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鉴赏

2024-08-24

戏剧艺术鉴赏(精选8篇)

1.戏剧艺术鉴赏 篇一

从《茶馆》浅析话剧艺术的精髓

话剧,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其出现以来,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观众,本文将从优秀的话剧代表作品《茶馆》来分析话剧艺术的特点以及精髓。话剧艺术的特点首先是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利于演员表演剧情,利于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第二是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第三是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第四是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茶馆》没有选取重大的社会题材,没有去描写中国近戊戌变法以来的重大实践和重要的人物,而是通过“侧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的方法,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来展现的。茶馆作为社会的一个“窗口”,就是一个小的社会。通过它的每况愈下,最终为黑暗所吞没,展现出一个时代不如一个时代的历史事实,揭示出吃人的旧社会必然要灭亡的历史规律。

它创造了东方舞台的奇迹,创造了中国话剧的辉煌。重看《茶馆》仿佛又看到了作者那满怀正义感和爱国主义热情的赤诚之心。《茶馆》描绘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这三个历史时期。它使我们面对着清廷的没落、军阀混战、帝国主义的侵略、农村的破产和凋敝、人民的苦难、统治者的野蛮和腐朽。善良的受凌辱,正义的遭践踏,美好的被毁灭,不屈者则在寻出路。透过《茶馆》我们可以看到老舍先生对话剧事业的贡献,开创了舞台视野的新格局。

作为一名小说家,老舍的艺术视野是开阔的。他能够站在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学的角度,娴熟自如在小说世界流连。但老舍转向话剧创作之后,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个他尚不熟悉的舞台,他感到舞台的限制和束缚。他将舞台放置在一个茶馆里,而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所,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年来的变迁。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个小小的茶馆,反映社会的沧桑变迁,无形之间有种立体感,将整个社会的缩影搬上了历史的舞台,用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同时传递出某种政治消

息。

老舍在人物安排和剧情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故事虽然松散而中心人物却有些着落,就不至于说来说去,离

题太远,以人物带动故事。

(二)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父子都是由同一个演员

扮演,这样也会帮助故事的连续。在舞台上,父子由同一个演员扮演,就容易使

观众看出故事是连续下来的,即使一幕与一幕之间相隔许多年。

(三)每个角色

都说自己的事情,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这么一来,厨子就像厨子,说书的更

像说书的了,因为他们说的是自己事。同时,把自己的事情又和时代相结合,像

名厨而落得去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月就是监狱里人多„„因此,人物

虽各说各的,可是又能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也顺便看见了那

个时代的面貌。这样人物虽然也许只说了三五句话,可是的确交代了各自的命运。

(四)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茶馆》的创作,老舍已经在俯视舞台。人物表现中,已不再介绍人物性格,他已经从舞台跳出来,俯视着历史和社会这个舞台,看那些人物独立地表演。人

物叙述说明性的语言逐渐减少。每个人物都具有舞台的独立性和表演性,他们的话语中包含着人物的全部信息:身份、地位、性格、生活现状等等。

《茶馆》的艺术构思是取材上的连贯。联想到其他的剧本无不体现这一特点

如《龙须沟》等。老舍以平民世界为主要的取材对象,平民世界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蕴,以及真实动人的艺术效果。老舍目光紧盯着北京底层社会,紧紧抓

住底层社会市民的命运,始终洋溢着一种北京市民社会从根底上散发出的生活气

息,北京城虽然很大,甚至是皇城国都,但自古以来,北京这片土地上就更多地

带有一股特定的平民意味和气息,这就是北京城特有的性格。《茶馆》以茶馆为反映时代的舞台,抓住了平民的心态与性格。在某种意义上也

就抓住了北京城的本质和特点。

老舍的话剧是叙事结构上的相通。对老舍话剧的艺术结构历来有两种概括:

一个是“世态画卷式”,另一个是“人物展览式”。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共同显示

了老舍话剧写实型的基本形式。在老舍这种纯朴的写实的话剧形式中,又蕴含着

一种诗化的特色。从“人物展览式”的角度来看。诗化则体现在剧中的每一个形

象,既是那样的真实具体,又都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象征意义,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都超越了具体的人事而具有形而上学的哲学意蕴。老舍采用“人物展览式”把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搬上台、把各种丑恶现象都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使观众从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和反动中,看到三个时代的无可救药,也看到北京底层市民的悲惨命运。

老舍话剧是人物塑造上的延续。在老舍的人物画廊中,刻画最成功也是成就最大的就是底层市民形象。老舍不仅写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更是把底层平民看作一个形象整体来塑造的。老舍对底层市民形象的成功塑造,又并不是简单地表现自身、描写自我,而是集中体现了老舍对底层市民这一阶层的独特见解。老舍通过他笔下一个又一个的市民形象如:秦二爷、松二爷、王利发等,诉说着他们来自社会最底层的生活感受,表达他们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同时也深刻地表明老舍自己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老舍对他笔下那些底层贫穷的市民形象,没有采取一味同情的态度,而是在充分理解他们现实遭遇的同时,也对他们身上的种种局限,甚至是他们身上的某些国民劣根性,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切的批判。

老舍话剧是语言风格上的承传和文化属性的体现。《茶馆》里的人物和故事,无一不是以文化审视和文化批判为核心焦点的。《茶馆》里的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以及秦仲义秦二爷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他们各自鲜明独特的的性格,归根到底显示的是一种文化的属性,而他们各自的悲惨命运,也同样显示出一种文化的悲剧。王利发一生卑微懦弱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理想,既有传统处世哲学的深刻影响,又有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冲撞的深刻矛盾。王利发作为一个安分守己的底层市民的代表,他的走投无路,既是腐朽黑暗的世道使然,也是那种逆来顺受的奴性文化使然。秦二爷在“谭翤同问斩”、戊戌变法失败的时候,敢于同庞太监叫板对阵,并不是简单的“胆大玩命”而是一个文化的侧影,他与庞太监“斗嘴皮”的底气,来自于他的实业和实力,这就是近代民族发展和民族文化进步的些许自觉与自信。

老舍话剧的价值和魅力,还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他的个性化的追求,老舍在这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追求,他要求自己剧中的人物必须做到“开口就响”,“话到人到!”就是说剧中人物在初次出场时,一开口就能闻声见人,神形毕现,几句话甚至是一句话就能把人物最基本的性情和性格特征凸显出来。从《龙须沟》

到《茶馆》,那么多的剧中人物,都显示出这种“开口就响”的本领。这一“绝活儿”既体现了老舍对生活的熟悉、对人物的熟悉,也体现了他对语言与人物、语言与生活之间关系的真切体悟和准确把握。二是它特有的朴素美,老舍话剧以其生活的原汁原味而展现出一种质朴无华的风格。从《龙须沟》到《茶馆》里的那些人那些事,不就是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吗?没有一丝一毫的奇光异彩,全是地地道道的原汁原味的生活。正是老舍在剧作中那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命运,在那些原汁原味的生活故事中,蕴涵着诗意和哲理。

简而言之,老舍的话剧创造了中国话剧事业的辉煌。他对话剧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他的话剧创作方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创作出来的话剧受到观众们的喜爱,成为话剧史上的不朽之作。纵观中国百年话剧史,老舍为发展和开创社会主义话剧事业的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今天话剧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从《茶馆》浅析话剧艺术的精髓

系别:xxxx学院

专业:国际商务

班级:xxxx班

姓名:xxxx

学号:2007xxxxxxxx

2.戏剧艺术鉴赏 篇二

1927年国民革命宣告失败, 曹禺清醒地认识到资产阶级无法引导中国走出历史困境, 一方面是由于大财阀大地主的干涉, 另外一方面则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畸形特性。由此《雷雨》设定了周朴园这一人物角色。

周朴园是中国新生的资本主义家, 但这种资产阶级是在旧有的社会制度下和大的世界历史环境下衍生出的一个畸形产物。不得不承认, 周朴园有着资产阶级共有的精明和算计, 但是当时的中国形成不了资产雄厚的资本主义力量, 这一方面也决定了资产阶级无法扛起历史的重任, 另外一方面由于周朴园是从旧中国大地主阶级转化而来的资产阶级, 其本身也沾染了封建阶级的恶习, 所以周朴园就带有了封建礼教的色彩, 他个人也非常认同封建秩序。作者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周朴园的封建性:第一是从他的生活习惯, 他喝的是普洱茶, 吃斋而且念经, 戴着椭圆形的金边眼镜等, 这些生活习惯都保留一种封建遗老的臭味。第二是从周朴园在家庭生活中的专横残暴来表现他的封建性。30年前, 他玩弄了侍女鲁侍萍, 后来为了和门第高贵的周蘩漪结婚, 他抛弃了侍萍, 逼她在大年三十晚离开了周家。他竭力维护自己家庭的表面平静, 让家庭成为符合他个人一直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在逼迫蘩漪吃药的情节, 有力地表现了他作为封建家庭的专制蛮横, 对侍萍采取软硬兼施的态度突出说明了他既狠毒又伪善。当然资本主义的贪婪也在周朴园身上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这种贪婪带有灭绝人性的血腥色彩。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 他故意让江堤出险, 淹死2000多个工人, 进而将每个工人的抚恤金中扣去300块钱。

周朴园作为新式资本家的代表, 他是中国传统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结合的产物, 这样的畸形结合也注定了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成为中国走出困境的主力军, 在1927年后, 曹禺就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二、知识分子的矛盾

五四运动后, 知识分子被看做是成为中国革命军的生力军, 但这一构想在曹禺的笔下也只是幻想, 终将破灭。

繁漪十七岁嫁给周朴园做二房, 她受过极好的封建教育, 但同时也接触新式思想。繁漪出生不是社会底层也不是富贵人家, 这决定了她没有社会底层人物的卑怯, 也没有大家小姐的娇惯。由于是传统式的家庭教育让繁漪诗文略通, 也会画几笔画, 生得雪白细弱, 有气质, 会管理家庭, 是个很得体的家庭主妇。周冲对繁漪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可以用来证明:“妈, 我一直什么都不肯瞒过您, 您不是一个平常的母亲, 您最大胆, 最有想像, 又最同情我的思想的。”繁漪的好性格让她左右逢源, 这似乎恰好是封建伦理制度下的优秀女性, 但这只是表象, 对于繁漪这位也接受新式思想的女性来说, 她也崇尚人性自由和爱情自由, 在这种新式思潮的影响下, 繁漪注定是要为了自我的个体尊严和爱情追求而执著而不屈奋斗。这种天性中的热情一旦被释放开来就无法停止, 除非让它消亡。所以繁漪会大胆而且热烈地爱着周萍, 但当周萍始乱终弃, 另寻他欢时, 繁漪也会勇敢地站出来数落出周萍的种种恶劣而卑琐的行径。所以她一方面想追寻自己的爱情, 另外一方面却摆脱不了封建枷锁的束缚, 这让她深深陷入了围城之中, 她希望自己像一阵雷雨, 霹雳之后能够迎来自己的解放。所以她也会不断否定着周朴园的权威, 当周氏家族的成员对周朴园毕恭毕敬, 不敢逾越雷池半步的时候, 只有繁漪敢于站出来反抗着周朴园, 反抗着这一切约定俗称的不合理制度。这也带有了五四运动时期青年所具有的热情和执著的精神特质, 在这一点上, 曹禺是毫无保留热情颂扬的。当面对周朴园的苛责和训斥, 繁漪不卑不亢地去反驳, 去维护自己的权利, 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是那个时代知识青年对封建式家庭的斗争与反抗。

三、工人阶级的单薄

上世纪30年代的工人阶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白色恐怖的淫威, 很多共产党员惨遭屠杀, 工人阶级力量受损, 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得不到传播, 所以这个时代的工人阶级力量略显单薄, 但是其前景是光明的。

鲁大海刚生下来的时候, 就被母亲抱着投河, 侥幸活了下来, 并与母亲过着屈辱的生活, 人间的苦痛培养了他日后成为工人领袖的品质。鲁大海成年后, 就到周家矿上当了工人, 由于觉悟较高, 成了罢工工人的代表。鲁大海的斗争精神在这个时候得到显现, 并且愈发明显。鲁大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和具有将这种思想觉悟注入到行动中的能力, 而且为人正直, 坦率, 厌恶一切资产阶级剥削工人的罪恶行为, 所以他的正义感驱使着他为工人阶级谋取利益, 这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他代表的工人阶级势必会成为中国革命军的先锋队, 因为他们革命的彻底性和先进性, 他们能摧毁旧有不合理的制度。但鲁大海缺乏实际斗争经验以及先进斗争知识作为引导, 所以在斗争的过程中时常会存在鲁莽的举动。

总之, 在曹禺笔下, 工人阶级带有鲜明的先进性, 但这种先进性缺乏专业的引导而显得斗争力度不足, 所以正确的党派引导不可缺乏。

摘要:《雷雨》作为曹禺的处女作, 在当时文坛引起轰动, 后世对《雷雨》的艺术探究从未停止过, 有关于《雷雨》的艺术贡献多集中在其主体意识的探究、矛盾冲突的构述以及语言艺术的研究上。本文将以《雷雨》准确的前瞻性作为本人戏剧艺术新探的方向, 这对于拓展《雷雨》戏剧艺术研究领域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雷雨》,戏剧艺术,曹禺

参考文献

[1]邓齐平.《雷雨》艺术结构新探[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4.

3.艺术撞戏剧 篇三

夏小万的“皇家”山水

今年5月,夏小万的新作“早春图”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展览中展出了夏小万的一批将古代书画名家范宽、郭熙、唐寅等人的经典作品以多版面重叠成像的方法扩展到空间里的作品。这样的创作源于夏小万一直以来对于绘画空间感的探索。就在这次展览上,著名戏剧导演田沁鑫看到了夏小万的这批作品,脑子里迸发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将夏小万的作品搬上舞台。那时,田沁鑫导演正在为10月份即将拉开的莎士比亚戏剧季准备一出戏剧,剧本是由畅销书作家石悦(笔名“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作者)根据莎翁著名作品《李尔王》改编的戏剧《明》。《明》讲述的是明朝宫廷斗争与江山争夺的故事。田沁鑫导演早就想试图将美术馆对艺术作品呈现的方式移植到戏剧舞台上,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她看到夏小万的作品后,觉得他的作品对于山水画面的立体呈现方式能够符合舞台的要求,并且,夏小万有一批空间绘画作品正好是表现传统山水作品的,这和戏剧《明》所讲述的江山的故事不谋而合,

在戏剧《明》中,夏小万将担当视觉美术设计,与其他多位灯光、舞台美术人员共同负责起这台戏剧的视觉效果。而夏小万的作品则在开头和结尾出现,在整个戏剧的演出中虽然“戏份”不多,但是整个舞台美术的设计确实围绕着夏小万的作品展开的。在戏剧的开头,将有一幅中国宋朝的山水画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幅山水画是夏小万融合多幅宋朝山水画名家的代表作的因素拼接而成,而在戏剧的最末尾,这件平面的山水画将由夏小万以他“空间绘画”的方式在舞台上呈现出来,在此时戏剧也达到了高潮,身着皇袍的明朝各个时期的皇帝将在夏小万营造的立体山水画作品中穿梭,从而使一件作品从平面转向立体,再转向真正“可游”的境界,不但充分的阐述了戏剧的主题,而且使夏小万的作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现的诠释,是当代艺术和戏剧恰当的结合。

夏小万此次与担当舞台美术设计不同的是,他在舞台上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作品。而此作品会不会因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像蔡国强的《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一样产生巨大的市场经济效应呢?夏小万说,这次他能参与戏剧舞台的设计意义非常大,这也是一件当代艺术作品首次进入戏剧舞台,但是这究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外围效应,他也不敢说,也不是艺术家要想的问题。

谁发现了毕加索

毕加索曾在1917年为俄罗斯芭蕾舞家狄亚基列夫(Serge de Diaghilev)的同名芭蕾舞剧绘制帷幕画《巡游》,这是毕加索首件及最大型的帷幕创作,其构思起源自毕加索在那不勒斯购得的一张明信片。“观众,即使由不一致的个体组成,也会成为一个整体,观众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具有天性的孩子,很快能感受到引人笑或哭的东西。如果他不能理解诗意的神秘,他至少会感到惊讶,他不像我们误以为是精英的人那样去嘲笑它,而是出了门以后,还会考虑很长时间。”——这段话出自天才让·科克托的著作《关于电影》。正是这位对电影和戏剧有着自己超常人理解能力的诗人和编剧在1915年的时候邀请毕加索为狄亚基列夫的芭蕾舞团做舞台和服饰设计,由此给狄亚基列夫的芭蕾舞团带来了艺术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同时为毕加索将立体主义带入舞台设计创作提供了契机。后来毕加索又为民间芭蕾舞剧《三角帽》设计了舞台布景和服装。《三角帽》系列作品曾经来华展览,中国观众的普遍反映是“感到困惑”。

夏加尔到底还是来了

当年夏加尔到巴黎时,他的老师巴克斯特给他的欢迎辞是“您终于到这儿来了”。早在彼得堡夏加尔要求同巴克斯特一同前往巴黎时,老师曾给夏加尔100法郎,让他学习为舞台装饰打底色,以给自己作助手,可是看到夏加尔在绘画方面努力的成果之后,巴克斯特便劝夏加尔不要到巴黎来,以免流浪街头,不过,夏加尔到底还是来了。

夏加尔在莫斯科的时候就试图进入戏剧界,投身舞台美术设计,这期间他也画了一些剧院壁画。1941年夏加尔为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剧《火鸟》设计舞台背景和服装。1958年巴黎歌剧院上演M.拉威尔的芭蕾舞剧《达菲尼与克罗埃》时,由他设计了布景和服装。1964年夏加尔为巴黎歌剧院画了天顶画,两年后又为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新馆作两幅大型壁画《音乐的源泉》和《音乐的胜利》。1967年大都会歌剧院上演莫扎特的《魔笛》时,夏加尔又制作了布景和服装。夏加尔以其梦幻式、奇特的意象且色彩亮丽的帆布油画闻名,他设计的舞台布景则色彩绚烂而浪漫,使人产生一种失重的唯美体验。

极限戏剧标杆人物罗伯特·威尔逊

极限戏剧表演艺术家罗伯特·威尔逊,出生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的瓦克(Waco)市,曾毕业于德克萨斯州大学和Brooklyn的Pratt音乐学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罗伯特·威尔逊的创作塑造了戏剧舞台的新风景。通过个性化的灯光、移动布景以及经典而缜密的未来风格的设计,威尔逊独创了一种新奇而强有力的视觉效果。此外,威尔逊与先锋艺术家、作家以及音乐人的密切合作,不断地吸引着全世界范围内观众的目光。他和极限音乐作曲家菲利浦·格拉斯共同创作并由他导演的《爱因斯坦的海边》(1976)是对传统歌剧的表演形式的一次颠覆。此外歌剧《蝴蝶夫人》也是他的主要演出。

《纽约时报》评价罗伯特·威尔逊是“世界实验舞台的标杆人物和最大限度使用舞台时间与空间的开拓者。他超越了戏剧,利用图像和声音在其他的演出和图画艺术上进行创作。”在他所获得各种奖彰和荣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86年浦利特兹·皮兹提名奖、文斯·比莱尔雕刻艺术金狮奖、2000年美国艺术文化学院奥斯卡入围,以及2002年美国白宫由於他的终身辉煌成就而授予他的国际设计奖等,由此使威尔逊成为艺术上的先锋标志。

对炸药情有独钟的艺术家

火药大师蔡国强早年就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多年来他都从事着可以说是舞台效果也可以说是当代艺术的烟火爆破艺术,并参与了许多重大活动的仪式表演。2001年10月,他为当时在上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动

用了超过两万六千枚烟花火药,由上海黄浦江面到东方明珠塔1800米之地,上演了长达20分钟的烟火爆破。事后蔡国强回到泉州老家,在安徽宣纸上以爆破方法再现当晚景况而创作的十四幅草图。而这件《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在香港佳士得2007年11月25日举行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会上,以7424.75万港元成交(包括佣金),一举创下三项世界拍卖纪录,即中国当代艺术世界拍卖纪录、中国画作世界拍卖纪录、蔡国强作品世界拍卖纪录。总结起来,蔡国强的舞台美术的学习背景为他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上的帮助可谓不小。

王音和张慧:舞美双侠

同为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毕业的王音和张慧都在当代艺术的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他们也同时都在做着戏剧美术和当代艺术的创作。作为画家的王音在当代艺术界一直游离在主流之外。他坚持从自身经验出发对历史图像进行改造,用传统“苏式油画”的风格来消解社会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象征传统,是观念绘画的先锋人物。而在戏剧舞台上,王音曾为话剧《居里夫妇》做过布景设计,1990年,他为话剧林兆华话剧《哈姆雷特》设计了布景和服装,成为中国舞美设计的经典,今年《哈姆雷特》几乎全搬90年的版本在保利剧院再次上演。1997年,为歌剧《图兰朵》设计了服装,2007年和龚勋一起为话剧《刺客》做了舞台美术设计。

艺术家张慧现在专心于绘画创作,他的个展很快要在海外举办。不过,出身于舞台美术设计,现在又在中戏任职,张慧参与的舞台设计也为数不少,1992年,他担当舞台设计的《思凡》赴日本参加东京艺术节并在横滨、松本等地进行巡回演出 ;1995年,《生与死》作为参展作品赴捷克参加"PQ95"布拉格国际舞美展;2000年,他任舞台设计的《屏风》赴比利时和英国参加"布鲁塞尔国际艺术节"、"布莱顿国际艺术节" ,此外他参与舞台设计的作品还有《PQ.03》、《皮脸》、《独角》、《你是否听到我们的声音》等等。2004年后,张慧和他的学生王茂、王琛、王人可成立了异象聚小组,寻求最为准确的多媒体表达方式。小组作品在呈现方式上明显跨越当代艺术多个领域的界限,如装置、平面、声音、表演、电子媒体等,观众也能在其中感受到一定的戏剧成分。

4.戏剧鉴赏 篇四

一、戏曲发展概貌

戏曲是中国的特产,是一种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熔于一炉的高度综合艺术性的戏剧艺术,是一种载歌载舞、写意传神的艺术。

“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1、古希腊戏剧

2、印度梵剧

3、中国戏曲

(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已衰,中国戏曲历经千载、几度沉浮,依然充满生机。)

二、先秦歌舞

1、歌唱与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被视为“母体艺术”。古巫祭祀歌舞:孕育戏剧之萌芽 中国古代南方信鬼好祀之巫风盛行

掌管祭祀歌舞者:女称巫,男称觋

目的:

娱神及娱人

2、优人表演 表演源头:先秦俳优 俳优从巫、觋分化而来 功能:娱神→娱人

3、优孟衣冠

楚国名优优孟装扮已故楚相孙叔敖,中国最早的演员

三、汉代百戏——中国戏曲之摇篮

1、百戏(散乐,即杂耍)

2、角抵戏:百戏中具有戏剧因素的表演形式 最著名角抵戏:《东海黄公》

四、唐代参军戏

参军本是一种官职(贪官周延)角色设置:

1、参军(被嘲弄者)

2、苍鹘(嘲弄者)

五、宋杂剧与金院本

1、时代背景:

都市出现大型游乐场所“瓦舍勾栏”

2、构成“戏剧艺术三要素”:

作家(书会才人)、演员(艺人)、观众

3、宋杂剧与金院本之缺憾:虽已具备戏剧基本形态,无完整剧本传世

六、宋元南戏

南戏,中国最早有剧本存世的戏剧形式(全本传世17本),被 称誉为“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又称“戏文”、“”南曲戏文”或“永嘉杂剧” 《张协状元》: 享名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南戏代表作: “荆、刘、拜、杀、琵”

1、《荆钗记》

2、《白兔记》

3、《拜月亭》(《幽闺记》)

4、《杀狗记》

5、《琵琶记》

作者高明 “南戏中兴后的第一杰作”

七、元杂剧

1、宋元南戏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正式形成与成熟,元杂剧的兴盛则使中国戏曲步入黄金时代。

2、何谓元杂剧? 又称北曲杂剧,是在宋金杂剧与院本基础上,融合北方流行的音乐、舞蹈、说唱等艺术的营养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戏剧样式。

3、元杂剧基本形制:四折+楔子

4、“题目正名”:一般是两句或四句诗词,用以概括全剧故事情节等。用于剧本开头,可以介绍剧情;用于剧本末尾,主要是概括剧情。例:《单刀会》(剧末)

题目

乔国老谏吴帝

司马徽休官职 正名

鲁子敬索荆州

关大王单刀会

5、元杂剧文本结构(曲词、宾白、科介)

①曲词即人物唱词 “一人主唱”制:正旦或正末从头唱到尾,分旦本和末本 ②宾白:包括独白、对白、背白、插白、内白、带白等,可为无韵之散白,也可为押韵之韵白

(曲词侧重抒情,宾白侧重叙事)

③科介(“科”或“科范”):人物表演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 ④元杂剧角色行当:

旦、末、净、外、丑

正末、正旦:每部杂剧中最重要角色

6、“元曲四大家”及其他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王实甫 与 纪君祥

八、明清传奇

1、明清传奇继宋元和明初戏文(即南戏)之后,占据明初至清末四百年间戏曲舞台的主要戏剧形态,是戏曲史上第二个高峰(长篇巨制:少则二三十出,多则四五十出)

2、眀清传奇:节奏缓慢,形式固定

第一出“副末开场”(“家门大意”):由末或副末用一或两首词略述全剧大意,交代创作意图。(南戏定例)

第二三出照例是“生旦家门”:生扮男主角和旦扮女主角先后登场自我介绍

第四出开始,其他角色陆续登场,展开故事。

3、传奇角色行当齐全:一般有十类,生、旦、净、丑最重要

4、音乐方面,传奇采取曲牌联套体音乐结构,即每个登场人物皆可唱,独唱、对唱、齐唱皆可(不但继承南曲曲牌,还吸取北曲曲牌)。

5、宋元和明初戏文用四种声腔演唱:弋阳、海盐、余姚、昆山 明清传奇采用昆山腔,又称为 “昆曲传奇”

明嘉靖、隆庆年间,民间音乐家魏良辅改革昆山腔而创造出转音若丝、流丽悠远的“水磨调”,昆山腔传入北京获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宠爱,赢得“官腔”称号,并成为明清两代拥有最多作家作品的第一声腔剧种。

6、代表性作家作品:

①梁辰鱼《浣纱记》(又名《还魂记》)、②李玉《清忠谱》、③李渔: 风情喜剧家,戏曲理论大师

《风筝误》“一夫不笑是吾忧” 论著是《闲情偶寄》

④汤显祖《牡丹亭》“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南安太守女儿杜丽娘与广州书生柳梦梅,因情而死,因情复生。⑤“南洪”洪昇

浙江钱塘人 《长生殿》

⑥“北孔”孔尚任

山东曲阜人 《桃花扇》

九、清代“花雅之争”

1、清代戏曲分为“花部”与“雅部”。“雅部”指昆曲;花部指昆曲之外的所有声腔剧种。传奇与昆曲衰落之际,地方戏(花部)层出不穷,形成继元杂剧、明清传奇后第三个高潮,揭开中国戏曲新篇章。京剧出现标志花雅之争结束(花部获胜),京剧成为流布四方的“国剧”。

2、京剧的由来

道光年间,徽班艺人与湖北汉调艺人合作,以徽调中的二黄和汉调中的西皮为基础,吸收京腔、昆腔、秦腔及其他地方戏和民间曲调之营养,熔铸而成皮黄为主的京剧。乾隆是戏迷,乾隆年间宫廷戏剧空前繁荣;咸丰、慈禧均喜好皮黄,客观上促进京剧艺术的提高、发展与日臻完美,成为取代昆曲雄霸剧坛盟主的“国剧”。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地方戏,几经起伏而延续至今

十、鸦片战争后的戏曲改良 戏曲改良伴随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而产生,戏曲改良的三个阶段:戊戌前后到1905年;1905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失败后

1、改良传统戏曲:《维新梦》

2、上演文明新戏:春柳社

3.话剧诞生(曾用名:新剧、文明戏、爱美剧等,以后由洪深定名为”话剧”)

中国话剧奠基作:《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经典之作,中国话剧成熟之标志。曹禺:“中国话剧之父”

十一、大革命至抗战时期话剧

夏衍《上海屋檐下》、郭沫若《屈原》、陈白尘《升官图》 戏曲改革方针:“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①改编传统戏

《天仙配》(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②创作新戏

古代题材戏:《红楼梦》等

现代题材戏:《刘巧儿》等

十二、建国后至“文革”时期话剧发展

1、老舍:《茶馆》

2、“革命样板戏”:

“八亿人民八个戏”现象,京剧:

《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

3、现代京剧的成功探索创新及其“三突出”缺陷: ①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②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③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

十三、新时期戏剧变革:

恢复被禁演的传统戏;反映时代潮汐、揭露文革弊之话剧,如《陈毅市长》等。

十四、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至今舞台变革大潮: 如《绝对信号》《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 西方戏剧

一、西方戏剧史概览

戏剧作为一门艺术样式独立存在,最初发生于少数文明中(古希腊、印度和中国)。人类古老戏剧的发展轨迹各不相同。与东方封闭文明里自在发展、自我完善的中国戏剧不同,欧洲戏剧历经一个从古老向近代不断蜕变、同时不断扩张到世界其他地域的过程。文艺思潮的模仿原则和趋实原则,奠定欧洲戏剧日渐分化为三大类型话剧、歌剧、舞剧之哲学与美学基础。以语言、音乐、舞蹈为主导性舞台表现方式,有别于中国戏曲之综合化舞台原则,东西方戏剧由此分道扬镳,西方戏剧采取话剧为主导样式的写实性舞台方式,而中国戏曲则属于写意性。

二、古罗马戏剧

削弱并取消歌队 ,奠定西方近代戏剧基础喜剧家:普劳图斯与泰伦斯

三、中世纪戏剧 教堂戏剧,又称“弥撒剧”或神秘剧,是连接欧洲古老戏剧与近代戏剧之幽径。(内容:《圣经》故事;演员: 牧师教士;剧场: 教堂内)

四、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戏剧

1、意大利即兴喜剧: 上承罗马戏剧传统,下启近代欧洲喜剧先河

2、西班牙戏剧:戏剧奠基人是鲁达;杰出代表为维加

3、英国戏剧

①“大学才子派”:基德《西班牙悲剧》;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②莎士比亚: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此外有:《罗米欧与朱丽叶》

③喜剧杰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

五、古典主义戏剧

1.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

《熙德》(奠基作)2.拉辛: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大师

《安德洛玛克》

3.莫里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创始人《吝啬鬼》《伪君子》

六、启蒙戏剧 1.法国

A 狄德罗倡导“严肃喜剧”

B 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 费加罗的婚姻》

2.德国

A 莱辛倡导“市民悲剧” 《萨拉·萨姆逊小姐》

B 席勒 《 阴谋与爱情》(18世纪德国最杰出市民悲剧)3.意大利:

哥尔多尼《一仆二主》

仆人特鲁法尔金诺;

享名“意大利的莫里哀”

4.英国:谢立丹《造谣学校》;

约瑟:“英国的达尔杜弗”

七、浪漫主义戏剧

雨果: 《克伦威尔·序》堪称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及戏剧宣言

《欧那尼》的成功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决胜古典主义

八、批判现实主义戏剧

1.小仲马: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先驱

《茶花女》 2.果戈理:

《钦差大臣》

3.易卜生:

“欧洲现代戏剧之父 “社会问题剧” 《玩偶之家》 4.契诃夫:

《樱桃园》

5.萧伯纳: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大师,易卜生之后最杰出社会问题剧作家,《皮革马利翁》。

九、自然主义戏剧与唯美主义戏剧

1、自然主义代表:(瑞典)斯特林堡《 朱丽小姐》(左拉倡导《戏剧中的自然主义》)

2、唯美主义戏剧代表作家

王尔德:

《莎乐美》

十、20世纪现代派戏剧

1、象征主义戏剧:梅特林克《 青鸟》

2、表现主义戏剧:斯特林堡《 鬼魂奏鸣曲》;奥尼尔《琼斯皇毛猿》

3、怪诞剧:皮兰德娄(意)《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4、叙事剧:布莱希特(德国)《三分钱歌剧》《高加索灰阑记》

5、存在主义戏剧:萨特(法)《恭顺的妓女》、《禁闭》“他人就是地狱”

6、荒诞派戏剧:尤奈斯库(法)《秃头歌女》;贝克特(法)《等待戈多》

7.新写实主义戏剧:威廉斯(美)《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 密勒(美)《推销员之死》

戏剧名著解读之一: 《窦娥冤》

1、作者:关汉卿,元杂剧创始人,元杂剧最杰出代表,“元曲四大家”之首,大都人,“中国的莎士比亚”

2、代表性剧作: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躬耕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3、《窦娥冤》梗概: 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 天 章

蔡 婆

窦 娥(端 云)

赛 卢 医

张 驴 儿(父子)

桃 杌

4、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

高利贷剥削、邪恶势力横行、官府贪赃枉法

5、内容

三桩誓愿: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临刑控诉:  [端正好]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趾颜渊?  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天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天?地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地!哎,只落得两泪涟涟.6、《窦娥冤》思想内涵与艺术成就

① 取材“东海孝妇”、“邹衍飞霜”等传说,融入现实生活内容,借助一位底层普通人窦娥欲做顺民而不得、蒙冤屈死的悲惨遭遇,暴露元代吏治黑暗、民不聊生的图景,反映被压迫者的觉醒与抗争。②成功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典型,善于将人物置身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的旋涡之中,凸显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如窦娥原本在寡居生活中贞洁自守,因流氓无赖张驴儿的俟机闯入而被一步步逼到死亡边缘,其温顺善良性格在各种邪恶势力迫害下逐渐发生蜕变。而“刑场”一折尤为全剧戏剧冲突的高潮,凸显窦娥性格中倔强不屈的一面。

③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临刑前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超自然因素的使用(“魂旦”): 鬼魂诉怨、人鬼对质 ④ 本色当行的戏剧语言艺术

“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 “曲尽人情,字字本色”。----王国维 关剧台词(唱词或宾白),既富有为戏剧情景所规定的动作性,又有合乎人物身份的鲜明个性化特征。同时语言通俗平易,明快洗练,亦俗亦雅,各得其宜。如 第三折窦娥对蔡婆临刑嘱托:纯用日常口语,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戏剧名著解读之二: 《赵氏孤儿》

1、又名《赵氏孤儿冤报冤》《赵氏孤儿大报仇》,最早流传国外的中国古典戏剧

作者: 纪君祥,大都人

题材来源:(历史剧)《史记·赵世家》

“《窦娥冤》《赵氏孤儿》既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

2、《赵氏孤儿》梗概

晋 灵 公

屠岸贾←→赵盾

晋 悼 公

赵 朔

庄姬公主

∕ ﹨

∕﹨

公孙杵臼

程 婴 - - 韩厥

﹨ ∕

赵氏孤儿(程勃/赵武)

3、主题意蕴: 忠奸斗争

①围绕存赵与灭赵、救孤与搜孤这一历史事件,歌颂善良忠诚正义,谴责邪恶奸诈非正义。矛盾冲突是奸臣屠岸贾之残暴歹毒和程婴等忠臣义士之自我牺牲精神,赵氏孤儿是“忠义”之象征,忠义事业是救孤存孤,斗争焦点是孤儿生死之命运,泼墨重点是展示忠臣义士为正义事业前仆后继的反抗精神与百折不回的复仇意志,歌颂善良忠诚与正义,充分体现于程婴、韩厥、公孙杵臼三个人物身上——救孤事业的承担者、抗暴扶危的义士.。

②屠岸贾欲杀尽晋国半岁以下婴儿暴行之情节,为程婴等人的自我牺牲提供了较之纯粹“忠”更具人情味的道义性(同情无辜弱小者),赋予正面人物之舍生取义或忍辱负重行为以完整的人格意义与崇高悲剧美感.4、《赵氏孤儿》艺术特色——“发现”的 巧妙运用

①“发现”是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戏剧家用以结构布局、安排情节的叙事技巧的准确把握与精辟概括。典例:《俄狄浦斯王》

“杀父娶母”

②“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使那些处于顺境或逆境的人物发现他们和对方有亲属或仇敌关系。”人物关系与事件内幕相比侧重前者,即“发现”主要针对特定、特殊人物关系而言。正如《奥狄浦斯王》“杀父娶母”内幕的揭开,须首先依赖于俄狄浦斯与先王、王后血缘亲情之人物关系(真实身份即身世)的披露!

③“发现”系指戏剧中尚未被人们(剧中人物或观众;主要针对剧中人物而言)知晓的特定人物关系以及事件内幕的披露或挑明。正如“搜孤”与“救孤”的殊死较量,剧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聚焦于“孤儿”真实身份的“保密”(针对屠岸贾及孤儿而言)。此秘密一直拖延到孤儿长大成人的二十年后,由程婴以画卷形式委婉吐露出来。这一人物关系的“发现”敲响屠岸贾的丧钟,为腥风血雨的忠奸斗争划上句号。

戏剧名著解读之三: 《西厢记》

1、作者: 王实甫,大都人

题材来源:唐传奇《莺莺传》(元稹《会真记》);董解元(“董西厢”)《西厢记诸宫调》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 元代杂剧中最负盛名、流传最广的爱情喜剧

2、《西厢记》梗概: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老夫人(相国夫人郑氏)

张 君 瑞←→崔 莺 莺 ← -郑 恒(表兄+未婚夫)

杜 确

孙飞虎

红 娘(丫鬟)

(白马将军)

(叛将)

惠明和尚

3/主题意蕴:“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①中国戏曲史上首次正面提出以“有情”作为婚姻基础的理想,将门第、财产、权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支配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婚姻制度抛在一边,重点描写青年男女之间的两情相悦,由衷赞美自由爱情具有的冲决封建礼教藩篱与包办婚姻束缚的力量。

②戏剧冲突:贯穿全剧之冲突,乃崔、张自由爱情与自主婚姻之生活理想同“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封建礼教及婚姻观念之间不可调和矛盾冲突。简言之,情对礼的战胜与超越!

4、矛盾冲突的主线与副线:

围绕崔张自由爱情的主线展开,将几组矛盾冲突巧妙粘合:老夫人、郑恒与莺莺、张生、红娘之间;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孙飞虎与崔、张之间

5、《西厢记》戏剧语言特色与成就

①王实甫杂剧语言以文采飞扬、华美蕴籍而为后人推崇。语言典雅清丽、婉约柔美,且形象生动,充满诗情画意,堪称文采派的典型风格。完美体现于古典诗词的巧妙化用,善于化用唐诗宋词,将古典诗词抒情写意功能熔铸提炼而出新意,营造情景交融的独特意境,细腻描摹人物的微妙心态。

②[正宫·端正好]“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用秋日黄昏、黄花满地、雁阵惊寒,来渲染暮秋萧条冷落的环境氛围,有力映衬莺莺内心凄凉愁苦的离别情怀。莺莺泪眼看红叶:“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天然妙合。

戏剧名著解读之四: 《第十二夜》

1、作者:威廉·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大师,世界文坛最伟大作家之一,“人类两个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代表作:“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四大喜剧”《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无是生非》《皆大欢喜》

2、喜剧创作概况: 充满奇思妙想, 洋溢生活乐趣,风格浪漫抒情(理想化与诗意化),主题歌颂美好爱情,赞扬个性解放,女性形象光彩照人,巾帼压倒须眉,“穿裙子的英雄”,特征天生丽质、感情纯真、意志坚强

3、《第十二夜》梗概:

西巴斯辛

奥西诺公爵

/ \

\ 安东尼奥

薇奥拉 — 奥丽维娅

托比

船长

安德鲁

马伏里奥

4、《第十二夜》的艺术特色

⑴笑的艺术:“喜剧的本质在于笑”,笑的基本类型包括:欢笑、笑。笑之喜剧精神: 热爱生命、豁达乐观、笑看人生。笑声来源: ①多来自可喜之事(正面人物爱情之“好事多磨”)②亦来自滑稽丑事(反面人物之“痴心妄想”)围绕爱情主题的多重线索: 主线:A、薇奥拉对奥西诺之暗恋

B、奥西诺对奥丽维娅之热恋

C、奥丽维娅对薇奥拉之一见钟情

“三角恋” 副线:A、西巴斯辛与奥丽维娅之误会式爱情

B、马伏里奥对奥丽维娅之妄想型爱情

C、安德鲁对奥丽维娅之无望式爱情

D、托比与玛丽亚之投合型爱情

⑵“乔装”的妙用:喜剧惯用技巧

①乔装带来性别置换与角色转换之独特功用: A、制造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B、彰显常态生活下无法表现的人性特点 ②薇奥拉女扮男装乃造成所有误会之关键: A、引发错认而出现的“三角恋”

B、性别混淆之戏剧性

5、《第十二夜》剧名之寓意:

西方基督教国家自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开始,有一连串的假日,至1月6日“主显日”,恰好12天,俗称“第12日”。“第12夜”通常指1月6日晚上,乃圣诞庆祝活动的最后一夜,要疯狂作乐必须把握此最后机会。因此《第十二夜》又有另一标题:悉听尊便(随心所欲)。全剧始终充满狂欢节的欢乐气氛,散发出无穷的生命热力与世俗气息,特别适合于节日上演。

戏剧名著解读之五: 《一仆二主》

1、作者:哥尔多尼,威尼斯人,意大利即兴喜剧革新家,意大利近代喜剧奠基者,“意大利的莫里哀”,代表作:《一仆二主》

2、意大利即兴喜剧(假面喜剧):没有文本与固定台词,只有提纲式“幕表”,演员根据幕表大纲即兴发挥,随机应变,临时编台词主要角色固定不变,性格定型化,如男女恋人姓名和性格固定不变、滑稽小丑、浅薄文人等。产生于16世纪,反映市民趣味,有反封建反教会性质;18世纪讽刺萎缩,内容陈旧,程式僵化,成为庸俗闹剧。改革路径:增添现实生活因素;固定台词与完善剧本。

3、《一仆二主》梗概:

都灵→威尼斯

弗罗林多←→彼阿里切(费捷里柯)

特鲁凡尔金诺

克拉里切

巴达龙纳

斯米拉尔金娜

西里维奥

4、人物原型: 逗人捧腹的“小丑”

将插科打诨之小丑改为主角,占据舞台中心,左右剧情发展,才子佳人故事退居次要地位。剧作家真诚刻画出下层仆人淳朴憨厚之本质;热情描绘其机智灵活的性格特征。

5、特鲁凡尔金诺: “机智仆人”典型

5.戏剧鉴赏的学习感悟 篇五

在选修这门戏曲赏析课之前,我对戏曲知识了解仅限于听过几段非常经典的名段,比如《天仙配》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红楼梦》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名段。对于戏曲也只是觉得声音婉转悠扬,偶尔听一听也略有风味,可是并不会引起多大的兴趣。但是在选修了戏曲赏析这门课之后,对中国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戏曲的基础知识有了总体的概念,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听到一段戏就不想停下来,深刻的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中国戏曲种类颇多,位居第一的便是国粹京剧,其次便是以浙江为主的越剧了。

越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她把编、导、音乐、舞美、表演等诸多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且使它们各自发挥特点,把欣赏者带入了一个个美仑美奂的艺术境地。越剧在中国的戏曲中确实很年轻,但在这些反映一个剧种优秀于否的形式上,她继承了传统戏曲精华,博采众长、开拓创新、善于借鉴其它剧种优点,使这门年轻的艺术具有优美、抒情、清新、细腻的特色和浓郁的江南气息。越剧在戏曲中,也应该可以算是“婉约”一派。我们在细细品味江南美的同时,又如同欣赏着中国古典文学。或许会感觉出一丁点“哀怨”,或者说是“伤怀”,越剧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形成发展起来,或多或少带上了这种色

彩。而这“伤怀”、“哀怨”,除了越剧与众不同的音乐表达之外,她那委婉动人、流畅清新、既被诗化而又通俗的语言,也淡淡地体现了她在艺术表达上的精髓。

戏曲名著的语言,在顾及舞台演出实际效果和一般观众的欣赏能力、避免出现一味追求骈丽繁华的弊病的前提下,要做到雅而易懂,俗而不陋。很多戏曲的语言,都能满足大部分人的要求,而在此基础上又往往融化古典诗词的名篇佳句,创造性地吸收前人的艺术成果,在一出戏中,经常会出现唐诗、宋词、元曲的意境与妙句,层见叠出,而又水乳交融,妙合无间。

越剧在继承这些古老剧中代表戏曲特色的形式的同时,她有自己新的发展,新的变化。也因为她又是一种新兴剧种,更能接近观众,接近现实。越剧语言常常因剧情的不同,所表达内容的不同,从而显的层次分明。在王候将相、达官显贵、才子佳人、市井小民的各个人物面上,在忠、奸形象的表现上,因描写的侧重点的不同而产生了多样化。

故事总会因为人物性格、素养的差异,表现在语言上各有特点。这种特点在大多数戏曲、小说、影视剧中都有一定程度的表现,例子不胜枚举。如果要做到戏曲故事的生动形象,就必须充分发挥戏曲艺术的特点,从而把上述的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当然,越剧是有这一艺术形式的,而且是完美的。她能从人物的语言上去解读人物性格,体会人物的情感,并随之影响着整个故事情节。

曹雪芹的《葬花吟》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也是《红楼梦》诸多诗

词中佳作。不仅表现出了林黛玉这个人物性格,而且也暗示了她的命运。在《红》剧深奥的艺术手法下,此诗也有点难懂,至少对普通观众来说是不能轻松地理解的,而且相对较长。于是也就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过来,需要有一种新的方法去诠释,新的语言去表达。这段越剧的《葬花》词就相当的不错,前面四句是十字句,是三三四的句式,形成了独特的美感。唱词哀怨缠绵,抑郁婉转,悲切凄凉。成功地表达了林黛玉面对落花触景生情,借物抒情的心境。“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这里写出也唱出了林黛玉渴望知音,对贾府中看似友善亲和的面孔的不信任,会在孤独无援的情况下遭受欺凌,或许她认为已经遭到了欺凌。也为后文贾宝玉的出场做了铺叙。这段唱词虽比原著短很多,但在思想的表达上,却毫不逊色,实为成功的“佳作”。

6.戏剧艺术鉴赏 篇六

以下对灯光的作用表述错误的是()。(1.0分)1.0分

A、灯光可以满足视觉需要

B、灯光可以创造舞台时间

C、灯光可以制作特效

D、灯光可以脱离剧情

我的答案:D 以戏剧艺术、舞台艺术、创作演出等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被认为是()。(1.0分)1.0分

A、广义的戏剧艺术学

B、狭义的戏剧艺术学

C、泛化的戏剧艺术学

D、强化的戏剧艺术学

我的答案:B()能以同样的语言表述同样的内容,引申出无限多样的丰富内涵。(1.0分)1.0分

A、独白

B、台词

C、对话

D、潜台词

我的答案:D 下列关于戏剧中“仪式”的表述错误的是()。(1.0分)1.0分

A、仪式是知识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对宇宙的理解。

B、仪式有说教作用。

C、事物影响和控制着仪式的预期效果。

D、用于显露一种超自然力量。

我的答案:C()是古希腊戏剧与现代戏剧相比最不成熟的方面。(1.0分)1.0分

A、模仿

B、创作 C、剧本

D、体验

我的答案:C 欧里庇得斯代表作是(),剧作着重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复仇心理,表达了对妇女的卑微地位和不幸遭遇的同情。(1.0分)1.0分

A、《阿尔刻斯狄斯》

B、《特洛亚妇女》

C、《美狄亚》

D、《希波吕托斯》

我的答案:C 戏剧的产生离不开体验,而()又是体验最初的心理基因。(1.0分)1.0分

A、别离情结

B、母子情结

C、生死情结

D、夫妻情结

我的答案:C 古老的宗教崇拜的主题包括()。(1.0分)1.0分

A、肉体和灵魂

B、死亡和复活

C、婚姻和族别

D、人类和自然

我的答案:B 任何()都是广义的戏剧学研究范畴。(1.0分)1.0分

A、影视作品

B、社会文体活动

C、人类戏剧现象

D、人类表演活动

我的答案:C 10 戏剧中的音乐可分为()和揭示性音乐。(1.0分)1.0分

A、渲染性音乐

B、主题性音乐

C、烘托性音乐

D、背景性音乐

我的答案:C 神所采取的表现形式,反应了该神所属群体的()。(1.0分)1.0分

A、自然属性

B、集体价值

C、社会结构

D、集体意识

我的答案:C 仪式性远胜于观赏性的戏剧形式是()。(1.0分)1.0分

A、目连戏 B、地戏

C、戏曲

D、话剧

我的答案:B 独白最先是一种(),而现在戏剧中的独白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状态的描述。(1.0分)1.0分

A、行为方式

B、议论方式

C、记撰方式

D、叙述方式

我的答案:D 在戏剧产生的时期里,人类就已经对“灵魂”有了初步认识,他们认为“魂”是()。(1.0分)1.0分

A、方生的事物

B、永生的事物

C、现实的事物 D、逝去的事物

我的答案:D 舞台()不是虚设的,而是剧情的某种具体体现物。(1.0分)1.0分

A、舞美

B、灯光

C、道具

D、服装

我的答案:C 著名导演、剧作家李国修是()人。(1.0分)1.0分

A、香港

B、大陆

C、台湾

D、新加坡

我的答案:C()与演员相对应,都是戏剧形成的必要因素。(1.0分)1.0分

A、编剧

B、观众

C、舞美

D、导演

我的答案:B()的任务根据剧本内容和演出要求,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进行气氛渲染。(1.0分)1.0分

A、场地布置

B、灯管渲染

C、舞台美术

D、道具制作

我的答案:C 戏剧产生于()。(1.0分)1.0分

A、古希腊时期

B、罗马时期

C、雅典时期

D、巫术思维时期

我的答案:D()是舞台思维和文字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1.0分)1.0分

A、诗歌

B、念白

C、台词

D、剧本

我的答案:D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说明性文字的范畴()。(1.0分)1.0分

A、观影情况的说明

B、人物活动环境的说明 C、出场人物的说明

D、人物外部行为的说明

我的答案:A

()也叫舞台照明,是舞台美术造型手段之一。(1.0分)1.0分

A、舞台灯光

B、舞台摄影

C、舞台布景

D、舞台明暗

我的答案:A 下列不属于空间艺术的是()。(1.0分)1.0分

A、音乐

B、美术

C、绘画

D、雕塑

我的答案:A 穿越剧是通过戏剧的方式展示了现在与从前的()。(1.0分)1.0分

A、历史性

B、共时性

C、历时性

D、同一性

我的答案:B 关于“酒神精神”的表述错误的是()。(1.0分)1.0分

A、戏剧生成的本质因素就是感性的酒神精神。

B、人类对生命的追求和赞美构成了酒神以感情为主的精神内核。

C、酒神精神与希腊戏剧关系不大。

D、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运用了这个术语。

我的答案:C()的融入是完成故事叙述的必要因素。(1.0分)1.0分

A、叙事性因素

B、描述性因素

C、议论性因素

D、论证性因素

我的答案:A 最初的人类戏剧活动是由()和狂欢行为转化来的。(1.0分)1.0分

A、模仿

B、祭拜

C、意识

D、仪式

我的答案:D 台词包括对话、独白、()三个类型。(1.0分)1.0分

A、描述

B、叙说

C、旁白

D、演讲

我的答案:C 宗教剧从教堂走向民间,开始了其()的过程。(1.0分)1.0分

A、文明化

B、宗教化

C、世俗化

D、社会化

我的答案:C 现代戏剧独白的功用不包括:(1.0分)1.0分

A、剖析人物心理

B、揭示人物潜意识

C、表现人物幻觉

D、强化表演效果

我的答案:D

戏剧艺术真正发生的时期是()(1.0分)1.0分

A、古罗马时期

B、古希腊时期

C、巫术思维时期

D、古埃及时期

我的答案:B

布景的作用不包括:()。(1.0分)1.0分

A、展现空间感

B、塑造人物形象

C、影响影片风格

D、颠覆戏剧背景

我的答案:D 33()是戏剧繁荣的必要基础之一。(1.0分)1.0分

A、经济活动的频繁

B、政治活动的频繁

C、社会活动的频繁

D、内心活动的频繁

我的答案:D

希腊酒神节戏剧表演中,面具的重要作用在于()。(1.0分)1.0分

A、避免过度夸张

B、帮助观众理解

C、烘托角色效果

D、遮盖演员形象

我的答案:C

著名导演、剧作家李国修的作品()反映了台湾人对中国戏剧的认识。(1.0分)1.0分

A、《京剧启示录》 B、《台北人》

C、《夜夜夜麻》

D、《雷雨》

我的答案:A

当前戏剧不像戏剧的本质原因是()。(1.0分)1.0分

A、个人意志的存在B、个人价值的存在C、个人意志的消失

D、个人价值的消失

我的答案:C

各民族的戏剧在起源、发展、变化上的一致性,反映了一种共通的本能,即()。(1.0分)1.0分

A、情感的本能

B、表演的本能

C、欣赏的本能 D、戏剧的本能

我的答案:D

以下活动中,不属于戏剧现象的是()(1.0分)1.0分

A、生日派对

B、开学典礼

C、阅兵式

D、上学放学

我的答案:D

古希腊戏剧包括()和喜剧两大类型。(1.0分)1.0分

A、木偶剧

B、哑剧

C、舞台剧

D、悲剧

我的答案:D

当人类文化发展中语言还处于低级阶段时,利用()来表达意思。(1.0分)1.0分

A、生动的语言

B、模仿性手势

C、绚丽的布景

D、真实的画面

我的答案:B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统称为()。(1.0分)1.0分

A、神谱

B、古希腊神话

C、荷马神谱

D、荷马史诗

我的答案:D

戏剧欣赏基于信任,而信任又基于()。(1.0分)1.0分

A、情感

B、模仿

C、观察

D、体验

我的答案:D

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剧场可以利用()来达到增强指示性的效果(1.0分)1.0分

A、布景

B、服装

C、灯光

D、彩饰

我的答案:C

被誉为“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的戏作家是()。(1.0分)1.0分

A、索福克勒斯

B、米南德 C、埃斯库罗斯

D、莎士比亚

我的答案:C

古希腊的三个艺术节不包括()。(1.0分)1.0分

A、勒奈亚节

B、大酒神节

C、乡村酒神节

D、洒扫节

我的答案:D

戏剧以巫术思维时期的活动为雏形,而该时期人类活动的基础不包括()。(1.0分)1.0分

A、极强的自信心

B、控制和改变自然的欲望

C、对生死问题的思考

D、较为理性的认知

我的答案:D

哑剧是以肢体代替()来变现和展示情节画面的。(1.0分)1.0分

A、动作

B、歌舞

C、语言

D、念白

我的答案:C

48()戏剧是观影关系的发动者,是戏剧的核心要素。(1.0分)1.0分

A、编剧

B、导演

C、观众

D、演员

我的答案:D

希腊神话中,宙斯化为公牛劫走欧罗巴的故事体现了戏剧中哪个题材的信息。(1.0分)1.0分

A、伦理-爱情

B、族别-性别

C、伦理-性别

D、族别-爱情

我的答案:B

50()是以“话”为媒介再现生活的剧种。(1.0分)1.0分

A、哑剧

B、话剧

C、木偶剧

D、皮影

我的答案:B

二、判断题(题数:50,共50.0分)原始人的“扮演”活动通常以生产活动而不是取悦他人为目的。(1.0分)1.0分

我的答案:√

戏剧中,台词是一种塑造形象,讲述故事的手段。(1.0分)1.0分

我的答案:√

戏剧与宗教的合流,使戏剧单一地向神圣化发展了。()(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剧场能最大程度上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满足人的视觉和听觉。(1.0分)1.0分

我的答案:√

戏剧的目的不在于促进欣赏者自我提升,而在于对欣赏者进行教育。(1.0分)1.0分

我的答案:×

戏剧中的音乐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感受场面、人物和情节。(1.0分)1.0分

我的答案:√

戏剧中人物的内心和外表完全是现实中人物的反映。()(1.0分)1.0分

我的答案:× 8 戏剧是人类精神、情感、生活相互凝聚而成的社会活动。(1.0分)1.0分

我的答案:√

戏剧的创造不是凭借艺术家的个人感受,而是遵循特殊规定。()(1.0分)1.0分

我的答案:×

从广义上讲,演员仅包括人类,还包含木偶、机械等。()(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农耕名族的神话和传说体现着人类对自认规律的理解。()(1.0分)1.0分

我的答案:√

生死问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对生与死的认识促进了人类内在空间的拓展。()(1.0分)1.0分

我的答案:√

现代舞台戏剧中,对话、独白、旁白仍旧是分裂的。()(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台湾没有京剧艺术。(1.0分)1.0分

我的答案:×

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最后一位,擅长希腊神话和人物心理的描写。(1.0分)1.0分

我的答案:√

赛维利亚是世俗戏剧的发源地。(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对话的在现代戏剧中承担着在不同状态下对事件进行讲述的责任。()(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都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抽象的概念。()(1.0分)1.0分

我的答案:×

戏剧学认为仪式都是庄重严肃的,没有娱乐功能。(1.0分)1.0分

我的答案:×

戏剧欣赏不以体验和模仿为基础。(1.0分)1.0分

我的答案:×

语言是戏剧的唯一媒介。()(1.0分)1.0分

我的答案:×

酒神是农业社会的必然产物,他联系着人的精神追求与渴望。()(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原始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其“扮演”活动的逼真性。(1.0分)1.0分

我的答案:√

现代戏剧中,手机作为一种道具,可视为是任何外在因素随时进入舞台的手段。()(1.0分)1.0分

我的答案:√

灯光可以刺激人们的想象力。()(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古希腊戏剧大多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史诗。()(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宗教体验使人类原始的扮演活动演化为真正意义的演出。23.10(1.0分)1.0分

我的答案:√

戏剧对于文本的需要产生于“中世纪”时期。()(1.0分)1.0分

我的答案:√

仪式起初以娱乐人为目的,之后转化为以娱乐神为目的。()(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当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不统一时,就进入了一种“角色”,即产生了“戏剧现象”。(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夜夜夜麻》是大陆剧作家的作品。(1.0分)1.0分

我的答案:×

戏剧将舞蹈、音乐、行为等融为一体,其本身是一种综合艺术。()(1.0分)1.0分

我的答案:√

俄罗斯话剧演出较中国话剧演出更侧重形体和人物反应。()(1.0分)1.0分

我的答案:√

现场交流是戏剧的本质,没有现场交流就不能产生戏剧。()(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古希腊悲剧的价值在于悲剧本身的不可避免性。(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古希腊戏剧的宗教色彩远胜于其戏剧艺术色彩。()(1.0分)1.0分

我的答案:√

戏剧与影视的区别之一是戏剧不以画面和现实存在作为表现手段。(1.0分)1.0分

我的答案:√

仪式性和娱乐向是场面话化的行为,需要在具体时空间里完成,不是靠其臆想完成。(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古希腊戏剧中,场面的作用在于扩大故事的效果。(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可以超越表演艺术去追求戏剧的创新。()(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导演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指导者,经常出现在戏剧表演中。(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在戏剧学中,扮演和表演是无差别的社会活动。()(1.0分)1.0分

我的答案:×

道德剧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正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心声。(1.0分)1.0分

我的答案:√

戏剧创作时,不应始终将对话集中于一个事件上,以免引起读者反感。()(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宗教的进步导致了人类内心的丰富,而内心的丰富导致了体验的能力。()(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公元10世纪,戏剧逐渐从仪式中的歌咏活动中复苏。()(1.0分)1.0分

我的答案:√

扮演活动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原始戏剧的形成。()(1.0分)1.0分

我的答案:×

古希腊悲剧是一种发展成熟的戏剧样式。()(1.0分)1.0分

我的答案:√

道具的外延不断扩大,其构成由某种工具拓展至人自身。(1.0分)1.0分

我的答案:√

电视和电影可以认为是戏剧的异地播放。()(1.0分)1.0分

7.谈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 篇七

一、戏剧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区别

电影、电视剧与戏剧有很多相似、相近之处, 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也是由演员扮演剧中人物, 根据剧本中的提示和要求拍摄而成的。观看时也需要有观众、剧场或一定的场所。虽然看似戏剧的“四要素”齐全, 但它们仍不是上述严格意义的戏剧。因为戏剧艺术本质特征除有“演员扮演剧中角色”外, 还有“在舞台上当众表演” 这一质的规定性。“戏剧”艺术要求演员在舞台上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真人观众。演员和观众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而电影或电视剧演员面对的则不是观众, 而是冰冷的、没有情感的镜头。演员不可能与镜头进行交流, 只能借助放映机、 银幕或荧屏等物质媒介, 将剧情传递给观众。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 而不能与演员进行直接面对面的交流。这就是“戏剧”必须“在舞台上当众表演”这一本质特征的规定性, 将戏剧与电影明显地区分开来的。当然, 能够把它们区分开来的还有一些其它方面, 诸如在各自的艺术语言上, 在表现方法和艺术手段上也都不尽相同。 戏剧主要是通过构设尖锐的矛盾冲突, 演示直观的舞台动作, 运用独特的人物语言来表现和反映社会生活。艺术语言讲求矛盾冲突的尖锐性、舞台表演的动作性和人物语言的性格化等等。在具体表现方法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上, 诸如, 依靠“幕”、“功”、“暗转”等来实现时空转换等等。而电影或电视剧依靠的则主要是由镜头和画面为中心构成的“蒙太奇”式的镜头语言, 讲求的是镜头上的远、近、中景, 大、小特写等景别, 镜头的推、拉、 摇、移等不同拍摄方法的运用, 以及叠印、淡出、画外音、 内心独白等等。影视时空转换更为容易, 只要将不同时间、 地点拍摄的画面, 运用蒙太奇的方法组接在一起即可。 上述例证说明, 戏剧与电影、电视剧等艺术样式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 这是戏剧相对于电影或电视剧而言, 戏剧相对于其它艺术样式亦然, 真正能够将戏剧同其它任何艺术形式区分开来的、最根本的就是戏剧的本质特征。 正是戏剧的本质特征使戏剧决不会与其他艺术样式相互混淆。

二、戏剧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

众所周知, 从某种意义上说戏剧艺术相对于其它通俗艺术形式, 属于高雅艺术。欣赏戏剧艺术, 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并需要具备相关的戏剧知识。 同时, 还需要有较为适宜的空间和环境等。

戏剧艺术除了具有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外, 还具有经济价值。如今“戏剧小品”的产生及其表现出的大众性、通俗性和娱乐性等本体特征, 就体现出了这种联系和影响。无论有意或无意, 这种潜在的内在联系是割不断的。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不断深入, 人们社会生活的节奏明显地加快,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社会竞争显得愈加激烈。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和纷繁复杂, 在社会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的同时, 社会文化生活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趣昧和审美习惯, 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加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 过度紧张疲惫的心理承受, 就使得人们需要在精神生活中得到调节和补偿, 使某种紧张的情绪和心理得到缓释与放松。这样就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 接受较多的轻松自然、 富于情趣的精神生活关照, 而冗长和严肃的大型戏剧对此是难以胜任的, 这是因为欣赏一部大型的戏剧, 一是需要较长的时间, 刚刚步入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及随之而来的浮躁心理, 很难使人们安静地坐下来看一出完整的大戏;二是观赏戏剧需要一定的欣赏能力, 相对而言, 戏剧在某种意义上说属于高雅艺术, 观赏需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 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鉴赏活动, 进而与演员交流沟通, 并在欣赏时参与戏剧的创作。

特别是观赏大型戏剧, 这种欣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戏剧小品则以其短小的形式, 诙谐的情趣, 雅俗共赏等特点, 适应了人们这方面的审美需求。它不仅适应了当今人们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欣赏习惯, 还可以使人们在较短的时间里, 就能观赏完一、两个戏剧小品, 并在身心愉悦中, 使紧张工作中产生的疲惫心理得到一定的缓释与放松。于是, 在借鉴其他姊妹艺术的基础上, 形式短小的“戏剧小品”便应运而生了。

摘要:“戏剧”这一概念内涵本质的规定性, 也即“戏剧”艺术的本质, 明确地规定了“戏剧”必须是由演员扮演角色, 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有论者为强调这一本质特征, 还进一步地解释和说明:“戏剧”是“由演员扮演成剧本中的登场人物出现在观众面前、并在舞台凭借其形体动作和语言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

8.校园戏剧:用青春诠释艺术 篇八

文化多元成为时代因素

记者:以“青春校园,理想人生”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日前在上海落下帷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带着年轻人独有的激情与青春,在舞台上竞相绽放,掀起一股观看戏剧的热潮。您如何解读这一文化现象?

上海戏剧学院《瞬间不是永远》剧照

包晓光:校园戏剧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是大学生活的有机部分,体现大学的精神和时代风貌。校园戏剧形式与中国话剧的诞生有密切关系。1906年冬,李叔同、欧阳予倩等留学生在日本东京成立“春柳剧社”,第二年公演《黑奴吁天录》,从此中国现代话剧运动的先河由校园剧社开启。

在当下,校园戏剧再掀热潮,与中国都市经济繁荣与发展、文化日趋多元化有密切关系。随着中国以都市为先导,快速跨入现代化行列,各种问题与矛盾也日益突出。数字信息化生活、城乡二元矛盾、生态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拥挤的都市与就业压力、挤压在一起又彼此疏离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助于大学生校园戏剧的蓬勃发展。身在校园,观照现实,以话剧的形式抒发情感与立场,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文化选择。大学生作为校园主体,其文化视觉、观点、立场可以做到比较先锋与超越,同时他们又在学习承担未来的社会责任,这两方面的融合性思考,使得大学校园戏剧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记者:您刚刚提到,文化多元化是校园戏剧再掀热潮的时代因素,能否请您具体阐述一下呢?

包晓光:文化多元为校园戏剧的多样表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就现在大多数校园戏剧作品来说,较短小的话剧居多数,一方面与客观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渐走红的喜剧小品艺术有关。我个人认为,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前期以来,中国文化步入了一个喜剧时代。以赵本山等人为代表的喜剧小品艺术的走红表明其迎合甚至引领了这个喜剧的时代。喜剧时代的文化特征是什么呢?是轻松、幽默、滑稽、谐谑。它与消费主义、都市流行文化、反深度主题的社会流行思潮有关。人们喜爱轻松幽默的文艺作品,因为它可以给日益加强的生存压力减压;人们喜爱内容刺激的文艺作品,因为它可以给审美疲惫以新鲜的感觉。以现代传媒、新兴文化产业为载体,涌现了很多专司生产快乐的团体与个人,如星光大道、本山传媒等。他们生产的一些文艺作品在中国文化市场占有主要位置。一般来说,人们——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自己,习惯于将高校视为一个文化的“高地”或精神的堡垒,与社会流行文化保持距离。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中国的高校根本不像是一块文化“高地”,也许不如说是一块文化的“洼地”更加贴切。因为我们很少看到源于高校的对社会的强力文化输出,更多的则是社会流行文化对高校文化的影响。不管怎么说,校园戏剧看起来仍然是对社会流行文化的一种回应,这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可以看出来。比如一些小剧场话剧也给校园戏剧带来新的启示。就拿雷子乐笑工厂的话剧来说,它以“就是让你笑”为宗旨,内容关涉都市文化,形式追求喜剧效应,拒绝悲剧效果,推出不少原创减压百姓喜剧,如《签了合同你别跑》、《唐朝也有流星雨》等。类似的一些小剧场作品,对大学校园戏剧都有重要影响。

原创剧本演绎校园生活

记者:相比上届校园戏剧节,这届的参演剧目在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出现了不少反映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和涉及一些现实问题的优秀剧目。在您看来,校园戏剧的鲜明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重庆大学《重庆往事 红色恋人》剧照

包晓光:首都师范大学有个唳天剧社,他们表演的剧目我看过。我认为,原创性是校园戏剧的一大特点。学生自己的创作成为了校园戏剧演出剧目的主要来源之一,他们自己写剧本,从自身角度来探讨人生,演绎校园生活,真实地表达他们对于青春、成长等问题的思考与看法,这样一来,创作视野更加开阔,表现手法也更加灵活。即使是名著改编,也更多地将其重新解构和编排,打造与经典剧目不一样的风格。

受到校园因素的影响,校园戏剧的风格清新活泼,较为率真,体现浓郁的校园氛围。学生们可以尽情地去演绎他们所喜欢的作品,展现独有的激情与青春,从而吸引着一大批学生观众,得到他们的认可。

记者:还有其它特点吗?

包晓光:“小”和“少”也是校园戏剧的鲜明特点。“小”指的是剧本短小,演出的范围也小,特点鲜明。“少”不是简单的“人少”,还指对场所布置、技术层面的要求少,不太挑剔。校园戏剧场面较为集中,演出背景更换也少,舞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舞台,整个舞台比较简单,道具很少,可以根据自身内容想象、演绎、拓展它的空间,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

当然,校园戏剧对于观众的定位还是很准确的。主要还是大学生,他们的文化素养较高,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具有欣赏的基础。校园戏剧带有一定的先锋性和探索性,能接受一些实验性话剧,如《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恋爱的犀牛》等在校园里还是颇受欢迎的,这在他们的创作中也得到一定的体现。

审美体验需要不断提升

记者:校园戏剧特点鲜明,真实反映了学生的生活状态。对于发展前景,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包晓光:之前提到,校园戏剧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虽然某些方面对西方戏剧、当下都市喜剧有模仿的痕迹,但其反映的是在校学生的生活状态。目前,校园戏剧得到了专业导演的指导,一些专业戏剧团体也给予帮助,校方也很支持,发展势头很好,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我相信,今后会发展得更好。

对于学生而言,校园戏剧给予他们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学生自发地原创,情感得到抒发,原本就思想活跃的他们,最大程度地与社会相呼应,较好地反映了当下的文化主题和人们的精神生活。校园演剧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戏剧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以戏剧实践为出发点,培养对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兴趣,这对学生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更好地认识社会,很有好处。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学生观众从戏剧中获得怎样的审美体验。

包晓光:审美体验的获得,写戏、看戏、学戏和演戏都是不错的选择。这里的“戏”不仅仅是校园戏剧,也包括其它形式的戏剧在内。学生在这些环节之中,能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作为单纯的观众,我觉得还是应该多看看那些经典的戏剧作品,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都是这样。我所说的经典,并不是已经死掉的老古董,而是具有当下生活意义的精品。其中既包括《雷雨》《茶馆》《哈姆雷特》《麦克白》那样的作品,也包括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的艺术尝试。赵本山的喜剧小品,其中的一些精品也是很有道理的,能够给人们新鲜的审美体验,也能让人深思一些问题。这些与永恒主题、社会现实问题、人的本质需求密切相关的作品,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和鉴赏力,是非常有益的。

包晓光,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文化产业系主任。长期从事文艺学、美学和文化产业研究,出版《美学文艺学论稿》《小资情调——一个逐渐形成的阶层及其生活品味》《中国当代文学与人文精神问题》等专著,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燕京创意文化产业学刊》《中国当代文化产业导论》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上一篇:网格化管理经验介绍下一篇:致国外朋友的一封信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