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查对制度

2024-09-27

门诊查对制度(共11篇)

1.门诊查对制度 篇一

医疗核心制度:查对制度试题姓名:

(一)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对、、、、、、。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和,如不符合要求,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

5.输血时要严格制度(见护理核心制度——

六、查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二)手术室

1.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

2.手术前,必须查对、、、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4.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送检。

(三)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

2.发药时,查对、、、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是否超过;查对、,并交代及。

(五)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要查对、、、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标本和。

3.检验时,查对、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查对、。

5.发报告时,查对、。

(七)放射线科

1.检查时,查对、、、、片号、、。

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时间、角度、剂量。

3.发报告时,查对、。

(八)理疗科及针灸室

1.各种治疗时,查对、病房、、、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并查、量、。

3.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异常。

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和,取针时,检查和有无。

(九)特检科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

1.检查时,查对、、、、目的。

2.诊断时,查对、、、。

3.发报告时查对、。

2.门诊查对制度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 月我院采用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中查对制度后在门诊开展护理评估后的10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51例, 女49例, 年龄37.2 岁 ±4.6 岁。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未开展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中查对制度时在门诊就诊的病人10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52例, 女48例, 年龄38.6岁 ±7.9岁。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70 岁;② 思维正常, 无精神疾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此次观察。排除标准:①疾病疼痛较为严重, 影响病人情绪变化者;②严重系统性疾病需要转诊住院治疗者;③病人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所有病人意识清楚, 能够进行正常的交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指标采用病人满意度量表及安全性指标评价对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中查对制度前后进行对比分析。

1.2.2 实施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门诊护理方法, 对血管位置、输液方式、穿刺后护理等进行常规输液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之前的门诊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注重以下服务质量:①严格进行“三查七对”, 做到操作前、操作中及操作后的检查, 将病人的床号、姓名等一一应答确定无误后再进行操作, 门诊手术室所有手术均是预约手术, 局部浸润麻醉, 手术后观察20 min无任何不适即可离开, 不用住院。护理任务主要是手术预约, 手术器械、物品的准备, 术中用物的及时供应, 手术安全核查, 术前、术中、术后病人的病情观察, 术后病理标本的收集及注意事项的交代。②严格检查药品, 做到“三查、四看、二熟悉”, 其中三查就是查看输液前、加药前和更换液体前的检查, 四看就是看药品的有效期、外包装有无损坏、冰盖有无松动、输液的液体有无沉淀及杂质等, 二熟悉就是熟悉药品的给药途径及配伍禁忌。③按照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进行护理培训。④对病人要有耐心和爱心,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得到病人的支持和配合。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虽小, 但病人依然会出现术前恐惧、焦虑等反应, 大多数病人在疾病初期还易被误诊为神经系统或者胃肠系统疾病, 就诊后应当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治疗, 安慰病人情绪, 以免过度愤怒、悲伤情绪导致眼压控制不良, 得到病人支持配合, 局部麻醉手术病人始终处于清醒状态, 因此需要病人较好的配合。巡回护士应当在术前、术后及手术过程中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相关事项, 取得病人的信任, 缓解病人的情绪。⑤加强查对工作的培训, 向护理人员说明查对制度培训的目的及意义, 激励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护理骨干进行重点培训, 以利于更好地指导科室其他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定期考核, 以检查护理人员对输液治疗中查对流程等掌握的情况。⑥加强质量控制, 对查对流程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 认真抓落实, 建立健全监控体制, 考核评价, 定期检查, 征求病人及医生的意见,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以提高查对流程的效果, 消除风险隐患。⑦术前宣教, 在手术前向病人讲解手术的治疗方法, 讲解手术目的, 鼓励病人主动积极配合手术, 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进行术前的器械和药品查对。⑧术中配合, 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给病人介绍相关信息, 让病人在手术中进行体位等方面的配合, 并做好术中药品使用前的查对, 配合医生做好无菌台的手术操作, 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配置充足的术中所需物品。⑨术后指导, 护送病人回观察室, 介绍康复的注意事项,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指导病人术后的饮食起居, 再次将使用器械和液体进行使用后核查。

1.2.3 疗效标准对应用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中查对制度前后的病人满意度问卷进行评价, 问卷经相关专家审定效度合理信度可靠。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病人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 其中满意度采用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项指标。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所有病人均很好配合完成调查。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疗机构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医疗质量, 要做到硬件软件上的同步提高, 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作为医院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8,9]。门诊护理起到了窗口性的作用, 门诊的病人流动性大, 护理工作内容大, 护理压力大, 也是纠纷容易发生的地方, 门诊作为一个医患关系的重要纽带, 病人就诊时对医院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10,11,12]。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是门诊护理中的常见的操作, 随着对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 保证护理质量, 预防医护差错显得尤为关键, 因此我院不断完善和建立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管理的规范, 包括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流程和预防处理工作, 对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的差错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3,14,15,16]。通过近年来评估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发生的原因找到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强化查对的操作流程, 提高了查对的效果, 减少了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的差错, 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优化的护理管理办法, 通过全面、系统的管理, 建立良好的护理服务模式, 充分考虑病人的心理、社会、病情等综合需求, 制定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个体化干预措施, 改善病人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本研究通过对应用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中查对制度前后的病人满意度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 应用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中查对制度的方法后, 安全性有了一定的提高。自从应用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中查对制度方法以后, 我院门诊就诊的投诉护士现象明显减少, 从一定程度上对护士的操作规范化知识的要求也提高了, 所以定期对护理工作的培训也非常必要[17]。我们加大了对门诊护士的专业化培训力度, 定期进行业务培训, 传授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在提高门诊护理水平的同时, 也明显提高了护士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 促使护理工作趋向于专业化和规范化[18]。

3.查对制度 篇三

一、处理医嘱、转抄服药卡、注射卡、护理单等时,必须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执行医嘱时应注明时间并签字。医嘱要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参加并签名。每次查对后进行登记,参与查对者签名。

二、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三、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二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开医嘱(不超过6小时)。

四、输血:取血时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

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在确定无误后方可取回,输血前由两人按上述项目复查一遍。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12—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将血袋上的条形码粘贴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入病历保存。

五、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瓶标签上的药名、失效期、批号和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摆药后须经两人查对后再执行。

六、抽取各种血标本在注入容器前,应再次查对标签上的各项内容,确保无误。

七、手术查对制度

1、六查十二对:

六查:(1)到病房接患者时查(2)患者入手术间时查(3)麻醉前查(4)消毒皮肤前查(5)开刀时查(6)关闭体腔前后查。

十二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物品药品、药物过敏史及无特殊感染、手术所用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数量是否符合。

2、手术取下标本,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无误后方可与病理检验单一并送检。

3、手术标本送检过程中各环节严格交接查对,并双方签字。

八、供应室查对制度

1、回收器械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初步处理情况,器物完好程度。

2、清洗消毒时:查对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及配制浓度;浸泡消毒时间、酶洗前残余消毒液是否冲洗干净。

3、包装时:查对器械敷料的名称、数量、质量、湿度。

4、灭菌前:查对器械敷料包装规格是否符合要求,装放方法是否正确;灭菌器各种仪表、程序控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灭菌后:查试验包化学指示卡是否变色、有无湿包。植入器械是否每次灭菌时进行生物学监测。

6、发放各类灭菌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外观质量、灭菌标识等。

7、随时查供应室备用的各种诊疗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8、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要查对批批检验报告单,并进行抽样检查。

4.查对制度 篇四

(一)基本要求

1、护士在执行任何一项护理、治疗工作时都必须思想集中,全神贯注,认真执行操作规范和查对制度。

2、执行任何操作、治疗都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即操作前、中、后各查对一次。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有效期,并注意用药前的过敏史、配伍禁忌和用药的反应。

3、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有否变质、混浊、沉淀、絮状物等,查看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二)医嘱查对制度

1、凡用于患者的各类药品、各类检查和操作项目,医师均应下达医嘱。护士转录医嘱必须准确、及时。

2、护士对可疑医嘱应与医生核对后再执行。在紧急抢救患者时,护士可执行口头医嘱,但必须复述,无误后执行,并保留所用安瓿,经2人核对后弃之。事后督促医师及时、据实补开医嘱并签名。

3、医嘱必须及时处理、核对并签署全名。护士交接班时应检查医嘱是否处理完毕,值班期间随时查看有无新开医嘱。医嘱转录整理后,须另一护士查对。

4、当日医嘱应执行三班查对制度并由查对者签名。即:主班查对日间全部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大夜班查对小夜班所有长期及临时医嘱;主班查对大夜班所有长期及临时医嘱,每周进行一次全病区所有已执行的长期医嘱的总核对。

5、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必须复述一遍,经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抢救用药的安瓿,经两人核对后在弃之。抢救结束后应补开抢救医嘱,由执行者签时间、签全名。

6、紧急医嘱应在15min内执行,要求先执行、后签署姓名和执行时间。凡需下班执行的临时医嘱,应交待清楚,并做好记录。

(三)口服给药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2、用药前应检查药品质量、有效期和批号,做到三不用:不用标签不清或无标签药物;不用变色、混浊、沉淀药物;不用可疑(剂量、药名不清)药物。

3、药物摆放后必须2人核对(即摆放者、发放者各自核对),无误后方可发给患者。

4、发药时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及用法。

5、正确指导患者服药,如饭前药、饭后药、餐中药、服药顺序及注意事项。特殊药物如心律失常药、利尿药、激素、抗菌药等。必须看患者服用。

6、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四)皮下、肌肉注射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认真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3、核对注射单与医嘱的一致性,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4、备齐药品再次核对安瓿上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批号、安瓿有无裂痕,药物有无变质、混浊等。

5、到患者床边操作前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

6、同时应用两种以上药物时,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并应先注射刺激性小的药物。

7、选定正确的注射部位和适宜的注射用具。

8、注射后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药名等,密切观察用药物反应。

(五)静脉用药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认真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和操作规程。

3、认真核对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药液质量(药瓶有无裂痕,药物有无混浊、絮状物等)。

4、加药液前后必须按操作规程再次核对、检查。

5、为患者实施前后再次核对。

6、应用特殊药物使用医院统一标示,如硝酸甘油等应在输液上悬挂特殊药物标示。

7、抗菌素应现配现用。

8、输注化疗药物前应用生理盐水引导,注射后用生理盐水冲洗。

(六)输血查对

1、提血时必须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七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七对”即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交配试验结果、供血者姓名、编号、血型及交配结果、采血日期、有效期。确认正确无误,在交叉配血试验单上有核对者签名后领回病房。

2、输血时必须按照“三查”“十对”的标准,由二名护士(或护士和值班医生)再次到床边核对,并同时在交叉配血试验单上和医嘱单上以“核对者/执行者”的格式签时间、签全名。

十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袋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剂量、有效期、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献血者和受血者).七注意:①、血制品从库中取出后30min内输入。

②、不能加温和剧烈摇晃。

③、输血前后均应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④、输血开始,应缓慢滴入,观察患者5--15min无异常方离开。

⑤、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听取患者主诉。

⑥、两袋血之间一定要输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防止交叉反应等。⑦、输血完毕,输血袋送血库。

(七)手术查对

1、接手术病人时,应认真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2、手术前仔细查对病人的姓名、性别、诊断、手术部位。

3、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术前与缝合前应清点纱布、纱垫、纱球、器械、针和线轴数等,术毕在清点复核一次。

4、手术取的标本,应及时登记,并查对科室、姓名、部位和标本名称。

5.医嘱查对制度 篇五

1、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夜班查全天,每周大查对2次,包括电脑医嘱、各类执行卡,各种标识(饮食、护理就级别、过敏、隔离等)。各科设有医嘱查对登记本,每次查对后应在医嘱查对记录上及时记录日期、时间、姓名和查对 结果。

2、医嘱递交后,由办公室班护士校对、转抄,交给责任护士执行。

3、办公室班护士在转抄医嘱时,要认真审查医嘱,发现有疑问和错误医嘱时要及时与开医嘱医生商量、纠正,避免执行错误医嘱。如果发生争议,必须报告主任和护士长,主任和护士长认定后执行。

4、各项医嘱处理后,应有查对人签名。护士在执行各项医嘱前,必须经第二人查对后方可执行。

5、执行医嘱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备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6、麻醉药品等特殊用药,开医嘱医生必须是具有资质的医生,否则不准执行,麻醉药使用后要保留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醉药品管理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全名。

7、药物准备后,应有第2人核对,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清点和使用药品时,要检查药品标签、批号和失效期,检查瓶盖及药瓶有无松动与裂痕,安瓿有无裂痕,药物有无变色与沉淀,任何一项不合标准,均不得使用。

8、输血前要经两人查对(查对输血成分、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溶血现象、血袋有无泄漏、输血量、供血者与受血者的姓名与血型、交差配血结果等),并在医嘱单、输血单上两人签名,输血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血液输完后保留血袋(病房保存2小时后交输血科再保存24小时备查)。

9、过敏药物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用药史,并查对皮试结果。无误后,方可执行。

医嘱查对制度相关处置流程

护士转抄及录入医嘱必须认真核对,确保准确无误,转抄者签名必须签名清晰

→认真仔细核对医生录入的电子医嘱(包括药品、剂量、浓度、时间、给药方法)

→分不同内容对电子医嘱进行处置(口服药、静脉给药)→核对并打印单床口服给药单及输液执行单,交责任护士进行处理 →文字或电子医嘱都必须查对(白班、中班、夜班)

6.门诊查对制度 篇六

1 研究方法与步骤

1.1 研究方法

本课题参考Adevis 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和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标准,运用文献回顾法、德尔菲(Delphi)法、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三级医院查对制度执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2 研究步骤

1.2.1 拟定评价标准草案。

采用文献回顾法,利用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Internet网络、Pub Med、Medline等检索工具,检索并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初步构建评价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

1.2.2 预调查。

选取本院8名专家进行预调查,其研究领域分别为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医学统计学,平均年龄(43.4±7.8)岁,平均工作年限(21.3±4.1)年,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预调查的目的是完善专家咨询表的内容和设计,使其符合医学要求并便于数理统计。

1.2.3 三轮德尔菲专家咨询。

(1)专家的确定。Delphi法是一种对意见和价值进行判断的工作,因而选择专家是Delphi法成败的关键[9],咨询专家的数量一般以15~50人为宜[10]。本研究经过课题组的集体评议,采用目的抽样法从浙江省12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选取40名专家作为被咨询专家。专家的入选标准为:①大专以上学历;②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③15年以上护理专业领域工作经验;④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或护理教育工作;⑤配合度高、愿意参与本研究。本课题选择的专家平均年龄(45.1±5.9)岁,平均工作年限(25.9±5.2)年,本科及以上学历35人(85.4%),高级职称40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7人(67.5%)、主任护师13人(32.5%)。(2)专家咨询表的设计。咨询问卷采用科学性、方向性、整体性、独立性、可行性为拟定指标的原则[11,12],由3部分组成。①填表说明。主要向专家简要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并分别对Delphi法、AHP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②主体内容。第一、二轮专家咨询表由一、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表构成,每项指标先请专家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判断,然后采用Linker5级计分法,请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按照“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很不重要”(1分)对每项指标进行选择,最后设开放性问题,请专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和表中未提及内容的意见和建议。第三轮专家咨询表的主体部分由专家一级指标判断矩阵表和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表构成;③专家基本信息。由专家的姓名、年龄、学历、工龄、从事护理专业领域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工作单位及工作领域9个方面组成,并设置专家熟悉程度、判断依据等。(3)Delphi法的实施。问卷均由专人通过E-mail或邮寄的方式发送和回收,每轮咨询要求专家在10日内回复。课题组成员对上一轮专家咨询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后,将专家的反馈意见和下一轮咨询表发送给专家。如果专家意见不一致或有疑问,课题组成员将以电话垂询的方式,与其就相关内容进行沟通,深入了解专家评判时的思想,当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时调查结束。指标的筛选以同时满足重要性赋值均数>3.0,满分率>0.1,变异系数<0.25三项指标为标准[11],同时结合专家意见,经课题组成员集体评议,最终确定评价标准体系。(4)层次分析法确立权重。第三轮专家咨询表采用AHP法确定评价体系中一级指标权重,利用专家重要性赋值的平均分配法确定二、三级指标权重[12]。(5)数据的整理分析。采用一般性统计描述对咨询专家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运用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协调程度、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等指标,对专家的可靠性和代表性进行检验,应用AHP确定指标的权重。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和AHP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专家的积极性

专家的积极性系数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表示。一般认为,有效回收率达到70%以上即为一次较好的调查[13]。本课题三轮专家咨询表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7.0%、77.5%和93.5%,共有30名(75%)专家提出近百条修改意见,说明专家对本研究的积极性较高。

2.2 专家的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Cr表示,其计算公式为:Cr=(Ca+Cs)/2,即专家对各项指标判断系数Ca和专家对问题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平均数。本次三轮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0、0.90、0.85,均超过0.8,说明参与本课题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

2.3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用指标的满分率、重要性赋值均数和变异系数表示。满分率、均数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变异系数越大,表明离散程度越高。本研究显示,第一轮调查指标的满分率为15%~98%、重要性赋值均数为3.46~5.00、变异系数为0.03~0.48;第二、三轮上述指标的满分率分别为20%~98%、23%~100%,重要性赋值均数分别为3.52~4.96、3.73~5.00,变异系数分别为0.04~0.31、0~0.20,由此可见,专家的意见较集中且逐步趋向一致。

2.4 专家的协调程度

协调程度是指全部专家对所有指标给出的评价意见是否存在较大分歧,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协调系数W反映。变异系数越小,协调系数越大,表示专家协调程度越好。本次三轮调查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7、0.25、0.37(见表1),经肯德尔协调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专家意见协调性好,以此结果确定各级指标合理。

2.5 三级综合医院查对制度执行效果评价标准体系

根据三轮专家咨询,最后确定的查对制度执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64项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内容见表2。

3 讨论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详尽、简单具体、实用性强

本研究以Adevis 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和JCI标准为指导,科学、全面地构建了查对制度执行效果评价指标。一级指标由“护理结构质量”、“护理过程质量”、“护理结果质量”三部分组成。在护理结构质量指标方面,制度内容明确具体,突出了制度管理的可操作性。优化了护理人力配备指标,不仅重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数量,而且将护理人员的能级结构,即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护士占护理人员总数的比例也纳入考量。同时,鼓励三级医院优化系统管理,如引进电子病历系统、EDA系统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降低查对错误的发生率。在护理过程质量指标方面,设立医嘱、给药、输血、饮食、手术、检验标本采集查对6项二级指标,较全面地覆盖了查对制度在临床护理操作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为了避免指标过于笼统,每一项二级指标都紧紧围绕护理工作流程的内容来设立详尽具体的三级指标,方便对其评价,实用性强。在护理结果质量方面,现行的评价标准很多主观性太强,如指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怎样才叫抢救成功?这需要依靠检查者的主观判断。由于造成“护理事件”、“投诉”等的影响因素又很多,因此,为避免操作者在评价时凭借主观判断,本课题在指标的设置上,特意强调了“因查对失误引起”、“查对错误控制率”等,限定了指标的评价范围,排除了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提高了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

备注:三查十二对:①三查: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②十二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科别、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试验结果、供血者血卡号、血袋号、血液种类、血量、有效期。

3.2 评价指标体系突出护理过程质量指标,权重设置合理

护理过程质量评价反映全部护理工作和护理行为的过程活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14],然而现行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突出了终末检查,忽视了过程环节质量的控制[15]。本课题护理结构、过程、结果质量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0、0.70、0.20,护理过程质量的权重比例最大,可见,随着我国护理事业地迅速发展,护理人员的能级结构得到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已经意识到现行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存在“轻过程重结果”的问题,因此,在设置指标权重时纠正了以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重视终末质量而忽视环节质量的弊端,权重设置合理。

3.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意义重大

科学的护理质量标准是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持续改善护理质量的先决条件。只有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在护理质量检查时才能有据可依,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查找原因,持续改进[12]。构建三级综合医院查对制度执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填补了我国目前尚缺乏一套统一的查对质量考核评价标准的空白,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同时,由于以往的评价指标不统一,使医院间的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从而严重挫伤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通过设计统一、科学的评价指标,能够及时暴露问题,校正不公平因素,有效地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查对制度执行效果的持续改进,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7.产房查对制度 篇七

产房查对制度

1.产妇分娩后,助产士将新生儿给母亲辨认性别。

2.助产士写好新生儿手圈,包括床号、姓名、出生时间、经产妇辨认无误后系在新生儿手腕上。

3.助产士在新生儿病历上盖上新生儿脚印和母亲手指印,在婴儿包被外别上鉴别牌,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体重、分娩方式。

4.助产士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查对制度,交待产妇分娩情况、新生儿出生情况,并共同查看新生儿鉴别牌、手圈带、性别及一般情况。5.给新生儿注射、用药时除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查对原则外,还必须查对新生儿胸牌(母亲床号、姓名、新生儿性别、出生日期、时间、体重)、手腕标识(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性别)、两处查对无误后方可实施操作。

6.新生儿沐浴、抚触后回病房时,须核对母亲床头卡,新生儿胸牌,手腕标识上的床号、母亲姓名。母婴核对无误后再入母婴同室。7.在母婴同室内新生儿更衣时或母婴出院更衣时,须核对新生儿床头卡、胸牌中的母亲床号与姓名,新生儿性别与手腕标识上的内容,核对无误后方可出院。

8.查对制度 篇八

一、医嘱查对制度

开具医嘱、处方或者各种申请单、治疗单、手术单等医疗文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以及相关信息资料,加以核实。

(一)处理医嘱时,应查对医嘱是否符合书写规范,并在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二)各班应查对医嘱。输入电脑或处理医嘱者、查对者均需签全名,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并有记录(尚未取消医嘱本的,每班查对新医嘱,每周总查对一次)。

(三)对有疑问的医嘱,应查清后执行。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一)服药、注射、输液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指备药前查、备药中查、备药后查;八对指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及质量和有效期。

(二)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失效。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三)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四)凡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在试验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试验结果应由执行者和复查者双签名。阴性者方可使用。

(五)发药和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核对无误后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一)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1、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病人所佩带的腕带、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号、住院号及原始血型。

2、抽血(交叉)后须在试管上贴条形码,并在医嘱上写上采血者的姓名、采血时间,必须有双签名,并由护士亲自送达检验科。

4、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5、抽血时对化验单与病人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责任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化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

(二)输血查对制度

1、输血前病人查对:须有两名医护人员核对病历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病人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2、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震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床号、询问病人姓名,查看病人腕带、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5、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医嘱,病人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献血编号、献血者姓名、产品号、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输完血的血袋,在科室保留24小时后交给检验科。

四、手术室查对制度

1、接病人前,要查对病人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2、手术前,查对病人腕带、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前与缝合前清点纱布、纱布垫、缝针和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

4、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查单送检。

五、药房查对制度

1、配方时,查对处方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姓名、年龄,并交待用法及注意事项。

六、检验科查对制度

l、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床号、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并有验收登记。

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并有结果登记。

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并有记录。

七、放射科查对制度

l、检查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左、右)、位置、目的等。

2、拍照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位置、条件、中心线、时间、角度,确认无误后方可曝光。

3、签发报告时,查对楣栏是否填写完整、科别、病房、姓名、诊断意见。

八、理疗科及针灸科查对制度

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九、供应室查对制度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十、功能诊断科(心电图、超声波等)查对制度 l、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十一、产房查对制度

1、严格核对产妇姓名、新生儿腕带、性别、防止错抱。

2、产妇和新生儿给予治疗和处理,要严格“三查八对”。

3、查产包、手术包、缝合包内灭菌指示剂,以及器械是否完整。

4、凡手术和会阴切开缝合,要在术前、术后清点敷料和器械。

十二、饮食查对制度

l、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核对病员床前饮食卡,查对床号、姓名及饮食种类。

2、发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9.门诊查对制度 篇九

关键词:门急诊输液,查对制度,安全管理,护理

近年来, 安全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正运用在门急诊输液安全中。2007年11月27日, 世界卫生组织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承诺大会在北京召开, 我国正式参加国际患者安全联盟。中国医院协会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先后推出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为了更好地确保患者安全, 最大限度减少医疗风险, 中国医院协会在总结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试点的基础上, 制定了2008~2009年全国医院患者安全目标[1]。我院自09年1月来加强输液室查对制度, 不断改进, 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 现报告如下。

1完善输液查对流程

1.1 号牌发放制度

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 门诊静脉输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采纳, 我院平均每天约接受输液患者220人次, 而输液室一共有70号座椅, 编码分别为1~70, 号码印刷于座椅上方。而经常有患者及其家属抢占座位的事件发生, 我科针对这种情况制作了编码为1~70的圆形编号小牌, 每个号码制作两个小牌, 在接待患者时发给患者, 一个放于患者处, 一个放置于患者药物放置的篓子里。药物配制好之后, 随输液药品一起由输液护士至于患者处进行核对。

1.2 转抄医嘱, 双人查对制度

拿到病历后, 由抄输液单护士转抄医嘱于输液单上, 并标示总瓶数和输液顺序, 同时贴瓶班的护士在旁核对转抄的医嘱是否正确, 转抄好输液单后将贴瓶单和患者的药物一起放于一小篓子里由贴瓶班的护士将输液单贴于正确的大液体上然后通过隔离窗传送至净化室治疗班护士处。

1.3 治疗班配制药液, 再次核对

治疗班拿到贴瓶班护士送到的药品后核对贴的大液体及患者的药品是否正确, 确定无误后配制药液。贴瓶班护士拿到配制好的药液后核对治疗班药液配制是否正确, 无误后消毒插上输液皮条交予输液班护士。

1.4 输液班进行静脉输液操作, 采取患者自答和号码牌核对双向核对

输液班护士拿到药液后根据篓子里的号码牌推治疗车于患者处, 询问患者姓名, 让患者自己说出姓名参与核对, 而不是护士说出姓名让患者回答是与不是, 并核对患者手中的号码牌与娄子里的是否一致, 无误后将两个号码牌一起挂于输液架上进行静脉输液操作, 输液结束后回收号码牌以备后面的患者使用。

1.5 巡回护士更换输液药物时再次核对

巡回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 在换取下一瓶输液药物时再次询问患者姓名, 并检查输液单上的输液顺序是否一致。

2效果

实施输液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是建立安全质管理的前提, 是确保正确的输液患者的关键。我科自实施输液安全流程以来, 未发生过因查对原因导致的输液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 提高了输液患者安全系数, 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体会

从转抄医嘱到贴输液单到配制药液到静脉穿刺到巡回换药液, 每一步都有两人查对, 同时下一个流程的操作者都会对上一个操作者的进行再次核对, 以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其中输液号码牌的使用减少了一些患者随意变换位置的隐患, 同时采取患者回答式核对让患者自行参与核对, 减少一些老年患者听不清楚随意应答的而产生的差错。

参考文献

10.护理查对制度 篇十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要双人查对后方可执行。

2、建立医嘱查对记录本,要注明查对时间,记录查对床号及所发现的问题并签名。

3、医嘱应做到当班医嘱当班查对并签名。

4、医嘱查对每班必须查所有病人医嘱,做到先查有无执行遗漏,再查有无内容违规。

5、抢救的口头医嘱执行时,护士必须复诵一遍,待医师认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完后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弃去。

6、医生整理医嘱单后必须经第二人查对后方可执行。

7、科室每周全面查对医嘱一次,护士长参加并签名。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2、发药或注射时,当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后方可执行。

3、严格双人查对。

4、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询问病人姓名、床号,与床牌及腕带核对。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5、易致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麻醉、限剧药时要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口服药查对制度

1、取药时核对:检查药品质量,剂量、名称是否符合(本病区未曾用过的药物取回说明书,了解药物注意事项)。检查药品有效期、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如有上述情况或标签不清不得使用。

2、口服给药前查对(两人核对):

⑴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⑵ 核对完毕在服药单上划本签名。

⑶ 对有疑问的药物作出标记,询问清楚后才执行。

3、口服给药时查对:

⑴ 两人再次核对床号、姓名无误后给药。

⑵ 如患者对口服药提出疑问时,应重新核查无误后执行。

⑶ 病人不在时按“病人不在时的处理流程处理”。

4、口服给药后,在口服治疗单上签名。输液查对制度

1、备药、配臵时查对

⑴输液贴必须是直接从电子医嘱打印,禁止手工转抄输液贴。⑵输液贴与输液治疗卡核对无误后核对者在输液贴上签名。⑶ 核对时对药液剂量特殊或高危特殊用药下方划一红线作警示标记。

⑷严格双人查对,核对药名、剂量、浓度,检查输液瓶(袋)有无裂隙渗漏、破损、瓶口松动、药液有无混浊、异物,检查药液有效期。

⑸再查纵排或篮筐中输液贴是否为同床号,再次核对液体名称是否正确,核对后在瓶签上签名,按输液计划排列。

⑹根据输液贴双人核对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有无破损及配伍禁忌。

⑺特殊剂量需排水者,先排至所需剂量。⑻药液配制后放回原处时注意核对床号。

2、穿刺时及更换输液瓶时查对

⑴ 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询问病人姓名、床号,与床牌及腕带核对。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⑵ 穿刺前与输液巡回卡核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使用方法,再次检查药液颜色、有无混浊、异物。

⑶ 确认通畅后调节滴速再次核对,填写输液巡回卡并签名。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接收核对

⑴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⑵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⑶用血量、交配试验结果及条形码编号、核对采血日期、有效期 ⑷检查血液质量色、质、量,凡血液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拒绝接收。标签破损、字迹不清;血袋有破损、漏血;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血液不是由本院血库验收并出具血库检验报告单。

2、输血前严格2人核对,核对病历、输血单、血袋。⑴核对方式:

一人持病历、输血单,另一人持血袋;一人逐项诵读,持血袋人复诵。⑵核对内容:“三查八对” “三查”:血液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臵;“八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种类、血量、交配试验结果。

3、输血时严格执行双人同时携带病历、输血单、输血用具和血制品至病人床旁;输血时询问患者姓名、床号、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用输血前的核对方式再次核对病历、输血单、血袋上核对内容。

4、输血后再次查对输血单、输液单、患者、腕带、床边卡

5、输血完毕应保留储血袋,以备必要时送检。

四、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核对病人床前饮食卡。查对床号、姓名、饮食种类。

2、发放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开饭前在病人床头再查对一次。

五、手术查对制度

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共同参与,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核查结果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确认签字。手术医师是指术者或第一助手。

2、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3、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⑴麻醉实施前:由手术医师主持、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⑵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主持、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

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⑶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护士主持、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⑷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⑸核查过程要求主持人唱读。

⑹《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科室带入,分别由查对主持人填写、签字。

⑺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术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手术结束时,手术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共同负责对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物品进行及时清点核查、共同签字并完成《手术清点记录》。手术清点记录一式两份,一份手术室留档,一份归入病历。

⑻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或延后填写表格。

⑼术中用药的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

⑽术中取下的标本,应由器械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由手术者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护士做好标本登记记录

⑾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好各引流管道名称并做好标识。对在术中建立的静脉通道要标明穿刺时间。手术科室病房与手术室之间按照交接记录单逐项交接。

六、消毒供应中心查对制度

1、回收物品时,认真查对用物的名称,数量,包装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内器材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准确无误并登记。

2、配臵各种消毒液,清洗液时,认真查对原液品名,规格,有效浓度,应配臵的方法,应配臵的浓度和注意事项等。

3、包装重要和特殊抢救物品时,必须双人核查包内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清洁度,包装材料的清洁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称标签,化学指示胶带(标签),灭菌日期,有效期,锅次,双方签名等是否完善,正确,包的体积,重量,严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抢救包,手术器械包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并签名后才能封包。

4、消毒灭菌员与质量检测员共同查对,即装锅前:查数量,查规格,查装载方法,查灭菌方式,包外各标签。装锅后:查压力,查温度,查时间,查浓度。下锅时:检查有无湿包,破损包,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监测包中化学指示剂变色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在灭菌记录本上双签名。

5、发放消毒或灭菌物品时,认真查对包名称,数量,灭菌日期,有效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包装容器的清洁度,完整性,严密性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并登记。

11.查对制度 篇十一

②所有医嘱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护士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后方可执行。一般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患者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时,执行者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用过的抢救药物空安瓿、空瓶须保留,经两人核对,补开医嘱后方可丢弃。

③护士每班要查对医嘱,白班医嘱每日核对。早班医嘱由早班、主班核对,小夜班医嘱由小夜班、大夜班核对,大夜班医嘱由大夜班、主班核对,并签全名。每周由护士长组织总查对二次,核对时应至少由二人共同完成,一人对电脑,一人对各种执行单。护士长每周至少参加三次白班医嘱核对。④手术后和分娩后要停止术前和产前医嘱,重开医嘱,并分别转录于各种治疗单上。

⑤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待清楚,并在护士交班报告上、护办室记事板上注明。

⑥实习医师无单独下达医嘱权,开出医嘱后需有上级医师签名,核实后方有效。⑦护士长每日下班前必须检查当日医嘱的各项治疗、护理完成情况,有情况及时处理。

(2)给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①执行医嘱及各项治疗护理时要做到“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时间、剂量、浓度、方法。

②清点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标签是否清晰;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瓶盖有无松动;输液瓶(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等。任意一项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③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④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麻醉药使用后须保留空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药品管理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名。⑤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⑥执行任何治疗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医嘱和向开具医嘱的医生问清后方可执行。(3)输血查对制度

①采取血标本时,必须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要求准确无误;凡两位以上患者同时配血时,血标本要分别采取。②输血时要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查血液有效期、查血液质量、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十对:对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袋号、血量、血品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献血者条形码。

③输血前需经两人核对签名,准确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4)无菌物品查对制度

①使用灭菌物品和一次性物品前,应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干燥、清洁,检查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效果指示标识是否符合要求。若发现物品过期、包装破损、不洁、潮湿、未达灭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②使用已启用的灭菌物品,应检查开启时间、物品质量、包装是否严密、有无污染。

③消毒供应中心发放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记录内容包括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④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保管。定期清点、分类保管,及时检查。确保产品外包装严密、清洁,无菌物品无潮湿、霉变、过期。(5)手术室查对制度

①手术室护士接患者时,应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术前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查患者有无佩带首饰、假牙、备皮情况;查血型、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X光片等。

②查无菌手术器械、敷料包名称、有效期及3M指示色带有无变化,包布有无破损,潮湿。

③查无菌包包内的指示卡有无变色,以及手术器械物品是否齐全,功能到位。④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要在术前、关闭体腔或深部组织前、后二人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等的数目,并有记录及核对者签名。⑤手术器械清点单,应有统一规格,必须术前、术中、术后,共同清点签名后夹入病历以备后查。

⑥术中输血时二人严格按“三查八对”的原则核对后执行。

⑦病理标本管理制度应遵循专人负责清点、登记、签收制度,认真执行四查四对制度。

四查:查标本固定液、查标本、查申请单、查标签。四对:对姓名、对床号、对住院号、对标本名称。(6)供应室查对制度

①准备器械包时,要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及功能。

②发放器械包时,要查对名称、消毒日期、3M无指示色带及数量。③收回物品时,要查对名称、数量、有无破损及清洁处理情况。

④灭菌时查温度、压力、时间、灭菌效果指示剂、干湿度,符合要求方可发放。护理文书书写制度

(1)遵循“安徽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进行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记录。

(2)按照分级护理制度的要求,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按护理级别执行各项护理措施,并做好记录。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

(3)因抢救急、危重病人未能即时书写护理文书,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4)护理文书书写除特殊说明外,应当使用蓝黑或碳素墨水书写,各项记录书写结束时应在右下角签全名。实习、进修与未取得执业许可证的护士书写的护理文书,应当经过本医疗机构指定的合法执业护士即时审阅,其修改意见、修改日期及签名用红色墨水笔书写,签于书写者的左侧。

(5)进修护士应取得合法执业资格并在当地医疗主管部门注册,由接收进修的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认定后方可书写护理文书。

(6)护理文书书写使用中文和通用的外文缩写,应用医学术语。患者述及的既往疾病名称和手术名称应加引号。

(7)护理文书应当文字工整,图表、字迹清晰,不出格、跨行;书写内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避免重复,语句表述准确、简练、通顺,符号、标点应用正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画在错字上(记录者用用蓝黑笔画双横线,修改者用红笔画双横线),然后更正,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辩,并注明修改日期、时间、修改人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8)各类护理文书楣栏共同项目包括:患者姓名、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或病案号。各种表格栏内必须认真填写,无内容者画“/”。(9)护理文书各项记录必须有完整日期,按“年、月、日”顺序填写(如2012.5.28),急诊、抢救等记录应精确到分。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公历)和时间(北京时间),采用24小时制记录。计量单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10)护理文书书写应规范使用汉字,简化字、异体字按《新华字典》为准,不得自行杜撰。杜绝错别字。

(11)护理查房、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个案分析等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病情变化的分析讨论而提出的意见、评价和建议等,属主观性护理文书,暂不纳入病历管理,也不提供给患者(或其它法定代理人)复印、复制。

上一篇:可爱的小羊状物作文下一篇:汽车销售月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