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战略分析总论

2024-10-10

中国电信战略分析总论(精选8篇)

1.中国电信战略分析总论 篇一

人教版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教学设计总论:河床、金黄的稻束、半棵树、边界遥望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语言特征: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音乐性

2、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抽象哲理如何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

3、理解诗歌中象征意蕴,以及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4、体会不同诗人的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教学方式:

5、自读品味法

6、导读提升法

7、讨论交流法

8、读写结合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

一、阅读《诗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

诗歌语言与实用语言的区别,最显著的就是它们的目的不同。现实语言为实用,目的为“读解”;诗歌语言不为实用,目的在于“审美”。

1、多义性

2、跳跃性

⑴诗人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

⑵跳跃性是诗歌本身应该具有的特征

3、可感性

具体、形象、可知。

一般来说,诗歌不是用来说理的,但诗歌中又有哲理;诗歌的“理”,要通过诗歌的意象和形象来包含;我们读诗,要读出诗的情感,有时还要注意它所蕴含的哲理。

4、音乐性

外在的音乐性:押韵、平仄、节奏

内在的音乐性:情绪起伏,不同诗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二、精读《河床》

㈠作者简介:

昌耀(1936--),原名王昌耀。1950年参军,任宣传队员。同年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期间发表处女作《人桥》。1953年6月在元山战役中头部负伤回国治疗。1955年主动报名参加开发大西北。1988年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

㈡精读探究

1、请体会主意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性格。

外在 内在

地域(空间) 巴颜喀拉(源头 ) 高远

躺倒、屹立 横贯、气势、坚实

滋润、干枯、浩荡 雄性美:宽厚、壮阔、博爱

父亲:慈爱、深情

历史 怀念黄河象 古老、浑厚

时间、古迹、化石、始皇帝 饱经沧桑

通都大邑、驰道

现实 把龙的形象重新推向世界前台 富有使命感

色彩 丰富、华丽 不同流俗

姿态 体魄多毛 粗犷

纵、横、屈曲、下陷、切开 大千众相、包容万端

2、主要的语言特点

⑴不同流俗

句式:拒绝外在形式,注重内在节奏;变化多端的长短交错的句式,形成突兀、冲撞、紧张中的和谐

质感和力度:抛弃修饰、粗朴厚重(与黄河河床的风格特点相吻合),显得不可抗拒,魅力无穷。

⑵大气雄浑:雄浑、高亢、阳刚、大气。不拘小节,注重内在。大生命的大气概,有力的生命律动。

⑶修辞奇特:拟人、排比

3、意象特点:丰富多彩

⑴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意象,如“兀鹰”“母狼”“黄河象”,原始、血性,突出旺盛生命力的特征。

⑵与民族世俗生活有关的细节意象,如“唐古特人的马车”“猎人”“鹰的城堡”。给人视觉刺激,浓重的黄土色调给人巨大而奇异的感觉。

⑶具有沧桑感、伤残感的意象,如“飓风”“时间”“古迹”“化石”“始皇帝”“驰道”“不可攻克的球门”。这一系列意象,既是作者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表达出人类最高贵的精神品质--认知自我的历史、感知自我的清醒、珍爱历史的智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略读本单元其他几首诗歌。

1、郑敏《金黄的稻束》

⑴写作时间:20世纪40年代。当时作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读书。

⑵意象:

主意象:金黄的稻束。象征:母亲;历史;思想。

配合意象:疲倦的母亲;皱了的美丽的脸;满月、树巅、远山、暮色;小河。突出的意味:静穆;坚忍;深刻的美丽。

⑶意象特点:

跳跃:稻束--母亲--历史--思想(自然的联想与想象)

叠加:金黄的稻束--母亲的疲劳--静穆的雕像(刻意的对比冲击)

⑷语言力度:

“皱了的美丽的脸”--奇特而真挚的感受,异常的组合异常的效果

“伟大的疲倦”--苦难、磨砺、忍受,而且挺住了,熬过了。不是体力不支,而是充分释放后的深沉和宁静。疲倦是必然的,伟大却从这平凡者抗拒苦难的过程中升华出来,成为一种精神的雕像。

2、李保田《地之子》

感情:对大地母亲的深情。

含义深刻的句子:“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

安泰的神话传说。

“住在天国”,意寓离开了大地,离开了母亲,失去了力量。而失去了力量,便也失去了生命。这就突出了诗人作为大地之子对大地母亲的爱,把感情推向极至。

3、牛汉《半棵树》

⑴主意象一:半棵树。

特点:令人惊诧的`不只是半棵树的残损的身躯,而更是它依旧“挺立”“高”“伟岸”。

象征:这个意象颇为耐人寻味。被雷电劈掉了半边,命运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但残损的身躯却依然挺立,春天到来的时候,依然“长满青青的枝叶”,依然把日子过得生气蓬勃,毫不随便,毫不颓废。

⑵主意象二:雷电。

全诗就只有两个意象。雷电是作为树的对立物而出现在诗歌中。一共出现三次,一次比一次可怕。结合写作的时间,我们不难想象,雷电象征什么。那是恶对人性、天性的践踏和蹂躏,恍如邪恶之幽灵!

⑶结合本诗,如何理解艺术的“打击力要放在最后”?

诗歌的前面一大半,我们感受到了半棵树的可贵可敬,我们甚至已经被它直面险恶命途的从容和生命的热情所感动。按一般情况,诗歌到此即可结束,情感的抒发(赞美)也已经十分饱满;但作者却异乎寻常地把诗歌再往深处拽上一笔--半棵树的悲剧并没有结束,因为它的“直”和“高”,它被雷电劈去了一半;因为它以半棵树的残躯,却依旧“直”和“高”,所以,雷电还要来劈它,而且早就在远处盯死了它--这真是悲剧命运难以抗拒!此时,我们的阅读,就不仅是感动,而更是震撼了!我们迫切地希望的是什么呢?

4、洛夫《边界遥望》

⑴作者简介:洛夫,原名莫洛夫,1928年生。20世纪40年代去台湾。著名诗人,人称“诗魔”。常有奇异突兀之句,含深刻之美、奇崛之美。

⑵重要的词句:

乡愁

内伤

咯血

冷雾

⑶意象:

杜鹃

白鹭

鹧鸪

传统意象,表达乡愁,更加深沉。意寓文化传承,一脉相传,难以分割。

2.中国电信战略分析总论 篇二

关键词:企业集团,发展

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的未来发展, 既面临一定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也将面对比较严峻的挑战。一方面, 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及国家间经贸往来密切, 新兴技术带来新产业的发展, 同时, 世界范围内的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仍在继续进行, 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等等, 这些条件为大企业集团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舞台。并且我国整体上正处于工业化中期, 这是一个有可能继续高速增长的时期。另一方面, 中国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减弱,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继续依靠传统的低价格竞争来争取国际市场将难以大规模扩张。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和国内市场的饱和, 对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率先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资源环境状况等方面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而2007年中期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已经波及到世界各国经济, 根据历史数据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国际金融市场会处在个相对困难时期。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同样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国内CPI不断提升面临着成本增高, 国际上人民币汇率浮动引起的外贸净值缩水等等。但风险与机遇总是共存的, 风险越大发展的机遇也就越多, 如何规避风险、把握机遇就成为我国企业集团未来战略实施的主线。

一、要突出企业集团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力作用

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集群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对各种资源和能源的消费需求很大, 资源、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在世界500强企业集团中, 可以看出以能源、原材料等基础行业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集团占很大比重。中国企业集团的排名都是依照营业收入来进行, 这只反映出企业的规模和形式上的行业内或发展潜力的竞争能力, 并没有对环境进行评估的标准。作为我国经济主体的大企业集团, 一方面要树立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念, 把它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经营行为中去, 应将环境污染损失纳入到经济核算中去, 把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用价值来衡量。另一方面要根据行业特点, 做好技术改造和研发,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技术、管理、营销等软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样才能突出企业集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力作用, 才能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方面做出表率作用, 企业集团才能持续的发展下去。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是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由此创新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世界各国都在大幅度提高科技研发的投入。时下创新的含义也已不仅限于原来意义上生产技术的提高, 而是渗透到企业运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我国大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必须要做到:

1. 强化自主创新效率。

近年来, 虽然我国企业集团整体规模和平均规模均有较大幅度扩张, 从结构和规模上看已经和国际大企业集团不相伯仲。但在创新方面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大企业集团的水平, 尤其是在自主创新方面。日韩的企业在这方面是很好的范例。所以, 大企业集团要做到强化以创新为立足之本的发展思维, 增加对研发的投入比例, 做好对专利项目的申请和保护工作, 这样才能提升创新的效率。这其中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想从其他企业集团引进其核心技术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我国企业集团要在维持基本生产的前提下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保持密切关系, 才能够更加高效的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2. 升华品牌意识。

在当代经济社会中, 用五花八门已经不足以形容商品品种的繁多, 在这种条件下品牌就意味着质量和服务的保证, 体现了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效益。而市场竞争已经成了品牌竞争, 创立品牌已经是世界大企业竞争的取胜之道、成功营销的砝码。目前在中国大陆市场上, 中国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战胜国外品牌, 但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叫的出我国品牌却屈指可数。要改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不能仅满足于“made in china”来获取其中的微薄利润, 企业要培养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 获取高附加值利润。近年来我国的许多集团非常的重视品牌效应, 在管理领域其理论也层出不穷, 但这些远远不够, 尤其近年来许多我国的知名品牌纷纷遭到国际大集团收购或参股, 在这种状况下一方面需要我们政府部门的协调和帮助, 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大企业集团应该率先依靠高质量和良好的信誉、特色产品的魅力和合理的定价等策略来提升产品附加值, 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创造和培育品牌, 将品牌意识升华。

3. 经营理念上的创新。

现代企业的发展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经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尤其在逐渐人本化和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当代社会里, 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经营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声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资金、资产和人员的管理, 现代化经营还牵涉到人才经营、对信息、知识和战略等无形化资产的管理。创新经营理念已成为中国大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迈向更高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方面取得优秀业绩的企业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启发, 跨国经营、多元化经营、新型营销模式等成功经营方式都已经被我国企业所借鉴。而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把国外成形的管理模式搬过来, 要大胆的尝试经营理念上的自主创新, 开拓企业发展思路, 这里的开创指的就是对内和对外的开创。

三、企业集团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机构的调整优化是一个国家体现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产业结构调整无数次的被提起和应用, 长久不衰, 足以见得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合理的解释就是要把有限的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制造业仍旧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但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的加速使得产业结构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服务化趋势也成为未来趋向。纵观世界500强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过去基础性的行业都已逐渐丧失其领先地位, 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如计算机软硬件、证券、保险和医药等, 这些产业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进步应运而生, 并发展日趋强大。中国大型企业集团要顺应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向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趋势, 立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高端, 通过收购、兼并等资产经营方式, 进行内部与外部的产业链整合和拓展, 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先行者。

四、我国企业集团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企业集团是在横向经济联合基础上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原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大多数企业集团形成的基础, 国有大中型企业可以称为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同时, 我国政府直接参与了许多企业集团的组建。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 我国以政府为主体组建的企业集团成功的案例的甚少。所以我们应该明确我国企业集团的未来发展方向。

1. 我国企业集团要加快国际化、信息化步伐。

从国外成功企业集团经营发展的历程中, 可以看出资源整合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兼并、收购和重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随着国际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 企业集团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整合的思路上, 立足于全球化背景进行经营, 积极参与国际化分工,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和因素, 充分整合国际国内的优势资源来为我所用,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我国少数企业集团已经在这方面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 例如在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进行跨国采购、跨国生产、国际融资。

2. 变更政府与企业集团的关系。

我国的企业集团发展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 政府对宏观经济起到调节和指导的作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 同时也使企业集团在运营中规避了许多风险。企业集团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经济联合体, 有其独立的经济利益要求, 企业集团在谋求其自身利益时难免与社会经济目标有所冲突, 这就需要政府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使企业集团的目标与社会经济目标尽可能的一致, 调和矛盾,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政府在以后企业集团的发展和运作中应该从直接管理为主向间接管理为主转变, 靠政策、法规等引导;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行业管理, 由微观管理为主向宏观管理为主转变。

3. 企业集团应加大跨行业发展。

企业集团存在的重要标志一方面是规模大, 更主要的就是涉及不同行业和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集团的主要战略之一, 纵观当代世界, 企业集团普遍采取经营多元化战略来分散风险。企业集团中众多企业成员, 其经营内容各不相同, 对于跨行业组建而成的企业集团更是如此。其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 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等等。多元化的实施并不是盲目的投资行为, 在多元化的选择上要慎重, 首先要从一体化经营的思维上选择目标, 然后在竞争领域上进行选择, 但是一定要注意, 多元化经营只可作为尝试性投资, 不要把摊子铺得过大, 分清主次。

参考文献

[1]徐大勇韩云辉:企业集团核心能力分析[J].消费导刊.2008. (2)

[2]刘金勇:论企业集团化发展对国企改制的作用[J].消费导刊.2008. (6)

3.中国移动战略个体环境分析 篇三

2008年5月23日,国家宣布新一轮的电信重组方案,原有的6家通信运营商合并为3家。2009年1月7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通信运营商分别发放了全业务牌照,全业务牌照包括了基础电信业务牌照和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即3G牌照),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中国电信业正式进人了3G时代。

一、中国移动个体环境分析

1980年哈佛商学院教授麦克尔·波特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产业结构分析模型,即所谓的“五力模型”,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个体环境分析工具。波特将个体环境中的成员所产生的竞争动力分为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谈判力量、购买者的谈判力量、产业内部的对抗与合作这五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产业,以及产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一)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移动通信在目前的电信业中是最具盈利能力的业务,随着国内通信行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许多有实力的国外运营商都希望成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新的运营商,他们将通过不同方式进入国内市场,vodafone、NTI、KDDI、德国电信、新加坡电信等公司在中国都设立了办公室或分公司。从目前移动通信发展情况来看,未来前景十分广阔,潜在市场巨大。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未来竞争加剧是必然的。

(二)替代品的威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通信业务的日新月异,运营商之间的增值业务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VoIP技术等基于互联网的语音通信技术已经对现有的通信业务造成了冲击。以SKYPE为典型的互联网语音增值业务提供商提供的免费语音业务在未来高带宽的网络环境中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中国移动在稳固现有的用户基础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TD-SCDMA,适时调整战略方向和主营业务,将数据增值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供应商的谈判力量

作为3G运营商,中国移动的供应商主要分为:终端设备制造商、网络设备制造商、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网络设备制造商处于电信科技发展的前沿,始终扮演着电信行业技术发展原动力的角色。国外的主要供应商有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国内设备供应商有华为、中兴、大唐等知名企业。TD-SCDMA通信设备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设备供应商竞争日趋激烈。在目前TD—SCDMA正式商用阶段,运营商起着支配性作用,因此中国移动在与网络设备制造商的谈判中处于主导地位,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网络建设成本和质量,因此网络设备制造商的谈判力量还不强。

终端制造商主要指手机制造商,他们是中国移动的主要互补者。随着移动业务从以往的单一话音业务发展到今天的3c业务,移动终端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电信用户而言,可选择的终端种类越多,就越有可能购买网络服务,运营商的网络的附加值就越高;如果终端产品的价格不高,市场前景就更好。所以,对于运营商来说,越多终端制造商加入竞争越好。

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是通过与移动网络运营商MVNO的无线通信基础设施进行互连接入,向客户提供移动服务的。MVNO可以与2G或3G网络运营商共享和互连基础设施。在3G服务市场,政府监管机构为繁荣内容、应用业务的提供要出台开放网络接入政策,将来提供3G服务的MVNO就可以向3G网络运营商提出协商共享一定比例的网络容量,享有此权益的还有3G内容提供商、业务提供商。通过引入MVNO,可以繁荣3G市场的业务内容。3G时代移动业务的娱乐化趋势明显,在线视频、无线高速上网等娱乐服务正成为一种趋势,拥有娱乐业资源的企业对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所以,在3G服务时代,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的谈判力量将逐渐增强。

(四)购买者的谈判力量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在通信方面的消费也逐渐增加,通信功能越来越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移动通信市场已由卖方转到买方市场,为了减少支出或降低成本,购买者通常会讨价还价,寻求更好的产品,更多更好的服务,以及更低的价格。总的来说,购买者的谈判力量将越来越强。购买者在选择3G网络时,终端成本将成为影响购买的重要因素。中国移动应将自有定制业务固化在终端上,提高客户转移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利用TD-SCDMA业务的个性化优势及优质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赢得用户的长期支持。另一方面,现在购买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大大加强,对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今后中国移动将面临越来越挑剔、越来越理性的购买者,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越来越成为购买者关注的关键因素。

(五)产业内部的对抗与合作

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发展中占有主导作用。尽管电信重组后形成的获得全业务牌照的三大运营商,在通信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新组建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拥有全国最大的光纤骨干网和成熟的移动通信网,具备迅速为用户提供综合通信服务的能力,但是由于中国移动具有先发优势,目前仍是移动市场不可替代的垄断者。所以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作为竞争者,无法做到与中国移动平起平坐。同时,为配合国家对3G的整体推进部署和安排,支持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工信部于2009年1月9日公告同意中国移动使用1880-1900MHz和2010-2015MHz频段共35MHz频率进行TD-SCDMA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又明确要求所有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以确保不对1880-1900MHz频段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这一措施意味着,现有小灵通将正式让路于TD-SCDMA的发展,完全失去在3G商用阶段的竞争力。

二、小结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移动通信行业已经逐步摆脱了独家垄断和非理性的价格战竞争时期,开始了基于技术开发为核心、优质的服务质量为内容、特色的服务措施为亮点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为了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更多客户,中国移动应紧跟市场动态,认真分析个体环境,制定未来业务和企业发展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4.中国移动战略分析[推荐] 篇四

确定问题与不确定性

获取信息

预测未来

④选择方案做决策

⑤实施决策,评价业绩与学习2.管理会计的指导原则(1)成本--效益原则(2)行为性和技术性考虑(3)不同目的用不同成本 3.成本归集

就是通过会计系统以有组织的方式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4.成本分派

成本分派是一个一般用语,包括:(1)将归集的成本追溯到成本对象。(2)将归集的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5.主要成本

是所有直接生产成本。6.加工成本

是指直接材料成本之外的其他生产成本。加工成本反映了为把直接材料转换成产成品而发生的所有生产成本。7.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处理不确定性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如果.....那么”方法,用来帮助管理人员考察在达不到初始假设的数据,或者隐含假设发生变动时结果会受到何种影响。8.成本库

单个间接成本项目的组合。成本库有宽有窄,宽的如工厂的所有成本,窄的如金属切割机的运作成本。成本库常常与成本分配基础协同组织。9.成本系统

成本系统是根据不同的成本对象分派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的系统。包括分批成本系统和分步成本系统。10.作业管理

作业管理是使用作业成本信息改进顾客满意度和获利能力的一种管理决策制定方法。

11.产量成本法

因为是变动成本法的一种极端形式,故也称为超变动成本法,在这种存货成本计算方法之下,只有直接材料可以计入存货成本,而其他所有成本在发生当期均作为期间费用处理。12.学习曲线

学习曲线是用来衡量由于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每单位人工小时数如何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函数。13.经验曲线

是一个衡量价值链上各职能(如营销、分销等)中的单位成本如何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函数。14.累积平均时间学习模式

在累积平均时间学习模式中,累积产量每增加一倍,每单位累积平均时间都以固定比例递减。

15.边际单位时间学习模式

在边际单位时间学习模式中,累积产量的每增加一倍,生产最后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都以固定比例递减。16.相关信息的特征

(1)过去(历史)成本作为预测基础可能很有用,但过去的成本本身却是决策制定的不相关成本。

(2)可通过检查预期的总未来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异来比较不同方案。

(3)不是所有的预期未来收入和成本都是相关的。各方案间没有差异的预期未来收入和成本是不相关的,因此可从分析中剔除这些不相关项。关键是,它会导致何种差异?

(4)必须给定性因素和非财务的定量因素以合适的权重。17.价值工程

是对价值链各个方面的系统评估,其目的在于在满足顾客质量需要的同时降低成本。

18.生命周期成本制度

生命周期成本制度追溯并归集分配给每一种产品的价值链业务职能成本(从最初的研发到最后为顾客提供服务与支持)。19.价格歧视

是在实际定价中对于相同的产品和服务,对不同的顾客收取不同的价格。20.战略

指一个组织如何将自身能力与市场机会相匹配以达成其目标。换句话说,战略描述了一家公司将如何竞争以及其管理人员要寻求什么样的机会。21.行业分析的五个方面

竞争对手、潜在市场进入者、替代品、顾客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22.价值链

是指一个业务职能序列,其中顾客有用性被加到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中。包括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分销和顾客服务。23.成本动因

是在一定时间内影响成本的变量,如作业或数量的水平等。换句话说,在作业或数量水平变化和总成本水平变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24.产品差异化战略

是指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产业范围内独具特色,这种特色可以给产品带来额外的加价,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溢出价格超过因其独特性所增加的成本,那么,拥有这种差异化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25.成本领先战略

指企业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成为产业中的成本领先者的战略。26.约束理论

约束理论描述在面临瓶颈环节和非瓶颈环节的情况下,使营业利润达到最大化的方法。27.质量成本 是指为预防生产出低质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或由于生产了低质量产品而导致的成本。质量成本分为:(1)预防成本(2)鉴定成本(3)内部差错成本(4)外部差错成本 28.产量贡献

是衡量约束理论的指标,等于销售收入减去已售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29.缓解瓶颈制约的方法

(1)消除瓶颈工序的闲置时间(即机器既没有进行生产准备也不用于实际加工的时间)

(2)只加工那些能增加销售和产量贡献的零件和产品,不加工那些只会留存在完工产品阶段或者或增加库存的零部件或产品。

(3)将那些不必非得在瓶颈环节的机器上生产的零件转移到非瓶颈环节的机器设备上生产,或者交由外部生产机构生产。

(4)减少瓶颈工序的生产调整准备时间和加工时间(例如,简化设计、减少产品的零件数目)

(5)提高瓶颈工序生产的零件的质量。30.倒推成本法

可以作为顺序追溯法的一种替代方法。倒推成本法不记录与生产销售循环相关的某些或所有分录。生产销售环节缺失的会计分录,是利用正常成本法或标准成本法倒推出来的。31.精益会计

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它计算整个价值流而不是单个产品或部门的成本,消除会计处理中的浪费,支持为顾客创造价值。32.材料需求计划

是一种“推动型”系统,在这种系统中,生产商在需求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存货的生产。33.精益生产

适时生产也称为精益生产,是一种由需求拉动的生产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生产线上的每种零部件只有在下一生产步骤需要该部件时才会立即生产。34.管理控制系统

是一种收集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手段,它通过对信息的使用,帮助并协调组织中计划的制定,控制组织的决策,并用于指导管理者及员工的行为。35.边界系统

描述所有员工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特别是非限制性行为。36.SWOT分析法

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二、论述题

1.作业成本法的引入是对传统成本法的革命,为什么?

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具有更广泛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具体说来,作业成本法主要有以下特点:①作业成本法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导致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②传统成本管理的主要是产品;而作业成本法不仅包括产品,而且包括作业。使企业改进作业链,减少作业耗费,提高作业的效益成为可能。③作业成本法是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涉及较多方面的成本,这样提供的成本信息更有利于企业进行定价等相关决策。④所有作业成本均是变动的,这有利于企业分析成本产生的动因,进而降低成本。⑤作业成本法更具有管理意义,因为它相当于是一种实现成本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系统”。2.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差异?(1)间接费用界限的差异。

在传统成本法下,间接费用指制造成本,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间接有关的费用。在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则是完全成本,所有费用只要合理有效,都是对最终企业价值有益的支出,都应计入生产成本。(2)信息准确性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把辅助部门归集的制造费用以一种平均线性方式的分配到各产品,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只能是一种“绝对不准确”的信息。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信息可视为一种相对准确的信息。

(3)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方式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下的管理生产系统是一种由前向后推的生产系统。从而传统的成本质量管理一般都将工作重点放在半成品和完工产品的质量检测上,出现问题,及时修补或剔除。而作业成本法下的生产管理系统一般为适时生产系统,它与传统生产不同,是由后向前拉的一种逆推式的生产系统。作业成本法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人实现自我质量监督,发现废次品,立刻在本生产工序中纠正。(4)分配基准特性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主要采用单一的人工工时等财务变量为分配基准,而忽略了一套良好的非财务变量,因而丧失了一些改善公司管理的有利机会。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基础是多元的,不但强调如人工工时、机械工时、生产批量、产品的零部件数量等财务变量,也强调如工艺变更指令、调整准备次数、运输距离等非财务变量。采用多元分配基准,提高了产品与其实际消耗费用的相关性,使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以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增加“顾客价值”。(5)适用条件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适用于产品结构单

一、制造费用的数额相对较小,且其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有事实上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成本法一般适用于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产品品种繁多、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度不满意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3.战略业绩评价与吸收成本法有何冲突,如何改进?

吸收成本法是一种把全部变动生产成本和全部固定生产成本均作为存货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虽然吸收成本法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也能够计量所有生产存货所需资源的成本,但是吸收成本法却与业绩评价存在冲突。吸收成本法存在的问题是它使管理者能够在一个特定期间内通过提高产量的方法增加营业利润,即使顾客对产品没有额外的需求。例如,公司的管理层可以通过生产更多的期末存货,在更多的产品间分摊固定成本,以提高毛利和利润。这样基于吸收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计算的管理者的奖金就会更高。通常,更高的营业利润对股价有正向影响,这会增加管理者基于股票的报酬。

改进建议:

(1)认真对待预算和存货计划,降低管理层提高存货水平的自由度。(2)在内部会计系统中,收取存货持有费。(3)改变业绩评价的期间。

(4)非财务变量和财务变量一起作为业绩评价的指标。4.经营决策分析中的相关成本分析陷阱有哪些?

在进行相关成本分析时应注意避免两个陷阱。

首先,注意不要有不正确的一般性假设。例如,并不是所有的变动成本都是相关的,在接受特殊订单时,不会产生额外的营销费用,单位变动营销费用就是不相关的。并不是所有的固定成本都是不相关的,在接受特殊订单时,增加产量可能需要增加额外的班次,从而增加固定生产成本,使得增加的固定的生产成本与决策相关。

其次,单位成本数据可能在以下两个方面误导决策制定者:

(1)包含不相关成本时。

(2)不同的产出水平有相同的单位成本时。

避免出现这两个潜在问题,最好是只考虑:(1)总成本和总收入(而不是单位成本和单位收入);(2)相关概念。分析中每一项都应是与其他方案有所不同的预期总未来收入和预期总未来成本。

5.虽然很多决策可以定量化,但管理层并不总是选择最优方案为什么?

选择组织活动的方案,通常根据的是满意化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最优决策往往只是理论上的幻想。因为最优决策要求:决策者了解与组织活动有关的全部信息;决策者能正确辨识全部信息的价值并能据此制定出没有疏漏的行动方案;决策者能够准确预知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显然,这些条件难以具备。因此,在决策活动中,在方案数量有限、执行结果不确定的条件下,人们难以作出最优选择,只能根据已知的条件,加上人们的主观判断,作出相对满意的选择。

其次,代理理论认为,经济资源的所有者是委托人,负责使用以及控制这些资源的经理人员是代理人。由于经理人员不是企业资源的所有者,无法获得企业全部的剩余索取权,因此经理人员就有动机去提高在职消费、自我放松并降低工作强度。正是因为经营者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因此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背离股东的利益,在做决策的时候,管理层就可能会选择对自己最优的方案而不选择对整个企业最优的方案。

6.EQC决策模式有哪些假设?为什么以其作为决策依据时,可能会有目标冲突发生?如何解决?

假设:(1)每一再订货点的订货量相同。

(2)已知需求、订货成本及持有成本。

(3)单位采购成本不受订货批量大小的影响。

(4)不会发生存货短缺。

(5)在确定订货量时,只有当质量对订货及持有成本有影响时,管理者才考虑质量成本和损失成本。

冲突:由于财务会计体系不能反映机会成本,EOQ模型最优订货量就可能与采购部经理认为的最优订货量存在差异。如果在评价管理者业绩时,与存货相关的机会成本不纳入持有成本中,该管理者会倾向于采用比EOQ模型计算的订货量更大的订货量。

解决:为了使EOQ决策模型与管理者业绩评价一致,公司可以把要求的投资收益纳入持有成本的计算中,从而管理者需要承担存货管理的相关责任。7.JIT生产的特点是什么?其理论背景是什么? 适时生产是一种由需求拉动的生产系统,在这一种系统中,生产线上的每种零部件只有在下一生产步骤需要该部件时才会立即生产。该理论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生产企业为提高产品利润,增强公司竞争力,在原材料成本难以降低的情况下,只能从物流过程中寻找利润源,降低由采购、库存、运输等方面所产生的费用。在一条适时生产线上,任何特定工作环节的生产活动都是由下一环节对该环节产出的需求来拉动的。生产中的每个步骤都是由需求引发的,从生产线终点处客户对完工产品的需求开始,一直追溯到生产线起点处对直接材料的需求。就这样,需求拉动订单在生产线上进行生产。适时生产系统的需求拉动这一特点促成生产环节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在低存货水平上平滑产品流。特点:(1)在生产单元中组织生产。

(2)对工人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多种技能并且能够完成一系列操作和任务,这些操作包括少量的修理以及常规的设备维护。(3)积极地消除问题。

(4)减少了生产准备时间——使设备、工具及原材料达到生产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减少。

(5)根据及时发送高质量材料的能力选择供应商。

8.适时生产的优点有哪些?适时采购和供应链分析有何关系?

适时生产系统同时实现三个目标:(1)以及时的方式满足顾客需求。(2)提供高质量的产品。(3)总成本尽可能最低。适时采购和供应链分析:

零售商持有的存货水平会受到顾客的需求模式、与批发商的关系、与生产商的关系及生产商与其供应商的关系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供应链描述了从初始原材料及服务的取得直到商品送达顾客这一过程中,商品、服务和信息的流动,不考虑这些活动是否发生在同一组织内。只有整个供应链上的作业得到适当的计划、协调和控制时,零售商才应该实施存货适时采购。

例如,零售商都将日销售信息告知生产商和供应商,这些销售信息就会降低生产商对产品零售需求的不确定水平,也会降低供应商对生产商的不确定水平。整条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减少了需求的不确定性,并且会导致;(1)零售环节上缺货情况减少(2)没有立即需求的商品生产减少(3)“加急”或“紧急”的制造订单减少(4)供应链上每个公司的存货持有量减少。通过上述实现信息共享并计划和协调整个供应链的活动。供应链上的公司可以通过整合其活动并将信息共享来获利。

9.平衡计分卡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如何?其在中国成功实行的关键是什么? 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及时、准确地评价企业战略目标的执行情况,而平衡计分卡正是顺应了这一需求。平衡计分卡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向企业各个层次的人员传递公司的战略和各自的使命,最终完成组织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平衡计分卡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把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一系列的绩效评价指标,因此研究平衡计分卡是非常有必要的。

成功的关键:

成功地实施平衡计分卡需要来自最高管理者的参与和领导。管理会计师在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和实施,特别是在确定描述业务现状的指标中起着重要作用。这需要管理会计师了解行业的经济环境、公司的顾客、竞争对手和内部业务问题,如人力资源、运营和分销。管理者确信员工理解了计分卡及其流程。最终的平衡计分卡要向所有的员工传达。

10.平衡计分卡的内容及相关指标及实施背景?

内容:平衡计分卡通过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将企业的业绩评价同企业战略发展联系起来,设计出了一套能使企业高管迅速且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体系。用来表达企业进行战略性发展所必须达到的目标,把任务和决策转化为目标和指标。四个方面: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指标:

(1)财务维度指标通常包括利润、收入、现金流量、投资回报率、经济增加值、增加的市场份额等。

(2)顾客维度指标通常包括按时交货率、新产品销售占全部销售的百分比、重要客户的购买份额、顾客满意度指数、顾客忠诚度、新客户增加比例、客户利润贡献度等。

(3)内部业务流程维度指标通常包括生产布局与竞争情况、生产周期、单位成本、产出比率、缺陷率、存货比率、新产品投入计划与实际投入情况、设计效率、原材料整理时间或批量生产准备时间、订单发送准确率、货款回收与管理、售后保证等。

(4)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通常包括新产品开发周期、员工满意度、平均培训时间、再培训投资和关键员工流失率等。

实施背景:平衡计分卡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模式,认为传统的财务指标属于滞后性指标,对于指导和评价企业如何通过投资与企业、供应商等来创造未来的价值是不够的。因而需要在传统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用于评估企业未来投资价值好坏的具有前瞻性的先行指标。为了解决有效的业绩评价问题和成功实施战略的问题,平衡计分卡应运而生。由哈佛大学卡普兰和诺顿倡导和提出。

11、倒推成本法中的特殊问题

倒推成本法并没有严格遵循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没有确认在产品成本。但是,倒推成本法的支持者往往引用重要性原则为之争辩:即使存货水平很高,如果各期存货水平没有重大变化,那么营业收入和存货水平的数值在倒推成本法下和在传统成本法下并无重大差别。但是如果倒推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反映的财务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应通过编制调整分录,使倒推成本法的数值符合外部报表的要求。

对倒推成本法的批评集中在它缺乏审计追溯的能力----追溯会计系统确认生产流程每一步中资源使用情况的能力。如果没有大量的材料存货和在产品存货,管理者就必须通过实地观察。计算机监控和非财务手段来跟踪作业流程。

12、评价管理控制系统一个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必须与组织战略及组织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以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为例,它的两个战略是:a.提供新产品或服务以增加主要顾客领域的市场占有额(目标顾客是愿意为更快捷的服务、更好的设施和商品丰富的便利店支付高价的顾客)。b.降低成本,以价格敏感的顾客为目标。假设埃克森美孚公司决定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不管这个决定是否明智。管理控制系统必须加强这一目标,埃克森美孚应该将管理人员的奖励与实现目标指标联系起来。

13、激励的两个组成成分?

激励是达到设定目标的愿望(目标的一致性)与对目标追求(努力)的结合。

目标一致体现在个人或团体都朝着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向努力时。也就是说,当管理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采取行动,同时又能够有效的推动最高管理当局目标的实施。

5.中国电信战略分析总论 篇五

提要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法,对中国跨国民营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企业文化整合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并对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整合不同企业文化的方式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本土化;组织文化;领导风格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经济全球化为全球企业提供了一个新舞台,在这个无国界的扁平舞台上有着种种机遇和挑战。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到不同民族文化、组织战略、目标的企业竞争中去。本文通过对这些或成功或失败案例的比较分析,从中学习跨国公司整合企业文化的经验,为中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到世界舞台提供参考。

一、跨文化管理理论研究

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形态与模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以海尔为代表,直接在海外设厂生产自己的产品,以产品和品牌为向导切入国际化;第二种以联想、tcl为代表,通过并购等资本运营手段进入国际化,运用资本收购杠杆收购一些国外没落品牌和强势品牌在某个业务单元里面的亏损企业;第三种以长虹、格兰仕、美的为代表,以代加工贴牌方式或借助海外的营销网络将产品卖到国际市场;第四种以华为、中集为代表,直接在海外建立营销体系,用本土人才到海外去扩展生存空间,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土狼向狮子的进攻。尽管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形态多种多样,但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企业文化整合问题。究竟应该怎样整合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不同的企业文化呢?正如索尼公司联合创始人盛田昭夫的名言全球思维,本土行动所表达的,跨国公司在整合组织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深入思考全球化与本土化这个重要问题。

首先,根据所提供产品对全球化、本土化响应(差异化)这两个维度的关注的不同,christopher a.bartlett and sumantra ghoshal将企业战略分为四类,如下图所示:

根据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性质不同,企业会采取不同的国际化模式:若企业生产的产品对一体化的要求高,对差异化的要求低,在这种情况下经常发生兼并和收购,如下文中提到的tcl的国际化路径就与其产品的特性不无关系,同时也造成了tcl对本土响应不够重视的原因。不同产品的特性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整合问题,我们应区别对待,对不同的企业战略用不同的手段对企业文化加以整合。

其次,汤皮诺使用两个连续体:一种能辨别平等主义与等级主义;另一种检查员工导向和任务导向,对组织文化做了区分。他将组织文化分为四个类型:自我实现文化导向的孵化器型、计划导向文化的导弹型、权力导向文化的家庭型、角色导向文化的埃菲尔铁塔型。依照汤皮诺的界定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都属于家庭型组织文化,在这种组织文化之下,领导人的领导风格会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特征,对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整合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以强势企业文化影响民族文化华为的文化整合战略

华为从1997年开始实施国际化,作为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华为是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发展得最快、走得最远的国内企业之一。国际化后的华为不再强调自己是个民族企业,甚至很少再提华为是一家中国公司,它在逐渐淡化原先有强烈民族情结的企业文化,而代之以商业气息更浓的国际化的企业文化。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曾经说:华为文化是我们认同的基础。一个不认同华为文化的员工,是很难在华为工作的,处处评价都受挫。正是由于其领导者有着鲜明的领导风格,他个人强势的性格对华为文化的塑造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华为有着强势的企业文化,如其著名的狼性文化、孝道文化等等。他在发展过程中将这种企业文化制度化,并将其价值准则移植到其海外子公司。在华为拉美地区子公司,华为用自身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企业文化影响其拉美员工,使他们改变原有的时间观念以及工作态度。

当然,根据霍夫施泰德的观点:民族文化价值观对组织绩效有重要影响,不易为组织所改变。而华为的企业文化却对民族价值观产生了影响,足以看出其企业文化的强势。这对中国很多跨国企业来说是值得学习的,在并购海外子公司以后,中**公司往往由于其企业文化不够强势难以对子公司产生影响,导致海外子公司无法认同组织价值观,难以形成稳定的企业文化,形成两者企业文化上的冲突,最终导致并购的失败。

同时,任正非也曾指出:华为要走出国门,就必须适应全球化的文化,不能仅仅局限于华为文化。在华为的国际化过程中,华为也在不断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包括风俗习惯。在尊重子公司风俗文化的基础上,华为移植母公司的价值准则,用强势的母公司企业文化成功整合了不同地区子公司的企业文化,在多个地方设立了子公司。实现了由一家中国企业向跨国企业转变的华丽转身,为企业带来了长足的发展。

三、从以蛇吞象到壮士断腕tcl的遗憾

6.论中国分析化学的发展战略 篇六

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分析化学是化学表征与测量的科学,进入二十一世纪,分析化学已渗透到等诸多领域,分析化学的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分析化学在推进人们弄清环境和生命有关的化学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化学的发展,分析化学正在成为一门分析重要学科。目前由于生产和科技的发展,要求分析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从常量到微量及微粒分析;从组成到形态分析;从总体到微区分析;从整体到表面及逐层分析;从宏观组分到微观结构分析;从静态到快速反应跟踪分析;从破坏试样到无损分析;从离线到在线分析等等。分析化学吸收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包括化学、物理、电子学、生物学等),利用物质一切可以利用的性质,建立表征测量的新技术,不断开拓新领域,正在走向一个更新的境界。所以,中国必须跟紧时代的步伐,制定自己的分析化学发展战略,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好地发展分析化学,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提高国家科学技术水平。

仪器分析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各种仪器的计算机化,智能化。工业发展和科学研究越来越需要分析自动化,由于所研究的化学体系越来越复杂,对结果的解释常常不是少数简单的测量就能解决,而需要从大量原始信息中得出答案,人工处理难以解决问题,所以分析仪器的计算机化和智能化的提高也成了分析化学必须重视的方面,在各种计算机技术(纳米碳管计算机,光子计算机,DNA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以及其他科学的不断发展,分析仪器与计算机紧密结合的同时,不断强化软件功能,实现联网运作,创建虚拟仪器和共享全球资源的虚拟实验室可以成为我国分析化学发展战略的重要一部分。

加强基础分析化学研究,致力于开发应用。加强基础分析化学,致力于改善人口与健康,防灾、防病、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工农与活力以及环境保护和监测等重点领域的应用研究。提高灵敏度。不断引入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提高分析化学的灵敏度,推动分析化学朝着更高水平迈进。

7.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品牌战略分析 篇七

关键词:中国移动,品牌战略,市场细分,品牌方案

1. 品牌战略的基本含义

所谓品牌战略就是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围绕产品的品牌所制定的一系列长期、带有根本性的总体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它是针对于企业全局行动方向的决定, 不能只着眼于当前, 必须针对长远;战略的目标、方向、重点都不可朝令夕改, 只求急功近利而缺乏长远打算、整体规划, 则势必造成恶果。同时, 品牌战略又是企业形象战略的创造过程。成功的品牌战略能给企业带来无形的财富, 宝贵的品牌资源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当然, 品牌战略的背后需要企业强大的技术支持、产品质量支持和服务支持。所以, 品牌战略是上述系统工程的体现, 是企业管理、服务, 质量、技术等因素为基础的精神文化复合体。只有扎根市场, 学习新的思想理念, 才能使企业走上一条脚踏实地的发展之路。如若产品和产品创新跟不上步伐, 价格定位不配套, 分销网络及网络形象不佳, 促销缺乏力度或缺乏针对性, 人才素质低下, 企业形象不良, 则品牌战略也无实施基础, 当然也就谈不上品牌战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了。

2. 中国移动目前的品牌战略

中国移动是发展品牌战略最多的运营商, 但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 中国移动遇到了很多由多品牌战略带来的问题和困惑。中国移动目前主要有三大品牌:两大话音业务品牌 (全球通和神州行) 和一大数据业务品牌 (移动梦网) ;其中移动梦网下面有四大品牌:动感地带、商务干线、数码乐园和随e行。

中国移动的品牌战略, 包括了品牌的定位、设计、管理、包装、推广等等环节, 当“全球通”的资费超出低端客户的心理上限时, “神州行”应运而生;当眼花缭乱的移动新业务层出不穷时, “动感地带”又精彩的亮相。虽然中国移动不生产具体的有形产品, 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是企业经营的共同要求, 中国移动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对强势品牌进行整合。开发出面向中低端客户的“神州行”, 让这些客户从“全球通”的品牌中自然剥离, 主动维护了“全球通”的高端定位, 突出了“专家品质, 值得信赖”的卓越气质, 使产品的溢价能力并没有随价格的变动而降低, 这在近乎同质竞争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十分难得。中国移动的品牌战略, 得到了市场的丰厚回报, 短短两三年时间, 就以超过一亿的客户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企业实力迅速增强, 无论是客户份额还是盈利能力, 都远远领先于对手, 一举奠定了国内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主导地位, 其中“神州行”客户数以千万计。

3. 中国移动多品牌战略所存在问题

3.1 增加类品牌, 混淆消费者认知

中国移动为了突出在数据业务方面的实力, 打造了移动梦网品牌, 使消费者认为移动梦网和全球通、神州行一样只要购买一张卡就可办理相应业务。同时也弄不清楚动感地带、商务干线和移动梦网是什么关系, 这便混淆了消费者的认知, 让消费者无所适从。中国移动在对所有品牌进行梳理时, 应该果断砍除易混淆消费者认知的类品牌, 或在宣传时淡化, 突出针对具体客户的品牌, 指导消费者非常清晰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

3.2 市场细分的标准不一致, 导致品牌之间产生摩擦

全球通定位于高端客户, 神州行定位于低端客户;数据业务的四大品牌是按照目标市场的特征来定位的, 动感地带定位于15到25岁的年轻人, 以大学生和刚工作的白领为主, 随e行和数码乐园定位于集团客户, 随e行和商务干线定位于商务人士;可看出中国移动对市场细分的标准不够统一, 这样会导致各个品牌目标客户大量重合, 从而引起品牌之间的摩擦, 使客户在选择品牌时无所适从。

3.3 多品牌的促销手段与市场细分标准相悖, 导致促销效果不理想

中国移动在对全球通和神州行两大品牌进行促销时, 一直采取用价格歧视政策, 各种价格优惠促销措施和活动都是针对全球通;由于神州行的客户本身对价格就非常敏感, 而全球通用户对价格不太敏感, 所以采取这种价格歧视政策, 全球通用户不会增加使用量, 神州行用户会在竞争对手采取优惠措施的时候离开。多品牌策略要优化品牌结构, 同时也应该有相适应的各种推广政策, 这些推广政策必须和各品牌针对的目标市场的特征相吻合, 也就是找准“卖点”, 这样各品牌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3.4 品牌组合出现市场空缺

中国移动推出的商务干线、数码乐园和随e行和全球通是很好的组合, 因为高端客户主要包括商务人士和集团客户, 他们对无线上网都有非常大的需求, 这样的组合不仅可以提高客户的离网成本, 而且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动感地带的推出可以在把神州行客户进行有效细分的基础上抓住时尚青年, 但是在神州行用户中还有几类客户需要注意, 比如实用人士、普通大众和保守人士, 这三类人群没有相应的品牌, 将会给竞争对手造成进攻的机会。中国移动对高端客户的品牌组合较为完善, 但对中低端客户的细分不够, 仅仅抓住中低端客户中的时尚青年是不够的。

4. 中国移动的多品牌战略思路及具体方案建议

中国移动发展多品牌战略的思路是:由业务品牌导向转变为客户品牌导向。对中国移动发展多品牌战略的建议:深入细分客户、重新定位品牌、融合业务品牌、完善客户品牌。“深入细分客户”是指中国移动对消费者进行全面的调查, 寻找细分市场的标准, 可以把市场分为:时尚人士、实用人士、都市贵族、保守人士和普通大众等, 这是实施有效多品牌战略的第一步。“重新定位品牌”是指对原有品牌特别是原来的业务品牌, 按照新的细分市场进行重新定位。“融合业务品牌”是指由于消费者对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需求是不可分割的, 应该按照品牌的新的定位对两大业务进行融合、组合和打包, 提供给消费者。“完善客户品牌”是指对划分的新的细分市场, 进行业务打包后, 为其提供极具针对性的客户品牌。具体战略方案如下:

4.1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提高移动通信的网络通话质量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是树立品牌的第一步, 这是因为品牌的核心在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服务。为了提高服务质量, 必须保证拥有可靠的技术、广泛的覆盖网络。企业盈利和发展情况取决于客户的价值水平、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如何吸引、占有、锁定客户?如何赢得并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这就需要了解并研究客户的需求, 进而提供超值的服务。对于中国移动来说, 首要的任务便是进一步提高网络的通话质量, 扩大网络覆盖面, 全力打造移动精品网络, 使移动用户用得放心、用得省心。只有在质量上取胜, 才能从根本上占领市场, 为塑造自己的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实施产品形象工程, 夯实中国移动通信品牌生命基石。

产品是企业与客户之间最直接接触的界面, 是企业生存最基本的依据, 也是企业策略上追求精辟与变化之所在。进入市场经济, 在竞争的环境下, 产品已经不再是单个物化的独立个体, 它是经历销售渠道, 体现使用价值, 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其使用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一个完整、独立的产品形象。产品形象是一个动态的流动体, 包括固化的物质、销售的渠道和售后的反馈。对于移动通信服务商, 出售SIM卡只是为了生产创造条件, 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的同一, 使网络服务成为产品, 塑造产品形象和创造产品收益时刻同步, 密不可分, 致使产品形象无法事前控制。所以, 在与客户接触的最直接界面上, 要发挥产品形象的最好效果。

4.3 实行品牌细分, 力图在品牌之间创造强大的防火墙, 以避免自相残杀

服务市场必须多样化, 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也就是品牌战略必须切实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进行合理的市场细分, 不断激发消费者的特殊需求;从而对最终消费者进行积极的控制, 通过针对这些细分的利益群体推出多品种与多结构的产品, 有效地堵死市场中出现的竞争空挡, 使后来者无机可乘, 从而控制竞争对手的发展。在进行品牌细分时不要过多地被利益的因素所左右, 高端用户的利益固然应该放在首位, 但也要充分考虑那些中小型商业客户和有创利前景的年轻客户群。

4.4 提高知名度, 扩大影响

通过公关、广告等活动, 扩大中国移动通信品牌的影响力, 提高其知名度与美誉度, 优秀的创意与广告是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最主要手段, 几乎所有的名牌都重视广告宣传。广告的主要目的是与客户沟通, 推广产品, 扩大影响。

4.5 积极创新, 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社会需求, 通过资本运作, 加快品牌开发速度

品牌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顾客与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关系, 这一关系需要花时间来建立。保持品牌的长久和活力也需要不断创新, 因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对移动行业尤其重要。品牌发展的初期需要创立品牌, 而等品牌战略成熟到一定阶段, 经营品牌就需要一定的商业手段。资本运作的形式是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式, 嫁接现成的品牌。

4.6 抛弃任何以价格为中心的想法, 绝不打价格战。

如果单纯运用价格战与对手竞争, 极有可能造成几败俱伤的局面, 结果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的下降, 提高了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 大家都毫无利润可言。而且由于频繁运用价格战, 还会造成市场顺序的混乱,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如果中国移动只集中于降价策略, 将会面临从行业中退出的危险。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市场变幻莫测, 价格太高不能留住客户, 价格太低, 又毫无利润可言, 为避免中国移动陷入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 价格的合理性将显得格外重要。

4.7 实施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中国移动通信品牌的生命力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形成的区别于其它企业的“个性特征”, 是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行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的生命力源泉, 它与企业同生、同伴、共同发展。任何企业在成立之初, 都应该旗帜鲜明地提出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 如企业目标、企业价值观、行为规范等, 以同一的企业理念来统一员工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 指引企业的方向。企业理念对企业文化进行着不间断的凝练和综合。我认为,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应该确定相关的企业理念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 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移动通信“个性”的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余明阳.品牌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2, 443.

[2]陈放.品牌学[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2, 443.

[3]肖善, 蔡挺.WTO与中国电信产业的改革与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 2001, (4) :19.

[4]赵艳.移动运营企业分析[J].通信世界, 2003, (5) :15.

[5]杨欢进.名牌战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6]阴志华.中国电信全力打造大客户服务品牌[J].通信世界.2003, (5) :13.

8.中国城乡一体化战略影响因素分析 篇八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经济发展 城镇

党的十八大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城乡一体化概念及研究内容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

城乡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是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我们一直关注度较高的民生问题。城乡在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调整城乡差距的发展,实现一体化战略是一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人民的共同努力。

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内容主要着重在于城乡总体发展,城市的工业发展,以先进的技术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工业和农业,以及城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领域,以工业促进农业,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的战略。加強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写作,使得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从而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得城乡共同发展,经济共同增长。

二、城乡发展的现状分析

城乡发展的现状,最明显的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城乡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的各个方面的差距,以及对于居民收入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国城乡发展所产生的差距,是历史长期以来发展所影响的,经济区域发展较为先进的地方,经济与文化等的各个方面都较为先进。城市发展较为迅速,居民整体素质以及城市的经济增长都较为迅速,家庭教育也要优于农村。而对于农村来说,农村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居民整体收入水平要低于城市人口。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题地位,同时强调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现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充分激发农业生产潜能,并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

城乡发展存在着差距,无论是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其他方面,都是城乡发展存在差距的明显表现。我国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兼顾城乡发展,使得城乡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均衡发展,使得城乡共同进步。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长期影响着我国城乡的共同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提高农村整体的增长,更需要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长期的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村,需要适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相应的二、三产业,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总体增长。

三、影响城乡一体化因素分析

城乡一体化战略是我国一直关注的问题,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是哪些因素不利于一体化的进程。

(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不利于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结构体制。城乡二元结构,呈现出了城乡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城乡发展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模式。城市发展较为迅速,而对于农村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较为缓慢,与城市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最后,表现为城乡差距拉大,城乡发展不协调,尤为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结构,是长期的历史发展以及现实原因造成的,都是影响城乡一体化的因素。城乡二元结构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城乡一体化实现的是城市与农村协调同步发展,但是在长期发展以来,城乡一体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更多的实践与政策来协调城乡发展。

(二)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城市的经济发展,较多的是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而相对于农村来说,农村的经济发展则注重第一产业的发展,长期的农业经济使得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农村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协调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化的发展,以城市的发展进步带动农村的发展进步。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是带动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和农村发展所存在的差异性的表现。

(三)城市与农村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城市的产业结构较为多样化,以工业和第三产业等的发展为依托,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进步。而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则长期是以第一产业的农业发展为主,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的经济发展长期致力于农业的发展,而对于农业技术的投入力度还应增强,不断提高农业技术进步,发展现代化农业,不断创新农业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

完善城乡一体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政策上投入较大的方面,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统筹城乡发展,发展城乡一体化,同样也是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力举措。三农问题,是我国一直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顺应城乡发展的时代特征,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最终促进我国城乡发展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永岳.我国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思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

[2]杨荣南.城乡一体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城市研究,1997.

[3]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

[4]陆学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结构分析与实现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06).

[5]潘永江.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1,(01).

上一篇:2024年秋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下一篇:计算机网络专业简历的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