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行业现状分析

2024-07-21

消防工程行业现状分析(共8篇)

1.消防工程行业现状分析 篇一

2013-2018年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分析报告

工程起重机行业经历了连续多年的超高速发展,成绩喜人,以8月总销量为例,2007年的1—8月累计销量超过1万6千台,到2011年8月累计销量已达到3万5千台,翻了两番之多。但随着我国四万亿资金刺激的消失,高铁、城镇建设等步伐的放缓,以及世界经济的动荡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导致2012年的整个行业产品销售急速下滑,截至2012年8月累计销售已不足2万5千台,同比负增长30.35%,国内工程起重机行业整体形势惨淡。

2012年作为”十二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也是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之年.国家经济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国际化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直接影响到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内需的增长。首先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中央确定2012年稳中求进的经济思路,为避免经济下行、稳定经济走势,国家新一轮的刺激投资计划呼之欲出,这对工程起重机行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其实是货币政策保持稳定:进入2012 年以来,我国央行屡次实施降息及下调备金率来刺激经济,但随着美国货币宽松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升值问题依然严峻,产品出口依然面临很大压力。另外是市场需求相对饱和:过去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拉动经济政策,国内企业盲目扩张,随着今年经济增速放级,国内工程项目开工率严重不足,导致行业市场供大于求,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2013-2018年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分析报告》系统全面的调查了工程起重机产品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环境、行业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结构、企业竞争力指标、产品品牌价值等方面内容,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进出口数据主要来自海关及商务部,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为保证报告的翔实、准确可靠、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报告对统计样本数据进行必要的筛选、分组,将宏观样本数据、微观样本数据紧密结合,并采用定量研究为主,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挖掘数据蕴含的内在规律和潜在信息。同时采用统计图表等多种形式将研究结果清晰、直观的展现出来,多方位、多角度为咨询者提供了系统完整的参考信息。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工程起重机产业分析

第一节 工程起重机产业的基本概述

一、工程起重机的定义

二、工程起重机产业的内涵

三、工程起重机产业链及周边产业

四、工程起重机的特点与分类

第二节 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发展的历程

二、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发展的环境要素解析

三、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工程起重机产业发展

四、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取得的发展成就

五、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第三节 2010-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发展解析

一、2010年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发展综述

二、2011年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势头

三、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发展综述

第四节 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二、对比国外我国工程起重机产业存在三大缺失

三、我国工程起重机产业遭遇的尴尬局面

四、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发展新凸显的问题

第五节 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我国工程起重机产业应加快产业化速度

二、中国工程起重机发展亟需进行体制改革

三、国内工程起重机产品分级制度的构建迫在眉睫

四、促进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第二章 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发展背景

第一节 行业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工程起重机行业研究背景

二、工程起重机行业研究意义

三、工程起重机行业研究方法

第二节 工程起重机行业概况

一、定义及产品分类

二、工程起重机的含义

三、工程起重机行为的基本要素

四、工程起重机模式分析

第三节 工程起重机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工程起重机的必要性

二、促进投资功能

三、融资功能

四、促销功能

五、资产管理功能

六、资产形态的灵活转化

第三章 2010-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市场运行动态分析

第一节 2010-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市场运行现状分析

一、2010-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市场规模

二、2010-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企业排名

第二节 2010-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市场动态分析

一、2010-2012年工程起重机企业投资动态

二、2010-2012年主要工程起重机企业融资动态

三、工程起重机市场热点分析

第三节 2010-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进出口统计分析

一、中国工程起重机出口占全球比重

二、中国工程起重机出口面临的问题

三、2010-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进出口统计

第四章 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供需平衡与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第一节 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二、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发展主要特点

三、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

一、工程起重机行业供给总量

二、工程起重机行业供给结构变化

三、工程起重机行业供给预测

第三节 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工程起重机行业需求总量

二、工程起重机行业需求结构变化

三、工程起重机行业需求预测

第四节 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供需平衡分析及预测

一、工程起重机行业供求平衡情况

二、工程起重机行业供求平衡预测

三、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进出口分析

四、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进口情况

五、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出口情况

第五节 工程起重机行业进出口市场前景分析

一、行业进口前景

二、行业出口前景

第六节 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一、工程起重机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二、工程起重机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工程起重机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四、工程起重机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工程起重机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六、2011年1-9月工程起重机行业运营状况分析

七、2011年1-9月行业产业规模分析

第五章 2010-2012年工程起重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工程起重机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二、新进入者的威胁

三、替代品的威胁

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五、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第二节 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

二、区域集中度

三、企业集中度

第三节 工程起重机行业产品区域结构分析

一、工程起重机行业不同区域产品供给分析

二、工程起重机行业不同区域产品需求分析

第六章 2008-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市场产销状况统计分析

第一节 2008-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市场发展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08-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市场销售状况分析

第三节 2008-2012年影响工程起重机需求的因素分析

一、人口结构推动工程起重机市场增长

二、持续发展的经济推动需求

三、健康观念保证需求

四、品牌信誉分析

第七章 2010-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市场形势与营销战略分析

第一节 2010-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市场形势分析

第二节 2010-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供需形势分析

一、工程起重机行业供需现状

二、工程起重机价格或将反弹

三、在金融危机下国内企业对策分析

第三节 2010-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企业的营销策略分析

第四节 2010-2012年我国工程起重机上游行业发展态势展望

一、创造性地开拓市场

二、加强市场分析

三、注重建设现代化营销网络

第八章 2010-2012年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 工程起重机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第三节 工程起重机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咨询热线:400-600-8596 010-6034381

2第九章 工程起重机行业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对价格走势影响深度分析

第一节 工程起重机产品主要原材料构成分析

第二节 主要原材料2010-2012年价格及供应情况

一、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化趋势分析

二、原材料行业产能及供给分析

第三节 2013-2017年主要原材料未来价格及供应情况预测

一、价格预测

二、供给量预测

三、上游原材料产业议价能力分析

咨询热线:400-600-8596 010-6034381

2第十章 工程起重机投资与前景分析

第一节 工程起重机投资分析

一、2013-2017年工程起重机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二、工程起重机项目投资的政策规定

三、中国工程起重机产业投资面临的市场风险

第二节 工程起重机产业发展前景

一、全球工程起重机产业趋势分析及产能预测

二、2013-2017年工程起重机市场规模预测

三、工程起重机行业发展方向展望

2.消防工程行业现状分析 篇二

关键词:工程勘测,发展,行业现状,研究对策

1 工程勘察这一行业的现状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 尤其是自我国经济贸易与世界接轨一来, 我国进行工程勘察的部门在体制、机制以及科技方面做出了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拥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原本与工程勘察有关的单位是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 缺乏生机与活力。现如今工程勘察单位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发展成为自负盈亏或者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以及企业法人。某些勘察单位置身于市场竞争中, 积极努力的坚持市场的主体地位, 坚持顾客的中心地位, 用优良的服务获取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根据资料, 到2008年为止, 在我国共有14151家进行工程勘察的单位, 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多达117万, 该行业的总收入高达276亿元, 正在成为支撑我国国家经济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2) 逐步转型。我国政府提出要求, 要求所有勘察单位进行改革, 摆脱过去的事业性质, 改变为科技型的单位或者企业, 以适应新时代市场的新需求。根据国家的要求及标准, 进行工程勘察的有关单位都逐渐对劳技进行了分离, 将自己的企业升级为全新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单位。还有某些企业实现了科技型的转变, 每年投入到研发方面的费用在逐渐提高, 并且获得了一些科研成果, 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 甚至获得了权威认证。

(3) 服务领域得到拓展。在工程勘察这一行业负责管理的部门的引导之下, 这些单位及企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已经可以胜任多种勘察任务, 岩土工程各方面的勘察已经成为可能, 服务方面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不论从服务领域还是从服务对象来说, 都有了全新的表现。还有某些单位积极与市场接轨, 考虑行业发展以及市场等多方面的需求, 逐渐将工作对象拓展到更为宽广的领域, 例如地质灾害等, 并且具备了这些领域的资格认证, 国际市场也因此为它打开了大门。

(4) 工程总承包变成一种发展趋势。对工程建设这一产业链进行细致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勘察设计处于龙头地位, 也是最为基础的部分。但是与此相悖的是用于这一方面的投资仅占总投资额度的2%-3%。伴随着我国建设市场的一步步进步与完善, 以及对综合性服务这一方面的需求的增多, 工程总承包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自2006年以来, 有很多勘察单位提出了向这一方向改变的意向, 并且也已经积极投身于实践当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2 工程勘察这一行业需要面对的挑战

(1) 改革不完善缺乏竞争力。改革对于工程勘察这一行业来说属于系统工程。即使已经有一些单位在进行体制转换中取得了一些成就, 有的已经成功改革成为股份制的企业。但是放眼大局, 总体上我国工程勘察这一行业还没有具备完善的体制, “一院两制”仍然是最主要的阶段及形式, 这与西方国家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缺乏先进性。除此之外, 在我国仍有很多单位采用综合院, 专业院的数量实在不尽如人意。管理模式也存在很大的不足, 管理松散, 因此管理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服务功能也经常被局限于工程勘察领域中, 与全方面服务存在一定的差距。至今为止, 仍有绝大多数单位采用计划经济这一管理模式, 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市场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

(2) 市场不健全缺乏规范性。到目前位置, 我国在工程勘察方面缺乏水平, 体制还不够完善, 市场行为也不够规范。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市场存在激烈竞争, 因此工程勘察单位没有很高的收入, 新型收费标准的实施也存在重重困难, 这对于单位科研开发、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都是十分不利的;第二, 工程勘察在招标方面也缺乏规范性, 进行评标的方式以及方法存在不当, 监控不能贯彻在招标的各个环节中, 成本过高, 与收益完全不匹配;第三, 建设单位无法控制自己的各项行为, 虽然出台了各项政策与规则, 但都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3) 工程勘察这一行业的发展现状。我国该行业在信息化发展水准上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这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勘察行业在信息话方面的投入不大;第二, 勘察行业在计算机辅助工程方面不具备很好的开发能力。

3 工程勘察这一行业的未来发展措施

目前, 工程勘察这一行业存在诸多的问题, 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我们认为为了很好的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对内部机制进行改革, 提高管理阶层的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逐渐展开城市基础勘察。工程勘察与城市建设息息相关。目前, 市场化已经成为了勘察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单位的发展与市场之间形成了一种密切联系。我们不仅要做好原本的项目勘察, 还要将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因此, 我们应该立足于服务领域, 以多年里来逐渐累积的资料为基础, 对非城区的城市进行基础勘察, 为城市建设等提供重要的资料以及决策依据。

(2) 增强单位的竞争力。对工程勘察这一行业而言, 信息系统是信息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内容。经过多年的实际考察, 该行业的企业已经累计了大量的勘察资料, 针对这些资料建立科学管理系统, 必然后产生客观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3) 对工程勘察行业的投标招标进行规范。工程勘察行业的招标及投标应该严格按照有关管理标准进行, 着重考察投标一方在技术方面的实力以及长期以来的工程业绩, 对投标人的资质以及资格等进行严格的审查, 从而对入围单位进行数量方面的限制。不要讲低价作为中标方确定的唯一标准。应该加强对整个投标过程的管理与监督, 开标应该做到公开, 提高透明度, 以避免舞弊事件的发生。

(4) 推行保险制度使投资安全有所保障。自1999年, 设计责任保险已经开始在多个城市进行试用, 以此为基础, 我国建设部决定在2003年在我国多个省市全面推广这一制度。该制度经过多年的试用已经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效果, 对保障投资安全有着不小的贡献, 是对建设市场中各个主体进行规范的好办法。因此, 为了解决目前阶段我国工程勘察这一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们可以积极实行该政策制度, 从而完善我国公会才呢过勘察单位及企业的长足发展与进步。

综上可知, 目前我国工程勘察这一行业存在诸多问题, 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与钻研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虽然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但是也在不断的前进与发展中。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及现状, 我们需要积极应对, 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 采取必要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杨辉.试析当前工程造价预算管理现状及解决措施[J].中国外资, 2013 (22) :147.

[2]杨晓柏.论工程勘察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J].中国外资, 2012 (13) :37-38.

[3]何广顺, 王晓惠.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 2006 (03) :365-370.

3.消防工程行业现状分析 篇三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引 言:机械电子工程是一门以计算机为基础,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学科,也被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它是社会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伴随着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深入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方面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全面的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任然存在着一些列的问题,影响着它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它作为社会经济和技术高度发展下的产物,是衡量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近年来,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全面发展,涉及到我国各个行业领域,成为了我国国家政策和重点扶植的行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是为我国的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总值,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我国机电系统的逐步成熟和稳定,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更加的多元化,发展方面更加明确,在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发展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据数据显示,我国的对外出口机电产品正在逐年的增加,出口总额不断的提升,使我国成为机电出口产品的大国之一,为我国机电行业的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广阔的发展市场。

二、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行业的关联度减低。我国的机电业发展市场集中,产品结构单一,使机电产品在发展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容易受到影响和波动,特别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而言,市场和结构的单一都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其国际竞争力的降低。第二,自主创新能力欠缺。我国机电行业以大中型企业为研发主体,但这些企业对于自主创新和产品的研发重视度不够,对于资金的投入不够,使行业发展确定资金保障和创新基础。第三,人才的缺乏。受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时间限制,在人才的培养和利用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人才的缺乏将会直接导致行业发展局限性。人才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中是主导者也是实施者,是技术的研发者和创新意识的构造者,对于产业的发展起着觉得性的作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需要人才的参与,人才是保障其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因素,对于提高产业发展技术,促进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未来发展中重视专业深度的培养,摆脱发展的局限性和单一性,积极的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为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未来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中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以适合未来对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市场的变化,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带动了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工程行业向智能化发展方向的转变。科学技术作为电子工程行业发展创新的根本,在发展中,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技术相融合,成为了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在改变了传统的机械技术生产模式的同时,将虚拟的电子技术应用在生产中,带动了生产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作为国民支柱行业,在未来发展中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机械电子工程行业过程中,要加大技术的研发,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机械电子技术的制造水平。

结束语: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经过了多个发展阶段,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不断的壮大和发展,逐渐成为了影响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机械电子行业作为时代发展下的产物,具有相当乐观的发展情景。在未来的发展要加强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加强对人才培养,提高产业的关联度,提高机械电子技术水平,促进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持续、稳定、高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建民;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产业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3期.

4.消防工程行业现状分析 篇四

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探讨研究

2012年7月6日至9日,我认真聆听了连晋毅老师和史青录老师的授课,、对工程机械的使用和安全技术及工程机械的分类、设计理论和方法及关键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感觉到工程机械行业在国家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我国在工程机械行业所面临的各方面的困难,现就课上所学内容,对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一下浅析。

从2011下半年开始,工程机械行业的增速开始迅速下滑,即使是行业中的龙头像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上市公司也陷入资金链紧张困境。行业龙头的经营每况愈下,触发了企业清偿行动的展开,这又使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生死抉择。受经济环境影响,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面临严峻考验。逾期债权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普遍难题,而通过司法程序或强硬手段追讨债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商报记者了解到,三一重工600031、中联重科000157等上市公司陷入资金链紧张困境的同时,众多中小企业已面临生死抉择。最后的疯狂 2011年,正值市场最高潮的时刻,国家投入的4万亿正在逐步发挥效用,各个行业都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局面,到处都是各种建设工地,只要有投入,就能挣到钱。而与此同时,重工机械行业也是形势一片大好,业务量急剧增加,甚至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工程机械行业出现了井喷行情。但是寒冬突然来临,2011下半年开始,工程机械行业的增速开始迅速下滑。根据统计,去年9月份中国境内26家主要挖掘机制造商销售挖掘机8868台,同比下滑23.86%。挖掘机累计增幅自去年2月份攀至高点以来,已经连续数月下滑。寒冬突然而至,所有人始料未及,资金链紧张和众多机械行业遭遇的困境,折射出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目前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当前,受经济环境等多方因素影响,下游需求骤降使得工程机械企业回款压力剧增,逾期债权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普遍难题。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上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中小企业已经在生死线上挣扎。行业资深分析师表示,在行业高速扩张期,为了抢夺市场占有率,工程机械企业低首付、零首付等非理性促销手段曾经轰动一时,然而,持续数年高速增长的工程机械行业戛然刹车,行业遭遇调整之时,快速增长的销量与利润背后掩盖的市场风险也接踵而至,应收账款激增,现金流紧张等现象就成为众多厂家最最棘手的一大难题,逾期债权已成为考验工程机械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而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在于,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房地产、路桥建设等基建工程的放缓和延迟,工程机械产品需求下降。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为了扩张市场份额,融资租赁首付款一降再降,直至零首付的出现。一部分用户禁不住零首付的诱惑,纷纷加大订单,但很快发现投资失败,没有能力维持还款,而用户损失最终传导到企业。企业也因为回款压力的不断增大开始了一系列的锁机、拖机行动,最终导致了本该共赢的用户和企业变得两败俱伤。2012年已过半,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但下半年,随着“稳增长、降息”等各种政策利好的落实实施,相信行业整体回暖只是时间问题。新闻链接:下游需求骤降逾期债权考验企业生死受经济环境影响,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正面临着严峻考验,逾期债权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普遍难题。作为机械行业的一员,小松河南凯隆日前举行了债权催收大会。尽管该公司多位高管立下军令状,承诺完成催收任务,但是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很多用户还款能力有限,催收工作存在一定难度。行业龙头企业中联重科的一季报显示,公司应收账款为141.93亿元,比年初余额增加了17.8%。行业龙头的经营数据尚且如此,其他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则更加不堪。目前,逾期债权已成为考验工程机械企业生死存亡的难题。为此,很多工程机械销售商都成立了专门的“法务部”,专门解决欠债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在于,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房地产、路桥建设等基建工程的放缓和延迟,工程机械产品需求下降。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为了扩张市场份额,融资租赁首付款一降再降,直至零首付的出现。一部分用户禁不住零首付的诱惑,纷纷加大订单,但很快发现投资失败,没有能力维持还款,而用户损失最终传导到企业。全行业目前正遭遇两难局面:一方面,企业只能继续推行融资租赁的模式,即低首付的销售方式,如果不采取这种方式,市场份额很快就被竞争对手抢走;另一方面,如果继续推行融资租赁模式,又担心如果经济形势持续不好导致一些账款收不回来。

5.目前饲料行业现状分析 篇五

优势:正大凭藉其对养殖业的深刻理解和成熟的养殖模式,借助其养殖技术、种苗技术的优势,曾经席卷中国的对虾饲料市场,并且能够做到现金销售!虽然对虾种苗方面出现灾难性的危机,但最近在湛江和福建开始大面积兴建标准化虾塘,准备复制其在泰国的经营模式,后势不可忽视!

短板:正大最大的问题存在于水土不服,无论是养殖技术还是团队建设。对虾种苗出现的危机印证了其技术在中国这个养殖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的严重不适应,中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是以散养户为主体的市场结构,这就严重制约了正大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同样,由于其对中国的人文环境的不理解,或者可以说是不愿意去适应,所以他们无法组建一个稳定的技术推广团队,去推广他们的养殖模式和产品!

当然,如果中国水产养殖业能够进入规模养殖为主导的时期,他们的优势会很明显。(摘自中国水产频道/阿托)我也来说两句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海石花(2012-1-05 15:37:48)8fish :以前听说正大每台增氧机的角度都有严密的计算,当时觉得很先进。正大这几年经过了一个起落,异军突起,而又回落,给大家上了一课,遗憾的是没有取得根本性的优势,被国内企业慢慢赶上来了。

我觉得,如果将企业的竞争优势放在养殖技术上的话,还是很不可靠的,中国人盗版、复制是最

利害的。正大除了养殖模式外,还有支撑产品:虾苗、微生物制剂,这两个技术含量很高,国内企业到现在还不能与其相提并论。这也是其真正有威力的竞争优势。

海大在技术路线上,其实很大程度是参照正大的,而且营销做得比正大好,所以胜出了。但在根本技术上,还是与正大相差很远的:

虾苗,正大遇到的问题,海大现在也遇到,还是用人家种虾,根本没办法超越;微生物产品,与正大的技术还有很远的距离;饲料据说比正大好,但那是靠钱砸出来的,技术含量却是正大更高,也更符合行业资源节约的发展方向。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国的水产饲料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能力。恒兴在技术不如粤海时,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就是靠赊销,赊销现在看是带有贬义的,但在当时是积极的,解决了行业大发展时,基层养殖者的资金问题。中国养殖业在接下来会慢慢集中,养殖者在资金方面同样面临问题,以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比如用担保的方式,将会让企业获得根本的优势。在美国的汽车业,为购车者提供金融担保业务产生的利润,甚至成为汽车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再说个不恰当的例子,黄世仁靠什么能让杨白劳把女儿嫁给他当小,无非就是靠借了钱给他。所以,这其实是一种很强的能力,在你其它方面没有优势的时候,大家都会跟你走的一种能力,让养殖户像杨白劳一样,离不开你的能力。而且,人缺钱的时候,是最容易答应苛刻条件的,所以,金融手段往往都是带着暴利的。

2、营销能力。现在来看,最成功的是双胞胎与海大,主要表现为人海战术。人海战术,本质上是直销的一种办法,但现在还离不开经销商:一方面是,整体而言,经销商确实还有很大的能力与价值,另一方面如果直接绕开经销商的话,就成了全民公敌,找来了一个极大的竞争对手。所以得绑着经销商一起干。

3、产业链的能力。最典型的是温氏,现在还有六合,从塘头到餐桌,做世界餐房,这是一种最符合产业发展的模式,也是养殖业发展的终极模式。国外的正大、嘉吉都是这种模式,他最终体现为从种苗、饲料、养殖模式、防疫,到养殖产品的销售,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恰如其份的资源,和谐发展,最终共同向消费者争取更大的利益(实际上,由于有国际及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的结果是,整个产业链的成本极大地降低了,主要的利润来源于控制产业链的成本,而不是来自在消费者中的溢价)。做产业链,最难的是成功界入到养殖与水产品销售环节。水产比禽业、畜产有更高的风险。但一旦做成,就是天下无敌!

4、技术能力。饲料的原材料未来是大问题,能利用更多的原材料,实现更低的配方成本,是一种很强的竞争力。这种能力还包括在种苗、病害、养殖模式上的研发能力。

5、管理能力。如何将人组织起来,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不说了,国内的企业都在学习中。

6、整合能力。饲料业、养殖业现在还处在春秋时期,天下大乱,各路英雄纷纷在寻找出路。以何种方式收编这些人,将是成就大业的基础。张唐之是很有说服力的案例。但很多企业现在不这么看,觉得没几个真正有竞争力的,我能吃掉你,为何要合作?如果不考虑时间成本,确实如此,但中国农牧业的整合正在加快,行业整合是有窗口期的,不会无限制地进行下去,你可以不干,如果人家这么干,一旦势成,大局一定,挑战者的机会就比较小了。这种事,可不是次次都有我们党那么好的运气(没有否定的意思,但确实也有很大的运气与机缘)。一大盘蛋糕的一小块,也可能比一个小蛋糕大。

 大兔牙(2012-1-05 16:11:34)

分析得很好,尤其是二楼。也少少明白了目前水产大鳄之间微妙关系及中国水产养殖面临各种问题。

 zhuyuming(2012-1-06 07:45:13)

正大是头狮子,现在正在沉睡

 虾虾(2012-1-06 09:11:21)分析很有道理,正大现在有点清朝的感觉,从先进到盲目自大到落后,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不了解中国实情

 zhuyuming(2012-1-06 14:50:02)

不是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吗

 遁入空门(2012-1-06 16:14:00)

建议正大高层学习下《论语》、《孟子》、还有《毛泽东选集》之类的。

 kanhai(2012-1-08 21:27:53)正大中国是有自己的种虾的,并且印尼正大还收购了SIS,近两年正大虾苗养殖成功率较低极有可能与正大中国的种虾有关,由于种苗是与饲料捆绑销售且做现金,种苗的不良表现,最终导致正大中国的回落

(2012-1-09 22:27:22)

通威不在吗?

(2012-1-12 10:48:55)

水产之路在于是否内行人在做良心事

(2012-1-12 16:09:41)我看好正大。现在在湛江的标准养殖场,确实是建设得非常好,技术员要求在虾塘边都不准长一根草。增氧机的类型目前国内没有,泰语叫苏白龙。尤其是投料的原理和掌控,国内目前几乎不涉及到。

6.国内早教行业现状分析 篇六

一、早教行业是新兴的“朝阳行业”

婴幼儿早期教育行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行业”名副其实。从全球范围看,早期教育经济发展迅速,有关企业预计未来几年内,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经济收入将以7%-8%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球婴幼儿教育市场的营业额将达到2800亿-6200亿美元。市场前景为数百亿元。而在我国,早教行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近年来的生育高峰期

中国开始进入第四波婴儿潮的时代,接着2007年“金猪宝宝”、2008年“奥运宝宝”,到今年实施更为宽松的新计生条例,为婴儿潮一再推波助澜。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许多新婚妇女为规避裁员的风险突击怀孕;根据国家政策中国的首批独生子女步入结婚阶段,可生育二胎等等的因素下,近年来我国将会迎来又一个生育高峰。高生育率为早教的受教主体规模扩大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暗含了具有广阔前景的早教市场。

2、中国人口受教育的程度提升以及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内就开始有专家提出“零岁方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一系列先进的教育理念。从零岁开始进行教育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的事情。早教符合未来教育全龄化,提前化的趋势。面对人才济济的社会现实,要想出人头地,必须比别人先一步起跑。进入幼儿园学习似乎已经不能满足家长对孩子的成才要求。在专家的倡导以及日益严峻的社会竞争面前,家长们逐渐懂得早教对于孩子日后智力的开发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家长们的普遍心里是一切从娃娃开始抓起,尽早的发掘孩子的天赋以及各种能力,因此相当于将学前教育延伸至婴幼儿时期,比别人尽早的接受教育,以应对成长后的应试教育以及各种工作中的挑战。

3、家庭规模的缩小以及家长观念的更新是早教行业发展根本原因

中国大陆家庭规模的缩小成为另一个不能忽略的早教市场扩大的因素。除了经济因素以及计划生育的国策这一决定性因素之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率以及离婚率的加大这些因素都造成了中国大陆家庭规模的逐渐缩小。由此可以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家庭规模的缩小意味着孩子数量的减少,而独生子女取代多子女的现状会使父母更加注重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培养,因而对教育的投入也会相应增加。而早教作为一种开发潜能的投入也逐渐进入更多家长的视野,这对于早教市场的开发有着一定的作用。

第二节 早教市场情况概述

一、按受训主体年龄角度

目前北京城区0-6岁的儿童参加早教班(幼儿园之外)的占约1/5,婴幼儿(3岁以下儿童)参加早教班的比例为14%。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岁以下儿童约有65万人,以此算来北京市早教市场约有13万消费者的规模。在全国范围内,这一新兴市场的规模则更加庞大。

怀孕期间准备接受早教的占59.8%,孩子在两岁以内接受早教的占64.92%,2~4岁的孩子接受早教的占63.4%,4岁以上继续接受早教的孩子所占百分比在减少答道47.6%,大致可以得到结论:接受早教的群体的主体年龄在0~4岁左右。而家长大多为孩子选择游泳、乒乓球、棋类、舞蹈、英语、美术等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注重培养艺术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可见家长很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

二、按培训主体规模角度

1、培训主体规模大小初步分析

由于不同规模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居民收入的差异以及人口数量的不同客观上决定了早教市场大小的不同,最终决定了不同规模的城市的早教事业的发展规模存在较大的差异。一线城市的早教规模最大,省会城市早教规模较大,中小城市及城镇早教规模最小

2、城市规模对早教规模的影响

随着城市规模的降低,早教培训主体的规模也在逐步降低,一线规模城市和省会城市早教培训主体规模大于中小城市及城镇。不难想象这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同时培训主题所存在的问题也在随着城市规模的降低而降低。比如: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随城市规模变小而下降。但容易看到越是规模大的城市虚假广告就越多环境卫生也不尽人意,不过最重要的是大城市聚集的人才较多,因此自力量比较雄厚,教学质量很好,家长最康中的也是这两个因素。

三、按培训市场价位角度

1、市场上存在众多不同高层次的价位主体

据了解,目前中国早教市场高低平分秋色,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因此价格也高低不同,差异较大。有以收费高昂著称的金宝贝,有比特易这种主打综合体模式的品牌,有像东方爱婴这样价位较合理的,有其他不明品牌的较低价位。由于中国市场缺乏健全的市场管理和监督,这导致是早交费用没有统一收费标准。例如:金宝贝的价格可以高达200元每节课,比特易在150-200之间不等,东方爱婴大约是78元左右,红黄蓝最便宜,大约为50元左右。

2、同一企业价位不同

许多早教企业总公司和加盟店的收费标准也不同,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总公司的收费高于加盟公司。这主要是由于总公司对加盟公司的管理和监督强度较弱,是加盟公司的昌平质量无法得到切实的保证,对消费者没有较强的信心,退而求其次而降低价格,这样做常常会带来自身品牌的危机。

一、早教将自身体系相对不完善

目前市场上顾客比较熟悉的几大早教品牌有金宝贝、比特易、红黄蓝、东方爱婴等等,但是这些品牌都没有冠上早教的名称,而是以教育资讯、咨询公司、教育培训中心的名称出现。也就是说,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早教机构,没有处于一个完整的早教体系中。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袁爱玲表示,目前早教企业以商业机构的名义在工商局注册登记,因此市场上究竟有多少早教机构也难以统计。这是从整体上来说。从细节出入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早教机构所教授的内容也是缺乏统一的标准。每家机构都打出自己的特色旗号,正如之前提到过的金宝贝的双母语、比特易推行早教综合体理念“玩中学,学中乐”,AOK主打“剖腹产儿童潜能开发”、东方爱婴强调“中国本土第一早教品牌”等等。所侧重点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难免会有差距。有些机构为了迎合家长们尽快让孩子成才的希望,打出让孩子包括唱歌跳舞,天文地理,音乐美术等等的招牌。有许多家长反映存在虚假成分。而据我们分析,即使早教记够做到了以上对孩子们的教育目标,也会对孩子过早地造成教育负担。其次,早教行业中还存在这与幼儿园教学脱节或与其他民营幼教内容相重复的情况,这些都会导致父母在选择早教机构时面临两难的局面。

二、相应监督机构的缺失

1、虚假宣传

不真实的宣传与夸大其词的招牌词无一例外的成为早教行业中的最大问题。这其中的原因并不难分析。有力的监管部门的督促的缺乏是一大原因。

2、收费不合理的现象

由于缺乏全国或者地方部门的同一监管机构,早教机构的学费价格缺少统一的标准,课程收费标准完全由市场来调控,造成了许多早教机构收费昂贵,动辄上千元,更有甚者,达到了万元以上的标准,使早教的学费超过了幼儿园甚至是大学的学费,这不但造成了市场价格的混乱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昂贵的收费令家长望而却步的情况会一定程度上阻止早教事业在中国的普及。我们可以归结为是除了早教市场仍处于卖者市场之外,早教中心监管机构的有效管理也是一大原因之一。

3、师资力量参差不齐

据信息时报报道,时下的早教机构从业人员虽然不少都是大中专幼师毕业,但并不代表他们就具备做早教的资格。至于各个早教机构标榜自己的老师都经过公司独特的早教理论培训,袁教授将其与国外较为成熟的早教体系对比后说,“国外的蒙氏教育(一种早教理论)培训师要经过2~3年的学习,还有专门的证书,国内这些早教机构培训2~3个月就上岗了”。而张琼教研员则认为,关键的一点是在于现在还没有一个标准、规范来指导从业者进行资质培训、认证。“如果是幼儿园、学校就会要求上岗人员持幼师证、教师证”,张琼表示问题还得归因于早教机构尚未纳入教育部门的管理之中,作为商家的它缺乏上级监管,也就没有人对它的从业资质提出要求。

第一节 早教行业的政府监管现状

虽然早教在国内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业内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仍然一片混乱,行业规范、监管和规划发展尚未建立起来。早教企业仍在摸索运营中接受市场的优胜劣汰。” 说明在早教方面的政府监管还不够完善。

一、相关管理办法滞后

全国只有少数地方有对早教行业的管理规定

以上海市在2005年出台的早教企业管理规定的文件为例,它对早教企业的硬、软件条件作出详细规定。

《规定》对硬件的要求:房屋应远离污染源,必须有独立出入口、紧急疏散通道,儿童活动场所应设置暖性、弹性地面,儿童经常出入的通道应为防滑地面;儿童活动室使用总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人均不少于5平方米。对软件的要求:早教企业负责人——具大专以上的学历、幼儿园教师资格或育婴师以上资格、从事学前教育工作3年以上;早教老师——具高中以上的学历、幼儿园教师资格或育婴师以上资格。

这份文件对规范早教企业的经营有积极意义,起码保障了宝宝的安全。从文件中也可看出,早教企业的师资条件的要求较低。

二、物价局监控不力

由于早教不受教育部门监管,因此其生死存废只能由市场决定。“在竞争激烈的地方,只有做得好的,有口碑的早教企业才能长期发展。但有些地方早教企业较少,而市场需求大,即使其质量一般也有生源。这一切都得靠市场的调节来起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袁爱玲说,“早教企业中已经有风险投资进来了。总体上,这个行业还处在幼儿期,在发展的过程中,市场会自发地优胜劣汰。”

此外早教不受物价局教育收费的监管,因此早教企业的定价完全是参照行业标准自行定价。早教企业根据自己的盈利空间,把所有的成本计入课程价格,然后推向市场。家长购买课程后所收取的发票也是商业营运发票。

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布 早教指导师职业资格考试,作为早教行业人员的从业资格的凭证,持证上岗。

教育行业的共性是:人是主要的资源。但大专院校都没有针对0~3岁早教的专业。早教企业的老师主要是幼师毕业的学生或者有幼儿园经验的工作者,经公司培训后上岗。目前教育部门一对对早教人才进行资格认证。现在市场有资格认证的是早教指导师、育婴师,但证书也是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教育部门没有参与。

早教人才大多数来自于早教企业自身的内部培训。对于这行来说,早教人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是不争的事实。规模很小的一些早教企业,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有的老师不具备任何教师资质。据业内透露,在国内培训蒙氏课程只需半个月就可获发证书,而在美国学完蒙氏课程,需要2~3年的时间。

7.消防工程行业现状分析 篇七

1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

检测行业形成已有20多年的历史,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使得检测行业的规模从小变大, 工作类型由单一走向整合。据资料显示, 现今国内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约有5000多家, 其检测机构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分别为:企业实验室、监督检测机构、科研院校的检测力量。企业实验室主要是建筑企业为了保证自身建筑的质量而设立的实验室, 但是由于自身性质, 它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其检测市场的步伐;监督检测机构相比较企业实验室来说, 在政策上有绝对的优势, 由于其政府的背景, 使得监督机构的实验室在很短的时间内占据优势地位, 并且成为当今检测市场中的主流检测力量, 但是处于垄断地位下的监督检测机构长期处于政策的保护之下, 其技术水平不高, 服务意识比较弱;科研院校随着事业单位机构的改革, 而不断加大检测业务的投入, 使其变成主业的发展, 并且相继的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法人的检测企业, 科研检测发展的优势主要来自于国家科研投入的优势, 它在技术上优于以上二者的检测技术, 并且还在市场的竞争中积累过相当丰富的经验。

2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出现的问题

现如今, 随着社会整体的推动及发展, 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行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不仅规模扩大, 其内容也丰富多样。但是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下就具体分析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出现的问题。

2.1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对政府具有依赖性

对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来说, 它是一项具有政策行政的一类行业, 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来看, 主要是依据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规范, 在检测行业发展的历程中政策的指引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检测机构来说, 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以及检测行业资质的管理都对国家行政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内容, 同时也是政府进行建筑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并且当前建筑质量检测行业的规模也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因而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来说, 其市场并不是完全开放化的, 而是一项具有政策性质的一个行业, 对于政府扶持的质量检测机构能够在政府的庇护下得以垄断生存, 不仅对建筑检测质量把关不严, 其技术水平也比较落后, 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2.2 部分质量检测机构在定位转变中无法适应市场的要求

随着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 各个检测机构大部分都面临着如何在市场经济的需求下转变自己的发展方向。对于当前已经脱离检测机构的检测单位来说, 大部分还只是名义上的脱离, 其行政管理和经济来往上无法独立, 并且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行业来说, 检测机构长期处于从属地位, 其人事、财务都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并且在技术、人力以及资金上的投入不足, 从而无法满足现如今市场的要求。

2.3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技术要求低

在国内政策的影响下,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技术比较低, 这是因为检测行业长期受到政策垄断的影响, 并且自身对技术的认识程度较低。从而在政府政策的主导下市场化的检测行业发展就会变慢, 并且市场的调控检测机构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缺陷与问题。以占有主导性的行政检测机构为例, 其管理人员很少投入力量进行检测设备、检测技术的更新与投入, 它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导致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停滞不前, 并且在检测力量进入市场的标准上也会降低标准和门槛。

2.4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体制比较单一

在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行业中, 因政府政策的影响, 使得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常常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紧密的挂钩, 以至于导致社会力量以及外资力量无法进入到行业中, 当前我国建筑质量行业在体制上比较单一,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也是经济改革以及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进入国际市场环境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3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对策

3.1 政府转变职能, 促进工作质量检测行业改革

政府干预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但是过度的干预会使得建筑工程缺少发展的动力。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作为竞争的管理者、监控者以及组织协调者的角色, 干预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行业不利于形成质量检测行业的竞争机制。中共中央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层明确的指出, 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以及公共服务的职能。因此,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切实的加快职能的转变, 取消对工程质量检测的功能, 促进经济市场化的运作, 最终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2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意识

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 都严格的遵循了国际上通用的检测标准, 但是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缺乏质量保证体系的问题, 必须通过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的意识来促进先进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 并且能够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提供切实有效地指引。只有当认识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才能够促进建筑检测行业的发展。

3.3 通过竞争机制来提高检测机构的服务

对于当前的建筑质量检测行业来说, 政府的行政检测机构在建筑检测行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并且仍旧占据着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因此, 应该加强市场竞争机制在检测行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一定的竞争检测机构来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 并且在保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的基础上提高其服务水平, 进而在服务意识的指导下才能确保检测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得到良好的生存与发展。

3.4 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行现代的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作为一个服务性的行业, 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采用现代的管理模式。对于检测机构来说, 除监督检测机构外, 科研检测机构、企业实验室检测机构都是为了检测工程质量检测服务的机构, 因此应该强化检测机构的企业化管理, 检测机构在结合现代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后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企业化管理水平, 并且借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帮助检测机构得到长远健康的发展, 具体的方法如尽可能的控制和降低检测的成本, 从而能够促进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得到良好的发展。

3.5 明确工程质量的检测责任, 保证检测市场的规范化

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行业的市场经济中, 其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平衡的, 它在享受一定权利同时, 还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因此建筑质量检测行业承担着市场开放所面临的风险与压力, 工程检测作为工程上一个重要的主体, 在为工程建设提供一个重要科学依据的同时, 也需要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 在保证工程长期有效使用。此外, 建筑工程还应该明确质量工程检测在建设工程中的法律责任, 使得工程检测机构作为与工程监理并列的行为责任主体, 并且检测还需要独立承担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质量风险中的责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在建筑领域中作为一项比较特殊的行业, 正随着现如今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转变之前的建筑检测模式。对于该行业来说, 自身面对的不仅仅是建筑领域内日渐激烈的竞争, 而是在中国入世后面对的国外同行业的竞争。因而建筑质量检测行业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种转变, 并且积极的树立全面的质量意识, 并且借鉴现代管理的经验, 树立建筑质量检测意识, 进而促进建筑工程检测行业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一项支柱行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现如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 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从而使得建筑市场异常活跃, 虽然使得建筑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就建筑工作质量检测行业中的现状进行分析, 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来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现状

参考文献

[1]杨晓勇, 宋晓胜, 余念山.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硅谷, 2008 (5) .

[2]孙玲.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研究[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1 (2) .

[3]于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应注意的问题及责任制度的建立[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36) .

8.消防工程行业现状分析 篇八

【关键词】检测;行业;现状;对策

0.前言

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特别作为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一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一种是科研院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性质的试验室;一种是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一直以来按照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检测工作,并且一直按照附属于母体的部门形式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必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应该是第三方独立的服务中介机构,由于定位的逐步明确,各类检测单位都开始着手进行转变。在转变的阶段,应该认真从行业发展角度研究如何能够在逐渐规范化、正规化的市场经济中成功转变成适应市场变化、快速成长发展。

1.检测行业背景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十五年—二十年的历史,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如今全国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5000家,其中企业试验室数量大约占40%,监督检测机构占30%,科研院校检测力量占30%。

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有了政策上的绝对优势,由于其政府背景,使其克服成立时间短的劣势,通过垄断检测任务的形式很快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但是垄断行为的副作用是其长期处在政策保护状态,相比其他机构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自身竞争能力差。

科研院校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不断加大检测业务投入,使其变成主业发展,并相继将其转型为第三方独立法人检测企业。它们依靠原来国家科研投入的优势,在技术力量、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他们最早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已经总结了许多经验。

2.检测行业特点

检测行业是政策性较强的行业。检测机构由于建设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规定应运而生,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受政策导向直接影响。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本身就是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检测市场的大小同样也是政府质量管理政策直接决定,因此,检测市场是不完全开放的市场,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

检测行业是带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检测行业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外地机构打入本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实效性。

检测行业目前技术门槛不高。因为检测行业长期处于政府垄断经营之下,检测市场化程度较差。长期处于保护之下的检测机构往往以附属部门或科室形式运作,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与国外先进的检测同行相比,在检测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经验。由于以上原因,通常的检测单位对设备场地等硬件和技术培养等硬件的投入较少,以至于长期停滞在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态势,因此造成目前虽然政策垄断成分高,但技术门槛低的现状。

检测行业体制单一。检测行业由于强烈的政府色彩,使其体制往往锁定在国有事业或企业单位,民营资本和外资一直注视着这一领域,但是由于政策所限一直无法进入。因此目前的检测行业体制单一。但是随着国有事业机构改革,使检测机构股份制改造成为可能,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深入,开放建筑市场成为必然,可见目前的格局十分不稳,政策的变化立即打破现有的平衡。

3.行业困境

检测行业面临困难和挑战。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来自各方面。

政策风险。检测行业是受政策影响程度很高的行业。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政策导向的结果。而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政策风险问题。我国的检测类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我国目前使用的检测标准均为几十年前老标准,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很远,随着我国入世,各种标准都面临更新和接轨问题。在这种标准的演变中,原有的设备、技术力量、运作方法都会进行较大的变动。检测行业必须面对来自以上政策的变动带来的风险。

4.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的看似矛盾的两者,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导致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

检测单位由于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因此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不足,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技术发展速度很慢。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对尽快提高检测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迫切。

5.行业对策

提高检测质量意。全面引入导则25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检测行业最缺乏的是通过质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公正性和权威性。国内的检测机构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导则25的各项要求,而导则25的核心就是全面的质量管理。我国检测行业普遍的检测质量意识不高,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多,但是不能因为目前执行困难而放弃,而是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因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利用CR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等。一旦检测行业真正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检测行业才可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上一篇:打造创新型企业下一篇:友谊初中生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