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的管理

2024-08-10

知识产权的管理(共8篇)

1.知识产权的管理 篇一

关于知识管理的思考-《你的知识需要管理》读后感

去年十一月收到了田志刚老师寄来的《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全书是田老师关于个人知识管理多年研究的心血结晶。全书对“知识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梳理。开篇是一个自我测试,然后沿着一般人在知识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怎样学习、保存、共享、使用和创新知识,用最直白的语言,但是几乎可以在每个部分都对号入座地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当时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发现自己在学习和阅读以及知识获取上存在不少误区,以前虽然也隐约希望在知识积累上有些突破,但很多问题一直没有意识到也没有想清楚,看完《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之后,眼前一亮,感觉以前一直困扰自己的那层窗户纸被捅破,而且说得很到位很透彻。 整理硬盘,我的资料几乎快成为一个小型图书馆了,分门别类的存储了4个T的资料,3T的培训视频,以及各类的快1T的文字资料。但是自己能利用到很少,资料不是知识,还不属于自己!那些只是作者的,是真正认真去学的读者的,不是自己的,只有装进了头脑经过消化能够运用的才是自己的! 当个人的知识积累到一定量时,就需要把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后共享,通过对田志刚老师的知识管理理论和案例的学习,我尝试把自己有价值的知识进行分享,开始写博客和围脖,开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自己所经历过的,尝试尽可能的帮助身边的同事和朋友。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同事不仅对我储存的信息更加了解,而且同事更清楚可以从我这里能得到什么,在工作中哪些需要进一步交流。这种主动交流,相互启发的沟通方式,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 我所从事人力资源及培训工作,一直强调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其实对企业而言,人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全体员工的创新能力,而员工的创新能力则来自知识积累和知识管理。一个企业在项目运作、产品研发和过程加工中,会获得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如果不及时加以积累和管理,就会造成这些经验的流失,而类似的失误就会在新的项目中一遍遍地重复出现。 我目前所在的玉柴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企,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各种知识。这些知识既包括成功经也有失败总结,有管理方面的,有制造加工方面的,也有采购营销、产品设计、产品工艺等方面的,尤其是在发生质量问题后解决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一部分已经上升为企业的制度和SOP层面,但很大一部分仍掌握在人的大脑里面,成为不能共享的隐性知识。在处理问题以及售后服务方面这些隐性知识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但是,这些隐性知识仅仅是个人的资源,只是通过员工暂时属于企业。这就增加了企业对这些隐性知识的依赖性,在竞争日益残酷的今天,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明天,这种情况对企业的威胁是潜在而且危险的。 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上,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工作除了完美的沟通,更多的是需要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很多都是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此时比拼的就是自身的学习力和知识管理的能力了,未来的路争取做到:锁定目标,正向的学习和积累;定期整理,合理的进行保存;积极分享,树立个人的品牌;大胆的运用,提升自己价值;融会贯通,天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学会排列组合进行创新。 附:《你的知识需要管理》精彩观点记录 第一章你的知识问题 1、现在,无畏无知不是指没有知识,而是不会展示自己的知识、不会发挥知识的价值、不会发现新知识、不会学习新知识,不不去创造知识。对于主要靠知识谋生的知识工作者而言,你的知识管理过程是否运转自如,是个人发展和个人竞争力能否持续提升的关键。 2、信息不等于知识! 3、个人知识的管理不仅仅是指信息和知识的保存,而是知识学习、知识保存、知识共享、知识利用和知识创新的过程。 4、学习知识――你会学习吗;保存知识――用时能找到;知识共享――让人知道你知道;知识使用――让知识带来价值;知识创新――用创新超越竞争。 第二章学习知识 1、不学习当然不行,但学习也不一定行。你必须知道要学习什么知识,获取什么知识;同时,学习任何领域的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否则你的知识就是常识。而常识怎么可能给你带来个人的竞争优势呢? 2、P60的“学习方法模型”很精彩,摘抄如下: 打好基础->了解行业->跟进发展->实践创新 打好基础:学习内容包括:1、书籍:选择简单、经典的入门和概论类书籍;2、经典论文、文章: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被收藏最多的文章 了解行业:1、阅读关于你关注领域搜索引擎的前50页内容,形成对行业的感性认识;2、与同行人士交流,获取隐性知识 跟进发展:跟进对象包括:1、相关书籍、期刊、杂志;2、互联网信息;3、行业论文;4、行业专家的观点、博客等,争取能够面对面甲流;5、参与行业的社区交流(研讨会、网络论坛等) 实践创新:1、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利用知识,做完每项工作后进行回顾和总结;2、有意识地做知识显性化的.工作,写出你的观点和体会,充分利用机会说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章保存知识 介绍了一些保存资料的方法和工具 第四章共享知识 1、“让别人知道你知道”,建立你的个人品牌,让别人更愿意跟你合作――传递和共享自己的知识是最简单的方法,通过知识共享,可以促进人们对你的了解和信任,为个人发展开拓新的天地。 2、一直都在用书中介绍的共享知识方式在进行知识管理:博客和微博。当然,知识的共享还要更多的和同样具有知识共享意识的能人多交流,这样自己才能提高。 第五章使用知识 1、为什么感觉自己满腹经纶却郁郁不得志,为什么那个学历比你低的人却比你更成功?因为只有被使用的知识才有价值。能不能将自己的知识使用好是对一个人能力的重要考验。 2、提升个人价值的方法很精彩:向前看三年。别看多了,无用。持续提高你知识的独特性。A、在某方向上的专。B、整合资源的能力。通过知识共享树立你的个人品牌。 第六章创新知识 1、层次的竞争是不竞争,是通过创新颠覆原来的模式。学会知识创新后,你就可以超越竞争。其实创新并不神秘,我们每个人都做过也一直在做,那么为什么不做得更好一些呢? 2、要了解创新的“三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开发自己的右脑,和时间管理一样,知识管理也需要我们去画思维导图(看来我要认真研究研究mindmanager这个软件,向逛逛老师学习)

2.知识产权的管理 篇二

目前,很多大型企业都开始注重知识管理建设,而科技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科学技术的生产与应用的两种重要制度,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们对这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这两种制度之间还存在许多不协调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两种制度的顺利运行,为了充分发挥这两种制度对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知识管理水平,现对相关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说明。

1、知识管理的基本概要

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作为人力资源和技术中的重要组成,其作用日益明显,知识管理不能仅仅理解为管理学新增加的内容,他意味着管理模式的彻底改变,它既有严格的理论基础,同样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手段。它与传统管理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了虚拟的概念资源—知识,对试题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在创痛量化的、线性的科学管理方式智商的一种管理方式,体现了科学管理与管理艺术的结合。

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国内外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立足点也不尽一致,其最常见的定义是:在适当的时候把相关的信息与知识传送给适当的人员,使其能够有效的利用信息与知识,采取行动,产生效益。概括起来,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以知识作为知识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涉及知识的生产、组织、转化、获取、传播、共享等。而对于企业,我认为目前主要在于科技成果的管理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2、科技成果管理的与知识产权保护主要目的和意义

科技成果是科技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国家的重要精神和物质财富,社会的重要智力资源。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对于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都具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1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实力的主要标志,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及时准确的提供科技成果统计资料、数据,使党和政府能及时掌握科技发展的状况,为制定国民经济规划、计划,促进经济、科技和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2.2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数也是检验各项科技计划执行情况和科技工作的重要指标,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结于提高科技工作水平、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3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当今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做好科技成果信息的管理、开发、转化工作,将为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作出贡献。

3、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比较

科技成果管理制度是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生产和应用而采取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包括一套比较完备的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和发明创造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系,企业内部还包括内部成果的评选、鉴定及推荐。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为了保护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一系列法律规范,是国家以法定程序和条件授予智力成果完成人在一定时期内拥有一定的独占权,并以法律手段保障这一权利不受侵犯的法律制度,两种制度既相区别又有着一些相同点。

3.1两种制度的相同点

3.1.1是建立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力成果的转化应用,充分有效的发挥科技成果的作用,科技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两种制度在促进知识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推动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科技成果管理主要通过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等环节鼓励和促进了智力成果的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则通过知识产权的公告,转让等环节鼓励和促进了智力成果的应用。

3.1.2是本质相同。都是对创造性智力成果的承认和保护,科技成果管理通过(新产品新技术)科技成果鉴定,成果登记及奖励(科学技术奖励)等行政手段实现了对智力成果的承认和保护。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有权按规定程序申报国家奖励,经批准后有权获得荣誉证书和奖金。又如我国合同法规定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有在有关技术成果文件上写明自己是技术成果的完成者的权利和取得荣誉证书、奖励的权利。另外,我国目前主要是通过《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刑法》29中的有关规定对科技成果的有关专有技术实施间接保护,而知识产权则通过运用《民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及《商标法》等法律手段实现了对智力成果的确认和保护。

3.2两种制度的不同点

3.2.1性质不同。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主要通过政府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来实施对科技成果的鉴定、上报登记、奖励、推广应用等,遇到科技成果权属或侵权纠纷时主要采用行政手段来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属于一种市场行为,主要通过知识产权所有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成果的申请、审核、批准及公告等,遇到知识产权的权属或侵权纠纷时主要采用法律及行政手段来解决。

3.2.2客体及其要求不同。科技成果管理的客体主要是纳入国家省、市各级科技计划内的科技成果或少数计划外的重大杰出科技理论和发明发现,这些成果一般都要求经实践证明,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而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可以是科学技术领域的发明创造也可以是文学、艺术领域内创作的作品,并且这些智力成果一般不要求是杰出的,只要符合其法定要求范围的均可申请受到保护,且不一定要求经实践证明是否可以应用只须有技术方案即可。

3.2.3确认方式不一致。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主要是以精神奖励,主要是荣誉权。如也可以通过鉴定之后进行科技成果登记,办法成果登记证书。而知识产权制度主要是以保护财产权、专有权、使用权、转让权。这种经济权利的方式对智力成果予以承认,同时适当考虑精神权利,如署名权。

3.2.4应用范围不同。科技成果管理的地域范围较灵活,可大可小,可以是全世界,也可以是某几个国家(如欧共体尤里卡计划)或某一个区域(国家、省、市)。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范围一般较固定,限于世界和国家这个层次,而没有只限于某一基层单位。

3.2.5公开程度和方式不一样。科技成果在应用之前一般不公布其内容,科技成果是靠科技人员自我保密的方式维权,公开某一技术成果一般须经主管部门批准,但专利等知识产权一经申请就必须公布其主要内容这是专利法的规定和一种国际惯例,并且专利技术要保密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批才能成为保密专利。

3.2.6时效不同。科技成果的时效性依完成者自身对技术保密情况而定,可长可短没有统一规定,随着技术失密、揭密,科技成果的技术成为公知的技术后,科技成果权益无法再得到保证,科技成果权随之自然失效,而知识产权则都有明确的时效性。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协调性科技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两种制度尽管在本质、目的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毕竟两者在性质、客体、要求、承认方式、管理程序等方面不同,这就决定了这两种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由客体不同引起的不协调

如我国专利法规定,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如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动物和植物新品种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等,但这些均可纳入到科技成果管理范围,又如因丧失新颖性而不能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却可纳入科技成果管理范围,由于同属科技领域的成果,两种制度有的管,有的不管,这就势必造成不协调现象。

(2)由要求不同引起的不协调

科技成果一般要求是前人没有的,先进的,实践证明可以应用的其登记审查采用发明在先的原则,而知识产权中的专利则要求成果必须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万方数据科技进步与对策,月号其登记审查一般采用申请在先原则,这就可能导致两种情况:一是某人获奖的科技成果被他人率先申请并获得专利权;二是具有先进性的成果因自己已经通过一些方式公开而丧失新颖性失去专利保护。如我国的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国际领先,其实用价值也很大,但由于在申请专利前发表了论文,致使绝大部分技术内容在国外不能申请专利,丧失了专利权。

(3)由地域性不同引起的不协调

各省、市、县、大学、研究所、公司、企业均有自己的科技成果管理制度,这就可能出现同一研究成果由不同科技人员各自独立重复研究出来以后,在本部门或本地区实施并可能同时获奖的情况,并且他们可以各自对自己的成果享有科技成果权利。但如需获得知识产权如专利保护的权利,则必须根据先申请原则确定专利权的归属。这样就会出现同一科技成果只能授予先申请的一位而其他独立完成但未申请专利者不能继续实施这一成果的现象,充其量在其充分举证后享有先用权,这样就牵扯到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权属纠纷问题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协调性的举措由于两种制度的不协调性,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理顺两种制度的关系加强两种制度的协调性势在必行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

(1)转变观念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计划经济使我国许多科研院所长期承接着来自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和任务,毫无竞争意识,众多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的科研管理人员及科技人员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也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的知识。再加上我国在科技管理上长期运用成果奖励作为激励机制,使科技人员只愿意申报成果而忽视申请专利,比如陕汽控股集团在没有实行专利申请奖励之前,广大广成技术人员申报专利的热情不高,申报专利数量少,尤其是申报时间较长的发明专利申报数量非常少。而对于各种科学技术奖励就比较积极,因为在评定职称、个人晋升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受到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的范围将随之扩大和增加,而对知识产权领域出现的新客体、新问题、国际组织和各国正积极探索,重新审视,力图通过法律的修正和补充,使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得到完善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审时度势扩大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修正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方面,参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的修改,补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尽快制定和实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法》和《商业秘密保护法》给颇具特性的集成电路和商业秘密以专项立法保护;二是修改《专利法》增加有关植物新品种的专利保护规定并赋予专利管理机关更多的行政处罚权;三是修订和完善《商标法》,扩大商标保护范围,建立防御商标保护制度;四是在计算机软件保护上,应完善软件著作权的内容,强化软件著作权的法律效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更多的科技成果通过法律的方式获取效益最大化的保障科技成果管理部门与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要加强沟通,相互理解科技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两种制度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问题。我们认为,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应当以激励科学理论,公益行业,基础农业和国家纵向计划为主,因为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在一般情况下都难以取得较高的直接经济效益,不能简单地将他们推向市场。

为了更好的保护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政策措施来加强基础研究,而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应当以推进和提高放开一片,的科技战略为目标,在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开拓中进一步提高保护水准,以推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发展。当前,我们尤其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两方面的协调工作,既不能降低科技成果管理的地位,也不能抑制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作为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应鼓励科技人员将自己的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改变由科研项目完成人提出知识产权申请并承担相关费用的简单做法,应主动对其提出知识产权方面的任务和要求并承担相关申请和维持费用,不得在科技成果的管理中产生任何违反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做法。同时,知识产权保护部门也应给此项工作予以配合,对已鉴定的科技成果申请知识产权相关权宜时,应简化手续,使得科技成果的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好的结合起来,促进互相发展。对于企业,在处理好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关系的同时,应该健全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制度,更好的将两者结合起来,以后更要完善企业知识地图和文化蓝图,让知识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摘要:本文在分析知识管理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知识管理体系中科技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及意义,然后阐述了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关系,最后提出实施知识管理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知识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知识产权,鉴定

参考文献

[1]王炎坤刘桂芳吴佐明谢冠斌科技成果管理.

[2]蒋天颖.季伟伟.施放.制造企业组织学习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

[3]刘继昱专利制度促进了我国科技进步中国专利报.

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探究 篇三

现在,知识产权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可是我国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时间还比较短,很多企业仍在尝试阶段,同时企业内部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的机构和机制不够完善,需要企业逐步解决。

一、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概述

知识产权指的就是智力的成果权、智慧财产权,具体指的就是主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自己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拥有的专利权,例如,发明、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又分为精神产权和物质产权,也就既确认了权利主体的所有权,又确认了行使权利后的利益。而知识产权管理指的就是企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自身的知识资本,达到配置最优化,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有制定战略、制度规范的设计、监控操作流程、培训人员等。对知识产权进行高效的管理可以有效的保护、应用企业的知识产权。

二、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重要依据,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可是我国企业在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

1.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意识

近几年,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意识提高很多,可是还是有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没有足够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缺乏创造、应用、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没有发挥出自身拥有的知识资本的作用和价值;不够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经常无意识的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导致自身卷入商业诉讼之中,进而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

2.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现在我国的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的制度没有独立出来,知识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涉及到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制度的内容和条款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不能有效的实施,这样一来,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就不够规范。

3.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单独设立一个部门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也没有专业的认识负责这个工作,一般都是由其他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企业在管理知识产权方面也就不会有效果。

三、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措施

我国企业整体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都不高,可是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企业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视。

1.明确管理知识产权的战略

知识产权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在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体系中加入知识产权管理,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规划,然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市场和形势的变化调整战略,使知识产权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有了制度就有了规矩。对知识产权进行规范和约束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就是制度。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科学合理的设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目标、内容、标准、职责、执行等,使制度可以全面的指导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管理的实践,使知识产权管理更加的准确和有效,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促进企业持久的发展。

3.对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进行完善

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对管理进行具体的执行和操作。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以后,就会聘请专门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进而有效的管理知识产权;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管理的水平,然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通过和企业的其他部门合作,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提高。

4.积极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现代企业进行管理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应用信息技术。现在很多企业试着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汇总、整合、分析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信息,搜集和研究市场中的知识产权资料,及时的了解市场中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方向,也可以借鉴外国先进的知识产权管理手段,将企业自身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

四、结束语

在当前的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对现代的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既是一中无形的资产,也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是因为我国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比较晚,无论是从意识、制度、机构、规范等方面都有待完善。所以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就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对知识产权管理进行探索和创新。

4.资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创新的论文 篇四

1研究背景

1.1问题

知识产权重新划定各国陆海疆界之外的利益版图之后,中国损失巨大。永煤公司迅速崛起过程中,零专利问题影响企业形象,影响对外合作发展。在与巴西淡水河谷集团、香港华润集团、上海宝钢集团合作之初,这些国际性的企业将知识产权作为谈判内容之一。为了弥补企业这一短板,永煤公司责成技术信息中心全面负责此项工作,从此开始了永煤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的持续创新。

1.2论据

欲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必须要搞清楚什么是知识产权,内涵有哪些。研究后得知:知识产权除了本身概念之外,还有传统和延伸之分。传统知识产权包括工业知识产权中的专利权、商标权、实用新型设计、工业品外观设计、原产地标记等,以及相关联的邻接权如:文化、音乐、艺术、摄影等。延伸知识产权则包括一些新领域、新范畴。中国入世后,深感知识产权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对企业发展的障碍。怎样掌握其游戏规则,为我所用,变制约障碍为助推发展、安全屏障,成了科研以及制造业的攻关方向。资源企业一度认为知识产权属于软约束,离自己很远,不需紧张。但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跃升,知识产权同样挤压资源企业发展空间、效益空间。特别是永煤公司迅速扩张后,成为融资源、煤化工、盐化工、机加工为一体的大型资源型企业,迫切感受到知识产权不可小视。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以来,感受到了知识产权的发展推力,感受到了知识产权管理不创新,在资源企业中存在价值危机;没有知识产权,企业存在生存危机。为此,永煤公司提出了“资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创新和效益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课题。

1.3目标

永煤公司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两年后,人们对专利发明申报提出了质疑:专利转化困难、实际效益差等言论四起,严重打击了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发明人员的积极性。怎样实事求是地面对专利转化率低、现场应用量少、专利质量不高、专利效益不明显的现实,发挥出知识产权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专利效益,成了知识产权管理的难题,也成了知识产权工作的主要目标。

2第一次方案设计与实施

任何工作必须做到计划先行、实效开展,才能收到最好的预期效果。永煤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决定从宣传培训、组织管理、制度激励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1)宣传培训。邀请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到公司给管理者、机关部室负责人办讲座,让企业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建立起具体认识,并对其在国家发展、企业生存过程中的巨大意义进行了解;邀请知识产权专家为一线、机关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热爱发明创造的员工进行专利知识普及,打消专利神秘感,改变专利是专家学者所专有的错误认识。最终实现员工大胆创新,专利发明成为“新常态”。(2)组织管理。建立了精干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公司成立领导小组,技术信息中心具体负责,公司大小单位均照此建立体系,制订体系运作规则,形成管理闭环。组织通过年季会议,网络发布知识产权管理要点、专利主攻方向。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不留漏洞,常态化。专利申报层层把关,确保质量,使得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企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3)制度激励。企业适时出台《永城煤电集团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对知识产权范围、权利归属、管理体系、管理与保护、申请与实施以及奖惩事宜作了明确规定。下发《关于规范和加强永煤公司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公司及下属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宣传普及、内部交易、工作目标,如:消除“零专利”,企业年专利申报数达10件以上,年申报成功率在50%以上等作了制度规定。

3第二次方案设计与实施

3.1管理新瓶颈

企业专利申报数量连年递增,专利申报费,维护费大幅提高。支出额从每年5万元递增到20多万元,每年专利总量20%放弃维护权,这给企业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企业管理者不免产生疑问,资源企业是否有必要继续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对专利申报激励政策,专利申报工作产生保留态度。给知识产权工作蒙上了阴影,知识产权管理出现了瓶颈。

3.2管理新措施

面对知识产权管理瓶颈,组织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省市知识产权活动,深刻广泛学习知识产权知识,了解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实例。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了专利申报,质量提升、专利效益最大化的工作计划。(1)市场化。①基层单位调整原来申报专利的激励倾向,将原来不论发明还是外观、新型专利均奖励元,均作为晋升职称、分房、评先要件,改为发明专利奖励10000元,仍为晋技术职称的要件,其他不做要件。②鼓励企业内部、外部专利转化,转化分成比例远高于省政府的专利管理办法规定。③申报成功的专利挂在公司内部科技创新网上,供企业内部单位随时查询使用。这样企业专利申报工作出现了戏剧性变化,好的有市场价值的专利很快走红,没有市场价值的专利,专利发明人不再申报或不以职务发明名义申报,提高了企业专利申报质量。(2)效益最大化。笔者经过对专利质量和效益关系的状况调研后认为,永煤的专利质量存在着诸多问题,但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凡事都有个渐进过程,没有最初的.“水货”专利,就没有大家对专利“正品”的深刻认识,更没有高水平专利的产生。其实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技术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例如:“钢丝绳全自动除尘环”、“矿井防弹防坠物罐笼”、“掏槽式截割高块煤率的采煤方法及专用大截深采煤滚筒”,前者为安全效率作出了巨大贡献,后者创出了年增产值3亿元效益。为此,永煤公司提高了专利申报门槛,创新了专利申报程序、奖励政策、激励办法、市场转化、效益分成等管理手段。由原来的专利发明人直接申报,改为单位审查、公司分管部门审查,有市场前途,有实际应用价值者方可按规定申报;调整奖励政策,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采取不同奖励标准;专利申报纳入科技创新考核内容,对所属单位下达最低专利申报指标,用双向激励制约来提高专利质量,保证数量;纳入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凡有内部单位使用的专利,外部转化的专利均给予发明者优厚的利益分成。大大刺激了员工的创造发明积极性,专利效益也大幅提升。

4效果

(1)改变了资源型企业认为效益与技术创新拥有专利多少关系不大、利益的增长点仅在资源市场的观点;改变了企业员工认为专利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事、是专家学者的事的固有观念;改变了企业认为专利对个人发展、对企业生存无关紧要的认识。20以来永煤公司一改零专利现象,由当年申报量46项跃升到212项,企业对专利申报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后,仍然保持着年申报200项以上,并且发明专利数量、质量均明显提升。(2)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永煤精煤“永龙一号”完成了商标注册,汇龙水泥获得省级名牌产品。永煤连续3年获得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表扬,获得20省工业企业专利申请前20强,省第二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20荣获知识产权保护先进企业。对永煤与上海宝钢集团、香港华润集团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3)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技术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永煤公司开展专利工作以来,共申报成功各类专利1005件,专利转化7件7家企业,总收入达50多万元,现在转化到徐州祥云电器、山西长治防爆电器厂,鹤壁煤质监测仪器厂、黑龙江佳木斯煤机厂等7家企业的专利,转让效益良好。(4)间接效益明显。专利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安全系数。“遥控式气动自动复位阻车器”、“可控制信号同步启动真空磁力启动器开关”、“综采机组提高块煤率技术”,既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技术效益,又为企业提升了安全管理能力。

5结语

5.知识产权的管理 篇五

知识产权保护是军工企业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简称“航材院”)以“建设中航工业创新型航材院”的战略目标,通过几年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全面完成各项军工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知识产权的专利化战略

专利和技术秘密是军工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也主要有这两种:一是专利保护(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二是技术秘密。如果应该申请专利的技术成果因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原因而使之流失,这对于入世之后我国国防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极为不利。知识产权的专利化原则就是实现从无保护到合理的专利保护,解决知识产权产生的问题,为此,航材院重点开展了知识产权的前期保护。

知识产权前期保护的实质是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使自己创造的成果最终成为依法得到保护的知识产权。航材院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经常出现以下情况:研究尚未完成,科研人员就急于发表论文或进行学术交流,导致技术公开或被对手利用而失去申请专利。等到研究成果达到完美才申请专利,导致被他人以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抢先申请专利而失去专利成果。因此,航材院加强了论文和技术交流内容的审查,严格规定了没有申请专利的高新技术一律不得公开发表论文和在各种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航材院建立了专利申请技术审核程序,对专利的申请提出决策方案和决策依据,成立专家技术委员会,决定什么技术需要申请专利保护,什么技术需要以技术秘密形式进行保护(可不申请专利)等。

专利化战略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技术合作中知识产权的权益保护问题。在实践中,航材院坚持兼顾促进技术合作,同时考虑权力平衡的基本原则,对于一般技术合作航材院最基本的原则是与合作方共享知识产权。在此基础上,双方进一步就技术的转让/许可权,技术的后续开发权以及技术产品的生产销售权益分配等进行约定。以要求享有一定知识产权为谈判基础和原则,与合作方重点谈判知识产权等条款。从实践来看,基本上都为航材院争取到了一定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规范化战略

规范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军工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尤为重要。多年来,航材院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军工科研院所的前列,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知识产权保护先进单位”的称号。成立了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下设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归口科技发展部管理日常的知识产权工作,主管和协调全院相关部门,开展包括知识产权培训、技术合同审核、专利管理、成果鉴定、科研奖励以及出版社的版权管理等事宜。该办公室提供围绕知识产权工作所涉及的专利申请、专利检索、专利咨询、侵权和中介等相关服务。注意开展学校专利战略研究,利用设在院图书馆的科技成果查新站、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及其他网上数据库资源等,为科技人员提供多项服务,保证科研项目的前沿性和新颖性。

军工企业知识产权流失主要是由人员流动或人才流失引起的。因此,人才流动的管理与控制是防止知识产权流失的根本手段。军工企业必须提高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运用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提高人才待遇,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减少人才外流,从而减少知识产权的流失。

知识产权的价值化战略

军工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知识产权的拥有量较少,而真正能够做到先进的技术成果一经研究开发出来便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投入市场进行生产,获得客观经济收益的成功案例就更少。加上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滞后等因素,我国军工企业知识产权经济效益的整体水平较低。因此,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加强相关工作,提高军工企业知识产权的经济效益。

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

要实现军工企业知识产权的有效实施及产业化、效益化,就必须要国防科技工业拥有大量适合产业化、能够充分应用于经济建设中的科学技术,其关键就是国防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军工企业要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此获得更多、更新、更实用、成本更低的新技术,拥有更多的以国防专利、专有技术等具体形式为主体的知识产权转化,从而增强军工企业的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完成国防高技术产业化和经济效益化的过程。

企业应了解经济全球化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切实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本行业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企业主导产品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变化趋势,全面分析、掌握自身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以直接资助、激励政策、协调作用、基础设施服务等措施来扶持。直接支持方式即企业通过财政手段、激励政策等直接鼓励、扶持的技术创新活动,该方式一般见效较快,不利因素是容易增加依赖感,削弱市场调节的能力,而且企业的支持也较难保证公平性。间接支持则只对创新活动进行鼓励和引导,不直接介入技术创新活动。

完善技术创新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市场化和产业化。以技术为导向的企业在进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往往能实现技术领先。但是,由于重技术、轻市场,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表现得与市场有一定距离,产业化能力很难跟得上。在传统的研发体制下,企业研发人员在技术研发出来后,自觉与不自觉地把申报专利和申报奖项作为最终目的,使技术创新止步于实验室,不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加上技术创新与研发对企业而言投入高、周期长,需要长时间占用大量资金,因而在创新技术不能实现产业化时,预期的商业目标也就无法完成。这种局面如果持续下去,企业最终将被回报较少的巨大的研发投入拖垮,乃至破产。因此,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否则将面临破产威胁,生存难以为继。

产业化的目的就是要使高新技术和相关知识产权转化成产品,并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最终实现知识产权市场应用的经济效益化。当前,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的产业化现状不容乐观。根据有关资料,我国专利技术的实施率仅为10%,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且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左右,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30%~40%的水平。这种状况的出现与企业的技术产业化运作水平较低密切相关。军工企业要强化市场意识,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开发科研项目之前要明确选项重点,加强项目评估,在技术开发、产品开发过程中认真研究市场的需求变化,按市场规律办事。在进行知识产权转化时更要时刻盯住市场变化,分析市场中存在的商机。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市场营销手段,将知识产权积极推向市场,实现其成功转化。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职工创新积极性

要培育军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必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利益。

①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切实有效维护市场秩序。要把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作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首要任务,通过综合治理,铲除重复性、群体性、顽固性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并把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②推进地方性知识产权立法工作,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认真贯彻执行与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相衔接的、与地方生产力水平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

③确立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实施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要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推动企业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保护贯穿于技术创新全过程,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实施的主体。

④发挥政府导向,对财政资助企业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在立项前要进行专利检索,并在项目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知识产权形成和保护的相关费用,把专利的申请量、拥有量和实施效益作为评价企业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总之,军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要立足于实际工作,强调权益平衡,即国家科研投入与成果产出的平衡;均衡各方的利益平衡,还要兼顾企业、基层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平衡。同时,要有系统性,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军工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快速发展。

6.知识产权的管理 篇六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大量的科技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不断问世,知识产权也随之产生,并出现争议。人们为了各自的权益而对簿公堂,打官司也是常有之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加强法制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和处理这类纠纷,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使人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进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文学艺术繁荣。

1. 科技成果管理过程中知识产权争议的几种类型

1.1 科技成果署名权的争议

署名权是指作者为表明自己的身份,在作品中注明其姓名或名称的权利。署名是确认作者身份的重要依据。这类争议一般发生在成果鉴定、论文发表、论著出版和申报奖励等环节时,因署名排列次序先后而引起的纠纷。

1.1.1 个人署名顺序的争议。

一项大的科研项目的完成,需要依靠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集体公关,以及相关单位的协作、支持,这里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当这个项目研究一旦取得重大进展或突破时,在考虑申请鉴定、申报专利或奖励时,项目负责人对于成果的署名不是根据本人在该项目研究中的贡献大小进行定量评估来定位,而往往是以口头协议或“长官意志”来行事,严重挫伤了一部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于是出现了对署名顺序先后的争议,甚至告到了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和人民法院,弄得不可收拾。

1.1.2 著作署名权的争议

这种争议主要表现在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中,其著作权应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构成合作作品应具有主客观两方面要素:一是主观上要有共同创作的创意,即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者对共同创作作品的行为及后果有明确的认识和一致的意思表示;二是客观上要有共同创作的行为。凡是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每个合作作者都是作品的创造者,都享有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都有权共同决定署名的方式和顺序。但事实上有的人对共同完成的著作、论文、调研报告等成果未经与其他著作权人共同协商,擅自全部或部分不署其他合作者的姓名。而与此相反,有的仅是联系出版、帮助查找资料、抄稿和校对稿子等提供一般性劳动而未参与实质性科研的人却在作品中署名;还有的人与完成的成果无任何关系,结果也是“榜上有名”,由此导致大量的署名争议案发生。

1.2 科技成果归属权的争议

科技成果归属权的问题是知识产权法的一个核心问题。由于各种类型成果的特点不同,决定了知识产权的归属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只有明确了科技成果的归属权,才谈得上知识产权的利用和保护。

1.2.1 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成果权的争议

我国颁布的《专利法》、《著作权法》、《技术合同法》等一系列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对保护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科技人员参与公平竞争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对于什么是职务发明创造,什么是非职务发明创造以及各自的归属应当是相当明确的,然而在具体操作时,对发明人与其所属单位在职务与非职务、本职与兼职发明科研成果的归属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认识和理解上的分歧和误区。如有些发明人将应属于单位的职务发明作为非职务发明申请专利,致使单位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将电影片厂编剧创作的电影剧本仅供制片厂拍摄电影,应为职务作品,因为这是与单位业务直接有关。如果拿去发表,则不能算职务作品,因为电影制片厂没有出版文字作品的业务,但事实上对此处理往往存在误区,导致争议。

1.2.2 由于人才流动形成的知识产权争议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才流动是一种正常现象,然而所带来的知识产权争议却是屡见不鲜。如某项科研成果的全部研究工作是完成者在A单位进行的,A单位为此项目的研制提供了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和不向外公开的技术资料,显然是属于职务发明,其专利的申请权和获准的专利权无疑是属于A单位。但后来完成者调入了B单位,并在B单位对此完成的成果进行了鉴定,并申请了国家专利,A单位对此不服,与B单位官司一直打到中国知识产权局。这是一起由科研项目主持人和主要承担人,即成果的完成者在人才流动过程中造成的原单位和新单位之间的知识产权争议案。

1.2.3 合作项目成果权的争议

国际科技合作包括双边、多边、官方、民间多层次和多种方式的活动,有关知识产权的处理,一般都在合作文件中有约定。但是,有些发达国家的法人总是力图将合作置于本国法律管辖之下,或者设法选择对其有利的法律予以适用,甚至提出了一些无理的要求。而在我们国内,这类纠纷往往发生在总项目和子项目、横向合作等项目之间,合作者在取得成果或获得专利权后,当事人对归属重新确权产生争议。有的子项目未经总项目允许独自报奖,造成总项目不能保持其项目的完整性和应有的评价,形成重复报奖,造成科研协作中的负面影响。

1.3 著作权合理使用与侵权的争议

所谓合理使用,是指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允许公众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时,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也不向其支付报酬的制度。这是各国著作权法普遍实施的一种限制方法,这种限制主要是基于个人学习、科研、公开借阅等非营利活动的需要,而且合理使用权是对著作权人财产权的限制,至于著作权人的人身权不存在合理使用的问题。显然,合理使用的目的权限于为了个人学习、研究或享受,或者为了教学、科研、宗教或慈善事业的需要,若以赢利为目的则非合理使用。某电视台将一教授为电大学生授课内容整理印刷六千册,作为今后学生的教材。该教授以电视台未征得本人同意和大量印刷,造成事实上的侵权行为为由,而将其告到法庭,电视台则辩解为教学需要,属于合理使用,无需征得本人同意,双方各执一词,形成争议。

2. 科技成果管理过程中产生知识产权争议的原由

2.1 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7.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道与谋 篇七

(一)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历史——一种知识游戏

“知识游戏”一语最早出自澳大利亚学者达沃豪斯, 他在《信息封建主义》一书中指出“当今全球市场上, 知识不仅仅意味着权力, 它也是利润的源泉”。[1]但凡有名的大工业企业都雇佣知识产权专家出谋划策, 整个公司就像是一个知识实验室, 通过有效的对商标、专利以及商业秘密的管理和使用, 这些大工业企业成功地划分了市场并获得了高额的回报。只有深谙知识游戏之重要并能熟练掌握、运用乃至改变知识游戏的规则, 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地位——一种战略视角

一个企业是依靠劳动力、资源等低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来赢得市场还是依靠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来获取利润决定了知识产权管理在这个企业中的地位。不论是以管理为核心的知识产权管理还是以价值链为进路的知识产权管理都充分反映出知识产权管理的如下特点:第一、知识产权管理是贯穿企业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监控。第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密切相关。第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反映的是矛与盾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作为预防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之盾有效地避免了可能的知识产权诉讼, 另一方面,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还从经营的角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为知识产权融资、许可使用、信托等提供保障。综上观之, 成功的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既具有前瞻性又能弥补可能的知识产权诉讼之诈害, 既从细节上关注是否合规的问题, 又从宏观上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方向。

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之谋

(一)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之法律风险防控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从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的角度认为, 发达国家在吸收管理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加强了绩效研究管理方法体系以及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开发。[2]有学者借鉴OHSAS18000, ISO9001管理标准的风险控制与过程管理等方法提出“基于标准化管理的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管理模式”并认为“应针对知识产权在企业经营不同阶段的体现, 从内部管理活动与经营业务活动两方面设计16个控制要素;设置固化的管理流程;构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的系统框架;由规划, 资源管理, 活动管理, 检查、分析和改进, 管理评审5个方面组成的PDCA的管理模式, 以实现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3]还有观点更明确提出应当构建知识产权的战略管理、制度管理、研发管理、运营管理和教育培训管理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4]有的企业家从实践经验出发指出要通过科技痕迹管理来构筑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该观点认为应“依据单元过程输入输出管理方法, 以‘人与事’为痕迹管理关键要素, 就知识产权职务发明有关的员工管理、项目开发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技术经营管理等关键管理过程进行研究。”, 从而构建以痕迹管理为基础的知识产权保护。总结以上管理模式可得出以下经验:第一,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专门化。作为依靠知识经济安身立命的企业一定构建专门化的法律事务部门或专利部门。组成该法律事务部门或专利部门的人才应当具备扎实的法律功底和知识产权法专业知识, 同时这些法律人才最好具备理工科专业背景。第二,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当形成标准化的成文制度, 这一方面是为了加强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 使员工牢固树立保守商业秘密、维护商标声誉、防止陷入专利侵权诉讼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是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效率, 提高绩效的途径之一。

(二)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之金融工具之剑

高水平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运作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产权风险的防范, 还应当包括制定战略目标从而将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商品或金融工具加以积极使用。知识产权与信托的结合也是一种新兴的尚不成熟的模式, 但“从最初的房地产信托, 到货币、股票、债券、基金、养老金等金融资产信托。不断更新的资本形式要求信托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信托品种, 越来越完善的信托功能的又使信托成为为人们管理财产的最为有效的渠道。”而未来知识产权信托的地位可能会随着无形财产权的发展而日益重要。基于知识产权融资和知识产权信托的相关制度尚不健全, 企业在从事相关活动的时候所面对的法律风险可能更高, 这就更需要知识产权法律专家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积极介入, 同时也有待于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摘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自20世纪初以来就成为美国众多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议题。然而在我国, 大多数企业家们对知识产权管理的认识还局限于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的防范。这种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目的和地位认识的粗浅导致了知识产权管理的无的放矢。本文试图阐明的“道”是置知识产权管理于企业战略管理高度之道, “谋”是重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与发挥知识产权作为金融工具之利剑之谋。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管理,风险防范,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澳]彼得·达沃豪斯, 约翰·布雷斯韦特.信息封建主义[M].1版.刘雪涛译,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09.

[2]唐恒, 刘佳, 朱宇.基于标准化管理的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09, 17 (09) .

[3]安春明.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 2009.05, 27 (05) .

8.知识产权的管理 篇八

关键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内容;培育

中图分类号: 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1-0179-02

收稿日期:2012-01-10

基金项目: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苏教高[2011]29号)

作者简介:石华(1977-),男,江苏无锡人,实验师,从事电气技术、高校科技管理研究。

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知识产权是西方经济强国在国际贸易战争中的最后一道墙,也是最难突破的一道墙。高校是实施知识产权文化的重要主体之一,高校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不仅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需要,而且是高校拓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撑。所谓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广义概念上的知识产权包括下列客体的权利: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人类一切领域的发明、科学发现,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以及商品名称和标志,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成果的一切权利。狭义概念上的知识产权只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名称标记权、制止不正当竞争,而不包括科学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是在市场经济的搏击中产生的一种新型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1)专利权管理:发明创造的立项管理、专利申报的论证管理、专利申请管理、专利文献管理、专利技术许可实施管理、资助与奖励管理;(2)著作权管理:涵盖科技论文、专著、文艺作品的出版权和使用权;(3)学校无形财产使用权管理:学校的校名、校标、校训属于学校的无形资产,使用时的规范性规章制度;(4)非专利科技成果管理:属于学校战略管理的范畴,涉及成果转让管理、成果价值评估管理、成果推广审批管理等。

二、我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推进

高职教育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培养大批把自然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力军和提供企业科学发展重要人力资源的重任,高校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工作起步于2004年。2007年3月学院成立市场部以来,始终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任务书”作为科技工作的作战图,始终以“校企合作”作为科技工作的联络图,始终以“服务社会”作为科技工作的己任蓝图,坚持以知识产权工作作为“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的重要突破口。

我们认为合理的知识产权教育制度和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是实施学校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前提。为进一步强化广大教职工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组织教职工“普学”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专门文件外,还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专学”《专利法》和《著作权法》,针对科研骨干举办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管理培训班进行“重学”。

1.加强制度建设,培育知识产权意识

制度是风向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鼓励创造,这需要一套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发明创造积极性,增强创新的主动性,激发其创造的热情,从而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2007年以来,学校出台的《精品课程建设管理若干规定(修改稿)》、《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若干规定(修改稿)》、《科研项目管理与结题验收若干规定(修改稿)》、《产学研项目奖励办法(修改稿)》、《开展科技讲座的管理办法科研成果评奖办法(修改稿)》、《四技项目管理办法(修改稿)》等一系列教科研的文件中,特别强调知识产权的意识要求,同时文件中跟进了激励机制。制度建设内化了要求,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育。

2.制度规则支持,引领自觉法权思维

制度规则引导学校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技工作、社会服务等项目,在知识产权平台上按照引证与引用、参考与应用、创新与发明的法权要求运行。在课程、教材、课题的申报、立项、检查、结题与评审环节中严把知识产权关,牢固构筑知识产权的防火墙。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若干意见》要求:高等学校要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形成人员、场所、经费三落实和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落实《意见》要求,制定学校知识产权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学校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规范了学校有关知识产权的转让、许可、使用等事务,规范了学校与教师在知识产权共享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3融入校园文化,形成知识产权风尚

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成果,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知识产权工作奠定了比较厚实的基础。截至2011年底,研究项目“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另有5个项目分获省教学成果特等、一等、二等奖;建有与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相适应的专业35个,其中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品牌与特色专业8个、全国机械行业品牌与特色专业3个;拥有13门国家精品课程、16门省精品课程,18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13部省高校精品教材、6部省重点立项建设精品教材;1个数控技术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为87家中小企业完成技术服务项目89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5项;同时为社会、企业培训4万多人次;教师完成近400件专利,其中20件专利已向企业成功转让;四技项目的年到账资金近1 000万元。

三、结语

我校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拓宽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增强了学校的专业辐射力。纵观我校知识产权管理,一是要有重视知识产权的意识,并有一套长效的激励机制,二是要重视研发前期的检索、分析和有效地制定目标,三是要有强有力的研发团队,关键是在平时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结合实际做出切实有效的创造,这样在取得了所有权后,可以将其转化成物化成果。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知识产权保护无疑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热点,切实有效地将知识产权管理应用到各行各业以及科研院校乃是及其迫切而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罗青兰,苏春辉,秦彩萍.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

究[J].情报科学,2007,(8):1170.

[2] 孙秀丽.高校知识产权文化的培育研究[J].前沿,2010,(16):183.

[3] 郭志新,马小红.高职知识产权教育缺失及对策[J].职业教育

研究,2009,(6):118.

[4] 王志红.关于加强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考[J].华章,2010,(7):68.

[5] 鲍文胜.试析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内容[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04,(3):39.(责任编辑:周 聪)

上一篇:母亲职业下一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