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模拟导学案

2024-09-02

高中化学模拟导学案(精选9篇)

1.高中化学模拟导学案 篇一

《化学改变了世界》学案

年级初三科目 化学课型新授课教师审核人教学时间【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化学改变世界,会分辨天然物质和人造物质 能力目标:运用举例法,说明化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有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分辨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学习难点:与化学有关的领域 【课堂导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知道吗?汽车轮胎、众多药物,各种塑料、包括你的书包和轮滑装备,都是以石油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生产出来的,这让你难以置信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探究一:从衣食住行四方面说明化学是怎么改变我们的生活的探究二:仔细观察教师中的各种物品,说一说哪些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那些是来自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

探究三:想一想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有没有用到化学制品?如果没有化学制品,他该怎样生活?

探究四:依靠化学,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

(三)成果展示:小组挑选一人交流展示成果

(四)归纳点拨总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生命科学、医药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农业科技、航天科技等等都是以化学为基础的。可以说没有化学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检测】

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石油综合利用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人类生活中的下列用品不是由化学方法提供的是()A.塑料制品B.钢铁制品C.天然木制品D.玻璃制品

3、农业生产中提高粮食产量的下列措施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A.合理施用化肥B.合理施用农药 C.使用地膜覆盖技术D.适时灌溉

4、以“房屋建筑和装饰材料的变迁”为例,举例说明化学使我们的生

活发生了巨变。

【课堂巩固】《伴你学》P4第1-10题

2.高中化学模拟导学案 篇二

一、何谓学案导学

“学案”即学习方案, 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设计的课前学习材料。“导学案”的宗旨就是变教为导、变学为思、以导引思, 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因此, 恰当运用“导学案”,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 (即学习知识过程) 的乐趣, 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共同作用, 从而提高并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学案导学的设计和实施

导学案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在编写导学案时, 一定要落实学案的常规要求, 如:要明确课题;要仔细研究学习内容的量, 做到一课一案;导学案是导学的载体, 有什么样的导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 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导学案, 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差的导学案只能加重学生负担, 重蹈传统教育的覆辙。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使用导学案?如何将教的内容变为指导学生学的内容?显然导学案的设计和实施是关键, 本人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1) 学习课题。

(2) 学习目标要求, 学习重点、难点。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 课前预习:包括学习要点、问题思考、学法指导三个内容。

(4) 问题探究。根据教学目标, 围绕重点内容联系现实生活, 将知识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并安排探究活动和创设探究情境。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 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 自然解决重点问题, 锻炼思维, 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内容设探究, 知识生成要引导, 留给学生去亲历。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看书, 学会自学。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力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例如:在设计有机化学醇的性质的学案时, 可以在学生学习了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了解催化氧化反应原理后, 设计让学生探究讨论什么结构的醇可以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什么结构的醇可以催化氧化成醛?什么结构的醇不可以催化氧化成醛?

(5) 总结反思。教师在设计学案时, 在课堂上留3~5分钟时间, 指导学生对本节课中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 巩固所学的知识, 发现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设计有机化学卤代烃的学案时, 可以对比卤代烃的水解反应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让学生比较出两反应条件的不同, 两反应类型的不同, 避免在以后学习中因混淆反应条件而出错。总结反思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6) 当堂检测。检测题要紧扣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题型要多样, 题量要适中有层次, 既面向全体, 又关注差异, 做到“少而精”, 题目数量以4~5个为宜, 且应该是多数学生能够在3~5分钟时间内完成。学生通过课堂检测, 可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

(7) 作业布置: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易、中、难三级, 以易、中级为主, 少量难题。关注大多数的同时, 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 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 鼓励人人参与的热情, 加强人人参与的意识, 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总之,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 运用学案组织教学, 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教学策略观念新, 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渗透, 把教法、学法融为一体,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改革是全方位的, 导学案法只是其中的一种尝试。导学案的编写大有文章可做, 好的学案绝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 必须潜心研究, 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 使它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建华.高中化学“学案”设计的视角[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0 (11) .

3.高中化学导学案编写策略 篇三

任何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都不是一日之功,因此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有根本的改观,就要徐徐图之。我们首先从各个学科中尝试着导学案制作,因为在我们地区已经有了相对成功的辛店中学“6+1”教学模式(即六块黑板+一位老师)的成功案例,而靖边中学课改成果,也让我们坐卧难安,要想不为时代所抛弃,作为在西北地区培养出众多革命人才的老校,更应该有所建树。所以我们学校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同时,想先从点做起,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便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对此,以我们化学课程为例,首先要了解的是导学案的编写方法以及制作的原则。

一、导学案的含义及编写原则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新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通过设计导学案,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自主分清三个等次(会——疑惑——不会)标准,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解决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其次,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目标性、主体性、层次性等原则对教案进行编写。我们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扎实巩固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实,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极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导学案的编写设计模块

1.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学习目标要适合绝大多数学生,便于落实学习要求,以确保导学案设计的有效性。同时针对导学案中可能出现的内容和操作的重点要做出明确的判断,对学生可能达到的高度要进行预测,并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针对性措施。

2.操作过程

第一部分  预习案

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知识的难易点,让预习案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达成有章可循的目的。

第二部分  训练案

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理解的精准度,以反馈学习信息,及时落实相关知识,并校正学生的错误。对此老师的引导很重要,不仅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还要针对问题症结进行分析引导,进而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

3.课堂反思(学生写收获,老师写反思)

针对我们预设的方案以及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认真反思。老师写授课过程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哪些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哪些可以省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及时总结经验,书写成功案例。而学生需要书写的是每节课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哪些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哪些还需要老师的提醒才能完成。让每一节课的成果都成为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试验点,进而在年级组会上,共同讨论方式方法,改进不足,然后进行弥补,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化学实验操作类具有单独的实验操作手册

化学实验操作课,主要依据以往实验经验进行。为了安全起见,我们遵循以往的先强调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依据实验步骤,观察实验成果,进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写出实验结论。

四个板块的应用,囊括了以往教案中绝大多数内容,适合于老师具体操作应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加入集体备课的形式,让导学案的制作集众人智慧结晶,这样的“导学案”更趋合理化。而老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针对学情可以适当的有所拓展,让“导学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让教师的“教”也非千篇一律的模式化,在基本的框架下合理应用,适当调整,既能有章可循,又能有所变化,课堂教学形式因集众人智慧而不再层次不一,也不因固定的框架而显呆板。

总之,导学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集“导案”、“学案”、“练案”综合评价为一体的文本。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设计理念,并能达到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理想。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而设置的,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才能让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教学形式,才能让学生真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还课堂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新理念在课堂中的具体落实。

4.高中化学模拟导学案 篇四

编写:金春

【学习目标】

1.培养缘事析理的习惯。

2.学习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由表及里、探究因果等方法缘事析理。

【预习导学】

一、整体感知

怎样才算有文采?

1.什么是缘事析理呢?

缘事析理是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

2.如何从客观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

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

3.我们学习过的杂文《剃光头发微》就是一篇“缘事析理”的文章。结合课文,体会什么是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

(1)这篇文章由什么事想到了什么理呢?

由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想到掌权者如何使用权力的问题。

由理发这样的小事想到的是社会上权力使用的大问题,这就是--以小见大。

(2)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因为剃头刀在他手里,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探究因果。

(3)这篇文章作者还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与头发有关的事例?

清朝“留发不留头”、旧社会理发工人社会地位低、石达开的对联、古代的髡刑、许多国家罪犯剃光头,作者这样的用意是突出相同点,头发自古以来就与政治相关。这就是--比较鉴别。

二、 问题呈现

【合作探究】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六年。你如何看待此事?

1.请大家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分析这一事例。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很有代表性。故宫,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则是美国消费文化。外国文化已大举进入我国。

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了本质。这则事例反映的是文化问题。

2. 仅就此一个事件来谈文化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联系的事例呢?(有)你如何看待这些事例?对此有何观点?请采用“引例--析例--结论”的模式。

(1)很多外国品牌的服饰大量进入我国,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这样的服装样式新颖、穿着舒适有品位,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外国产品对国产品牌是一个冲击,很多人宁愿花高几倍的价格去购买洋品牌,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很不利。韩国人就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只购买本国产品来支持民族品牌,应当学习这种精神。

(2)近几年韩剧日剧大在我国很流行,这些影视作品很感人,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吸引了大批观众,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

--很多青少年喜欢的日本动漫作品充斥着色情与暴力,毒化人们的思想,让缺少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误入歧途,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3)现在流行过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比传统节日更关注亲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不应当制止。

--人们在过洋节的同时忘掉了本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春节在洋节面前也黯然失色,民族文化特色逐渐丧失。比如韩国最近端午节申遗成功,它将被国际公认为韩国节日,这正是中国人不重视本国节日的后果。

(4)食人鲳入侵。食人鲳是亚马逊河中一种凶猛的鱼类,被引入我国内陆河流后,食人鲳疯狂地捕食其他鱼种,导致其他鱼种大量减少甚至灭绝。

--在许多中国人心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腐朽过时的东西,由此可以想到,如果任由外来文化肆虐,对传统文化是不小的冲击,后果十分严重。

(5)秘鲁国家动物园里,一只重点保护的美洲虎生活在一座占地1500英亩的虎园里,它成天躺在装有空调的虎房里,除了吃就是睡。可是自从工作人员把三只豹 放进虎园后,它再也没有回过虎房,不是站在山顶长啸,就是冲下山来去草地上游荡。它开始自己捕猎,不再象以前一样只吃管理人员给的肉,身体变得强壮了,行 动也颇为灵活了。

--引入竞争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所以外来文化的进入对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3.为什么今天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看到这样的例子。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文化的交流势不可挡。

4. 你觉得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

--也许有一天文化大融合,汉民族的文化会被其他强势文化同化甚至消失。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现象,比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到现在已经逐渐萎缩消失,被汉文化所同化。

--汉文化源远流长,受到其他许多国家青睐,其影响遍及全球,如近年来流行的汉语热、儒学热等。汉文化不会被其他文化同化,相反会吸取其他文化所长,继续发扬光大。

【一课一得】

【积累运用】

金鱼是鲫鱼的变种,彻头彻尾是人类驯育的结果。人类对其一贯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而金鱼的捕食能力却被作为美的代价退化殆尽。不会捕食,危机感便无时 不在,它别无选择地必须抓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细制得可口至极,成为一种其无力抗拒的诱惑,于是不会摇头的金鱼吃啊吃,直到连同食物一 起沉至水底。

请根据前面的思维训练方法“缘事析理”,以《金鱼之死的启示》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美文选读】

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在描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 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析例,以小见大)

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横向展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离骚》……(再引例,展开对比,已现观点)

外国文化正一步步蚕食着我们原本有限的心灵空间。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说,武汉东湖的水面就曾被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一种生长极迅速的猪饲料侵占, 导致其他物种的萎缩甚至销声匿迹。文化也是如此。当人们只满足于声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灵就会被金钱物欲所填满。今天,有几个人能静静地坐下来与古典对话 和传统交流?传统文化正渐渐被我们抛弃。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仪式竟然要跑到韩国去学习程序不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 们斩断曾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脐带,斩断将我们紧紧联系的民族文化纽带时,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们灵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杨叔子博导说得好:“科学 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再析例,比较鉴别,分析任其发展的后果)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经说过:“文化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补说一层,论证严密)

5.关于高中化学导学案的编写和运用 篇五

关于高中化学导学案的编写和运用

文/钟显云

摘 要:随着新的教育体制的创新改革,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知识内容的传授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创新性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的身份已经从传授者逐渐地转变为了引导者,是学生的顾问、意见交换者。所以,教师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新教育的理念进行体会和研究。而在化学教学中,学案导学通过引导的方式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转换为新的模式。将学生的能力与知识相互统一,它让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从接受知识的

方向向探索知识的方向转变。教师也不再对学生进行灌输性的教学,而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方法,体会到能力对学习的重要性,这样也更符合目前新课标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化学;导学案;教学模式

化学导学案在高中化学这一复杂难懂的学科中引导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它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案。高中化学中,知识内容复杂深奥,而且实践性很强,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中将导学案很好的编写和运用,才能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上起到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化学教学的编写和运用进行了一次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

一、编写导学案需注意的问题及措施

1.将导学作为学案编写的主要目的

在课堂中,学案的作用是在课程中帮助学生学习。所以编写学案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化学知识都比较琐碎,所以在化学学案的编制中,应该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来作为导学的主要手段,将问题中相关的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所以工作人员在设计化学学案的时候,学案中提到的问题应该源自书本,在书本基础知识的铺垫下,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从而引导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思维。提出的问题,要在符合学生当前知识水平的前提下,留出悬念,通过这种悬念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心理,这也是学案与一

般参考书所存在的不同之处,也是学案的一大优势。

2.合理设计问题难度

目前的高中化学难度相对要大一些,所涉及的范围也非常的广。编制人员在对高中化学学案进行编制的时候,切记不要编入过于深奥的问题,如果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理解范围,不仅对学生自主研究的积极性有所影响,也会降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效率。在编写过程中,编写人员应该以课本中的知识作为大纲,设计问题时避免跨度太大。

例如,在原子核外围的电子这一课题中,可以设计这种问题:(1)电子的环形运动与地球围绕太阳的环形运动有何区别。(2)在钠外围的电子分布为什么呈2、8、1排列,2、7、2排列或者是2、9排列的方式会产生什么结果。(3)电子围绕运动类似于生活中的哪种物

体。

通过这种有选择性或联系性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学到了问题的解决思路,还加深了对要点知识的体会了解。

3.学案要有启发性

导学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在编制人员编写导学案时应该尽量倾向于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方向编写,简单来说就是要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乙醇这一专题中,可以将酒的发明编写到学案中,像杜康与酒、怒掷茅台振国威等典故都是很好的启发学生兴趣的案例。

在问题设计方面,应该将引导理念融入编写过程中,使学案能够充分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动,培养学生的思维

模式,使之在以后的探索中可以熟练运用。

二、导学案在高中化学中的运用

1.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并不理解,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使得整个课堂没有节奏感。而导学案就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一次大体的了解,做好学生的预习工作。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前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的,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思路。这样在课堂中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师的意思,紧跟课堂节奏,使学习效率增倍。

2.课堂中的使用

课本的内容一般都较为容易,无法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而导学案恰

好可以起到这一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学案中所涉及的难点和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讲解,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不同难度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及时的巩固。

3.明确学案运用中的作用

随着化学导学案的增多,有些教师对导学案产生了误解,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地使用教学案而忽略了课本上的知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是整个知识的基础,只有将基础知识运用熟练后,才能对更高难度的问题进行探索。而教学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教师应该以课本内容为主,学案内容为辅,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体系性的综合教学。

目前教师逐渐对导学学案引起了重视,这也使导学案成为人们研究的热

6.高二化学导学案教师版2 篇六

总第4课时

【复习】什么是化学反应热?如何表示?如何准确地描述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阅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有何意义?书写步骤?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为什么要注明物质的状态?

3、化学计量数与△H的关系?

一、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书写步骤: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g,液体l,固体s,溶液aq)

(3)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中学阶段可不特别注明);

(4)写出△H的值并标明“+”与“-”;

(5)检查化学计量数和△H值是否对应。

化学计量数与△H的关系: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例如:

H2(g)+Cl2(g)=2HCl(g);△H=-184.6KJ/mol

1/2 H2(g)+1/2Cl2(g)=HCl(g);△H=-92.3KJ/mol

2H2(g)+O2(g)=2H2O(g);△H=-483.6KJ/mol

H2(g)+1/2O2(g)=H2O(g);△H=-241.8KJ/mol

规律:

1、△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2、无论化学计量数怎么变,△H的单位都规定为KJ/mol。

【练习】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课本第6页,课后习题第3题

【思考】H2(g)+1/2O2(g)=H2O(g);△H= 241.8KJ/mol,热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含义?

【分析】例如:H2(g)+1/2O2(g)=H2O(g);△H= 241.8KJ/mol,表示1mol气态H2和1/2molO2反应

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241.8KJ的热量。(在101Kpa,25℃时)

【练习】

1、已知C(s)+O2(g)=CO2(g);△H=-393.5KJ/mol

H2(g)+1/2O2(g)=H2O(g);△H=-241.5KJ/mol

欲得到相同热量,需充分燃烧C和H2的质量比约为()

A、12:3.25B、3.25:12C、1:1D、6:12、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H2(g)+O2(g)=2H2O(l);△H=-571.6KJ/molC3H8(g)+5O2(g)=3CO2+4H2O;△H=-2220KJ/mol

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

()A、1:3B、3:1C、1:4D、1:1

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在理解物质燃烧热的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

②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H+(aq)+OH-(aq)====H2O(l)

中和热均为57.3 kJ/mol,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③以生成1 mol水为基准.

中和热测定实验:

1、实验步骤

(1)往小烧杯中加入50 mL 0.50 mol/L的盐酸,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

(2)用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并测量其温度。

(3)将NaOH溶液迅速倒入小烧杯中,盖好盖板,并用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4)重复实验2~3次。

2、注意事项

(1)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

(2)为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使稍稍过量。

(3)实验中若使用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数值

1.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使用下列用品不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A.碎泡沫塑料B.环形玻璃棒C.底部垫纸条 D.两个量筒

2.含Ba(OH)2 1 mol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

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Ba(OH)2(aq)+2HCl(aq)===BaCl2(aq)+2H2O(l);ΔH=-114.6 kJ/mol

B.Ba(OH)2(aq)+2HCl(aq)===BaCl2(aq)+2H2O(l);ΔH=+114.6 kJ/mol

11Ba(OH)2(aq)+HCl(aq)=== BaCl2(aq)+H2O(l);ΔH=-57.3 kJ/mol 22

11D.Ba(OH)2(aq)+HCl(aq)= BaCl2(aq)+H2O(l);ΔH=+57.3 kJ/mol 22

3.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温度计,其中水银球应悬空在反应的溶液中的是

A.苯和硝酸的反应制硝基苯B.中和热的测定

C.混合液的蒸馏D.浓H2SO4与乙醇反应制乙烯

4、了测其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

①酸的浓度和体积 ②碱的浓度和体积 ③比热容 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⑥反应前后浓度变化 ⑦操作所需的时间

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⑤C.③④⑤⑥D.全部

--

5、0.5 mol·L1 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且所取的溶液体积均相等,测出的中和热数值分别为ΔH1和ΔH2,则ΔH1和ΔH2两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B.ΔH1=ΔH2C.ΔH1<ΔH2D.无法比较

C.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

总第5时课时训练、1.01×105Pa下,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1)H2(g)+1/2O2(g)= H2O(g)ΔH1 = a kJ/mol

(2)2H2(g)+O2(g)=2H2O(g)ΔH2 = b kJ/mol

(3)H2(g)+1/2 O2(g)= H2O(l)ΔH3 = c kJ/mol

(4)2H2(g)+O2(g)=2H2O(l)ΔH4 = d kJ/mol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ad>0C、2a=b< 0D、2c=d>03、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 kJ的热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b>a的是()

A.H2(g)+Cl2(g)=2HCl(g);△H=-a

1/2H2(g)+1/2Cl2(g)=HCl(g);△H=-b

B.C(s)+1/2O2(g)=CO(g);△H=-a

C(s)+O2(g)=CO2(g);△H=-b

C.2H2(g)+O2(g)=2H2O(l);△H=-a

2H2(g)+O2(g)=2H2O(g);△H=-b

D.S(g)+O2(g)=SO2(g);△H=-a

S(s)+O2(g)=SO2(g);△H=-b5、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是6、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的热量的热化学方程式7、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的热量的热化学方程式

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H1C(s)+O2(g)===CO(g);△H2

②S(s)+O2(g)===SO2(g);△H3S(g)+O2(g)===SO2(g);△H4

③2H2(g)+O2(g)===H2O(l);△H52H2(g)+O2(g)===2H2O(l);△H6

④CaCO3(s)= CaO(s)+CO2(g);△H7CaO(s)+H2O(l)=Ca(OH)2(s);△H8

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为:2H2(g)+ O2(g)= 2H2O(l)Δ H= -572 kJ /mol

CH4(g)+2O2(g)= CO2(g)+2H2O(l)Δ H= -890 kJ /mol

1mol 氢气和3mol甲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

10、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表示上述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l)+25/2O2(g)=8CO2(g)+9H2O(g)△H=5518kJ·mol-1

C、C8H18(l)+25/2O2(g)=8CO2(g)+ 9H2O(l)△H= + 5518kJ·mol-1

D、C8H18(l)+25/2O2(g)=8CO2(g)+ 9H2O(l)△H=-48.40kJ·mol-111、常温常压下,1g H2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HCl气体,放出 92.3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g)+ Cl2(g)= 2HCl(g);△H=-92.3 kJ/mol

B.H2(g)+ Cl2(g)= HCl(g);△H=+92.3kJ/mol

C.H2 + Cl2=2HCl;△H=-184.6kJ/mol

D.2HCI(g)=H2(g)+Cl2(g);△H=+184.6kJ/mol12、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 l mol水时放热57.3 kJ

B.含l molH2SO4的稀硫酸与足量稀NaOH溶液中和后,放热为57.3 kJ

C.1L 0.l mol/L CH3COOH与1L 0.l mol/L NaOH溶液反应后放热为5.73 kJ

D.1L 0.l mol/L HNO3与 1L 0.l mol/L NaOH溶液反应后放热为 5.73 kJ

13、1.2 g KOH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1 H2SO4溶液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

程式正确的是

11H2SO4(aq)===K2SO4(aq)+H2O(l);ΔH=-11.46 kJ/mol 22

B.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ΔH=-11.46 kJ/mol

C.2KOH+H2SO4===K2SO4+2H2O;ΔH=-11.46 kJ/mol

11D.KOH(aq)+H2SO4(aq)===K2SO4(aq)+H2O(l);ΔH=-57.3 kJ/mol 2214、说法正确的是()A.KOH(aq)+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15、的测定实验的关键是要比较准确地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量热器要尽量做到绝热;在量热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热量的散失,要求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中和热的测定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或纸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该实验改在___________中进行效果会更好。

--(2)该实验常用0.50 mol·L1 HCl和0.55 mol·L1的NaOH溶液各50 mL。NaOH的浓度大于

HCl的浓度作用是___________。当室温低于10℃时进行,对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上述HCl、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 g/cm3,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则该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kJ(填表达式),ΔH=___________ kJ/mol(填表达式)。16、101 kPa时,H2在1.00 mol O2中完全燃烧生成2.00 mol H2O(l)放出571.6 kJ的热量,H2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1.00 L 1.00 mol·L1 H2SO4溶液与2.00 L 1.00 mol·L1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___________,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olN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NO(g),需吸收68kJ的热量;

7.高中化学模拟导学案 篇七

新课标颁布以来,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许多学校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改革却步履维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体参与不够、教学质量提高不大、厌学气氛严重等等. 为了彻底改变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本人在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高中数学中推出了“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

二、模式简介

“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精髓是教师愿教、乐教、会教

教会,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学会,旨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这种教学法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了最大效益.简单说来,这种模式主要分为三环节: 一是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二是合作探究: 学生课堂展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师生、生生交流; 三是反馈训练: 反馈、练习、拓展、提高. 当然,其中的模式及要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三、理论依据

1. 新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看成是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 学生要获得教师利用媒体或信号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则必须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这种理解与消化主要指的是学习者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外界提供的新知识作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从而使新的知识在头脑中获得特定的意义.

四、模式应用

以“概率的意义”一节为例,来说明“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

1. 自主学习

教师在上节课结束前,先讲几个有关概率的日常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发“三段式导学案”,布置课余自主学习内容,展示此节的学习目标及思考题.

( 1) 实例引入: 连续两次抛掷一枚硬币,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吗? 如果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为1 1000,那么买1000张这种彩票一定能中奖吗?

( 2)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2了解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进一步理解概率统计中随机性和规律性的关系.

( 3) 思考题:

1彩票的中奖率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计算? 3对实际决策的意义是什么? 4若经过检验某厂的产品合格率为90% ,问: “从该厂产品中任意地抽取10件,其中一定有9件合格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2. 合作探究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进行精讲释疑.

( 1) 课前检测

教师对留下的问题找学生进行回答,据此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以确定需要精讲释疑的内容.

( 2) 课堂探究

让各个小组的同学进一步交流自学心得,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由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学生能够解决的,由学生解释,不能够完成的老师重点点拨.

3. 反馈训练

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层次性和启发性,要使优秀生从练习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做到有的放矢.

五、几点思考

1. 编写导学案时,最好是集体研究,因为只有集思广益,才能保证学案的质量. 另外,在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具体科学的设计,如在各栏目上,添加人性化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就更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落后学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成功.同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 运用“三段式导学案”教学,学生的负担轻了,课堂实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极少,很不利于学生个体的主动探索,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

8.刍议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 篇八

一、学案的编写

1.编写的原则

学案是导学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学案,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应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好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观,这种新的知识观不是现成的真理和结论,而应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使学生在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2.学案的内容

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当采用启发式,使学生“跳跳摘桃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

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二、学案教学的操作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

三、学案范例

函数的零点学案

【预习要点及要求】

1.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

2.会判定二次函数零点的个数。

3.会求函数的零点。

4.掌握函数零点的性质。

5.能结合二次函数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式根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6.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式根的关系。

7.会用零点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再现】

1.如何判一元二次方程式实根个数?

2.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对称轴分别是什么?

【概念探究】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函数,=0,<0,>0。

叫做函数的零点。

2.请你写出零点的定义。

3.如何求函数的零点?

4.函数的零点与图像什么关系?

【例题解析】

1.阅读课本完成例题。

例:求函数的零点,并画出它的图象。

2.由上例函数值大于0,小于0,等于0时自变量取值范围分别是什么?

3.请思考求函数零点对作函数简图有什么作用?

【总结点拨】

对概念理解及对例题的解释

1.不是所有函数都有零点

2.二次函数零点个数的判定转化为二次方程实根的个数的判定。

3.函数零点有变量零点和不变量零点。

4.求三次函数零点,关键是正确的因式分解,作图像可先由零点分析出函数值的正负变化情况,再适当取点作出图像。

【例题讲解】

例1.函数仅有一个零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例2.函数零点所在大致区间是( )

A.(0,1) B.(1,2) C.(2,3) D.(3,4)

例3.关于的二次方程,若方程式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内,另一根在(1,2)内,求的范围。

【当堂练习】

1.下列函数中在[1,2]上有零点的是( )

A. B.

C. D.

2.若方程在(0,1)内恰有一个实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函数,若,则在上零点的个数为( )

A.至多有一个 B.有一个或两个

C.有且只有一个 D.一个也没有

4.已知函数是R上的奇函数,其零点,……,则= 。

5.一次函数在[0,1]无零点,则取值范围为 。

6.函数有两个零点,且都大于2,求的取值范围 。

四、实施学案导学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写在学案上的,属显性目标,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完成;②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是隐性目标,不能写在学案上,要靠教师适时调控,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等。

2.教师不要操之过急:没有耐性,一看学生答不出,就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机会。

3.学案和教案的关系: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用来自主学习的方案,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案必须在学案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9.高中化学模拟导学案 篇九

年级

学科导学案

执笔:

审核: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

姓名:

组:

学案编号:

课题: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

型:

课时: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课题分析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

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导入

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猫插图、图1-9及图

l-10

看图片思考

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知化学的魅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

结合图片中有关化学材料的介绍,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

创设情境

(引导发现)[播放录像]:

走进化学世界(或幻灯片)[欣赏]:

走进化学世界利用录像(或幻灯片)中丰富多彩、接近生活的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l.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介绍]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认识。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引发学生对化学的亲近感,感知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习意识。

深入

探究

[假设]: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小组讨论,提交结论。

让学生在猜想,解疑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归纳

总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让学生真正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学习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

活动与作业

1.阅读“绿色化学”。

2.预习课题2。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教师“复备”栏

上一篇:校园主持词开场白下一篇:2017《榜样2》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