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6篇)
1.八下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政府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
三、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过程: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3、意义: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原因:1950年美国派兵侵略朝鲜,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概况: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2、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3、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4、战争结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3课: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颁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具体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政治方面: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经济方面: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部编历史八下全册教学反思 篇二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影视资料再现1949年开国大典的盛况场面,问题设计可让学生边观看边思考。需要注意的是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各知识点之间过渡要自然。还需要注意的是本课识记的知识点多,例如: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开国大典的意义等,学生记起来不是很容易,可在教案设计中将问题一一列出,学生通过看书、看影视资料、再记忆等环节设计,来解决这一问题,以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
第2课抗美援朝
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讲课时我们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多收集资料,务必将这些问题讲清讲透。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最好采用知识归纳法,将每一题目下的内容系统归纳,便于记忆、理解、运用。
第3课土地改革
本课需要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认识、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上课时要有效利用课本插图,同时让学生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课堂上可以多补充材料,给以震撼,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材料,阅读分析归纳.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本课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能激爱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让学生理解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
第5课三大改造
讲这一课时,教师可利用问题设置悬念,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教师在课前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将每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结合称标准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通过学习,研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由表及里、去芜存菁,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客观地归纳“文革”原因和危害。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呈现相关资料,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可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9课对外开放
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列大事年表的方法来顺时归纳整理知识,了解新时期的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色”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理解觉在各个时期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利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实现梦想需要坚持,需要努力,需要积极探索。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在本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呈现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感受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繁荣和发展的状态。让学生通过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领学生从回顾香港、澳门的过去,回顾香港、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通过播放《七子之歌》音乐及《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视频,让学生体会香港、澳门回归的喜悦之情,增家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通过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的讨论,让学生体会祖国的强大,从而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注
在本课的学习中,应让学生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结合相关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实力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相关视频,让学生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15课钢铁长城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可指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阅读课文,观看图片资料、音像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息、获得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演示人民海军,空军发展的历程。进行不同时期的国力,军事力量的对比,在比较中体会国家的强大与国防力量增强的关系,提高通过比较掌握知识的能力。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理解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全面辩证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理解新中国发展大国间关系的能力。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了解中国的外交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学生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的认识。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应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了解科学家的伟大事迹,分析与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3.八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篇三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内容:(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内容——a.制定《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c.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d.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已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工作
2)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安全;②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①保卫了中朝安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②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6、土地改革: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影响: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改造工程中实行赎买政策。赎买政策的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1)内容: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雷锋。
7、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点:土地改革是1950年开始,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是1952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人民公社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8、文化大革命: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不要搞个人崇拜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2)内容:①思想上:;
②政治上: ;
③组织上:。
(3)影响:
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端,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5、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6、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7、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民族团结:
(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意义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的策略
2、香港和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
(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的交往:
(1)我国的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②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③20多年来,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4.八下期末历史与社会之三 篇四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期间经受了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
——摘自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开始于哪一年?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1926年,目的: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统一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领导人是谁?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
(3)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经受了哪两次严重失败的事件?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二二政变(或南京、武汉国民政府合流,共同镇压革命)。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
14.九十年征途漫漫,九十年功昭日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每遇艰难都表现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愈战愈强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用钢铁般的意志书写着中国近现代史的辉煌篇章。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打响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B、开国大典C、生死攸关D、开天辟地
(1)上述图片记载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如果要重温这段历史,应依次参观哪些地方?并任选一幅图片说..
一说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意义。A、南昌;B、上海;C、遵义;D、北京
A影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于始。B影响: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C影响: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
(2)一条路自井冈山延伸,蜿蜒曲折,在伟大理想和信念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胜利。请问: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符合了当时中国社会怎样的实际?
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就是建立紧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请你用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个史实来加以说明。
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5.阅读材料: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转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叵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什么?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背景是三大战役结束,解放军乘胜追击解放南京
(2)“百万雄师”和“穷寇”分别指的是什么?雄师:解放军穷寇:国民党
(3)诗中的大江是指哪条江?这条战线长达千里,请写出它的东西起止点。长江。江西湖门至江苏江二阴。
(4)这场战役的结果和意义如何?
结果: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意义:直接促使国民党政权的倒台。
16.在那场战争中,苏联军民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占用了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材料中“那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2)材料中胡锦涛认为,中国和苏联都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请你写出中国、苏联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
中各自打下的重大战役。
中国:台儿庄战役或平型关大捷等;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或莫斯科战役
(3)“那场战争”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B)
A.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 B.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诺曼底登陆
(4)时光飞逝,“那场战争”已经结束60年了,它给人类带来的伤痛让全世界至今都不能遗忘。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你最想说的两句话。
示例:争取和平,反对战争等
16.材料一:有一次,清康熙帝在赴承德避暑、围猎,途经北京北口长城时,曾作诗曰:“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材料二:有人冰:“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1)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有何不同。明代以防为主;清代以德服人,但也不缺少武力
(2)清朝所施行的民族政策有什么积极作用?
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其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并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17.“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听到这激昂的旋律,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会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这首创作于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正式写入宪法。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为什么在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九一八事变,东三省陷落。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中国大片领。
(2)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8.1919-1949年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先后经历了国民革命战争、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创建和发展人民军队、红色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领导了抗日游击战争,并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哪两个事件分别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南昌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长征途中的哪个会议是党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标志各是什么历史事件?
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栽并机构,精简人员,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产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事业;训练新式海陆军,改革科举制度,开办京师大学堂。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一是哪个运动的主张?戊戌变法
(2)材料二是哪个组织的主张?其领导人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9.材料一: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控制了东西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失去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材料二: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
材料三:荷兰是17世纪最发达的商业国家之一,拥有的商船数量超过一万艘。在几乎整个17世纪,荷兰商船遍布世界各地,在各个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当时,荷兰人被形象地称为“海上马车夫”。
(1)除材料一、二说明的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外,新盘中开辟的原因还有哪些?
此外还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扩大市场;传播基督教是精神动力。
(2)材料三反映了新盘中开辟所带来的一大直接影响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除了这一影响外,你还知道新盘
2中开辟后的影响有哪些?(从正、反两方面阐述)
新航路开辟后的正面影响还有:为人口迁徙提供了方便,促进了新的民族的形成;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传播和文明的交融。
负面影响有: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印第安文明的毁灭性打击;贩卖黑奴。
20.连线题:请把下列两侧有关国家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重大事件连上线。
英国最早出现手工工场和文艺复兴运动
美国路德拉开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意大利18世纪后半期启蒙运动达到顶峰
中国牛顿提出万能有引力定律
法国萨拉托加大捷
德国
21.连线题,请把下列人物与其事物联系起来。
瓦特
史蒂芬孙
达尔文制造实用蒸汽机
爱迪生
康有为发动新文化运动
孙中山 创立同盟会
陈独秀领导南昌起义
周恩来
22.填图题(看右图)
(1)上图为《郑和下西洋路线示意图》,请你依据所学知识在下更空格内填上这条路线的起点A和B、C两处所在国家的现今名称。
A.(2)1405年——1433年间,由明朝皇帝明成祖(或朱棣)派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比欧洲人开辟新盘中要早 半个多世纪。
(3)请你简述郑和下西洋的积极作用。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23.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这里发达的棉纺织工业给清政府最早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
材料二:像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一样,流入城市的时候是清澈见底的,而在城市的另一端流出时,河水却又黑又臭,被各种各样的脏东西弄得污染不堪了。——恩格斯
材料三:然而在今天,人们漫步在曼彻斯特街头,看到的不再是老工业城市的灰
暗和陈旧,而是新型城市的亮丽和活力。在曼城,人们可看到不少老城市遗迹,包括刻意保留下来的具有19世纪、外表简洁略显陈旧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但更多是现代化街道、高层建筑、会议中心和体育场馆。曼城已成功从以制造
业为经济主体的老工业城市转型为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新型城市。
(1)根据材料一说明曼彻斯特棉纺织厂的生产特点。规模大,女工多,分工细,用蒸汽机作动力,生产效率高。
(2)根据材料二及图片所示,分析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发展给当时的环境产生的影响。
对当时的环境破坏严重,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曼彻斯特的问题及其“蜕变”给我国社会提供了怎样的借鉴?
5.八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在这一学期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的配合,领导的关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了便于今后的教学,现在对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一 立足本职
尽职尽责
本学期来我一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热爱本职,踏实工作。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自己不断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诱,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排挤差生。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本学期担任八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且能够顾全大局,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 用功学习
不断攀高
“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无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俗话说:“要想授于别人一滴水,必须自己具备一桶水”。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积极认真地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积极努力把握学习机会。每次教研听课我都积极参加,并认真地作好记录。还能认真地总结教学经验,把自己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写成论文。此外,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协助同事制作课件。在课余的时间里,经常到有关教育的网站查找学习的资料,浏览教育同行的优秀教案、课件、论文、教学札记。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三 用爱育人
以心取信
我常常教育学生要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爱同学。如果连自己身边的人和物都不能相处好,谈何爱祖国、爱人民呢?因此我时常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机会,如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思想品格等方面品德的培养和爱的教育。例如遇到学生因小事吵嘴或打架,我会主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告诉他们要学会关爱他人,让他们学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对本班的“问题学生”和“成绩低下”生,不是几分、排斥,而是给予亲切的关怀和爱护。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我时常给予鼓励和帮助,为他们解决学习的困难,使他们有信心继续学习。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用自己的行为给他们树立爱的榜样,真心地与他们交朋友。
四 用心教学
以德取绩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我在平时上每一堂课时,都注重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我尽量让他们在学习中相互探讨、交流中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不拘一格,只要有道理我就给予恰当的肯定。这样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积极主动、认真参与整个认知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心身健康发展。
新教学大纲提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能够主动地调动相关知识,积极思维,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正是如此努力地实现着这个目标。
总之,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 学生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邱 雷
2014.6.23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班 主 任 工 作 总 结
邱 雷
2014.6.2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时间总是匆匆而过,紧张的复习后,转眼又到了自我总结的时刻,回首一学期的工作,有过喜悦也有遗憾,但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失败与成功中不断摸索前进,心中还是倍感欣慰。这是我担任八(3)班班主任的第4个学期,通过4个学期的努力,班级管理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的行为规范基本上纳入正轨,班级情况也较正常。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管理者,直接责任人,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关键核心,道德建设的主力军,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榜样和领路人。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确实不易。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热爱这一工作,把这一岗位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因为班主任工作意味着更的奉献,更多的付出,物质方面的回报非常少。但却会赢得更多的家长和学生的尊重,会给你的人生留下许许多多,让你难以忘怀的回忆,根据这一学年的班主任经历,作一简要的总结,概括。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1、抓好课堂纪律,首先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求学生以同等的眼光看待每一门课。其次,采取相应的 措施及奖惩。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上课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及时掌控课堂秩序。让学生在书上学习记一些笔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加强与任课教师间的联系,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并由纪律委员、小组长记录学生的课堂纪律情况,及时了解反馈。对于违纪的同学给予一定的惩罚,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其重视度。最后,了解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情况,针对个体制定措施,帮助其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培养建立一支有责任心的班干部,工作实行精细化责任制。
2、班主任工作非常辛苦,事务繁忙。怎样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又能抽出更多的时间,研究备课,研究课堂,有更多的时间辅导学困生,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许多工作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样既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使自己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这需要班主任培养小干部,对班级管理做好指导。如班长的统领和协调检查;卫生委员的值日安排,检查;学习委员每天的早读,课外作业的收交;体育委员的广播操,眼保健操检查;文艺委员的活动安排检;小组长的带头作用等。把班级的诸项事务,与学生协商,实行自愿承包,责任到人。
2,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班主任每周至少开一次班委会,对每周的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多鼓励,多指导。出现问题及时开。还注意做到,每学年都进行班干部轮换,至少换三分之一。其他班干部任职时间,无特殊情况,都不超过两学年。要做好轮换下来的班干部的思想工作,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班里实行红蓝两队,轮换下来的班干部作为蓝队,负责监督;还可以每月拿出一周的时间,让蓝队的干部工作,调动起双方的积极性。在这一学年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做班主任也可以从琐碎的班级工作中解脱出,过舒心的日子,而班级的各项工作仍能照常开展:在这一学期中,同学们在众多小干部的带领下每月一次举行了生动活泼的主题队会活动,人人争当规范生活动等。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能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为班级争荣誉。
1,除了正常的教学和其他一些班级事务外,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指导开展各种活动。如何开展好活动,如何在各种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我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平时多多注意学生的特长爱好,多多注意各方面的培训信息,与家长沟通好,做好家长,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积极的参加培训。有了这些小人才,无论是出黑板报,举行文艺演出,还是召开运动会,都让我省心不少,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取得了好的成绩,这样的成绩在全校各班中都是不曾有过的。
2,注重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的发挥。让有特长的学生,带动起其他对各方面有兴趣的同学,组织开展一些小型的班级活动,学生在一起交流,在一起切磋。达到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
三、每天提前早到校,提前完成各项任务。
作为班主任,很多情况下需要早到校。做好班主任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离不开课任教师的帮助支持。需要与他们勤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支持和帮助。学生的家访工作非常重要,与家长沟通好,班级的各项活动,各项工作就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出现问题也容易解决。家访的形式多种多样,直接家访我提前与家长联系,做好家访的准备,多谈学生好的表现,提出希望,增强家长的信心,让家长和学生知道,老师是多么重视他,对他充满了很高的期望。面对面交谈效果非常好,但由于学生多,居住也比较分散,全体学生都家访,需要占大量时间。我一般采取电话沟通,方便及时。家访工作我坚决做到:困难学生(学习,生活)必访,问题学生必访,出现波动的学生必访,有特长的学生必访,新转来的学生必访,家庭出现裂痕的学生必访,学生病必访等。这样可以融洽与家长的关系,使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八(1)班语文教学工作。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概述
八(1)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力争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然而,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今后,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王 爱 凤
6.八下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18C中期—20C初)
提要:。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两次工业革命,2-4课主要讲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对全球、对
社会生活、对亚非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显然,工业革命及影响是本单元复习的重点。
一、知识梳理第一课两次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年代—19C40年代)
1、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原因(P50市场、资金、革命三点)
2、特点:发明机器,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3、行业:棉纺织业、煤炭、采矿、造船业
4、重大发明
⑴、1765年,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⑵、1785年,瓦特制成蒸汽机广泛应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⑶、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
⑷、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修建铁路,交通革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C70年代—20C初)
1、特点:电力的广泛应用
2、重大发明
⑴、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⑵、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
⑶、1882年,爱迪生建立小发电厂;
⑷、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汽车;
⑸、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3、行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
4、范围:美国、德国后来居上,超过英国。
三、科学的世纪(19C)
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界”,原因是:工业革命使西欧各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政府重视、支持科学研究,大学、科学家群体、实验室、科学学会成为科学研究的重地。
科学研究重大突破:
⑴.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
⑵.完善了热转化为机械动力理论,为内燃机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⑶.把工业革命推进到新阶段。
第2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式(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一、地球变小了(对整体世界的影响)
1、工业革命后,铁路、远洋巨轮,电话,电报等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应用,为世界联系加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19C晚期,整个世界基本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国际贸易进一步加强;
3、海外移民增加,工业文明的先进思想、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世界性的活动如奥运会出现。
4、到20C初,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地球显得越来越小。
二、文明与野蛮交织(对亚非拉的影响)
1、到19C末,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瓜分了整个世界,它们被称为帝国主义国家。特点是:瓜分世界,抢占市场。
2、工业文明在印度的传播及对印度的野蛮掠夺
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修铁路、修恒河运河、统一邮政、电报,办工厂,在古老印度传播工业文明,但目的是倾销商品,掠夺财富。
注意:两者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1、对中国也是如此关系。
三、挑战与回应1、1804年,海地脱离法国殖民统治而独立,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也是整个美洲大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独立国家。
2、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实行改革,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国家。
3、1840年后,中国的回应(见第四课)
第4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
一、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1、工业革命后,工业逐渐超过农业占主要地位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
2、工业革命使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工人越来越多;标准化和流水线的生产方法使工厂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3、工业化又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农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4、工业革命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许多城镇逐渐发展成大城市(如英国曼彻斯特、美国纽约),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许多“城市病”,如:交通、住房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卫生条件恶劣、疾病蔓延、犯罪率上升等。
5、工业革命更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二、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对生活的影响)
1、工业革命奠定了现代生活的基础,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欧美发达国家的人们养成食肉的习惯,开始追求饮食结构的合理,医疗水平的提高,使人的平均寿命延长。
2、科技的进步和新发明创造,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如:1851年伦敦博览会展出了洗衣机等);
3、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不仅使地球变小,还节约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和体力
4、工业化进程中,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1910年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确定)
5、精神生活方面,人们重视读报纸杂志,参加休闲娱乐活动体育运动,流行简朴实用的服饰。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思想的影响)
1、工业革命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两大阶级矛盾尖锐;
2、19C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三大工人运动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3、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这是工业革命后,人类追求理想社会最重要最科学最优秀的思想成果。此次,工人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的号角成为工业文明时代的最强音。
4、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第3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1840-1912年)
一、屈辱的岁月(三大侵略战争和三大屈辱条约)
二、悲壮的抗争(五大英雄人物)
1、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
2、关天培鸦片战争中在虎门壮烈殉国;
3、邓世昌在鸦片战争黄海大战中壮烈牺牲;
4、徐骧领导台湾人民反抗日军占领台湾而牺牲;
5、洪秀全领导反帝反清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1851-1864)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三大步骤)
1、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洋务运动(19c60年代-90年代)
⑴、口号:“自强”“求富”⑵、代表人物:奕、李鸿章
⑶、内容: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最早最大);
创办新式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大海军);
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北京同文馆)。
⑷、外交: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机构;
⑸、影响: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四、从维新到革命(两件大事)
1、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
⑴、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变法运动的序幕;
⑵、戊戌变法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4个方面(P71)
⑶、评价: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上学习英国、日本,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但变法失败也使人们对清朝统治者失望,认识到:要救中国,只有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2、辛亥革命(1911)
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1905)——成立政党;
⑵、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指导思想;
⑶、武昌起义(1911.10.10)——推翻清朝;
⑷、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1.1南京)——建立共和;
⑸、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二、框架搭建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⑴、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
⑵、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⑶、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⑷、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及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⑸、使人们的精神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
⑹、使整个世界最终形成;
⑺、促使国际工人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诞生;
⑻、对亚非拉地区的双重影响:工业文明与野蛮掠夺;
【八下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八下历史与社会自我评测答案07-19
八下历史复习部编版本08-12
八下英语教学工作总结09-16
八下语文教学计划含进度表10-15
仁爱版英语八下8.1.A教学设计08-12
八下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10-08
八下英语单词08-24
八下语文基础10-09
思品八下复习09-21
八下英语同步练习答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