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

2024-10-12

镇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共10篇)

1.镇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一

*政字[2011]*号

*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镇创建文化先进镇工作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村居委会、镇属各单位:

现将《*镇创建文化先进镇工作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日

抄 送:县文广局 镇领导

*镇党政综合办公室 2011年8月20日印发

共印55份

建文化先进镇,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铸造时代新精神,强化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使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提升全镇文明程度;有利于打造*文化品牌,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提升*知名度;有利于强化凝聚力和影响力,努力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从而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围绕富民强镇目标,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为主线,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队伍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促进“三个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文化强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按照文化先进镇的标准,科学全面制定创建规划,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达标。

(二)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按照“抓重点,带全局;抓示范,促提升;抓品牌,增实力”的思路,突出抓好文化基层基础、文化产业建设、品牌文化打造等重点工作,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事业全面快速发

积极新建镇文化站,22个村文化室及集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建设,确保100%的村有文化室或文化活动中心。

(四)组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实施文化活动器材配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完成23个村(居)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6个村文化活动器材配送,有效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结合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积极在村级社区中心兴建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广场,加大体育活动设施的配置力度,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五)规范文化市场管理。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监管和执法力度,不断完善综合执法、协调共管、监控有力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思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谋划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着力发展文化产品制造业,规范发展文化娱乐业,积极推出民俗体验旅游业,初步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六)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加强镇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人文社科、文艺欣赏、科技卫生、法制等知识的普及、培训工作,推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绘画、工艺等社会文化繁荣发展;高度重视中小学的文化普及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

工作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文化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三)申请初查阶段(2011年8月至9月)。由镇创建办对照创建标准逐项自查评分,并查漏补缺、完善提高,收集整理创建资料,做到档案规范整齐后,提出申请评估验收报告,接受县、市创建办初查评估。

(四)考核验收阶段(2011年10月至11月)。对照标准进行全面考核,巩固提高考核前的准备工作,迎接省上检查验收。

五、创建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单位要把创建文化先进镇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镇上成立由毋勇同志任组长,杨松、胡理平2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文化先进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强化宣传发动。各村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召开会议、标语口号、宣传展板等载体,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创建文化先进镇的目的、意义和目标任务,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整合各方面资源,共同支持先进文化事业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

2.镇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二

上允镇地处澜沧县西北部,全镇辖11个村民委员会,土地总面积43300 hm2,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为10366.67hm2,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玉米,其中水稻常年播种面积为1578.07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5.2%,玉米常年播种面积为3972.67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8.3%[1]。上允镇海拔为910~2040m,海拔高低差1130m,地形属盆地型,年平均气温为19.3℃,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1500mm,土质为黄沙壤土,地力中上等,是澜沧县农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种植面积大,增产潜力大的粮食主产镇。

从2011—2015年来,上允镇作为粮食作物整建制推进乡(镇)之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兴粮、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在县领导及相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引导下,水稻、玉米2大作物产量都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整建制推进上允镇水稻、玉米高产创建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保障整建制推进上允镇水稻、玉米高产创建项目长期有效实施,保证农户长期增产增收,是上允镇各农业部门、农业技术员及相关专家在未来几年中的主要研究方向。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施地点及规模

从2011-2015年以来,上允镇整建制推进水稻、玉米高产创建涉及了全镇11个村民委员会的146个自然村。11个村民委员会包括上允村、下允村、竜浪村、芒角村、翁板村、曼蚌村、南洼村、南乃村、坝老村、那阮村和勐佛村。如表1所示,2011年完成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面积761.43hm2,玉米1359.1hm2。2012—2015年完成水稻面积为1000hm2/年,玉米2000hm2/年。

1.2 推广品种

玉米高产创建主要推广品种有甘优五谷1790、云瑞21、云瑞8号、云瑞88、正大999、正大615、迪卡007、辽单527、云金2号、红单3号、安单3号等,水稻主要推广品种有两优2186、两优2161、中优838、Y两优8188、T优63、川江优527、宜香3003、宜香优2115、文富7号、云粳37、楚粳28、楚粳29。

2 项目实施成效

2.1 增产增收

如表1所示,从2011—2015年上允镇实施整建制推进水稻、玉米高产创建以来,水稻平均产量为9484.77kg/hm2,比2010年增产528.42kg/hm2,增长5.9%;玉米平均产量为9149.91kg/hm2,比2010年增产550.37kg/hm2,增长6.4%。以上允镇常年种植水稻1578.07hm2,玉米3972.67hm2,2.0元/kg计,上允镇5a累计增加水稻、玉米产量3020322.14kg,实现增收效益604.06万元。

2.2 社会效益凸显

5a来,通过整建制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户粮食产量,增加农户经济收入,还进一步地提高了农户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种植水平,提高了农户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使各项新技术得到了有效推广。

3 主要技术集成

3.1 科学选择示范区

综合考虑种植面积、生产条件、工作基础、技术力量、产业体系等因素,具备品种区域展示、病虫测报、地力苗情观测、技术示范等多项功能,兼顾区域平衡,合理确定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

3.2 精确高产栽培技术

3.2.1 适量适时播种与移栽

结合上允镇各村气候特点,统一适时播种,玉米播种量为30kg/hm2,基本苗保证在4000~4500株左右;水稻常规稻播种量为75kg/hm2,杂交稻为30kg/hm2。采用水育秧和湿润育秧2种方式培育壮苗,在4.5叶期时采用人工拉线条栽的方式进行移栽。规格为26~28cm×13.2cm,保证30~33万丛/hm2,每丛栽插1棵种子苗,插秧深度1~2cm。

3.2.2 科学管水与配方施肥

水稻水分管理主要遵循浅水栽秧,薄水分蘖,炼苗晒田控蘖,干湿交替的管理办法;结合上允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根据测土推荐配方,科学合理使用化肥,重点推广精确定量施肥。

3.2.3 病虫害综合防治

水稻以纹枯病、稻瘟病、百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飞虱、粘虫、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为主要防治对象;玉米主要以大小斑病、灰斑病、锈病,玉米螟以及杂草等为主要防治对象,做到对各种病害进行适时监测,及时防治。

3.2.4 适时收获

农作物的适时收获直接关系产量和品质的高低,受播种期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上允镇水稻、玉米在每年、各村的成熟期都不一样,要结合实际,深入田间地头,准确判定水稻、玉米适时收获时间,认真做好水稻、玉米适时收获工作,力争实现全镇粮食丰产丰收。

4 主要保障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为整建制的有序推进,发挥行政推动的主导作用,特成立了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好整建制工作和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4.2 实行目标责任制

细化明确责任区,实行行政人员和技术专家分片包干责任制,分片负责各项工作;加强检查指导,联系并聘请相关专家,组建各级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及现场指导工作,编制技术指导方案,制定本地技术操作规范,保证各项任务、技术措施能到位。

4.3 加大扶持力度

发挥行政推动和强化科技推广的作用,将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栽培、植保联防、电脑农业等技术体系整合,以增强项目效果、增加项目效益。整合各块项目资金。加大农用物资的补助力度,充分的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整合栽培、植保、种子、土肥等专业技术力量,搞好专业技术指导和服务。

4.4 加强督促检查

为加强对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管理,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需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采取行政督办、委托专家督导等多种形式,在关键农时组织人员对示范片开展督促检查工作。在项目区设立标示牌,既方便农民学习又可使高产创建活动能全程接受社会监督。

4.5 组织跟踪培训

组织专家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做好田间诊断、技术商讨和技术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指导,充分发挥高产创建样板在上允镇粮食生产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作物生长关键季节,以村、组为单位组织技术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农户,选择有代表性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现场培训,开展技术交流,总结先进种植生产技术模式。

4.6 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高产创建活动的宣传引导,宣传活动成果、先进典型、增产模式和成功经验。将高产创建示范区建成良种和良法结合的载体和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和技术的增产潜力。

5 结语

5.1 存在的问题

人为进行的农田改造、河道综合治理及自然山体滑坡对上允镇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甚至造成有部分田块当年无法种植;农用生产资料上涨过快,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造成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栽培管理粗放,降低了生产效率。

5.2 对策与建议

及早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上允属于早稻区,在本年整建制实施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当年的实施经验,在此基础上,及早制订下年整建制高产创建实施计划;统筹利用好各种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扩大水资源蓄贮量,搞好沟渠配套,加速上允镇农田改造与河道治理的速度,改善中低产田基础设施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农用物资的补助力度,充分的调动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培养发展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规模效益,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劳动力紧缺及接受新技术能力差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陈路华,武燕飞,郑月英,等.整建制推进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成效显著[J].云南农业,2012(9).

3.镇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三

山口移民新村,选址原旧宅基地,总体用地面积2.2万平方米,拟建住宅房屋88幢,每幢110平方米,楼高2.8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同时,全村配套有文化室、车库、广场、灯光球场、网球场、人造湖、观光凉亭、长廊、后花园及园林绿景,总投入5000多万元。力争用2-3年时间,把移民新村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集观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美丽新农村”。

车木根村委会四季岭新农村,全村162户,546人,于2014年3月动工兴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4.5万平方米,实行“五个统一”:统一屋向、统一面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巷道。全村拟建住宅房屋162幢,每幢120平方米,限高四层半,主路宽8米,横行5米,通风巷1.5米。全村配套有文化广场、文化楼、凉亭及幼儿院等公共设施,总投资8000多万元。目前已建好二层以上有52户,力争2017年底前将建成一个拥有“交通便利、功能齐全、幸福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江湖村委会上村新农村,全村92户,521人,2013年动工兴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拟建住宅房屋106幢,每幢115平方米,楼高五层半,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横直行5-8米,通风巷1.5米。全村配套有文化广场、文化楼、篮球场、凉亭、健身运动室,村四周环境绿化、美化,总投资6000多万元,力争2016年竣工进住。

4.--镇关于统计工作的整改方案 篇四

一. 进一步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从这次检查所发现的问题看,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基层统计工作基础不牢,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所以在今后的统计工作中,要进一步提出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大力支持和重视统计工作,为统计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二. 加大对统计基础工作的建设力度。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是搞好统计工作的前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大对统计基础工作的建设力度。①巩固和发挥“八有八化”双基建成设成果,为统计工作打牢基础。②配齐配强基层统计力量。③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④大力宣传统计法律和法规,使统计工作走上依法统计的轨道上来。

三. 规范统计行为,严格报表纪律。针对这次检查中发现的有些数据质量不高,报表填写上报不规范的问题,在今年内后的工作中,①所有报表数据上报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方法和制度,不折不扣,认真收集整理,从源头上确保各种数据

资料质量真实可信。②根据统计方法和工作流程,做好各种上报数据的评估衔接和审核,做到数出有据,全面完整。③做好各种统计报表和统计台帐的收集整理的基础工作,做到口径一致,上下衔接,规范可信。④及时督办各种统计报表的上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种统计工作。

以上整改措施,镇政府已要求镇统计站抓紧整改落实,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统计制度和方法,依法统计,确保---各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使----的统计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5.栏杆镇新农保工作实施方案 篇五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镇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09〕 131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基本原则

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依靠政策的优惠千方百计扩大覆盖面;三是设定不同的缴费档次和补贴标准,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进一步做实个人账户,确保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实现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0年11月下旬启动实施新农保工作。2010年12月31日前全镇应参保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75%以上,60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90%。2011年12月底全镇应参保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95%。

三、参保范围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在户籍地参加新农保。

四、基金筹集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目前缴费标准暂定为每年100元、200元、300 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按年缴费,鼓励经济条件好的农民多缴费,多缴多得。

(二)集体补助。在个人缴费的基础上,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

(三)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中央财政给予试点地区基础养老金补助,地方财政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其中省级财政承担20元,市级财政承担2元,区级财政承担8 元。

五、参保登记

参保人携带户口薄和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户籍所在地村委会提出参加新农保申请,选择缴费档次,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附表一,以下简称《参保表》),该表一式三份,村、乡镇社保所、区农保所各留存一份。若本人无法填写,可由亲属或村协办员代写,但需本人签字、盖章或留指纹确认。

参保人应提供规范的身份证复印件:二代证需在同一张A4 纸上复印正反两面。视力残疾中的一级盲、二级盲,智力残疾中的一、二级,听力残疾中的一级,言语残疾中的一级,肢体残疾中的一级,精神残疾中的一级等重度残疾人应当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及其复印件,申报参保,并申请政府为其代缴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独生子女父母应当提供光荣证,双女父母应当提供落实节育措施证明,申报参保。在统一缴费补贴标准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人每年10元补贴。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三级以上)后未再生育夫妻(女方年满49周岁)应当提供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等级证明,节育手术并发症人员(三级以上),应当提供节育手术并发症等级证明,申报参保,并申请政府为其代缴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

六、养老金待遇和领取条件

新农保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中央确定的试点地区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后个人账户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由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一次性领取。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居民,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引导中青年农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对长期缴费超过15年的,每超过1年,基础性养老金加发1%,最高不超过10%。加发的基础养老金由区人民政府承担。

七、账户管理

区农保所为参保人建立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八、工作部署和时间要求

新农保试点工作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村、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时间进度扎实做好各阶段工作。

(一)动员培训阶段(2010年11月下旬至11月30日)

各村、各有关部门要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及其重大意义,使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提高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增强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鼓励和引导适龄农民参保,积极稳妥地推进我镇新农保试点工作。

1、会议动员。召开全镇实施新农保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各村、各有关部门在全镇动员大会后,迅速召开相应工作会议,对新农保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2、组织培训。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要加强对各村社会保障协办人员进行政策业务再培训。

3、政策宣传。党政办公室及镇直各单位要悬挂新农保过路宣传标语2-4幅,并由党政办公室安排悬挂的具体地址;社保所要发放《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1000份;广播电视站要定时播放新农保领导小组组长的动员讲话,同时用电视屏幕播放、插播新农保宣传标语;镇中心校要安排各中小学师生学习新农保实施方案,并配合各行政村书写永久性新农保墙字宣传标语30幅;各村要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培训新农保义务宣传员100名,并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横幅、宣传标语和入户讲解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农保政策,做到“人人知晓、户户明白”,在全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参保登记缴费阶段(2010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

参保对象持户口本、身份证及其复印件申报参保,重度残疾人、计划生育家庭还应当提供相关证明申报参保。

对符合新农保的参保对象,特别是直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60周岁村民在本村进行公示,对遗漏和不能列入的对象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将调整后的名单再次公示。各村对新农保的参保对象进行初步审核、汇总报镇社保所录入电脑。

在新农保试点启动阶段,经村民委员会、镇社会保障事务所初审,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可以按照申报缴费数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待有关材料报区农保所复核后,办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银行存折》。该存折记载参保人员有关缴费事项。

对参保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填报所有参保对象、享受待遇人员、现役军人、16周岁以上在校学生、重度残疾人、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三级以上)、服刑在押人员、无户籍人员、死亡未注销人员、外出务工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员基本信息。

(三)养老金发放阶段(2011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为享受待遇人员发放养老金。发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银行存折》,会同金融服务机构开展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

(四)考核、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4月1日至6月30日)由镇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各村工作进行全面验收考核,适时召开新农保实施工作总结会,总结成绩、交流经验、查找问题、完善措施,2011年底实现参保率95%,从而推进我镇新农保全覆盖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具体措施

(一)统一思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德政、惠民的民生工程,已列入镇委、镇政府2010、2011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考核。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农保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认真学习宣传新农保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密配合,协同推进,切实把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加强领导。为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全镇新农保实施工作,成立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镇长为组长,党政班子六位成员为副组长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保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村要成立新农保实施工作小组,并把包组人员名单报镇新农保领导小组,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做到责任到岗,量化到人。

(三)明确职责。镇社会保障所要切实履行新农保的职责,做好新农保的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筹备相关工作会议、组织培训、一周一通报等工作。

镇财政所要确保新农保政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派出所应协调配合,提供农业户口人员的相关资料和核查比对,负责身份认定和户籍、年龄认定。

镇民政所、计生办、残联等部门应协同掌握农村相关群体的收入状况和其他保障待遇情况,及时将有关信息传送到镇社保所,配合做好政策衔接工作。

各村做好新农保参保对象的人员界定工作,开展对参保对象和享受待遇人员的调查摸底、公示及审核上报工作。认真做好养老金领取和参保资格的初审工作,办理申报和发放相关手续。

(四)总结交流。镇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村的实施进度、完成情况、政策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及时总结,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各村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推进工作的措施和方法,总结经验做法,实行周报、月报制度,定期向镇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完成情况。

(五)严格奖惩。建立新农保试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将其纳入目标考核。镇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各村和有关部门开展新农保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认识到位、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村进行通报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和工作滞后,不能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村,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的责任。1、2010年12月20日前完成任务75%以上的村,奖励2000元; 2、2010年12月21日—2010年12月31日完成任务75%以上的村,奖励1000元; 3、2011年元月1日—元月10日完成任务75%以上的村,不奖不罚; 4、2011年元月10日前,任务完成达不到75%的村,对村书记、主任、包村干部各罚300元。

中共栏杆镇委

栏杆镇人民政府

6.对岷县十里镇农技服务工作的思考 篇六

一、存在问题

一是农技人员常年抓乡镇中心工作, 到田间地头对农技术指导少;二是管理体制不顺、队伍不稳、机制不活;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起点低, 规模小, 对农民带动作用不大;四是村集体经济薄弱, 村级组织没有发挥服务作用。

二、发展对策

㈠强化服务队伍建设, 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管理职能, 优化乡级, 带动村级, 发展民办, 壮大自己, 将乡镇站所的人、财、物“三权”上划县站, 实行条块管理, 以条为主, 稳定好一支长期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基层推广队伍, 保持农业推广机构的事业性质不变, 人员待遇不变。对乡镇各种专业性服务站合并改组, 组成“三农”综合服务中心, 针对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需求, 开展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政策咨询、信息反馈、产品检测、经营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在强化乡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服务, 要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通过发展集体经济, 强化农业服务, 进一步发挥家庭经营的活力。村级要建立科技服务站或组, 配备一定数量的农民技术员, 帮助农民解决其在生产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通过发展服务壮大集体经济。同时要建立一批科技示范户, 通过示范, 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 促进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㈡更新服务理念, 创新服务方式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农技推广理念, 将服务重点由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逐步转移到提高农民素质上, 运用教育、交流、咨询、提供信息等形式, 帮助农民做出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科学决策;加强与农业科研、教育的协作, 引导农民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二是利用农业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技推广方式, 整合现有的信息网络资源, 利用广播电视等通讯系统, 向广大农村传递生产、技术、管理及市场等信息。三是服务中注重点面结合, 突出面上咨询培训, 点上示范指导, 建立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点, 推行“一人一村”农技推广制度。

㈢发展各类经济组织, 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一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担负管理集体经济资产的同时, 应努力开展村级公共服务工作, 如组织农民统一购买良种、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 统一组织浇水、灭虫和户间互助, 统一销售农副产品等。另外, 通过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设立营销协会、农副品代办及深加工、货物中转等形式, 兴办社会化服务产业, 以突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功能,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资源优势, 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多样化发展, 合作类型上可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可以是农业产业协会, 可提供技术、农资、信息、产品收购等一项或多项服务, 也可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 可围绕一、二、三产业办, 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 还可组建联合组织等扩大合作领域。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 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的议事规则。三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扩大服务领域。采取“公司+农户”、“生产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 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的“一进一出”问题。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给农民技术信息, 这是“一进”, “一出”就是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进入了市场, 劳动力走出了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

同时引导和壮大龙头企业, 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 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储存、保鲜等产业, 引导龙头企业主要抓产前和产后服务, 把一般的种养环节让给农民, 使农民在产业化进程中得到实惠。

7.镇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七

关键词:农机;农机安全生产;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149-1

1 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化促进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乡(镇)农机安全监理作为安全生产的执法者,要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纠正违章、杜绝事故,使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证明,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在监督、管理和协调农机作业水平、安全生产、协调供需、化解纠纷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为农民发家致富、农村发展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促进作用。

(2)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在对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管理中,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他们进行学习培训,使驾驶人员提高了安全生产意识,掌握了多种农机生产和维修知识,具有一技之长,成为村里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机监理已成为农民依靠农机致富的引路人。

(3)乡(镇)农机安全监督人员在长期的监理工作中,与农机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在农机手的心目中,乡(镇)农机安全监理人员既是执法者,又是活跃在广大农村的重要技术力量及农民群众的良师益友,更是农机生产的技术“靠山”,农民群众遇到困难,都愿意找农机监理人员帮助解决。

2 当前乡(镇)农机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操作人员多为放下锄杆就操起方向盘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低且又不愿学习,致使他们不懂农机的使用及安全知识,违规操作,违法运营,如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造成人为故障和事故,引发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不仅如此,其法律观念也很淡薄,往往不服从管理,不配合工作,甚至聚众抗法,给农机监理工作增加了较大困难。

(2)随着国家农村政策的逐步完善,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农民群众买机用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使农业机械的保有量猛增。但由于经费紧缺,使正常的监理工作受到限制和影响,导致农机监理工作监督不到位,无牌无证,即“黑车非驾”现象相当普遍,许多乡(镇)黑车非驾比例达到60%以上,致使农机管理工作出现较大的“真空”。

(3)乡(镇)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属双层管理,工作内容较多,既要从事农机管理、培训、推广等工作,还要做好当地乡(镇)的其他工作,影响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

3 加强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思路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部《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了农机安全监理的执法地位、职责范围以及权利和义务,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政策依据。在现阶段着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意识。乡(镇)农机监理员要采取多种措施,利用送法进村、举办讲座、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全方位地宣传农机安全知识,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努力营造全方位的安全和谐氛围。

(2)强化农机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教育。从实际出发,通过乡、村、社三级组织,加强培训的组织工作。同时,完善农机培训单位设施、设备,增加经费,送教下乡,免费培训,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

(3)完善装备,加大管理力度。要加大投入,完善乡(镇)农机安全监理装备,统一执法服装,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为执法提供必要的条件。紧紧依靠公安机关,依法打击抗法行为,维护农机安全执法的严肃性。严禁行政干预农机安全执法,坚决杜绝“情大于法,嘴大于法”现象发生,为农机安全执法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4)抓好乡(镇)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素质教育。要严把用人关,实行考核上岗、持证上岗,定期进行岗位培训、考核,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机监理人员的管理,保证各项政策、法规能够正确的执行和落实,摆正监理与服务的关系,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员是农机各项任务落实的执行者,监理工作是整个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农机化生产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对农机监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为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奔小康、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海波.探索农机安全监理的创新之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04).

[2] 侯善良.农机安全监理执法的困境与对策[J].湖南农机,2008,(08).

8.镇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 篇八

为进一步夯实我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我镇安全监管职能作用,按照《关于对2014年安全隐患整改职责履行情况开展立项效能监察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本镇工作实际,制定《**镇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发展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规范安全监管为核心,以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防线为目标,以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制度、运行模式为重点,充分发挥安全监管职能作用,全面推进全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

二、总体目标

通过我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健全安全监管机构,充实安全监管队伍;规范安全监管职责,理顺安全监管体制;健全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完善委托安全执法检查,加大基层安全执法力度;提升安全监管水平,营造浓厚安全氛围。积极探索安全生产治本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基层薄弱,基础脆弱”问题,做到我镇安全生产工作有人管、有办法管、管得住、管得好,基本实现安全监管规范化,为**镇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措施

(一)机构人员落实

1.成立永安乡安全生产监管机构

成立**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副镇长**任副组长,其他分管负责人及各村居主任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镇政府安全科。

2.村级安全员

各村居任命一名村级安全管理人员。

(二)工作职责

(1)**镇安全生产监管职责

1.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完成上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目标考核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要求,负责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管理。

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职能机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3.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构,构建镇、村委、企业安全监管网络体系。

4.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定期分析、布置、督促和检查安全事故防范工作。

5.编制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制定预案演练计划并适时实施。组织事故应急救援。

6.负责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督促整改事故隐患。7.保证安全生产财政投入,改善安全生产硬件和软件条件。8.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

9.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2)**镇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职责

1.按照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工作部署,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负责研究部署、指导协调本镇安全生产工作。

2.提出制定安全生产工作政策的建议。

3.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提出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办法。4.考核相关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5.协调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

6.完成镇党委、政府和区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

(3)**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职责

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安全生产规划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负责督促检查落实。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指导、协调并监督其他部门的安全监管工作。

2.拟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目标考核办法,对安全生产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督促镇有关部门、村委及企业逐项落实,并对责任单位进行检查和考核。

3.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督促整改事故隐患。对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重要环节、重要时期要落实“一盯一”监督检查措施,确保一方平安。

4.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台账、资料、记录和数据统计,分析预测安全生产形势,为领导提供综合信息和决策依据。按要求及时收集和上报各类安全生产信息和统计资料。

5.依据区安监局的委托权限,对安全生产违法违章行为实施执法检查,并定期报告执法情况;对上级有关部门向本内单位发出的安全生产整改指令进行督促督办;在检查中发现安全违章、违法行为,应及时抄告或移交有处罚权的部门进行处罚,受理处罚的部门应将处罚情况书面反馈给移交部门。

6.协助上级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组织或协助事故单位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7.牵头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并负责督促检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和组织演练,实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8.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宣传,开展从业人员和群众的安全教育,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危化从业人员接受培训、持证上岗的情况进行检查。

9.指导管理村委、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工作。

10.完成镇党委、政府、镇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区安监部门交办的安全生产工作。

(4)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管,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本单位及所属行业和系统的安全监管,并接受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的指导、监督。

四、**镇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监管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镇领导成员安全生产责任。镇长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承担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领导和其他分管负责人对其管理范围内涉及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直接领导责任。

2.各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各部门负责人管辖范围内涉及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监管责任;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负责人对其管辖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监管责任;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承担主体责任。

3.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制度。对各单位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落实安全生产目标任务,与有关责任人工作职责、工作绩效挂钩,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4.严格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因事故隐患排查或整改不到位、重大危险源监控以及防范重大事故措施不力而酿成重大责任事故的,按有关规定依法依纪追究乡领导、有关部门责任人的责任。一年内发生一次较大事故或二次二人死亡事故的领导、有关责任人员要从严查处。

(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制度

1.工作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会议由镇领导主持,会议主题是通报季度安全生产情况,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会议要作出决定并形成会议纪要,并由镇安全科督促落实。镇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根据情况适时召开安全生产联席会议。会议主题主要是研究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成员单位提出的有关事项,研究相关工作措施。会议研究事项由镇安全科督促落实。

2.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制度。对各单位、各重点场所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学校、公众聚集场所、建筑施工工地等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以及节假日、重大活动等重要时期要建立常态检查督促机制,落实“一盯一”督促检查责任,责任到人到点,严防死守。安全生产检查人员不间断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检查要认真执行安全检查标准,不留空档,做好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即时下发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并实行跟踪监管,期满复查验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要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并及时书面报告区安监局及有关部门。

3.事故隐患管理制度。各单位要定期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每半月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并做好隐患排查登记,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和“谁诱发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原则,对事故隐患进行分类分级,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目标和整改期限,实施事故隐患整治跟踪。4.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及时上报相关事故情况。发生重伤以上生产安全伤亡事故,镇安全科要在接报后立即报告区安监局和有关部门,并由事故调查组及时向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不明或抢险救援未结束时,要做好续报工作。

5.事故应急救援及处置制度。镇值班室或安全科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按规定向区安监局和有关领导报告,并分别情况进行处置。对轻伤以下事故、一般未遂事故,原则上由镇安全科负责事故处置工作。对死亡1人以上或重大未遂事故,在按程序报告的同时,镇政府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事故抢险救援及相关处置工作。抢险救援过程中,组织人员疏散,防止次生、衍生事故灾难的发生。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保持社会稳定。抢险救援结束后,镇政府要配合做好事故调查处理、灾后评估、恢复重建等工作。

6.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安全生产值班;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和安全监管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在节假日、重大活动、汛期和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季节,领导应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

7.镇领导联系安全生产重点单位制度。镇领导分别联系安全生产重点单位和企业。每月至少一次到所联系的重点单位和企业,对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问题。镇领导开展安全检查活动情况,每季度汇总上报区安委会办公室。

8.安全信息及档案管理制度。镇安全科落实人员,负责安全生产文书资料与档案管理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建立安全生产监管台账;按文书资料与档案的标准化管理要求,做好各类文件资料的收发归档工作。

9.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事故隐患、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瞒报事故行为。镇政府设立并公开举报电话,并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10.安全监管宣传、培训制度

定期对各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学习和培训,每年不少于两次。

开展全民安全教育,认真组织 “安全生产月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有针对性的宣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办法措施、安全知识,设立固定安全生产宣传栏,发放安全知识手册、宣传单,张贴事故案例挂图、播放警示片等,向广大群众宣传用电、用气、乘车、消防等方面的安全知识,传播安全文化,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观念,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安全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浓厚安全生产氛围。

(三)安全生产监管基础工作台账及资料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台账。台账主要内容:企业类别,名称,从业人员,主要产品,年产值(营业额),开办时间,行业许可证号,安全许可证号,营业执照及办理时间,地址,法定代表人,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值班电话。

2.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台账。台账主要内容:类别,单位名称,从业人员,证照办理时间及证号,场地面积,经营项目,容纳人员,法定代表人,地址,安全管理人员,联系电话。

3.镇内在建项目安全及危房安全监管台账。台账主要内容:建设项目名称、地址、工期、建设单位名称、施工单位名称、项目审批单位名称、法人代表、主要安全设备、安全负责人、联系电话;危房地点、面积、等级、居住(使用)人员情况、监管人员、联系电话。

4.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台账。台账主要内容: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商,出厂编号,制造日期,投用日期,限用年限,使用证号,检验纪录,使用单位,责任人,联系电话。

5.安全生产记录资料。包括会议记录、电话记录、安全值班记录、安全检查记录、隐患整改记录等。

9.镇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九

一、成立葛石镇中心小学中层竞聘工作小组

上级领导:

学校成员:李开元、孙鹏、许敬芒

教师代表:张庆林、张金芳、鹿祥会、王慧、王霞、王一成、张静、宋明香、徐绍花、张利贞、刘文、孙会利

二、宣传发动

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工动员会,讲明竞争上岗的目的、意义,公布拟竞争的职位和任职条件,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做法,使大家统一认识,提高认识,消除顾虑,积极参与。

三、公开报名和资格审查

8月18日为报名时间,报名采用个人自荐、群众举荐、教研组或部门推荐相结合的方法。

四、演讲答辩

由竞聘工作小组组织进行,会场设准备室,竞聘者通过抽签决定演讲答辩的顺序,竟聘者在准备室等候,不能旁听其他竞聘者演讲答

辩。竞聘者在教职工代表大会简介自己的任职经历,近几年的主要工作成绩,拟任职务及对相应岗位的认识,拟采取的措施,并承诺工作目标,时间不超过5分钟。接着回答评委事先拟定的必答题,答题时间不超过3分钟,然后回答评委现场提出的问题,答题时间不超过

3分钟。评委根据竞岗者演讲、答辩的情况,实事求是进行评议打分。

五、民主测评

演讲答辩结束后,教职工代表根据平时对竞岗者的了解,结合答辩的情况,综合进行民主测评。

六、筛选确定

根据对竞聘人员测评、考核和演讲答辩的结果,竞写委员会集体研究,择优确定竞聘对象进行公示。

七、正式聘用

对公示无异议的对象,按规定程序办理聘任手续,签订岗位合同,聘期一般为三年,并报镇教办。

各位领导、老师们:

10.镇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十

[关键词]“五共”工作法;乡村发展;实践

一、问题提出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国民经济生活的重要因素,费孝通认为中国就是“一个个并存排列在诸多村子里的无数小农”组成的,而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无不体现着农业性质。因此,乡村的发展的本质还在于农民主体地位的体現,而乡村的治理与发展则是关系着农民的根本利益。对于村的治理,则是乡政府通过村一级的组织村民自治委员会保持对村寨的管理。到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村民委员会基层组织的自治性质以及乡镇政权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和管理得以确认,乡镇的行政管理和协调是村民委员会有序运行的基本前提和有效保障。而在许多乡村的发展和治理实践中,存在着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地位不明显的情况,这影响着整个乡村的治理,甚至是阻碍了村民自身发展。因此,在乡村治理中,提高村民个体的内生发展机制和村民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是乡村发展首先考虑的因素。而“五共”工作法在乡村治理和发展的运用就是很好的体现了村民主体地位,同时也是提高村民内生发展的重要方法。“五共”工作法中的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是互为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互为支撑。共商就是注重倾听民意,吸纳民愿,同群众一道商量发展规划,是“五共”工作法的基础,没有共商,就不可能有共识;共识,就是在共商的基础上,与群众达成一致意见和发展思路。”D镇在对G村更好的治理以及发展过程中,充分应用了“五共”工作法,把村民的利益放在发展和治理的首位,并对村级可经营性资源评估作价。首先建立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确保G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抓好D镇G村党建扶贫示范村工作,D镇党委明确由领头领导,G村包村干部和村干部配合,对全村可经营性“资金、资源、资产”进行清理,核查、统计、整合。其次是开展G村可经营性资源、资产评估作价和确权等工作,为镇政府直接了解G村情况提供了依据,也为下步招商引资奠定了基础。

二、D镇运用“五共”工作法的实践逻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说明了人们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D镇在推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发展靠人民,劳动成果与民共享。

(一)与群众共商,建立群众与镇村干部互信

D镇G村辖10个村民组847户3831人,全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77户671人。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成为全村贫困户的共同愿望,但是在前几年发展产业失败后,对政府的信任度很低。D镇政府引进一家农业开发公司到G村投资种植五千亩无患子,按照1:4:5的比例进行分成,实现发展产业的同时投资方、群众和村级集体三方共赢。G村驻村干部、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决定采用共商,听取群众意见,转变镇村干部传统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充分发挥群众主题作用,共商产业发展规划,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共建。经过三次共商会,群众了解了项目运作的整个过程,对发展产业脱贫重拾信心,对镇村干部重拾信心。

(二)与群众共识,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

共商目的是要达成共识,在乡村发展中,群众的内生动力是关键,只有破除“等靠要”思想。用共商达成共识,在实现共识的过程中当好群众的引路人,当好贫困户的联络员,搭建好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群众开“院坝会”、“家庭会”等方式宣传政策,在服务群众,帮助贫困户脱贫工作中,与群众达成一致意见和发展思路,形成发展思想共商,推进脱贫工作。D镇G村农贸市场一直是马路市场,经过驻村干部、村干部共同努力与群众共商,在与群众达成共识以后,立即启动与D镇A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投资修建G村农贸市场,在建设过程中积极与群众召开共商会,目前G村农贸市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三)与群众共建,在共建中建立互信

共建就是把共商、共识中中征求到的群众意愿,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让群众在发展产业中与镇村干部产生密切联系,为乡村的发展治理的工作奠定基础。D镇G村在发展产业中,通过村级公司运作,由村级公司向群众流转土地,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经营,营收收入按照土地入股份额进行分成,最终实现村民以土地资源入股实现股东化,把群众纳入产业发展中,引导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变干部干、群众看为干部群众一起干。在实实在在发展产业中,引导群众转变依赖思想。

(四)与群众共享,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D镇乡村发展过程中,通过与群众共商、共识、共建最后共享发展成果。G村利用村级公司平台,实现村庄公司化,利用好村级公司的平台作用,由村级公司从群众手中进行土地流转,群众可以选择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公司营运,从而实现村民、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全面增倍,进一步提升群众收入水平。例如D镇四季红中草药种植产业,除了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经营,还可以到种植基地务工,实现收入“双涨”,群众在发展产业中共享收入增加,镇村在产业发展中完成脱贫攻坚工作,镇村干部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五)与群众共担,责任均摊

D镇开展共商之初就把发展产业的风险告知群众,进一步强化群众的责任意识,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在发展无患子产业上,在与群众共商时,将公司、农户、村级公司的责任明确,告知群众可能存在的风险,让群众在发展产业上自觉承担防火等义务,提高群众保护发展成果的主动性。

三、D镇“五共”工作法运用的经验启示

上一篇:锅炉房工程合同下一篇:高中作文长大为题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