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精选7篇)
1.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篇一
井周声波成像测井仪原理与应用
在测井过程中,油井的套管受压力、温度、化学作用及地应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破损、腐蚀、变形,这就给油田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直观、全面的`超声成像测井技术对油气勘探与开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井周声波成像测井原理、测井仪概况及其应用.
作 者:范斐 庞巨丰 徐佳 董兰屏 王迎辉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刊 名:计量与测试技术英文刊名:METROLOGY & MEASUREMENT TECHNIQUE年,卷(期):200936(8)分类号:关键词:井周声波成像 测井 地质构造 井眼分析
2.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篇二
我院于2005年引进美国柯达CR-120影像处理工作站、5800干式激光相机及配套IP板。它具有图像清晰, 而且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 能满足各种不同条件下临床工作需要。并且能保证影像资料长期存储和高效率检索。
1计算机X摄影系统 (CR) 工作原理
CR系统由x线机、影像板 (image plate, IP) 、影像阅读器, 监视器和存储装置组成。CR的关键元件使影像板, IP板由基板、荧光材料、保护组成, 荧光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氟卤化钡晶体是含有微量二价铕离子晶体组成, IP经X线曝光 (第一次激发) 后, 记录了患者某一部位的信号, 形成了潜影, 此潜影是模拟影像。将IP送入影像阅读处理器, 经激光扫描 (第二次激发) 读出影像, 至此, 已将模拟影像转化成了数字影像。数字影像可以输出给激光打印机或其他终端进行显示或存储。第二次激发过的IP用强光照射, 使IP上的潜影消失供下次使用。CR的工作原理实际上是IP经两次激发后抹消潜影再使用的过程。
2 CR成像技术优于传统X线成像技术有如下几点
2.1 诊断骨病结果更加准确 由于CR应用的是计算机数字技术, 使X线检查图像具有清晰度高, 对比度好和层次分明等优点, 对比度分辨率高。对低对比的物体具有良好的检测能力, 可发现一些传统摄影无法分辨的物体。
2.2 辐射计量小 CR比传统摄影能减少约30%~70%的辐射线量, 从而大大减少了X线对患者身体的损伤, 尤其对儿童更加有利。
2.3 成像质量高 由于图像可进行后处理, 可根据诊断的需要, 调整图像的质量, 从而拓宽了诊断范围。同时可避免像传统摄影中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图像质量差的现象。
2.4 同时为了满足诊断、阅片的需要, 处理后的X线图像可通过激光打印机记录在胶片上, 打印的胶片由患者自己保存, 省去了以前借片还片的烦琐程序, 方便了患者求医就诊, 更好地协助临床医生诊治。
2.5 CR用IP板替代了传统X线成像系统中的胶片, 而其X线部分完全利用原有设备, 因此医院采用CR系统后不需要对原有X线系统作任何改动。在曝光后, 操作人员要将成像板送入阅读器进行扫描, 从而生成数字化影像, 随后将图像提供给医务人员处理。而传统X线成像方式是以胶片作为介质进行图像采集、显示、传递和大量储存于一体, 因而限制了某一功能的改进。
2.6 由于CR系统经济、影像质量佳、曝光宽容度高, 而且使用的是现有X线系统, 可把数字成像输送到普通放射科, 因此近年来CR系统一直被认为是普通放射成像检查中数字影像捕获的“主力”。CR系统强大的后处理功能EVP软件, 其图像处理算法的最大限度对图像质量进行最优化。对比和边缘增强以及大范围的去噪声效果则尽可能的减少伪影的影响, 但又保留影像细节, 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率、对比度、病变显示清楚, 提高了影像诊断正确率。CR图像工作站系统具有可行窗宽、窗位的调节, 图像可进行归档保存, 随时调阅, 图像可测量、移动、图像转换, 多幅组合照片及局部放大等优点。图像资料可进行光盘储存, 节约空间, 避免了胶片的大量存储, 使放射科实现无片化, 并建立全新的放射科运作及管理模式。而传统X线成像的动态范围远较数字化成像狭窄, 所得的图像不能进行成像后处理, 如图像质量由于多种原因达不到诊断要求, 因不能进行改善图像质量的处理, 而只能重复检查, 从而增加患者受到的辐射量。
2.7 实现远程会诊 CR的图像是数字图像, 可网上传输, 能进行远程会诊。只是在间质性病变和肺泡性病变显示不如传统x线片。
3 CR的临床应用
CR的图像质量与所含的影像信息量可与传统的X线成像相媲美。图像处理系统可调节对比, 故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摄照条件的宽容范围较大;图像信息可由磁盘或光盘储存, 并进行传输, 这些都是CR的优点。CR对骨结构、关结软骨及软组织的显示优于传统的X线成像, 还可行矿物盐含量的定量分析。CR易于显示纵隔结构如血管和气管。对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传统的X线成像, 此外, CR在观察肠管积气、气腹和结石等含钙病变优于传统X线图像。
3.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篇三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成像技术 自相关技术 MTI滤波器
中图分类号:TB5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254-01
1 工作原理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获得的回声信息来源和频谱多普勒一致,血流的分布和方向呈二维显示,不同的速度以不同的颜色加以别。双功多普勒超声系统,即是B型超声图像显示血管的位置。多普勒测量血流,这种B型和多普勒系统的结合能更精确地定位任一特定的血管。为了提高成像速度,必须在几十毫秒内处理相关数据,所以自相关技术比傅里叶变换更具有优势。
1.1 自相关技术
自相关技术可以在毫秒级时间内测出需要的多普勒頻移数据,并计算出所需要的各项数据。但是该技术也有一些缺陷,比如不能得出该取样点的瞬时流场分布,也不能得出速度的最值。
由于超声诊断目前都用兆赫(MHz)以上的超声频率,因为高频信号的处理比较困难,所以通过一个正交检测器把回声信号转换成低频范围。
经过正交检测器和相位差检测的回声信号,最后通过自相关检测处理,才能得到血流信号的显示。
1.2 MTI滤波器
MTI滤波器即Motion target indication filter,目的是过滤掉因为血流流动产生的噪声,例如:血管壁、瓣膜等产生的低频运动,这些信号通常较大,可干扰血流运动的信号,因而需要在自相关检测器和正交检测器之间插入一个MTI滤波器用以过滤掉多余信号干扰。因为MTI滤波器的多频率响应特性,可以用来检测静脉血流、心脏和大血管流。频率响应高的MTI滤波器可以调节静脉血流;频率响应低的MTI滤波器可以调节心脏和大血管。
1.3 彩色增强器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是以彩色显示血流信号,伪彩色编码由红蓝绿三种基本颜色组成。目前均设定红色表示朝向探头的血流,蓝色表示背离探头的血流。血流速度与彩色辉度有关,速度高,彩色亮度强,速度低,彩色亮度弱,例如朝向探头的血流速度低时,信号为暗红色,背离探头的血流速度低时,信号为暗蓝色,如血流速度很低,彩色信号的亮度很弱即颜色很暗,从荧光屏上分辨困难。因此,需要增加一个彩色增强器用以改善低速血流的彩色信号亮度。为了准确快速的表达血流速度,有时用三种颜色表示血流速度的快慢,用从暗红到明亮的红色信号表示朝向探头的血流,如血流速度更快,就从红色变为黄色,黄色再变绿色,三种颜色并存表示不同的流速。以青色、绿色来表示背离探头的血流的更快流速。超声仪器上把彩色图(Color map)设置为两种:一种用于非心血管系的血流检测,只有红、黄及蓝、青两种彩色;另一种用于心血管系的血流检测在每个方向上有两至三种彩色。
2 仪器检验
(1)彩色图(Color Map)的设定心、腹两用的超声仪,彩色图都有两种设定,以双色显示血流速度快、慢的用于腹部、外围血管的检测,用彩色的亮度表示血流速度的快、慢,如朝向探头的血流为暗红→鲜亮红色→黄色。以三色显示血流速度快、慢的用于心血管,除红、黄及蓝、青色外,以绿色表示最快的探头朝向的血流速度,以绿色表示最快的探头背向的血流速度,可减少混叠(Aliasing)现象的出现。
(2)彩色信号的增益调节增大增益调节,可使彩色的亮度增大,便于观察,但增益增大后,噪音信号也被放大,干扰对彩色血流信号的观察。对低速低流量的血流检测,增益应适当增大,以便这些血流能清晰地显示,但同时应注意避免因增益过大而出现噪音信号,影响对血流的观察,甚至造成假象。
(3)取样框大小的调节电子相控阵探头的扇形扫查角度,在有些超声仪是可变的,例如30°、45°(50°)、60°、90°(80°)。当使用超声仪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这一功能时,有一取样框用以观察感兴趣区的血流,取样框的大小也可调节。扇扫角度或取样框大小(主要调节取样框的角度)的调节,主要与图像的帧速有关。帧速即帧频的快慢,在心血管检测时非常重要,帧速太慢,时间分辨力下降,直接影响彩色血流成像的清晰度。有关帧速的公式如下:
nTNF=1
上式中N为组成一帧图像的扫描线数,T为发射脉冲的间隔时间(T=1/PRF);n为在同一方向上发射超声脉冲多普勒的数量,F为帧速。因此,如想提高帧速,可通过降低T即提高脉冲重复频率PRF来达到,但PRF提高后,能检测的最大深度变小。降低n和N,即减少单位时间内发射脉冲多普勒的数量和减少每帧图像的扫描线数,后者即为缩小扇扫的角度或取样框的角度。
(4)探头频率的选择在脉冲重复频率的设定中提及脉冲重复频率与检测最大深度和最大检测速度的关系公式:
PRF=C/2R
合并上述两式:
Fd=C/4R
多普勒频移的经典公式为:
Fd一2fVCosθ/C
将Fd=C/4R代人多普勒频移公式得下式:
RV=C2/8f0
从上式可知:发射超声频率f与能检测的最大深度(R)及最大速度(V)成反比,即超声频率越高,能检测的最大深度及速度都降低。因此,检测深部的血管需用较低的超声频率,例如:2.0~3.5 MHz,检测高速血流也需用较低的超声频率,成人心血管常用2.0~3.5 MHz的探头,表浅部位或探头距病变部位距离近,例如甲状腺、乳腺及经直肠检测前列腺、经阴道检测子宫及附件时,可用高至6.0~7.0 MHz的超声频率,对低速血流在能达到被检测血流的深度的前提下,也应使用尽可能高的超声频率。
参考文献
[1]王新房.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发展前景[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0(1):41-42.
[2]杜娟,廖婷婷,陆华.热断层成像技术(TTM)的应用综述[C]//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8.
4.配方施肥技术与原理教学教案 篇四
教学重点:
1、掌握配方施肥的概念。
2、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及依据。
3、配方施肥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难点:
1、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
2、配方施肥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内容: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配方施肥的含义
配方施肥是指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条件下,产前提出各种营养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技术流程:测量———配方———施肥
实质:根据植物需肥特点和土壤肥力情况,作出合理的营养补充,以足量的投入获得最大收益——调配土壤养分平衡
三、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
1、养分归还学说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营养,为了维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取走”的矿质养分以肥料的形式归还土壤,使土壤养分保持平衡。
2、最小养分律
土壤中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时,其他养分再多,植物也不能获得高产。
3、报酬递减律
在土壤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施肥量与植物产量呈正比,但随着施肥量的提高作物的增产幅度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递减,因而,并不是施肥量越大,产量和效益越高。
4、因子综合作用律
作物生长发育取决于全部生活因素的适当配合和综合作用。如果其中一个因素供应不足,过量或其他因素不协调,就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如土壤、气象、水文及农业技术条件等因素。
四、配方施肥需要考虑的因素
1、植物营养特性
①植物营养临界期
②植物营养最大效用期
***真叶
2、肥料利用率
3、其他因素: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农业技术条件
五、课后总结
六、作业
1、简述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
2、试述配方施肥需要考虑的因素。
5.投影仪成像原理 篇五
4、然后再通过棱镜将这3色图像合成为一个图像,最后通过镜头投影到屏幕上。
日常维护
1、机械方面。严防强烈的冲撞、挤压和震动。
因为强震能造成液晶片的位移,影响放映时三片LCD的`会聚,出现RGB颜色不重合的现象,而光学系统中的透镜,反射镜也会产生变形或损坏,影响图像投影效果,而变焦镜头在冲击下会使轨道损坏,造成镜头卡死,甚至镜头破裂无法使用。
6.光电子技术与科学专业介绍 篇六
目录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介绍
研究领域
详细介绍
前景
展开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介绍
研究领域
详细介绍
前景
展开
编辑本段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介绍
专业概述
光电子技术科学 :属于理学大类,电子信息科学类。
光电子技术科学是光电信息产业的支柱与基础,涉及光电子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前沿学科理论,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学科,其技术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光通信、光存储、光显示、光处理等高新技术光电信息产业。而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正是由光学、激光、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学科互相渗透而组成的。
培养目标及要求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培养在光电子技术科学领域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光电子技术科学人才,使学生具有在光学、光电子学、激光科学、光通信技术、光波导与光电集成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开展创新性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从事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应具备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计算机语言及应用基础,四大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红外物理、红外探测器、红外电子学、红外系统原理与设计、红外安防技术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利用现代的光学、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红外系统乃至其它光电子系统仪器整机的设计、应用的基本能力。
通过学习,将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坚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3.具备较强的近代物理实验、光电子技术和红外技术实验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初步的专业实践经验,具备科技创新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相近专业
科技防卫(071204W)、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1)、微电子学(071202)、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3*)信息安全(071205W)、信息科学技术(071206W)、光电子技术科学(071207W)。
课程设置
光电子技术、光电子器件及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与技术、高等光学、应用光学、光电子学、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电子电路与技术、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半导体物理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大学物理,电路分析,C语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电子设计自动化,工程制图。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工技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光电子专业实验)、程序设计上机、微机上机、工程训练、认识实习、专业调研、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毕业去向
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到信息产业部门、中科院及有关研究所、电信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公司,主要从事光学、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科学、光电信息工程与技术、光通信工程与技术、光电信号检测处理与控制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
开设院校
南开大学、燕山大学,天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池州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东华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新增此专业的院校有:深圳大学、湖南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编辑本段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是信息光学与光电子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基础学科,包括:现代光学与光电子学、光通信、光信息处理、声光信息处理与光通信技术和激光技术等。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即光信息存储与处理、光通信技术与器件、以及激光超短脉冲与变频技术,均处于国内先进或领先的水平;代表性成果有新型超高密度体全息存储、声电光器件、可调谐激光器。目前承担了1项“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部委项目和5项北京市科委教委项目,研究经费充足,同时与国际学术界有较为广泛的学术交流。本学科所依托的光学学科于1986年获得国务院授权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光学工程学科于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部可同时招收理学(光学)和工学(光学工程)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在211工程“九五”期间的重点学科建设中,作为“激光应用技术”重点学科的一部分,学科的学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实验室建设成效显著,并且于2001年与激光工程研究院整合,进入了“光学”国家重点学科行列。
编辑本段
详细介绍
在光盘技术的促进下,近年来可见光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和发光二级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蓝绿光可见光半导体激光二级管(LD)和蓝绿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黄橙红光可见光激光二极管和高亮度黄橙红绿光发光二极管都已商品化。今后的发展需要继续解决提高亮度,降低价格,提高使用寿命等问题。
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和发光二极管的发射波长为0.8~1.0μm。近红外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主要用于光纤通信和作为固体激光器的泵浦源(替代闪光灯泵浦源)。在1.3μm和1.55μm近红外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商品化之后,其发展势头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出现了停止发展的迹象。随着短距离局域网和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的迅猛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发展。目前研究开发主要集中在单频工作、模式稳定以及提高输出功率等方面。近红外发光二极管主要有超发光二
极管和谐振腔发光二极管。超发光二极管是光纤陀螺仪的最佳自选光源,与一般的发光二极管相比,可提供较高的输出功率和相对窄的发射谱。目前,在50mA工作电流下,单管超辐射输出功率的研究水平最高达到50MW,最窄谱宽为15nm。谐振腔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有前途的发光二极管,其实验和理论效率比传统发光二极管高5~10倍。
1.3μm和1.55μm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和发光二极管是现行通信系统、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重要光器件,已成为广为研究开发的光源。日本NEC已开发出在单晶片上制造不同发射波长的近红外激光二极管,采用它可大大降低多波长长途通信设备的价格。近年来,国外又相继开发出半导体孤子激光器、量子阱线或点激光器和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等新型半导体激光二极管。
激光技术是一项前沿科学技术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柱。作为光电子主导产品的激光器的发展,经历了原理上的四次变革,体积日益变小,功率不断增大,可靠性和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半导体二级管激光器和固体激光器技术和发展十分迅速,其中最为突出的进展是固态化。现今,固体激光器的平均输出功率已从百瓦级提高到了千瓦级。半导体激光器的功率也有很大提高,其结构和其他性能也正在经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还开发出了实用价值高的新波长和宽带可调谐激光器,包括对人眼无伤害的1.54μm和2μm的激光器、蓝光激光器和X光激光器。
光纤是随着光通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各种结构和类型的光纤支持着光通信产业的发展。目前,单根光纤传输的信息量已达到万亿位。光纤作为光通信信息传输的介质,它的色散和损耗将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和中继距离,而常规的单模光纤已不能满足新一代通信技术的要求,因此光纤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迄今,光纤已经经历了由短波长(0.85μm)到长波长(1.3~1.55μm),由多模到单模光纤以及特种光纤的发展过程,并开发出了色散移位光纤、非零色散光纤和色散补偿光纤。
平板显示(FPD)技术包括液晶显示(LCD)、等离子体显示(PDP)、电致发光显示(EL)、真空荧光显示(VFD)和发光二极管显示(LED)等,除在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外,已在虚拟显示、高清晰度显示、语言和图形识别等军用领域应用。近年来,液晶显示以及其他平板显示器件和技术正在大力地改进,如为解决等离子体显示发光效率、亮度、寿命、光串扰和对比度等问题,正在进行诸如大面积精细图形制作和保护层等工艺方面的改进,并取得了较快进展。从整体来说,平板显示技术将继续向着彩色化、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可靠、高成品率和廉价方向发展。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光电探测器,如电荷耦合器件、光位置敏感器件、光敏阵列探测器等应运而生,取得了重大进展。进入90年代,光电探测器的发展方向除了开发高速响应光电 探测器外,其重点是开发焦平面阵列为代表的光电成像器件。红外焦平面阵列制作技术的日臻完善,使红外探测技术进入了第二代。当前,降低成本是红外探测器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21世纪,红外焦平面阵列开发方向,一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分辨率,二是开发多功能和智能化焦平面阵列。
随着光通信、光信息处理、光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加之材料科学和制造技术的进展,使得在单一结构或单片衬底上集成光学、光电和电子元器件成为可能,形成具有单一功能或多功能的光电子集成回路(OEIC)和集成光路(IOC)。目前,商品化的集成光路产品有调制器、开关和分路器以及采用集成光路相干通信系统、光纤陀螺、激光光纤多普勒干涉仪等系统,以及用于光纤传输试验的单片集成光电子集成回路。预计到2020年,光电子集成回路和集成光路的发展速度将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的微电子技术,多功能集成光学器件和光电子集成器件将系列化,集成光学信号处理速度将达到1GHz。
我国光电子行业在科研上起步较早,也有一批水平较高的应用成果,其中光纤通信的发展尤快。在国防上的应用也开展较早,如靶场用的激光、红外、电视等光测设备,以及红外导引
装置、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等。但民用市场开发较晚,真正能形成较大生产规模的产品不多。我国在“八五”计划期间对一些光电器件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已在“九五”计划中产生了效益。例如,12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屏已经在1996年投产。国家重大成套通信设备2.5Gbps同步数字系列(SDH)光通信系统,于1997年研制开发成功,现已广泛应用于国家通信骨干网的建设。
鉴于上述情况,中国光电子技术发展战略总的指导思想是: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科技领先、形成规模、开拓市场,在“八五”、“九五”计划基础上,使有基础的企业和研究所分别形成规模生产和研究开发中心,使我国光电子元器件初步形成基本配套的产业,满足市场的需要。编辑本段
前景
7.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篇七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大多数计算机及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动手性及实用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在科学技术日益增长的今天,我国需要很多的既具备软件编程能力,又了解硬件知识的复合性人才。学好这门课程,将会为学生在后续的计算机开发应用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实践环节,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加深对理论课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往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及实验仪器的局限性,导致在实验课堂的组织及具体实施等方面都存在着某些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做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很多学生在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会存在以下疑问,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学了以后有什么用?汇编语言在编程过程中需要了解计算机底层的一些东西,加上繁琐的指令系统,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感觉很吃力,觉得无从下手,最后对该实验课程也引不起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跟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本着由浅入深的教学思路,将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其中又将这些实验分为必做和选作,因材施教,消除优秀生“吃不饱”,少数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从而更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另外,教师在辅导实验过程中,也要注意营造交流沟通的氛围,在学生验证、修改实验的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实验,他们不仅可以树立自信心,而且学会了主动接受知识、认真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讨论性小组的开展
在某些实验中,教师可以组织同学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十字路口交通灯设计实验,交通灯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这样可引起同学的讨论兴趣。教师可把学生分成3~5人的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来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可以由易到难,逐层深入。如在交通灯实验中可以首先这样设置问题:东西、南北两方向各延时30秒,要求精确定时,如何来实现?
此时,同学们经过讨论,可以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确定选用前面实验中用到的8253、8259芯片,结合8255A控制发光二极管,来模拟十字路口交通灯。如此可以很好地巩固和加深对以前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同学们经过反复实验,从中可以发现问题、共同解决。最终实现了对现实交通灯的模拟,相信对同学们自信心的加强会很有帮助。
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设置问题,如:如果使用七段数码管来显示交通灯时间的控制显示,如何实现?这样同学们可进一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最后教师可以指出:实际上不同时刻的车辆流通状况是复杂多变的,还经常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采用定时控制会经常造成道路有效应用时间的浪费,如何更好的解决呢?这样的话会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讨论小组可以分工合作,共同研究,相信同学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从理论课本上未曾接触的东西,并能从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同学们的沟通协调能力,使得同学们动手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三、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
实验室是学生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的良好场所,保证实验室开放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如果没有实验环境,学生做预习一般采取预习下次要做的实验内容,写出实验程序,但是程序可不可以运行,学生只有等到上机调试后才知道,达不到预习的良好效果;如果实验室增加了开放时间,学生可对下一次的实验内容做更好的预习,有了实验调试环境,学生可对自己的程序先做初步的调试,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做好记录,在课堂上可以与教师进行很好的沟通,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高,并可提升整个课堂学习效率。
一些能力强的同学可利用开放的实验室,做一些创新性实验的开发、研究。学生可增加对理论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内,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很好的交流,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最终学生的整体科学素质会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结束语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改革之路任重道远,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接口技术与设备在不断的发展,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当前最新技术,适时补充一部分当前微机接口技术中较新的内容,实验设备也应适当更新,从而培养出紧跟时代步伐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朱莹等.发现法在“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9,(8):134-135.
[2]陈静等.“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1(20):177-178.
[3]黄海萍.汇编语言与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教程[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光电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探讨论文08-16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研活动凸透镜成像07-22
互联网+在光电专业教学中的实践论文07-13
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类型08-06
光电实践实习报告06-21
OLED有机光电材料10-28
光电子课程设计作业06-21
光电精密测量显微镜08-13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案)5则范文07-25
光电子器件发展现状11-06