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子政务构建党政机关信息化

2024-07-27

以电子政务构建党政机关信息化(精选12篇)

1.以电子政务构建党政机关信息化 篇一

机关政务公开信息汇报总结

X年,我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效保障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

一、主动公开政务信息情况。

根据政务信息公开要求,我办在机构改革后,及时调整领导和处室信息,更新单位职责和处室职能,对干部新提拔任命情况也及时公开。

今年新增行政许可事项X项,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X项,完成集中采购X项,金额X.X万元。一年来,未发生未经第三方同意擅自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务信息等方面的情况。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所有信息均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免费向外界公布,没有出现违反规定收取信息公开费用或减免的行为;也没有出现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行为。

三、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政务信息情况。

X,我局未接到要求公开信息的申请,也没有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四、因政务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今年我办没有涉及政务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务信息公开形式还缺乏多样性,公开的政策文件较少,发布较少等。针对上述问题。我办将从以下方面加强改进。

一是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培训。

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对政务信息公开的认识,提高政务信息公开业务水平。

二是继续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丰富公开形式,有效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使信息公开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进一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深化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工作责任制及措施,从工作实际出发,进一步科学规范政府信息分类,明确审查工作程序和责任,切实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时效性。

2.以电子政务构建党政机关信息化 篇二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我校的招生数目也大幅提高,然而,每个学生的家庭条件自身存在很大差别,贫困生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也是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我院为减少这一矛盾,也应该有着不同的管理实施方法帮助这些贫困生,让他们尽量获得更多、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1 我院机电工程系贫困生形成原因及现状分析

1.1 形成贫困原因分析

根据我院2009年9月开展的贫困生问卷调查分析,我院机电工程系贫困生主要的形成原因有二点:第一,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差别造成贫困生。调查中发现近80%的贫困生主要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他们中的家庭有的多子女较多,有的父母没有固定的工作,有的家庭成员丧失劳动力等,这些不定的因素造成家庭收入来源极其不稳定。第二,贫困家庭不畏报考高收费院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独立学院应运而生,这类学校一般学费较高,如:按照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15000元,住宿费1200元,生活费500元/月,学习用品等其他杂费支出100元/月来算,一年必须的支出共计24000元左右,而这部分支出在学生家庭中只占一部分,绝大多数学生家庭中还有其他的生活必须消费,这对于一个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于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这一问题则更加严峻。

1.2 贫困生现状分析

我院共有学生5515人,全院贫困生376人,占总人数的6.8%,其中特困生有87人。根据我系对贫困生的调查了解,在生活上,80%的贫困生平均每个月生活费只有300-500元,并且基本用于吃饭,只有少部分用于其他方面。50%的人遇到困难后会自己解决,40%的会寻求别人帮助。70%的同学希望获得国家贷款和参加勤工助学来解决经济困难问题,部分同学则希望争取国家助学金。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多数贫困生生活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而且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在学习上,20%的被调查者认为贫困对自己的学业没有任何影响,60%的贫困生觉得是贫困造成其成绩不理想,50%调查对象认为可以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学习互不影响。不难看出,贫困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反映在生活上,学习上受影响的程度也颇为严重。在心理上,有45%的学生认为主要表现在由经济困难形成的偏低的自我认知,并导致自卑、苦闷、抑郁等不良心理。只有5%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机会在公众面前说出自己是贫困生,大部分同学还是不介意说出自己卑微贫寒的出身。

2 信息科技学院贫困生帮扶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贫困生帮扶体系现状

自2004年办校以来,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信息科技学院经过积极探索,基本形成了一个以“奖、贷、助、补”为主体的贫困大学生帮扶体系。具体来说,这一体系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生活补助。而由于国家政策规定,三本院校学生不可在校申请助学贷款及减免学费,因此独立学院学生也可从生源地申请临时助学贷款。同时,信息科技学院也为家庭贫困学生提供缓交学费政策。

2.2 贫困生帮扶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院的贫困生帮扶体系从实施的效果上来说,帮扶的力度比较大,对多数贫困生的资助还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体系内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导致本系总有部分贫困生无法解决实际困难。

2.2.1 资金太少,帮扶体系的合力不够

学院在针对贫困生的投入上,除了利用现有的岗位机会外,在资金投入方面相对较少,因此要开发、创造新的扶助机会和手段就比较困难,贫困帮扶体系各环节实施和衔接上就显得力不从心,缺乏帮扶效果和力度。

2.2.2 学生诚信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虽然我院同意部分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缓缴学费,但总有学生在缓缴时间到了还是不能按时缴费。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校帮扶贫困学生的积极性。

2.2.3 贫困生认定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在制度上,国家没有针对独立学院的贫困生认定的细化标准,因此在贫困生认定上难免会缺乏科学性。同时,对于学生的家庭信息掌握并无十分充分的掌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误定贫困生的可能性。

2.2.4 奖学金不具有明显的助困功能

我院虽然设立了诸項奖学金,但奖学金评比毕竟是一学期一次,无法及时解决贫困生按月分配的生活开销。而且,多数贫困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得到奖学金,因此在这点上,容易对贫困生形成“轮空”现象。

2.2.5 用于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社会资金相对较少

对于扶助贫困,我院一直都是通过自身运作,力求帮助解决学生贫困问题,设立奖项不少,但是来自社会的援助相对薄弱,缺少以社会名义设立的资助基金或组织团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显得身单力薄,帮扶上缺乏力度。

2.2.6 勤工助学岗位缺少且分流,对贫困生的学习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扶助贫困问题,我院多数是为贫困生提供兼职机会,鼓励其通过自身努力为自己提供经济资助,改变现状,但就目前来看,学校提供的兼职机会数目确实有限。不少学生为了经济原因逐渐脱离学校,一心赚钱,这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忽视基本,不便管理。

3 构建信息科技学院机电工程系贫困生帮扶体系

为帮助这些贫困生,让他们尽量获得更多、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针对现有的制度,我们提出以下方法,以便进一步完善我院的贫困生帮扶体系。

3.1 健全完善的帮扶制度

3.1.1 建立健全贫困生认定制度是做好助困工作的基础

目前,对于贫困生的确定,多是根据学生在原籍地所开具的贫困证明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来认定,随后再摸底筛选核实。这种做法看似科学,但实际情况有待商榷。因为学生来源迥异,地区经济情况不同,而且当地部门并没有严格的标准来规范此类证明的签发,不少家境不错但借此机会获得补助的情况时有发生,也给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因此要完善《贫困生认定细则》,另外对无力缴纳学费的学生,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或鼓励其选择生源地助学贷款,或鼓励其先休学就业待有一定经济能力后再来就读,在此期间学校保留其学籍。

3.1.2 在原有基础上积极拓展助学岗位

勤工助学岗位的缺少,使得很大一部分贫困生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外找临时工作,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且也可能因为缺少经验而导致被骗的结果。根据这一情况,在勤工助学岗位缺少的情况下,学院可以通过联系校外企业或公司,为贫困生提供尽可能的岗位。

3.2 为贫困生建立健全的思想、心理扶贫机制

多数贫困生或多或少会表现出自卑、孤僻和自我封闭的心理倾向,学校应该为贫困生建立思想、心理扶贫机制,帮助这些贫困生建立一个乐观、向上、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党支部、团总支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社会互助活动,让贫困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

参考文献

[1]王谦,陈瑞.论高校贫困生支持体系的构建.新西部,2008,14.

[2]陈为旭,郑夏妍.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扶助体系的构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第23卷第3期.

[3]田雨,林洁.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对策[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4).

[4]韩瑶,朱鑫鑫.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企业家天地,2009,4中旬刊.

3.以电子政务构建党政机关信息化 篇三

内容摘要:当前,建设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是党委领导下社会化大预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的基础和关键。构建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应当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并注意保密。

关键词:检察机关 职务犯罪预防 信息库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目的是铲除职务犯罪存在和蔓延的土壤,消除职务犯罪发生发展的多种因素。鉴于此,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需要构建具有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的职务犯罪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查找职务犯罪发案的主客观因素,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

一、检察机关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的必要性

第一,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是党委领导下社会化大预防工作的必然要求。200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提出加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信息库的要求,明确各级人民检察院要研制开发职务犯罪案件统计分析、发案规律及发展变化趋势预测等方面的信息系统,广泛收集同预防职务犯罪有关的信息资料,对典型案例和特定事项实行分类建档管理。200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则(试行)》第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部门应建立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主要收集以下信息:(一)典型、重大职务犯罪个案或者类案资料;(二)与工作相关的社会公共信息;(三)区域、行业、部门职务犯罪状况及防控职务犯罪的规定和做法;(四)境外、国外相关信息、动态;(五)其他与发现、控制职务犯罪有关的信息。”200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加强对预防腐败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规划和调查研究,注意总结基层预防腐败工作的有效做法,建立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2009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又提出总结基层预防腐败工作经验,推进社会领域预防腐败工作,加快建立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201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的《全国检察机关2016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点》要求“积极推进职务犯罪数据库建设,进一步整合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预防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国性的职务犯罪案例数据库,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预防信息机制,为及时掌握职务犯罪情况,深入研究案件和发案趋势提供数据支撑。”由此可见,检察机关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是落实党委领导下职务犯罪社会化预防体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

第二,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是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的基础和关键。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高度综合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在充分掌握相关职务犯罪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准确判断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否则预防工作很难摆脱不全面、不系统和零敲碎打的状态。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职务犯罪的发案率不断攀升,犯罪形式在不断变化升级,复杂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对职务犯罪高发、突发、多发领域或行业的职务犯罪风险点—制度、体制或机制的漏洞进行认真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此项工作需要一定相关行业或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知识,但是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上的人员配备比较少,专业结构也比较单一,特别是一些职务犯罪多发领域(建筑工程、医疗器械、金融、海关、网络)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可以将平时开展预防工作积累的行业或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经验,对于检察机关高效率、可持续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可以提高检察机关打击职务犯罪的效能。职务犯罪的职务相关性决定了检察机关侦查部门要围绕着犯罪嫌疑人履行职务的行为展开调查,所以大部分证据都可能涉及到相关部门或犯罪嫌疑人所在单位。以往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过程中,为了核实一些案情,甚至是线索初查过程中的外围调查,侦查人员需要走访大量单位,特别是渎职案件,即使是为了寻找一些案件关联性不大的辅助性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办案效率。预防信息库建立后,侦查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库中的有效行业、个人信息以及行业部门发案特点和规律,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大大提高侦查效率。如在侦查贿赂案件时,通过预防部门建立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查询行贿人档案信息库和公司、企业资料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开展侦查工作,有助于侦查人员及时查找到涉案公职人员及公司、企业的相关信息,提高取证效率。

二、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的主要内容

结合近年来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际和现实需要,笔者认为,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应包括下列内容:

第一,行贿犯罪档案信息库。行贿犯罪档案系统是对行贿犯罪案件有关信息的记录,包括单位和个人行贿犯罪的基本情况、行贿情况、查处情况等信息。行贿犯罪档案系统主要录入以下信息:一是对于单位行贿犯罪的,档案录入内容应包括单位名称、住所、单位性质、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贿犯罪基本事实、案件处理结果、档案保存年限;二是对于个人行贿犯罪的,档案录入内容应包括个人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份证号、住所、所在单位、职业或职务、犯罪基本事实、案件处结果、档案保存年限;三是未犯罪行贿人档案信息,包括行贿人基本情况、行贿对象、行贿主观目的、行贿手法和行贿结果等内容。目前,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已经建立并运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已经在防控贿赂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诚信建设、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工作中,高检院要求,各级院要在限定时间内把同级法院的行贿犯罪生效判决的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对按犯罪处理的其他行贿行为的录入则没有做出硬性规定。在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办过程,绝大多数行贿者因主动交代或数额不大等原因,并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恰恰这些行贿者仍然是职务犯罪特别是贿赂类职务犯罪的隐患,应当重点关注。及时全面地录入行贿行为信息并进行分析,对于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库。应当收集同级人民法院近10年来已经作出判决的职务犯罪案件判决书、犯罪分析报告、对应检察建议书和结果反馈书,并以涉案内容、涉案行业为标准进行多角度以及多方位的统计和分析,以此寻求职务犯罪的规律,便于针对性地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库的建立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的基础工作,只有把这个基础打牢,才能立足检察职能,有效分析总结职务犯罪的发案特点和规定,针对性的开展预防工作。

第三,重点行业信息库。如近年来查处的国土、住建、交通运输、卫生医药和教育科研等职务犯罪高发多发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基本数据,主要包括行业系统类案分析、预防调查工作报告、主要的规章制度、工作机制、业务操作流程。重点行业信息库对有效开展预防调查、案例分析、专项预防活动,查找发现职务犯罪隐患,帮助行业单位建章立制以堵塞漏洞,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重点工程建设信息库。重点工程预防信息库应当报告辖区内所有在建的重大工程和部分已竣工工程建设的基本信息,重点包括施工方企业、工程管理、监理及施工人员的基本信息。重点工程信息库的建立对于实时跟踪,重点工程建设,同步开展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预防对象信息库。预防对象信息库应当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基础信息,包括单位工作性质、职责、工作流程、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和单位领导及重点岗位人员身份信息等相关信息资料。第二部分是涉案信息,如司法机关、纪委、审计等相关部门对预防单位和人员做出的违法、违纪处理决定和有关检查情况通报等。预防职务犯罪监督服务对象信息库的建立有助于检察机关采用咨询、沟通、协调、搭建预防平台等面向社会的方式进行预防。检察机关预防工作人员通过积极的沟通协调,及时组织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保证预防监督服务对象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时刻保持警钟长鸣。

第六,研究学习资料信息库。主要包括关法律法规、各上级检察院制定的规定、各地先进的侦查方法和策略以及可以借鉴学习的有关文件、文章、资料等。检察机关预防部门不仅要学习反贪部门及其他检察机关在查办案职务犯罪件过程中的侦查策略和审讯方法等成功办案经验,也要善于从公安刑侦部门的侦查经验中学习。

三、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的建议

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必须结合检察预防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当分清主次、轻重缓急,逐步建立和完善。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包括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库、重点行业信息库、重点工程建设信息库、预防对象信息库等六部分内容,涉及的信息点非常分散、信息量非常大,且涉及单位和部门非常多,所以信息库的建立要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在上述六部分内容中,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库是基础,也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的起点,应该是最先建立的对象。其次是重点行业信息库、重点工程建设信息库。这两个信息库是开展职务犯罪类案预防、行业和系统预防的基础。再次,是预防对象信息库。预防对象信息库涉及的单位、人员众多,信息多,收集这些信息涉及不同的行业和部门,需要众多单位配合,难度较大,故需要在前4个信息库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学习资料信息库属于预防工作的辅助内容,建立较为容易,注重平时积累,随时补充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信息库的建立和运行相对比较成熟,但是高检院没有硬性规定行贿行为的录入,下一步应该侧重于行贿行为的录入。

第二,各级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建立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建立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应当结合各级检察机关工作特点,各司其责,各有所重。高检院应该侧重于顶层设计,对信息库的内容、模块,进行总体设计和规划;省级院应侧重于组织实施,对信息库的软硬件规格和要求以及时限、检查、验收提出明确要求,并做好督导检查;市级院和县级院侧重于信息库的具体建立。信息库的内容也应当有所不同。高检院和省级院因所辖区域广,单位众多,具备查找和发现一个系统或行业职务犯罪多发高发隐患的条件,故其应侧重于重点行业信息库、重点工程建设信息库、预防对象信息库的建设;市级院兼具直接开展预防业务和对下指导职能,应侧重于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库、重点工程建设信息库建设;县级院侧重于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库。其中,县级院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库的建立尤为重要。这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能够结合发案特点,针对性开展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4.以电子政务构建党政机关信息化 篇四

论文摘要:随着电子商务在现代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适应这种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需要进行相关的变革。本文阐述了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产生的背景及其概念,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并指出了这样环境下传统财务管理存在的缺陷,最后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架构,这对建立新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意义。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适应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实现业务与财务协同、并发控制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将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有机融合,集会计核算制度、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于一体,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四流合一”,从而达到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目标。近年来中国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截至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4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到33%。中国的电子商务不断向传统产业渗透,融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在我国已经成为继资金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总监委派制、强化内部审计制度之后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可以协同处理,财务管理方式能够消除财务与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从根本上改变财务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现状,使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和业务运作协调同步,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管理特征,传统财务管理的主要缺陷,提出了如何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

一、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管理特征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的现代财务管理新模式,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以及远程审计等远程处理。它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资料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方式,财务资料也将从传统的纸质页面资料、磁盘资料发展到网页数据。作为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方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财务会计的未来。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特点如下:

(一)网络计算

互联网的核心动力是网络计算,即从PC时代的桌面计算走向网络时代的网络计算。这一核心动力的发展推动了财务管理从桌面走向网络,即从桌面财务走向网络财务。从桌面财务到网络财务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空间、时间和效率三个方面的改变。空间上使得财务管理更加从企业总部走向企业全部,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时间上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财务管理时空的改变也带来财会工作介质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上的改变,本质上都极大地延展了财务管理的能力和质量,使财务管理达到原来不可企及的水平。

(二)协同业务

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一直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互联网之前的财务管理系统存在诸多困难。网络财务作为企业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从根本上促进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包括与企业内部部门的协同、与供应链的协同和与社会部门的协同。内部协同业务包括对企业全程业务的协同,从网上采购、到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网上考勤等。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资金准备、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工作与业务部门的工作协同进行。与供应链的协同如网上询价、网上催帐等。与社会部门的协同如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等。

(三)远程处理

在互联网之前对异地机构的财务管理由于受传统方式的空间局限,其技术难度或管理成本都是高昂的。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系统突破了这一空间局限,使物理距离变成鼠标距离,使管理能力能够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众多的远程处理功能得以轻易实现,特别对于集团型等多分支机构的企事业单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动态核算

5.以电子政务构建党政机关信息化 篇五

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设全县党政机

关电子政务外网公文传输系统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转变全县党政机关办公方式,提高公文传输效率,推动我县政务信息化建设,根据河北省电子政务建设规划要求,决定建设我县党政机关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和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主要任务

(一)建设全县党政机关电子政务外网平台

由县政府信息化办牵头负责,通过租用光纤等方式把全县各单位和各乡镇(街道)链接到县中心机房,利用现有设备实现和省、市电子政务外网互联互通,建成党政机关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各单位所有电子政务外网相关业务统一在全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上运行,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外网业务系统,要逐步向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对接和迁移。严禁自行组网,对擅自组建政务外网的,县财政不予列支相关经费,避免重复投资,实现资源共享。

(二)利用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开展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党政网站群等应用

重点建设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实现县、乡镇(街道)、各部门之间不涉密公文的网上传输,取代现行纸质公文收发,提高办公效率,逐步实现全县党政机关办公无纸化。依托县党政网站建设全县党政网站群,各单位网站作为县党政网站的子网站,建设统一的后台管理、统一的安全保障、统一的运维管理,提升全县网站的办站水平。

二、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9 月 10 日—9 月 15 日)

1.各单位、各乡镇(街道)确定本单位、乡镇负责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和电子公文传输的主管领导和具体承办人员,认真填写《魏县电子公文传输系统人员登记表》,并于 20**年 9 月 15 日前,将本单位主管领导和公文收发具体承办人员的姓名、邮箱、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等报送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县委、政府综合楼436 房间)。

2.各接入单位要在 9 月 20 日前准备好电子公文传输系统所需电脑、彩色打印机等设备。

(二)培训及试运行阶段(9 月 21 日—12 月 31 日)

1.各接入单位参加培训,由县信息化办具体负责实施,培训期间领取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帐号、密码。

2.试运行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同步传递。按照“以电子公文为主,纸质公文为辅”的原则,县委、县政府的非涉密文件,单位上报县委、县政府的非涉密性请示文件,实行电子公文和纸质公文两种方式传递。

(三)正式运行完善阶段(20**年 1 月 1 日起)

通过改进试运行阶段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确保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基本稳定,各接入单位正式启用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实现公文无纸化传输。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除保留归档纸质文件外,将取消对纸质文件传递,原则上不再受理单位报送的纸质非涉密性请示文件。

三、运行模式

全县电子公文传输系统采取“统一研发、统一部署、统一应用、统一维护”的运行模式。县信息化办具体负责全县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的部署工作,并负责系

统的运行管理、人员培训和运行维护。各单位通过各自帐号、密码登陆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实现全县公文传输电子化。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认识,明确责任

实施电子公文传输是对现有传统办公模式的重大改革,是改进工作方式,推进政务信息化的重要措施,各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具体的工作人员;县信息化办负责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帐号、密码、审核、发放及管理工作;各部门要积极配合线路运维公司做好光纤的接入,提前做好接入地点、操作人员、办公设备等前期工作,全力保障我县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纸电同效,安全保密

在公文传输系统平台上接收的电子公文,一律视为正式公文,与相同内容纸质公文具有同等效力,各单位在系统内制作传输的电子公文必须与签发的纸质公文内容格式保持一致。公文传输系统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禁止在办公业务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涉密公文;禁止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处理与公务无关的业务;禁止将电子公文私自复制、转发、传阅。

(三)注重时效,及时沟通

6.以电子政务构建党政机关信息化 篇六

一、模式内容、对外实施“窗口”式办文。凡受理审批的所有业务文件均从报建窗口

进出,报建单位只须将审批文件和必备资料从接件窗口递入,接件窗口录入微机,并发放注明预取件日期和案件查询密码的立案回执后,即可按规定的时限到出件窗口领取审批结果,或使用密码通过局网络、查询电话查询办理情况,申请人和经办人相对分离,中间环节不需申请人参与,而由机关内部协调解决,按法律规定和内部规定程序、时限办理。同时,印制报建须知,对外公布各类业务的办结时限。、对内实行自动化办公。该系统是网络环境下集成地图处理、流程化业务审批、表格管理、证件发放管理于一体的办公管理系统。从报建到发证的全部业务都通过计算机在网上进行。每一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审批权限、业务标准、工作时限都通过计算机程序固定在系统中,系统按职责权限自动划定每个岗位的工作时段,并可以对每个环节、每个案卷自动计时,每个经办人员都必须在规定时段内处理完成并转往下一环节办理。如未能按时完成,系统将对案卷有红灯明显表示,自动记录、予以监督,并发出警告。在系统流程中集中突出处务会、局务会集体决策机制。、建立庞大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各种总规、控规、详规等规划资料数据库、重点项目评审资料数据库等,这些庞大数据库,为未来“数字唐山”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举措、组织编制了《唐山市规划局行政管理手册》并付诸实施。《手册》中包含了总则、行政职能、行政事务、行政法制监督、法规、规划编制程序和业务报建审批程序共六章内容,涵括了行政后勤、行政管理、业务审批等规划局行政办公的所有内容,使规划局的所有工作均进入规范化管理程序。、实行内部业务审批“两会”制度。即窗口收件后,转到主办处室,处室形成处务会审批意见,转到局长,局长办公会形成最终处理意见批转到窗口出件。、建立公文跟踪督办制度。由办公室负责,通过自动化办公系统对公文办理情况进行督办。在系统显示黄灯时,即向办文处室发出口头(电话)和电子催办通知;对显示红灯的期满未办结公文,办公室在到期后五日内向办文部门发出《催办通知书》。办文部门负责人将亲自督办,督促承办人在催办期限内办结,并将延误原因、处理意见书面反馈办公室。办公室对被书面催办人员的次数进行登记和汇总,作为对工作人员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规划公示、公布制度。明确了各层次规划方案公示、公布和建设项目方案的意见征集制度。一般规划成果均在规划局规划展厅公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重要地段城市设计、重点项目组织在市中心广场商业区展示;具体项目建设方案在项目建设基地进行公示。所有公示项目,公示前 5 天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发布公示广告。、实行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制度。把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制度做为建设工程办理房屋产权手续的凭证。强化验线、批后跟踪管理,同时实行法规处、业务处室和分局联合验收制度,确保规划的实施。

三、主要成效

实践证明,以窗口式办文和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核心的规划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成功的。该系统的运行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优化服务质量、增强工作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的效果,取得了较好效益:、管理效益。规划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最先带给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是一套经过科学优化,既保留传统管理风格,又高效严谨的现代管理理念。无论从有形或无形角度看,先进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社会效益。它把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从过去只重管理向重管理、重服务的双重职能转变,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和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系统的使用既可以为社会各界通过 internet 查询规划信息、办案进度、相关法规、办事流程和必备材料,又可以在城市建设重大项目选址和审批上,为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经济效益。系统的成功使用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节约大量的资金。随着国家对信息产业的大力扶植,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必将成为城市新兴而持久的经济增长点活跃于国民经济舞台上,为城市其他职能部门、各个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7.以电子政务构建党政机关信息化 篇七

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是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面向政府各职能局委办、面向企业和社会, 发挥政府政务服务平台、职能部门业务系统各自优势, 条块结合、联合共建, 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工作协同, 并与相关社会应用系统、各级政务中心等部门相关联的综合性信息化建设工程。该工程将建设以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为信息管理中心, 各局委办和各社会服务机构为业务处理核心, 以企业和社会为服务对象, 实现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体系, 实现跨区、跨机构信息交换、共享以及业务协同的综合与分布式信息与网络化系统[1]。

在这样一个分布式网络环境下, 为实现数据、信息和系统的集成, 实现互联互通并最大限度地进行协同操作, 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标准体系,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如果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政务服务中心的各部门之间、接入单位与其他各服务机构之间的各种系统势必难以兼容互通, 信息资源难以共享, 而且还将浪费大量的资源、经费和时间[2]。

因此, 着力于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抓紧进行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提高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标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互操作, 是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急需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3]。

政务服务信息平台系统经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 特别是部分行政审批系统、叫号服务系统、服务评价系统、数据交换等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 总结了许多经验和成果。这些成果有的以工程标准的形式下发, 有的以项目文件的形式下发。质监、工商、税务和海关等各单位在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中也形成了一些积极的成果。这些成果为下一步开展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整体水平还不高, 难以适应政务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因此, 必须根据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参照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在遵循已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 结合各政务服务业务特点, 完善规划和设计建设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标准体系, 并逐步建立各类标准和规范, 为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 体系构建目标与作用

2.1 目标

以信息化和标准化理论为指导, 以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对标准化的需求为导向, 参考与借鉴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以及有关信息化的成果和经验, 按照“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互联互通、安全保密”的要求[4], 确定以下建设目标:

(1) 标准体系中应包括确保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现有的、正在制定的和应该制定的各项标准;

(2) 标准体系应由多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子体系构成, 最终达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分类明确、标准齐全的要求;

(3) 标准体系中应包括标准、与标准直接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技术规定;

(4) 标准体系中还可以包括对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有参考价值的标准。

2.2 作用

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作用体现在:

(1) 科学合理地确立体系标准的类目、内容的需求及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为选用所需标准、掌握标准的现状和发展趋向提供详实的信息, 通过标准体系表, 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全部标准的情况, 能够发现它与国际、国内现状的差距以及短缺程度;

(3) 为政务服务主管部门提供标准化总体框架和发展蓝图, 指明未来标准化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提供相关规划和计划依据, 避免盲目决策和与实际脱节;

(4) 为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趋向科学化、合理化和实用化打下基础。

3 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成

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标准体系如图1所示, 体系框架由八个子体系构成, 分别是:基础标准、信息资源标准、数据交换标准、业务应用标准、基础应用平台标准、网络标准、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

3.1 基础标准

基础标准子体系包括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总体性和通用性标准。从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需求看, 它的建设重点是根据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从框架性思路出发, 制定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所涉及的基本术语、主题词表、标准体系表、标准化工作指南等方面的标准, 以保证这一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高效、快速和稳定发展, 减少重复投资和互不兼容。

3.2 信息资源标准

信息资源标准子体系包括电子政务服务信息资源采集、交换、共享等所需的标准。信息资源标准是整个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标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该子体系主要依据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从政务服务信息资源整体统筹规划出发, 面向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内容, 针对各接入系统各项业务在信息化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 采取统一制定、统一管理的办法, 从而使得各参与单位和相关机构对通用业务管理中的基本数据达成一致理解。

3.3 数据交换标准

主要包括: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涉及的政务服务各业务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业务单位与企业、公众、其他政府部门、行业之间以网络为媒介进行交换的数据格式标准。其中包括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政务服务平台内部以及政务服务平台与企业、公众、接入平台的政府部门、行业之间以网络为媒介进行交换的数据格式;以及包括政务服务各业务中所使用的许可证、申请书、登记表等的具体格式标准。

3.4 业务应用标准

业务应用标准子体系是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各类应用系统直接遵循或使用的标准的集合, 包括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各种应用系统所涉及的各类标准, 主要规定各业务系统的基本功能、业务流程、对外接口等内容, 重点支持业务流程的统一和协同工作, 支撑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致性。

3.5 基础应用平台标准

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基础应用平台位于应用层和网络设施层之间, 是一个与网络、应用无关的开放性基础设施, 在整个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总体技术框架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基础应用平台标准约束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所有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建设, 规范不同应用系统开发和接口标准, 并提供安全、可靠、统一的信息交换渠道, 使基于基础应用平台的业务系统能够在统一的环境中运行。

3.6 网络标准

主要解决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中电子政务广域网和各级节点局域网的建设, 以及网络的维护管理问题。它主要包括各种网络的总体规划、拓扑结构、网络设备要求、网络域名规划、网络I P地址分配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3.7 安全标准

主要涵盖为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各种安全保障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标准, 其中包括为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系统、备份系统等提供安全保障的各种技术标准, 以及对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系统、备份系统和重大突发事件等进行有效管理, 以达到安全目的的各种管理标准。

3.8 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子体系为整个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提供管理的手段和措施, 是实现科学管理、保证信息系统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它包括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建设、监理、验收等环节需要遵守的标准。

4 各标准子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

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标准体系中的八个子体系并不是孤立的, 体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 基础标准:在标准体系中处于牵头位置, 为其他标准提供一个基础平台和总体指导, 其中包括了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总体规划, 直接决定了其他类标准中所包含的具体标准内容。

(2) 信息资源标准:是整个标准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建设内容。它为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 从而使得不同业务接入单位、不同服务部门对政务服务平台中的基本数据达成一致的理解。

(3) 数据交换标准:数据交换是系统与系统之间交换信息的重要方式。任何数据交换中的基础数据必须遵循现有的数据标准。因此, 数据交换标准需要来自于信息资源标准的支撑;其次由于各种应用系统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数据交换, 因此在各种系统总体规范中需要引用不同的数据交换标准。

(4) 业务应用标准:是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各类应用系统应遵循标准的集合。如前所述, 业务应用标准需要来自于信息资源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的支撑。因此, 信息资源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和业务应用标准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2表示。

(5) 基础应用平台标准、网络标准、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基础应用平台在整个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总体技术框架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网络是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要想实现互联互通, 必须要有网络建设标准的规范和统一;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都是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全面、科学的管理是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和运转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 基础应用平台标准、网络标准、安全标准、管理标准分别为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安全和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丁颢, 殷志林.推进电子政务应用提升政府行政能力[J].科学咨询, 2009 (5) :20-24.

[2]李辉.电子政务标准化问题初探[J].标准科学, 2009 (8) :18-22.

[3]孙慈辉.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J].科技信息, 2009 (14) :23-26.

8.政务礼仪,党政干部必备的素养 篇八

杨晓刚

(中共大理州委党校,云南

大理

671000)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推进,政务活动不断开放、政务往来日趋增多,对干部在政务活动中人际交往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礼、知礼、用礼已是每一个党政机关干部所必须的素质。党政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运用好政务礼仪,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维护单位形象、维护干部形象,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有利于协调沟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必须重视党政干部政务礼仪素养的养成。

一、必须重视干部对政务礼仪的学习和掌握

所谓政务礼仪,是指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包括群众组织)工作人员在工作场合所应该恪守的有关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各级群众组织的工作人员都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因此,政务礼仪从适用对象角度来讲,又叫公务员礼仪。

政务礼仪属于社会礼仪,但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它以机关工作人员为适用对象,以机 关公务活动为适用范围。政务礼仪具有鲜明的强制性特点,它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严格遵守。“礼”的含义是尊重。孔子云:“礼者,敬人也。”从本质上讲,礼仪是一项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礼仪所规范的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社会的基本态度。礼仪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并尊重社会。政务礼仪的核心是要求干部真正自觉地恪守职责,勤于政务,廉洁奉公,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在公务活动中的行为。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个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维护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和个人形象。每一个党政干部在履行职责、执行公务时,遵守行为规范,恪守政务礼仪是义不容辞的。

恪守政务礼仪的前提是学礼、知礼。一项最新的公民礼仪水平调查显示,我国的现代礼 仪教育亟待提高。调查显示:目前礼仪水平与不同行业的人员素质有关,其顺序依次是:研究生、银行职员、教师、服务业、机关干部、大学生、医护人员、科研人员、企业员工等;女性的礼仪水平比男性要高出4个百分点。可见,干部的礼仪水平与其社会地位是不相符的。调查结果还显示,礼仪水平的决定因素是个人的重视程度。所以,有识之士普遍认为,政府应该大力倡导现代礼仪教育,积极促进公民重视礼仪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我国虽然是礼仪之邦,但是从目前来看,实际上对礼仪教育重视不够,现代礼仪教育更是刚刚起步,范围很窄。作为社会精英阶层的党政干部,理应担当起学礼、知礼的楷模,在公务活动中积极运用好政务礼仪。党政干部学习政务礼仪,并在政务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好政务礼仪,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维护单位、组织的形象,维护干部形象;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有利于沟通协调和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重要的工作是加强对干部的政务礼仪教育,使之增强礼仪意识,在广大干部中普及政务礼仪知识,并使之成为落实“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重要形式,成为落实机关工作“以人为本”的关键环节,成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每一个干部要对政务礼仪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从而做到以礼律己,以礼待人。各系统各部门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干部加强政务礼仪培训。各级党校、行政院校要把政务礼仪纳入干部培训内容,对培训对象进行系统的政务礼仪培训。

二、政务礼仪非小事

政务礼仪非小事。在现代政务活动中,礼仪对个人来讲,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组织、一个单位而言,是组织形象、干部队伍素质的体现;对于国家来讲来讲,是社会文明程度、社会风尚的的反映。特别在国际交往中,正确的外事礼仪,不仅有助于为国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而且还能促使外交活动的成功,从而提国家的国际地位。因此说在现代政务活动中,政务礼仪有着以下重要的作用。

1. 体现尊重。礼仪的实质就是体现一种尊重,是对对方尊敬、敬意的表示,同时对方也还之以礼,礼尚往来,蕴涵着彼此的尊敬。在政务活动中,对他人的尊重是十分必要的,而礼仪是最有效的形式体现,譬如:参加会议时专心集中,不随意走动或喧哗;群众来访时耐心地倾听并适时点头等等礼仪都能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2. 规范约束。从社会学意义上讲礼仪实际上就是一种规范和约束,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特定场合所应有的行为表现,规定了不同身份的人们在什么场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政务礼仪正是对党政干部在公务活动中行为的规范。譬如,奏国歌时要起立;公务场合穿戴要庄重得体,女同志不能打扮的珠光宝气;有人到办公室来,主人要起立;领导干部不能安排下属为自己办私事等等。

3. 协调沟通。政务礼仪的主要功能是对政务活动中人际关系进行协调沟通,使社会、组织、团体、个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得到协调一致的同步发展。在政务交往中,讲礼仪,可以使彼此间的感情得到沟通,从而使政务交往获得成功,同时,还有助于形成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这里举一个相反的例子:某市市委市政府为了增进与周边市县的友好交往,利用春节组成慰问团到周边各县市慰问,但是慰问团到某县时,慰问团主要负责人由于不注意握手礼仪,与该县县委书记见面握手时右手握手,左手插裤兜,让对方感到他居高临下,不真诚,于是本来是要增进友好的活动,反让对方憋气,适得其反。

4.体现教养。一个人有无礼仪意识,在工作中讲不讲礼仪,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反映着一个人的素质。例如:群众来访的时候你能不能认真倾听、耐心解释;领导、下级、同事在场的时候,能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领导在和不在的时候是不是一个样;开会时能不能自觉将手机关闭或设置为震动;领导干部在主席台上的坐姿如何等等,都是一个人教养、素质的反映。

5.塑造形象。现代社会注重形象,形象好会给人以好感、会带来效益;反之,则将受损害。而影响形象的重要因素就是礼仪状况。不讲礼仪,会影响个人形象,影响组织形象,甚至影响国家形象。譬如,我今天打电话到某个单位找人,电话打通了,我说“请帮忙叫一下×××”,“不在!”对方二话没说“啪”的一下把电话挂了。对这样的礼遇,我们起码会作出这样的判断:一是这个单位的人素质差,二是这个单位人际关系不好,不讲团结。这种“礼遇”,绝对会给人这样的印象。所以,礼仪状况对于形象塑造关系甚密。前不久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一次即兴演讲中坦言,随着北京2008奥运会的临近,他最担心一个问题就是:“奏别国国歌时中国观众能不能起立”、“没有赢得金牌的选手能不能赢得同胞的掌声”。王歧山市长这番话,2 实际上就是担心我国观众的礼仪素质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问题。

6. 成就事业。

礼仪素质实际上能关乎事业成败。懂礼仪,讲礼仪的人往往给人以好感,办事成功率要高,反之,则低。这里举一个因不讲礼仪而延误前程的实例:曾经有一个年轻学者准备出国做访问学者,一日它去某国驻华领事馆办理签证,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因为正忙着处理别的事情,请他稍候。这位学者坐了片刻就颇感无聊,便大大咧咧地翻着办公室的书籍。后来工作人员与之交谈,他却心不在焉,并不耐烦地打断对方的问话。为此,该国领事馆工作人员认为此人不具备访问学者条件,要求单位换人。这位学者的问题出在哪里?实际上就是出在不讲礼仪上:一方面,礼貌上他人说话不能轻易打断;另一方面,我们所到之处,礼貌上,未经允许,不能随便翻动别人的东西。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懂礼仪规范,对人没有礼节,是会影响事业的。现在各地都在招商引资,但是商家来找你政府联系,本来是很好的一个商机,往往因为工作人员态度恶劣,工作不规范而贻误商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有一本手抄本,从青年时代14岁起伴随他一生,这个本子内容是他抄的110条“人与人交往与谈话时的礼仪规则”,对他的品格形成及所表现出的贵族气质和风度产生了积极作用,也成就了他的事业。

三、要善于运用政务礼仪

干部在政务活动中要知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但不能乱讲礼仪,在政务活动中操作和运用政务礼仪时要把握原则,善讲礼仪。

1,要自律。自律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党政干部不仅要学习礼仪,更要以礼仪规范自己的人际交往。礼仪不是一种客套、一种工作,而是我们自我意识道德追求、自我素质的自然流露以及自我修养的自觉行为。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能力。例如,干部尤其要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要善于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另一方面,要慎独,即要做到人在一个样,人不在一个样,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不能领导在时一个样,领导不在一个样。

2,要认真 在公务活动中要认真的、细节的遵守规范。接听电话也好,接待群众来访也好,和相关部门协调也好,你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我们党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以,接待群众要有责任意识,要热情服务,要友善服务,要礼貌服务,要文明服务,要通过细节来表现出认真和一丝不苟。不能对待上级部门或领导时礼貌热情,对待群众则敷衍了事。

3,要真诚。待人以城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党的干部、国家公务员尤其应该如此,公务活动中贵在真诚。例:有的同志第一次交往中就喜欢卖弄、炫耀,动不动就是“×××领导是我亲戚”,“×××是我大哥”,“你信不信我给×××领导打个电话他马上就来„„”,给人一种以势压人的感觉,不真诚。这在公务活当中就难以沟通了。

4,要敬人。礼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尊重,在公务交往中,敬人非常重要。有一些党政干部往往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因而常常会缺乏敬人的意识,尤其面对普通群众的时候,更是居高临下。礼仪自始至终贯穿的一个点就是敬人,党政干部没有尊敬别人的意识不行。在公务活动中,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群众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我们强调学习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尊重,要有尊重别人的意识。人是需要互动的,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要让别人尊重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尊重别人。

5,要适度。

据考,古时“礼”与“履”相通,鞋要好穿就要适合。所谓适度,就是在运用礼仪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恰如其分,避免太过头。分寸感是礼仪实践的最高技巧,做过头或做的不到位,都不能表达敬人之意。所谓“礼仪使人接近,礼仪也使人疏远”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在公务接待中,有的同志为了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热情,恨不能24小时陪同,不给人家留一点私人空间,结果,自己费时费力,对方还不一定满意。所以,礼仪运用中要特别要把握分寸,认真得体,不卑不亢,热情大方,有礼有节,要和谐适度。

6.要遵时守约。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做人与人际交往,要以信为本,一诺千金。政务活动中,应按时履约,遵守时间,信守诺言。无论什么理由,不遵时守约都是不礼貌的。体现教养。

9.浅论电子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 篇九

一、建立电子信息管理平台前的准备工作

1、开发电子信息管理平台的决策。

一个企事业单位是否要开发电子信息管理平台, 无非是考虑两方面因素:成本和效果。研究如何成功实施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及评价实施效果, 对决策是很有必要。

2、建立可靠的领导小组。

在实施电子信息管理平台的计划之前, 企事业单位一定要事先成立一个可靠、稳定, 这将是电子信息管理平台开发得以成功的保证。

3、宣传和培训。

在单位上上下下进行改革创新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让单位所有员工都能够接受新的管理模式。这也是电子信息管理平台能够成功实施的保障。

4、数据的统计和整理。

对企事业单位的各项运行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准备好电子信息管理平台运行前的各种数据清单。

5、内部调查。对企事业单位内部

进行详细的调查, 整理详细的调查报告, 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重组。

二、电子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过程

1、系统开发方法

电子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将其分割为相互关联的几个阶段来进行, 这种开发方法就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 (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 SDLC)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很少有直接使用SDLC过程的, 经常使用的是SDLC的几种类型的变体。

(1) 基于生命周期的变体。主要代表是瀑布模型, 它强调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顺序关系, 一旦一个阶段完成了就不能再回头。这就要求在SDL C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当精确仔细地计划。

(2) 基于迭代的变体。主要代表是蛛网模型, 它强调生命周期阶段之间高度的迭代, 随着需求的不断修改不断地增加迭代的次数, 并在不断的迭代中接近最后的目标。

(3) 以用户为中心的变体。主要代表是社会技术系统, 它包括社会与技术两个子系统, 并将其放在一个阶段中进行考虑。

2、实际的电子信息管理平台开发阶段

(1) 项目计划阶段。在这个阶段, 主要的任务是确定新系统的作用域, 确保项目的可行性, 制定项目的开发进度表, 分配资源并进行项目开发的预算分析。其中, 最重要的可能就是确定新系统的作用域, 即确定新系统将要解决的问题与这个问题所需要的解决方案的范围。下一步, 确定项目是否可行。这将包括财务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与进度可行性等三个项目的分析。然后, 制定出大致的项目开发进度表, 为每个进度分配人员与资源, 同时生成一份预算报告。最后, 正式启动项目。

(2) 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 主要的任务是了解确定企事业单位的商业需求与处理要求, 并整理出书面的文件。一般来说, 包含收集系统信息、确定系统需求、建立需求原型、划分需求的优先级、提出几个可以互相替代的解决方案、选定方案等几个步骤。

(3) 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 正式进入系统的设计、编码阶段。其主要部分是设计工作:设计并集成网络、设计应用程序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系统界面、设计并集成数据库、设计系统的细节部分、集成系统控制。等到设计部分的工作真正完成, 才能够转入编码阶段的工作, 这个部分的工作比较单纯, 主要是根据系统的设计方案组织编码实现并进行单元测试。

(4) 实施阶段。项目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初具雏形, 在这个阶段, 主要的任务是建立、测试、安装最后的系统。但是, 这个阶段的任务不仅仅是提供一个能够运行的电子信息管理平台, 而是要确保培训所有的用户并使企事业单位得到切实的利益。其详细的工作包括构造软件的最后部件、检验与测试、转化旧有的数据、整理文档、对最终用户进行培训、安装系统、确保与旧系统的切换等

10.以电子政务构建党政机关信息化 篇十

物流信息平台,其概念首现于深圳市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之中,最近几年,各个地区的物流规划相关工作,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包含了物流信息平台的内容。但是,物流园区信息化质量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与合作伙伴或上下游企业实行系统对接的比例低,系统开发费用高、功能不够、跟不上业务流程变化等等。开发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高信息平台的“延展性”。

应用特点

从园区内企业对园区信息平台功能需求着手,分析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应用特点,进而指导信息平台体系的构建框架,提高信息平台规划设计与实施应用的吻合程度。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物流活动的主要节点,对园区信息平台的依赖程度最高,主要体现在:第一,对接电子商务管理系统,通过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企业对接联动的电子商务系统、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企业产品的展示交易平台和物流企业增值服务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展示交易;第二,信息平台的网络,通过信息平台的高速网络与其自身网络系统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第三,外部数据交换,通过信息平台提供的数据交换和结算等功能与银行及海关、检验、检疫等政府行政部门实现数据交换;第四,内部数据共享,通过信息平台在园区内与仓储、运输、加工等企业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实现现场数据的采集录入,各业务关联企业进行共享,减少数据在园区内的多次录入。

货主关心的是货物的安全存放与及时运输,他们对系统的应用主要侧重于货物的监测和物流运输的交易服务,因此主要关注的是通过信息平台系统与物流企业的系统联接,实时进行监控和发布调运信息。

承运商即运输企业,主要关注自有车辆的安全和调度,并且这些信息要及时与物流企业或货主交换,使他们能实时监控,并达成货运交易。因此他们对系统信息平台体系的需求在于能否提供这样的监控、货运服务信息发布和交易功能。

对于仓储企业来说,出入库和库存管理信息现场实时录入,是信息平台系统仓储相关信息的主要采集渠道之一,这些信息一方面用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另一方面与货主和物流企业等分享,用于货品的管理。因此条码扫描、存储管理等数据采集及数据管理是他们使用的重点。

分销商是市场的直接参与者,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之后,依据需求,调节库存,并且依据货品的属性,调配货品出入库指令给仓储者,他们对于园区信息平台的需求在于货品的存储信息。

增值服务企业主要提供作为物流服务的增值活动,其工作属性决定了他们需要依照加工业主的指令按时完成加工任务,因此及时的信息接收和反馈是他们业务活动对信息的主要依赖。

物流行业协会重在通过园区信息平台体系加强行业信息交流与反馈、行业经营动态反映与分析,建立网上物流信息统计系统,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将有关政策资讯、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及时向物流企业广为贯彻宣传,促进物流电子政务,全面构建网上应急物流体系,因此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对信息平台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信息发布、网上行政审批服务等。

通过对使用者的功能业务特点分析,可以看出数据的采集、存储以及异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是园区信息平台的核心功能。

构建信息平台

构建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分发、共享、处理、分析、存储机制和物流操作平台,不但可以实现货物全程定位监控,还可以保证园区内各企业以最优的资源配置,最佳路径和最佳方案的选择,来满足一体化物流的供给与需求。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的关键是确定信息平台的体系框架,基于园区内外物流企业、客户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功能需求,进行技术分解,确定各子系统之间的衔接要求,明确信息组织方案等。根据信息属性和技术可实现的方案,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由公共信息平台、企业信息化平台两部分组成,通过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园区企业及企业间业务流程适当重组,实现二者的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物流园区企业不但需要大规模基础设施服务,更需要通过园区的影响扩展自身的业务范围,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因此为园区内企业搭建综合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园区内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就成为物流园区的首要任务。公共信息平台通过与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系统、政府职能部门信息系统、金融服务信息系统、其他物流枢纽信息系统的对接,最终为园区提供网上交易、网上商店查询与展示、网上行政审批服务、物流资源优化、决策支持与计划优化、应用托管服务、物流业务集成与整合、物流实时跟踪业务、公共信息发布等功能。

园区企业信息化针对于其内部的人、才、物等资源,以及产、供、销等业务流程进行综合集成优化,为决策提供依据。而电子商务则将信息化向外部扩展,包括下游的需求链管理以及上游的供应链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企业间以及与客户之间的交易与协作。信息化平台通过企业信息门户软件系统与园区公共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实现多系统间和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信息共享和流通。

11.以电子政务构建党政机关信息化 篇十一

县直机关政务工作考评办法(试行)

县直各单位:

为推进政务“阳光行动”向纵深开展,根据《新干县开展政务“阳光行动”实施方案》(干办字[2006]112号)的要求,现将《新干县县直机关政务“阳光行动”工作考评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一、考评对象

所有县直效能考评单位(含洋峰垦殖场、黎山林场)。

二、考评内容和方法

(一)考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领导重视情况15分,扣分情况以扣完本项分值为止。(1)没有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进行动员部署的扣3分(查会议记录);(2)没有制定工作方案或实施意见的扣5分;(3)没有成立领导小组、没有明确责任领导、专人负责的扣5分。

2、自查自纠及整改情况10分,扣分情况以扣完本项分值为止。(1)没有认真梳理问题意见扣2分;(2)查摆的问题没有制定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专人负责的扣3分;(3)政务公开目录编制不全面、不真实的扣5分。

3、公开情况60分,扣分情况以扣完本项分值为止。(1)每季度首月7日前公开前一季度的内容(含对外公开、对内公开),少一次扣10分;(2)公开内容不规范、不全面、不真实的,每次扣5分(以督查情况为准);(3)对外公开栏不整洁、不美观的扣10分;(4)公开栏不方便群众阅看的扣5分;(5)对下属单位政务公开工作没有开展监督指导、检查考核的扣5分;(6)下属单位被检查发现没有进行公开的,每次扣2分;(7)重点单位未按要求每季度在县城文化长廊公开一次的扣5分;

4、材料报送及收集情况15分,扣分情况以扣完本项分值为止。(1)未按时上报有关材料的,每次扣5分;(2)档案资料不健全的扣5分,没有的扣10分。

5、加、减分项目。(1)政务公开工作县内做典型推广的每次加5分;被市级作典型推广的加10分;被省级作典型推广的加15分;(2)政务公开工作县内做典型批评的每次扣5分;被市级作典型批评的扣10分;被省级作典型批评的扣15分。

(二)考评方法

由县政务“阳光行动”活动领导小组组织考评各单位政务“阳光行动”活动开展情况,结合平时效能督查、群众投诉、民意测验的情况,采取百分制量化评分。

(三)考评结果的运用:考评结果得分按比例折算后计入当效能建设工作考评政务公开项目得分,《新干县2006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考评方案》中第四项“政务公开方面”考评标准以本考评办法为准。

三、考评时间

县直机关政务“阳光行动”考核工作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考核同步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考评人员

抽调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有关人员及效能监督员组成。

五、其他

本办法由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负责解释

12.浅谈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 篇十二

一、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内容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所涉及的内容较多, 如环境要素、信息主体等, 其中信息主体主要包括消费者、企业等, 而环境要素则包括信息法律、信息技术等, 所有的内容都能够构成一个具有联系且能够互相影响的生态系统。所以, 该系统主要是指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时所形成的一个信息传输系统。

现阶段, 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都是较为复杂的, 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能够重视自身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建设, 更需要时刻对其进行调整以满足市场环境变化的要求。企业构建该系统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信息的平衡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进化, 也就是说通过发挥该系统的自身作用, 以免信息发生失调, 从而保障信息处于平衡的状态。在该过程中, 各项信息主体能够通过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而完成系统的演进。

二、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

在信息生态系统中, 拥有很多的特点, 主要包括: (1) 整体性。由于该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 其内部包含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要素, 而且每一个要素也都包含在规模更大的系统当中, 同时在要素中也包含有一个相对较小的系统。当系统中任何要素发生变化时, 都会影响到系统的具体运行, 具有较为明显的整体性。 (2) 动态性。该系统还是一个动态系统, 由于系统中各类主体与要素在互相影响的同时, 还需要进行信息的传输与交换。此外, 该系统的形成过程也是从简单到复杂而演变过来的。 (3) 协同性。该系统中的要素很多, 不能够对其进行随意的搭配, 应当按照特定的需求进行各类要素的组合与配置, 只有充分发挥每个要素的作用, 才能够确保信息进行正常的传输。在不同要素发挥功能时, 能够进行功能互补, 最大程度发挥各功能要素的作用, 从而确保信息传输能够正常进行。协同性能的发挥能够使该系统的整体性能大于每个要素性能的加和, 所产生的效果是十分良好的。 (4) 适应性。在该系统当中, 适应性也是其主要的特点之一。系统中任何一项要素发生了变化, 都会严重影响到信息主体, 使其发生了偏离。为了提高信息主体与其他要素之间的适应性, 应当对信息主体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人们不断对信息主体进行调整, 使该系统的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形成了较为良好的适应性。

三、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1. 信息生态链

人们将用于连接不同信息场之间的链条称之为信息生态链, 该生态链功能的实现主要是依靠于电商业务信息的流动。生态链自身的功能和结构特点是使其成为生态系统通道的主要因素, 其充分发挥了连接作用, 使系统的各项组织结构都能够完成信息的传递。

2. 信息场

对于该结构的定义与磁场的定义极其类似, 人们将用于传输信息、发挥信息本身作用的产所被称之为信息场。在信息场当中, 质量、数量和能量是其基本的属性, 对于信息的流动和传递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生态圈

对于电商系统中的生态圈的定义, 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广义上对生态圈进行分析, 将一些具有相关联系、在一起能够发挥协同作用的小生态圈所组成的较大生态圈, 被成为信息生态圈。而从狭义上对生态权进行分析则较为复杂, 则主要是指有信息主体、环境和传输所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生态系统。

四、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

1. 信息场的构建

信息场的构建对于系统的建设来说是一项基础工程。在人们进行具体的电商业务活动时, 所产生的信息构成的场所被用以作为电商的信息场, 在不同的信息场中可以通过信息之间所产生的作用对自身的结构进行调节, 以便能够适应生态环境。由于在不同信息场中的信息在质量、数量以及能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如果想要基于信息生态平衡构建电商信息具体的分布模式和信息采集机制, 就需要了解信息消费者、传递者、生产者以及分解者的自身特点, 这四项要素之间能够有效完成信息流的传输。

2. 生态链的构建

在构建生态链的过程中, 应当分为主干链与支撑链, 这两种生态链是构成系统骨架的重点要素。

(1) 主干链

信息生态链中含有很多性能各异的信息主体, 这些信息主体之间能够互相进行转化, 并还能够实现信息主体的共生与寄生两种性能。信息主体中的生产者主要是以电商信息的生态链为基础, 成为电商信息的提供者, 如企业、商家等;而传递者则是在生态链中进行信息传递的机构, 如电商平台等;消费者是该生态的终端, 是使用电商信息的主要群体, 如买家;分解者则主要是对相关的电商信息进行处理的组织机构, 如政府部门等。在信息生态系统中, 各个信息主体利用电商信息而将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形成一个能够相互作用的生态主干链。

(2) 支撑链

支撑链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构建系统环境, 主要包括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其中, 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信息技术、资源、文化等内容, 而外部环境则是指物流、法律、经济等信息。系统中的内外环境通过互相作用、影响、协调以及适应便构成了该系统的支撑链。

3. 生态圈的构建

在信息生态系统中含有很多复杂的生态链, 每条生态链所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即使一样的信息主体处在不同的生态链中, 所具有的作用也都是各不相同, 唯一不变的是所有信息生态系统都是由企业、买家以及卖家这三部分构成。

以生态链作为核心的生态圈可将其分为扩展层、外部层、相关层以及核心层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是由电商中各种机构所构成的。其中, 核心层是其第一层组织, 主要是进行电商交易业务活动的主体, 主要包括卖家、买家等;扩展层为其第二次结构, 其所产生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支撑电商交易活动, 以便能够保障电商交易业务的顺利完成。其主要包括广告公司、物流企业等;相关层是其第三层结构, 主要作用是为了在特定的条件能够与交易主体之间形成联系, 该部分中包括教育、政府部门等;外部层是其最后一层组织, 其能够对整个系统的运作产生重要的作用, 主要包括物流、社会、法律等。

在生态圈当中, 能够实现电商信息的良好运行, 在其内部的四个部分当中, 每一部门都能够被视作为一个较小的生态系统, 具有较为独特的信息。在构建一个具有共生功能的生物圈时, 为该系统提供具有较高质量和价值的服务是电商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总结

总之, 随着市场的发展, 电商在企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提高企业收益。但是, 如何构建出用于电商交易活动的生态系统成为了现金人们重点的研究课题。电商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相比较十分复杂, 并具有明显的特征, 在构建该系统时应当从生态链、生态圈、信息场三个方面进行, 这三部分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 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 加强对这三方面的构建对系统的形成和功能的发挥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欣然.企业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平衡[J].商场现代化, 2015, 12 (24) :70-71.

[2]张冠凤.如何构建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J].电子商务, 2016, 05 (06) :8-9.

[3]陈俞闽.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6, 04 (10) :91-92.

[4]熊民庆.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模式多样性的研究[J].现代商业, 2014, 10 (17) :58-59.

[5]张海涛, 孙学帅, 张丽等.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构建与运行机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 04 (08) :1-6.

[6]董微微, 李北伟, 肖静等.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系统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 04 (08) :7-11.

上一篇:审计部门工作计划下一篇:标准图书出版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