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师辅导工作总结

2024-09-13

心理教师辅导工作总结(精选8篇)

1.心理教师辅导工作总结 篇一

心理辅导教师年终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

20心理辅导教师年终总结一年的时光就像天空中陨落的流星,还没来得及留下美好的记忆就已经匆匆离去了,转眼又是一个新年。每当一年的最后一天,我都是最快乐、幸福的--联欢晚会。这样的晚会是一学期孩子成果的一个展示,看着孩子们的精彩表演,看着家长们兴奋、投入的看着自己孩子成果的展示,那种快乐的表情从未消失过,能拥有这样的快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而这种幸福是那种无法言表的感觉。来到鞍山天使之翼工作已经3年了,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变成传说中的“老人”,而这个“老人”也见证了机构的每一步成长。从当初的200不到的教室发展到如今800平;从当初6名教师发展到如今的20余人;从当初的.6、7名学生发展到如今的55人。这简单的数字记录就已经描绘了机构3年的发展历史。对机构来说是发展飞越关键的一年,经过努力拼搏,已经获得了社会各界和业内人士及孤独症家庭的认可,而09年对于我也是颇有收获的一年。2010年,我仍然从事个训工作,依然为那些没有语言的天使编织说话的梦想,可这样的梦想说着容易做起来很不容易的,因为付出的不止是我的汗水,还有家长们心痛的泪水。每一个新到的天使都会有不同的发育问题,我必须要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去解决问题。每一个孩子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会产生恐惧,首先就是要消除他们的恐惧,让他们感受快乐。快乐是孩子的权利,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快乐。带着这样的信念,并选择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上课方式,这样才能让孩子完全释放驱散他们心中的恐惧,发挥最大的潜能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跟幼儿建立很好的朋友关系。之后,对幼儿存在的发音问题进行查找,然后,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孩子的问题,一步步去完成。这其中要有成功、要有失败、要有喜悦、要有伤心流泪。可无论怎么样,我都会努力的帮助他们。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因为我坚信着,一时的痛苦可以换来一辈子的幸福,那么现在的这点“苦”不也是很幸福的吗?在我执著的坚信下,有3名幼儿已经开口说话了;在我执著坚信下,有4名幼儿从单音可以说到一句简单的话;在我执著的坚信下,有4名幼儿已经升了班,并可以进行一般对话。[1][2]下一页[1][2]下一页

2.心理教师辅导工作总结 篇二

在学校教育中, 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和“解惑”的使命。其中, “解惑”不仅是解知识之惑、社会生活之惑, 更是解心理之惑、成长之惑, 因此,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师的全新使命就是: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员, 成为他们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一、教师成为学生心理辅导员的必要性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心理辅导员, 具体有四点。

1.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基础教育

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辅导员, 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又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奠定基础。要实施素质教育, 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教师必须承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引导、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当前,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和主动发展的总目标, 并明确地将“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作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

2.了解心理发展, 提高心理素质

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辅导员, 既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 又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由于初中生自身的认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较差, 当他们面对矛盾, 出现心理问题时, 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 因此, 教师须做到两点。其一, 关注学生的举动, 体察他们的变化, 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情况。其二, 引导学生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 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3.强化工作职责, 落实德育工作

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辅导员, 不仅利于强化工作职责, 更利于落实德育工作。教师既是学生思想工作的先导者, 又是最能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一位“医生”, 因此, 直接与学生进行思想的沟通与交流,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有针对性且持久的心理辅导。这样, 教师的工作职责更明确, 德育工作更易落实。

4.明确自身角色, 科学实施辅导

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辅导员, 不仅要明确自身角色, 更须科学实施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直接影响。就目前而言, 针对如何关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多数教师在知识和经验上仍是一片空白, 因此, 教师务必重新认识自身的角色, 用科学、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武装头脑, 正确看待心理教育中遇到的、复杂的心理及行为, 并善于采取相应措施, 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力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促进者。

二、教师成为学生心理辅导员的可能性

教师的角色、地位及工作特点, 使之有更多的成为学生心理辅导员的优势, 具体有四点。

1.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 辅导者对被辅导者须了解、熟悉, 不但要了解其外在的行为, 还须了解其心理需要和发展。身为教师, 对学生全面了解的机会较多, 既可通过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个性心理, 又可通过现状了解他们以前的表现, 这样, 辅导既有针对性, 又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

对初中生而言, 学校中的教师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不同。从通常意义上讲, 被他们称之为“老师”的, 一般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除此以外的其他教师, 学生习惯在“老师”前加上姓氏或相应职位, 例如, 政教处的王老师、生活科老师等。在学校里, 学生因步入心理咨询室被冠以“有病”“精神病”等称谓而被同伴疏远。另外, 心理咨询室的教师较少, 甚至不主动和学生接触, 有可能会令学生敬而远之。因此, 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 与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相比, 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 最为他们熟悉和信任, 情感互动也最充分, 因此, 学生更乐于将自己的心事、委屈、烦恼和意愿向教师倾诉。总之,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基本前提。

3.形成教育的合力

在学校中, 教师与家长最为熟悉。他们一般通过电话、家长会和家访等途径保持联系, 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情况比较了解, 而家长对教师也比较熟悉, 更易沟通。因此, 教师和家长应通力合作, 相互协调, 力求形成教育的合力, 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找到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4.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

教师是创建良好班级环境的引导者、参与者。具体有两点。其一, 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二, 教师引导学生创建良好班级环境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良好集体性格的过程, 又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 更是心理辅导的过程。而教师恰好具有这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便利条件, 所以, 这样的心理辅导更为自然、和谐与有效。

3.心理教师辅导工作总结 篇三

近年来,笔者作为课题主研人员参与了学校承担的重庆市教育规划立项课题《提高小学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实践研究》,我们课题组人员在市教科院、区教委、教研室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逐步探索出了一些使教师保持健康心态,促进教师心理辅导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与行为和提高教师个人心理素质是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活动的前提条件。

1.重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教师更新观念,学校请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每个老师做了心理卫生测查,了解了老师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并通过问卷调查、专题发言、讨论、案例分析、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组织交流学习,学校还组织了部分教师外出参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孙云晓、黄希庭等专家的讲座,给教师们以深刻的启示,让老师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2.有效地调控自我,克服职业倦怠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因为教师大部分时间面对的都是学生,所以教师能否有效地调整自身的情绪,克服职业倦怠,是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活动的前提条件。

教师问卷调查显示,我校教师上班期间的心境状态和工作状态都不理想。69%的人有压力感,时常感到焦虑, 23%的人经常感觉烦躁,22%的教师对工作感到厌倦。如何帮助教师调节自身情绪,克服职业倦怠呢?一方面,我们努力为教师减负,使学校管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组织外出踏青、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卡拉OK比赛等),充实教师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学校开展了针对教师的团体心理辅导,让教师们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学校还为教师提供了休息场所,自筹资金装修出了舒适的“职工之家”“快乐成长室”,确保教师得到充分的调养。对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安排了专人帮助教师解决。学校内部有心理咨询机构,有心理咨询师,专门为教师提供服务。每周四下午2:00——4:30的教师心理沙龙活动,教师们可以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摆谈心中的困惑,介绍调整自身情绪的经验。

另外,学校还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学生问题,逐步学会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师生沟通,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有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让我充分认识到学生问题是帮助学生成长的机会,关键就看教师如何对待。教师和学生打出一片,学生就会成为教师的幸福源泉。当学生在难题面前豁然开朗时,当学生精神面貌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老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当教师的幸福。

二、健全制度和落实人性化的管理是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重要保证。

1. 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学校形成了校长总体负责,心育指导中心牵头,教导处、德育处负责实施的管理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分布实施,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并逐步形成“一为主、两策应”的心育模式。“一为主、两策应”指以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受过专业心理教育并有工作经验的心理教师为主,以各学科教师和各种服务管理人员(包括校行政、校职员、工勤人员等)为辅,共同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形成学校心育的良好氛围和立体工作网络。

学校先后出台了《共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共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心语园地”使用制度》《共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要十不要”》《快乐成长室管理制度》《 做个心理健康的共和教师》等十多项制度或规划。这些制度和规划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正常开展。

2.人性化的管理

教师们责任心都很强,对工作往往精益求精。而过去的一些评价制度,过分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注重分数,忽视情感目标的达成;注重竞争,忽视人文关怀。我校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特别重视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努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些改革主要包括:①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给教师减负。学校想方设法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让教师得到各种培训的机会。强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逐步消除“时间+汗水”这种不合理的做法。教师评价降低了“优分率”和“合格率”的比重。②建立了合理的奖励制度,促进了互助、互爱、互信并且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的形成。对为学校争光的教师予以重奖,对教师的外出培训予以全额报销,所有奖励都做到透明、公开。③注重过程管理和人文关怀。每天早上教师进校,学校领导都会满面笑容地欢迎他们;看到教师情绪不高,校长和书记会主动向教师询问原因,给予帮助;教师过生日,学校工会都要为教师下发小小的礼物;教师生病了,领导会带领老师前去慰问……学校强调和谐、团队精神,注重过程管理,把年终评价改为了学月评价,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及时地予以了表彰,使教师体会到了来自管理层的关怀和集体的温馨。

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是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主要途径。

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我校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了学校师资培训计划。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途径主要有:集体培训、个人成长和实践训练。

1.集体培训

以教师群体为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促进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辅导能力提高的培训活动。

根据不同的培训主体,学校开展了分层培训。

(1)全员培训

成员为学校所有教职工,培训目的主要是更新观念,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同时树立关心自己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培训的形式有专题讲座、团体辅导训练等。专题讲座主要是聘请专家针对教师群体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研讨,帮助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和技术。《教师压力应对》《走进孩子的心里》《浅谈对学生心灵施暴的危害》《做幸福的教师》等培训内容,让所有教师受益匪浅。团体辅导训练主要是帮助教师学会与人沟通、释放自身压力,在团队中学会协作。学校每学期开展1-2次团体辅导训练,“信任之旅”“自我成长”等教师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广大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找到了寻求帮助、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为了巩固培训成果,教师还写出了学习心得,在校园网上进行了交流。通过培训,每名教师都认识到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2)骨干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为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比,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多,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进行骨干教师培训就是让班主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操作技术,逐步学会设计班级辅导手法,正确应对辅导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准确理解校本教材的使用要求,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深化。我们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团体辅导与听讲座相结合,个案会诊与班级辅导相结合,读书与分享相结合,现场操作与专家指导相结合。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班主任观摩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和专家一起先看课,再进行研讨,从中学到很多的理论和可供实际操作的内容。通过此项培训,我校班主任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班级辅导能力。

(3)专业教师培训

即心理咨询师培训。对象为学校部分教师。这部分教师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学校把他们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支持他们到重庆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并聘请市里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开展进阶培训。这部分教师还利用寒暑假参与了市、区心育专家组织的一系列心理辅导工作,提高了自身的专业修养。在学成归来后,他们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二次培训,指导他们开展心育实践活动。目前我校已有多位教师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有更多的教师在参加高等院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学习。

2.个人成长

除了集体培训,学校还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大批心理健康教育专著,供教师自己学习。心理咨询室的开放给教师提供了与专家单独交流的机会,帮助教师识别个人困扰,重新认识自我,获得专业成长。另外,同伴互助、网上交流等形式,也促进了教师心态的开放,学到了更多与人沟通的技巧。

3.实践训练

即在教师学会调整自身心理状态、掌握一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1)日常教育教学中的训练

通过前期的学习和培训,教师对自己和学生都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注意不伤害别人。

日常教育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训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校主要活动集中在教学时间内,所以,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心理感受是学生心理活动和情绪的重要根源。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情绪状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状态,关注课堂心理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教学任务的最终完成还有赖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水平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果。综合两方面的原因,教学过程就成为师生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心理交互作用的过程,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就成为两种教育的共同需要。我们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同学科教学相结合。为此,学校提出了“阳光课堂”的理念,这也是对全校教师教学评价的一部分。“阳光课堂”强调教师课堂上精神饱满,有良好的教学心理状态,尊重学生已获得的不同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和独特的见解,能及时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和难度进行适时调整,及时采用适当的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新的生长点;学生则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善于质疑、探究,乐于讨论、实践,勤于思考,在自然、生动、安全的课堂氛围中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得主动、活泼、有序;师生都感受到自我能力施展的愉悦,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阳光课堂”已被我校纳入校内的“三课”考核,经过长期的实践、反思,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第二,在日常事件处理上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很多教师对自己平时的教育策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对学生要多鼓励和表扬,使他们体验到被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学生犯了错,要给学生申辩的机会,因为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第三,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建档,进行长期的个别辅导。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缺陷的学生,我校教师在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成因的基础上,寻求专家的帮助,依据诊断的结果,拟定辅导方案。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个别辅导,主要是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的训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和一些身心疾患。

(2)设计实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训练

训练班主任教师设计实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我们采用的是“专家引领,骨干示范,层层推进”的形式。我们邀请市里的专家对班主任教师设计实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了培训,内容主要有:①班级辅导活动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贯彻学生主体性、个别化对待;②班级辅导活动的内容: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③班级辅导活动的基本途径:认知式(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认知方式,通过学生的感知、想像、思维等认知活动实现活动目标)、情境式(通过提供、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和行为训练式(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建立新的、良好的行为或消除某些不良的行为)。

我校设计实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基本流程是:统一培训→分头设计→分步执导→分步实施→观摩研讨→展示交流。心育中心的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率先设计了一堂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全校教师旁听了这堂课。心育专家组织教师针对这堂课开展讨论,并作了精彩的点评,然后介绍了上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要点。2007-2008学年,我校的四名骨干教师在校内上了心理辅导活动课,班主任教师从中学到了很多可供实际操作的东西。

另外,学校还组织了骨干教师参观学习重庆市的心理辅导课实施大赛,学员们把学得东西在全校教师中进行了分享。

四、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系列化、常规化是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关键。

1.百家论坛

学校心育指导中心借助校园网定期向教师推荐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小文章,为老师提供营养的“心灵鸡汤”。教师阅读这些小文章后,写出了体验和感受,形成了物化成果《教坛采风》。一些教师还把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心理健康研讨课、心育论文、心育辅导活动设计等,放到校园网上进行交流,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个人成长。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

我校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教师心育论坛,又有阳光心语、师生心灵绘画等一系列活动。心育论坛是教师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2008年的心育论坛活动中,彭泽敏、蒋明坤等老师就自己的班级辅导经验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交流。至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已举行了三届,在教师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

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课程计划,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每周星期五下午的第二节课,是每个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的时间。我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特点在于: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内容选取上充分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活动中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组织上以教学班为单位,既便于管理,又能使班级全体学生在辅导活动中受益。活动课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设计的,因而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人员、时间上有了保证,比较正规。

4.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学校教师在心育指导中心的协助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手拉手,成长路上一起走”“珍爱生命”“感恩与惜福”等活动,还在校内进行了展示,既锻炼了教师的能力,也让教师学会了把学生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爱和信任。

5.校园心理剧

学校利用六一儿童节或国庆文艺表演等时机,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编排了大量的校园心理剧,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如六年级学生自编自演的《笼子》,真实地再现了家长给学生的压力,星期六、星期天还把孩子关在家里学习,学生就像笼子里的鸟儿,渴望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重庆的一家报纸对我校的校园心理剧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

6.快乐成长室

坚持每周开放快乐成长室(即师生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开展个人辅导(学生心理沙龙)。对于来访学生我们的辅导老师做到了真诚对待,及时辅导,教给方法,缓解压力。学生还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等形式进行咨询。

7.心理保健知识宣传

每天红领巾广播站和学校阳光电视台定时向学生宣传心理保健知识,播放“冥想音乐”, 让师生在舒缓的轻音乐中安静地休息半个小时,有效地消除疲劳,以更好地心态迎接后面的学习。

8.“爱心小天使”行动

学校在各中队设“爱心小天使”和“爱心观测员”,并由心育指导中心的老师对他们进行培训,便于有效发现学生出现任何心理危机、心理异常或突发事件时,立即报告给老师。教师平时则主动关心孩子,特别是出现异常状况的孩子,主动联系家长和心育指导中心的成员,一起协商解决,缓解了孩子的压力,也缓解了自身的压力,同时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五、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资源的开发是教师心理辅导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

1.校本课程《游戏与心理健康》

学校设置并开发了校本课程《游戏与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人文性、游戏性、创造性、愉悦性、针对性上。校本课程纳入了学校每学年的课程计划,每周一节,由心育指导中心的老师和班主任执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为载体,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校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我校自主研发的《游戏与心理健康》。它是教师上心理辅导课的辅助性材料,以开放式的电子文档呈现,在学校心育研究和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本教材共分三个年段。一二年级为低段,目标定位于“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感受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训练中培养‘做一个好学生的意识”。三四年级为中段,目标定位于“在学习中品尝解决难题的快乐,在班队活动中善与更多的同学交往,萌发集体意识,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及表现自我的欲望与能力。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有集体荣誉感,勤于思考,不甘落后”。五六年级为高段,目标定位于“具有能干、负责的哥哥姐姐意识,获取“一份辛劳一份收获”的愉悦感,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适当态度”。

校本课程《游戏与心理健康》的发展之路就是我校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发展之路。在撰写教材、上心理辅导课的过程中,教师用学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发现问题,又帮助教师找到努力的方向,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取得更大的进步。随着课程资源的丰富,我校着手创建了校本课程资源库,正努力使它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2.“一库两册”的建立使教师心理辅导能力提升更有实效性

“一库”指校本课程资源库;“两册”指《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和《班级学生心理辅导手册》。

学校自行编制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定期发放到每位教师手中,让教师能针对性地思考每学期的心育工作计划。手册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体目标及年段目标、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等内容,用以指导教师进行学习和实践。

同时学校还编制了《班级学生心理辅导手册》(包括《学生心理问题观测记录》),供班级教师详细记录辅导学生的过程以及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

3.心灵健康操

4.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制度 篇四

肖马小学

2010—201

1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制度

(一)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制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学年、学期心理辅导活动课课程计划。

(二)掌握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与分析,及时发现需要给予特别帮助的学生。在把握保密原则的基础上,负责向学校提供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信息,及时提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三)能鉴别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比如神经症、精神病等)的学生,对于辅导教师没有能力解决的个案,要按规定及时转介到高一级心理咨询或治疗部门。

(四)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按专业规范进行个别辅导,并能评价和分析辅导效果;对有同质性心理问题的学生可开展针对性的小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并实施咨询记录,以备跟踪辅导和研究分析之用;指导高中学生通过学生心理社团等形式开展同伴心理互助活动。

(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按系列主题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积极参与活动课研讨活动。

(六)利用心理阅览室和心理活动室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健心活动,如在辅导室内建有心理松弛区、音乐欣赏区、图书阅览区等,指导学生的自助活动。

(七)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一方面承担对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指导他们设计、实施、评价心理辅导活动课;指导教师对有轻微心理问题的学生采用周记交流、电话沟通、面谈和网上对话等途径进行疏导和引导。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向领导、班主任、学科教师提供资料、建议等方式帮助全校教师学会自我心理保健。

(八)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与科研成果(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活动课教案与课件、个案分析等)评奖活动,以科研为载体,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九)积极参加市级有关工作会议,完成上一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交给的有关工作任务。

(十)积极开展升学、职业方面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利学生作出合适的选择。

(十一)为家长教育子女,社区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人际环境提供建议、咨询和帮助。

5.心理辅导教师成长故事 篇五

童竝发表于:2009-3-10 10:21:48,点击:213,评论(0)

大司巷小学 夏玲敏

2003年我带着自豪,带着喜悦的心情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学校心理辅导员。因为我深深感受到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时时刻刻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哪怕知识再渊博,也决不是称职的教师。

五年以来,我如饥似渴地吮吸着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时刻丰富自己的涵养,并积极参加县、市、省级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将所学到的知识尝试运用于实践当中,一周与其他心理辅导员轮流,一天中午和下午为有烦恼,有心事的学生解决问题,用自己开朗、快乐的情绪感化学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学生,虽然比起其他的老师我可能要付出更多,学习更多,休息时间更少,但累并快乐着,毕竟,我额外地学到了另外一种本领。

也许我喜欢心理健康教育,也许我想让自己成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许我想让我的学生们每天拥有健康的心理,所以我努力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的策略与方法,并通过努力顺利取得心理辅导C证和B证教师资格证书,于今年金华市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荣获一等奖,五月通过笔试、上课、实践考核被评为永康市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辅导员,这一份份喜悦更大程度地激励着我向更高的层次努力。

当然,在我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的中间,我感谢我学校的同事,感谢教师进修学校的徐老师和童老师,正因为有他们的帮助,我的羽翼才会日趋丰满,我的思想才会日趋更新,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今年6月……

刚刚结束了永康市优秀心理辅导员的评选,我便马上投入到永康市心理健康教育研讨课的准备,起初我准备了一堂中段课例《快乐小天使》,但通过试教,同事与进修学校老师的讨论分析觉得此课例师生配合不理想,教案设计不符合孩子的特点,环节太多浮于表面等等。唉,怎么办呢?再过四天就到开课时间了,换其他课题又要重新备课,试教,如果用本课例,所动的“手术”也太大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我决定改换课题,换成低段的课例《学会赞扬》,那几天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白天坚持为学生上课,一有空就试教,晚上修改教案,准备教具。通过四次的反复试教,课终于完善多了。带着研讨的心,带着一点自信在周四终于顺顺利利地上完了。是的,在反复试教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悟到了许多,但在上完课后的讨论,专家点评更使我悟到了更专业的辅导技巧,更新更专业的辅导理念。

例如:辅导过程中时时刻刻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本节课中的第三个环节:情景辨析、领悟原则,我举了一个学生常遇到的两个例子,一个是有个学生取得进步时,一个是学生表现优秀时,四位同学分别对他们说话都不一样,从而引出赞扬别人的三个原则:

1、赞扬要真诚。

2、赞扬要及时。

3、赞扬要适度。当时我自己以为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我就水到渠成地出示三个原则。可是专家进行总结、点评之后,仅仅是这一个细节,我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不应该老师出示,总结,而应该让学生自己从讨论中悟出来,说出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总结,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其次,心理健康课不能对学生的回答随意进行评价,比如在课例中的第四个环节:游戏实践,学会赞扬中的第一个游戏----学小动物表演。有个学生表演了熊,我顺势请了一位学生站起来对他的表演进行赞扬,他说:“×××,你表演的熊太凶了!”我当时想都没有想就马上评价说:“你觉得表演得太凶是赞扬吗?”该生听了,无语地坐回了座位。上完课,专家特别抓住此细节进行了分析,我这才知道,心理辅导课要尊重孩子的每一个答案,珍视孩子的每一种思想,要学会倾听,不能随意予以评价,如果遇到有疑问的答案,可以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们自主地讨论:你觉得该生评得怎么样?如果你来评价,你会怎样评?等等。我想如此深入下去肯定会掀起一个课堂上的小高 潮……

此次活动从周红专家精彩的讲座,从赵晶老师和徐老师深刻准确的点评,从老师同仁们的独特意见,我真的突然成长了不少,使我学到了平时所无法学到的知识,这一次的活动使我的理念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使我的脚步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我由衷地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以后,在以后,我一定还会争取更多的开课机会,让自己不断向更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顶峰攀登。

除此之外,永康市心理健康教育高级研修班也为我提供了绝佳的学习的平台,每次的活动都是一顿丰盛的营养餐,要么是浙师大的教授,要么是浙师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的讲座等等,让我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真的是一门深奥广泛的艺术,让我知道了心理咨询的一般过程,心理咨询的一般技术如共情技术,倾听技术,简述语意技术等等心理健康教育更专业,更深奥的知识,训练着实践着让我感到心理咨询就像一个避风的港湾;一条呵护心灵的小溪;一段真情温馨的记忆……心理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首轻柔的乐曲,一席恬情的话语,都能驿动学生们的心扉。使他们敞开心灵的大门,勇敢地去尝试学习生活,不断地完善自我。但是在学习心理咨询过程中,我感到一些困境,比如学习心理咨询基础知识后,如何整合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较难将所学的理论与技术融会贯通,如果针对不同来访者很难在操作上灵活应对,希望在培训中专家们能够重点进行实践操作培训。

6.心理教师辅导工作总结 篇六

通过《教师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学习,我明确了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现状以及职业压力带给教师的影响;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压力从何而来;掌握了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调适等有关知识。

作为现代教师,教师自己也应该学会调整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健康的心理素质,去适应社会大变革。如:学会积极地想问题;学会给自己照镜子;正确补偿自己;进行自我调节等,以减少压抑,达到“乐而忘忧”的目的,获得心理上的解脱和疏导,以解除由于心理遭受创伤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我认为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不断的了解认识自己的心理,一旦发现自己存在不良的情绪,要及时进行调适。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保健,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受到损伤,对教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调适自己的心理:

首先,必须遵守生活秩序,按时上下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形成稳定规律的生活。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领会自身的情趣。拓宽自己的情趣范围,丰富自己的课余时间,多做有意义的活动。对待他人的态度要热情。教师尤其是对于学生更要亲切热情,与同事也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要为人师表,就需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注重自己的仪态与服装。仪态就是不得强压怒气,对人对事要冷静宽宏大度,不能冲动。

其次,从自己做起,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有意识地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7.心理教师辅导工作总结 篇七

关键词: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特殊的组织和群体, 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 是国家科学教育文化的中心,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撑,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大的建设性作用。同时, 建设和谐校园也是高校自身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的改革发展,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心理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当突出的新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 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如何使辅导员日常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增强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这是当前高校政治辅导员在教育工作中应深入研究、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高校政治辅导员与心理辅导中心的关系

心理辅导中心是高校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设立的专门机构, 是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的体现。一方面, 心理辅导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另一方面, 组织队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更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于高校政治辅导员来说, 对大学生实施科学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是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政治辅导员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人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 加强与大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 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从这一角度来说, 高校政治辅导员和心理辅导中心在工作内容上均承担着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责任。

二者之间也存在差异, 高校政治辅导员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往往融会贯穿于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之中, 利用和学生的距离比较近, 沟通比较方便的优势, 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 可以通过谈心等方式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灵上的沟通交流。而对于心理辅导中心来说, 由于受众面较广, 导致与学生之间的直接沟通比较困难, 较难掌握个别学生的心理动态, 往往只能是通过被动咨询的方式与学生间展开交流。但心理咨询中心也具有目己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专业性上。因为在高校政治辅导员中, 毕竟较少数人是心理辅导方面的专业人士, 大多数人在对大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咨询辅导服务时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而对于心理辅导中心而言, 拥有专业的师资及一定水平的硬件设施, 能够更加专业、更切实际、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 比如通过团体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二、高校政治辅导员如何做好高校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教育如何将心理教育机制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笔者认为关键在辅导员, 因为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者, 高校政治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应当作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环节, 即从心理健康的“辅导——咨询——治疗”三环节来看, 高校政治辅导员主要负责辅导这个环节, 适当地参与咨询与治疗环节。那么, 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如何实现把学生教育成为健全心理机制的合格人才呢?在此笔者提出几点拙见。

1.把政治辅导员培养成为心理辅导员

把政治辅导员培养成心理辅导员, 对学生进行政治辅导的同时, 进行心理辅导, 其效果将是最好的, 因为辅导员既是严师又是知心朋友, 有着其他老师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号召力。辅导员与学生应该成为相互理解、信任、体贴、帮助的兄长式的知心人。这要求辅导员首先要努力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家能手。学校还可送辅导员进修或培训等。

辅导员应深入学生, 深入实际, 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活动, 知晓学生的心声。并根据不同层次, 不同需要的群体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困扰, 不同阶段会有带普遍性的关键问题。如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考试焦虑问题、恋爱问题、毕业与择业问题等各种问题, 都处在不同的年级阶段, 心理辅导应抓住各个时期的关键来开展工作。

2.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形成“心理、思想教育中心”,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这个体制可由党委领导, 由各院系党、团总支及心理教研室组成校级机构, 系级机构可由党、团总支干部、心理学教师组成。通过这个机构做工作, 就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 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情入理, 入耳入心, 起到最佳效果。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应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结合起来, 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 改善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增强学生的心理调试能力, 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够坦然面对并正确处理在学习、成长、择业、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3.参与到学校心理咨询和问题学生的心理治疗工作

高校政治辅导员对一个班级负责, 做好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 这种体制在做好学校咨询工作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一般情况下, 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学生入学后会建立一个动态的学生信息档案, 在必要情况下, 这套信息档案可以成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对学生进行咨询的必要补充。高校政治辅导员与学生长期生活在一起, 对问题学生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 高校政治辅导员可以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提供更鲜活的一手材料, 协助其做好咨询工作。

更为重要的是, 高校政治辅导员应当作为心理健康辅导“辅导——咨询——治疗”环节转换的重要建议者。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 一旦发现“辅导”已经无法解决问题, 应当及时建议学生和学生家长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 而不能一直将问题扛在自己肩上, 这样有利于避免延迟治疗时间。高校政治辅导员也应当跟踪了解心理咨询的结果, 提醒学生和家长在必要的情况下到医院进行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8.心理教师辅导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评价 指导

随着青少年的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对心理辅导的需求日益迫切,学辅导和作辅导的人与日俱增。目前,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脉动的学校心理团体辅导体系是我们所极为关注的,而心理团体辅导评价体系成为其中最核心的工程。心理团体辅导课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是我们目前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内容,必须要有清楚地厘定。本文侧重于对心理团体辅导课的评价体系的探索,目的是运用评价标准引领课程发展和教师成长。要想建立评价体系就要对心理团体辅导课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因为对课程理念、教师状况、学生主体地位及需求清晰认识是构建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心理团体辅导课产生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第一次就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专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1年3月15日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第一次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2002年9月2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等进一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02年2月26日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2010年7月30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以上是十年间我国政府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和具体要求的集中体现, 也是我们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使命来源。

(二)理论依据:心理团体辅导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心理团体辅导课是一种在团体环境下,这里主要指中小学班集体,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辅导形式,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流合作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并改善与他人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发挥良好助人的过程。通过心理团体辅导课,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能够敏感地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能够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发挥团体动力,引导团体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主动地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愿意分享与合作,成为渴望得到健康发展的积极学习者。心理团体辅导学习过程和方式是通过所谓游戏针对学生各种心理发展需要而设计的,兼顾趣味性、针对性、教育性和互动性,帮助学生自己去体验情绪、发现问题、发现自我、学习技巧。通过学习训练,正确认识社会、认识同伴、认识生命,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正确面对身边的各种问题,学会处理各种挫折和困难。因此,一节好的心理辅导课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直接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一节好的心理课是对人生的一种分析,承载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现状分析: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名学生都生活在大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都发生着深刻变化。活动范围加大,接触人员增多,工作及生活节奏加快,周围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随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构成重要影响。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情绪变化越来越大。这就需要人们加强自身的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出于人的长远发展和健全人格考虑,中小学心理团体辅导课就应运而生。

(四)学生心理特征与团体课采取的教育引导方式: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主要针对中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

初中学生渴望独立、尊重、民主,忌简单粗暴少用命令少说教。初中生懂得不少,但实践不多,需要实践。人的道德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实践,实践出真知,人的道德素质主要不是来自于课堂,主要来自于实践的锻炼。学习道德准则和道德知识是实践的开始,是实践的初始阶段或准备阶段。人的素质是人的生活的积累,人的素质可以说是人生活的反应、生活的记录和生活的沉积。让学生去体验就是以体验引发学生对对生活的思考,从而修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要充分相信他们让他们通过集体交流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制定、组织会议过程,自己主持会议、讨论交流,形式是讨论会、辩论会。高中学生觉悟的提高需要理性思维,不能简单说教,应通过对话加以沟通,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提高认识,强调自我教育。鼓励他们自我认知、自我判断、自我体验、自我反思,教师做咨询疏导工作。

心理团体辅导课正是对上述学生心理特征和教育引导方式进行解决的具体体现,运用课程进行系统教育。

二.心理团体辅导课的特点、模式、内容

(一)团体辅导课的特点:团体共同参与,重在体验和分享。共同参与课堂上创设的情景,在体验中展开观点的碰撞,通过分享磨合出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二)团体辅导课基本模式:课的基本模式是热身阶段——提出问题。班级团体辅导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始运作,学生将由教师带领进入问题提出的情景预设之中。转换阶段——展开问题。学生开始对讨论的话题表达不同的见解,认知出现分化,辅导教师参与其中,并有选择地对问题回应或展开。工作阶段——深入问题。通过学生间交流互动,彼此间相互了解,对某些观点出现认同倾向,辅导教师要将学生认知进一步深化,达到对问题研究至究竟,问问学生,问题真的是这样的吗?结束阶段——归纳问题。活动即将完成,辅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形成新的认识,并在活动中获得责任感和自尊感,情感得到升华,认同团体达成的共识和规范。加之课后学生行为改变度的观测呈正向趋势,则认为辅导目标基本达成。

(三)心理团体辅导课主要内容:

1.自我认知与接纳: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是个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的标志。一个能够了解自我、正确地评价自我、进而能过肯定自我、接纳自我的学生,才能发展出自尊、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实现心理健康。

2.情绪管理: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对情绪的良好感知和控制。青少年时期是进行情绪管理训练的关键时期,情绪训练是团体训练的重要内容。

3.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为青少年提供巨大的心理能量,这种能量恰恰是家长和教师所无法给予的。学会高效的沟通技巧、人际交往技能、处理人际关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冲突是辅导的主要内容。

4.价值观与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当中,价值观的澄清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时期是生涯意识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5.思维训练与潜能开发:与传统学科教育不同,心理团体辅导是对学习能力的促进而不是进行具体知识的传授,而是主要通过思维训练和潜能开发来实现的。而青少年时期正是学生思维飞速发展的时期,辅导针对不同的思维与学习潜能展开训练。

三.心理团体辅导课的原则与要求

(一)心理团体辅导课的原则

1.以人为本主体性原则:心理团体辅导课主旨是提升学生个性品质,健全学生人格。因此,在团体辅导课中体现以人为本更为突出和鲜明。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需要、主体情感和个性特征。以人为本要求教育与人的尊严、自由、幸福和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人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人的现实生活是多种多样的,必须看到人既然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社会关系又是历史的变化的,那么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本质,也自然是历史的变化的。人是变化的发展的,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常会看到辅导教师在课上忽视学生个性特点,没能及时对学生求异求变进行引导,使得团体辅导效果大打折扣。

2.课程主导性原则:心理团体辅导依照学生年龄特点一经确定课程体系就要按照体系框架去实施。运用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进行一段时期的学生心理疏导,才能对学生积极心理或积极体验有深入影响。就整个课程体系而言,从设定到实施课程体系结束,无论是三年一个周期还是六年一个周期,是较为恰当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团体主体性原则:学生团体自身具有自我觉察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在辅导教师设定的特定环境下团体自身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前进的方向。一方面教师的辅导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团体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发挥团体成员间的相互积极影响,达到团体成长的目的。

4.发展创新性原则:心理学的理论在发展,时代在发展,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变化发展,心理团体辅导课发展到今天并不是最完美的,也同样处在发展阶段。从事班级团体辅导的老师经验丰富,最知道实践中需要什么,所以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使班级团体辅导课在我国发展得更好。

(二)心理团体辅导课的要求

1.教育必须包含道德的目的

教育不仅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们的目的还必须合乎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有意施加的影响,这种影响还必须出自善意。教育包含使人为善的意图,德育代表使人为善的教育意图。团体辅导课必须引导以引导学生向善求真为方向,每人都体验积极,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和幸福生活的价值观。

2.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心理辅导的目的是助人自助,在积极主义心理学的倡导下也是希望心理学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美好、幸福的影响或体验,这一点在辅导时是主要出发点。

3.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道德可以接受的方式:团体辅导课所采用的方式、知识必须是合乎道德方式的,合乎现代主流文明规范的。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来自于实证或起源于战争,但对学生的引导就必须在教育原则和主流文明背景下进行,否则违背了原则和初衷就是极大的错误,要给予弥补。

四.如何听心理团体辅导课

(一)关注理念体现:理念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灵魂,心理团体辅导课的价值及其深刻性主要就是体现在辅导理念上,心理团体辅导课与一般的主题班会的根本分界线主要也是体现在辅导理念上。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导首先是一种理念,而不是技巧。现在有些教师在开设心理辅导课时,往往在形式上想得多,在理念上想得少,在辅导的针对性上想得更少。一节班级团体辅导课到底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切入点要找准,口子不能张得太大。要考虑到一节课不能解决很多问题,要找准一个问题解决,有时是几节课来解决一个问题,相互间或为依托环环相扣。心理团体辅导课的理念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围绕人的成长全过程和道德成长的高度的角度看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以构建的方式培养学生群体性积极乐观的精神。目标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系统构建或引导学生自我构建高尚的人格。具体到一节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理念体现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高度和学生思考的深度。

(二)关注目标呈现:在辅导教师设计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班里学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年龄特点又是什么?目标是唯一的。这样,选题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受使学生更清楚明白这节课做了什么。这里,辅导教师一定要清楚什么称为目标。目标一定是具体的,能够通过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成,并且可以评估量化。目标应是心理学层面的,围绕学生心理活动进行的。目标最为重要的必须是积极的健康的。这是对目标的特征性质上的要求。在辅导过程中还可以将目标体现在辅导过程各个阶段,这样可使辅导一步一步稳健达成。

(三)关注学生表现:辅导课上,很多内容直指学生所思所想,学生会出现不愿交流现象。交流的话题更多的是对价值的审视和判断,学生是否会说真话。辅导活动具有严格的规则,学生是否会积极参与积极体验是辅导课能否收到好的辅导效果的前提。

(四)关注过程生成:心理团体辅导课最具特色的就是在团体探索过程中,通过每一名成员的积极体验、内省、回馈、建议,最终生发成团体共识的新的认知,这个环节是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完成的。由此可以说,生成过程是心理团体辅导课的关键点。

(五)关注逻辑演绎:心理团体辅导课的现场是瞬息万变、很难预测的。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感觉不够流畅、效果不佳,除了教师个体因素外,问题往往出在辅导理念和辅导思路的迷失上。因此教师在设计团体辅导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理清辅导思路上,而不应拘泥于具体细节。辅导课的态度是开放性的,但内在逻辑关系是严谨的、闭合的。

五.如何评价心理团体辅导课

心理团体辅导课是一门课程,有着同其他课程一样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有本学科独特的课程特点,在评价辅导课时都要予以关注。再有,心理团体辅导课注重授课过程的学生主体参与和实际效果,因此在评价时要重点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从过程和结果中分析辅导的理念、策略、效果更有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一)设计评价:

1.设计理念评价: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生命在于理念,成败在于理念,是否能促进学生成长也在于理念。如果对辅导理念的核心概念都理解错了,那么整个辅导理念的表述就迷失了方向。

2.教育目标评价:指目标设定要合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可操作性,通过辅导可以达到。

3.教育策略评价:是指采取什么方式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了正确的指导,并且富有启发性,激发了学生心理潜能的发挥。

4.逻辑关系评价:要求各环节逻辑关系、知识关系严谨,认知过程逻辑关系闭合。课程的演绎与学生认识体验的过程都必须在逻辑关系中进行,才能保证学生在接受体验和观点时是被知识自身所征服,减少似是而非的情况发生。

(二)辅导过程评价:

1.辅导情景创设评价:对于心理课而言,尽量创设符合日常情景和规则的辅导情景对于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充分体验、激荡思维、尽情分享提供必要的前提。同时,也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

2.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评价:心理团体辅导课的课堂应该是非常活跃的,学生行为、情绪、思维的活跃可以产生积极效果。但课堂活跃不等于乱,学生所有活动都有要有序进行。

3.提供反馈和强化评价:学生思维参与是开放式的,辅导教师必须具备在瞬间筛选、评价、引导、强化、汇总的主导能力,引导学生从最初的懵懂中走向光明。

4.运用适当的辅导技术评价:心理团体辅导技术来自于对学生产生的需要、疑惑时给予的及时引导,技术的应用为的是对学生启智,帮助学生自我觉醒,不把最好的答案轻而易举地给学生,这样产生的效果会更好。

(三)辅导效果评价——就是对学生主体接受辅导的评价。

1.团体的凝聚力评价——是被动介入还是主动参与。辅导针对的是个性品质的影响,但这一影响必须在团体相互影响过程中完成。积极主动参与辅导活动是对班级团体接受的标准,也是学生接受团体辅导这一形式的开始,是辅导教师首先完成的任务。

2.学生情绪表现评价——是完成任务还是乐在其中。对于良好的辅导团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相互产生积极影响、有着积极的体验是辅导过程的重要显性标志,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3.思维与认知评价——是观念获取还是情感共鸣。心理团体辅导课重要的不是获取观念,对于人生观正在形成中的中学生充分的情感体验、团体中的情感共鸣更有助于学生今后在团体中、在社会上的发展和生活,影响持续的时间会更久。

(四)教师素养评价:

1.教师授课基本素养评价

(1)教学基本功扎实情况:辅导教师教态、语言、板书、课件在辅导过程中恰当的运用。

(2)学科知识扎实情况:辅导教师在心理学知识和教学知识上的表现。

(3)尊重学生人格情况:辅导教师基本的学生观和授课能力的体现。

(4)对教学抱有积极的态度情况:对教学成功抱有很高的期望,灵活适应性强。有条理高效率。

2.教师主导作用评价:

(1)主题的选择与论证:虽然是在课程体系下进行的,但由于城乡差别,班级次文化,学生习惯的交流方式,学校校园文化特色都对辅导教师主导能力在具体辅导时提出要求。要求辅导教师在主题的选择与论证时要体现上述情况,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能力。

(2)整体过程的动态掌控:辅导是动态进行的,辅导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清楚辅导目标和辅导进程,视学生的反应程度灵活掌控节奏和环节,最佳分配时间,保持学生参与积极性。

(3)重要环节的适时介入:尤其是在学生参与初期、思维激荡期,辅导教师为保证学生参与效率要适时介入,促进团体共同进步。

(4)辅导结尾的主题与学生主体提升:这是辅导的高潮期,辅导教师对学生团体几十分钟的心路历程要有一个精准的点题或提升,其深度、广度、精准度都对辅导教师提出挑战。

(五)总体反馈

一方面是评价者对授课教师的整体评价。另一方面是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对授课教师的终结性、即时性的全面评价。

1.辅导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2.关注学生参与、吸收、思辨、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3.对辅导行为的指导理念进行分析,指导重构提升。

4.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改进措施(含有创新性)。

六.听评课之后做什么

认真写好课后反思。根据各方的评价和反馈,辅导教师应尽快写出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应重点总结不足,分析存在不足的性质,加以分类。在评价者的帮助下列出改进时间表以及改进的方向,一步一步地继续评价,有效改进。

心理团体辅导是与学生心灵的对话,会产生一定影响。为保证影响的时间长久一些,还要注意观察和沟通学生一段时间以后体验和做法,以修正辅导教师进一步的辅导方向和策略。辅导的智慧从学生中来,教师向学生学习才能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接受辅导和教师从事辅导这也正是从认知角度要求的闭合过程,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辅导。

七.心理辅导课评价表

依照以上概念性的描述,确定以下评价表,以供参考。

心理团体辅导课评价表

总体评价评价分类具体评价项目和说明评价等级

ABCD得分

100806040

设计评价

0.20设计理念

教育目标

教育策略

逻辑关系

辅导过程评价

0.30辅导情景创设

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提供反馈和强化

运用适当的辅导技术

效果评价0.30团体的凝聚力是被动介入还是主动参与

学生情绪表现是完成任务还是乐在其中

思维与认知是观念获取还是情感共鸣

教师素养评价

0.20教师授课基本素养评价教学基本功扎实

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

尊重学生人格

对教学抱有积极的态度

教师主导

作用评价主题的选择与论证

整体过程的动态掌控

重要环节的适时介入

辅导结尾主题与主体提升

总体反馈辅导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关注学生参与、思辨、学习

目标达成情况

对辅导行为的指导理念进行分析,

指导重构提升

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改进措施

(二)教师自评反馈表(2)

自评项目内容填写自评等级得分

A100B80C60D40

教师提问情况本节课提问了那些学生,每人几次,那些学生没有被提问

0.20

学生参与情况在活动中有多少学生参与,其他同学在干什么

0.25

有多少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兴奋,有多少学生不感兴趣

0.25

评价方式本节课的评价语言和方式,学生反响怎样

0.10

对学生新认识对学生是否有了新的认识,与原有判断有什么不同

0.20

汇总评价得分

八.补充几点体会

(一)在文中听课和评课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内在实质是一致的,听评课的目标是一致的。听课是评课的前提,评课是听课的反映,两者内在统一。

(二)在评价表中所设权重是对团体心理辅导目标原则的一种解释,突出了对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但要想实施好辅导,各环节都很重要。

(三)此评价未涉及学生主体反馈和后期追踪反馈,这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四)这里所追求的评价体系是促进辅导教师成长和有效辅导的形成性动态评价。引导教师对照评价查找不足,从而促进学科的深度发展。

上一篇:放下就是释然忘记就是快乐美文下一篇:行政内勤工作总结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