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就业前景(通用10篇)
1.高职专业就业前景 篇一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51所学校将新增专业239个,其中,条件良好21个,合格114个,基本合格104个,37个专业条件审核等级不合格不予备案。昨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省教育厅同意备案的专业从20起可以招生,未经同意备案的专业不得招生。
管理类、动漫类专业多
从各职校新设立的专业来看,都倾向于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新兴的热门专业以及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专业。物流管理、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物业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类专业,是今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学院设立最多的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游戏设计、软件工程以及艺术类等炙手可热的专业,许多学校都有设立。
新兴专业就业前景好
而一些近几年崛起的新兴行业,各所学校也都有前瞻性地设置了相关专业,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根据专业组对其的评估,该专业设置定位准确,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分别设立人物形象设计和商务形象传播艺术、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的物业管理、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的连锁经营管理、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产品造型设计、计算机音乐制作,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设计技术,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工程造价等也都是近几年市场上新兴的行业,急需人才。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认为,这些新兴专业的设置都对市场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就业前景较好,就业岗位预测合理。 【您现在阅读的文章来自“中国人才指南网”,请记住我们的永久域名: 】
市场缺乏人才供不应求
近几年,频发的矿难凸显了各地安全管理人才的缺乏,今年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针对矿井安全设立了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供用电技术,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设立了矿山机电、矿山测量、矿井通风与安全等,这些都是社会供不应求的专业。同时,一些服务类的专业,也成了学校的首选。如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的烹饪工艺与营养和家政服务两专业,专家组对其进行较好的评价,认为就业前景比较好,生源市场分析较为清楚。
2.高职专业就业前景 篇二
随着中国和德国之间交往的深入, 两国间的贸易也是在不断的进一步发展着。我国目前已经吸引了很多德资企业来国内进行投资。那么这些德资企业就极其需要大量的掌握了德语知识并且有具有中国背景文化的人才。但是在这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德语专业毕业的人数剧增, 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出现了很多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本文将主要从经济市场、德语专业学生以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三个方面对德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进行分析, 希望能够引导毕业生改变就业思路, 早日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的原因
1. 在校培养时间短, 口语翻译以及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在校学个两年或者两年半就要出去实习, 而且其中的德语专业学制可能是学习三年也可能是更短学习时间。大部分的德语专业的新生刚进来都是什么都不懂的, 之前都没有接触过德语, 可以说是德语零基础。在校的学习时间又短, 导致很多德语的专业知识都没有学精, 基本的德语听说写能力就不具备, 更不要说想要进行实时的翻译了。很多规模比较大的德资企业都会要求应聘者具有较高水平的德语技能, 还要事先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产品情况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有自己独到的了解。所以很多德语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看到要求这么高就害怕了, 觉得自己不行就试都没试就直接放弃了。
2. 德语专业的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也是比较差。
大家都知道, 德国的教育一直都走在世界的前端, 国人基本上都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伴随着地球村的形成, 英语已经成了世界通用的语言, 在德资企业的工作当中英语也是一门主要的工作语言, 所以招聘的时候德资企业也会对求职者的英语能力进行考核。德语方面主要是要求应聘者能够进行德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入学时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不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在加上后期学习中以德语的学习为主, 忽略了英语的练习, 所以在竞争中总是没有办法脱颖而出。
3. 社会工作经验不足。
很多好的企业好的工作都要求应聘者要有1到2年的工作经验, 可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大三下学期有半年的实习时间, 期间还要准备论文的答辩, 所以社会经验是很匮乏的。
4. 德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实用性。
高职院校的课程是教学生学习德语, 一般就是根据课文做一些随堂练习就没有了, 但是企业招聘一般都要求求职者要具有一定的机械知识背景以及计算机知识。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的课程几乎没有, 所以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德语就都不懂, 造成了实际工作中困难重重。
三、针对德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与一些建议
1. 课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德语口语的练习, 多多了解德国的相关知识。
因为想要学好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去用它, 还有也要对这个国家的风俗人情有所了解, 才能够在和别人用德语交流时找得到共同语言也不至于因为文化差异造成误会或是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2. 时刻关注市场动态。
不仅是学生在校的时候要时刻注意企业的招聘信息要求, 根据市场的需求定制个人的学习计划, 高职院校也要注意对毕业学生就业信息的收集, 及时调整学校的招生以及课程的设计, 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3. 高职院校要加强和企业及校外合作。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和当地的德资企业联合办学, 互通有无, 其次学院也可以和德国的一些高职院校搭建合作办学平台, 为学生提供出国留学机会, 提高毕业生的自身竞争力。
4. 高职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规划的时候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旨, 对现有的课程重新设置于优化, 经常和德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互动, 了解到最新的企业人才缺口, 有针对性的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同时还要注重拓展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竞争优势。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高职院校的德语专业培养中必须注重知识实用性的原则, 改革自身的教学方法, 使得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 提高毕业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这才是找到好工作的最好办法。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中国和德国的经济贸易来往也是越发的密切, 因此社会市场急需大量的德语专业的人才。目前, 在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德语班, 每年德语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也在与日俱增。那么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 德语专业的毕业生能否找到自己满意的而又符合本身专业所学的好工作呢?这切实关系着每一位德语专业毕业生的亲身利益。本文鉴于此点出发, 从创新的角度来拓展目前的高职院校德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新渠道, 一起努力让每一位德语毕业生都能找份好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与对策
参考文献
[1]石云龙.多维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 2013, 3.
[2]王丽香.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思考[J].教育探索, 2014, 6.
3.高职专业就业前景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前言
近些年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得以迅猛的发展,并且逐渐的步入技术日益更新、人才倍增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时期,这便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困难和就业挑战。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加以切实的解决,那么就必须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且综合性的考虑行业发展、培养目标、区域经济和毕业生的能力及素质等诸多方面,只有这样才有助于高职教育步入良性循环及发展的轨道。
調查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针对调查的主要目的,选取绍兴职业技术学院12届机电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调查的内容包括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观念、择业的地域、就业的途径、期望的薪酬待遇以及希望接受就业指导的内容等诸多方面。随机抽样覆盖我省中、北、南、西、东地域,所涉及的高职院校生源较为广泛,具有显著的典型性。总共发放280份《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共收回280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调查结果
目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的专业有着相对较低的符合程度;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找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
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的专业有着相对较低的符合程度,由此充分的表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与在校所学的专业极少挂钩;(2)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找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通过朋友及家人的介绍或者学校的推荐。实际上,高职院校推荐的单位并非太多,重点是毕业生选择工作的心态,需要将毕业生的择业指导加强,与此同时,还应当提升高职院校岗位推荐的质量,以便于促进毕业生工作的稳定。
5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就业措施探究
5.1强化就业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不能够单纯的在大四进行,需要贯穿在整理大学生生涯当中,帮助学生树立完善的就业观,具备稳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职业预期。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毕业生就业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强化自身综合素质。
5.2强化服务意识
高校就业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为毕业生着想。要积极联系政府工作人员,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不断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条件下,就业管理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5.3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
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切合实际,对于就业单位的选择比较盲目,这些都造成了就业信息的浪费。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在就业指导时准确定位,让学生树立好“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6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6.1就业劣势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重复设置以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很多用人单位逐渐的提高了对毕业生的要求,在招聘过程中更加的重视考察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导致一些毕业生在就业时遇上重重困难。此外,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在2008年以前有着较好的毕业形势,因此,我国各所高职院校纷纷扩大了机电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并且对一系列的同类专业加以设置,导致机电类专业的学生持续增加,在客观方面也加大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就业困难。
6.2就业优势
由于我国及时的对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促进了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产品供不应求,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便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2008年即便是发生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但是正是因为我国政府部门所提起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颁布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案,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的装备制造业振兴及调整规划细则,积极的倡导优先及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并且将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稳定的就业。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存在被动等待及盲目选择就业单位、就业期望过高、择业不切实际等不良情况,导致就业信息的浪费。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准确的定位,看清形势,尽快的将“先就业后择业”的基本观念树立起来,以促进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就业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贾蓓蓓,严萍.浅析高校辅导员在机电类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J].教育界,2012(3).
[2]李成龙.机电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10(1).
[3]陈伟珍,姜金堂.从毕业生就业状况探索机电类高职教育发展之路[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6).
4.八大高薪高就业高职专业 篇四
2014高考将到,想必很多人都开始考虑自己改填报的专业。专科专业和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学习内容、就业方向等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一些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这些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成了众多企业竞相争抢的人才。今天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建专业老师就为家长和考生介绍几个就业率高、薪金高的高职专业,以供参考。
1.4G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专业定位为物联网系统集成方向,该专业核心技术涉及传感与检测技术、RFID技术、无线组网、嵌入式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系统集成等。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联网企业需要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人才。
2.移动终端应用开发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建移动终端应用开发专业培养移动互联高端开发型人才。移动应用开发方向将最新的移动开发技术IOS和Android进引入教学体系,通过以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完成项目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拥有在IOS和Android移动 终端上设计、开发和测试移动应用软件和移动终端游戏的能力。
3.三维设计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建三维设计专业培养掌握数字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的专业必备知识,具备三维建筑虚拟仿真、产品展览展示等数字教育、娱乐领域、互动媒体设计、多媒体项目策划、3D游戏设计等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服务于三维游戏与动画制作、3D虚拟现实设计、3D游戏互动设计、手机游戏开发等行业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4.工程管理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屋建筑的建设任务极为繁重。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与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休戚相关,特别是随着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推行,大量外国投资的涌入和民间资金的激活,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工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上又增添了更多的机会。
5.航海技术
海员、船员工作辛苦,常年在船上作业,工资高也是众所周知的。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目录中,本科和高职阶段都有这个专业。高职阶段该专业主要是培养合格的船员和海员,即能胜任现代化航海事业的营运管理及远洋船舶驾驶的技能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毕业生主要面向国内外海运企业,从事船舶驾驶与管理,也可在航运企业和海事管理单位从事管理等其他相关工作。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进出口贸易与年俱增,对高级海员的需求还是很旺的,如果英语好在市场上会更具有竞争力。
6.石油工程技术
专科阶段的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属于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传统的石油、煤炭行业近年来就业率一直不低,在麦可思2010年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高薪行业排行榜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排名第3位。且还在高于平均月薪的主要高职专业排行榜中排第4名。
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石油工程领域生产一线从事油气田钻井、石油地质、石油开采和钻井、完井、试井及井下作业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以上专业有些是有规定的请认真读完招生专业简章再决定填报专业。
5.高职专业就业前景 篇五
将近高考,很多高考生都在打算自己的大学,到底今年的专业有哪些是比较火的呢?2014年专科有哪些专业比较热门?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设计专业老师根据最新的报告发现目前最热门的专业是游戏设计与开发方向
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468.5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长速度止跌回升。其中,互联网游戏为429.8亿元,同比增长33.0%;移动网游戏为38.7亿元,同比增长51.2%。
2011年互联网游戏用户总数突破1.6亿人,同比增长33%;其中,网页游戏用户持续增长,规模为1.45亿人,增长率达24%。移动网下载单机游戏用户超过5100万人,增长率达46%;移动网在线游戏用户数量达1130Q51402893万人,增长率达352%。相对于互联网游戏用户数量增长速度的放缓,移动网游戏用户数量出现了高速的增长,这表明移动网面临着极好的机遇。未来几年,在用户数量增长的推动下,移动网游戏市场规模也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由于目前,国内各高校还缺少和游戏行业就业相对口的专业,特别是游戏策划和运营方面,缺少游戏行业人才输送渠道,这就造成了游戏人才的缺口非常大,游戏从业者的起薪都比较高,一般都在5000以上,经验丰富一点的,基本都在10000以上。
6.高职专业就业前景 篇六
【摘要】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各方面强化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考虑与就业需求的对接。本文从物流专业学生应具有的就业能力入手,分析了物流专业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物流专业 就业能力 就业需求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满足用工单位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物流专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者供需之间的矛盾,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一、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物流业80%左右的从业人员从事具体操作工作,这就决定了物流业需要的主要是一线操作人员。我国已经有近500所高职院校建立了物流专业,总在校人数达15万,但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满足不了工作岗位的需求,高职教育并没有职业特色,这是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问题。由于目前我国许多院校刚刚开设物流专业、实训室及相关设备配备不足,学校教学仅停留在灌输理论知识的层面上,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严重不足,这就造成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能力比较低,就业面比较窄,不能满足用工单位的需求。一方面是大量高职毕业生抱怨工作难找、待业在家,另一方面是用工单位也在抱怨很难招聘到适合工作岗位的人才。[1]
二、物流专业学生应具有的就业能力
尽管许多学者对就业能力的定义持有不同观点,但是,分析多数学者的观点,以下表述获得了普遍赞同:就业能力是从事某种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物流专业学生应具有的就业能力如下:
(一)物流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物流业由许多环节构成,属于劳动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物流专业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在课堂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和实践操作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学生不仅更要具有物流专业的综合能力和是较强的管理能力,而且还
要具有仿真软件及物流设备等的应用和实践操作技能,这些方面的能力在实验室里是不能完全培养出来的,必须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高校物流专业的纷纷建立,毕业生总量逐年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竞争。为了提高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应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创新能力,根据物流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于能力的活动,比如专家讲座,课外竞赛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
(三)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对近两年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因为面试时不能准确传递自己的信息遭遇淘汰,不能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现在的面试用人单位更注重考察应聘者综合技能,如何把自己的综合能力充分展现出现,则主要依靠应聘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因此,沟通交流能力也是影响学生求职就业的关键因素。
三、物流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一)面向就业需求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与其它专业不同,物流专业包括的知识面非常广,仓储、物流信息、交通运输、国际贸易、货物代理、报关、线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均有涉及。由于具体工作根据专业分工与岗位分工安排,学生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高校不根据具体的工作岗位位开设课程,必然造成学生知识面虽然比较宽泛,但是不能做好任何岗位的工作。因此,必须改革目前各高职院校太过宽泛的课程体系。高校必须面向就业需求,打破固有的学科型的课程体系,不刻意去追求学科建设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建立面向就业需求的新型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二)以就业为导向,推进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1.创新教学理念
对物流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必须坚持面向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从物流工作岗位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把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改革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就业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创新形成“植物生长周期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2];根据
工作岗位的要求与相关的职业资格规范,改革教学内容,与用工单位积极交流、合作培养,定期安排在校学生到用人单位实践操作或顶岗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构建以培养应用性和实践性为重点的教学体系,尤其是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物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互利共赢共同进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构建新型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物流专业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由于物流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常会对学生造成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在课堂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十分有限,因此高校应采取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物流专业课堂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知识外,可以进行案例教学,通过研究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3];另外还可以进行实验教学,借助物流模拟软件进行物流实验,使学生可以亲身体会物流企业物流管理的操作流程,加深其对物流知识的把握程度;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模拟游戏教学法等。
(三)加强高校实训室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鉴于物流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物流实训室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必不可缺的硬件设施。物流实训室的建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它能给学生创造专业实训的机会,加深学生对现代物流专业理论的把握,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型物流实训室的建设要结合物流专业的核心理论与主干课程,并注意与各个院校的专业特色相结合,综合规划,全盘考虑,实训课要避免流于形式和游戏型的实验环境。物流实训室应具备的实训条件包括物流教学体系、物流设施、物流视频和实战模拟课件、实践操作手册、实训教学计划、物流单据填写、物流操作案例等。
(四)改变毕业生错误的择业观和就业心态
要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将大学生的职业理想跟现实的就业需求相结合。若总是抱着“非高薪企业不去,非国有大企业
不进,落后地区不考虑”的就业心态[4],在现实中就会处处碰壁。在大学毕业生人激增,每年有大量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生还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大学毕业就该坐在办公室做一些轻松的工作,那么大学生就业难就是自然而然了。大学毕业生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念。同时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就业需求与自身条件有机结合,做好准备,提升就业和创业能力。
四、小结
总之,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物流业专门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的对接就要将毕业生就业作为杠杆,检验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从深层次改革教学体系,加强高校实训室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道路,这是解决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7.高职专业就业前景 篇七
关键词:高职院,英语专业,就业难,就业指导
1 案例情况:优秀男生遭遇就业难
我系2004级商务英语专业欧姓男同学, 已于2007年7月毕业于我校。现在一贸易单位任职销售代表。该同学的就业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困难重重, 最终柳暗花明。欧同学入学报到时, 曾多次向学院提出要求退学。经我们了解:该同学家在粤东农村, 父母靠经营杂货店维持生计, 生活本不宽裕, 还要承担其和弟弟教育费用, 该同学认为高考“失手”考上大专本非所愿, 同时也希望自己退学把学费留给明年要读大学的弟弟, 自己则可以步入社会打工减轻家庭负担。经系领导和辅导员老师耐心劝说, 并在协助其办理了缓交学费和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之后, 该同学放弃了弃学的念头。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该同学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一直勤奋刻苦的学习, 每个学年均获得我院的一等、二等专业奖学金, 在并在二年级时通过了英语六级。同时家境的艰难, 反而使其在相对其他的同学更早熟、能吃苦, 在系里担任生活部部长, 新生班主任助理和班长等多种职务, 学生工作深受老师、同学的好评, 2006年6月, 欧同学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转眼到了毕业就业的时候, 意想不到的是, 这位在校表现优秀的毕业生却在其中屡屡受挫。刚刚上完就业指导课的他, 对找工作还是充满了信心, 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的准备了自己的简历, 看着简历上充实的校园经历, 心里还是洋洋得意的。为了能更好的准备面试, 欧同学还从自己不多的生活费中抽出了一笔钱准备了一套正式的面试服装。一切准备就绪, 他开始频繁的参加各大高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招聘会, 简历倒是投了不少,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 却如泥牛入海, 毫无音讯。这时的他开始着急了, 于是就改在网络上放简历, 和根据报纸上的广告投递简历, 过了段时间还真有了点成效, 也有了两三家公司让他去面试, 抱着喜悦的心情, 他准备充分地去了面试, 可是每次都遭到了婉言的谢绝, 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更希望招聘有经验的女性员工。如此一来, 本来自信满满的欧同学, 顿时感觉前途渺茫,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患上了“应聘恐惧症”。据我们的调查和总结,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该同学同班男同学也出现了类似的就业难现象。
2 处理措施:调整心态、对症发力
针对欧同学的情况, 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 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让其重塑信心。第一, 对其进行当前就业形势教育。从国家的宏观就业状况入手指出大学生就业难是个有普遍性的问题:2007年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人, 比2006年净增82万人, 就业形势本不容乐观。从学院整体就业形势和学院其它专业就业形势大抵和我系本身专业就业人数相仿。同时, 在本专业就业状况比较, 顺利实现就业的男同学也不多。其次, 我们为其制定了新的就业策略。一方面, 建议其扩大求职范围, 转向销售、助理等专业要求不高的岗位, 先就业再择业。第二方面加强简历投递针对性, 参加一些专门针对高职类毕业生的就业专场供需见面会。第三方面, 发动各方资源, 积极为其提供应聘机会。经历多次失败之后, 慢慢地欧同学也开始改变了观念, 决定先找一份工作, 然后“骑驴子找马”, 再找更对口的工作。终于在2007年6月在一个鞋业批发市场觅得一份销售代表的工作, 工作虽然很累, 但还是偶尔可以遇上一些国外的买家, 发挥自己的语言特长。
3 问题反思:结构性矛盾是症结
从表象来看, 欧同学就业过程经历了不少波折, 是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宏观背景下的司空见惯的个例, 不值一提。但揭开现象的面纱, 触及的是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本质。所谓“结构性就业难”, 通俗点说是有人找不到工作, 有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 所谓的“有人没事干, 有事没人干”。考察欧同学整个就业过程, 导致其就业困难的结构性矛盾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第一、英语专业毕业生庞大就业需求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存在结构性矛盾;第二、英语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第三、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性别结构与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性别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从人才供需矛盾角度看, 来源于人事部人才市场的一项2006年高校毕业生需求情况分析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06年外语类人才总需求人数仅23269人, 其中本科生14948人, 这无疑注定了大量如欧同学这样的高等职业教育外语类毕业生不甚平坦的求职之旅。有专家分析,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 以及近几年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交流频繁, 这些均在客观上造成外语类专业过热的繁华景象, 社会上甚至流传一种说法:只要英语好, 工作不愁找。但一味忽视市场吸纳能力与实际需求的扩招, 培养出来远远超过实际需求的外语人才, 最终必然导致外语类人才高消费现象出现。因此, 欧同学百般周折, 最后也只能暂时放弃了专业对口的期望, 既是一种就业策略, 更多的是无奈的现实选择。
从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角度考察, 这个矛盾同样突出。一方面, 我院目前英语类专业培养模式的特点仍然是“师范类本科英语教育的简缩版”。即注重学生的语言基础如词汇积累、语法训练、读写译能力等层面, 而对于英语交流性训练如口语、学科应用能力如涉外商务、文秘等应用性层面的培养, 尽管也设置了一些“专业性”课程, 但这种生硬的加法和实践的缺乏, 导致在事实上某种程度的缺失。于是, “哑巴英语”“高分不高能”等等现象普遍地在毕业生中出现, 以欧同学为例, 虽然在四六级考试中得心应手, 都是高分一次性通过, 但多次参加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皆以失败告终。而从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来看, 据2006上海举行的国际语言研讨会透露, 我国约有3亿人在学英语, 其中大中小学学习英语的人数超过一亿人。有专家预测, 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总人口。在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新形势下, 单一的外语人才早已经优势不在, 而精通国际经济贸易、公司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在就业市场上颇受青睐。相对于过去那种针对性不强、定位不够清晰的通用英语, 企业更愿意招聘“双料”人才, 即“外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个矛盾的存在, 将促使我们不得不更深层次的反思: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是不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8.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就业探索 篇八
关键词:会计类专业;高校学生;就业;现状;发展对策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日趋复杂的社会和企业环境也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高等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优化学生的就业现状,纷纷开设会计类相关专业,会计类专业学生数量日益增多,给会计类就业市场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导致很大一部分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高职毕业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困境。而且由于部分高等院校盲目的开设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明确,导致培养出来的会计类专业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岗位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了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等院校有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提升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改善会计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1 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相关调查发现目前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就业行情并不好,表现在多方面。首先,高等院校扩招使得会计类专业学生数量非理性增长,学历的差距给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就业带来了困境,再加上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数量的增长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企业对于会计类专业学生的需求热情也大打折扣。其次,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就业率较低,受调查的企业表明,作为企业自身而言,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学历要求并不高,高校的会计类专业学生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导致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缺乏会计人才所必备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实践经验,而且大部分学生也没有会计及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这就严重降低了高校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影响就业水平。由此可见,高等院校有必要进行会计类专业教学改革,加大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2 影响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
影响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市场因素。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会计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用人单位自然就提高了就业门槛,对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部分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强,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第二,学生自身因素。影响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就业水平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给会计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类专业高职人才除了具备必要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较高的综合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水平,要能够适应现代化的会计岗位工作需求。但是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都没有基本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际工作能力也不能满足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因而不能良好的就业。
3 改善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3.1 明确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职业发展方向 为了提高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高等院校必须明确会计类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要以培养适应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这就需要学生首先要具备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熟悉和掌握经济管理、会计、财经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还要了解现代化的会计工作环境,掌握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的计算机和相关会计软件操作技能。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高职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专业发展,以此来提高学生就业的专业性,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提高自身就业的专业水平,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等会计类专业证书,从而使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学生用自身的专业综合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另外,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高职还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环境和设施,从而提升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3.2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根据现阶段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会计类专业高职人才的实际能力要求,高等院校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从而更好的适应实际岗位需求。首先,学校要根据会计类专业高职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强校企合作,经常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增加学生校外实践交流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人才定向培养,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进而协助解决高校会计毕业生就业问题。其次,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会计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加会计职业技能竞赛、利用假期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中实践、参加创业活动等,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会计类专业知识的体验,从而多渠道全面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小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需要高等院校根据市场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职业竞争力,从而提高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高职学生整体的就业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琳,戚倩倩.江苏省高职会计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调研启示[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01:94-96.
[2]王艳利.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1:106-108.
[3]赵晓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探析[J].高教论坛,2013,07:117-118+125.
9.高职专业就业前景 篇九
谭碧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它的好坏也直接体现了高职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作为高职传统且又新兴的会计专业,其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条件和师资等因素的好坏大大影响学生将来上岗就业能力的强弱。本文根据对某高职院校会计毕业实习生问卷调查的分析,对如何做好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就业
大体上说,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根据市场就业需要,已将其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中小型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日常会计核算,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较好的职业道德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上来。但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往往更青睐于有工作经验,能较快上岗熟练工作的财务人员。而这正是高职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所缺乏的。如何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缩短上岗后的业务能力差距,加强实践教学是条必由之路。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调查及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就业对接的情况,2010年上学年年末,对某高职院校07级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70份,回收有效答卷67份,回收率为95.7%。
1、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分析
此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于中小企业、个体单位就职或实习,且多数从事出纳、会计或其相关工作。在实习就业过程中,他们已普遍认识到了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有98.5%的学生认为教学环节很重要或重要,仅有1.5%的学生认为该环节重要性一般。这个数据十分明显地体现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在对“学校会计实践环节课程占总课程比重合理不?”的调查数据中显示:35.8%的学生认为比重合理;26.9%的学生则认为比重不合理;37.3%的学生认基本合理。这就从另个方面说明了有不少学生认为现有的实践环节教学还不够突出,实践课时安排不够充足,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仍需不断改进和加强。现在高
职会计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已逐步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但由于时间短,缺乏经验等多方面原因,会计专业教育模式仍还处于进一步发展探索阶段,实践教学环节整体上还相对薄弱。
2、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条件的分析
目前有部分高职会计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水平已基本能满足学生需要。该校有19.4%的学生很满意学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53.7%的学生表示满意,26.9%的学生则认为学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一般。而实践性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传统模式,尽管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由于形式相对单一,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数据表明,64.2%的学生认为校外实习是最佳的实践性教学模式,20.9%的学生偏向于校内模拟实训,14.9%的学生则希望能与理论同步。而对学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条件,11.9%的学生表示很满意,43.3%的学生表示满意,40.3%的学生认为一般,还有4.5%的学生认为较差。现在高职院校实践条件普遍略显落后,校内虽有一定的基本的实习、实训基地,但缺乏特色,而校外资源也相对匮乏,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的联系松散,没有一个固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使得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
3、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的加剧,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在聘用会计人员时更加重视实际应用能力。具备扎实基本功、能熟练掌握会计职业技能、工作上手快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在此次调查中,仅有13.4%的学生认为在校实践教学对口,上岗后很快能适应;50.8%的学生认基本能适应;有7.5%的学生认为则在校实践教学不对口,与实际工作有差距,上岗后很难适应。19.4%的学生对老师实践课程教学实用性及针对性有认同感,表示很实用,50.8%的学生认为还可以,29.8%的学生则表示一般。在对教材、教学内容与财会岗位需求的结合情况方面,14.9%的学生表示很满意,53.7%的学生表示满意,31.4%的学生表示一般。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材对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但现行的会计实践性教学过于注重会计处理的全过程,而没有突出职业岗位,不够重视出纳、审计和税务会计岗位能力培训,使得学生对于其工作职责和内容分工不明确,实习后
仍然不清楚各个岗位职责,难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而教学过程中,许多会计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对实际操作规程不是很熟练,导致实践性教学这一部分带有很强烈的理论色彩。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不利于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作为主要教学工具的教材和教案,也缺乏高职特色,精品较少。
三、调查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启示
企业所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职业判断能力和较好职业道德的应用性会计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做好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明确学生就业定位,加强会计实践教学。
1、合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突显高职特色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素质教育、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三大模块中,往往专业实践模块比重偏轻。而这恰恰又有背于高职教育自身的特色所在。因此,应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按照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合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高职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践、阶段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践三部分,每部分实践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设置,则应结合所学课程及学习阶段情况来科学制定和安排,切实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2、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和内容,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针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的缺点,应建立多样化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如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论文撰写等,充分体现其灵活性和变化性,以便达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突出高职“应用性”的特点,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合理增减,做到“必需、够用”,确保体系完整,内容适当,环节紧凑,注重实效。在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方法能力。
3、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
结合成本效益、时间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充分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实行组合选用。如在《基础会计》模拟实训中,可将学生个体独立操作与分组分工分角色操作相结合。即先由学生单独完成设置账户、填制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等会计流程,再采取
分组分工形式,由学生分别担任出纳、会计、审计人员等角色,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培养锻炼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材方面,尽可能选用适合高职就业岗位需要的、与上岗联系密切的、实践性强的教材,也可以针对会计知识更新较快的特点,依靠本校的教师结合高职会计教育特色和学生自身特点,编写合适的实践教学教材。
4、完善考核制度,推行职业资格认证
建立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考核形式,真正反映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既使考核具有可操作性,又使考核能落到实处。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增加一些实务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学生实践课程的成绩评定时,可选取与教学方法对应的考核方式进行组合,综合评价,以提高学生自我培养能力。与此同时,也可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核,其他证件如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的取得要求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中。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即可获得毕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其他要求的证书,为学生就业上岗奠定坚实基础。
5.开发实践教学基地,优化实践教学条件
加大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现代企业会计行业要求的校内模拟实践教学仿真实验室,设立模拟会计职业岗位,增强学生对各会计职业岗位的理解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将一些有成果、有创新的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基地观摩实践,也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主管、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师素质
高职院校可积极创造条件,为在校教师提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能力的实践进修机会;也可多渠道引进师资,聘请企业的高级会计师、企业财务主管、审计经理来担当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增进学院与社会的联系;作为教师,则应该不断学习充电,在全面个人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多下企业实践学习,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丰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双师型教师。
[1] 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2] 刘晓辉.关于会计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4)
10.高职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和培养要求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杨合意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4期
为使高职院校机电专业适应高职教育强化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以之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养,推动机电专业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为重点的专业改革,笔者和同事组成调查组到企业进行调研工作,从了解本专业对应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培养要求入手,了解各企业实际生产的工作流程及工作任务,调查、研究、分析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要求,从而促使该专业高职教育及教学改革缩小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距离,为教学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做好准备工作。
一、调研方式与对象
1.调研的主要方式
通过现场交流,与企业技术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座谈及走访笔者所在学院毕业生等形式,了解企业的现状、各职业岗位的人才结构及需求、培养要求等情况,包括企业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企业对学校教学及教育改革的建议等。
2.调研的主要对象
调研的主要对象是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大中型企业及其人力资源管理开发部门、已在岗位的毕业生。笔者所在调研组实地走访了一些大中型企业和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科研单位,主要有中软公司、兆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兆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瑞利分析仪器公司、松下控制装置有限公司、北京卷烟厂、十一研究所、十一研究所技术制造部、十二研究所、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七一八友盛电子有限公司、航空恒星公司(原航天部503所)、SMC(第三制造厂)等企业及其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部门,并与在其相应岗位就业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与交流。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和微软、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要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其人才、要求对机电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调研内容及基本分类
此次调研内容主要是机电专业毕业生从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性情况。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从业岗位需求、培养要求和人才培养及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的教育教学建议等,就从业者知识、素质、能力角度看主要有两类:
1.该专业从业岗位一般知识、素质、能力要求及教育培养建议
具体内容主要是:抓毕业生在岗位就业的总体素质、人文素质、从业态度、团队意识等;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岗位就业的知识面和能力要求等。
2.该专业从业岗位专业知识、素质、能力要求及教育培养培训建议
具体内容主要是:普通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能力,机械基础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能力,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能力,工艺规程制定能力,机械基础能力培训,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综合实验能力,机构传动方案与结构设计综合实验能力,机电系统结构分析与控制综合实验能力,移动车式、履带式、行走式等模块化产品机器人使用能力,设备维修人员典型工作任务要求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应用性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从业范围内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所学知识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实用性情况等,企业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和需求等。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调研资料的分析、整理,发现相关企业机电专业毕业生情况及对该专业岗位的要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目前毕业生在企业中主要的职业岗位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企业适合机电类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有:钳工、电工装配和测量;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数控加工,包括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一线技能型操作工。
2.企业对毕业生的基本评价
走访过的企业及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部门认为:大部分学生素质较高,有工作热情;比较活跃,爱好体育活动,能够较快地融入工作团体。但与前几届学生比,现在的学生工作主动性差得很远,师傅讲一下才动一下,眼里没有活,不踏实;对自己的工作性质不清楚,缺乏办事能力,怕吃苦;不能准确定位,认为自己应当作技术工作,不愿从基层做起;对待遇比较看重,同事之间相互攀比,与其他企业攀比,导致思想不稳定;基础知识较差,看不懂机械设备零件图和装配图纸,缺乏电路分析的基本常识,不能胜任设备维修;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较差,有的学生甚至连常用的办公软件都不会。
3.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希望和要求
在调查中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企业很愿意培养大、中专毕业生成为生产线上的技术主管或维修主管;企业非常看重毕业生的读书能力(即学习能力),如会查找资料、会查看
资料的能力;看重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如是否有积极的责任心、是否肯努力学习,是否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希望在教学活动中能为学生提供多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训,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技能证书和操作证书。
因此用人单位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自学和读书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有很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对自己有明确的社会定位,不要与其他人攀比,工作踏实,作风严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企业对学校专业教学的建议
通过调查,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培养目标定位的针对性,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
(2)在专业知识方面,应加强计算机应用、机械制图、金属材料、设备结构、机械传动、公差配合与测量、加工工艺、数控编程、CAD/CAM、电工基础及实用电路等知识的教学。
(3)在专业技能方面,应加强机床操作、零件精度测量、数控编程和操作、机械设备拆装、安装调试、电工基本操作等方面的训练。
四、该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以上调查和分析,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社会相关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人才的要求,体现该专业高职教育强化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以之为导向,加大力度促使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对缩小与用人单位就业岗位要求的距离,对该专业进行强化学生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及相关课程“项目任务驱动性”的教学改革,进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养,具有许多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1.办学理念、格局应调整
在专业办学理念上,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的要求为基准;在办学格局上,应加强学校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实践的合作,即学岗合作,把专业课堂平移到企业相应岗位,使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既降低学校单独建设实训基地的办学成本,又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新资源,开创毕业即就业的办学新局面。
2.专业教育教学理念、格局应调整
要打破传统的机电专业作为工科应用学科只重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的片面观念,加强人文修养方面的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沟通技巧、人际关系的培养;加强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如数学、制图、工艺、机械结构、机械制造、电子电路分析等基础知识;必要时在学生上岗之前组织其进行对基本知识综合复习,并通过养成教育和相应的教学
格局设置予以强化。就是能力培养,也不能仅仅是专业技术、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而是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读书能力的培养。
3.教学教法改革方面要切实推进就业岗位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应是对社会高技能职业、企业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群和岗位群所需的技能、知识与态度的一种科学编码,应是一种以突出行业特色,以企业高技能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建立在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的教育、教学载体。必须在教法上进行彻底改革,打破课堂教学按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的模式,变为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模式,通过各阶段的项目课题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达到强化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路。具体说,就是要根据就业岗位要求并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选择典型项目作为教学课题,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要切实增加一定强度的教学训练以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尤其是办公软件、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加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岗位技能证书和上岗操作证书。
4.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业,教师为本。高职机电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同样也必须以教师为本,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从相应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破除传统的“三尺讲台”观念,树立以学生就业岗位为主的岗位教学平台观念,把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讲台移到学生就业岗位平台,使就业岗位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模式落到实处。
(2)不断调整、更新、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不但不滞后于生产实际,而且要引领学生就业岗位要求,符合科技和企业飞速发展的趋势,切实促进、加强学生毕业后在岗位上不断增加新知识,增强岗位工作创新能力的知识基础。
(3)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岗位知识转化为实践专业岗位技能实操能力。增强学生实训、实践能力的前提是,专业教师首先要增强岗位专业知识的实训操作等实践能力。作为专业课教师,不能天桥把式光说不练,或教师自己光说只让学生操练,而必须应是专业知识技能实践方面的行家里手。
【高职专业就业前景】推荐阅读:
高考高职热门专业07-09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06-24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09-29
高职应用电子专业介绍10-06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07-24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研究07-16
高职文秘专业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论文07-31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标准体系的构建11-06
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论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