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管推进计划

2024-06-20

安全监管推进计划(精选9篇)

1.安全监管推进计划 篇一

分局三措施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

一是建约谈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分局紧密围绕“平安市场”创建活动,对辖区超市卖场、农贸市场的市场主办者定期组织约谈会,通报近阶段工商部门在农贸市场及超市卖场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季节时令及消费市场特点就重点工作予以部署,督促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认真开展自查,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

二是推诚信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分局组织各工商所在超市卖场、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张贴公告,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辖区内的食品经营主体逐户签订承诺书,引导超市、卖场、市场主办方落实管理责任,倡导广大经营者树立起诚信经营的意识。三是抓内外联动,完善发现机制。分局不断加强对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滥用的食品添加剂以及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抽样检验力度,建立健全食品检测预警;与辖区红盾维权联络点加强互动联络,发挥其信息灵敏的优势,就食品安全及无证无照经营问题及时沟通,力争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

2.安全监管推进计划 篇二

一是检测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和完善。许多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起步晚, 经费投入不足, 基础非常薄弱。县级更是难以完全承担起本地的检测任务。

二是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总量和规模小。目前全国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总数约7万多个。但具体到某些地区, 通过认证的产品数量和规模还很小, 如河南省许昌市目前已经建立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有7个, 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9个。全市认证无公害产品25个, 面积45万亩;绿色食品12个;有机食品24个;2011年新申请绿色产品10个, 产品涉及小麦、玉米、大豆、蔬菜、水果、水产品、“三粉”、食用菌、腐竹等。但其总量和规模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注:1亩约667平方米)

三是投入品监管有待强化。生产中乱用、滥用农药, 个别违规销售禁用、限用农药现象依然存在。

四是执法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县 (市、区)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 建立时间短, 经费不足, 手段落后, 查处能力比较弱。

面对新时期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保一方平安, 让市民吃上放心农产品, 笔者认为, 我们应切实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转变防治方式, 积极开展绿色防控。贯彻《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 加大对禁限用农药的监管检查, 积极开展绿色防控, 把绿色防控示范拓展到每县 (市、区) , 保障农业和生态安全。

——加大投入, 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作为建设中的检测机构, 尤其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要积极主动争取上级和地方财政投入, 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在抓好国家规划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项目县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上, 督促和引导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及批销市场等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 (点) , 配备内检员, 负责内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快形成以市级检测中心为龙头, 以县 (市、区) 检测站为基础, 以乡 (镇) 检测室为补充, 以市场、超市、村、基地检测员 (点) 为配合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服务体系。

——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制定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积极培育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以基地创建为载体, 推动放心农资进村入户。探索和创新“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模式, 以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 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

——严格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强化个人和企业生产者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以农产品产地产业协会、村委会和各类生产主体为依托, 建立质量安全责任机制和承诺机制, 将监管责任落实到每个生产单位和农户;建立安全诚信公示制度和不合格产品退出制度, 严把产地准出关。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加强产销对接, 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入市备案登记、产品标识管理、检验检测、不合格产品退市等制度。

——实施农业名牌带动战略, 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产品。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 不断增加农产品的品牌数量。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知识普及、技术培训、生产指导和品牌创建, 以示范带动扩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总量和规模。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 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规范农业投入品经营, 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规定。加大农资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不断提高办案质量。

——扎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按照“应急与预防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 完善应急预案, 健全应急制度, 建立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 依照“依法、科学、有力、有序”的处置原则, 做到反应快速、处置及时,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负面影响。

3.安全监管推进计划 篇三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为扎实有序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活动,白城市农委成立了由农委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小组”, 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协调一致,形成监管合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各专项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检查指导工作。各级农业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细化监管内容,规范执法程序,依法严格有效监管,使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2.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农产品品牌

白城市紧紧围绕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截止目前,全市共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33个,其中: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9个、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13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11个;国家级11个、省级9个、县级13个;有水稻、大米、向日葵、蔬菜近20多个品种,面积达180万亩。全市共开发认证有机食品112个(不完全统计),开发认证绿色食品30个,开发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15个。洮南绿豆、洮南辣椒2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洮南黑水西瓜、洮南万宝粉丝获得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城市农科院的燕麦、向日葵获得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从源头上有力地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这些品牌的打造,树立了白城市农产品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强化监管体系建设,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切实把好质量安全关。白城市农委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市五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检验检测工作。

4.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巩固、落实和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按照“依法行政、制度监管、技术保障”的原则,积极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先后指定了《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白城市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白城市农产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制度》、《白城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农业投入品禁限用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力推行生产档案记录,建立了协调配合、检打联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强化了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消费引导,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

5.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突出了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工作。为切实保证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白城市农委组织各级农业检测机构加大对当地的大型农贸蔬菜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大棚及大型超市的蔬菜农残例行检测力度,同时各级检测机构还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对采收期的蔬菜深入现场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截止7月末共检测蔬菜样品3820个,蔬菜品种38个,合格率为98%。并积极配合省农委开展5次例行检测抽检工作,共抽取蔬菜样品311个,合格率98%。

二是开展了“三品”专项整治行动。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杜绝非法生产行为、规范企业用标行为,全市各级绿办深入“三品”生产企业,开展了全方位检查。一是检查企业内部认证产品包装物管理的制度是否健全;二是检查是否有包装物的专管机构或专职管理人员;三是检查是否有严格的包装物的出入库记录;四是检查绿色食品包装物标签上的产品名称、产品编号、生产商品名称和商标名称是否与获准证书上标注的相符;五是检查是否存在超期用标或冒用标识现象;六是用标产品产量是否超过证书批准产量等。全市累计检查“三品”生产企业77次,出动执法人员121人次。从检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企业、基地都能够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生产经营管理,基本做到了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和监督管理制度化,产品质量安全有保证。积极配合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对企业和市场 “三品”生产销售情况抽查检验,总体情况良好。通过整治,“三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为“三品”自身赢得了信誉,维护了“三品”的公信力。

三是加大了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力度。2011年是农业部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和农药市场监管年、种子执法年,为了有效遏制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白城市农委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各级农业部门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肥料和高毒禁限用农药为重点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对各农资市场、经营网和市场摊点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清理检查专项整顿。同时为了增强执法效果,与公安、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多次联合执法检查。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出动人员3474人次,出动车辆1201台次,查处案件240件,吊销营业执照(许可证)6个,检查企业(业户)2317个次,整顿市场351个次,查获非法农业投入品27080公斤(种子、农药、化肥),挽回经济损失683.67万元,印发宣传材料15.2万份。检查中未发现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禁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通过执法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净化了农资市场,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6.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安全监管推进计划 篇四

为进一步强化食品市场监督管理的责任意识,加大对食品市场的整治力度,净化食品消费环境,确保辖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真正达到食品安全监管有目标、检查有方向,查处有效果的目的,为此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八道沟分局及时与辖区的负责人签订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

一、各管理组对责任区内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负监督管理责任,管理组负责人为责任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第一责任人,管理组要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等方式,明确每个监管人员的食品安全 监管责任。

二、各管理组要加大对《食品安全法》等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督促分管责任区内的食品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进货查验记录)、定期检查、不合格食品退市等法定责任和义务,对其索取票证和进销台帐加强指导和规范。

三、各管理组要按照“六查六看”的内容,加强对责任区内食品经营者主体资格、经营行为、食品质量、履行进货查验(进货查验记录)、定期检查、不合格食品退市等法定责任和义务的巡查和日常监管,严格对辖区内食品经营者主体资格的规范和管理,依法查处无照经营食品违法行为、未依法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行为、制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的行为、仿冒知名食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违法食品广告行为、商标侵权行为,清查责任区内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食品。

四、各管理组要要结合对责任区食品市场的巡查、专项检查、案件查处和受理消费者投诉等工作,及时、准确地将责任区内食品经营者对许可、登记事项遵守情况、法定责任和义务落实情况、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和食品经营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等有关监管信息录入食品经营者食品

安全信用档案,并按相关规定,对责任区内的食品经营者信用进行评定,并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加强监管。

五、各管理组要按照“六查六看”的内容开展食品市场巡查,如实填写《巡查记录》,并经监督检查人员和食品经营者签字后归档。

六、各负责人要继续推行人村挂钩和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企业食品质量管理员等制度建设,发动群众参与对食品市场的监督。

七、各管理组监管人员在监管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规定,对涉嫌食品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时要依法按程序进行。

5.安全监管推进计划 篇五

在由中国法学会最近主办的中国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论坛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表示,根据食品安全法关于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落实地方属地管理的要求,要加快推进各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建设。

张勇指出,要查找、梳理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对未能实现监管覆盖和存在监管边界交叉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逐项明确监管分工和监管要求,消除监管漏洞和盲区。大力开展基层监管体系建设,重点落实乡镇政府、各监管部门和基层派出所、工商所、农技站、卫生所等机构的联动联防机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等群众性队伍,构建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填补基层监管空白。

6.煤矿安全计划监管 篇六

关于印发九月份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产煤乡镇煤管办,各煤矿安全监管人员:

为强化煤矿安全监管,规范煤炭行政执法行为,落实煤矿安全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力度,提高煤矿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效能,促进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确保我县煤炭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现结合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安全监管实际,特编制九月份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计划,请遵照执行。

一、各安全检查特派员的监管工作

各安全检查特派员原则上要对辖区内所有煤矿进行一轮拉网式安全大检查,对我局工作人员安全检查中提出的安全隐患要督促整改并复查,对煤矿企业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要驻矿指导解决,进一步督促煤矿企业加大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

二、煤管局江北江南两片区的监管工作计划

(一)工作日:20天。其中:外业12天,内业8天。

(二)江南片区计划监管矿井:柿叶湾煤矿、庙宇莲花煤矿、毛家湾煤矿。

(三)江北片区计划监管矿井:银鑫煤矿、东河湾煤矿、泰兴源煤矿。

(四)机动:由各片区根据需要确定监管矿井。

三、重点监管内容

根据我县煤矿实际情况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九月份重点监管内容为煤矿井下通风、瓦斯、顶板、水害防治、质量标准化建设、“六大系统”建设和领导带班下井等七个方面。

(一)通风管理:要按照“系统完整、风量充足、分配合理、控制可靠、运行经济、管理到位”的原则,持续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坚决杜绝无风、微风、循环通风作业和超通风能力生产。主要检查矿井通风系统是否独立完善;主扇功率不能小于15KW和局扇功率不小于5.5KW;渝东分局要求的局部通风管理“十二严禁”、通风设施管理“十六个必须”和煤矿通风管理“十做到”;矿井测风和风量分配;是否存在局扇送风采煤行为等。

(二)瓦斯管理:严格执行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十条禁令”和“四个一律”,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防治根本措施,推进“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主要检查矿井瓦斯检查制度是否落实;瓦检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存在瓦斯超限作业;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煤矿瓦斯传感器数量是否足够等。

(三)顶板管理:按照《巫山县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开展煤矿顶板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巫山煤发„2012‟62号)要求,切实开展煤矿顶板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加大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力度。主要检查矿井顶板管理制度是否落实;是否制定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是否进行超前支护或临时支护;是否推进先进采煤方法和支护改革等。

2(四)水害防治:按照《巫山县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通知》(巫山煤发„2012‟63号)和《巫山县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切实做好煤矿雨季三防工作的通知》(巫山煤发„2012‟108号)要求,切实开展煤矿水害防治专项排查整治,对于存在水害威胁的矿井要求严格按照防治水规定,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对地表水防治、老空水防治、地下水防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治理,要求各煤矿准确掌握矿井水患危险的情况。主要检查各煤矿企业是否完成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是否编制了防治水工作方案、水害防治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是否配齐探放水工;是否配备了专业探放水设备。

(五)质量标准化建设:要按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五级联创、四抓四建”的工作要求,对照煤矿达标建设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制定好达标工作实施方案,逐条逐项抓落实,切实解决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六)“六大系统”建设:督促各煤矿企业严格按照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并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对“六大系统”建设进展缓慢的煤矿,要重点帮扶,对工作推进不力的矿井,要启动约谈机制,及时帮助查找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督促其加快“六大系统”建设进度。

(七)严格煤矿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督促煤矿企业要按照国发23号文件和国家局33号令的要求,严格执行煤矿企业领

导带班下井制度,带班领导必须与工人同进同出,及时发现和协调处理安全生产隐患和问题,有效保证安全生产。

四、相关要求

(一)各片区及煤矿安全监管人员要严格按照本监管计划的要求,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确保监管执法效果和监管执法计划的贯彻落实,维护监管执法计划的严肃性。

(二)要加强煤炭行政执法工作,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矿,要采取切实措施,责令停工停产整顿,从重从严处理处罚。

特此通知

7.安全监管推进计划 篇七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今年,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其纳入“三深化”“三推进”的重点内容, 要求以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为有效载体, 全面推进企业安全达标。这项工作从2004年国务院2号文件中提出到现在, 在全国各行业企业中普遍开展, 取得了一定成效。本篇中,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会长孙华山就危化品、烟花爆竹和工贸行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对下一步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安全生产标准是国家、行业制定的安全生产基础和工作规范, 目的是为了使安全生产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实践证明, 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预防事故的长效机制建设, 也是加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抓手。今年,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三深化”“三推进”的重点内容, 要求以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为有效载体, 全面推进企业安全达标。

要求企业普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 是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4]2号) 中提出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几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那么, 这项工作在工贸、危化品、烟花爆竹行业取得了哪些进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为推动危化品、烟花爆竹、工贸行业企业安全达标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我们应如何认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今后的工作重点又有哪些?记者带着一系列问题采访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会长孙华山。

记者:4月1日, 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召开的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 有18个单位获得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牌匾, 至此, 在我国工贸行业中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达到了多少家?三级以上标准化企业有多少家?

孙华山:按照核准一批公告一批的原则,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重点选定行业优势企业, 会同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对申请一级标准化的企业逐个进行现场考评, 在提升质量的前提下, 2010年共公告了43家一级标准化企业。今年截至目前, 又有18家企业获得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牌匾, 也就是说, 全国工贸行业已经有61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截至2010年底, 全国工贸行业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的企业2 939家, 其中冶金161家, 机械2 778家;危化品和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 全国已有1 206家烟花爆竹生产和批发企业、5 518家危化品生产和经营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这些企业作为行业领先者,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记者:达标企业数量的增加是我们取得的一方面成绩, 除此,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还取得了哪些成绩?

孙华山:自2004年国务院2号文件中提出企业普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的要求以来, 危化品、烟花爆竹和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得到了不断推进。

一是制修订评定标准。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确定的原则,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力量, 开展机械制造、轧钢、铁合金等15项评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为在工贸行业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

危化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十一五”期间,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指导有关专业标委会编制了危化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展规划, 颁布了49项安全生产标准 (危化品36项、烟花爆竹13项) , 配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修订了9项国家标准 (危化品7项、烟花爆竹2项) , 还有49项安全生产标准尚在制定当中 (危化品22项、烟花爆竹27项) 。同时, 发布了2个有关危化品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河北、黑龙江、山东、广东、重庆等地安全监管部门结合本地企业特点, 开展了地方评定标准的起草工作, 如广州市通过在广百股份有限公司试点, 颁布了商贸企业评定标准;宁波、芜湖市针对规模以下企业, 提出了地方的通用评定标准。

二是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结合纺织、白酒、啤酒、乳制品、造纸、商业等评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河北、黑龙江、山东、重庆等地的相关企业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同时在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和贵州分公司、浙江尖峰登城水泥公司、鲁南水泥厂等单位开展了氧化铝、电解铝、水泥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浙江省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在烟草行业也进行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既验证了评定标准的适用性及可操作性, 也扩大了标准化工作的行业覆盖面。

此外,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 积极配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司局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工作, 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起草、安全预警指数系统的开发、《“安全生产标准化激励及约束机制政策”专题调研报告》, 为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记者:在2004年国务院2号文件的基础上, 国务院23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要求“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 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 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关闭。”您认为, 目前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在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的形势下, 我们应如何认识企业安全达标工作?

孙华山:从2011年起, 在全国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企业普遍开展以“企业达标升级”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 从班组和岗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这个基点抓起, 推动专业和企业达标, 把企业安全生产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筑牢企业安全生产根基。危化品企业必须在2012年底前, 煤矿等其他高危行业企业必须在2011年底前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重点企业要达到一级标准。冶金机械等其他企业必须制定达标规划, 确保3年内全部达标, 逾期不达标的要依法停产整顿直至依法关闭。

但是,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基础依然薄弱。以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为例, 虽然有了较大的进展, 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具体表现在:缺乏法规强制性;现行的专业评定标准仅7个, 标准化的覆盖面较窄;全国仅144家评审单位, 技术支撑力量不够, 评审工作受到制约;激励约束机制缺乏, 企业动力不足、压力不大;达标工作进展不平衡, 近3 000家达标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冶金行业和北京、辽宁、山东、浙江、广东等11个省 (区、市) , 还有7个省没有二级、三级达标企业。

今年是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也是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战略目标的起步之年。在最近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 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发表重要讲话, 再次强调了安全生产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任务, 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 加大公共安全投入, 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确保实现安全生产”。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 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张德江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安委会和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明确了今年和“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奋斗目标、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在今年国务院办公厅11号文件及张德江副总理、骆琳同志的重要讲话中, 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近期, 国务院安委会还将制定总体工作方案, 下发指导意见, 就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做出系统安排。企业安全达标的任务, 对于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企业, 既是压力和挑战, 更是动力和机遇。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 通过实现达标升级, 将使企业安全监管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将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全面提高, 早日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记者:围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提高企业防范事故能力, 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安全保障,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抓好哪些工作?

孙华山:今年,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把这项工作纳入到“三深化”“三推进”的重点内容, 我们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 完善相关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评定标准、相关程序等, 特别是要组织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行业评定标准的宣贯、经验交流、技术咨询等工作, 进一步推动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重点要抓好以下5项工作:

一是加快规章标准制修订工作, 为全面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

为完成企业安全达标任务,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必须统筹考虑, 精心策划, 找准切入点、抓好着力点、突破关键点。

1.推动重点行业规章建设, 做到安全监管有法可依。按照立法计划, 进一步加大部门规章出台工作力度, 2011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制定出台《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同时着手起草《建材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启动《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制订工作。

2.推动行业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 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按照国际领先的目标, 不断完善和提高安全标准中有关技术要求。年内完成《变形铝及铝合金铸锭安全生产规范》等4个标准发布工作;组织开展《高温金属液体吊运安全规程》等6个安全标准的制订工作;开展《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等4个标准的修订工作。同时, 要分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完善其他标准, 逐步健全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3.加大工作力度, 建立评定标准体系。以企业数量多和危险性大的行业为重点, 充分依靠大型企业的技术优势, 发挥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作用,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确定的原则, 在已发布的轧钢、冶金焦化、烧结球团、铁合金企业评定标准的基础上, 今年完成重点行业企业其他21项评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基本形成评定标准体系。

4.积极开拓创新, 实现评定标准的全面覆盖。对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尚未安排制订评定标准的领域, 原则上采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定标准》, 并参照有关评定标准进行二级企业和三级企业的评定。对于地方重点产业或领域, 地方安全监管部门可以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要求, 探索、制定这些领域的评定标准, 条件成熟后再上升为全国性的专业评定标准;对于规模以下企业, 可以在保证基本要素和基本精神不变的前提下, 简化考评内容, 创新考评方式, 组织制订规模以下企业的地方评定标准。

二是建立和完善标准化考评体系, 为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供条件

1.制定考评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组织制定和发布《全国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 对标准化考评的申请、受理、评审、审核、公告、证书和牌匾颁发等相关工作做出规定, 各地安全监管部门可制订该考评办法的实施细则。依据地方评定标准开展的规模以下企业达标工作, 由各地安全监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相应的考评办法。

2.确定评审单位。各地要认真分析各行业企业的数量、分布等情况, 发挥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学会等单位的作用, 研究提出标准化评审单位的条件, 合理确定不同等级的评审单位, 并向社会公布。一级标准化企业的评审单位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 二级、三级标准化的评审单位由省级安全监管局确定, 并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要发挥安全评价机构的作用, 原则上具备工贸行业安全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经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认可后可以参加相应企业的标准化评审工作。各评审单位都应有一定数量经过标准化培训合格的评审人员。

3.加强考评管理。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标准化考评工作程序, 严格考评流程控制, 加强对评审单位的管理, 规范考评工作, 严把考评质量关。对于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评审单位, 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 要取消评审资格。

三是突出抓好示范地区和典型企业的创建, 为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供经验

1.制订标准化工作方案。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统一安排部署, 摸清本地工贸企业的基本情况, 包括企业数量、规模、种类、从业人员、生产工艺和安全管理等, 并依此制定本地区所有企业三年达标的工作方案, 明确阶段目标、工作进度和保障措施。

2.建立标准化示范地区。初步研究确定广东省广州市、浙江省宁波市、辽宁省沈阳市、山东省诸城市为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试点地区。试点地区要大胆先行先试, 创新方式方法, 探索约束激励机制, 积累工作经验, 全面并提前完成工贸行业企业安全达标工作, 在全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具体实际, 分别选择1〜2个示范试点地区, 加强工作协调、指导和督促, 破解推进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探索和推广在不同地区、行业开展达标升级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3.树立标准化典型企业。初步选定冶金的武钢、鞍钢, 有色的中铝, 建材的中国建材集团、海螺水泥, 机械的一汽、中国北车、三一重工, 轻工的贵州茅台集团、蒙牛乳业, 纺织的上海纺织控股 (集团) 公司, 商贸的百联集团等20多家大型企业作为标准化创建典型企业, 为同类企业有效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树立标杆和样板, 为评定标准的起草和与国际标准接轨提供技术支持, 为企业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企业的类型、规模和特点, 在每个行业选择1〜3家典型企业, 树立二级、三级标准化企业的标杆和样板。

4.开展达标经验交流。各地要组织召开不同形式、层次、行业和区域的标准化现场交流会、专题座谈会, 交流经验, 分析情况, 提出对策, 分类指导。地区之间要主动加强联络, 交流体会, 相互借鉴, 相互提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在下半年召开分专业的专题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 推动各地区、各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四是加强政策措施研究, 为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供保障

1.加强立法配套工作,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各地应把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将企业达标列入“十二五”规划的考核指标中, 纳入对下级政府整体考核中。抓住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修订、起草的契机, 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法制范畴, 将国务院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法律条款, 依法促进安全达标。

2.加强内部工作整合, 形成监管系统合力。各地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 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安全许可、日常监管执法、风险抵押金缴纳、评优评先、奖惩考核、事故处理等有机结合起来, 区别对待达标企业和未达标企业, 发挥安全监管的整体作用。

3.加强部门协调联动,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配合各级政府, 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有关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激励政策措施, 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与项目立项审批 (核准) 、招投标、保险费率、融资贷款、技改扶持、信用评级、企业上市、业绩考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认证知名品牌、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劳模评选等涉及企业利益和企业主要负责人荣誉的事项挂钩, 鼓励企业主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

五是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为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供途径

1.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监管责任。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落实机构、专职人员, 抓好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负责工贸行业安全监管的人员要集中力量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以标准化工作带动其他各项工作;加强对标准化建设工作和评审工作的督促和指导, 确保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 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2.加强职工培训, 实现岗位达标。岗位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小单元, 往往也是事故发生的源头。只有做好每个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安全。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各个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明确岗位职责, 加强技能培训, 做到岗位达标, 以岗位达标促进企业达标。

3.发挥大企业作用, 推动全面达标。中央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 推动下属单位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 以集团公司或上市股份公司为主体申报达标评级, 实现整个公司的全面达标。大型企业应发挥带动辐射作用, 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采购招标过程中逐步把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安全达标作为必要条件, 带动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实现共同达标。安

8.推进产融资本统一监管 篇八

统一监管的动因

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历来是分部门管理。不过,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同业态的资本之间逐步融合、互动发展,需

要对于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进行合理监管。统一监管是各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资产管理标准、统一管理定位的一种尝试,基于目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互动发展的需求,更基于目前社会对于所有国有资本合理监管的需求。

一是地方国有资本构成中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的需要。从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竞争能力提升来看,这两方面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是国有资产中最大的两块,但是这两大块资产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与管理模式上存在很大不同。对于金融资产,许多管理机构更多的是承担行业管理职责,而对于产业资本,国资委更多的是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功能。不过,两者之间在许多方面开始了融合,不再有非常严格的界限。从地方经济发展来看,如何对这两类资本的发展进行合理引导、推动地方经济提升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二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互动发展的需要。从金融资本来看,需要相关产业资本的支持,特别是随着金融产品的丰富与国际金融企业的进入,金融资本必须适时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才能满足本地产业资本的规模扩张、技术升级与持续创新发展要求。反过来产业资本的发展也推动了金融资本自身的发展。从产业资本来看,金融资本是否发达是吸引产业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产业资本如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也逐步渗透到金融投资领域。两者的互动发展开始加速,这对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监管提升了难度,客观需要建立一个相对一致的监管标准与机构。

三是国有资本评价标准逐步向国有资本价值创造目标转变的需要。过去国有资产管理更多是考虑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金融资本更多关注资本成本、效率与风险控制能力。这样就很难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中间找到共同的评价基准。随着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考核逐步转变为关注国有企业价值创造的情况出现,如尝试用EVA对于国有资本进行考核,为评价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找到相对一致的评价标准,方便了统一监管。

四是国有产业资本逐步资本化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出现,一方面拓展了产业资本的融资渠道,促进了产业资本的规模扩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金融资本价值的提升,为金融资本发展带来了更广泛的业务与服务需求。因此,国有资本本质上就突破了资产保值增值的最初目的,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加入金融资本管理的部分元素。这就为两者统一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是国有资本监管和处置的透明化、社会化、市场化需要。无论是金融资本还是产业资本,都属于国有资本。这些资本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对于这些资产的效率评价、处置原则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部门利益导向,导致国有资本监管标准不一,资本重组与处置过程难以透明化,资本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而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统一监管,可以促进国有资本处置原则的统一,促进资本配置与利益分配的社会化与公开化,从而体现国有资本的市场化配置原则与国有资本长期价值最优化。

机遇与挑战

产业企业将会出现四个方面的机遇。第一,产业企业资本化渠道更通畅。由于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同属一个出资人,出资人会优先考虑内部产业企业的资本化,同时依托金融资本给予产业企业大力支持,引导其他金融资本服务于本地的产业资本。第二,产业企业可以更好地获得企业规模扩张、产品更新方面的金融支持服务,并且金融服务成本更低。第三,产业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本获得更大收益。由于金融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产业企业可以借助金融企业的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聚合性产业资本的最大价值,从而促进地方国资委监管体系内的产业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第四,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产业。由于有金融资本的支持,优势产业更容易获得金融资本的支持,也更容易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

金融企业也会有一些新的发展机遇。其一,可以整合产业企业的部分闲置资本,让不同企业的少量资本进行汇合,形成一定规模,为金融服务提供更多的资本支持;其二,获得更多的客户服务来源;其三,金融企业可以在体系内进行产品创新,从而减少创新产品的市场风险。

当然,对于两类企业来讲,统一监管也面临挑战。

首先,金融企业与产业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可能面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风险。典型的例子如日本,由于金融企业与产业企业融合,导致产业与金融财团相互依存,产业企业与金融企业利益平摊化,不能真实反映金融企业与产业企业的实际创造价值。

其次,金融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风险加大。由于金融资本大量面对统一监管体系内的产业企业,可能在对外开拓与产品创新方面动力不足,更多追求监管体系内的平均利润,导致外部拓展积极性受影响,从而制约了非系统内业务与产品的扩展性。例如,许多上海的金融机构主要服务对象是本地国有企业,这样在产品创新与服务上外地拓展动力略显不足,在区域拓展方面也略显保守,从而使得金融企业的成长性与品牌落后于深圳、北京等区域的部分金融机构。

第三,金融资本统一归国资委监管,在现阶段,必将增加监管层次。原来主要是金融办来管理,很多决策在一个层级就可以实行,现在要经过国资管理机构的审核,难免增加管理层级,影响决策效率。特别是金融企业下级单位的投融资审批由于决策链的延长,可能面临失去市场机会的风险。反之,金融产品在市场化程度逐步提升的情形下,决策的高效率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也能够快速把握市场机会。

第四,产业资本有可能过于关注短期效益而忽略长期效益的风险加大。由于产、融资本营利模式与资本价值实现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前者可能更关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合作运营模式,希望短期内发挥产业资本的最大效益。于是,出现了部分产业资本投资金融企业,产业资本更多投资房地产等短期效益明显的热点行业,而对于本行业的产业资本关注不够,给产业企业长期持续发展带来一定风险。

统一监管建议

从监管层来看,统一监管将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地方特色产业与精干主导产业的形成,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全方位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由于不同部门长期分割管理的习惯以及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管理的差异性,将导致管理模式设计存在相当难度。因此对于统一监管,需要既考虑历史现实,也要考虑行业差别,逐步完善统一监管规则,逐步推进。

首先应采取逐步推进策略。毕竟地方国资管理部门的监管与考核更习惯于制造类企业,对金融产业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因此,需要在逐步熟悉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监管方法与手段。许多地方国资委基本采取了该策略,先委托原有管理机构进行监管,日常考核与管理则由原部门或机构管理,国资监管部门只对重大事务进行决策,更多体现出资人的角色。这样为国资管理体系中分类监管摸索经验与创造条件,为未来针对行业特色的监督原则设计与考核体系设计提供基础。

其次应设计产、融资本共同监管的一致性原则。无论是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或者未来事业单位性质的其他国有资本,应该有一个一致性的监管原则,即国有资本长期价值最大化原则。当然价值最大化涵盖长期社会价值与长期市场价值两方面,要针对具体资本特点进行分类考核与过程监管,从而创造性地形成合理的国有资本监管体系,逐步调整计划经济时代条块分割监管的缺陷与不足。

第三应引入社会评价体系,把出资人监管与过程考核分开,正如公司治理制度中出资人、董事会与经营层各负其责、各行其权一样。

9.安全监管推进计划 篇九

加强执法监管营造安全消费环境面对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商务领域改革创新逐渐加快的新形势,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化食品质量监管,切实加强流通领域消费维权工作,全面提升12312工作水平,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抓队伍,夯坚实基础。以成立市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为契机,将提高人员素质、强化执法管理始终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置于核心地位,常抓不懈。积极采取集中培训、执法仿真模拟演练、岗位练兵、典型案例剖析会、大案研讨会、执法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有关政策法规,通过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探索、积累执法的经验和方法,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另外,开展全市商务执法人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学习培训活动,系统、全面培训学习涉及执法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文件以及各项商务业务知识。打造一支 “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二是抓机制,建执法规范。为加强对执法人员管理,规

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维护执法形象,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全市建立了“村社区肉品安全协管员”制度,各县市区商务执法大队以各街道办事处、镇为依托,建立了社区村肉品安全协管员的信息,编制成册。根据新情况新任务及时向社区村肉品协管员宣传定点屠宰法律法规政策,同时了解当地有关定点屠宰情况,公布联系电话接受他们监督和举报。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制订了《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程序》、《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文书》、《12312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受理案件处理程序制度规定》以及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使执法程序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制定各种制度,强化对工作人员的严格管理,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树立和维护全市商务系统的良好形象。同时建成覆盖全市的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宽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功能,完善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抓宣传,营舆论氛围。通过采取报纸、新闻媒体宣传、举办大型现场咨询活动、制作宣传展板、宣传条幅、出动宣传车辆等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规章政策和商务行政执法、12312工作开展情况,并在商务执法车上贴上“商务执法”和“12312” 图案标识,让市民在观感、认知上对商务行政执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开展了“三进”宣传活动。即“商务执法宣传进社区、进市场、进商家”等多形式宣传商务执法工作职责、执法依据、工作制度。增加执法

工作的透明度,树立诚信守法典型,增强经营业主依法经营意识,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展示商务行政执法形象,优化外部执法环境。

上一篇:宽容的作文素材积累下一篇:关于孝敬父母的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