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新课程基本理论

2024-07-04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新课程基本理论(精选8篇)

1.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新课程基本理论 篇一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政治理论基本常识十

1、如何理解批评和自我批评

能够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准自己的问题,听进他人的批评,改正自己的不足,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事业、工作有 利,对自己和同志也益。毛泽东曾说过:“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形象地比喻批评说:“脸要经常洗,房子要经 常打扫,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区别于其它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

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关键是要有个正确的态度。认真反省,查找自己与党员标准的差距和不足,以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和提高自己。有了这样的心态才有开展自我批评的诚意。②批评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但都要从团结帮助他人改正问题的愿望出发,与人为善,帮之以诚。这样的批评他人才容易接受。善意的批评也会赢得其它同志对你的批评

2、牢记两个务必

中国革命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夜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展示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其中蕴含着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两个重要思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形势下,坚持做到“两个务必”,对于我们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确定 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的重要讲话,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做到“两个 务必”。

时刻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庄严使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人民的重托和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 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 一意谋发展。要自觉抵制安于现状、浮躁浮夸、急功近利的不良思想和作风,自觉抵制贪图享乐、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不良思想和作风。要在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中,不断为人民建立新的功绩,为党增添新的光彩。

3、坚持“双百”、“二为”方针

(1)“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 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

自由争论。“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技术发展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 旺的方针。

(2)“二为”是指文学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就是为工农兵、知识分子、干部和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人们服 务。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为人民服务,“二为”方针并不限制艺术家的创作性,而是鼓励文艺工作者在为人民服 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前提下,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4、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②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③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④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⑤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⑥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⑦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⑧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广西教师考试网http://gx.offcn.com/html/jiaoshi/

2.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新课程基本理论 篇二

一、地理学养基本功

教师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用灵魂造就灵魂的劳动者, 因此, 教师所展现的教育观念、品德修养、性情、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教师除了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外, 还应有宽阔的视野和心胸, 以及更高层次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艺术水平。

二、组织管理与沟通互动基本功

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迫切要求地理教师转变课程模式, 因此课程的整合与开发等新的课程实践也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地理人文与科学的综合特性使要想帮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往往需要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多个教师相互协作完成, 在构建教学的创新性模式之下, 除了需要师生之间交流配合, 还需要教师彼此间和生生间的相互协作,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合作交往基本功。

三、教学反思基本功

反思是经验教学过程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师由“传统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 这一转变, 对地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一轮挑战, 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积累经验的过程, 更是教师不断完善经验的过程, 地理教师只有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 成为“反思型教师”, 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课程加工与开发基本功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 实践证明, 课程资源开发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开发能力。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 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 了解学习主体的学习需要及个别差异的基础上, 然后根据他们的需要、经验及差异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选择或重组。为了适应特定学校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的, 地理教师应掌握一定的地理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和实施的基本功。

五、教学评价基本功

教师作为教学评价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引导者, 有着对于学生最全面和最真实的了解, 也有着对于评价活动最为明确的认识, 可以知道自己需要通过评价的手段达到什么教学效果与目的, 而且, 若教学评价使用不当, 则会成为阻碍素质教育进程的一个隐性问题, 因此, 要想破除素质教育发展制约的瓶颈也依赖于广大中学教师教学评价基本功的塑造和提升。

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基本功

传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的基本功是传统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传统的地理教学媒体即粉笔、黑板、挂图、地球仪、简单模型等, 而新的地理教学媒体则主要指用现代技术记录、传输, 呈现教学信息, 它可以形象真实的从学生的视觉、听觉方面进行教学, 对地理这一强调空间性、地域性、运动性的学科尤为重要, 此外, 丰富网络资源的应用和对学生的传达也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基本功, 一名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基本功成熟的地理教师可以收获到意外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科研基本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真的做些研究,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水平不够了解。”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和目标, 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新目标是否适宜, 还需要第一线教师的实践检验, 教师实践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由此可以看出,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基本功, 要教师开放的、科学的探索如何课改更有利于学生, 成为“研究型”教师。

八、情境创设基本功

情境虽然并不直接揭示地理知识, 但有效地理信息的提取可以使创造性的想法从恰当的教学情境中被引发出来, 因此, 好的教学情境会从某些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就好比将一勺盐放在你面前, 是难以一次下咽的, 但若将一勺盐放入一碗汤中, 就可以将盐在享受美味时全部吸收了,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的重要性, 就好比汤对于盐的吸收的重要性, 将知识融入到一个情境中才能易于被学生接受。

九、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基本功

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在于为学生培养一个健全的心理素质,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心理基础,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的目的。

十、考试命题与试卷分析基本功

教师是命题工作实际操作者, 他们对命题工作的投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命题水平的高低, 可以说他们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命题水平的关键所在。学生卷面情况的反馈是教师了解学生对一阶段的学习的掌握情况的主要渠道, 也为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了考试的重点和趋势等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的获得往往比成绩还重要。因此教师应掌握严谨的考试命题与试卷分析基本功

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师丰富教学基本功, 不仅要有主动意识, 更要充分的认识到教学基本功在教育教学过程和教师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觉地修炼新的教学基本功, 有创新意识, 积极的跟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徐玉珍.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出发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基本功[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2) .

3.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新课程基本理论 篇三

一、学思结合、解读教材

福建省高考文综自主命题已经走过了三个春秋。笔者认为政治教师要根据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以知识为目,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训练。

首先,要“吃透”教材。高中政治教师要从平面意义上把四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搞清楚。更重要的是要对基本知识理解深入、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体系。知书,从而达理,才能在进行具体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因此,在备課中,笔者结合课标和教参,将基本知识点梳理出来,并要求“由理生情”的升华,进一步阐述文化竞争力的意义及其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思想政治课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德育的统一,思想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最本质的特点。所以,我们在梳理高考知识点的同时还要明确各个知识点的思想教育因素,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笔者设计导入情景——“留学生大量外流”这一现象的讨论。笔者把问题设为:留美学生为何不愿回国?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该现象?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综合国力的含义还可以使学生了解综合国力的构成和表现形式等,让学生在讨论中产生自主看法。这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分析内在的问题和能力,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长期记忆。

其次,要“梳理”教材。高考是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尤其在高考试题命题专家构成中高校教师占很大比例。所以,明确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如何考查学生的能力等,是高中政治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关注的另一焦点。高中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书本的文字表达,看到文本想揭示的问题,看到问题本身是如何按照其内在逻辑地展开的。这样精心的备课准备中,让平面的文字,变成跳跃的思想和活的逻辑,也就是透过“吃透”教材看到教材的“道”。2011年我省高考试卷的命题,第27题中,题干的设置是《文化生活》,但在题肢中有两个选项是有关于《生活与哲学》的。这一鲜明的特点是学科体系内的综合,首次在高考题型中出现。学科内的综合就是引导学生把握好各个模块中的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这一题型的变化,不仅要求学生要夯实、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排除干扰选项的能力更要注意思维方式的切换与跳跃。基于此,这给我们一个信息,备课中必须以模块作为基础,学科综合作为突破口。除了要夯实基础概念与知识,而且在备课中也要有意识进行有效训练。

二、以生为本、解读学生

所谓,解读教材不仅仅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心中有书”,还要教师做到“目中有人”。如果备课过程中,缺乏“人”,教学就会变成教师show自己的独角戏。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做到坚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的情感。例如“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这一目,虽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过这一概念,但是,究其具体的含义、作用都较为抽象。再加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真正形成,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准备而进行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难免会使学生觉得生厌枯燥也难以形成有效的记忆。所以,笔者备课时,查找了关于文化竞争力的一些常识,通过PPT展示出提出该词的作者、提出的背景等;用易错点帮助学生与日常常见的文化软实力的对比,总结出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在这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概念与教材做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从而避免了填鸭式教学。

高中政治教师在备课时除了掌握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身份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学会反思和践行。通过反思,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精神世界有机的一部分,从而自觉地加以践行。例如《生活与哲学》模块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阐述是富有深刻的哲学基础。第一要义是发展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实质、普遍性、永恒性理论的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运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矛盾分析法的运用。通过教师的点拨,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社会客观存在的种种现象的感受、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体会知识本身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以及践行的动力。

三、发散联系、解读资源

集中时间进行备课,这是最常用的备课方法。但是,政治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塑造和培养现代公民为目标的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整个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现象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对教材和学生进行解读的时候,往往需要联系其他资源,对教材进行发散性解读。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日积月累、分散零碎地备课。一方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的法律、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一方面,要收集时政材料,报纸的新闻报道、事件分析。

教育改革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如何上好新教材政治课,避免枯燥,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努力实现师生对社会问题共同进行思考,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教材课程教学,进而追求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4.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新课程基本理论 篇四

一 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

二 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四 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

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二 国外课程改革理念的基本趋势

1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和融合课程内容上,重视课程的理论化和现代化

3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

4课程结构上,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5加大课程难度,实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

三 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过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修改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四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五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六 新的教学观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新课程提倡的师生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为此,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伙伴关系,一要尊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二要民主,民主是师生关系的融化剂,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前提。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七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资助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2探究学习,转变学生单

一、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3合作学习,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积极意义。激发创造性;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促使学生不断反省、提高。

八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主动性 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独立性 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九 综合实践活动

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三课时。内容:1 信息技术教育 2 研究性学习3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4 劳动与技术教育。特点:1整体性 2 实践性 3开放性 4 生成性 5 自主性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的原则: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十 现代你们信息技术队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促使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有利于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和学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十一 多媒体教学

优点:1激发学生兴趣形象、方便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可以扩大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隐患:1 颠倒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大容量导致教学重难点模糊不清盲目利用,浪费教学可用资源不顾实际强求使用多媒体教学

上好多媒体课的方法:紧扣教材重点,有的放矢个性突出鲜明,富有创意适度的艺术性,激发情趣讲究画龙点睛,适度动用信息量适度,以学生为主交叉设计合理,智能性好

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5.教师新课程理论测试题 篇五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

1、相对于传统教学评价来讲,新课程所提倡的评价更加倾向于过去所忽视的()评价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量化 D、质性

2、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

A、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 B、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C、显形课程资源与隐形课程资源 D、自然课程资源与社会课程资源

3、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哪些特点?()A、统一性 B、情意性 C、过程性 D、个性化

4、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典型的质性评价方法是()

A、纸笔测试 B、行为观察 C、情景测验 D、档案袋评价

5、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学校中最为基本与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教学 D、学生自学

6、新课程改革所要构建的课程结构具有()的特点。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超前性

7、谋求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时,要从学校已有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教学条件出发,这体现了()的原则

A、适时性 B、针对性 C、量力性 D、个性化

8、在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时,应符合()

A、优先性原则 B、适合性原 C、实用性原则 D、经济性选择

9、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学习方法有()

A、自主学习B、接受学习C、探究学习D、合作学习

10、探究学习的特征有()

A、开放性 B、问题性 C、实践性 D、综合性

11、校本课程的呈现模式多种多样,当前我国采用比较多的两种模式是()A、目标模式 B、动态模式 C、过程模式 D、环境模式

12、教师个别化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

A、热爱学生 B、良好的方法 C、了解学生 D周密的计划

二、填空题

1、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仍然是最重要的、最易操作的课程资源,它在实际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6.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新课程基本理论 篇六

2010年小学体育教师招聘理论考试试题

注意:本套试卷共两大部分,公共理论和专业知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公共理论(20分)

(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10分]

1、我国唐代韩愈把教师界定为:“师者,所以、、解惑也。”

2、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是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更应是

角色。

3、在我国,教师的资格要求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具备国家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

4、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 的素质发展观, 的教育机会均等思想, 的教育原则至今还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5、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方面的教育

(二)、简答题:[共10分,每小题5分]

1、简要叙述素质教育的要义。

2、简要叙述教师专业发展大致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二、专业知识(80分)

(一)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本题10分,每小题1分)1.减肥的最佳方法是运动、节食双管齐下。

()

2.所有分道之赛跑,每一位选手从起点至终点的全程中可以越出其指定之道次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3.排球比赛中,可以用身体任何部分触球,唯击球必须清晰,不可持球或抛球

()

4.羽毛球比赛中男子单打先得21分的球员,为胜一局。

()5.乒乓球发球员所发的球,在触网或触及网柱后越过网,不论是落入对方球台或被对方在桌面上方立体空间内拦截(即球未触及台面而进行空中击)此球不算,应重新发球。

()

6.长跑时最需要的持久性,而持久性要有系统的反复练习才能得到。()7.正式篮球比赛中,当一位球员持球时,防守者从背后跃起而撞到持球者的身体,防守者是侵人犯规。

()8.为提高小学生力量素质和合作精神,经常开展拔河、搬运重物等活动是值得提倡的。

()

9.学生报数时,从头到尾各个都要转头报数。

()10.学生身体的匀称度是通过身高标准体重来评价的。

()

(二)选择题(在括号里填入A或B,本题10分,每小题1分)

1、业余篮球比赛个人犯规次数为

()A、5次

B、6次

2、篮球比赛中因身体接触而发生犯规称之为

()A、侵人犯规

B、技术犯规

3、接力赛中接力区的距离应该是前后各为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A、10米

B、15米

4、下列田径运动项目中,哪一项不属于田赛?

()A、跳远

B、接力赛

5、下列何者非篮球正式比赛球衣号码

()A、3号

B、5号

6、足球员犯规时,判罚的原地踢球称为?

()A、踢角球

B、踢自由球

7、中小学身体训练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施加给运动员有机体的运动负荷

,其消耗过程就越剧烈,超量恢复就越明显,所需的恢复时间就。

()A、越小、越长

B、越大、越长

8、下列叙述何者为非

()A、肌耐力是指肌肉在负荷阻力下可以持续多久的能力。B、成年人肌力是指肌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9、人体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

()A、8—9岁

B、10—13岁

10、学生原地踏步时,听到“前进!”口令,应继续踏步()再前进。A、一步

B、二步

(三)填空题(每空0.5,共10分)

1、选编徒手体操应注意要有

性,要有科学性,要有鲜明的 性。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测项目有身高、、。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由五个学习领域构成。五个学习领域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

,包括、运动技能;另一条是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4、体育课的备课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媒体、”

5、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

为重点。“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强调学校做到:保证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 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两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

。6、1894年法教育家顾拜旦建议恢复奥运会,1896年在 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第二十七届在 举行的,萨马兰奇宣布第二十九届在我国举行,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

7、急行跳高和急行跳远技术的共同关键是助跑与

结合的动作。

8、体育教学应遵循认识规律、和运动负荷规律。

9、速度素质包括

、动作速度、位移带度。

10、没有疲劳的训练是

的训练,而疲劳不能消除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

11、新课标中规定小学一至四年级为每周节体育课,五至九年级为每周3节体育课。

12、迎面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是。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健康——

2、极点——

3、列——

4、翼——

(五)请在图上填入球类运动名称代号或在球类名称代号下画出其比赛场地(10分)

1、()

2、篮球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六)简答题(共28分)

1、简述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方法(10分)

2、游戏教学的内容趣味性、娱乐性很强,但调控不好,也会有一些负面效应,如伤害事故、不道德、不文明、不团结的言行及运动负荷难以控制等。为防止这些负面效应的产生,在运用游戏教学的时候,简述你的做法。(13分)

3、(本题5分)

李老师设计了一堂“韵律活动和舞蹈——集体舞:春天在哪里”为主题的体育课,主要教学步骤是:

1、复习歌曲(“春天在那里”)。

2、分组各人独立创编“春天在那里”集体舞的单个动作。

3、小组内交流自我创编的动作,“把你的好动作告诉你的好朋友”。

4、各组展示创编的单个动作,集体模仿单个的动作方法。评出“优秀创编个人”。

5、分组讨论、合作创编并练习整套集体舞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6、各组展示整套集体舞动作,评出“最佳创编小组”。

7、师生共同学练最佳创编小组所创编的全套集体舞动作,能很好地与他人配合。

8、师生共同展示集体舞动作,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9、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收获。

请您根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简评一下本课设计的主要优点。小学体育试卷参考答案 一 公共理论(20分)(一)1.传道,授业 2.研究者.3.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4.性近习远,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5.基本行为规范,基本学习生活能力

(二)1.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2.(1)专业形成阶段;(2)专业成长阶段;(3)专业成熟阶段;(4)充分专业化阶段.二、专业知识(80分)【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一)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 × √ × √ √ √ × × √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B A B B B B B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目的、创造

2、体重、肺活量

3.运动主线、运动参与、社会适应

4、备教法(学法)、备场地器材 5.青少年和儿童、身体检查

6、希腊、澳大利亚、罗格 7.起跳

8、技能形成规律 9.反应速度

10、无效 11.

12、立棒式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完善的状态。

2、极点——在中长跑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身体感到特别难受,出现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心跳急骤、腿软、头晕恶心、步子发沉等现象,这就是生理学上所指的“极点”它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3.列——左右并列成一排叫列。4.翼——队形的左右两端叫翼。

(五)绘图(10分)

1.(羽毛球)(2分)

2.篮球(8分)【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六)简答题(共28分)

1.答: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cm,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向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10分)2.答题要点:(13分)

①游戏规则的制定必须有针对性,且合理、明确,裁判要选择公正无私、威望较高的同学担任,最好由学生民主产生,尽量杜绝因为违犯游戏规则而产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情绪;

②游戏分组时,要尽量做到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搭配; ③加强游戏教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思想教育;

④评价学生的方式以激励为主,不只涉及到学生的能力方面,更应该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态度,如合作、尊重、帮助同学、知难而上等; ⑤激励学生在游戏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⑥体育游戏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让它左右我们的教学。

7.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新课程基本理论 篇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A)。(河南新乡)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2.下列哪一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C)(浙江省)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3.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安徽省)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C)。(云南省)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5.“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的教育目的观。(浙江省)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C)特点。(九江市)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7.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湖州市)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8.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昆明市)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浙江省)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10.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浙江省)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1.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B)。(浙江省)

A.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度过当前危机

B.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

C.建立对咨询人员的信任 D.学生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

12.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D)。(湖北省黄石市)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浙江省)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14.实施义务教育(D)。(沈阳市)

①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

②是学生对家庭的义务

③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

④是公民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现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别,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别,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贵州省)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__学会共处___,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安徽省)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__理论联系实际__。(湖北省)

3.《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点培养学生的_创新精神_和_实践能力_。(广州市番禺区)

4.现代教育理论认为,_教育者__和_受教育者_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湖北省黄石市)

5.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_人本主义学习论_。(湖北省黄石市)

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__探究学习_。(海南省)

7.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指的是_ 学校课程 _、__地方课程__、__国家课程__。(南昌市)

8.清华大学校长在一次开学典礼上说:学校不仅要给学生“干粮”,更要给“猎枪”。“干粮”指_知识_,“猎枪”指__学习方法__,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吉林省)

9._教育目的_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云南省)

10.《教师法》从公民地位、思想品德、_教师职业素养_、教师专业素养等四个方面规定了教师资格,这是国家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浙江省)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国家化:指把教育纳入国家活动之中,用行政手段发展公立学校体制,用法律的手段确立义务性的国家教育制度。

2.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3.意义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与机械学习相对的概念,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即理论依据、教育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

5.班主任: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 2 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广东省)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2)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的高低;

(3)教学内容正确与否;

(4)教育方法是否恰当;

(5)教学结构是否紧凑;

(6)教学组织是否合理。

2.学校如何实施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浙江省)

(1)帮助家长组成家庭教育合力,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2)帮助家长不要向孩子提出超过实际的目标。

(3)帮助家长树立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帮助家长更新成才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5)帮助家长把积极健康的社会信息纳入家庭教育轨道。

3.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迁移应注意什么?(江西省)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3)提高基本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师资格应具备哪些条件?你对教师聘任制度是怎样理解的?(浙江省)

(1)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是: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和教育教学能力条件。

(2)教师聘任制度,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通过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

(3)聘任制的功能:

第一,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国家在《教师职务条例》中,对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有明确规定。政治思想缺乏和业务能力低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由于实行的聘任制,采用的是评审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既要评审教师的学术水平,又要考核教师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工作实绩,并坚持思想政治条件与业务条件并重的原则,因而,从制度上保证了教师队伍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二,实行聘任制,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这主要体现在岗位结构比例、学历构成和年龄构成三个 3 方面。岗位设置是教师职务聘任的基础。《教师法》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学历有明确要求,这是教师聘任制在学历条件上的依据。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学历仍应有相应提高,以便与国际接轨。要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通过聘任制来促进教师提高学历,否则就不具备聘任资格。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教师队伍的未来趋向。学校可以通过聘任制,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实现高级职务教师年轻化,增强队伍活力,使教师队伍在各个年龄段上呈有序分布状态,保持教师队伍的持续后劲。

第三,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把考核工作落到实处。《教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这是关于教师考核结果效力的法律规定。应当说,教师聘任制促进了考核制度的实行。

2.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走出封闭、狭隘和垄断的阴影,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塑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海南省)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六、案例分析(15分)(郑州东区)

一名年轻的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这是一个学校普遍认为的差班。刚走上讲台,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老师,您喜欢不喜欢差生?”老师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男生想了一会,回答道:“应当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庄重地说:“我也不会,你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一名差生是各个方面都不及格的学生,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所缺陷。我想,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学生们都感动地鼓起掌来。

1.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材料主要体现了以下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该教师并没有将该班的学生认定为差生,使学生建立了信心,为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通过努力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学生,体现了导向性原则。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该教师没有将该班学生当作差生对待,做到了爱护和尊重学生,同时又要求该班学生要努力,做到了严格要求学生,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该教师根据该班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从正面鼓励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2.依据案例说明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

①教师要忠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②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③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做到身体力行,发挥表率作用。

8.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新课程基本理论 篇八

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关键期。

2.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 IQ=(智力年龄 MA÷实际年龄 CA)×100

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4.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5.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

6.学生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总 是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7.先于一寂的活动则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心向与定势。

8.贮存时间大约为 0.25—2 秒的记忆是瞬时记忆。

9.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 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过度学习。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10.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自律性性。

11.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有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程序 教学。

12.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叫做课堂气氛。它是教学过程的软情境

13.有系统的惧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材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 教学评价。

14.标准化就测验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客观性;第二,计划性;第三,可比性。

15.多次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的程度,叫做测验的信度。

16.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1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以信息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 忆中。

18.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 或回避某一目标。

19.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20.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 以学生为中心。2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 现。

22.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教育劳 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2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

2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25.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荣誉感。

2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扎实的事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 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方面。

2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良好的-优仕达教育-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清晰的自我意识等方面。

2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2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教育_而生,又为教育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 是教育功能。

3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3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3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34、1989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 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3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3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3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

4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 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4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模象直观。

4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教育者。

4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7.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个体 身心发展。48.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教师人格特征。

49.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51.1939 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52.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分组教学和道 尔顿制等。

53.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道德两难。

54.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常规管理、民主管理、平等管理、和目标管理。

57.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苏格拉伦。

58.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59.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60.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材。

6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6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6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6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6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6、孔子之后儒家代表是孟子、荀子

67、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68、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69、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70、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71、《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72、《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73、《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74、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75.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即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76.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 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77.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 育四个基本方面。

78.自由联想不属于行为矫正治疗。

79、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80、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81、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82、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83、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84、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 19 世纪中期以后到 20 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 人。

85、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 1860 年出版的。

86、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87、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88、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89、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90、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91、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92、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93、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94.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

95.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

96、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

97.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 21 世纪的:宫廷学校。

98.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 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99.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

100.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 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

101.希腊 6 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体系。

102.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 开设的主要学科(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为自由七艺。103.唐代教育有:言学、么学。言学分为:中央官司学和地方言学 104.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言学、私学、书院。

105.唐代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

106.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骑士教育

107.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

108.”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称”骑士七技“。

10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士”独立阶层是我国第一代教师群体.110.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

111.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112.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113、“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114、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15、1985 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 9 月 10 日为教师节。

1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又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117、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118、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三种。

119、教师职前教育分为:非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开方式师范教育和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封闭师范教育。

120、我国师范教育分为两级四个层次:中等师范教育、高等师范教育两级。分中考、专科、本科、研究生四个层次。

121、教师职后教育有: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岗位锻炼。

122、脱产学习包括:读研、读博、访学、进修。123、1995 年 12 月 12 日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持有国家颁布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聘任。

124、经济的发展与下列因素有依存关系:教育人口数量、教育程度、教育年限、教育资金支付、学 科专业设置。125、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126、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教育内容。

127、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递、选择、融合、创造来促进文化的发展。

128、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简称。

129、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心理的发展、社会适应性。

130、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稳定性和 可变性、发燕尾服速度的不均衡性、发展内容和程序的差异性。心发展中起前提作用的因素是遗传因素。

132、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不起决定作用。

133.实践活动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134、教育在儿童发燕尾服起主导作用。

135、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136.作为人们在观念中存在的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是教育目的。

137、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因果关系、后因前果

138、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由教育价值决定的。

139、教育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140.在近现代西方,康德、卢梭、杜威等人,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14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生理特性。

142.人的个性中核心成分是性格,性格是社会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143.“自私与秉公、勤劳懒惰、自负与自卑”是态度性格特征描述。

144.“不达目的不罢休”意志型性格。

145.阿德勒提出性格的优越与自卑类型划分。

146.持消极人性观的心理咨询流派是精神分析。、在儿童身 131147.在西方教育历史上:尔干、孔德、凯乐斯仄德纳等人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148、个人与社会发展统一性是马克思的代表总结。

149、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是教劳结合。

150、德育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151、美育是对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的教育

152、乳儿期(出生至一岁)婴儿期(一至三岁)幼和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22-14,15)青年期(14,15-17,18)

153、1999.6.13 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54、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155、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156、壬寅学制又名(钦定学堂章程)

157、癸卯学制又名(奏定学堂章程)

158、壬寅和癸卯学制的制定参照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

159、首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壬子一癸丑学制)

160、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一第一个学制)

161、壬戌学制借鉴的是(美国学制)

162.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罕见的世界 教育思想遗产.

163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64.(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165.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

166.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及(互补性)、(个别差异 性).

167.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 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168.我国教育目的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整体发展)学说基础之上的.

169.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科学专业素养)及(教育 专业素养)两个方面.

170.课程从广义上来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171.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三个基本特征.

172.CLPP 评价模式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个步骤级成.

173.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可操作性及灵活性.

174.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式仿模式等.

175.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176.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三(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177.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 育学》为标志.

178.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统一体.

179.教育目的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优仕达教育-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 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180.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181.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 促进关系.

182.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组成.

183.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184.“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双趋式目标冲动。

185.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

186.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187、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188、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189、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190、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91、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192、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193、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9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195、《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96、《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97、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 政部门。

198、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9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200、中学、小学校园周围 200 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201、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202、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03、“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 21 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204、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 用”四个学习领域。

20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 作学习

206、科学计算已经和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207、数学课程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①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反映公民的数学需求。②课程内容的呈 现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208、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数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明确了“学生为什么学数学”、“学生 应当学哪些数学”和“数学学习将给学生带来什么”等有关数学课程的基本要素。209、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210、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11、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12、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213、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214、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215、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216、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217、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218、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219、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220、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

221、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222、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223、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24、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225、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226、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 力。

22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 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228、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29、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 的知识。

230、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 学习。

231、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232、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 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33、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 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

234.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235、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36、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2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

23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 成或改变的。

239、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 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40、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24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 的行为。

24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24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24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 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245、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 题。

246、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24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248、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 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249.“机敏、迅速合理处理问题的品质”是意志的果断性。

250、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251、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群体规范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 人际关系。

252、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_定型的期望_。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 管理。

253、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254、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 确定。

255、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正式群体_。

256、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联合群体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257、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 社会意义。

258、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称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 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259、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_软情境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260、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 的气氛区。

261、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_相当长_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 课堂气氛所笼罩。

262、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 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263、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264、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剥夺学习权利等手段。

265、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 应倾向。

266、只有当教师_焦虑适中_ 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 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267、人们往往相信_大多数人_ 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

268、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_非议或排斥_,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

269、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消极的_ 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270、积极的课堂气氛是_恬静与活跃_、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71、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272、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愤、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273、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274、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

275、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 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_人际交往_。

276、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等三类

277、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 的过程。

278、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279、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 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280.意志行动心理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281、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_非测验性_ 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

282、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_问题解决_ 题。

283、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_选择题_、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

284、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_相对标准_ 两种。

285、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286.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的主要是掌握概念。

287.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幻想。288.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89..看到“天安门”想到城楼是表象。

290.长系列教材,中间内容记忆效果差,是双重抑制干扰。

291.“由骄兵想到必败”是因果联想。

292.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艾宾浩斯。

293.操作技能的特点: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294.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是操作整合。

295.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技能是一种熟练。

296.遗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

297.当人们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迁移程度,才能促进能力发展。

298.完成活动任务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是才能。

299.在全人类中,智力是常态状态分布。

300.情绪、情感内的中介是需要,心理基础是认识,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心境—激情—应激.301.意志行动的基础是随意运动。

302“眨眼反射动作”是不随意动作。

303.客体复杂,任务多,注意范围狭窄。

304.医生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思维的间接性。

305.“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思维灵活性。

30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07.教育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308.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来体现的。

309.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310.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11.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312.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优仕达教育-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 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313.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31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315.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方式有: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以及举 办家长学校。316.德育过程中“知”指道德认识,它包括道德知识、品德知识、和道德判断、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317.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绩检查与 评定。

318.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是启发式,二是注入式

319.杨贤江写的《大教学论》,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320.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21 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五经、四书。

32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23.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 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执

行了这个制度。

324.1903 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325.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 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326.义务教育,也叫强制教育,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327.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328.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329.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

33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331.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渗透德育。

332.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课程计划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333.看书用红笔划重点,利用知觉选择性。

334.坐车,近物快,远物慢。月亮同方向是运动视差。

335.云彩飘动,好象月亮在行,云彩没动,这是诱动。

336.注意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组织特性。

337.时间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338.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 和 社会本位论。

339.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40.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 教材。

341.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342.感觉限与感受性是反比关系。

34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 象。344.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45.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346.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 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347.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348.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 本位论主张。349.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350.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 织形式是体育课。351.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 系。352.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 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35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 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354.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言的客观学习的综合整体反映是知觉,如看见红旗、立即认识它。

355.“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人”写成“丫”对比。

356.远物模糊,近物清楚是空气透视。

357.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 惟一途径。

358.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

359.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功能。

360.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361.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362.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要探索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刺激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363.20 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优仕达教育-提出了以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 论。

364.任何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桥梁。

365.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

366.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加强基础、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现

367.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368.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

369.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70.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371.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用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 规范体系。

372.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373.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 源于劳动。374.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

375.兴趣的稳定性是持久性的品质特征。

376.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77.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三是语言直观。

378.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说服教育),基本途径是教学。

379.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80.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分高尚和低级。

381.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382.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 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382.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383.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384.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385.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386.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387.教育法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利,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388.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89.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有别于传统的五条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以及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390.遗传是指人们从上代那里继承下来的一些先天的生理解剖的特点,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 供一定的可能性。

391.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梅生津。

392.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393.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需要。

394.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需要。

39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96、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 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 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96、捷克夸美纽斯 1632 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 授课制。397、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 教育派”。398.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

399、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400、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401、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 品德教育。402、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403、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404、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 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405、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40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407、“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408、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 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409.对学生的知、情、意 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410.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411、蔡元培于 1912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412、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413、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414、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优-仕达教育-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 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4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416.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417、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418、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419、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420、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421、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42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 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423、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 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424、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425、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 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426、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

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 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427、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2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429、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 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430、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431.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432、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 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43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34、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 序。(7)态度从容自如。

435、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36、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 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

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 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7、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38、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 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 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39、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40、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41、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4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43、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 方法。444、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 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445、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 理。446、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 志过程。447、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448、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449、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450、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 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 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451、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452、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45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 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454、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455、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456、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457、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 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58、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459、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460、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461、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46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463、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 物钟”的机制。

464、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465、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466、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46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 两大基本特征。468、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469、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470、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471、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472、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473、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474、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 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475、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476、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优仕达教育-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 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477、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2)在空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 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478、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479、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 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480、记忆的分类:(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 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481、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482、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483、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 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484、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 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485、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486、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487、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488、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 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489、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490、超常儿童:智商在 130 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 70 以下。

491、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492、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493、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494、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强、不均衡型 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495、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 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496、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 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497、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理性 情绪疗法——艾利斯。

498.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499、我国心理学家(潘菽)在其 1980 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美国 1971 年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指出:“教育心理学 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 与教的科学。”

500、前苏联的彼罗夫斯基在其 1972 年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心理学的 对象是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501、(拜瑞斯等人)进行的(良好行为游戏)

502、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强调教育要与心理学相结合,倡导

(直观教学的)原则,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生的思维。503、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付诸了实施。他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来,其学生将上述四个阶段进一步发展为(准备、提示、联想、系统和方法)五个阶段。

504、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在(19 世纪后半期)发生的。1867 年,俄罗斯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发表了(《教育人类学》)第一卷,它是(教育和心理知识的必要源泉)。1988 年,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问世,这就是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烈夫)的(《教 育心理学》)。1896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始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于 1903 年出 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一般认为,正式的教育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创的。505、联结派以(桑代克、华生、葛斯瑞、赫尔、斯金纳)为主要代表。

506、认知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为主要代表。它们主张“完形说”。507、1908 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由房宗岳翻译日本小泉所著的(《教 育实用心理学》)。之后,又出版了(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陈 德荣)翻译(盖茨)的(《教育心理学》)。508、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的制约。509、(格赛尔)著名的(双生子爬递实验)

510、人类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2-3 岁);书面语发展的关键期是(4-5 岁);数概念发展的关键 期是(5-5.5 岁)。

511、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最初是通过(观察儿童玩“弹弹子”的游戏)开始的。

512、皮亚杰指出,(11 岁)是儿童的道德判断由外在标准支配转向内在标准支配的转折点。

513、(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石,它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学习理论所 解决的学习的(实质、过程和条件)等学习的根本理论问题是指导学生有效地学和教师有效地教的 理论基础。

514、学习理论主要分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515、人和动物与环境保持平衡的行为方式有两种:(本能行为)、(习得行为)。

516、加涅的学习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517、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可将学习区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可将学习区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518、奥苏贝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519、彼得罗夫斯基在其 1972 年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将学习分为两大类:(反射 学习、认知学习)。520、我国学者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心智技能的学习和社会生产规 范的学习)。

52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输入—编码—加工—储存—译码—输出的过程)。

522、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8 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 段(1999 年-2001 年 6 月,制订了 18 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 个学科计 49 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 年 9 月,38 个实验区,高中 2003 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 年与 2005 年全面展开)。

523、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教学的创新,强调 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 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 理。

524、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525、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 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 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 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26、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 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 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527、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 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 术教育。(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 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 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528、新课程的教学策略:(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 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529、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 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530、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531、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 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532、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2)开辟“自下 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533、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534、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536、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537、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38、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539、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540、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 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541、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542、教学活动设计要求:(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 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543、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544、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 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545、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546.《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 300 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禁于未发。

547.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 智”教育思想。548.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

育即生长”。549.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550.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 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551.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552.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553.“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55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555.“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556.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557.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558.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 1912 年。

559.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560.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1951 年。

561.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562.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563.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564.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565.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566.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567.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实质教育论(知识为主).568.《学记》中:“学而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569.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能力、气质、个性。

570.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意识。

上一篇:2023年开笔礼方案邀请函下一篇:幼儿教师阅读笔记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