然景观、淳朴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壮族民居风格等自身优势以及云南省旅游业蓬勃发展带来的好机遇,顺应云南省旅游局打造乡村生态旅游品牌战略潮流,赶上时代的步伐,在解决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原生态的乡村旅游,将“世外桃源”这个形象打造出去。

3.1保持景区的原生态性

坝美村直至2008年尚未通电,村里的人们基本上还沿用着300多年前的耕作方式,种田用的是木犁木耙,浇田灌溉用的是古老的木制水车,自种棉花自纺布,碾米磨面用水磨或石墨。照明依靠沼气,用木柴烧火做饭,有河浴的风俗,这些

都成为吸引都市游客来旅游的重要原因,游客们想要体验一种最原始的生活状态。在发展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这些独特的原始风貌。

3.2保持民风的古朴性

坝美现今保留着比较完好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社会形态,体现了壮族农耕社会男耕女织、鸡犬相闻、邻里和睦的田园情趣,村民的食物、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基本是自己生产,体现坝美壮族浓厚的传统生活文化色彩。在保持古朴民风的同时,这应通过发展旅游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同时提供更多工作机会给当地居民,增加居民收入,避免出现因利益造成的混乱。

3.3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

坝美最有特色的文化内涵是符合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600多年较封闭的环境让坝美保持了路不拾遗的古朴民风,村中居民大部分为壮族,有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坝美乡村旅游开发应牢牢把握住这些独特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开发,主打“世外桃源”这个文化品牌。

6.红色旅游的时代价值及发展对策 篇六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的红色旅游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加强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红色旅游景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高的时代价值,本文阐释了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红色旅游 发展途径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人民在近现代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容,以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的有机结合。

旅游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旅游项目的需求趋向多样化,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休闲融为一体,迎合了人民群众对于“红色文化”的需求,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发展态势良好。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红色旅游,对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保护革命文化遗产

承载革命遗物的革命文化遗产是“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具有很高的历史性与科学价值,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成果。通过参观革命文化遗产,可以让我们直观地回顾历史。我国《“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重要革命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随着国家对革命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力扶持与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对于革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发展红色旅游,不仅可以保护与整合我国的革命文化遗产,还能更好地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2.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个民族,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就难以立足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国民族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让民族精神得以丰富与延续。

红色象征着革命,红色旅游蕴含的“红色文化”,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广泛的文化理念,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表现我国的民族精神,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弘扬民族文化,使国内外的旅游者深刻地认识中国的红色文化,了解中国的优秀革命传统。

3.有利于发展旅游经济

伴随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与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在全国掀起了一股革命历史文化旅游热。红色旅游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腈和秀丽的自然景观,还可以在旅游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游。革命老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坚持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拉动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老区产业结构,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据统计,每年全国各地红色旅游区的旅游效益为200亿元,同时促进了交通、农业、食品、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刺激旅游消费市场,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重视红色旅游项目的建设与开发,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4.有利于加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纪念地,领袖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红色旅游的载体。全国有许多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是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崭新宣传形式,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区,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部栩栩如生的教科书,在欣赏人文红色景点时,以参观革命纪念地的方式了解到无数中华民族的先烈们为了振兴中华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的感人事迹,潜移默化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灌输给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传统,培育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二、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欠缺

红色旅游景区是由旅游部门与文化部门共同管理,由于两个部门各自不同的职责而发生分歧,如文化部门出于保护文物资源的意愿不愿让旅游部门来开发景点,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不利于我国红色旅游的充分开发与发展。

2.资金短缺

红色旅游资金大部分是由政府拨款,缺少其他资金的扶持,政府设立了红色旅游专项基金,但是资金管理乏力,部分革命文化遗产因缺少进行维修与保护的经费而遭到破坏与毁灭。一些景点的改扩建工程只能搁置,导致红色旅游景点的经济发展滞后,开发利用的空间不大。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景区基础配套设置不完备,交通、餐饮、住宿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另外,红色旅游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一般采用以橱窗展示的方式,缺少吸引力,难以激发旅游者的共鸣,达到教育的.效果。

3.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红色旅游的从业人员不断扩充,由于红色旅游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当前从事红色旅游服务的人员良莠不齐,一些招聘单位缺少对他们的培训意识,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在对游客进行讲解中,不能很好地提炼当地红色景区所折射的红色文化的内涵。

★ 科技发展,弊大利!

★ 党课心得之党的发展

★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辩论赛辩论词

7.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七

一、旅游电子商务的内涵

旅游电子商务的雏形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航空公司和旅游饭店集团基于增值网络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构建的计算机预订系统。国际上沿用最为广泛的是世界旅游组织 (UNWTO) 在其出版物《E-Business for Tourism》中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定义:“旅游电子商务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旅游机构内部和对外的连通性 (connectivity) , 即改进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交易, 改进企业内部流程, 增进知识共享”。

二、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我国旅游电子商务总体发展迅猛

中国旅游业生机勃发, 已经成功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跨越。2008年, 我国旅游业虽然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 但是面对严峻的旅游市场形势, 全国旅游行业克服困难, 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 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人民币, 比上年增长5.8%。旅游经济大环境的蓬勃发展为旅游电子商务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UNWTO预测, 5年之内旅游电子商务将占全球所有旅游交易的25%, 其在电子商务中的比重将达到20%-25%。毫无疑问,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正处于发展上升的加速期, 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2、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现状

作为旅游电子商务的载体,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从1996年开始出现, 建立时间虽短, 但其发展势头强劲, 已成为信息时代旅游交易的新模式。目前, 具有一定旅游资讯能力的网站已达8000多家, 主要包括地区性网站、专业网站和门户网站旅游频道三大类。如综合门户网站旅游服务频道的新浪网、搜狐、网易和新华网的旅游频道等;针对传统旅行社提供信息的中青旅网、常州春秋旅游网、张家界旅游网;携程旅游网、华夏旅游网、E龙网、四川旅游网、黄山官方网站等则主要是旅游中介服务类的网站。总体上, 这些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多数为借用网络以介绍企业、景点和旅游线路, 仅仅实现了网上订票、网上机票代理及基本网上银行服务的网上支付业务。缺少与消费者的互动, 吸引度低, 极难体现其娱乐性和趣味性。应该说目前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还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强大的信息管理与传递的功能, 将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客户关系管理及开发潜在客户资源等延伸到网络上。

3、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

(1) 交通业。作为旅游六大要素之一的交通行业, 民航业较早建立了完善的全球预定系统, 并通过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建立了信天游航空旅游商务网 (www.travelsky.com.cn) , 以全球预定系统为电子商务网的后台支撑, 以信天游网站为机票和旅游产品销售的服务前端。而铁路系统由于建立了全国性的车票销售预定系统, 开始具备跨地区和长时间跨度的票务处理能力。公路和水运系统的电子商务状况则远远不如以上两个系统, 旅游车船运输的电子商务水平较低。

(2) 景区景点。我国旅游景区 (点) 的电子商务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就市场条件而言, 旅游景区 (点) 具备市场规模, 通过电子商务形式发展市场具有一定条件, 能扩大旅游景区 (点) 信息的传播。我国旅游景区 (点) 由于基本作为旅游产品的一部分进入市场, 旅游景区 (点) 所处的地理位置一般在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方面比较薄弱。僵硬的价格体系也是限制旅游景区 (点) 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个外部因素。

(3) 旅游中介服务。目前, 我国专业的旅游信息服务网站和旅游电子商务预订网发展迅速。它们是新型的在线旅游分销商, 例如:微软Expedia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旅游分销商之一。在我国, 广东易网通商旅资讯服务有限公司 (www.ct-china.com) 、中国携程旅游网 (www.ctrip.com.cn) 是较早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在线旅游分销商, 开办了在线客房预定、机票预定、旅游线路预订和在线支付等业务。据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09年6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已达3.38亿人, 在未来10至20年内, 借助于网络获取旅游信息服务、选择旅游目的地、制订旅游计划, 安排旅游行程将成为主流趋势, 旅游电子商务在其中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三、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1、网络技术现代化

电子商务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 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 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 电子商务将发展到更高层次。

(1) 智能导购机器人

智能导购机器人是电子商务与智能信息结合的一个新亮点, 运用到旅游电子商务中将为旅游者提供一对一的对话机制, 能克服旅游信息的海量、无序、无方向等问题, 实现人性化的购买模式。用户通过信息平台能很快孵化建设属于自己的旅游电子商务信息化交易门户网站/平台和“领养”自己的智能导购机器人, 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和设计机器人形象。它相当于专家导购员、售后服务员、贴身专家秘书等, 过去人工繁琐的操作过程可以交由智能机器人代劳, 甚至通过实现完全自然语言对话式的销售过程, 与旅游者像生活场景中一样进行语言对话。智能导购机器人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将摒弃传统电子商务单一的营销模式, 必将成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

(2) 3D技术的运用

3D技术与旅游电子商务的结合, 除了能将实际的景区如泰山、故宫等通过3D技术实现为完全虚拟的3D景区, 使旅游者足不出户的体验千姿百态的风景胜迹外, 它还将为游客提供一个3D的社区空间, 能够在这里实现与其他顾客的互动, 使旅游者有更好更直观的体验感。借助以WEB 3D为核心的先进技术构建的虚拟景区, 游客可以通过建立个性化的3D虚拟化身, 在3D的景区环境中直接试玩旅游景点, 身临其境的查看拟真的景点信息, 由此增加对于景点深层次的了解与熟悉, 引发旅行需求。景点管理人员或导游也可以在线主动推荐特色旅游景点, 更好的推广旅游景点。同时, 通过这个平台, 营运商可以听取游客的建议及点评, 更好的规划与建设现实中的旅游景点。

(3) 移动旅游电子商务将成为主流

移动电子商务将成为一个新的切入点, 结合智能网络技术, 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未来对旅游业最重要的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包括:移动支付———顾客无论在何时何地, 通过移动电话等终端就能完成对企业或对个人的安全的资金支付;短信息服务———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交流方式, 随时随地把顾客、旅游中间商和旅游服务企业联系在一起, 预订的结果、航班的延迟等信息皆可随时通知旅游者。

2、经营模式多元化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至今, 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速整合的阶段, 行业价值链越来越清晰, 能否尽快找准自己的方向将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以“机票+酒店”的核心经营模式, 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旅游电子商务的主要经营模式。但是, 当拥有数亿用户的移动12580和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168114挤身旅游信息界, 酒店、机票这等传统业务遭遇到了空前强劲的竞争。2008年起, 旅游搜索引擎成为众多旅游企业开始尝试的新范畴, 这一系统让越来越多的用户体验专业且智能的旅游垂直搜索服务。以多元化、一站式为特色的“网上旅行超市”模式也将是未来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重要经营模式, 它的内容包括了“酒店+机票+景点门票+旅游线路+演唱会门票+租车”等多项业务范畴。而一些基于游客点评的网络平台在未来也将大行其道, 它让游客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 以获得积分兑换, 同时使经营者从网络评价中获取消费参考信息。

3、品牌竞争差异化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 品牌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 随着旅游电子商务的加速发展, 企业之间的品牌特色差异势必成为各自客源市场占有率的核心竞争。当市场相对固定, 服务日趋完善, 消费者甄选营运商的标准则更加广泛和严格。对旅游电子商务企业而言, 获胜的条件绝不仅仅是结合旅游相关知识及信息技术, 还包括具有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 具有不可替代性或不轻易被竞争对手模仿, 使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在诸如技术创新、顾客服务、营销手段、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方面要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服务质量的优劣。高水平的服务是建立优胜品牌的必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旅游电子商务的服务不仅指态度, 更多的是情感渗透:以顾客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 如企业与客户沟通的互动平台, 其设计必须要以服务为导向;客户服务的方式必须是可双向沟通的参与方式, 有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论坛在线答疑、电话服务等等。

4、网络管理规范化

完善法律, 健全机制, 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传统领域的法律法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完全覆盖到这个不断创新的行业。虽然目前已经颁发了一些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和在线交易规则, 但切实应用于旅游电子商务的还为之甚少, 如税收、保险、资信评估、电子合同等方面的问题仍亟待解决。就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个方面而言, 在未来的发展中, 旅游电子商务将通过明确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及消费者的法律责任以帮助解决双方合同约定、提供信息与真实产品相符程度、网络交易售后服务等多种问题, 以保障在发生纠纷时有规则可以遵循, 也使消费者在纠纷发生之前对从事网络交易过程中涉及的权利和责任有所了解。同时, 旅游电子商务将着力于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经营资质的审核, 并通过适当方法公布, 使消费者可以查询和知悉。对于涉及网络交易中的个人信息、隐私的保护, 也将作出相应规定, 如通过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与用户之间签订隐私权保护协议, 借以限定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披露用户信息的情况。

5、服务功能个性化

互联网上旅游信息的广泛传播, 为喜爱自由、不愿受拘束的旅行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和崭新的生活空间。一种新型的以个体为中心的DIY旅游文化应运而生。DIY电子商务平台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点、旅游酒店、机票、餐馆、旅游地图等旅游信息可以让旅游者按照自身的喜爱和条件, 自由的为自己量身定做旅游计划, 同时通过网络交互平台, 旅游者可以发布“网络召集令”, 与志同道合的旅游者共同出行旅游。携程网在黄金周前为推广自助游市场进行网络调查, 在受访人群中, “肯定不会跟团游”和“基本不会选择跟团游”的人数逐年递增, 目前已经接近50%。国内权威部门发布的旅游趋势调查报告也显示出, 25~30岁的年轻群体中, 选择自助出游的游客呈上升趋势, 占全部被访者的一半左右。可见, 旅游DIY正成为国内旅游电子商务的主流消费, 并形成趋势最终促进旅游业的向前发展。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届时旅游电子商务的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扩展, 旅游电子商务的服务项目将更加深化、细化、全面化、安全化、个性化, 真正实现电子商务与传统旅游之间的优势互补、技术创新, 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邱艳庭, 杨冬梅.从法律角度浅析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3) .

[2]程艳红.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态势分析[J].江苏商论, 2007, (7) .

[3]于建红.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信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06.

[4]艾瑞咨询.2009年中国网上旅行预订市场规模达37.4亿[EB/OL].http://www.iresearch.com.cn/View/108323.html, 2010-1-8.

8.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八

关键词:温泉旅游;开发现状;开发趋势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7-0165-02

一、我国温泉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温泉资源异常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温泉有2700多处。在地域中主要集中在北京、辽宁、山东、福建、广东、云南、四川、重庆、西藏、海南、台湾等省市。

我国对温泉的开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利用温泉资源发展温泉旅游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温泉旅游开始大力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昔日的温泉疗养地逐渐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温泉旅游区已经开始向着集洗浴、疗养、娱乐、休闲、观光、度假、会议、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的方向发展。有的地区还依托温泉旅游资源,培育了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地方支柱产业,活跃了地方经济。温泉旅游将成为旅游市场中的“宠儿”。

休闲经济带动了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而现代温泉因为自身的诸多优势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健文化”和“休闲文化”是现代社会温泉的核心主题。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和精神享受。现代温泉旅游正是强调通过空间移动到日常生活圈子以外的温泉目的地进行“体验”的行为,实现心理愉悦。因此,温泉旅游作为一种休闲养生、解压和治疗身心疲惫的方式,是一种高级的享受,符合人们的休闲、养生和度假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人士的青睐。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发展,与人类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和精神密切相关的休闲产业开始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而温泉旅游作为休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二、我国温泉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西方国家温泉度假旅游已经发展到了“Wellness”阶段,“Wellness”就是以解决客人亚健康问题为宗旨,温泉旅游地为客人提供多功能项目和多种服务,使客人在身体、心灵和人际等方面都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即现代人追求的一种身(body)、心(mind)、灵(soul)平衡协调的健康、和谐状态。而中国的温泉旅游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缺乏经验。目前我国的温泉旅游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温泉旅游建设的“雷同化”问题

从我国目前的温泉旅游建设来看,一方面温泉疗养院普遍不景气,另一方面新兴温泉旅游设施雷同化,洗浴加休闲、会议、康乐健身、度假、科学考察等,思维雷同,建设项目大同小异。缺少特色的同时,也缺乏对“温泉地”概念的整体认识。如此做法无疑会影响温泉地旅游的生命周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缺少文化建设

旅游经济是特色经济,特色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础。(魏小安,2002)。温泉旅游实质上是旅游者在温泉地的一种综合性文化体验,温泉旅游地的文化特色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影响到温泉旅游地的综合旅游形象,进而影响到温泉旅游地的经济效益,因此成为温泉旅游地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

当前我国缺少温泉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温泉旅游将服务对象锁定为高消费者,旅游活动限制在新近建设的建筑物内,或者伴有“耗物性”的所谓“生态旅游”,而没有将深含文化内容的大众旅游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的“物化”建设,如温泉地大多很少建设诸如“乡土资料馆”等具有很强文化色彩的设施,也很难感觉到温泉地文化建设的框架结构。

(三)与周围景点联动性差,风险性高

现有温泉市场地开发,仍然绝大多数是停留在泡温泉上,这种产品开发方式使旅游者的体验仅仅停留在露天温泉池区。温泉旅游产品作为一个不应该仅仅泡温泉,而应该是一个可以满足旅游者多感观,多方面需求的产品体系的总和,在实际的开发中可以涉及到“泡温泉”、“看温泉”——如温泉博物馆或展示中心,并可以结合其他健康产品如“瑜珈”、“健美休闲”等多项活动实现。而我们现有的温泉产品开发体系仍然是以观光体验为主,在温泉地的逗留时间以一天为主,逗留时间短,这就决定了温泉旅游者不可能在温泉周围开发景点。

同时温泉同周围景点景区缺少联动机制。由于单个旅游企业成为目的地空间的增长极,增加了目的地空间发展的风险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企业是存在经营风险的,从风险规避上来看,温泉旅游目的地空间大型企业越多,周边企业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反之如果温泉旅游目的地空间只有一个温泉企业,则增加了落户温泉旅游目的地空间的经营风险。

(四)温泉经营中诚信的缺失

由于温泉水的稀缺性及其客源地的不可移动性,导致了温泉经营中对水质宣传的不诚信行为,如对温泉掺水、加温、混入化学物质等并不履行告知义务就属于这种现象。

(五)忽视开发的外部性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缺少对温泉地开发的限制机制

外部性是指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的生产过程。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前者是一种正效应,即是给其他生产单位带来正面的效益,而后者是一种负效应,即给其他生产单位带来破坏性的影响。由于许多温泉旅游开发商只顾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再加上政府管理不力,结果资源遭到掠夺式开发。温泉旅游景区环境恶化、道德文化受到冲击等一些旅游负外部现象也随即发生。

对社会、对自然采取温和态度是当今社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从整体上讲温泉地建设带来的冲击还没有超出环境阈值,但并不说明不存在各种问题,资源破坏问题、环境问题、“女性问题”,以及轻视对旅游地居民权益保护的现象十分普遍。如就有为开发温泉将整个自然村迁出分散、消灭“自然村落”的现象。为此,建立减少负面影响的限制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六)温泉地公益性建设出现空位

在我国,一方面温泉旅游发展迅速,消费性很强,另一方面温泉疗养设施处于不景气状态。王艳平曾从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制度角度,论述了着手旅游“公益性”建设属于一种对国民“先付”经济行为的履行责任行为。现实的情况是,温泉地开发一直以消费性为主导。

温泉地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旅游地,我国旅游的真正发展可以认为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但是自建国后,我国的温泉疗养就开始得到大规模的建设,自那时起就具有旅游和公益性成分。如果今后旅游建设要面临公益性课题的话,温泉地则首当其冲。

9.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九

摘要:近几年来,腾冲旅游业一直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现已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但在当前的形势下,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对云南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相应对策。关键词:腾冲;旅游业;现状;发展趋势

Analys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ourism in tengchong Yunnan

Abstract:Recentyears, Tengchong tourism has been keeping on a fast and good developing trend, and now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ustry department.But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some problems must be solved as early as possible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dose some primary research on these problems and also advances appropriatecountermeasures.Keyword:Tengchong;tourism;present situation;trend of develop

前言

云南是旅游大省,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正处于鼎盛时期,已经形成了数个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旅游品牌。而云南省的腾冲县是在继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之后的又一个新兴的旅游胜地,腾冲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是云南旅游的新亮点。绪论

1.1 研究背景

历史文化名城腾冲,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云南省的主要侨乡和最早的国际通商口岸之一, 由于腾冲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隘口,曾一度为滇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之一,被誉为“极边第一城”。腾冲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 148.075 公里,特定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云南省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翡翠的加工、交易空前活跃成为东南亚珠宝玉石集散地。腾冲属热带季风气候,所平均气温14.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适于旅游观光。腾

冲森林密布,到处青山绿水,景色秀丽迷人。境内有傣、回、傈僳、佤、白、阿昌六种世居少数民族,民族风情丰富多彩。

1.2研究的意义

虽然腾冲县旅游的发展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泛珠三角合作机制的构建、云南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和旅游经济强省与民族文化大省等,但是,由于腾冲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规划不到位,旅游市场营销缺乏具体有力的措施。如何对腾冲旅游业规划,实现后发优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全面整合腾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品牌,加大旅游促销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树立腾冲旅游品牌,有效拓展旅游市场,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腾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1 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腾冲县风景名胜区总面积730km2,(包括风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面积),景点92个,其中,一级景点24个,二级景点24个,三级景点20个,四级景点24个。火山地热相伴而生,规模宏大,国内罕见;还有以北海湿地、云峰山和高黎贡山为主体的一大批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以和顺侨乡和滇西抗战史为主体的人文景观,以傈僳族“上刀杆、下火海”为主体的民族风情等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腾冲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人文景观、历史遗迹较多,县城内及附近有英领事馆、文庙、李根源故居、国殇墓园、叠水河瀑布、绮罗文昌宫景区、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来凤山抗战遗址遗迹、艾思奇故居。旅游资源具有类型多、品位高、规模大、相对集中的特点。

2.2 旅游业发展现状

1998年来,县委、政府确定“农业稳县、工业立县、旅游名县、口岸活县、文化强县”发展战略,全力实施“旅游名县”战略,依托腾冲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凭借特殊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腾冲——中国生态SPA康乐园,夯实基础设施,开放旅游市场,整合旅游资源,改善接待条件,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整顿旅游行业,狠抓旅游队伍建设,腾冲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目前全县共有宾馆、饭店、招待所170多家,总床位9000多个,其中星级宾馆15家,床位1484个,云南官房集团投资的五星级温泉花园酒店和省空港中心投资的四星级酒店正在修建。已开发经营的主要景区景点有6个(4A级景区—热海、3A级景区—火山地质公园、北海湿地、2A级景区—叠水河、侨乡和顺、云峰山),在腾冲经营业务的旅行社有8家(腾冲旅行社、热海旅行社、五州旅行社、火山旅行社、兰缘旅行社、交通旅行社、兰翔旅行社),开办的旅游线路有1晚2日游、2晚3日游、3晚4日游。从事旅游开发经营企业5个(云南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云南柏联和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云南省腾冲县北海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腾越旅游文

化园、云南省腾冲县云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旅游产品主要有腾冲玉雕、高黎贡山生态茶、清凉山茶、藤编、腾冲果脯、腾冲饵丝、根雕工艺品、腾冲腌腊制品等地方特色风味食品。随着腾冲旅游环境优化和接待条件改善,接待能力提高,腾冲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逐步成为云南旅游的新亮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据统计,2003年以来,通过内引外联,一大批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到腾冲旅游产业发展中来,打造推出了火山热海,保护发展了和顺古镇,正在建设腾冲国际生态健康旅游区、火山不夜城等项目,官房、空港、锦程等高星级酒店和来凤坊、商贸城、珠宝交易中心等一批专业市场相继建成,五年累计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10亿元。2004年1至10月份到腾游客达170.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7亿元,旅游宣传推介和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腾冲的知名度大幅提高,获得了“中国翡翠第一城”、“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魅力名镇和顺”等荣誉。“十五”期间,全县接待中外游客年均增加近25万人次,达2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加1亿元,达8亿元,成为腾冲县的重要产业支柱之

一。坚持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带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产业获得较快发展,2007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5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8.5%,被评为“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特色县”。在旅游文化产业带动下,商贸、金融保险、交通运输、住宿餐饮、邮政电讯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腾冲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腾冲旅游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上来说,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我县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旅游发达较快的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旅游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通达条件差、交通不便、旅行时间成本较高,腾冲至今还没有机场通航,通达条件亟需进一步改善;

(二)在经营性收入、接待游客数量、增加就业人数等方面相比,还有差距;

(三)火山热海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间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够,尚未形成对游客有强烈吸引力的精品名牌旅游景区景点;

(四)旅游消费设施还不配套,旅游住宿接待设施规模小、档次低,酒店的结构不合理,缺乏与之配套的高质量的一系列旅游服务;

(五)腾冲一些有丰富底蕴的小吃还没有很好地开发,一些旅游消费还滞留在比较低的层次;

(六)珠宝玉石加工工艺水平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客源市场单一。目前省内游客占65%,省外国内旅客占30%,国外游客占5%,客源市场开拓力度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发展腾冲旅游业的方向和对策

4.1 腾冲旅游业的机遇与优势

4.1.1 区位优势

腾冲地处中国西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成为云南连接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旅游的枢纽。边境地区距周边邻国最近,出入境最为方便,主要口岸及开放城镇又都接近邻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边境地区成了邻国边境贸易的重要市场和出入境人员的必经之地,抓住我县与缅政府达成修建腾密路境外段的共识及签订旅游合同的机遇,积极作好入缅旅游的各项前期工作,为边境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源,能够加强腾冲与相邻各国的商贸往来合作,实现旅游资源共享。

4.1.2 资源优势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云南边陲重地腾冲少有的自然景观,同时,具有对旅游人文资源进行了开发,堪称“中国乡村藏书量第一”的和顺图书馆,及滇西抗战纪念馆的建设,大大提升了腾冲旅游业的品牌价值。2005年10月,和顺成功入选“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获唯一大奖,即是腾冲旅游人文价值的体现。同时作为“中国翡翠第一城”的腾冲,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是东南亚珠宝玉石集散地。

4.2 腾冲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对策

4.2.1今后腾冲旅游发展思路和目标

围绕把腾冲建成滇西旅游中心和云南连接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旅游枢纽的发展思路,按照《腾冲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打造腾冲——中国生态SPA康乐园。贯彻落实云南省旅游规划中把“云南旅游融入南亚、东南亚旅游圈”的战略思想,围绕把腾冲建成“对内连接滇西、滇西南,对外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旅游枢纽”,建成“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这两大目标,按照腾冲“旅游名县”的要求,充分发挥腾冲旅游资源优势与地缘优势,盘活旅游生产要素,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逐步将腾冲建设成集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康体疗养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使其成为云南又一新的旅游区,全面推动腾冲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到2010年实现到腾冲游客3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8亿元。

4.2.2 腾冲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针对目前云南旅游正朝着生态化、休闲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结合保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健康旅游”要求,树立腾冲“健康旅游,休闲腾冲”的新形象。今后的工作重点为:

(一)建设旅游精品区

1、打造生态温泉SPA康乐园旅游精品区:按照“基于传统中医理疗和道家养生之述的洗浴新境界”,打造“中医药理SPA天堂”,建成腾冲温泉中高档SPA康体休闲度假区。热海在重点治理山体滑坡,保护罕见的自然奇观同时,督促景区公司做好改造提升,投资1500万元治理地质灾害,投资3000万元建设“热海汤屋”,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年有余”广场,投资1000万元改造浴谷。

2、打造户外运动旅游区:按照打造“阳光户外运动天堂”这一思路,计划投资近5亿元把火山建成面向全球的进行户外运动、康体休闲和火山科普教育目的地,重点建设项目为规划建设高尔夫球场、规划设计健康步道、建设动态火山活动博物馆等。

3、创建生态旅游精品区:通过招商引资投入资金4亿多元建设高黎贡山

生态旅游区(建设大型观光索道、景点开发等)、投资5000多万元做好北海湿地退耕还湿工作,扩大北海景区容量,并上报争取列为省级保护单位乃至国家级保护单位,适时开展科考科普旅游。

4、建设腾越文化旅游体验区:借助腾越文化这个综合体,以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建设为契机,打造旅游文化产品。和顺要按照“中国的和顺、世界的和顺”要求,打造“丝路侨乡、极边古镇、大雅和顺”,投资890多万元是新修两条游路,投资1.8亿元建设五星级酒店一个,投资70多万元恢复重建李氏百岁坊等三座牌坊,投资2300多万元实施“三线”入地工程,解决好排污和消防问题。投资5800多万元打造腾越绮罗文宫旅游景区,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以“三馆”为依托,在英国领事馆的基础上建设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纪念馆,在国殇墓园的基础上建设滇西抗战纪念公园。

(二)强化精品名牌意识,抓好重点景区的开发建设

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因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要在短期内全面开发是不现实的,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优先做好重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建成了以火山热海为代表的火山地热奇观,以高黎贡山、来凤山为代表的森林景观,以和顺侨乡风情为代表的腾越文化景观,以国殇墓园为代表的滇西抗战历史景观,以猴桥镇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景观等,为腾冲发展科考旅游、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康体疗养、生态旅游、边境旅游、民族风情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改善接待条件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商家进驻腾冲建设高星宾馆酒店、会馆和满足高规格会议和豪华团队而设计的大型会展中心,使腾冲“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二是按照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要求,加大城市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公民综合素质,增强全民意识,打破“旅游人办旅游”的局面,形成全县上下、各行各业支持办旅游、维护腾冲旅游形象的良好氛围。

(四)注重旅游商品开发

依托深厚的腾冲历史文化、丰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腾冲品牌。一是充分挖掘玉文化,打造腾越翡翠品牌,争取国家支持,建设“腾冲珠宝玉石加工、贸易、保税中心”,建立“腾越翡翠”连锁店,把“腾越翡翠”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品牌;二是做好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重点扶持杜鹃王旅游产品开发公司、赢兴根雕厂等旅游产品加工企业开发高品位的、具有腾冲特色的、高附加值的系列旅游商品,并对清凉山茶、高黎贡山生态茶、腾冲果脯、腾药、腾冲饵丝、腾冲腌腊制品等地方特色风味食品进行系统的旅游形象包装。

(五)开展群方位的旅游宣传促销

为让世人认识腾冲、了解腾冲,我们今后将结合昆瑞高速公路建设和腾冲驼峰机场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全方位开展促销工作。一是适时举办好每一届“腾冲火山热海旅游节”,逐步提高腾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以昆明至保山高速公路为主,制作广告宣传牌;三是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旅游推介会和旅游交易会;四是在全国、全省的电视台、报刊等媒体上宣传腾冲,推介腾冲,制作并播出腾冲旅游形象广告、风光片和风景区天气预报,加大宣传力度,全力打造腾冲——中国生态温泉SPA康乐园;五是印制腾冲旅游精品线路、旅游画册进行宣传,在《中国旅游年鉴》、上海《旅游时报》等旅游报刊杂志刊登了宣传资料,推介旅游精品线路。

(六)强化旅游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秩序

切实加大旅游行业管理工作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窗口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坚持“法制、科学、生态、创新”的观念处理好“保护、开发、利用”的关系,加强环境管理,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环保活动,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好局面;二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对各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的安全生产检查,确保旅游安全;三是认真开展教育培训,提高旅游员工素质,重点对涉旅企业服务人员进行礼仪、英语培训,聘请全国名导培训导游人员;四是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和对宾馆饭店的管理督查力度,打击假冒伪劣,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严厉打击旅行社低价恶性竞争和景区管理混乱行为。

(七)培植边境旅游,开拓境外旅游

抓住我县与缅政府达成修建腾密路境外段的共识及签订旅游合同的机遇,积极作好入缅旅游的各项前期工作,并争取申报开办有涉外资格的旅行社。

结束语

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腾冲“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得到彻底解决,市民素质得到提高,旅游精品区开发建成,有着丰富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腾冲,旅游发展势头非常好,利用这些优势将把腾冲建成继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之后云南又一个具有世界级品牌的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上一篇:===镇经济工作会议主持词下一篇:技术推广站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