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

2024-10-05

虫害(精选8篇)

1.虫害 篇一

蔬菜虫害概述

蔬菜上有很多种小动物,其中,昆虫、蜘蛛和螨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们有一些很容量就被观察到,有一些则不易观察,需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昆虫是动物世界中重要的成员,它们的种类超过上百万种,其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高等动物,其中绝大多数昆虫不是农作物上的害虫,有一些作为植物的授粉者或者杂草及害虫的捕食者或寄生者起到了有益的作用。然而这些益虫很容量受那些用于防治害虫的杀虫剂的毒害。在精心的管理下,这些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可以有效地阻止害虫的发生和增长,因此,保护这些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可以有助于减少农药的用量。正确识别蔬菜作物上的昆虫和蜘蛛是通向成功治理害虫和益虫的第一步。

昆虫的基本知识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哺乳动物如大象和人有内骨骼,而节肢动物有坚硬的外骨骼(如昆虫的体壁)。昆虫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和一对触角。许多昆虫具翅,翅和足着生于胸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翅而且只有成虫的翅才发育完全。另外,幼虫也不一定和成虫相似,如菜粉蝶成虫和幼虫(菜青虫)就大相径庭。

昆虫的各个种可被归为不同的大类,称为目。属于同一目的种类具有相同的特征可以进行鉴定。以下先介绍昆虫的基本知识和生物学特性。

1.1 昆虫的口器

一般需要借助显微镜或放大镜才能清楚的观察到昆虫的口器。然而观察昆虫的口器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可以据此判断昆虫是如何取食的以及会造成什么样的为害。蔬菜昆虫的口器主要有咀嚼式(如甲虫、蝗虫、鳞翅目幼虫等)、刺吸式(如蚜虫、粉虱、蝽)、虹吸式(蝶蛾类成虫)和舐吸式(蝇类成虫)等几种。

1.2 昆虫的翅

许多昆虫具翅。翅的不同类型是把昆虫分为不同大类的主要特征之一。昆虫有的具两对翅,如寄生蜂、蝶蛾类、甲虫、蝽、蝗虫、草蛉等,有的只有一对翅,如蝇类,有的没有翅,如蚜虫;昆虫翅的质地对不同种类也大不相同,如膜翅目前后翅均为膜质,鞘翅目(甲虫)前翅则骨化,直翅目(蝗虫)前翅革质,而鳞翅目昆虫翅上密被鳞片。

1.3 昆虫的生长发育和变态

昆虫的一生一般经过卵、幼虫、蛹(完全变态类昆虫)、成虫等阶段。雌成虫交配后产卵,卵(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咬破卵壳而出;幼虫从卵壳中出来的过程称为孵化;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要周期性脱去外骨骼(叫脱皮),一般要经过多次脱皮,刚孵化的幼虫叫 1 龄幼虫,脱 1 次皮的叫 2 龄幼虫,脱 2 次皮的叫 3 龄幼虫,依次类推,脱皮次数多为 4~6次;两次脱皮间的间隔时间叫龄期;幼虫最后一次脱皮后,变成不食不动的状态,叫做化蛹;蛹经过发育,脱壳变成成虫,成虫突破蛹壳出来的过程叫做羽化。这种新孵化的昆虫发

育到成虫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叫变态。昆虫的种类很多,其变态类型依类群而异。与蔬菜昆虫有关的变态类型主要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大类。

1.4 完全变态昆虫的主要特征

幼期昆虫被称为幼虫;一生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 4 个虫态;幼虫的外部形态与成虫不相似;幼虫取食栖境和生活习性通常和成虫差别很大;从幼虫到成虫的变化非常明显,当幼虫充分生长后,形成一个独特的不取食的蛹期,蛹一般不能活动。成虫结构在蛹期(包括翅)形成,随后成虫从蛹内羽化;常见的这类蔬菜昆虫有鳞翅目(蝴蝶、蛾类)、鞘翅目(甲虫)、膜翅目(蜂)、双翅目(蝇)、脉翅目(草蛉)等。完全变态类害虫的幼虫有 3 种类型:多足型,除三对胸足外具有多对腹足及其它附肢,如大多数鳞翅目幼虫;寡足型,具发达的胸足,无腹足,如大多数鞘翅目幼虫;无足型,体上无任何附肢,如膜翅目、双翅目幼虫。

1.5 不完全变态昆虫的主要特征

幼期昆虫被称为若虫;一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 3 个阶段;若虫外部形态一般和成虫相似,区别仅在于体躯较小、翅未成长、性器官尚未发育完全;从若虫到成虫的变化是逐渐完成的,若虫期和虫龄相一致;翅的发育是体外发育,翅首先显露小的翅芽而后随着每次脱皮渐渐长大;若虫取食栖境和生活习性通常和成虫相同。常见的这类蔬菜昆虫有半翅目(蝽)、同翅目(蚜虫、叶蝉)、直翅目(蝗虫)、缨翅目(蓟马)等。但具体过程又依虫而异,如蔬菜作物上蚜虫常以孤雌胎生的方式繁殖,故只有若虫、成虫 2 个虫态;粉虱在羽化为成虫前若虫有一个不食、不动、类似于完全变态的蛹期,又称过渐变态。

1.6 昆虫的生活周期(世代)和年生活史

昆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叫生活周期,也称作一个世代。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依虫种和环境条件而异,而环境条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是温度。如在 25℃下,菜蛾完成 1 代的发育约需 16 天,萝卜蚜完成 1 代约需 5 天;当温度为16℃时,两种昆虫完成 1 代分别约需 38 天和 13 天。同一个目的各个种有相似的生活周期。理解这些生活周期有助于鉴别害虫和益虫,且有助于理解害虫是如何造成为害的以及在什么时候采取防治方法效果好。

昆虫在一年中的发生经过,主要包括发生代数,各代及各虫态出现的时间及其与寄主发育阶段的配合,越冬情况等,称为年生活史。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其年生活史,就是一个世代。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年生活史就包括多个世代。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产卵期长、幼期发育快等特点,常先后几代同时发生,称作世代重叠。如菜蛾在杭州 9 月份可有 8

个世代的个体同时出现。

昆虫在一年的发生过程中,为度过隆冬或盛夏季节对其极为不利的环境条件,往往出现一段生长、发育和活动中止的阶段。如菜粉蝶、甜菜夜蛾、棉铃虫等,均以蛹处于滞育状态越冬。有些昆虫以远距离迁飞逃避不良环境,如华北北部的小地老虎。一些昆虫无明

显的越冬越夏现象,只是在隆冬和盛夏数量很低,如长江中下游的菜蛾、萝卜蚜等。

1.7 昆虫的繁殖

在蔬菜害虫中,大多数营有性生殖,即雌雄交配后,受精卵产出体外,然后发育成新个体,如鳞翅目、鞘翅目害虫。有一些种类,不需经雌雄交配,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称为孤雌生殖。以孤雌方式进行生殖的害虫中,有些种类是经常性的,如粉虱,有的是周期性的,如蚜虫。蚜虫的孤雌生殖是以胎生的方式,又叫孤雌胎生,在适宜条件下,可终年营

孤雌胎生。

昆虫的繁殖力是很大的。当条件适宜时,每雌平均产卵数菜粉蝶可达 120 粒以上,菜蛾可达 200 粒以上,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可达 500 粒以上。桃蚜在适宜条件下平均每雌每天可产仔 4~6 头,生殖高峰时每雌每天产仔 8~10 头。加之昆虫发育快,故种群数量往往可增长很快。

1.8 昆虫的行为

昆虫的行为是其生命活动的表现,了解害虫的行为对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活动的昼夜节律:多数昆虫飞翔、取食、交配活动都有昼夜节律。如蝶类成虫白天交尾、产卵,大多数蛾类夜间交尾、产卵;许多夜蛾的幼虫往往昼伏夜出。

食性:蔬菜害虫都是植食性害虫,被取食的植物称为寄主植物。根据害虫寄主植物的范围可将其分为:单食性,仅取食 1 种植物,如豌豆象;寡食性,仅取食 1 个科或近缘几科的若干种植物,如菜粉蝶、小菜蛾等;多食性,可取食不同科的许多种植物,如桃蚜、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烟粉虱等。

趋光性和趋化性:趋向光源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光性。夜出活动的夜蛾、金龟子等,具趋光性。昆虫可以见到人眼见不到的紫外光,因此利用黑光灯诱虫,往往效果比白炽灯好。对化学物质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行为,称趋化性。如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等对糖醋气味有很强的趋性,菜蛾、菜粉蝶趋向于散发有芥子油气味的十字花科蔬菜等。

产卵习性:产卵方式有散产、块产。散产方式中,多数种一次产一至数粒或十几粒不等,如菜蛾、小地老虎等;也有一次只产一粒的,如菜粉蝶。块产方式中,往往将卵粒呈 2-3 层重叠,并盖有雌蛾的鳞毛,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对产卵植物和部位有选择性,有些种产在植株的茎、叶、花上,有些种产在植物组织内,有些种则产在植物周围的土壤中。

蔬菜害虫的种类

我们通常所说的害虫除包括为害蔬菜的昆虫外,还包括为害蔬菜作物的螨类和软体动物。它们取食植物的组织、器官,干扰和破坏作物正常生长,造成减产和质量下降。除

造成直接损失外,一些害虫还可传播植物病害,造成严重的间接危害。

蔬菜害虫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习性进行多种方式归类。如根据害虫在植株上的为害部位可分为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根据害虫取食特性可分为取食固体食物的咀嚼类口器害虫和取食液体食物的刺吸类口器害虫;根据动物分类学原理可分为害虫、螨类和软体动物。在害虫中,又可根据形态特征归属到不同的目、科。下面依据动物分类学原理对蔬菜主要害虫作简要归类。

2.1 鳞翅目害虫

成虫通称蛾或蝶。一生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幼虫通称为青虫、毛毛虫等。以幼虫咬食作物的根、茎、叶、果实等,是蔬菜害虫的一个主要类群。在十字花科蔬菜中,主要害虫多为鳞翅目昆虫,如菜蛾、菜粉蝶、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小地老虎等。

2.2 同翅目害虫

口器刺吸式。成虫个体一般较小,前翅质地一致,膜质或革质。一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虫态,其中蚜虫常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故种群中常只出现若虫、成虫两个虫态。若虫、成虫常群集在植株叶片和嫩茎上吸吮汁液,并能传播蔬菜病毒病,是蔬菜害虫中另一个主要类群。这一类害虫主要包括蚜虫和粉虱,如桃蚜、萝卜蚜、甘蓝蚜、烟粉虱、白粉虱等,其次是一些叶蝉等。

2.3 鞘翅目害虫

成虫通称为甲虫。幼虫中有许多称为蛴螬。一生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为害蔬菜的多数种以幼虫在地下取食根或块茎,成虫取食叶片,如黄曲条跳甲、东北大黑金龟子、华北大黑金龟子、江南大黑金龟子、铜绿金龟子等。

2.4 双翅目害虫

成虫通称为蝇、蚊等。一生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为害蔬菜的主要是蝇,其幼虫通称为蛆,以幼虫取食植株根部或潜入叶肉等组织为害。如萝卜地种蝇、豌豆潜叶蝇、美洲斑潜蝇等。

2.5 螨类

为害蔬菜的主要是叶螨。一生中经过卵、幼螨(3 对足)、若螨(4 对足)、成螨四个阶段。常以幼螨、若螨、成螨群集在植物叶片上,刺吸汁液。在茄科和葫芦科蔬菜上,叶螨常为一类主要害虫,如茶黄螨、红蜘蛛等。

2.6 软体动物

主要是蜗牛和蛞蝓。蜗牛以幼贝、成贝用齿舌刮食植物叶、茎,或咬断幼苗。常

见的有灰巴蜗牛、同型巴蜗牛。蛞蝓以幼体和成体取食叶片,常见的有野蛞蝓。在地下水位高、潮湿的菜地里,蜗牛和蛞蝓常可造成严重危害。

蔬菜害虫的为害方式

害虫的为害方式主要取决于各种害虫的形态构造和生物学特性。直接为害主要通过取食植物体而造成的,故为害方式可依据害虫的取食习性归为以下几类:①咬食。如菜蛾、菜粉蝶、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咬食植物叶片;小地老虎、蛴螬等咬食植株的根和茎。②刺吸汁液。如各种蚜虫、叶螨、烟粉虱刺吸植物叶、芽、茎等器官的汁液。③蛀食。地蛆、黄曲条跳甲幼虫等蛀食植物花蕾、果实、种子、茎或根。④潜叶为害。如豌豆潜叶蝇、菜蛾低龄幼虫等潜入叶片内取食叶肉组织。

除取食外,其它的为害方式还包括:传播植物病害,如蚜虫传播多种病毒病;分泌大量蜜露于叶片上,影响光合作用并导致霉污病,如蚜虫等。

受害植物的症状

植物受害的症状常依为害方式而异。但同一为害方式也可造成不同的受害症状。如叶片受害可导致被咬食的叶片常出现孔洞或缺刻,或仅留叶脉,或叶肉被食仅留透的表皮;被刺吸的叶片常出现卷缩、发黄、生长停滞,受叶螨刺吸为害的叶片多呈火红色;叶肉被潜食的常形成白色弯曲的隧道等。花、果实等受害常造成蛀孔、留有虫粪等。根、茎受害后常造成幼苗萎蔫、断苗、死苗。有关各种害虫为害所造成的症状将在单个害虫的介绍中分别予以描述。

害虫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在蔬菜田生态系统中,蔬菜害虫发生、为害受诸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如气候、食物及天敌等。协调运用这些因素进行害虫的综合治理,应当成为以蔬菜作物为中心的蔬菜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原则。

5.1 气候因素

包括温度、湿度和降水、光、风等,以温、湿度的影响最大。昆虫是变温动物,其正常生命活动范围,一般在 8~36℃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发育快慢、存活率高低、繁殖量多少常与温度密切相关;最适温度范围依虫而异,大多在18~28℃之间。温度过高、过低常导致害虫大量死亡。湿度对害虫发生影响依虫而异,如咬食植物叶片的害虫,一般在 70%~80% 相对湿度对其较为有利;而潜蛀性或刺吸汁液的害虫,大气湿度变化往往无直接影响。干旱往往使植株体液更适合于取食,有利于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发生,如蚜虫、螨类等。暴雨不利于昆虫活动,还可将虫体冲落地面致死。光照可影响害虫的行为和滞育。微风有利于害虫的扩散,暴风则可抑制害虫的活动。

5.2 土壤因素

许多害虫生活史的一部分时间在土壤之中,如多数鳞翅目、鞘翅目害虫。一些害虫 的主要为害期在地下,称地下害虫,如小地老虎、地蛆、蛴螬等。土壤的温度、含水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及生物区系除影响作物生长而间接影响害虫外,可对害虫发生产生直接影响,如种蝇、细胸金针虫多分布在土壤湿度较高的平原;蛴螬多在松软的砂土和沙壤中活动。

5.3 食料因素

寄主植物的不同种类,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不同生育期、或不同生长势,对害虫的营养价值都可有差别,从而影响害虫的生长发育速率、存活率、生殖力及行为。另一方面,害虫的取食并不一定都会造成蔬菜产量的损失,相反有时还会促进其产量的增长。实验表明,结球甘蓝、花椰菜和青花菜除结球始期对害虫的取食比较敏感外,在其它发育时期都对害虫的取食有一定程度的忍耐和补偿能力。

5.4 天敌因素

害虫的天敌包括病原微生物、食虫昆虫和其他食虫动物。能引起昆虫疾病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线虫等。害虫感染这类病原微生物之后,可形成流行病而大量死亡。还可将病原菌生产成各种制剂,用于防治害虫,如苏云金杆菌制剂广泛用于防治蔬菜上的鳞翅目害虫,不仅效果较好,且对人畜及环境安全。食虫昆虫包括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捕食性昆虫常见的有瓢虫、草蛉、螳螂、猎蝽、食蚜蝇等。寄生性昆虫常见的有赤眼蜂、茧蜂、姬蜂、小蜂等各种寄生蜂及一些寄生蝇。其它食虫动物常见的有蜘蛛、鸟类、青蛙等。菜地生态系统中有丰富的天敌资源。据本项目组成员的系统整理和调查,共发现十字花科蔬菜四种主要食叶害虫小菜蛾、菜粉蝶、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寄生蜂天敌分别有43、47、40、33种,相关昆虫天敌的识别和作用等请参考天敌部分内容。蔬菜害虫发生的主要特点

6.1 露地蔬菜害虫

露地蔬菜作物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栽培品种多、茬口复杂、间套种形式多样、作物布局规律性差。我国地域辽阔,蔬菜栽培制度地区性变化的基本规律是由北向南趋于复杂,到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栽培制度已十分复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三大茬中采用间作、套作可达 5~6 熟,甚至 7~8 熟;一些蔬菜品种,如白菜,基本上可随时播种和收获。华南地区更是一年多熟,在四茬中可间作、套作或连续重复种植多茬。近年来,蔬菜商品性生产大多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使得作物的布局更为混乱。

由于蔬菜栽培制度极为复杂,使得蔬菜害虫发生规律也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同一种蔬菜,在一个地区一年中因栽培时期不同,害虫的发生种类、危害程度差异很大。如在杭州地区的白菜,5~6 月这一茬上主要害虫是桃蚜、菜青虫、菜蛾; 7~8 月这一茬上主要害虫是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9~10 月这一茬主要害虫是菜蛾、菜青虫、萝卜蚜。②在同一种植区的同一时期,不同地块上的同一种蔬菜,虽然生长期基本一致,但害虫的优势种及数量水平可有明显差异。③多食性害虫常暴发成灾,年间数量变化大。如近年来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在长江中下游一些菜区间断性的暴发成灾。

蔬菜害虫发生复杂的另一个基本特性是,在同一地区,害虫的组成相及不同种类 的为害程度依菜地的生态环境而异。在城市近郊终年种菜的蔬菜基地,复种指数高,蔬菜品种多且更迭频繁,耕作及管理精细,植物营养条件好,害虫的发生种类多且危害较重。加之近年来近郊保护地蔬菜栽培发展迅速,给一些害虫的发生创造了更有利条件。在远郊粮棉菜混种区内,有部分多食性粮棉作物害虫侵入菜地为害,如玉米螟、粘虫、棉叶蝉、盲蝽类等,使害虫的组成相呈多样化,但由于菜地较为分散,非专食性天敌相应增多,害虫的为害一般不如近郊区的严重。不过近年来,在远郊建立了一些新的蔬菜基地,这些蔬菜基地经 3~5 年后,害虫组成相及发生危害情况与近郊老菜区的相差无几。在低山果茶菜混种区,蔬菜的面积不大,品种较单纯,栽培管理水平较低,害虫的组成更是多样化,天敌资源更为丰富,害虫很少暴发成灾。

尽管如此,对于一个蔬菜种植区来说,大多数主要害虫及其季节消长规律在较长时间(10年或更长)内基本上还是稳定的。如长江中下游十字花科蔬菜上,近30 年来菜蛾、菜粉蝶、斜纹夜蛾、桃蚜、萝卜蚜、小地老虎一直是主要害虫。每种害虫的季节消长规律也是基本不变的。如菜蛾、菜粉蝶一年中有两个发生高峰,分别出现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桃蚜一年中也有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春末夏秋和秋末冬初;斜纹夜蛾的发生高峰则出现在盛夏至秋初的高温季节。

6.2 保护地蔬菜害虫

保护地与露地相比,具有温度高、温差大、照度低、湿度大、气流缓慢等特点,基中温度增高是影响害虫发生的主要因子。在保护设施中,一些露地有休眠越冬习性的害虫,冬季可继续繁殖,使发生基数增加,发生世代增多,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菜粉蝶、菜蛾;一些在露地活动越冬但死亡率很高的害虫,在保护地中存活率和繁殖力都大幅度上升,大量发生为害期提早,如桃蚜、萝卜蚜、瓜蚜、红蜘蛛等;一些在露地不能越冬的害虫,冬季在温室中可继续繁殖并形成虫源地,如北方寒冷地区的白粉虱。

在保护地中,天敌往往被隔离在外,暴雨、大风等自然致死因子的作用被大大减弱,而温度又有利于害虫增殖,这种条件往往使个体小、繁殖力高、世代重叠的害虫容易暴发成灾,如蚜虫、叶螨、烟粉虱、蓟马等。

保护地栽培对害虫的发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由于生长期提早可避开或减轻害虫的发生期。又如,防虫网等覆盖材料可有效地阻止害虫的侵入或产卵。

蔬菜病害概述 病害的概念及种类

蔬菜病害是蔬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致病微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到干扰,生理机能、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出现异常现象。病害的发生常常使蔬菜的质量低劣、产量下降。

根据以上概念可知,引起病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致病微生物的侵染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根据病害发生的原因,蔬菜病害可分为两大类,即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

传染性病害是由于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类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致病生物侵染蔬菜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是由于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如营养不足,温度过高或过低,旱害或涝害,土壤或空气中存在有毒物质等引起的病害。

传染性病害识别的要点是:有病原菌存在,植株相互间可以传染。传染性病害如白菜软腐病(又称为烂疙瘩)是由欧氏杆菌属的细菌传染所致、又如白菜病毒病是由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等侵染造成。传染性病害可通过风、雨或蚜虫、田间操作接触等传播蔓延。一般在发病初期,立刻喷药防治,杀死病原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非传染性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其识别的要点是:没有病原物侵害,是由于营养失调、环境污染、气候条件不适等非生物因素引起,植株相互间是不会传染的,即发病的植株不会将病害传染到附近健康的植株上,故称为非传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如白菜干烧心病由于营养元素钙或锰缺乏造成的。

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常常可相互促进,使蔬菜植株的病害加重。一般说来,生理性病害影响植物体的新陈代谢,降低植物对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使植株易感染传染性病害,加重传染病的为害;而传染性病害使植株的长势减弱,光合作用、根吸收功能下降,有利于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和加剧。例如,蔬菜幼苗期多肥缺水,可造成肥害烧根的生理病害,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易导致沤根的生理病害,烧根、沤根使幼苗生长不良、抵抗力下降,从而更有利于猝倒病、立枯病等病菌的侵染和为害。病害的症状及类型

蔬菜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称为症状。症状又分为病状和病征。一般把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把有些病害在病部可见的一些病原物结构称为病征。

常见的病状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型,即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等。变色是指植物的色泽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黄化、褪绿和花叶、红化等,如番茄花叶病的病状属于变色中的花叶。坏死是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坏死在叶片上常表现叶斑和叶枯,在叶尖和叶缘的枯死常称为叶烧,在果实和枝条上还会表现为疮痂,病部较浅且很有局限性,如果坏死发生在幼苗近地部,则会引起猝倒和立枯。白菜炭疽病的病状即为坏死。腐烂是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可以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如甘蓝软腐病的病状为腐烂。腐烂和坏死有时候很难区分,一般说来,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的轮廓。萎蔫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典型的萎蔫是指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凋萎,而根茎的皮层组织还是完好的。萎蔫的程度和类型也有不同,有青枯、萎蔫和黄萎等,如番茄青枯病的病状就属于萎蔫。畸形是由于植物受到病原物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可分为增大、增生、减生和变态四种。常表现为肿瘤、根结、丛生、丛枝、矮化、矮缩、卷叶、扭曲、皱缩、纵裂等,如白菜根肿病的病状表现为肿瘤病根。

通常情况下,明显的病征只在真菌和细菌侵染的病害中显现。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征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等。细菌侵染则会在发病部位出现脓状物。如白菜黑斑病的病征为霉状物;黄瓜白粉病的病征为锈状物;黄花菜锈病的病征为锈状物;番茄斑

枯病的病征为点状物;大白菜菌核病的病征为颗粒状物;甘蓝软腐病的病征为脓状物。传染性病害的病原及发病特点

传染性病害的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类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其中,真菌是引起蔬菜病害最多的一类病原,危害也较严重,如白菜霜霉病、菌核病、黑斑病、番茄早疫病、叶霉病、茄绵疫病、辣椒炭疽病,黄瓜疫病、枯萎病、白粉病等。真菌是没有叶绿素且不能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碳水化合物的真核生物,具有明显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典型的营养体是菌丝。菌丝交织、缠结或特化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营养体如菌丝块、菌索、菌核、厚垣孢子或子座等。

真菌的繁殖体一般是由菌丝分化而来。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孢子繁殖的,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没有经过两性细胞核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的无性孢子,如分生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厚垣孢子等,无性繁殖在蔬菜病害的传播、蔓延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性孢子是通过两性细胞核结合而成的,主要有卵孢子、子囊孢子、接合孢子、担孢子等。

有性繁殖通常是在真菌的营养生长后期或养分缺乏、温度不适宜时进行的。细菌是另外一大类重要病原,它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寄生或腐生在其他物体上。引起的病害有大白菜软腐病、白菜角斑病、甘蓝黑腐病等。在生产中识别细菌病害,重要的一点是当湿度大时,在病斑上常分泌出乳白色的菌脓或浅黄色的黏液,干燥后变成菌膜或菌痂。另外,腐烂则是细菌性病害特有的一种类型。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之一。它没有细胞结构,比细菌还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辨出来。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称增殖。其增殖能力很强,被害的植物见不到病征,只能看见病状如花叶、卷叶、条斑、斑驳、畸形、矮化等,其引起的病害,有大白菜病毒病、番茄花叶病、黄瓜病毒病等。对病毒病的防治一是要早,二是要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此外,线虫是一类低等动物,又叫蠕虫,由于它侵染蔬菜后引起病害,所以把它归为病原物一类。它引起的病害有白菜根结线虫病等。

侵染性病害可通过空气、水、土壤、生物及种子传播。如晚疫病、早疫病、叶霉病、白粉病等,可通过空气的流动而传播;绵腐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软腐病等,可通过雨水传播;黄萎病、枯萎病、根肿病、根结线虫病等,可通过土壤传播;病毒病、软腐病等,主要通过昆虫及人畜田间作业传播;黑星病、细菌性溃疡病、黑腐病等,则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染。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病害往往可通过多种介体传播,如上述的几种气传病害,有时也借助雨水及人畜传播,水传病害也可借助于气流或人畜传播。即使主要是由种子传播的病害,有时也可借助于空气、水、土壤传播。

侵染性病害发生流行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植物的生存环境包括非生物组分和生物组分,非生物组分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各种物质元素,生物环境包括微生物、昆虫、自身的种群密度等。每种植物及其病害都有其较适宜的环境条件。一般说来,栽培的集约度愈高,植物环境的人为性愈强,环境状态偏离植物原来适应的自然环境愈远,就愈易导致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失调,从而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蔬菜是集约栽培程度最高的作物,其中保护地栽培的环境则人为性更强,因此,蔬菜作物所处的环境对病害的流行往往极为有利。概括起来,对蔬菜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土壤、生物和农业措施。

3.1 气候环境

气候环境主要是温度、湿度和降雨,其次是风和光照。每种病害都有最适宜其发生流行的温湿度条件,并可将病害依其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分为低温高湿、中温高湿、高温高湿等几个类型。低温高湿型的病害有灰霉病、菌核病、猝倒病、霜霉病等,一般气温 20℃ 以下、空气相对湿度 80% 以上易发病流行,在中温高湿条件下也易发病。中温高湿型的病害有炭疽病、黑斑病、黑星病、叶霉病、斑枯病等,一般气温在 20~ 25℃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 80% 以上时易发病流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也可发病。高温高湿型病害有疫病、早疫病、青枯病、软腐病、枯萎病等,一般气温在 25~ 28℃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 80% 以上易发病流行,在中温高湿条件下也可发病。还有一些病害在中温干旱的条件下亦能流行,如白粉病、病毒病等。

降雨和风有利于水传、气传病害的传播。光照一般对病害流行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光照强弱影响植物的长势和抗病性,从而影响发病。日照不足往往导致植株柔弱、抗病性下降而有利于发病。

3.2 土壤环境

土壤的机械组成、含水量、通气性、无机盐和有机物含量、及土壤中生物群落等都可影响土壤中病原物的存活和侵染,或通过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土传病害和气传病害的发病程度。多年连作一种作物的菜田使土壤中该种作物的多种病原菌数量逐年增多,有利于发病,因此,实行轮作是防治多种病害的有效措施。

3.3 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主要包括昆虫、线虫和微生物。许多病害可由昆虫传播,如多种病毒可由蚜虫传播,蚜虫的密度及带毒率对病毒病的发生流行往往起重要作用。土壤中一些线虫能传播病毒,或在植物根部造成伤口,促使真菌和细菌病害流行。

3.4 农业措施

农业措施可改造和调节土壤、生物和微气候环境。耕作制度、种植密度、施肥、灌溉、施用农药等都直接影响菜地的生态环境。如种植密度过高、通风不良,往往导致高湿,而高湿是大多数病害发病流行的一个基本条件。

造成病害流行一般需三方面的因素:寄主的感病性较强,且大量栽培、密度较大;病原物的致病性较强,且数量较大;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的侵染、繁殖、传播和越冬,而不利于作物的抗病性。一般地说,当作物品种和耕作栽培技术均无重大变化时,造成病害流行程度年间变动的主导因素往往是气象因素。非传染性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非传染性病害是由于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如营养不足,温度过高或过低,旱害或涝害,土壤

或空气中存在有毒物质等引起的病害。植物对不利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不利的环境条件持续时间过久或超过植物的适应范围就会对植物的生理活动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导致生理异常,甚至死亡。引起生理病害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土壤缺素或元素中毒

土壤中的植物必需元素供应不足时,可使植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褪绿,而有些元素过多又会引起中毒或生长不良。例如,氮是植物细胞和蛋白质的基本元素之一。植物缺氮时植株矮小、叶色淡绿或黄绿,严重时黄褐并干枯。氮过多时,植物叶色深绿、营养体徒长、抗逆性下降,且易倒伏。

4.2 水分失调

旱灾可使植株叶子黄化,叶尖和叶缘变化干枯或火灼状,严重时整株萎蔫、死亡。涝灾可使植株叶子黄化、生长柔嫩,严重时器官脱落、整株萎蔫、死亡。

4.3 温度失调

高温下常出现光合作用受阻,叶绿素被破坏,叶色变褐、变黄,叶上出现坏死斑,未老先衰,花序或子房脱落。低温对作物的伤害可使受害部位的嫩茎或幼叶出现水渍状病斑,后转为褐色而使组织死亡。

4.4 光照失调:光照不足时,植物常发生黄化和徒长。

4.5 药害:化学农药使用不当,对作物和种子产生药害。

4.6 环境污染

工业废气、废水,土壤被污染后的有毒物质等,均可对植物造成生理伤害,受害程度和症状则依有毒物的种类、植物生长状况及形态构造而异。导致生理病害的有毒物质主要有二氧化硫、氟化物、氧化氮、氯气等。其中二氧化硫是目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作物受二氧化硫污染后叶上常出现水渍状斑点或不规则的脉间坏死斑,严重时扩展成片。病害的发生期和发生部位

5.1 发生期

蔬菜在整个生长期及采收后均可遭受病害,依蔬菜发病期可分为苗期病害、成株期病害和采后病害。

苗期病害指种子播种至幼苗移栽或定植初期发生的病害,最常见的是猝倒病和立枯病。猝倒病一般发生于种子播种后至子叶展开期间,表现出烂种、死苗和猝倒。立枯病多发于幼苗中后期,茎基部和根部褐色干腐、不倒伏。

成株期病害指自幼苗移栽或定植后至收获期间发生的病害。发生较多、危害较重的病害有:霜霉病、疫病、白粉病、菌核病、枯萎病、黄萎病、锈病、青枯病和病毒病等。

采后病害是指蔬菜产品在采后贮藏、运输、销售期间发生的病害。包括产品在收获时健康,而在采后感染的病害,和采收时外表健康,但实际上感病,到采后才显示症状的病害。采后病害主要由弱寄生性的真菌和细菌侵染引起。常见的病原菌有青霉、葡萄孢、链格孢、根霉、镰刀菌、曲霉等。这些菌类中的一些种一般只侵染抗性下降的器官或组织,在田间很少致病,采后的完熟衰老过程中则大量发生,导致产品变色、变质或腐烂。

5.2 发生部位

蔬菜植株的根、茎、叶、花、果均可感病。根部病害有根腐病、根肿病、根结线虫病、沤根及烧根等。这些病害先在植物根部发病。茎部病害有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等,先是植物茎部的输导组织发病。叶部病害常见的有早疫病、霜霉病、黑斑病、角斑病、白粉病等。花果病害则是植株花器或果实先发病,如灰霉病、花腐病、脐腐病等。蔬菜病害发生的主要特点

6.1 病原物在土壤中存活和累积

很多病原生物在寄主植物收割后,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有些病原物以休眠孢子或休眠结构在土壤中能较长时间生存下去,如白菜菌核病的菌核,在较干燥的条件下,可以存活一年以上。有些病原物还可以在土壤中进行腐生生活。软腐病细菌、青枯病细菌、猝倒病菌、枯萎病菌、黄萎病菌等均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有些菜区由于耕地面积有限,常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栽种同一种蔬菜。这样土壤连作,一方面由于地力消耗,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降低了蔬菜的抗逆性。另一方面连续种植同一种蔬菜,病原生物在土壤中会不断繁殖和大量累积,使这块土地成为病土。故连作地病害发生逐年加重。因此,病害发生常导致蔬菜的严重减产。如大白菜软腐病、番茄青枯病、黄瓜枯萎病等,常造成对蔬菜生产的严重威胁。

6.2 种子传播病害

蔬菜很多病害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在蔬菜新区原来没有病害或没有某种病害发生,但通过从外地引种,常常将新的病害带进来。种子传带病原物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茄褐纹病以菌丝体潜伏于茄种皮内部,黄瓜炭疽病以分生孢子粘附在黄瓜种子外表,白菜菌核病则以菌核混杂于白菜种子之间;所以,播种带病的种子,就可以引起病害发生。由于蔬菜品种的不断更换,不同地区间种子交换频繁,这就增加了病害传播的机会。蔬菜有些严重的病害,常是通过种子从外地传播进来,如番茄细菌性溃疡病,在 1985 年以前,我国没有此病,而目前在北京、河北、山西等省、市局部地区已有发现,发病严重时,造成缺株断垄,对产量影响极大。因此,不同地区间的种子交换或向外地引进新品种的种子,常导致危险性病害的传播和发生。

6.3 潮湿的环境条件

蔬菜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要求比其它作物要高,所以菜地要经常浇水,保持较湿润的

环境条件,以利蔬菜的生长和发育。环境条件也影响病原物的发生和繁殖,尤其是湿度对病原的影响最大,湿度大有利细菌的繁殖和真菌孢子的形成。同时,细菌要在水中游动和侵入,真菌孢子要在水中或较高的湿度下才能萌发和侵入。故在潮湿的条件下或天气多雨时病害发生重。蔬菜栽培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近年保护地蔬菜栽培快速发展和扩大,保护地与露地相比,前者具有光照强度低、湿度大等特点,非常有利于某些病害的发生,如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白粉病等,在保护地蔬菜栽培中发病常很严重。

2.虫害 篇二

随绿色造林计划的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落实,天然保护林工程的推广,江苏省人工林的面积大幅增加。在此,林业发展进入了防治病虫害侵蚀的关键时期。今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仍重而道远,难度是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我们认清病虫害发生的问题根源,并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治理策略,确保本地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

造成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呈复杂化,分析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本文着重自人工造林的角度和内检工作的角度两方面考虑分析。

2.1 人工造林的角度

早期预防工作的缺失,几年间国内人工造林的水准得到提升。但是,在树种结构和配置方面,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病虫害滋生蔓延。人工造林实践中,使用单一的树种或单一系号造林,容易出现纯林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植物群落较单一,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林业抗病虫害水平降低,大大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病几率。

森林防治与林业政策间的冲突,从我国制定保护野生动物法规来看,沙鼠、野兔等都是重点保护对象,禁猎措施严格。但是因为保护力度的严格使得这些动物的数量发展速度也增加,对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构成了危害。这样两种保护措施的冲突给病虫害的防治加大了难度。

树种引进时,病虫害问题考虑不周全。外来树种引进过程中,很容易忽视适宜性生存的问题,导致病虫害问题的出现。比如:某省为固沙造林,外引内蒙樟子松,起到不错的固沙效果。但是,因本省份气温较高,土壤中水分散失快,加重病虫害的蔓延,导致樟子松开始减产。

森林保护管理不到位,随时代的发展,对森林的保护渐受到重视。对于天然林的保护,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但是,与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同样令人担忧。比如:相关天然保护工程的政策、技术等等,很多地方都不够透明,不够深入,甚至出现偏差和误解。受此影响,不少地区抛弃天然林的经营管理,影响到森林的卫生健康状况,导致病虫害的肆虐。

2.2 内检工作的角度

具体体现在:第一,检疫工作不充分,检疫相关法律知识不健全,林业检疫经受不起利益的诱惑,导致林业检疫问题频出,甚至很多森林植被都没有接受应有的检疫,诱发病虫害的肆虐。据资料证实: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造林中选择新疆本地的数百万株树种,很多没有例行检疫措施,导致后期新疆病虫害居多的局面。第二,检疫站数量不多。最近几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国内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着城市绿化、公路建设等等方面,都需要大批量的人工造林。同样,对造林的树种、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种意义上来讲,为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几率提升了更高的几率。如此,想要很好的防疫此病病害的发生,配置足够数量的检疫站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而就实际情况而言,已经建成的检疫站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布局上又不够合理,很难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

3 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建议

3.1 加强林业检查,提升检疫水平

加强林业检查,应重视产地检验,详细统计本地存在的苗圃、木材加工厂,完善健全产地检验台账。加强检疫、报检、证书签发等程序工作,认真负责的做好产地检验,切断病虫害内部扩散的可能。对新建的林地,组织跟踪检查,建设部门中使用的木材,都要跟踪监管。发现有可疑疫情,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堵塞病虫害侵入的可能。

就目前木材流通情况,不同省份树种交流、国外树种引进等频繁进行,为大型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同样对林业部门病虫害的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应注意提升树种检疫水平,有效预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发现有病虫害发生,立即隔离,避免疫情扩散。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机制,预警监测网络应覆盖本地区内所有造林地,尤其集中造林地、重点保护地应常年监测,有效提升重点区域林业发展状况的测报水平,重点留意有害生物的调查,一旦发现疫情后应及时有效控制。同时,针对突发情况,预备早期的应急预案,以便特殊情况发生能从容不迫。

3.2 科学合理造林,确保森林健康

培养无检疫疫苗,在抵抗病虫害方面,非常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由此,培养专属疫苗,最好在专用基地培养,值得今后推广和使用。规划涉及林业规模时,务必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乡土品种。同时,逐渐增加混交林的种植比例,确保地方种植生物的多样性。逐步改造低产林,彻底清除不健康林的潜在威胁,为树木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总之,造林工作的开展,务必科学化、合理化,确保森林的健康。

3.3 多树种栽培,营造混交林

在林业工程重点建设中,要采用多形式的混交林,多树种栽培,尤其是对本土树种大力在栽种,对优良树种引进时要注意树种的搭配工作,不仅对林木生长有利,还可以防止病虫害,拥有不低于三成的混交林比例。在退耕还林时利用抗逆性比较强的经济树种造林,做到草木、灌木及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促进作用。

3.4 采用新型技术防治病虫害,推广无公害技术

对于改革后的林业的生产生活需要积极适应,成立专门的队伍建立防止工作,目标是创建一个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防治有害生物。对配套的、先进的、实用的科研成果采纳使用,尤其是技术方面实用性高的防治手段,尤其是成本低、效率高的技术手段。在生物防治的时候提倡使用植物性、仿生、微生物农药,推广无公害技术。

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就目前而言,较为成熟的就是基于GPS及GIS的有害生物记录系统。嵌入式的GIS系统基于GPS移动设备可以在数字地图以及GPS设备的导航之下对于林业中有害生物的发生和防治等进行快速的记录信息和反馈。

4 结论

保护森林资源,控制病虫害发生,是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面对着日趋严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首先应认识到病虫害发生的诱因。而在人工造林工程中,早期预防工作的缺失;使用单一的树种或单一系号造林;树种引进病虫害问题考虑不周全;相关林业保护工程的政策、技术等等不够透明,不够深入等等,都影响到森林的卫生健康状况,导致病虫害的肆虐。此外,检疫工作不充分、检疫相关法律知识不健全等导致的林业检疫问题频出,很大程度上也助长了病虫害肆虐的程度。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提高认识,加强林业检查,提升检疫水平,有效预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发现有病虫害发生,立即隔离,避免疫情扩散。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机制,预警监测网络应覆盖本地区内所有造林地,重点留意有害生物的调查,一旦发现疫情后应及时有效控制。

培养无检疫疫苗,逐渐增加混交林的种植比例,确保地方种植生物的多样性,逐步改造低产林,彻底清除不健康林的潜在威胁,为树木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今后我们的工作无论多么努力,本着科学造林,健康造林的原则,想必将确保林业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和稳定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雨霞.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5):58-59.

[2]于宝生,张颖.浅谈如何创新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机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2):94-95.

3.虫害带来增产 篇三

大家都知道,植食性昆虫天生以植物为食,不吃植物,就得饿死,甚至灭绝。既然难免会被昆虫吃食,植物又如何应对?

自然界中,有关植物与昆虫之间密切奇妙的关系的话题很多,比如植物的形态和化学防卫策略,还有植物吸引昆虫为自己传粉的各种措施等等。这里我们只想从植物的超补偿作用谈起,让我们一起感受植物牺牲部分肢体饲喂昆虫的仁慈之心,感受植物忍受欺凌挫折继而再生补偿的顽强生命力。

自发弥补损害

补偿本意是指生物在繁殖水平上的抗干扰能力,目前多指植物受到虫害后产生的一种反作用于取食损害的能力。

我国著名环境生态学家金鉴明将植物补偿定义为:“受到虫害取食的作物所具有的一种自发弥补损害的能力。”

植物对虫害的补偿能力与植株上害虫的密度有关,有时低密度害虫在一定条件下危害植株,反而可以使植物的经济产量提高,这种补偿被称为超补偿。超补偿作用是植物的一种自然属性。特定条件下,多数植物对于虫害造成的损失都具有超补偿能力。以华北棉区为例,在肥水条件较好时,只要植株顶心基本未受伤害,即使每株受棉铃虫采食损失2~10个早期营,仍能显著增产。这即体现出植物的补偿能力。倘若对此加以利用,将第二代棉铃虫的危害程度控制在不损害棉株顶心的目标内,就有可能收到较好的效益,而且能够避免施药过多所致的昆虫抗药性增强与环境污染问题。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工模拟第二代棉铃虫,每株棉去8个早蕾,结果增产10%~30%;蚕豆开花期,每株遭受890头卫矛蚜轻度危害3周,蚕豆产量增加32.9%;每株芜菁上如果有20头辣根叶甲,产量会比无虫害时增加53%;水稻秧苗期遭受瘿蚊危害,增产11.1%;花生初花期模拟害虫去叶43%和63%,分别增产2.9%和7.4%。

北京林业大学科学家人工模拟油松毛虫危害油松叶子,失叶率25%可导致材积提高3%~7%。沙地云杉人工模拟害虫摘叶20%~60%,表现出树高和地径生长有超补偿作用。这些实例都是植物遭受伤害后所产生的超补偿反应,进而导致植物经济产量增加的实例。在四川,科研人员在研究粗鞘双条杉天牛危害杉木造成损失的过程中,也发现,杉木在受害后,从杉木的材积生长量上可以验证出补偿和超补偿作用。

不仅对于小小的昆虫,很多草原植物在应对大型草食动物时,也都表现出了超补偿作用。宁夏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发现荒漠草原植物,包括赖草、长芒草、糙隐子草和牛枝子等在适宜强度的放牧干扰下存在超补偿性生长情况。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草食动物的采食可以刺激被食植物增加种子产量、生物学产量、无性繁殖器官的数量、分蘖密度等,并且增加值超过未被采食的对照植物。

有学者甚至提出了“动物唾液促进植物生长”的假说。例如,美国科学家在德克萨斯州将牛的唾液直接涂到侧穗格兰马草切开的叶子上,发现牛的唾液促进了该植物的生长。

生长冗余与增产

从产生本质上说,植物的超补偿作用是植物的生长冗余。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采用的适时打顶、打杈、减少分蘖、人工疏花、疏蕾、疏幼果或去除后期无效花蕾,即是减少作物生长冗余的一种手段。

通常情况下,害虫大多喜食植物生长旺盛的幼嫩部分,如嫩叶、嫩芽、花蕾等,这些往往可能最终是要成为冗余的部分。害虫的啃噬促使植物产生超补偿反应,结果反而提高了植物的经济产量。

在水肥条件较好时,植株一般长得过高,这是株高的冗余。叶面积冗余更为常见,超过最适值后,群体净同化率(整片农田的庄稼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效率)下降,干物质积累变慢,产量下降。陆地棉的最适叶面积系数最大为3.5~4.5;在高肥地,这一系数可达6以上。小麦最大叶面积系数出现在孕穗期,最适值一般为5或略多,田间最大值可达10以上。作物的分蘖或分枝的冗余也是普遍的。禾本科粮食作物的过多分蘖中,很大一部分为无效分蘖。可以说作物在繁殖器官方面有着惊人的浪费。果树的营养枝过多,对产量不见得有利。

生长冗余是植物与环境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种生态对策,借以抵御和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而增强物种的稳定性。

以棉花为侧,由于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长时间并存,害虫种类多且数量大,其中棉铃象甲、棉铃虫、盲蝽象、红铃虫等蕾铃害虫占有显要地位。在长期的共同进化中,棉花通过产生大量的蕾,尽量减小蕾铃被害造成的绝种风险,同时亦减小物质、能量方面的随机波动所造成的绝种风险。这类作物拉长繁殖时间也有类似作用。当前期花蕾或果实被害死亡后,其后的生殖生长加快,可使一部分本来无效的果实提前成熟。

尽管这种保险对策有一定代价,但仍不失为延续物种的最佳方法,因为自然选择倾向于保存具备最佳生态对策的物种。

如今,人们通过灌溉、施肥、防治有害生物、驱雹、防风、防冻等措施,可将自然灾害损毁作物的可能性减至最低。在此条件下,作物通过生长发育的冗余减小绝种风险的必要性就变得很小。实际上,这种冗余变成了高产栽培中的巨大浪费和负担。也就是说,冗余是对过去环境的适应,当环境改变后,原来的适应就变得不适应了,这乃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棉花生长发育的模拟模型研究中,人们发现,无害虫取食时,该作物的生长参数对产量不是最优的,一旦加进虫害后,参数就变得优化了。

减少冗余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增产措施,高产栽培的玉米、甜菜、大豆等作物在生长前期要求蹲苗,以减少地上部分的冗余,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在有徒长征象时,小麦、水稻经适度割叶可明显提高产量。许多作物适时打顶可显著增产。去除冗余的分枝和分蘖能使果树、番茄、辣椒、甘蔗、谷子、高粱等作物增产。水稻栽培中也要求通过灌深水或烤田以减少分蘖数量冗余。

防虫害不一定用药

农药的施用曾是农业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缓解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供应紧张局面。但是,农药的过量和不当施用也带来了许多弊端,造成了环境污染,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失衡,也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了解了生长冗余,我们知道,植物受虫害后会有一定量的补偿,所以当作物受害后,人们不一定要立即防治,应该对受害后的经济阈值和用于防治的成本进行比较,选择一种经济效益最佳的方式。因为适当的虫害不仅对产量没有不良影响,反而有利增产,这一原理可用于指导生产,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避免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

昆虫是当今世界上最昌盛的动物类群之一,它们大多有益于或无害于人类,只有极少数害虫在达到经济危害阈值后才会造成经济损失。在此之前,它们是作为生物群落成员、食物链的成员存在的。害虫是天敌的食物来源,昆虫的取食甚至可以刺激植物迅速生长,使植物获得补偿或超补偿。既然昆虫取食某些植物后,被取食生物常可得到补偿或超补偿,所以也并非真正的害虫,昆虫也应该被当作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的成员受到人类的保护。

4.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四

(病虫害防治方案)

保护教研室 刘玉卿

第一部分 绿化养护

一、草皮

1、要定期修剪,根据不同季节,长势,合理安排修剪期,以草长不超10厘米为准,一般5-9月约25-30天修剪一次,3-5月和9-11月35-40天修剪一次,(北方地区)当年12月至翌年2月原则上不修剪,修剪后草坪面平整高度约3-4厘米。

2、每次修剪后对草皮施一次肥,施后浇透水,保证草皮全年常绿。

3、每巡查草皮,发现杂草及时清除,使草坪纯度控制在优类95%,一般90%以上。

4、拾除草地、花丛内石头、纸屑等杂物。

二、绿篱、定型植物

1、绿篱生长前期未成型之前,以密枝修剪为主,成型后以造型修剪为主。修剪的篱面要平整圆滑顺直,绿篱造型植物造型优美、丰富,修剪下的枝叶要立刻清除。造型后,对生长超过篱面的枝条要及时剪除,超出篱面的枝条长度应控制在10厘米内。

2、绿篱保苗率95%。残缺或死亡部分要在一个月内补种好

3、绿篱、造型植物在每年的3-8月期间,约50天施一次氮肥,9-11月期间的40天施一次复合肥,每亩地每次施肥量为15市斤。

三、乔、灌木

1、每周巡查,及时修剪枯枝、病虫枝、霸王技、下垂枝等。修剪下的枝叶,要立刻清除。

2、根据灌木长势,该造型的要及时造型;造型后要及时修剪超过形状外的枝叶,一般以控制形状外的枝叶长不超过20厘米这宜。

3、灯道树保率要达到98%,树干粗壮,修剪及时,主干高度一般控制在3-4米。分枝合理,树身直,枝叶茂盛。

4、一般每二个月施一次复合肥,保证长势旺盛。对生长茂盛的大乔木,可以不施肥。

四、浇水

1、室外绿化要根据不同季节、天气,不同植物品种生长习性,不同栽培目的,不同土壤每天、隔天或几天淋水一次。因天气炎热干旱而出现水分不足时,则必须相应增加浇水次数,保证所有植物不因缺水而萎蔫。

2、天晴季节,室外盆栽每天浇水一次;栽在花基的3-4天浇一次水,雨天则不浇;室内盆栽每周浇水2-3次。

五、植物保护

1、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防治。

2、使用农药必须以不伤害健康为前提,使用高效、低毒、无臭、无异味农药。

3、喷撒农药时,必须戴口罩,安全防护手套,穿长袖衣服。禁止抽烟及吃东西。2

人应站在来风的上方,防止喷农药吹回人体,造成中毒。

4、喷撒农药后要用肥皂反复多次于流动水中洗手。

第二部分 常见的病虫害防治

一、常见的病害及防治

1、白粉病:可用50%退茵特800-1000倍、或0.1-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胶体硫50-100倍液,每周一次连续二、三次均有效。

2、黑斑病:药剂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代森胺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多次效果较好。

3、裼斑病:发病后可喷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每周一次连续二、三次。

4、锈病:用福美锌,石硫合剂定期交替喷射,可以减轻病情。

5、炭疽病:发病期定期75%百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灵菌丹500-800倍液,有较好的效果。

6、立枯病:用800倍液的50%托布津功多菌灵喷2-3次(10天一次)

7、青枯病:发病期可喷淋0.2%高锰酸钾液或100-200U农用链霉素,土霉素,并适当增施钾肥。

二、常见的虫害及防治

1、蚜虫类:消灭越冬虫源,秋末喷射40%乐果,300倍液以作保护。当蚜虫发生时,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2-3次,可用40%氧化乐果或40%乐果2000倍液或8%滴滴畏1000倍液喷杀。

2、蚧壳虫类:喷射40%氧化乐果,及25%亚胺硫磷1000-2000倍液。如果是盆栽名贵品种,也可以在其根埋入吠喃丹。庭院中的2-3年生小树,每株可用10%吠喃丹40克左右。

3、螨类:用2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久效硫乳油2000倍液,50%滴滴畏乳油1000倍液喷杀。

4、蓟马:用40%乐果乳剂300-500倍液,80%滴滴畏乳剂3000倍液,50%马列拉硫磷乳剂4000倍液,50%休养虫螟松乳剂2000倍防治效果良好。

执行操作要领

1、及时浇水,根据不同品种生长习性,地段(室内或雨水淋不到的墙边2-3天要浇一次水)。

2、随时注意观察检察有没有害虫发生,并及时做好枯枝落叶病枝叶的清理和药物防治工作,并将防治情况向绿化部汇报。

3、日常管理要正常,枯枝弱枝,病枝要及时剪除,定期松土,见杂草就除,保持绿化区内无杂草。

4、施肥要讲科学,掌握好“两适”“三看”的要领(适时、适量,看生势、看品种、看季节),动施、淡施的施肥原则。

第三部分 绿化工作安全要点

一、喷撒农药杀虫安全操作

1、戴安全防护手套,从配药到喷撒杀虫剂的全过程都一定要戴胶手套进行操作。

2、戴口罩,喷杀虫药的全过程要戴口罩,严禁抽烟及吃东西。

3、站上风,避免喷撒农药时人随风漂回身上,造成毒害。

4、喷撒农药后要用肥皂反复多次于流动水洗手。

二、使用绿化机械安全守则

1、使用与操作:操作人员在使用机械前必须经过培训,熟悉机械性能和使用方法,方能单独操作。

2、用油比例:绿化专用机械有汽油发动机和混合发动机。混合发动机要熟悉掌握并严格按规定比例调配好用油比例,以免造成机械损坏。

3、保养与维修:使用前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特别是要检查割草机刀片是否平衡,润滑油是否充足,清新,发动后运转是否正常。使用过程要按规定操作,用毕要清洁保养好,使机械经常保持完好状态。发现问题或故障及早报告,以便维修。

第四部分 绿化工岗位考核标准

1、绿化管理及养护措施落实,草地青绿修剪及时保持草高4厘米左右,无杂草。

2、绿化带的植物长势旺盛,无弱株,修剪合理,带面平整、顺直。

3、行道树,树干粗壮,截干及时,无弱株,分枝整形均匀合理,树身正。

4、木本、草本花卉保苗好,无弱株无枯株。

5、丛或单株的花木该成型的100%成型。

6、绿化植物防治及时,未发生虫害。

7、草地、绿化带花木,未遭人损坏。

8、草地,绿化带卫生好,护墙植物牵引及时,无地面裸露。

下面红色字体为赠送的个人总结模板,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

xx年电气工程师个人年终总结模板 根据防止人身事故和电气误操作事故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我班针对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和重点,为进一步加强落实安全工作,特制定了防止人身事故和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的(两防)实施细则。把预防人身、电网、设备事故作为重点安全工作来抓,检查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安全生产“三大规定”情况,检查(两防)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防人身事故和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处理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阻止事故的发生,使安全管理工作关口前移,从而实现“保 5

人身、保电网、保设备”安全生产目标收到一定的效果。通过前段的检查和整改工作,现将我班到现时为止在此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防止人身事故方面(重点防范高处坠落事故)在运行维护、施工作业过程中的防触电、防高空坠落事故。我班通过对每周的安全会议和工作负责人对现场高处作业管理的检查,使得安全防范思想、工作、监督到位;使安全工作责任、措施及整改落实,从而安全工作得到保证。

1、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和控制措施工作。包括高空作业现场查勘,使工作人员对该任务的危险点(安全措施卡)有清晰、准确、全面的认识,采取相应的控制和安全措施,并正确派选合适胜任的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

2、在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向作业人员交待工作内容、安全注意事项及该作业的危险点。作业过程中明确监护人员,监护人实时监控高处作业人员动向,及时提醒和纠正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使安全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和执行到位。

3、认真落实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配备可靠的(按规定期限内检验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如安全带(绳)、升降板、脚扣、竹(木)梯等,并能够正确使用此类工器具。

4、在高空作业的工作全过程中,强调工作人员自始至终确保自身安全行为: △定期对登高工具和安全工器具(安全带、安全绳、脚扣、升降板、竹木梯子等)进行试验,试验或外观检查不及格的立即报废,严禁留作备用。6

△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安全带(绳)必须栓在上方牢固的构件上,不得低挂高用,工作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安全带(绳)是否栓牢。△上杆前先检查杆塔及拉线情况和登杆工具,确保该设施安全性和可靠性,使用脚扣时,安全带必须系圈在杆上;上下杆时,必须使用防堕落装置或有具体防止堕落的安全措施,以防失去保护。安全带必须栓在的构件上,不得随意解除。△高处作业在转移作业位置时,手扶的构件必须牢固,不得失去保护。需要沿着水平梁、斜柱、水平管或暂无防护栏杆、没可靠的扶持物帮助保持平衡时,必须使用水平安全绳。在无任何保护的情况下,绝对禁止沿单梁或管道上行走的行为。△高处作业人员的施工工具必须使用工具袋装备,禁止使用容易造成工具掉落的简易皮套;上下传递物件时,必须用绳索吊送,严禁抛掷。△严禁利用绳索或拉绳上下杆塔或顺杆下滑和在间隔大的构架转移作业位置时,不得沿单根构件上爬或下滑。

5、认真执行“两票”制度,防止误触电、感应电伤人的高空堕落事故。

二、在防电气误操作方面 在培训方面,组织了二次工作人员在配变站现场作防误操作演练,并使用录音记录。使全体工作人员对防误操作的认识,意识到预防人身、电网、设备安全事故的重要性。7

(1)认真组织查找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施工、维护班组和人员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和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整改和防范措施。(2)加强安全管理,在执行规程、规定和制度上决不含糊。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办事。(3)通过每周的安全活动日,认真学习事故通报、快报和相关规程、规定,结合本班实际开展讨论,吸取事故教训,使“防误”工作深入人心。(4)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和控制措施工作。认真正确填写操作项目和程序,不漏项。(5)操作时认真履行唱票、复诵制,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并由监护人监护操作,同时录音操作过程。(6)拉、合刀闸(跌落式熔断器)时,应先将线路转为空载状态,防止带负荷拉、合线路刀闸。(7)开关检修时,应切断柜内二次控制电源的柜内照明电源以防止误合开关和触电;操作低压开关(刀闸)前,应检查开关是否正常并做相关防护措施,操作时不要面对开关,防止电弧烧伤工作人员。1.杂志中上色遇到的疑问: 为什么我们的美编在绘制杂志中一些插图时选用灰暗的色调,而不是用艳丽的色彩? 8

很多家长主观的认为孩子喜欢颜色艳丽的颜色,但是在生活中没有一个孩子会主动去选择艳丽到夸张的衣服,插图也一样。中国的传统的水墨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画中用色很少,用的最多的就是“墨色”,国画中“墨”与“色”是相通,而墨分五色(其实不止),表现中即有墨的浓淡层次,又有色的联想感受,从而达到无色似有色的境界使整幅画看起来一点都不单调灰暗。当然杂志的插图也不能像马路一样一直是一个色调,明快的色彩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对于插图来说,不一定就非得用丰富的色彩,只要能充分表达文字的内容就可以。即使是单纯的黑色、褐色也能出色地描绘出文字的内在世界。孩子同样能丛这些画面中充分了解故事,想象他自己理解出的色彩世界。这也是插图要给人留一些想象空间的原因。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过:“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是在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的无言之美。” 什么样的故事应该配什么样的色彩呢? 抒情类的文字配合传统的中国画或梦幻的画面或颜色明度对比属于弱对比的就能产生很好的呼应效果,将读者吸引到安静的故事中去。奇幻神秘的文字配合厚重冷峻的颜色和与颜色相配的绘画风格(如;写实风格和版画效果)能加强奇幻神秘的气氛。幽默荒诞类的文字配合轻松的绘画技法和颜色明快,纯度对比强烈的风格就能和文字相得益彰。2.插图的形式和技法太多了,到底那种更好,或是杂志的美术编辑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插图来传达文章的深层内容?

5.虫害防治治理方案 篇五

一、施工、办公区域卫生害虫防制消杀技术措施:

1、环境治理

环境治理是指对施工、办公区域内害虫孳生地(即卫生死角)进行检查治理。如内部设计建设以外的积水要清除;下水道、沙井等排水设是否加盖隔离;室内通风口、室外落水管等通道口是否有两防设施(即防鼠、防蚊网等);垃圾、污水是否集中密封,我司将安排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提出整理意见配合甲方整治,以达到“堵源”的效果。

2、密度监测

由于“四害”是属于病媒生物,要消除它们的危害,我司将采取“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进行综合防治处理。为此,在制定相应的消杀防制措施前,将对承包范围内的“四害”进行密度调查,从而了解掌握它们的种类,以及种群的生长情况,以便能对症下药,使到已出现的危害能及时地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合同签订后,我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技术员对承包范围的“四害”进行密度检测,具体检测办法:鼠类采用粉板法及鼠迹调查法、蚊类采用人诱法、蝇类采用诱捕法、蜚蠊(蟑螂)类采用药激法。通过上述办法,可有效地了解到各种害虫的情况,我司还会将此进行记录并汇编成报告形式交甲方留底。

3、灭鼠防制方法及措施

老鼠是城市“四害”中的重要害虫,它们可叮咬物品、糟蹋粮食、咬坏电线造成短路、甚至导致火灾;机械携带等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斑疫热、伤寒和各种肠道传染病等疾病;其排泄物污染食物、餐具与饮具,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老鼠的听觉、嗅觉灵敏,警惕性高、胆子小、疑心重,一般晚上出来活动危害,繁殖力强(褐家鼠一年可繁殖1500头)。

3.1、灭鼠防制方法

用老鼠嗜好的食物,如稻谷、小米、花生米和番薯等,混拌第一代及第二代低毒、抗凝血慢性灭鼠药剂,配制成毒饵作为防制药物。

3.2、效果检查及补充措施

老鼠在取食毒饵后可发生慢性中毒而亡,一般2-3天有少量死鼠,4天后出现死亡高峰。5-7天内进行效果检查,如发现诱饵被食完,将补投毒饵,确保消杀防制效果彻底。在鼠情调查和第一次灭杀的基础上,补充投药及检查防制,由于大面积灭鼠后,残存的鼠类一般都体壮、狡猾,对药物存在耐药性和警觉性,但为了生存,鼠类依然到处觅食,此时我司将利用器械(鼠笼与鼠夹)进一步实施灭杀处理以保证效果。另外,由于小家鼠食量较小会有漏网鼠只,此时,再布放粘鼠胶或小鱼干浸泡上述药物,增大药饵被食机会,以捕捉那些逃脱毒饵的小家鼠,确保效果彻底。

根据害鼠生性多疑,活动警惕的特点,结合部分害鼠中毒后其他害鼠经常变换活动区域场所的情况,药物投放采用轮番换药及定时补充投药量相结合。目的是让存活鼠害对毒饵有更好的适口性和有足够的吸入量,以至逐渐控制和减少鼠害种群、数量。

4、灭蚊防制方法及措施

蚊子为害人体健康,传染疾病,是主要的城市卫生害虫之一,在主要的害蚊有按蚊、库蚊和伊蚊。

4.1、灭蚊防制方法

考虑到活动中心整体环境,以及根据《爱卫办规范》的要求——药物的使用必须基于“环保、高效”的基础上,故我司将采用拟除虫菊酯类药物、生物防治制剂型药物,进行消杀防制处理,过程中将根据虫害情况不定期轮番更换施工药物。1)孳生地的处理

(1)对国际饭店外围沙井、下水道投放灭蚊缓释药剂,每月投放不少于二次,如遇雨季视情况而定。

(2)对车库或不易清理的积水处投放灭蚊缓释药剂,每月投放不少于二次,如 遇雨季视情况而定。2)成蚊的防制

根据成蚊黄昏、夜晚、早晨活动范围大,且喜栖息于阴暗湿地处的特点,利用成蚊群舞前的时机采用常量喷洒杀灭国际饭店内大堂、电梯底、客房、车库内等隐藏和群舞的成蚊。每月防制不少于二次。通过上述定期施工后,可达到逐渐控制成蚊密度及杀灭成蚊的目的。4.2、补充措施

夏秋时节在公共走道区域内的洗手间、垃圾站点等的重点部位,我司将派技术员对蚊类的孳生地进行检查。蚊类主要检查各种积水种及阴暗处等,若发现蚊类幼虫,即采用生物防制药剂投放入水体的方法进行消杀防制处理。

5.1、灭蝇防制方法

蝇类舐吸食物,分泌液汁、排泄粪便、污染食品、传染疾病,令人厌恶。1)、蝇孳生地处理

(1)垃圾收集点、果皮箱周边环境,采用菊酯类药物稀释的溶液喷洒每月实施 不少于二次。(2)客房,楼道等公共区域的阴暗角落,采用菊酯类药物稀释的溶液喷洒每月 实施不少于二次。

(3)组织人员每月检查清理饭店内洗手间、外环境乱丢的垃圾、杂物,消除暴 露的散在地上的孳生物。2)、成蝇的防制

根据蝇类的滋生及活动区域习性分析,成蝇主要分布在垃圾站点四周,餐饮、厨房生熟食物存放点。主要采用如下防制方法:

(1)用菊酯类杀虫乳油作常量喷洒,重点范围在外围绿化带、蝇类活动栖息场 所作滞留喷洒。每月实施不少于二次。5.2、补充措施

夏季时节在公共走道区域、洗手间、垃圾房等的重点部位安放灭蝇纸,具体位置及放置方法我司会安排技术员上门指导。另外,我司将派技术员对垃圾房和公共区域的蝇类孳生地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厕所、垃圾站点等,发现蝇幼虫即采用灭蝇幼虫药剂喷洒孳生地的方法进行处理,力求使之消灭在萌芽阶段。

6、灭蟑螂防制方法及措施

根据蟑螂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环境的特点,灭蟑螂主要处理沙井、下水道、化粪池、餐厅厨房等区域。

6.1、蟑螂防制方法

同样基于“环保、高效”的基础上,我司采用高效拟除虫菊脂药物、灭蟑胶饵及灭蟑粉进行消杀、饵毒处理。

1)、外围沙井、下水道、化粪池,采用烟熏或常量滞留喷洒处理。每月实施不 少于三次。

2)、会所办公区域及绿化带,采用菊酯类杀虫乳油实施滞留喷洒,或施放灭蟑 粉、灭蟑胶饵,每月实施不少于二次。

灭蟑时间结合灭蚊蝇进行,每月不少于二次将上述药物采用滞留喷雾的方式,在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如化粪池、水池壁缝、水管沟井、垃圾土道等区域)。喷洒时先关闭其他出口,喷药后最好能密闭1个小时,以防药物流失和蟑螂逃窜。喷药时,先在出口处喷洒一圈宽约20厘米的屏障带,使蟑螂逃跑时也能接触到药物。喷药时,将由内往外、由上向下作喷洒处理,墙面喷洒高度一般为1—1.5米。对蟑螂栖息的夹缝、空隙和孔洞用线状喷头进行缝隙喷洒。

下水道等地方,一般无法深入喷洒药液,将采用热烟雾机由井口喷放烟雾,喷烟时先将入口密封只留进烟口,以防药烟外泻污染环境。6.2、补充措施

不便喷药的部位及难以杀灭的德国小蠊,则采用毒饵法灭治。将毒饵点布在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如墙角)等,宜量少堆多,以使害虫有更多的机会取食。

7.1、白蚁的灭治方法:

(1)在发现白蚁危害处,设法寻找到蚁巢或蚁路。首先将灭蚁粉剂尽量能够喷洒到蚁巢内或蚁路内的白蚁身上,使其能够相互传染毒性,达到灭治效果。

(2)在发现白蚁危害的地方,将木制门窗框按一定距离钻孔灌注药液,周边土壤同时喷洒药液,使木材及土壤都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白蚁活动触毒取食都会中毒而死亡。

(3)诱杀法,可在发现白蚁危害处设立诱杀桩,诱杀坑,诱杀堆,诱杀毒饵等。以上三种灭蚁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另外还有熏杀法,像国外现在采用热气杀灭法等,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灭治白蚁的方法很多,但主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以往的经验,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灭治白蚁 77.2预防措施:

(1)杜绝白蚁入侵途径。包括消灭有翅繁殖蚁,防止其蔓延入侵,加强检疫,采取生态防蚁等措施。对建筑物的防护,可采用灯光诱杀,当有翅繁殖蚁从巢中分飞时,利用其强烈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或在日光灯下放置水盆,以诱杀成虫。药物杀灭成虫:在有翅繁殖蚁分飞前,在其喜欢或者容易钻入的墙边、木缝、门框脚等处喷杀虫剂,以便杀死成虫。在建房等工程上使用的木料要进行严格检查,不使用带虫木料,严防白蚁传入,还可使用硬度大和密度较大的抗蛀木材。建筑设计应注意构造的通风防潮,接近地面的部位少用木材,木质结构要远离或与水源隔离,以防白蚁的侵入,造成其不利的生存环境。(2)加强建筑场地的清理工作。工地应清理蚁巢、残存树桩、朽木等。(3)地基毒土处理。在地基上使用杀白蚁药剂(毒死蜱等)残效可达10年以上。

(4)木材在使用前(特别是建房所需木材)进行防护处理,能较好地预防白蚁侵害。

六、考核验收:效果的考核是客户最关心的重要工作,也是衡量服务质量的重要

标志。因此,本投标项目效果的考核工作将邀请客户派人参加,一方面体现公司服务的诚信度,另一方面也体现考核工作的真实性。考核的方法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考核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考核的结果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客户及各级主管部门认可。

8.1:鼠密度的考核

依照目前国家对灭鼠考核的方法主要有鼠迹法、粉板法两种。由于灭鼠工作是一项缓效性的工作。每次灭鼠后,需经过几天以后才能明显见到死鼠,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因此,我司在实施灭鼠工作开始前将对灭鼠工作的缓效性向客户进行细致的解释,以免造成客户对灭鼠工作效果的误解。

8.2:卫生害虫密度的考核

卫生虫害的防治,在初次进场或短期(二个月内)虽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仍有可能因季节的变化或周围环境的影响,卫生害虫的密度出现反弹。当出现上述情况的时候,我司将向客户认真耐心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考核时可采用施工前后密度下降幅度的对比来衡量考核的效果,服务时间超过二个月后,害虫防制效果将达到国家考核标准的要求来衡量考核的效果。蚊虫密度考核采用检查室内外小型积水法、蝇虫密度考核采用检查重点单位房间和室内外孳生地、蟑螂密度考核采用检查室内房间蟑迹以及沙井、化粪池成若虫活卵荚。按照国家考核标准,考核结果经双方参与考核人员签名认可,甲、乙双方各保留一份备查。在考核中如遇有不合格的项目,及时组织施工人员返工,直至达到标准为止。

8.2:白蚁密度的考核

所有维护建筑没有白蚁幼虫即没有白蚁巢穴。

八、服务保证措施:

由于“四害”专业工程的施工工作开展视气候、虫害规律等特点而定,我司在每月工程实施前编制施工计划时间表发送给物管公司相关部门,通知施工计划时间。在物管公司相关部门接到施工计划时间表审批同意后,现场施工班组即可对由物管单位所提供的施工区域及时间进行施工。

九、安全、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

我公司在本项目为确保项目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项目管理部各级人员严格遵守项目各项现场管理规章制度。

在项目工程技术服务实施过程中,我司将切实执行福建省“灭四害、白蚁防治”专业工程各项《技术规程》中对专业工程施工的安全措施要求,具体制定以下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1)工程施工过程中,尤其在通风不畅的环境下,施工人员须穿着有袖子 和领扣的工作服,佩带可洗的帽子、防护镜、抗渗长手套及防毒口罩,施工作业过程中禁止吸烟和饮食;

2)在潮湿阴暗的施工环境下施工,须采用36伏低压照明设备采光; 3)配置药液须设专人单独进行,配药时应使用经检测合格的专用量具器械进行 配比;

4)定期检查所有密封垫及断流阀,使用并调整好喷雾设备,使其形成良好的雾滴;不得将施药设备挪作它用,避免污染其它物品;

5)操作时若皮肤沾有药液,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若衣服被药液污染,应立即 更换;

6)施工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施工器械,盛装药物的容器集中处理,配好的而暂时未用的药液加上标签并存放仓库,妥善保管;

7)施工作业完毕或吃饭、喝水、应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干净手、脸、手臂,及时更换衣服。8)在相对密封的空间,不能采用以苯为溶剂的药物进行施工;

9)仓库药物应分类堆放,应设置警示标志,堆放时应离墙离地、保持通风、整 洁有序、物流顺畅。

十、项目组织架构及拟投入项目的人力资源

我司为了配合贵司对施工服务及工程质量的要求,相应配套了一支素质高、人员结构合理的项目管理班子,并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项目部管理人员负责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总体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支援、质量监督、调度安排和安全文明施工的全面管理

十一、合理化建议及其他:

1、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垃圾做到日

产日清;未能做到日产日清的,应建立密封性垃 圾房,对垃圾封存处理;

2、重点部位完善两防设施建设(即防鼠、防蚊设施)

建设;

3、生活垃圾尽量集中式处理,食物残渣不要倒在洗手

间下水道;

6.花卉常见虫害如何防治 篇六

花卉的害虫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刺吸害虫、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和地下害虫等四大类。不同种类的蛀干害虫,防治方法有所不同,下面来看看不同的.虫害如何防治。

(1)刺吸害虫。

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粉虱、介壳虫、蓟马、蝽象等。

这类害虫用针状口器刺吸花卉组织汁液,引起卷叶、虫瘿或是叶片上出现灰黄等色小点或是叶片、枝条枯黄等症状。

防治方法:喷洒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除介壳虫外,其他害虫还可喷洒2.5%溴氰菊酯2500-3000倍液;防治红蜘蛛还可喷洒2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

(2)食叶害虫。

主要有刺蛾、蓑蛾、卷叶蛾、夜蛾、毒蛾、天蛾、舟蛾、枯叶蛾、凤蝶、粉蝶等幼虫及金龟子、象甲、叶蜂等。

这类害虫用咀嚼式口器,取食固体食物,有的将叶片咬得残缺不全,有的卷叶为害,有的把叶子吃光,仅留下粗的叶脉等等。

防治方法:

①人工消灭越冬虫茧或护囊等。

②幼虫初孵期,喷洒90%敌百虫或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1000倍液。

③防治金龟子和叶蜂,还可采用人工捕杀法。

(3)蛀干害虫。

常见为害花木的蛀干害虫主要有天牛、木蠹蛾、吉丁虫、茎蜂等。

这类害虫为害特点是钻蛀花木枝条、茎干内食害,造成孔洞或隧道。

防治方法:不同种类的蛀干害虫,防治方法有所不同,但有其共同的防治方法,即可用钢丝插入虫孔,刺死幼虫或从虫孔处注射80%敌敌畏或40%氧化乐果20—50倍液,注射后立即用粘泥将虫孔密封毒杀幼虫;防治天牛还可用人工捕杀成虫;防治木蠹蛾中用灯光诱杀成蛾;防治吉丁虫还可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于清晨人工摇枝捕杀等。

(4)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是指在土中为害花根部或近土表主茎的害虫。

常见的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大蟋蟀、地蛆等。

这类害虫的生活特点是多潜伏在土中,不易发现,同时为害盛期多集中在春、秋两季。

防治方法:

①苗床要适当深耕,清除杂草,并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②毒谷毒杀,将谷子煮成半熟,晾成半干,拌上50%辛硫磷乳剂,用药量为谷子重量的0.1%~0.2%,充分混匀后施入土中,可防治蛄蝼、蛴螬、金针虫等。

③毒饵诱杀,用50克90%晶体敌百虫加5千克饵料(鲜草或炒香的饼肥等)拌匀制成毒饵,于傍晚施寄主花卉根际附近,即可诱杀蝼蛄、地老虎等。

7.葡萄主要虫害的防治 篇七

防治

一、葡萄透翅蛾

1. 危害症状

葡萄透翅蛾是葡萄的主要害虫之一, 以幼虫蛀食葡萄为害。幼虫主要为害嫩梢顶端, 幼嫩叶柄、卷须、花穗梗等。枝蔓受害后, 肿胀变粗, 有灰褐色湿润虫粪排泄于近圆形的蛀孔处, 其上的叶片发黄, 果实脱落, 被蛀食的茎蔓易折断枯死。该虫1年发生1代, 以老熟幼虫在葡萄枝蔓内越冬, 第二年4~5月化蛹, 6~7月成虫羽化, 在当年新梢上或嫩茎上产卵, 幼虫孵化多从叶柄茎部蛀入, 在茎内形成长形孔道, 被害枝枯死。7~8月形成为害高峰。

2. 防治方法

(1) 剪除虫枝结合冬季修剪, 将被害枝蔓剪除, 以消灭越冬幼虫, 剪下的枝蔓在成虫羽化前必须处理完。生长季节经常检查嫩枝, 发现有虫粪或枯枝应及时剪掉。也可用铁丝从蛀孔处刺入, 杀死蛀道内的幼虫, 再填入药棉。或在虫孔处注入50%敌敌畏500倍液, 或50%甲胺磷400倍液, 然后用黄泥堵住洞孔。

(2) 药剂防治在成虫期和幼虫孵化盛期, 喷50%杀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25%杀灭菊酯2 000倍液, 或25%敌杀死2 000~2 500倍液、或25%吡虫啉1 000~1 500倍液等杀灭成虫和初孵幼虫。

(3) 灯光诱杀葡萄园安置黑光灯可诱杀葡萄透翅蛾、葡萄天蛾及吸食浆果的夜蛾科成虫。

二、葡萄天蛾

1. 危害症状葡萄天蛾主要以幼虫

危害叶片, 低龄幼虫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 幼虫稍大以后可将叶片吃光, 仅残留叶脉或叶柄。该虫1年发生1~2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 第二年6~7月出现越冬代成虫, 8~9月为幼虫危害期, 9月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夜间活动, 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背或新梢上。幼虫白天静伏, 夜间取食为害。

2. 防治方法

(1) 捕捉幼虫葡萄天蛾多零星发生, 并且树下有大量虫粪, 很容易发现, 可随即捕捉杀死幼虫。

(2) 人工挖蛹结合防寒或秋施基肥挖除越冬蛹并将其消灭。

(3) 诱杀成虫利用灯光诱杀成虫。

(4) 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期喷施2.5%敌杀死乳油2 000~3 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3 000倍液、2.5%功夫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10%顺式氯氰菊酯乳油4 000~6 000倍液等。

(5) 病毒治虫葡萄天蛾幼虫易因感染病毒而死亡, 可从田间取回感染病毒病的死虫子, 研碎后配2 000倍液喷雾防治。

三、葡萄二星叶蝉

1. 危害症状

葡萄二星叶蝉又叫二点浮尘子, 主要以成虫、若虫聚集在叶背面刺吸汁液, 使叶片先出现淡绿的白色小斑, 严重时全叶淡绿苍白, 早期落叶。葡萄二星叶蝉1年发生3代, 以成虫在葡萄园附近石缝杂草和落叶下越冬。第二年春季葡萄发芽前, 越冬幼虫先在桃、梨等寄主嫩叶上吸食, 葡萄展叶后又转到葡萄上危害。5月下旬出现一代若虫, 6月份是第一代成虫发生期, 8月中旬是第二代成虫发生盛期, 9~10月是第三代成虫发生盛期, 故葡萄整个生长季节都受其危害。

2. 防治方法

(1) 加强管理秋冬季节清除葡萄园的落叶和杂草, 减少越冬虫源。生长季节, 注意整枝打杈, 使枝叶分布均匀, 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 铲除杂草, 减少危害。

(2) 适期喷药第一代若虫发生期可喷2.5%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液、2.5%功夫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4 000~6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连喷2次, 间隔7~10天。在成虫发生初期, 可喷施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3 000倍液防治。

四、葡萄瘿螨

1. 危害症状

葡萄瘿螨以成螨在芽鳞或被害叶内越冬, 以成螨和幼螨在叶背面危害, 严重时也危害嫩梢、嫩果、卷须和花梗, 被害叶背产生白色不规则病斑, 扩大后叶面隆起, 叶背形成毛毡状, 故又称毛毡病, 毛毡由灰白色渐变为黑褐色, 严重时叶片皱缩、变硬, 表面凸凹不平。

2. 防治方法

(1) 选用无病害苗木毛毡病可随苗木或插条进行传播, 不要从病区引进苗木, 如要引进苗木应进行消毒, 把苗木或接穗放入30~40℃温水中预浸5~7分钟, 然后再移入50℃热水中浸5~7分钟, 可杀死潜伏的害螨。

(2) 清园秋冬季清扫果园, 剥除老树皮。生长季节及时除掉受害枝和受害叶片, 进行深埋或烧毁。

(3) 药剂防治春季发芽前, 可用波美3度石硫合剂、20%灭扫利2 000倍液、20%螨死净胶悬剂2 000倍液进行喷药保护。生长季节喷1%阿维菌素乳油5 000倍液、2.5%敌杀死2 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1 500倍液等进行防治。

8.桉树病虫害防治 篇八

【关键词】桉树;病虫害;分析研究

0.引言

任何植物受气象的影响都非常大,桉树也不例外,它会受到温度、光照、肥料以及湿度、雨水等的制约。同样各种虫害及病害都会有它出现的规律,而作为病虫害的发育和出现也与温度、光照、肥料以及湿度、雨水等自然条件密切相连,在温度和湿度都较为适宜的情况下,其病虫害发育较快,同样当自然条件不适宜时,那么病虫的发育就会减慢甚至是死亡。作为桉树病虫害等的防治工作,必须从源头出发,分析发病的原因。再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桉树病虫害以及它的危害情况下,重点分析了桉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桉树病虫害和危害状况

研究显示,桉树主要有以下几种疾病:桉青枯病,它为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是破坏植物的输导组织造成植物失水萎蔫死亡。解剖其病株根部,可见木质部黑褐色、水渍状,且有臭味。病根横切面常见有乳白色至淡褐色菌脓溢出。此病是由寄生在土壤中的青枯菌经伤口侵入植物的根而引发的,一般发病高峰期在每年的5~9月。造林前用于种植花生、辣椒、茄子、番茄、烟草等农作物的林地发病重。扦插苗比实生苗严重。桉焦枯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造成大量落叶,严重时也会引起植株死亡。该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幼林,常造成植物的叶片焦枯脱落,影响桉树的生长。每年的6~9月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高峰期。桉叶枯病。又称叶尖枯,主要的危害对象是叶片,在一定程度上说可能会引发桉树叶子的枯萎。幼苗、幼树受害时常全树叶枯,严重时整株枯死。常见的易感病树种有隆缘桉、大叶桉等。白蚁:危害桉树的白蚁主要有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土垅大白蚁、家白蚁等。它们白天躲在地下蚁巢内,晚上出来活动,主要危害新造林地的苗木和幼树,严重时,一片刚种下的新造林地,一夜之间,70%~80%的苗木被咬断啃吃,破坏力相当大。尺蠖:又称“量步虫”、“躬背虫”,是一种吃叶性害虫。危害桉树的尺蠖种类非常繁多,其中较为普通的是油桐尺蠖,如果发生情况严重,往往可以直接把整片桉树林所有叶子都吃光。

2.桉树病虫害的防治

对桉树的重要病虫害实行综合治理。在掌握病害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侵染循环及桉树种类、树龄、生理状况和抗性、立地条件等基础上,对病害进行综合治理。关于防治青枯病,可采取:首先,选育抗病品种或品系,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其次,严格进行苗木检疫、杜绝带菌苗出圃;再次,选好苗圃地,在插前做好土壤消毒。严禁采用种植辣椒、番茄、茄子、花生等发生过青枯病的土地作为苗圃地。营养杯也应采用新黄泥和高温腐熟过的肥料作营养基质;另外,不论是苗圃地还是林地,对已染病的植株应尽早消除并烧毁,以免病菌传播。病坑可用生石灰或农用链霉素浇灌翻晒,以杀死宿存在土壤中的细菌,且不要马上补植;最后,加强林地管理,从营林措施上控制病害的发生,如在低洼积水处开沟排水,合理施肥、间种等。

焦枯病的防治则着重采取营林技术措施,严格做好造林苗木检疫,种植不宜过密,低洼积水林地及时排水;发病林地及时清除病枝落叶,并集中烧毁。药剂防治可用1%波尔多液或0.2%高锰酸钾液喷洒。

白蚁的防治:首先可以呋喃丹用水浸泡48小时后,在苗木上山造林时,用呋喃丹浸泡药液淋灌苗根,防止白蚁啃吃;其次可以挖蚁巢灭蚁。随地面蚁路、蚁巢跟踪挖除主蚁巢;再次可以诱杀。用白蚁喜食的桉树皮、甘蔗渣、松木将其诱杀。还可用灯光诱杀有翅成虫;最后可以实施施放白蚁药进行防治。

尺蠖的防治方法:首先可以采用结合冬季抚育,消灭越冬蛹;也可以采用用灯诱杀成虫;外不得已的时候可以用90%敌百虫、30%二溴磷1000-2000倍液喷杀幼虫,或用菊酯粉剂喷杀幼虫。此外,尺蠖的大发生后期,常有病毒的流行,若在调查时发现有病毒大量流行时,可以不用防治。因为病毒的流行是对尺蠖的很好控制。

3.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措施

此病是维管束病害,该病的病菌能够直接破坏桉树的输导组织,引发整棵桉树的死亡。主要是害苗木以及3年生以内的一些年龄不大的树。严重的情况下,该病的死亡率能够达到100%,在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均有分布。主要是以急性型症状和慢性型症状存在。所谓的急性型症状并非很复杂,它主要是因为发病的树或者叶片由于急剧失水而导致萎蔫。茎木质位置会成为黑褐色,在枝干表面或者周边可能会出现褐色或者黑褐色条斑,根部会出现有腐烂的现象,皮层也会脱落,最终直接导致木质部以及髓部坏死,坏死的根部会出现有水浸臭味。将根部茎横切,不久切面就有白色至淡黄褐色细菌溢出。这种类型的病害从发病到整株死亡只需一个星期到三个星期。而慢性型症状就是植株发育不良,较矮小,下部的叶片会便成为紫红色,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其色泽也会逐渐加深,同时有着向上发展的趋势,最终导致桉树的叶片不断凋零。一些枝条以及侧枝自身会出现有不规则的转褐色坏死,严重时整株都会死亡。改类型不管是从哪个方面,尤其是病害从发病至死亡一般最少需要3个月。需要注意的是,它的病源主要是青枯假单胞杆菌。

对于桉树青枯病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防止方法:方法一,加强检疫,控制病苗的入境,严格禁止病苗进入桉树中。方法二,选育抗病口系:应自繁自育,千万不能只是盲目的引进一些外地的品种。方法三,选择好苗辅地。方法四,加强管理,及时清除一些本身存在隐患的桉树:发现零星病株要及时田连根挖除和烧毁,并用石灰消毒土壤。桉苗虫害:危害桉苗的害虫主要有白蚁、蟋蟀、小地老虎、金龟子和蝼骷等。危害桉苗的白蚁主要有: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土白蚁两种。小地老虎、金龟子和蝼骷等参阅松苗病虫害。

桉扦插苗腐烂病:使用桉萌条扦插培育的苗木,造林林相整齐,生长迅速,已成为近年发展桉树生产一项重要技术。但由于插条切口处形成的伤口,给习居土壤的病原微生物得以乘虚而入,侵染为害。在高温季节扦插苗发病率高达30~50%,造成很大的损失。目前研究显示该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对其实施扦插前苗床土壤处理,每平方米用30%土菌清水剂3~6毫升兑水喷灌消毒;或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2~3克稀释3000倍浇灌。同时也可以实施插条消毒,在扦插前用27%高脂膜2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浸渍1分钟。另外,发病期间交替喷淋高脂膜200倍液+杀毒矾600倍液+链霉素400单位;或70%土菌清2000~3000倍液。

4.结语

桉青枯病,它为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是破坏植物的输导组织造成植物失水萎蔫死亡。桉树的发病原理较为复杂,同时疾病种类也较多。本文选取了一些主要的疾病进行研究,并对桉树病虫害的防止措施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案,希望本研究对桉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咏槐,黄焕华.我国桉树主要病虫害现状及控制策略初探[J].广东林业科技,2009(01).

[2]李贵玉.广西桉树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策略[J].广西林业科学,2008(04).

上一篇:重大活动请示备案下一篇:重庆省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考试试题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