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伐无道,诛暴秦

2024-09-18

第13课伐无道,诛暴秦(4篇)

1.第13课伐无道,诛暴秦 篇一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姜慧静(10月教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课程导入】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但秦朝仅存在了15年,真可谓是一个“短命王朝”。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阿房宫遗址   “伐无道,诛暴秦”是什么意思?你听过“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典故吗?                 大泽乡起义       秦刑具(陕西临潼出土)   下象棋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你知道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历吗?你听过“西楚霸王”和“沛公”这两个人吗?知道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故事吗?学完这一课,你就会弄清这些问题的。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假如历史回到公元前215年的秦朝咸阳,你会看到田里劳动的是妇女、儿童。在一间破烂的草屋里,年迈的老人在哭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围绕秦朝历史,你可以制作并完成下面表格,以梳理知识。 时间 重大事件 人物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2年     3.项羽在巨鹿之战中表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智,但楚汉战争的结果却是项羽兵败自杀。你能向同学们说明原因吗?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秦末农民战争中,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城濮之战   二、看图找答案   请在《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和《楚汉战争形势图》中找出与地点有关的成语典故。       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楚汉战争形势图   三、联想题   从以下内容中,你会联想到什么?说说理由。   秦始皇陵 刑法 陈胜   大泽乡 刘邦 长安    

★ 《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 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 《认识几时几分》的教学设计

★ 我认识小数微型课教案

★ 色片教案

★ 认识教案

★ 认识垂直评课稿

★ 《认识圆》评课稿

★ 《认识面积》评课稿

★ 《认识方程》评课稿

2.《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和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统一国家建立》中的重点课。课本内容包括三部分:

1、秦的暴政

2、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3、汉朝的建立。其中,秦末农民战争是重点,如何正确认识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战争的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在13—14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更有许多奇思妙想,模仿、接受能力强,特别争强好胜,渴望得到表扬、肯定。此外,他们还活泼好动,无法持久专心听讲,他们渴望亲身体验,需要在同伴的影响下激发学习兴趣,需要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新知。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对学生组织引导并引进激励机制,使学生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就能达到互相帮助,共享学习资源和学习成果,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竞争意识。就本课来说,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初一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些困难,如果单凭老师一张嘴满堂灌,既枯燥无味,也违背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发挥集体的智慧,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老师再予以适当的点拨,如 “走进秦朝,了解和体会当时的社会生活”,组织学生编排历史剧“大泽乡起义”等等。

三、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我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有关历史资料(如图片、地图、视频等),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从而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印象。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两大特色。第一大特色是: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嘴、动手”能力。例如:我课前让学生准备有关本课的课本剧(根据在课外阅读的历史知识,师生在共同查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编排表演,排练,尽量简短生动。);有关的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我还设计了“历史剧场”“练测平台”“评古论今”“畅想历史”等题型,既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二大特色是,我在师生探究式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小组表演,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大屏幕出示影片《英雄》的宣传照,谁能告诉老师大屏幕上的人物是谁?(李连杰、陈道明)。以形象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对秦的暴政的学习兴趣,激发

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2、主题一秦的暴政 材料一: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材料二: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三: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这一环节涉及秦朝的四大工程,残酷的刑罚等。因此,通过历史材料让学生真实的感受秦的暴政,我采用多媒体技术来突破,运用动画效果,直观、生动的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短时高效的掌握重点。

让学生深刻体会秦的暴政,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对秦的暴政进行分析、归纳。

1、徭役繁重

2、赋税苛重

3、刑法严酷

4、秦二世更加残暴的统治。

2、主题

二、农民起义推翻秦朝(1)、陈胜、吴广起义:说明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是反秦起义的第一阶段,时间不到半年。

首先,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大泽乡起义”,然后结合《史记》中陈胜的话,让学生感知陈胜、吴广的英雄气概及陈胜、吴广起义的特点是“揭竿而起”,突出了反对残暴统治的首创精神。

接着,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如果陈胜、吴广被征发前去渔阳戍边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认识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戍边遇雨误期按秦法即被处死。这与前面所讲的严刑峻法前后呼应,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联系起来,从而认识起义爆发的必然性。

指导学生得出结论:陈胜、吴广起义是“伐无道,诛暴秦”的起义。

最后,多媒体展示《陈胜、吴广示意图》由学生上台指图讲解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突出攻下“陈”并建立政权;由于秦军的强大,不到半年,起义军就被镇压下去了。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星星之火已经燎原,项羽和刘邦继续领导农民军进行反秦斗争。(引出)

(2)、项羽、刘邦起义:说明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是反秦起义的第二阶段,时间为两年半。

首先,带领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引导学生说出历史故事—“破釜沉舟”,提问破釜沉舟反映了哪次战役?学生说出“巨鹿之战”。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P73的内容,介绍巨鹿之战的情况,学生讲述,指出这次战役是反秦斗争中的关键性战役。然后用正当项羽与秦军酣战的同时,刘邦也在进行反秦斗争引出刘邦的情况,指导学生介绍。

最后指出在“秦的覆灭”中项羽、刘邦起义起了决定作用。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入关推翻了秦王朝,残暴的秦朝统治终遭覆灭,这完全符合人民的利益。

(3)、总结秦的覆灭是由于秦的暴政,大规模的反秦起义终于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4)、学生讨论:

1、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2、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来在刘邦争夺天下时却被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邦打败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2、主题

三、汉朝建立

1.楚汉之争:这次战争是双方为了争夺帝位而战,已经不再是农民起义了。

引导学生讨论刘邦取胜的原因:结合 P74小字回答,从中获得教益。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指出刘邦获胜后建立又一个封建王朝史称西汉

2.西汉建立:让学生根据P73最后一段内容了解、掌握西汉的建立情况。

3、小活动:看谁找的多?(本课所涉及的成语故事)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然后指导学生完成练测平台,最后组织学生全面正确评价“秦始皇”。(秦始皇一统天下,实行了加强与巩固统一的措施,历史功绩不可否认;同时秦始皇又穷奢极欲、统治暴虐,是个暴君。对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提升了能力。

3.伐无道,诛暴秦初中历史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后果。

2.能力与过程:从众多的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阅读指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7月的淮北平原,突然下了一场罕见的大暴雨,这场雨一连下了十几天,淹没了道路,雨刚停歇,就有许多人聚集在大泽乡的.山坡上,因为这场雨延误了他们去渔阳守边的行期,按秦法规定,误期当斩,面对着死亡的威胁……(他们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结果如何?同学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秦朝末期的那段历史。

二、新课探究:

1、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导入框的文字和图片。(媒体显示图片)

学生思考: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学生们自然会想起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古代修建这样庞大豪华的宫殿群,需要怎样的艰辛劳动?

2、分组讨论(四人为一组)

话题: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各小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收集归纳整理。(媒体显示)

秦的暴政表现在:徭役和赋税很重,刑法残酷,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举例说明)不仅如此,宦官赵高掌权,政治变得更加黑暗。秦朝暴政在人民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3、学生自主思索:

在这种情况下,你知道人民会怎么样?最初点燃战争的“导火线”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媒体显示)

战争的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战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4.第13课伐无道,诛暴秦 篇四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2.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是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

D.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4.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历史上称为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战争

D.马陵之战 5.楚汉战争中,刘邦打败项羽最主要的原因是

A.善于用人

B.战争开始时,刘邦实力占了绝对优势

C.运气好

D.赢得民心

二、论从史出

6.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阅读材料回答:

(1)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2)两位小队长是谁?

(3)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大雨,起义还会爆发吗?

(4)这一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7.在秦朝流传着一首民谣:“生男慎勿举(举:养育),生女哺用餔(餔:糊状食物)。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这首民谣主要是说当时的人们不希望生男孩,只希望生女孩。

根据民谣回答:

(1)为什么当时的人们只希望养育女孩?

(2)如果你生在秦朝,你愿意去兴修长城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 2.D 3.B 4.C 5.D

二、6.(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陈胜、吴广。(3)会。

(4)中国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永远闪耀光辉。

【第13课伐无道,诛暴秦】推荐阅读:

上一篇:最亮的眼睛读后感300字作文下一篇:写一处景物的作文:喷水池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